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历史初中中学初一作文

2024-10-07

议论文历史初中中学初一作文(共11篇)

议论文历史初中中学初一作文 篇1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优秀传统文化和文明的民族,历史就像一条长长的河流,奔涌不息。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更犹如滔滔江水,淘不尽千古英雄,淘不尽万种风情。

从古至今,华夏大地上遗留下许多辉煌历史的足迹,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很好的活生生的教材。现在的孩子养尊处优,对我们中华民族的光荣历史知之甚少,让学生了解了解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可以使他们感受到现在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倍加珍惜。

学校利用中午午间活动的时间,开放学校的阶梯教室让全体学生来观看。每天午饭后不久,阶梯教室里已经是人头攒动,晚来的学生自己带了凳子找个有利的地方坐下,等着《激励永远》的播放。当那雄壮的音乐声响起时,阶梯教室里已是鸦雀无声了,学生瞪大眼睛紧紧地盯着大屏幕,生怕漏掉点什么。每天中午,学校都会播放两集。这些优秀的影片使我们感触颇多,使我们受到了爱国主义的教育,增强了我们为中华复兴而努力的信心、使命感和责任感!

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是骄傲和自豪,也是国家发展的禁锢,一道长城,围住了大好河山,也羁绊了人们的思想和灵魂。

几声炮响,便轰开了国门,古老的中国,也开始呻吟。硝烟熏黑了蓝蓝的天空,远来的鸦片也似乎要摧残一个民族的斗志。然而,中华民族是不屈的民族,面对外侮,他们纷纷揭竿而起,抛头颅、洒热血、奔走相告、传播革命的火种,在战火硝烟中,他们尽显英雄本色。中国,这只沉睡的雄师也逐渐苏醒,发出他那慑人的怒吼。

乱世出英雄,在纷纷战火中,我们看到旗帜鲜明,从公车上书到戊戍变法;从同盟会到到辛亥革命;从1937到1945,再到新中国成立,英雄的躯体,伟人的鲜血,铺就了救国救民之路,黎明也随着黑夜远逝而姗姗到来。

百年的腥风血雨,中华民族饱受凌辱,千年的古国已成昔日的荣耀,百年的耻辱激励我们奋发图强,古老不是资本,而是一种责任。

诗人雪莱曾经说过,冬天过去了,春天还会远吗?

一个民族,会因为他的古老而闻名,会因为他的倔强而伟大,岁月会让辉煌布满灰尘,但岁月抹不去一个民族的伤痕。

历史的车轮仍在滚滚向前,岁月会沿着历史的车辙见证一个民族的崛起,这一切,历史会告诉未来!

议论文历史初中中学初一作文 篇2

关键词:初中历史;学生能力

一、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系统学习的能力

中学历史的学习有很多乐趣,通过历史的学习可以了解很多过去的故事和发生的事件。我们的教材有的时候编排并没有规律性,知识点比较模糊和零散。为了使知识系统化和规律化,我们要培养学生建立历史知识框架的能力,通过自己的学习和总结把课本上零散的知识用一个框架清晰地表现出来。比如,同一时期发生的事件我们可以总结一下,也可以通过图形表现出来。对于一些事件的发生原因和后果进行对比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再如,世界近代史中“英国的崛起以及对中国的影响”就可以这样构建,通过图形可以很直观地把历史发展的全过程展现给学生。这样系统地学习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和创新意识。每当教师讲完一堂课都要进行归纳,把每一个知识点用一条“线”串起来。如,文艺复兴思想基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新航路的开辟物质基础英国原因对外殖民扩张——工业革命

影响:政治发动鸦片战争,改变中国社会性质——中国经济刺激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洋务运动)——文化向西方学习“师夷长技”。

二、教师要培养学生进行中外史知识联系比较的能力

历史教材中的事件人物、时间等都是有着紧密关系的,相互影响的。中国历史上的很多事件都是受到当时世界上的大环境、大氛围的影响才会发生。因此,历史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将中外史实紧密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减少因为片面性而造成的失误,树立整体史观。这样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和分析能力。如果把中国和外国的历史分开来讲,必然会导致学生的孤立性和片面性。如“从中外两个方面谈中国为什么错过了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发展机遇”这一问题就把中外史紧密结合在一起。(从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完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各帝国主义国家为争夺海外殖民地的斗争趋于白热化。)

三、新材料、新情境与所学历史知识相联系的能力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历史的发展。“学以致用”是历史教学活的灵魂,所以我们在历史教学中一定要将历史学科的重点知识与社会热点内容紧密结合。如“2008年9月中旬以来,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蔓延全球。美国在这次危机中造成的损失是上个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这一类型的材料在中考命题中频繁出现,所以学生面对当前的社会热点材料一定要能找到与之相关联的历史知识点,学会分析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来组织答案。而此类材料与世界史上册《罗斯福新政》一课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教师在讲授此课时一定要推陈出新,讲出时代感,与时俱进地创造新问题,找到新考点,更要培养学生新材料、新情境与所学历史知识相联系的能力。

四、中学历史教学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只有心中有了问题,才能引起思考,思维都是由问题产生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历史中一些事件的未解之谜,或者有争议的地方设计各种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进行分组讨论。有的时候讨论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历史知识水平,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可以让学生共同发展。这种互补式的教学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用创新的思维去分析问题,可以达到事半功倍之效。例如,在讲授《明治维新》一课时,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而30年后的中国也进行了一场类似的改革,结果却截然相反。那么假如当时慈禧太后没有发动政变,你认为我们现在的中国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问题一出来,学生个个兴趣昂然。我鼓励学生大胆作答,无论对错都表扬肯定。这样,可以营造一种好的学习氛围,让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参加进来。这样的课堂通过教师问题的提出可以达到一种共鸣的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可见,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潜在智能,这对应对灵活开放的中考试题大有益处。

总之,中学历史的教学不是死记硬背,而是要用科学的教学手法让学生去分析历史事件。把每一个章节所学的历史事件通过自己的分析总结出一个框架,这样可以很直观地把知识点呈现在自己的面前。教师在授课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用一些有趣的实例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议论文历史初中中学初一作文 篇3

知道我被分在了一班,一走进教室,大部分的面孔都是陌生的,几乎所有人都望着我,我也仔细地打量着他们。看见几个以前的朋友,我便走过去跟她们聊天,她们都说很怀念小学生活,虽然我也有点,但是我相信,中学生活将会更充实……

坐在明亮的教室里,望着崭新的课本,我异常欣喜,因为除了我喜欢的语文、数学和英语外,又增加了许多新课程。比如科学,可以带我们去探索科学的奥秘。还有历史,我对历史最感兴趣,因为当一个民族能够从历史中不断汲取力量、不断思考、不断创新、不断反省时,那将是整个地球,乃至宇宙之福。

结束了到初中的第一个星期,虽然说每天的作业不是很多,但是学习任务还是有点重,毕竟要学好五科的知识嘛,所以我必须得加倍努力了,不然我真的好担心赶不上别人。 在主课中,语文老师算仁慈的了,就光看他的样子就能看出才毕业不久,会体谅我们也是通情达理的了。但其次,英语老师最难以形容,她教育学生专用打击法,被她教了几天,还真有点受不了。

中学,是成功学子的乐园,还是放荡少年的牢房?不管怎样,努力了就好,慢慢来吧。

议论文历史初中中学初一作文 篇4

新学校的景色是四季常青的!不说别的,就连寒冷的深秋寒冬校园里都有着绿色。十、十一月的深秋桂花依旧飘香,十二、一、二月的寒冬操场边的铁树,教室里的绿萝依然绿意盎然,让人感到生命的顽强和不屈。不仅如此,新学校还是一个处处令人有启发的圣地,最令我记忆深刻的莫过于主席台后的红日东升图了。

一进校园就可以看到那气势磅礴的红日东升图:一轮红日冉冉升起,映红了那东方的半片天。看到这幅红日东升图的人都会情不自禁的想起我国伟大的领袖毛主席说的话:“同志们,你们就像早上点钟的太阳,世界是你们的……”再看看图上的至理名言:今天是我们唯一可以依赖的一天。你一定会深深地震撼吧!没错,这句话的意思莫过于让我们珍惜时间,告诉我们每一天都是不同的。正如岳飞的《满江红》写的一样: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少年啊,趁我们现在还年青,让我们努力学习,为成为祖国之栋梁而读书,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

新学校里不仅有鼓舞学生的红日东升图,还有叮咛老师的呵护幼苗图。

在教师楼的正中央同样挂着一幅呵护幼苗图:一双巨大的手小心翼翼的捧着一颗幼小的嫩芽。我想无论任何老师只要看到了这幅呵护幼苗图,就一定会想到教师的使命:为祖国培养更好的下一代,无论他们是好是坏都一定要平等的用爱心对待。

这就是我的新学校,一个美丽的校园;一个活泼的乐园;一个令人难忘的圣地。

议论文历史初中中学初一作文 篇5

春节是亲情味儿最浓的节日。无论离家乡有多远,都要千里迢迢赶回家,与亲人团圆。每年一放寒假我就催促爸爸快点带我们回老家过年。不管春运路上有多堵车,我们一路上都会欢声笑语。

春节是最热闹的节日。大街小巷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喜悦。街上人山人海,大家都忙着备年货。传来的音乐声喜气洋洋,令人心潮澎湃,让我也情不自禁地跟着哼起来。

年夜饭是最香的。一家人欢聚一堂,说说笑笑,满桌子的美味佳肴让我不忍心放下筷子:有奶奶养的家鸡、爷爷捕的野生鱼、自家菜园里种的有机菜……尽享美味后,每年必看的春节联欢晚会开始啰!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旁,时而被小品的幽默逗得捧腹大笑;时而为杂技演员捏了把冷汗;时而为明星们那美妙动听的歌声而鼓掌。

除夕夜的天空是最美的。让我最兴奋的是和爸爸一起守岁。整点的钟声敲响了,整个村子爆竹齐鸣,烟花怒放。我们也点燃了早就备好在院子里的烟花,“嗖”的一声,一个个小火球箭一般直冲天空,绽放出五颜六色的“花朵”。有的像盛开的菊花,有的像金色的瀑布,还有的像孔雀开屏……形态各异,绚丽夺目。

议论文历史初中中学初一作文 篇6

第二天早晨,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教室,想:不知道我的桌子怎么样了,一定是油光发亮的。我欣喜若狂地跑到座位上,发现一点也没有变,可真是空欢喜一场。我问老师:“我的桌子怎么跟昨天一样?”“那些桌子在地下室,明天我让牛老师跟你换。”老师冷冷地说。

第三天,我兴高采烈地来到教室,发现还是老样子,便想:怎么回事,我的桌子老不换,是不是老师在耍我?我不解地走到办公室,疑惑地问:“我的桌子怎么老不换,是不是……”老师打断了我的话,有些生气地说:“曹原,总会给你换的,你不要来打扰我了,没看见我很忙吗?”我只好垂头丧气地走了。

第四天,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迈着沉重的脚步来到了办公室门前,突然停下了。我想起了老师昨天说过的话, 不让我烦她。我又想:我不去的话,桌子有可能永远也换不了了。最终,我的想法战胜了老师的话,我咽了一口气,颤抖着推开门,走走停停地来到老师身边,结结巴巴地问:“老……”话没说完,只见老师的脸就像多变的天气,从天气晴朗、艳阳高照,突然变化到乌云密布、电闪雷鸣,老师龙颜大怒,说:“给我出去!”我听了,一溜烟跑了。

议论文历史初中中学初一作文 篇7

一、本学期工作的指导思想:

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断促进教师成长和专业发展”为指导,树立“热爱学生,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负责。

二、所教班级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初一年级《历史与社会》学科主要讲授社会地理部分,对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要求不高,以知识记忆为主。目前初一年级学生,整体上在自觉、自律方面有明显的不足,看问题也比较简单,思想上不够成熟,因此要严格管理,悉心引导。另一方面也有好奇心强、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一面,教师要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来激发、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三、本学期目标:

总目标:

针对本学科难度相对较低的特点,我们确定的总目标是: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让每一个走进育才二中的.学生,在每一个阶段、每一个学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都能够享受到被老师关注的温暖。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人类生活和生产与自然环境有密切的关系。

2、了解中国和世界不同区域的主要发展条件和途径。

3、初步掌握利用地图和景观图片,分析区域自然和人文特点的方法。

科组建设目标:

加强团队合作,营建轻松、和谐的团队合作氛围。

四、具体措施

1、按时集体备课,加强组内合作。每周四上午如没有区教研活动,备课组准时进行集体备课,做到每个单元、每一课都有统一的教学目标。

2、加强备课组内的交流活动,创设和谐轻松的学科氛围。备课组内听课一学期不少于4节。

3、放手锻炼青年教师,确立本学期青年教师成长目标――“入门”, 即过好常规关和教材关,能按常规和一般模式组织教学,全面进入教师“角色”,尽快熟悉中学《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流程。

4、继续抓实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A、坚持课前阅读。教材的大字部分是中考的考点,小字部分是对教材的补充,都是学生应该理解掌握的。而课堂45分钟是非常有限的,因此安排课前阅读,既可以让学生迅速安静下来,又可以弥补对教材阅读的不足。

B、坚持每周一次知识点听写。最近几年学生写错别字的现象比较严重,通过听写,可以及时复习巩固,也可以即使纠正错别字。

C、加强对作业收交的管理。由于任课班级较多,对学生的掌控难度大。对学生作业采取登记加分,作为平时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

D、把听课状态、带书情况、作业质量都纳入平时成绩考核当中,对学生的评价重过程,重平时、重细节。

五、课程安排及教学进度

第1周――1课时 期末试卷讲评、

第2周――2课时 第二课 世界的划分

第3周――2课时 第三课 自然环境与人口分布

第4周――3课时 单元复习、第四课 农业与自然资源

第5周――1课时 第五课 工业与自然资源

第6周――2课时 第一次月考

第7周――2课时 第六课 发达国家――美国、日本

第8周――2课时 第六课 发达国家――德国、澳大利亚

第9周――2课时 第七课 发展中国家――海湾国家、印度

第10周――2课时 第七课 发展中国家――巴西、肯尼亚

第11周――2课时 第八课 国际联系与国际合作

第12周――2课时 复习1节、期中考试

第13周――2课时 第十课 国土与资源

第14、15周――3课时 第十一课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

第16周――2课时 第十二课在现代化进程中

第17周――2课时 第十三课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第18周――2课时 第十四课中国的人口、资源和环境国策

第19、21周――6课时 复习、期末考试

议论文历史初中中学初一作文 篇8

我拿起小花生看了看,竖着看既像可爱的小葫芦,又像摇摇晃晃的不倒翁。横着看既像软软绵绵的枕头,又像一条胖乎乎的毛毛虫。小花生的身体上有很多格子,格子既像一张结实的蜘蛛网,又像一方格一方格的田地。小花生的身上穿着一件土黄色的衣服,真帅气!小花生衣服上的黑点像人们身上的胎记,又像爷爷奶奶脸上的老人斑。

我又好奇地伸出手摸了摸小花生,小花生的身体上很粗糙、凹凸不平,像雨后泥泞的土路。我又放到鼻子上闻了闻,很咸,既像流下来的眼泪的味道,又像大海里的海水,仔细闻一闻,还有一股泥土的味道呢!

我放在耳边摇了摇,发出“咕咚咕咚”的声响,好像里面的小花生在向我求饶:“小姐姐,求求你放了我吧!我什么坏事都没有干啊!”我是不会放了小花生的,嘿嘿。我心里想着。

我迫不急待地准备吃小花生,可甜甜圈老师又给我们设了难关,让我们把小花生记住,等会再收上来一起摇一起,然后让大家认出自己的花生。除此之外,还要加几颗从外地来的小花生,这该怎么才能认出呢?我左思右想,突然灵机一动,看到了铅笔,就小心翼翼地手铅笔在花生上面画了一道纹做记号。哈哈,大功造成!我放在老师手上,老师摇了摇,让我们拿。我用“千里眼”找到了花生,找到了,找到了!

这时,老师让我们尝,我的口水快流成小河了,赶紧剥开来。哇!两颗白白胖胖的小花生正充满笑意地熟睡呢!我咬了一口硬邦邦的,像胡萝卜。

这颗小小的花生,原来有这么多的秘密,但始终逃不过我的手掌心。

议论文历史初中中学初一作文 篇9

一、中学历史知识的性质及特点

什么是历史知识?这似乎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有时难免被忽略或误解。比如,常有人以为历史知识就是指历史本身所发生的事,从而把历史原本与历史知识混为一谈。从认识论的角度上去考察,历史原本与历史知识的关系,是客观实在与主观认识的关系。所谓历史知识,实际上是人们对客观历史的认识。正是历史认识的性质与特点,决定了历史知识的性质与特点。因此,人们在论述历史知识时,实际上是在论述对历史的认识;历史教师传授历史知识,实际上是在传授对历史的认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实际上是在学习对历史的认识。

首先,我们来看看“历史”这一概念。无论在中文还是在西文中,“历史”这一概念至少含有这样两层意思:一是指过去所发生的事情,二是指对过去所发生事情的了解及认识。平时我们在用“历史”这个词时,常常是从比较泛指的意义上使用的,也就是把“历史”的这两种含义混用,比如大学的“历史系”,并不是指“过去”的系,而是指对过去进行研究的“历史学”的系。“历史”这一概念的两种含义,后一种是更为主要的,这是因为过去所发生的事情只有被人们了解和认识才有意义。马克思认为:“正像一切自然物必须产生一样,人也有自己的产生活动即历史,但历史是在人的意识中反映出来的,因而它作为产生活动是一种有意识地扬弃自身的产生活动。”②从这一意义上来讲,所谓“历史”,是过去的客观存在在人的意识上的反映,是对过去的主观认识。

我们再来看看什么是知识。对“知识”的定义,比对“历史”的定义要更为单一。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皮亚杰认为:“知识是由主体与环境或思维与客体相互交换而导致的知觉建构,知识不是客体的副本,也不是由主体决定的先验意识。”③我国学者对知识的界定亦是如此,比较权威的解释是:“所谓知识,就它所反映的内容而言,是客观事物的属性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④这就是说,知识源于客观存在,是反映客观存在的,但知识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而不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简单重复。所以说,知识是人们的意识对客观存在的主观认识。

现在,我们可以概括地说,所谓“历史知识”,是人的主观意识对人类过去的客观存在(即历史的发展过程)的反映。它以人类的过去为认识对象,是对这一特定的认识对象的主观认识。如果说有客观的历史知识,实际上是指客观地对历史发展过程所进行认识的结果,而不是说历史知识本身是不以人们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历史知识的这种性质,正是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的历史学的性质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科学,是以科学的唯物史观作为理论指导来研究人类社会历史的,是史与论的科学统一,这也决定了我们所说的历史知识的性质。

以上所说的历史知识,实际上还是泛指历史学科的知识。作为学校教学中的历史知识,与历史学科的知识有必然的、内在的联系,但又不能完全绝对地等同于历史学科的知识。因为,学校历史教学中的知识,还要从学生学习发展和认识发展的角度来认识。国外的课程学专家认为,要从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角度上研究知识是什么,可从以下几点来考虑:

(1)知识应包含基本的工具;

(2)知识应便于学会任何学习;

用心爱心专心 1

(3)知识应适用于现实世界;

(4)知识应促进学习者的自我认识的技能以及个人完善的观念;

(5)知识应由许多形式和方法构成;

(6)知识应使个人为科技世界作准备;

(7)知识应使个人为政治世界作准备;

(8)知识应容许个人重新获得旧的信息;

(9)知识的获得应是终生的过程;

(10)要在原本的价值上教知识。⑤

这就是说,教学中的知识要具有使学生能够学习与发展的意义和性质。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某一门课程中传授的知识,与相应的科学或学科的知识,往往是被等同看待的,“因而造成了由于知识和次要材料太多,致使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过分繁重的情况”⑥,从而因知识的过于系统、严密和繁多,加重了学生学习的负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也就削弱了知识的意义和作用。对此,国外的教学论专家指出:“不能把学科视为‘适于儿童而剪裁的科学的概要的复写’那样的东西,它不是科学内容的简略化、淡薄化或缩约。学科内容是从科学中,遵照教学的目标、课题以及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选取那些可以传递各门科学、技术、艺术的基本概念的事实、知识与方法。”⑦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历史知识,也要具有能使学生进行学习、认识的性质。

关于历史知识的特点,我国的历史教学工作者已有很多的研究,提出了不少看法,诸如过去性、具体性、科学性、思想性、系统性、综合性、阶段性、时序性、因果性,等等。这些都对我们认识历史知识的特点有重要的价值。虽然这些特点中有些是其他学科的知识也具有的(如科学性、系统性、综合性、阶段性等),但基本上是属于科学的历史认识所具有的特点,或者说是历史科学的知识所具有的特点,这是符合我们以上所说的历史知识是对历史的认识这一观点的。然而,需要进一步探讨的是,既然历史教学中的知识不仅具有历史学科的认识属性,而且要有使学生进行学习和认识的属性,那么,也就应从学习的角度上来认识历史知识的特点。从这样的意义上讲,历史知识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

时空的确定性。历史知识既然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认识,这就决定了所认识的客观对象,曾经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下发生和存在的,而现在则不存在或只留下痕迹。要对这种历史上的客观事物进行认识,不论是具体的还是抽象的,都要在一定的时空观念下进行,这是历史认识的首要条件,正如列宁所说的“马克思的方法首先是考虑具体时间、具体环境里的历史过程的客观内容”,⑧这就是说,脱离时间和空间的历史知识必定会是错误的。对于已经发生并过去了的人类活动,只能根据现存的历史信息(例如史料)进行间接的认识。历史知识的这种时空的确定性,同时也反映出其认识对象的特征和认识方法的特征。

相对的系统性。历史认识所反映的对象是广泛的,涉及人类历史的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及其

相互之间内在的联系。历史知识的内容所具有的这种广泛性和综合性,在认识上必然需要有一定的系统性,才能反映出历史发展的必然逻辑和内在关系。同其他学科的知识一样,每一个单独的知识必须置于整体知识的结构体系中才具有意义。但是,反映历史实际发展及其内在联系的认识,其系统性又是相对的。也就是说,对历史的认识是有不同层次的,历史知识的结构体系也不可能是绝对完整的,只能是相对的完整。中学历史教学中的知识体系就具有这种相对的系统性特点。

广泛的社会性。“人的个体的认识及其发展,是在正常社会生活中形成和发展的,没有正常的社会生活,没有人际交往,没有言语交流,没有文化影响等社会因素,就不可能有人的认识。”⑨历史知识也具有这种认识上的社会性特点,它是源于社会历史,反映社会历史,认识社会历史的,并且受着现实社会的存在与发展的影响。学生所学习的历史知识,就知识的来源、途径、方式等方面说,都会受到社会的影响,也都反映出这种社会性特点。

潜在的发展性。虽然过往的历史是特定的,但人们对历史的认识是处于不断发展之中的。历史知识就其内容和形式来说,都不是完全封闭的和绝对固定的,而是具有潜在的发展性。一方面,历史学科的发展会促使历史知识的发展变化;另一方面,学生对历史的认识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这就是说,历史认识本身是活动着的,具有开放性、能动性,因此,历史知识的建构不可能是一次完成又终久不变的,历史知识可以逐步地扩展、深入,可以不断地修定、调整,可以进一步地充实、完善。

以上我们所说的这些历史知识特点,是历史知识所具有的历史认识的性质决定了的。这些特点对于历史课程的编制、历史教材的编写、历史教学方式方法的运用、历史学习的指导等,都具有参考意义。

二、传授历史知识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地位

知识的传授在教学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如何看待知识教学的重要性,怎样理解知识学习的意义,这些是教学理论中反复研讨的问题。“在传统教育中,知识的授受被看作是教育的中心,甚至把教育等同于知识的授受。这样,传统教育中的智育,不过是知识的灌输。在新的教育中,不仅要考虑知识本身的问题,而且要考虑知识在课程中所处的地位和对学习者的意义。”①0

1.历史知识的传授是历史教学活动的基础

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片面地强调知识学习中的被动接受、记忆、背诵和复述,因而受到越来越多的激烈抨击,甚至知识传授的意义也遭到否定。但从当代教学理论的发展趋势看,知识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是不能轻易否定的,而是要从新的角度上去认识传授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中的基础作用。美国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指出:“最近,由于更多地强调智慧训练,从而便促进了把获得知识看作一种有重要意义的目的这样一种观点加以高度重视的趋势。”①1布卢姆也认为,应该把知识“作为学习该领域的方法论基础,作为解决该领域里各种问题的基幢,甚至认为知识是培养学生的情感、兴趣、态度等方面的基础①2我们应该全面地、辩证地看待传授知识的意义,尤其知识在教学与发展中的基础作用。

如果我们不把历史知识看作是死的知识,而是看作对历史的认识,如果我们不是把历史学习单纯地看成是对书本知识的记诵,而是要学习如何全面地、客观地、发展地、辩证地看待和处理历史的和社会的问题,那么,历史知识的学习就会是一种有意义的学习,历史知识的传

授就是开展这种学习的基本条件。历史教学任务的具体实施和全面完成,是以历史知识的教学为基础的;学生的能力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发展的,掌握知识也是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品德的重要条件;历史教学活动的展开,历史教学方法的采用,都与历史知识的授受有着必然的联系。我们应该从历史知识教学的这种基础作用上,来认识在中学教学中传授历史知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历史知识的掌握是历史学习的关键

要正确地理解历史知识教学的任务,很重要的方面在于全面认识知识掌握的含义是什么。如果像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那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基本职能是传授现成的知识,而学生的基本职能,则是接受、认知、记忆和复现所传授的知识,教学过程形成着学生的复现认知活动,未能充分地发展他们的创造性的思维”,①3传授知识就和灌输知识成了同义语,学习知识就成了被动接受的活动,从而使知识教学的意义不能充分地展现出来。在教学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仅仅是对知识了解的问题。当代教学理论认为,知识的掌握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的含义:一是知晓,指“由不知到知”,即晓得知识所反映的事物;二是理解,指“知其所以然”,即了解知识所反映的事物的内在联系;三是运用,指“行”,即将所学的知识在实际中加以运用,用于解决新的问题。从“学会学习”的角度上讲,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是更为重要的,对于历史知识的学习尤为重要。“没有理解,历史就降为鹦鹉学舌式的学习和评论一种空谈记忆的游戏。„„学习历史的重要目标必须是理解地获得知识”;①4没有运用,历史知识就会成为死知识而失去其价值,历史知识的教学任务也就不能成为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任务的基矗所以,全面地掌握历史知识,不仅是指所掌握的知识要全面,而且是指对知识的掌握要全面,即从知晓、理解、运用等方面对知识全面地掌握,这是历史学习的关键所在。

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在对历史知识的全面掌握中,理解和运用历史的理论知识是非常重要的。传统的历史教学比较注重使学生了解历史的具体知识,所以在历史学习中,对史事的记忆就成了掌握历史知识的衡量标准。“在社会学科教育中,知识目标本身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产生了变化。长期以来,基本的知识目标是以历史事实和历史境况为基矗对重要史实知识的记忆,是社会学科课程,尤其是历史和政治课程的基矗随着行为科学的出现和在社会学科中对概念的重视,社会学科课程从强调史实,转变为强调作为教学基础的重要观点和重要概念。”①5这种转变,也反映出在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上,历史的理论知识所起的关键作用。

3.历史知识的学习是发展历史思维的条件

对于掌握知识,列宁曾有过很精辟的论述:“我们不需要死记硬背,但是我们需要用对基本事实的了解来发展和增进每个学习者的思考力,„„不仅应该掌握知识,而且应该用批判的态度来掌握这些知识,不是用一堆无用的垃圾来充塞自己的头脑,而是用对一切事实的了解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没有这种了解就不可能成为一个现代有学识的人。”①6在这里,列宁不仅指出了知识学习的意义及作用,而且提出了对知识的学习与思考的关系问题,而这恰恰就是当代教学理论所关注的知识学习与思维发展的关系问题。在这一关系中,知识的重要性体现在:“知识提供的是思维的原始材料,使人们可以运用它来思考。知识的价值在于作为思考的焦点激发各种水平的理解,而不是作为固定的信息让人们接受。”①7从这一意义上讲,“知识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知识是逻辑、直觉、分析、树立假设的思维发展过程的手段,也是个人发展的媒介。”①8历史教学的过程是使学生学习历史、认识历史的过程,这是使学生的历史思维得以发展的过程,可以说,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是历史教学的最终目的。

但是,在历史思维的培养上,历史知识构成了思维的基本内容,是历史思维展开的必要条件,只有重视历史知识的教学,学生历史思维的培养与发展才具有可行性。

总之,我们应该全面地理解历史知识教学任务的地位,才能在历史教学实践中更好地完成这一任务。

※ ※ ※

十直中学初中历史教研工作计划 篇10

一、指导思想以县教委教育工作“1343”工作思路和“学校三年课改规划”为指导,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研究中心,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十直中学初中历史教研工作计划。不断创新中学历史教研活动形式,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和全面发展。

二、工作目标和思路1以“三段式”为主题。2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3思路:围绕三抓一注重开展,即抓常规教研活动,抓学案制教研活动,抓课题研究。和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

三、工作重点1,抓实校本研究,促进课堂教学。

2、落实学案制教学。四,具体工作措施和要求

(一)常规教研活动1时间:每周周三第4节课,第5节。2地点:行政办公室。(各教学班)3本组本期活动不少于10次,活动资料要上传。4活动要有针对性。即先集体备课,在上课。5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忌假,大,空。

议论文历史初中中学初一作文 篇11

摘 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由于课程性质决定初中历史课课时量少,所以上好每一节课很关键。为了课堂教学氛围、优化教学过程和提高教学效率,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历史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历史教学 培养 兴趣 效率

一直以来,初中历史学科被归为副科,导致历史教学不仅不受学校的重视,家长不重视,学生也不重视,历史教学变成了一项很困难的工作,不管你怎样去教,学生都不愿意去学,上课时纪律也不好。但从2011年起,我省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历史学科纳入了学业水平考试,所有教学科目不再有主副之分,所以历史教学面临着新的升学压力。了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和提高教学成效,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入迷地去追求,去探索。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必将成为他学习的内在动力。因此,总结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要想提高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上好第一节课,吸引学生的兴趣

第一节课很重要,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开始对日后的教学帮助非常之大,历史课的第一印象关乎以后的教学成果,上好第一节课就会给学生留下好的印象,等待着上你的第二节课。假如第一节课上得很糟糕,没法吸引学生,给学生留下不好的印象,学生就会给你这个老师不怎么样的定论,也就失去了学习历史的兴趣。因此我们应该采取各种方式吸引学生,抓住兴趣点。具体如何抓?我认为,针对第一节课,历史老师应该设计一节导言课,必须给学生讲明几个问题:什么是历史?为什么学历史?怎样学历史?只有给学生灌输学历史很有用,学生才会从思想上重视历史学科。[1]

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1.创设情景法

情景教学法在各科目中都是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但在历史科中可以说是至关重要。因为逼真的历史情景,能以丰富的情感感染人,以生动的形象吸引人,使学生仿佛进入历史当中。如讲“鸦片输入的严重危害”,我先描述鸦片输入对百姓的毒害,展示吸食者本人及其家庭的悲惨遭遇。接下来进一步分析鸦片输入对国家的危害,并把它形容为“黑的进来(鸦片输入),白的出去(白银外流),”并以林则徐上道光帝奏折中的恳切之词来强化学生对鸦片输入严重危害的认识:“(鸦片)流毒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御敌之兵,且无可充饷之银。”

2.点面交叉法

所谓“点”,就是历史纵向和横向联系的交叉点,我上课时,往往抓住某一个知识点,谈今论古,谈古论今,或者谈中国论外国,或谈外国论中国。历史课的教学点,还包括现实社会的一些“热点”和“焦点”问题,启发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思考这些问题。比如:在讲七年级下册《科举制度》一课时,我就结合近年来的“国考”,分析“近年来公务员考试的利弊”,把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让学生不感觉历史枯燥无味,而是活鲜鲜的发生在我们的身边。“为什么本来是一种录用考试,却引来千军万马的“厮杀”?”用现实中的敏感话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的能力,提高他们对学习历史的兴趣。从历史的角度讲现实问题,是符合“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教学原则的;其次,学生对现实问题比较关注,也感到比较困惑,如果我们从本学科的实际出发,对这些问题进行有说服力的讲解,利用课堂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其效果将是不言而喻的。

3.比喻法

在初中历史的学习中,学生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困难:有些历史概念、历史术语艰涩难懂,有些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他们会感到历史过于“深奥”从而“敬而远之”,那么怎样才能揭开“深奥”历史的神秘面纱呢?比喻就是一种最好的手段,既要通俗易懂,又不能偏离主题,比如:中国近代史中的“出超”和“入超”比喻为“赚钱”和“亏本”,“门户开放”比喻为“拼桌吃饭”等,我发现如果运用得当,学生更容易理解,事半功倍。

4.多媒体辅助

在信息化的时代,历史课教学仿佛已经离不开多媒体教学。它丰富的表现力、特有的感染力和形象性,可以营造一种充满趣味的、让学生自觉参与并能够同学生产生心灵呼应的直观教学情境。在实际教学操作中,充分利用丰富多彩的图片和影视资料,与教材互相对应,互相补充,构成完整、系统的历史教学体系。比如:大型历史纪录片《中国通史》在上中国古代史和近代史方面有很大帮助,从人类的起源到封建帝制的终结,讲得非常好,具有很强的真实性和实用性,很多考古新发现还原的历史现象得以在我们眼前展现,形象、生动、发人深省。对于世界史而言,可以播放《大国崛起》都是不错的历史纪录片。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产生乐于学习的心理需求,进入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大胆创新和实践活动中去。

三、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培养学生的的学习兴趣

教师教育学生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学生,教师人格魅力的影?力越大,学生学习兴趣就越大,他的意图越容易贯彻,达到预期目的和教学效率的可能性也越大。提高教师的人格魅力从这些方面入手:教师要具备广博的学识及敏锐的思维能力;要具备创新精神;要有准确、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怀有爱心是最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以民主、诚恳的态度对待学生,以适合的方法引导学生。注意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容易接受学生的合理建议,相信学生的能力,尊重学生的思想感情。用爱的态度去欣赏每一位学生,学生会变得更加可爱。

结语

关于如何培养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问题,方法还很多,上面所谈到的,是我课堂上的一些做法和体会,有一些还是十分粗浅的认识。总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我们必须丰富自身的知识内涵,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形式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定能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起来。

参考文献

上一篇:推拿与针灸教案下一篇:研究生奖学金获得者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