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本词语复习

2024-08-24

语文课本词语复习(共8篇)

语文课本词语复习 篇1

小学语文课本词语

A爱慕之心 爱不释手 安然无恙 安谧静美 安家落户 安居乐业 昂首阔步B不慌不忙 不近人情 不解之迷 不假思索 不分彼此 不期而然 不可思议不计其数 不动声色 不声不响 不言而喻 不可开交 不由自主 不约而同 不拘一格 不耻下问 北风呼啸 北风怒号 冰消雪融 闭目养神 百折不挠 百战百胜 波涛澎湃 波浪滔天 波澜壮阔 波涛汹涌 波光荡漾 变化多端 表里如一 八方呼应 博览群书 博闻强记 饱含深情 饱经沧桑 饱经风霜 饱受饥寒 拨地而起 悲欢离合 背信弃义 别具一格

C川流不息 持之以恒 成千上万 成家立业 诚心诚意 垂头丧气 程门立雪沉默不语 晨鸡报晓 炊烟缭绕 崇山峻岭 苍翠欲滴 晨光熹微 寸草不生愁眉苦脸 翠色欲流 操纵自如 从容镇定 惆怅满怀 草长莺飞 层峦叠嶂唇亡齿寒 初出茅庐 车水马龙

D滴水成冰 大雨滂沱 大公无私 大吃一惊 大或不解 大智大勇 大雪纷飞顶天立地 东倒西歪 东奔西走 大雨倾盆 调兵遣将 丢盔弃甲 动人心魄 电闪雷鸣 独立自主

E恩重如山

F 风景优美 风景如画 风调雨顺 风光秀丽 风和日丽 风驰电掣 风烛残年 风雨交加 风狂雨骤 风欺雪压 风行世界 风平浪静 风号浪吼 富丽堂皇负荆请罪 返朴归真 奋不顾身 峰峦雄伟 伐木取材 翻天覆地 翻来覆去斧砍刀削 虎背熊腰 丰功伟绩 粉妆玉砌 粉骨碎身 繁荣昌盛 光彩夺目废寝忘食 纷至沓来 飞珠滚玉飞禽走兽扶摇直上 丰富多腔

G 高瞻远瞩 高楼大厦 高大挺秀 高谈阔论 高不可攀 高歌曼舞 高耸如云

高风亮节 肝胆相照 骨肉至亲 瑰丽无比 光明磊落 光彩夺目 光芒四射孤单失群 古木苍天 骨瘦如柴 各抒已见 隔三差五 功德无量 苟延残喘 功成名就 功无不克

H 和蔼可亲 和睦相处 和风细雨 和颜悦色 焕然一新 欢蹦乱跳 毫不费劲 毫不松弛 毫不在意 毫不犹豫 花言巧语 花好月圆 回首遥望 画蛇添足 画龙点睛 荒无人烟 豁然开朗 囫囵吞枣 恍然大悟 欢呼雀跃 欢声笑语 邯郸学步 横七坚八 汗如雨下 好梦成真 魂飞魄散 化难为易 化险为夷J 金碧辉煌 金桂飘香 筋疲力尽 寂然无声 技术精湛 极目远望 聚精会神 景色奇异 景色怡人 景色诱人 精兵简政 精妙绝伦 精明强干 精益求精 救死扶伤 积累经验 坚忍不拔 举世无双 举止文雅 举世闻名 九牛一毛 九霄云外 惊弓之鸟 惊涛骇浪 惊天动地 惊喜万分 惊惶失措 惊心动魄 惊恐万状 焦灼不安 久旱逢雨 迥然不同 集思广益 激动万分 鞠躬尽瘁襟飘带舞 居高临下 见义勇为 家喻户晓 井然有序 绝处逢 生急中生智 竭尽全力 绞尽脑汁 拒之门外 绝口不提 解囊相助

K阔别重逢 困惑不解 刻不容缓 刻舟求剑 刻苦钻研 迥乎不同 狂风怒号狂风暴雨 慷慨陈词

L连蹦带跳 连绵不断 连绵起伏 柳暗花明 临危不惧 力挽狂澜 牢不可破流光溢彩 理直气壮 鳞次栉比 绿树成荫 历史悠久 来之不易 落日余晖 流连山色 流连忘返 络绎不绝 狼吞虎咽 玲珑剔透 两全齐美 六神无主雷霆万钧 乱砍滥伐

M 名胜古迹 名不副实名副其实 满山遍野漫不经心 漫天卷地

莫名其妙 明知故问 明月清风 明月高照 梦寐以求 迷惑不解 面黄肌瘦

面如土色 面不改色 面目全非 眉清目秀 眉开眼笑 美中不足 慕名而来满怀信心 满腔怒火 满心欢喜 满目琳琅 满不在乎 摩肩接踵 目瞪口呆 目不转睛 目不暇接 暮色降临 毛遂自荐 默不作声

N 蹑手蹑脚 弄假成真 南来北往 南征北战 南腔北调 南辕北辙 鸟语花香 泥泞不堪

O 藕断丝连

P 迫不及待 迫在眉睫 颇负盛名 鹏程万里 扑朔迷离平淡无奇疲惫不堪铺天盖地

Q 千门万户 千山万壑 千变万化 千奇百怪 千真万确 千山一碧 千钧一发切磋琢磨 锲而不舍 沁人心脾 弃旧图新 去粗取精 前俯后仰 前呼后拥 前因后果 前赴后继 前呼后应 奇花异草 奇珍异宝 奇山秀水 奇形怪状 清晰可见 亲密无间 情同手足 情不自禁 情深似海 气焰嚣张 气势磅礴气势雄伟 气象万千 气壮山河 取长补短勤学苦练 倾盆大雨 裙袂飞扬 七嘴八舌 七手八脚 全神贯注 群星闪耀 寝食不安 轻而易举 秋菊傲骨 秋色迷人 秋高气爽

R如饥似渴 如同碧玉 如雷贯耳 热闹非凡 热泪盈眶 热血沸腾 若明若暗若隐若现 融会贯通 日夜操劳 人同此心 人声鼎沸 人山人海 人烟稀少 日出东方 瑞雪纷飞 惹人喜爱

S 手不释卷 手舞足蹈 手忙脚乱 善始善终舍近求远 随心所欲 随遇而安随风飘荡 肃然起敬 死而后已 死而无悔 深情厚谊 盛气凌人 水天相接 水平如镜 水流湍急 水流如注 神采飞扬三更半夜三年五载 三言两语 三顾茅庐 所向无敌 瞬息万变 四季如春 四通八达 四面八方 四海为家

势不可当 失魂落魄 睡眼朦胧 生龙活虎 生命垂危 生机盎然 生搬硬套 诗情画意 双龙戏珠 世外桃源 山崩地裂 山明水秀 山呼海啸 山乡村野 山光水色 山高路远 山清水秀 时隐时现 神清气爽 神气十足 色彩缤纷十拿九稳 身材魁梧 守株待兔 省吃俭用 死而无憾 忐忑不安 螳螂捕蝉天造地设天涯比邻 天水相接 天寒地冻 天高云淡 同心协力 同归于尽彤云密布 痛苦不堪 昙花一现 提心吊胆 贪心不足 推心置腹 体贴入微腾云驾雾 田园风光 亭台楼阁 突兀森郁 头昏目眩

W完璧归赵 完整无缺 万紫千红 万里无云 忘年之交 万丈深渊 万古长青莞尔一笑 无价之宝 无拘无束 无微不至 无缘无故 无坚不摧 无忧无虑 无可奈何 无名英雄 无穷无尽 无影无踪 无边无际 妄自菲薄 妄自尊大 闻明世界 巍然屹立 危峰兀立 微乎其微 纹丝不动 惟妙惟肖 温柔可亲 温柔恬雅 温文沉静 问寒问暖 五洲四海 五湖四海 乌云密布 蜿蜒盘旋 五颜六色 五彩洒金

X序齿排班 喜不自胜 嘘寒问暖 悬崖峭壁 相依为命 兴国安邦 兴高采烈 形态万千 行云流水 心惊胆寒 心惊肉跳 心惊胆战 心心相印 心地善良 心同此理 心悦诚服 心平气和心旷神怡 心情舒畅 心花怒放 形容枯槁 显而易见习以为常 惜老怜贫 悬崖绝壁 休戚与共 喜出望外雪中送炭 血肉亲缘 纤尘不染 胸有成竹 相提并论 循序渐进 学而不厌 消灾弥祸 喜逐颜开 笑容满面 绚丽多彩 信心十足 细雨如丝 霞光万道 夕阳如丹 夕阳西下 旭日东升

Y音容笑貌 优胜劣汰 扬长避短 阳春三月 应接不暇 引入歧途引人入胜引人注目 月光如水 玉兔东升 迎刃而解 夜以继日 夜深人静夜色弥漫

有气无力 仰不愧天 以身殉职 语重心长 云蒸霞蔚 友好相处 英勇奋战意味深长 油然而生 漾起波纹 一饮而尽 一心一意 一本正经 一如既往一息尚存 一身正气 一泻千里 一声不吭 一见如故 一针见血 一碧千里 一往情深 一目十行 一瘸一拐 一望无际 一哄而散 一动不动 一路顺风 一丝不苟 一声不响 一不小心 勇往直前 烟消云散 毅然决然 引火不解掩耳盗铃 疑难病症 迎风招展 云雾迷蒙 眼花缭乱 艳阳高照 鸦雀无声 摇头滑脑 异口同声 阳光明媚 用兵如神 揠苗助长 应有尽有 夜幕降临严寒酷暑

Z自相矛盾 自作自受 自有妙用 自不量力 自生自灭 自由自在 自惭形秽自言自语 战无不胜 罪魁祸首 赞不绝口 左推右掸 左思右想 左顾右盼左邻右舍 纵情高歌 转败为胜 置之度外 镇定自若 直插云霄 纵横交叉张冠李戴 姿态奇特 斩钉截铁 争分夺秒 争先恐后 振奋人心 朝夕相处震耳欲聋 众星拱月 遮天蔽日 再三叮嘱 枝折花落 昼夜不停 整装待发再接再厉 专心致志 纸上谈兵 龇牙咧嘴

重叠词

A挨挨挤挤

B波光粼粼 勃勃生机 彬彬有礼 比比皆是 白发苍苍 毕毕剥剥

C匆匆忙忙 郁郁葱葱 层层叠叠 葱葱笼笼 莽莽苍苍 楚楚有致 楚楚动人颤颤巍巍 从从容容

D的的确确 得意洋洋 大名鼎鼎 咄咄逼人 哆哆嗦嗦 端端正正 断断续续F 风尘仆仆 风风火火 霏霏细雨

G 果实累累 恭恭敬敬

H 虎视眈眈 恍恍惚惚 浩浩荡荡

J 炯炯有神 结结实实 结结巴巴 津津有味

K口口声声

L踉踉跄跄 伶玲俐俐 流水潺潺 零零星星 来来往往 老老实实 恋恋不舍M 密密切切 密密麻麻 蒙蒙细雨 迷迷糊糊 明明白白 朦朦胧胧N 怒气冲冲

P 砰砰直跳 翩翩起舞 飘飘洒洒 飘飘悠悠

Q 曲曲折折 轻烟袅袅 清清楚楚 窃窃私语 千里迢迢 气喘吁吁 R人才济济 热气腾腾 冉冉升起 日日夜夜

S 生机勃勃 书声琅琅 伤痕累累 神采奕奕 丝丝缕缕世世代代T 吞吞吐吐 推推搡搡 亭亭玉立 滔滔不绝 堂堂正正

W晚风习习微微风习稳稳当当 微波粼粼 文质彬彬 歪歪斜斜

X徐徐上升 兴致勃勃 许许多多 淅淅沥沥 絮絮叨叨 絮絮低语 欣欣向荣小心翼翼 栩栩如生 熙熙攘攘 羞羞答答

Y衣冠楚楚 仪表堂堂 依依不舍 依依惜别 隐隐约约 严严实实 奄奄一息影影绰绰 议论纷纷 泱泱大国 摇摇欲坠 原原本本

Z孜孜不倦 朝朝暮暮 支支吾吾

语文课本词语复习 篇2

一、课本是学生积累基础知识的根据地

大家都知道在高考中绝不能失掉基础分,如字音、成语、名句名篇的默写、常见的文言实词、句式等,就像不能失掉根据地一样。高考中所考的这些内容大多见于课本,或是在此基础上的适当拓展,因此,在第一轮复习时,必须充分利用好课本,夯实基础。如在复习语音这一考点时,我让学生每天坚持积累一定量的课文字音,特别是针对我们江苏高考的多音字、形声字、形近字等,而教师则在第二天的课上有重点地补充讲解,适当延伸。2010年江苏高考中涉及到的字音“六畜兴旺”“叶韵”等,我们学生都通过课本积累过,从而避免了失分。而名句名篇的默写,除了考纲要求的14篇高中和25篇初中必背篇目外,课外名句的积累我们也完全可以借助必修1~5及《论语孟子选读》《唐诗宋词选读》等课本进行梳理,如高考中出现的“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模考中出现的“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均出自这些课本,而常见的文言实词、句式等也是学生必须通过积累要掌握的,如模考中出现的“见”用在动词前有称代作用,就可见于《陈情表》中“生孩六月,慈父见背”,句式“无乃……与”就出自《季氏将伐颛臾》中的“无乃尔是过与”。可见,在一轮复习中如果能充分利用好课本,学生完全可以积累丰富的知识,以应对各种考试。

二、课本是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主战场

高考对学生阅读分析和解题能力要求是非常高的,无论是文言文、诗歌鉴赏还是文学类文本、实用类文本(论述类文本)。因此,阅读能力的高低就决定了学生在高考这一战中的胜败。在高考一轮复习中,我们完全可以借助课本帮助学生提高这一能力,因为我们除了必修1-5,还有选修的《史记》《唐诗宋词》《现代散文阅读》《短篇小说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等,这些就是考点设计的参考依据,我们完全可以在一轮复习中充分利用而达到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在复习诗歌鉴赏时,我就让学生拿出《唐诗宋词》重新朗读、领悟、分析,然后根据常考的题型设计问题,如在复习李颀的《送魏万之京》时就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1)首联、颔联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特征?从中又表达出诗人什么样的送别情绪?(2)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题目设计紧扣考纲考点的要求,讲析时又补充了一些常见的意象意境、艺术手法和这两种题型的变式问题,让学生的知识储备上一个新台阶,同时又阐述了这两种题型的解题技巧,从而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文学类文本、实用类文本(论述类文本)阅读中,我也采用了同样的方法,除强调学生的文本意识,提高分析能力之外,还针对考纲要求教会学生一些常见题型的解题技巧,效果显著。所以,我认为在一轮复习中我们完全可以借助课本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和解题能力。

三、课本是学生运用作文素材的后备保障

我们的学生在写作的时候常常为缺乏素材而非常头痛,“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即使写作水平再高的学生如果没有素材也是徒劳,如果我们的学生能平时注重多阅读,积累各方面的素材那是最好不过了,但是针对一些不善于积累的学生,我们在一轮复习的时候也完全可以借助课本,让它成为我们学生作文素材中的后备力量,在关键时刻加以运用。如《现代散文选读》中刘鸿伏的《父亲》完全可以成为我们农村学生素材积累的一个典范,他笔下勤劳质朴,对孩子充满爱的父亲形象不正是我们许多学生父亲的一个缩影?更何况它的排比运用得如此恰当,语言如此优美!又如胡适的《母亲》、李密的《陈情表》、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等都可以成为我们学生写作亲情类文章素材的典范;柯灵的《乡土情结》、曹文轩的《前方》、老舍的《想北平》等无论是其中对景的描写还是情感的流露,我们学生都可以借鉴,从而成为写作家乡类文章的素材;徐志摩的《翡冷翠山居闲话》、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游记》,当读到他们与大自然完全融为一体时,你是不是想到了2010江苏高考作文《绿色生活》?由此可见,在一轮全面复习知识的同时,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课本充分积累素材,经过自己的巧妙加工而在作文中恰当地运用。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必须要让学生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不断提高阅读能力,并积累丰富的作文素材,而这些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课本能够做到,相信如能扎扎实实,坚持不懈,我们的学生定会在高考中胸有成竹!

语文复习应回归课本 篇3

例1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015年山东卷,现代文阅读部分)

A. “所有的人,正像我一样,都是黑白相间的花斑马——好坏相间,好好坏坏,亦好亦坏。”这句话道出了人的性格模糊性特征。

B. 某作家说自己的写作经历过“把好人当坏人写,把坏人当好人写,把自己当罪人写”三个阶段,这体现了他对人物性格模糊性的重视。

C. 曹禺在《雷雨》中塑造的周朴园这一人物,既伪善霸道,又对侍萍怀有某种真挚的情感,具有很强的性格元素模糊性。

D. 鲁迅在《祝福》中通过“我”的叙述,来展现祥林嫂性格元素的模糊性,而“我”自身性格元素的模糊性是缺失的。

解析 C、D两项涉及两篇课文。其考点既是一种活用,又是一种能力迁移。可见现代文阅读的考查离不开课本。

例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016年全国卷Ⅰ,文言文阅读部分)

A. 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

B. 建储义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C. 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D. 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

解析 “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有“召有司案图”,诸葛亮《出师表》有“宜付有司论其刑赏”。C项中说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吏,是对“有司”的误解。可见文言文阅读的考查离不开课本。

例3 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2016年全国卷Ⅲ,古代诗歌阅读部分)

解析 比较两首诗,如果我们不熟悉其中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这个篇目,就无法作答。可见古诗阅读的考查离不开课本。

例4 下列各句所涉及的年龄,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016年天津卷)

①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②豆蔻梢头二月初 ③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④年近知命,位止方州 ⑤行行向不惑,淹留隧无成

A. ③①②④⑤ B. ③②①⑤④

C. ②④③①⑤ D. ②①③⑤④

解析 本题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年龄表述文字进行考查。其中“束发”出现在《项脊轩志》一文中,“加冠”出现在《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中,“不惑”出现《论语·为政》中。而“豆蔻”“知命”在日常生活和课外阅读中都有所涉及。可见文学文化常识的考查离不开课本。

例5 下列熟语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 )(2016年江苏卷)

A.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B. 人皆可以为尧舜

C. 化干戈为玉帛

D. 情人眼里出西施

解析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出现在课文《鸿门宴》中。“借代”和“比喻”在课文中经常出现。可见修辞手法运用的考查离不开课本。

例6 在《药》中,华老栓眼里的观刑者时而像久饿的人见了食物,眼里闪出攫取的光;时而像鸭,被无形的手捏住,向上提着。这两种联想表明鲁迅对“庸众”有什么样的认识?(2016年江苏卷,名著阅读部分)

解析 名著阅读题为江苏卷特有。本题的回答一定是要熟悉鲁迅的小说《药》的,这篇小说在课本里。可见名著阅读的考查离不开课本。

例7 老汪对《论语》中“有朋自远方来”一句的独特理解,其实源于自身人际关系的体验,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2015年全国卷Ⅱ,文学类文本阅读部分)

解析 《论语十则》是七年级上册的课文。本题在对人物的理解中,穿插对论语的理解,提醒我们一定要重视经典的学习。2015年直接考查《论语》的有山东卷、四川卷、湖北卷、全国课标卷Ⅱ、北京卷、江苏卷,直接考查《孟子》的有福建卷、浙江卷。可见名著名篇的阅读考查离不开课本。

例8 老汪这一形象与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在性情气质上有不少相似之处,但二人精神困境的根源实则不同。请简要分析这种相似与不同。(2015年全国卷Ⅱ,文学类文本阅读部分)

解析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的名篇,在初中课本。本题要求比较老汪这一形象与孔乙己在性情气质、精神困境的根源上的异同。可见文学作品阅读中关于形象比较的考查离不开课本。

通过以上几例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高考语文试题并不神秘,因为它的“根”在课本里,在课堂上。如果我们弄通了课本,在考试中将题目“回归”到课本中去,就能够把答案找到。

下面我们谈谈高考语文备考策略。

1. 回归课本。高考命题“源于教材,高于教材”,回归课本的目的就是要寻“源”。表面上看,语文试题与课本的联系不如理科联系紧密,实则不然。课本是高考的母题库,每一道高考题都可以从课本中找到源头。

2. 倡导读书。语文是感性十足的科目。没有大量阅读,视野与思维就变得狭窄。语文的内在规律不像理科那么明显,不经历大量阅读,也难以有灵敏的语感。语文试题要重视第一感觉,而感性思维能力只有在长期的阅读积累中才能形成。多读书,就要克服急功近利的题海战术。

3. 举一反三。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这是对中国几千年语文教育经验的总结。“举一反三”,首先把“一”学好,重视课本的示范功能;再去“反三”,重视课本的迁移功能。

高考语文词语复习 篇4

首先,考生必须从词汇学的角度,从宏观上掌握词语的基础知识。诸如词语的构成、词语的来源、词语的分类(意义、词类、结构等)。上述的知识研究的范围只停留在词语的语表义,或称词典义。这类词语的意义一般在高考中不会直接考查,只是作为高考中理解词语含义的基础。熟悉这类知识很有必要,是为在考试时理解文中词语布置了较为广阔的知识背景。

其次,重点建立词语的语境义的概念。语境义相对于词典义,两者不同的是,词典义相当于固定住户,在词典中找得到其解释的词条,是人们在使用词语时约定俗成的含义;而语境义往往是词典中没有的义项,是临时住户,只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暂居一下,脱离了语境的“住处”,其临时的词义就不复存在了。如话剧《陈毅市长》中,陈毅市长在拜访化学家齐仰之时说道:“我们共产党人也是搞化学的。”这里的“化学”一词,就不是词典上的“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的变化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之义,而是“变化人的学问”或“改变人思想的学问”之义。

再次,掌握语境义形成的一些情况。

1. 特殊义。特殊义是指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特指的意义。

例如全国高考卷第23题考查对“转基因作物”一词的理解,就是考查这一词语的特殊义。

23.根据文意,对“转基因作物”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因环境影响脱氧核糖核酸的变化而产生额外特性的作物。

B.能够产生抗除莠剂、抗植物病毒等额外基因的作物。

C.一种利用移植其他生命体基因而形成的新的杂交作物。

D.移植了其他生命体基因从而产生额外特性的作物。

2.指代义。指代义是指某个词语在行文中指代了上文或下文中的词语、短语、句子、某几句话或某个语段的含义。理解指代义,要确认词语所指代内容及其范围、位置和层次等。词语的指代义有两种形态。

①代词形态,即用代词来指代某个意义。例:

下面一段话中加点的“其”的含义是

人类社会的每一个发展阶段各有其独特有文化,要是我们把人类文化的每一个阶段的成就综合起来,分门别类,互相比较,就可以对各个阶段人类文化发展的相对量及其发展进度的比率得到一个印象。

答:

[解析]

答案应为“各个阶段人类文化发展的相对量”。加点的“其”究竟是指前文的“相对量”,还是“人类文化发展的相对量”,还是“各个阶段人类文化发展的相对量”,这里就牵涉到指代义所确认内容的范围问题。从整个语境看,这里应包含了“相对量”前面的所有定语。

②非代词形态,即用非代词来指代上下文中的一些内容。例:

即使穿过普通的透明材料,比如玻璃或水,光速也会略微降低,因为光会与组成材料的原子相互作用。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影响是微弱的,并且任何加强这种影响的试图都会导致光的吸收。因此,重要的是使光的速度降低,而且不至于被吸收。韦尔奇博士通过小室做到了这一点。这种方法把铷原子置于一种非常微妙的量子状态中,在这种状态下铷原子不能吸收光。同时,两束光的相互作用产生了另外一束波长很长的光,这束光的传播速度比原先两束光的速度要慢得多。

17.文中加点的“影响”一词的意思是

A. 普通的透明材料使光的速度降低

B. 光对于所通过材料的原子的作用

C. 两束经过细微调节的激光的干扰

D. 小室中热的铷原子减慢光速的效果

[解析]答案为A。选择对A项,关键看原文语境,从上文看“但是在这种情况,影响是微弱的”中的“在这种情况下”是指光穿过普通的透明材料,受到的影响是什么呢?影响是“光速也会略微降低”。再从下文看,使光速降低并且不被吸收是研究的预期效果,而穿过普通透明材料的光不能达到光速降低的预期效果,而要达到光速降低的效果又会导致光被吸收,所以普通透明材料使光速降低的影响是微弱的。其余选项均不符合语境。

五年级语文期中词语复习 篇5

协调 冶炼 凌空 鞍镫

一瞬间 廉价 雕塑 造型

嘶鸣 发愣 发痴 罕见 裹挟 震惊 轻盈 悠久 覆盖 恐吓 汇集 撒欢 奔腾 悲怆 喧嚣 发痴 缠绕 【第二单元】

飘逸

辉煌 提供 博物馆

浙江 涨潮 震撼 栅栏 抵御

支柱 突兀

呼啸

秘境 纯净 雷霆 领略 梦幻 浸没 陶醉 奉献 贫瘠 庞大 【第三单元】

泥泞 遥远 谈判 三餐 仪表 困扰

渺茫 晨曦 劳作 边陲 沮丧 幽静 羞愧 神圣 懊恼 猜想 毕竟 秘密 奇迹

探寻 传递 描画 诅咒 慈祥 割舍 【第四单元】

宁静 淡远 喧哗 精致 摇曳 凄凉 享受 炫耀 绽开 清澈 淳朴 蕴涵 迭代 炽热.云霞 孤独 歇宿 模糊 翠岚 尊荣 活泼 推敲 斟酌 琢磨 切磋 陶醉 【第五单元】

奥秘 提炼 储存 溶解 循环 繁育 排泄 警惕 调节 维持 消耗 喉咙 呻吟

晶莹 分泌 润滑 潋滟 潺湲

二、课文中成语:

1、神形兼备 叹服叫绝 体态轻盈 中外驰名

自由奔放 迎风飘动 披头散发 四蹄腾空 历史悠久 令人惊叹 烟尘滚滚 争先恐后 前呼后应 淋漓尽致 临危不惧 惊心动魄

2、金碧辉煌 载歌载舞近在咫尺 云雾缭绕

气象万千 怪石突兀 浩浩荡荡 惊叹不已 不可思议 奇花异草 闯荡天下 开阔眼界 鬼斧神工 荒山秃岭 无与伦比 吞天沃日 人声鼎沸 山崩地裂 猝不及防 风和日丽 绚丽多姿 东拉西扯 纵横交错 盘根错节 世外桃源 若隐若现 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3、翩翩起舞 焕然一新 蹑手蹑脚 难以置信

潜滋暗长 尽心尽力 天方夜谭

无法割舍

4、宁静致远 出其不意

5、吐故纳新 不言自明 新陈代谢 质优价廉 生老病死 烟熏火燎 翻来覆去 战火纷飞

三、分类成语:

1、和“马”有关的成语:

马到成功 万马奔腾 人欢马叫 千军万马

一马当先

马不停蹄

快马加鞭 车水马龙 指鹿为马

2、跟“水”有关系的成语:

水泄不通 饮水思源 山重水复 车水马龙 水深火热 山明水秀 心如止水鱼水相投

依山傍水 顺水推舟 清水衙门 跋山涉水

3、和动物有关的成语:

杯弓蛇影 河东狮吼 鹿死谁手 鼠目寸光 盲人瞎马 噤若寒蝉 门可罗雀 惊弓之鸟 飞蛾扑火 对牛弹琴

如鱼得水 聚蚊成雷 万象更新 指鹿为马技穷 马到成功 羊肠小道 虎口拔牙 狗急跳墙蒜皮

鹤发童颜 狗仗人势 猪狗不如 万马奔腾待兔 呆若木鸡 井底之蛙 车水马龙

4、和数字有关的成语:

八面威风 九霄云外 万众一心 六神无主为家 七窍生烟 三顾茅庐 百花齐放

5、和人体器官有关的成语:

张口结舌 齐心协力 耳目一新 头破血流口呆 交头接耳

6、和植物有关的成语:

心花怒放 火树银花 入木三分 沧海一粟草动 瓜熟蒂落

7、和“金”、“玉”有关的成语:

金枝玉叶 纸醉金迷 抛砖引玉 白玉无暇辉煌 玉石俱焚 粉雕玉砌 金玉良言

黔驴鸡毛守株四海目瞪风吹金碧

8、第一个字和第三个字是反义词的成语:

东奔西走 东倒西歪 东躲西藏 东游西荡 东张西望 南腔北调 南征北战 南来北往 南辕北辙 南箕北斗

左邻右舍 左顾右盼 左辅右弼 左支右绌 有惊无险 有气无力 有备无患 小题大做 大材小用 前呼后应

歪打正着 上行下效 深入浅出 冷嘲热讽 长吁短叹 生离死别

9、第二个字和第四个字是反义词的成语:

争先恐后 转危为安 三长两短 同生共死 惊天动地 昂首扬尾 漫天卷地 欢天喜地 摇头摆尾 翻来覆去

10、AABB:

浩浩荡荡 匆匆忙忙 密密麻麻 弯弯曲曲 丝丝缕缕 稀稀拉拉 迷迷糊糊

实实在在 大大咧咧 摇摇晃晃

平平整整 严严实实 跌跌撞撞 曲曲折折 痛痛快快 抽抽搭搭 郁郁葱葱 明明白白

11、ABAB:

油亮油亮 分析分析 放松放松 商量商量 感受感受 恭喜恭喜 观察观察 高兴高兴 鼓励鼓励 沟通沟通

干冷干冷 关照关照 火红火红 活动活动 活跃活跃 糊弄糊弄 忽悠忽悠 说道说道 组织组织 比试比试

积极积极 紧张紧张 搅和搅和 教训教训 交流交流 叫唤叫唤 检查检查 较量较量 碧蓝碧蓝 通融通融

考虑考虑 考验考验 勘察勘察 溜达溜达 练习练习了解了解 凉快凉快 麻利麻利 清醒清醒 娱乐娱乐

暖和暖和 努力努力研究研究 探讨探讨 品尝品尝 评价评价 品味品味 飘扬飘扬 讨论讨论 体会体会

体验体验 透露透露 孝敬孝敬 鲜红鲜红 辛苦辛苦 欣赏欣赏 休息休息 炫耀炫耀学习学习雪白雪白

享受享受 许多许多 运动运动 照顾照顾 整理整理 整顿整顿 琢磨琢磨

12、ABAC:

载歌载舞 人山人海 一年一度 若隐若现 无边无际 一模一样 无影无踪 苦思苦想 将信将疑 自言自语

再接再厉 碍手碍脚 毕恭毕敬 笨手笨脚 笨头笨脚 彻头彻尾 称王称霸 诚惶诚恐 大手大脚 呆头呆脑

多才多艺 独来独往 动手动脚 恶衣恶食 吠形吠声 风言风语 非驴非马 非亲非故 怪模怪样 古色古香

敢作敢为 活灵活现 活龙活现 绘声绘色 诲盗诲淫 忽明忽暗 忽隐忽现 患得患失 将信将疑 戒骄戒躁

假仁假义 见仁见智 尽善尽美 尽心尽力 可歌可泣 刻肌刻骨 快人快语 克勤克俭 快人快事 可亲可敬

离心离德 冷言冷语 屡战屡胜 屡战屡败 利人利己 满谷满坑 美轮美奂 能屈能伸 捏手捏脚 蹑手蹑脚

疑神疑鬼 全心全意 倾城倾国 窃钓窃国 群策群力 任劳任怨 人山人海 如痴如醉 如火如荼 如诉如泣

十全十美 缩手缩脚 速战速决 数一数二 善始善终 所作所为 同心同德 土生土长 惟妙惟肖 畏首畏尾

我行我素 先知先觉 亦步亦趋 一心一意 疑神疑鬼 忧国忧民

13、AABC:

翩翩起舞 面面相觑闷闷不乐 窃窃私语 源源不断 依依不舍 默默无闻 津津有味 彬彬有礼

14、ABCC:

烟尘滚滚 血迹斑斑 小心翼翼 气息奄奄 千里迢迢 情意绵绵 热气腾腾 人才济济 书声琅琅 人心惶惶

杀气腾腾 神采奕奕 生机勃勃 瘦骨嶙嶙 得意洋洋 无所事事 野心勃勃 兴致勃勃 想入非非 风尘仆仆

生气勃勃 含情脉脉 文质彬彬 众目睽睽 喜气洋洋 心事重重 金光闪闪 忧心忡忡 忠心耿耿 白发苍苍

15、ABB:

黑黢黢 蓝莹莹 昏沉沉 清粼粼 甜丝丝 香喷喷 清亮亮 白生生 空荡荡阴森森 阴惨惨 胖乎乎 傻愣愣

软绵绵 笑眯眯 热乎乎 气呼呼 沉甸甸„„

16、描写声音的叠词:

嗡嗡 哗哗 啦啦 嗒嗒 嘀嘀„„

17、由反义词组成的词语:

深浅 开关 冷热 高低 上下 胖瘦 粗细„„

四、词语搭配:

1、含“的”的词组

飞奔的骏马 苍劲的松树 低沉的怒雷 纯净的天空 飘逸的云彩 雄伟的雪峰 丰富的宝库

壮丽的山河 婀娜的身躯 绚丽的辉煌风 虚幻的海市 斑斓的飞虹 硕大的树冠

淡淡的幽香 高大的牦牛 美丽的传说声 丰富的营养 泥泞的古道 破旧的土屋

熟悉的面庞 洁白的象牙 肆虐的风沙阳 美好的春光 彩色的特区 挣扎的老象

巨大的变化 探寻的目光 绚烂的油画人 迷茫的晨雾 窄窄的山径 绚丽的云霞

柔和的晚星 摇曳的芒草 奇异的享受毛 奇特的山景 清瘦的秋菊 浓郁的玫瑰

孤洁的百合 幽闲的素馨 眷恋的心情水 滚滚的思绪 棕色的骏马 明媚的山色

眷恋的心情 和煦的春风 难看的瘦驴头平坦的山场 聪明的包公 精彩的表演

夺目的光芒 清澈的泉水 紧张的训练光 特殊的考试 沙哑的声音 诱人的香味

晶莹的泪珠 良好的习惯 朦胧的轻雾狰狞的旋隆隆的响摇晃的夕凄苦的老发亮的鬈滔滔的江漂亮的辔灿烂的阳雪亮的珠

子 汹涌的浪涛 柔软的躯干 强烈的日光

深厚的感情 安详的躺着 斑斑的血迹 干裂的嘴唇 艰苦的时候 伟大的灵魂 绝妙的办法

严密的搜查 黯淡的灯光 轻松的心情 威严的声音 可爱的姑娘 丰富的知识 牢固的记忆

准确的分析 细致的观察 可观的效益 简陋的小屋 漆黑的角落 宏伟的蓝图 清澈的泉水

炎热的天气 潮湿的季节 陡峭的石壁 沉痛的教训 恐惧的心情 严重的错误 沉重的包袱

清澈的泉水 曲折的道路 愉快的狩猎 杰出的勇士 严重的威胁 精心的保护 洁净的天空

茂密的森林 奇异的颜色 迅疾猛烈的暴雨 奔腾喧嚣的大河 悲怆苍劲的嘶鸣

巍峨挺拔的高山 惊心动魄的舞台 世间罕见的奇景 幽静而神奇的仙境清朗而广袤的天穹垂直的自然博物馆 „„

2、含“地”词组

神秘地笑 甜甜地笑 关切地问 动情地诉说 和蔼地询问 亲密地交谈 使劲地抽打 仔细地研读 精心地保护

翻来覆去地想 狼吞虎咽地吃 抽抽搭搭地哭 无节制地滥用 不加节制地开采„„

3、数量词

一艘船 一张纸 一场雨 一棵树 一把刀 一盏灯 一片云 一级台阶一簇簇鲜花 一座座山岭 一担担夕阳

一片片稻田 一层层麦浪 一顶顶草帽

4、词语搭配

战火纷飞 炮火封锁 冲刷灰尘 讲究卫生 引发疾病 克服困难 增强信心 增进友谊 开展活动 征服自然

实现梦想 制造方法 观察细致 享受生活 思考问题 严格要求 改善生活 视察工作 保护环境 发现问题

发扬优点 发扬传统 发扬风格 发展生产 发明创造 发挥水平改正错误 改进方法 掌握知识 心情沉重

端正态度 执行命令 探索奥秘 回味乐趣 创造奇迹 纠正错误 再三恳求 接受任务 整理文件 提高质量

红旗飘扬 前途光明 内容丰富 精力充沛 意志坚强

五、近义词:

神奇——奇妙 神秘——神奇 巧妙——奇妙 惊叹——惊奇 惊异——惊奇奇特——奇异 忠诚——真诚

忠诚——忠实 普遍——普通 细微——细小 渺小——微小 描绘——描述 猛烈——强烈 罕见——少见

围绕——环绕 规划——计划 明丽——明艳 期待——等待 欣赏——观赏 赏识——赞赏 琢磨——思索

飞驰——奔驰 宽广——广阔 偶然——偶尔 硕大——巨大 幽静——幽寂 沉静——寂静 吸取——汲取

萌芽——发芽 思考——思索 屹立——矗立 渴望——渴求 陈设——陈列 疲劳——疲惫 惊恐——害怕

诞生——降生 凄苦——凄凉 绚烂——灿烂 寂寞——孤独 刹那——瞬间 凝视——凝望 炽热——炽烈

殷勤——热情 摇曳——摇晃 沉思——深思 分辩——辩解 迷蒙——迷茫 屹立——耸立 思量——思索

见谅——原谅 照料——照顾 立即——立刻 夸奖——表扬命令——指示 热闹——喧哗 爱护——爱惜

敬佩——佩服 果然——果真 激动——激荡 聚集——集合 富裕——宽裕 兴旺——兴盛 勤奋——勤劳

良好——优良 炫耀——夸耀 积蓄——积攒 散步——漫步 争执——争吵 危急——紧急 从容——镇定

耻笑——嘲笑 嘱咐——叮嘱 发现——发觉 温柔——温和 居然——竟然 缘故——原因 预备——准备

遨游——漫游 眺望——遥望 指望——希望 和蔼——温和 感叹——感慨 慷慨——大方

心旷神怡——赏心悦目

六、反义词:

扩散——集中 疑惑——坚信 同意——反对 虚心——骄傲 弱小——强大 反对——赞成 正确——错误

浪费——节约 减少——增加 贫穷——富裕 熟悉——陌生 遥远——附近倔强——温顺 谦逊——骄傲

终日——偶尔 殷勤——冷淡 孤独——热闹 喜欢——讨厌 奇特——平凡 虚幻——真实 甜蜜——苦涩

清晰——模糊 软弱——坚强 严肃——和蔼 动摇——坚定 富裕——贫穷 兴旺——衰败 勤奋——懒惰

肥胖——消瘦 提高——降低 成功——失败 偶然——必然 热闹——冷清 外表——内心 厄运——幸运

微弱——强烈 黑暗——明亮 笔直——弯曲 懒惰——勤劳 害羞——大方 舒服——难受

五年级下册语文词语归类复习 篇6

勾勒——勾画 乐趣——情趣

疾驰——奔驰 惊叹——惊讶 盼望——渴望 疾驰——迅速

矗立——屹立 欢腾——欢跃 清晰——清楚 严肃——严格

软弱——脆弱 沉思——深思

巍峨——高大 融化——溶化

控制——掌握 狰狞——凶恶 实验——试验 沉默——静默

等候——等待 寂寞——孤寂 清脆——悦耳 重临——重现

也许——或许 喜欢——喜爱

瞎闹——胡闹 闪烁——闪耀

迷恋——痴迷 澄澈——清澈 奇妙——奇特 困窘——困惑

羞愧——惭愧 轰出——赶出 汲取——吸取 喧闹——热闹平静——安静 戏耍——玩耍

出使——出访 国势——国力 尊重——尊敬 为难——犯难 昏暗——阴暗 粗暴——粗鲁

显眼——惹眼

节约——节省

浓厚——深厚

照顾——照看

使劲——用力

情谊——友谊

崎岖——坎坷

看守——看管

刚强——坚强

温暖——平坦

封锁——封闭

特别——格外

收拾——整理

增强——增加

爱惜——疼惜

信心——信念

分配——安排

惊慌——惊惶

逼近——迫近

咆哮——怒吼

拥戴——拥护

祭奠——祭祀

发抖——颤抖

痛苦——幸福

梦想——幻想

爽快——直爽

请求——恳求

讨论——商议

推荐——介绍

胆怯——胆小

诚心——诚意

理屈——理亏

侮辱——羞辱

削弱——减弱

推却——推辞

委托——托付

吩咐——嘱咐

商议——讨论

晌午——中午

耻笑——讥笑

酥软——酥松

灵通——灵气

家当——家产

顽劣——顽皮

欢喜——高兴

趁势——趁机

慌忙——慌张

吩咐——嘱咐

打扮——装扮

打量——观察

标致——美丽

规矩——规则

威严——威武

到底——究竟

眨眼——刺眼

能耐——本事

等候——等待

凝结——凝固

胆怯——胆小

恰恰——恰好

考究——讲究

耽误——耽搁

吃惊——惊讶

确实——的确

奇特——奇怪

变化——改变

消失——消退

哗笑——哄笑

残破——残缺

沉寂——寂静

惊奇——惊异

沉着——镇静

抚弄——抚摸

悠然——悠闲

忘怀——忘记

充沛——充足

茂盛——茂密

天穹——天空

变幻——变化

精神饱满——精神焕发

完好无损——完整无缺

神机妙算——深谋远虑

应接不暇——目不暇接

反义词

热闹——冷清 响亮——低吟

动摇——坚定 严肃——随便 稀薄——浓厚 失败——成功

干冷——湿热 暖和——凉快 清脆——沙哑 黑暗——光明 简单——负责 妨碍——促进

柔软——坚硬 明亮——黑暗 强盛——弱小 尊重——鄙视

安全——危险

昏暗——光明

粗暴——温柔

节约——浪费

刚强——脆弱

崎岖——平坦

瘦——胖

坚持——放弃

增强——减弱

低沉——响亮

衰弱——强壮

惊慌——镇静

干净——肮脏

幸福——悲哀

放弃——坚持

胆怯——勇敢

热情——冷淡

惩罚——奖励

迟延——提前

酥软——坚硬

饥渴——饱暖

炎热——寒冷

宽阔——狭窄

悲——喜

明白——糊涂

喜欢——讨厌

仔细——粗心

陌生——熟悉

美丽——丑陋

静寂——热闹

残破——完整

簇拥——散开

消失——显现

紧张——松弛

惊慌——镇静

流动——静止

无限——有限

茂盛——稀疏

商旅不绝——人迹罕至 马马虎虎——认认真真 安居乐业——流离失所 雪中送炭——雪上加霜

理直气壮——理屈词穷

放诞无礼——彬彬有礼 【A A B B】

断断续续 端端正正 大大小小

地地道道 多多少少 干干净净 【ABAB】

讨论讨论 学习学习研究研究

理论理论 打扫打扫 整理整理 【AABC】

彬彬有礼 比比皆是 步步为营

勃勃生机 闷闷不乐 默默无闻 【ABCC】

得意洋洋 气喘吁吁 兴致勃勃 喜气洋洋小心翼翼 想入非非 【A B A C】

古色古香 全心全意 活灵活现

一五一十 无边无际 自言自语 【ABCB】

就事论事 将错就错 将计就计 见怪不怪

口服心服 人云亦云 【A B C A】

防不胜防 话中有话 举不胜举

见所未见 闻所未闻 忍无可忍 【含数字成语】

一干二净 独一无二 五颜六色 七上八下 十全十美 一五一十 【寓言故事成语】

守株待兔 坐井观天 叶公好龙

狐假虎威 拔苗助长 鹬蚌相争 【历史故事成语】

完璧归赵(蔺相如)

围魏救赵(孙膑)

惊弓之鸟(更羸)一字千金(吕不韦)三顾茅庐(刘备)负荆请罪(廉颇)纸上谈兵(赵括)

指鹿为马(赵高)初出茅庐(诸葛亮)

七步成诗(曹植)

【根据书籍名称说出有关词语】

《三国演义》

草船借箭 过五关,斩六将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赔了夫人又折兵 舌战群儒

《红楼梦》

刘姥姥进大观圆 林黛玉葬花

《西游记》

西天取经 猪八戒大闹高老庄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水浒》

逼上梁山;林冲棒打洪教头;劫取生辰纲;武松打虎 武大郎卖烧饼;三碗不过景阳岗

【来自神话故事的成语】

后羿射日 女娲补天 愚公移山 精卫填海 夸父逐日 火眼金睛 【春天】

春光明媚 春暖花开 春光灿烂 春色满园 柳绿花红 鸟语花香

【夏天】

烈日炎炎 夏日炎炎 骄阳似火 烈日当空 热浪滚滚 电闪雷鸣 【秋天】

秋风萧萧 金风送爽 秋高气爽 天高云淡 秋色迷人 果实累累 【冬天】

千里冰封 北风呼啸 冰天雪地 滴水成冰 瑞雪纷飞 天寒地冻风雪交加 【反义词成语】

大惊小怪 大街小巷 大材小用 大同小异 东奔西走 东张西望 表里如一 黑白不分 黑白分明 是非曲直 先礼后兵 大惊小怪

有气无力 南腔北调 明争暗斗 里应外合 苦尽甘来 前俯后仰 无独有偶 弄假成真 弄巧成拙 口是心非 顾此失彼

瞻前顾后 三长两短 争先恐后 喜新厌旧 此起彼伏 前因后果 优胜劣汰 【近义词成语】

欢天喜地 精打细算 想方设法 见多识广 粉身碎骨 自言自语 惊涛骇浪 争分夺秒 瞻前顾后

同甘共苦 交头接耳 丰衣足食 精打细算 同舟共济

花言巧语 面红耳赤 千方百计 里应外合 聚精会神 通宵达旦 胡思乱想

【描写人物语言(说话情态)的成语】 口若悬河 对答如流 滔滔不绝 谈笑风生 高谈阔论

唠唠叨叨

低声细语 巧舌如簧 娓娓动听 语重心长

【反映人物口才差的成语】 语无伦次 张口结舌 漏洞百出 【描写人物外貌的成语】 文质彬彬 仪表堂堂 虎背熊腰

身强力壮 眉清目秀

面黄肌瘦 面如土色 亭亭玉立 一表人才 风度翩翩

【描写人物神态的成语】

呆若木鸡 目瞪口呆 全神贯注

眉飞色舞 张口结舌

眉开眼笑 目不转晴 神采奕奕

满面春风 垂头丧气 【描写人物动作的成语】

健步如飞 活蹦乱跳 大摇大摆 点头哈腰

【描写人物心理(心情)的成语】 忐忑不安 心急如焚 七上八下 六神无主 心神不定

满腔怒火 闷闷不乐 心旷神怡 迫不及待 心急如焚 心惊肉跳 心惊胆战

【描写人物品质的成语】

奋不顾身 舍己为人 坚强不屈

舍死忘生 舍己为人

以身作则 拾金不昧 见义勇为 光明磊落 舍生取义 视死如归 大义凛然

【表现人物机智勇敢的成语】

神机妙算 足智多谋 奋不顾身 奋勇当先

【描写人间情谊的成语】

恩重如山 深情厚谊 手足情深

形影不离 血浓于水

志同道合 风雨同舟 赤诚相待

肝胆相照 生死相依 【关于磨砺意志、艰苦奋斗、尽职尽责、不怕困难的成语】

精卫填海 愚公移山 含辛茹苦

任劳任怨 艰苦卓绝

百折不挠

千里迢迢 肝胆相照

风雨无阻 坚贞不屈

赤胆忠心 全心全意 鞠躬尽瘁 扶危济困 赴汤蹈火 冲锋陷阵 程门立雪

【含有人体器官名称的成语】 眼高手低 目瞪口呆 胸有成竹 头重脚轻 口是心非 手疾眼快 【含有动物的成语】

指鹿为马 虎头蛇尾 狐朋狗友 守株待兔 狐假虎威 鹤立鸡群 【含比喻的成语】

胆小如鼠 碧空如洗 水平如镜 恩重如山 健壮如牛 心细如丝 气喘如牛

【含夸张的成语】

惊天动地 一泻千里 一手遮天 一步登天 顶天立地

怒发冲冠 一日千里 排山倒海 【三字成语】

父母官 东道主 耳边风 恶作剧

安乐窝 马后炮 步后尘 【五字成语】

一去不复返 一字值千金 一物降一物 一鼻孔出气 十万八千里 人穷志不穷 【六字成语】

过五关斩六将 挂羊头卖狗肉

一不做二不休

眼中钉,肉中刺 眼不见,心不烦

挂羊头,卖狗肉

【七字成语】

死要面子活受罪 一寸光阴一寸金 一个巴掌拍不响

一年之计在于春 一人做事一人当 【八字成语】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十字成语】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从一到万的成语】

一马当先 一泻千里 二人同心

三心二意 三头六臂 三羊开泰 四面八方 四平八稳 五湖四海

五谷丰登 六亲不认 六神无主 七上八下 七手八脚 八仙过海 八面威风 九死一生 九霄云外 十全十美 十万火急 百依百顺

回归课本——高考数学复习的公理 篇7

为什么呢?因为课本是试题的基本来源, 是高考命题的主要依据, 大多数试题的产生都是在课本基础上组合、加工和发展的结果.高考命题的原则是:坚持稳定, 而又注重在稳定基础上的创新.那么, 靠什么来决定它的稳定性?不是应考热点, 也不是模拟试卷, 而是课本, 只有课本才是相对稳定的.在《2007年高考数学北京卷对高中教学的导向述评》一文中, 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表格, 在全卷的14道客观题中, 就有11道题指明了所在课本的出处.湖北的命题原则更是明确指出:“立足基础, 切合教材, 贴近生活, 背景公平, 控制难度”, 这里有五个词组, 如果我们逐一追问:怎样立足基础?什么是学生的生活?用什么来保证“背景公平, 控制难度”?就会发现:构成原则的五个词组, 几乎每个词组都与课本有关.这种回归课本的导向作用, 不仅有利于命题的稳定, 也有利于教学秩序的稳定, 对中学数学教学中事实上存在的资料泛滥、滥用资料现象是有力的矫正.课本决定了试题的稳定, 又是什么决定了试题的创新呢?也是课本.因为一个创新题, 如果没有课本的支撑, 是没有生命力的.试想一下, 假设一位命题者, 具有某种理念, 从而产生一种创意, 而且也具备了相应的材料, 由此命制出一道新颖别致的题, 我们称作创新.但创新的成果能不能用于高考呢?如果没有课本的支持, 命题者敢把这样的成果用于高考吗?2006年, 湖北首开先河, 出了一道考查正态分布的解答题, 反响之强烈绝不亚于2005年浙江关于“平面区域”选择题的讨论.湖北的正态分布题位列第19, 在解答题中位列第4, 但在六道解答题中分值最少, 如此迹象表明, 命题者在确定这道题时似乎犹豫过, 最终定夺显然与课本有关.因为只要读懂课本, 解答这道题是不难的.这道题的出现是否适当、适时, 我们不去评论它.但它的出现确实透露了高考数学命题的潜规则:从课本中寻求支撑.来自考试部门的评价报告也可以印证这一规则, 如若不然, 为什么在几乎所有评价报告中, 都有历数试题与课本联系的部分呢?当一道试题因新颖可能不被一线教师接受时, 命题者都会从课本中寻找理由.课本规范了命题的创新性, “数学教育的现代理念+ (加上) 课本”构成数学试题创新的基本策略, “课本- (减去) 模拟套卷”成为创新试题的一个来源.一位国内权威的数学高考命题专家曾感叹:“高考数学试题, 不是弱者生存, 也不是强者生存, 而是适者生存.”一位国外的考试专家也在强调:“命题就是妥协.”他们为什么这样说?我们不难窥见命题者的秘密.课本, 在给命题者提供丰厚资源的同时, 也在制约着命题者的自由想象.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评论:很多试题具备高等数学的背景, 来自现代数学的前沿.的确如此, 但我们一定可以找到“背景”“前沿”与课本的契合, 找不到课本契合点的题目是无本之木.我们也偶尔听到这样的说法:某命题者宣称只注重高校学习所必备的基本知识, 从来不参考中学教材.恕笔者直言, 不论是宣称者还是转述者, 更可能是杜撰者, 都多少有些无知.高考数学命题, 事关重大, 失课本者, 失依托, 也失民心.我们决不可相信高考数学命题可以无视课本的谎言.

回归课本, 不仅是备考者应对命题者的策略, 也是备考者提升应考者能力水平的手段.现在就让我们从应考能力的角度来看回归课本的意义.

数学高考, 首先需要的是阅读能力。你要能读懂题目, 知道题目说的是什么, 从中获取信息.高考命题强调能力立意, 运用探究题、开放性和应用性试题来考查学生的能力.这些题型的出现导致试卷长度增大, 阅读量增加.1999年关于“冷轧钢”的数学应用题, 被认为是历届高考应用题中的难题.其实, 就知识运用而言, 该题可归结为增长率问题, 而教材中关于增长率问题的应用题不少, 诸如利息、产值、成本等.我们常说举一反三, 现在有了三, 我们为什么不能识别出那个一呢?难在哪里?难在背景陌生, 难在信息隐含在文字表述中.但是, 我们的高考复习不可能穷尽所有的背景, 也不可能模拟所有的文字表述, 这就需要阅读能力.问题是, 数学的阅读能力如何培养呢?就像从战争中学会战争一样, 阅读能力只有通过阅读来培养.其中课本是培养阅读能力的基本素材.我们不能想象, 一个没有课本阅读经历的人, 能够读懂考卷中的崭新材料.

数学高考, 只有规避八股, 才能考查能力.毋庸置疑, 高考复习就是应试教学, 应试教学的一个目的就在于形成一些模型, 把它印记在学生的头脑里, 以保证在相应的情境中快速提取, 这是对的.问题是, 当我们把一切归结为题型教学, 把注意力集中在归纳为每一类题目的各种方法时, 也必然会遮蔽数学的一些基本东西, 甚至是数学的来龙去脉和数学的本质.比如, 三角恒等变换, 试题的复杂程度较之以前已明显降低, 而学生的作答情况则随着试题变得简单而越来越不尽如人意, 这多少有点费解的事实告诉我们, 因为考题简单化的趋势导致了模拟题的简单套用.考题简单了, 模拟题当然要随之简单, 这是无可厚非的.问题不在这里, 而在于模拟题的简单使学生忽略了三角公式推导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不该忽略的, 只有回归课本, 才能补回这种缺失.再来看下面一道题:

设记号“⊕”表示两个实数a与b的算术平均数的运算, 即, 已知数列{xn}满足x1=0, x2=1, xn=xn-1⊕xn-2, 则

这道题给出的是数列的递推关系, 要求数列的极限.学生自然想到根据递推关系求出数列的通项, 然后求它的极限.这当然是对的, 但占用了作答时间, 被称为“小题大做”.试想一下, 课本是如何导出数列极限的呢?把数列的前几项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再观察它的变化趋势.用这种最朴素的方法来解这道题, 不是非常简单吗?也就是说, 只需在以0和1为端点的线段上, 作它的中点x3, 再作x3与1的中点x4, 即可发现, 当n≥5时, xn∈ (x3, x4) , 从而xn的极限在 (x3, x4) 内, 故只能选C.这种来自课本, 来自学习过程的基本方法, 却被题型训练遮蔽了, 需要从课本中把它找回来.

高考复习的重要任务是梳理知识, 让知识成为系统.比如, 知识框图、知识列表, 问题是, 他们凭什么得到?当然, 教师可以把这些直接告诉给学生, 但直接听来的能内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吗?最好的方式是让学生自主获得.这实际上是一个重温学习经历的过程, 重温课本的过程, 也是一个把课本由厚读薄的过程.

数学高考, 不可或缺的当然是一些重要结论和基本方法.有一些结论被命名为性质、定理或公式, 有些结论只是一道例题或习题, 比如, “过平面外一点与平面内一点的直线, 和平面内不经过该点的直线是异面直线”, 又比如, “与两个定点距离的比为的点的轨迹”, 这些结论本身或者推广常常被某一情境隐藏着, 成为别出心裁的高考题.只有熟悉课本, 才能快速识别它的原型, 从而简缩思维过程, 在解客观题时, 会因这些结论减少工作量;在解解答题时, 它也是探寻解题思路、进行合情推理的依据.在课本中, 比这些结论重要的还有方法, 方法不就存在于课本之中吗?比如, 数列求和, 公式重要, 推导公式的方法也很重要.有些学生记住了公式却忘记了方法.殊不知, 很多高考题需要用到的正是那些推导公式的方法, 众多复习资料上, 都会介绍一些方法, 比如, “错位相减”“裂项相加”, 前者不就是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方法吗?至于后者, 只要品味一下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过程, 便不难发现 (1-q) Sn的变形过程也就是“裂项相加”的过程.如果这样解读课本, 不是比所谓方法的介绍更有意义, 更有利于学生灵活运用吗?还有, 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 学生对知识的直观认识, 都是隐含在课本中的.下面来看2007年高考全国卷I理科第11题:

用长度分别为2、3、4、5、6 (单位:cm) 的5根细棒围成一个三角形 (允许连接, 但不允许折断) , 能够得到的三角形的最大面积为 ( ) .

对中学数学而言, 是否有一个公式或定理可以作为解答本题的依据呢?没有.当打开课本“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时, 不难知道, 和为定值的几个正数, 当它们相等时积最大.它的现实背景是什么, 如何用它来解释现实?这是运用课本学习新课时就应该思考的问题.温故而知新, 我们不难感悟:对周长一定的三角形, 边长越是接近时面积越大.这就是品读课本时可以获得的隐含知识, 它源于课本, 高于课本.

数学高考, 还需要规范地作答.历年来因作答不规范失分的比比皆是.那么, 由谁来示范呢?哪些定理不能直接套用, 哪些过程不能省略, 哪些表述不能随意, 哪些符号不被承认, 这些都可以而且只能依据课本.特别是, 大量的复习资料难免出现一些不够规范的东西, 需要通过课本来正本清源.

高考数学复习回归课本, 不是拘泥于课本.复习离开课本不行, 拘泥于课本也不行.应该在系统的高度重新审视课本.当第一次运用课本的时候, 所得必然是零散的、平面的, 缺乏必要的深度和高度, 把它叫做走进课本, 现在是回归课本.回归课本时, 当然有不同的感觉、不同的理解和不同的视野.比如三角函数的单调性, 走进课本的时候, 只能由图象得到基本三角函数的单调性, 简单复合型由基本型经变换推知, 回归课本时, 则有了新的工具:导数.如果说走进课本时, 对三角函数单调性的认识, 还只是合情推理的话, 回归课本时则可以证明了.湖北天门教研室的刘兵华先生作过试验:让高三学生证明y=sinx是上的增函数.结果怎样呢?一些学生作差比较, 因“积化和差”的限制而受阻;另一些学生则无所适从;很少有人想到用导数证明.可见, 在回归课本的时候, 还是应该拓宽视野, 防范课本可能造成的思维定势的影响.回归课本, 就是要站在数学整体的高度与课本对话, 让不同领域的知识交汇, 成为系统.比如轨迹问题, 在平面解析几何中, 平面内的动点由这一平面内的几何元素决定, 事实上空间内的几何元素如果不全在这一平面内, 也可以确定平面上点的位置, 这就有了解析几何和立体几何的交汇.走进课本时, 这两个领域是各自为政的, 回归课本时, 它们就可以相互融合了.

回归课本, 最终目标是从课本出发, 把学生引向高考数学的至高点.其实, 至高点也往往是课本的基本点.比如数列, 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是基本模型, 很多问题都可以化归为等差数列或者等比数列.当不能化归时, 应拓展视野, 从函数的角度来思考, 因为数列是特殊的函数.在已有函数知识仍然无能为力的情况下, 通过合情推理来猜想证明.从这里的三个层次可以看出, 合情推理、猜想证明成为数列的至高点.然而, 这套办法, 正是在课本中演绎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办法, 至高点又回到了起点.学生需要基础, 也需要至高点上的适当训练, 它们不是矛盾的, 不要以为以综合能力为目标的考题, 特别是所谓压轴题就一定会远离课本、超出基础.不是的.接下来欣赏2007年高考湖北卷的最后一道题:

已知m, n为正整数.

(Ⅰ)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当x>-1时, (1+x) m≥1+mx;

(Ⅲ) 求出满足等式3n+4n+…+ (n+2) n= (n+3) n的所有正整数n.

这道题的第 (Ⅰ) 问是用数学归纳法证明贝努利不等式, 可套用课本中的模式, 无须赘言.第 (Ⅱ) 问再给出一个不等式, 要求考生证明一个新的不等式, 第 (Ⅲ) 问运用第 (Ⅱ) 问的结果, 排除n不小于6的情况.它妙在什么地方呢?你可以说它就是套公式.第 (Ⅱ) 问是连续套两个公式:一个是视为贝努利不等式中的1+mx, 即在贝努利不等式中令;另一个是套用题中已知.第 (Ⅲ) 问应用第 (Ⅱ) 问的结果, 就是把等式变为关于m的通项为的数列之和, 然后套用第 (Ⅱ) 问所证的不等式, 还是套公式.但它把套公式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也把模式识别、代数变换的能力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数学中, 还有比套公式更基本的方法吗?在课本中, 还有比套公式更少的素材吗?最后一道题, 大概可以算是高考数学至高点的代表.当登临高考数学的至高点时, 回首课本, 展望趋势, 便会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浅谈小学三年级语文词语理解复习 篇8

关键词:三年级;词语理解;现状;方法;探究

为了帮助学生提高理解词语的能力,在期末复习时,我带着学生对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所学的词语进行了梳理,教给学生掌握、理解词语的基本方法,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解词能力。

一、小学三年级学生掌握、理解词语方法的现状

在日常教学中,老师已经教给了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

1.“拆词法”理解词语

拆词法,就是当学生已经知道一个词语中各个字的意思时,先将各个字的意思写出来,再将各个字的意思合并起来,成为这个词语的意思。

2.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理解词句

作为学生常备的工具书,字典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语文。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

上下文,是指文章的整体。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要求学生对整个文本有初步的感知,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是其他几种方法的基础。

4.联系生活理解词语

一些生活积累以及语言积累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中的词语。

5.词语替换法理解词语

替换法是用一个熟悉的词语来解释另一个陌生的词语。这种方法一般用于比较陌生词语的解释上,往往可以给这个词语通过找近义词或者反义词的方式来理解。

二、小学三年级词语理解复习现状

词语理解的方法非常多。但是,经过课堂实践与观察,目前的词语理解复习还存在以下问题。

1.词语理解复习形式单一

在期末复习阶段,词语理解的复习形式比较单调,很多情况下就是逐课、逐词过关,单调而无趣。

2.词语理解复习方法无体系

对于小学三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往往不知道重难点;死记硬背,不会灵活运用。

3.学生复习词语的积极性不高

对于小学三年级学生来说,由于积累不够,学生不会运用,导致学生复习积极性不高。

三、小学三年级词语理解复习课堂探索

我将以我自己的三年级下册的词语理解复习课磨课经历具体阐述。

1.定准教学目标,找准方向

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处于核心位置,它决定着教学行为。我将本次理解词语复习课的目标定为:

(1)梳理“替换法、拆词法、联系上下文、查字典、聯系生活实际”等理解词语的方法。

(2)通过课内词语的理解复习来帮助学生梳理出做理解词语这类题目的具体步骤。

通过试教,我发现学生对理解词语的方法已经有所掌握,重点不明。于是,我对教学目标进行了修改。

(1)通过前置性作业,学生自主梳理“替换法、拆词法、联系上下文”等理解词语的方法。

(2)通过举一些课文中出现的常见理解词语的方法,学生进行理解,并且能说出自己是如何思考的,梳理出做理解词语这类题目的具体步骤。

(3)通过课外拓展练习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词语的印象,进行巩固练习。

这一次,我请学生通过课前的自主归纳整理,课前利用十分钟时间进行交流,在交流中快速回忆出理解词语的方法,再进行相应的拓展练习,进行巩固,两次试教下来,目标定位变小了,课上得比上一次清晰、精彩,学生收获也多了。

2.走对教学步骤,激发学生兴趣

一节复习课,不仅要讲究效率,还要注意趣味性。

(1)用预习作业激发兴趣

我从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时就用激励式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附:前置性作业单

理解词语

同学们想成为“归纳达人”吗?请你回忆回忆,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理解词语的方法?可以在下面的表格中填一填。翻翻语文书,举几个例子。成为“归纳达人”才有机会参加我们的闯关游戏哟!

(2)用有趣的教学环节激发兴趣

课上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很重要。

例如:恭喜大家成为“归纳达人”!我们已经找到了“替换法、拆词法、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等方法,你会用吗?让我们选择其中一些方法,闯第一关!

(3)用课后奖励延续兴趣

为了让学生在课后能进行更多的练习,我在课结束之后还发放了闯关明星卡片,拿到明星卡片的学生可以在下一节课当小老师,考其他同学,学生争着去找词语理解的练习题,兴趣在寻找中不断增强。

3.选择材料,提炼步骤,逐层深入

复习课,材料选择很重要。在复习前,我反复阅读课文,寻找适合的词语让学生练习。

如,《争论的故事》选段“哥哥不以为然,大声争辩道:‘你这话不对,大雁就该煮了吃。烤了吃,烟熏火燎的,能有什么好味道?弟弟很不服气:‘鸭子不是可以烤了吃吗?皮香肉嫩,味道多美呀!为什么大雁就不行呢?”中“不以为然”“烟熏火燎”两个词语适合让学生通过解释来归纳理解词语。经过实践,也证明了我的想法,学生很快找到了“圈词语、读句子、找方法、写意思”的做题步骤。

于是,我趁势抛出课外练习《猴子建筑师》,请学生理解文中加点的词语,及时地巩固运用让学生在一节课中受益匪浅。

只要把握复习目标,选用恰当的方法,巧妙安排材料,并进行精心设计,就能帮助三年级学生丰富其理解词语的方法,使他们有法可循,为今后理解词语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尚文.语感论[M].3版.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2]王荣生,宋冬生.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上一篇:春天的果园一年级作文下一篇:北京风暴减肥训练营入营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