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德育课堂中的学生深度参与

2024-07-03

谈德育课堂中的学生深度参与(精选5篇)

谈德育课堂中的学生深度参与 篇1

谈德育课堂的学生深度参与

内容摘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参与式教学法”正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德育课堂中,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模式,学生并没有真正地深度参与。本文针对传统德育课堂存在的弊端以及在参与式教学改革中学生参与度不够的问题,力推学生深度参与的“参与式教学法”,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入手,努力构建全新的德育课堂新模式。关键词:德育课堂 存在弊端 学生深度参与 新模式

去年,笔者曾有幸两次参加北京光华慈善基金会举办的NFTE创业课程培训,感受非常深刻。那可真是全新的课堂模式,自始至终都充满了和谐与快乐:老师和善可亲,学员踊跃参与,师生平等互动,老师与学员以及学员和学员之间,都能分享各自的知识与经验;游戏活动和学习活动穿插于课堂之中,头脑风暴、角色扮演、小组讨论、视频播放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学员们在全身心的参与中不仅学到了知识与技能,而且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和快乐。笔者是从事德育课教学的教师,反思自己多年来的教学,深感在德育课堂中学生参与的不足,尤其是学生的深度参与还远远不够。因此,笔者在通过NFTE课程培训之后,在自己的德育课教学中进行了尝试,在教学模式上进行了大胆的改革,效果令人满意。通过教学改革,笔者感受到了“参与式教学法”的魅力,特别是在让学生深度参与这方面,体会更加深。

一、传统德育课堂模式的弊端

在传统的德育课堂中,总体上说,采用的授课模式是灌输式教学。

首先,这种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为主,教师居高临下,大量采用“注入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授和接受,较少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这种教学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和学生内心情感的体验,导致了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的主体精神和主观能动性的弱化甚至丧失,学生的创新思维、问题意识、探索能力逐渐萎缩。

其次,这种德育授课模式的教学程序机械而呆板。以解决知识点为主的传统德育课堂教学,追求急功近利的“质量”绩效,课堂教学程序单一化、刻板化,致使课堂教学走入教师单向传授、学生被动参加、教学耗时低效的怪圈。

再次,由这种授课模式所决定的,对课堂教学的评价也是重教而轻学。对德育课堂教学的评价,本末倒置,往往重视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通过一份理论试卷,只能考查学生对德育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至于学生思想道德情感体验和行为的养成,以及道德认知、道德判断以及道德情操等,是无法通过理论考试来检验的。

二、对德育课堂中学生的深度参与的理解

理论研究表明,学习的过程是学生根据自己的态度、需要和兴趣,并利用过去的知识与经验对外界影响进行主动的、有选择的信息加工过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深度参与是至关重要的。

在德育课堂中让学生深度参与,这实际上是“参与式教学法”的深入运用。

“参与式教学法”与过去传统教育方法相比,是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法,其主要理论依据是合作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它具有教学目标的全面性、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学组织形式的合作性、教学氛围的平等民主性、教学过程的师生互动性、教学评价的多维性和教学结果的反思性等特点。这种教学法重视发展学生的自主行为和个性特长,注重方法传授和能力培养,注重学生主体作用和学习主动性的发挥,鼓励和促进学生自主创新。它除了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学习主体自身的体验,关注学习者的情绪和情感需要,增强学习者的自信心和满足学习者的成就感。

“参与式教学法”的最大特点和优点是使学生成为主体,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中心,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是学生真正地、快乐地在学,而不只是教师在辛苦地在教。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德育课教学中,许多教师都在不断地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参与式教学法”也在不断地得到推广和运用,也取得了积极成效。但笔者认为,在以往的参与式教学活动中,无论是教师对参与式教学的认识,还是学生参与教学的广度和深度,都可能存在一些问题。有的教师让学生参与教学,或许是追求一种形式,为了体现教学改革或者活跃课堂气氛而让学生参与。在课堂上,学生一会儿讨论,一会儿上台演讲,看似很热闹,其实学生没有真正地、全身心地投入,课堂的主角仍然是教师。

笔者在本文中所阐述的学生深度参与,是指教师要真诚地、真正地把课堂这个舞台让给学生,让学生来当演员,而教师去担当诸如导演、裁判、主持人等更为重要的角色。学生深度参与教学包括:第一,全程参与。学生参与教学主要体现在课堂上,但还应包括课前参与和课后参与方面。教师在备课时就可以考虑让学生参与,如预先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去查找和探究相关的知识点;布置让学生进行游戏活动或学习活动的方案设计及其他准备工作。在课后参与方面,如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互批作业;课后让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课后要求学生对学习情况进行及时反馈等。第二,全员参与。在课堂中,学生参与有时会出现“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的情况,即一部分思维敏捷、个性活跃的学生,往往垄断整个学生参与的课堂,而另一部分学生则少有表现的机会和意识。教师应关注这一情况,越是参与较少或不愿参与的学生,越需要教师有更多的耐心和鼓励,帮助他们跨出紧张和顾虑的“心坎”。第三,全身心参与。一堂效果好、效率高的德育课,应该是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课。学生全身心参与,是学生深度参与的最重要表现。教学中,教师要高度重视对课堂节奏和课堂气氛的把握,课堂活跃而不混乱,使每个学生都围绕着教学任务而展开活动,不能让一个学生的思维游离于课堂之外,让他们既动脑又动手、既动口又动情。

三、构建学生深度参与的德育课堂新模式

构建学生深度参与的德育课堂新模式,要求教师从教学理念的树立,到教学内容的设计以及教学方法的选择等多方面,全面贯彻和实现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行动。笔者认为应着力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理念先行,这是让学生深度参与教学的基本前提。教师要充分尊重和相信学生,树立师生平等意识,真正实现教学的民主化。新德育主张“教师要无限相信学生的潜力,力求教育应该交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重视学生主体的参与和精神状态,赋予学生成功的体验,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教师要让出三尺讲台,使学生成为教学舞台上的主角。教师在掌控和驾驭课堂的前提下,敢于放手让学生去表现自我和展示自我。

第二,创设良好的硬件设施,创造轻松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深度参与提供保障。首先,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合作小组,每个小组起上富有个性化的名字;其次,桌椅摆放要有利于学生参与教学。要打破讲台在上,学生课桌面对讲台分列而排的原有形式,改变成各小组围坐式,或有必要时变换成大圆桌型形式;再次,教室要配置多媒体教学设备,这也是学生参与式课堂所必不可少的。

第三,在教学内容上挖掘资源,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唤起学生参与的热情。首先,教师在备课中就可以体现学生参与,具体设计学生参与的活动环节和活动流程,预测课堂中学生参与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有些资料的搜集和活动的准备可以交给各小组去完成;其实,在钻研和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寻找相关素材、故事、图片、活动设计呈现方式和过程,并作成幻灯片在课堂上呈现。教学内容力求贴近学生生活,反映热点话题,体现时代气息,尽量让学生有话可说;再次,要认真把握教学重点与难点。学生参与教学,往往要占用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因此,教师要准确地突出重点和难点,有些知识点可安排学生在课外去探究和准备,作为学生课后作业去布置并及时反馈上来。可以尝试通过电子邮件、QQ、MSN、手机短信、博客等方式向学生布置个性化的电子作业,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经研究性学习后提交多样化、多类型的课程学习成果,如纯理论分析性的小论文、学习心得、社会调查报告、自制课件、生动案例,甚至可以是经认可的自行拍摄制作的图片、音频、视频,等等。

第四,在教学方法上不断创新,选择那些适合并有利于学生深度参与的教学方法。其一,在课堂中,教师提出问题或提供一些案例,先不直接给出结论和答案,可采用头脑风暴法或小组讨论法,先抛砖引玉,让各小组思考并归纳,派出代表总结发言,教师最后提出自己的结论,供学生对比和鉴别,最后形成共识并得出相对正确的结论。有些开放式的问题,完全可以让调动学生思维,让学生得出结论。其二,提供一切机会,让学生上台演讲和展示。有些制作类的内容,让学生上来展示自己的作品,有些内容可尝试让学生来讲授,让学生在参与中体会成功的快乐,从中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满足学生的成就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其三,设计一些游戏和小活动穿插于课堂,营造快乐的课堂氛围。其四,充分利用情景教学,让学生进行小品表演和角色摸似,深切体会所授内容,让学生在参与中培养情感,提高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

最后,要注意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问题。牢牢树立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教学理念。在学生深度参与教学中,教师具有多重角色,既可能是主持人,又可能是导演,有时还可能是评委或裁判。在学生深度参与的全新课堂中,教师大多数时间是行走在学生当中,与学生保持一种平等式、互动式、沟通式和对话式的状态。此外,教师点评很重要,要高度重视。有许多的问题学生争论不休或莫衷一是,由于认识能力和社会经验与阅历所限,学生对有些问题的认识和看法可能不能提示其本质,此时教师的点评至关重要,能起到及时引领、指导和启发的作用,也会让学生的认识大大提升。

谈德育课堂中的学生深度参与 篇2

关键词:德育课,课堂评价,学生参与,作用,做法

在传统的德育课堂上教师“主宰”了课堂评价,学生缺乏积极参与的热情,缺乏了对好奇心的刺激和对智慧的挑战。现代德育教育观,要求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在能够生动活泼,在愉悦的状态下发展人格,发展学习技能。因此,德育课堂评价改革的关键就是如何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对传统讲授程式予以打破,多方向促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交流,从而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获得更多的知识。

1 学生参与德育课堂评价的作用

1.1 真正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

课堂评价在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不可缺少的一环。课堂评价是对师生的行为依据一定的结果和目标给予价值判断。教师通过学生的评价意见,及时得到反馈,因势利导,对学生参与评价积极引导,在学习活动中把学生看作是不可替代的主体,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注重学生的潜力发展,关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把学生是学习主体地位体现出来。

1.2 让学生掌握一种更优化的学习手段

不管知识获得的形式怎么样,都是一种积极的过程。驱使学生强烈认知需求的是这种积极的学习过程。学生进行评价参与的过程中,对别人发言细心倾听,进行议论评价,这是“对知识是否恰当进行检查”,也是改进和补充所学的知识,也就是“改造旧知识”。同学之间经过深入学习,评价交流,从而最终对知识获得,这也就是“获得新知识”。因此,学生的一种优化的学习手段就是参与评价。

1.3 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

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评价,提供给学生探索、研究、发现的空间,为学生创设有所创造、有所发展的条件。

2 引导学生参与德育课课堂评价的原则和方法

2.1 教给学生评价的方法

要让学生参与评价,教师就必须发挥“引导”的作用,帮助学生掌握评价的方向,点拨他们评价的方法和要领。

2.2 教给学生正确的评价原则

要使学生评价更有序,更有效,必须让他们在评价中遵循原则。一是尊重他人原则:在合作评价时,一定要培养尊重个别差异的良好心态,要尊重别人。二是集体性原则:在进行自我评价的过程中,一定要立足于集体环境中。

3 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评价的具体实践

我们引导学生参与评价,正是给学生提供了发现、研究、探索的空间,为学生有所发展、有所创造创设条件。所以,当学生在课堂上成为了主人后,教师不再拥有评价的“专利”,学生人人都有机会参与评价,都可以畅所欲言,都可以自由地说出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在这样一个和谐民主的氛围里,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参与进来呢?通过实践,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3.1 激发学生参与德育课堂评价的兴趣

对教师而言,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学习和生活的良好环境,因此在课前,要抽出一些时间来营造一个好的环境。包括书籍、磁带、竞赛台等硬环境;为学生树立学习对手,提供可取长补短的小组组合,尽力创设同学间相互交往的机会软环境。只有置身于积极、充满刺激和互相作用的环境里,教与学的双方才能够持续地、长期地、稳固地促进心智能力的发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能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强化学习动力。尽量采用实物演示、小品表演、课堂游戏等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以这些直观形象的手段,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评价的兴趣,调动起他们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在学生初步尝试评价的时候,教师多采用激励性语言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对发言流利、声音响亮的同学给予表扬,由此建立起他们评价的信心。

3.2 给予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要让学生参与评价,教师在课堂上就必须保证他们评价的时间。我们的学生是一个个具有个眭的活生生的人,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注重学生发展的潜在性、主动性和差异性,在课堂上保证学生有自主表现和发展的空间,为每个学生提供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机会。传统的课堂教学大部分时间花在了师生问答的环节里,学生基本是被动地接受,所以我们要努力改变这种状态,教师每节课至少给予学生1O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思考、讨论、评价。

3.3 教师要学会“倾听”

如果以自己的标准答案来作最终的评价,那只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导致学生好奇、探究、创造的内在动力的减退,最终扼制了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即使是课堂上有了让学生参与评价的时间,可学生也不敢大胆地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所以作为教师要注意充分理解和尊重学生的发言,学会少“讲”多“听”。这样学生在互评中,学会了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学会了从知识、语言表达、创新、情感、态度等方面互相评价、互相欣赏、互相帮助,课堂气氛热烈,从而也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只有学会倾听学生的评价意见,善于发现学生问答中富有价值和意义的充满童趣的世界,体验学生的情绪,学生才会在课堂上敢说,敢议,敢评。

总之,参与德育课堂评价需要学生和教师投入相当多的精力和时间。而目前所掌握的相关理论还非常有限,对这方面的专业知识还很缺乏,还有对传统评价模式的依赖,不时的制约着学生参与德育课堂评价的发展,因此更需要一线教师真诚的付出,真心的引导,真正的坚持。

参考文献

[1]周蒋浒.略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时代要求[J].沧桑,2012(3):187-188.

找准学生深度参与课堂的关键点 篇3

[关键词]课堂参与 切入点 侧重点 落脚点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1-085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没有课堂上学生的全情投入,没有他们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和探索,教学就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想方设法提升学生的兴奋度,让学生的精力集中到课堂上来,从而实现高效学习。

一、找准切入点,让学生充满兴趣

兴趣是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原动力,在选择学习材料的时候,教师应当尽量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找出与他们的生活联系紧密的的内容,这样才有可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让他们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例如,在“一一列举的策略”教学中,我选择了学生耳熟能详的“石头、剪刀、布”的游戏来进行导入。

师:游戏中我们总是用“石头、剪刀、布”的方式来决定先后顺序,大家觉得这样的方式公平吗?

生1:公平。

生2:因为无论你出什么,都可能赢,也可能输,还可能打平。

生3:我觉得这样来决定胜负是公平的,因为能赢你的和会输给你的东西是一样多的,假如你出石头的话,遇上剪刀就是赢的,遇上布就输。

师:你的意思是无论出什么,都能战胜一个,同时可能会输给另一个,是这样吗?

生3:是的。

师:这个游戏历史悠久,是在实践中已经被证明了的公平的游戏。如果我们能用列表的方式整理出每一种对局的可能,那就更有说服力了,想不想试一试?

生:想。

师:这样整理出来每一种对局的可能有什么好处?

生4:可以一眼就看出胜负的情况,发现游戏的规则是公平的。

师:说得真好,那么抛硬币的方式公平吗?抛两枚硬币,如果落下来一正一反小明获胜,如果正面朝上或者背面朝上小东获胜,这样的规则公平吗?

……

我选择了学生耳熟能详的材料,引导学生从最熟悉的游戏入手,用一一列举的方式去探寻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因此,学生都能毫不费力地列出所有可能的情况。在这样的基础上,我再引导学生去探索抛硬币的问题,以及其他可以用列举策略解决的问题,学生的认识就由浅入深,逐步深入起来。整个教学过程中,导入材料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二、找准侧重点,让学生充满期待

学生在学习中是有选择、有侧重的,对于他们感兴趣的内容,或者他们感到困难的内容,他们就会格外关注;对于那些他们比较轻松就能够掌握的内容,往往提不起精神。所以,教师还应当找准教学的侧重点,让学生永远对下一个环节充满期待,保持高度的注意力。

例如,在“小数的四则混合计算”教学中,除了教学教材中呈现的简便计算外,我给学生出示了一个算式“2.8×9.9+0.28”,请学生用简便方法计算。有学生提出可以将“2.8×9.9”变成“0.28×99”,这样就能使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了;还有的学生认为可以将“0.28”写成“2.8×0.1”,同样可以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因为要用乘法分配率来进行简便计算,必须在两个乘式中找出一个相同的乘数,而原题中的2.8和0.28是有联系的。之后,我又出示了算式“7.4÷0.25+2.6÷0.25”。有学生提出可以将7.4与2.6相加,再除以0.25,在探索这个方法的合理性时,学生还想到了将“÷0.25”转化为“×4”,这样将除法算式“变”成乘法算式,再计算就非常轻松了。

三、找准落脚点,让学生意犹未尽

数学的学习内容是有内在规律可循的,当学生接触到一个新的内容时,教师要找准学生的落脚点,让他们的探索之旅充满成功,让他们的发现之旅充满惊喜。

例如,华应龙老师教学“圆的认识”时,并不是从圆的概念、半径、圆心等知识入手来禁锢学生的思维,而是用一个又一个挑战去引导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比如在寻宝之旅中学生发现“与小明左脚距离3米处”的点从一个到两个、四个、八个,再到无数个,这样动态的认识就烘托出“圆,一中同长也”的本质。在教学画圆的过程中,华老师不是将落脚点放在如何利用圆规来画圆上,而是提出问题:“在操场上画篮球场中间的圆也是用圆规吗?”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圆的半径决定了圆的大小,圆的中心决定了圆的位置。这样的学习过程高潮迭起,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时刻处于发现中,怎能不全情投入?等到学习告一段落的时候,学生是意犹未尽的,教学的延伸就在这样的情绪中埋下了伏笔。

总之,课堂的产出和投入是成正比的,在教学中教师要用数学的魔力牵引学生,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这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

谈德育课堂中的学生深度参与 篇4

摘要:自“信息技术”新教材投入使用以来,一直有一个问题困扰着笔者,那就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总是消极的或不受控制的参加课堂活动,这不仅影响教师的教学情绪,更糟糕的是学生无心向学使得教学质量大幅下降。本文从该问题的产生原因、纠正该问题的必要性及该采取那些措施做了一较详细的阐述,希望能对读者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关键字:信息技术主动参与原因剖析背景分析途径探析

如何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参与能力?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

一、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我们特别强调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培养,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动去探索、去思考,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兴趣作为心理倾向是一种稳定的,而非偶然的暂时性的指向。兴趣在教学活动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旦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对学科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明显地表现出对所学内容必须理解,必须掌握的心理倾向,因而就学得十分积极主动,也很有成效。

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培养,首先从培养兴趣开始。

如:在《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这一节的开始,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配套光盘中的作品或者自己收集的一些更有意思的小程序,并辅以声情并茂的解说词。这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使学生们情不自禁想亲自动手制作,这就促使了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形成。在课堂上,适时地穿插一些与编程有关的趣闻逸事,并且可以通过榜样的作用,进一步诱发学生学习的直接兴趣。在教学中运用多样的形式,把枯燥的技术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比如:在讲解程序的编制时可以利用学生喜欢玩游戏的特点,找一些简单小游戏的源代码,让学生自己试着做一些修改,并让他们试试修改后的效果。这个过程不仅可以让他们对游戏程序的运行过程有详细的了解,同时也能激发他们学习编程的学习热情使得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越来越高。

其次,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也是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的重要因素。它孕育着巨大的教育“亲合力”,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热爱一位教师,连带着也热爱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情感也有迁移的功能,学生对教师的情感,可以迁移到学习上,从而产生巨大的学习动机。教师要努力把冷冰冰的教育理论转化为生动的教学实践,真正做到爱学生,尊重学生,使他们爱所学的知识,更爱教这门学科的教师,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

第三,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兴趣。截然分开成绩与兴趣是不可取的。由于兴趣进而取得了好成绩,会强化学习兴趣,使兴趣产生更大的效能,为学习提供更强的推动力。反过来,如果常常能取得好成绩,也会促进兴趣的产生。在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特别是掌握技能比较差的同学时常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和巩固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每一节课我们都对同学的作品进行展示,并评选出优秀作品。在巡视辅导中,重点辅导、帮助那些程度较弱的学生,使他们也能被评选上。连续一个月被评上优秀作品的同学,由教师发给电子奖状,一学期结束,获得一定数量多电子奖状,由教师向家长发送电子贺卡,以示祝贺。这些形式给每个学生都带来了希望,使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兴趣越来越浓,学习效果也越来越好。

二、掌握主动参与的方法

学生有了主动参与的意识,还要掌握主动参与的方法,使参与意识转化为学生的实践活动。

(一)参与思考

独立思考不是异想天开的胡思乱想,必须遵循正确的规律和方法。

如:在学生动手设编制程序前,要将一些基本的语句及编程的基本知识教给他们,然后再去尝试让他们自己动手制作,而到了具体的算法设计阶段,就要求学生要善于观察,思考如何设计等问题了。教师的讲解不宜过细,要给学生留有思考、探究和自我开拓的余地。

在教学中要创设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的思维才会活跃。通过思考使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他们乐于思考,这样在学习中就有了积极性和动力。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因为要做到这一点,不经过独立思考是不行的;而问题提的好,这恰恰体现了思考的深度。

(二)参与实践

实践的过程是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信息技术课堂更重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从不会“学”到“会学”,从“会学”到“会用”,实现了从“知识”到“能力”,从“能力”到“素质”的转变。

在学习程序编制的过程中,学生从开始对编程知识一无所知,到认识编程的基本思想,了解编程的基本语句,从而去设计一些简单的程序,完成用程序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正是体现了这一转变过程,在过程中,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为以后主动参与课堂实践活动打下了基础。

(三)参与讨论和创新

“当我们给学生提供机会,让他们和同学、教师交流自己的知识时,就会使他们欢欣鼓舞,使课上得生动活泼,造成一种集体工作的气氛。”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的至理名言给我们这样的启迪:在课堂教学中,要多方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其参与意识,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能力。

另外,教师要善于做学生创新的引路人。在课堂上,学生并不需要教师告诉学生“你要创新”,而应进行适时的引导。在学生进行算法设计的`时候,可以通过演示学生作品的形式,暗示一下。如:有的学生虽然设计出了算法,但是却仅仅是教师所讲示例的一个翻版,那么这时候教师可以请其他学生说一说:他们设计的与你们设计的有什么不同?教师可以提示一下:他设计的很有新意,你能不能设计更有新意的呢?学生通过讨论就会想到可不可以不根据教师的设计思路而通过自己的思考将这问题解决得更有新意呢?要相信,学生创新的潜力是惊人的。当教师帮助学生找到了创新的契机,他们的创新精神就会蓬勃而出,创新行为就会迅速体现。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相互之间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主动性就将进一步提高。

(四)参与展示

学生在完成了设计之后,最得意的莫过于向他人展示自己设计的作品。这时,就要给他们提供展示的空间,也是培养学生自信心的最佳时间,要鼓励每一位学生把自己的作品给大家看,教育学生,不论你的作品是不是很好,大家对你的作品的意见或建议,会使你的作品更加完美。

(五)参与评价

在展示学生作品时,教师要参与评价,学生更要参与评价,不仅要评价别人的作品,也要评价自己的作品,在评价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对自己和他人形成客观的认识,提高自我认识水平。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真正体现教为学服务这一教学宗旨。

总之,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更加重要的是,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主题。我们要在信息技术课堂之中,努力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传输信息的能力,培养他们主动参与的意识、方法和习惯,使他们适应信息时代的需要,成为有用之材。

参考文献:

1.王盛松,《漫谈“自主”》,《江苏教育研究》2000年第4期.

2.赵艳辉,《发动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习主人》,《小学计算机教育》2004年第二期.

3.靖国平,《修炼减负内功:由教师主宰到学生主动》,《中小学教育》2005年第8期.

★ 突出教师期望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意识论文

★ 有效课堂让信息技术教学充满动力论文

★ 让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

★ 让学生成为班级活动中的主人

★ 让学生在读中感悟

★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

★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的教学论文

★ 让学生从日记中选材作文

★ 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反思

谈德育课堂中的学生深度参与 篇5

——参与式教学在五年制高职语文课堂中的运用

江苏省无锡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金晶

摘 要:语文课是五年制高职学生必修的主要基础文化课程之一,然而学生学习兴趣不浓是现在普遍存在的现象。参与式教学提倡在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中学习,注重学生主体行为的发挥。本文根据《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分析学生学习现状及特点,结合参与式教学的方法,讨论参与式教学在五年制高职语文 课堂中的有效运用。

主题词:参与式教学 高职语文 运用

《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规定,语文课程是五年制高职学生必修的主要基础文化课程。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人文素养为宗旨,是学生学好专业课程,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新能力的基础;对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良好的职业素养,实现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然而,五年制高职的学生基本上是初中起点,中考成绩不理想,基础差,普遍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积极性,个别甚至厌学。尤其是语文课中涉及的一些文言文、政论文等篇目,学生严重缺乏学习的热情。这就大大增加了教学工作的难度。

为此,笔者在近几年的语文教学中,不断摸索、总结经验,发现参与式教学在五年制高职语文课堂中的运用效果十分显著。参与式教学主要提倡在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中学习,注重学生主体行为的发挥,与以往“填鸭式”、“灌入式”的教学形式大相径庭。这就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在此,针对参与式教学在五年制高职语文课堂中的运用做简单分析。

一、《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学生学习现状分析

(一)《课程标准》的要求

课程理念要求:坚持文道并重,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综合发挥语文课程的教育功能;坚持行之统一,强化实践意识,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坚持基本要求与多样选择相结合,构建开放而又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课程设计思路要求:既要与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相衔接,又要与高等职业教育的总体培养目标相一致,做到起点恰当,目标相合。既要充分考虑语文学科的一般任务、目标和要求,也要充分体现职业教育对语文学科的特殊要求。

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教理念,注重基础,强化能力,加强素质教育;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实践为主线”的教学原则;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渗透,加强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因文解道,据文品义,有的放矢,恰如其分地进行人文教育。

(二)学生学习现状分析 1.基础差、目的不明确

五年制学生基本上是初中生源,中考分数大部分在中考总分的65%-70%左右。对于基础课程语文、数学和英语等,基础较差。升入职校后,由于没有升学压力,尽管是分专业上课,但是学习目的依然不明确。在学校混日子是普遍现象。

2.缺乏学习兴趣和自控能力

部分学生是在家长的逼迫下勉强进入职校学习,所以学习兴趣可想而知了。同时,由于学生在中小学长期养成的不良学习习惯,学校的早晚自习大部分在偷偷玩手机,自觉学习的学生很少。上课时,虽然人在课堂,但心已经不知道飞到哪里神游了。到了考试的时候,背诵复习范围、重点,大部分认为60分万岁,仅少数同学争取拿奖学金。在学习上自控能力较差。

3.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五年制高职的学生年龄一般在17-21之间,这个阶段正是处于青春期,还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他们性格叛逆、喜欢争强好胜,特别渴望获得别人的尊重和肯定。同时他们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又是第一次离开父母到学校住读,对一些新的如同宿舍同学之间的室友关系还不会处理,独立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较差。这样就容易产生挫败感,进而导致失落自卑、萎靡不振、意气用事、盲目攀比、做事冲动等情况产生。因此,在职校的五年期间,是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

二、参与式教学的定义及具体方法

(一)参与式教学的定义

参与式教学是一种将学生放在教育教学生活的主体位置,教师通过组织、设计”

活动”的形式,全面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创造性学习与发展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

(二)参与式教学的具体方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将参与式教学方法归纳为:课堂讨论、头脑风暴、示范和指导练习、角色扮演、小组活动、游戏和模拟教学、案例分析、讲故事和辩论等。

参与式教学充分调动了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营造了师生之间的平等、和谐、愉快、健康的学习氛围。它强调和突出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被动学变为主动学,从机械的听、盲目的记变为自觉的探索和思考,从根本上改变了目前许多五年制职业院校学生“上课记笔记、下课抄笔记、考试背笔记、毕业扔笔记”的现状,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求知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与式教学的理论依据主要是心理学的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关系的理论以及弗洛姆的期望理论。根据心理学观点,人的需要可以分为外在性需要和内在性需要。外在性需要所瞄准和指向的目标或诱激物是当事者本身无法控制,而被环境所支配的。与此相反,内在性需要的满足和激励动力则来自当事者所从事的工作和学习本身。当事者可以从工作或学习活动本身,或者从完成任务所呈现的某些因素而得到满足。

教学实践表明,参与式教学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内在激励,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乐趣得到满足,从而快速的提高学习效率。

三、参与式教学在五年制高职语文课堂中的运用

《课程标准》中对于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的建议是开设4个学期,总课程不少于250课时。根据现用教材《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文化基础课教学用书·语文》(苏州大学出版社)的编著特点以及五年制高职学生不同年级的不同特点,现以部分教学内容为例,分析参与式教学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

(一)课前演讲

“课前5分钟演讲”这一环节,主要是遵循《课程标准》中强调要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能力和口语表达交际能力这一要求来实施的。课前演讲在很多中学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已经尝试过了,但是不是所有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我认为关键是老师对演讲的程序设计上还需斟酌。

首先是规定演讲的大致范围或主题,可以是一篇学生自己喜欢的文章、一部小说、一部精彩的电影、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等等。重点是要自己认为值得与大家分享的,内

容积极向上的,能让大家从中获得一定的启发。

第二是教师审稿。这一点是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个环节。演讲的语言和普通作文语言有较大区别。演讲语言要求通熟易懂,甚至口语化。然而,五年制学生的写作水平对这一写作特点还很难把握。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进行的交流,来帮助学生完成自己喜欢的一篇演讲稿。同时,对演讲稿中学生的感想、议论部分,教师可做引导。这样,在课堂上提问讨论部分的内容就更加明确,为课堂演讲做好了铺垫。

第三是师生提问、点评。为了训练演讲者的思维反应能力,特意设计提问环节。要求针对演讲内容,听评者可以提3个相关问题。提完问题后,分成三组讨论。讨论后派一名同学起来把讨论结果进行说明和评定等级(优、良、中、及格)。在学生点评完后,老师做最后点评,老师的评定等级作为第四个成绩。学生的最后成绩,是四个等级的平均分。这样也就保证了评分的公平性。这样,就为我们每一节课开了一个好头,学生学习兴趣也就自然会逐渐提升。

(二)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是参与式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师生双方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从而达到共识,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中讨论有多种形式,一般语文课通常采用的是小组讨论式和问题讨论两种教法。但无论是哪种方法,都离不开教师的精心准备,科学组织和在讨论中的适时引导。

在确定讨论问题时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要紧扣课文内容,体现教学重难点;二是问题要难度适宜,与学生的知识贮备和心里发展相适应;三是问题设置要由浅入深,便于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主旨,形成观点。

例如,在《劝学》一文中,我们在课文导入的时候,可以提问:“同学们认为学习的目的、意义、态度和方法是什么?”学生可以根据学习提示自己思考或同桌、前后进行讨论。2分钟后,同学们有了自己的答案。然后再提问: “如果同学们要来论证学习的目的、意义、态度和方法,可以采用哪些论证方法?或者我们如何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如《师说》一文,在课文导入的时候可以提问:“学们心中的老师应该是什么样的?怎样来证明你的观点?”

这两篇课文的两个问题就由浅入深,既可以拓展学生对说理论证方法的思考,老师又可以顺势做引导。学生有了自己的认识和思考,带着自己的观点学习课文,将自己观点和课文中的观点相比较,学习就变得不再单调和死板。有了良好的心理基础,解决

文言文中词句翻译也就不在话下,课文中的观点和论证方法就十分容易理解、接受和掌握了。

(三)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法是现代创造学的创始人,美国学者阿历克斯·奥斯本于1938年首次提出。头脑风暴法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活动,广泛地用于创造性思维活动之中,其目的是诱发新奇的思想或解题方法。这种活动通过许多人的大脑对一种思想或问题进行振荡。其特征就是自由联想,即不受任何限制和妨碍把各种想法收集在一起;在一种快乐、轻松、有趣、热烈的气氛中,这些想法能相互启发、激发出新的想法。这一方法,十分适合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他们思维活跃、想法新奇,渴望获得别人的认同。

例如《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是一篇政论文。对于这样的文章,学生认为单调、枯燥,学习兴趣自然就低,课堂氛围十分沉闷。因此,我想到运用头脑风暴找词语的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政论文的语言特点在单元学习提示里已经明确提出:准确性、鲜明性、逻辑性和生动性。在本文中,这几个特点十分突出。因此提问:“请找出本文体现语言生动性、准确性和鲜明性的词语。”

又如在《天山景物记》一文中,对于天山的景物同学们都略有所知,可提问:“山的景物有哪些?分别有什么特点?本文用词准确、形象、生动的特点进行词语摘录:静态描写、动态描写、描写颜色和声音的词语。”

学生分三个大组,给出3分钟时间,每组负责找一个语言特点和摘录,并运用头脑风暴法每人起来说一个课文中的词语,其他同学不能重复。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竞争的意识,从而活跃了课堂氛围,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生动性、形象性和准确性等特点的理解,效果十分明显。

(四)小组活动

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不仅强调阅读鉴赏能力的培养,还重视应用文写作和口语训练。在《语文》第三册中,就有广告文练习和采访训练。针对这两个部分,我采用小组活动的方式来进行课堂教学。

首先,模拟创建一个公司。学生可自由分组,教师规定每组人数即可。创建公司内容要包括五个内容:1.公司名称。2.公司标志以及内涵。3.公司宣传标语和广告文。4.公司经营范围或主要产品。5.每个公司成员的职务名称和职责等。

第二,制作宣传海报。海报内容可以参考创建公司主要五个内容。教师提供每组一张海报白纸、一个水彩笔。要求海报引人注意、重点突出、有创新之处。

第三,公司形象展示。每组成员共同上台,展示公司宣传海报。讲解第一点中包含内容,公司标志含义,以及公司广告内容和标语做重点讲解。可自由发挥讲解形势。

如何来给各小组评分呢?我还是采用小组活动的方法,并且针对上一节课广告课内容,各组分别做采访和被采访的一方。如:第一组在展示的时候,第二组准备提问内容;第二组展示的时候,第三组追被提问内容,一次类推。采访组先在草稿纸上拟出要提的所有问题,通过筛选,选出合适的问题进行采访。最后采访者对公司综合表现给分。

通过小组合作活动,既可以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锻炼了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又练习了广告文、标语的写作,增强了思维的敏捷性和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这样,学生不爱上你的课业是很难的了!

五年制高职的学生的确比高中的学生底子要差,学习主动性不够。但是他们也有自身的优点,如喜欢竞争、创造力较强等。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只要掌握了学生的学习和心理特点,有的放矢的采用适合他们的教学方式,相信,让学生爱上你的课并不难!本论文主要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分析学生学习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参与式教学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做了简单阐述,希望能给大家的教学提供参考。论文中还有诸多不够详尽之处,请大家予以指正为谢!

参考文献:

上一篇:享堂社区的宗教工作职责下一篇:1信息与信息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