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初中生活作文

2024-08-05

初一初中生活作文(精选15篇)

初一初中生活作文 篇1

初中生活作文:我的初一生活

我的初一生活是恐怖的。在我刚跨入中学到校门的时候,我对初中生活充满着信心的,但是,后来的一件件事情使我有了恐怖的感觉。

初中生活有酸。每当考试不及格,我会恨自己不争气,流下后悔的眼泪;偶尔老师轻声的诘责,我也会觉得委屈而心酸。但是,酸却是一份真挚的馈赠,每当我因考试不好而心酸的时候,我就会明白:成绩需要付出,努力才会得到回报。每当我受批评而心酸的时候,我会告诉自己:自作自受,决不能再犯。就是这样,每一次的酸楚,都会给我一次警示--“酸,我不怕!”

初中生活很甜。同学间三年的.友谊浓郁醇香,甜进心坎。从刚入学时的互不相识,到逐渐无所不谈,甜,就像蜜糖吃进嘴,一点点地甜到心里。我们在一起读书、写字、高谈阔论;我们在一起打篮球、踢足球,满场飞奔。快乐,大家分享;困难,一起担当。幸福就是这样吧!真的,初中生活很甜。

初中生活很苦。为了最终的目标,为了未来的梦想,我们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天刚亮就要起床为的是抓紧时间背诵;晚10点了还不肯休息,为的是不把今日的工作留到明天。白天,“语、数、政、外、理、化、生”,课课都有作业;晚上,秉烛夜读,只因明天老师要将作业检查。唉,累死了!想想电视上的世界杯,却也只好无奈地面对那一大摞作业摇摇头。初中生活,真累!

初中生活有酸。每当考试不及格,我会恨自己不争气,流下后悔的眼泪;偶尔老师轻声的诘责,我也会觉得委屈而心酸。但是,酸却是一份真挚的馈赠,每当我因考试不好而心酸的时候,我就会明白:成绩需要付出,努力才会得到回报。每当我受批评而心酸的时候,我会告诉自己:自作自受,决不能再犯。就是这样,每一次的酸楚,都会给我一次警示--“酸,我不怕!”

初中生活很甜。同学间三年的友谊浓郁醇香,甜进心坎。从刚入学时的互不相识,到逐渐无所不谈,甜,就像蜜糖吃进嘴,一点点地甜到心里。我们在一起读书、写字、高谈阔论;我们在一起打篮球、踢足球,满场飞奔。快乐,大家分享;困难,一起担当。幸福就是这样吧!真的,初中生活很甜。

初中生活很苦。为了最终的目标,为了未来的梦想,我们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天刚亮就要起床为的是抓紧时间背诵;晚10点了还不肯休息,为的是不把今日的工作留到明天。白天,“语、数、政、外、理、化、生”,课课都有作业;晚上,秉烛夜读,只因明天老师要将作业检查。唉,累死了!想想电视上的世界杯,却也只好无奈地面对那一大摞作业摇摇头。初中生活,真累!

人啊!为什么会有这么复杂的感情。使一个原本简单的问题变得如此困难……那一份难以名状的愧疚之情再次袭上我的心头。一次偶然的过失带来的自责,究意要困扰我多久呀?

我正要理清潮涌的思绪,找个恰当的话题,可这个机会又一次在我身边滑过。随着一阵“叮铃铃……”的铃声,她和一个人已伴着秋风从身边驶过。

我只好叹惜地目送他们的身影渐渐隐入夜幕,自己久久伫立在秋风中,感受着心的无奈。

初一初中生活作文 篇2

一树立合理的短期目标

调查发现, 为数不少的初一新生对学习兴趣不高, 态度不端正, 人际交往方面也缺乏勇气和能力。这时教师需要帮助学生认识新的环境、新的知识, 更重要的是树立新的目标。所有的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当问到刚入校的学生, 他们的长期目标是什么, 几乎所有人都是同样的答案, 那就是考上重点高中。当问到他们的短期目标是什么时, 却有很多人没有答案, 因为他们从未想过要建立短期目标。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初一年级是初中阶段的起点, 帮助学生树立人生理想, 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是初一年级教师的工作, 特别是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由于学生刚脱离小学环境, 有很多学生感到自己突然失去了方向, 虽然感觉到新鲜、神秘, 但初入初中校园的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将要面对什么。而这里所指的短期目标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 由学生自己制定的在较短时间内 (例如一个月) 使自己某些方面得到提升的方案和计划。学生应该在大概了解新环境的情况下针对自己面临的学习任务和人际交往状况制定目标, 内容可以包括如何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如何安排课后的预习和复习、第一次测试要达到什么成绩、是否要竞选班干部、和同学老师如何交往等, 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具体目标。有了短期目标, 学生心里有了底, 才有了前进的动力和努力的方向, 才能不断地发现和展示自己的闪光点, 建立自信心, 才能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并顺利打好从小学到中学过渡的基础。

二利用“问题解决表”使学生变被动接受学习为主动要求学习

调查发现, 许多学生入学后在学习方面会遇到困难, 经常有困难的达到15%, 而所学知识当天能消化的只达到39.1%, 上课听课效果很好的只达到28.3%, 可以看出这是学生学习方式未从小学转变过来的结果, 仍保留被动的学习状态。小学的知识比较简单、易于理解, 学生遇到问题, 家长就能帮忙解决, 学生和家长也没有感到很大的压力。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而初中与小学最大的不同就是课程多, 作业多, 难度大, 就连学习能力很强的学生也会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此时如果还以被动的方式学习, 势必会走下坡路。经过短时间的实验与分析, 我们总结出解决这一问题较有效的方法, 就是建立学生“问题解决表”, 该表的内容横向是时间 (周一~周五) , 纵向是科目, 学生每问个有价值的问题, 该课任课教师就签一次名。实验初期班主任要求学生必须每周提几个问题, 根据数量纳入班级小组考核中。通过一个阶段的实验, 我们欣喜地发现学生竟然把“问题解决”看做是班规的一项, 很自觉地去执行, 在老师不做要求的情况下, 学生也会主动地动脑筋、提问题、想办法。这样真正地做到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这样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会使刚入校的初一新生感到知识的升华和自我能力的提高, 也为后续的学习提供了方法上的指导, 对初一新生建立自信心具有重要意义。

三增强“班级是我家, 建设靠大家”的主人翁意识

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与访谈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的人际交往情况比较乐观, 但有的学生与同学和老师的沟通较少, 调查数据表明入学前三个月从未受到老师表扬的学生占17.5%, 认为自己在许多方面不如他人的也占19.1%。由于学生是独立的个体, 有较强的个人意识, 而一部分学生受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逐渐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如, 自私自利、虚荣心强, 铺张浪费、破坏公物、打架斗殴等。这些问题的出现直接影响他们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与完善。绝大多数学生会把在小学养成的好的或不好的习惯统统带到初中, 当他们面对初中崭新的环境时往往会把不好的习惯暂时隐藏起来, 但过段时间他们的问题就会“崭露头角”, 引起同学和老师们的注意。如果不从一开始就解决这些问题, 这些孩子会逐渐成为班里的“问题学生”。因此, 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发扬自身优点, 树立“班级是我家, 建设靠大家”的思想, 培养集体荣誉感, 增强主人翁意识。可通过新生入校的第一个班、团队会对学生进行入校教育, 让学生铭记校训, 并发动全体同学制定班风、学风。此外, 选拔和任用班干部也十分重要, 由于初一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竞争意识, 因此有些学生会在落选之后开始变得消极, 直接影响到他后续的学习和人际交往。比较有效的办法是在班内实行“人人有事做, 事事有人管”的制度。通过实践, 我们发现“增加班里各科课代表的人数, 让班中每个学生都担任职务, 并且分工明确, 责任到人”是个可行的办法。这样能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 是班级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份子, 这样的班集体才会有较强的凝聚力, 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才会得到良好的发展。

农村初中“生活作文”教学探索 篇3

关键词:生活情境;作文练笔;生活作文

教师在进行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的作文内容充实起来,应该让学生对自身周围的事物以及环境进行观察,积累写作的素材,在写作文的时候才不至于无材可取。通过对身边事物进行描述,能够有效地丰满作文的感情和内容,提升作文的品质。

一、师生努力同创写作的生活情境

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地区的现代化程度也在逐渐提高,農村的大部分劳动力不再固守一亩三分地,而是选择进城务工,而这一部分劳动者的子女则留守在家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爷爷奶奶对于后辈的溺爱使这一部分孩子变得逐渐娇气起来,没有与爷爷奶奶一起务农的经历。早上睡到自然醒,夜晚人声寂静才人眠,因此,对于农村的景色朝晖晚霞均没有仔细地观察过,也体会不到自然景观的美妙。而乡镇上的孩子则被家长要求用最多的时间进行学习,因此,这一部分孩子也很少对外界的事物进行观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样的实况导致孩子在进行语文写作的过程中充满了困难。一成不变的环境会让学生的思想与创造力受到约束,特别是初中这一个阶段,正是学生各项能力快速发展和培养的大好时机。初中生缺乏与社会的接触,使其无法从更多的渠道对人性中的真、善、美进行发掘和分辨。

农村人民大多勤勞朴素,所以大部分农村人民的思想还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而学生则不同,他们畅游在知识的海洋里,校园生活是多姿多彩的,为学生带来了无限的欢乐与回忆。作文是一门艺术,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若要赋予作文足够的精彩和生命,就应该从生活中人手,通过生活作文,引导学生与社会进行融合。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强作文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在课前做好准备,通过引导以及列举等方式让学生善于对生活中的实践进行思考,让作文的内涵越来越丰富,充满人性化和趣味。

二、在生活中学会思考

生活作文,最重要的就是研究和思考,因此,教师应该加大力度,让学生注意自己的生活情感以及生活细节,只有让学生留意身边的事物,才能让学生对事物的对错进行分辨和反思,才能让学生的认知得到培养,从而丰富学生自身的阅历。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对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观念有所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的是理论,而不是实践,语文写作是需要不断地进行练习的,因此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就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可以通过情境对生活进行感受,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乐趣,激发对待生活的热情,从而让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逐步的提升。人们的思维表达是通过语言描述进行的,因此,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升,从另一方面来说也会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极大地丰富学生的思想,因此,思想得到丰富,语言上的表达就更加贴切,对事物以及情感的描述就会有大幅度的提升。而学生对于写作也不会处于头疼的状态,相反,学生会将写作当做一件非常轻松且愉快的事。

教师在对学生创建生活情境进行引导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学生内心世界的变化,教师应该对学生的生活状态以及情况有一定的了解,让学生通过对身边的情况进行感悟和反思。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有利于有针对性地为学生创建生活情境,让学生对生活有着更加直观的体验,同时教师自己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学生的视觉对身边的事物进行重新认识,从而让自己有一个新的思维方式以及看待问题的视觉。

生活作文首先应该做的就是让学生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农村的学生因为地理优势,能够有更多的机会贴近自然,因此农村的田园风光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写作素材。农村相对于城市而言,由于其不受地域的限制,传统的民族风俗也保存的比较好,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这一个优势,让学生了解古老的文化,去其糟粕,继承精华。同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传统文化,教师还可以在传统节日选取相应的作文题材,让学生在节日气氛的熏陶下,写出高质量的作文。

写作的所有基础都来自于生活,因此,为了让农村初中学生的作文得到提炼,应该注重生活中的事物,让学生的写作贴近生活。同时生活中的事物丰富,有利于学生进行作文取材,减少学生写作的难度,对自己的想法以及感情进行勇敢的表达,让学生的思想观念得到正确的引导。

初中生活初一作文600字 篇4

青春时期是人生各项发展的黄金期。我的追求是第一名。在这青春期里,我们应该多多锻炼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所在潜力,要适当调节才好,这些知识当然也是我自己从老姐的书里看到的啦。

进入校园,我深吸了一口空气,心里想着:亲爱的初中学校我来了。我一眼望去,一中的环境真好,不愧为省的第一初中呀!到校之后,随着上课铃声那优美的旋律和节奏感,我进入了班级,这里的一切我都不熟悉,现在老师开始发书,呀!我的面前是十三本又大又厚的书,我真想叫出来,可我为了班级纪律没叫!

接着,老师开始进行自我介绍,在老师的口中得出老师姓陈是个严厉的人,我们所以在他的课上都不敢开小差。我的同学告诉我,他是全省最优秀的教师,别看他外表严厉,可是他也会鼓励学生。原来是这样,怪不得人人都在他的课堂上表现的风风火火,毫不比我逊色。我不由得产生了一种尊敬感。

但给我们印象深刻的还是数学老师,他就像个小猴,蛮可爱的。但在我同学的眼里他像个狮王!我们考的成绩好——他笑。我们考的成绩差——他吼。总之,每次上课时,我们都心情开放。班级里的气氛好不活泼热闹!

记得有一次,一个同学破坏纪律。被数学老师点了名,他没听见,依然我行我素。数学老师走了过去,我想:难道老师要用传说中的揪耳朵大法?还是打手板?要知道,这可是中学生和小学生们都怕的刑法呀,不光丢人还丢成绩。谁知,老师走到他跟前把他的手一拍,“你在玩什么?教我玩一下吧。”老师像个老小孩。引得我们哄堂大笑。那个同学在这之后再也不敢不听讲了。

关于初中生活的作文初一 篇5

还记得军训的时候,大家在一块虽然谁都不认识对方,但还是其乐融融地住在一个个宿舍。转眼间就到了开学的时候,大家互相介绍,开始了两年的快乐生活。初一期中之前,我和班里的同学一起去了游学,我们在到达了目的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后,开展了为期七天的活动。在那里我们了解红军当年的事迹,在黄洋界留下合影,爬上了牡丹山,完成了空间实验课程的种.种探究任务。体验了当地的美味特色食物,参观了毛泽东故居。在江西和湖南的这段游学之旅中,我们收获了知识,也得到了快乐。

过了一个学期,同样在期中考试之前,我们去的是山东,探寻儒家经典。当时我从开始爬泰山,到登上南天门一共用了四个多小时,虽然我知道我的同学有的三个小时就登上了南天门,当时若没有和我一样体力不行的同学一起慢悠悠的往上爬的话,我估计自己爬半天可能也爬不上去。同学们的陪伴与鼓励,让我坚持到了最后,下山时,我和一群同学一起往山下冲,4个小时上去20分钟下来,第二天可想而知,几乎全都腿酸的无法正常走路,看到班里那么多人都是这样,我的内心也找到了“平衡”。

数不清的集体活动,让我们的距离越来越近。篮球联赛、青歌赛等等,每一项都承载着我们幸福的回忆。上社团时,由于忘记了时间,结果十几个人被罚了一个月值日,这尴尬的场景记忆犹新。记得那个学期一共被罚扫了一个月零两周的地,后来罚的时间结束后,本该做值日的同学都不太习惯有人帮忙做值日了。

我的初中生活初一作文 篇6

他每天放学回家,不到十分钟的作业就开始看电视。在这十分钟里,他也玩,也做。我哥哥做作业很慢。他做作业的时间是别人的两倍,但只需要十分钟。我太羡慕他们了。周末更不用说了,好像老师布置的作业就是玩。

唉!再说说我们自己吧!我们中学生有很多作业。我们中学生就像一个小水坑,每一科的作业就像一个小水龙头,往坑里灌水。渐渐地,水坑无法支撑水慢慢溢出,水龙头里的水却不停地往外喷,最后每一个水坑都变成了一个小池塘,真的是一个巨大的悲剧。

其实我们在中学最怕的不是老师和家长,而是老师和家长手里成堆的试卷和作业本。为了未来,为了明天,为了分数,我们被告知要夜以继日地去做。我们就像一台专门做作业的机器,老师是管理机器的工人。只有当工人说停止时,机器才能停止。

终于到暑假了。本来想放松一下自己,没等暑假开始,暑假的时间里全是家长报的兴趣班和学校、家长、兴趣班的作业。我没有多少时间留给自己。

如何指导农村初中生活化作文教学 篇7

一、让作文回归生活

学生应该是为反映生活而作文, 而不是为了作文而编造生活。脱离生活的写作教学, 割断了学生的脉搏, 隔膜了学生对生活的感情, 钝化了学生思考生活的思维“触觉”。这恰恰正是造成学生作文“假”“大”“空”弊病的根本原因。写作教学表面上要解决的似乎是“如何写”的问题, 其实, “写什么”才是“如何写”的灵魂、核心和前提。“如何写”的每一过程, 无不是“写什么”的具体表现, 从“写什么”的角度去解决“如何写”, 才是抓住了要害。学生怕写作文主要是觉得没有什么东西可写, 究其原因, 是习作与生活脱节, 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动因, 还是应该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体验入手。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 一旦“源头活水”滚滚而来, 思想的火花就会射出耀眼的光芒, 内心的情感激流就会随笔端源源不断地流淌出来。《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 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热爱生活, 表达真情实感。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 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这就从导向上指出了一条还原写作教学本质的反璞归真的作文成功之路:回归生活。

作文回归生活, 首先, 应引导学生着重从学生的生活视野和感性经验中取材立意, 写自己熟悉的生活, 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 从而引发写作的真情实感。其次, 要采取多种渠道打通课堂内外, 充分发掘各种语文教育资源。农村孩子的生活较之城里的孩子, 多了几分自由和快乐, 天地更加广阔, 生活更加惬意。农村学生春天可以到野外放风筝、挖野菜, 夏天可以到河里去捉螃蟹、逮小鱼, 秋天可以到田野里捉蜻蜓、摘野果, 冬天可以打雪仗, 到山林里逮兔子, 真是其乐无穷。农村还有多姿多彩的自然风光———春夏秋冬四季的更替, 风霜雨雪气象的变换;有脱贫致富的新人新事, 有千姿百态的风俗民情, 有艰辛快乐的农耕劳作。农村的面貌日新月异, 农村的情感朴实真挚等。这些都是很好的素材。乡土题材是取之不竭, 用之不尽的。农村初中学生活动范围狭小, 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更显得重要, 如参观、旅游、劳动、科技活动等, 尤其应注意开展有关科技、智力竞赛、演讲会、作文比赛、观察自然现象、校园广播、办黑板报、创办宣传窗等活动, 动员学生全员参与, 积极写作, 让学生乐在其中。特别像演讲会, 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写作热情等能得到最大限度地融合和张扬, 让其真正感受到作文的意义和作用, 对作文教学的促进作用是巨大的, 能开拓出更为宽广的写作题材, 引导学生读好社会和自然这两部大书。也可将单纯自我表白式的笔触转向对各种社会现象、新闻事件或人物的品评, 这种“转向”的意义, 放大了生活的外延, 扩充了写作的源泉。

二、指导学生感悟生活

首先要关注的是“写什么”,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感受获取生活材料, 但掌握材料只是“写什么”的一个方面, 更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要引导学生在观察感受的基础上捕捉、洞察乃至挖掘出生活材料中潜在或显现的思想意义, 能从平凡的生活中感悟出其中蕴藏的感情、情趣、哲理和时代精神。面对多姿多彩的生活, 有些学生却感到没有什么东西可写, 这正如罗丹所说:“美是到处都有的, 对于我们的眼睛, 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因此, 引导学生感悟生活, 丰富写作内容, 是写作的根本所在。

指导学生感悟生活, 首先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观察和感受生活, 克服无视生活, 不留心身边事物的惰性心理。其次, 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选择好感受点, 进而升华出事物某一方面的底蕴。再次, 要引导学生以充沛的感情去体验生活。写作的过程, 就是把对生活的感受、理解乃至感动诉之于笔墨的过程。指导学生学会感悟生活, 犹如酒曲掺入米中, 必能酿出一篇篇生活美酒般的佳作。

教室里的作息时间表, 是学生最熟悉不过的事物, 对学会了感悟生活的学生来说, 他们就能伸出美的触觉, 发现它那别人没有发现的思想内涵, 探索到它所包含的底蕴。有的说, 它是生命的计算机, 计算着生命的价值。有的说, 它是生命的花环, 在勤劳者手中五彩缤纷, 在懒惰者手中乱麻一团。有的说, 它像路上的信号灯, 指引着我们的航行。

实现初中作文生活化教学分析 篇8

关键词:初中作文 教学现状 问题分析 生活化教学

过去的初中作文教学采取封闭式的教学方式,仅仅在有限的课本内容中寻找写作的素材,这样的作文教学脱离实际,教学内容狭窄,写作成为“无本思源,空洞无味”,学生绞尽脑汁编写故事,久而久之,学生写作能力就会下降。

一、目前初中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学生对于写作存在抵触情绪

写作应该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通过写作将自己对事物或者所见所闻通过优美细致的文字来表达出来,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古代文人如李白的“白发三千丈”,“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都是对现实生活观察的基础上使用夸张的手法,使文章显得更加优美。今天的初中学生,在对写作是否感兴趣的调查中,有60%的同学不喜欢写作,认为写作是一种负担。由此可见,学生对作文教学已经形成了抵触心理和恐惧心理。

(二)作文内容缺乏真实情感

写作就是将自己内心的想法通过文笔的渲染表达出来,供大家欣赏,只有这样,才能写好作文。但是,在我们平时作文写作中经常出现作文“造假”和模仿别人写作内容的情况。例如,在作文《我的父亲》的写作中,许多学生套用朱自清的《背影》模式,写作的内容明显脱离现实,脱离实际,而且在一些核心句子和修辞上与《背影》完全一致,致使学生的论文“假、大、空”,许多学生不愿意在写作中讲真话、说实话,不能在文中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造成许多学生“造假”的主要因素是写作的要求过多,而且学生对写作对象的观察不够仔细,生活体验不足,形成“无米之炊”的局面,学生内心表达脱离现实素材,缺乏写作的灵感,写作中无话可说,无法正确清晰地表达内心的真实情感,只好胡编乱造来应付教师。

(三)学生写作十分困难,积极性不高

许多学生认为写作的难点在于没有可写的素材,缺乏写作的灵感,即使有了写作的素材也不会对写作对象进行叙述和准确地抒发自己的情感,无法用单纯的文字表达自己的想法,例如在对一名学生的访谈中,学生认为自己所写的作文内容在实际生活中很少经历,就算是经历过,但是观察不够仔细,没有形成深刻的记忆,无法准确表达。这说明了初中生的写作素材非常缺乏,没有写作素材或者缺乏写作素材的写作显得单调乏味,学生“两点一线”的生活使学生缺乏对于生活的观察和体验,因此,学生的头脑缺乏编造故事的内容,便无法写出精彩的文章,写作手法的缺陷也限制着学生的写作效果。

二、初中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应试教育根深蒂固

传统作文教学的最大问题是将充满人性之美和生活趣味的写作变成了机械枯燥的应试训练。应试教育的观念根深蒂固,分数作为教学的中心使教师逐渐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培养,以考分为目的的写作教学是一种严重扭曲的语文教学思想。在语文试卷分值的设计中,作文分值占据很大的比例,这使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教师的教学计划都是以考试为中心,考试中的作文习作方向决定了初中生在平时的教学训练中选择何种类型的写作方式和培养什么样的情感表达能力。一些学生为了取得作文高分,会在考试前去背一些优秀的作文,将一些不存在的事实在试卷中表达出来,显得作文具有功利性。

(二)教师教学理念相对滞后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知识和思想的传播者,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从毕业之后进入到学校教学,很少有机会再次深造和培训,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地战斗在教学一线,久而久之,其教学理念不能适应新的教学要求。在教学中,教师依然以主体地位居上,师生之间不能够平等交流,教师缺乏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部分教师对于处在青春期的学生控制过严,使学生无法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真实的内心感受,阻碍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三)家庭教育相对缺失

作文教学不仅仅需要大量真实的写作素材,更重要的是需要语言的积累和情感的培养。许多家长经常忙于工作,对孩子的教育不够重视,只是关心孩子的生活问题和考试的成绩,很少对学生的写作进行指导,对于文学作品的阅读、词汇的积累等具体事项更是漠不关心,导致学生语言平淡,情感贫乏,无法支撑学生写作。

三、初中作文生活化教学的对策

(一)作文教学回归生活

文章是一种对生活和心声的反映。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也是千变万化的。写作的灵感来源于生活,学生在写作文时应该抱着为了反映生活现实而写作,不是为了分数而编造生活事件来进行写作的态度。写作教学如果脱离现实生活,会让学生对于生活的情感变得淡薄,学生对于现实生活缺少真实情感,让学生自主思考的思维产生钝化,这种错误的写作理念正是造成学生作文“假、大、空”的罪魁祸首。在进行写作时,要让作文回归生活,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进行创作。让作文和生活融为一体,通过丰富自身生活经历,提高写作内容的精度,改变无源之水的困惑。

(二)教师主动引导学生感悟生活

教师在进行作文生活化教学时需要引导学生不断地观察生活,学生在观察生活的基础上对于生活中大小事情的思想意义进行捕捉、洞察和发掘,在平凡的生活中品味哲理,丰富自身的思想内涵。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取材,从自己熟悉的、轻松的生活写起,写出自己的所闻所想,鼓励学生表达真实情感,创造轻松、略带欢乐的课堂环境,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拓展写作思路,充分表达自身情感。

(三)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文学名著中感悟生活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籍是前人、古人智慧的结晶,是无声的语言,读书是跟有智慧的人面对面的交流。教师要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文学名著,结合日常生活细细品味。教师要鼓励学生广泛阅读,积极思考,全面激发学生内心深处对于知识、真理的好奇和渴望,鼓励学生不断地、能动地创造,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以及创造性。

描写初中校园生活初一作文 篇9

记得每天早上,我们都会从四面八方的家里赶来学校,先是趁班主任没来在操场上疯玩一阵,老师一来,就都像是泄气的皮球,乖乖的回班级自习去了。一天要上八节课,上下午各四节,还会有间操和眼保健操呢。第一节课,班级都会超级安静,一方面是老大就坐在后面,一方面是玩累了,在养精蓄锐呢。第二节课,不是英语就是数学,每次班级都像是菜市场一样,干啥的都有。前后说话的,传纸条的,吃东西的,几个人一起玩游戏的。各种消遣法,应有尽有。只要一声老师来了,全班立刻安静,都成了好孩子,专心的听课,有时会看到讲台上的老师苦笑一下,有时会把我们,说我们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每每第四节课,同学们都困了,一个个的都在打盹呢,全班卧倒一片。只要下课铃一响,全都疯了似的冲出教室,猜猜要干嘛去,哈哈,是要去食堂吃午饭了,虽然菜不怎么地,但同学们还是热情澎湃哈,每次都说周五改善伙食,但每次都是鸭脖,它从来就没换过别的菜,我们也是真的醉了。

在下午,往往课都会很轻松,一般没有主科,但那些生物,地理,思品,历史的也足够烦的了,尤其是思品,很是墨迹,这时就会有顽皮的同学逃课了,可一班就三十多个人,老师还能发现不了吗,最后还是会被捉回来,放在后面站着,我是一次都没逃过,想想好一点遗憾呢,不行,下学期一定得逃一回,要不就没有机会了啊。很多时候,有个好同桌真的十分重要,在你睡觉老师叫你的时候,他能把你叫醒,在你吃东西老师来的时候,他能提醒你,在你和后桌聊得火热,老师趴窗户时,他也能叫你。最重要的一点,在你忘记写作业,而老师恰恰又叫你回答问题时,你会习惯性的拿起同桌的作业,来夸夸其谈啦。

我的初中生活 初一作文600字 篇10

那天上了一天课之后,也不是很累,高高兴兴的回了宿舍。

晚上,在宿舍,我去倒洗脚水,去时很平稳的走了过去,并把水倒了,可是回来时不明白怎样回事,应当是地滑吧!只听一声“嘭”,洗脚盆摔到了一边,两只拖鞋都已飞得分散了。我侧躺在地上,左脚靠在了门沿上。瞬间,脑袋一片空白。这时一个同学出来把我扶进了宿舍,并把盆和拖鞋拿了回来。进了宿舍,感觉也没什么事情,哪都不疼,但一看左脚皮裹着一堆血没有流出来。这时班长过来了,看了一眼我的脚,并且拿着盆倒了一点温水把我的脚放在水里,让我把皮里的血挤出来,弄完了之后,我把脚抬起来。这时我的同学们都过来了宿舍,一个帮着把脚抬起来,班长帮我处理伤口,班长先给我擦干脚,然后抹上红药水,然后去别的宿舍要创口贴,帮我贴上了,可是因为没有棉签,只能用纸代替。同学们都看着我的脚,这时我看着她们,心里感觉好开心呀!我的脚从来没有像这么多人这样被看着,这样被重视。也就是因为这样心里开心,脚伤也没感觉疼。弄完之后,她们离开了我的宿舍。之后也有几个我的好朋友过来看一下。早晨,有些同学还再问脚好一些了吗?这样的话。心里老高兴了!

几天后,脚伤慢慢好了。

让生活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绽放光彩 篇11

一、一样的场景,不一样的认识

生活场景移植到课堂上,可以让学生直接感知到一个与写作直接相关的写作场景。这种从生活场景到写作场景的过渡,可以让学生的写作拥有一个才思的源泉。但要让不同的学生在面对一样的场景而写出精彩纷呈的作文时,就必须让学生面对一样的场景拥有不一样的认识。这种不同的认识从何而来呢?笔者先举一个例子。

在一次写“我的老师”的作文教学过程中,笔者让学生用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写一篇关于老师的短文,结果学生所交的作文呈现出惊人的一致性。学生笔下的老师基本上都是:唠叨、喋喋不休;成天就是学习、考试、分数……(学生敢于在作文中用这样的词描述老师,在于平常的作文教学中提出的“说真话”的要求)。从经验的角度来讲,学生这样的描述是有道理的,因为初中学生尤其是毕业班的学生感受到的学习压力是比较大的,而对学习的认识也确实如学生所用的形容词一样。这就导致了不同学生感受到的学习场景是一样的,而认识也是趋同的。教师此时就必须发挥个人的作用了。

笔者结合学生的这一认识,与同轨且教语文的班主任合作,录制了该班的一节班会课,并剪辑成15分钟左右的短片在作文教学课上播放。视频的最后呈现了两个问题:学习要求的背后老师对你有什么样的期待?除了父母,谁还能给你这样的关注?学生看了之后,一边发出会意的笑声,另一方面也陷入了思考。看到火候差不多了,笔者提出了一个问题链:老师唠叨背后的目的是什么?老师的唠叨暴露出我们的学习存在哪些问题?我们认为老师唠叨,反映了我们什么心理?

在这样的问题驱动之下,学生的认识深度渐趋不同,又因为每个人的生活感悟不同,对同样的场景就有了不同的认识。再让他们重新作文,结果便大不相同了。

二、一样的故事,不一样的感受

生活中是有故事的。对于学生而言,有些故事是一样的,如果仅仅满足于相同的故事以及对其的直接感受,那学生的作文又必然是千篇一律。一样的故事,要让学生生发出不同的感受。笔者仍然以写人、写事作文教学为例,谈谈一点认识。

一次作文题目是“我的周末故事”,学生的周末生活会是怎样的呢?他们又能写出什么样的故事呢?不出所料,学生的作文又是大同小异:早早地被父亲或母亲催着起床;热腾腾的早饭却引发不出任何的胃口;白天被圈在家里做作业的烦恼;晚上偷偷用手机上网时的小心翼翼……这些元素确实构建出了大多数学生的周末生活,因而也就成为人人都可以认同的故事,但这样的情节描述却不能称之为合格的作文。于是笔者跟学生一起分析这样的几个问题:为什么我们要赖床?除了瞌睡、渴睡等原因之外,是否还有一种惰性?为什么我们面对作业时有烦恼,是不是我们对学习以及作业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任务的完成,而非一种自我提高上?为什么要偷偷上网,是不是因为我们的内心在渴望一个更为广阔与丰富多彩的世界?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然后再让学生去着重写出不同情形下内心的感受,于是相同的故事情节背后就有了不同的认识:同样是做作业,有的说重复的作业感觉不到收获,有的说作业在自己的心目中极少当成一种自我提高的手段;同样是偷玩手机,学生更愿意说出自己的内心想法。如,作文中的句子“透过无形的电磁波,我用小小的手机,看到了同龄人相同的生活,看到了外面令人渴求的世界……”

从一样的故事,走向不一样的感受,并且将这种感受写出来,其间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认识去引导与发掘。学生的生活其实是丰富多彩的,但学生的感受往往是单一的,他们的精神世界只有在教师的引导之下,才能呈现在教师甚至是他们自己面前。

三、一样的细节,不一样的解读

生活的品味往往在于细节,学生的生活也不例外。作为面向初中学生的作文能力的培养,往往需要在细节处培养他们的解读能力。甚至可以夸张地讲,能读懂细节,便会了作文。

解读细节的能力从哪里来?首先从文本的学习中来,初中语文中有许多经典文本,在课文之外我们也会引入一些优秀的文本,对于这些文本的细节解读,笔者选择的往往是比较的教学方法,即让学生通过比较去感知作者的写作功力,从而学会从细节处解读文本。譬如在萧乾的《枣核》一文的教学中,针对课文最后一句“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笔者在多次的教学中提出这样的一个要求:不用原话,请你用自己的句子来表达同样的意思。结果学生虽绞尽脑汁,却自觉找不出比这更好的句子,于是这一收尾之句的魅力也就体现出来了。

解读细节的能力还从作文的比较中来。在作文教学中,笔者常用的一个策略也是比较,因为学生对作文的优劣的判断能力往往不是直接教出来的,更是比较出来的。同样的一个作文题材,同样的一个细节事件,有的写得好,有的写得差,怎样让写得差的同学能写好呢?让他们去比较,让他们去思考:为什么他能用到那些句子而我却想不到?在这样的问题驱动之下,他们会有一种自我寻找、努力向上的动力。而每个人的认知水平与生活经验是不同的,因而对细节的解读也就会有所不同,从而可以让作文形成百家争鸣的态势。

作文教学途径有千条,于相同中寻找不同只是其中的一条,但无论哪一途径,愚以为,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与认知特点,是最基本的一条。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应具生活化 篇12

作文离不开生活, 或者我们可以说作文来源于生活。富兰克林也说过:“空袋子难以直立。”作文教学重在从平时生活, 从平常小事, 从细微处获得写作素材。可在实际作文教学中, 许多人都忘记了这一条“真理”, 没有把作文教学自然地融入生活。我改变了长期以来的作文五步骤 (命题——习作——上交——批改——发还) , 取而代之的是有着生活化的作文教学法。

命题生活化

教师对作文命题的选择确定常倾向于自己的情感、喜好、认知范围, 很少顾及学生是否喜欢, 是否感兴趣。其实教师应尽量想方设法引导学生从自身实践活动中寻找作文素材, 通过讨论、交谈, 提炼出既具表现力又能引发真情实感的题目来。有一天, 天气异常闷热, 学生们热得无心上课, 一会儿, 天空像被一块巨大的黑布遮盖住。天色越来越暗, 教室里亮起了电灯, 而窗外风伴着雨, 雨借着风正肆虐地摧毁着外面的世界……学生看到此情景更无心上课, 全部注意力都集中窗外, 原本在上文言文阅读的我看到这情景, 顿时灵光一闪, 停下原本的教学内容, 让学生看着窗外的景物, 聆听风雨的交响乐, 回忆下雨前天气闷热的情况, 让学生口头描述当时的所见所感。

有学生说:“它让我见识了大自然的威力。”还有的说:“看着窗外摇摇欲坠的小树, 肆虐的风雨, 我突然觉得我自己好渺小, 突然觉得我的苦恼根本不算什么。”“看着窗外受苦的树, 我觉得自己是幸福的。虽像小树, 却不似小树, 因为我还有家人的关爱, 还有家这个避风港”还有很多精彩的语言, 于是我出了题目《暴雨来了》, 学生创作热情很高, 不少学生写出了以前未曾写出的好文章。

可见, “生活化”的作文命题远比教师个人凭空想象好得多了。

指导的生活化

在七年级上其中有一个单元是要求学生介绍自己的家乡。我摒弃了教参中的教学内容, 先用电视播放肥乡的美丽风光, 再带学生沿着学校的道路行走一遍, 引导他们把看到的画面说出来, 并让他们谈谈自己的看法。学生们对这一生活现象十分熟悉, 纷纷畅所欲言, 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生活又告诉我们许多的优秀作品都源于生活中的闲聊。蒲松龄的《聊斋》中很多的故事就得益于“聊”。只要我们在写作时注意“生活化”, 相信学生对作文的恐惧感将会慢慢被成就感所代替。

写作过程的生活化

我们成年人都有这样的体会, 越是紧张, 所做的事儿多半达不到预想的效果, 越放松, 事情往往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样在学生写作的过程中, 我们也应该创设一个轻松的愉快的氛围, 不要求学生作文字数一定要达到多少, 否则就会有什么样的惩罚在等待他们。允许能力稍差的学生晚交。这样做目的无非是希望学生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能轻松的完成作文。确实, 刚开始实行这个措施的时候, 的确有学生想混水摸鱼, 要么写不到一页就交上来, 要么字迹潦草, 对于前者我会把学生单独叫出, 把这次作文的要求写作目的重新再说一遍, 对于后者我会采用放学后留下该生, 陪在他身边一起把作文重新抄工整, 再送他回家。同时在送同学回家的路上往往成了我和学生谈心交流的好时刻。几次之后, 学生不再出现这种对自己作文不负责任的现象。

作文修改的生活化

很多的语文教师对于作文的批改大都采取在办公室、在家中独自一人批改。而学生拿到发下的作文本就“啪”的一声扔进抽屉或是塞进书包, 这样的结果我真的不知道老师看后感受如何?因此, 我曾经采用很多种批改的方法, 有小组互批 (一个小组内有五个成员, 两个成绩优异的学生, 两个中等的学生, 一个各方面较弱的学生) , 让成绩优异的两个人互评后, 评议中等的学生, 中等的评议各方面较弱的, 而这个较弱的同学欣赏成绩优异同学的作文。但采用这种方法在短时间内是可行的, 从长远方向看不适合, 不利于教师的讲评, 也不利于提高较弱生的写作。我还曾采用一对一互帮互助式同样取不到意想中的效果。最终我采用了本校教师语文教研时提出的方法——面批, 每天利用1 0分钟的时间和5、6个学生面对面对学生习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改, 并给他们时间修改, 并向他们提出希望下次力求比这次更好。这样, 教师批改量化整为零, 学生又可以了解到自己习作中有何不妥之处, 二者皆乐, 何乐而不为?

讲评的生活化

我个人认为, 作为讲评课还是应以学生为主体, 不管学生的作文写得如何, 都是他倾注自己的心血, 我们应该给予尊重。在讲评课上教师难免带上自己的喜怒讲评, 学生呢?头低得都快塞进课桌了, 这样的场景倒像在开批斗会, 而且把师生关系搞得不愉快, 因此, 在讲评时应注意生活化, 让学生针对两次作文的修改谈谈自己的所得, 其他的同学做记录, 提出修改后的作文还有哪些地方需要修改。这样, 讲评不再是教师一个人在唱主角, 学生的写作能力都会有所提高。

我的初中生活初一作文500字 篇13

在军训的时候,我不免想起了令人难忘的小学时光。那一张张熟悉的笑脸,已经不会再在我的眼前出现了,而我不知应该怎样面对那崭新的初中生活。

来到初中以后,我认识了很多新朋友,我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每当我们一起攻克一道难题的时候,是多么快乐啊!我们现在实行的是小组教学,所以难免会在上课时开小差。这还不是因为我们已经建立起了深厚的友情吗?

小学的老师就像我们的父母,时时刻刻督促着我们;而初中的老师则像大哥哥、大姐姐,讲完即走。这就免不了又不会的问题。而老师都是很敬业的,不会就去问,直到给你讲清楚为止。所以初中的老师又像沙漠中的绿洲,在最困难的时候给予你帮助。

后来,我当上了共青团员,又被老师看重,当上了数学课代表。这样,我肩上的胆子不免又加重了些,可这都是被信任的象征,是很难得的。所以,我要更加努力,更加上心,不能让老师失望。

来到初中以后,我又学会了许多。我在军训中学会了坚强;我在跑步中学会了坚持;我在困难中学会了上进;我在鼓励中学会了谦虚……那人生的这里,数也数不尽。

我的初中生活作文700字初一 篇14

进入学校的那一刻,我就发誓:我要做一名好学生!我曾偷偷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我要当第一名。然而我发现,原来,在A班拿第一,是这么难。可以说A班是一个人才济济的班,月考后给我的印象是:学霸如山,学神如海。

曾经一度地认为:严格的班是呆板的,只会听从老师命令的呆子。但在我们A班,我的体会并非如此。我很高兴拥有A班这个充满着美好和谐气氛的班级。我们班有这样一个特点:一人静,则全班静;一人学,则全班学。在这种学习氛围极强的班级中,谁不会有争强好胜的心思呢?

但不要认为我们班只有如此了。是女生都是爱美的,但我们不是天天把时间花在打扮自己,而是把我们的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食堂的桌椅打扫得亮堂堂的;我们班的男生有的也很调皮,不过从不会闹出格。我们A班在各种活动中也是生龙活虎的。在操场上,你总能看到A班的同学活跃的身影。一句话:该玩时就使劲玩,该学的时就认真学。

我喜爱我们班每一个任课老师,他们都具备了一切老师的优点。A班的同学们与师为友,从而能更好地提高自己。就拿李老师(我们的班主任兼英语老师)来说吧,一下课,不少女生就会围在她身边谈天说地,甚至还会用英语聊聊这,聊聊那……我们班学习英语的气氛可热烈了。

说了这么多,我们A班最有特色的还是竞争。今天你在考试中拿了95分,明在我就以5分反超;你今天背了一篇课文,我马上就多背一篇超过你;你背诵出七年级上册所有的古文,我就把七年级下册的古文背给你听;你在这边唱了一首动听的《四季》,我在那边就吼一曲高八度的《天路》……这些对我们来说,简直就是家常便饭。

初一初中生活作文 篇15

一、多悟新生活, 丰富自己的习作百宝箱

拒绝面壁虚构, 贴近新生活, 做个生活的有心人, 尽情地拥抱生活, 尽情放开所有的感官来全身心地观察和体悟生活, 注重积累自己的生活经验, 从而接近苏轼的状态:“耳得之而为声, 目遇之而成色”, 初一学生面对新环境、新同学、新老师, 多姿多彩的校园新生活很像一首动听悦耳的歌谣, 歌中蕴含着朝气蓬勃的青春活力。

与其让学生漫无目的地东张西望和胡思乱想, 不如让学生“静观默察, 烂熟于心”[1], 不如引导学生全面放开眼、耳、鼻、舌、手、脚等感官去立体地观察、体会;不如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定位观察法、多角度观察法、多层次观察法、比较观察法等;不如分阶段明确观察目标和体悟目标, 因为这种定向观察和体悟越是有的放矢, 孩子的注意力就会相对集中, 观察和体悟也就会相对细致而深入, 其效果也就会相对理想。例如, 在刚入学的军训期间, 强调仔细观察教官, 悉心体悟军训生活;新学期开始后, 强调细心观察一名新同学或新老师, 写出他的鲜明个性。

一名初一新生在《关于军训的狂言》中这样写道:“一块块整齐的方阵, 一大片的迷彩服, 飞机轰鸣着起飞, 教官扯着沙哑的嗓子大喊……这些画面和声音还在我的脑海中, 可是回想起来, 却是一幅蒙上水雾的画, 一个迷蒙的梦。

那么忘掉了什么呢?站军姿的时候, 大脑似乎一片空白, 什么也不再想, 似乎没有什么真切的感觉。可是站完了会莫名其妙地说“站得好累啊, 疼死了”, 为什么会像一场梦呢?因为时间消失了概念, 明明训了一上午, 回想起来的感觉却不过瞬息之间。

下大暴雨的那天, 被淋透了, 爽呆了!雨打在身上那么狠, 那么真实。现在想来, 淋的是我吗?下的是雨吗?好像只留下了一个在雨中奔跑的画面罢了。再看看当初自己对这个场景的描写, 我突然很害怕, 因为我并不记得那是我经历过的事情。”

这段看似被忘却的轻描淡写的人生经历, 实则在内心掀起了狂风巨浪, 实则历历在目, 实则刻骨铭心。该生也曾向我坦言, 在这次机场实训活动中, 她认真地整理了洋洋洒洒整整十二页的“军训实录”。

另外, 为了让学生避免杂乱无章的问题, 做到言之有序, 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按清晰的顺序观察的好习惯。比如, 对景物的定向观察可以借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名作所运用的观察方法, 可以由高而低或由低而高;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由静物到动物或由动物到静物;由整体到局部;先中间后四周或先四周后中间等。对人物的悉心观察, 《一面》等就是很好的范例, 由远到近, 先整体后局部, 先粗略后细致, 有时也要从上而下地观察等。总之, 都应该牢牢抓住对象的典型特征。

二、善读未写书, 开掘地域的特色文化宝藏

选入中学语文教材的鲁迅作品常常富有地域文化特色, 而苏教版初一教材的“文化生活”板块选有鲁迅的经典名篇《社戏》, 《社戏》以祈求全社太平、富足的“社戏”这一江南水乡的特色文化活动为线索, 通过“我”和少年伙伴们夏夜行船、船头看戏、月下归航等情节的描写, 展示了“我”的一段天真烂漫、意趣盎然的童年生活经历。该文章就是一篇有强烈地域特色的作品, 文章中从嗅觉、触觉、听觉、视觉等角度描绘的清新秀美的江南水乡就具有鲜明的绍兴特色;“航船”“乌篷船”“罗汉豆”“六一公公”“双喜”“阿发”等也具有鲜明的绍兴特色。

沈从文的《端午日》、刘绍棠的《本命年的回想》等文学作品, 其显著的地域特色和浓郁的文化气氛主要来自描写对象的具有独特地域色彩的环境、人物、方言、服饰文化、饮食文化、节日文化、戏曲文化、歌舞文化、绘画文化、宗教信仰等和作家的乡土烙印——作家本人的地域文化心理观、地域文化知识素养以及其对地 域文化传统和特色的敏锐感受力等。《端午日》节选自文学大师沈从文先生的乡土文学《边城》, 先生在此书中不仅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凄美爱情故事, 还首次向世人展示了一个古老而神秘的湘西世界:边城依山傍水, 风光旖旎, 犹如一方世外桃源。其实越是具有鲜明地域色彩的作品, 越容易唤起学生的心灵共鸣, 越容易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当代卓越的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说:“善读未写书, 不守图书馆;天地阅读室, 万物皆书卷。”[2]

作为姑苏的一名中学语文老师, 我常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阅读这座让世界读了2500年的未写之书。吴中诸山, 可观者甚蕃;且不说天平山的红枫名满八荒九垓, 足可与香山红叶媲美, 单是西山的缥缈峰, 已因金庸小说而蜚声江湖。也推荐学生赏析中央电视台2006年度中国魅力城市的颁奖词, 精炼的颁奖词这样说道:“谁也没办法去赞叹它, 两千多年的文化之河浸润的锦绣之城, 它是世界水城的典范, 它是世界园林的代表, 它所拥有的苏绣、评弹、昆曲, 具有传世之美。早在远古的农耕时代, 它已经是三吴都会,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 它更是长三角的经济重镇。人间天堂, 江苏苏州市。”如此一来, 学生对这座有千年文化底蕴而外表秀美如锦绣的城市的赞美之情油然而起, 以浓厚的兴趣品味苏绣、评弹、昆曲等, 全力开掘地域的特色文化宝藏, 进一步丰富自己的习作百宝箱。

一名有着浓浓乡土情结的学生在《可爱的家乡》中这样写道:“相城虽‘养在深闺人未识’, 但其境内的阳澄湖却早已芳名远播。那真是多鱼多虾、多菱多蟹的湖泊呀!每至秋高气爽时节, 烟波浩渺、帆影点点, 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 云集于烟霞万顷的阳澄湖畔。此时的湖畔农家, 千段藕、万只菱捞起一箩又一箩, 主人端出一盘盘湖鲜来款待四方客人, 情意殷殷。客人或把酒话桑麻, 或持菱赏湖, 早已心醉神迷。”

三、细揣名家心, 打开心灵的那扇文学之窗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作者海伦·凯勒“眼”中的世界, 实际上是她丰盈的内心世界。唯有内心世界丰盈了, 通晓人心了, 方能打开心灵的那扇文学之窗。如果我们打开初一学生的心灵之窗, 我们不难发现, 每位学生都有一颗赤诚、善良、淳朴的心。那如何打开他们的心灵之窗呢?通过反复揣摩自己的内心世界, 然后由己度人, 固然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但我个人多引导学生重视揣摩、品评名家的内心世界, 试着从名家的角度揣摩其精彩的内心世界。名家往往敬畏生命, 善待生灵, 热爱生活。

有一名喜欢作家史铁生的学生, 先后读过史铁生的《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插队的故事》《我与地坛》《病隙碎笔》《扶轮问路》《命若琴弦》等作品。我引导他尝试揣摩史铁生的内心世界, 他后来在升格作文《地坛如故, 伊人不再》中写道:“史铁生的母亲是平凡而又伟大的。

她经历了十月怀胎的艰辛, 对自己所孕育的生命付出了二十一年的精心哺育, 换来的似乎是儿子的残缺不全和失魂落魄, 然而她并没有表现出心灰意冷, 依然保持着对儿子的一如既往的殷殷期盼和自己永不泯灭的信念。她尽管承受着长达数年的夜以继日的痛苦和惊恐——一种丝毫不能现于形色而又生不如死的悲酸和惶恐, 但仍然无私地给予儿子无微不至而又默默隐藏的爱, 史铁生冰冷绝望的心终于一点一点地升温、一天一天地复苏。

人生本来就是一个探索的过程, 心志坚毅的史铁生在母亲这辆轮椅车的支撑下和地坛这个精神家园的抚慰下, 勇敢地从挫败中站了起来, 而且在写作天地里自由驰骋。然而等到他浴火重生后再次来到地坛的时候, 一切都物是人非了。地坛如故, 伊人不再, 史铁生将带着母亲那毫不张扬却始终弥漫在他周围的爱在幸福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小作者这篇短文既是对史铁生母亲内心的揣摩, 也是对作家内心世界的揣摩。小作者明白, 地坛是失魂落魄之时的史铁生的心灵脐带;当作家在地坛闯出一条幸福大道后, 作家此时才意识到幸福大道的守护神, 是他那注定了活得最苦的母亲, 但他的母亲已经离开人世, 只能痛彻心扉, 只能发出迟来的忏悔。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古今中外的作家们无不重视观察, 重视培养特别敏锐的观察力, 俄国小说家契诃夫说: “作家务必要把自己锻炼成一个目光锐敏、永不罢休的观察者。”法国文学大师福楼拜曾告诫初学写作的莫泊桑:“观察, 然后再观察, 再观察。”初一学生除了要反复体悟自己的新生活, 还应该善于反复品读地域文化之精华和作家丰盈而不枯竭的内心世界。最后, 水到渠成地“笼天地于形内, 挫万物于笔端”[3], 有创意地写出自己的个性。

参考文献

[1]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6﹒

[2]邹贤敏.重读叶圣陶·走进新课标[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4﹒

上一篇:广电营业员工作总结范文下一篇:假如我是发明家想像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