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利用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精选13篇)
浅谈利用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篇1
浅谈利用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摘要】:利用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1、要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算法;
2、要让学生弄清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3、要让学生弄清运算定律的意义;
4、教师要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训练;
5、教师要有计划地组织学生练习。
【关键词】:“利用课堂教学” “提高” “计算能力”
计算方面的基础知识广泛分布于小学数学的各册教材中,要求每位数学教师必须熟悉各册教材的教学要求,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年龄特征以及知识基础精心设计教案,灵活调控教学过程。在强化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力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而计算教学往往是教师最不好把握,学生也感到枯燥的知识。课改至今,许多教师也深刻认识到了计算课的重要性,也在课堂上大胆的尝试了许多创新的方法试图改变计算课的枯燥情况,激发学生的兴趣。不过,我们也不难发现似乎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计算并没有教师想象中那么理想,学生的计算速度不是很快。每次反复强调的地方,学生还是会做错。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计算错误过多归咎于非智力因素。数字抄错,运算符号看错等,老师家长全部归咎于学生的态度不认真,粗心,没有检查的习惯等。
2、提高计算的正确率过多强调操作性。往往教师在上计算课时,都布置大量的同类型题目进行反复练习,有时会出现错一题练几题的高压政策。
3、算理蕴于具体情境中,削减了算理的渗透算法的提炼。情境创设注重了表面的热闹,新奇,注重过多的非数学信息,干扰和弱化了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数学思维的发展。
4、算法多样,但缺乏算法之间的沟通。学生列出算式后从自己的经验出发,多角度的算出结果,教师一一板演在黑板上,看似学生自主性体现,其实是教师没有帮助学生沟通各种算法之间的内在联系,缺少计算方法的提炼,导致算理很突出,算法不扎实,学生技能不够熟练。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任务,联想到我自己平日的教学,对于如何更有效的利用课堂的40分钟来整合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我深有感触。
一、要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算法。
算理是计算的依据。正确的运算必须建筑在透彻地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生的头脑中算理清楚,算法掌握牢固,计算时就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
小学生遇到的算理如: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凑十法和破十法,相同数连加的概念,十进制计数法,有关数位的概念,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积、商的变化规律,分数的意义与性质,分数单位的概念,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约分与通分等概念。
二、要让学生弄清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小学数学教材中,关于运算顺序这部分知识是分散出现的,一年级就出现了两步计算的加减式题,二年级出现了两步计算的式题(没有括号),三年级学习两步计算的式题(有小括号),四年级学习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三步计算式题,五、六年级继续巩固。
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学生会出现下列问题: 第一,脱式计算时,学生会出现如下错误的情况。如:36-135÷9 或 36-135÷9 =15(没有把“36-”照抄下来)=15-36(颠倒了两个数的位置)=21 36-135÷9 =135÷9(不理解脱式计算的含义)=15 这类错误常在低中年级学生中出现。教师要反复讲清,为什么不能改变顺序,为什么未算的部分要照抄下来的道理。
第二,不认真审题,出现了感知性错误,或抄错数字符号等。如,3.5+1.5-3.5+1.5(应等于3,而误得0);236-36×5(应等于56,而误得400),756÷4×25(应等于4725,而误得7.56),都是没按运算顺序计算造成的。
类似这样的题,在教学中应加强练习,也可以进行对比练习,以引起学生对运算顺序的注意。如:75÷25×4,75÷(25×4); 240-15×6+10,240-(15×6+10)。
三、要让学生弄清运算定律的意义
小学教材中主要讲了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减法的一个性质:“从一个数里减去两个数的和等于从这个数里依次减去两个加数”以及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这几个定律对于整数、小数和分数的运算同时适用,用途是很广泛的。讲解时,首先要使学生理解这几个定律的意义。鉴于学生难掌握减法性质和乘法分配律,教学时,可举学生熟悉的事例,并配合画一些直观图加以说明,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要求他们记熟定律的意义,应要求他们会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其次,要使学生能根据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要启发学生根据题目的数字特征和运算符号进行简便运算,为了提高学生合理灵活的计算能力,还可以指导学生变化一些题目的运算顺序和形式,使计算简便。如,240×18÷72=240÷(72÷18)=240÷4=60(根据除数是乘数18的4倍,直接除以4);560×15÷8=560÷8×15=70×15=1050(运用交换律);240÷15×60=240×(60÷15)=240×4=960(根据乘数是除数15的4倍,直接乘以4);18×35=18×5×7=630(将35分解成5和7相乘);81÷36=81÷9÷4=9÷4=2.25(将除以36变成先除以9再除以4)。
四、教师要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训练。
有些知识,要通过课堂教学的训练,使学生能脱口而出,并做到准确无误,只有这样,计算起来才能正确迅速。如,20以内的加减法,乘法口诀等。在四则混合运算中,加强基本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加强口算教学和练习。口算是笔算的基础。笔算的技能技巧是口算的发展,笔算是由若干口算按照笔算法则计算出来的。如987×786一题,就要进行9次乘法口算和14次加法口算,由此可以看出,如果口算出错误,笔算必然出错误。因此,不仅低中年级基本口算的训练要持之以恒,随着学习内容的扩展、加深,在高年级也应同样重视,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及时巩固概念、法则,增大课堂教学的密度,提高计算能力,而且可以在口算训练中,通过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注意力和记忆力。
(1)、要重视讲计算方法。讲两位数乘以一位数23×2时,旁注了2个20是40,2个3是6,40加6得46,就说的是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思考过程。教学时,应使学生掌握口算步骤,防止盲目多练。
(2)、要采取多种形式练习。如视算,听算让学生直接说出结果。在低年级也可以做数学游戏,找朋友、送信、夺红旗或搞数学比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教材中的重点、难点知识,更要注意加强基本技能训练。如,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学生很容易丢掉0,为防止出现这样的问题,可以安排如下的练习:
先说说下面各题的商是几位数,再计算。
43344÷86 9844÷49 4343÷43 11600÷58 由于学生在做题之前,先判断了商是几位数,如9844÷49一题,商应该是三位数,如果计算过程中不够商1,学生就会意识到商0占位。
五、教师要有计划地组织学生练习。
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除了要重视算理和法则的教学,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教学,运算定律的教学,有计划地组织练习也是很重要的。基本的口算,基本的计算应该天天练,单项的计算要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重点练,对于学生难掌握之点易错之处要突出练。编排练习题时,题目可按巩固基础知识的,提高运算基本技能的,形成运算技巧的顺序进行。
第一,训练学生用文字叙述题的形式读题。
例如:240-15×6+10读作:从240里减去15乘6的积,再加上10的和是多少?
第二,训练学生讲运算顺序。
例如:0.46+(36-765÷25)×25 这道题有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又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的除法,再算减法,再用小括号里的结果与25相乘,最后算减法。开始学习时,也可以让学生在算式中标明运算顺序。第三,对比性练习。
将易混易错的题目放在一起,让学生区分比较,以提高学生的鉴别能力。如,指出下面每组题运算顺序有什么不同,再计算。①120×10÷5 120×(10÷5)②80+60÷12 80+60-12 第四,填空练习。
为了突破难点,教材中关键的地方可采取填空形式练习。①加减法的速算法 348+198=348□200□2 514-396=514□400□4 638-599=638-□+□ 728-69-31=728-(□○□)②乘法分配律
201×42=(□○□)×42=□×42+□×42 98×65=(□○□)×65=□×65○□×65 76×28+76×72=□×(□○□)39×42+42=(□○□)×□ 第五,改错练习。
可把练习中典型的有代表性的错误板书写出来,让学生指出错误之处,说明产生错误的原因。并改正过来。如,80×5÷80×5=1 54-54÷6=0 第六,趣味性练习。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可以适当搞一些趣味性的练习。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项细致的长期的教学工作,除了要做好上述几项工作,有效地利用好课堂,通过学生回答问题,口算、板演、或书面作业,要及时地发现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问题,并加以解决,使学生的错误消灭在萌芽之中,还要注意做好学生的辅导工作。教师要认真批改作业,分析错误原因,找出错误规律,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做题和验算的习惯,也是很重要的。
浅谈利用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篇2
在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指的是引导学生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包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等,产生某种独特、新颖、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它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等三部分,其核心是创新思维。因此,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重点之一就是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了更有利于在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应遵循四条基本教学原则:(1)个性化原则: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每个人都是—个特殊的不同于他人的现实存在。必须因材施教,重在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独创性,培养其自主的意识。(2)系统性原则:在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一个包括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方法等诸要素的有机整体,绝不能分割开来。(3)实践性原则:计算机课程教学无论是培养的目的、途径,还是最终结果都必须遵循实践性,采用一体化教学。(4)协作性原则:计算机课程教学中要通过课堂活动设计,让学生协作完成学习任务,这样不仅能培养他们乐观、豁达、开朗的性格,学会与人相处、关心他人的品德,还能在很大程度上发挥他们的创造潜能。
二、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
目前的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很多都一直继承传统教育模式,存在许多不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弊病。例如,在教育思想上只重视向学生传授知识,忽略了培养他们创新知识的能力;在传授知识时采用灌输式,忽略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在评价体系上采用简单划一的方式,未能反映出学生真实、全面的水平和能力。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创新能力的发展。那么,在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如何渗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调动学生好奇心和兴趣,激发动手动脑的欲望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好奇心是创新人才最重要的素质。在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魅力,吸引学生的眼球,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的兴趣。教师不但要做好备课工作,还要多准备优秀的案例作品,让学生一开始接触就有神秘感,激起探索的育望。以《FLASH动画设计与制作》的教学为例,讲解“GIF动画的制作”时可用身边的生活相片为素材,制作趣味的自动变换内容图片,激发学生好奇生和学习的兴趣。通过这样让学生观察丰富多彩的效果现象,再让学生完成只规定效果不规定具体内容的练习,使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理解动画的制作原理及工具的使用,有效地打开学生的思维空间。
(二)开阔学生眼界拓展思路,引导发散思维
一个创新性强的作品体现作者的品味、直觉和洞察力,而培养学生的直觉和洞察力是难用语言来描述的,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在实践和浓厚的创新气氛中自己“悟”出来。因此,在计算机专业课堂中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从观察中找灵感,不断提高自我文化修养。作为计算机专业的教师要把提高学生的品味、观察力融入到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先体验,加上教师点评,再师生讨论,引导学生思考,达到训练目的。例如,FLASH“图层使用”的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观看不同的动画片,找出各个动画片画面的图层结构,然后组织集体讨论,先让学生发现问题,再由师生共同对一个动画片的场景分析,引导学生说明图层设置的作用,最后再让学生在此基础上用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制作一个便于表达动画活动内容的图层结构。通过不断的对优秀作品的学习分析,学生不仅积累了案例,开阔眼界,拓展思路,为培养创新能力奠定基础。
(三)发扬刻苦拼搏精神,增强学生自信心
在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如果只是教授软件的使用方法,教出来的只是没有思想的动作机器人。一个优秀计算机教师应该是培养学生利用学习的软件养成具有创新能力的操作者。创新是一个痛苦的过程,要使学生养成具有创新能力的品质,需要学生有强大的意志力和敢于拼搏的精神。因此,计算机教师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进程,及时鼓励学生,增强学生自信心和荣誉感。例如在安排学生完成以《春》为主题动画的综合实训时,学生一下无从下手,为了增强学生信心,可以让学生先放开思想束缚,海阔天空进行设想的吹牛,结果在头脑风暴的作用下,学生绞尽脑汁,思绪相互发酵,提出了很多想法。接下来,把学生放到解决问题的前端,让他们思考,结合掌握的工具定位自己一个表达主题的想法,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并研究组织制作实施。最后,有位学生把围绕着主题,编成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用FLASH刻画春的盎然,而在介绍作品时,他激动地哭了,在这个过程让他无法睡觉,但顽强拼搏的信念使他坚持住。他再一次熟悉软件工具,收集相关的信息,不断克服障碍和困难,最终圆满完成任务。所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毅力和责任心,拓展学生的视野,有效发挥他们的创造才能。
结语
总之,创新是有规律可循的,通过精心的教与学的合理结合,学生的创造能力将获得迅速提高,创造潜能得到有效开发。在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精神,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是至关重要的。学校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对于学生来讲有着导向作用,在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评价中,要处理好平时学习和期末考试的关系,应用能力和固化技能的关系,创造性和量化答案的关系,把学生学习引向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方向。
参考文献
[1]曾岩.项目教学在中职计算机专业课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0,21:161-162.
[2]戴琪瑛.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优化与整合方案的探究[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09:93-94.
[3]郭芳.管窥如何提高中职计算机课堂的有效性[J].新课程(中旬),2013,11:161-162.
[4]张晓莉.基于信息化背景下关于中职计算机教育改革的分析[J].新课程(中旬),2013,10:188.
浅谈利用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篇3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教学;听力口语能力;听力口语自动化考试
自2009年,江苏省英语中考在全省范围实行听力口语考试自动化,采用“人机对话”代替过去“人人对话”的传统英语口语考试模式。这一改革有效解决了面对面口语考试成本过高、考生基数大、考官资源不足、测试者的信度等问题。然而,全省统一实行“人机对话”的考试模式,播放语速将全省统一,这也意味着对英语听说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教师自身的素质及学校英语听说教学环境的建设都是新的挑战。
一、文献综述
1.英语听力口语考试
传统英语口语考试模式,即面对面的口语考试,考官直接参与考生真实的交际活动,直接观察到考生的面部表情、身体语言,但因受考官资源等因素的干扰,其评分可信度较低。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语言测试者一直在努力利用现有的计算机技术精确有效地测试口语语言技能。国内口语机考的施行和研究也是处于起步阶段。国内一些大型考试,如PETS(全国英语等级考试)和部分省市的中高考近年来也开始尝试机助口语考试。
2.计算机辅助教学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概念由来已久。运用于外语教学则是指教师借助于计算机的某些功能来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计算机开始辅助外语教学的时间大概是在20世纪50年代。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出现了数字化技术以及信息和网络技术,在教学上再也不是仅仅辅助教师改进教学手段的问题,许多高科技成果都蕴涵于计算机功能之中,使外语的教与学的过程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也把计算机从辅助的地位逐渐推向了教学的前台。
二、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提高学生英语听力
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使听力课堂教学过程显得生机勃勃。多媒体使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接受实现了文字、声音、背景图像等方面的多通道、多元化。除了英语教材的光碟版外,教师同时还选用其他比较适合我国国情及学生具体情况的CD-ROM视听材料。这种视听结合的外语教学方式可以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传统教学中,教师无法针对学生的差异性而进行不同的训练。所有学生都面对同样的听力任务,而学生能力参差不齐,有些学生由于基础较差跟不上整体进度,慢慢地就会对听力丧失兴趣和信心,自我放弃。这时,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就可以弥补这一缺陷。教师针对不同听力水平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任务,然后利用计算机,将作业布置给学生。学生可以将训练后的语音作业利用网络或以U盘形式交给教师,教师再进行点评。通过这种接近口语考试系统,在虚拟的语言环境下自我检测的模式,可以使学生更加适应考试模式。电脑还可以把学生每次的训练录下来,作为学生自己的学习档案,有利于学生做阶段性的总结比较,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学习的过程和成功的喜悦。而且,学生还可以自行选择时间进行自主训练,这样有利于家长监督配合,争取一切可利用的课余时间提高听力能力。
三、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
英语口语教学以听、说、读为主,传统式的英语口语教学,使得学生单一线发展,即只能听到授课教师讲的英语,模仿教师独有风格的发音,导致课堂学习氛围过于枯燥、死板,学习成果受限;而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为改变传统的注重认知、灌输、封闭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提供新思路,为建立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并举的教学模式奠定基础,尤其是为英语口语教学创设和谐高效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主体性得到更大地发挥,使学生积极参与,更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多媒体所提供的真实的情景、动感的画面,可以创设视听一体的教学环境,吸引学生的注意,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真正发挥其主体作用。
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弥补了传统口语听力教学单一、枯燥的弊端,视听结合活跃课堂气氛,营造轻松、专业的听力口语学习环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并兼顾学生的差异性,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相应的、难度不一的听力口语任务;利用计算机辅助,学生的练习资源更丰富,可以更好地利用课余时间,加强练习,能更快地提高听力口语能力。
参考文献:
[1]Shohamy Eetal. Introducing a new comprehensive test of oral proficiency [J]. ELT,1986-07,(3):212-220.
[2]文秋芳.英语口语测试与教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浅谈利用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篇4
峨山县化念镇党宽小学:魏琼芬
[内容摘要]:小学数学大纲指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计算能力,应该要求学生算得正确、迅速,同时还要注意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和灵活性。”学生的计算能力强弱与否,直接关系到他学习数学的兴趣,甚至导致学习数学的成功与失败。怎样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下面谈几点自己的粗浅看法。
[关键词]:
数学教学 计算能力 提高
一、培养计算的兴趣。
俗话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结合教材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去探索新的知识,将干巴巴的计算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让学生自己说:“我能行”。例如: 教师在教学简便运算前,可以给学生讲述数学家高斯创造性地解答“1+2+3+„„+49+50”这50个自然数之和的故事,学生由衷的产生了对数学家的敬仰之情,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由此,学生审题比以往认真了,对题目的分析比以前仔细了,并能灵活利用有关定律、法则,找出解题规律,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其次,在教学中还可以结合每天教学的内容,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寓教于乐,使枯燥的计算教学富有生机。比如采用开火车的形式来训练计算,看看谁能把火车开得更远;采用比一比,拼一拼,看看谁能得到胜利的小红花;可以采用小组竞争的方法,让同学之间相互促进;借用卡片、小黑板以及其他可以利用的学具、教具等,对学生进行视算、听算、抢答、游戏
中计算、自编计算等方式训练,充分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由讨厌计算转变为喜爱计算,逐渐形成一种持久的计算兴趣。
二、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树立坚强的学习信心。计算时要求学生认真细致,当遇到数据大,步骤多的题目时要沉着冷静,认真分析,逐步计算,不要超之过急。对于学困生,课堂上教师要特别关注、体贴与帮助,要多让他们解答一些较简单的题目;课后,要加强个别辅导,逐步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同时对他们多一些宽容,少一些责骂;多一些理解,少一些歧视;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多一些热情,少一些冷漠,努力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三、培养坚强的意志。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从平时抓起,每天坚持练一练。计算教学中,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可以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适时适量地进行一些口算训练,我通常利用早自习或授课之前的3至5分钟时间,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进行口算练习。例如:低年级可以采用游戏的形式:如“开火车”“找朋友”、“找门牌号”、“送信”、“对口令”、“夺红旗”、“闯关”等各种方法进行练习,通过长期坚持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又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四、重视计算方法的优化。
“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亮点,是为了适应学生的思维特点,鼓励每个学生采用与自己的思维方式相适应的方法进行计算,发展自己的算法,它体现了全新的教学理念,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的有效平台,为不同风格的学生提供发展适合自己学习策略的途径,满足不同的学生不同的需求。算法的优化也是一个逐步感悟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不能把自己认为最优的方法强加给学生,教师应该在多样化的基础上,创设各种情境,在引导学生发现多种计算方法之后,适时地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使学生逐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并要重视引导学生加以应用,巩固算法,形成技能。这时的教师应是一位在学生需要时及时出现的引路人,而非一个慷慨的给予者。只有正确处理好算法多样化与优化之间的关系,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五、加强估算教学。
估算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估算与其他数学知识也密不可分。估算可以培养学生的“数感”,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运算”,可以帮助学生检查计算的结果正确与否,运用估算的方法可以对计算的结果做预先定位,快速地确定计算结果的取值范围,可以避免由于粗心大意造成的错误。在计算教学时,要合理渗透估算,能把枯燥的计算变得富有生气,激发对估算兴趣,培养估算的习惯,发展学生的数感。捕捉时机,练习估算。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学生经常接触的计算应用作为估算的题材,让学生把自己的经历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结合起来,就能增强学生估算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如,光明小学的150个师生去划船,每艘船可以坐12人,租了18艘船,够全校师生坐吗?18艘船有多少个座位?可先进行估算:12×18。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乘数中12接近整十数10,把它看成10再和18相乘,口算得180,或把18看成20,这样口算得240,或把12看作10,18看作20,口算得200,通过这样的估算可判断出这艘船坐得下150人。进而计算就可确定出结果范围在180——240之间,降低了计算错误的风险。上述估算使学生知晓有些估算不止一种方法,学生就会灵活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估算。
六、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数学计算容易出错误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认真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教师要重视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养成认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课,认真思索,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并做到先复习后练习,练习中刻苦钻研,细心推敲,不轻易问别人或急于求证得数。一定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严格要求学生,对于学生作业中出现的由于马虎造成的错误,决不能姑息迁就,绝不能让学生产生“由于马虎做错的题,没事”的念头,要树立“会做的题一定不能错”的思想。
教师还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要求学生认真按格式书写阿拉伯数字和运算符号,字迹要端正,这样能有效地避免“看错”毛病的发生。教师要率先垂范,对学生有明确要求,作业设计要精心,避免学生产生应付的心理。
总之,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教学时, 教师要有耐心,有恒心,要把握好每个环节,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练习为主线,坚持不懈,一抓到底,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参考资料]:《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浅谈利用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篇5
充分利用课堂教学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山东 尹怒涛 姜继树
语言是用来进行交流和获取信息的工具。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使用修订版)指出:英语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义务教育结束时,学生应能从口头和书面材料中获取所需信息。因此,培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英语教学要完成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
强化单词词组的巩固力度,给学生以阅读方法的指导,进行大容量的阅读训练,无疑是一条捷径。但由于学生使用英语英语环境面狭小。利用频率低、学生手头资料少、课外补充阅读难以控制等诸多原因,学生的阅读能力远没有得到大幅度提高。
课堂是英语教学的主渠道,课堂45分钟是学生学习英语的最佳时间。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深挖教材包含的阅读内涵,时时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应该是最有效也最实用的`训练方式。
以JEFC新版教材Book 2, Unit 4为例。Unite 4四课中都含有篇幅适中、难易适当、内容生动的阅读材料。我们的做法是这样的:首先利用早自习或上课时间集中学习单词、词组,对生词初步感知,为阅读基本扫清障碍。Lesson 13 Part 1和Lesson 14 Part 2处理方式类似,在听录音让学生找出“Why is Jim walking so fast?” 的答案与讨论完成“Pre-read”中的问题后,即刻用小黑板或投影仪出示Wb Lesson 13 Ex.1与Wb Lesson 14 Ex.3,让学生独立阅读对话和课文,尽量努力完成,待大部分学生举手以示完成后,教师检查订正答案;然后教师讲解重、难点,再让学生听录音,朗读、表演或背诵。
Lesson 15 Part 3是另一种类型的阅读理解,让学生通读短文,了解大意,填上方框内所提供的适当答案。Lesson 16 Part 5,练习册没有理解类习题,我们自己给出4个问题:
1.Why is Ji Wei now with John in American?
2.What is John going to do after he leaves school?
3.What does John want to learn in college?
4.What does John want to learn in college?
5.What is following them?
能力是顺利完成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的提高绝非一口吃个胖子,一蹴而就,它需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至于每课阅读时间的长短、题型的选择、是否补充习题等,可根据课堂实际,由教师决定,随机安排。
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逐步积累的渐进过程,阅读是英语学习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提高英语水平的重要途径。我们相信,只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见缝插针,时时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必将会得到提高,我们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四会目标也终将实现!
浅谈利用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篇6
计算教学在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学生的出错率较高,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我们每位数学教师都在实践、摸索着。
这段时间教学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学生出错非常厉害。课后细细想想:学生笔算的错误,大部分是由于“20以内加减法”不过关,达不到脱口而出的程度造成的。所以,我认为还是应该帮助学生熟练掌握20以内加减法,我的做法是:在刚开始练习时,要求学生说出口算的方法。在理清算理的基础上,适当增加练习的`题量,加快练习的速度。运用多种方式进行口算,如你说我算、抢答、接力赛、限时算等,使学生感到口算20以内加减法也是一种有趣的活动。
浅谈利用校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篇7
一、评选最喜爱的文章,激发学生“听”和“说”的 兴 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听”和“说”的兴趣,每一期校刊一出版,笔者就在班里开展评选活动,要求学生选出自己最喜爱的文章, 并说说理由。学生饶 有兴趣地 阅读校刊,然后各抒 己见,这样学生“说”的兴趣被 激活了。选出“我 最喜爱的 文章”后就细细品读,其中“青葱岁月”栏目选登的散文和诗歌比较适合朗读,每个学习小组选派两名代表到讲台上朗读,其他学生就在讲台下认真听,那优美的散文和诗歌像涓涓细流湿润着学生的心田。
笔者因势利导,在评选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现在各个学校都在抓德育建设,而校刊具有德育教育功能, 通过办好校刊把真善美的思想沁入学生的心田,培养学生良好文明的习惯。在校刊“细述心语”栏目中,很多学生在来稿中赞扬了校园里的好人好事,批评了一些学生在饭堂插队、出口成“脏”等不文明现象。这些都是学生的所见所闻,他们感触颇深,因而“说”的欲望被激活了。这样既帮助学生扬善弃恶,端正行为,又形成了正确的舆论导向。同时,校刊中的“传说故事”栏目收录了我县的一些民间故事及传说,如《渡河公传说》《特掘的故事》等,这些故事都是学生耳熟能详的,通过阅读学生了解了一些道德准则和团队精神,学会为人处世的道理,学会感恩、诚信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二、上一节品析课,激发学生“读”的兴趣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 神。校刊中的 诗歌和散文非常适合朗读,每一期校刊一出版,笔者就安排一节课让学生欣赏品析,引导学生把校刊中的好词佳句找出来,摘抄优美的句子和段落,读一读、写一写、背 一背,并从语句内容与表达方式上探究,加深感悟。这 样的品析课,不仅教会了学生阅读,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学校还利用校园广播播放校刊中的小美文,营造了浓厚的“读”的氛围,激发学生“读”的兴趣。笔者还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多读书, 读好书,倡导学生以读书为荣,以读书为乐,鼓励学生与好书为友,与经典为伴,让学生接受健康、儒雅文化的熏陶,使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需要。
三、人人争当小作者,激发学生“写”的兴趣
校刊是我校语文教育教学的阶段性成果,每个星期出版一次,收录了我校师生的优秀习作,刊登的文章都是语文教师经过精批细改后才定稿的,能在校刊上发表文章是学生的骄傲和荣耀。校刊的主角是学生,而学生的表现欲是十分强烈的,可以说,校刊是学生争相角逐的擂台,也是他们 实现自我 展示的人 生舞台。有了 校刊,学生写作就能近距离感受自己的成功,感受别人的肯定。看到自己的文章在校刊上发表,学生很高 兴;看到同学的文章在校刊上发表,学生很羡慕。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大家踊跃投稿。在我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平时不爱写作文,但是校刊《明山溪》创办后,效果就不同了,大家争相传阅,并且往往会评头论足、挑三拣四的,而这种现象恰恰创造了一个很好的交流机会, 无形中激发了绝大多数学生的创作欲望,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浅谈利用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篇8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 创新能力 主要措施
一、前言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技术水平已成为当今社会衡量人才便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我国的社会计算机应用水平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这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高校计算机教育的改善。但是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已深入到各行各业,同时也给新时期的企业员工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提出了挑战。目前,我国高校计算机教学中存在和多问题,主要在于模式固定化创新程度不够,这在一定程度严重影响了计算机应用创新的提高。因此改善计算机创新能力,应该从教学开始,从入门起为学生提供科学的教学模式、先进的思维方法以及可持续的创新实践机遇,从而从整体上改善高校计算机教学现状,实现对高素质创新性学员的培养。
二、提高高校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性
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能力,是指在更新原有物质元素的基础上,创造新的物质元素,从而实现物质元素的根本性的革新,主要内容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创新是人类发展和民族进步的源泉,是推动国家进步和社会发展不竭的动力。在人类发展长河中有着深远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信息时代计算技术的蓬勃发展,计算机已广泛深入到各行各业。由于计算机技术是一门新兴的技术,具有运算速度快、计算精度高、逻辑判断能力强、应用领域广和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且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日益精细化,因此对其使用和开发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1]。
我国高校计算机教学中仍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教学模式固定化、知识结构单一、实践创新程度低,更有甚者很多教学单位硬件设施不到位,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师人员组成和学生数量不匹配。致使基本教学水平达不到,更谈不上学生在学习中提高自我创新能力。随着社会信息成都的进一步发展,未来的社会对人才计算机能力的需求主要在于创新能力,只有将创新和教学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从而推动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因此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已是当务之急。
三、改善高校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主要措施
(一) 高校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计算机教学的宗旨在于应试。对于大多高等教育院校来说,其教学的宗旨是应试或是完成国家规定的传统GPA教学,拿到相关的学历学位。这就导致了学校对于课程设置仅侧重于理论学习,而忽略了实践,从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校的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学时设置。目前国内大多学校都是传统的“三段式”教学[2],这决定了所有课程的设置都趋于统一,不能因学科而异开展实践教学,导致计算机教学脱离学科特点,从根本上影响了学生计算机创新能力的提高。
2.教学内容过于机械化。由于大多学校,教学内容不能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改善,大多学校都是以教授基本知识为基础,再加上大部分老教师教学模式单一,不能随着隋代的发展而改进。这就造成了所教授的理论缺乏生动性和时代脱节,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双师型”教学经验和创新能力结合度不够。主要表现在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尽管年轻教师的比例比以往已有很大提升,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受教学经验的限制,年轻教师教学机会较少。这就会导致知识结构能紧跟时代的老师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而老教师的经验虽然丰富,但是对于计算机新技术的领悟能力不及年轻教师,这会导致年轻计算机老师离开教育行业。
(二)提高高校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措施
1.改革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善传统的应试教育和学分体制,高校教师应针对实际应用情况,在计算机教学中对学生的进行学前、学中和学后评估,通过行之有效的评估,改善教学策略和教学质量[3],积极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观念,因势利导,考虑学生的学习自主权,正确定位每位学生的掌握情况,从根源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生动化教学和创新性教学。教师应重视教学的每一环节,从计算机教授语言和教学课件入手,不要生搬硬套书本,要通过栩栩如生的实例引导学生积极的思维和反馈。同时教学模式要多样化,结合编程题和设计题的不同点,给予相应的教学手段,比如对于较为枯燥的编程题,可以结合学生较为感兴趣的实例进行引导。对于学生的问题,针对实际问题的回答情况给予回馈。在遇到难题时,应从多方位、多角度出发,引导学生积极的去思考,从而实现问题的解决[4]。
3.积极推进“双师型”教育。推进 “双师型”教育进程,一方面对与有经验的教师,学校通过一定的培训手段,是指加强对于新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另一方面对于年轻老师的创新能力要给与充分的肯定,并通过给其尽可能的机会加强课程教授实践,从而提高其经验。在高校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年轻型和经验型要加强交流,互相促进,才能充分发挥双师型计算机教学的优势。
4.加强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把信息时代的新生元素融入计算机教学,从而促进学生积极能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同时教学方式的创新也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创新能力。在考核机制上,将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一项指标纳入考核体系,比如经常开展设计题目比赛,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结论
总之,高校机算计教学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已成为经济社会信息化建设的中重要组成部分。要在通过转变传统观念,改善教学模式,侧重于教学细节,优化教学课程设置,从而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提高学生兴趣的机上上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形成可持续学习的创新思维方法,为国家培养创新能力强、实践水平高、综合应用能力的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刘传领,田素贞.浅谈高校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5):48-50.
[2]宋钰.浅谈高校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信息与电脑,2011(5):215.
[3] 李 莹 刘艳华 吕亚娟. 浅析培养创新人才的高校计算机教学模式[J]. 科技信息,2011(7):592.
浅谈利用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篇9
溧阳市竹箦中心小学课题组
一、研究背景
1.国内外研究现状
纵观世界各国,在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上,大都有较高要求,如英国虽然不赞成繁琐的笔算,但十分重视心算的估算能力的培养,日本在新修订的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了增加数学教学时间进行“计算的反复训练”。
《新课标》指出:“简便算法的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掌握简便运算的方法,是提高学生运算速度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必须重视简便运算思路灵活性的学习,正确理解简便运算的含义,合理地进行简便运算,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思维空间得到更好的发展。”成都大学师范学院副教授、硕士张晓霞对计算教学进行了长达多年的研究。她认为: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计算能力,历来都是小学数学的主要教学目的。2.课题的提出
若说计算教学是支撑小学数学最基本的框架,那么“简便计算”更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部“重头戏”。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能大幅度地提高计算速度及正确率,使复杂的计算变得简单,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而在实际学习中,我们发现很大一部分孩子对简便计算掌握的不好,作业错误较多。问题主要集中在:审题不清,抄错、算错、马虎、粗心;运算律、定律不能熟练应用,更不能灵活应用,速度慢,有时甚至会乱用定律等现象,对今后的深入学习非常不利。
所以,我们提出了《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简便计算能力的研究与实践》这一课题,旨在针对小学生在简便计算能力方面的实际现状,研究造成计算慢、计算正确率低的原因。找到能够帮助学生克服简便计算的易错点,提高简便计算的准确性的方法和途径,从而培养学生的简便意识及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
二、概念界定
1.什么是“计算能力”?计算能力是指学生的口算、心算、估算、笔算的能力。计算能力既不能离开具体的数学知识而孤立存在,也不能离开其他能力而独立发展,它是运算能力和记忆能力、观察能力、理解能力、联想能力、表述能力等互相渗透的,它也和逻辑思维能力等数学能力相互支持。2.什么是“简便计算”?简便计算是四则运算中一种特殊的运算方式,运用“加法运算律”、“乘法运算律”、“减法的运算性质”、“除法的运算性质”等进行的在较短时间内快速算出结果的运算。
三、理论依据
1.教育心理学理论。
教育心理学认为,计算是一种智力操作技能,而知识转化为技能是需要过程的,计算技能的形成具有自身独特的规律。学生计算技能的形成一般要经历四个阶段:认知阶段、分解阶段、组合阶段、自动化阶段。一般来说,复杂的计算技能总可以分解为单一的技能,对分解的单一技能进行训练并逐渐组合,才能形成复合型技能,再通过综合训练就可以达到自动化阶段。因此在学生初步理解算理,明确算法之后,正是技能形成的关键阶段,应该根据计算技能形成的规律,及时组织练习。教师要针对重点和难点精心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在练习中深化对算理的理解,在练习中逐步获得简便的算法。2.新课程理论。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计算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当运算意义以生活场景为背景时,可以化“抽象”为“直观”,大大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感到自然、亲切、易懂,有利于学生主动去理解和建构知识。现实生活即是计算教学的源头,更是计算教学的归宿。教师应努力为学生提供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以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的机会,从而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四、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发现学生简便计算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错误原因,并通过大量的错例分析,对小学生计算失误成因进行系统归类,采取一些具体可行的方法,提高学生计算正确率,减少、避免计算中的一些不必要的错误。
2.使学生掌握简便计算的方法,形成计算技能,同时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耐心、细致、不畏困难的优秀品质以及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学生的简便计算的能力。
3.通过课题研究锻炼培养教师,形成一个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及数学教学、科研能力的教师群体,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五、研究内容
1.4~6年级简便计算教学中的易错点的调查研究及分析归类教学研究。通过试卷作业分析、课堂反馈,了解、分析影响小学生在学习简便计算单元知识做错题的因素,做好相关记录,分类归纳简便计算的一般题型。2.提高学生简便计算能力的方法或策略的研究。(1)教师教学方法的优化选择的研究。(2)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方法研究。(3)学生自觉形成简算意识的培养方法研究。
六、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收集有关提高学生简便计算能力方面的科研文献,获取相关信息,并进行分析、综述,从中提炼出与本课题研究有价值的资料。2.调查研究法:运用问卷的方式,获得关于课题研究的相关事实,给课题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使之形成对课题研究的科学认识。
3.行动研究法:以课题研究计划为目标,对各个阶段的研究不断进行计划、研究、总结、修正,使实验研究科学、规范、合理。
4.个案研究法:对典型的教学案例进行解剖,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全面、细致、深入的分析,探索提高学生简便计算能力的实施策略。
5.经验总结法:结合课题研究的情况,将一些阶段性研究成果和实践材料进行总结,并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加强课题成果的提炼和推广。
七、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诊断性研究阶段)2016年11月——2016年12月
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对课题进行前期调查,形成课题研究计划,确立总体思路、目标,明确发展的方向,收集相关数学简便计算方面的材料。第二阶段(探索性研究阶段)2017年1月——2018年10月
按实验方案组织实施,抓好实验过程的数据收集,整理,加强实验过程管理,开展形式多样的课题研讨活动,不断提高研究成效,做好联阶段性成果的总结和经验推广。
第三阶段(成果物化结题阶段)2018年11月——2018年12月
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报告,撰写相关论文、研究报告、对研究成果汇集成册。邀请有关专家对成果进行鉴定,总结经验,进行成果推广。
八、成果形式
1.课题申报书、课题实施方案、课题计划与总结、中期评估报告、课题结题报告。2.教师成果集:教师的论文、案例、反思集等;简便计算训练汇编集等多种校本课程。
3.学生成果集:包括学生数学日记集、数学小报集、简便计算错误资源集。
九、保障措施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室为指导的课题领导小组,组成了由教科室主任为课题负责人,近十名数学骨干教师为组员的课题研究团队。他们中有的参与了国家级、省级课题研究,有的主持过自己的市级课题,并且有一定的理论素养与教学实践能力。
1.相关管理制度和经费保证。学校领导十分重视教育科研,严格科研制度和考核标准,建立激励机制,提供专门的科研经费支持。
2.时间的保证。每两周定期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开展学期课题研究展评汇报,为课题组开展研究提供了较好的条件,确保了研讨的次数和时间。
3.研究能力的保证。整个课题组成员,都有很强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年轻有活力,好学爱专研。同时学校不仅优先考虑让课题组的成员外出学习,还会定期聘请课题研究方面的专家进行讲座,对研究的课题进行指导。
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篇10
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作者/杨玉贞
摘 要:从事小学数学教学深刻体会到计算能力对一个学生的整体数学成绩有非常大的影响,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需进行多方面的训练。
关键词:口算;计算习惯;规律
一、加强口算能力的训练
只有口算能力强,才能加快笔算速度,提高计算的正确率。低年级的教学内容相对来说少一些,教师可在课堂上给学生计时让他们做,这个时候学生的注意力很集中,也会很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口算不仅要计时,更重要的是要给学生看出对、错,对那些能在规定时间内考满分的要及时给予一定的奖励,引起学生对口算的重视。
二、要熟练的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加减法”“九九乘法口诀”
低年级作为关键的起始阶段,加、减、乘、除的入门学习对学生今后的继续学习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任何复杂的题都是由一个简单的问题组合而成的。如果“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加减法”“九九乘法口诀”没有熟练掌握,到了中、高年级必然算不快、算不准。
三、培养低年级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于计算机的能力形成以及提高,许多学生对计算机能力的理解和掌握,有的时候会发生错误,这种情况的发生往往是因为学生缺乏严格的训练,学生并没有从本质上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教师要从学习计算的习惯上着手对学生进行培养。
四、帮助学生弄清算理,揭示规律
在计算的教学上,要让学生弄清楚算理,对于低年级的学生直观的思维对其在理解上占据主导作用,这种思维由抽象到具体的过度是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心理学家认为:动作的开始往往是由于思维的作用影响,学生要掌握数学知识,将数学的学具作用充分地发挥运用。
五、对学生进行灵活的训练教学
要将计算做最好的`过关准备,首先要保证的是计算的准确性,这是最重要的核心作用,这就要求我们的讲解一定要准确、合理、灵活。例如:在两位数的加、减练习中,对学生的指导教学,教师要做到善于发现,仔细地对学生进行观察。在学习方法上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学生现有的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对学生进行方法上的指导,例如,在计算问题上,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低位算起,可以积极地鼓励学生从高位算起,通过深入地对学生进行观察、灵活的运用,提高学生计算的能力。
浅谈如何让学生计算能力提高 篇11
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巧学活用,会使相对枯燥的数学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起来,会让学生学得兴味盎然,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在游戏中培养兴趣。例如:在低年级计算教学中引入数学游戏“碰球”,既能进行口算练习,也能激发学生进行计算的兴趣,2、用故事激发兴趣。如: 在教学简便运算前,首先给学生讲解数学家高斯创造性地解答“1+2+3+……+99+100”这100个自然数之和的故事,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不自觉地产生了和数学家比一比的念头。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娓娓道来,既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也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
二、讲清算理,为正确计算提供依据。
要使学生会算,首先必须使学生明确怎样算,也就是加强法则及算理的理解。计算依据法则,而法则是根据数的性质以及有关运算定律、运算性质推断得来的。充分重视算理,驭理入法,方能使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计算能力的提高也就有了切实的保证。在计算8+6的教学时,教师没有停留在算法多样上,更没有让学生“喜欢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计算”,而是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算法相通的地方,都是通过凑十来达到口算的目的,使学生懂得这种题目通过“看大数,拆小数,先凑十,再加几”的方法口算,这种“凑十法”的口算策略同样适用于后续学习8加几、7加几的进位加法,因而这种策略的优化其潜在价值巨大。“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课堂上,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想、去做、去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之法。同时,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几种算法,引导学生进行反思,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及时对“多样化”进行“优化”,寻求简洁、容易、快速的方法。要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和交流,感受不同策略的特点,领悟不同方法的优劣,做出合理的判断和价值评价。为了使学生头脑中算理清楚,计算起来就有条不紊,可以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理清算理。1、领悟法。如:在低年级讲授进位加法时,可让学生在摆一摆,画一画,数一数的基础上体会凑十的过程,发现满十进一的现象,学生会对“十进制”这一自然数的进位方法有很好的认识。在计算中应用到满十进一的理论时才不会疑惑不解。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领悟法”。2、对比明理法。如:二年级学习三位数加、减法时,涉及到口算、估算、竖式计算,对于这一知识的教学,我改变计算题以做题为主的惯例,鼓励学生多动嘴说,说一说算理,说一说想的过程,目的在于使学生的思维高度活跃,做到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
三、培养学生计算细心、认真的好习惯。
学生在计算中常会出现这样一些错误:看错抄错题目;列竖式时数位没对齐;计算时不打草稿;一位数加、减、乘、除计算错误导致整题错;做作业时思想不集中;做完题不回头检查等。这些大多是由粗心造成的,那如何让学生细心呢?1、教师要做好示范和表率。教师的板演,批改作业的字迹、符号,一定要规范、整洁,以便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2、善于总结经验,归纳方法。比如我教给学生计算的检查方法是:一对抄题,二对竖式,三对计算,四对得数。
3、加强口算训练。学生做计算题的速度及正确率与每个学生自身的口算能力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我们注意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口算练习,基本上采用听算和看算训练。持之一恒,学生计算速度和正确率的提高是显而易见的。4、教育学生养成验算习惯。数学教学应当培养学生作业认真、仔细,书写整洁、格式符合规定,对计算结果自觉检查等学习习惯。我们要要求学生作业完成后要作自我检查,复核或验算。
四、练习题的筛选要恰到好处数学知识系统性很强。如果整数的加、减、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没有学好,那么小数的加、减、乘、除法就很难学会。因此说,计算教学需要做到新旧结合,精讲巧练,持之以恒。
五、重视错题的分析
六、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反复认识和实践的过程,出错总是难免的。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特征,刚刚学习的知识比较容易遗忘。例如,退位减,前一位退了1,可计算时忘了减1。同样,做进位加时又忘了进位。特别是连续进位的加法,连续退位的减法,忘加或漏写的错误较多,这些都与儿童记忆不完整有关系。因此,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计算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其计算错误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可借鉴语文教师批改作文的方法——写评语。在学生出错处加上评语导出错因,让学生知道错的原因,是由于自己马虎大意,还是哪方面的知识掌握得不够好,在知错的基础上把错题重做一遍,对正确的知识再次加深认识巩固。教师要因人、因题地重点分析错题原因,大部分学生都做错了的题,教师就要集中进行了讲解,分析错误的原因;对基础较差、常做错题的学生,教师要多花时间在课后进行辅导。学生对自己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要进行了自我反思,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本子,把每天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记在本子上,并写出错误和改正方法。另外,要有针对性地把学生经常错的题目类似的题目作为学生的课堂作业,再次反馈了解学生改错后的作业效果。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篇12
但实际教学中, 教师常有同感:家长们面对孩子做错题目的首要原因就是说孩子粗心大意了, 打电话给老师, 总是问老师怎样让孩子改掉粗心大意的毛病呢? 每当翻开孩子的作业本或者试卷, 看看出错的地方多半是一些最简单最基本的计算错误. 于是做父母的也只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对孩子唠叨, 让孩子做题目时一定要细心啊. 还有的甚至大发雷霆对孩子进行训斥. 而这样的方法显然是没有效果的, 孩子依然重犯错误, 毫无改进, 这令许多家长们伤透了脑筋.
一个孩子计算能力不强, 那么他的数学成绩肯定不会好到哪里去. 所以要想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就必须从低年级入手, 从一年级就要注重对学生口算能里的培养.
一、计算能力不高存在的原因
常有家长、 教师把计算错误都归咎于学生的粗心. 其实并非如此. 经过调查发现造成学生计算正确率低下和计算速度慢的原因大致可以归纳为理念性错误和非理念性错误. 理念性错误是指学生对计算法则概念运算定律或运算顺序的不理解, 或者没有很好的掌握所导致的错误. 非理念性的错误是指学生由于不良的学习习惯所导致的错误, 如抄错数字, 不认真审题, 注意力不集中等. 另外还包括教材的安排和变化给学生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
此外, 教材的改革, 在某种程度上也对学生的计算能力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新教材把计算和解决问题紧密相结合, 这也是教师在教学时教学的重点难于把握;教材降低了计算难度, 删除了繁杂的计算, 但课时量的大量减少, 也给学生训练时技能、 技巧的形成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教师就要灵活进行处理, 根据学生的实际和自己的教学经验, 教师可以重组教材, 做适当的补充, 或对一些教学方法 (法则) 做概括和提炼.
二、解决计算能力问题的策略
(一) 解决理念性错误策略
1. 加强学生对算理及法则含义的理解
一般老师只注重计算结果, 忽视算理的推导, 学生的学习只停留在算对、算快的层面上. 要使学生会计算, 首先要教会学生计算的方法, 也就是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这样算, 这样理解呢? 在教学时, 教师应该用清晰的板书或者理论展示并指导学生理解算理, 必要时还需要学生死记硬背, 背出计算的顺序, 这样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
2. 加强比较式训练, 形成计算技能
对于普遍性错误或易混淆的计算问题, 要利用课堂最佳的时间, 通过几名学生典型的错误分析, 使全班学生得到共识, 从而明晰学生的计算思维. 如下面的题目:判断正误, 并找出错误原因.
像上述找错题, 班里可建立错题档案卡片, 采取题组形式, 进行反复训练, 克服常犯的计算错误, 提高计算的准确率.计算训练每天应保证一定的计算量训练, 使学生的计算能力由量变到质变, 逐步形成计算技能.
(二) 解决非理念性错误策略
1.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1) 认真审题, 做到计算四步骤
学生的良好计算习惯是正确计算的保证. 小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应包括四方面:看清题目、仔细计算、巧用估算、耐心检查. 为了让学生掌握运算法则, 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生计算时, 可要求学生对每一道题都要做到一看 (看数字、看运算) 二想 (想怎样计算) 三算 (根据想好的, 仔细书写) 四查 (看计算是否正确) , 这四步骤, 让学生牢记在心里. 久而久之就能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2) 利用打草稿, 提高正确率
很多数学老师常有同感:学生数字书写潦草、不认真, 导致经常抄错数字或者抄错运算符号, 从而造成计算的错误;还有的学生出错的原因是该不打草稿的时候不打草稿, 直接用口算, 最后造成错误. 针对这种情况, 可以要求每名学生都要准备好一本自己的草稿簿, 打草稿时也要求他们必须书写工整, 清楚, 有顺序的. 让数学小组长不定时检查学生的草稿簿, 表扬那些制作精美并书写工整的同学, 并给予奖励. 这样就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打草稿的习惯.
(3) 自觉验算的习惯
要求学生写好算式后要先核对题目有没有抄错后再计算, 每计算一步要进行检查, 最后如果还有多余时间的话, 要求学生除法计算的用乘法验算, 乘法计算的交换乘数再次验算, 让学生养成验算的好习惯.
2. 采用多样化的练习
数学计算教学的还有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练习. 即采用多样化练习手段让学生再次掌握新知识. 在巩固练习中不仅能让计算能力再次提高, 而且能让学生对算理再次理解掌握. 也是检查学生掌握新知识情况的有力措施., 同时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练习的结果. 一句话概括就是 “多练多做才是硬道理”.
(1) 重视 《口算训练册 》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 笔算能力是在口算准确、熟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学生手中的 《口算训练册》, 保证学生每天有三到五分钟的口算训练.
(2) 重视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
如四年级的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遇到商中间有0 的除法, 通过估算的办法, 能有效地避免错误的发生, 从而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浅谈利用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篇13
育才学校 李仕艳刘力
新颁《科学课程标准》要求:自然课要悉心呵护学生的好奇心,并以探究活动为主,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由此可见,在小学自然课堂教学中合理地运用电教媒体,创建一种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引发、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是适应教育发展,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的一种有效途径。
一、创设浓厚的探究氛围,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
认知学习理论的观点,人的认识不是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界刺激与人的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产生的,必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获得有效的认知。而多媒体图、文、声、像等具有丰富的再现功能,课堂中如果我们能利用它创设一种新颖别致的娱乐情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发现疑点,引起他们渴求知道答案的迫切心情和继续学习动机,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使枯燥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如教学《平衡》一课时,我将玩跷跷板的生活画面用课件的形式演示出来,学生一看到让它,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了过来,并从中发现:为什么会平衡?怎样使它平衡等问题,使得学生迫不及待的往下研究。又如教学《反冲》时,我让学生观看录象带――春节燃放烟花爆竹时的色彩缤纷,声震云霄,热闹非凡的美丽景象,把学生带进“反冲”的世界里探究。
二、制作直观、动态画面,演示科学探究的方法
有人预言说:“二十一世纪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不会学习的人”。因此,教会学生如何进行学习是作为一名教育者必须完成的`一项任务。所谓“学会学习”即是要学会学习的方法,这样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习事半功倍(摘自《学习的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利用课件将科学探究的方法制作成直观、动态画面,让学生观看,效果显著。例如《水的蒸发和沸腾》一课,要求学生会使用酒精灯,并学会做加热试管水的实验。以前教学,我用边演示边讲解的方法,可效果不明显,学生根本记不住那么多注意事项,实验中总出现这样、那样的操作错误,有的错误操作一旦养成很难纠正。于是,我便用多媒体做一个课件把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配以简单的动画来提醒学生,并帮助他们记忆,效果很好。又如执教《空气》时,我把学生想到的观察方法――眼睛看,鼻子闻,舌头尝,手摸,用图片的形式在屏幕上打出来,既帮助了学生总结,又起到了一个记忆的作用。
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自然教学的最前沿的思想:“一英寸厚,一英尺深,一英里宽”。由此可见,自然教学在把培养学生的经历学习,即培养能力为主线的同时,还要求学生应掌握最为基本的知识(一英寸厚)。因此在教学时我们利用各种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例如《卵石的形成》一课我把《小学自然电视教材》中的一段十多分钟的录像,根据自己教学的需要分阶段出示了在上、中、下游河道上岩石的不同形态特点、它们的大小、棱角差异,同时结合录像文件制作了一些文字灯片,这样一来加深了学生对卵石如何形成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又如上《花的构造》时,为了使学生理解完全花和不完全花,我设计了两个花篮,如果说对了,那朵完全花就能溶进完全花篮中,如果错了就不能溶进完全花篮中,学生很感兴趣。
四、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良好的探究的习惯
良好的探究的习惯是指:正确使用器材、探究进行记录、思考等行为。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形成、矫正学生的探究习惯,已出见成效。如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的实验报告单,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撰写实验报告的习惯。如利用电脑的掌声来鼓励实验习惯好的实验组,利用磁带播放科学小故事,为学生树立一个真正的探究习惯的榜样,利用CAI的直观性让学生判断习惯的优劣,从而培养学生好的探究习惯。如,《叶的光合作用》、《叶的蒸腾作用》《食物的营养》、等许多课的教学中,涉及的知识很多,教师并不能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全部讲授给学生。于是为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从两方面入手:第一,把与之有关的知识,图文并茂地一同输入电脑做成课件,教孩子怎样利用课余时间去查找读取,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提供了资源。第二,设置信息课,让学生到电脑机房上网查找与主题相关的资料,并把自己认为是有价值的东西摘抄下来或者复制到校园论谈的“自然园地”中的相关位置。
五、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评价学生的探究活动
【浅谈利用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推荐阅读:
浅谈如何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07-05
浅谈如何提高饲料利用率09-21
浅谈如何利用音乐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11-29
利用英文报刊材料,提高阅读理解能力10-02
利用媒体提高教学兴趣12-07
利用课本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08-21
浅谈大学生如何利用课余时间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