利用课本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通用11篇)
利用课本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 篇1
利用课本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
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我们许多师生并没有很好地利用课本,教师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只注意算式的演算步骤,只注重逻辑的严密推理,而忽视对数学课本的阅读;读不出字里行间所蕴藏的数学思想,更读不出问题和自己的独到体会。因此,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一、明确阅读数学课本的重要性
新数学课程标准已明确指出,教师必须注意“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课本是数学专家集结过去经验,在充分考虑学生心理、生理特征、教育教学质量、数学学科的特点等诸多因素的基础上精心编写的,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是任何教辅用书替代不了的。因此,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根本在于落实数学课本的阅读。
二、激发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兴趣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诺认为:“知识的获取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的参与者。”因此,在阅读初期,首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复习与问题有关的知识,创设最佳情境,形成阅读预期。问题情境对于学生来说,是引发认知冲突的条件,对于教师来说,是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手段。教师可以利用各种各样的问题情境(如意外的情境,不对应情境,选择的情境,冲突的情境,反驳的情境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的理智和情绪处于启动状态。
三、使学生掌握阅读课本内容的方法
1、概念的阅读
要正确理解概念中的字、词、句,能正确进行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的互译;要弄明白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就是说既能区分相近的概念,又能知道其适用范围。
2、定理、公式的阅读
首先定理、公式的产生基本上都是为了研究公式所研究的内容而服务的,只不过不同的公式、定理,其发生、发展的过程可能不一样,教师对公式发生、发展过程都必须了解清楚,然后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探索这个过程。
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教师对学生的阅读要求,应该逐步提高。
一要根据教材的内容,由易到难逐步提高。二要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由低到高循序渐进。开始可以在教师讲解之后指导学生阅读,逐步过渡到教师讲难的部分,学生读容易的部分。最后让学生通读教材,自己编写提纲或制作表格,教师检查阅读效果,进行评讲指导。
2、要求学生手脑并用,读写结合,认真细致。
数学阅读时由于数学课本编写的逻辑严谨性,要求对每个句子、每个数学术语、每个图表都应细致地阅读分析,领会其内容、含义。在数学阅读过程中,对重要的数学概念、定理、公式要求记忆,而数学课本对问题的叙述通常是非常简洁,有些数学推理的过程常省略,有时对一些定理的推论、性质自己还要进行推导,运算、证明过程比较简略,阅读时如果从上一步到下一步跨度较大,常需纸笔演算推理来“打通关节”,以便顺利阅读;还有在数学阅读时要对一些重要数据、解题格式、数学思想、知识结构等,要求学生以注脚的形式写在页边上,以便以后复习巩固。
3、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质疑。
要求学生学会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质疑使学生观察得更仔细,发现问题的能力逐步提高,自然思考也越来越周密深刻了。久而久之,学生在阅读时,也会抓住关键,多问些为什么,思维的深刻性随之得到培养。在教学中注重利用数学课本(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材料)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能使学生作业优秀率增加,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得到提高。丰富了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了学生主动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成为会学习的人。
利用课本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 篇2
作为数学教师, 不能仅把教会学生数学知识作为目的, 应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数学;作为学生也不能仅把学习数学知识作为目的, 应当学会学习数学.在数学教学中, 老师对学生进行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是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方法.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 首先应从数学课本做起.教师应认真教会学生阅读数学课本.以下是我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数学阅读的一些做法:
一、不同的学习内容, 提出不同的阅读方法, 但要切实可行, 让学生易于操作
1. 引言的阅读:
引言是了解一个章节的窗口, 它往往从生活实际或数学本身提出问题, 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则依赖于本章内容的学习.学生应通过阅读引言, 理解引入新知识的直观素材, 了解本章要学的内容, 从中体会如何提出问题.
2. 概念的阅读:
数学概念是数学学习的核心.数学的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都是建立在概念的基础上, 对概念的阅读, 要求必须准确掌握它的内涵、外延, 会叙述, 会判断, 会举例 (尤其是会举反例) ;理解每个字、每个词的含义;关键词下标圆点, 在字里行间找学问;能够进行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的转化.初读概念定义时, 最好能像语文一样, 做一些文法分析, 分清句子的主、谓、宾等.例如, 函数的定义“如果A, B都是非空的数集, 那么A到B的映射f:A→B就叫做A到B的函数”, 进行文法分析后, 知此定义的主干部分为“映射叫做函数”, 剩下的问题就是弄清映射的定语和函数的定语, 这样对准确理解此定义是有帮助的.阅读时要仔细品味概念用词的准确性, 做到咬文嚼字, 不粗枝大叶, 不能只学个大概、差不多.例如:对于异面直线的概念, 很多学生由于学习不仔细, 学完后会误说成“不在同一个平面内的直线为异面直线”, 就没有很好地体会“不在同一平面”与“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的区别.
3. 定理的阅读:
定理、概念是我们解决数学问题的出发点和依据.阅读定理, 要弄懂其含义, 明确条件和结论;要做到会自己证明, 并与课本比照, 分析自己的证法的正误、优劣;会进行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的转化;考虑其逆命题及与之相关的定理, 进行分析比较, 掌握其应用.
4. 公式的阅读:应注意公式中每个符号的意义, 特别关
注其约束条件, 不可乱套乱用;弄清公式的内在联系, 了解公式的顺用、逆用、变用、巧用;要善于识别同一公式的不同形式, 要灵活.如均值不等式:如果a, b是正数, 那么a+b≥2槡ab (当且仅当a=b时取“=”号) , 注意其约束条件“a, b是正数”及其取“=”号的条件, 则在求函数y=x+x1, y=sinx+4sinx的值域时, 才不至于出错.
5. 例题的阅读:
教材中的例题是精挑细选, 具有较强的典型性、代表性、展示性, 而且例题的文语垂范, 科学严谨明要, 富含深刻的数学思想方法, 学生应当精读, 要花大力气, 要重视其数学思想素质训练, 解题时要会模仿, 要能提出自己的观点, 拿着笔自己来解.
6. 阅读材料的阅读:
阅读材料的编排或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或把所学知识引入了更深层次的问题.教师可先把阅读材料内容编成几个问题, 让学生先阅读, 在读的基础上讨论提问, 教师再归纳答疑.
7. 最后是小节的阅读:
学生应能在小节的阅读中, 梳理出本章的知识点, 并能编成网络系统, 对一章的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要能提炼出本章节学习的新方法、新技巧, 并会举出实例.
二、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对没有阅读数学课本习惯的学生, 就列出阅读提纲, 给出问题, 让其按要求, 带着问题读书.对已有很好阅读能力的学生, 则要求其阅读之后, 谈谈对课文的理解, 要能读出书中隐藏的知识.如椭圆的定义“平面内与两定点F1, F2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 (大于|F1F2|) 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应考虑常数等于|F1F2|和常数小于|F1F2|是怎样的情形.同时对课本不完善的地方鼓励他们质疑, 不迷信书本, 提出自己的想法, 如抛物线的定义“平面内与一定点F和一定直线L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叫做抛物线”, 仔细阅读发现应加上“FL”才准确.
要向学生指出, 数学阅读也要做到心到、眼到、手到.让他们认识到, 数学课本上的例题应能自己求解, 定理应由自己论证, 公式应由自己推导出来, 练习、习题应由自己做出.让他们体会到, 数学课本是教师的教材, 更是他们的学材.对数学课本的阅读是全方位的, 要投入, 要会读、乐读, 读有提高, 读出要点, 读出字里行间所蕴藏的精髓, 读出自己的体会和创新的见解, 但不盲从, 读的过程中多问问、多想想.
三、推荐数学课外读物
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 既是思考的大船, 借以航行的帆, 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 就既没有帆, 也没有风.阅读就是独立地在知识的海洋里航行.”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兴趣, 扩展学生的数学视野, 给他们经常推荐一些数学杂志上的好文章和适合的书籍是有益的.
利用课本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 篇3
关键词: 数学课本 数学阅读 能力培养
研究发现,对于数学阅读来说,主要指从教师教的角度谈教师如何阅读教科书,提高自身的数学阅读能力。很少有对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论述。数学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必须加强“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而提高学生数学阅读能力根本在于对数学课本的阅读。本文从激发学生阅读数学课本兴趣,使学生掌握阅读课本内容的方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等方面谈谈如何利用课本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一、学生数学阅读现状
数学课本内容抽象,推理严谨,给学生阅读带来困难。在预习时,很多学生停留在“看”和“划”上,阅读速度快,忽视对课本深入思考的阅读,读完后提不出问题。课堂上,教师精心讲解,然后学生做练习、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学生有课本却很少阅读,似乎阅读课本是老师的事,学生会解题就行了。因此,学生很少得到有关数学阅读方法的指导,由此以理解为基础的记忆内容越来越少。如《绝对值》这节,很多学生会计算绝对值,却不能准确表述“绝对值”的几何意义。
二、阅读数学课本的重要性
数学课本是数学专家集合过去经验,考虑学生心理生理特征、数学学科的特点等诸多因素的基础上精心纂写的,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是其他教辅资料替代不了的。著名数学家贝尔就数学课本的作用及如何有效使用数学课本作过全面的论述,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把课本作为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来源,而不能仅作为教师自己讲课知识的来源,必须重视数学课本的阅读。因此,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根本在于对数学课本的阅读。
三、如何培养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能力
心理学家布鲁诺认为:“知识的获取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的参与者。”因此,如何培养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能力,我有以下观点。
(一)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由于数学学科本身特点,阅读有它自身的特殊性,教师可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在教学“反证法”一节时,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某一天早晨起床,如果发现屋顶和地面上都是潮的,那么你会做出“昨晚下过雨”的判断。怎么证明生活中这个不争的事实呢?学生跃跃欲试,但无从下手,于是我让学生阅读“反证法”一节。
(二)要求学生手脑并用,读写结合,带着问题阅读。
数学课本具有严谨性,加之数学语言的抽象性,学生在阅读时需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阅读过程中,应眼、口、手、脑等器官协同参与。如对每个名词术语、每个注释等都应认真阅读;对定义、定理、公式要记忆;课本中有些推理的过程需学生加以补充,一些定理的推论、性质还要学生进行推导,这些都必须在书上记下来,以便复习;同时学生要在阅读中带着问题阅读,敢于质疑。如在《乘法公式》这节中,学生阅读时要会推导公式;理解公式的特征并能记住;注意公式的应用条件,会进行公式的运用、逆用,探讨教材中的例题是否还有其他解法。
(三)课本中概念、定理、公式及例题、图表等知识点的阅读方法。
对于概念,要能正确理解其中的字、词、句,要弄明白概念适用范围,还要能区分相近的概念;公式、定理,由于其发生、发展的过程可能不同,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探索这个过程,激发学生自我发现的欲望。例题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其中渗透着数学方法,或数学思想,或某种重要结论,巩固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例题阅读的方法有多种。如:苏科版八年级下册《12.3二次根式的加减》这节,阅读例题时可以要求学生先自己做,然后对比,从中可以知道自己书写的正确性与规范性,找出差距,从而提高解题能力。图表形象直观,学生在阅读时,要重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认真研究,这样会对内容有更直观的感受,从而有更深刻的理解。
(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师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要求,应根据教材的内容由易到难,它需要一个长期的持续过程。学生自行阅读教科书比由教师直接讲授而获取知识要费时费力得多,且对师生的毅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即便如此,从长远考虑对学生也是有益的。故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应切实贯彻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下去最终将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本领。
怎么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篇4
(一)构建知识体系
知识是一个系统,我们所学的知识也呈螺旋上升的趋势,低年级的知识体系处于一个比较基础的部分。如小学知识体系分为几个阶段,内容分为几个部分等。为了让学生有系统、有步骤地学习,课标与教材都是精心设计与安排的。
如“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那么学习乘法,就是在学习加法的基础上提升的。
(二)思考与阅读相结合
数学学习对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发散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教学手段将学生的思维与阅读结合起来,提高学生数学阅读能力。
(三)实践与阅读相结合
如学习估算的时候,估算是求近似数,不要用一种固定的模式规定学生去估算,要通过四舍五入法、去尾法、进一法等。
(四)重点内容重点训练
前面已经说过了,数学知识是一个系统,那么我们学习数学中,老师首先要有系统的概念,每一阶段的内容,哪些是重点和难点,并把它作为重点内容来训练。如一年级的加法的意义,二年级乘除法,图形的认识中的“角的分类”等。通过重点训练,学生在某一方面的发展是比较持久与巩固的。
(五)不同学生区别对待
“龙生九子,各有不同”,我们不能要求每个孩子都一样聪明,一样勤奋,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正是因为这些特殊性,也造成了教学的难度。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过“因材施教”,我们现代更需要不同学生区别对待。在我们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等时候,都需要这样的区别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层次的需求。如在教学一年级时,我们经常遇到“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有的学生阅读能力强,一下子就能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出来,但有的学生不理解“还”、“问题”,写出来的东西让你苦笑不得。这是因为他们没有读懂数学问题,也是阅读出现了问题。怎么办?需要强调“还”是什么意思、“问题”是什么意思,学生能够理解的时候,这类情况,还要让学生一个个“过关”,让他们“还提出问题”。
重要的三件事
一是从“图”到文,通过科学地看与听把“图”转化为文字,在读“图”中形成数学问题;
二是“图文”结合,运用编、演、画等多种策略,分析题目,解决问题;
利用课本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 篇5
【内容摘要】数学阅读过程是一个完整的心理活动过程,包含语言符号(文字、数学符号、术语、公式、图表等)的感知和认读,新概念的同化和顺应,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等各种心理活动因素,同时它也是一个不断假设、证明、想象、推理的积极能动的认知过程,由于数学语言的符号化、逻辑化及严谨性、抽象性等特点,数学语言具有不同于一般阅读的特殊性,认识这些特殊性,对指导数学阅读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数学语言阅读数学阅读培养学习能力
一、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意义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龙菲尔德说:“数学不过是语言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而语言的学习是离不开阅读的,所以,数学的学习不能离开阅读,这便是数学阅读之由来。
数学阅读过程是一个完整的心理活动过程,包含语言符号(文字、数学符号、术语、公式、图表等)的感知和认读,新概念的同化和顺应,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等各种心理活动因素,同时它也是一个不断假设、证明、想象、推理的积极能动的认知过程,由于数学语言的符号化、逻辑化及严谨性、抽象性等特点,数学语言具有不同于一般阅读的特殊性,认识这些特殊性,对指导数学阅读有重要意义。
数学阅读不是简单的浏览和了解,而是学生能动地通过动口、动手、动脑的理解过程,包括看书,提出问题,对数学过程进行演绎、推理、应用、归纳和总结行为的总和。初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积累和生活体验,而数学教科书的内容来源于生活实际,或者是由已知的基础知识发展而成,数学语言朴实、精简,解决问题过程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推理演绎分析详细,所以对初学生来说阅读的障碍不大,只是理解和应用的层次问题,体会数学思想方法、其内在联系和创新的层次问题。同时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他们的数学阅读能力是有层次的,教师要有意识地针对各个层次的学生进行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在初中阶段能够通过提高数学阅读能力,较好掌握数学学科要求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各层次学生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优秀学生形成自觉应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师对学生数学阅读的指导
1、根据教学内容确定阅读时机
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及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确定阅读时机,对于较易理解的、文中出现的概念不算太抽象的内容,可以安排在讲授前阅读,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对于较抽象、难于理解的内容,可以采用边讲解边阅读的方法,或讲完后再阅读。如初中《几何》第一册许多章节内容可以安排在讲授之前阅读,“查表求三角函数值”一节可采用边讲授边阅读的形式,而“圆周角”一节宜安排在讲授后阅读,因为这一节内容不仅理论性强,而且分情况讨论对学生来说没有基础,讲授前阅读,学生不易整体把握,很可能会糊涂。最好教师先讲授,讲授过程中要渗透几何证题的分类讨论思想及常用辅助线的引作方法,之后阅读收获会大些。
2、设置阅读问题,把握阅读重点
教师设置的问题要有启发性、概括性和针对性,能充分体现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形式宜多样,如表格式、填空式、问答式等。阅读思考题要分层次,如字面理解层次,即不需多深入的阅读就可回答的问题,主要训练通过阅读获得教材中一个术语、一个符号、一个公式、一句话等的最初的直接的字面意义的技能:解释层次的问题比字面理解层次的问题要深入,对其解答涉及对教材的概括、比较及发现关系的思维技巧:批判或创造层次的问题要求有超出教材之外的新思想和新见解,或作出个人的判断等。
3、合理安排时间,留有分析思考余地
阅读时间一定要估计好,使学生有分析思考的时间,能沉下心来仔细阅读体会,保证大多数学生通过阅读能理解并记忆主要内容,而且能够解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数学阅读不同于本族语言或外语阅读,讲究阅读速度,每分钟达到多少字、词,它重在分析、思考、体会,短短的一面至一面半教材,一般也要安排十分钟以上的阅读。
4、教授阅读技能,提高阅读质量
阅读时要根据教师的阅读提纲,抓住关键,仔细阅读。概念、公式、法则、定理等是阅读的重点,要仔细分析,弄清概念的实质及公式、法则、定理的条件与结论及推导的依据和思路。文中的符号、图形、图像、表格应当结合有关课文内容,仔细分析、思考,以达到形数结合理解。阅读时可用笔做各种记号或在空白处加上理解说明以促进理解记忆。重点概念、定理公式和法则(即教材中的黑体字)要用心记,几何教科书阅读还要注意图形模式的记忆,结合图形将概念、定理“图形化”,在心里建立起二者的实质的非人为的统一联系。总之,数学阅读要做到眼到、手到、心到。
5、巧妙设疑引入,激发阅读兴趣
原苏联教育家凯洛夫认为,传授和学习知识程序的第一步是“诱导学习动机”;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论认为,学习的第一阶段是“动机”,与此相应的教授活动的第一阶段为“激发动机”;美国教育家布卢姆的发现学习过程的第一步是“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学生在这个情境中产生矛盾(有了求知的欲望)”;我国卢仲衡先生的数学自学辅导教学的第一阶段也是“启(启发诱导)”。所以,数学阅读之前教师要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如何从旧有知识、生活实际、具体实践操作等出发巧妙设疑,让学生带着疑问、好奇、“怎么办”等去阅读教材。
三、数学阅读的有效方法
1、对于不同的阅读内容,提出相应不同的阅读要求和采用有效的阅读策略。数学阅读的过程应是一个积极的思考过程,教师应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和性质,向学生提出阅读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边阅读边思考,使阅读更有效。刚开始时,教师可编好导读提纲,引导和启发学生在阅读中思考,例如新知识是怎样引进的,与旧知识有什么联系?新知识解决什么问题?概念是如何得来的,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是什么?定理的条件是什么,结论是什么?定理推导的总体思路是什么,还有没有其它的推导方法?条件是否可以改变,结论是否可以推广等等。
2、数学阅读要求是一种主动阅读,要求学生主动地去探索结论,而不是接受现成的结论,思维的目的不是去验证而是去发现。到了中高年级有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后,可以对学生的数学阅读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数学定理证明的阅读,当阅读完定理内容之后,不去看课本上的证明过程,而是自己先分析定理的条件和结论,尝试着去证明,如果证出来了,对照课本进行比较、修正;若证不出来,则可适当参考课本,再尝试去证明,通过读写结合,能促使思维展开,提高阅读效率。通过正确书写能加快、加强记忆,通过纸笔演算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知识的同化和顺应。
3、适时进行归纳、整理、小结。在学习完每一章节后,要及时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小结,理清脉络;对所学过的内容进行比较和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便于信息的检索和提取。要求学生独立整理每一章的知识点和知识结构,并把好的作业推荐给大家。
4、增强理解,提高速度。数学阅读的核心目标在于理解,学生只有看懂了教材,熟悉有关数学语言,懂得了定义、定理、性质、法则、公式的真实意义,才能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包括通过联想建立新旧知识的关系,对知识系统化,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善于捕捉数学问题并回答问题。能否根据阅读材料提供的信息进行语义转换和语句分析,是阅读理解的关键,也是阅读能力水平的标志。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实践和训练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节省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
四、数学阅读的注意问题
1、合理安排阅读时间,控制阅读进程.时间太长,影响教学进度,也不利于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时间太短,学生来不及思考,阅读也就会流于形式。
2、及时反馈阅读信息.教师可采用提问、练习、互相讨论等方式加强信息交流,检查阅读效果.随时发现问题,使指导更具针对性。
3、要鼓励学生主动地阅读,课内读,更要课外读,不仅读课本,还要学会选择参考读物.指导学生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把读书心得上升为数学小论文。
4、注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阅读习惯安排阅读.一开始,低年级的学生阅读能力较弱,可采用讲读结合的方式,设置较详细的导读提纲,逐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高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相对较强,可适当精减导读提纲,减少讲读。
5、要相信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利用课本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 篇6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背诵台词的机会让学生加强积累,鼓励学生个性创编台词,促使其知识内化,进而让学生在情境化表演中展现自己的独特性格。这些方式都有助于让课本剧表演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本剧;语言实践能力;表演;知识内化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阅读标准是“能复述叙述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并与他人交流阅读感受”。教师可以根据课本和学生的兴趣爱好,组织学生参加课本剧的表演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课本剧有助于提升学生对客体的认知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增加语言经验。
一、背诵台词,加强积累
儿童期是激活语言能力的最好时期,教师要利用适合学生的语言材料激活他们的语言潜能。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背诵台词,尝试展开语言积累活动。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情将他们要掌握的语言训练点融入到台词中,并对原有的台词进行适当的修改,这样能促使他们利用表演课本剧的机会增加语言积累量。例如,在教学《负荆请罪》一课时,教师可鼓励学生尝试用课本剧的形式展现其内容。教师先对课本的原台词进行了适当的修改,然后将一些成语等融入到其中,并鼓励学生尝试在特定的情境中加以理解,积累这些成语。同时,教师可以将一些表示惭愧的词语融入到台词中,让学生进行理解。如廉颇感到自己十分惭愧,可以加入一些表示惭愧的成语,如“自愧不如”“自觉形秽”等,让学生思考一下这些成语是什么意思。此外,教师还可以展示成语“当之有愧”,并让学生思考可以加在台词中的哪一部分。学生发现“当之有愧”的意思是对于某种荣誉感到自己不相符,因而感到惭愧,可以用于自谦。这时,学生认为可以将该成语加入到蔺相如的台词中,表示蔺相如的谦虚。在背诵台词的过程中,学生积累了不少成语,并理解了其意思。教师可以尝试将各种句型融入到台词中,也可以将一些古诗词、成语等融入到台词中。这样,让学生在特定语境下学习语言知识,背诵诗词等作品,会有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个性创编,积极内化
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必须要建立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台词的.基础版本,并将其中的部分内容留给学生,让其尝试展开个性化创编。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的语言知识安排台词,促进知识的内化。例如,在教学《牛郎织女》一课时,教师给了学生更大的发展空间,鼓励学生尝试展开个性化创编活动,思考故事情节的发展,分析人物的性格,并改编台词。如有学生提出:“这个故事中没有很好地展现牛郎和织女相处的场景,如果是课本剧的话,可以补充一下这方面的内容。”该学生的建议得到了其他学生的认可,大家添加了一些内容,如:“娘子,你今天身体有些不舒服,就不要织布了吧。”“这怎么行呢?我织布才能补贴家用啊!放心吧,我做一会儿就会休息一下,不会累着的。倒是你,外面天热,你去耕地多辛苦啊!”“没事,为夫是男子汉,这点苦还是受得了的。”这些台词展现出了牛郎和织女的相爱,同时也能更好地体现出两人的性格特点。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探讨作品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思考情节发展的特点,并尝试在编写台词的过程中写入具有个性化特点、符合情节发展的台词,这样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
三、情境表演,凸显性格
在课本剧的表演过程中,对学生的语言、动作、表情等都有一定的要求,学生要通过自己的展现体现出人物的性格。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鼓励学生关注自己的神态和动作,思考如何能更好地展现人物的性格。例如,在教学《三打白骨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情境表演,并尝试思考如何利用表情和动作展现人物的性格。如学生认为白骨精具有狡猾、狠毒的特点,于是就设计了台词,并在说“我不如用斋饭去诱骗唐僧上当”时,用手捂住了嘴,露出了冷笑,这样的动作和神情就更好地展现了白骨精的特点。扮演孙悟空的学生则认识到孙悟空具有勇敢和忠诚的精神,于是在展现唐僧要赶走孙悟空时,通过神情体现出了焦急的状态,又展现出团团转的样子,并用手挠头,眼珠子滴溜溜乱转,哀求着说:“师傅,还是留下我吧!”这样,就能更好地展现孙悟空当时复杂的心情。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展开评价,说说在情境表演中哪位学生的表现最为突出,有哪些部分是值得自己学习的。这样,也能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总之,在课本剧表演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阅读、背诵、创作、表演等多种学习方式融为一体,有层次地促使学生发展语言实践能力,让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红.课本剧表演,撬动学生言语实践的杠杆———以三年级《六个矮儿子》为例[J].小学教学研究,(06).
[2]左永娟.课本剧:“演”出语文之美———谈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编演课本剧[J].语文知识,2017(12).
[3]王丹.课本剧,让小说中的人物“活”起来———浅谈以课本剧形式引导学生的个性化阅读[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08).
[4]薛莉.课本剧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语文天地,2017(34).
利用课本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 篇7
现行人教版初中英语(新目标)教材(以下简称《英语(新目标)》)是以“话题”为主线,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几个方面能力的提高。每一单元的Section A先是引入基本词汇、基本句型,之后围绕单元话题进行听(Listening)、说(Speaking)训练,最后进行语法总结(Grammar Focus)。而Section B则是对本单元话题的进一步拓展延伸,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Reading)和写作(Writing)技能。针对听、说、读、写这四项基本技能,课本选入了丰富的教学素材。在教学实践中,这四种能力是相辅相成的,它们互为目的,又互为手段。因此,可充分利用课本中所提供素材,将写作训练渗透到听、说、读以及语法教学等各个版块中,通过对学生听写、改写、仿写等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写作训练,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下面以《英语(新目标)》(下)Unit 2“What time do you go to school?”教为例,谈谈如何利用课本素材,培养初中学生英语写作能力。
一、在Listening教学中注重培养“听写”能力
听、写结合是中学英语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听的训练是获得语言信息和语感的重要途径。学生在倾听语言素材的过程中,提高了听力水平,获取了更多的信息,也为书面表达打下基础。教师可将听力训练与写作技能训练结合起来,根据听力内容设计听写填空、书面回答问题、概要写作等写作练习。以《英语(新目标)》(下)Unit 2中Section A 1b为例,在听力任务结束后,我们可以通过设置几个问题让学生进行口头和书面回答,然后使用一些连接词答语连接起来,使其概括成一段连贯的文字。
T: What time does Rick get up?
Ss: He usually gets up at six thirty.
T: What time does he brush his teeth and take a shower?
Ss: He brushes his teeth and takes a shower at six forty.
……
需要注意的是,对每个问题的回答,不只是让学生仅以口头的形式表达出来,而且还要求学生用完整的英语句子以书面形式写出来,以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然后让学生连接成一段文字:Rick usually gets up at six o’clock. Then he brushes his teeth and takes a shower at six forty. He eats breakfast at seven o’clock. After that, he gets dressed at seven twenty and goes to school at seven thirty.
这种听写,是在学生能够正确、完整回答上面问题的基础上才能写出一段文字的,注意提醒学生动词要随句子主语人称和数的变化而变化。针对学生在此过程中的拼写及语法问题进行及时纠正。Section A 2a也可以同样的办法进行写作训练。
二、在Speaking教学中培养“改写”能力
改写,是学生对语言材料吸收、内化后根据自己对材料的理解进行创造性的语言复述。它不仅有利于学生巩固和积累语言材料,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以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在2012年重新修订后,在Speaking教学中,专门提供了一篇“Role-play“的对话材料,这些材料包含了大量书面语的结构和措辞。学生练习对话之后,教师可让学生改编文章结构形式,以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把这些对话改写成短文,培养学生“改写”的能力。在改写中,要提醒学生注意时态、人称和数的变化,以培养学生遵循语法规范,正确使用书面语言的能力。
《英语(新目标)》(下)Unit 2中Section A 2d是一个分角色表演对话。在学习掌握该对话的相关语言知识点,并学会表演后,让学生将其改写为一篇介绍“Scott’s routine”的文章,注意提醒学生句子主语人称的变化和动词形式的变化。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评出优劣,使每个学生体验共享写作资源的收获和喜悦。
范文:Scott has an interesting job. He works at a radio station. He works from twelve o’clock to six o’clock in the morning. He usually gets up at eight thirty at night. Then he eats breakfast at nine. That’s funny time for breakfast! After that, he usually exercises at ten twenty. He goes to work at eleven o’clock. He’s never late for work.
通过改写,既可以培养学生独立地、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进行写作的能力。长期坚持进行改写训练,学生的遣词造句和布局谋篇的作文能力都将得到明显地提高。
三、在Reading教学中培养“仿写”能力
仿写是语文写作常用的训练手段,它同样也适用于练习英语写作。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中每一单元都有适合学生背诵和模仿的阅读短文作为写作范文,并且每单元Section B部分中的3b都是模仿前面的阅读短文来进行的一篇写作训练。这些阅读素材,包含了丰富的词汇和句型,在篇章结构和布局谋篇上是学生练习写作的典范。充分利用好这些阅读素材,培养学生的“仿写”能力,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具有很大帮助。
《英语(新目标)》(下)Unit 2中Section B 2d是一篇介绍Tony’s and Mary’s daily routines的文章,可作为学生写作的一篇范文。在学生扫清了基本语言障碍,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文中的重点单词、词组和句法的用法,掌握了相关信息后,让学生对短文进行朗读背诵、复述或概括。然后指导学生分析短文的篇章结构和写作技巧,培养学生布局谋篇的能力。最后让学生仿照此文写一篇“My own daily routine”或“My sister’s(or brother’s) daily routine”的作文。学生对于描述他们所熟悉的生活,谈论自己的一天的活动安排,能够畅所欲言,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很高,有效地降低了学生对写作的畏难情绪。同时,学生利用课本中的范文模仿写作,能自然地巩固和掌握所学知识,达到提高自己在写作中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
对于篇目较长的阅读材料,教师可利用教材的重点语段,指导学生模仿写作。
四、在Grammar Focus教学中规范写作语言
语法是语言的骨骼。新课标倡导创设接近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语言的应用中掌握语法规则和运用语法规则,为写作语言的规范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教师在语法教学时,要抓住语法知识和真实生活的结合点,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感知和理解语法规则,规范写作语言。学生对于自己所熟悉的话题,乐于用英文表达,表达起来也顺其自然,符合语言规范。
《英语(新目标)》(下)Unit 2 Grammar Focus教学时,可以下列方式开展语法与写作相结合的教学。
老师先示范采访一位同学一天活动的时间安排:
T:What time do you get up, Li Fei?
S1:I usually get up at 6:00.
然后问其他同学:
T:What time does Li Fei usually get up?
Ss:He usually gets up at 6:00.(此时提醒学生注意主语人称的改变以及动词形式的变化。)
然后以同样的方式询问其他活动时间安排。活动和时间要写在黑板上。最后归纳形成一段完整的文字:Li Fei usually gets up at 6:00. Then he exercises at about 6:30. He brushes his teeth and takes a shower at six forty. He eats breakfast at seven o’clock. After that, he gets dressed at seven twenty and goes to school at seven thirty.
最后,让学生自己采访一个同学,并形成书面材料,让同桌之间互换修改其中的语法错误,规范写作语言。必要时,老师给予指导。
另外,初中英语教材还提供了大量的图片等教学素材,教师有意识的指导学生看图写作,这有利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的组织语言进行写作的能力。例如,可利用Unit 2 Section B 1a中的词汇和图片,先谈论图片中的几位同学的活动及活动时间,再由学生连句成段,写一段文字。
利用课本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 篇8
关键词: 课文插图 低段学生 说写能力 培养方法
现行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具有极强的审美品质,编者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充分挖掘绘图的美育功能。绘图者用心领悟文字教材,体悟编者意图,认真创作,力求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审美教育,陶冶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特别是在低段的语文教学中,插图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课程资源,对学生学习语文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插图往往被忽略或轻易带过,没有发挥其应有作用。下面我就利用课本插图培养低段学生说写能力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合理利用插图提高阅读兴趣
阅读是作文的基础,对于写话也不例外,但低年级学生对冰冷的文字毫不“感冒”,他们直观思维较强,翻开课本后往往首先受插图吸引,看到课文中感兴趣的插图,才能主动阅读相关文字。教师应该珍惜这一契机,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提出有效性问题,让学生积极拥抱文本。
如苏教版二年级下册《会走路的树》配有两幅驯鹿的插图,图中可爱的小鸟惊奇地望着树下的驯鹿,驯鹿慈爱地望着树上的小鸟,画面宁静和谐。在学生怀着奇怪的心情看插图的时候,老师如果能顺势引导小鸟为什么这样奇怪地看着驯鹿呢?学生就能带着问题很自然地走进文本,并对文本产生浓厚兴趣,为课文学习奠定情感基础,也为写话提供词汇和句式保障。
二、有效使用插图,训练学生观察能力
看图写话是低年级学生写话的一种常见方式。由于学生的直观思维较强,观察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尚未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拿到图片之后不知道如何观察。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抓住课本插图这一优质载体,培养学生观察图片与分析图片的能力。
在教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月亮湾》一课时,我引导学生按照先整体后部分然后由近及远的顺序进行观察,引导学生整理观察到的内容,然后在课文中标注出自己看到的景物,学生经过对比很快发现作者的写作顺序就是自己的观察顺序,他们幼小的心灵中自然而然就萌发了按照“观察顺序来表述”这一想法。经过多次这样的训练,学生基本都能掌握观察要有一定的顺序,观察要从整体和部分两个角度进行,学生的说写是观察的再现,自然就杜绝了那种“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混乱现象。
除了利用插图教给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方法,我们还需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搜集图片所表达的信息,揣摩作者表达的意图。在教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秋游》一课时,我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思考:“从图中哪些景物可以看出图片上画的秋天?”“图中画了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心情怎么样,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针对每一个细节进行观察和分析,很快得出所要的答案。经过多次训练,学生可以从人物的形体外貌、衣着服饰弄清人物一些显性特征,从动作表情揣摩人物的一些隐性特征,观察环境特点弄清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唯有如此,学生的写话练习才会在人物描摹上丰满,在情节叙述上具体。
三、利用课本插图,培养学生想象力
学生所积累的表象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了他们的想象能力。想象力的发展在习作上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提高低年级学生的写话水平,利用课本插图培养学生想象能力这一环节就必不可少。学生观察课本插图往往看到的是静止的人或物,他们表象的缺乏注定不能有太高的想象水平。这时老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提供以问题为载体的支点,使静止的画面动起来,让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加入合理丰富的想象。
在教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夕阳真美》一课时,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思考“爷爷、奶奶会和我说写什么,表情和动作是什么样的?”,学生根据问题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合理想象,使原本静止的课本插图活动起来,使单调的人物剪影丰满成活生生的形象。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有意识地进行这样的训练,就会让学生的想象成为一种自觉,也会让学生的写话更加鲜活。
四、利用插图,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说话是写话的基础,利用课本插图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是培养学生“理解和应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的主要手段之一。低年级学喜欢表现自己,经常在课堂上叽叽喳喳,但是由于词汇和句式的欠缺,缺乏必要条理性和连贯性训练,口语表达往往有呈碎片式和跳跃式的特点。
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把握好学生喜爱课文精美插图这一契机,用好课本插图这一良好素材,让学生按照一定的观察顺序进行大量说话训练,让学生在说话中提高说话能力,从而达到更好地写话这一目的。
在教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谁的本领大》一课时,我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三幅插图,让他们加入合理想象说说每一幅图都表达了什么,然后让他们连起来按照一定顺序进行口语表达训练,学生很快能体会到按顺序表达的重要性,基本都能连贯讲述故事的前因后果。唯有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口语连贯性才得到更好发展。
利用课本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 篇9
作为教师,如何最大限度地挖掘与利用教材资源呢?
一、以文本为依托,增加阅读量。
在学习文本后补充相关材料,拓展延伸,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使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形成阅读链。如学习了《猴王出世》要求学生阅读《西游记》;学习了《草船借箭》要求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学习《景阳冈》要求学生阅读《水浒传》;学习了毛主席的诗词《清平乐.六盘山》阅读毛主席的其它诗词等。
二、以文本为凭据,提高习作水平。即在阅读教学中开发写作资源,让学生续写、仿写、改写、扩写、缩写、反写课文,拓展文本,培养学生的发展性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三、充分利用插图。插图是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文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1)帮助学习拼音。第一册中的声母、韵母、音节、词语、短句、短文均有插图辅助学习,帮助学生准确拼读相关音节和学习普通话,尤其是拼音配有情境图和提示字母音与形的画面融为一体,增强学习汉语拼音的趣味性。(2)帮助理解词句、课文内容。如《植物妈妈有办法》中的“纷纷出发”,“带刺的铠甲”。图上画得很明白,一看便清楚;《詹天佑》中的“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形象地反映坡度特别大,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容易多了。(3)帮助背诵课文。如《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文有五节,其中有三节分别讲蒲公英、苍耳、豆荚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借用三幅形象逼真的图画帮助背诵,便于学生记忆。
课本外的阅读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尝试:
一、利用校园文化建设提供课外阅读资源。
在教学中,我发现许多学生的动手能力都强,他们也乐意做事,我们可以组织学生收集资料,给他们正确指导,并放手让他们出墙报,更新橱窗内容,办好学习园地。例如,我们可以组织学生收集一些与我国传统节日有关的资料,在传统节日到来时利用橱窗、墙报等板块大力宣传,以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二、合理利用学校图书室
我们学校图书室有近6000本图书,并且每年都会补充新的图书。学校图书管理员每月向每个班级借阅6本图书,每个学生可以向班级图书管理员借阅,为期一周。这样可以保证每个学生至少每月都可以读一本书,拓展了学生的阅读量。
三、建立图书角,加强班级文化建设
我们可以在教室里建立一个图书角。我们要动员学生拿出自己的书借给班集体,由教师统一登记,登记时要注明书名、价格、拥有者,并编上号。为了确保图书的完好,为了提高使用效率,教师还应用一个本子登记书籍的借还情况,以表格的形式记好书号、借书人、借出时间、归还时间等。
四、争取社区、家庭的支持,充实资源
我们学校所在的社区有一间图书室,鼓励学生课余到社区的图书室进行阅读。通过家长会、《给家长的一封信》等形式动员家长为学生购买图书,充实学生的图书资源。
五、利用网络,补充学生的课外阅读资源。
利用网络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 篇10
21世纪是个网络化的时代,随着网络快速发展,进入到了课堂,给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作为现代技术和教育的结合,网络有着其他教学媒体不可比拟的优势,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应与时俱进,利用网络信息容量大,信息更新快,更容易吸引青少年等特点,优化互动作文教学过程,让互动作文教学活起来,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一、利用网络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视野,丰富素材
要写出好作文必须注重书面语言和日常生活的积累。古人倡导“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但是,目前学生普遍学习紧张,基本是“学校—家庭”两点一线的生活,经历简单,生活单调,“行万里路”对他们来说只能是一个梦,所以他们的文章往往是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像写议论文,很多同学都是以那几个固定的例子“以不变应万变”。爱迪生,居里夫人,司马迁在每次不同类型的作文中都会重复出现,这就是知识面太窄,缺少素材的后果。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离开了生活,作文就失去了它的价值。而生活又是多姿多彩的,是日新月异的。在传统作文中,由于信息传递的单
一、缓慢、刺激度弱,久而久之,学生的作文千篇一律,风格趋于统一。
互联网的强大资源为学生展现了大量的素材,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更广泛的天地,学生学得更多、更快,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学生每天面对“学校——家庭”两点一线的生活,写作素材的匮乏是学生写作水平难以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除了加强生活实践,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图文、声像资料,引发了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并入情入境,真所谓“坐在家中看世界”。鼠标轻点,大千世界尽在眼前。
网络是社会生活的缩影,它包罗万象,蕴涵无穷;涵盖喜怒哀乐世事人情;舒卷风云之色,展现山川奇景。所以说网络真正成了学生观察社会生活的窗口,是他们创作、灵感的源头活水。
网络为学生高效率和大容量阅读提供了保障。由于学生手头的资料有限,阅读时间有限,阅读的针对性往往不强,效率不高。有时依靠老师提供一些课外读物,不仅数量太少,还加重教师找资料、印资料等负担,而且文字材料不如网络情境化材料生动有趣,难以激发学生兴趣,往往效果不佳。网络具有强大的搜索和筛选功能由学生在网上自主扩展阅读,不论是阅读的数量还是质量,与传统读写结合中的阅读相比,都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有了互联网,只要我们上网搜索,写作素材取之不竭,应有尽有。学生上网阅读各种课外书籍,加强语言积累,日积月累,必定能提高习作水平。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网络的开放性使学生面对无限广阔的写作对象。
二、利用网络提高学生作文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兴趣是写作的内驱力,浓厚的兴趣会激起学生强烈的写作欲望,是发展智能的基础。只有对作文产生兴趣,就会高兴作文,乐于动手,勤于动脑,才能写好作文,有效地提高作文水平。学生对作文有兴趣,就会心情愉快地去写,就能融洽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已内心的情感,就会把枯燥无味的字词训练,机械式的习作变得生动、轻松、有趣,把作文当成一种享受。兴趣促进认识的加深,情感又是伴随认识过程产生和发展的,多媒体课件的形象化感染,把学生带入迫真的情境中,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使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写出来的东西就有真情实感,“作文难”的紧张心情也会被消除,写作技能就会得到不断的提高。
作文是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遗词造句、布局谋篇等综合能力的体现。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师决定,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甚至学生做的练习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即处于被灌输的状态。网络多媒体作文,应用图文声动画视频等来表现教材内容,能充分创设情境,形象、生动、直观地呈现信息内容,能按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要求,设置教学流程,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提供练习片断,安排写作实践等,有助于把学生带入课文所表述的情景,诱导学生充分进入角色,培养他们运用语言表达自已意愿的能力。多媒体课件的超文本结构,使学生能按自已的情况来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式,使计算机象学习伙伴一样和你进行学习交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接受信息,积极参与活动,这种主动参与性就为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促使学生自主地创造性地学习,进一步激发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在观察事物的同时学会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和推理等。这样的教学环境,学生注意力集中,思想活跃,理解深刻,记忆牢固,写作兴趣提高,解决了学生在作文教学中觉得“无话可写”,“不知怎样写”等问题,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
三、利用网络互动作文教学,增强学生作文的信心。
传统作文教学中,学生的写作对象极其狭窄,往往只有教师一人,数量极少的写作对象因为无法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导致学生对写作兴趣索然,缺乏主动动笔的内驱力。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如利用网络论坛、博客的途径,使学生的写作对象不会局限于教师。学生在论坛、博客上发表一个作文帖子,任何人都可以在第一时间点击浏览,并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将获得类同于“发表”的成就感,并且领略到写作是有回应的,可以让每个学生都都感受到作文的乐趣。从而激发写作兴趣,增强了写作文的信心。
网络能让学生体验到作文的成功。能让学生体验作文成功的喜悦,这样学生就会不断取得进步,尝到写作的甜头,增强写作的信心,激发学生写作的内在动机。在论坛、博客发表文章,降低了传统意义上的发表的难度,有助于学生增强自己的自信心。而且学生也会考虑这篇文章是否拿得出手,所以学生会在这个平台上好好展示自己,也锻炼了自己的作文能力。
利用课本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 篇11
【关键词】 高中英语 阅读教学 思维能力 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10-029-02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英语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可见,高中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也是开拓思维方式, 培养思维能力的过程。因此,高中英语教学活动一定要在实现“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维课程目标的过程中,结合阅读教学,努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抽象思维能力主要是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概括的能力和以概念、判断推理为基本形式的能力。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和创造性都必须以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为基础。高考阅读理解的大部分题目都属于这一类型。
【案例】We walked in so quietly that the nurse at the desk didn’t even lift her eyes from the book. Mum pointed at a big chair by the door and I knew she wanted me to sit down. While I watched mouth open in surprise, Mum took off her hat and coat and gave them to me to hold. She walked quietly to the small room by the lift and took out a wet mop. She pushed the mop past the desk and as the nurse looked up, Mum nodded and said, “Very dirty floors.” “Yes, I’m glad they’ve finally decided to clean them,” the nurse answered. She looked at Mum strangely and said, “But aren’t you working late?” Mum just pushed harder, each swipe(拖一下)of the mop taking her farther and farther down the hall. I watched until she was out of sight and the nurse had turned back to writing in the big book. After a long time Mum came back. Her eyes were shining. She quickly put the mop back and took my hand. As we turned to go out of the door, Mum bowed politely to the nurse and said, “Thank you.”Outside, Mum told me, “Dagmar is fine. No fever.”“You saw her, Mum?”“Of course. I told her about the hospital rules, and she will not expect us until tomorrow. Dad will stop worrying as well. It’s a fine hospital. But such floors! A mop is no good. You need a brush.”
1. When she took a mop from the small room what Mum really wanted to do was ______.
A. to clean the floor B. to please the nurse
C. to see a patient D. to surprise the story-teller
2. After reading the story what can we infer about the hospital?
A. It is a children’s hospital.
B. It has strict rules about visiting hours.
C. The conditions there aren’t very good.
D. The nurses and doctors there don’t work hard.
3. Which of the following words best describes Mum?
A. strange B. warm-hearted C. clever D. hard-working
可以這样来引导学生进行理解、分析和判断。
第1题可运用文段所叙述或描绘的事件背景提供的信息运用排除法进行推理判断。D选项与文段的信息无关,首先可排除。在其它三个具有一定干扰性的选项中,考虑到事件的背景是医院,凭常识,人们去医院不外乎是上班、就诊、探视病人。显然,根据文意,带着作者去不可能是上班和就诊,结合文段末尾的对话,初步判断应该选C项。接着要验证自己的判断:Mum拿拖把的真正目的是为了作为假扮清洁工的道具,因为最后说到地板太脏,拖把不行,要刷子;而轻轻地走过去显然是为了不要被护士发现,而不是为了“取悦”护士,所以A、B两项都不符合文意。
nlc202309020134
第2题可运用已有的经验、经历或常识进行推理判断。由于文段中没有相关信息支持A选项,因此,可以排除;C、D两选项与文段最后Mum说的“It’s a fine hospital”有矛盾,因此,也可排除,所以初步判断选B项。验证B项要推理一下:文段第一句提到“We walked in so quietly…”根据常识,人们“轻轻地走”的原因无非为了保持安静或避免被发现。联系到Mum是冒充清洁工进入病房的,探视“Dagmar”时又提起“hospital rules”,故可断定是为了避免被护士发现,进而可推断出怕被护士发现的原因是因为医院对探视病人的时间有严格规定,所以选B项是正确的。
二、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能力
分析过程就是一种思维活动,如对课文中的词语、句子进行分析,理解词语的本义以及在课文中的语境;分析作者写这句话的意图是什么,这个词语、这句话对内容起了什么作用;分析作者选取了哪些材料,这些材料是如何支撑观点;分析作品中的语言特色和作者情感等。分析过程也是推理、判断的过程。例如,上文的第3题实际上是要读者判断Mum的品质。A、B两项与文段提供的信息没任何联系,可排除。文段中描绘Mum拖地这一细节,似乎可用 warm-hearted 这个词,但只要理解文段主要叙述的是Mum是如何在规定探望病人的时间之外进入病房探望Dagmar这一话题,拖地只是一种伪装,就能得出结论:只有用 clever 这个词描绘Mum才最合适。
三、提高学生归纳概括能力
归纳和概括是培养中学生阅读和思维最主要和最基本的能力。中学生每天接触到大量的书本知识和其它大量的语言材料。只有把这大量的语言材料,加以消化、概括才能收到有效阅读的效果。要在阅读中进行准确归纳概括,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到:①全面性,全面注意材料的各部分内容,弄清内容间的联系与区别,概括出来的内容要包涵和覆盖全部意思。②客观性,认真阅读文本,看懂内容,抓住重点,理清头绪,客观准确地理解原材料的内容。③本质性,透过现象深入探究事物的本质。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让学生对文章内容、人物特征、写作手法多作归纳,且限定字数进行概括训练。
四、鼓励学生批判性思维
提倡学生探究性阅读,敢于质疑和批判。学英语其实有三个層面:一是语言层面;二是文化层面;三是思维模式层面。而一直以来,学生对英语的学习都只是停留在语言层面,而很少涉及思维层面,尤其是批判性思维。然而在实际英语教学中,这方面往往被忽略了。教师只注重所教授的知识是否被学生吸收了,所讲的单词学生是否记住了,而并不十分关心所教知识是否准确,是否在运用中具有实际价值。而学生,就只是根据老师的讲课安排按部就班地学习,上课做笔记,下课背笔记和课本,从不过问这些知识是否可能有谬误,思考一下这个老师的授课方式是否有利于自己掌握这门知识,反思一下自己这一阶段的学习成果及如何更有效地学习。若换一种方式,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让他们对作品选段进行分角色朗读,而后对人物作品进行讨论分析,再选派代表在全班阐述所得结论,这样不但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而且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互相激发思想的火花,对不同的观点提出质疑,对认可的观点进行进一步拓展,从而达到对问题更全面深入地理解。
五、倡导学生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开发学生的潜能,教师不能独占整个教学活动时间,而要结合学科教材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能力水平有效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思维方式的有效训练,教师要创设问题驱动的教学情景、点拨学习思路,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大胆发表独特的见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发现、探索和知识迁移能力,使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发散性、广阔性、变通性品质得到有效地训练,使学生了解知识发生、发展、变化的全过程,从而为学生能创造性解决问题奠定基础。如人教版高二《Uint8 Inventions》是一个以发明为中心话题的单元,具体涉及“科学技术发展”、“人的思维”、“思维的品质”、“对发明的新认识”等,其中阅读部分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是教学重点,而教学难点在于要让学生理解及掌握不同的思维模式,课文内容枯燥,语言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很困难,针对上述问题,可设计一个小游戏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框外思维(Think outside the box)::刚看到该标题时,很多同学都感觉有点不知所云,觉得它太抽象了,很难理解。教师先让学生在文章中找出“框外思维”的含义——Try new ways to solve the problems,然后设计了六个脑筋急转弯来加深学生的理解。游戏结束后,很多学生都感叹道:原来就这么回事啊!之后趁热打铁,让学生自己创造脑筋急转弯的题目,邀请个别同学到讲台前让其他同学猜。学生在思考和回答的过程中既享受了学习的乐趣,又学得了知识,训练了创造性思维。
六、引导学生形象性思维
仍以人教版高二《Uint8 Inventions》为例,其中有使学生掌握联想的含义并加以运用的内容。通过让学生知道发明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新生事物的发明是建立在原有事物之上,是联想与想象的结果来达到教学目的。首先,呈现图片,让学生就不同图片中的不同的事物进行组合:电视+普通电话机=?很多同学都知道是可视电话。那么,自行车+电动机=?(电瓶车)。在教师的启发下,要求学生通过联想与想象找出相似的例子来。有同学就想到:电热毯是毯子和电线的结合;消防车是汽车加梯子和水管……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发展了形象思维能力,体验了联想和想象的过程,享受了英语学习的快乐,达到了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和激发学生形象思维意识的教学目标。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发展学生多种思维能力既是英语教学的任务之一,也是学生学会学习,终身发展的需要。更是新课标师生互动,共同成长理念的体现。
【利用课本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推荐阅读:
课本插图利用05-28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研究报05-31
利用英文报刊材料,提高阅读理解能力10-02
课本阅读量11-04
三年级数学课本下册10-22
初一数学上册课本内容08-01
四年级数学课本上册11-23
北师大数学课本内容09-12
浅谈利用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计算能力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