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初一语文课本

2024-08-19

初中初一语文课本(通用9篇)

初中初一语文课本 篇1

那是费城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虽然时隔五十七年,可那种闷热我至今还能感觉得到。当时和我一起的.五个小男孩,因为玩弹子游戏玩厌了,都想找些新的花样来玩。

“嗨!”内德说,“我们很久没有爬悬崖了。”

“我们现在就去爬吧!”有个孩子叫道。他们就朝一座悬崖飞跑而去。

我一时拿不定主意。虽然我很希望自己也能像他们那样活泼勇敢,但是自我出世以后,八年来我一直有病,而且我的心里一直牢记着母亲叫我不要冒险的训诫。

“来呀!”我最要好的朋友杰利对我叫喊,“别做胆小鬼。”

“我来了!”我一面应着,一面跟着他们跑。

我们最后来到一处空地。那座悬崖就耸立在空地的另一边。它是一堵垂直的峭壁,壁面有许多凸出来的岩石、崩土和蓬乱的灌木。大约只有二十米高,但在我眼中却是高不可攀的险峰。

其他孩子一个接一个地向上爬,朝着一块离崖顶还有三分之二路程的狭小岩石架进发。我落在最后,全身颤抖,冷汗直冒,也跟着他们向上爬。我的心在瘦骨嶙峋形容人瘦削。的胸腔里冬冬直跳。

我终于爬上去了,蹲在石架上,心惊肉跳,尽量往里靠。其他的孩子慢慢地向石架边缘移动,我看在眼里,吓得几乎晕倒。

接着,他们又开始向崖顶攀爬。他们打算从崖顶沿着一条迂回的小路下山回家。

“嗨,慢着,”我软弱地哀求道,“我没法下去。”

“再见!”其中一个孩子说。其他孩子跟着也都哈哈大笑起来。

他们左折右转地爬上了崖顶,向下凝视着我。“如果你想待在那里,就待着好了。”有个孩子嘲笑道,“不用客气。”杰利看来好像有点不放心,但还是和大家一起走了。

我从石架向下望,感到头晕目眩;我绝对没法爬下去,我会滑倒摔死的。但是,往崖顶的路更难爬,因为它更陡,更险。我听见有人啜泣,正纳罕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在一片寂静中,我伏在岩石上,恐惧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

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这时,树林里有一道手电光照来照去。我听到了杰利和我父亲的声音!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

“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

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看见了。”我说。

“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听我的话。”

这似乎能办得到。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我顿时有了信心。“很好,”我父亲叫道,“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我又照着做了。我的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我想。

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之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 课本无奈作文

★ 初中课本作文

★ 课本读后感范文

★ 课本和橡皮童话作文

★ 课本人物作文素材

★ 多功能课本500字作文

★ 高中语文必修1课本作文范文

★ 高二下册语文课本作文

★ 七年级语文课本知识点

★ 高中语文实验课本简介

初中初一语文课本 篇2

一通过对作品创作背景的介绍加深学生对作品的认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一首著名的词作。在进行这一作品的教学时, 我做了这样的背景介绍: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 早年参加过抗金斗争。他生活的时代, 南宋政权偏安江南一隅, 北方大片领士被金兵占领, 作者力主抗金, 收复失地, 但壮志难酬, 不被重用, 只能于词作中将自己盼望收复失地的满腔热情来尽情挥洒。他的好友陈亮, 也是主张抗金, 两人志同道合。席上相见, 辛弃疾写了一首词给他, 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坚决抗金、报效国家、收复失地的豪迈情怀, 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对金戈铁马生活的向往。其中“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成为了千古名句, 那么这首词就是今天要学习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通过这样的介绍, 马上提起了学生对作品的兴趣, 在此基础上, 再去学习作品, 就能够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下完成对学习任务的学习, 收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二引发学生兴趣

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进行诗词教学时, 教师要通过对一些与所学内容有关的典故、趣闻、轶事的介绍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诗词的兴趣。

两宋时李清照的《如梦令》是一首非常著名的词作, 在这一作品的教学实际中, 为了激发学生兴趣, 我先向学生介绍了发生在李清照和他丈夫赵明诚之间的一段趣闻:李清照是宋代婉约派的代表词人, 其作品风格委婉、感情真挚, 在当时有很大的影响。她曾经写了一首《醉花阴》, 写成以后, 寄给他的丈夫赵明诚, 赵明诚又是当时著名的金石学者, 在文学方面的造诣也很高, 在宋代也可谓声名远播。见到《醉花阴》这首词后, 他觉得词写得相当漂亮, 远在自己之上, 但自己又不甘示弱, 于是赵明诚把自己关了起来, 下决心要写出至少和《醉花阴》差不多的作品来。冥思苦想三天三夜, 写出了十几首词, 和李清照的《醉花阴》混杂在一起, 然后拿给朋友品评, 并要求朋友从中评选出写得最好的。最后朋友说:“只有‘莫道不销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三句绝佳。”学生听了这个轶闻都发出了会心的微笑, 不禁对李清照及其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急切的期待, 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习积极性显著提高。在此前提下, 再辅之以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学效果较为明显。

三创设优美的意境

中国古典美学和文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意境, 是衡量中国古代文学特别是诗词成败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所谓意境, 就是作者的思想情感完全融入到其所描写的各种场景中, 从而形成的一种情景交融的氛围。教学中, 可通过以下方法, 创设各种优美意境, 从而引导学生强化审美体验, 提高审美情趣, 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学习效率。

1. 通过合理想象, 用过电影的方式再现意境

绝大多数的古典诗词都有着优美的意境, 在教学实践中, 我非常注重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再现诗歌的意境, 当然, 这是在与学生生活实际进行了有效类比的基础上进行的。如学习元曲著名作家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因为这一小曲充分地体现了诗词意境美这一独具的特色, 所以在教学这一作品时, 要让学生浸润其中, 身心感受到一种使人震憾的多种艺术享受。与此相反, 如果在教学实际中, 教师只是简单地翻译一下, 用现代语言将作品意思表述出来了事, 那么这道精神大餐, 无疑就会变成白开水一杯。

2. 通过与自己的生活结合对意境进行再创造

绝大多数文言诗词蕴含着丰富的意象, 有着独具魅力的意境, 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在深刻理解诗词意思的基础上,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 利用多种艺术形式对感悟到的意境, 进行合理的想象, 再创造出融入自己意识和情感的优美的意境。

事实证明, 通过对意境的感悟和再造, 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更丰富的属于自己的理解与把握, 这无疑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感知, 也提高了对诗词的欣赏水平, 这难道不是语文教学一贯追求的境界吗?

四用类比迁移的方法进行相关知识的把握

每一篇文言诗词, 根本不可能孤立地存在着, 它们彼此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总是孤立地对待某一篇章, 要尽量进行分类比较, 寻找相似点、相同点和共通性;体会差异性、多样化、唯一性。用这种方法来全面提高学生对文言诗词的欣赏水平和相关的文学修养。

在进行诗词教学时, 教师可以把同一体式、同一题材、同一风格的诗作集中起来, 进行比较, 通过比较使学生对诗词的理解更理性、更深刻、更全面, 从而把握好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五应用多媒体手段, 将教学内容具象化

多媒体手段因其集文字说明、图画演示、音乐烘托、语音再现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法于一体, 能非常具体地将所要表现出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 从而对接受者产生强烈的, 甚至是独具震撼力的吸引力和冲击力, 所以在文言诗词的教学中, 适时地、适度地使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以一种崭新的手段把教学内容展示给学生, 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初中语文课本剧编演实施策略 篇3

1、有效引导是课本剧编演的关键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虽然多数学生对课本剧编演有着较高热情与兴趣,然而编演课本剧也是有一定难度的,因而不少同学会出现畏难心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有效引导,让学生明确编演难点,做足思想准备,消除畏难情绪心理,如可引导同学们回想自己所观看的一些电视、戏剧、小品等,然后借鉴方法,模仿表演,并注意创新。如学习《<长征>节选》(剧本)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回顾有关长征的影视作品,并抽出一定的时间播放相关电视、电影片段,使其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为编演奠定基础。

2、优选课本是课本剧编演的基础

在课本剧编演中,文本的选择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并非所有课文都适合进行编演,还需要优化选择。这既可以是教师指定文本,也可以是师生共同商定文本,以发挥学生主体性,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一般而言,编演的文本应具有较强的故事情节,有着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以及激烈的矛盾冲突等,如记叙文、小说类、童话类课文等都可选作为剧本,譬如学习《父母的心》、《孔乙己》、《皇帝的新装》等课文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编演,加深文本理解。

3、认真研读是课本剧编演的核心

在课本剧编演中,若想有效改编文本,则需进一步了解文本,了解一定的戏剧常识。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认真研读课文。首先,研读教材中适合编演的戏剧,丰富文学常识。其次,研读需改编的文章,梳理课文内容,了解文章背景,把握文本主题。同时,抓住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以及导致这一性格的环境因素,由人物形象入手发掘作者的创作目的,把握文本思想情感。如编演《我的叔叔于勒》之前,学生需要了解小说三要素,了解作者是怎样抓住“变”字来勾勒主人公的形象,并反映社会现实的?在研读时,学生可注意如下方面:①找出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称呼的词语;②由不同称呼上,体现出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是怎样变化的?其原因又是什么?③从中可看到资本主义社会中人际关系是怎样的?④文章是如何展开故事情节的?

4、指导改编,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在课本剧编写时,并非直接抄写课文中的舞台说明、人物对话等内容。事实上,编写服务于实际表演主题,我们需要依照人物形象需要、剧情发展以及舞台演出来适当增添与删减对话内容,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如学习《我的叔叔于勒》后,教师可要求学生思考:假设在船上,于勒发现了我们一行,并追了上来,那么故事又会怎样发展呢?请改编《我的叔叔于勒》的高潮与结局。

5、课堂表演,调动学生表演积极性

在表演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做好如下工作:简单布置舞台,降低表演难度;注意表演重点在于人物对话,注意把握对话的停顿、节奏、速度、语调等,以突显人物形象特征,促进故事情节发展;小组表演,让每位学生都有自我展示的机会。同时,注意表演方式多样化,如竞赛表演、汇演、交流表演等,从而调动学生表演积极性,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提升语文素养,提高表演能力、创造能力、阅读理解能力。

6、表演点评,将学生思维引向更高层次

当学生表演之后,师生可进入点评环节。①评价课文。在编演过程中,学生更进一步地研读了文本,更深刻地理解了文本内容,这时,若教师提出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则可将学生思维引向更高层次。②评价编演。如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分析评论编演的成败之处、创新之处以及需要努力与完善的地方。

总之,有效的课本剧编演需要教师有效引导,在优选课本、认真研读的基础上指导改编,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在课堂表演环节,充分调动学生表演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实践能力。

初中初一语文课本 篇4

在《活板》这一课中,我们已经了解了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其实,在我国古代,像毕昇这样有才智的人很多,像明朝的雕刻家王叔远就是其中一位,他在“曾不盈寸”的核桃上生动地描摹了“大苏泛赤壁”。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核舟记》 。

二、预习检测

1 文体知识:“记” 是古代散文的一种文体。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也称“杂记”。写法上大多以记述为主而兼有议论和抒情。如《岳阳楼记》《小石潭记》《醉翁亭记》。本文是一篇说明性文章,详细描写了“核舟”的相关情况。

2 “核舟”是一件微雕(微型雕刻的简称,是一种以刀代笔,以精小细微为特征的独具风格的艺术形式。雕刻时肉眼看不见,凭感觉运刀,靠经验完成创作,作品具有“微中藏世界,石上读华章”的妙趣)工艺品,生动地再现了宋代文坛上的一个著名掌故————“大苏泛赤壁”。大苏即苏轼、苏东坡。宋神宗元丰二年,苏轼被诬以诗诽谤朝廷,被贬黄州团练副使,他以读书和游览自娱,表现了旷达的胸襟。元丰五年,他曾两次到黄州城外的赤鼻矶游玩,并写下著名的前后《赤壁赋》。文中所说“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正是苏轼于游览所见之景。

3 本文选自清朝人张潮编辑的短篇小说集《虞初新志》。

作者魏学洢,字子敬,明末嘉善人。著有《茅檐集》。

三、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生字的读音和文言语句的停顿。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珠/可历历数也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2、学生自主读文

四、自学课文

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以及已有的文言知识,解释文言实词和虚词,翻译课文。将自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在小组中讨论解决,不能解决的以小组为单位提出,集体解决。

1、给下列字注音。

皿( ) 罔( ) 贻( ) 有奇( )( )

黍( ) 箬篷( ) 糁之( ) 髯( ) 手卷( ) 衣褶( ) 矫首( ) 不属( )

诎( ) 舟楫( ) 椎髻( ) 叔远甫( )

2、解释下列词语 明有奇巧人 罔不因势象形 尝贻余核舟一 高可二黍许 箬篷覆之 其两膝相比者 佛印绝类弥勒 矫首昂视 神情与苏、黄不属 其船背稍夷 计其长曾不盈寸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3、翻译文言语句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4、再度课文,试着背诵。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最新)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目录 篇5

童趣 沈复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这就是我 第二单元(有关人生的课文)阅读 理想 流沙河 7 短文两篇 行道树 张晓风 第一次真好 周素珊 8 人生寓言(节选)周国平我的信念 玛丽·居里《论语》十则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漫游语文世界 第三单元(多姿多彩、色彩斑斓的大自然)阅读 春 朱自清 12 济南的冬天 老舍 13 关山中访友 李汉荣 14 秋天 何其芳 古代诗歌五首★观沧海 曹操★次北固山下 王湾★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西江月 辛弃疾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感受自然

第四单元(这个单元的几篇文章,都与科学密切相关)阅读 化石吟 张锋(科学抒情诗)17 看云识天气(科普说明文)18 绿色蝈蝈 法布尔(观察随笔)19 月亮上的足迹 朱长超(纪实作品)20 山市 蒲松龄(虚幻的文言小说)

综台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探索月球奥秘 第五单元(以自己的切身体验,写出了亲情的丰富多样)阅读

21 风筝 鲁迅(回忆性散文)(出自散文诗集《野草》)22 羚羊木雕 张之路23 散步 莫怀戚24 诗两首 金色花 泰戈尔 纸船 寄母亲

25 《世说新语》两则 刘义庆 咏雪陈太丘与友期

写作·口语交际·综台性学习我爱我家 第六单元(想象极为丰富的作品)阅读  皇帝的新装 安徒生27 郭沫若诗两首 天上的街市 静夜28 女娲造人 袁珂29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金波 30 寓言四则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蚊子和狮子 智子疑邻 塞翁失马

写作·口语交际·综台性学习追寻人类起源 课外古诗词背诵 龟虽寿 曹操 过故人庄 孟浩然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浣溪沙 晏殊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此寄 李白 杨万里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如梦令 李清照

泊秦淮 杜牧

观书有感 朱熹 名著导读

《爱的教育》:情感的熏陶和品德的启示

《繁星》《春水》:母爱;童真;自然

《伊索寓言》:生活的智慧和想像的魅力 附录

硬笔书法

写好硬笔行楷字

(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语文下册课文目录 第—单元阅读(成长的足迹,成长的历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鲁迅于1926年写的一篇童年妙趣生活的回忆性散文,此文被收入《朝花夕拾》。)2 爸爸的花儿落了 林海音3 丑小鸭(安徒生)4 诗两首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未选择的路(弗罗斯特)5 伤仲永(王安石)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成长的烦恼 第二单元(都是表现爱国主题的文学作品)阅读 黄河颂(光未然)7 最后一课(都德)(短篇小说)8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9 土地的誓言(端木蕻良)木兰诗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黄河,母亲河 第三单元(杰出人物的突出贡献、事迹、精神)阅读 邓稼先 杨振宁12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臧克家)13 音乐巨人贝多芬(何为)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莫泊桑)15 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我也追“星”

第四单元(文化艺术方面的文章)阅读 社戏(鲁迅)(呐喊)17 安塞腰鼓(刘成章)18 竹影(丰子恺)19 观舞记(冰心)20 口技(林嗣环)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戏曲大舞台 第五单元 阅读(探险)伟大的悲剧(茨威格)22 荒岛余生(笛福)23 登上地球之巅(郭超人)24 真正的英雄(里根)

短文两篇 夸父逐日 《山海经》 两小儿辩日 《列子》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漫话探险 第六单元(写动物的佳作)阅读 珍珠鸟(冯骥才)27 斑羚飞渡(沈石溪)28 华南虎(牛汉)29 马(布封)30 狼(蒲松龄)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马的世界

课外古诗词背诵 山中杂诗 吴均 逢入京使 岑参 竹里馆 王维 滁州西涧 韦应物 峨眉山月歌 李白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约客 赵师秀 论诗 赵翼

名著导读

《童年》在苦难中长大 《鲁滨孙漂流记》:孤独而顽强的冒险者 《《昆虫记》:谱写昆虫生命的诗篇 附录

临摹、欣赏:颜体书法 汉语词类表(实词)

(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语文上册课文目录 第一单元(战争)阅读 新闻两则2 芦花荡 孙犁3 蜡烛 西蒙诺夫(一则战地通讯)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雨果 亲爱的爸爸妈妈

聂华苓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世界何时铸剑为犁

第二单元(这个单元以“爱”为主题,几篇文章都在诉说对普通人,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阅读 阿长与《山海经》鲁迅(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选自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7背影 朱自清(散文)8台阶 李森祥(一篇描写父亲造有九级台阶的新屋过程的小说)9老王 杨绛(写人记事的散文)10信客 余秋雨(散文)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让世界充满爱

第三单元(建筑园林、名胜古迹)阅读(说明文)

11中国石拱桥 茅以升 12桥之美 吴冠中 13苏州园林 叶圣陶 14 故宫博物院 黄传惕15说“屏”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说不尽的桥

具体篇目的课件,教案,试卷等资源请访问链接中的文章,并选择备课中心的相应页面。

第四单元(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的思想方法)阅读(说明文)

16大自然的语言 竺可帧17奇妙的克隆 谈家帧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19生物入侵者 梅涛 20你一定会听见的 桂文亚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走上辩论台

第五单元(文言文)阅读

21桃花源记 陶渊明22短文两篇 刘禹锡 周敦颐23核舟记 魏学洢 24大道之行也《礼记》25 杜甫诗三首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莲文化的魅力

第六单元(文言文)阅读

26三峡 郦道元 27短文两篇 陶弘景 苏轼 28 观潮 周密 29湖心亭看雪 张岱 30诗四首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怎样搜集资料 课外古诗词背诵 长歌行

送友人

野望

秋词

早寒江上有怀

鲁山山行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浣溪沙

黄鹤楼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名著导读 《朝花夕拾》: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 《骆驼祥子》:旧北京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理想主义的旗帜与人生的教科书 附录

欣赏王羲之书法 汉语词类表(虚词)(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语文下册课文目录 第一单元

(回忆录、传记、作者一段难忘的人生历程)1 藤野先生(回忆散文《朝花夕拾》)2 我的母亲 3 我的第一本书4 列夫· 托尔斯泰 5 再塑生命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献给母亲的歌 第二单元

(散文诗,都是作者由寻常事物激起的心灵之声)雪 7 雷电颂 8 短文两篇 9 海燕 10 组歌(节选)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寻觅春天的踪迹

第三单元(以不同的形式表达了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虑和思考,本单元是以人与自然为主题的,五篇课文都是科学文艺作品,以不同题材,从不同角度,表达了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患与思考)敬畏自然 12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13 旅鼠之谜 14 大雁归来 15 喂——出来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科海泛舟

第四单元(民俗)云南的歌会 17 端午的鸭蛋 18 吆喝 19 春酒 20 俗世奇人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到民间采风去

第五单元(或写景,或状物,或咏史,或抒写人生志趣,或表现亲朋情谊,无不浸透着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刻感悟和深入思考,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和理想人格的追求。)与朱元思书 22 五柳先生传 23 马说 24 送东阳马生序 25 诗词曲五首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

第六单元 小石潭记 27 岳阳楼记 28 醉翁亭记 29 满井

游记 30 诗五首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背起行囊走四方 课外古诗词诵读

赠从弟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无题 登幽州台歌 相见欢 送元二使安西 登飞来峰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清平乐村居 名著导读 《西游记》:一个奇幻的神话世界

《海底两万里》:科学与幻想之旅

《名人传》痛苦和磨难造就的伟人

附录 欣赏唐人狂草

短语结构类型表

句子成分简表

标点符号用法

(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语文上册课文目录 第一单元(对大自然的赞颂,是诗歌永恒的主题)1沁园春·雪 2雨说 3星星变奏曲 4外国诗两首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雨的诉说

第二单元(人类先哲呼唤自由、正义,倾诉对艺术的深切感悟。诠释亲情、爱情的本质)(议论文)5敬业与乐业(演讲议论文)6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演讲议论文)7傅雷家书两则(书信体议论文)8致女儿的信(书信体议论文)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演讲:微笑着面对生活

第三单元(写少年生活的小说)9故乡(短篇小说《呐喊》)10孤独之旅 11我的叔叔于勒 12心声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青春随想

第四单元(阐述求知问题)(议论文)

1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15短文两篇 16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好读书读好书 第五单元(明清时期最有代表的白话小说)

17智取生辰纲 18杨修之死 19范进中举 20香菱学诗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

第六单元(历史著作)

21陈涉世家 22唐雎不辱使命 23隆中对 24出师表 25词五首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话说千古风流人物

课外古诗词背诵 观刈麦 白居易 苏轼 月夜 刘方平醉花阴 李清照 商山早行 温庭筠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卜算子 咏梅 陆游 怀 辛弃疾 破阵子 晏殊 山坡羊 骊山怀古 张养浩 浣溪沙 簌簌衣巾落枣花 朝天子 咏喇叭 王磐

名著导读 《水浒》: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 《傅雷家书》:苦心孤诣的教子篇 培根随笔:透彻的说理,隽永的警句

(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语文下册课文目录 第一单元(爱国思乡)

1诗两首 2我用残损的手掌 3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4外国诗两首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脚踏一方土

第二单元(文学作品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其中人物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和兴衰荣辱,往往折射出时代和社会的世态人情与精神风貌。)5 孔乙己(短篇小说《呐喊》)6 蒲柳人家(节选)7变色龙 8热爱生命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走进小说天地

第三单元(以生命为主题的散文)

9谈生命 10那树 11地下森林断想 12人生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关注我们的社区

第四单元(“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戏剧是生活的镜子,是浓缩的人生。本单元有话剧剧本,也有影视剧本。)

13威尼斯商人 14变脸 15枣儿 16音乐之声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乘着音乐的翅膀

第五单元(本单元所选课文是先秦诸子散文)17公输 18《孟子》两章 19鱼我所欲也 20《庄子》故事两则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

第六单元(本单元所选的诗文是先秦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名篇。它们集中反映了这一时期人们的政治信念、生活理想和人生追求。)

21曹刿论战 22邹忌讽齐王纳谏 23愚公移山 24《诗经》两首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岁月如歌——我的初中生活

课外古诗文背诵 《从军行》(杨炯)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月下独酌》(李白)

(韩愈)

《羌村三首》(之三)(杜《望月有感》(白居易)

甫)

《雁门太守行》(李贺)

《登楼》(杜甫)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东》(王观)

师西征》(岑参)

《别云间》(夏完淳)

名著导读

《格列佛游记》:奇异的想象,辛辣的讽剌

《简·爱》:人生追求的二重奏

聆听天籁:读读泰戈尔

浅谈初中语文课本剧的编演 篇6

——浅谈初中语文课本剧的编演

经常听到一些语文教师感叹:“课文已分析得很细了,学生还是听不懂,不喜欢听。”也经常听到一些学生问:“老师,我们怎样才能学好语文?”有一些学生语文考试成绩优异,可遇到使用语文知识技能的实际场合就束手无策。

这些被称为语文教学中的“少慢费差”现象,是和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精神相悖的。教育的目标是要使受教育者通过学习,能适应个人发展的需要,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语文教学中怎样才能使学生主动学习,健康发展并具有较强的读、写、听、说能力?笔者认为,应强化语文教学的实践性,把语文知识与活生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把语文技能与具体生活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自会兴趣盎然,在实践中真正提高能力。编演课本剧就是其中一种方式,下面笔者就试谈谈在语文教学中实行这一活动方式的意义及做法。

一、编演课本剧是激发兴趣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

1、形式新,学生学课文有兴趣。

过去在教学某一课文时,教师照本宣科,全面繁复,点滴不漏,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现在让学生把课文改编成剧本,并且要表演,形式一翻新,学生的兴趣自然来了:选哪一篇?怎样编?谁来演什么角色合适?能不能演好?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学生去思考,需要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后才能解决问题。要编演课本剧,戏剧的有关知识可是基础中的基础,过去学生对戏剧常识不愿学习,现在他们可就主动去学习了,并且把几篇戏剧体裁的课文也认认真真的读下来。有了戏剧的知识基础,接下来就要回过头进一步学习所要改编的课文。有了兴趣,学生的学习就显得主动、积极。

2、内容新,学生学语基有兴趣。

在编演过程中,对学生的语文知识的要求是多方面的。首先要有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把记叙性文章改编为戏剧,剧本里有简单的舞台说明,大部分是对话。对话语言要规范,就要求用词要准确,句子要完整。表演时读音要准确,对话要与人物性格相符合。这些要求的落实都需要学生有较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编演 1

过程是学生主动学习语基的过程,也是得到训练得到提高的过程。如编演《皇帝的新装》,老大臣看新装时的语言就很有个性化,词句都很讲究。若没有认真分析反复推敲,是不能编演好的。

3、表现新,学生对提高能力有兴趣

改编课文成剧本,还要把很多叙述性语言转化为对话,因为课本剧是通过对话来推动情节发展的。对话语言强调性格化,学生需要对人物性格进行把握并注意对话语言表达的技巧。表演中的动作也如此。如《孔乙己》中“孔乙己出场”一幕:孔乙己 来一碗洒,一碟茴香豆(排出九文大钱)孔乙己摆着读书人高人一等的架子,此时还能炫耀自己,动作夸张的语言、迂腐的性格一露无遗,学生在改编中可能会增加其它对话语言,使人物形象更鲜明。表演时,须把孔乙己的有意炫耀的声调、动作表现细致生动。学生如能做到,也就说明学生既掌握了基础知识,同时对人物的性格作了准确的把握。我们也可以肯定,学生已具备了把语文知识迁移至实际生活的能力,已具备了对生活的观察分析能力。

4、思维新,学生对创造性活动有兴趣。

编演课本剧同时又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家。改编是一种创造,表演更是一种创造。“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每个学生在课文的阅读理解中都有自己独特的体会。改编后进入表演,个人的创造性发挥达到巅峰,围绕剧情的推进和人物性格的表现,动作、表情、对话都达到高度的个性化。汇演时,观看的学生把台上形象与自己创造的形象进行对照,把别人对形象塑造表现的技巧与自己的努力结果相对照,不断调整充实,使形象更为丰富,台上台下,交流创新成果,共同提高语文素质水平。

二、编演的步骤及要求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剧的编演,要按一定规范操作,同时又要灵活掌握,注意肯定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编演程序为导、选、读、编、评六步,每一步相应有具体要求。

导 :学生对编演课本剧虽有兴趣,但编演难度大,要求高,很多学生会产生畏难情绪。要克服畏难情绪的做法,可先引导学生回忆所看到的优秀小品,如平时电视台曾播过的小品,简单分析其成功之处,以激起学生对编演戏剧的兴趣,更好地进入编演活动。

选:选较生动的记叙性课文。选这一过程让学生充分讨论后决定选用,使学生充分参与,以调动其积极性。所选课文要求矛盾冲突激烈,情节性较强,人物性格鲜明。选用的课文篇幅如太长,也可选取其中一个段落层次,因为初中学生语文实践水平较为有限,目标不能定得太高。

读 :要改编课文,就需要具备戏剧常识及对课文的深入理解,这时需引导学生读。一是读戏剧,明格式。这时让学生收集或教师准备一些有关戏剧的文章,要求学生认真阅读,使自己具备编演的知识基础。二是读所要改编课文,要知背景、明主题、熟内容。人物性格的内涵与特定的历史背景相联系,是为表现作品的主题服务的,所以,对文中人物性格要清楚,更要清楚产生其性格的社会背景,清楚作者塑造此形象的用心。

编 :在学生编写课本剧时,存在着一个毛病,即照抄课本里的人物对话,抄完了,戏里的人物就无话可说了;舞台说明也照抄课本里的叙述语句,冗长罗唆。应让学生明确:

1、改编时可适当增删,无论是人物对话或是舞台说明,都是为主题服务的。删简或增添,既要适合于剧情发展及人物性格的需要,又要适合舞台演出。

2、对课文里一些能突出人物性格的对话及有关动作要在剧本里体现,注意突出其作用。

演:

1、舞台布置及道具应从简,不能人为造成演出的难度。如《变色龙》里的小狗可用课椅代替,赫留金的被咬伤的手指头可用红纸套扎在手指上即可。

2、人物对话的表演是重点,应掌握好语调、速度、节奏及停顿,最大程度地为突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服务。

3、分小组表演,使人人参与,人人得到实践的机会;要安排汇演或竞赛,选表演较出色的学生在全班面前交流表演,注意全体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

评 :

1、评编演。在汇演后,组织学生讨论,评论编演的水平及得失,重点是指出创新和成功之处,同时提出今后努力的方向。

2、评课文。编演后学生对原课文的理解已提高到另一层次,此时,可提出几个高要求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实现语文素质水平的新的飞跃。

初中学生编演课本剧难度较大,笔者在教学中的实践效果满意度也不高,欠

缺之处极多。但作为一种实践锻炼方式,学生极感兴趣,并且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也较显著。相信随着这项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我们的语文教学会在扎实的根基上开出生动之花!

论文题目:在生命化的语文活动中丰厚语文素养——浅谈初中语文课本剧的编演

作者姓名:

学校全称:

学校地址:

邮编:

联系电话:

初中初一语文课本 篇7

一.鲁迅作品篇目的建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版) 》 (以下简称“新课标”) 在教材编写建议中提出:“要重视开发高质量的新课文。”初中语文教材选录了鲁迅的小说《孔乙己》《社戏》和《故乡》, 笔者认为《故事新编》也是极富特色的作品, 可以适当选录。《故事新编》是鲁迅从古代取材写作而成, 所取的多是古代的传说小说之类, 是“将神话、传说及史实的演义”。将古代的神话传说以及史事放在当时的时代进行一种再认识和思考, 这是一次古人与今人精神的相遇, 作品在古老的历史故事中注入时代的气息, 把那些中国传统中的神话英雄 (从女娲到后羿、夏禹) 与圣贤 (从孔子、老子、墨子到伯夷、叔齐) 从神圣的高台拉回日常生活中, 还原为和我们一样的常人、凡人。在这些诙谐幽默的故事背后隐藏着鲁迅内心的悲凉与苦涩。它的内容古今交融, 想象丰富, 极具浪漫主义色彩。其中的《无常》《女吊》《补天》《奔月》《铸剑》都较适宜学生阅读。鲁迅以犀利的笔锋、彻底怀疑的精神, 将人生的苦境揭示给人看, 给古老的传说注入了新的内涵, 启发学生用怀疑的眼光看待问题, 重新思索过去、现在以及未来。

教材中选录的《雪》来源于散文诗集《野草》。鲁迅曾说他的小说和杂文是“为他人”而写, 但他写的《野草》是“为自己”, 他的哲学都在《野草》中。教材可选择《过客》, 这篇作品是鲁迅对自己生命哲学的一个归纳, 可让学生真正了解到鲁迅的灵魂深处, 理解鲁迅的精神实质。当我们看到这个在旷野中匆匆而过的“过客”形象时不由得联想到鲁迅本人, 他不停步地前进着, 无论是恳挚的劝告, 还是热情的安慰, 都无法使他改变主意。他不清楚前面是什么, 料不定能否走完, 却充满着一个战士毫不懈怠的精神。这类文章可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信念, 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促使他们不断地奋发向上, 即使在以后人生道路上遇到困难与挫折也不能放弃, 就像“过客”一样, 就算前面是“坟墓”, 但仍然要前进, 追寻自己的理想。

另外, 鲁迅的古文造诣很高, 旧体诗写得也很出色, 在他存量不多的旧体诗当中, 有一些很值得一读。《自题小像》中有对祖国挚烈的爱慕, 深切的忧思, 也有决心为祖国献身的伟大誓言。《自嘲》中鲁迅先生向老朋友郁达夫抒写了自己当时的恶劣处境和自己矢志不渝的崇高理想:“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精神的集中体现, 一直广为传诵。《答客诮》中我们读到的是一个父亲的爱子深情。这些旧体诗用朴素的语言, 蕴涵了厚重的情感, 记录了旧中国的黑暗现实和人民救国图强的不懈斗争, 抒发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豪迈情怀。

鲁迅与朋友间的书信有时可作为补充材料让学生去了解。鲁迅书信大多坦诚率真、朴素平易、言约旨丰、微言大义、儒雅洗练、妙语连珠。鲁迅书信有很多思想价值极高的篇幅, 如《两地书》第一集中的信, 是对于人生道路和社会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适宜编入自读课文中。由于鲁迅选文文体丰富, 教学时可充分利用文本互涉的方式, 把各种文体的相关内容结合起来品读, 多角度、多侧面地了解鲁迅。也只有尽可能多地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以点带面地进行学习, 对鲁迅作品才有更深刻的体会。

二.鲁迅作品编排的建议

鲁迅先生是一位有着深厚国学修养的大家, 他十分注意从生活中选择语言, 如《孔乙己》《故乡》。但他又十分注意“无一字无来历”, 注意对语言文字的锤炼, 他爱用那些常见而独到的字眼, 有时候甚至是一些生字, 因其有着深厚的古文字修养, 只要需要, 就可以拈之即来, 用得其所。但鲁迅的文字由于年代原因, 很多用法尚未规范。以往的教材, 为了忠实原著, 编者几乎没有进行修改, 只是采用注释的方式来弥补这一缺憾, 无疑又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实际上, 对于这些不规范现象, 应区别对待。

首先, 应对选文语言进行适度的规范处理。鲁迅选文中, 有许多我们现在看来写错的字, 如:“漂渺”应为“缥缈”, “那”应为“哪”, “向午”应为“晌午” (《社戏》) ;“伊”应为“她” (《故乡》) ;“斗”应为“抖” (《藤野先生》) ;“钞”应为“抄”, “服辩”应为“伏辩” (《孔乙己》) 。以上只是略举几例, 选文中该情况还有很多。新课标对各学段的“识字与写字”内容都有“规范、正确、养成良好习惯”的要求, 在教材编写建议中还明确提出:“编写语言应准确、规范。”中学生正处于积累文字的时期, 根据心理学先入为主的原理, 加之鲁迅的文字与现代白话文距离不远, 相似性极高, 就更容易导致学生混淆。笔者认为, 这类不规范字应坚决修正, 这种改动不会影响文章价值而又能方便学生理解, 丝毫不会减损鲁迅先生语言的魅力, 相反地, 还能让孩子们更容易亲近鲁迅。

其次, 正确对待鲁迅作品中语法不规范的现象。鲁迅作品中的很多“不通”是他故意造成的, 是出于特殊表达的需要。中学语文老师, 要给学生讲语言的规范, 但同时也要适当地、有分寸地鼓励学生打破规范, 不要用规范束缚学生。语言是既规范又不规范的, 当处于表达特殊意思的需要时, 她可以不受语法规则的限制。语言的发展是在规范的基础上, 不断地打破规范, 产生新规范的过程。鲁迅的很多所谓不规范的语言, 有时恰好是解读作品的钥匙。譬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有一句话:“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 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相见”该词很有意思, 人和百草园相见, 说明他跟这个园子有特殊的感情, 像老朋友一样。“似乎确凿”语法上是矛盾的, 但却是理解的关键。一方面, “确凿”只有野草, 是实写;另一方面, “似乎”是说园子里有很多有生命的东西, 更多让孩子向往的东西, 抓住“似乎确凿”这个矛盾, 可帮助孩子理解文章的核心。又如《孔乙己》的最后一句话“大约孔乙己已经死了。”“大约”“已经”放在一起也是矛盾的, 但却表达出人们对孔乙己的生死并不关心、孔乙己对人们来说是可有可无的这样一个情况。

教材编写也应给学生留一点弹性空间, 让学生各取所需, 给愿意深入探讨的学生一点发展思维、拓展视野的空间, 这点对于有深刻意义的作品而言尤为重要。

三.鲁迅作品使用的建议

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提出:“要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鲁迅选文的使用应处理好讲与不讲的关系。鲁迅作品教学, 应删繁就简, 要有所讲, 有所不讲。初中生常是初读鲁迅作品, 教师讲鲁迅作品是为了播下一粒种子, 告诉学生我们中国有一个作家叫鲁迅, 读一点他的作品, 使学生觉得他很亲近、很有吸引力, 然后使他们觉得自己生命里需要鲁迅。不要苛求学生对鲁迅作品理解很深, 因为鲁迅作品的理解需要一定的生活阅历、生活经验。鲁迅作品很丰富, 里面有很多引发出去的议论, 经常有很多典故, 也有很多扯开来的东西。所以说鲁迅作品是复杂而单纯的、深刻而平常的、荒凉而温馨的。

课堂教学要把握讲的度。叶圣陶先生曾说:“讲当然是必要的。问题可能在如何看待讲和怎么讲……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而反三, 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 教师就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标准精要地讲, 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 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语文教学要要能启发学生思维, 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能举一而反三。由于鲁迅作品较其它选文作品更为深刻, 学生理解起来略有难度, 教师讲解就尤为重要, 然而, 教师教学中常犯的毛病不是不讲, 而是讲得太多。面对鲁迅作品, 教师总会担心学生无法理解, 于是就把所有看起来有点难度的问题一一包揽, 那“跳一跳就能摘到的果实”被教师一抬手摘下来, 放在学生的手里, 对于怎样摘到果实学生仍然一无所知。所以教学鲁迅作品在敢于放手, 运用有效的办法引导学生自己去学。

作为语文教师, 我们应力求用客观的标准去评判鲁迅作品, 用是否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的基本标准来衡量鲁迅作品在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价值, 同时我们应注重自己的专业发展, 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这样才能做好鲁迅文本与学生间的沟通。

摘要: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鲁迅选文中, 鲁迅的人格魅力没有完全体现出来。该文从鲁迅作品的选择、编排、使用三个方面提出一些建议, 希望通过初中语文教学能多角度、多侧面地去了解鲁迅。

关键词:初中语文,鲁迅作品,选录,建议

参考文献

初中语文课本中写作教学资源研究 篇8

關键词: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教学资源

G633.3

其实,在语文教学之中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关系是非常密切的,阅读教学的有效展开,有利于提高写作教学。因为在阅读教学之中,教师将带领学生对语文课文进行阅读、赏析、解析,如此学生不仅能够明白课文梗概、主旨、情感表达等,还能够提炼优质语言、学习写作技巧、掌握情感表达方式等,这对于学生更加有技巧的、有情感的进行作文写作有很大帮助。这也侧面说明了语文课本是写作教学的重要资源,将其合理的、有效的运用于写作教学之中,可以提升写作教学水平。那么,如何充分发挥语文课本的作用呢?

一、注重写作语言的积攒与提炼

从目前初中学生作文写作中能够明显感觉到学生语言积累比较匮乏,如学生作文中频频出现词不达意的现象已经说明一切。为了避免此种情况的持续发生,应当在日常写作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优秀语言积累和提炼的意识,使其在阅读一遍文章的过程中能够有意识地积累和提炼优秀的词语,将其记录在笔记上,长此以往学生将会在作文写作中恰当的、巧妙的运用语言,提高作文水平。对于培养学生写作语言积累与提炼的意识及能力,最好从语文课本开始,因课本之中的文章都比较有代表性,且贴近学生,加之学生在阅读教学中会学文章,如此学生比较熟悉文章,组织学生进行文章欣赏,重点注意文章的用词、造句,教师先做个示范提炼接优质词语,在鼓励学生进行优秀词语的提炼,记录在笔记上,作为优秀语言积累,以便学生在日常写作练习中可以参考和运用,长此以往学生将能够灵活、巧妙的运用优秀语言进行写作,使学生作文写作水平得以提高[1]。

二、谋篇技巧的学习与体会

从现阶段某些初中学生作文中还能发现另一个问题,即学生作文结构混乱,段落划分不够明确、表意也不够清晰,致使学生作文难以得到高分。针对此种情况,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写作教学之中,还要注意教授学生谋篇布局的能力及相关技巧,以便学生能够在作文写作时合理规划作文结构、段落内容及所要表达的意思,进而有计划的展开写作,再加之优秀语言的巧妙运用,可以提高作文水平。那么,如何学生谋篇布局的能力和技巧呢?同样是以语文课本为基础,从课本中选取具有代表性得课文,组织学生共同进行文章结构分析、段落划分的分析、意思表达和情感表达方式的分析等,并在黑板上绘制结构图,让学生能够清楚的了解文章结构、每段重点、情感路线等,逐步培养学生谋篇布局能力、写作技巧及写作经验,以便学生在以后作文写作的过程中能够思路清晰,表意明确,创作出优秀作文[2]。

例如:在组织学生进行写作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春》文章的赏析。出于培养学生谋篇布局的能力及写作技巧,教师侧重于各个段落的分析,组织学生对每个段落进行阅读、内容概括、中心思想概括,再整体概括,梳理文章结构、文章情感路线、文章写作思路,如此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春》文章中对于“春”的描写是层层递进的,即突出了春的特点,又将春的美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以《春》文章为范文,写一篇关于秋或夏、亦或是冬的文章,练习文章结构布局、文章意思表达、文章写作技巧运用等,这对于提高学生写作技巧有很大帮助。

三、情感表达的方式与技巧

优秀的文章能够让读者情感触动,而从初中学生作文来看,其情感表达比较直白,且淡薄,难以触动读者。为了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在作文中淋漓尽致的表达情感,还要教授学生情感表达的方式。也就是在组织学生进行语文课文赏析的过程中,注意对课文中所渗透的情感进行剖析,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文章情感表达方式与技巧的学习,让学生懂得如何才能恰到好处的表达情感,既保证文章内容清晰、流畅,又能将作者情感传递给读者。长此以往,学生将会掌握情感表达方式与技巧,在作文写作中将自己真挚的情感融入作文之中[3]。所以,在语文写作教学中对语文课本中文章进行赏析,让学生感受和理解文章情感表达,进而学习情感表达技巧与方式,对于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有很大帮助。

四、结束语:

有人说,初中语文写字教学不能成就作家,的确在实现有效的教学之中学生学习到的知识较少,写作训练也不到位。但是,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可以夯实学生写作基础,尤其是以语文课本作为写作教学资源,学生通过对课本中文章优秀语言的积累与提炼、谋篇技巧的学习与体会、情感表达的方式与技巧,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朱以青.初中语文课本中写作教学资源研究[J].新课程导学,2015(27):79-79.

[2]韩延锋.初中语文课本中写作教学资源探析[J].关爱明天,2015(4):260-261.

初中初一语文课本 篇9

【第一册】

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光读书学习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思考却不去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却不感觉满足,教导他人不知疲倦。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几个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作为我的教师的人在中间;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短处,自己如果也有,就要改掉它。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消逝的时光像这河水一样呀!日夜不停。7.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第二册】

8.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9.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人和小孩都非常快乐,自由自在。10.寒暑易节,始一返焉: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呢。

1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中。

1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1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

14.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数当然就很多了。【第三册】

15.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曰。自非亭午夜分不见羲月:三峡七百里中,两岸山连着山,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足以遮挡天日。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16.虽乘御风不以疾也: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长风,也没有这样快。17.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庭院的地面上月光满地,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里面有藻、荇等水草交错,原来那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18.闲 静 少 言,不 慕 荣 利。好读书,不求甚解:他喜欢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利禄。喜欢读书,不钻牛角尖。

19.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惜去留:亲友请客,五柳先生就毫不客气地喝酒,而且喝醉方休,醉后就走,不和别人虚情客套。20.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 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的,遮不住风和阳光:粗布短衣上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他安然自若!

21.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不为贫贱而忧虑悲伤,不为富贵而匆忙追求。【第四册】

22.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北方有人欺负我,我想借助你的力量杀掉他。

23.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并且有很多胡须的人是苏东坡。

24.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凌云志向呢!25.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 26.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世间有了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不会经常有。所以即使有出名的马,也只是辱没在仆役的马夫的手里,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的里面,不因为日行千里而出名。

27.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吃完粮食一石。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够日行千里,而没有喂养。所以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是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优点不能从外面表现。尚且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都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

28.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驾驭它不采用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千里马嘶鸣,却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着马鞭站到它的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啊!【第五册】

29.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以为凡是这个州的山有奇异形态的,都为我所拥有、欣赏了,但未曾知道西山的怪异独特。

30.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心神无穷无尽地与天地间的大气融合,没有谁知道它们的边界;无边无际,与大自然游玩,不知道它们的尽头。

31.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心神凝住了,形体消散了,与万物暗暗地融合为一体。

3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山水之间。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它在心里,并寄托它在酒上。

33.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怎么才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护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个个都开颜欢笑,(房子)不为风雨中所动摇,安稳得像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即使)唯独我的茅屋破漏,自己受冻而死也甘心!

3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35.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使百姓定居下来,不能依靠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器装备的强大。

36.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

37.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所以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道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总不如意,通过那些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38.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在一个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和外患,便经常导致灭亡。

39.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这就可以说明,忧愁患害可以使人生存,而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

40.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许多已废弛不办的事情都兴办起来。

41.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它含着远处的山,吞长江的水,水势浩大,无边无际,早晨阳光照耀、傍晚阴气凝结,景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的景象。42.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这时登上这岳阳楼,就有心胸开朗,精神愉快;荣辱全忘,举酒临风,高兴极了的种种感概和神态了。43.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唉!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跟上面说的两种思想感情的表现不同,为什么呢?他们不因为环境好而高兴,也不因为自己遭遇坏而悲伤;在朝廷里做高官就担忧他的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就担忧他的君王。

4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人的忧愁之前就忧愁,天下人的快乐之后才快乐。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第六册】

45.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命,也是我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想要的。(如果)生命和正义不能够同时得到,(只好)牺牲生命来保住正义。

46.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这实在是形势危急决定存亡的关键时刻啊。47.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防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宫廷中的官员和丞相府的官员,都是一个整体,奖善罚恶,不应该不一样。如果有邪恶不正、触犯法令的人和尽忠行善的人,应当交付主管官评判他们应得的惩罚和奖赏,来表明陛下公正明察的治理,不应当出于私情偏袒一方,使得内廷外府法度不一。

48.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君王接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得以昌盛的原因;君王接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落到衰败的原因。

49.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只希望乱世姑且保命,不要在诸侯里闻名,飞黄腾达。

50.先帝不以臣卑鄙,狠自枉屈:先帝并不认为我地位低下,孤陋寡闻,却让自己降低身份,在驾相顾。

5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在兵败的时候我接受了重任,在危难的关头我奉行使命。52.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希望陛下把完成讨伐奸贼,复兴汉朝王业的任务交给我,如果我做不出成效,那就惩处我的罪过,来上告先帝的英灵。

53.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陛下也应当自己谋划,征询治国的好办法,明察并采纳正确的话,深切追念先帝的遗诏训示。

54.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有人对优厚的俸禄却不区别是否符合礼义就接受它。那优厚的俸禄对于我有什么好处呢?

55.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有权势的人目光短浅,缺少见识,不能深谋远虑。56.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轻重不同的案件,我即使不能明察详审,但一定依据实情处理。

57.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作战是靠勇气的。第一次击鼓振作了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低落,第三次击鼓勇气就竭尽了。58.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河边芦苇青苍苍,白露已经结成霜,心中怀念这个人,就在河岸那一方。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1)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2)翻译“六字法”:留、删、换、调、补、变。

第一步,结合上下文语境,了解所译文句大体意思,做到心中有数,并找出句中需要着重翻译的重点词,一则为理清句意,二则为后面给重点词选择恰当的意思做准备。

第二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

①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②“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主要有:①句首:“夫”、“盖”等发语词。②句中:起结构作用的助词,如“之”(徐公不若君之美也)等,表提顿作用的助词;如“者”“也”等,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中的“也”。表并列和顺承关系的连词,如“予与四人拥火以入”中的“以”。③句末:补足音节的助词,如“顷之,烟炎张天”中的“之”。以上的文言虚词在实际的翻译中,都无须译出,若强译,则属错误。

③“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①把古代用现在已不用的词用现代汉语进行替换,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②变单音词为双音词。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词为主,所以在翻译时,要把古汉语中的单音词变为双音词。第三步,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

① “调”就是调整句式。需要调整的句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特殊句式,一是固定句式。需调整的特殊句式主要是指倒装句(特殊句式有有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翻译时,要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古汉语中还有一些固定句式,如“不亦……乎”、“无乃……乎”“……孰与……”等,翻译时,要把这些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的形式表达出来。②“补”,就是增补。

a.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这就要求我们要对古汉语中的省略句要有所了解,并能判断一个句子中哪些成分省略了,以便补出;

b.补出省略了的语句,古人用笔简约,往往前面说过的话,后面一般就不再重复,而在现代汉语,就要给出。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③“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为相关文字。这主要是指文言文中比喻、借代、引用等意义及夸张的说法、委婉地说法、互文地说法等,直译时会不明确。如“秋毫不敢有所近”(鸿门宴)),直译为“连秋天里野兽的毫毛也不敢接近”就显得不合道理,而应意译为“连最细小的东西都不敢占有”,才能明确。关注七个重点

从近几年的文言文主观翻译题来看,考查的是对全句的理解,但命题人选择文句是独具慧眼的。他们往往会选择那些有重要语法现象的文句让考生翻译,同时也将其列为中考阅卷的采分点,因此,考生必须特别注意这些采分点。在答题时,我们除了把握句子翻译“信、达、雅”的要求,掌握“留、对、拆、增、删、调”等六种翻译方法外,还需注意以下七个关注点:(1)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特有的语法现象,含有词类活用的句子也是中考命题专家特别关注的一项内容。因此,我们在翻译文言文的时候,一定要认真把握,仔细辨别。词类活用主要包括名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等。我们在翻译文言文遇到含有词类活用的句子时,一定要先判断出词类活用的类型,然后据此推断其意义。

例1: 兄曰:“无论弟不能樵,纵或能之,且犹不可。”于是速归之。译文:哥哥说:“且不说弟弟不能砍柴,纵使能砍柴,还是不能去做。”于是让张诚赶快回家。

【解析】“樵”,名作动;“归”,使动。

例2: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

译文:吃饭是老百姓最大的事,老百姓没有吃的就无法生存了。三天不吃粮食,父亲和儿子就不能保全。

【解析】“粒”活用为动词,吃粮食。(2)特殊句式

文言文中有许多特殊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等。含有特殊句式的句子,常被命题老师看重。要想能够准确翻译此类句子,就必须能够译出其句式特征;否则就极容易易造成失分。例3.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

译文:(顾)况,是吴地人氏,自恃有才华,很少有他推荐认可的诗文(或诗人)。

【解析】无语言标志的判断句。

例4.近日之事,衅难将成,赖陛下英明速断,故罪人斯戮。

译文:近日的事,祸端将要酿成,幸亏陛下英明果断,因而严惩了罪人。【解析】结构助词“斯”为提宾标志,“罪人斯戮”即“戮罪人”。(3)一词多义 古代汉语的词语大多是多义的,这种一词多义的现象常常是翻译题考查的重点。在具体翻译时,我们一定要注意结合具体语境从众多的义项中选择出最恰当的一个进行翻译。因此我们在平时的复习备考中要对词语的不同义项加以区分辨别。

5、永乐元年入朝,留为故官。未几,复谢去。

译文:永乐元年被征召入朝,留下担任原来的官职。不久,又辞官离去。【解析】“故”为“原来” “谢”为“推辞”。(4)古今异义

文言文中的古今异义现象非常普遍。这一知识点也是中考命题经常涉及到的内容。我们在翻译文言文时尤其要特别注意那些存在古今异义的词语,千万不可以今译古。否则,就会出现错误。例6.及得召见,遂见亲信。

【解析】这里的“亲信”是“亲近信任”之意,而现代汉语中则常指“亲近而信任的人”。(5)单音节词

现代汉语词汇以双音节为主,而古代汉语词汇与此相反,以单音节为主。此类知识点也常常是中考命题老师重点关注的对象之一。因此,我们平时的复习备考过程中要加强对单音节词翻译的训练。在具体翻译文言文时,我们一定要注意不要轻易地把古汉语的词汇当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去解释。例

7、隐处穷泽,身自耕佣。临县士民慕其德,就居止者百余家。

【解析】此句中的“耕佣”并非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而是“耕”和“佣”两个词,意思是“种田”“做工”。按照评分标准如若不能解释出“佣”的含义要扣分。所以该句应译为:(孟尝)隐居在偏远的湖泽,亲自种田做工。临县的士人民众仰慕他的道德,到他那里定居的有百余户。(6)固定结构

固定结构是文言文中的一种特殊现象,在翻译时有相对固定的格式。如果不按照固定的格式翻译就会出现错误,因此,我们在翻译文言文时只能用它的固定意思来翻译,不能擅自意译。例8.谥号所以垂之不朽。【解析】“所以”,由指示代词“所”和介词“以”构成,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方式,可译为“用来……的方式”。(7)修辞知识

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有比喻、借代、互文、委婉等。具有这些特点的句子大都不能采用直译的方式,而应根据其修辞方式的特点采用相应的意译方式。如果需翻译的句子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方式,有的需将喻体直接换为本体,有的就需抓住喻体采用形象描绘的方式进行意译;如果需翻译的句子采用了借代的修辞方式,就应采用直接点明借代本体的方式进行翻译;如果采用的是互文的修辞方式,翻译时就要把相应的内容合并到一起意译;如果需翻译的句子是委婉的修辞方式,就要根据语境译出句中所要表达的意思。例9.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解析】此句采用了互文的修辞方式。如果不了解此修辞方式很容易将此句误译为:不因为外物的美好而感到喜悦,也不因为自己的坎坷而感到悲伤。正确的翻译是要把相对应的内容合并到一起。此句应译为:不因为外物的好坏、自己的得失而感到喜悦或悲伤。

上一篇:开展2011先锋号通知下一篇:管理会计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