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阅读量

2024-11-04

课本阅读量(通用8篇)

课本阅读量 篇1

小学语文课本阅读对增强小学生的语文能力、加快教学进度、提高教学效果有着重要意义, 因此, 为给小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发展空间, 教育改革也应将重心放在对阅读量的改革上, 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 进而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1. 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现状

(1) 不同版本之间的语文课本阅读量差异较小。现在的小学语文教材主要是由精度课文、略读课文、选择性课文及附加课文组成, 且课后练习题中也含有部分知识、背景类文章。在201年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了小学生的阅读量应达到160篇诗词, 且对不同年级的学生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就拿以往的人教版和苏教版来说, 前者的现代文占据了80%, 与后者的65%差异较大。但经新课改后, 两者的现代文与诗歌比例相对均衡, 能确保小学生课内阅读量的完成。

(2) 需要重点记忆的课文量大。在小学语文课文阅读中, 重点模块是背诵, 其对扩大学生的词汇量、积累语言及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有着不容小觑的作用。而在背诵模块中, 一些经典古诗文和优秀现代文, 比如, 《静夜思》《回乡偶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及《济南的冬天》等, 都是背诵的重点。在现行教材中, 人教版重点记忆文章的所占比例可达到12.4%, 可见, 小学阶段的语文课本中需要重点记忆的课文量相对较大, 背诵能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和加深学生的文化积累。

2. 对小学语文阅读量现状的思考

(1) 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逐步加强阅读量。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在很大程度上与语文课本阅读量有关, 因此,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逐步加强阅读量。比如, 低年级:鉴于该阶段学生的课本阅读主要以识字为主, 因此, 低年级学生的阅读数目可相对减少, 且篇幅应短小, 内容应精简、简单易懂及引人入胜。中年级:该阶段的课本阅读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那么简单, 应增加相应的阅读量, 将识字培养逐渐过渡到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上。高年级:鉴于该阶段学生的阅读能力相对较高, 因此, 可适当增加多种类型的文章, 例如, 政治、革命类, 人生、社会类及科技、知识类等, 并在阅读后根据课文提出思考性问题, 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2) 培养学生对语文课本阅读的兴趣。鉴于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是靠直接兴趣而引发, 只有充分激发他们对语文课本阅读的兴趣, 才能使学生对提高自身语文课本阅读能力的外部动机转化成内部动机, 从而确保阅读质量。为此, 教师可结合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及性别等方面, 最大限度将互补型的学生分到一个小组, 而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对阅读材料进行交流和讨论, 并与小组成员交换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并鼓励学生根据课本阅读材料的标题和插图来分析阅读材料的主要内容, 理解内容与标题的关系。例如, 在学习《海底世界》这一课时, 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关于海底世界的图片或视频, 如, 海星、珊瑚、鲨鱼及水母等。目的是营造阅读氛围, 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充分激发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 从而激发学生合作探讨对海底世界这一课本材料的欲望, 促进学生从整体上发展语文阅读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应用多种阅读方法来完成课本阅读。阅读即从课本中提取信息, 它是一个复杂的、积极的、活跃的、充满创造性的、提高心智的过程, 可包括精读、朗读、速读、齐读及美读等方法。因此, 教师应充分理解和恰当运用这些方法来为小学生课本阅读量的积累服务, 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阅读, 最大限度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例如, 在学习《我爱故乡的杨梅》这一课时, 教师可运用精读、朗读、齐读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本阅读材料的内容和见解, 阅读完成后, 教师可鼓励学生提问, 由其他学生来回答, 如学生提出独特的见解时, 应暂缓判断, 给予充分鼓励和支持, 对合理的见解表示认同, 使他们勇于表达。

3. 结语

总而言之, 小学生语文课本阅读量的积累和阅读能力的培养非一日之力就能完成, 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实现。这就要求学生应努力掌握阅读技巧, 并长期积累语文知识及扩大阅读量。而教师应从低年级就开始有计划、有层次地指导学生进行课本阅读, 探索合理的课文阅读量, 培养学生收集课本材料信息、提炼信息、创造性运用信息解决现实问题等终身受益的能力, 使他们在日后的语文学习中能真正做到游刃有余。

摘要:近年来,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 我国对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小学生的课本阅读量这一问题也成为大部分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的一个焦点。本文就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现状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教学思考

提高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建议 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提高

一、引言

在对小学语文开展教学的阶段中,课本阅读量一般来说不是很好界定,由于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针对的是小学生这一较大的群体,所以对阅读量的把握往往不能做到非常的准确。在日常小学的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老师会根据本学期的教学任务结合本学期的教学课时来确定每个课时所对应的课本阅读量。所以,老师在为每课时安排教学内容时需要严格把控课本的阅读量,太多或太少的话都不利于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阅读量如果太大的话,小学生学习起来会感觉比较吃力,吸收起来也会比较困难;阅读量太小的话,又不利于学生提高自身的阅读水平与能力。本文首先介绍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关于课本阅读量的有关现状现状及提高途径两方面进行阐述,从而得出结论。

二、现在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分析

课本的阅读量,是指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阅读完的课本上的文章的数量。据统计,从课本分析,低年级的课本主要以识字为主,阅读量相对来说较小,中年级的阅读量相对于低年级、高年级来说都比较多,这也符合新课标对不同年龄段的教学要求。而从各个语文版本语言积累量的比较来看,江苏版本的文章背诵量最高,而其他如人教版、北师大版的总阅读量较小。语言积累是小学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课本中丰富的语言表达、景物描写对拓展学生的阅读有积极的意义。

课本的阅读量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关系密切。九年义务教学过程中,老师重视对基础知识的讲授,忽视了阅读量的提高,加上传统的教学方式也不注重语言的积累及语言技巧的讲解,严重影响语文课本阅读量的提高。

三、提高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路径

在现在的语文课程目标中,主要是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很多老师不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甚至采取单一的模式来讲授阅读,使得学生的阅读过于僵化。提高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应该使新课标要求与不同年龄段的阅读能力相结合,使得阅读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知识的积累。

3.1语文课本内容编排合理,难度恰当

各个版本的语文教材的编写过程中,要注意每篇文章的长度及难度。篇幅过长,学生在规定的课时内很难完成,便会影响阅读量。同时,过长的文章篇幅不易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也不利于学生阅读;而且课本的内容不易过难,难度太大的文章老师在一定的课时内不易讲完,而且学生吸收理解起来也比较困难。

3.2适当地增加学生的阅读时间

小学阶段是学生语文巩固基础的阶段,也是学生培养阅读兴趣的重要阶段,尤其是对中年级的学生而言,语文教学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进行阅读以及写作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适度延长学生开展阅读的时间,比如说,以年级为单位进行阅读课的开展,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以及空间来进行书籍的阅读,将学生进行阅读的能力予以有效的提高。平常小学语文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积累,形成一定的语感。比如说,老师可以要求学生完成一些语文古诗词的背诵,优秀句子以及段落的记忆,帮助学生更加高效的完成语文知识的积累,形成一定的语文语感。

3.3老师开展教学时所采用的模式要予以不断的改善

小学语文老师在开展教学时要预留出一部分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化的学习并进行有关问题的思考,引导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要善于思考,这样学生才可以更好的对文章的内容以及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予以理解。此外,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许多老师可能只讲授那些有利于学生提高成绩的知识,而忽略那些真正有利于提高学生情操,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的知识,这会严重影响学生的综合发展。除此之外,老师在进行语文知识的讲授时不能再采用以前那种老师只负责进行知识的灌输,学生只负责认真听讲的教学模式,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学习的能力,语文是一个培养情操和学生品味的学科,有些文章,虽然考试不会涉及,但是语言非常优美,意境很好,对学生的阅读很有帮助,老师也应该鼓励学生阅读这类的文章并进行讲解,而不单单只对重点文章进行讲解,从而提高学习的阅读量。

3.4形成有效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优秀的篇章,无论是语言表达、意境描写、还是景物描写都是很值得学生借鉴的,因此,学习阅读课本时,一定要有效地阅读课本文章,可以通过朗读的方式来体会文章中作者的情感,身临其境体验文章描述的意境。通过背诵课本上段落来积累语言,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同时,学生可以根据课本要求,括展阅读,接触不同的风格的文章,在能力范围内多接触优秀的文章,摘抄优秀的段落进行反复的朗读,从而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四、总结

语文知识的学习对于学生情操的培养,情怀的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语文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又起到了一定的基础性作用。所以,我们要高度重视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学生在学习语文时要注重对文章内在的理解,学生要尽可能多的阅读一些优秀的文章等,而语文课本正是许多优秀文章的集合体。通过对语文课本所列示内容的改善,对老师授课方式方法的改善,对学生语文阅读水平的提高来循序渐进的增大学生的阅读量,帮助学生有效的进行阅读方面的积累以及语文水平的提高,是小学语文学习的重要目的。

【参考文献】

[1]尹红霞.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现状与思考[J].课外语文,2012.14:86

[2]李志雄.关注小学阶段阅读量的积累[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3.04:110

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现状与思考 篇3

一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现状

小学生的语文课本由多种类型的文章组成, 其中有关于生活、天文、科技的, 也有故事、散文。从各个时期来看、文章的数量是呈不断上升趋势的, 篇幅也有所增长。

在以往, 小学语文课本中现代文所占的比例要远大于诗歌所占的比例, 其中课文占据了65%, 而人教版中的课文更是占了80%的比重, 可见现代文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新课改后, 诗歌的比例有了明显的增加。修订版的大纲也着重提出了阅读量这一问题。

从小学生1~6年级的语文课本来看, 阅读量是逐渐增大的。由于低年级和高年级的学生在心智、思维水平等方面的不同, 教育部对各年级的学生在阅读量和阅读内容方面都做出了不同的要求。低年级的阅读文章篇幅较短、内容较浅显, 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兴趣;高年级的阅读文章篇幅相对较长、内容较深入, 着重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 也在背诵方面提出了要求, 大纲要求高年级的学生能够背诵重点诗词和文章中的重要段落, 并且在课后题中出现了很多思考性问题, 学生通过阅读文章, 对这些问题给予回答, 更能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发散性思维。

二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思考

第一, 适当的阅读量是外在因素。保证一定的阅读量是必不可少的, 看1~6年级的课本, 每一册的阅读量都有所变化。阅读量不能太小, 太小对小学生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但也不可过多, 大篇幅的阅读会打击学生的兴趣。因此, 保证适度的阅读量是一个重要方面。

第二, 提高阅读质量是根本要求。只是一味地强调数量是不够的。除了量的积累以外, 还需要质的飞跃。保证阅读的质量是对学生阅读的根本要求。阅读时不可三心二意, 不可一目十行, 要区别好泛读和精读。在做阅读理解时需要第一遍泛读, 第二遍精读, 第三遍带着问题读。而小学生在进行普通阅读时, 主要解决的是生字词和优美段落的赏析, 以及高年级学生对文章主旨和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水平, 教师会有不同的要求。小学生应把主要精力放在读上, 并非放在对问题的解答上。在小学生这一阶段, 并不是培养答题的技巧或是速度, 而是培养起阅读的兴趣以及如何更专注地阅读。丰富自己的视野和生活才是小学生应该做的。

第三, 阅读后的思考。阅读后的思考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在阅读时, 不要先将问题丢给学生, 应让学生专心阅读。但在学生读完之后, 老师应给出几个思考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一方面是检验学生的阅读质量, 另一方面是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 为以后的阅读能力打好基础。

第四, 增加专门的阅读时间。学科数量的增加挤占了阅读的时间, 但阅读不可马虎, 不可随意迁就, 应拿出专门的时间让学生进行阅读。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专注度, 还能让学生真正享受阅读的乐趣。

第五, 将听、说、读、写引入阅读。听、说、读、写一直是语文学习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在阅读中利用起来, 势必会大大提高阅读的质量。教师可以将一篇文章的录音在课堂上放给学生们听, 然后让学生自己阅读领会, 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把好词妙句画出来, 学生可以在课后将阅读时画出的词句整理到摘抄本上。教师也可以挑选出重点段落让学生朗诵, 或者让同学分小组进行人物对话, 进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也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章。经过以上步骤, 就能很好地将听、说、读、写结合起来。

第六, 创新是时代的潮流。引领学生感悟和积累是一个重要方面, 语文学习的核心就是阅读, 所以最重要的就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怎么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 首先就是能够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阅读, 其次就是要求老师创新教学的方式, 当然, 也有对教育者的要求, 就是创新教材, 使用创新性的教材更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

老师的任务显得尤其重要。老师可以针对文章, 设计多个创新性的环节。如情景对话 (当学生处于文章中的那个环境时, 他会有什么举动) 、角色扮演 (让学生扮演文章中的角色, 必要时, 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角色小头像佩戴并且寻找各种适合的装扮) 等环节, 来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 这样的活动每隔一段时间就可以举行一次。

三结束语

小学生的学习是学生时代的基础, 阅读量的积累与小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小学时代就培养起来的阅读素养会令学生终身受益。要使阅读发挥最大的作用, 就要根据不同年龄段的特征来制定阅读计划, 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参考文献

[1]张东敏.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J].科学教育, 2011 (1)

[2]张春荣.探讨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现状和思考[J].赤子 (中旬) , 2013 (8)

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现状与思考 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现状;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小学课本阅读量的现状

(一)整体来讲,小学语文的内容有所增加

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不是仅仅指教材方面的内容,从广义上讲是指小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所接触到的文章,包括作业、练习题和选读文章等方面。就整个小学阶段而言,小学语文课本的阅读量是有所增加的,就拿人教版的小学语文课本来说,十几年的探索与研究,进行了多次的改版,力争与小学生的具体学习要求相结合,2001年的人教版小学语文中的文章大概有500多篇,现在已经增加到了600多篇。值得注意的是,在这十几年的历程中,人教版的小学语文的文章并不是一直增加的趋势。在考虑到现实小学生的学习生活要求的基础上,给出了相对合理的阅读量,而整体阅读量的增加也是与信息技术发达的当下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所提高密切相关的。

(二)局部来讲,每个年级的小学课本阅读量也是有所不同的

小学生要经历6个阶段,12个学期,在这段时间里,小学生由最初一年级刚入学的懵懂无知到六年级的有所长进,其在生理与心理等方面的素质都是有着不同程度的提高的。因此,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针对不同年级的不同状况,在阅读量的设计方面也是深思熟虑的,这种深思熟虑体现在阅读量的设计并不是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增加阅读量,而是在三四年级时阅读量最大,五六年级相对较少,而一二年级的阅读量是最小的,在一二年级的语文基本上是为了小学生能够识字,因此这个阶段的阅读量相对最少,而且其内容也是最简单的,而五六年级不同于一二年级的懵懂,在阅读能力与理解能力等方面都有了相当的提高,阅读量理应稍多一点,而三四年级的阅读量最多是在经历一二年级的识字阶段之后,三四年级不但对阅读量的要求会增大,而且这个阶段是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与理解能力的最好阶段,小学生在这一阶段既不用为全篇的字都不认识而发愁,也不用为未来的升学而苦恼,他们有大量的时间与好奇来完成这些事。因此,阅读量的设计上有这样的不同。

二、对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思考

对小学语文阅读量的现状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小学语文阅读量的设置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添加文章或者减少文章的过程,也不是减压减负所能完全替代的,影响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小学生自身的能力,现实社会条件等方面。

(一)影响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外部因素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条件下,小学课本阅读量会有很大的不同。相比较于上个世纪,现如今的小学课本阅读量有着明显的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但为小学生提供了充足的物质支持,信息技术的发展加速了社会信息的传播,为小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文章与书籍以供学习。在这个基础上,现今的小学生相对上个世纪的小学生有着更明显的社会优势。另外,社会的发展也让更多的人关注到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这样一个问题上,大量的教育家、学者在考虑学生的具体实际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要求上,科学合理设置语文课本的内容与数量。因此,在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设置问题上,不能以一概全,应当充分考虑到我国的具体国情,不同地区可以有不同的教材,以便能够更好地符合当地小学生的学习要求。

(二)影响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内部因素

所谓的内部因素,实际上就是指学生自身的能力,包括阅读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能力,这是决定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关键所在。一本好的小学语文课本,不是仅仅依靠书籍的编排者的凭空猜测、妄加揣摩而成的,而是在充分实践调查分析、综合考虑影响课本形成因素的基础上形成的。换句话说,小学语文课本设计与形成的意义不仅是功利地完成某个工作任务,而是以提高小学生阅读、理解等方面的能力为核心,以直接、便捷的方式方法提高小学生素质,从而形成与社会现实生活相衔接的人才。因此,同一时期,不同发展程度的地方的小学生总体的能力是不同的;同一地方,不同时期的小学生在阅读、理解等方面的能力也是有所不同。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设置应当着重考虑到小学生的能力,一二年级的课本阅读量与难度不能像三四年级那样,反过来也一样。

(三)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合理值

所谓合理值,不是以资质高或者资质低在某个时间段内,正常阅读,所能吸收的阅读量为标准的,而是以中等资质的人的要求为准则的,这是兼顾到了整个社会绝大多数人都是中等资质的具体实际的。这样既能考虑到资质较低的人不会因为内容和数量太大,而产生较大的压力和厌烦抵触的情绪,又能照顾到资质较高的人不因内容过于简单无趣,丧失对阅读的兴趣,产生骄傲自满等心理,最大限度地满足小学生的学习需要。除了依靠资质的高低为标准之外,年龄的差别也是一个重要标准,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还需要考虑一篇文章的篇幅方面的问题,不同年龄段的小学生对于篇幅的要求有着明显的不同,要找到相对合理文章篇幅,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老师在具体教学中应给资质较高的学生更多的自由阅读的空间,发展他们精读、细读的能力,而对于资质较低的也应当相对减压,但不放弃,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与素质为教学的目标。

三、结语

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设置是一个难题。在具体的实际操作中,应当多做一些实地的调查与研究,考虑到当地小学生的实际状况以及社会发展的程度,这是一件关系到民族未来的大事。一个科学合理的阅读量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并且培养出与社会发展想衔接的人才,与时俱进。

课本阅读量 篇5

一、初中语文课本阅读量的现状分析

(一) 在阅读量上, 文章类型分布不均

首先, 文章的类型分布上, 现代文居多。在初中语文课本中, 文章的类型和内容方面都比较倾向于现代文的阅读, 虽然增加了诗歌和散文等形式, 但数量较少, 所以学生在阅读量上, 也形成了文章类型分布不均的现状。其次, 在课本课文形式的分布上, 比例不均, 影响了学生对个别文体的深入了解, 在写作形式上受到局限, 不利于学生对写作体裁的掌握。

(二) 对课文的精读、略读的设计

在课本的阅读形式上, 分别对精读和略读的文章进行了调整, 在最大限度上增加学生的阅读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 初中语文课本对题材比例进行了调整, 使初中语文教学能实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学习态度、人生价值观和正确的情感的教学目标。在教材的改革中, 对课文的精读和略读部分的设计, 充分体现了对课本阅读量的增加, 来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

(三) 增加课外阅读是对课本阅读量的补充

此外, 在课本阅读量不能满足学生阅读需求的时候, 要从增加课外阅读量上来补充。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 还促进了学生积极探索课本以外的知识,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对初中语文课本阅读量现状的思考

(一) 完成阅读量的内在要求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 对学生阅读量的要求, 是对学生积极阅读的一个促进。所以在阅读中, 不仅要重视数量, 还要重视质量。所以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 并通过共同阅读课文, 对课文内容进行充分的消化吸收, 并对文章的主旨进行理解, 掌握作者的写作手法。学生通过阅读学习, 不仅对知识有了一定的拓展, 还增强了写作能力。这是学生增加阅读量的一个内在要求。教师需要在有限的课时内, 通过与学生的默契配合, 来最大限度地完成教学中所要求的阅读量。

然而, 在面对一些不确定因素时, 也要重新审视阅读量。对语文课堂教学来说, 绝大部分受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的影响, 同时学生的学习能力对其也有决定性的影响。对于学习能力强并且具有优质潜能的学生来说, 在阅读量上, 不仅可以完成课本的内容, 还能通过课外阅读补充自己的阅读量。而对于资质一般的学生来说, 恐怕只能尽力完成课本上的阅读量。这就让学生的阅读量产生了一定的差距。

在教学方法的改变上, 也影响着阅读量的实施。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也要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 充分发挥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提高阅读效率, 掌握阅读材料的难易程度, 为学生选择适合的阅读材料, 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二) 阅读量增加的外在影响

在现代教学理念的影响下, 对语文教学的模式和教学目标也有了一定的改变。新课改之前, 对语文教学多是强调基础知识的掌握, 对阅读量并没有实质性的要求。而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 对初中语文阅读量的要求, 也逐渐体现在课程标准上。课程改革中更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上, 以往的语文教学不能满足新时代背景下的人才需要, 所以在语文教学中, 也逐渐重视了学生对语言的能力运用。提高学生的阅读量, 就是新课程改革下所提出的加强学生对语言运用能力提升的一个重要手段。在阅读中, 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 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在课程改革的不断推动下, 课程标准对要求学生扩大阅读、从阅读中学习语言并强化记忆, 有了更深层的意义。因此在语文教学中, 大量阅读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策略。随着在教学中对阅读量的不断增加, 让语文教学向语文阅读的方向发展, 实现学生从阅读中学习语言、感悟语言的教学转型。

(三) 对阅读质量的把握

在追求阅读数量的同时, 我们也要保证阅读的质量, 不要让数量迷惑阅读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首先要对课文的难度定位, 在课堂阅读中, 能让大部分学生所理解, 以取得课堂阅读教学的最佳效果。如果对课文的难度选择不恰当, 就会让课堂阅读进度受到阻碍, 以至于不能完成阅读任务, 不仅在量上没有得到保证, 在质上也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还浪费了课堂的宝贵时间。所以在选材上, 教师要仔细地针对学生进行合理的选择, 不仅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 还要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课本的阅读量达到要求的同时, 也要为学生创造阅读思考空间,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 要使用精读和略读两种方式, 提高学生阅读的效率。

三、结束语

通过对初中语文课本阅读量现状的分析, 目前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在课本阅读中, 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拓展学生的阅读思维,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课堂阅读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的阅读学习策略, 鼓励学生大量阅读, 充实学生的知识量, 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阅读效率。此外, 教师还要适时地利用课外阅读材料, 对学生的阅读范围进行拓展, 使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提高写作能力, 以适应教育改革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学的客观要求。

参考文献

[1]强健.新课改背景下农村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模式构建——浅谈语文教学与现代化教育科技的整合[J].学苑教育, 2011 (12) .

[2]伍岳, 王显槐, 陈晓玲.近20年来语文阅读教学研究的特点与发展趋向[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2005 (06) .

课本阅读量 篇6

一、阅读的目的和重点

(一) 阅读的目的

对于小学生而言, 阅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学习。小学生阅读首先是学习汉语言文字, 然后是隐藏在文字背后作者所表达的意蕴和思想感情。通过阅读练习, 小学生可以认识字词, 积累文字语言, 内化外在信息, 提高自身的阅读、理解、欣赏以及表达能力, 同时还可以了解社会历史、古今文化, 与自身的生活实践相结合, 感悟人生、拓展思维、陶冶情操、涵养人格, 增加文化底蕴。

(二) 阅读的重点

阅读的重点主要有三个方面, 即激发兴趣、培养悟性、培养阅读习惯。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愿意阅读、乐于阅读, 激发出阅读的兴趣, 才能实现阅读的目的。教师在实际教学中, 应该巧设情境, 使学生把阅读当作是一种需要, 而不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从揭示课题开始, 教师就要利用各种教学手段, 设置巧妙而有玄机的开场, 引起学生注意, 激发学生思考, 使学生对课文有阅读期待。语言能力最重要的就是悟性, 即语感的培养。悟性的培养, 依赖于平时的语言积累。要培养学生的悟性, 要求教师转变教学理念, 认识到学生不是课文的被动接受者, 而是课文的意义创造者, 在阅读教学中, 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索, 形成自身的价值取向。阅读的习惯包括:有选择性地读书, 读书要做笔记, 边阅读边思考, 不懂的地方要主动查找资料, 能够指出文本有疏漏的地方。那么教师要怎么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呢?只有多读, 在不断的阅读实践中才能养成认真读书的习惯, 学会读书。

二、小学语文阅读的现状

(一) 课时制约影响到阅读量

由于小学生年纪尚小, 智力还在基础发展阶段, 因此每一册的课文数量较少, 课时数相对较少, 学习进度较慢。在有限的课时数中, 认识字词, 练习写作, 口语交际等还占据了一大部分, 使得小学语文课本本就有限的阅读量更少了, 而这些严重影响到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加强。

(二) 小学生定性不足

小学生都是小孩子, 玩心较重, 定性不足, 对于静下心来慢慢地阅读缺乏兴趣, 而且阅读面也比较单一, 局限于语文课本和自己感兴趣的少数图书。新课程改革初始阶段, 教师和学生都在磨合, 教师对学生阅读的引导性还有待加强。对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阅读的方式方法以及引导学生学会将阅读应用于实践的理解存在着欠缺。

三、苏教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苏教版在阅读教学上有很多创新, 提出了一些新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教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是教育界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

(一) 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课外读物的兴趣。譬如向学生讲述教师自己阅读某些书刊后的体会和收获, 或是讲述一些古今名人读书的故事, 和学生共同讨论故事中的人物性格、故事情节。这样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通过师生间平等互动的交流, 使学生愿意在课外主动尝试阅读, 与人交流读书心得, 并在班级里形成很好的读书氛围。

(二)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就是让学生自主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并解决问题。在阅读教学中, 则是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体验到阅读的重要和趣味性。小学生的思维特别活跃, 看待事物有着与众不同的看法, 教师在教学中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 让他们的思维驰骋, 在学生发现问题后, 教师应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尝试自己解决问题。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尽量避免给出标准答案, 扼杀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 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探究,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阅读兴趣。

(三) 适时正确引导学生阅读

小学生毕竟年纪较小, 教师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同时, 也要进行适当的引导。首先是读物的选择上, 小学生分辨事物的能力较差, 不懂得阅读应有所选择, 这时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 告诉学生阅读的方向, 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 指导学生分析总结阅读经验。为学生选择一些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阅读材料, 然后, 在阅读的过程中, 学生不懂得如何选择阅读方法时,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尝试粗读法、精读法、选读法等。指导学生写阅读笔记, 并经常检查, 对写得好的学生进行表扬, 使学生养成好的阅读习惯。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延伸阅读, 譬如教材上教到一则寓言故事,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查找类似的寓言故事, 比较这些故事的特点, 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同时也使学生养成在阅读中发散思考的能力, 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四、小结

要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只有依靠阅读实践, 多读是肯定的, 但并不是越多越好, 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选择性地高效阅读。教师需要使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 能辨别图书的优劣, 能根据自身的需求进行有选择地阅读, 逐渐养成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和认真的阅读习惯。在这样不断的阅读实践中, 学生的阅读能力一定会有所提升。

参考文献

[1]丁春燕.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分析与思考[J].现代阅读 (教育版) , 2012 (19) .

[2]王向东.阅读教学的三个问题[J].小学教学研究, 2004 (12) :5, 14.

[3]施晓岚.苏教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浅议[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 (09) :105.

让学生学会阅读课本 篇7

一、从整体上把握课本

现行中学思想政治课本的编排一般采用“分析与综合相结合”和“归纳与演绎相结合”的方法。例如, 《商品的基本属性》一框先讲“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和“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再讲“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重属性;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二者缺一不可”, 这是分析与综合方法的运用。又如,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从两个方面来说, 第一是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第二是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最后归纳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这一节的内容所采用的方式是从个别到一般, 也就是归纳法。再如, 《企业是市场主体》一节由《企业及其作用》《公司是企业的一种重要形式》《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四框构成, 是采用从一般到特殊, 从整体到个别的方式步步延伸, 不断增加它的内涵, 也就是演绎法。因此, 我们应先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分析课文是采用分析与综合的方法, 还是归纳与演绎的方法, 这样就能提高学习的效率。

二、从局部中把握课文

任何整体都是由部分组成的, 部分的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变化, 有时甚至会对整体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因此, 我们必须重视局部的作用。在阅读课文时, 除了从整体上把握课文之外, 还要从章节、段落甚至句、词等局部方面了解课文。例如,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即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课文用《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和《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两个框题讲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这一框题的开头一段是:“……意识的能动作用首先表现在, 意识不仅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 而且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而《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一框题的开头一段是:“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还突出地表现在, 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正确的思想和理论通过人们的实践, 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我们仔细阅读这两段文字, “意识的能动作用首先表现在……”和“意识的能动作用还突出地表现在……”很明确地告诉我们:意识的能动作用为, 意识不仅能够正确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而且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三、琢磨关键词和关键句子

课文中有些关键性的词语和句子要反复体会。所谓“关键词”或“关键句子”就是指课文中寓意深刻, 能突出地揭示概念和原理的本质属性或特征的一些词语或句子。例如,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 并且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即事事有矛盾, 时时有矛盾, 这就是矛盾的普遍性”, 对于这一句要分两层意思来理解:第一, 从空间上讲,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 即事事有矛盾”, “一切事物”是指自然界、社会、人的思维;第二, 从时间上讲, “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即时时有矛盾”, 因为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每一事物都是由其过去、现在、未来构成的过程, 所以可以说事物就是过程。课文中有些关键性的词也要反复体会。例如, 课文中“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一句中的“周围”一词, 我们仔细琢磨, 就会发现它包含着两层意思:其一, 从横的方面看, 它指的是“四面八方”的事物, 这些事物是另一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其二, 从纵的方面看, 它指的是“前后相继”的事物, 因为每一事物总是从过去的事物发展而来, 又向未来的事物发展而去。教材中的关键词和句子很多, 它们在课文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学习中, 我们可以在课本上对关键词和句子划上点、线、圈、勾等着重号, 或用彩色笔突出它们。

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现状与思考 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现状与思考

1、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现状

语文是研究语言的一门课程,背诵是学习它的基本途径,小学是培养孩子学习学习的关键时期,小学语文的学习能提高小学生的表达能力,义务教育大纲里面提出义务教育时期小学生的阅读量至少达到100万字左右,能够背诵1500篇诗文。由于现在的小学生学习任务繁重,要学习的内容多,学习的科目也不只是语文课的学习,要达到课标要求的阅读量有一定的难度,怎样帮助小学生有效地提高阅读量,增加小学生阅读的范围,就是是我们这篇文章所要探讨的。

1.1小学生阅读兴趣不足

相比以前的教科书,现在的教科书所包含的内容丰富了很多,也有很多的改新,课本中大多都已经采用了彩色图画来更表达更真实的寓意,但小学生毕竟还是孩子,自身的定性还是很不好的,好动、爱玩、不爱学习,是小学生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再加上对学习没有兴趣,在学校学习的内容都是课本上的,接触的课外读物较少,就会造成小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也没有良好的越习惯,就会造成阅读量的缺乏。

1.2来自家长的压力

现在的小学生的压力是越来越大了,很多家庭现在都是只有一个孩子,对孩子也就有了较高的要求,再加上各种辅导班、才艺班的出现,家长们为了让孩子学习更多的只是和才艺,不顾孩子的感受盲目为孩子报各种辅导班,在这种情况下就会造成学生压力大,没有精力学习,家长埋怨孩子不明白自己的苦心,不好好学习,双方都不满意,却从不考虑事情造成这样的根本原因。在这种情况下,孩子每天面对的不只是在学校的学习,就连他们最期待的周末时间也被占用了,几乎没有娱乐时间,很难静下心来去阅读,甚至会造成不爱学习、厌学的结果。

1.3其他科目的制约

小学生压力大这个话题在近些年来越来越被认可,小学生在校期间要学习的科目越来越多,对于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语文学习的时间也被占用了,由于学习科目多,有些科目之间互相联系不大,往往是学生学到的没有忘掉得多,这个现象越来越普遍。相比以前的小学生学习科目少,对于语文的阅读有充分的时间,现在的孩子学习的内容多,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阅读语文课本,更别说是课外读物了,其他科目的学习同样需要花费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对语文课本的阅读量和阅读时间。合理安排课程安排,给小学生留出一定的阅读时间,提高小学生的阅读量。

2、怎样改变这一现状

2.1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自学能力还较差,教师和家长这时候要根据小学生的自身情况,带动小学生主动学习,主动阅读,激发对阅读的兴趣。小学生的年龄都还小,正处于爱玩好动的年龄,好奇心较强,对动态的事物比较感兴趣,也比较喜欢一些带图画的文字,听故事了或是看动画片了,这些都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兴趣所在。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把课本上的文章以讲故事的模式讲给他们听,吸引他们的兴趣,带动小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家长可以针对这一状况,在家里边放一些能帮助孩子学习的节目,现在有一些少儿频道,并且可以帮助孩子们学习。

2.2提高对阅读的认识

目前小学设有小学生图书馆的不是太多,这对于小学生阅读来说是一个缺陷,很多学生都是觉得把课本上知识学习好就可以了,课外读物可有可无,这样的想法是不正确的。有的家长也会有这种想法,觉得小孩子只要把学习搞好就行了,看什么课外书呢,再加上很少有学校为小学生提供课外阅读的时间和场所,这都会造成小学生对阅读的认识不足,家长要及时改变这种想法,多为孩子提供阅读的空间,教室也要引导小学生自主阅读,读书多的人思维也会更加敏捷,考虑事情也会有不一样的想法,帮助小学生提高对阅读的兴趣,是老师和家长共同的责任。

2.3合理安排阅读时间

对阅读有正确的理解再好不过了,但合理安排阅读时间也很重要,就是说在对的时间做该做的事,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些家长自己觉得什么好久盲目给孩子报各种学习辅导班,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这样做结果不但会不尽人意,还会造成逆反心理。相比之下,家长完全可以根据孩子的喜好合理安排学习时间,还可以买一些儿童读物放在家里,和孩子一起学习阅读,这对孩子来说是再好不过了,不但有兴趣阅读,也有时间安排自己的空间。

3、结语

对小学生而言,阅读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学习。阅读的重点主要有三个方面,即激发兴趣、培养悟性、培养阅读习惯,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愿意阅读、乐于阅读、激发出阅读的兴趣,才能实现阅读的目的。要想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需要家长和老师正确引导孩子去阅读,帮助孩子解决在阅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改变以往小学生兴趣不高的状态,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老师和家长都要反思自己遗忘的做法是否真的正确,是否适合小学生现在的状况,及时找出不足之处,帮助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培养孩子对阅读的兴趣,孩子对阅读有了兴趣,阅读的能力自然也会随着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李德容.分析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现状与思考[J].治学之法,2013(9):48.

上一篇:贸易结构效应论文下一篇:体育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