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动态管理论文

2024-10-09

风险动态管理论文(共8篇)

风险动态管理论文 篇1

主题词:研讨

代表银行:齐鲁银行

2009年7月9日, 齐鲁银行内审部、风险管理部、科技部相关人员共赴上海, 参加了针对新《指引》召开的“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专题研讨会”。这是齐鲁银行首次派出负责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三大部门相关人员共同进行学习和交流。

齐鲁银行早在2006年就组建了信息科技治理架构, 由科技部、风险管理部、内审部作为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三道防线, 分别司职事前IT管理、事中IT风险控制以及事后IT审计, 从而形成分工合理、职责明确、相互制衡、报告关系清晰的信息科技治理组织结构。通过技术措施、制度建设、人员管理三管齐下, 全方位提高了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信息来源:齐鲁银行网站

主题词:评估

代表银行:招商银行

2009年8月28日, 招商银行发布了2009年半年度报告。报告介绍了招商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方面的相关内容。根据中国银监会新《指引》的有关要求, 招商银行对总行和部分分行信息技术部进行了一次全面审计, 全面评估了公司的信息科技风险, 并通过发布《信息安全风险分析计算指引》、《总行信息技术部信息安全职责划分细则》, 进一步加强信息科技风险管理。

此外, 为满足监管要求, 进一步提升操作风险管理能力, 招商银行决定在总行层面成立独立的操作风险管理部, 负责全行的操作风险管理, 在全行建立起完整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并负责维护。

主题词:规划

代表银行:兴业银行

2009年, 兴业银行大力推进企业级信息科技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制定了以“风险识别及发现”、“风险分析及监测”、“风险控制及预估”为重点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三年规划;为了有效保障重要信息系统的业务连续性, 组织开展了多项信息科技风险应急演练, 包括2009年度核心系统应急演练和系统回切工作等, 完善了应急组织架构及协作机制, 提高了信息系统的抗风险性能;加强信息系统日常管理, 针对软件、系统故障, 建立“研发骨干定期生产巡检机制”, 及时发现并排除异常情况和系统隐患, 保障信息系统安全、可靠、稳定运行。

主题词:严控

代表银行:广东发展银行

严控风险是广发行2009年工作重点之一, 现阶段, 广发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采用“广度优先、逐步提升”的策略, 重点在管理、技术、人员等方面提升信息安全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 建立管理与技术相结合的全方位的风险管理体系。

一、制定科技战略规划目标和实施路径

广发行于2008年完成了五年科技战略规划目标和实施路径的制定, 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和信息安全科技规划是其重要内容。科技规划定义了信息安全机制建设、信息安全相关系统和管理平台建设等多方面的信息安全管理实施路径。

二、完善信息科技治理

一是建立了系统完善的信息技术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和机制, 构筑了以信息技术部、合规部、稽核部为主体的信息技术风险三道防线, 成立了信息系统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应急处置小组和支持保障小组三个小组, 建立了信息技术风险管理保障机制、信息技术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及信息技术风险应急处置机制三项机制。

二是制定了《科技规章制度管理办法》, 明确了信息科技相关制度制定、修订、废止的流程和审批制度。

三是加强信息安全队伍建设, 提高员工信息安全风险防范意识和水平。2008年, 广发行在总行各部门和各分行科技部设立了信息安全岗, 专门负责组织、落实本单位的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此外, 积极组织总行信息安全岗位人员和总行信息技术部相关岗位人员分批参加信息安全继续教育培训, 并组织编写全员信息安全手册, 确保全体员工了解并遵守信息安全管理要求。

三、采取有效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手段

一是认真开展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工作, 通过审计发现制度、流程、操作等方面存在的风险。

二是积极组织信息技术部的风险自查, 每月定期开展总分行数据中心机房现场检查, 每季度开展数据库操作、用户管理等高风险操作的专项检查。

三是严抓基础设施建设、灾难备份中心应急预案等方面的生产运行安全管理工作。

信息来源:广东发展银行网站

主题词:审计

代表银行:宁波银行

2009年6月22日至7月10日, 宁波市银监局针对银监会发布的新《指引》对宁波银行的组织结构、管理系统、IT稽核力度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审计, 宁波银行在这次审计中的表现不俗。

在银监会出台新《指引》后不久, 宁波银行又一次在网上发布了招聘IT稽核人员的启事。早在2007年, 宁波银行就参照新加坡华侨银行的IT架构, 在内部的稽核部专门成立了IT稽核团队, 负责IT审计。

鉴于稽核团队成员目前只有寥寥数人, 且稽核的内容往往局限在制度层面, 无法深入到系统内部, 宁波银行决定扩招稽核人员, 并力求今后使稽核人员从系统开发的设计阶段就参与进来, 最终实现风险控制。

目前, 宁波银行的科技部正在朝着“两个中心一个管理部”的方向发展:两个中心即一个开发中心, 负责全行开发, 一个数据中心, 负责运维;管理部则扮演着内部质量控制的角色。再加上内部稽核, 建立了清晰的组织结构, 达到风险控制的目的。

基于生命周期的动态联盟风险研究 篇2

摘 要 如今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使得企业不得不扬弃单靠自身力量的发展模式而选择联盟模式。于是动态联盟作为一种柔性的企业组织形式,越来越为人们所熟知和重视,人们利用这种先进的组织形式改善和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以应对所面临的困难。然而,在经营动态联盟的过程中,仍要面对很多风险。本文从动态联盟的生命周期角度分析了动态联盟运营过程中的风险并分析了动态联盟风险管理的要点。

关键词 动态联盟 生命周期 风险管理

一、关于动态联盟

(一)动态联盟产生的背景

外部而言,随着20世纪90年代全球冷战的结束,各国政治上的对立逐渐减弱的同时,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开始席卷世界。而作为经济主体之一的企业也随之受到巨大影响。经济全球化带来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信息知识的高速交流,企业在不断涌现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方法的驱使下必须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不断扩大的竞争范围。

内部而言,20世纪80年代后期很多知名的大型企业在经过一段高速的发展后开始出现衰退,这些大企业由于内部组织臃肿,效率低下开始出现巨额亏损。于是这些企业不得不压缩机构或是裁减部门,从而一种更加柔性化组织结构开始受到企业的欢迎。企业采用这种灵活的柔性组织能够集中资源于核心竞争力上,提高企业的内部资源利用率,从而能更快速的对市场的变化作出反应。

(二)动态联盟的定义

企业动态联盟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有着共同战略利益和可实现资源互补的企业为了实现一定的战略目标,通过各种协议、契约,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一种合作性的竞争组织。这种组织,合作各方仍然保持其生产经营的独立性,但通过合作改变了过去企业之间完全你死我活的输赢关系,形成了一种共赢的競争关系,使成员企业之间存在的资源相互依赖性和经济活动的互补性得到新的组合和延伸,达到资源整合、降低交易成本、强化各方市场竞争优势、获取潜在利润的目的,是企业组织关系中最重要的制度创新。

(三)动态联盟的特征

1.动态性

与传统企业组织结构的稳定性相比,动态联盟则会随着项目的结束而解散,新的项目生成从而又形成新的联盟合作。

2.灵活性

这里所说的灵活性主要是指动态联盟结构的灵活,也就是其柔性更大,更容易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3.模糊性

动态联盟跨越了企业边界理论,使单个企业能够将属于其他企业大量外部资源纳入自我发展的轨道,从而使得边界越来越模糊。

4.非产权性

动态联盟的功能远超于单个联盟成员之和,但在产权关系上却不具备强制各联盟成员企业发生联系的权利。

二、动态联盟的生命周期分析

企业动态联盟的整个生命周期可以划分为识别期、组建期、运作期和终止期四个阶段。

识别期是动态联盟生命周期的第一个阶段,即其萌芽阶段。这个阶段主要包括目标与机会识别、机会评估和机会选择三个决策过程。因为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下,无论是联盟伙伴还是商业机会都稍纵即逝,所以企业之间必须瞄准机遇,考察和评估有利于企业间相互发展的良好条件,开始酝酿适当的组合和联盟。

组建期是动态联盟生命周期的第二个阶段。在这个阶段,联盟成员基本确定,也明确了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同时,联盟组织模式的设计、规章制度的完成和信息系统的配备等需要都在此阶段完成。

运作期是动态联盟生命周期的第三个阶段,在此阶段为实现联盟内企业的共同的目标而开展生产、销售等活动,联盟成员企业之间互动和交流更加深入。合作的企业通过建立的信任机制彼此信任并积极就各种矛盾和冲突提出恰当的解决方案。同时,联盟成员还要随着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适当调整或改变,以便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

终止期是动态联盟生命周期的第四个阶段,这是动态联盟生命周期的最后一个阶段。这一时期,动态联盟本身的动态特性决定了其在结束项目时联盟将随之解散。但在解散之前,仍有一些后续的工作需要处理,并对需要完善的工作进行后期的补充,以防止联盟解散后其他矛盾的发生和延续。

三、生命周期中四个阶段的风险及其管理

(一)识别期风险管理

在识别期,动态联盟中的每个企业需要对市场进行预测、识别并选择适合联盟整体发展的机遇和战略。在对市场进行预测和识别的过程会遇到信息不准确或分析工具选择错误等情况,从而联盟选择了价值较低的市场机遇,为以后的发展带来风险。

(二)组建期风险管理

在组建期,动态联盟在确定成员企业及其责任和义务时,联盟存在选择合作伙伴不当和制度建立不完善的风险。例如,成员企业各自的企业文化之间如果存在较大的文化冲突,便会在动态联盟运作过程中会经常产生磨擦,而协调成员企业之间的磨擦不仅需要耗费协调成本,而且可能会因冲突协调不当而导致动态联盟中途解体。因此,在此生命周期阶段中,最需要进行的是合作风险控制。

(三)运作期风险管理

在此阶段,联盟中成员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频繁且更加深入,其主要存在风险是在销售和协调管理方面,另外还存在部分的道德风险。销售风险是指由于推销环境的变化,给推销活动带来的各种损失。协调风险是指合作伙伴易因任务完成时间不协调而产生冲突,冲突可能会使得项目不能按期完成。道德风险指的是市场中交易的一方反市场机制的一般要求或道德规范(指诚实、正直、合作、公平、公正等良好的道德规范)利用各种便利条件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让对方承担损失的可能性。面对这几类风险就要求动态联盟建立风险控制一体化模型,实现对合作风险的有效管理,这样才能促进产品生产的速度和质量,提高市场占有率,降低生产成本。

(四)终止期风险管理

在动态联盟完成使命即将解体阶段,可能存在的风险是利益分配风险及结算风险。因此,该阶段也要建立一定的风险管理策略,通过制度保障成员企业的利益和名誉度,为以后的合作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林鸣,马士华.动态联盟.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风险动态管理论文 篇3

(一) 外汇储备风险的内涵

外汇储备表现为两种形式:资源和财富, 首先其作为资源通过以资源置换、债务形成的形式产生, 并在相关管理机构中储存, 然后出于风险规避和效益追逐的目的, 对外汇储备进行投资运作, 进而转化为财富形式。在外汇储备由资源向财富转化的过程中, 始终伴随着风险积聚, 能否对外汇储备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 是实现其保值和增值、作为国家风险有效屏障的关键环节。所以, 我们对外汇储备风险应依其运作流程加以研究, 既包括由于经济结构、金融体系和经济政策的变动造成外汇储备取得的不稳定性, 也包括外汇储备所有者或投资人在持有、经营储备资产过程中, 因偶发性、不完全确定性以及其他各种因素所引起的收益的不确定性和储备资产损失的可能性。

(二) 具体表现形式

1、来源风险。

外汇储备来源结构风险属性提高, 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从2005年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 债权型外汇储备占总的外汇储备比率每年都以10%以上的比例递减, 尤其是次贷危机发生后, 在外汇储备中最不稳定的“热钱”部分, 按照保守的残值法计算2008年上半年已经占比5.33%;在债权型外汇储备中, 货物贸易贡献率为69.1%, 其中外商投资企业、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所创外汇988.7亿美元、-588.4亿美元、924.7亿美元, 对货物贸易创汇贡献率分别为:74.62%、-44.41%、69.79%;在债务型外汇储备中, 对外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证券投资所创外汇-333亿美元、741亿美元、198亿美元, 对债务型外汇储备贡献率分别为-46.2%、103%、27.52%, 另外, 我国外债净发生额达到538亿美元, 占外汇储备总额的19.16%。随着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日益加深, 我国的外汇储备来源结构将变得更加不稳定。

2、币种结构风险。

近年来, 我国注重增加欧元、日元等非美元世界货币币种的比重。但从我国2008年上半年外债币种结构来看, 仍以美元债务为主。在2008年6月末的登记外债中, 美元债务占70.1%, 约1954亿美元, 比2007年末上升2.3个百分点;其次是日元占10.0%, 比2007年末下降1.1个百分点;欧元债务占6.8%比2007年末下降0.3个百分点;其他债务包括特别提款权、港币等, 合计占比13.1%, 比上年末下降0.9个百分点。我国约占70%比例、高达2千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以美国国债和债券形式存在, 使得外汇储备的流动性不足, 致使美国经济、政策的变化直接影响我国外汇储备资产的安全性和盈利性。

3、投资风险。

第一, 我国的外汇储备资产结构近年来存在以下特点:货币资产储备占比过半, 商品资产比例过小;在货币资产中, 目前分布情况大致是:美元资产70%, 欧元资产20%, 日元资产10%;商品资产方面:黄金和石油储备量比例明显较小, 我国黄金储备一直只有1929万盎司, 占国际储备的1.1%, 远远低于全球10.2%的平均水平。据美国财政部公布的国际资本流动报告显示, 2000年12月至2008年12月间, 我国持有的美国国债占其外资持有总额的比例从6%增加到30%, 仅从2008年10月到12月, 持有比例就从22.95%增持到23.54%。第二, 时间结构:2007年, 我国增持美国国债超过2000亿美元, 虽然从去年我国一直保持净买入美国短期国债, 但仍无法改变长期国债和长期机构债占绝对主体的地位。但截至2008年底, 我国持有美国国债的真实规模约为1.45万亿美元, 我国对美证券投资已经明显转向短期品种。第三, 投资主体:作为我国专业的外汇投资机构中国国家外汇投资公司, 在收益率、运作模式和相关配套法规上都存在一些问题。在收益率上, 按照其发行国债购买外汇储备的收益至少应该达到10%的收益率, 我国外汇储备的90%投资于美国国债与机构债, 收益率不超过5%, 至2008年末中投投资黑石集团和摩士根丹利浮亏已超过95亿美元;在运作模式上, 在中投公司的投资中, 主要是营利性动机的长期资产组合, 而对事关国家长期发展的经济体制改革投资, 尤其是实体经济的基础性投资较少。在相关配套法规上, 对于外汇储备的运用运营责任追究、决策机制和风险控制机制等未以法律法规的形式予以明确, 直接影响外汇储备的相关投资运营, 引起信用风险以及委托代理人问题等。

二、金融危机对我国外汇储备风险管理作用机制分析

(一) 当前金融危机性质

从根本上说, 这次国际金融危机是多年来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过度膨胀和国际货币体系矛盾产生的必然结果。一方面, 发达国家的经济结构调整导致实体经济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形成了发展中国家从事实体经济活动, 发达国家从事虚拟经济 (尤其是金融业) 活动的分工和交换格局。而在发达国家内部, 金融业的高收益和放松管制诱使金融业过度发展, 为负债消费模式奠定了基础, 次贷危机只是整个发展链条断裂的一个导火线。另一方面, 由美元不断贬值引起全球性的通货膨胀, 反馈到美国引起物价上涨, 进而引起其流动性危机, 暴露出当今由于没有对美元供给的有效约束, 所引起的国际货币体系的问题。

(二) 金融危机对我国外汇储备风险作用机制

从外汇储备形成、储存、使用的角度, 其风险可以分为来源风险、币种风险和投资风险3级风险。来源风险是通过金融危机对国内外实体经济的作用路径产生影响, 币种风险则是以金融工具及其衍生工具作用为中介, 投资风险可操作性强、最为复杂、经营效果最为直接, 是可重点操作管理的风险。我们通过以下3种途径来分析金融危机对我国外汇储备风险的作用机制。

1、随着世界金融危机的加深, 美国、欧洲、日本经济下行趋势明显, 居民、企业和金融机构调整资产负债的过程过长, 金融惜贷明显, 通货紧缩压力巨大, 失业率不断上升, 发达国家国内贸易保护势力抬头。约占我国出口40%出口量的美国, 于2009年2月2日美国经济刺激方案中增加购买国货条款, 调整负债消费模式, 减少消费, 增加储蓄, 我国实体经济受到严重的影响, 经济先行指标已经连续5个月下滑, 中小企业经营困难, 现金流短缺, 造成我国出口量大幅减少, 民营企业对外汇储备贡献率也将下降, 债权型外汇储备比重将进一步下滑。由于我国金融项目尚未开放, 所受金融危机影响有限, 但在短期内美元的升值将导致资本, 尤其是热钱大量流向美国, 随着美国经济衰退的加深, 国内资本流动波动加大, 债务型外汇储备风险加剧。

2、币种结构。2008年下半年, 次贷危机逐渐向信贷领域渗入, 为抑制其进一步恶化, 美国政府采取了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 财政赤字不断扩大。虽然近期美元走向强势, 但随着经济的稳定, 其贬值预期不断增强, 长期美元的贬值将会造成以美元为主要币种的我国外汇储备巨额的外汇损失。欧元区金融体系卷入次贷危机的程度较深, 但受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中不得超越3%赤字上限的限制, 短期内欧元会走向贬值, 外汇储备欧元损失不可避免。相对而言, 日本金融体系相对比较健康, 卷入次贷危机的程度较低, 不存在房地产泡沫的风险, 通货膨胀压力较小, 日元应该不会有太大的波动。

3、投资结构。在投资资产结构中, 至2008年6月底, 我国政府和银行机构持有房利美、房地美债券共约4700多亿, 虽然美国政府对其采取了救助措施, 但信用风险仍旧存在;随着美国债券发行规模不断扩大, 其债券信用等级也会不断下降;长期来看, 为控制流动性过大, 美国的加息政策也会致使债券价格下降, 投资损失不可避免。在资产时间结构中, 在金融危机使长期债券的时间价值骤减, 收益空间不断受到挤压, 致使用于交易性动机和预防性动机的高流动投资组合需求增加, 用于盈利性动机的长期资产组合减少, 用于发展性动机的缓冲资产组合进行调整。

三、风险管理对策建议

(一) 在金融危机时期, 积极引导产业化政策定位

特别是城市化、清洁能源产业群、农村和农业现代化的政策, 并加强外汇服务和监管, 逐步形成有利于国际收支的调节机制。可以利用当前全球的低资源价格, 推动具有战略性的大规模投资, 以推进城市化进程为主线, 实现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能力提升, 保证技术获取与产业发展的结合, 促进技术的产业化进程;积极培育清洁能源产业群作为金融危机时期拉动经济新的支撑点;加快集约经营、生产效率的提高、农业活动的商业化、农民转化为农业工人, 进行制度性变革, 实现农村的转型与建设。

(二) 推进人民币形成机制改革, 完善我国金融体系, 增加抵御风险能力, 早日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

努力实现国内宏观经济的稳定增长, 注重防范金融体系风险, 不断完善金融市场的供求机制, 在保持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健康的基础上, 积极稳步推进人民币形成机制改革;在新的国际环境和金融条件下, 积极开拓创新风险管理工具, 增强企业自我保护能力, 从而为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奠定坚实的基础;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 防范垮境资金的大进大出, 维持国内股市和房地产价格的相对稳定, 增强抵御外汇储备风险管理能力。

(三) 坚持储备币种资产多元化组合政策

在外债的币种分配上, 要逐步增加欧元、日元、英镑的比重, 以满足对外汇储备的预防性需求的币种依赖;结合我国的贸易结构而对外汇储备币种结构加以调整, 以减少在国际市场中货币兑换的交易成本和非稳定性。在具体的组合模型选择上, 要结合资产组合理论模型、HellerKnight模型、Dooley模型等, 充分考虑外汇储备的流动性、收益性、外债因素, 推算大致的币种优化比例配置。

(四) 外汇储备投资机制灵活化, 优化投资结构

要注意投资金融资产的信用度、时限、流动性和收益性, 并完善对投资机构主体的法规约束。可根据其不同需求, 划分为流动性外汇储备、收益性外汇储备和外汇平准基金;在当前金融危机时期, 应重点关注对商品资产的购置, 规避货币资产的汇率风险。同时, 可以结合我国的4万亿元经济刺激方案和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战略, 增加购买战略性资产, 增加能源和资源储备;把外汇储备转变成增加的进口作为今后合理使用外汇储备的最主要渠道, 从经常项目、贸易贷款方面给予企业方便, 比如对进口投放一定的贷款支持, 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流动性短缺明显, 可以通过贷款获得一部分贸易资金, 稳定经常项目收支平衡。

参考文献

[1]、罗伯特·希勒.美国次贷危机的解决之道[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08 (6) .

[2]、刘辉.美国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及中国的政策走向[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08 (6) .

[3]、黄金.中国外汇储备的风险管理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 2008.

[4]、吴建飞, 王绮.中国主权财富基金海外投资的风险及策略[J].管理观察, 2008 (7) .

风险动态管理论文 篇4

关键词:风险管理能力,Shapley值法,模糊综合评判法

物流企业动态联盟的风险有很多,常用的分类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将其分为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另外一种是按照动态联盟的生命周期对不同阶段面临的风险分别进行归类总结。不管采用哪一种分类方法,联盟运作期间的能力风险(包括时间风险、技术风险、成本风险、质量风险)始终是不可或缺的研究重点;其它机会风险(比如市场风险、政治风险、金融风险)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和不确定性,不便定量分析。为了做好定量研究,本文将研究范围界定在能力风险范围内。

1 成员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对联盟影响的分析

在诸多研究动态联盟利益分配的文献中,绝大多数都引入了风险因子,如文献[1]、[2]对成员企业实际承担的风险与理想状态下的平均风险进行比较,认为如果前者大于后者,则应该在用Shapley值法进行动态联盟利益分配的基础上,给予成员企业更多的比例适当的利益,反之,则应该相应减少成员企业的利益分配。

与之相类似,另外的很多研究也采用了许多方法测算成员企业在联盟运行中承担的风险系数,以此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对利益进行分配。对于基于技术或者产品的动态联盟,这种分配方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对于以提供物流服务为目的的物流企业动态联盟,成员企业承担的风险越大,就应该分到更多的利益吗?根据“风险与收益成正比”的原则,应该是风险越大收益越多。但是在物流企业动态联盟这一条件下,假设联盟的运作要求提供仓储服务的企业所提供的仓储面积是500平方米,而这家仓储企业的最大仓储面积也只有500平方米,那么该企业面临的风险是很大的,因为一旦仓储量增加,则企业将无法承受而导致有退出联盟的可能,对于整个联盟而言,可能会导致运作成本升高、时间延迟,甚至有更为严重的后果。从这个角度来看,成员企业并不是承担的风险越大,所得的利益就应该越多,因为是成员企业自身承担风险、控制风险的能力(而不是面临风险的大小)对于降低联盟的运作风险、保证联盟的顺利运作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我们将成员企业的“风险承担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合称为“风险管理能力”。

第一,风险承担能力分析。文献[3]认为:某伙伴的风险承担能力可以用该伙伴的资本拥有量与该伙伴在合作项目中必须注入的资本量之比来描述,比例越大,表明该伙伴的风险承担能力越大。同样,某伙伴的风险承担能力也可以用该伙伴参与虚拟经营所计划承担的任务对该伙伴的正常生产经营所产生的影响来描述。以参与物流企业动态联盟的运输企业E为例,如果企业E拥有的卡车数量为n,联盟的作业要求其在一定时间内提供的数量是m,在一定范围内n/m越大,则E的风险承担能力越大,越有利于联盟体的稳定,在利益分配时,要将此作为参考依据。尤其是当成员企业为了满足联盟的需要、降低运作过程风险而付出切实可行的努力时,适当增加对该企业的利益分配就显得很有意义。

第二,风险控制能力是指当风险真正出现时,成员企业对风险实施控制的能力。例如,现有一从A地到C地的运输业务,运输企业E可以为联盟提供两种运输方案:一种是从A到B采用公路运输,从B到C采用铁路运输;另一种是从A到C直接采用铁路运输。这样联盟可以根据业务量或其他条件的变化来选择相对经济合理的运输方案,当时间、成本等风险将要发生的时候,企业E能够很好地对其实施控制,提高联盟运作方式的灵活性,保证了联盟运作的稳定性。一旦企业E为了更好地配合联盟的运作而改变了预定方案,可能会导致自身运营成本的增加,在利益分配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因为如果利益分配不当,将影响到成员企业的合作积极性,不利于联盟的后续运作。

2 基于Shapley值法的收益分配分析

2.1 Shapley值法介绍

对联盟利益分配研究最有成就的是20世纪50年代的Nash和Shapley。他们主要是从参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入手,分析决策主体相互作用时的决策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采用的方法是博弈论。本文主要介绍的是Shapley值法,并在此基础上作出一定的改进。设有n个成员企业组成的集合为N,即,Sa是集合N中包含成员a的所有子集,v(s)称为联盟s的特征函数,表示联盟s通过联盟具有的优势所获得的最大收益。N人合作博弈有很多解,寻求一个最为合理的解就是解决问题的目标[4]。

对每个博弈,存在唯一的Shapley值,其中:

其中|s|是联盟成员企业的个数(即子集s的元素个数),w|s|是加权因子,s{a},表示s联盟中去掉成员企业a。

Shapley值法可认为是出自于一种概率解释。假定成员企业依随机次序形成联盟,各种次序发生的概率假定相等,均为1n!,成员企业在与其前面(|s|-1)个成员形成联盟s。成员企业a对这个联盟的贡献率为(实际上为一种边际贡献)。根据这种解释,成员企业a所作贡献的期望值正好就是Shapley值。

2.2 应用实例

假设一物流企业动态联盟由A1、A2、A3三家企业构成,根据预测,联盟收益为100万元。如果三家企业单干,则每家企业获利20万,合计60万元。如果A1、A2联盟,可获利50万,如果A1、A3结盟,可获利60万,如果A2、A3结盟,可获利70万。如果将100万的联盟收益均分,则每个企业大约可分得33.33万,但是作为理性经济人的A2、A3是不会选择加入联盟的,因为二者合作得到的收益大于二者从联盟中得到的收益之和。为了保持联盟的稳定性,可以用Shapley值法来解决这一问题。

将A1、A2、A3三家企业结成的联盟记为,获利情况用va来表示,。以对A1的利益分配为例,由式(1)、(2)可得到表1:

其中,S1是有成员企业A1参与的所有合作形式的集合,v(s)指联盟s(不同合作方式)的收益情况,指从联盟s中去掉成员企业A1后的收益情况,|s|是联盟s的成员数量,。

将表中最后一行各数相加得v1=28.333万元。同理,可求得v2=33.333;v3=38.333。

加入联盟后的收益v1、v2、v3均大于单干时的收益20万元,且v1+v2>v1,2,v2+v3>v2,3,v1+v3>v1,3。所以按此方案分配利益可以很好的保证联盟的稳定性。

3 引入风险管理能力对利益分配结果进行优化

上述算法是在各成员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相等的假设条件下进行的,即假定了。但实际上,当风险真正发生时,成员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是不同的。较强的风险管理能力可以降低联盟的整体风险,为联盟的成功运作提供保障。因此,在按照Shapley值法进行利益分配后,还要结合成员企业实际的风险管理能力M'a与Ma的差距,对分配结果进行修正[3,4]。

企业的实际利益分配修正量为:,V是联盟的总体收益,,则成员企业实际分配利益为。

具体修正方案即为:

当ΔMa≥0时,表示伙伴实际的风险管理能力比理想情况下高,应给予它适当多的利益分配,利益增值为:,即该伙伴企业实际分得利益为:。

同理,当ΔMa≤0时,表示成员企业实际的风险管理能力比理想情况下低,应从原来分得的利益中扣除相应的部分:,则该成员企业实际分得的利益为:。

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5]对成员企业A1、A2、A3的风险管理能力进行测评,可以将风险管理能力细化为三个指标:企业原有的设施或能力f1;企业适应联盟运作方案变化的能力(或者称企业柔性)f2;企业为配合联盟的运作而付出努力的意愿和能力f3。因此,指标集;设定评语集,赋予评语集各元素以量值。为了便于研究,设定三个指标权重各为三分之一,邀请10位专家对企业A1、A2、A3分别进行评价,以企业A1为例,评价过程及评价结果分别如表2、表3所示:

同理,A2、A3的综合得分分别为77.333、73.333。归一化处理后得。

联盟总体收益。

调整后的利益分配结果发生了变化,由于成员企业A2的风险管理能力相对较强,其利益分配额由原来的33.333万元增加到34.233万元;而A3的风险管理能力相对较弱,对联盟的稳定性构成了一定的威胁,分配额由原来的38.333万元减少到37.433万元。

4 结论

改进后的利益分配不仅考虑了成员企业的贡献,同时也将风险管理能力纳入到了物流企业动态联盟的利益分配体系中,使得分配结果更加公平、合理,能够充分调动成员企业配合联盟运作的积极性,有利于联盟的稳定、顺利运作。当然,本文介绍的Shapley值及其优化算法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不同结盟情况下联盟的实际获利值不易准确测定;另外,表示风险承担能力的n/m的最优取值范围也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戴建华,薛恒新.基于Shapley值法的动态联盟伙伴企业利益分配策略[J].中国管理科学,2004(4):33-36.

[2]闫黎,赵艳萍,罗建强.中小物流企业联盟的收益分配策略研究[J].工业工程,2010(5):25-27.

[3]张青山,郑国用,赵忠华.虚拟企业联盟对象间风险分担和利益分配[J].商业研究,2001(1):42-44.

[4]曹模珍.物流联盟中收益及其分配机制对稳定性的影响[J].物流科技,2011(10):38-40.

风险动态管理论文 篇5

一、企业专利战略的相关理论

目前, 我国的高科技企业已经初具规模。一般情况下, 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项目的市场风险和技术风险都很高。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技项目的商业化共有四个阶段:第一, 项目的初步研发;第二, 产品开发;第三, 专利申请;第四, 产业化。在市场化之前的每个阶段, 企业都需要考虑市场的“气候条件”, 且在市场的每个阶段, 企业的管理者和科技银行均有项目风险。因此, 这就需要将科技项目的技术风险、市场风险及投资阶段的风险通过量化的形式来进行相关的决策和管理。其中, 量化主要采用的是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形式。

近年来, 企业投资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 综合考虑投资机会和科技项目的市场价值, 通过实物期权评价的方式来评估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技项目已成为当前行业理论研究的热点。其中, Majd系统探究了分阶段投资的期权评估问题。在国内, 杨辉全面探究了实物期权在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的实际作用;关大宇给出了基于信息不对称的贷款定价模型的建议和措施;刘彦文等人分析了商业银行的贷款定价问题, 采用期权博弈的方法为商业银行的贷款定价问题提供了相应的技术参考。

我们知道, 高企业的科技项目研发成功后还面临着专利评估, 如果评估结果认为其可以投放市场, 其才可以进入到后面一个环节, 也就是商业化环节。专利战略不同, 则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也不同。科技项目研发成功后, 一般需要申请专利保护, 然后等待更好的市场时机进行商业化。此时, 专利权就为企业提供了技术保护和产品开发的期权。在这种情况下, 高新技术企业拥有的资产的价值经历的是一个随机的过程。

不同的专利战略, 要求科技银行采取不同的信贷策略, 要深入分析科技项目的动态价值。此外, 科技信贷人员还要根据科技项目的实时价值, 准确预测相关的贷款风险并做出正确的信贷决策。在本文中, 笔者系统探讨了基于不同战略的科技银行的信贷动态决策与风险管理的措施, 建立一个实用性和操作性均非常强的科技银行信贷动态决策模型。

二、企业专利战略的相关知识

(一) 专利战略的概念

通常来讲, 专利战略指的就是科技企业管理者为了在一定时期内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 灵活运用专利制度所提供的法律保护及其他一些便利条件, 深入挖掘专利文献中所隐藏的专利管理技术、专利管理理论等信息, 深入研究分析科技市场竞争对手的状况, 推进专利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从而实现对市场份额的控制, 最终实现在技术市场竞争中谋求最大经济利益, 同时还可以保持企业技术和市场优势的谋略。

在具体实践当中, 专利战略可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 分别体现为国家专利战略、行业专利战略及企业专利战略, 实施的主体分别是政府、行业主观部门和科技企业。其中, 企业专利战略指的是企业以赢得市场竞争主动权、谋取更大市场份额和经济效益为目的, 在专利研发和应用方面采取相应策略的总和。企业的专利战略表现为企业运用专利保护手段, 最大程度上维护其合法权益;运用专利方面的信息, 分析竞争对手的状况, 以确立自身技术研发方向;运用国际国内技术资源, 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

(二) 运用专利战略的原则

专利战略的运用是为了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为了实现不同专利战略下的企业发展目标, 其研究和运用应遵循以下原则。

1. 各层次专利战略相互配合的原则

一方面, 上一层次的专利战略应当为下一层次的专利战略提供指导;另一方面, 下一层次的专利战略应当对上一层次的专利战略构成支撑。各层次专利战略的研究和运用有可能在某些方面出现交叉, 因此实践中应当加强其融合与协调, 把握各个层次的重点和关键, 有效地配制相关技术资源。

2. 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高新技术企业制定技术创新战略的前提和基础就是专利战略, 而企业分析探究专利战略的目的之一便是确定企业的技术创新重点和突破口。同时, 高科技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要以获得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提高企业知识产权的数量、提高知识产权的质量为目标, 为企业实施专利战略、取得良好的竞争优势打下坚实基础。

3. 与企业经营发展战略相结合的原则

企业采取专利战略的目的是最大程度地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缩短企业发展和壮大所需要的时间。因此, 高新技术产业企业要把专利战略纳入到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中, 使其成为企业经营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

此外, 高新技术企业还要把专利战略摆在企业经营发展战略中的突出位置, 科学合理运用专利战略, 为企业赢得竞争优势。

4. 专利战略研究与运用并重的原则

专利战略研究涉及多个学科, 专利战略的运用是一项实践性非常强、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根据企业自身发展的实际, 制定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的专利战略, 是专利战略合理运用的前提, 而专利战略的运用是实现其战略目标的关键所在。这就要求在专利战略实施过程中, 企业要根据市场环境情况的变化和企业自身经营发展的实际, 及时调整专利战略, 确保专利战略收到实效。

三、不同专利战略下的科技银行信贷动态决策模型

目前, 高科技企业的科技项目研发成功后一般会申请专利保护, 从而“圈定”企业的市场, 以便等待更好的时机把科技项目市场化、商业化, 从而获得投资回报。同时, 专利本身的价值对科技项目的价值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 高新技术产业申请专利保护会促使企业的投资机制发生相应的变化, 随着项目价值而进行相应的调整。相关的研究指出, 高新技术企业通过专利把市场“圈定”之后, 可以通过专利保护来有效减少未来项目商业化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 但从实际情况看, 大多数专利保护都没有进行有效的市场开发。寇宗来认为, 通过引入专利保护特性, 在市场创新竞争激烈的情况下, 如果泊松过程的参数值比较大, 那么企业就会出现申请专利而不进行商业化的情况。

(一) 市场专利竞争对高新技术企业投资和信贷决策的影响

高新技术产业科技项目研发成功以后, 如果在一定时间内仅仅生产价格为p的单位产品, 而且假设此时生产产品的边际成本为零, 那么p所代表的便是企业的利润流, 它是一个随机变量。在这种情况下, 企业申请专利保护的行为会使其资产服从随机过程, 这样高新技术企业在进行产品研发和申请专利保护时预期的科技项目产品的价格走势会符合泊松跳跃过程和混合扩散过程。根据寇宗来的研究, 我们可以得到

其中, dp是一个参数为y的泊松过程。那么, 在企业申请专利后, P也就服从简单的几何布朗运动, 因此可以得到以下公式

再根据相关理论, 企业投资I后, 该科技项目给科技企业带来的价值就满足如下方程式

寇宗来通过研究认为, 受第一阶段泊松过程的影响, 企业极有可能出现仅仅申请专利而不进行专利商业化的情况。如果市场的创新竞争比较激烈, 那么第一阶段的价格P就会越小, 高新技术产业也就越急于通过专利申请保护来“圈定”自己的市场。此时, 高新技术产业不会对该科技项目进行专利商业化的投资。在这种情况下, 科技银行对该企业的科技项目提供贷款也是不合适的。

当前, 市场的专利竞争是非常激烈的, 高新技术企业在科技产品研发和专利申请过程中很可能出现触发价格小于开发专利投资价格的状况。专利市场的竞争程度越高, 高新技术产业就越有可能出现通过专利申请保护来“圈定”市场但不进行商业化的情况。因此, 在这种情况下, 科技银行就应该对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项目的贷款持慎重的态度, 或者是暂停对该科技项目的商业化贷款。

(二) 专利申请对高科技企业投资和信贷决策的影响

专利竞争对企业的专利投资和信贷决策有着重要的影响。在上文中, 笔者比较系统地分析了这种影响。但我们也应看到, 高新技术企业的专利申请保护行为也会对企业的投资项目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 企业和科技银行也应该做出相应的投资决策调整。

如果高新技术企业申请专利会使该企业的科技项目投资价值以h的比率上升, 而且该因素还服从参数为p的泊松分布, 那么该科技项目的价值就可以通过下面的式子来量化

根据贝尔曼方程, 我们可以得到该科技项目的期权价值F满足

因此, 由相关的定理, 我们可以得到方程

我们知道, 如果高新技术企业申请了专利保护, 专利就可以帮助高新技术企业“圈定”市场, 因此企业也就减少了未来科技项目商业化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同时, 由上文中的分析我们也可以看到, 高新技术企业可以通过申请专利而获得科技项目投资价值的提升, 这会使得科技银行的对其信贷决策做出相应的调整。

(三) 模型中的参数估计

1. 科技项目价值波动率

在正常的情况下, 高新技术企业能够根据具有相同或类似科技项目的上市公司的历史数据信息得到该波动率。

2. 持有收益率j

在本文中, 笔者用j作为高科技企业该科技项目投资后获得的收益, 或者是推迟该项目商业化实施的机会成本。一般情况下, 其可以由r-a直接得到。

3. 风险投资率p

一般情况下, 企业的3A级债权利率结构可以决定风险投资率P, 也可用三年期的国债利率作为近似的无风险利率。

四、科技银行和企业在不同专利战略下采取的信贷措施分析

通过上文的分析, 笔者得出的结论和给出的相关建议及措施如下。

一是高新技术产业采取一种确定的专利战略就会产生相应的科技项目资产价值分布图表, 这个价值分布图表会对企业科技项目的价值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 科技银行在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科技项目贷款时, 需要深入细致地分析科技企业不同专利战略之间的区别和相同之处。这种分类考量方式对科技项目的评价更为客观和全面, 同时也能够更加科学地指导科技银行的信贷工作, 增强企业与科技银行之间的沟通交流。

二是在本文中, 笔者考虑了不同专利战略的分节段动态信贷评估模型, 从而也就增强了科技银行信贷的可操作性。因此, 科技银行可以根据不同企业不同的专利战略实时调整信贷决策。这种模型有两个好处, 首先可以帮助科技银行更好地为科技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服务, 其次可以通过信贷风险管理方式的创新强化对科技项目的监督。

三是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项目投资具有灵活性, 不仅有效提高了科技项目的市场价值, 而且也使得该科技项目的评估和市场价值的预测更为全面、准确。如果科技银行按照本文的思路设计一个分期放款的数学模型, 就能够成功实现对企业科技项目的实时监控, 从而实现与科技企业的良性互动, 增强科技银行的主动性。

四是科技银行实施分阶段信贷策略能够使高新技术企业项目管理者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促进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

总之, 科技银行须建立相关的信贷动态决策模型, 对企业的科技项目市场价值进行实时的监控, 以减少信贷的风险, 确保银行的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文轲, 赵昌文.基于不同专利战略的科技银行信贷动态决策与风险管理研究——以上海浦东科技银行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 (08) .

[2]李磊.科技银行:破解科企融资坚冰的钥匙[J].金融经济, 2008 (09) .

[3]赵昌文, 陈春发, 唐英凯.科技金融[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9.

[4]刘彦文, 管玲芳.给予齐全博弈的商业银行贷款定价模型[J].统计与决策, 2009 (02) .

风险动态管理论文 篇6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 我国市场环境越来越复杂, 企业在运营的过程中面临许多不确定的战略风险。基于战略风险控制的动态风险控制模型, 能够实现对企业战略风险的实时、全面监控, 一旦风险预警系统检测出企业存在战略风险, 通过风险识别与评估, 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进行处理, 以此降低战略风险对企业造成的影响。因此, 文章针对企业战略风险中动态风险控制模型构建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战略风险的概念分析

战略风险概念是由Kenneth R Andrews提出, 经过众多学者的研究, 战略风险的概念定义为企业在制定与执行战略的过程中, 实际活动偏离与其目标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即战略制定、执行的结果和预期目标之间存在差异, 这种差异主要包括战略管理过程中内外条件和预期条件之间的差异, 即包括战略制定风险以及执行过程的风险。

三、基于企业战略风险的动态风险控制模型的构建途径

全球化背景下, 企业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都发生巨大的变化, 企业制定的战略并不能够按照预期的假设进行, 或者超出可预测的范围, 导致企业在制定、执行战略的过程中存在许多风险, 亟待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风险预警、识别、评估和控制。基于此, 创建基于企业战略风险的动态风险控制模型, 能够实现对企业战略风险的全面、动态监控, 以此降低企业战略制定与执行风险, 基于企业战略风险的动态风险控制模型如图1所示,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战略风险预警机制的创建。

战略风险预警机制主要对系统战略风险状态的变化状况进行全面的分析, 主要表现在战略风险因素波动控制上, 制定战略风险预警指标, 识别、分析以及评估战略风险, 并评判企业战略是否处于风险状态, 如果企业战略处于“正常”状态, 则应该维持现状, 对企业战略进行监控, 如果系统处于“异常”状态, 则应该对战略的执行状况进行监控, 并对战略执行进行调整、变革以及改进, 采取科学、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方法, 将战略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 如果措施不力, 则应该转换战略, 防止战略状况进一步恶化。

2. 战略风险的识别。

战略风险包括停滞风险、项目风险、客户风险、竞争风险、品牌风险、技术风险以及行业风险等, 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 企业战略风险的种类也逐渐地增加, 想要识别战略风险, 应该针对不同类型的资源, 如知识资源、技术资源、材料资源、人力资源以及财务资源等, 寻找质量滨化、数量变化以及价格变化等不同维度, 寻找导致企业战略风险点, 主要从社会流程、法规、流程、客户与运行管理等方面寻找战略风险点, 为实现战略风险的动态跟踪和控制提供可靠的参考。

3. 战略风险的评估。

不同企业发生战略风险的概率不同, 并且未来发生的战略风险受到经济背景以及企业利润与价值的影响, 战略风险的评估难度相对较大。目前, 企业常用的战略风险评估方法包括情境分析、自我评估、关键风险指标评价、概率建模、统计缝隙以及经济增加值等方法。基于动态风险控制的风险评估是按照划分的思路, 即股东战略风险、客户战略风险、流程战略风险、资源战略风险等, 根据战略风险的不同类型, 选择合适的战略风险评估方法, 以此实现对战略风险的科学、准确评估。

4. 战略风险控制。

战略风险控制是动态风险控制模型的核心环节, 为了控制战略风险, 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加强战略风险防范。加强企业战略风险防范在企业发展中至关重要, 具体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 应该提高企业战略的柔性, 战略柔性越强, 当企业战略在执行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或者突发状况时, 才能够灵活的应对, 以便于更好的适应外部环境、内部环境的变化, 例如, 制定柔性竞争策略、柔性化培养员工和采用有形化组织结构, 充分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企业信息管理水平与效率, 又能够提高企业对市场信息的反映与应变能力, 同时还能够降低运行成本;另一方面, 应该创建学习机制, 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 企业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 就应该创建学习机制, 形成一个知识型企业, 采用会谈、体验式学习、研讨式学习以及反思式学习等学习方式, 提高企业成员的综合素质水平, 以便于制定更加灵活、柔性的战略。

(2) 创建科学的战略实施方案。在创建战略实施方案时, 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 应该选择合适的战略管理工具, 企业战略管理工具众多, 最常采用的为战略地图、平衡计分卡等, 战略地图能够将抽象、无形的资源、行动等转化成具体、有形的财务结果与顾客, 其核心在于列出战略风险检查清单, 以此帮助企业查明战略规划过程中是否存在缺项或者漏项的现象;平衡计分卡是把短期行动与长期战略联系起来, 对战略目标进行分解, 并制定相应的战略绩效考核指标, 为战略风险控制提供可靠的参考;其次, 制定了完善的战略风险控制目标之后, 应该重点突出关键指标, 将主要的资源与精力花费在关键指标上, 分清轻重缓急, 重点控制关键目标;再者, 目标分解管理, 明确业绩目标、员工行动目标, 同时明确员工的责任, 保证所有的指标和责任贯彻落实到实处。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 通过对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战略风险进行分析, 构建基于企业战略风险的动态风险控制模型, 实现对企业战略风险的动态监控, 实时、准确的检测出企业是否存在战略风险, 并针对存在的战略风险, 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进行处理, 帮助企业规避各种战略风险, 提高企业对战略制定与执行的指导性与控制性, 为实现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孙慧, 王松华.企业动态战略风险控制模型的构建及运行[J].改革与战略, 201, 2, 28 (3) :162-164.

[2]赵志运, 申景奇.动态风险控制与财务可持续性发展战略[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0, 13, (1) :29-30.

[3]刘咏梅, 朱多伟, 张庆伟.油田企业风险动态控制管理系统的应用[J].经济师, 2010, (3) :249.

设备动态风险评估与预测研究 篇7

关键词:设备管理,可靠性分析,风险分析,动态风险模型,水溶造腔系统

1 引言

工业系统的大型化、复杂化大大增加了生产过程对设备的依赖,人们为了有效控制设备失效风险,不仅需要掌握设备失效风险的可能性和严重性,还必须了解设备在系统寿命周期内失效风险的波动性[1,2]。目前,大部分设备失效风险分析方法和分析过程都是基于静态风险模型,假定系统总的风险以及系统各个单元所蕴含的风险是稳定不变的,而其波动性的研究却少见[2,3,4]。

对风险的波动性(即动态风险)较为系统的、完整的研究模型大都限于经济资本领域[4,5]。文献[6]、[7]的研究仅涉及了地理变化的动态风险,文献[8]考虑了动态风险信息的采集问题,文献[9]提出了设备实际运行状态对系统功能的动态影响问题,都没有涉及动态风险模型的构建,没有提出完整的动态风险分析程序和方法,上述成果不能直接推广到一般工业系统的设备动态风险研究中。

在某些工业系统,设备失效风险在运行期间的波动性较为突出,全面评估和预测动态风险十分必要。本文以天然气地下储气库的水溶造腔系统为例,根据系统寿命周期内不同的功能需要和设备荷载的变化考查设备失效风险的动态属性,构建设备失效动态风险模型;将不同时段的风险值按时间排序,从而得到其全寿命周期的设备失效风险动态轨迹;据此预见动态风险变化状况,提出符合设备动态失效风险实际的管理方案和维修对策。

2 设备失效动态风险模型

2.1 设备失效风险及其动态属性

风险是设备失效造成潜在损失的量度,是风险概率P和相对风险后果S的逻辑乘积[10,11],即:

undefined

其中,R为风险状况的大小;P为事故发生概率;S为事故发生的后果严重度。

在设备运行周期内,设备工况、系统功能、环境状态等都可能发生变化,设备失效的概率及其可能产生的后果具有动态特性,表现为时间的函数,见图1。

2.2 设备失效动态风险模型及其参数的确定

2.2.1 失效概率P(t)的确定

(1)设备自身失效率

设备失效率在其运行的生命周期内呈“浴盆曲线”。早期失效期失效率较高且迅速下降;偶然失效期失效率较稳定;耗损失效期失效率上升[12]。若以t′∈(t′1,t′2,…,t′n)表示设备运行时间序列,则设备因自身原因的失效率函数可表达为λ(t′)。

(2)设备外部载荷修正系数

设备在系统中运行,而系统运行工艺要求常常发生变化,因此各个设备的运行载荷也要随之改变,从而导致设备失效概率发生改变[13]。若以t″∈(t″1,t″2,…,t″m)表示系统运行时间序列,不同时期的载荷变化函数为l(t″),则外部载荷对设备失效率的影响修正系数为C[l(t″)]。

综合考虑(1)、(2),设备动态失效概率应为:

undefined

2.2.2 设备失效后果S(t)的确定

(1)系统结构变化引起设备失效后果严重度

系统在运行周期内工艺要求的变化,还可能需要改变系统设备结构(如,当系统发生超过原设备载荷能力的改变时,就需要将单台运行结构系统改为冗余运行结构),导致相关设备在系统中的重要度发生变化[14]。由于这种情况主要与系统运行周期有关,故可用S1(t″)表示。

(2)系统功能变化引起的设备失效后果严重度

系统运行周期内功能发生的变化,可能导致设备失效将影响系统功能的实现,即设备失效后果对于系统在各时间段实现功能的影响程度是变化的。由于这种失效后果主要与系统运行时间有关,故用S2(t″)表示。因此,设备失效影响严重度函数为:

undefined

综上,设备失效动态风险模型为:

undefined

2.3 设备失效动态风险轨迹

设系统寿命期为T,则可根据系统运行过程中各风险影响因素的变化情况,将其划分为若干个风险相对稳定的阶段T=T(t1,t2,…,tn),由式(4)得出每一阶段的某种设备失效风险值,将其标注在以失效的严重度为横坐标、失效概率为纵坐标的风险矩阵图[14,15]上,并按照时间顺序连接起来,就可得到系统运行周期内该设备失效的风险动态变化轨迹。

通过基于时间的设备失效风险矩阵图及风险动态变化轨迹,可以非常直观的掌握在系统运行过程中该设备失效风险的动态变化情况。从而根据其概率和严重度的大小及变化趋势,结合实际条件在恰当的时机,采取恰当的管理和技术措施降低其风险,达到可接受的安全水平。

3 实证研究

3.1 水溶建腔系统概述

地下盐穴储气库是选择合适的盐层,注入淡水进行冲蚀,形成一定体积和形状的溶腔,最后注入天然气。目前,江苏金坛正在建设的盐穴储气库是西气东输工程中的重点项目[16,17]。

3.1.1 系统工艺流程

水溶造腔系统地下盐穴储气库的关键工艺,流程大致为:使用加装液力耦合器的大型离心式注水泵组对储罐中的清水加压,通过树状管网将高压水调至合理的压差和流量,送入各个单井管线;具有一定流量和扬程的高压水通过各单井的中心管射入地下盐层腔体内进行溶盐造腔;溶入盐分的卤水则通过此水压从外层的中间管挤压回地面,通过地面管道输回注水站低压阀组间外输。若未满足外输工业用卤水的溶盐饱和程度,则被送入站内的未饱和卤水罐,等待以相同方式回灌造腔,直至满足外输要求,见图2。

水溶造腔系统分为:储罐、注水泵机组(电机、液力耦合器、离心泵)、高压配水间管段、低压阀组间管段五个设备单元。注水泵机组是最关键的设备单元。目前金坛储气库共有四套水溶造腔泵组系统,其中两套造腔(一套注清水,一套注未饱和卤水),两套备用,见表1。

3.1.2 系统运行的动态风险

在水溶造腔系统运行过程中,在建腔的井数、井深、井口位置、钻井或建腔工艺状态等参数都在不断变化,为了满足各个井口和腔体的水质、水量和水压的需要,必须调整结构和功能,同时注水泵组也必须及时调整工况和组态。因系统结构和功能变化引起了设备失效后果严重度的变化、因设备自身失效率及外部荷载变化引起了失效概率的变化都很明显。

3.2 失效风险动态分析

3.2.1 失效概率分析

由设备运行资料整理(整理过程略)得不同时间段的注水泵失效率、载荷变化及其对应的载荷修正系数,代入(2)式,得失效概率,见表2。

3.3.2 失效后果严重度分析

水溶造腔系统从开始造腔到腔体竣工大概需要两年左右的时间,这个过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造腔初期、造腔中期、造腔后期和注气排卤阶段。

(1)基于系统设备结构变化的注水泵失效后果严重度。造腔初期腔体较小,系统使用单泵注水。随着造腔的扩大,其对泵注水量和水压的要求不断上升,逐步过渡到三泵并联注水。基于此,单泵失效的后果严重度随造腔时间的推移逐步降低。而注气排卤阶段,由于天然气的高度易燃易爆性,其对泵组的可靠性要求突然提高。

(2)基于注水功能变化的注水泵失效后果严重度。腔体形状的控制关乎造腔工程成败,而腔形的调整就是靠控制注水水量和水压来实现。造腔过程的不同时期其对注水系统水量和水压稳定性的敏感度要求也是各不相同的。这就导致注水泵失效对于造腔系统功能实现的风险大小在造腔的各个不同阶段是具有极大差异的。前期腔体扩大阶段敏感度要求相对较低,而中后期是腔形调整的关键时期则对工艺敏感度要求较高。

(3)基于以上原因,得单泵基于系统结构变化的失效后果严重度值和基于系统功能变化的失效后果严重度值。再由(3)式可得最终单泵失效后果严重度值,见图3。

3.3.3 动态风险矩阵图分析

将上述成果带入(4)式,计算得各时期单泵风险值,见表3,将其标注在风险矩阵图上,见图4。

从表3、图4可见:

(1)从设备运行上看,注水泵失效风险在造腔初期较高,这主要是因为:泵处于早期失效期,失效率较高;单泵运行,结构可靠性不高;造腔中期风险较低,这主要是因为:泵处于偶然失效期,失效率最低;两泵运行,结构可靠性较高。

(2)从系统运行上看,注气排卤阶段失效风险达到峰值,这主要由于此阶段注入危险性极高的天然气,系统对泵的运行稳定性近乎苛刻,其失效的后果严重度最高;此外,由于流量和压力精度要求高,采取单泵运行,结构可靠性不高。

(3)具体情况。①系统处于K状态时,注水泵失效的风险最大。此时系统处于注气排卤阶段,功能复杂,需要维护的井口数量较多;同时注水泵荷载增加,失效概率加大;②系统处于A状态时,注水泵失效的风险次之。此时系统处于建设初期,结构复杂;同时注水泵早期失效期,失效概率较大;③系统处于I、J、B状态时,注水泵失效的风险也较大。I、J状态主要是注水泵荷载较大,因此失效概率加大;B状态则主要是由于系统处于建设初期,结构复杂。

4 结论

(1)设备在工业系统中运行,其失效风险受系统和自身工况的影响,具有动态属性。

(2)本文认为设备失效的动态风险可以归纳为设备自身失效率变化、设备外部载荷变化、系统结构变化引起后果严重度变化、系统功能变化引起后果严重度变化,并依此提出了分析模型。

风险动态管理论文 篇8

自1999年国家实行高考扩招以后, 我国的高等教育实现了飞跃式发展, 但是随着高等教育在教育规模和毛入学率等方面的迅速扩张, 高校的债务问题也日趋严重。高校负债经营已很普遍, 据审计署披露, 到2010年底, 全国共有1164所地方所属的普通高校有地方政府性债务, 金额近2635亿元。可以看出债务已经是制约高校发展的主要因素, 尤其是西部地方高校。首先西部本就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 西部政府的经济实力与东部地区相比有很大的差距, 所以西部的高校相对于东部来说偿还债务显得更加困难。其次, 中央财政拨出的高等教育经费主要关注211、985高校或者是省部支持的重点大学, 然而西部地区高校中211、985高校很少, 所以西部地区高校难以分羹。综合这两方面的原因, 西部地方高校的债务问题的解决显得更加困难。从另一方面来说西部本身经济发展就不平衡, 科技水平也相对较低, 所以应当通过高校来促进其经济和科技的发展, 但是债务问题的严重导致西部高校很难专注于其本身的责任与目的, 所以如何解决西部地区高校的债务问题更需要我们去深思。

西部地区高校的债务问题日趋严重, 建立一个风险监控模型对债务进行实时监控显得尤为重要。导致债务风险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因素的重要性也是随着改变的, 需要一个动态的监控系统进行实时监控。然而高效债务问题是个敏感问题, 其债务的相关信息不容易获得, 信息相对匮乏, 又需要对其进行实时动态监控, 所以选择了动态的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对高校的债务风险进行监控。

二、风险动态监控模型指标体系构建

指标体系的构建是债务风险动态监控模型的核心, 指标体系是否科学决定了模型是否有效, 如果指标体系不科学, 那么模型很难准确与科学。风险动态监控模型指标体系的建立主要是针对西部地区高校的情况来构建一个相对全面的体系。构建指标体系的几个原则为:一是系统性原则。地方高校债务风险的产生和演变是一个系统性问题, 因此在指标体系选择和构建上应坚持系统性原则。二是相关性原则。指标必须要和风险水平相关, 其大小必须能够反映债务风险的大小。三是动态性原则。指标体系要通过现时情况以及以前几个期间的数据反映债务风险未来的走向。四是可行性原则。数据可以取得或者可以通过调查取得。五是结构性原则。指预警指标体系应能够反映出资产及其结构、负债及其结构、收入及其结构以及支出及其结构等。

根据以上原则以及西部地方高校自身的特点选取了以下几个指标来反映高校负债风险:

k1:流动比率= (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100%, 它反映的是高校的短期偿债能力, 越高则说明其短期偿债能力越强, 但也不能过高, 一般情况认为k1为2时较为理想。

k2:资产负债率= (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100%, 它是高校偿债能力的一个总体反映, 在某些情况下会认为低于0.5时较为理想。

k3:学校偿债率= (当年还本付息总额/总经费收入) *100%, 它表示的是到期偿还本金和利息的能力, 一般情况下标准在10%至20%之间。

k4:经费收入支出率= (本年度经费总支出/本年度经费总收入) *100%, 如果这项指标越大则表示财务运转越困难, 这一比率小于1, 越小越好。

k5:招生计划现金比率= (本学期招生实际收费金额/本学期招生应收费金额) *100%, 它反映高校的运营能力, 小于1表明招生计划未能完成, 或者是学生欠费严重。一般情况下为1或者大于1。

k6:收入负债比率= (负债/总收入) *100%, 收入负债比率反映了高校每当有一元资金的收入时需要投入多少负债资金作为保障, 它反映出高校在只考虑收入情况卜的刚性偿债能力, 这一比率越小越好。

对于众多高校债务风险模型, 都较多考虑财务因素指标, 而忽略非财务因素指标, 财务指标与高校贷款控制额度直接相关, 但是政策性因素等内外部环境对高校贷款风险也有重要的影响, 所以在财务风险模型的构建中不应忽视非财务因素。因此在通过财务指标体系对财务风险状况进行评价的同时, 有必要对高校面临的内外环境进行一个评价。

本文根据其对债务风险的重要性以及综合外部和内部两方面因素, 选出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内控要素, 通过一定的数学方法进行量化转换, 形成对应的四个非财务指标, 加入动态监控模型当中。即外部风险因素, k7, k8;内部风险因素, k9, k10。

k7:政府信用, 指标表示其财政拨款是否能够正常到位, 如果能够按时足额拨付为1, 如有拖欠或者挪用等情况则为0。

k8:政策风险, 指标表示银行对学校的放贷政策的影响程度或者银行贷款利息对债务偿还的影响, 如果一些政策导致高校债务风险严重则为0, 如果导致债务风险一般则为0.5, 如果无风险则为1。

k9:高校风险控制能力, 它主要表现财务风险内部控制制度在高校中发挥的作用, 如果在选项中选择“发挥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则赋值为1, 如果是“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 但作用不大”, 则赋值为0.5, 如果是“基本流于形式”则为0。

k10:经济责任制度, 它表现为学校的经济责任制度实施情况, 如果学校的经济“很好”则为1, 如果是“较好”为0.75, “一般”为0.5, “较差”为0.25, “差”为0。

三、高校债务风险灰色关联分析模型

生物、生态、社会、经济等许多系统一般是按照其所属领域的范围来命名的, 但灰色系统却是按照颜色命名。用“黑”表示信息未知, 用“白”表示信息完全明确, 用“灰”表示部分信息明确、部分信息不明确。相应的, 信息完全明确的系统称为白色系统, 信息未知的系统称为黑色系统, 部分信息明确、部分信息不明确的系统称为灰色系统。

灰色系统理论的研究对象是“部分信息已知、部分信息未知”的“小样本”、“贫信息”不确定性系统, 它通过对“部分”已知信息的生成、开发实现对现实世界的确切描述和认识。

对于高校财务的统计数据十分有限, 而且现有数据灰度较大, 也没有什么典型的分布规律, 所以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往往难以奏效。而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弥补了数理统计方法作系统分析所导致的缺憾。它对样本量的多少和样本有无规律都同样适用, 而且计算量小, 十分方便, 更不会出现量化结果与定性分析结果不符的情况。

灰色关联分析的基本思想是根据序列曲线几何形状的相似程度来判断其联系是否紧密。曲线越接近, 相应序列之间关联度就越大, 反之越小。灰色系统关联分析实质上是关联系数的分析, 对本文是求同一高校不同时期的指标序列与最佳指标组成的理想序列之间的关联系数, 由关联系数得出来关联度, 按照关联度的大小进行排序, 并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用某高校m个会计期间的n个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x (k1) , x (k2) , …x (kn) , 来分别描述着m个期间的财务状况, 则第i个期间的指标序列为xi={xi (k1) , xi (k2) , …, xi (kn) }i=1, 2, …m;

对于本文来说这些指标不是统一的越大越好或者是越小越好, 所以最佳指标的构建不能使用统一标准。对于最佳指标序列中某些财务指标有标准值的, 比如k1流动比率标准值为2, k2资产负债率的标准值为0.5, 以标准值作为最佳财务指标值;还有一些财务指标是越大越好或者越小越好, 这些指标取这m个期间指标序列中对应的最大或者最小值作为最佳财务指标。对于非财务指标, 由于赋值的原因, 选择的最佳指标值均为1.

由此可以得到灰色指标的样本空间

然后分别求各指标的灰色关联度, 本文要求的m个时期的序列与最佳指标序列X0的关联度, 所以只需求灰色绝对关联度就可以了。

第一步, 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 且在数量上归一化。由于系统中各因素的量纲不一定相同, 且有时相差悬殊, 这样的数据很难进行比较, 例如本文中有些指标是越大越好, 有些是越小越好, 有些在一定的区间为最佳, 因此需要对原始数据消除量纲, 转化为可比较的数据序列。原始数据的变换一般有初值化变换, 均值化变换和标准化变换三种方法。在本文中使用区间值归一化算子对其进行无量纲归一化处理。

第二步, 差序列, 无量纲归一化后的数据组成的样本空间如下:

第三步, 两级最大的差和最小的差:

第四步, 关联系数:

ε为分辨系数, 根据相关文献中的取值以及自身的性质, 取其为0.5。

第五步, 确定关联度:

由于最佳指标序列X0是指高校的一个较满意的财务状况, 它是一个虚构的理想的会计期间, 而各个期间与理想会计期间关联度的大小γ0i则表示各个期间与理想期间的关联程度。关联程度越大, 其余理想期间的财务状况越相似, 其财务风险越小, 相反, 如果关联程度越小的话, 就需要财务风险控制。确定出关联度以后, 可以对关联度进行排序, 关联度值越大表示其关联程度就越大, 通过分析关联度的大小, 对分析财务状况有很大的帮助。

四、实证分析

本文以西部某地区高校为研究对象, 采用高校2006、2007、2008、2009年的财务相关数据, 对高校财务指标进行计算分析。相关数据如表1。

根据前文中最佳指标序列的确定方法, 可以得出最佳指标序列X0= (2, 0.5, 0.187, 0.55, 1.34, 5.3, 1, 1, 1, 1) 。前文已经提到, 一般情况下当流动比率K1=2和资产负债率K2=0.5时是比较理想的状态;学校偿债率、经费收入支出率和收入负债率是越小越好的指标, 招生计划现金比率是越大越好的指标, 根据表格数据k3取值0.187, k4取值0.55, k6取值5.3, k5取值1.34。对于非财务指标, 由于赋值的缘故, 都取1作为最佳指标数值。由此可得出样本空间:

第一步, 对样本空间的数据进行无量纲化, 因为各个指标的标准不同, 所以要对其进行处理, 让其在数量上归一化。

前文已经假设k1的最佳标准为2, k2的最佳标准为0.5。

可得Xi1 (k1) = (1, 0, 0.14, 0.16, 0.25) T, (这里V取值为2) 。

Xi1 (k2) = (1, 0, 0.44, 0.68, 0.88) T, (这里V取值为0.5) 。

同理, 越小越好指标k3=0.187, k4=0.55, k6=0.55。

可根据公式:

同理, 越大越好指标k5=1.34

可根据公式:

对于非财务数据, 由于是赋值, 本身就比较规律, 所以不用无量纲化, 其数量上比较归一化。由此可以得归一化之后的样本空间

第二步, 差序列。由公式△i (kl) =X01 (kl) -Xi1 (kl) i=1, 2, 3, 4

第三步, 求两级最大的差和最小差:

第四步, 求关联系数:

第五步, 求灰色关联度, 即求各个时期的财务状况与理想时期的最佳财务状况之间的关联程度。

由此可以得出关联排序

根据以上结果知:4年高校财务的满意程度由高到低分别为09, 07, 08, 06。指标数据中可以看出2009年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对最佳指标序列都比较接近, 说明相对于其他年份, 该高校财务状况已经逐渐好转, 这是因为宏观以及微观的环境都朝着有利于解决高校债务的方向发展。所以未来的发展可以在2009年的基础上作进一步改进, 比如2009年的流动比率虽然相对前几年是在逐渐上升的, 但是相对标准仍然是较低的, 以至于流动资产仍然不足, 短期偿债能力较弱, 学校应当采取有利措施, 增强其短期偿债能力;同时学校也要加大控制风险的能力, 进一步落实经济责任制度, 从而降低高校债务的风险。2006年的财务风险是这4年中最大的, 从指标中可以看出该校偿债能力较弱, 负债比重很大, 而且学校此时的财务风险内部控制制度基本流于形式, 经济责任制度实施情况也较差。2007年财务状况要比2008年好一些, 从财务数据中可以看出2007年的学校偿债率、招生现金比率相对于2008年更接近最佳指标, 说明学校的偿债能力和运营能力要比2008年好, 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2007年相对于2008年超额完成了学校的招生计划, 以至于其运营能力比2008年强而负债的压力相对于2008年要小。

五、结论

本文在财务指标的基础上增加非财务指标构建具有动态效果的高校债务风险灰色关联分析模型, 一方面, 在财务指标的基础上增加非财务因素, 模型更能反映高校的财务现状;另一方面, 灰色关联理论解决了高校财务数据难以获得的现实问题, 并且能对高校的债务状况实施动态监控, 达到良好的监控效果。该模型的建立可以为高校债务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上一篇:家居消费下一篇:家居装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