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成为主动学习者论文

2024-07-23

让学生成为主动学习者论文(共12篇)

让学生成为主动学习者论文 篇1

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 诸如家庭教育、老师水平、学生个人的智力、学习环境、学习方法, 等等。但我想从心理学的角度讲, 影响学生学习成绩一个重要因素应该是学生本人对学习的态度即对学习的主动性。那么,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成为我们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

一、关心爱护学生, 给学生以自尊

一般说来, 学校里最重要的缺失需要是爱和自尊, 要使学生具有创造性, 有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关键要让学生感到, 教师是公正的、爱护并尊重自己的, 不会因为自己出差错而遭到嘲笑和惩罚。给学生以尊重, 学生才能感受师生的真正平等, 也才能感受到自尊的存在。所以, 有了自尊的学生才会主动地学和自觉地学。

二、帮学生树立恰当的目标与榜样

目标是学习的动力, 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从宣传媒介、书籍、本县、本校、本班中寻找相应的学习榜样;帮助学生建立每周、每学期的学习目标, 帮助学生脚踏实地地落实和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组织学生进行“我的理想”“我为什么学习”“我心中的榜样”“我在学习中的优势和不

三、有效的表扬与奖励

虽然表扬和奖励对学习具有促进作用, 但使用过多或者使用不当, 也会产生消极作用。有许多研究表明, 如果滥用外部奖励, 则不仅不能促进学习, 而且可能破坏学生的内在动机。例如, 教师对学生说:“好好干!我知道你们努力做的话, 是能够做好的。”对那些感到难以完成任务的学生来说, 这番话是种鼓励或强化;而对那些轻而易举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来说, 这实际上类似于惩罚, 因为教师这番话意味着, 他们必须经过特别努力才能完成任务。所以, 只有有效的表扬与鼓励才能激励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若学生处在一种比、学、赶、帮、超的学习环境之中, 受身边学生刻苦学习、学风浓郁的感染, 给学生一种良好的导向作用和良好的学习暗示效应, 从而产生自发地、主动地学习的动因;与上进心强的学生同座位, 学生内心有一种趋同的倾向, 从而产生发奋学习、自觉模仿的主观愿望;学生在正确回答老师的提问后, 能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的肯定, 增强自信心而产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势, 进而不断规范自己的学习行为等。

五、根据作业难度, 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教师在教学时, 应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难度, 恰当控制学生学习动机的激起程度。在学习较容易、较简单的课题时, 应尽量使学生集中注意力, 使学生尽量紧张一点;而在学习较复杂、较困难的课题时, 则应尽量创造轻松自由的课堂气氛, 在学生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 要尽量心平气和地慢慢引导, 以免学生过度紧张和焦虑。

六、在课堂上引入竞争或合作机制

当一个人认识到自己有竞争能力时, 就会引发斗志积极活动, 争取成功。而合作的特点是共同努力。学生之间存在着积极的相互依赖关系, 他们共同努力, 共享成功的奖励。在合作中, 每个成员都尽全力为集体的成功而工作, 积极承担集体义务。

七、巧妙运用探究环节

在课堂探究的环节中, 我们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正确引导掌握探究的方法, 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获得过程, 真正把学习变被动为主动, 做课堂学习的主人。

八、有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已经搬到课堂,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显得单调、枯燥。如果我们能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视、听、图等优势势必就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听课效率, 并能通过强大信息量的刺激, 达到积累和沉淀知识的目的:以求厚积而薄发, 同时还可以借助更为先进的“人机互动”教学模式, 提升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 营造出师生平等、发展和谐的教学氛围,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总之,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式和手段多种多样。只要灵活、有效地坚持利用上述手段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就有可能学得积极主动, 并学有成效。

摘要:新课程标准要求:要建立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新的课堂模式。这样的模式很显然更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自主性学习要求把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而学生毕竟是学生, 根据年龄和心理特征, 学生的自控能力毕竟有限。那么,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让学生在课堂上变被动为主动,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就成为教育工作者和广大家长们研究的科题。

关键词:激发,主动性,教学手段

让学生成为主动学习者论文 篇2

课前预习,一般是在上新课前进行,也就是说,学完了今天的新知识后就要预习明天所学内容。但是,有的学生提前一单元进行了预习,甚至少数学生已经把全册教材都阅读了,不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索”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预习使学生对于学习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记得有一次,上《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有一位学生生病请假了,病好后到学校上课,我让他放学后到办公室来,给他补课,他说:“老师,不用了,这部分知识我自己学会了。”我说:“你是怎样学会的,是谁帮助你?”他低着头回答说:“我在生病期间,自己看书学习的,谢谢老师……。”我检查了他课本上做的“练一练”,全部正确。我看着他,心里非常高兴,对他说:“如果有什么知识还不清楚的,就来问老师,好吗?”他点了点头。

另外,通过预习,能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了解重、难点在哪里,带着疑问上课。在不懂的地方画上记号;尝试地做习题,对那些存在疑惑的新知识进行探究、思考。

学生预习后带着问题投入新课的学习,课堂学习时就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凡是学生在预习时已经把知识弄懂了,在课上议论、发言时就特别积极。凡是学生在预习时没弄懂的地方,在课上就非常专心地听别人讲解。确实,不依靠老师自己也能独立思考学会知识,而且自己学会的知识是不容易忘记的

在预习过程中,学生掌握了一些新知识,有了一些成功感,这种成功感促使他想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因此,学生就愿意上课。在课堂上,当老师提问问题,他回答对了,会很有成就感。在预习中尝到了成功的快乐,会促使他更愉快地学习。我体会到这样做,真的能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为学生体验成功创设条件。

让学生成为主动学习者论文 篇3

“自学—辅导”教学模式是将学生自学与教师辅导有机结合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的主要特点,是把“学”放在教学过程的中心位置,寓“导”于“学”,教学相长。课堂教学中,采取“四步式”教学模式。

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课前,教师设计好预习提纲,鼓励学生通过参阅工具书、上网查询等方式探寻文本思想内容,对课文进行必要的阅读、理解、感悟。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预习提纲独立阅读教材,将原有的知识同新的要求相对照,以便有的放矢地组织教学。

本环节,教师要重点指导学生对课文圈点批注,对课文中词、句、段落、篇章的文化内涵、情感表达、语言品味等进行“自悟”。自悟贵在学生的自觉参与,潜心投入,身临其境地主动与文本对话交流。教师要重视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方法的培养,让学生学会阅读,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这种自悟对语文学习中的语言感知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也便于学生语言文化知识底蕴的积累。

发现质疑,分析内涵

自主创新性学习目的是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体验学习过程,成为学习过程中的主人。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对自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在共同探讨中,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等思维能力及协作精神,在学习中培养自主自发自觉、好学好问好思考的良好学习品质。

这一环节的教学,主要是学生将各自在“自悟”过程中不易理解、有疑惑的地方提出来,相互讨论,各抒己见,在交流讨论中“知其所以然”。对于理解较为困难的问题,教师不要急于将所谓的标准答案强加给学生,也不要苛求答案的统一、标准化,只要答案与文意相符即可。

这一个环节的教学,教师应积极地深入学生的相互交流活动之中,作为他们语文阅读的指导者、组织者和促进者,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深化认识。教师还应该注意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阅读交流氛围,以此来激活学生的阅读潜能,鼓励学生在良好的阅读氛围下“博采众长,为我所用”。

讨论探究,感悟精华

本环节是在小组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在全班再次展开的深层次交流、探究。其重点是培养学生善于与同伴互动、与老师互动,加强对话、交流、合作、讨论,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一过程当中加深对知识重点、难点的解决,加深感悟和体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见机行事”,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文章的精妙。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去探究作者是如何来表现 “精美”的。将“自悟”、“交流”上升到理性的高度。

教学中,教师应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为他们的学习活动创设条件,提供可行的方法,为学生的阅读理解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促进他们阅读水平的提高。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给学生以借鉴、模仿写作,而探究正是阅读教学与模仿写作之间的一座桥梁。

总结升华,形成能力

本环节重在形成知识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学习过程,积极参与问题的研讨,完成新知识的构建。学生的创新能力也会在新知识构建当中逐渐形成。

教师要根据前三个环节的情况,进行必要的总结,并适时拓展,让学生消化、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所提问题要顾及全体同学,体现出梯度与层次性,让所有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和乐趣,都能学有所获。

自学辅导式教学模式重在学生的自学与感悟,教师的点拨。教学中给学生自由支配的学习时间,保证学生有充足的动脑、动手时间,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教学方法,教师讲的少,轻松自如,学生能自主愉快的学习。既优化了课堂教学,又提高了学习效果。

(作者单位:云南省昆明市宜良县九乡民族中学)

让学生成为主动学习者论文 篇4

相信每一位教师在上课时遇到最头疼的问题, 就是精心准备的一堂课, 只有自己一味地在台上表演, 一同参与的学生却寥寥无几。除去那些完全不感兴趣的, 即便是那些比较认真的同学, 也并非完全主动地在学习。“英语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并不是一个学习的工具和机器, 而我们也必须要摒弃传统教学方法上的“填鸭式”教学。只有让学生对英语感兴趣, 对英语课堂有兴趣, 学生才会主动学习英语, 自觉接受英语, 这样才是一个真正的完整的教与学的全过程。

一、在新型的师生关系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从古代的教书先生到现在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人们对教师的定义在不断地与时俱进, 但是对教师的崇尚与赞美却从未改变。的确, 教师这个职业是神圣的, 是不容侵犯的; 但是在民主社会的今天,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乃至优秀的教师, 首先要做的就是从高高在上的讲台上走下来, 走到学生的身边, 走进学生的生活。现在的中学生已经有了相对较为完整和成熟的人格, 更加需要被尊重和认可。所以要想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就要学会尊重学生的情感和思想, 懂得倾听和换位思考, 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温馨的学习氛围和环境。因此, 我们不能再只做学生的老师, 也要成为学生的朋友, 不只在学习上关心他们, 更要在生活上关注他们, 让他们有主体意识感, 这样学生才会主动自觉地接受课堂, 接受英语, 接受学习。

同学A一直以来对英语都持消极的态度, 考试成绩也屡屡不理想。我找他谈过很多次, 但是效果都不明显。后来我通过班长加了他的QQ, 经常关注他的动态, 并且和他聊天, 而他也从最开始的刻意疏远到最后主动找我谈心, 当然, 他对我的态度和他对英语的态度必然成正比, 而他的英语成绩也早已从班级的倒数变为现在的名列前茅。

人类是感性的动物, 更何况是单纯、简单的学生, 他们对课堂甚至科目的喜好很大一部分取决于任课老师。我想, 任何一个学生都会喜欢和他做朋友的老师, 也不会有哪一个学生会排斥好朋友的课堂。

二、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过程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我国著名的教学家孔子曾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 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想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自觉接受英语, 最重要的就是要让学生对英语产生兴趣。而英语枯燥乏味的词汇、句型和语法, 恰恰会是让学生最容易感到厌倦的。既然无法从教学内容上入手, 那么我们就要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第一, 要学会利用现代教学工具代替传统的黑板粉笔, 将课文用五彩缤纷的字体打在各种各样的字幕墙上, 通过视觉上的色彩冲击来提起学生对课堂的兴趣。还可以将重点词汇、句型和语法, 用彩色的或者动画的形式标注出来, 这样既清晰明了, 又增加了记忆性。第二, 多开展角色扮演的英语游戏。学生对严肃的课堂本身就有抵触和反感的心理, 特别是在过了黄金注意力集中点后, 更加容易分散精力。如果可以将书本上枯燥的单词转化成立体的角色扮演, 不仅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度, 还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最后, 还可以通过在课堂上巧设问题来提高学生的兴趣。繁多复杂的句型和语法常常让学生一头雾水, 久而久之, 学生自然也就失去了兴趣。想让学生对句型和语法感兴趣, 就要让他们愉悦地记住这些。在提问时, 可以用一些新鲜的、活泼的对话形式来代替固定的套用模式, 让学生对提问的内容本身感兴趣, 他们自然就会记住这些枯燥乏味的东西。

三、通过改变传统的单一学习体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人类是群居动物, 本质上都是害怕孤独的。学习也一样, 如果只是一个人孤独地学习, 也很难真正地融入到学习中去。英语教学中, 我不提倡教师喋喋不休地讲解, 那样除了会给学生带来身体和心理上的疲劳以外, 还会间接地剥夺他们对英语和学习的兴趣。贯穿着整个世界的合作和竞争, 同样也应该贯穿于英语学习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亲密关系、性格特征等客观因素, 将他们分成各个小组, 并由组员民主选举出本组的组长。课堂上, 学生可以在老师的带领下和自己的组员共同探究和讨论, 而课下, 他们也可以在组长的带领下一起交流和启发。小组的内部形成合作关系, 组员互相帮助, 彼此监督; 而各组之间则形成竞争关系, 在互相追赶和超越的过程中共同进步。

实践表明, 多方位的学习体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他们学会自己学习, 并且主动学习。

四、通过多褒少贬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科学实验表明, 生长在表扬声中的孩子比生长在批评声中的孩子人格更加健全, 心理更加健康, 也更容易成功。渴望得到认可是人类的本能, 更何况现在的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 情商远远高于逆境商。即便是考试成绩最后一名的学生, 也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的。中学生尚处在青春期, 有很多叛逆的思想和行为, 只要在允许的范围内, 都是可以理解并接受的。与其一味地寻找他们的缺点, 不如通过放大他们的优点, 来说服他们改善自己的不足。可能由于人数的关系, 我们做不到对每一个学生都进行面对面的表扬和鼓励, 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小纸条”和“悄悄话”的方式, 来让学生感受到我们对他的重视和期待。除了在优秀的作业本上留下赞美的话, 还可以在做的不好的作业本上留下一些鼓励的话, 比如: 最近你的进步老师都看得到, 如果你能在做作业的时候再仔细、用心一点, 相信你可以做的更好。我相信, 在得到这样的肯定和鼓励后, 不会有哪个学生下次做作业的时候还是同样的不认真了。

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篇5

《桂林山水》是人教实验版小语第八册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是一篇文字优美的写景抒情的文章。文章环环相扣,层层有物,内容简单,理解难度不是很大。

教学主要是以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让学生思维始终处于活跃地位,学生的个性、能力等才能得到培养。课堂教学必须体现这一点。我的一段教学设计也就从这出发。导入时,为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特作如下安排:先让学生观察老师的表情,加以引导,消除学生对老师的戒备心理;其次,设问——“你喜欢做学习的主人吗”发动学生自主学习。从课堂教学实际看,效果颇为良好。第二个环节让学生读课文,读后说说知道了什么,不懂的问题又是什么。考虑到学生从未接受这样的训练,设计时事先又做了相应准备——预备了师生应共同完成的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万事开头难。新事物一出来就要想被人们接受,并得到推广,肯定有一定难度。它必须要有一个过程,必须要经过长期的实践,反复检验才能达到。课堂上,尽管学生仅能回答部分,可我仍感欣慰,首次尝试毕竟有学生懂,这使我们有理由相信,逐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有希望的,主体教学思想是能够逐步贯彻的,主体教学是能够实现的。

如何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动参与者 篇6

1、用爱心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作文课上我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从不点名批评任何一个作文中有问题的学生,也尽量不漏表扬一个即使只有一鳞半爪妙言的学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轻松愉悦中,在最自然放松的状态下,调动所有的感官去注a意、观察,去发现、研究,去追忆、再现,去想像、推断,去剖析、感悟,从而成就一篇篇言之有物的文章。我还尽量多与学生一起活动,如参加热火朝天的书市活动,活动课上让全体同学尽情参与各项活动,班队课上不乏意趣盎然的各类游戏……一项项有趣的活动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也为学生提供了创作的素材,使学生一气呵成,把活动的过程诉诸笔端,写出了生动、形象的文章,把主体的热情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

2、用童心点燃情感的火花

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有一句名言:“没有情感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可能打动人心。”只有学生胸中时时洋溢着激情,他们下笔才有话可说,有情可抒。因此,作文的第一步应当是创设各种情景,激发学生的感情,让学生的“情感”活起来。学生动情后,就会产生表达的欲望,达到“不吐不快”的境界。记得一天下午,孩子们正在静静地坐在教室里看书,不知谁叫了一声“下雨了”,学生的眼睛不约而同地转向窗外,望着绵绵的春雨淅淅沥沥地下着,学生异常兴奋。因为这是今年的第一场春雨。刚巧下课铃响了,于是我让大家出去“玩春雨”,要求去亲亲春雨,和春雨握握手,观察春雨姑娘。望着手心上的颗颗雨滴,有的放到眼前细看好像跟它说话似的。有的用舌头舔舔,尝尝春雨的味道。学生开心极了,观察得也特别仔细,回教室后学生们二话没说,奋笔疾书,把当时的情景真实地描绘出来,一篇篇发自内心体验,流淌着真情实感的文章跃然纸上。

写人叙事的文章可通过情景再现法,唤醒学生的感情,写景状物的文章可以通过现场观摩、实物展示,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通过课堂教学有意识地创设情景,唤起情感,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心灵也得到了感情的熏陶,产生情感冲动此时下笔为文,何愁学生无话可说,何愁学生不流露真情,何愁学生不主动参与呢?“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因而,我处处引导学生体验大自然、生活为我们创设的情景,去发现生活中、自然中的美,启发学生在享受美中捕捉作文灵感,乐于在一张张白纸上绘出绚丽的色彩。

3、用信心放飞想象的翅膀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小学生处在创造性想像能力发展的最佳时期,他们常常借助幻想的方式来观察、理解和解释他们生活世界中的事物。因此,指导小学生写想像作文,正是顺应了他们心理发展的规律,促进了他们主体参与意识的形成。

我指导学生的想像作文包括四大类:一是在原课文的基础上想像续写、改写;二是写奇思妙想,把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品的新理念、新设计写成文。三是编写故事、儿歌。儿童爱读、爱说、也爱写,要鼓励他们想入非非,异想天开,编写童话、儿歌和科幻故事。四是通过拼图、制作、选图、构思,最后用语言写成故事的作文样式。对于学生写想像作文,我都大力鼓励、认真批阅,把佳作发表在班级的小荷初露角上,增强了学生作文的兴趣和信心。通过引导想像作文,让学生体验到未曾经历过的感情,丰富了自己的情感,培养了学生勇于尝试、创新的精神,拓宽了作文的领域,让“巧妇”“有米下锅”,勇于自主参与学习活动。

4、用耐心提供多层面的参与机会和多功能的活动资源

古人讲写作,一向主张先“放”后“收”。这是很有道理的。所谓“放”,就是学生在初学作文时要放开心灵;放开手脚,放开笔墨,不拘格套,放胆为文。这是很要紧的。因为对初学写作者来说,“思想解放”是十分必要的:他在提笔为文时,倘能但见为文之“易”而不见为文之“难”的话,就自然能大胆抒发、放笔行文,而这种写作的“心理状态”,正是作文这一行为过程所亟须的。其实,不止是初学作文时要“放”。我认为:“放”,应是整个写作活动的一种天性,应贯彻始终。但一开始强调先“放”,多写“放胆文”或“大胆文”。“放”到一定时候、一定阶段,强调“收”,使习作者注意对文章的修剪、约束,也是很有必要的。所谓“收”,就是对文字(炼字锤句)的考究,对文面(行款格式)的讲求,以及对文体(体裁样式)的留意等。对文字不能润饰,对文面从不讲求,并缺乏起码的“文体感”,到一定时候、一定阶段就不是“小问题”而是“严重缺欠”了。

总而言之,重视学生的情感发展,有意识地创设写作情境,让学生“海阔天空”地创造性发挥自己的想像能力,学生就能自觉尽情地投入到写作中去。只有面向全体,让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发展,才能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让学生成为主动探索者 篇7

一、启发诱导, 创设情境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教师首先应根据所学新知识的需要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的设置要有一定的梯度, 既不能太难也不能过于简单, 要让学生感受到“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另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问题的设置还要让学生感到有趣, 所以, 创设问题情境是“让学生成为主动探索者”教学成败的关键。教师必须多学习、多钻研、多积累, 只有具备了一定的理论素养和高超的教学艺术, 才能出色地创设好问题情境, 激起学生学习新知的探索欲望。

二、探究知识, 发现新知

在引导学生探究新知的过程中, 教师不能急于对问题下结论、告知结果, 而应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和自由讨论的空间, 尽量让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 让学生体验“发现”的乐趣。要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猜想、归纳、推演, 在探究过程中自己探索规律、发现知识, 培养探索能力和创造意识。

三、自学课本, 理解知识

学生带着自己对问题的猜想或发现, 再自学课本, 会大大增强其主动探索的积极性。在自学课本的过程中, 要教给学生科学的读书方法, 如:粗读、细读、精读。要让学生拿着笔看书, 学会在字里行间中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 在关键字词下标上圈点, 读不懂的问题做上标注。

四、反馈质疑, 排除障碍

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互相汇报自学结果, 同时提出疑难问题互相解决。教师不要轻易地对问题进行灌输, 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和自己解决问题, 同时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继续学习的心理支持, 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就在“你的身边”, 可以随时对你的学习提供帮助, 以排除思维障碍。

五、练习设计, 解决问题

练习的设计要有针对性, 同时要有一定的技巧。为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开放性, 增加课堂容量, 教师要根据授课内容的需要设置一定量的“已知条件不变探索不同的结论、已知条件变化结论不变和已知条件和结论都发生变化”的变式练习。练习的结果要及时反馈, 练习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纠正。

六、课堂小结, 形成能力

小结是对本课内容的概括总结。小结可以由学生来做, 也可以由教师来做, 其目的是使学生将学会的新知识纳入自己的认识系统, 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

在让学生成为主动探索者的过程中, 我们要教学生学会阅读, 把书当成自己的老师, 学会整理, 学会迁移, 学会总结。这样, 才能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 把知识系统化, 发现新的规律和解题方法。

让学生成为主动学习者论文 篇8

一、关注学生发展,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分组联动、和谐高效”课堂的核心理念就是“关注学生发展”。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是“关注知识”还是“关注发展”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区别, “关注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标志, 更是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深入推进的关键因素。

“分组联动、和谐高效”课堂与传统课堂最大的区别是:它追求的目标不只是成绩, 而是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 也得到发展。“分组联动、和谐高效”课堂是通过学习方式的变革和创新, 为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学生在参与中不但收获知识, 而且在参与中越来越自信, 越来越积极, 越来越乐学, 越来越有责任, 越来越有教养, 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快乐的情感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的乐园, 成为学生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的摇篮。

二、变革学习方式, 让学生快乐健康地成长

“分组联动、和谐高效”课堂是通过“分组”为学生营造一个竞争的空间, 搭建了一个共同发展的平台。它依靠组内互帮和组间互竞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参与的机会和展示的天地, 进而使课堂和谐而高效。“分组联动”是形式、是手段, “和谐高效”是目的。

(一) “分组联动、和谐高效”课堂的三大理念

1.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即关注学生发展。这是新课程改革的最高宗旨, 更是“分组联动、和谐高效”课堂的核心理念。

2.通过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主体性的多样化学习方式, 即变革学习方式, 来促进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3.让每个学生拥有自信和成功。

(二) 分组联动、和谐高效课堂的四大要素

1.分组。

“分组”是“分组联动、和谐高效”课堂的标志性要素。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平均分组, 每组8人。平均分组本身就是一种竞争, 而8人左右的小组, 有利于形成团队精神和凝聚力。

(2) 责任明确而具体。一般每组都有两名组长, 每人负责3名组员;组内人人都是科代表, 整个组是一个学习共同体, 每2人还要结成互帮对子, 互帮互助互学, 在做练习时负责批改, 不会的还要给讲会。

(3) 每组都是团结向上的团队。每个组都有自己的组名, 有自己的目标, 有自己的誓言。每个组都是有自己文化和精神追求的团体。

(4) 每组都有一块黑板。黑板的用处很多, 黑板是组内展示和组间竞争的一个平台, 黑板便于教师了解学生上课的学习情况;黑板丰富了班级文化。这样分组, 组内互帮互助都在动, 组间互相竞争, 互不相让也在动, 进而组组联动, 和谐而高效。可以说“分组联动、和谐高效”课堂中的分组分出了竞争, 分出了活力, 分出了互帮互助、互相监督、互相鼓励, 也分出了凝聚力和团队精神, 更分出了责任, 分出了和谐, 分出了高效, 分出了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的新境界。

2.自探。

“自探”是“分组联动、和谐高效”课堂的核心要素。“自探”就是以组为单位进行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我们提出的口号是:相信学生, 依靠学生, 解放学生, 发展学生。“分组联动、和谐高效”课堂为学生营造了自主学习的氛围, 提供了合作探究的舞台, 满足学生展示自己独立学习能力的欲望,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学习的主人。在“分组联动、和谐高效”课堂中, 教师的任务就是明确目标、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引导学生、鼓励学生、赏识学生, 在关键的地方画龙点睛。

“分组联动、和谐高效”课堂鼓励学生参与到知识学习的每个过程。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参与中被点燃, 学生的核心能力和素质在参与中逐渐提高。“自探”使课堂培养了学生愉悦的情绪和积极的情感。

3.展示。

“展示”是“分组联动、和谐高效”课堂的最大亮点。“分组联动、和谐高效”课堂充分利用学生喜欢展示这一天性, 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展示时间和空间。我们提出的观点是:解放学生的嘴, 让学生说、讲;解放学生的手, 让学生写、做;解放学生的眼、耳, 让学生看、听;解放学生的脑, 让学生思、疑。在“分组联动、和谐高效”课堂中, 学生的展示无处不在:课前活动由学生组织、主持, 内容由学生自己选择, 课中让学生自学, 让学生交流、讨论, 让学生上黑板展示、汇报, 鼓励学生质疑、解答。这样学生在说、讲、写、做、看、听、思、疑这些展示中, 认识到自己的价值, 感受到自己的重要, 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4.竞争。

“竞争”是学生的天性, 没有竞争就没有活力。为此, “分组联动、和谐高效”课堂就充分利用学生好胜这一心理, 让竞争贯穿整个课堂。有了竞争, 原本枯燥的课堂教学变成学生喜欢的一种游戏活动。课堂在竞争中变得无限精彩。“分组联动、和谐高效”课堂, 课前活动有竞争, 自主探究有竞争, 展示汇报有竞争, 强化训练有竞争。竞争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竞争激活了学生展示的天性, 竞争点燃了学生互帮互助的热情。

(三) “分组联动、和谐高效”课堂的五大板块

1.前奏板——课前展示:它是“分组联动、和谐高效”课堂的一大特点。课前展示一般由科代表主持, 时间为5—10分钟, 内容要有学科特点, 可以丰富多彩。比如:语文的名言警句、诗词歌赋、美文佳篇欣赏等;政治的新闻播报;生物的生活小百科;历史的名人故事;地理的名胜古迹介绍等。作用就是为学生提供了展示其才华、丰富其知识、开阔其视野的平台, 为学生营造了参与竞争的氛围, 为学生搭建了张扬个性的舞台, 架起了课内与课外的桥梁。课前展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 又增加了学生的知识, 更展示了学生的才华, 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一举多得。

2.启动板——创境激趣:创境激趣, 即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它是课堂精彩的开始, 是检验教师备课水平、衡量教师驾驭课堂能力的重要标尺。作用是通过情境的创设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 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创境激趣虽然时间短, 但对每堂课学生学得是否和谐、高效起着重要的作用。

3.核心板——自主探究。

4.拓展板——展示汇报。自主探究、展示汇报这两个板块是“分组联动、和谐高效”课堂的核心, 是最能体现新课程理念、落实素质教育精神的两个板块。这两个板块是一个联合的整体, 它的操作程序是:教师明确目标——学生自学——小组交流讨论——分组展示和汇报——强化训练。在这两个板块中, 教师要遵循“低、小、多、勤”的原则, 即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勤反馈, 让学生步步成功, 环环进步。在实施自主探究、展示汇报这两个板块时, 组内分工要明确, 要启动互帮、互助、互学机制, 出现问题随时随地进行责任帮扶, 不留死角。通过这两个板块的活动, 让每个学生在掌握知识、获得成功的同时, 自信心越来越强, 学习的积极性越来越高, 越来越乐学、愿学。不仅如此, 伴随着知识的获得, 学生的核心能力素质——自学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合作意识、组织协调能力和表达交往能力也会逐渐提高。

5.升华板——实践创新:学科不同, 实践创新的内容也不同。“语文”的人生启迪, 思想感悟;“英语”的语言运用;“数学、物理、化学”的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等。这一板块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或运用所学知识创新拓展提供了机会。

让学生主动学习 篇9

一、每天一句英语, 使每一位学生树立了信心, 并锻炼了全体学生的听说能力

在笔者班上有这样一个规则:每天上课前, 都会要求学生熟练背出前一天老师写在黑板上的句子, 有时是谚语, 有时是名人名言。每人都有这样的机会, 也不会花费太长的时间。最初的时候起步很难, 他们躲躲闪闪, 不好意思大声说, 所以笔者布置的句子也多为简单现成的日常用语, 如Nice to meet you.Love me, love my dog.Have you smiled today?等等。尽管这样, 在检查时笔者发现他们在这个过程中的可取之处, 及时鼓励、表扬, 尤其对于后进生, 笔者毫不吝惜地对他们说“Good”、“OK”之类的话语, 只要学生认真做到了, 就号召全体学生对他报以掌声, 并说“I hope you can do better next time!”现在学生们已经积少成多, 连一些很长的复合句也能一口气说出来了, 譬如Good things come to those who smile.We are never so happy nor so unhappy as we imagine等。所有这些都极大鼓励了他们, 帮助他们克服了羞怯、胆小的心理, 从而使他们树立了信心。然而, 学生所达到的效果远远不止这些, 他们有时会主动去搜集一些谚语和名人名言来诵读, 还有些背诵过的句子会出现在作文和日记里面, 有的甚至连电影里的台词都可以惟妙惟肖地朗诵出来。现在, 学生已经由最初的被动学习变为不需要老师强调的主动学习, 并且可以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 必要的时候还可以进行适当的调节, 使自己的学习效率更高, 效果更好。

二、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著名教育家于漪说: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 歌唱家定调。第一音定准了, 就为演奏和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成功的导入语如一曲乐章的序曲, 一开始就强烈地感染学生, 引领学生进入预定的轨道, 吸引学生进入特定的学习程序中,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开启学生的思维。在八年级Unit4 Topic3 The Grea Wall is a symbol of the Chinese nation中, 先用多媒体将我国的一些标志性的建筑显示给学生, 然后以抢答的方式让学生说出它们的所在地以及相关材料。接着播放关于长城的一段视频, 谈论长城的建成时间和背景, 为后面的自主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另外, 在学习七年级Unit1 Topic3 What class are you in时, 笔者采用了复习、视听和对比相结合的方式引入。首先是复习数字, 用手势做出0~10的数字, 让学生边看边说出数字并叫学生写在黑板上;然后将11~20分别显示在黑板上, 在教会学生拼读的过程中让他们自己找出这些数字和0~10的异同点。学生积极参与, 课堂气氛相当活跃, 在学生极高的兴趣中学会并记住这些单词。

三、在实际生活中学习

教育家陶行知指出:“生活即教育”。生活是大课堂, 体验来源于生活, 又扎根于内心, 让学生走进生活, 体验生活, 是课程标准的根本要求, 也是教育的最终归宿。例如, 在学习Unit 2 Topic 2 What color is his hair时可以把前面学过的身体部位都复习一下, 联系实际, 引导学生直接描述班上的同学。He has a big head, his hair is black, his T-shirt is red.同时还可以对周围事物进行描述, 尽可能地多使用已经学过的词汇。如My pen is green and my eraser is white.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加深对本课堂知识的印象, 还能发挥他们的积极主动性, 勤动脑, 勤思考, 培养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激情的感染力

在此次的暑期培训中, 令人最为感动的就是湖北黄梅的一个有着40年教龄的老师, 他的激情不止感染了在座的学生和老师, 时至今日, 他那极富激情和感染力的话语仍在耳畔回响。笔者仍然记得他所讲的话题为If you go to the party, you will have a great time.

整节课他都在用不同的生活实例来反复练习这个if的条件句, 笔者不敢说他所用的例子有多么特殊, 也不敢说他的课件做的有多么的好, 但是所有学生在这节课后, 都学会了这个句型, 而且会用if来表达自己的看法。这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改变了学生学习行为,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重在引导学生小组学习, 做到独学、对学、群学, 鼓励学生独自思考, 合作探究, 相互质疑。通过展示实现交流、通过纠错实现落实、通过点拨实现提升、通过开放实现拓展, 教师在教学互动中, 充分实现师生之间的预习交流、分配任务、合作探究, 展现拔高、穿插巩固、达标测评。在这节课中, 学生在课堂上参与的人数, 学生参与的质量, 语言表达的通顺, 态度积极认真, 情感的充分投入和精神饱满的面貌, 都说明这就是一节高效的课堂。

五、启发思维, 培养学生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英语课堂中,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也是重要的。“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 笔者认为在教学中, 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让学生会掌握知识的方法, 这将使他们受益终身。

一般现在时态作为一个最基本的时态, 在英语课本中占了大量的篇幅。而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时, 实义动词的变化更是其中的一个难点所在, 历来容易被学生们混淆。为此, 在七年级Unit2 Topic 1 He has a big head第一次出现这一难点时, 笔者采用了这样的方法:让学生自己读课文中的一话“He has a big head”、“She doesn’t have a big head”, 由于没有生词障碍, 学生们很快弄懂了意思, 当问及“Any question?”, 他们中的一些人提出“like”一词后为什么还加了“s”?并对“doesn’t”的出现表示疑问。笔者及时肯定了他们的问题, 但并不急于回答, 而是启发他们思考在这些句子中主语有什么特点。他们恍然大悟——“第三人称单数”。在这种气氛下, 笔者告诉他们这节课的难点就在于此。就这样, 教材中的难点由学生自己解决了, 笔者在其中的作用只是引导他们发现问题, 然后, 启发他们的思维, 开拓他们的思路, 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学生在发现→思考→顿悟→总结的过程中, 极大地锻炼了思维能力。他们不仅对这样得到的知识印象深刻, 而且培养了他们一种良好的思考习惯。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根本体现。

教学有方, 教无定法。对于我们广大教师而言, 我们一定要善于根据不同的教材, 不同的对象, 不同的时机, 创造不同的条件, 鼓励学生探索求异, 克服思考障碍, 全面灵活的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我们有理由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天才。

在这样的气氛中学习, 学生会感到新鲜多样, 趣味无穷。外语学习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不再是学习的奴隶, 而是主人。

摘要:2012年暑假我县全体英语教师在市教育局的组织下进行了为期一周的集体培训, 笔者受益匪浅, 感概良多。英语教学是关系到国民素质和未来人才的基本工程,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初中阶段, 要求教师通过这一学段的英语教学, 使学生受到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 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 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结合这次的学习和多年来的英语教学经验, 感悟到作为一名英语教师, 必须动脑筋、想办法, 使学生喜欢你所教授的学科, 从而提高相应的能力。

关键词:英语课堂,课堂教学,主动学习,激情,感染力

参考文献

[1]李江南.论开放教育下的教师角色[J].内蒙古电大学刊, 2003, (2) .

[2]何奇光.中国英语教学状况之反思:对中国留美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各案研究[M].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 2003.

[3]戴俊霞, 陈宗伦.当代英语教学 (理论与实践) [M].北京: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2.

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 篇10

陶先生的话给我们以启发。如何才能让学生主动学习确实是一个现实的课题。要帮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 需要让学生明白学习的意义, 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唤起他们深入探究的动力, 让他们体验成长的快乐。

第一, 要让学生明白学习的意义。学习的意义是什么?一是生存所需, 二是成长所需, 三是竞争所需。作为一个社会人, 我们每个人在享受社会文明给我们带来的红利时, 自己也需要为社会添砖加瓦, 创造财富。不然我们将无法生存, 或无法有尊严地生存, 这时就需要读书学习, 增长知识, 提升本领。在此期间, 我们要不断地成长。要全面和谐健康地成长, 则需要不断地从理论学习甚至实践学习中汲取精华和营养。另外, 我们面临的是一个经济飞速发展的社会, 是一个知识和信息爆炸的社会, 是一个竞争异常惨烈的社会, 每一个想在这个社会上站稳脚跟的人, 每一个想在社会竞争中取得优胜的人, 都需要认真学习、努力学习、刻苦学习。学生明白了学习的意义, 学习才会更加自觉, 更加主动。

第二, 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 兴趣从何而来?就学生而言, 他们之所以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 至少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有学科爱好, 二是期待获得成功, 三是因为进步时常能得到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要分析学生学科爱好和知识兴奋点, 因势利导, 顺势而为, 把他们的爱好与学习任务有机地统一在一起。这样, 学生就会自发地进行学习。学生对学习有兴趣, 跟他们对成功的预期也是有密切关系的。因此, 我们要帮助学生不断克服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 勇于面对挫折、面对失败, 做到不达目的, 誓不罢休, 不断超越自己, 不断取得成功。我们对学生在学业上取得的一点点进步都要给予肯定, 给予褒奖, 给予鼓励, 给予激励, 这样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就会不断增强, 学习的兴趣就会愈加浓厚。

第三, 唤起学生深入探究的动力。学生能够主动学习, 还在于他们是否具有深入探究的动力。深入探究的动力来自哪里?大致有三个来源:一是学生学习的信念坚定, 二是学生学习的目标远大, 三是在学习中做到不断创新。学生能够深入探究, 主动学习, 需要坚定理想信念。要有终身学习、终身受教育的意识, 要为追求真理、探索真理、发现真理而奋斗终身。要立下宏图远志,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读书, 为人类社会长远幸福而读书。宏图远志使得学生读有目标, 读有方向, 读有力量。他们在学习中能够不断发现新的问题, 不断解决新的问题, 不断创新思路, 不断创新方法, 就会增加主动学习和深入探究的动力, 就会促进自己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 要让学生体验成长的快乐。学生怎么才能快乐呢?需要做好三件事:一是学思结合, 二是切己体察, 三是享受过程。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迷惘状态中的学习不是快乐状态的学习。学习需要思考, 思考常常让我们顿开茅塞, 心情舒畅, 所以学中思考往往让我们的学习变得更加主动。学习中还要做到切己体察。朱熹读书六法中强调, 读书要“切己体察”, 即读书必须与自己的思想实际、生活经验等结合起来。要求读书时不能只在纸面上下工夫, 还必须将书中道理与自己的生活结合起来。他说:“读书穷理, 当体之于身。”他又说“读书须要切己体验, 不可只作文字看。读书不可只专就纸上求理义, 须反来就自家身上推究”等。切己体察, 方知读书之妙, 读书之用, 读书之乐。学习的过程是享受的过程, 不论是辛苦付出、克难攻坚, 甚或是学有所获、学有所成, 都是值得玩味、值得体会、值得享受的过程。享受过程使得学生学习更加富有积极的意义。

让学生主动学习 篇11

一、培养学生自己带读的习惯

众所周知,英语是要读的,并且要大声朗读。怎样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能自觉地进行朗读呢?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率,给学生更多的朗读机会。但就农村初中学生的英语基础而言,单靠课堂45分钟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教师培养学生自己朗读的习惯。笔者的做法是将班级中英语成绩相对较好的学生培养成带读小助手。小助手带读的内容有单词、词组、句子、课文、听力稿等等。在小助手的带领下,整个班级朗读英语的气氛空前高涨,教室里一有空闲时间,就能听到琅琅的书声。在小助手的带领下,全班自觉学习英语的氛围越来越浓。

二、培养学生的自默习惯

学生要对英语学习有信心,必须过好单词关。对此,笔者注重培养学生自己默写单词的习惯。首先,根据每个学生的基础为他们确定每天需要记忆的单词数量,有的一天记5个,有的一天记10个,有的一天记20个;然后,要求学生自觉地默写在听写本上并上交。同时,确定若干学生负责记录同学完成的情况,凡每天能完成任务的学生,教师予以表彰。这样,从重点词汇到重点词组,再到重点句型,学生只要持之以恒,就会取得明显的效果。

众所周知,学生组织和管理学习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教师的引导,并有目的地进行训练。所以自默单词、词组刚开始时带有一定的强制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就会慢慢养成习惯。一旦习惯养成,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也会随之产生。笔者曾带过两个有43人的班级,刚开始的时候,全班英语考试及格的人数只有9个。针对这种情况,笔者首先采取的措施是教会他们认读单词,然后要求他们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自默单词、词组及重点句子。这样,他们感受到了老师对他们的信任,激发了学习英语的兴趣,默写的质量也提高了许多。而且,因为默写是在课外完成的,所以上课的效率明显地提高了。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生的考试成绩有了较大提高,及格的人数增加到二三十人。

三、培养学生自编错题集的习惯

作业是教学信息反馈的重要载体,通过作业,我们可以检验教学的效果:哪些问题学生懂了?哪些问题学生不懂?哪些知识学生能灵活运用?哪些知识学生还一知半解?我们可以从学生的作业中及时获得反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反思自己在备课和上课时疏漏的细节,进而改进自己的教学。所以,笔者要求学生把一周所做的练习的错题汇编成册。这样,就能清楚地看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对学生而言,在错题汇编的过程中,他们会思考为什么错、错在哪里等问题,汇编错题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知识巩固的过程、一个理解的过程,更是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这样的做法比让学生机械地反复操练要有效得多。

四、培养学生自己设计问题的习惯

《英语(新目标)》(Go for it)这套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阅读材料。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感受文章,与文章对话,关注不同语境中英语词汇和语法结构的运用,领会文章中语言表达的正确性、得体性和灵活性。所以,笔者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自己设计问题的习惯和能力,要求学生通过自己设问,对浅显的文章进行深度的挖掘。首先,要求学生针对教材中的阅读材料,自己设计一些True or false questions,以培养在文章中直接获取信息的能力。然后,再设计具有一定深度、需要细读文章才能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设计可以培养学生归纳概括、推理判断等能力。如在七年级(下)第一单元Section B 3a的教学中,学生设计了如下问题:

1. Is his name Bob?

2. Does he live in Canada?

3. Does he want a pen pal in Canada?

4. Does he like China?

5. Was he born in December?

6. Can he speak Chinese?

7. Does he have a brother and a sister?

8. Does he like P.E. best?

这些问题的设计有利于学生养成直接获取信息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学生又设计了如下问题:

1. Who writes the letter?

2. What does he think of China?

3. How old is he?

4. What language does he speak?

5. What’s his favorite subject?

6. Why doesn’t he like math?

这些问题的设计,有利于学生养成归纳概括、推理判断的阅读能力。

如何让学生主动学习 篇12

一、几种方法

1. 强迫

教师给学生布置作业, 学生若不完成就强迫, 或延长学习时间或采取处罚措施, 总之, 你不动我采取各种措施推你动。这种方法最容易造成学生反感, 甚至反抗, 有一句话叫做: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所以此法一定要慎用。

2. 说教

给学生讲大道理、讲过去、讲未来、讲成功和失败、讲父母辛苦……这种方法也叫唠叨, 此法虽比强迫方法文明了许多, 却也容易造成学生厌学。因为学生最怕唠叨。苏霍姆林斯基说:当学生感觉到你在教育他的时候, 你的教育已经失败了!

3. 创设情境

一个人如果一次吃15克的食盐, 是非常难受的事情, 但将食盐放进一道菜里, 则吃盐就会变成一种享受。这菜便是盐的情境。如果教师能把学生所学知识放在学生感兴趣的环境下, 则学生的主动性会大大增强, 并且学习的热情可持续下去。

4. 展示

展示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 人的基本追求是物质追求, 高级追求是精神追求, 最高追求是价值追求。人人都有展示的欲望, 而展示恰是实现自己价值追求的途径。展示就是把自己‘的思路、观点、方法、甚至问题, 用一定的方式告诉公众, 让公众与自己在思想上产生共鸣并感到幸福, 同时自己也感到幸福的过程。教师若能为学生提供恰当的展示平台, 则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就被动起来。

二、师生关系就是教学质量

相当一部分学生某个学科学不好,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不喜欢这个学科的老师。学生一旦反感了教师, 甚至与教师对抗, 其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完全丧失。所以有些教育专家说:“师生关系就是教学质量”。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必然有好的教学成绩。在冷酷无情的师生关系下谈不到教学质量!

三、为人师表

叶圣陶说:教师的一切工作都在于为人师表。我们教师要求学生做到, 自己首先要做到, 要求学生不做的, 自己坚决不做。要学生不迟到, 教师坚决不能迟到, 要学生诚信, 自己首先要诚信, 要学生主动学习, 自己更要主动工作。一个被动工作的教师不可能带出主动学习的学生, 言传身教, 身教是第一位的。我们常说, 要献一份爱心, 如何去献爱心?是身教而不是言传。献爱心, 要用自己的身体语言, 而不是空洞的说教。用身体语言才能让学生去主动学习。

四、自己人效应

心理学上有一种效应叫做“自己人效应”。即:如果你想让别人听你的话并按照你的意思去做事, 你就要让这人感觉到你是他的“自己人”。所谓“士为知己者死”, 就是这个效应的体现。如果学生感到老师是他的自己人, 是可信赖的朋友, 甚至是他精神的寄托, 则学生对教师必定“言听计从”, 何愁他不完成你布置的任务?对教师来讲, 这样的学生在任何事情上都能主动进取!

五、单独布置任务

有一种方法可使好学生感到教师是他的自己人, 这种方法就是:单独给学生布置任务!

姚××在初中时品学兼优, 让教师感动的一点是:他每天都为班主任主动打水。而一开始的打水却是老师给他布置的, 并非自愿。在姚××看来, 教师让他打水是看得起他, 他感到与众不同, 人生的价值得到体现, 教师是他的“自己人”, 老师布置的所有任务, 他都主动完成。姚××上了某重点高中, “打水”的优越感没有了, 没有人单独给他布置作业, 他感到失落, 学习不再主动, 成绩大步后退!

我们不可能千篇一律地让学生为我们去“打水”, 如果那样的话是荒唐可笑的, 但我们的每位教师都可以做到单独给学生布置“任务”, 这“任务”当然包括“学习的任务”。

六、指导学生写好学习报告

作业是被动学习的产物, 因为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 总是面对所有学生的, 学生们在做作业时没有优越感。“学习报告”是主动学习的结晶, 虽然学习报告的题目, 大多仍然是老师布置给全体学生的, 但学生写出的报告, 不可能干篇一律。教师若能对每位学生的报告给予指导, 其实质就是单独给学生布置了任务, “作业”大都有标准答案, 教师的批改, 是红色的“√”号。学习报告是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和对新知识的理解, 对教材文本的再创造, 只有更好, 没有最好。教师若能认真阅读学习报告, 并给予方向上的指引, 其实质就是同学生谈心, 在进行心灵的沟通!

我们可以设想:教师布置给学生的一个报告的题目是《论不等式的解法》。首先教师对报告应有大致的要求:什么叫不等式、不等式有哪些性质、常见不等式解法有几种?这些问题让学生举例子说明。学生交回的报告肯定各有千秋, 假如数学教师针对每位学生的报告, 首先加以肯定, 再给出他们完善报告的方法, 则学生们定会努力思考、主动交流。那么有关“不等式”问题, 学生永远不会失去兴趣, 他们甚至有可能在这个方面有所建树, 这就是创造性学习。

事物总是向前发展的, 学生对一个问题的认识也是在不断变化的 (教师也是一样) 。教师指导学生写好学习报告, 不是居高临下的说教, 更不是强迫, 而是师生间心灵的碰撞, 教师很自然地成为学生心目中的“自己人”。

七、结论

1. 问:如何才能让学生主动学习?

答:让学生感到教师是他的自己人。

2. 问:如何才能让学生感到老师是他的自己人?

答:教师单独给予学生布置任务。

3. 问:如何给学生单独布置任务?

答:让学生写学习报告。

4. 问:如何让学生写好学习报告?

答:单独指导学生写好学习报告。

针对某一个题目, 让学生不断地写报告, 我们教师不断指导。他们一次比一次写的好, 一次比一次认识高, 一次比一次更接近真理, 临毕业时学生如果真能写出《高中物理》、《高中数学》、《论高中地理》……诸如此类的报告, 他们就都是发现者、探索者、研究者……

上一篇:优势推广下一篇:无线网络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