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动态管理论文(精选8篇)
财务动态管理论文 篇1
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现状及动态多元化设置构想论文
摘要:财务管理专业在我国高校开办时间尚短,积累的成熟经验较为有限,新形势对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的许多方面,如培养目标、教学、教学等很不适应的,尤其不符合知识经济所倡导的全面素质和创新教育的要求,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从确立的人才培养目标、合理设计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调整学科内容消除重复交叉现象、构建立体多元化专业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改革构想。
关键词:财务管理专业;多元化;设置;改革
一、我国财务管理专业建设宏观环境中的不适应
理财人员素质的提高有赖于财务教育水平的提高。目前,我国高校财务管理教育中仍然存在种种与现实要求不相适应的情况。从宏观上看,一是人才需求的市场化与高校教育中专业设置的非市场化之间的不适应。我国高校专业的设置权限一直控制很严格,就拿财务管理专业来说,改革开放十几年后,教育部新颁布的高等学校专业目录,才在工商管科下新设立了财务管理专业。这样做虽然降低了高校专业设置中的风险,但在客观上也造成了我国高校专业建设明显落后与社会需求,也落后于国外大学的事实。二是社会人才需求“实用化”与高校专业教育教条化倾向之间的不适应。当今社会,所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实用化”,希望企业是人才“用武”之地,不希望本企业成为人才的“练武”之地。企业以追求利润为目标,这样做是无可厚非的。高校虽不应该也不可能所有专业都完全适应企业的这种需求,但与企业实际结合紧密的专业应该与其需求相适应,否则教育服务与社会的说法也就成为单纯的口号了。而目前我们重视知识的传授,对于注意能力和素质的提高,构建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新型培养模式,说得多,做得有实际效果的少。
二、我国财务管理专业体系建设中问题
国外市场经济发达国家中,财务管理专业的产生是与市场、金融工具及金融机构的发展相联系的。与此相适应,财务管理有关的内容加入到金融的微观中,货币金融也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成本与效益、资金流量、信息及其等问题,并逐步形成现代货币金融理论体系,即以金融市场为基础,注重财务分析、定量分析的新型金融学。这在美国财务管理专业(本科)的培养定位上可见一斑。他们要求所培养的本专业学生在毕业时应该掌握:(1)企业如何进行财务决策以及这些决策如何影响单个企业组织乃至整个社会经济;(2)企业如何筹集、分配和使用资金;(3)金融市场的运作及其工具的使用;(4)金融组织或机构如何运营,并加以具体,从而能够在大型企业的财务部门或者财务咨询公司、金融机构(如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政府或非营利机构从事金融与财务工作。由此可见西方财务管理教学表现为两个重点:一是公司财务管理,二是金融市场。公司财务管理部分包括公司财务决策、公司财务分析与诊断、国际财务管理、企业税务等;金融市场部分包括投资学、证券分析、期权与期货、外汇实务、金融法规等,不论作为公司理财人员,还是作为金融界从业人员,都需要同时掌握这两方面的知识。
我国高校本科财务管理专业的前身是理财学专业,它是从学科中独立并加以发展形成的一门年轻学科。根据我们对其他设置财务管理专业的高校进行考察的结果进行分析,目前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目标不明确,人才模式定位不准确。由于财务管理专业是从会计学、财政学和金融学等专业分离出来的,在培养目标上仍带有相关专业的特点,与这些相关专业相比较,自身特点不明显,不突出。
(2)课程体系陈旧,跟不上市场经济和发展的步伐。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务管理,是一项关系到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综合性管理活动。企业财务管理具有多层次性。课程体系也要具有多层次性。
(3)专业课程之间内容交叉重复问题突出。由于定位不明,课程体系陈旧,各相关课程或各相关课程群之间在内容上互不兼顾和承应,未能围绕专业方向要求进行统一协调和轻重相宜的合理安排,同一内容往往在不同课程中反复讲授。
(4)教学管理、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落后。目前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在教学管理上过于呆板划一,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过于落后。在教学管理上,没有将规定性与选择性有机地结合,学分制只是学时制的翻版;在教学方法上,教学内容与现时经济生活脱节,文理知识互不兼容;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传统教学方法仍占主导地位,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极少采用;在教学手段上,教学设备简陋,主要教学手段仍是“黑板加粉笔”,机辅助教学、电化教学、信息化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十分有限。可以说这方面改革和发展差距还很大,任务也很艰巨。
此外,目前财务管理专业还存在对实践教学环节重视不够等问题,具体表现为校内财务管理实践缺乏,校外财务管理实践环节薄弱,新的财务管理环节尚待开发,教师的实践能力欠缺等问题。
三、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与人才知识结构定位
高等学校既然以育人为基本职能,那么对受教育者的素质及规格做出规定的培养目标,就应该成为高等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要提高教学质量,首先必须在培养目标上体现时代精神和时代需要。对于财务管理这样一个专业性相对较强而又与工商管理领域的其他多个环节存在广泛联系的学科专业来说,确定其培养目标应突出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
一是专业操作技能与综合管理能力的关系。财务管理是工商管理中一门综合性很强且关系企业经营全局的管理业务。一个合格的财务管理人才,既应通晓财务核算的技术、方法和财务管理程序,具有娴熟的业务操作技能,更应从战略上精通企业理财之道,具有全面的谋划运筹能力。
二是“通才”与“专才”的关系。“通”与“专”是现代高等教育的一对矛盾,它们既对立又统一。一方面,现代社会的分工日益细密,隔行如隔山,这就要求高等教育能够为各“行”培养专门人才;另一方面,现代社会相关“行”之间的联系和协作又十分密切和普遍,这又要求高等教育培养的专门人才在知识结构上不能过分单一。正确的培养目标定位应是将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培养成“通才”基础上的具有突出专业特长的“专才”,这也是符合高等教育“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要求。
与上述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高校培养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专业知识结构应有三大支柱,即扎实的会计知识、广博的金融学知识以及精深的财务管理知识。
下面我们从两个角度财务管科与其它各学科之间的关系。一是财务管理与学科的关系,它们都以资金运动为对象,只是研究的角度有所不同罢了。二是财务管理与其它各学科之间的关系。
三、本科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构想
任何一个专业的课程体系和课程设计,本质上取决于该专业学科内容及构成的特征。财务管理学科内容及其构成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以公司财务为基本研究对象。虽然财务管理活动广泛地存在于一切企事业单位及政府机关,但其中一切企业财务活动最为典型。在各种形式的企业组织中,又以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的财务活动最为丰富多彩。所以,尽管财务管理学的研究对象覆盖各类组织的财务活动,但公司财务是其重点。(2)公司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是筹资管理、投资管理、利润分配管理及营运资金管理。现代财务管理学通常将筹资决策、投资决策及利润分配决策列为三大财务决策,而营运资金管理亦称日常财务管理则是任何企业在任何时候都无法摆脱的一项经常性的财务管理活动。(3)日益增多的派生内容,比较典型的有:企业购并财务、破产与重整财务、通货膨胀财务、跨国公司财务、中小企业财务及集团企业财务等。
根据上述特征,从实践上看,大致有四种设置方式:(1)按管理主体设置;(2)按管理对象设置;(3)按管理环节设置;(4)按多元标准设置。
表1-财务管理专业体系设置表
设置方式 按管理主体设置 按管理对象设置 按管理环节设置 按多元标准设置
主要内容 个人理财
法人理财(事业法人企业法人) 投资管理
筹资管理
利润分配 财务预测
财务决策
财务预算
财务控制 初级财务管理
中级财务管理
高级财务管理
财务专题研究
优缺点 某一行业或部门的各种财务管理内容、管理环节集于一门课程之中,单门课程内容紧凑。
对于没有工作经验的全日制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来讲,则因开设这种综合课程而使某些新内容难以充分展开;另外,逐个部门去讲授容易重复,实际上往往只能突出某一行业而难以使学生系统把握各部门财务管理的共性知识。 对于专题教学比较有利。
课程的整体性较差,对有关难以作相互联系的,如预测中的筹资就离不开投资。另外,如此设课,财务管理原理部分的内容也较难安排。 以财务管理循环过程为基础,课程体系层次清楚,系统有序,程序性较强,可以避免课程内容设置上的分离或交叉问题,各分支课程与原理部分不容易重复,便于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学进程。以管理环节为框架,也便于分别吸收和容纳现代财务管理的新成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其缺点主要是,各种业务内容逐一罗列,未顾及管理对象是一个整体,没有从管理对象这一整体出发做到各环节知识的有机整合,给人以散乱的印象,不利于从整体上研究解决问题。 如财务管理学原理按环节设置授课内容,中级财务管理按管理对象设置教学内容,高级财务管理按行业或特殊业务设置内容。这样不仅学科体系相对完整,内容上也较丰满。
但是按环节和按对象如何结合,也是一个难题,这主要体现在财务学原理与中级财务管理课程设置上。从西方(主要是美国)财务学专业课程设置看,他们按管理层次分设财务学原理、中级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三级课程,遇到的问题是第一种和第三种课程的教科书易于解决,而第二种课程无现成理想的教科书可供使用。
适应对象 在职干部培训。 大专和本科在校生 中高级在职干部培训,有一定专业基础的本科或硕士研究生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各种设置方式各有利弊,不能要求以一种方式适应所有的需求,因此我们认为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设置原则应该是多层次立体模式,即,低端以管理内容为设置主线,高端教育以问题导向方式设置。具体安排可以考虑大专及本科以管理内容设置,分投资管理、筹资管理、运营资金管理、利润分配管理等;硕士研究生以管理环节分预测、决策、预算、控制等,或按管理层次设置,分财务学原理、中级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等。
――――――――――――――――――――――――
主要:
[1]袁广达:入世后高等会计教育的改革,《会计研究》(3)。
[2]姚正海,梁栋桢:论全球化下的财务管理专业建设,《江苏大学学报》(高等研究版)2002(9)。
[3]赵息,鹿娟: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科学版)2003(9)。
[4]张凤林:新时期本科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论,《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报)2003(11)。
[5]郭冰,郭泽光: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管见,《财会月刊》2003(4)。
[6]赵自强,韩绘萍:对学与财务管理专业交叉互补问题的探讨,《经济师》2003(5)。
[7]陆正飞:关于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的若干问题,《会计研究》1999(3)。
[8]张敦力:论美国名校财务管理专业学科建设对我国的借鉴意义,《财务与会计》2003(2)。
[9]上海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
财务动态管理论文 篇2
一、企业动态财务管理与传统财务管理区别
(一) 角度不同
财务的动态管理是运用比较理性的思维来思考, 重点是未来的收获以及利润, 是以企业的筹资、投资以及收益的分配为工作对象的, 规划的是企业在未来几年甚至更长时期的财务活动发展的方向、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基本途径、策略等, 可以理解为是企业的日常财务管理活动行动的纲领以及指南。而传统的财务管理则大多都属于事务型的管理, 往往是依靠经验来进行财务管理。
(二) 思维不同
财务的动态管理是以理财分析以及企业的战略为思维逻辑的起点, 主要围绕的是企业目标规划的财务活动。而传统的财务管理, 往往是以历史的财务数据为思维逻辑的起点, 并且采用简单的趋势分析法来进行规划财务。
(三) 职能不同
财务的动态管理职能比传统的财务管理要广得多, 除了应该履行的传统财务管理中具有的筹资职能、投资职能、分配职能以及监督职能以外, 更全面地参与了企业的战略制定以及实施的过程, 履行了分析、检查、评估以及修正职能等, 正因如此, 财务的动态管理包含了更多对企业的整体发展具有意义的内容。
二、企业动态财务管理实施必要性
(一) 是改进传统财会制度的客观要求
会计报表是传统的财务管理最主要的方式, 比如月报、季报以及年报等表格的形式, 利用报表反映出企业资金的平衡、资产的负债、现金的流量、固定资产的投资、员工的工资以及基金等企业的具体财务状况, 而最主要的作用就在于对外报告、内部控制以及预测决算。虽然说定期的报表制度形式对于企业进行监管的应时来说是非常必须的, 但是从现代化生产加强外部联系以及内部管理, 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角度来说, 这种形式是相当滞后的。在市场经济全球化且竞争相当激烈的今天, 只有及时的把握好商机以及及时的调整好生产经营, 才能使企业得到良好的持续发展, 然而这些却是传统的财会报表所不能够解决的。只有建立好信息网络化的动态财务管理监测系统, 才能够快速的、及时的传递好市场的相关信息, 才能够加快与相关企业之间的联系, 才能够加强对企业的内部监控, 并且运用科学的手段进行核算, 从而为决策者、领导者提供快速的、准确的数据。
(二) 推动信息化技术
随着社会科学的发展, 计算机的普及以及企业内部局域网的稳定发展, 可以说都为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在经济全球化以及信息化的发展趋势环境下, 财务的管理信息化已经是现代财务管理的发展趋势。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企业业务的信息化, 这对企业财务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企业财务管理要适应这种新的挑战必须借助于信息化的工具和手段, 而计算机技术、财务软件的大规模运用为企业为企业实施动态管理提供了基础, 尤其是财务信息化的发展为企业实施动态财务管理提供了极大便利。动态财务管理与企业财务信息化的相互支撑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了及时、全面的财务信息, 为经营管理者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 及时避开风险
企业资金的运营, 可以说是各个企业之间相互联系的重要纽带。简单的分析起来, 就是现代化生产的规模越大, 各个企业之间的相互联系也就显得越密切, 但生产经营所面临的风险也会随之变得更大。通过企业财务的动态监测系统, 不仅能够及时发现生产的购进以及产品销售价值上的变化, 及时进行成本分析从而寻找相关的对策, 还能够及时预测出企业的资金在运转的过程中会或者是可能会出现的各种问题, 从而有效避免坏账、呆账等现象的出现, 尽可能地减少企业资金运行的负面效应, 避开风险。
(四) 是确保高效运行的客观要求
现代的企业是分工协作比较紧密的连续化生产, 其资金的运营对供应、生产、销售可以说发挥着决定性的重要作用。在全球市场经济上, 季节性、时效性的供求变化都对企业的生产销售有着重大的影响, 可以说既影响了企业生产要素的关键购进, 也影响到企业产品的销售成果。实施企业财务的动态管理, 能够因时制宜的加快企业资金的周转, 科学的调控好企业的生产规模, 降低企业运营的成本。同时, 还能够利用企业资金的转换时间差来进行短期的投资, 从而有效地减少因为企业资金闲置所造成的不必要损失;从另一角度来看, 实施企业财务的动态管理, 能够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整个过程进行有效的、连续的、系统的监管以及预测, 这样可以迅速地发现问题、反映问题, 企业的领导者、决策者再通过合理的资金调度解决问题, 从而确保企业生产经营能够继续正常地运行下去, 可以说是用最少的投资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三、企业动态财务管理体系构建
(一) 动态财务管理必须立足全局贯穿始终
企业动态财务管理要实现其动态、实时反映企业生产经营财务信息的目的就必须将整个财务管理活动融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各个环节中去, 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通过资金运作情况的控制全面、真实的反映企业业务活动。要实现财务管理与企业生产经营的融合, 就要从作业链的角度入手, 分析企业的价值链, 分析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 做到重点控制与全面管理的有机结合。因此, 企业要建立动态财务管理系统必须从业务活动的基础数据入手, 准确、及时地将业务活动的相关数据录入到财务系统中去, 不仅能够全面真实反映财务活动状况, 还要能够对业务活动在不同方案下的未来财务状况有一个准确的预测, 从而实现财务管理由事后、事中向事前的转变, 利用设定的财务指标、目标值等反映、控制相关风险, 通过比较目标值与实际值的差异发现存在的偏差, 找出问题并分析原因, 确保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要将财务管理贯穿于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 使财务管理深入生产经营的基层, 最大限度的提高企业资产的利用效率。
(二) 动态财务管理必须以企业会计核算为依托
动态财务管理离不开会计数据的支撑, 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必然联系, 企业会计核算按照国家的财经法规, 尤其是以企业会计准则为依据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反映, 其主要处理过程包括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 通过这些活动全面的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等信息, 因此, 更侧重于客观的反映企业。财务管理则是在分析企业经营环境尤其是财务环境的基础上, 以企业经营战略为前提通过预测、控制、分析等手段, 实现融资、投资和资本运作等职能, 进而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资金支持, 因此, 其更侧重于主动的管理。由此, 财务管理离不开企业的会计核算, 而会计核算必须能够满足财务管理的需要, 尤其是动态财务管理对于会计数据的要求更高, 没有一套现代化的会计核算体系作为支撑, 要建立动态财务管理体系无异于无本之木, 无源之水, 要建立动态财务管理必须与信息化的会计系统相结合。
(三) 建立适应动态财务管理要求的制度体系
动态预算管理要帮助企业决策者做出正确的决定就要在繁杂的信息中提取有用的信息, 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因素既有外部因素, 也有内部因素, 因此, 在收集信息时必须既要注意企业内部信息的归集整理和分析, 还要收集整理和分析外部信息, 获得更全面的信息, 在制定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时应注重从更高、更远的角度, 以企业经营战略为指导制定财务管理的目标, 结合企业生产经营时间制定出覆盖企业各方面生产经营业务, 贯穿于企业各环节的财务计划, 有效做好财务资源的配置。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建设的关键是做好企业财务制度的创新, 确保财务制度为企业财务管理活动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避免制度不合理阻碍动态财务管理的推广应用。利用企业动态预算管理系统, 提高企业对于复杂环境的应变能力。此外, 要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 根据不同层次的需求制定多样化的激励措施, 相对于财务管理人员而言, 对于业绩突出、任职期限较长的财务人员应给予更多的带薪假期和适宜的奖金, 对于业绩突出、上进心强的中青年财务人员应提供更多的学习进修机会, 并提供一个良好的职业晋升空间。
(四) 实施动态的财务控制
财务控制是财务管理的关键环节, 是一些列财务计划的执行阶段, 也是财务分析的对象, 企业财务控制是否有效关系到企业动态财务管理目标能否实现, 因此, 企业动态财务管理的重点应放在企业的财务控制上, 具体包括企业对企业财务制度的执行、财务程序的执行等。要实施动态财务控制必须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 采取措施消除在财务控制过程中的人为影响, 确保财务程序、财务规章被遵守、执行。具体而言企业需要做好以下财务内容:加强物资采购与应付账款的管理, 严格按照企业招标采购制度落实材料、设备的采购。做好企业资产管理, 实现资产管理与使用的分开, 定期盘存与不定期盘存相结合, 确保企业资产的安全。做好企业应收款项的管理, 制定企业客户信用档案, 制定应收账款回收计划, 实施合理的信用政策, 及时收回应收资金, 规避企业信用风险。对于关键岗位要实施岗位分离、岗位轮换、会计委派等措施, 确保内部控制的全面有效。
四、结论
综上所述,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生存以及发展的能量源泉、根本源泉, 企业只有不断的培养、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并且将核心竞争力转化成为市场竞争的优势, 才能够确保企业的目标得以实现。正因如此, 财务管理必须紧紧的围绕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来展开, 而传统的财务管理已经明显的不再适应于日新月异的财务管理实践发展需要了, 所以只有构建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动态的财务管理框架, 才能够有效的推动企业财务管理层次的全面性提搞, 从而有效的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赵翔茹:《建立动态财务管理的思考》,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3年第期。
[2]于洪强、王曙艳:《我国财务管理理论研究方向分析——基于中西方财务管理理论比较》, 《现代商贸工业》2009年第期。
财务危机管理中的动态博弈分析 篇3
关键词:财务危机管理者动态博弈
中图分类号:F2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10)02-0088-05
一、引言
企业因财务危机导致经营陷入困境,甚至宣告破产的例子屡见不鲜。企业产生财务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可能是企业经营者决策的失误,也可能是管理失控,还可能是外部环境的恶化等。但任何危机都有一个逐步显现不断恶化的过程,因此,应对企业的财务运营过程进行跟踪、监控,及早发现财务危机信号,预测企业的财务失败。一旦发现某种异常征兆就应着手应变,以避免或减少对企业的破坏。企业财务运营情况不佳,甚至出现危机肯定有特定的症状,而且是逐渐加剧的,管理者的任务是及早发现各个阶段的症状,对症下药。企业财务危机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即潜伏期、发作期、恶化期和实现期。一般情况在危机的潜伏期很难察觉,而到了实现期时进行解决已经为时恨晚,在这个时候企业只能是破产倒闭。[1-3]本文用动态博弈理论对财务危机发生的发作期与恶化期应急管理过程进行分析,并探讨如何利用博弈模型进行决策。
二、“财务危机”与“管理者”之间的动态博弈
经典的信号动态博弈过程如下:“自然”首先选择参与人的类型,参与人自己知道,其他参与人不知道;在自然选择的过程之后,参与人开始行动;参与人的行动有先有后,后行动者不能观察到先行动者的行动,但能观察到先行动者的类型;由于参与人的行动是类型依存的,每个参与人的行动都传递着有关自己类型的某种信息,后行动者可以通过观察先行动者所选择的行动来推断其类型或修正对其类型的先验概率分布,然后选择自己的最优行动;先行动者预计到自己的行动将被后行动者所利用,就会传递不利的信息。整个过程不仅是参与人选择行动的过程,而且是参与人不断修正信念的过程。
信号动态博弈的基本均衡成为贝叶斯均衡,它要求:给定有关其他参与人的类型的信念,参与人的战略在每一个信息集开始的“后续博弈”上构成贝叶斯均衡;并且,在所有可能的情况下参与人使用贝叶斯法则修正有关其他人的类型的信念。
1.参与人。财务危机管理过程中参与动态的双方定义为“管理者”与“财务危机”。管理者是指对财务危机发作迅速做出应对决策的决策者或组织,而财务危机则是指自有资本不足,债务拖延偿付等,视各具体情况而定。
2.策略空间。“财务危机”的策略空间就是其状态空间,“管理者”的策略空间就是其方案空间。假设危机有4种可能的危机状态,“危机”以概率Pi选择i种状态,以概率Pij选择从第i种危机状态变异到第j种状态;针对不同的危机状态及其动态变异情况,管理者选择并实施相应的应对方案。
3.支付函数。在财务危机管理过程中,假定危机与管理者之间进行的是一场零和动态博弈,也就是一方的所得是另一方的所失。因此,需给出一方的支付情况函数即可确定不同的博弈下双方的支付情况。这里仅对管理者的支付函数作考察:管理者与财务危机进行博弈是有其明确的目标的,那就是控制住危机。随着危机事件的动态演变,管理者的目标可能不变,也可能会发生变化,但无论如何,管理者的策略就是通过从方案空间中选择一个方案去有效地实现自己的特定目标。为了描述方案实现目标的程度,定义一个“保障率”的概念。保障率是通过如下的保障函数:a=f(r,t,e,s,o,p)其中r表示资源状况(包括所采用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总和);t表示时间;e表示危机事件的状态;s表示管理者选取的方案;o表示管理者的特定目标;p表示需要特别关注的危机事件的属性,如危机发生的部门、时间、指向的特定业务等。
对于管理者,采取不同的方案产生的成本是不同的。管理者所要考虑的不仅是提高保障率,而且还要考虑尽量降低成本。也就是,管理者判断某一方案是否为最优方案的标准应是:该方案能够在满足一定保障率约束的前提下成本最小化,从而使损失减少到最小。综上所述,将管理者的支付函数向量定义为二维向量[a,c],其中a表示保障率;c表示成本。
4.“管理者”与“财务危机”之间的动态博弈过程。根据现实中我们对事物处理的思维过程,绘出危机管理过程中动态博弈逻辑关系图(见图1)。
图1 危机管理过程中的动态博弈的逻辑关系
具体博弈过程为:财务危机应急管理的一个主要难点在于应急管理在某个时刻后的后续任务是随着前一子任务完成后的效果和所处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在第一阶段:危机事件先行动,选择自己的状态;管理者根据观察到的危机状态形成自己的方案空间,每个方案空间对应于一个二维支付变量,管理者根据支付向量选择一个最优的方案加以实施;在第二阶段:对于前一阶段管理者采取的某一方案所形成的特定结果,危机选择从原有的状态变异到新的状态j(2)(其中:i=1,j(2)=1,i=j(2)表示保持原有状态不变);管理者根据观察到的危机状态的变异情况形成新的方案空间(该方案空间包括博弈的前一阶段管理者选择的方案),并根据各方案的支付向量选择本阶段的最优方案加以实施,这样一直到第四阶段结束。对于管理者而言,管理者应在事前对危机有关状态进行分类分级(具体分类标准应视实际问题而定),考虑一个最不严重的危机状态(如状态4)和一个最严重的状态(如状态1),在状态4和状态1之间有2个中间状态,管理者对危机处于第i种状态的概率Pij应由一个先验信念,即管理者应顾及四种危机状态可能的概率分布{P1,P2,P3,P4}以及四种状态之间的相互转移的概率 ,并且随着博弈的进行应采用贝叶斯法则对先验信念加以修正。而且,统一博弈阶段的方案空间是相同的,不同的博弈阶段方案空间是不同的。这样,动态博弈过程可以一直继续下去,实际问题中可根据危机的具体性质预先确定一个博弈的轮数以便形成应对方案。[4]
三、动态博弈模型生成预案举例
按照前面构建的博弈模型思路,举例来说明企业如何利用博弈模型来控制财务危机,以便生成合理的应对方案。下面对博弈模型的构成要素逐一作出假定:
1.参与人。企业的管理者与财务危机
2.策略空间。在这里我们只考虑两种可能的状态即发作期的状态S1,恶化期的状态S2。状态空间为S={S1,S2},其中S2代表的危机状态要高于S1代表的危机状态;危机状态的转移概率为Pij(i,j=1,2). 假设管理者在整个危机的处理过程中的目标是在一定的时间之内以及一定的状态下(S1,S2),用足够数量的资源R将危机完全控制住;如果资源数量不足,则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完全控制危机,在这里用保障率a表示,保障率的取值范围为0到100%(100%代表危机完全被控制);假定资源R数量与保障率a之间的关系见表1。
表1 资源R数量与保障率a之间的关系
状态为S1时
资源数量R保障率a
150100%
9080%
状态为S2时
资源数量R保障率a
200100%
15080%
9040%
假定公司现有如下资源数量及分配的方案可供选择,选择每种资源处理危机花费的成本、时间不等,详见表2。
表2 公司资源数量及其处理危机花费的成本和时间
方案IIIIII
II1II2III1III2III3
资源数量90150150200200200
成本206080240230250
时间T2T2T
在这里,管理者与危机之间以一个时间T为一个“博弈阶段”进行动态博弈,则在此过程中博弈双方一共进行两轮博弈:在博弈的第一阶段,管理者只有一种方案也就是花费一个时间T用90单位的资源处理危机,将该方案记为I,策略空间为S1={I};在博弈的第二阶段,假定管理者有两大类方案可供选择,第一种是花费2个时间T用150单位的资源处理危机,其中成本最低的为60;将该方案记为II,第二种是花费2个时间T用200单位的资源处理危机,最低成本为230;将该方案记为III,则第二阶段的策略空间为S2={II,III}。需要指出的是,在每一大类方案中其实又包括若干的不同分配方案。
3.支付函数。管理者的支付函数向量定义为二维向量[a,c],其中a表示保障率;c表示成本。
4.状态转移概率函数。在博弈的第一阶段,危机以概率Pi选择第j种危机状态(在实际情况中这个状态概率对于危机的预防和预案的生成制定的详略程度有很大的影响,但在这里我们只考虑动态博弈过程中如何导致预案的生成,故不考虑此状态概率)。在第二阶段的状态转移概率函数如下:Pij=f(a1,i,j) 其中α1表示在博弈的第一阶段针对一定的危机状态采取某种方案预计达到的保障率;i表示转出状态(即在博弈第一阶段危机选择的状态);j表示转入状态(即在博弈的第二阶段为即变异演化的状态)。显然,a1越大表示第一阶段采取的方案对于危机控制得越得力,那么危机在博弈的第二阶段变异为较轻的危机状态的概率大而变异为较重的概率比较小,反之亦然。
5.在这里以两阶段博弈来说明的,具体的博弈过程及支付情况(保障率、成本)、状态转移概率(如图2所示)。
图2 两阶段博弈过程及支付情况和状态转移概率
四、管理者的决策目标、决策准则与预案的生成
在给出博弈路径与支付向量的情况下,管理者需要决策:如何选择各个阶段的方案已使得在一定的决策准则之下多阶段序列能够达到决策的目标。本例中假定管理者的决策目标为:在第二阶段的博弈结束后危机应能完全被控制住,也就是在第二阶段预期的保障率要达到100%,在此约束下成本越小越好。如果第二阶段结束时保障率没有达到100%,假定可以通过某种方式加以弥补,但需支付较高的弥补成本 ,预计为弥补1%的保障率所需的弥补成本为30。管理者采用的决策准则应为期望成本最小,期望成本为弥补成本与花费成本总和,其中弥补成本按照控制率100%减去加权概率及保持原状态的概率与变异到下一个状态概率加权之和,乘以弥补1%的保障率所需的弥补成本计算的,则:
{方案I,方案II︱S1}的期望成本=[100%-(100%×0.9+80%×0.1)]×100×30+60=120
{方案I,方案III︱S1}的期望成本=[100%-(100%×0.9+100%×0.1)]×100×50+230=230
{方案I,方案III︱S2}的期望成本=[100%-(100%×0.5+80%×0.5)]×100×30+60=360
{方案I,方案III︱S2}的期望成本=[100%-(100%×0.5+100%×0.5)]×100×30+230=230
通过上述计算可知:如果在博弈的第一阶段危机状态S1出现,管理者的最优策略是在博弈的第一阶段选择方案1,在博弈的第二阶段选择方案2;如果在博弈的第一阶段危机以状态S2出现,则管理者的最优策略是第一阶段选择方案1,在第二阶段选择方案3。换言之,在上面的分析中,利用动态博弈的模型生成的预案为:
(1)如果危机发生,且观察到其状态为S1,则应立即实施1方案,从需用90单位的资源R处理危机;同时实施2方案,预期能在2T时间内将危机完全控制住,预期的总成本为120。
(2)如果危机发生,且观察到其状态为S2,则应立即实施1方案,需要90单位的资源R处理;同时着手实施3方案,预计能够在2T时间内将危机完全控制住,预计成本为230。
参考文献:
[1] 郭月玲,吕怒.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构建[J].财会探析,2007(12):363-364.
[2] 薛跃东.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探析[J].市场周刊,2007(9):66-68,72.
[3] 李小青,马景亚.预期财务危机成本估量模型分析[J].财经论坛,2007(4):112-113.
[4] 国长青.浅析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方法及构建思路[J].现代企业教育,2009(2):142-144.
Dynamic Game Analysis in Financial Crisis Management
FENG Bian-ling
(College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and Law,Huhehaote University of Profession,Huhehaote010051,China)
Abstract:During the procedure of financial crisis management,a manager must adjust dynamically management activities according to the time-phased processing result and the developing trend.Under the framework of dynamic game model,this paper analyzes the game process between “crisis” and “manager” in the management of financial crisis:when financial crisis sends out crisis signal,the manager will diagnose its type or correct the distribution of prior probability of this type by observing the action presented by financial crisis.And then,he will take the most proper action. If financial crisis has predicted that its activity would be utilized by the manager,it would send out unfavorable message.During the whole procedure,the financial crisis and the manager have been keeping taking actions and correcting them. And the paper also discusses how to make an expected pre-arranged planning with least cost and highest coverage ratio by using game model.
岗位动态管理制度 篇4
为完善管理,树立职工竞争意识,增强职工的学习和工作积极性,提高职工和干部队伍素质,保证安全生产,结合电厂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1.各部门和班组应加强职工培训,提高职工素质,保证安全生产(每月不少于两次)。
2.各部门应根据厂部要求拟定月和年培训计划,并每季度进行考核,并记入职工培训档案。
3.每年十二月份由厂部组织对各部门岗位人员进行统一考试、考核。
3.1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以不参加考试:
3.1.1工龄满20年以上且保留原岗位不作调整的。
3.1.2长期病休的。
3.1.3内勤人员、物业管理人员、门卫人员、收费室人员、技术资料员、物资管理员、驾驶员、业务员。以上人员由部门成立相应的考核小组进行考核,考核分低于75分的降级使用(内勤人员若出现降级,绩效按80%计发)。
3.2考试、考核由厂部组织和管理:
3.2.1成立考试、考核领导小组,成员由各部门人员和职工代表组成。
3.2.2对中层正、副职的考核,班组30%,其他部门正职领导和职工代表30%,厂部40%,部分达不到85分以上者降级使用。
3.2.3对班组长、专责考核,班组30%(专责的班组考核分由职工代表评出),部门考核小组40%(部门考核小组包含四名职工代表,每部门一人),厂部30%,班组长考核达不到80分以上者降级使用。
3.2.4副班长和正岗根据考试考核成绩优先录用,但总的考试、考核分不得低于75分,择优聘用副班长,正岗考试、考核总分不低于70分者方可任职。
4.考试、考核以部门为单位,分期进行组织,考核分需在考试前进行公示。
5.各岗位人员聘用原则
5.1各部门根据考试、考核情况统一聘用正、副值(班)长,并根据班组长意见对各班组人员进行适当调整。
5.2班组长及以下人员通过考试考核后由部门统一聘用,并将聘任情况报厂部批准。
5.3厂部根据部门实际人数核定各部门及班组的人员定额。
6.有下列情况的可转为内部待岗三个月:
6.1无故旷工。
6.2值班期间打架斗殴且情节严重的。
6.3不执行管理规定,不服从安排的。
6.4行政拘留的。
6.5连续两次《安规》考试不合格的。
6.6重大责任事故的当事人。
6.7工作中班组反映强烈,部门不能安排的。
6.8故意损坏公用设施的。
6.9制造舆论,恶意中伤他人,不属实的。
6.10违反劳动纪律屡教不改的。
6.11弄虚作假,损害电厂利益的。
6.12考试考核总分低于60分的。
7.经厂部讨论为内部待岗的职工,如不愿在厂内安排工作,可报请公司统一安排、调整工作。
8.内部待岗期间核给生活费600.00元,其他待遇不再享受,并需每天到电厂报到。
9.可以不参加考试的人员,如需申请本部门上级岗位时须经部门同意。
10.岗位竞聘中,考试成绩占40%,考核成绩占30%,实作成绩占30%。
11.各部门建立职工考核档案,如有扣分,则分别从部门领导、班组长和涉及人员年底考核分中扣除。
12.为保持岗位稳定性,岗位确定后,定为副岗的人员满半年方可申请报考正岗。
13.内部待岗三个月期满后方可申请副岗定岗考试。
质量动态管理自查记录 篇5
建筑施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动态考核自查报告
根据XXXXXX建《关于开展XXX年度建筑施工企业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检查》的通知开展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动态考核自查,现将企业自查情况报告下:
一、质量管理体系检查95分
制定了企业管理制度,质量管理体系。制定了质量管理目标并分解到各项目部,有考核。对企业质量管理按要求进行考核。并建立了分包质量管理制度,及时签订质量管理协议并适时考核。
二、质量管理机构设置91分
企业设置专门的质量管理机构,确定了各层次负责人。并进行了明确的分工。施工现场项目经理与中标项目经理相符,并按要求设置现场管理人员,各项检查记录基本齐全。有必要的管理经费和检查设备,并定期召开质量管理会议。质量培训有制度有考核有记录并有考核档案。
三、质量教育培训95分
质量教育培训有制度,有培训,有记录,有考核并有考核记录。
四、质量投诉处理95分
质量投诉回访制度基本齐全,并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进行冬雨季回访并记录。
五、质量标准化管理85分
图纸会审及技术交底记录基本齐全,工程施工前先做样板,各种记录基本齐全。并进行了实测实量。
重点税源动态管理监控办法 篇6
第一条 为强化重点税源企业的监控管理水平,实现税源管理精细化,提高重点税源管理的质量和效率,根据省市局的相关规定,结合我局征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重点税源企业是指年纳税额数额较大,其生产经营活动变化对本级税务机关税收收入总额影响较大的纳税人,以及根据税源结构情况认为应纳入重点税源企业管理的其他企业。
第三条 重点税源管理应遵循依法、信息化加专业化、诚实信赖、循序渐进的原则,体现管理的科学性、系统性、真实性和有效性。
第四条 重点税源企业由征收、管理部门共同负责监管。
第二章 确定标准
第五条 重点税源企业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1、入库税金:上一实际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所得税合计100万元以上。
2、主管税务机关确定的需要监控的其他重点企业。
第六条 重点税源企业的确认,原则上应在每年一月底前进行,按照税收会计、统计资料,通过专题调查后确定。
第七条 对已被确定为重点税源管理的企业连续两年达不到重点税源管理标准(主要指应纳税额)的,可以转入非重点税源管理。
第三章 管理形式
第八条 根据本地重点税源企业、行业和征管实际状况,重点税源企业原则上由各税源管理单位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实施税收管理。
第九条 建立“采、评、控、管”四位一体的监控机制。
第四章
岗位职责
第十条 各税源管理科应至少确定一名税收管理员作为控管范围内重点税源企业的重点税收管理员。
第十一条 从事重点税源企业管理的税收管理员应当择优配备,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熟悉税收法律法规规章知识,具有较高的税收专业知识水平;
(二)熟悉会计法、会计制度、会计准则、财务通则、财务管理和计算机基础等知识;
(三)具有比较丰富的税收征管实践经验。
第十二条 收入核算科工作职责主要是:
1、彻落实市局重点税源监控管理工作任务,负责对本局重点税源监控管理进行业务指导、组织和协调工作;
2、根据上年税收收入完成情况和税源变化情况,确定重点税源管理的范围;
3、贯彻落实市局重点税源监控管理工作任务,建立满足市局要求的本级重点税源数据库,按时汇总、审核、上报重点税源企业数据,确保重点税源数据的准确性。
4、建立重点税源分析报告制度,按照重点税源管理办法的要求,完成我局综合性的税源分析和收入分析报告;
5、定期测算重点税源企业税负情况,并根据市局下发的行业税负预警,对本级监控管理的重点税源企业进行筛选,将税负异常企业转交税源管理单位调查落实并反馈企业税负异常原因和处理情况,同时上报市局。
6、及时总结重点税源管理工作经验,推广监控管理成果,不断提高监控管理水平。
第十三条 税源管理单位在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的基础上重点落实以下工作职责:
1、监控重点税源企业应缴税金的核算和缴纳情况,确保征足收齐,防范税收风险。
2、贯彻落实重点税源监控管理工作任务,按时汇总、审核、上报重点税源企业数据,确保重点税源数据的准确性。
3、负责重点税源企业基本信息的采集工作,主要包括企业登记信息、组织机构信息、工艺流程信息、关联机构信息、报备信息等。
4、定期对重点税源企业进行巡查,对重点税源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和税源变化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对照同行业税负及其预警指标,发现异常问题,及时提出采取管理措施或稽查建议的报告。
5、结合“一户式”管理有关规定建立重点税源企业分户管理档案。
6、全面掌握企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实情况。
7、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做好对重点税源企业的日常税务检查,强化对重点税源企业的日常管理。
8、及时了解重点税源企业有关涉税情况,按照要求开展、落实重点税源企业普查、调查。对年应纳税额100万元以上企业每月最少调查分析一次。
9、定期了解和掌握辖区内市局及本级监控管理的重点税源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税源变化情况,及时对重点税源企业的收入进行分析和预测。
10、根据税收征管信息系统及其他信息应用系统的重点税源信息和日常管理中掌握的信息情况,按季编制《重点税源分析报告》,分析重点税源和税收的变化情况,揭示存在问题,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第五章 工作内容及要求
第十四条 重点税源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有:税收政策的宣传咨询和辅导,采集涉税信息与税源监控分析,纳税评估,税务约谈,纳税服务,日常检查,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等。
第十五条 重点税源税收管理员应加强对重点税源企业的基础信息、物流信息、资金流信息、关联交易信息等信息的采集,全方位掌控纳税人的生产、经营状况,并运用纳税评估等手段,强化物流信息和资金流信息的监控分析,综合评价企业经营能力和纳税能力,防范关联企业税收转移,科学预测税收收入,提高纳税申报质量,堵塞税收征管漏洞。
第十六条 采集涉税信息主要包括:企业基本档案信息,企业各税种申报与清算、稽查信息,发票开具与使用等相关税务信息,企业生产经营及财务核算信息。收集与监控的重点是企业原料购进、生产经营、产品销售、关联交易等环节资金周转、材料物资流动、关联企业交易和跨区经营情况,以及生产经营各环节变动情况等。信息分析主要包括:运用税收征管信息系统,增值税防伪税控报税、认证等子系统产生的数据以及企业财务会计报表、核算资料和市场信息,加强重点税源企业的涉税信息的分析应用,提高税收预测水平。涉税信息可以通过各类信息应用系统,部门间信息共享和人工采集方式取得。凡是信息应用系统采集到的信息,人工不重复采集,并提高应用效率。
第十七条 对年应纳税额在100万元以上的重点税源企业应逐户出具《重点税源分析报告》。税源分析报告的编写应具有时效性、准确性、针对性、逻辑性。《重点税源分析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重点税源企业本期的税负及其变化情况,影响其应纳税额增减变化的主要原因,并综合运用日常检查和纳税评估中的一些技术手段进行纳税分析和预测;
(二)重点税源企业的营销策略、市场前景、资金回笼状况及国家宏观政策对其经营的影响;
(三)其它情况。如重点税源企业的欠税管理、企业重大资产处置情况,对企业的纳税宣传与政策辅导落实情况等;
(四)有关工作建议。
第十八条 按照国家税务总局有关纳税评估办法规定的基本程序,积极开展对重点税源企业的纳税评估工作。要把纳税评估作为重点税源企业监管的主要工作方法,建立健全纳税评估工作机制,提高对重点税源企业的税收管理水平。
第十九条 建立税务约谈制度。普遍开展对重点税源企业的税务约谈,建立重点税源企业在接受税收管理过程中的自我纠错机制。
第二十条 建立重点税源管理工作联系制度。
1、主动与地税、工商、财政、发改委等有关部门取得联系,及时了解掌握有关情况,以利于加强对重点税源的税收管理。
2、每位局领导应根据各自工作分工情况,明确联系若干户重点税源企业,定期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分析和掌握重点税源动态。
3、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召开重点税源企业联席会议,听取和研究重点税源企业的意见和建议。
第二十一条 实行重点税源企业重大经济事项报告制度。税源管理科应及时掌握涉及企业相关政策变化、市场变化、重大经营决策调整、重大资产处置、重大经济纠纷、重大经济事故等情况,及时向局领导做出书面报告,并分析其对重点税源企业税源变动发生的影响。
第二十二条 逐步完善重点税源企业税收征管档案管理制度。税源管理单位应充分利用现有税收征管信息系统和实地调查情况,整理积累、科学分类、合理使用各类涉税征管资料及采集的各类信息,实现重点税源企业税收征管基础档案资料的“一户式”管理。应于年末将当年所有资料装订成册,归档保存。电子信息资料应定期备份。
第二十三条 归档保存的重点税源企业资料除采集的数据指标、税收分析、调研预测报告和税负评估分析外,还应包括各类台帐,申请报告、批复和检查结论等相关资料。
纸质资料的保存期限为10年,电子信息资料永久保存。
第六章 监控内容
第一节
基本信息监控
第二十四条 调查核实企业登记信息,重点了解企业组织机构形式,包括:经营方式、运行机制、行业类型、核算方式等内容。采集关联企业信息,掌握关联企业的名称、生产经营地址、管理控制关系、享受优惠政策情况,综合分析企业的组织关系、关联关系、投资比例,形成企业的组织结构示意图。
第二十五条 掌握生产经营流程信息,主要包括生产装置、设计生产能力、生产工艺、主要原料、主要产品、生产经营控制等。分析企业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年生产能力、生产工艺等特点,全面掌握企业的生产经营流程状况和进销渠道,形成完善的生产工艺流程图和进销结构图。
第二十六条 核实企业报送、备案的财务会计制度、财务会计处理办法、会计核算软件及使用说明、银行账户、财务信息传递形式等信息。熟练掌握企业会计核算软件,及时采集企业财务信息。根据企业财务信息传递形式,结合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和内部生产经营控制方式,掌握企业财务会计核算凭证、资料的传递、汇总方法。
第二十七条 企业基本信息原则上每年采集一次,并根据调查或巡查情况,对相关内容进行补充、完善。
第二节 物流监控
第二十八条 通过对存货、待处理财产损失、固定资产及在建工程、折旧提取等物流信息的定期采集,及时、准确地掌握企业物流信息,从而对其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等计税依据进行全面分析,及时发现问题。
第二十九条 按月统计企业的存货(库存商品)、产成品、半成品的增减变化,全面掌握当月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动力的耗用情况,分析投入产出是否正常。
第三十条 税收管理员对所辖重点税源企业按月进行以下物流信息分析:
(一)存货去向信息指标分析:根据存货去向判断是否用于应税项目;
(二)存货率信息指标分析:根据存货率大小判断企业是否存在虚增库存、账外经营,隐瞒销售或迟记收入等情形。
(三)存货周转率信息分析:通过对存货周转率监控,分析企业营运能力的强弱,监控销售收入变动率与存货周转率变动是否匹配。
(四)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信息分析:监控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情况。
(五)固定资产及在建工程信息分析:监控购进固定资产或用于在建工程货物的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情况或应税固定资产销售未计税问题。
(六)产品耗料信息分析:通过计算单位产品平均耗料数量,分析材料发出和应产产品数量,监控非生产耗料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及完工产品不入库直接转出未计增值税销项税额情况。
(七)产品(商品)发出信息分析:通过对产品销售量和产品发出量比较,监控产品发出未计增值税销项税额情况。
第三节 资金流监控
第三十一条 按月对企业资金运动情况进行监控,重点加强对企业资金来源、资金使用、资金归还等信息的采集,防止出现资金帐外循环、帐外经营,综合评价企业税款缴纳能力的。对内部设有结算中心或内部银行的重点税源企业,应全面掌握其资金调度及流向。
第三十二条 按月或季对企业报送的《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利润分配表》中的相关栏目与企业账簿进行核对,确保数据的真实性。
第三十三条 强化资金来源监控。以企业近三年资产负债表、利润分配表为基础,充分考虑销售额增长与资产增长和权益增长的关系,进而确认企业融资因素。重点采集资金来源渠道信息和来源方式,及时掌握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的担保、抵押、拆借等情况。
第三十四条 强化资金用途监控。从分析企业固定资产的投资规模、项目招标、工程进度及预决算情况入手,对照其资金拨付和折旧提取记录,核实其是否有真实的资金应用、资金应用是否匹配、固定资产价值是否正确核算以及折旧是否正确计提。对流动资金,分析企业资产负债表,看其各项流动资产占用资金及结构是否合理;从较大金额业务入手,根据其银行对账单和银行余额调节表,对应分析其银行存款日记账和现金日记账,看其资金流动记录是否吻合、是否隐瞒开户银行账户以及是否存在帐外核算情况;根据其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情况,采用抽查法,对应核实其银行付款记录和材料入库记录,分析其材料购进和应付账款是否属实。
第三十五条 强化资金归还监控。根据企业融资合同或协议,监控其资金是否按期归还以及逾期归还原因。根据企业现金流量表中现金净流入量和生产销售规模、利润率及计付股息、利息、占用费等情况,分析其归还资金的能力和筹措资金的合理性,并进一步监控其筹措资金是否纳入正常核算。
第三十六条 税收管理员对重点税源企业按月进行以下资金流信息的分析:
(一)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信息分析:根据现金流量与企业经营成果的对比,监控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
(二)收益比率信息分析:收益比率是企业获利能力的重要标志,通过对收益比率指标的分析,监控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三)资本结构比率信息分析:监控其偿债、税款缴纳等能力;
(四)流动比率信息分析:流动比率是评价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主要包括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两项内容。通过分析监控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税款缴纳能力和近期财务风险状况;
(五)应收账款周转比率信息分析:评价企业应收账款变现速度、管理效率和营运能力;
第四节 关联交易监控
第三十七条 根据企业的组织管理、投融资结构、生产经营特点等企业基本信息,核实确认企业关联关系,按期采集企业与其关联企业间在购销业务、融通资金、提供劳务、转让财产、提供财产使用权等关联交易信息,通过科学的方式方法,分析企业间关联交易定价的合理性及对税收收入的影响,为收入预测和跟踪管理提供依据。
第三十八条 要求企业按月向主管国税机关报送《企业与其关联企业业务往来情况申报表》,分户申报企业与其关联企业交易的交易类型、交易内容、交易日期、交易数量、产品规格、定价标准、定价原则等。
第三十九条 监控关联企业间业务往来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有形财产的购销、转让和使用,包括房屋建筑物、交通工具、机器设备、工具、商品(产品)等有形财产的购销、转让和租赁业务;
(二)无形资产的转让和使用,包括土地使用权、版权(著作权)、商标、牌号、专利和专有技术等特许权、工业品外观设计或实用新型等工业产权的所有权转让和使用权的提供业务;
(三)融通资金,包括各类长短期资金拆借和担保、有价证券的买卖及各类计息预付款和延期付款等业务;
(四)提供劳务,包括市场调查、管理、行政事务、技术服务、维修、设计、咨询、代理、科研、法律、会计事务等服务的提供等。
第四十条 企业间关联交易的分析
(一)购销业务的分析:评价关联交易销售收入和成本列支的合理性;评价关联企业是否存在通过转让定价的方式由盈利企业向亏损企业或者由所得税高税率企业向低税率企业转移利润问题。
(二)融通资金的分析评价:评价关联方借贷利率水平高低的合理性以及是否存在企业间通过融通资金或无偿占用关联方资金转移利润进行避税的问题。
(三)提供劳务的分析评价:评价关联企业间劳务收入定价的合理性;
(四)资产转让的分析评价:分析转让条件、转让成本、转让者提供的技术支持和人员培训等劳务价值、资产转让利润率是否符合一般性营业常规或使转让企业获利。
第五节 财务处理及优惠政策监控
第四十一条 按月对重点税源企业的财务核算情况进行监控,监督企业是否按照报备的财务会计制度、财务会计处理办法、会计核算软件进行会计处理。
第四十二条 按月核实企业在享受税收优惠期间的生产经营及财务核算,监督企业是否达到应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标准,并对享受税收优惠的额度进行统计、分析。
第六节
税负分析
第四十三条 将重点税源企业的主要税收指标分别与上年同期、全国、全省、全市同行业宏观税负进行比较。重点监控重点税源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实现税收、入库税收的增长速度及总体宏观税负水平和经济税收指标情况。
第四十四条
对重点税源企业进行经济税收弹性分析。按季分析重点税源企业增值税和主营业务成本的弹性系数(增值税增幅/主营业务成本增幅),按企业增值税和生产成本的弹性系数排序,筛选出疑点企业,跟踪分析存在的问题。
第七章
税源监控质量标准和绩效考核
第四十五条 重点税源管理列入我局目标管理考核。终了由局办公室根据征管质量考核的要求进行单项考核。
第四十六条 重点税源企业管理应当以有效管理为核心,全面提高重点税源企业税源监控管理质量。重点税源企业管理应当达到以下质量标准:
(一)重点税源企业监控应当涵盖所有税种;
(二)落实上级加强重点税源管理任务及时、措施有力;
(三)分户建立的重点税源管理档案完整、规范、有效;
(四)监控信息采集及时、准确;
(五)监控程序合法,文书使用规范;
(六)重点税源企业的申报质量有明显提高,申报准确率要达到95%以上;
(七)各项征管质量考核指标均达到规定标准以上;
(八)税收收入因素分析透彻,能够为税收收入合理调度和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九)上报各类重点税源数据、分析、报告、资料完整、及时、准确。
第四十七条
各分管局领导、科室负责人对重点税源企业税源监控管理负有连带责任:
对年应纳税额在500万元以上的重点税源企业由各分管局领导按照分管范围督察监控,承担连带责任;对年应纳税额在100万元以上的重点税源企业由各税源管理科负责人督察监控,承担连带责任。
第四十八条 监控结果的奖惩:
(一)通过监控,对重点税源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税收情况变化能够及时掌握,分析透彻,预测准确的,予以加分;
(二)在重点税源监控管理工作中,捕捉、提炼的有较大利用价值的有关信息资料被采纳的,予以加分;
(三)按照检查互查制度在各种专项检查、专案检查或所得税汇缴检查中,查补税款占税款所属分税种全年应纳税额5%以上的,扣减实施日常管理的税源管理部单位检查当年的重点税源管理目标考核分数;
(四)企业生产经营和税收实现、入库情况有重大变化,应发现而未发现,或已经发现没有及时上报,造成工作被动的,当年重点税源管理目标考核不得分,并落实执法责任。
第八章
附
则
第四十九条 本办法由国家税务局负责解释。
浅析房地产财务动态管理模式 篇7
一、财务动态管理的概念和原则
(一) 概念
财务动态管理是一种财务管理的模式, 它主要指的是通过模拟未来的财务经营状况和目标结果, 选择适当的动态财务指标适当的辅助管理工具, 适当的财务专业分析方法, 从而把制约财务信息工作的因素变动过程描述出来。[1]它是一种整体的财务信息动态管理流程。一般而言, 房地产企业认为, 财务动态管理主要指的是在日常管理和房产实际项目管理中, 设定未来的财务经营目标和状态, 运用合适的动态财务指标, 基于动态分析方法和计算辅助等辅助管理工具, 得出可能制约企业房产项目发展的因素, 以及发生可能性的大小, 然后对比预定目标和实时的动态目标, 从而进行房地产财务的动态管理。
(二) 原则
合法性原则。这主要是指房地产财务动态管理模式一定要符合相关法律法规, 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之内进行财务动态管理活动, 防止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发生违规以及违法现象。
适应性原则。这主要是指房地产企业构造的房地产财务动态管理模式一定要和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企业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相适应, 并且要根据企业的现状、战略规划以及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进行及时调整和优化。在这个基础上, 还要努力使房地产财务动态管理模式具有可行性和易操作性。
一贯性原则。这主要是指房地产企业财务动态管理模式要保持连续性和一致性, 杜绝朝令夕改等不利于房地产财务动态管理模式贯彻执行的现象发生, 保证财务动态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严肃性。
整体性原则。这主要是指房地产财务动态管理模式的建立不但要符合企业的现状, 而且要保持发展的眼光, 和企业的长远发展规划相适应, 并在贯彻执行的过程中做到与其他财务管理制度相协调, 从而保障房地产财务动态管理模式的整体效果。
二、房地产财务动态管理模式的可行性论证
(一) 房地产企业具有实施财务动态管理模式的基础
房地产财务动态管理模式强调的事信息的实时性和及时性它对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具有很高的要求房地产企业一定要有很强的财务信息处理系统。目前我国房地产企业的实力参差不齐但是大多数企业的经济实力还是很强的, 而且都意识到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现在很多房地产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都已经实现了计算机和局域网办公, 只要进行适当的信息网络化, 开发相应的应用软件就可以促进动态财务管理。所以房地产企业具有实施财务动态管理模式的基础。
(二) 房地产企业的意愿很强烈
一般而言, 房地产企业和其他行业的企业相比, 项目运作的金额数量特别巨大, 开发一个楼盘少则几个亿, 多则几十甚至上百亿, 房地产企业控制成本的任务特别艰巨。所以房地产企业具有很强的提升财务管理的水平以及监控企业资金的意愿。房地产财务动态管理模式可以让房地产企业及时了解正在施工项目的资金使用情况, 从而确保企业使用资金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也可以很好的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对房地产企业来说, 房地产财务动态管理模式的突出效果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有些房地产企业就是因为一两个楼盘开发的失败, 从而导致企业的资金周转出现大问题, 最后被迫宣告破产。
三、房地产财务动态管理模式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房地产财务动态管理模式的现状
房地产财务动态管理模式不健全。到目前为止, 很多房地产企业财务动态管理模式不够全面, 在控制程序、会计系统以及控制环境等方面都有很多的不够完善的地方。房地产财务动态管理模式的不健全, 主要是因为没有根据企业发展的战略, 没有基于行业的管理要求与发展规律构建模式。这样就导致动态管理仅仅停留在书面上, 没有有效的实现工具和操作流程, 就不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外部环境非常复杂。因为房地产企业具有自身的特殊性, 所以房地产财务动态管理模式的外部环境很复杂, 企业开发投入的资金非常大, 风险也很高, 控制的难度非常大;因为房地产企业会计核算也具有自己的特殊性, 所以导致了财务动态管理的复杂性, 会计核算不需要而且也不可能计算开发项目每个步骤的成本。
房地产财务动态管理的环境有待优化。财务动态管理一般没有操作性很强的规范性文件, 就算有的话也没有制定一个具体的计划, 财务动态管理的主体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各自管理, 缺乏整体规划, 这些因素客观上都增大了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的难度。
(二) 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 房地产财务动态管理模式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房地产财务动态管理跟以前相比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但是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企业治理结构的不合理、财务动态管理的意识淡薄、财务动态管理监督乏力、财务动态管理模式的不规范以及财务动态管理人员素质低下等问题, 导致房地产财务动态管理模式在企业财务管理和发展中发挥不到应有作用。
房地产企业治理结构的不合理。现阶段, 有大量的房地产企业出现了股权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例如, 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内部人控制”, 在股权结构中存在“一股独大”的现象等等。有些房地产企业的高级管理者财务动态管理的意识淡薄, 不能做到分工明确, 某些管理者集财务管理权、控制权以及监督权于一身, 权力发挥具有很大的随意性, 这样就会降低房地产企业的动态管理能力。
财务动态管理的意识淡薄。因为房地产企业在我国只经历了短短几十年的发展, 再加上我国房地产企业财务动态管理的相关理论研究不能很好的满足企业需求, 所以有些房地产企业的决策者没有认识到房地产财务动态管理的重要性。房地产企业在管理的时候, 只重视房产的开发和销售, 不重视房地产财务动态管理, 片面认识房地产财务动态管理, 财务动态管理的意识淡薄这严重影响了房地产财务动态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房地产企业财务动态管理监督乏力。尽管我国的房地产企业大都制定了财务动态管理制度, 而且相对而言比较全面,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有很多执行不力的现象。有些房地产企业没有设立财务动态管理的专门机构, 这就使财务动态管理得不到很好地执行, 也缺乏制定保障, 不能很好的制约财务管理中的违法违规行为。有些企业尽管设立了财务动态管理的专门机构, 但是这个机构的职权却相当有限, 即使在财务管理中发现了问题也不能很好的得到处理。另外, 在房地产企业财务外部的监督方面, 因为企业信息具有封闭性, 所以社会和公众等外部监督主体基本上不能对企业进行有效的监督。
房地产企业财务动态管理模式不规范。目前, 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缺少动态管理的意识, 财务动态管理制度不健全。财务动态管理模式还没有完全建立或者模式不够健全, 财务动态管理的程序不合理, 动态管理的目标不够细化, 存在着很多违规现象, 这都严重影响了企业财务动态管理模式作用的发挥。现阶段, 房地产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白热化, 房地产企业在变幻莫测的经济大环境下, 投资风险、政策性风险、成本控制风险以及经营性风险都在不断提高, 缺乏房地产财务动态管理模式, 是阻碍房地产企业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
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低下。我国房地产企业只经历了短短几十年的发展, 目前我国财务动态管理模式的理论研究还不够深入, 这就使合理先进的财务动态管理模式很难真正进入到企业管理的机制中来。房地产企业忽视对财务人员的素质培训, 从而使财务工作人员的动态管理观念滞后, 缺乏财务动态管理的知识, 也缺乏财务动态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财务管理人员不能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这很不利于房地产企业竞争力的提高。
四、房地产企业财务动态管理模式的构建
(一) 房地产企业财务动态管理模式的构建原理
构建房地产企业财务动态管理模式是关系到整个企业的工程, 我们在构建之前一定要明确设计的原理, 也就是在财务动态管理的框架下, 基于财务数据的处理和反馈, 把房地产财务动态管理构建成一个可以及时反馈项目资金运行情况的信息平台。房地产企业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来模拟目标资金在不同环境市场下的变化, 通过比较目标值和动态财务指标来反馈信息, 房地产企业的决策者可以使用这个信息, 从而降低房地产企业的投资风险, 增强企业的市场风险防范能力。
(二) 房地产企业财务动态管理模式的构建思路
我们要根据企业资金的使用特点, 制定适当的房地产企业财务动态管理模式的控制流程, 借鉴产业链理论, 把房地产企业每个项目中的相关工作人员纳入到一个系统的作业链中, 从而在财务管理方面实现全员管理。在财务动态管理链中, 企业的每一个产生成本支出的项目和环节, 都可以在房地产企业财务动态管理系统中得到体现, 这样就大大提高了房地产企业的财务管理控制水平。房地产企业财务动态管理模式不但可以提高企业的内部控制水平, 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而且可以预测企业的资金运转情况, 从而提高房地产企业的资金使用的有效性, 使财力、人力以及物力都可以达到效益的最大化。
(三) 房地产企业财务动态管理模式的设计
实现房地产企业财务动态管理的关键就是房地产企业财务动态管理模式的设计, 它主要是要建立一个适合房地产企业的财务动态管理系统, 从而使财务的管理可以在一个系统里实现。做好房地产企业财务动态管理模式的设计工作, 主要有以下几点:
需求分析。根据房地产企业财务动态管理模式的要求以及所要解决的问题, 确定房地产企业财务动态管理模式的主要功能, 为所需功能板块的设计做好准备工作。一般而言, 房地产企业财务动态管理模式主要是进行财务的信息化管理, 不但要对企业日常范围里的财务信息进行计算、查询、修改、预测执行结果以及责任落实等, 还要及时反馈、统计、评估房地产企业具体项目的详细财务运行情况。房地产企业财务动态管理模式设计的基础就是明确需求分析。
系统板块设计。在确定需求分析后, 我们要依据它的功能要求, 对房地产企业财务动态管理模式进行板块设计。一般而言, 房地产企业财务动态管理模式的板块设计主要有可行性研究、基础信息、企业绩效评估以及企业成本控制等等。
运行动态财务管理系统。房地产企业财务动态管理模式真正发挥作用就在这个环节, 它主要包括财务成本分解、前期准备工作、成本跟踪管理、评估考核以及项目动态管理等环节, 每个环节都要相互配合, 充分发挥房地产企业财务动态管理模式的作用, 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 优化配置企业的资源尤其是资金, 从而使房地产企业达到利益的最大化。
房地产企业财务动态管理系统的集成管理。每个板块都有自己的作用, 选择适当的数据集成平台, 会增强各个子项目的信息交流, 这样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目前, 利用Acess系统来构建房地产企业财务动态管理模式, 可以加强项目管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提高系统的运转效率。
五、结语
房地产企业选择房地产企业财务动态管理模式是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 它有着实施的现实意义, 它不但可以提高房地产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还可以实时控制成本与资金, 从而提升资金使用的安全性, 促进房地产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房地产企业财务动态管理模式的构建, 与企业财务的管理以及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随着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 企业财务动态管理模式的构建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存在的问题也不能忽视, 适应当前企业发展对财务管理工作的新要求, 构建有效合理的财务动态管理模式对房地产企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迅速发展, 房地产市场正在由成长期向成熟期迈进, 房地产市场规范、有序的运行以及整体实力的提升, 也必然会导致房地产企业之间更加激烈的竞争, 房地产企业要降低成本, 实现利润最大化, 就要对财务进行动态管理。目前, 很多房地产企业采用了财务动态管理模式, 以此来提高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和财务管理水平, 房地产企业财务工作的重点就是构建具有本企业特色的财务动态管理模式。本文主要从房地产财务动态管理概念、原则、可行性、操作流程和模式构建等方面来浅析房地产财务动态管理模式。
关键词:房地产,财务动态管理,模式构建
参考文献
[1]比尔.施纳斯, 珍妮.沃克著, 陈工译, 管理未来—动态财务管理[M].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7.7[1]比尔.施纳斯, 珍妮.沃克著, 陈工译, 管理未来—动态财务管理[M].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7.7
财务动态管理论文 篇8
关键词保险学;保费厘定;动态财务分析
中图分类号F842.6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The Dynamic Financial Analysis (DFA) model in economics was used in geological disaster Insurance Pricing. The discrete disasters and economic loss were analyzed by modeling, and the pure insurance cost was calculated. Taking Shaoyang city of Hunan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he empirical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del is practical, simple in operation, and the premium rate calculated has a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Key wordsInsurance;The premium is determined;Dynamic financial analysis
1引言
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影响,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损失和破坏的地质作用,常见的有崩塌、滑坡等.湖南省地质构造特殊,矿业开发历史悠久,以及不断加剧的其它人类工程活动等,使得大部分地质灾害隐患处于活跃期,是全国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现阶段对地质灾害损失的经济补偿主要来自政府部门和社会捐助,政府补贴主要用于恢复公共设施以及部分群众的安置,灾后重建则主要是依靠民众自身[1-6].对于某些地质环境条件恶劣的地区,遭受地质灾害后靠自力更生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生活水平,因此建立民众灾前参与的地质灾害保险制度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迄今为止许多学者对地质灾害的研究着重于风险评估,针对于地质灾害保险与赔偿对策的相关研究较少.风险评估方面主要侧重于灾害的危险性、易损性、破坏损失和防治工程效率,一般的做法是选取评价指标将评价目标量化.在经济损失评估方面主要是运用对数分布或者广义帕累托分布对经济损失的分布进行拟合,并根据拟合结果对抗灾、减灾方面提出相应的意见[7-9].地质灾害的保险方面,大多集中在保险的可行性,研究保费计算相对较少.毛雪翠(2006)从地质灾害的风险特征、国家的救助体制等方面分析了地质灾害保险的可行性[10],王艳萍(2006)依据地质灾害的损失特征提出了设立独立地质灾害保险险种的思路[11],姜建军(2011)则对我国地质灾害保险制度的设立进行了具体的探讨[12],欧阳资生(2012)则提出利用极限理论计算纯保费[13],欧阳迪飞(2016)等运用VaR方法对地质灾害保费厘定进行了实证研究[14].动态财务分析法起源于二战时期,1997年起动态财务分析被大力推广应用于非寿险中, 卓强(2007)和张琳(2009)在对洪水灾害保险进行定价时采用动态财务分析法,并对再保险进行了讨论[15-16]荆艳妮(2010)、王通梅(2013)等将方法应用于地震灾害的保费厘定之中[17-18].
一般灾害保险分为政策性保险和商业性保险两类,在保险定价时主要是关注其能否给投保人带来充足的保障以及保费是否在民众的接受范围之内.在对地质灾害保费进行研究时采用经济学中的动态财务分析法,并利用实证分析加以说明.
2保费计算
2.1动态财务分析(DFA)
美国意外事件精算协会对DFA(Dynamic Financial Analysis)做出以下定义:“DFA是一种整体性的财务建模方法,它通过模拟公司未来生存环境和营运结果,最终显示外部环境以及内部战略决策对公司营运结果的影响”.因此,它是以主要风险因素为基础,通过对其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最后将分析结果汇总成报告,以指明如何通过产品设计、再保险或者其他方法来保障这些风险的过程.动态财务分析与各种静态分析方法相对应,预测保险人在各种假设条件下的经营状况和经营成果.主要是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确定分析目标.动态财务分析的首要目标是实现股东价值的最大化,其次是保证客户价值的保值增值,在此基础上评价各种策略的好坏.
2)收集数据.收集大量数据便于风险分析.
3)确定模型参数.根据具体情况将实际值参数化,且确定初始条件.
4)模型运算.利用软件计算出模型结果.
5)呈报结论.对模型结果进行分析整理,以最易于理解的方式将结果呈现给管理者.
2.2保险基础费率
在计算保费时,首先要确定地质灾害保险的可保范围以及主要的风险因素搜集大量相关数据,包括保险区域内地质灾害风险等级及历年损失信息等,然后运用Excel、SPSS、Matlab等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所得数据统计分析,最后考虑免赔率等外部因素得到地质灾害保险基本费率.
2.2.1地质灾害可保类型
地质灾害发生时会造成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其可保财产的种类见表1所示.其它部分的损失指标不易控制,定损困难,人为因素也比较大,因此只考虑以下几个种类.
2.2.2地质灾害风险等级以及基本费率计算
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19] (394号)第四条规定地质灾害按照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的大小,分为四个等级: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记为ii=1,2,3,4.本文研究的地质灾害保险主要针对农村建筑物,令对农村建筑物造成损失的特大型、大型、中型和小型地质灾害发生的概率分别为:PA1、PA2、PA3和PA4.并将地质灾害造成的破坏状况分为五个等级,分别为:基本完好、轻微破坏、中度破坏、严重破坏、完全破坏,并它们记为j(j=1,2,3,4,5),将灾害等级为i出现破坏等级为j的概率记为PBij,利用PBij对地质灾害进行评定,具体的破坏等级概率标记见表2所示.
nlc202309040807
其中:∑5j=1PB1,j=1,∑5j=1PB2,j=1,∑5j=1PB3,j=1,∑5j=1PB4,j=1.
由于灾害破坏等级概率还不能足够反映灾害的损失情况,还需对建筑物的损失进行估量,将各类破坏等级发生时的经济损失率表示为Cj.对损失率作如下定义:
Cj=建筑物遭受j级毁坏时的经济损失建筑物的总价值. (1)
若用ER表示地质灾害的期望损失率则有:
ER=∑4i=1PAi∑5j=1PDij. (2)
地质灾害所造成损失的大小存在一定的差异,导致其保险赔付额具有随机性,若以平均保额损失率为纯费率,不利于保险公司的稳定经营.计算纯保险费率时还应该在平均保额损失率的基础上乘上一个稳定系数,其公式为:
纯保费率=期望损失率×1+稳定系数,(3)
其中稳定系数可由期望损失的方差与期望损失率的比值表示.
纯保费率=期望损失率+期望损失的方差,(4)
为了使投保人增强责任心、减少事故发生,保险人避免处理大量小额赔款,节省双方的保险理赔费用, 保险公司一般设定一个免赔额,若损失金额在免赔额以内,则投保人自己承担,高于免赔额部分保险人给与赔偿.引入免赔额后,纯保费率可定义为:
纯保费率=期望损失率×(1-免赔额)+期望损失率方差.(5)
3实例分析
地质灾害损失发生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在分析聚合理赔风险问题时,我们采用离散聚合风险模型,以湖南邵阳市地质灾害居民房屋损失为例,计算保费率.样本数据从湖南省国土资源厅统计表中获取,利用邵阳市历年地质灾害损失数据,计算出邵阳市造成房屋损失的各等级地质灾害发生的概率,见表5.
由于免赔额避免处理大量小额赔款,节省双方的保险理赔费用,因此我们在保费厘定时考虑到免赔额,此处假设免赔率为10%,根据公式可计算出纯保费
=1-αER+D2R
=0.009 76×0.9+0.000 16=0.008 94.
地质灾害的高发地区是农村,居民用房都是自建房,平均市场价值在十万左右,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可知邵阳市家庭人口6 913 913人,平均每个家庭约为4人,按照上文计算的纯费率,则每户保费约为223元, 而2015年邵阳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 716元,保费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4结论
将经济学中的动态财务分析法(DFA)应用于地质灾害保险费率厘定之中,与其它的定价方法相比,该方法考虑的风险因素较多、简单易懂、实用性强.通过以上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
第一,湖南邵阳市地质灾害损失严重,民众对地质灾害保险有需求.现阶段我国地质灾害灾后救助主要来源于政府,但政府的财政支出有限,面对大灾时显得力不从心,灾后重建主要还是依靠民众自身.近年来随着保险业的飞速发展,灾害保险进入人们的视野,灾害的高发区域存在购买需求.
第二,动态财务分析法计算的保费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同时通过设定稳定系数免赔率等使保费更具有实用性.动态财务分析法是一个综合分析方法,对各种风险因素进行了综合考虑,计算出的保费能很好地反映风险.在对保费进行调整时,考虑了稳定性系数与免赔率,可以避免处理大量小额赔款,便于公司的管理,同时计算的保费更具有实用性.通过实证研究表明邵阳市人均保费为223元,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该结果可以作为保险公司对地质灾害保险定价的参考依据.
第三,相关部门应加快完善地质灾害风险管理体制.地质灾害作为自然灾害的一种,具有随机性,不可完全避免.为了减少灾害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政府部门应加快完善群防群策体系,增强规避灾害的能力.地质灾害地质灾害保险作为灾害风险管理的一种有效形式,涉及的因素较多,对数据的收集量比较大,相关部门应该更加注重相关资料的调查与收集.
参考文献
[1]李应求,田琴,戴志锋.基于鲁棒均值-下半偏差模型的供电公司购电组合策略.经济数学,2014, 31(4):14-19.
[2]李应求,甘柳,魏民.一类多险种复合Poisson-Geometric过程风险模型研究.统计与决策,2010,7:53-55.
[3]李应求,刘薇,陈文锋.聚类分析视角下地区保险业发展差异研究———基于湖南省各地市的截面数据分析.时代金融,2009(1):117-119.
[4]李应求,刘朝才,彭朝晖.不确定条件下企业的投资规模决策.运筹学学报,2008,12(2):121-128.
[5]范姣艳,张凡.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及补偿制度评析[J].前沿,2009(12):64-67.
[6]皮曙初.重构中国特色灾害损失补偿体系探讨[J].保险研究,2013(9):105-111.
[7]卢全中,彭建兵,赵法锁.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价)研究综述[J].灾害学,2003,18(4):59-63.
[8]徐继维,张茂省,范文.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综述[J].灾害学,2015,30(4):130-134.
[9]欧阳迪飞,杨扬,李应求,等.基于MCMC模拟的MGPD模型及其在地质灾害风险度量中的应用[J].经济数学,2015(2):101-106.
[10]毛学翠.论地质灾害风险与保险[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6(4):31-33.
[11]王艳萍.设立地质灾害保险独立险种的可行性研究[J].西部资源,2006,3(12):9-10.
[12]姜建军.我国地质灾害保险制度探讨[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8,25(6):91-93.
[13]欧阳资生.地质灾害损失分布拟合与风险度量[J].统计研究,2011,28(11): 78-83.
[14]欧阳迪飞,谷玉,甘柳,等.地质灾害保费及其实证研究——以湖南省娄底市为例[J].灾害学, 2016,31(2):106-110.
[15]荆艳妮.基于DFA方法的地震保险定价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2010:27-55.
[16]王通梅.基于DFA的地震保险定价模型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2013:26-50.
[17]卓强.基于DFA方法的我国洪水保险定价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2007:16-45.
[18]张琳,卓强.基于DFA方法的中国洪水保险的定价研究[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2009(1):98-106.
[19]地质灾害防治条例[EB/OL].(2004-06-25)[2015-05-24]. http://www.mlr.gov.cn/zwgk/flfg/dzhjgl/200406/t20040625_13574.htm
【财务动态管理论文】推荐阅读:
财务评价动态管理模式06-15
动态财务能力06-01
动态财务指标06-30
财务动态管控07-13
风险动态管理论文10-09
造价动态管理论文07-31
动态数据管理论文12-21
动态供应链管理论文08-02
全过程动态管理论文09-29
工程造价动态管理模式的论文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