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与针灸教案

2024-10-07

推拿与针灸教案(精选8篇)

推拿与针灸教案 篇1

授课对象:2012级

授课教师:燕小妮

2015年-2016年第一学期

第一章 绪论

课时:2学时 授课对象:2012级 授课地点:针灸推拿室 授课教师:燕小妮 讲师 授课时间: 授课班级: 课的目的:

1、了解推拿按摩发展简史

2、掌握推拿按摩概念、注意事项、适应症及禁忌症 重点难点:推拿按摩概念、注意事项、适应症及禁忌症

一、推拿按摩的发展简史

1、起源:早起人类的一种无意识、自我的保护反应、自我治疗手段的发展和健全。人类现认识到按摩的治疗作用,然后发展成理论,然后理论指导实践,才发展而成。

2、原始社会的瓦解,以及奴隶社会的形成,在当时的医事管理制度方面,按摩术已成为一个专科。

3、魏晋南北朝时期,生产力水平提高,医事有所提高,出现的中药,此时,按摩术和中药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医疗方法

4、秦汉时期,随着中国的统一和封建社会的形成,按摩术也日趋完善,此时出现我国第一部按摩专著《黄帝岐伯按摩十卷》,此书记载数十种按摩手法,确定了按摩术在医学中的地位

二、推拿按摩早期一致的概念

推拿古称按摩、按跷、按杌、导引。是指用手和其他部位(肘、臂、背、膝、足、臀)等工具,在人体体表的部位或特定穴位的穴位,运用力的技巧型变换,作用于人体以防治疾病的外治方法。推拿和按摩的区别

 按摩:目前认为多数属于保健行业的范畴。如:美容、洗浴、休闲、旅游、手足等按摩。在国内主要是按摩师操作,在国外多由护士、按摩师操作。

 推拿:现多属于医学治疗行业领域。如脊柱推拿、旋转手法。在国内外主要由医生操作。

三、按摩的特点

简(手续简便)、便(便于操作)、验(效果明显)、廉(价格便宜)

四、推拿按摩的作用原理

1、神经系统的作用

按摩是一种良好的物理刺激,对神经系统可起兴奋或抑制作用。不同的按摩手法,对神经系统起着不同的作用。一般地说,缓慢而轻、时间长的,有镇静作用;急速而重、时间较短的手法则起兴奋作用。

运用按摩手法,可以通过神经体液的调节机制,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和抗病能 力,有助于消除疲劳,减轻运动后肌肉酸痛。

2、对皮肤的作用

按摩首先作用于皮肤,使局部衰亡的上皮细胞得以清除,皮肤的呼吸得到改善,有利于汗腺的分泌,以及汗注入和皮脂的排出。按摩可使皮肤内产生组织胺和类组织胺物质,使毛细血管扩张、开放,局部血流量增加,循环加快,皮肤温度得到相应提高,改善皮肤的营养,使皮肤润泽而富于弹性。经常进行按摩,可以促进皮肤代谢,加强皮肤屏障功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3、对运动系统的作用

按摩能使肌肉中毛细血管扩张和后备毛细血和开放,使局部的血注入供应加强,营养改善,提高肌肉的工作能力,并可加速疲劳肌肉中乳酸的排除,有助于消除疲劳。采用适宜的手按摩,在运动前可增强肌力;运动后可降低亢进的肌张力,减轻以至消除肌肉酸痛。经常进行按摩,能增强韧带的柔韧性和加大关节的活动范围,这不仅对体育运动有实在际意义,而且还能消除骨伤病人因固定过久对关节、韧带、肌腱的不良影响,并能预防关节韧带因过度牵拉而引起的损伤。

4、对循环系统的作用

按摩可以引起周围血管扩张,降低大循环中的阻力,加速静脉血的回流,影响血重新调整肌肉和内脏的血液流量,以适应肌肉紧张工作时的需要。按摩后可使白细胞的吞噬能力提高,增强抗病能力。

5、对呼吸、消化系统的作用

按摩可以直接刺激胸壁或通过神经反射使呼吸加深。经常进行胸部按摩,不但要以改善呼吸功能,而且可以增强体质,减少感冒的发生率。按摩全身或腹部后,能使氧的需要量增加10-11%,相应地增加二氧化碳的排出量。按摩腹部通过机械作用和反射机制,能提高胃肠道的分泌机能和消化机能。

6、活血散淤、消肿镇痛的作用

对软组织挫伤、肌肉拉伤、关节扭伤等所致的淤血肿胀,适时地采用合理的手法按摩,可以加强血液循环和淋巴流去,促进淤血消散、吸收和肿胀消退。缓解伤部由神经反射引直的血管和肌肉痉挛,减轻或解除疼痛。

7、对某些运动性病症的作用对运动员的头痛、失眼、神经衰弱、肌肉痉挛有治疗作用

五、按摩的注意事项

1.按摩者的手要清洁,指甲要剪短,以免擦伤被按摩者的皮肤。天气寒冷时,按摩前应先把手搓热,然后再进行按摩。

2.为了按摩顺利进行,按摩者和被按摩者所取的体位和姿势必须适宜,便于按摩者操作,使被按摩者的肌肉充分放松。

3.按摩的方向一般说来应按淋巴流动的方向进行淋巴结所在的部位不宜按摩。

4.按摩时用力应由轻到重,再逐渐减轻而结束。要随对观察被按摩者的表情,询问其自我感觉,以便

及时调整按摩强度。作关节被动活动时,活动的幅度应掌握在生理活动范围之内。用力要适当,不可粗暴。

5.按摩递质是为了减少按摩时对皮肤的磨擦,使用的递质有酊剂、乳剂和粉剂等。常用的按摩递质有10%的樟脑酒、舒活酒、按摩乳、滑石粉等。

六、按摩禁忌症 肿瘤部位禁忌按摩。

妇女月经期和妊娠期不能做腹部按摩。对患血友病、紫癜病者,一般不做按摩。

局部患皮肤病、淋巴管炎、淋巴腺炎、脓肿等急性炎症者,患部不做按摩。

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轻者24小时之内,重者48小时之内,以及肌腱、韧带完全断裂的急性期,均不宜按摩。

骨折和关节脱位的早期不能按摩。胃、十二指肠等急性穿孔。年老体弱的危重病患者。

诊断不明,不知其治疗要领的疾病(如骨折骨裂和颈椎脱位等),也应视为禁忌证,严防治疗失误。诊断不明确的急性脊柱损伤或伴有脊髓症状患者,手法可能加剧脊髓损伤。

七、按摩的应用原则

有力、均匀、持久、柔和、深透、渗透

第二章 常用推拿手法

课时:2学时 授课对象:2012级 授课地点:针灸推拿室 授课教师:燕小妮 讲师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手法练习授课性质:实践讲授练习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推、揉、一指禅推法的操作方法和要领 重点难点:手法练习应用 手法的基本要求

持久:手法要求作用一段时间 有力:力度,达到一定的层次 均匀:力量、速度及操作幅度要均匀 柔和:缓和,不使蛮力

深透:浅层和深层组织得到充分的放松 渗透:从浅层组织渗透到深层组织 手法的分类

1、放松类手法:具有缓解肌肉痉挛、放松止痛、活血祛瘀、消除肿胀作用的手法。

一指禅推法 滚法 揉法 缠法 拿法 拨法 牵拉法 搓法 击法 弹法 踩法

2、温通类手法:具有温通经络作用的手法。

摩法 擦法 推法 点法 捏法 捻法 掐法 振法 拍法 推桥弓 鸣天鼓法 刮法

3、助动类手法:疏通狭窄、分解粘连、滑利关节作用的手法。摇法 背法 抖法 屈伸法。

一、滾法 1.概念:

(1)侧滚法:用手背小指着力于治疗部位,以小指掌指关节背侧为支点,肘关节微屈并放松,靠前臂的旋转及腕关节的屈伸,使产生的力持续地作用在治疗部位上。

(2)立滚法:用小指,无名指,中指背侧及其掌指关节着力于治疗部位,以小指掌指关节背侧为支点,肘关节伸直,靠前臂的旋转腕关节的屈伸,使产生的力持续地作用在治疗部位上。2.动作要领:

• 侧滚法上肢放松,肘关节微屈;立滚法肘关节伸直。• 着力部位应似球形或瓶状

• 着力部位应吸附在治疗部位,避免往返拖动 • 手的滚动幅度应在120°左右。

• 注意腕关节的屈伸和前臂的旋转要协调一致 3.作用及应用:

滚法的作用是缓解肌肉粘连,消除疲劳。滚法主要应用于颈、肩、腰、背及四肢肌肉较丰厚处。4.作用层次

滚法所产生的力应作用于肌肉层

二、揉法 1.操作:

(1)掌揉法是用手掌大鱼际或掌根吸定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腕部放松,以肘部为支点,前臂作主动摆动,带动腕部作轻柔缓和的摆动。

(2)指揉法是用手指罗纹面吸定于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腕部放松,以肘部为支点,前臂作主动摆动,带动腕和掌指作较柔缓和的摆动。

(3)前臂揉法:用前臂的尺侧着力于治疗部位,用力做环旋揉动或左右揉动。(4)肘揉法:用尺骨鹰嘴着力于治疗部位,用力做环旋揉动或左右揉动。2.动作要领:

• 应以肢体的近端带动远端做小幅度的环旋揉动 • 着力部位要吸定于治疗部位,并带动深层组织 • 压力要均匀,动作要协调且有规律 • 揉动的幅度要适中,不宜过大或过小 3.作用及应用

• 揉法是缓解肌肉痉挛,消除疲劳的重要方法,也可以缓解损伤部位的疼痛,作用于腹部有调节肠胃功能的作用。

• 指揉法作用于穴位,掌揉法主要用于腰背、腹部;鱼际揉多用于头面部;掌根揉法、前臂揉法、肘揉法主要用于腰骶部

4.作用层次

• 作用于腰背、四肢等处时应使力量到达肌肉层; • 作用于腹部时力量应达胃肠 • 作用于穴位时应有酸麻肿胀感觉

• 作用于头面部,用于美容时力量仅达皮肤和皮下

5.特点

轻揉缓和,刺激量中等,可用于全身各部位。三、一指禅手法 1.操作:

(1)指端一指禅推法:用大拇指指端着力于治疗部位,通过指间关节的屈伸和腕关节的摆动,使产生的力持续地作用于治疗部位上。操作时,沉肩,垂肘、悬腕、掌虚、指实、紧推、慢移。

(2)偏锋一指禅推法:以拇指的偏峰着力于治疗部位,通过指间关节的屈伸和腕关节的摆动,使产生的力持续地作用于治疗部位上。操作时,沉肩,垂肘、指实、紧推、慢移。

(3)罗纹面一指禅推法:以拇指的罗纹着力于治疗部位,通过指间关节的屈伸和腕关节的摆动,使产生的力持续地作用于治疗部位上。操作时,沉肩,垂肘、悬腕、掌虚、指实、紧推、慢移。(4)跪推法:以拇指指间关节的背侧着力于治疗部位,通过腕关节的摆动使产生的力持续地作用在治疗部位上。

(5)碟推法:以两手同时在患者前额部做偏锋一指禅推法。2.动作要领

• 沉肩:肩关节放松,不要耸起,不要外展 • 垂肘:肘部自然下垂 • 悬腕:腕关节自然屈曲

• 掌虚:半握拳,拇指指间关节的掌侧与食指远节的桡侧轻轻接触。• 指实:着力部位要吸定在治疗部位上

• 紧推慢移:紧推就是指摆动的频率稍快,每分钟140次左右;慢移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移动要慢。

3.作用与应用

• 本法可缓解肌肉经暖,消除疲劳,是放松肌肉的有效手法。

• 本法可用于全身各个部位,颈、肩、四肢多用罗纹面或指端一指禅;颜面多用偏锋一指禅推法或碟推法;腹部常用跪推法。

4.作用层次

应用于肌肉层

课时:2学时 授课对象:2012级 授课地点:针灸推拿室 授课教师:燕小妮 讲师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手法练习授课性质:实践讲授练习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拿法、搓法、拨法的操作方法和要领 重点难点:手法练习应用

四、拿法 1.操作

用拇指与其余四指对合呈钳形,使以夹力,以掌指关节的屈伸运动所产生的力,捏拿治疗部位,即捏而提起称为拿。2.动作要领

 前臂放松,手掌空虚  捏拿的方向与肌腹垂直  动作要有连贯性

 用力由轻到重,不可突然用力

 应以掌指关节运动为主捏拿肌腹,指尖关节不动 3.作用与应用

 本法可缓解肌肉粘连,提高肌肉兴奋性,消除疲劳。 本法多用于颈、肩、四肢等部位,是保健常用的手法 4.作用层次

作用于肌肉层

五、提弹

根据部位的不同,用拇,食,中三指或拇指与其余四指,将肌肉或肌腱提起,然后当放开时用手 指弹动肌肉或肌腱。

六、拨法 1.操作:

(1)拇指拨法:以拇指罗文面按于施治部位,以上肢带动拇指,垂直于肌腱、肌腹、条索往返用力推动。本法用于肌腱、肌腹、腱鞘、神经干等部位。

(2)掌指拨法:以一手拇指指腹置于施治部位,另一手手掌置于该拇指之上,以掌发力,以拇指着力,垂直于肌腱、肌腹、条索往返推动。本法用于肌腱、肌腹、腱鞘等部位

(3)肘拨法:以吃骨鹰嘴着力于施治部位,垂直于肌腹往返用力推动,本法用于臀部环跳穴。2.动作要领

 先按后拨

 拨动时应垂直与肌腱、肌腹、条索

 以上带动着力部位,掌指关节及指间关节不动 3.作用及应用

 缓解肌肉痉挛  肢体麻木或疼痛

 保健中主要运用于背部脊柱两侧 4.作用层次

拨法产生的力作用于肌肉层或神经干部位

七、搓法 1.操作:

(1)掌搓法:以两手夹住肢体,相对用力,做相反方向的快速搓动,同时上下往返移动。本法主要用于上肢部。

(2)虎口搓法:以两手虎口置于颈肩部快速搓动,本法用于颈肩部。2.动作要领 用力要对称 搓动要快,移动要慢 3.作用及应用

本法可舒理肌筋,调和气血,多用于治疗结速时。主要用于四肢、胸肋,尤以上肢为主。4.作用层次

本法作用层次从深层到浅层,即从肌肉层到皮下、皮肤。5.特点

刺激柔和,男女老幼均可应用 6.注意事项

有力沉稳,移动的速度要慢

课时:2学时 授课对象:2012级 授课地点:针灸推拿室 授课教师:燕小妮 讲师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手法练习授课性质:实践讲授练习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击法、踩跷法、摩法和擦法的操作方法和要领 重点难点:手法练习应用

八、击法 1.操作

(1)掌根击法:手指微屈,腕略背伸,以掌根着力,有弹性、有节律地击打体表。本法用于腰背部。(2)侧击法:五指分开,腕关节伸直,以手的尺侧着力,双手交替有弹性、有节律的击打体表。也可两手相合,同时击打施治部位。本法用于颈肩、腰背及下肢后侧。

(3)指尖击法:两手五指屈曲,以指尖着力,有弹性、有节律地击打患者头部。本法用于头部。(4)拳击法:以拳面、拳背、拳底有弹性、有弹性、节律地击打患者体表,本法用于背部、腰骶、下肢。

(5)桑枝棒击法:医生手握拍打棒的手柄,有弹性、节律地击打患者腰背部及下肢的后侧。2.动作要领

 腕关节放松并以肘关节的屈伸带动腕关节自由摆动,才能做到有弹性的击打。 操作时应有一定的节律,使患者感到轻松舒适。3.作用及应用

 掌击法和侧击法可通过振动缓解肌肉痉挛,消除肌肉疲劳。指尖击法可开窍醒脑,改善头皮血液循环。掌击法主要用于腰骶部、下肢。侧击法主要用于颈肩部、四肢部;指尖击法主要用于头部。击法多在治疗结时应用。

4.作用层次

掌击法和侧击法、掌枝棒击法所产生的力应作用在肌肉层;指尖击法产生的力作于头皮和头皮下。5.特点

正确使用本法,患者有舒适之感,以被人们所接受。6.注意事项

应因人因部位选择不同的击法,同时也应该注意保护皮肤。

九、踩跷法

1.操作:医生用足踩踏患者腰背和、四肢 2.动作要领

以足跟或者足心,或者足底外侧,或第一趾骨头着力 踩踏力量应根据患者体质、治疗部位而定。3.作用及应用

本法可缓解肌肉痉挛,通过经活络,用力放松肌肉,通经止痛 4.作用层次

作用层次深达肌肉

十、抹法

1.操作:用双手的罗文面着力于治疗部位,以拇指的近端带动远端,作上下左右的单方向移动。本法用于前额部。2.动作要领:

 用力易轻不易重,易缓不易急。 用拇指近端带动远端进行操作。 双手有力及两手速度要对称 3.作用及应用:

本法具有镇静安神、提神醒脑的作用,作用于颜面又有保健、美容的作用。

十一、摩法 1.操作

(1)掌摩法:以掌置于腹部,做环形而有节律的抚摩,称摩腹。一般顺序:胃脘部—上腹—脐—小腹—右下腹--右上腹—左上腹—左下腹。

(2)指摩法:以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指腹附着在治疗部位,做环形的而有节律的抚摩。本法用于面部、胸部或穴位。2.动作要领:

 上肢及腕部放松,轻放于治疗部位。 前臂带动腕及着力部位做环旋活动。 动作要缓和协调。

 用力易轻不易重,速度易缓不易急。3.作用及应用:

 掌摩法主要用于腹部,能调理胃肠功能,预防手术后肠粘连。顺时针有通腹作用,逆时针有涩肠作用。

 指摩法主要用于面部、眼周及穴位,可用美容保健。4.作用层次:掌摩法作用在胃肠;指摩法作用在皮肤和皮下。

5.特点:本法刺激量轻柔缓和,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美容、保健常用手法

十二、擦法 1.操作:

(1)掌擦法:用掌着力于施治部位,做往返的直线快速擦动。本法接触面积大,主要用于腰骶,四肢和肩部。产热慢。

(2)侧擦法:用手的尺侧着力于施治部位,做往返的直线快速擦动。本法主要用于腰骶、四肢、及肩背产热快。

(3)鱼际擦法:有大鱼际着力于施治部位,做往返的直线快速擦动。本法主要用于上肢和颈肩部。产热快。2.动作要领:

 无论上下擦还是左右擦,都应沿着直线的方向往返操作,不可歪斜。 着力部位要紧贴皮肤,压力要适中。

 动作要连续,速度要均匀且块,往返距离尽量拉长。3.作用与应用:

本法可温通经络,治疗寒性疾病。作用层次:

本法作用层次为由浅至深,作用效果是热从浅层至深层,我们将此称为透热 4.注意事项:

 治疗部位应充分暴露  治疗部位应涂适量润滑剂。 本法多用于在最后

 在施用本法时医生要注意自然呼吸,不要憋气。

课时:2学时 授课对象:2012级 授课地点:针灸推拿室 授课教师:燕小妮 讲师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手法练习授课性质:实践讲授练习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推法、点法、按法及推法的操作方法和要领 重点难点:手法练习应用

十三、推法

1.概念:用拇指或手掌或其他部位着力于人体某一穴位或某一部位上,作单方向的直线或弧形移动,称之推法。掌推法、指推法、肘推法、拇指推法、十指分推法、鱼际分推法。2.动作要领:

 着力部位要紧贴皮肤,压力适中,做到轻而不浮,重而不滞  推时应手指在前,掌跟在后  应遵循血液运行方向推动  速度要均匀 3.作用及应用:

 推法可通经活络,如:恶心、呕吐、咳嗽,腹胀  促进静脉静脉回流,治疗静脉曲张  化瘀消肿,治疗损伤引起的淤血肿痛 4.特点:

 本法手法作用与方向有关  注意事项:

 在做推法时应注意压力要适中,方向要正确。

十四、点法

1.操作:指端着力,持续按压人体的穴位,即为点法,也称点穴。在点穴时可瞬间用力按人体的穴位。单手拇指点穴、食中指点穴。2.动作要领

 手指都应用力保持一定的姿势,避免在点过程中出现手指过伸或过屈,早成损伤。 作用及应用

 本法有通经活络,通行脏腑、调理气机的作用,多用于止痛、急救、调理脏腑功能。

3.作用层次:

 作用层次深。在点穴时,患者局部有酸麻胀重的感觉。4.特点:

本法刺激量大,见效快。5.注意事项:

施用本法时,在注意保护自己手指时,也应保护患者皮肤

十五、捏法 1.操作:

(1)二指捏:以拇指食指捏拿皮肤,边捏边交替前进。

(2)三指捏:两手腕关节略背伸,拇指横抵于皮肤,食指两指置于拇指前方的皮肤处,以三指捏拿皮肤,两手边涅边交替前进。2.动作要领:

 应沿直线捏,不要歪斜  捏拿肌肤松紧要适中 3.作用与应用

 捏脊有调节胃肠功能、促进消化吸收、提高人体免疫力的作用,对失眠有一定的效果。 捏自上而下,一般捏3-5遍,以皮肤微发红为度捏最后一遍时,捏三下,向上体两下。目的在与提高刺激强度,还可以捏两侧的足太阳膀胱经

4.作用层次:皮下 5.特点:

 本法轻快、柔和的特点 6.注意事项:

 捏拿肌肤松紧要合适  应避免肌肤从手指间滑脱  沿直线捏,不要歪斜

十六、按法 1.操作要领:

(1)用拇指端或指腹按压体表,称指按法。

(2)用单掌或双掌,也可用双掌重叠按压体表,称掌按法。按法操作时着力部位要紧贴体表,不可移动,用力要由轻而重,不可用暴力猛然按压。2.动作要领:

 逐渐用力

 作用背部时,应随着患者的呼吸向下按压用力的时机为呼气末,力量顺时用力 3.作用与应用:

本法常与其他手法配合使用,如按揉

课时:2学时 授课对象:2012级 授课地点:针灸推拿室 授课教师:燕小妮 讲师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手法练习授课性质:实践讲授练习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抖法、弹法、振法、拍法、背法和摇法的操作方法和要领 重点难点:手法练习应用

十七、抖法

1.操作:患者坐位,医生站在患侧,双手握住患者的手指并使患者肩外展,先牵引,在牵引的情况下,做连续、小幅度、均匀的上下抖动。2.动作要领:

 患肩应处于外展位。 在抖动过程中要有牵引的力量

 抖动必须连续的、小幅度的、快速的、均匀

十八、振法 1.操作:

(1)掌振法:以掌置于治疗部位,做连续的、快速的、上下震动。掌振法作用于腹部、腰部。(2)指振法:以食指指端置于穴位上,做连续的、快速的、上下颤动。本法主要用于穴位。2.动作要领

 着力部位要紧贴皮肤

 频率要快,每分钟大约要振200-300次 3.作用及应用

 本法主要用于腹部、腰部和穴位。

 作用于腹部有通行腹气,调理胃肠功能的作用。

十九、弹法

1.操作:医生先用拇指腹按压住食指的指甲,然后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依次快速弹出,有弹性的敲击患者的头部 2.动作要领

 动作要领:

 动作轻快,柔和,有弹性,有节律

3.作用及应用

本法可镇静,可醒脑,用于治疗失眠和嗜睡,用于头部。

二十、拍法

1.操作:五指并拢且微屈,以前臂带动腕关节自由屈伸,指先落,腕后落,腕先抬,指后拍,虚掌拍打体表。2.动作要领

 虚掌

 腕关节要自由摆动,且肘关节要自由屈伸  可单手也可双手 3.应用及应用:活血止痛 二

十一、背法

1.操作要领:术者同患者背靠背站立,以两肘与患者两肘套紧后屈膝、弯腰、提臀,将患者用力反背起,患者两脚离地,以达到牵伸患者腰段脊柱的目的。然后再做快速伸膝提臀动作,同时用臀部颤动或摇动患者的腰部。

2.作用与应用:本法可使腰段脊柱及其两侧伸肌被动过伸,可用于治疗腰部扭伤及腰椎间盘突出症。严重腰椎骨质增生者慎用甚至禁用。二

十二、摇法

摇法是使关节做被动的环转回旋的转动,属功能性运动手法,亦可作为某些复合手法的准备手法,动作要缓稳,范围由小到大。切记此手法需要在生理活动范围内进行 1.操作:

(1)肩关节摇法有三种操作方法:托肘摇肩法:术者一手扶住患肢肩关节上方,一手托住肘部,沿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环转摇动肩关节。

握手摇肩法:术者一手扶住患肢肩关节上方,另一手握住患者的手,沿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环转摇动肩关节。

握腕摇肩法:术者一手扶住患肢肩关节上方,另一手握住腕关节上方,在拔伸牵引 下从前下至前上至后上至后下方的大幅度环转摇动肩关节。

(2)颈部摇法

操作要领:患者坐位,术者一手扶住头顶,一手托住下颏,双手以相反方向作左右环转摇动,用力不可过猛。

2.作用与应用:舒筋活络、通利关节、解除压迫。可用于治疗颈椎病、落枕、颈部扭伤、颈项酸痛等症。3.作用与应用

舒筋活络、通利关节、解除粘连。用于治疗肩关节扭挫伤、肩部腱鞘 二

十三、拔伸法

1.操作:患者正坐,术者站在其后,以双手拇指顶住枕骨后方(亦可置于风池穴上),用两前臂分别压在患者两肩。双手拇指的向上顶推力及双前臂的下压两肩的力,使颈椎处于持续的慢慢向上拔伸的力量中(形成拔伸)。2.作用与应用

舒筋通络,解痉止疼,滑利关节,可用于治疗落枕、颈部扭挫伤、颈椎病等

第三章 全身按摩手法应用

课时:4学时 授课对象:2012级 授课地点:针灸推拿室 授课教师:燕小妮 讲师 授课时间:

头面部、肩颈、腰背推拿手法、上肢、下肢推拿手法 课的目的:学会不同手法在不同部位的变换应用 难点重点:手法的熟练程度 全身按摩方法、顺序范例

主线:头面部→胸腹部→上肢→下肢前部→颈肩部→背腰部→下肢后侧

1、头面部: 推摩印堂到太阳(分推,不宜过重,反复5-7次)轻摩眼眶(3-5周,由内向外)

推摩鼻翼(拇指指腹,3-5次)推摩水沟至地仓(3-5次,点压上提)轻摩下颌到颊车穴(3-5次)轻摩颊车到太阳穴(3-5次)

点揉穴位由印堂到百会,攒竹到百会,睛明、攒竹到百会、各半分钟(攒竹:眉毛内侧端,与睛明穴相直;睛明:眼角旁开0.1寸)梳理头皮,五指指端(干洗头)

勾点风池穴1-2分钟,点后揉2-3遍 轻揉耳廓,向下牵拉3-5次,鸣天鼓手法,牵拉颈部,拔伸

2、胸腹部: 按压双肩6-8次,轻→重→轻,动作缓慢。分推胸部到两肋2-3次,女性在乳房下侧分推。

两手掌轻摩腹部,提拉腹直肌,轻→重→轻,3-5次 点穴位:左手中、食、无名指点上脘、中脘、下脘各1分钟 天枢、气海、关元穴各1分钟

摩腹:顺时针揉30圈,轻推由下至上到肩部

3、上肢: 右侧上肢拿揉外侧、内侧,反复3-5遍(搓法)

按揉腕关节(拇指指腹)1-2分钟 点按曲池、曲池穴、手三里、内关穴、合谷 推按手掌(拇指由下至上)3-5次 腕关节旋转、牵引、拔伸

拔伸指关节,抖动上肢1-2min,用力均匀,最后一次可大力点。

运拉肩关节顺、逆时针各3-5次

4、下肢前部: 直推,下肢前、内、外侧各推3-5次,轻而不浮,重而不滞 拿揉,下肢前、内、外侧自上而下各3-5次 按压穴位,足三里、血海、三阴交各1-2分钟

抱揉膝关节内外侧1-2分钟 拍打下肢前、内、外侧

推摩足背(双手拇指指腹10-20次)摇动踝关节顺逆各5-8周(牵拉)

5、颈肩部: 拿揉颈项部2-3分钟 指压颈椎两侧自上而下2-3次,点揉 拿揉肩部,自内向外2-3分钟 按压穴位,肩井、天宗各1-2分钟 滚肩部,1-2分钟 扣击肩部1-2分钟

6、背腰部: 按揉背腰部(双手掌)脊柱两侧按足太阳膀胱经,按压、滚(推)脊柱两侧,拍打扣击1-2分钟

扣击腰部两侧,按压肾俞穴1-2分钟,全手掌擦命门穴1-2分钟,腰眼穴

7、下肢: 拿揉臀部和下肢后侧3-5分钟 滚臀部和下肢后侧3-5min 按压穴位,环跳、委中、承山、昆仑、太溪、承扶(臀横纹中点处)、殷门(承扶直下6寸),揉搓,提拉,扣击,切击,抖动 抱揉下肢(小腿)后侧3-5遍

双手拇指推揉足底3-5次,推、搓、扣击足底5-10次,扣击足跟部5-10次 拔伸下肢关节,运拉下肢

第四章 针刺练习及应用

课时:10学时 授课对象:2012级 授课地点:针灸推拿室 授课教师:燕小妮 讲师 授课时间:

肩颈穴位针刺方法 腰背部穴位针刺方法 上肢穴位针刺方法 下肢穴位针刺方法 综合治疗手法针刺方法 课的目的

1、了解十四经脉在体表循行分布及腧穴关系。

2、掌握常用腧穴的定位,毫针的操作方法和重点腧穴在运动损伤中的应用。

一、腧穴的基本概念

“腧”与“输”义同,有转输、输注的含义;“穴”即孔隙的意思。腧穴是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

二、腧穴的分类

 十四经穴:简称经穴。它是分布于十四经循行路线上的腧穴,共有361穴名。 经外奇穴:简称奇穴,对某些病症具有特殊的治疗作用,但尚未归属十四经系统的穴位。 阿是穴:又称天应穴、不定穴、压痛点,根据疼痛所在而定,即身体上出现的临时压痛点,就是穴位所在。

三、腧穴的治疗作用特点

四、腧穴的主治规律

远治作用 十四经腧穴,不仅能治疗局部病症,还可以治疗本经循行所及的远隔部位的脏腑、器官的病症,有的还具有全身性的作用。如列缺不仅能治疗上肢病症,还能治疗头颈部、胸、肺、咽喉以及外感病症等。

近治作用:全身所有腧穴,均能治疗所在部位及其邻近器官的病症,如胃的中脘、梁门以及邻近的章门、气海均能治疗胃病等。

五、腧穴的定位方法 1.解剖标志取穴法

即自然标志法,根据人体自然标志,而定取穴位的方法。

 定型标志,如两肩胛下角平第七胸椎棘突,两髂嵴平第四腰椎。 动态标志,如张口耳屏中点与下颌关节之间取听宫。

2.骨度分寸法:将人体不同部位的长度或宽度,分别规定为一定等分,每一等分称为一寸,作为量取腧穴的标准。3.手指同身寸法

六、针法

针法又名刺法是利用金属制成的针具,通过一定手法,刺激人体腧穴以治疗人体疾病的方法。

(一)针具

(二)针刺练习

 纸垫练针法  棉团练针法  自身练针法

(三)针刺前的准备

 做好诊断、辨证、解释工作  检查选择针具  清毒  体位选择

仰卧位、侧卧位、俯卧位、仰靠坐位、俯伏坐位。(四)毫针刺法 1.进针方法

(1)指切进针法: 用左手拇指或食指切按在腧穴位置的旁边,右手执针,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腧穴(短针)。(2)挟持进针法:

左手拇食指以消毒棉球裹于针尖置于腧穴上,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长针)(3)舒张进针法

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向两侧撑开,绷紧皮肤,右手执针从左手拇食二指中间刺入皮肤松弛的腧穴。(4)提捏进针法

用左手拇食指将腧穴部位皮肤捏起,右手执针从捏起的上端将针刺入皮肉浅薄处腧穴。2.针刺角度和深度(1)角度:

(2)深度

原则:既有针感又不伤及重要脏器。

体质:年老、小儿→浅刺,中青年→深刺。

形体:形瘦体弱→浅刺,形体强→深刺。

部位:头面、胸背部→浅刺,肢及臂、腹部→深刺。

病情:阳证、新病→浅刺,阴证、久病→ 深刺。3.行针与得气

行针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为了使其得气和调节针感而行施的各种针刺手法。得气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针刺部位产生酸,麻,胀,重,蚁走等感觉;医者指下有沉紧等反应。(1)提插法

针刺入腧穴一定的深度后,使针在穴内进行上下进退的操作方法。插——针从浅层刺入深层;提——由深层向上退到浅层。(2)捻转法

当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以刺手拇中食指持针柄,进行一前一后的来回旋转捻动。(3)刮针法: 用手指由下而上地刮针柄,可以增强针感。(4)震颤法:将针抖动震颤,即提插幅度很小而频率很快的动作。5.留针与出针

(1)留针: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让其在穴内留置一段时间,一般留针10~20分钟。

(2)出针:是指出针时一般以左手拇食指按住针孔周围皮肤,右手执针慢慢捻转并提至皮下,然后迅速拔出,用消毒棉签按压针孔,以防出血。

(五)针刺注意事项

 过饥,过饱,酒醉,大惊,劳累过度等,一般不宜针刺。

久病体虚,大出血,大汗出者,针刺刺激不宜过强,并尽可能采取卧位。

妊娠3月以内,下腹部和腰骶部的穴位禁针;妊娠3月以上,上腹部穴位以及一些能引起子宫收缩的腧穴如合谷、三阴交、至阴等,均不宜针刺。

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或肿瘤的部位,不宜针刺。

(六)针刺异常情况的处理及预防 1.晕针

【原因】紧张、虚弱、疲劳、体位不当。

【表现】 头晕目眩,心烦欲吐,面色苍白,出冷汗,重则四肢厥冷,不省人事。

【处理】立即将针取出使病人平卧,头低,予饮温开水或糖水;重则指掐心针刺人中,内关,百会,足三里

【预防】对初次接受针刺治疗和精神紧张者,作好解释,取穴适当少些,手法略轻些,并采取卧位针刺为宜,对于饥饿,过度疲劳的病人,不予针刺。2.滞 针

【原因】紧张、捻转幅度大连续单向捻转,肌纤维缠绕针身,造成针下非常紧,出现提插捻转和出针困难。

【表现】肌肉紧张:于刺穴周围掐揉或在刺穴上、下、左、右附近腧穴再刺一针。【处理】肌纤维缠绕:可向相互方向轻轻反复捻转,同时不断地轻轻提插。3.弯 针

【原因】手法不熟练,指力不均匀,用力过猛变换体位,针身变曲,针柄倾斜,不能捻转提插出针。

【处理】纠正体位,左手按住针刺部,右手顺针柄倾斜方向轻轻而缓慢地退针 4.断 针

【原因】质量欠佳、针根身有损伤,指力过强,变换体位。

【处理】不要移动体位;断端部分还留在体外,用镊子取去。断端部分与皮肤拍平,重压针孔两旁,使断端外露,用镊子拨去,断端深陷,手术。

上肢穴位针灸方法(掌握)

1、尺泽穴

定位:微屈肘,在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桡侧缘凹陷处。

解剖:在肘关节,当肱二头肌腱之外方,肱桡肌起始部;有桡侧返动静脉分支及头静脉;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直下为桡神经。

主治:咳嗽,气喘,咯血,潮热,咽喉肿痛,胸胁胀满,吐泻,小儿惊风,肘臂挛痛,肺痈。刺灸法:直刺0.5~1寸;灸3~5壮或5~10分钟。治急性吐泻时点刺静脉出血。

2、列缺穴

定位:在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处。简便定穴法:两手虎口相交,一手食指压在另一手的桡骨茎突上,食指尖到达的凹陷处。

解剖:在肱桡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桡侧腕长伸肌腱内侧;有头静脉,桡动静脉分支;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的混合支。

主治:咳嗽,气喘,咽喉痛,偏正头痛,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牙疼,项强,惊痫,溺血,小便热,阴茎痛,手腕无力。

刺灸法:斜刺0.5~0.8寸;灸3~5壮或5~10分钟。

3、少商穴(鬼信)

定位:拇指桡侧,距指甲角1分处。

解剖:在指掌固有动静脉所形成的动静脉网;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的混合支,正中神经的掌侧固有神经的末梢神经网。

主治:喉痹,咳嗽,气喘,热病,中暑呕吐,中风昏迷,小儿惊风,癫狂,手指挛急。刺灸法:浅刺0.1寸,或三菱针点刺出血;灸2~3壮或3~5分钟。

4、少海穴(曲节)

定位:屈肘,肘横纹尺侧端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中。

解剖:有旋前圆肌、肱肌;有贵要静脉、尺侧上下副动脉、尺返动脉;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外前方有正中神经。

主治:心痛,手颤,臂麻,肘挛,腋斜痛,颈强,癫狂痫证,头痛,目眩,牙痛。刺灸法:直刺0.5~1寸;灸3~5壮或10~20分钟。

5、神门穴(兑冲 中都 兑骨)

定位:仰掌,在尺侧腕屈肌腱之桡侧缘,腕横纹上。

解剖:在尺侧腕屈肌与浅屈肌之间,深层为指深屈肌;有尺动脉通过;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尺侧为尺神经。

主治:心痛,心烦,恍惚,健忘,失眠,惊悸,痴呆悲哭,癫狂痫证,目黄胁痛,掌中热,呕血,吐血,头痛眩晕,咽干,失音。

刺灸法:直刺0.3~0.5寸;灸2~3壮或10~20分钟。

6、少府穴

定位:仰掌微屈指,在第4、5掌指关节后方,第4、5掌骨之间。

解剖:在第4、5掌骨之间,有第4蚓状肌,指浅、深屈肌腱,深部为骨间肌;有指掌侧总动静脉;布有第4指掌侧固有神经。

主治:心悸,胸痛,悲恐善惊,小便不利,阴痒痛,遗尿,掌中热,小指挛痛。刺灸法:直刺0.3~0.5寸;灸3~5壮或5~10分钟。

7、少冲穴(经始)

定位:小指桡侧,去指甲角0.1寸处。

解剖:有指掌侧固有动静脉所形成的动静脉网;布有指掌固有掌侧固有神经。主治:心悸,心痛,胸胁痛,癫狂,热病,昏迷,手挛臂痛。刺灸法:浅刺0.1寸或三菱针点刺出血;灸2~3壮或3~5分钟。

8、内关穴

定位:腕横纹上2寸,当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解剖:有指浅屈肌,深部为指深屈肌;有前臂正中动静脉,深层为前臂掌侧骨间动静脉;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下为正中神经,深层有前臂掌侧骨间神经。

主治:心痛,心悸,胸痛,胃痛,呕吐,呃逆,失眠,眩晕,郁证,癫狂痫证,中风,热病,偏头痛,月经不调,产后晕血,肘臂挛痛。

刺灸法:直刺0.5~1寸;灸3~5壮或5~10分钟。

9、劳宫(五里 掌中 鬼窟)

定位:掌心横纹上,第2、3掌骨之间,握拳时,中指尖下取穴。

解剖:在2、3掌骨间,下为掌腱膜,第2蚓状肌及浅、深屈肌腱,深层为拇收肌横头的起端,有骨间肌;有指掌侧总动脉;布有正中神经。

主治:中风,昏迷,中暑呕吐,心痛,癫狂痫证,口疮,口臭,鹅掌风。刺灸法:直刺0.3~0.5寸;灸3~壮或5~10分钟。

10、合谷穴(虎口)

定位:手背,第1、第2掌骨之间,约当第2掌骨桡侧中点处。

解剖:有第1骨间背侧肌、拇收肌;布有手背静脉网,第1掌背动脉的分支;布有桡神经浅支,深有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

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鼻渊,耳聋,齿痛,面肿,咽喉肿痛,失音,牙关紧闭,口眼歪斜,臂痛,上肢不遂,指挛,手指屈伸不利;咳嗽,发热恶寒,无汗,多汗,疟疾,小儿惊风。刺灸法:直刺0.5~1寸;灸5~10分钟;孕妇慎用。

11、曲池穴(阳泽 鬼臣)

定位:侧腕屈肘,在肘横纹桡侧端,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解剖:有桡侧腕长伸肌和腕短伸肌、肱桡肌;浅层有头静脉属支,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深层有绕返动脉分支和桡神经本干。

主治:热病,感冒,疟疾,心中烦满,咽喉肿痛,齿痛,腹痛,吐泻,痢疾,疮,疥,隐疹,丹毒,荨麻疹,月经不调,高血压,癫狂,善惊,手臂肿痛,上肢不遂,手肘无力。刺灸法:直刺0.8~1.2寸;灸3~7壮或5~15分钟。

12、手五里穴(尺之五里)

定位:在曲池与肩髃的连线上,曲池穴上3寸处。

解剖:有肱肌;布有桡侧副动静脉;浅层布有臂外侧皮神经和前臂后皮神经,深层有桡神经。主治:咳嗽,吐血,嗜卧身黄,疟疾,肘臂挛急、疼痛,上肢麻木。刺灸法:直刺0.5~0.8寸;灸3~5壮或5~10分钟。

13、肩髃穴(中肩井)

定位:在肩峰与肱骨大结结之间,上臂平举时,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解剖:有三角肌、冈上肌腱;有旋肱后动静脉;布有锁骨上神经和腋下神经。主治:肩臂疼痛,肘臂挛急,肩中热,上肢不遂,风热隐疹。

刺灸法:直刺0.5~0.8寸;灸3~7壮或5~10分钟。

14、外关穴

定位:腕背横纹上2寸,桡骨与尺骨之间。

解剖:在指总伸肌腱和拇长伸肌之间;深层有前臂骨间背侧动脉和前臂骨间掌侧动静脉;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和骨间背侧神经。

主治:手指疼痛,手颤,肘臂屈伸不利,肩痛,头痛,目赤肿痛,耳聋,耳鸣,热病,颊肿,胁痛。刺灸法:直刺0.5~1寸;灸3~5壮或5~10分钟。

15、肩井穴

定位:在肩部上方,当大椎穴与肩峰的连线中点处。

解剖:有斜方肌,深层为肩胛提肌与冈上肌;有颈横动静脉;布有腋神经分支,深层上方为桡神经。主治:头项强,肩背痛,手臂不举,乳痈,中风,难产。刺灸法:直刺0.5~0.8寸,不可深刺;灸3~5壮或5~15分钟。

16、十宣穴

定位:在手指尖端,距指甲0.1寸。

解剖:有指掌固有动静脉形成的固有动静脉网;布有指掌侧固有神经和丰富的痛觉感受器。主治:昏迷,癫痫,高热,中暑,咽喉肿痛,指端麻木。刺灸法:浅刺0.1~0.2寸;或三菱针点刺出血。

(三)下肢穴位针灸方法(掌握)

1、梁丘穴

定位:在髌骨上缘上2寸,当髂前上棘与髌骨外上缘的连线上。

解剖:在股直肌与股外肌之间;有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布有股前皮神经、股外侧皮神经。主治:胃痛,膝盖不得屈伸,股痛,寒痹,乳痈。刺灸法:直刺00.5~0.8寸;灸3~5壮或5~10分钟。

2、血海穴

定位:屈膝,髌骨内上缘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解剖:在股骨内上髁上缘,股内侧肌之间;有股动静脉肌支;布有股前皮神经及股神经肌支。主治:月经不调,崩漏,闭经,隐疹,湿疹,丹毒,股内侧痛。刺灸法:直刺1~1.5寸;灸3~5壮或5~10分钟。

3、太溪:内踝与跟腱凹陷处

4、昆仑:外踝与跟腱凹陷处 刺灸法:直刺0.5-1寸

5、犊鼻穴(外膝眼)

定位:屈膝,在膝关节前外侧,当股骨外侧髁、胫骨外侧髁与髌韧带外侧缘所构成的凹陷处。解剖:在髌韧带外缘,有膝关节动静脉网;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肌腓总神经关节支。主治:膝关节痛,下肢麻痹,脚气。

刺灸法:向髌韧带内方斜刺0.5~1.5寸;灸3~5壮或5~10分钟

6、足三里穴(下陵 鬼邪)

定位:屈膝或平卧,在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嵴外侧约1横指,当胫骨前肌之上。

解剖:在胫骨前肌、趾长伸肌之间;有胫前动静脉;为腓肠外侧皮神经及隐神经的皮支分布处,深层当腓深神经。

主治:胃痛,脘腹满痛,呕吐,肠鸣,泄泻,便秘,痢疾,胸胁支满,噫膈不利,疳积,癃淋,遗尿,鼓胀,水肿,痫病,癫狂,头晕,耳鸣,心悸,气短,鼻疾,目疾,耳聋,喉痹,发热,头痛,半身不遂,痹证,乳痈,产后晕血。凡一切虚弱,五劳七伤皆可治;并有保健和回阳救逆的作用。

刺灸法:直刺0.5~1.5寸;灸5~15壮或10~30分钟。

7、阳陵泉

定位:在小腿外侧,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

解剖:在腓骨长短肌中;有膝下外侧动静脉;当腓总神经分为腓浅及腓深神经处。主治: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膝肿痛,口苦,呕吐。

刺灸法:直刺1~1.5寸;灸3~5壮或5~10分钟。

8、悬钟穴(绝骨)

定位:在外髁尖上3寸,当腓骨后缘与腓骨长、短肌肌腱之间凹陷处。解剖:在腓骨短肌与趾长伸肌分歧部;有胫前主动静脉分支;布有腓浅神经。主治:半身不遂,颈项强,胸腹胀满,胁痛,膝腿痛,脚气。刺灸法:直刺1~1.5寸;灸3~5壮或5~10分钟。

9、三阴交(承命 太阴)

定位:在内髁高点直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解剖:在胫骨后缘比目鱼肌之间,深层有屈趾长肌;有大隐静脉,深层有胫后动静脉;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深层后方有胫神经。

主治:肠鸣腹胀,泄泻,月经不调,带下,阴挺,不孕,滞产,遗精,阳痿,遗尿,疝气,失眠,下肢痿痹,脚气。

刺灸法:直刺1~1.5寸;灸3~7壮或5~10分钟。

10、承山穴(鱼腹)

定位:在小腿腓肠肌两肌腹之间凹陷的两端,当用力伸直足尖,使足跟上提时,肌腹下出现交角处。

解剖:在腓肠肌两肌腹交界下端;有小隐静脉,深层为胫后动静脉;布有腓肠内侧皮神经,深层为胫神经。

主治:腰痛,腿痛转筋,痔疮,便秘。

刺灸法:直刺1~1.5寸;灸3~5壮或5~10分钟。

11、委中穴(委中央)

定位:俯卧屈膝,在腘窝横纹中点处,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之间。

解剖:在腘窝正中,有腘腱膜;皮下有股腘静脉,深层内侧为腘静脉,最深层为腘动脉;有股后皮神经,正当胫神经处。

主治:腰痛,髋关节屈伸不利,腘筋挛急,下肢痿痹,半身不遂,腹痛,吐泻,中暑,疮疖,咽痛。

刺灸法:直刺0.5~1寸,或点刺出血;灸3~5壮,或5~10分钟

12、承扶穴

定位:俯卧,在臀大肌下缘,臀横纹的中点处。

解剖:在臀大肌下缘;有坐骨神经伴行的动静脉;布有股后皮神经,深层为坐骨神经。主治:痔疾,腰、骶、臀、股部痛。

刺灸法:直刺1-2寸;灸3-5壮或5-15分钟。

13、殷门穴

定位:俯卧,在臀横纹中点之承扶穴直下6寸处,当承扶与委中的连线。

解剖:在办腱肌与股二头肌之间,深层为大收肌;外侧为股深动静脉第3穿支;布有股后皮神经,深层正当坐骨神经。主治:腰脊、大腿部疼痛。

刺灸法:直刺1-1,5寸;灸3-7壮或5-15分钟。

14、环跳穴

定位:侧卧屈股,在股骨大转子最高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内2/3的交点处。

解剖:在臀大肌、梨状肌下缘;内侧为臀下动静脉;布有臀下皮神经、臀下神经,深部正当坐骨神经。

主治:腰胯痛,下肢痿痹,半身不遂。

刺灸法:直刺2-3寸;灸5-10壮或15-30分钟。

15、涌泉穴(地冲)

定位:与足底前1/3处,足趾屈时呈凹陷处。

解剖:有趾短屈肌腱、趾长屈肌腱、第2蚓状肌,深层为骨间肌;有来自胫前动脉的足底弓;布有足底的内侧神经支。

主治:头痛,头昏,失眠,目眩,咽喉肿痛,失音,便秘,小便不利,小儿惊风,癫痫,昏厥。刺灸法:直刺1-1.5寸;灸3-5壮或5-10分钟。

16、解溪

定位:踝关节横纹中央,平齐外踝高点,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直刺0.3-0.5寸

17、膝阳关

定位:膝外侧,阳陵泉直上3寸,股骨外上髁上方的凹陷中 主治:膝肿痛、小腿麻木

刺灸法:直刺1-1.5寸,灸3-5壮,或5-10分钟

(四)腰背穴位针灸方法(掌握)

1、腰阳关穴

定位:俯卧,于后正中线,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约与髂嵴相平。

解剖:有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有腰动脉后支,棘突间静脉丛;布有腰神经后支内侧

支。

主治:腰骶疼痛,下肢痿痹,遗精,阳痿,赤白带下,月经不调。刺灸法:直刺0.5~1寸;灸3~7壮或10~15分钟。

2、命门穴(属累 精宫)

定位:俯卧,与后正中线,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处。

解剖:有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有腰动脉后支,棘突间静脉丛;布有腰神经后支内侧支。

主治:虚损腰痛,遗精,阳痿,带下,胎漏,痛经,遗尿,癃闭,泄泻,头晕,耳鸣,五带七伤,手足逆冷。

刺灸法:直刺1寸左右;灸3~7壮或10~30分钟。

3、悬枢穴

定位:俯卧,与后正中线,第1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解剖:有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有腰动脉后支,棘突间静脉丛;布有腰神经后支内侧支。

主治:腰脊强痛,腹胀,腹痛,水谷不化,泄泻。刺灸法:直刺0.5~1寸;灸3~7壮或10~15分钟。

4、肾俞穴

定位:俯卧,在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解剖:在腰背筋膜,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有第2腰动静脉后支;布有第1腰神经后支的外侧支,深层为第1腰丛。

主治:遗精,阳痿,遗尿,月经不调,带下,腰酸膝软,目昏,耳鸣,耳聋,水肿。刺灸法:直刺0.5~1寸;灸5~7壮,或10~20分钟。

5、大肠俞穴

定位:俯卧,在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解剖:在腰背筋膜,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有第4腰动静脉后支;布有第3腰神经的皮支,深层为腰丛。

主治:腹痛,腹胀,肠鸣,泄泻,便秘,腰痛,脱肛。刺灸法:直刺0.5~1寸;灸3~7壮,或5~15分钟。

6、腰眼穴

定位:在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3~4寸的凹陷中。

解剖:在腰背筋膜、背阔肌、髂肋肌中;有第4腰动静脉背侧支分布;布有第3腰神经后支,深层为腰丛。

主治:腰痛,月经不调,带下。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五)腹部针灸方法(了解)

1、关元穴(下纪 三结交 丹田)定位:仰卧,腹中线上,脐下3寸处。

解剖:血管同中极穴;布有第12肋间神经前支的内侧皮支。

主治:虚劳乏力,少腹疼痛,脱肛,疝气,便血,泄泻,尿频,尿闭,白浊,遗精,阳痿,早泄,月经不调,闭经,痛经,赤白带下,阴挺,崩漏,恶露不止,胞衣不下。刺灸法:直刺0.5~1寸;灸5~10壮或10~30分钟;孕妇禁针。

2、气海穴(脖眏 下盲)

定位:仰卧,于腹中线上,脐下1.5寸处。

解剖:血管同中极穴;布有第11肋间神经前支的内侧皮支。

主治:腹痛,腹胀满,泄泻,水谷不化,癃淋,遗尿,遗精,阳痿,疝气,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崩漏,带下,阴挺,产后恶露不止,胞衣不下,脏气虚惫,四肢乏力。刺灸法:直刺0.5~1寸;灸5~10壮或10~30分钟。

3、神阙穴(脐中 环谷)定位:脐窝正中。

解剖:有腹壁下动静脉;布有第10肋间神经前支的内侧皮支。

主治:腹痛,腹胀,泄利不止,脱肛,小便不禁,水肿鼓胀,中风虚脱,四肢厥冷,风痫角弓反张,五淋。

刺灸法:禁针,灸5~10壮或10~30分钟。

4、中脘穴(胃脘 太仓)

定位:仰卧,于腹中线上,脐上4寸处.解剖:有腹壁上动静脉;布有第7肋间神经前支的内侧皮支(胃幽门部)

主治:胃脘痛,腹胀,呕吐,吞酸,反胃,水谷不化,泄泻,痢疾,黄疸,哮喘,失眠,惊悸,脏躁,癫狂痫证,惊风。

刺灸法:直刺0.5~1寸;灸5~10壮或5~30分钟。

5、上脘穴(上管 胃脘)

定位:仰卧,于腹中线上,脐上5寸处。

解剖:有腹壁上动静脉;布有第7肋间神经前支的内侧皮支(内部为肝下缘及胃幽门部)主治:胃脘疼痛,腹胀,呕吐,呃逆,纳呆,食不化,黄疸,泻痢,虚劳吐血,痰多吐涎,癫痫。刺灸法:针0.5~1寸;灸5~10壮或10~30分钟。

6、膻中穴(元儿 上气海)

定位:与胸骨中线上,平第4肋间隙,两乳头之间。

解剖:胸骨体上,有胸廓内动静脉前支;布有第4肋间神经前支的内侧皮支。主治:咳嗽,气喘,胸痛,咯唾脓血,心悸,心烦,产妇少乳,噫膈,鼓胀。刺灸法:平刺0.5~1寸;灸3~5壮或10~20分钟。

7、天枢穴(长溪 谷门)定位:仰卧,在脐上旁开2寸处。

解剖:当腹直肌及其腱鞘处;有第9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9肋间神经分支(内部为小肠)

主治:绕脐痛,腹胀肠鸣,泄泻,痢疾,便秘,呕吐,黄疸,水肿,月经不调,产后腹痛,阑尾炎,肠梗阻,肠粘结,肠道蛔虫。

刺灸法:直刺0.5~1寸;灸5~10壮或10~30分钟。

8、下脘

穴位:仰卧,腹中线上,脐上2寸 主治:腹痛,腹胀,呕吐,肠鸣,泄泻

刺灸法:直刺0.5-1寸;灸5-10壮或10-30分钟

第五章 灸法

课时:6学时 授课对象:2012级级 授课地点:针灸推拿室 授课教师:燕小妮 讲师 授课时间:

灸法基础知识学习和艾条制作方法 艾条上下肢灸法

艾条腰背颈肩部位灸法、针灸方法 学习目的:

主要掌握灸法制作方法和灸法应用 重点难点:灸法制作急操作要领

第一节 灸法概念和特点

一、灸法概念:

灸法,古代称:灸焫(ruo)。《说文解字》说:灸,灼也,从火音灸,灸乃治病之法,以艾然火。按而灼也。说明灸疗就是烧灼的意思。所以灸法是指用艾绒或其它药物放置在体表的腧穴上或病痛处烧灼、温熨,借灸火的温和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

祛邪,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二、灸法的特点

灸法的产生与我国居住在北方人们生活习惯及发病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素问.宜法方宜论》说: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说明灸法主要适宜治疗属寒的各种疾病。《灵枢·官能》:“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医学入门》进一步指出: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也。可见灸法可以弥补针刺和药物的不足,当有些疾病在针刺和药物不佳时可以使用灸法或针灸并用,从未而取得姣好的疗效。加之灸法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经济节约,所以它是针灸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节 灸用材料

就用材料古今以艾为主,但也常常针对不同病症采用其它材料施灸。

一、艾及艾制品

(一)、艾

1、艾绒

灸法常用材料就是艾叶制作的艾绒。艾叶是一种多年生的本草菊科植物,生长于我国各地。关于艾叶的性能,《本草从新》说》: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说明艾叶作施灸材料,有通经活络、祛除阴寒,回阳救逆等多方面。

艾叶经过加工,制作成柔软的纤维状的艾绒。其优点:第一,便于搓成大小艾炷,易于燃烧,气味芳香;第二,燃烧时热力温和有力而不起火焰,能穿透肌肤,直达深部,故能很好的发挥防病保健等方面的作用。艾叶药源广泛,加个低廉。所以几千年一直沿用。

2、艾绒的采制

每年5-6月,采集新鲜肥厚的艾叶,置于阳光下曝嗮干燥后,放于碾槽内反复研磨,然后筛去杂梗和泥沙。反复多次,制作成淡黄的洁净细软的艾绒。质量不好的艾绒生硬不易团聚,燃烧时常易爆散坠落而烧灼皮肤。

3、艾绒贮藏

《本草纲目》说:凡用艾叶,须用陈久者。故艾绒以陈久、干燥者为佳。

(二)艾制品

1、艾炷

将纯净的艾绒放置于平板上,用拇、食、中三指搓捏成上尖下平的圆锥小体,成为艾炷。艾炷要求搓捏紧实耐燃而不易散裂。此外,有条件的可用艾炷器制作,其艾绒紧密,大小一致,更便于应用。每燃尽一个艾炷,称为一壮。灸治时,以艾炷大小和壮数的多少来掌握刺激的轻重。临床分为三种规格,小炷如麦粒大,用于直接灸;中炷如黄豆大;大炷如蚕豆大,用于间接灸。近年来制作了标准的艾炷规格,该高为1厘米,底部直径为0.8厘米,重1克,可燃烧3-5分钟。

2、艾条

艾条分为无药艾条和有药艾条两种,在艾绒中掺入药粉,如丁香、肉桂、干姜等,叫做药艾条。

二、其他灸材料

除艾绒外,灯芯草、黄蜡、桑枝等

第三节 灸法的分类和应用

一、艾炷灸

(一)直接灸

将艾炷直接灸于皮肤上施灸的方法,称为直接灸。

1、化脓灸

将艾炷直接置于穴位上施灸,是局部皮肤起泡化脓、形成灸疮,从而防病治病的一种方法。能否形成灸疮乃是取得疗效的关键,《针灸资生经》说:凡着艾得灸疮,所得即瘥,若不发,其病不愈。目前临床采用本法治疗哮喘,慢性胃肠炎,体质虚弱等,疗效较好。操作方法如下:(1)选择体位和点穴:体位平正、舒适。

(2)安放艾炷和点火:艾炷放好后,有绒香将其点燃,待接近皮肤、病人感到灼痛时。可在施灸部位周围用手轻轻拍打以减轻疼痛。灸完一壮后,用纱布附冷水抹净所灸部位,复按前法再灸,一般灸7-9壮。(3)敷贴药膏

2、非化脓性

以达到温熨为主,不致发成灸疮者,为非化脓炎。方法操作,将其施灸处涂以少量凡士林,安放小艾炷点燃后,不等艾火烧到皮肤,当患者感到灼烫时即用镊子将艾炷夹去。如此连续3-7壮,以皮肤出现轻度红晕为度。因其不留疤痕。病人易于接受,本法适用于虚寒轻证。

(二)间接灸 间接灸或者隔物灸

1、隔姜灸

将新鲜生姜切成0.5-0.6厘米厚的薄片,中间以针穿刺数孔,上置艾炷、放在穴位上施灸,当病人感到灼痛时,可将姜片少许上提,使之离开皮肤片刻,后放下再灸治,如此反复进行,知道皮肤潮红为止。多用于治疗外感表征及虚寒疾病,如感冒、咳嗽、风湿弊病、呕吐、腹痛等

2、隔蒜灸

将新鲜生姜切成0.5-0.6厘米厚的薄片,中间以针穿刺数孔,上置艾炷、放在穴位上施灸,每灸4-5壮后须换去蒜片,每穴一次可灸5-7壮。因蒜液对皮肤有刺激性,灸后以起泡,应注意保护多用于治疗腹部肿块等

3、隔盐灸

又称神阙灸。本法只适合于脐部。病人仰卧屈膝,以食盐填平脐部孔(盐可先炒至温热,加强透热作用)。再放上姜片和艾炷施灸,直至症状有所改善为止。加放姜片目的是隔开食盐和艾炷的火源,以免食盐遇火气爆,导致烫伤。适用于急性腹痛吐泻、痢疾、四肢厥冷及虚脱等

4、隔附子灸

5、隔胡椒饼灸

二、艾条灸

(一)悬灸

1、温和灸

点燃艾炷一端,对准施灸部位,约距皮肤2-3厘米进行熏灸,使患者局部有温热和舒适感,一般每穴3-5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

2、雀啄灸和回旋灸

(二)实按灸:太乙针和雷火针

(三)温针灸:针刺和艾灸的结合,适用于针刺留针,又须施灸的疾病。针刺的气后,将针留在适当的深度,在针病上穿置一段约1.5厘米左右的艾条,或在针尾搓捏少许艾绒点燃施灸,直待燃尽,出去灰烬,在将针取出,可在灸位下方垫一硬纸。

(四)温灸器灸

(五)天灸:用刺激性的药物敷贴皮肤后,局部发泡如灸疮而得名

(六)灯草灸

第四节 灸法作用和适应范围

一、灸法的作用

1、温通经络、散寒除湿

临床多用于治疗风寒祛邪为患的各种病症

2、温补脾胃、回阳固脱

3、行气活血、消愈散结

4、预防疾病、保健强身:足三里,关元、大椎能激发人体正气,增强抗病能力,从而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

二、灸法的适用范围

范围广,临床以虚证、寒证和阴证为主,适用于慢性久病,以及阳气不足之症。

三、注意事项

1、体位

2、施灸顺序:先阳后阴,先上而下,先少后多

3、施灸量

体制强者壮数宜大、宜多;体质虚弱者壮数宜小、宜少。根据不同部位肌肉丰厚程度选择壮数大小数量。急慢性病选择壮数大小多少,一般疾病次数少,慢性病次数多

4、灸法补泻

温和灸一般为补,火快而急为泻

5、灸法禁忌

阴虚阳亢、颜面、大血管分布、妊娠妇女腹部腰不宜灸

6、灸后处理

灸后出现水泡,只要不擦破皮,可任其自然恢复。水泡过大,可用消毒针挑破水泡,放出水液,再涂以龙胆紫药水。化侬着严防感染

7、注意安全

课程考试

课时:4学时实践考核日期: 考试地点:针灸推拿室 考试对象:2012级 考试方式:时间考试、操作

考试目的:掌握26种按摩手法、综合手法;掌握主要穴位位置、穴位针刺方法、留针、出针方法;掌握灸法的方法。考试方式:随机抽签考试 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单一手法抽签、综合手法抽签 第二部分:主要穴位抽签 第三部分:穴位灸法抽签

推拿与针灸教案 篇2

一、明确办学方向

职业教育教学应明确办学方向, 遵循“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原则, 培养高级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在针灸推拿专业的教学过程中, 在加强中医学基本理论知识、针灸推拿专业知识、相关的现代医学方面的基本知识的学习的基础上, 让学生接受中医临床技能、针灸、推拿医疗技术等方面的基本训练, 培养运用针灸、推拿诊疗各科疾病的基本能力。

二、注重能力培养

目前, 我国现行的医学职业教育课程模式是以学科为中心的三段式课程体系, 文化课为专业基础课服务, 专业基础课为专业临床课服务。这样就造成为了追求学科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常常忽略学生毕业后所从事医疗卫生职业岗位的实际要求的现象:需要传授的理论知识过多, 同时又削弱了对临床实践技能的学习和训练。

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就要求我们要摒弃“学科本位”的思想观念, 放弃追求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比如, 在针灸推拿专业解剖学的教学中, 我们着重介绍与临床应用有关的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用得上的骨性标志活体定位、肌性标志活体定位等, 这些内容与以后的经络腧穴学和推拿学等学科的学习联系紧密;而在内脏学中重点阐述与针灸推拿专业有关的器官形态、结构位置, 对于与该专业联系较少的器官则简要介绍。这样就根据培养目标的能力要求和岗位需求, 筛选了学科中与培养学生执业能力直接有关并且使用率较高的专业知识内容, 配合实践性教育环节, 形成一个以综合能力培养为主体、以技能和岗位要求为目的的课程教育体系。

三、加强实践教学

针灸推拿专业教学是一门临床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们认识到, 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 考核学生技能运用的熟练程度, 对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具有现实的意义。我校也为此做了一系列的改革及尝试。首先, 增设《练功课》, 并将其纳入教学计划中, 时间是四个学期, 每学期90学时, 每天早晨40分钟。通过与其他专业的学生进行比较, 我们发现学生大部分健康测量值均有明显提高, 更为重要的是学生针灸推拿操作技能的“功力” (即手法操作的力量、速度、耐力、协调能力) 有明显的提高, 使学生受益终身。其次, 每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结束后举办“学生手法技能大赛”, 内容涉及多门基础学科, 包括点穴的准确性及掌握的熟练程度, 拿、按、摩、一指禅、滚法等临床常用手法等。大赛设一、二、三等奖若干, 目的在于激励学习优秀的学生。这种简捷的师生立体交叉的考核形式, 达到了预期效果:一是通过师生之间的提问交流, 尤其是学生的现场技能操作, 不仅使老师知道了哪些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应该改进, 哪些难点、疑点应该加强, 而且使学生知道了怎样掌握学习要领;二是加强了学生对动手操作能力的理解, 使学生逐渐摆脱了“上课记笔记, 考试背笔记, 临床全忘记”, 甚至遇到常见病束手无策的尴尬局面;三是通过制定各门基础课程的技能考核内容、考核要求和评分方法, 使学生目标明确, 有章可循, 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率。最后, 在临床课的教学上, 根据实用性原则进行教学改革探索。如对伤科筋伤类疾病 (也就是软组织损伤类疾病) 的教学, 以局部解剖回顾教学入手, 补充X线片、CT片影像学教学, 让学生学会对颈椎病、腰椎病等常见病症的诊断, 分析疾病发生发展的病理特点, 从而更容易让学生认识疾病, 不仅“知其然”, 而且知其“所以然”。通过加强实用性教学, 实习点普遍反映学生动手能力强, 能很快适应临床的要求。

四、创新培养模式

随着国家行业准入制度的建立健全, 用人单位也将具有执业资格证书作为招聘人员的一个条件。这就迫使学生在获得毕业证的同时, 还必须获得执业技能资格证等。我校根据实际情况, 把“双证书”作为培养目标, 把岗位技能培养纳入教学计划, 同时建立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和职业技能鉴定中心, 把技能鉴定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把实验、实训等内容和相关职业技能的鉴定内容结合起来, 突出职业素质和能力培养, 将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融为一体。因此, 学生在毕业前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考试通过率高, 毕业时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 也能获得相应的执业资格证书, 从而增强了就业竞争能力。

综上所述, 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要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的综合执业能力为主线。要以就业为导向, 以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和国家卫生执业资格认证标准为依托, 改革传统的学科型课程模式, 对课程采取科学合理的精简、融合、重组等, 优化课程结构, 更新教学内容, 建立新的课程体系。要认真处理好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现代内容和传统内容、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关系, 认真研究各类课程之间的结构、比例和权重, 为学生打下良好的教育基础, 从而使其成为社会需要的, 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熟练的职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推拿与针灸教案 篇3

【摘要】目的:观察针灸推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疗效及探讨针灸针灸推拿减肥的作用原理。方法:遵照中医基本理论按辨证施治取穴治疗,针刺和推拿耳贴相结合,加用电针。结果:总有效率为94.64%。结论:针灸与推拿相结合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疗效满意。

【关键词】单纯性肥胖症,针灸治疗,推拿,耳穴贴压。

【中图分类号】R723.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09)12-0001-01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共56例,男10例,女46例;年龄最大52,最小17岁;轻度肥胖18例,中度肥胖32例,重度肥胖6例,经诊断均为单纯性肥胖症。

1.2诊断标准根据2001年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织提出的中国承认体制指数分类标准进行诊断,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2(m2),轻度肥胖,实测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20%~30%,BMI≥30—40;重度肥胖,实测体重超过标准体重50%以上,BMI≥40。

1.3治疗方法

1.3.1针刺方法

1.3.1.1基本取穴(阴阳平和型)关元,上脘,中脘,下脘,天枢,水分,大横,带脉,足三里,三阴交均用平补平泻针法。

1.3.1.2辨证配穴脾虚湿盛型配阴陵泉,太白,丰隆以补法为主;胃腑实热型配内庭、曲池、支沟、腹结均为泻法;肝郁气滞型配太冲、肝俞用泻法;脾肾阳虚型配脾俞、肾俞、太溪用补法。

1.3.1.3操作方法令患者仰卧,舒适体位,穴位常规消毒。用40~75mm毫针,快速进针,得气后,实证用补,虚证用泻法,补泻完毕后,将G6805电针治疗仪接于针柄上施以连续波,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留针30min。前3天每日一次,以后每隔日一次,30天为一疗程。

1.3.2耳穴贴压

1.3.2.1取穴内分泌,神门,饥点,三焦,交感,脾,胃,皮质下,大肠,肺。

1.3.2.2方法每次取穴3~5个,用胶布将王不留行籽粘贴敷于穴位上。病人每天饥饿时,餐前半小时及睡前自行按压2~3分钟,从局部酸疼感为度,夏日隔日1次,春冬秋隔2天一次,每次贴压一侧耳廓,两耳交替轮换,10次为1疗程。

1.3.3推拿方法推拿方法主要是腹部的推拿:①点揉中脘、天枢、气海、关元、水道;②叠掌摩腹;③运腹法,双手手掌吸定脐部做顺时针运动;④双手十指用力抓紧,抓住,揉捏皮下脂肪,以患者能够耐受为止;⑤双手指掌揉捏腹部,手法缓和,用力均匀持久。

2结果

56例患者中,显效30例,占53.57%;有效23例,占41.07%;无效3例,占5.3%;总有效率94.64%。

3讨论

中医认为肥胖的形成与先天禀赋,过食肥甘,疏于劳作运动,七情过度,痰饮水湿有关。单纯性肥胖是在内(先天禀赋)外(嗜食膏梁,嗜卧少动)因素作用下,机体脏腑气血阴阳功能失调,导致水湿、痰浊、膏脂等盛于体内所致。其发生与脾、胃、肾、三焦功能失调有关,因此治疗多以脾、胃、任脉经腧穴为主。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的合穴,具有较强的补益脾胃,助运化滞之功;丰隆为足阳明胃经的络穴,起着沟通足阳明胃经和足太阴脾经的作用,具有通腑化浊的功能;天枢为大肠经募穴,具有健脾和胃,化痰利湿,通调脾胃,疏导阳明经气的功能;关元为小肠经的募穴,具有条理下焦,助气化而利湿的作用;三阴交为足太阴脾、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阴肾经的交会穴,具有健脾利湿,调肝益肾的功能。现在医学研究认为针灸能够减肥主要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①针灸治疗使体内乳酸脱氢酶活性上升,糖分解代谢加速,血糖回降至正常水平,而没有多余的能量转化为脂肪。②针灸使血中的胰岛素回降而促使葡萄糖转化为脂肪速度减缓,脂肪分解加速。③针灸是下丘脑—垂体—甲状腺的功能增强,促进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强基础代谢率而减肥。④推拿具有调节脏腑功能,调畅气机,促进气血运行的作用。通过手法直接作用于腹部,可使脂肪充分燃烧,从而达到减肥的目的。⑤耳贴减肥主要通过刺激耳壳迷走神经,使食欲信号受到阻断,减少摄入量,同时刺激耳穴,能促进体内脂肪代谢,从而减轻体重。

针灸推拿学试题 篇4

姓名_______________座号____________ 班级成绩________

一.填空题:

1.肩周炎临床特征表现为、__.2.痹症临床上根据症状特点可分为、、、。

3.呃逆的病机是为其治疗大法,其基本处方可取____ ___、______、________

4.行针的基本手法有

5.三棱针针刺方法有、、、。

6.《四总穴歌》:肚腹_________留,腰背_________求,头项寻________,面口收。

7、经络的作用有

8、针刺前的消毒包括。

9、按十二经脉的流注顺序,足阳明胃经接下来的三条经脉依次是。

10、腧穴的治疗作用有、11、灸法以治疗适用于之证,还可用于

二.名词解译释

1.腰椎间盘突出症

2.腧穴

3.颈椎病

4、奇穴

5、一夫法

6、正经

三、A型选择题

1、手足三阳经在四肢的分布规律是()

A、太阳在前,少阳在中,阳明在后B、太阳在前,阳明在中,少阳在后

C、阳明在前,太阳在中,少阳在后D、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 E、少阳在前,阳明在中,太阳在后

2、相互交接的阴经与阴经的循行交接部位是()

A、头面部B、肘膝部C、胸部D、腹部E、手足末端

3、下列各项中,被称为“一源三歧”的是()

A、任脉、督脉、带脉B、任脉、督脉、冲脉C、任脉、冲脉、带脉

D、任脉、督脉、阴跷脉E、任脉、督脉、阴维脉

4、分别属于六脏,分布于上肢内侧和胸腹,具有此分布规律特点的是()

A、奇经八脉B、手三阴经C、手三阳经D、足三阴经E、足三阳经

5、腧穴总体上可归纳为()

A、十四经穴、奇穴、特定穴B、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C、十二经穴、奇穴、特定穴

D、十二经穴、奇穴、阿是穴E、十二经穴、奇穴、五腧穴

6、横指同身寸法中,以患者何指何处横纹为标准,将四指的宽度作为3寸()

A、中指中节B、食指中节C、无名指中节D、小指中节E、小指末节

7、下列腧穴中,治疗高血压首选()

A、曲泽B、尺泽C、曲池D、中渚E、小海

8、以下哪项不是天枢穴的主治病证()

A、疝气B、痛经C、月经不调D、腹痛、腹胀E、便秘、腹泻

9、以下哪项不是三阴交穴的主治病证()

A、脾胃虚弱证B、妇产科病证C、生殖泌尿系统病证D、心悸、失眠E、阳虚诸证

10、下列腧穴中,治疗痔疾常取()

A、天枢B、委阳C、承山D、申脉E、昆仑

11、下列有关精明穴的针刺操作,叙述不正确的是()

A、遇到阻力时,可继续进针,不必改变进针方向或退针B、不捻转,不提插

C、出针后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D、针具宜细,消毒宜严E、禁灸

12、中冲穴的定位是()

A、中指尺侧指甲根角旁0.1寸B、中指桡侧指甲根角旁0.1寸

C、无名指桡侧指甲根角旁0.1寸D、中指尖端的中央

E、无名指尖端的中央

13、针刺环跳的最佳体位是()

A、坐位B、站位C、仰卧位D、俯卧位E、侧卧位

14、下列各项中,对百会穴描述不正确的是()

A、位于前发际正中直上7寸B、可主治神志病证

C、可主治头面病证D、可治疗气虚下陷诸证E、可用灸法

15、下列哪项不是大椎穴的主治病证()

A、热病、疟疾B、骨蒸潮热C、癫狂病、小儿惊风

D、腹泻、痢疾、脱肛E、风疹、痤疮

16、气海穴的定位是前正中线上()

A、脐下0.5寸B、脐下1寸C、脐下1.5寸D、脐下2寸E、脐下2.5寸

17、定喘穴的定位是在背上部()

A、当第六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B、当第六颈椎棘突下,旁开1寸

C、当第七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D、当第七颈椎棘突下,旁开1寸 E、当第七颈椎棘突下,旁开1.5寸

18、胆囊穴的定位是在小腿外侧上部,当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直下()

A、1寸B、1.5寸C、2寸D、2.5寸E、3寸

19、仰靠坐位适宜取哪些部位的腧穴()

A、头面、胸部腧穴和上、下肢部分腧穴B、身体侧面腧穴和上、下肢部分腧穴

C、头、项、脊背、腰骶部的腧穴D、前头、颜面和颈前等部位的腧穴

E、后头和项、背部的腧穴

20、下列有关针刺深度叙述错误的是()

A、年老体弱者宜浅刺B、形瘦体弱者宜浅刺C、阳证宜浅刺

D、久病宜浅刺E、头面、胸背部的腧穴宜浅刺

21、属于行针基本手法的是()

A、循法B、弹法C、刮法D、提插法E、震颤法

22、有关提插法叙述不正确的是()

A、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上提下插的操作

B、幅度不宜过大,一般以3-5分钟为宜

C、指力一定要均匀一致

D、频率应较快,美分钟100次左右

E、保持针身垂直

23、以下哪项不是得气的感觉或反应()

A、针刺部位有酸胀、麻重感

B、针刺部位出现热、凉、痒、痛、抽搐、蚁行的感觉

C、患者出现循经行肌肤瞤动、震颤

D、医者刺手体会到针下空松、虚滑

E、医者刺手体会到针体颤动

24、有关留针,叙述不正确的是()

A、留针是指将针刺入腧穴行针施术后,使针留置穴内

B、留针的目的是为了加强针刺的作用

C、一般病证可留针10-20分钟

D、顽固性疼痛不可以久留针

E、留针与否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而定

25、下列哪项不是灸法的治疗作用()

A、温经散寒B、扶阳固脱C、开窍泄热D、消淤散结E、防病保健

26、留罐法的留置时间一般为()

A、3-5分钟B、5-10分钟C、10-15分钟D、15-20分钟E、20-30分钟

27、以下哪项不是拔罐的治疗作用()

A、通经活络B、祛风散寒C、行气活血D、消肿止痛E、解毒杀虫

28、以下哪项不是走罐法的适宜治疗部位()

A、脊背B、头部C、腰臀D、大腿E、肩胛

29、下列哪项属于近部选穴()

A、头痛去膈腧B、脱肛取百会C、咳嗽取列缺D、鼻病选迎香E、鼻病选合谷

30、疼痛在腰脊中部,主要与哪条经脉相关()

A、足太阳膀胱经B、足少阴肾经C、足少阳胆经D、带脉E、督脉

三.B型选择题

A.煮罐法B.走罐法C.刺血拔罐法D.闪罐法E.药罐法

1.在面积较大、肌肉丰厚处拔罐时,多选用()

2.在肌肉松弛,吸拔不紧处或留罐有困难者以及局部皮肤麻木、功能减退的虚证患者拔罐时多选用()

A.、关元 中脘B.内庭 天枢C.太冲 膻中

4.呃逆属气滞痰阻型可在基本方上加()

5.呃逆属胃火上逆可在基本方上加()

6.呃逆属胃中寒冷可在基本方上加()

A.百会B.风市C.膝眼D.膻中E.列缺

7.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8.立正姿势,手中指端所至的股外取()

9.两耳尖直上连线中点取()

10.两手虎口交叉取()

11.屈膝,在髌韧带两侧凹陷处取()

A十宣、十二井穴B 耳尖、大椎C 太阳、印堂D少商E四缝

12.发热、高血压、麦粒肿三棱针点刺()

13.疳积三棱针点刺()

14.头痛三棱针点刺()

15.昏迷、晕厥三棱针点刺()

16.咽喉肿痛三棱针点刺()

A 胸锁乳突肌及斜方肌B 肱二头肌长头腱及三角肌止点处

C 腰骶关节及骶髂关节D 颈夹脊及肩岬间区

17.急性腰扭伤的痛点多在()

18.颈椎病的痛点多在()

19.肩周炎的痛点多在()

20.落枕的痛点多在()

A.肾俞 委中 大肠俞B.膈俞 委中 支沟 阳陵泉C.命门 志室 肾俞 委中

21.劳损腰痛针灸取穴宜选()

22.寒湿腰痛针灸取穴宜选()

23.肾虚腰痛针灸取穴宜选()

A.仰卧位B.俯伏坐位C.俯卧位D.侧俯坐位E.仰靠坐位

24.针刺双侧环跳时体位宜为()

25.针刺单侧听宫时体位宜为()

26.针刺双侧风池时体位宜为()

27.针刺关元时体位宜为()

A.肩髃,外关,曲池,合谷B.关元,神阙C.地仓,颊车,下关,合谷

D.环跳,阳陵泉,足三理,昆仑E.人中,十二井,太冲,丰隆,劳宫

28.中风脱证治疗上可取()

29.中风后遗症中治疗下肢偏瘫可取()

30.中风后遗症中治疗口眼歪斜可取()

A.肺经B.心经C.肝经D.肾经E.脾经

31.与胆经相表里的经脉是()

32.与大肠经相表里的经脉是()

33.与胃经相表里的经脉是()

34.与膀胱相表里的经脉是()

A.肩髃 肩髎 臑俞B.犊鼻 梁丘 阳陵泉 膝眼C.水沟 身柱 腰阳关

D.曲池 合谷 外关 尺泽E.昆仑 丘墟 解溪

35.痹症以肩关节症状为主可取()

36.痹症以踝关节症状为主可取()

37.痹症以肘关节症状为主可取()

38.痹症以脊背症状为主可取()

39.痹症以膝关节症状为主可取()

A.任脉B.肺经C.膀胱经D.督脉E.胃经

40.上肢内侧前缘循行的经脉为()

41.胸腹正中线循行的经脉为()

42.腰背正中线循行的经脉为()

43.下肢外侧前缘循行的经脉为()

44.腰背部挟脊柱两旁循行的经脉为()

A.阴脉之海B.阳脉之海C.十二经之海D.气海E.水谷之海

45.任脉为()

46.冲脉为()

47.督脉为()

A.天突B.大椎C.缺盆D.风池E.翳风

48.乳突前下方,平耳垂后下缘的凹陷中()

49.第七颈椎棘突下()

50.胸骨上窝正中()

A、胆囊穴B、至阴 C、合谷 D、大椎E、三阴交

51、退热取()

52、矫正胎位取()

53、胆绞痛取()

A、足厥阴肝经B、足太阳膀胱经C、手阳明大肠经

D、手太阳小肠经E、足少阴肾经

54上肢外侧前缘为()

55足内踝上八寸以下的前缘为()

56下肢外侧后缘为()

A、皮肤松弛部位腧穴B、皮肉浅薄部位C、短针的进针

D、长针的进针E、头面部进针

57指切进针法适用于()

58夹持进针法适用于()

59提捏进针法适用于()

60舒张进针法适用于()

A、大椎B、神阙C、足三里D、三阴交E、曲池

61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为()

62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为()

63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尖角凹陷处为()

64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为()

A、从胸走手B、从手走胸C、从手走头D、从头走足E、从胸腹走足

65手三阴经的循行走向规律是()

66足三阳经的循行走向规律是()

A、任脉B、冲脉C、带脉D、阴跷脉E、阴维脉

67具有调节全身阴经经气作用的是()

68具有调节六阴经经气作用的是()

A、无固定位置B、无固定名称C、又称为压痛点D、又称为天应穴

某些病证有特殊疗效

69有关奇穴,叙述正确的是()

70有关阿是穴,叙述不正确的是()

A、足三里B、上巨虚C、下巨虚D、条口E、丰隆

71强壮保健要穴是()

72治疗痰饮病证的要穴是()

A、滞产B、痛经C、丹毒D、呃逆E、便秘 E、多数对

73次髎穴的主治病证是()

74委中穴的主治病证是()

A、针下得气后,捻转角度小,用力轻,频率慢

B、针下得气后,捻转角度大,用力重,频率快

C、进针时针尖迎着经脉循行来的方向刺入

D、进针时针尖随着经脉循行去的方向刺入

E、出针时摇大针孔而不按压

75属于捻转补法操作的是()

76属于迎随泻法操作的是()

A、隔姜灸B、隔蒜灸C、隔盐灸D、隔附子饼灸E、瘢痕灸 77有温补肾阳作用的是()

78有温胃止呕作用的是()

A、病人吸气时进针,呼气时出针

B、病人呼气时进针,吸气时出针

C、进针时疾速刺入,多捻转,徐徐出针

D、进针时徐徐刺入,少捻转,疾速出针

E、出针时摇大针孔而不按

79属于疾徐补法操作的是()

80属于呼吸泻法操作的是()

四.简答题:

1.写出十二经脉的名称及循环流注顺序

2.写出经络系统的组成及经络的生理作用

3.写出以5个腧穴的定位:风池、肾俞、太阳、三阴交、足三里

4.晕针的原因、症状、处理及预防

5.肩周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包括取穴和手法)

6.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表现及治疗(包括取穴和手法)

针灸推拿科整改措施 篇5

1,针灸治疗室和推拿治疗室分开,并在针灸室有排烟设备,便于开展艾灸治疗 2针灸推拿门诊应设置候诊区、诊断区、治疗区,并能保护患者隐私,3熏蒸室、药浴室应当通风良好,绝缘防雾,与针灸室推拿室分开。

4配备中药离子导入仪、针刺手法治疗仪、艾灸治疗仪,磁振热治疗仪

5中医医院推拿科应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诊疗规范与技术操作规程,保证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建立推拿技术、熏蒸、药浴、敷贴、理疗、湿热敷等推拿科常用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及相关管理制度,6掌握常用针灸推拿内服外用方剂,180首常用方剂

7中医类别主治医师主要通过参加学习班、进修、跟师学习等方式,重点培训疑难病的中医诊疗技术方法、新技术新方法、名老中医专家的学术经验等,明确个人专业发展方向,并在本专业方向具备一定特长。

8在环境形象建设上注重体现中医药文化。环境形象建设的重点应包括门诊走廊和候诊区、病房走廊、治疗室等区域。宣传中医药防治针灸推拿科疾病的知识,介绍中医药防治针灸推拿科疾病的方法及专家特长,彰显中医药特别是本科室防治针灸推拿科疾病的特色和优势,营造良好的中医药文化氛围。

9针灸针灸推拿科内部装饰,根据不同的区域、内容,可以采用有关名医名言警句的书画作品、中医针灸推拿科历史人物和本科室名医塑像或照片、招贴画。

10开展如痛证(头痛、牙痛、颈肩腰腿痛、痛经、产后身痛、胃脘痛等证)、中风偏瘫、面瘫、耳鸣、耳聋、不寐、郁症、哮证、喘证、月经病、产后小便不通、小儿遗尿、瘾疹、粉刺、蛇串疮等常见疾病的诊疗工作。

11针灸科推拿鼓励应用中医针灸推拿方法,促进中医诊疗水平的提高。应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将针灸推拿特色诊疗技术(非药物疗法)应用、辨证论治优良率、中医治疗率、中药辨证使用率、急诊应用中医诊疗技术、急重症中医参与率、治愈好转率等纳入医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针灸推拿培训招生简章 篇6

短期技能培训招生简章

名校名师,权威认证,小班教学,专业培训 我校长期开展中医针灸、推拿、美容专业培训及保健按摩师、美容师等职业资格认证。学校师资力量雄厚,长期授课的老师有教授2人,博士4人,硕士10人,具有一大批学历高、实践经验丰富的的优秀教师,他们不但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而且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通过培训,学生可掌握系统的中医理论和专业、实用的操作技能。

我校坚持“教学为重,质量为魂,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 的办学思路,向学生承诺:“免费试听、满意再学。”“一期不会,下期免费,确保每位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成。”严谨的教学态度和负责、务实的服务精神,使学校在国内外赢得了良好的声誉,被誉为“中医养生美容业的黄埔军校”。目前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上万人,为解决广大群众创业、就业做出了贡献。

一、学校课程、开班时间及收费标准:

二、学校主要师资介绍:

冯麟:成都中医药大学基础学院中医诊断学专业博士,国家体育总局教学成果奖获得者,国家级科研项目承担者。冯跃: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针灸学博士,推拿教研室主讲老师,国家级技师。

罗友华:成都中医药大学基础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骨伤局部解剖学。

袁松柏: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康复科中医主治医师,四川针灸学会会员,成都康复医学会会员。擅长运用传统针灸、推拿、拔罐等结合现代康复治疗技术诊治疾病。

李克东:成都锦江区中医医院针灸推拿科中医主治医师,中国针灸协会会员,从事临床工作十余年,擅长于针灸、推拿、整脊疗法。

吴珮玮: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硕士,中医主治医师,医学美容师,高级营养师,于台湾长期工作及学术交流,临床经验丰富,擅用董氏奇穴、平衡针灸、靳三针、穴位埋线、火针、刺血疗法、小针刀等方法进行治疗,尤其在治疗中老年心脑血管相关疾病,中医美容方面疗效显著。

张辉:成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临床医学硕士,外事处兼职翻译,曾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参加了2008东南亚中医药推广国际培训班教材、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药英语翻译教材的编写。英国《压力与健康》杂志审稿人。

三、颁发证书

1、我校中医理疗师结业证书;

2、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开店必备、全国通用、出国有效),自愿选择;

四:报名须知:

报名须提交:

1、身份证复印件2张;2、1、2寸白色背景照片各4张;

五、联系方式:

1、报名地址:

地址一:成都市一环路西三段4号附一号2楼(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美容科旁边)

地址二:成都市十二桥路37号新一号二楼(成都中医药大学校门口)

2、电话:028-87777110、66659696、***

推拿与针灸教案 篇7

关键词:针灸推拿,教学模式,专业技能

1 研究的意义及作用

本项目主要根据大量的文献查阅资料以及在中医院校针灸推拿专业开设练功课的实践证明,传统武术功法对中医推拿的促进作用即习练中国传统武术功法可以有效的增强推拿临床工作者的体能,有效发挥手法技能,提高推拿治疗效果。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佳木斯学院05级针灸推拿专业学生120人。

2.2 研究方法

2.2.1 问卷调查法;设计了学生问卷。发放有效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20份,有效率100%。

2.2.2 实验法:

2.2.3 实验对象: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佳木斯学院05级针灸推拿专业学生120人。男性98人,女性22人。平均年龄(20.61±0.89岁)。身体状况良好,无器质性疾病。

2.2.4 观察方法:根据《运动医学》的体格检查内容,制订专门的体查表。体质测量主要为测体重、体围(肌肉发达程度)、呼吸差(深吸气时胸围-深呼气时胸围)、心率、闭气试验、哈佛台阶试验健适指数(physical fitncss index,PEI)。练功前、后,由专人专项测量各指标。数据统计作配对t检验。

3 研究结果及分析

3.1 课程结束后,体重显著增加(P<0.01)、肩围、上臂围、前臂围、大腿围均显著增加(P<0.01)。

练功后,心率显著下降(P<0.01)、PFI指数上升明显(P<0.01)。呼吸差显著增加(P<0.01),闭气试验时间显著延长(P<0.01),见表1。

3.1.1 通过研究发现,课程对肌力有明显提高作用,练功后与推拿有关的肌肉,如上肢肌肉、腿部肌肉的围度均显著增加,说明这些肌肉的绝对力量增强,可以满足推拿手法在临床应用中有力、深透的要求,增强推拿治病的临床疗效,提高推拿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

3.1.2 心率作为心脏活动的生理指标,本实验也发现,心率较锻炼前有显著减缓,提示心输出量增加,心舒期延长,给心脏提供了较大功能储备。PFI为反映心血管运动功能的指标之一。从统计数据看,PFI指数由中上提高到良好(大于80为良好),提示练功可提高心血管的功能。

3.1.3 练功后可延长闭气时间,增大深吸气时与深呼气时的胸围差,提示肺活量与耐氧能力增强,呼吸系统机能得到提高。通过实验发现,练功对心、肺运动系统机能有良好的增强作用。

3.2 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见附表2。

3.2.1 通过问卷调查表明,体育练功课开设后有45%的的同学对课程感兴趣,25%同学对课程的兴趣程度一般,但从另外一项调查中,对学习效果的自评有74.1%的同学运动能力增强效果明显,16.6%的同学较明显,41.6%同学感觉体能增强非常明显,48.3%的同学感觉体能增强较明显,这说明课程的开设的总体效果显著。

3.2.2 对内容的难易程度调查中显示,70.8%同学认为难度适中,20.8%的同学认为难度较大,这说明课程内容的设置符合大多数同学的需要。

4 结论

4.1 增强学生体质与体能

结果表明,练功后增劲明显,强身健体效果好。它可以提高对推拿手法的学习和应用的效率。

4.2 提高学生专业技能

体育练功课的开设,符合其专业的特点,课程目标的设定本身就与专业目标相融合,它符合学生对专业选择的心理特点,使学生更倾向于喜欢这门课。

5 建议

5.1 建立效应评价流程

体育练功课效应评价流程是根据指标与目标一致性的原则,可比性原则建立的。

5.1.1 教学训练计划和手段

教学训练是练功课的课程核心。采用定量定性的方法,将推拿功法常用功种的锻炼内容和技术,将传统功法的三调技术与现代运动训练学有机结合。

5.1.2 训练信息的采集

主要通过教学训练计划手段和应用水平的高低,另一方面记录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和完成训练的情况,以及与教练有关的信息。

5.2 评价考核的多元化

5.2.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体育练功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学习它是为相关的专业课程奠定牢固的体能、技能基础。因此,除了在学时安排和分值比例权重上加以区别外,分别采取理论考试与练功考核,其中任何一项考试不及格,即判为本课程考试不及格。

5.2.2 重视平时成绩

强调平时练功的投入状态、练功效果。练功课采取双教师制,一人带教,另一人协助辅导,并分析评估每位学生的练功状况,认真地做好平时成绩记载,作为最终成绩考核的组成部分。

注:与练功前比较*P<0.05,**P<0.01

5.2.3 功法考核与体能测试结合

体育练功课对人体体能的影响已有较多的研究,因此有必要将功法考核与体能测试结合,我们在课程开始和结业时分别对每位学生进行体能测试。一是辅助考核了练功效果,使考试手段更趋科学合理;二是强化了学生的功法训练,重要的是提高了对身体素质的理解;三是通过这一方法,不断发现和调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实施科学化的有氧耐力训练教学。这里还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帮助部分同学克服熬夜等影响体能提高的不良习惯。

5.2.4 多元化考核的重要性

强化针灸推拿技能的教学探讨 篇8

【关键词】针灸推拿教学强化策略

在针灸推拿专业中,针灸推拿技能是最为重要的课程之一,其直接的关系到了学生对针灸推拿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实践能力。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有众多的医学院都受到了生源扩招、设备更新等方面的影响,因此就导致了针灸推拿这一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在教学上产生了一定的困难,影响了教学的质量。同时,由于针灸推拿技能的广泛应用,很多的高校也都纷纷的开设了针灸推拿专业课程,受教学方法、教学经验等方面的影响,新开课针灸推拿专业的教学质量也偏低,在此背景下,对针灸推拿技能技能的教学强化方法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必要性,本文以此作为选题背景,对强化针灸推拿技能的教学进行探讨。

一、强化基本手法的训练

作为一项专业技能,针灸推拿的手法至关重要,其直接的关系到了针灸推拿的效果。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在当前很多的针灸推拿教学中,都将理论作为课程重点,例如穴位、化经等,忽视了基本手法的训练。因此,笔者认为,在强化针灸推拿技能的教学中,其首要任务就是要强化学生基本手法的训练,要将“摩擦”和“摆动”作为重点的教学内容,因为这两种手法是基本手法中的重点,属于针灸推拿手法中的“核心”,并且在临床实际的操作中也极为的常用。同时,这两种手法对训练的要求比较高,实际的操作难度也较大,和其他手法之间的关联性较强,将此两种手法作为核心训练的基本手法能够让学生掌握扎实的针灸推拿手法基础,进而强化针灸推拿技能的教学。

二、改进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针灸推拿技能教学中,通常都是以书本作为基础的,在书本中,包含了大量的经络图和穴位图,这些图的表现形式过于抽象,难以让学生产生深刻的记忆,从而影响了教学的效果。因此,则需要结合现代教育的理念来改进教学方法,笔者认为,可以结合现代多媒体技术,通过文字、图像、动画等多种形式结合的方式,让针灸推拿的理论知识更加的具有直观性和可操作性。例如穴位演示,传统教材中的穴位演示为普通图片,通过多媒体则可以以3D、旋转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全身穴位的展示,更加方便學生的了解和记忆。同时,通过多媒体技术中的动画等还可以分步骤的对学生展示针灸推拿的技能,方便复杂手法的深度讲解,这样更加便于学生的理解。例如,对针刺安全性较高的穴位时例如晴明穴等,通过动画技术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深度来进行针刺演示,告别传统书本及口头讲解的弊端,更好的强化针灸推拿技能的教学。

三、举办针灸推拿竞技比赛

学生受年龄的影响,竞争心里较强,通过竞赛的形式可以更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在强化针灸推拿技能的教学方法中,也可以通过举办针灸推拿竞技比赛来进行。

笔者认为,针灸推拿技能竞赛要结合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来进行分层次的设计。对低年级的学生中,由于学生刚刚接触针灸推拿技能,所以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践技能都存在不足,因此,对低年级学生竞赛主要是掌握学生基础知识及实践技能掌握情况,在竞赛的过程中,可以为基础手法的米袋操作和简单的理论答题形式进行。对高年级的学生中,则可以结合其特点,以人体模拟进行操作,主要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和实践技能运用程度,以动作、熟练度、时间、顺序等作为考核指标。

通过针灸推拿竞赛的形式可以让学生在竞赛的过程中不断提升针灸推拿技能的熟练程度,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对针灸推拿技能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强化针灸推拿技能的教学。

四、灵活对学生进行评价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的针灸推拿专业评价都是以考试的形式来进行的,考试的内容也都主要集中在经络认知、穴位认知等理论知识上,对针灸推拿技能的评价比例较少,学生受成绩的影响,也都将学习的重点放在理论知识上,这就极大程度上的影响了学生对针灸推拿技能的掌握,因此,要灵活的对学生进行评价。具体的评价方式可以为:

第一,实践评价。以某项知识点作为考核内容,检验学生的实践技能。

第二,学生互评。将学生进行分组,采取组内相互考核的形式进行互评。

通过这种灵活的评价方式,可以更好的发展学生在针灸推拿实践技能掌握上存在的不足,在评价后,教师要进行积极的反馈,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差异性的教学和指导,让整体的学生都得以全面的提升。

五、积极参加课外实践

作为一名实践性极强的课程,要想真正的强化针灸推拿技能的教学,那么就必须要让学生积极的参加课外实践。笔者认为,课外实践要由学校或教师进行统一设计,实践地点可以选择敬老院、社区等公共机构,在进行课外实践的过程中要注意如下几点:

第一,沟通。在实践前要与实践地点或机构进行沟通,明确实践的目的。

第二,准备。在实践前教师要进行充分的准备,了解每名学生的能力,为实践的安全进行打下基础。

第三,监督。在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监督,一旦发现错误,要及时的进行纠正。

第四,总结。在实践后,要及时的了解参与实践人员的情况,这里的参与实践人员主要是指学生针灸推拿技能的锻炼者,例如敬老院的老人,社区的志愿者等,通过他们的切身体验来了解学生的针灸推拿技能掌握情况。

总结:

总而言之,在当前针灸推拿专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研究并强化针灸推拿技能的教学有着很强的必要性,在本文中,笔者提出了:强化基本手法的训练、改进教学方法、举办针灸推拿竞技比赛、灵活对学生进行评价、积极参加课外实践五点强化针灸推拿技能教学的方法,希望可以为针灸推拿技能的教学及专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漫荻,翟双庆,顺应时代发展·推进中医药课程改革[J]中医教育,2014(01)

[2]范炳华,徐丽,张海东,现代医学院内推拿人才的培养模式及创新思考[J]北京中医药,2011(03)

[3]赵东海,探究医学高等教育内针灸推拿教学的现状、问题及改进策略[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03)

上一篇:锅炉职业技能试题下一篇:议论文历史初中中学初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