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堂社区的宗教工作职责

2024-07-03

享堂社区的宗教工作职责(共4篇)

享堂社区的宗教工作职责 篇1

享堂社区的宗教工作职责

1、掌握各堂口的宗教活动情况,对大型宗教活动的规模、参加人数、活动内容要及时了解,对影响社公秩序和国家教育制度的宗教活动要敢干管理,善于管理。

2、妥善解决信教与不信教群众之间发生的各种矛盾,帮助协调本辖区内各种宗教之间的关系,做到及时化解矛盾,加强团结,消除隐患。

3、负责掌握监控本辖区宗教地下势力的活动情况及骨干分子的有关情况,防止和制止一些身份不明的宗教人士利用集贸市场、庙会进行游说、会道或借治病骗取群众钱财,发现利用宗教煸动群众闹事,拢乱社会治安,破坏国家统一的违法犯罪行为要立即向上级宗教管理部门和公安部门汇报。

4、负责审查本辖区宗教活动场所管理小组成员,帮助宗教活动场所搞好自身建设,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宗教活动场所的自身管理。

5、协助寺观教堂做好教职人员的管理工作,任何寺观堂不得留住和收留身份不明,无证明手续的人员。

6、引导宗教团体和广大信教群众积极参加争创“双五好”活动,帮助信教群众发展生产,勤劳致富,协助宗教活动场所发展自养事业,为繁荣本地区经济,创建文明小康村做出贡献。

享堂社区的宗教工作职责 篇2

一、大通河流域自然地理、水文、气候概况

㈠自然地理概况 大通河是黄河上游支流湟水河的一级支流, 流域源头为尕日当曲, 在青海省民和享堂汇入湟水干流。大通河流域呈西北—东南走向, 流域狭长, 流域面积226950亩。河源海拔4330.0米, 入湟河口海拔1725.0米, 总落差2605.0米, 河长560.7千米, 河道平均比降4.55‰。干流两岸支沟呈羽毛状水系, 分布比较均匀, 并且支沟集水面积不大。

㈡水文概况 水沙主要集中在7月~8月, 大洪水主要来自尕大滩以上, 涨落缓慢, 而沙量主要来自天堂寺以下。尕大滩站多年平均径流量16.24亿立方米;天堂寺站多年平均径流量25.34亿立方米;享堂站1989年7月23日, 最大流量1540立方米/秒, 多年径流量28.48亿立方米, 多年输沙量322万吨。流域内径流年内年际变化见下图。

㈢气候概况 流域属高原大陆性气候, 气温年变化, 日变化及地区变化都很大。由于每逢夏秋有东南季风进入区内, 也是集中降雨时段。年降水量一般在400毫米~600毫米之间, 个别脑山区达700毫米以上。降水年内分配很不均匀, 6月~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80%左右。暴雨多因冷峰过境造成, 走向一般从西向东移动, 雨区及暴雨中心受地形影响较大。

二、上游电站的水沙特性

该电站水沙情特性是水沙异源, 径流84.6%来自大通河天堂寺以上区域。泥29.0%来自天堂寺以下区间, 属山溪性河流, 水流湍急, 陡涨陡落。天堂寺以上植被良好, 坡度缓, 水土流失轻微, 水势较为平缓。天堂寺以下植被较差, 加上人类活动影响, 水土流失严重, 为湟水河主要产沙区。

三、上游电站对水文测验的影响

㈠电站概况

上游电站在水文站测流缆道断面上游约250米~300米处, 其拦水坝及泄洪闸在水文站测流断面上游300米~400米处。坝顶高程为1761.00米, 设计水位1757.721米, 坝底高程为1722.00米, 坝高39米, 河底高程1732.00米, 正常蓄水的情况下, 有效水深21.00米, 回水3.0千米。如果平均河宽以30米计, 则其库容为9.9立方米, 该电站设计泄洪能力达2000立方米∕秒以上, 平时主要开启两孔冲沙闸冲沙排洪。

㈡对水文站测验影响

1. 施工期影响。

该电站施工已历时多年, 施工过程中无环保意识, 将开挖土石方就地倒入行洪河道。在洪水期全部冲淤积在水文站测验河道内, 使水文站测验断面处于变化之中。涨水时, 电站堆积在行洪河道中的弃渣随着洪水上涨冲入河道, 在水文站测验河道中从右岸起约35米~45米处淤积一道沙梁。使测流断面主河道向左移动10米。同级水位流量淤前比淤后大240立方米∕秒。由于断面冲淤变化太大主流摆动, 水位流量关系不稳定。测验次数比历年至少增加60次以上。河道右岸淤积, 使水文站的主要水位观测设施浮子式水位计井在小水时处于干滩, 无法自动观测记录水位。同时河道淤积, 同流量下水位升高0.5米以上, 水文站原设防标准已满足不了洪水位观测。

2. 对流量测验的影响。

该电站库容相对径流式发电站来说较大, 但无调蓄能力。如果蓄水达到设计高度时, 其库容为9.9立方米∕秒, 若需排清。以1540立方米∕秒 (50年一遇洪水) 下泄, 则只要几分钟就排出。地处其大坝下游不足400米处水文站测流断面, 根本无法布置测次控制洪峰过程。如果电站缓慢排水 (既下泄流量小于400立方米∕秒) 则水文站应根据《任务书》及《规范》至少布置8次测次才能控制洪峰过程。不论怎样排洪, 都因距离过近, 河槽调蓄能力不明显, 排水时的巨大能量产生的速度在水文测流断面将会很大。如果大于10米/秒, 已超过目前流速仪测速范围, 需要新的测流设施、设备和手段来满足测洪要求。由于坝址距离断面很近, 不同泄洪方式使得水流流态在测验河段内变得较复杂, 加以频繁排沙泄洪, 使测验断面处在变化当中。从而导致多年率定的水位~流量关系改变, 需按新设测站的要求布置测次, 增加测验次数。

3. 对泥沙测验影响。

该电站建成运行后, 泥沙变化彻底改变了天然河道规律, 对于上游来沙, 库区给予沉淀淤积。在排沙时一次性排出, 其含沙量会远超水文站原有的历史最大含沙量。沙峰涨幅是直线变化。目前水文站取沙船抗洪能力只有400立方米∕秒, 如果大水排沙 (Q﹥400立方米∕秒) 时, 就根本无法测输沙率。大坝排沙孔设在坝左侧, 排沙时在取沙断面横向分布是否均匀, 需布置30次输沙率测次才能分析确定。在其前单沙取样位置应增设为左中右三条垂线, 才能控制含沙量断面分布。目前享堂水文站泥沙测验只有悬移质取样项目, 如果电站运行后冲沙, 大量的推移质泥沙将冲向测沙断面。水文站相应需增加推移质取样测验项目及相应设施设备, 同时分析室相应增加推移质颗粒分析项目。

4. 对水文资料及测站特性的影响。

众所周知, 水文资料有其独特的特性。即资料的连续性、一致性和可靠性。该电站建成后, 享堂水文站的测站特性由天然河道站变为坝下站。资料的一致性将发生变化。其G~Q关系随库区闸门启闭变化而变化, 在泄洪流量较大, 涨落较快时无法布置测次。满足不了向下游各防汛部门及用户发布及时准确的水文情报的要求。

5. 对测洪安全的影响。

电站在排水后闸门关闭, 在一定时间内库区蓄水无流量下泄, 河道接近干涸。此时水文站测流只能涉水用悬杆测验 (小水测船无法运行, 缆道水深不够) 。水蓄到发电用水高程, 从电站流下, 此时测验正在进行中, 若不及时撤出测验人员, 将会有被冲走的危险。另外, 当流量在100立方米∕秒~400立方米∕秒之间, 水文站测验用测船作业。电站开闸泄洪时, 则流量陡增, 这将超出测船抗洪指标 (Q<400立方米∕秒) , 无法及时靠岸, 将会发生翻船事故。目前享堂水文站各设施测洪能力均按实测最大洪水1540立方米∕秒考虑。如果泄洪流量>1540立方米∕秒时, 将超出现有设施测洪标准。上述几种情况无论发生那一种, 享堂水文站的测验将被迫中断, 正常工作无法开展。

综上所述, 上游电站的建成运行, 将会彻底改变享堂水文站的测站特性。该站在电站库区运行后, 能否在现断面上完成测流任务, 要看电站冲沙排水时流速大小而定。如果流速大于10米/秒, 则需另外布置测流断面测流。既是各项指标都未超过水文站现有的测洪能力, 给水文测验增加的工作量也将会成倍增长。在电站库区拦沙蓄水的影响下, 水文资料的代表性和一致性受到破坏。在分析计算流域内的水土流失和降水径流关系时, 需通过复杂的还原计算才能让资料具有代表性。在库区运行后的几年中, 水文测验河道和断面将处于冲淤变化的不稳定时期, 需做大量的分析、试验、率定工作, 找出有代表性的测速取沙垂线及测点。总之, 电站的运行对其下游的水文测验及其资料的影响是深远的, 水文测验工作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摘要:文章对大通河享堂水文站的自然地理、水文概况进行了阐述, 分析了上游电站对享堂水文站测验多方面的影响, 即对流量测验的影响, 对泥沙测验影响, 对水文资料及测站特性的影响, 对测洪安全的影响。总之, 上游电站的运行, 会彻底改变享堂水文站的测站特性, 并且对其下游的水文测验及其资料的影响是深远的, 水文测验工作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享堂社区的宗教工作职责 篇3

关键词:宗教;基督教;少数民族;文化

中图分类号:B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12-0130-03

一、调研地点的基本情况介绍

大箐是位于云南楚雄州禄丰县仁兴镇的一个纯苗族的村寨,地处滇中北部的乌蒙山区西部,是典型的高寒山区。大箐村有9个自然村,共有村户400户,共1274人,其中男性613人,女性661人。大箐村以传统农业种植和饲养牲畜家禽为主要经济收入来源,常年在外务工人员156人,2013年,大箐村人均年收入3781元。

大箐村民大多信仰基督教,基督教传入到这个村的历史有百年之久,村里共建有10座大小不等的基督教堂,基本每个村小组都有一座教堂作为宗教活动的聚会场所。信教人数占全村总人数的70%,经过洗礼仪式的信徒就有600左右,信教人群以中老人为主,年轻人和小孩也不乏信众,信教群众中女性比例高于男性。

总的来说,大箐村作为一个纯苗族的村寨,它所处的地理位置比较偏僻,人口和社区结构也是比较简单和纯粹的,在生产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等方面保留了较多的传统模式,而基督教较早的传入,它其实是伴随着大箐村的社会发展而逐步发展和兴盛,并成为大箐人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二、基督教与大箐苗族社区生活的关系

宗教对于社区生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影响的程度也各有不同,在大箐我们既能看到宗教在社区生活的良好适应,也会发现其中出现冲突和矛盾的方面。

(一)经济生活上的协调和奉献。

在大箐宗教活动的开展和村民的经济生活之间的关系是比较协调的。一方面宗教不干预村民的生产生活,宗教活动的进行一般选择在村民劳作之余的时间,安息日教会的信徒,教会虽然规定不能食用猪肉,但是并不限制教徒饲养和销售牲猪。不影响村民正常的经济生产活动。比如教会组织的唱诗活动安排在每周一、周三、周五的晚上举行,每周一次的最重要的礼拜日活动,也是设在星期天的中午举行,礼拜活动一般在两个小时左右。但星期天也是村民每周下到镇里赶集的日子,对于礼拜日的活动,教会没有硬性要求每个信徒每次都必须参与,信徒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来安排。此外,教会往往还会根据农忙的具体情况来调整礼拜活动的时间。另一方面,教会的运转资金大部分都是从信徒的捐献中获得,这在某种程度上是直接减少了村民的收入,但是信徒对教会的捐献都是自愿的,捐献的多少也是信徒根据自己的能力来奉献,不存在硬性摊派的情况。捐献资金的管理面向信徒进行透明公开,教会运用信徒捐献的钱物主要作为教会活动的开展资金。经济是社会生活的基础,也是宗教活动开展的基础,所以在村民的經济生产活动中,教会更多的表现出积极的协调配合,以期信徒能有更大的奉献。

(二)教育卫生事业的开创和继承。

百年之前,苗族一直作为彝族的奴仆和佃户,经济水平十分低下,卫生条件和意识都很差,基督教传入这些地方之后,为了更有效地宣教扩大福音,教会在此设立教堂的同时也开办学校和医院,而这些公共事业的兴设,在客观上极大的促进了当地的文卫事业的发展。医院在为村民看病治疗的同时也开展了一些卫生知识的教育和普及行动,从个人卫生的习惯养成到社区环境的净化保护,教会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解放之前,大箐最早的学校就是由教会在上世纪二十年代设立的,由于学校的开设,使原来处在社会底层的苗族同胞的文化知识水平有了巨大的提升,甚至超过了附近坝子上的汉族同胞。在解放后,教会小学由政府承接公办了,教学资源和水平都有了更大的提升,教会在学生的教育方面仍有自己的作为。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教会对苗文和苗语的保护作用,甚至比政府和学校的作用还要大些。苗族的文字是由基督教传教士创制的,教会在大箐开展的活动都是用苗语和汉语同时进行的。虽然政府也对苗文苗语的保护也较为重视,投入了很多资金,但是学校的苗文教育只推行到三年级,之后就不再教授,学校短短三年的苗文学习其实是很有限的,教会则承担了后续苗文教育的工作,因为教会有自己印行的苗文圣经,传道员在讲道时,也全程使用苗语,信徒每天都要看、都要读、都要讲,教会组织的唱诗活动,也使用苗语演唱,这些都极大的保护了苗语和苗文的传承与保护。不管教会是出于什么目的,但其采取的办学设医的传教方式,在历史上确实对大箐苗族村的现代文化的开启起了巨大作用,即使到现在仍然积极的起到传承和促进的作用。

(三)文化生活上的兴废和特色。

基督教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它的传入必然会与苗族传统的文化发生碰撞和博弈,而在大箐,基督教确实导致了村民文化生活的许多兴废,同时也促进形成了有自己民族特色的文化形式。

1.关于芦笙乐器。芦笙在苗族中是一个很标志的承载传统文化的器物,但是大箐村现在会吹奏芦笙的几乎没有了。教会也把芦笙作为一个关乎信仰纯洁行的东西,并加以禁绝,因为芦笙原来一般都是在丧事上演奏,是作为一个沟通死人灵魂、祖宗和鬼神的桥梁,芦笙其实已经隐含了关于鬼神信仰的内容,这当然是与强调上帝是唯一救世主的信仰相冲突的。而我们访谈中也听到说,他们之所以支持芦笙的禁绝,也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对于过去苦难历史的一种解脱,因为芦笙盛行的年代正是苗家人最苦难的年月,芦笙中记载着更多的苦与泪,所以放弃芦笙是对于苦难的解脱。教会无疑在大箐村芦笙衰退出历史舞台的命运中起到了关键性的影响。

2.基督教对于传统婚丧嫁娶的影响。现在大箐同时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嫁娶和丧葬仪式,一是传统的丧葬嫁娶习俗,还有一种是教会影响下的丧葬嫁娶的习俗。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在婚丧嫁娶方面是有差异的,教徒按照教会的要求来严格进行活动的礼仪,不管是婚嫁还是丧葬,教会的仪式都更趋向于从简,而传统的则更加繁杂和耗费钱财一些,所以基督教倡导的这种简化的礼仪形式对于当时普遍不富裕的人来说,确实减轻了许多压力。但是在节庆仪式上,难免会有信教和不信教的人一起参加,此时两方都抱有极大的宽容,即各自分开举行属于各自的仪式活动,而不指责和干涉教会对苗族传统丧葬嫁娶习俗的影响。

3.歌舞艺术方面的影响。苗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大箐更是云南有名的歌舞之乡,教会不干涉信徒唱歌跳舞的活动,而且教会会组织信徒一起举行唱诗活动,大箐小有名气的金芦笙合唱团也是以唱诗班的人员为主体,这与教会的鼓励和培训是分不开的。另外圣经提倡人要做文明人,圣经要求信教者文明向上,抵触低俗淫秽,所以村民在进行苗族歌舞时的穿着打扮,不能穿着暴露,在一定程度上引导苗族歌舞文化向纯洁和高雅发展,并形成了富有民族特色和宗教情怀的特色歌舞文化。

(四)政治生活上的规范和竞争。

在这样一个几乎全民信教的社区中,基层政权如何与教会以及信教群众互动和联系,这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在大箐可以感觉到基层政权和教会之间基本是保持独立的,并没看到十分严格的领导关系,也没有看到剧烈的矛盾冲突。教会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规范而自由的开展自己的教务活动,基层政权对于教会的活动基本是不干涉的,而教会表示他们是全力支持政府的工作,只要有需要教会处理帮忙的地方,教会是很愿意提供支援和协助的。

但是,在大箐基督教会与基层政权组织在某种程度上存在对人才吸收的竞争关系。许多信教的青年拥有较高的知识和文化水平,但是由于信仰的关系,就不能被吸收到村委班子和工作里面来,这其实使基层政权的公信力及参与度和动员力量受到了削减,而教会的动员力则似乎要比村委大得多。一个家庭父母长辈信教,这个家庭中的子女也会跟着父母长辈信教,而这个家庭的子女文化知识和思想品德都较好,但因为信教了,就不愿参与党团组织,也就不愿参加基层政权组织,基层政权组织人才就流失了。比如说,在大箐广地山村小组里,龙先生曾担任村支书,他们一家自然是不信教的,但是龙老人的二哥和四弟是信教的,所以他们的子女也都跟着他们信教,现在龙老人二哥家的大儿子,是村里屈指可数的大学生,但因为随父母信教后,到大学后就不入党,也不愿意参加党团活动,自然而然也就不愿意进入政府机关工作了。现在大箐基层政权组织的干部,知识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一定程度上是受教会竞争的影响。

三、大箐基督教信仰产生的原因和一些变化动向

大箐村民绝大多数是信仰基督教的,具体比重和数值,教会和村委给出的说法是有出入的,村委说是有60%的村民是信仰基督教的,但是教会说经过了洗礼的信徒就有60%,这部分加上其他没受洗的信徒后估计是要占到90%了,我们从教堂的数量和规模上也能看到宗教在这个社区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和作用。

(一)大箐村村民信仰宗教的原因。

1.历史机缘。苗族在以前是个备受其他民族压迫和剥削的民族,百年之前苗族的日子可谓是悲惨痛苦的,当时的传教士来到苗族聚居的村落里传教,这些深受打压的人们听说还有一位至尊的上帝在爱着苗族的同胞,并且不放弃对这些底層的人民的救赎,在心理上就给苗族巨大的安慰,激起了他们慕道和皈依的信心。

2.社会事业的带动。基督教之所以在苗族中能够得到广泛传播,更多的是得益于基督教在这些地区所开展的社会公益事业的推动和鼓励。基督教在最贫困落后的地方建起医院、学校、教堂,给这些人科教文卫事业提供实实在在的建设和帮助,福泽后代,也是这些收益的民众心悦诚服。比如大箐小学,也快有近百年的历史,当初也是传教士在这边筹划建立的,在民国时期,大箐小学对于提高大箐人的文化知识水平的作用是巨大的,据说由于这个学校的存在,使得这个穷山沟里的人的知识水平一度超过了山下坝子里的地主富人家的孩子。而从大箐小学走出山村的人更是数量众多的。

3.传承的惯性。基督教信仰在这个村寨已经形成一种传统的习惯和力量,家庭的信教传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下一辈中。现在村里许多年轻的信教群众往往都是从小随长辈进出于教堂,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会的熏陶,长大以后自然而然的归信的。教堂里的年轻传道员,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小时候跟着担任教会传道员的父亲去教堂,慢慢这变成一种习惯,长大后自己更是钻研教义,并得到教会的培养去到了外省和外国参与神学院的进修,后来回村又继任了父亲的教职,他自认为这是很自然的家庭的影响。基督教信仰这种宗教文化已经成为大箐村社会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

(二)宗教信仰的一些变化。

从星期天教堂的礼拜活动中发现信教的群众还是以妇女居多,而且是以中老年人为多数,年轻人信教的是比较少的。经调查了解,许多青年人小时候是信教的,但是等他读书了解了更多的知识,或者是外出升学和打工见识了更广阔的世界之后,他们会出现对于自己信仰的一个重新的审视,这种审视会出现两种结果,一是放弃自己的信仰,另一个是更加坚定自己的信仰。那种放弃信仰者,更多是因为小时候的信教行为更多是出于一种家庭文化的传承和习惯而去坚持的,而且当时也没能接触到更多的文化和信仰形式,所以他不会有怀疑和思考,但是等到有外界新的信息传入,他开始主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他也就有了选择,因此,年轻人在面对科学教育、大众传媒、信息开放等等这些因素会导致一部分人在信仰问题上重新进行选择。

四、小结

斜井西社区宗教管理工作制度 篇4

(一)社区宗教工作协调领导小组负责宗教事务的领导和管理。宗教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由社区党支部书记组长,居委会主任、司法警务室任副组长,团支部书记、妇代会主任、楼栋长、清真寺负责人、“三老人员”代表为成员。

(二)社区“两委”班子帮助清真寺健全完善宗教活动场所民主管理制度,积极为清真寺推荐教职人员,组织教民协商推选寺管会负责人,并报街道备案。

(三)社区统战干事负责建立清真寺、清真寺负责人档案、宗教人士和宗教工作档案、经常进寺参加活动人员档案。

(四)建立干部联系清真寺和宗教人士谈话制度,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治保主任要认真履行职责,监督清真寺宗教活动,每月将掌握的宗教活动情况做书面记录。

(五)宗教工作协调领导小组每季度确定一个主题,向群众广泛开展宗教法规方针政策、规章制度的宣传教育。

(六)宗教工作协调领导小组要拓宽情报信息渠道,每月召开一次工作例会,听取各方面的情况汇报,分析研判宗教工作,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

上一篇:支撑材料目录下一篇:谈德育课堂中的学生深度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