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资本过程管理(精选10篇)
知识资本过程管理 篇1
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深入, 社会上逐渐呈现出知识化和信息化的特征。随着网络等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 从事文化产业传播、应用以及创新的图书馆的也发生了变化, 逐步向信息化和电子化、数字化的趋势发展。在很大的程度上, 知识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获得经济效益的要素, 同时对于图书馆的收入做出巨大的贡献。本文主要对知识资本的内涵进行了介绍, 然后分析了构成知识资本的构成要素, 最后对于知识资本的管理模式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1. 图书馆知识资本的内涵
知识资本的概念最早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西方经济学界中提出, 第一个提出这个概念是美国的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斯, 他认为知识资本是动态的无形资本, 是一种带有知识性的智力活动并能够产生一定知识价值的活动。知识资本在提出后, 在学界掀起了一种研究的热潮。通过对国内外对于知识资本的研究, 笔者认为知识资本主要是一种无形的资产, 主要以知识形态存在和运动, 通过知识创造出财富和价值的总和。知识资本可以将有形资本同无形资本进行充分的结合, 给图书馆知识的利用和传递以及创新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视角。
2. 图书馆知识资本的构成
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 知识资本是提高图书馆竞争力的最重要性的因素, 因此需要对知识资本进行合理的管理。在对知识资本进行管理时候首先需要了解知识资本的构成要素, 笔者主要认为知识资本的构成主要由人力因素、知识资源因素以及技术信息因素等组成。
2.1 人力资源因素
在图书馆的知识资本管理中, 人力资源因素可以产生很大的影响。图书馆的知识资本中人力资源因素主要包括图书馆馆员的知识以及技能, 主要包括对于知识的识别、知识的获取和利用等等。在对知识资本的管理中, 人同知识资本相互依存, 互相影响。
2.2 知识资源因素
在图书馆知识资本中, 知识在创造价值的生产过程中具是最核心的资源。图书馆的知识资源保证了对知识资本的创新。在图书馆的知识资源主要包括有形和无形两种类型, 具体主要有纸质的图书、报刊等各种类型的馆藏图书资源, 国内外数据库、电子书籍和期刊等各种电子类型资源, 还有图书馆的建设的网站和数据库, 申请的各种项目, 图书管的知识产权和经营权等。图书馆知识资本的数量的多少, 取决于图书馆本身对各种知识的开发、引进和创新。所以图书馆在知识的积累和创新中, 需要根据本身的各种定位、优势和特色, 同时根据读者的各种需求, 来扩大自己的知识资源, 从而使图书馆的知识资本的创新能力不断的加强。
2.3 技术信息资源
随着网络等先进技术的不断发展, 图书馆的知识资本的管理和组织方式也在进行着改革, 图书馆的知识资本的管理需要先进的信息技术的支撑。在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 主要应用的信息技术有网络技术、知识的存储和传播技术和知识的挖掘技术三大方面, 图书馆需要发展数据库的管理、结构存储技术、通信信息技术、多种语言信息发现技术以及数据的挖掘技术等, 这样才能够保证图书馆向着信息化、专题化、智能化和互动化发展, 才能够使图书馆的发展跟的上时代的发展。
3. 图书馆知识资本的管理措施
图书馆知识资本的管理属于一个多因素、多层次、多结构的复杂的过程, 为了使图书馆的知识资本得到高效的利用, 本身需要建立一套合理科学的图书馆知识资本管理模式, 保证知识资本能够按照规律合理有效的进行运作。合理的图书馆知识资本管理模式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3.1 以人为本的知识资本管理模式
该模式主要是在第知识资本的管理中的一系列的以人为本的管理理论和实践活动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的对象主要包括图书馆管理人员和广大的读者两个对象。在进行知识资本的管理时候需要将人看作管理的核心, 充分发挥出人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为管理进行服务。因此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能够很好的提高图书馆的竞争力。
3.2 以知识资本为主的管理模式
在图书馆的管理系统构建时候, 需要有丰富的知识资本作为保障, 这样才能够使知识资本可以有效的运行。图书馆需要建立各种知识库, 构建出以知识为主的管理模式, 使图书馆有序化和关联化, 这样才能更好给读者带来服务, 实现知识资本的转化。
3.3 以信息科技推动的管理模式
随着网络等先进技术的不断发展, 在对图书馆知识资本管理中, 需要让先进的信息科技作为支撑管理的重要的技术支持。可以说, 图书馆知识资本的管理需要将先进技术的应用作为前提。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图书馆才能够更加方便的对知识资本进行收集、传播、储存等, 能够将隐性的资本同显性的资本互相结合, 实现图书馆知识的多元化和有序化。
结论
在知识经济时代下, 图书馆需要加强对知识资本的管理, 这样才能够适应新形势下图书馆发展要求, 增强图书馆的竞争力, 充分发挥出图书馆的社会作用。
摘要: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 现在逐渐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 在图书馆中知识是最重要的资源, 同时对于图书馆价值的创造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图书馆竞争力的提升主要取决于知识资本的不断提升。图书馆知识资本的管理是一个多层次、多系列以及多结构的特点。对于图书馆的管理要充分发挥出知识资本的资源因素、以及技术信息资源等各种因素, 使管理成为以人为本、以知识为主的模式, 将有形的资本同无形的资本充分结合, 实现图书馆知识资本管理模式的优化和效益, 提高图书馆的竞争力, 充分发挥出图书知识库的作用。
关键词:图书馆,知识资本,优化管理,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邹进文.公司理论变迁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
[2][保健云.知识资本——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本的开发、经营与管理[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9:76;77;77.
[3]许超.面对数字技术挑战的中国著作投法.电子知识产权, 2011 (2) .
[4]陈则孚.知识资本:理论、运行与知识产业化[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11:80.
[5]李淑敏.数字化技术给图书馆带来的变革.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0 (5) .
知识资本过程管理 篇2
传统经济环境下,企业经营过程中财务活动的核心是资金运动,表现为资金的筹集和运用。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财务管理的内容和方法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知识的作用不断增大。因此,知识资本观在财务管理中应运而生。如何正确认识知识资本对现代财务管理观念形成的影响,关乎企业未来的生存状态和发展。
财务管理的本质是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是从价值角度对企业资源所进行的优化配置。在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新经济时代,财务主体不仅由物质资本所有者构成,越来越多地是由物质资本所有者与知识资本所有者共同构成。财务目标也由原来的企业价值最大化变为货币资本所有者、知识资本所有者、债权人、经营者、政府、员工等各相关者利益的最大化。因此,现行单一的、以实物及实物所有者有形权益为报告主要内容的企业会计报表不能完全反映企业的市场价值。企业的市场价值更多的是由企业的商誉、所拥有的人力资源、知识产权等因素决定。财务管理的核心――财务资源也由原来的物质资源变成由知识资源、人才资源、信息资源、网络资源及市场资源等组成。因此,财务管理的内容由原来的对资金的筹集、运用、收益和分配,扩展为除资金之外,还有对知识、对人才的投资、储备、运作、收益及相应的`风险控制的管理,以及收益如何在资本所有者和知识产权所有者之间进行分配的管理。具体表现为:
1、筹资管理的扩展。知识、信息是新经济时代最主要的生产要素,企业筹资管理的内容将由原来的筹集“物质资本”扩展为筹集“物质资本”和“知识资本”。
2、投资管理的扩展。新经济时代企业投资战略将作出重大调整。人才、知识、信息等资本的投资管理将显得十分重要。
3、收益分配管理的扩展。新经济时代“按贡献分配”将取代原来的“按劳分配”,脑力劳动将成为劳动的主要形式,人力资本最大者拥有企业最大的剩余索取权。
新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的高度发达,使财务信息、财务数据的获取变得十分的快捷、方便和精确。新的财务管理方法就是现代网络技术和信息集成方法,实现企业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高度统一以及财务的实时管理。这种管理模式有三个基本的特点:一是集成化管理,它不仅对财务方面进行管理,而且对库存、生产、销售等业务方面进行管理;二是直接管理,通过网络技术减少了传统财务管理的许多中间环节,高层领导能直接对底层员工进行管理;三是实时管理,总部的财务部门通过网络及时全面了解各层次、各方面的即时会计信息,可以及时作出财务安排,实现财务的在线管理。这不仅需要相应的系统软、硬件,同时需要熟悉网络技术及掌握财务、管理等综合知识的高级财务管理人才。
我国目前企业财务管理中有相当部分由于其资
知识资本过程管理 篇3
【关键词】出版企业;社会资本;知识管理能力;社交媒体
【作者单位】赵英,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朱群,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兰建龙,河北移动张家口分公司。
在经历由事业单位转型为企业后,如何更好地融入市场经济体系,在出版市场拥有足够强大的竞争力成为出版企业当前需要思考的难题。在增强出版企业竞争力方面,有不少学者提出并验证了知识管理能力对提升组织绩效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能够有效提升出版企业竞争力。本文突破了以往研究的局限,首次研究社交媒体、社会资本、企业知识管理能力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出版企业作为分析对象,详细阐述了社交媒体对社会资本的作用,进而分析结构维、关系维和认知维三个不同维度的社会资本对知识获取、知识转化和知识应用的不同影响。
一、社交媒体对出版企业社会资本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社交媒体现已允许用户创建、修改和交换用户生成的内容,它已经成为一个能够为组织、社区和个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带来实质性和广泛性变化的高互动平台。社交媒体的开放式架构使它具有便捷性和实时性的特点,社交媒体高效、简易的互动特性使其成为社会资本的绝佳载体。在出版企业中,出版人员可以通过社交媒体方便快速地和各类相关人员进行沟通交流,并且可以传递形式和内容多样的知识。
对于出版企业而言,其最核心的业务便是出版业务。一般图书出版业务的主要流程是选题开发与论证、与作者沟通及跟踪写作、书稿编辑加工、印刷生产、营销推广、销售管理。这个流程所涉及的人员主要包括编辑、作者、审查人员、生产部门相关人员、营销人员、销售人员以及客户。其中编辑是连接其他成员的枢纽,是流程中的核心人员。在引入社交媒体之前,尽管出版业务能够顺利展开,然而由于各类人员的分布较分散,信息传递和交流往往需要一定的周期,导致出版流程所需时间较长。社交媒体引入出版企业后,编辑能够更方便地和各类人员之间建立联系、进行交流、传递工作相关的材料,使得出版流程所需时间大大减少。在选题开发阶段,社交媒体能够使编辑之间以及编辑和作者之间建立起联系,共同沟通选题内容;在与作者沟通和跟踪写作阶段,编辑和作者之间可以在社交媒体上就各种细节问题进行及时的交流和沟通;在书稿编辑加工阶段,编辑、作者、审查人员之间能够通过社交媒体进行及时的沟通交流,最终完成书稿的审定及编辑工作,并将稿件加工过程中的各类问题及单据记录在案;在印刷生产阶段,编辑和生产部门相关人员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准确沟通印刷周期、印刷纸张等问题,并保留各类相关手续;在营销推广阶段,编辑可以在社交媒体上与营销人员沟通图书的内容、卖点,策划营销活动;在销售阶段,编辑可以通过社交媒体与销售人员沟通,及时了解客户信息、渠道等相关内容以及销量的大致情况。在引入社交媒体后,出版企业内部员工以及外部相关人员都可以加入到社交媒体平台,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交流网络。通过交流网络,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之间的联系更加方便和密切,各种形态的交流内容也都可以及时传递。社交媒体在提高出版相关人员之间的沟通质量的同时,也促进他们之间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增加了他们之间的信任程度。社交媒体搭建的交流平台让频繁的、大范围的交流畅通无阻,还有助于出版企业内部及出版企业和其相关人员之间形成比较统一的价值观和发展愿景,价值观的认同又反过来进一步维系了交流的稳固性。
通过对出版业务流程的分析,笔者发现,社交媒体引入出版企业之后,能够使出版企业员工之间以及和其他人员间更好地建立起联系,即促进结构维度社会资本的形成;能够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即促进关系维度社会资本的累积;能够传播和形成愿景,即促进认知社会资本的形成。总之,社交媒体的使用有利于出版企业社会资本(结构资本、关系资本、认知资本)的创建与维护。
二、社会资本对出版企业知识管理能力的影响
首先,结构性社会资本保障了知识获取的渠道。一般而言,出版企业内部员工之间、团队之间、部门之间,以及出版企业与外界同行业、其他相关工作者之间能够相互交流沟通,这意味着出版企业拥有较强的结构性社会资本。出版企业具有形式多样的知识获取渠道,无疑会促进知识获取数量的大幅度提升。
其次,关系性社会资本促进了知识获取、知识转化和知识应用。关系性社会资本包含信任、互惠关系。在出版企业中,由于员工之间、员工和其他外部相关成员之间存在信任关系,他们在工作协作时更愿意从他人那里获取知识,即促进了知识获取。同时由于存在信任关系,交流的双方也更愿意分享自己的知识,个人头脑中的知识可以转化为他人及出版组织可用的显性知识,即促进了知识转化。而由于互惠关系的存在,出版企业中各类人员在进行工作协作时,本着互利互惠的心态,一方面会不断贡献自己的想法,另一方面也会采用其他人员的相关经验和知识来解决遇到的问题,从而实现知识的应用。
最后,认知性社会资本促进了知识获取、知识转化和知识应用。认知性社会资本包含共同语言、规则及愿景。出版企业相关人员之间的共同语言、规则让他们能够获取他人的知识,并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的业务活动中。共同的愿景可以使出版企业的员工在交流中有知识共享的意愿,能够使一些难以捕捉的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促进知识转化。
三、提升出版企业知识管理能力的对策与建议
第一,出版企业不应限制员工对社交媒体的使用。社交媒体能使出版业务流程进行得更加顺利,相关人员之间的沟通更加方便,知识的传递更加有效。除此之外,社交媒体还可以促使出版人员之间形成信任关系、共同语言和愿景等,能够有效地帮助出版企业积累内外部社会资本。而出版企业知识管理能力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出版企业所积累的社会资本。
nlc202309030435
目前很多企业都有自己的知识管理平台,出版企业若能把知识管理系统与社交媒体进行恰当的融合设计,则既可以与现有社交媒体平台如QQ、微信等进行全面整合,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仅提取所需功能如即时通讯、文件共享等嵌入知识管理系统。这将有助于积累更多的社会资本,并进一步提高出版企业知识管理能力。
第二,出版企业应针对不同的社会资本维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从而促进知识管理能力的提升。社会资本的结构维度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因此出版企业应积极搭建社交媒体平台,并在此平台上建立平等、自由的文化氛围,以促进相关人员之间的交流。社会资本的关系维度强调信任,所以出版企业管理者应主动参与企业社交媒体平台的线上和线下活动,多开展团队活动,以增强员工之间、员工与其他相关人员之间的信任感。社会资本的认知维度关注的是交流主体之间差异不大的认知水平,出版企业可以借助社交媒体平台定期开展工作技能、专业知识的培训以及员工之间的经验分享与交流,实现员工之间的无障碍沟通,借此提升出版企业员工的整体认知水平。
总之,出版企业管理者应该重视利用社交媒体这个新兴的平台,增加创建、积累和维护企业社会资本的渠道,并以此提升企业的知识管理能力,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保证出版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占有一席之地。
[1]Nahapiet,J. and Ghoshal,S. ,Social Capital, Intellectual Capital and Creation of Value in Firms[J]. Academy of Management Best Paper Proceedings,1997.
[2]张方华. 企业社会资本与技术创新绩效:概念模型与实证分析[J]. 研究与发展管理,2006(3).
[3]DeLong, D. and Fahey, L. ,Diagnosing Cultural Barriers to Knowledge Management[J]. Academy of Management Executive, 2000(11).
[4]托马斯·沃尔. 为盈利而出版[M]. 杨贵山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5]Justin, J. P. et al. , Managing Potential and Realized Absorptive Capacity: How Do Organizational Antecedents Matter?[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5(6).
知识资本过程管理 篇4
关键词: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项目,过程控制,管理措施
2007年9月, 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意见》, 标志着中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制度的建立。2008年10月, 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 从这时起, 作为经济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有企业转型升级的技术手段,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项目在国有大中型企业全面展开。为了争取政府更多的项目和资金的支持, 国有企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项目的申报日益增多。
一、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项目实施企业配套资金不能及时到位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担负着经济结构调整、自主创性和转型升级、国际化经营以及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重任, 一般所需资金额度都比较大。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项目的资金总额人民币大多都上亿元。国际合作项目资金总额原则上大于1 000万美元。申报企业的动力之一就是看到了政府巨大的投资额。但是,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项目投资很少由财政全额拨付。一般情况下, 企业自筹配套资金至少需要达到50%或以上。按照项目投资额配比比例, 企业往往需要自筹配套资金数千万元甚至更多。
(二) 项目工作进度滞后
同国有技术改造项目一样, 政府对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项目的建设周期一般都有严格的规定, 在项目申报报告和申报表中都重点强调项目实施周期。如果项目不能如期完成, 不仅对资金、人力、建设、评估验收等诸多环节造成连锁滞后, 更对项目实施的目标即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创新等总体布局造成延误。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项目大多是新兴产业, 其建设本身即具有一定难度。
(三) 核心技术水平提升不明显
实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项目的主要目的就是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经济布局, 推动资源向优势产业和项目集中, 提升企业核心技术能力。项目实施企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于土地购置、设备购置、厂房建设等硬件指标完成相对比较容易, 但是相应的产品研发、技术创新、市场营销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方面提升作用不明显, 尤其是企业的核心技术能力创新成效较低, 带动新的经济增长点的示范作用不明显。
(四) 成本费用支出不规范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项目一般都有分项及其支出额度的划分。项目执行企业为了完成分项的支出指标, 经常将各项成本费用混合支出, 甚至将与项目无关的生产经营费用、设备购置、日常开支计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项目支出。除此之外, 企业为了在项目建设的期限内完成投资指标, 对于项目支出的成本价格比较忽略, 高价购置设备和高成本的基建支出时有发生。
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项目过程控制的管理措施
(一) 建立项目管理组织机构, 科学分析自身实力, 有的放矢地实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项目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项目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 实施过程比较复杂, 涉及关系和层面众多, 而且基本上是新兴产业和项目, 固有的建设经验少, 建设的成本和验收的标准高。企业预备申报之前, 需要设立由经营管理者和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项目管理 (筹备) 委员会, 统筹项目申报和组织建设。
项目管理委员会的首要任务就是认真分析企业的发展规划, 科学评估自身的经济和技术实力, 认真研究实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项目的必要条件, 重点研究企业自身的资金、技术、市场和建设能力以及项目实施的发展前景和效益回报, 有选择地申报和承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项目。由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项目涉及事项、部门和人员众多, 实施过程复杂, 项目管理委员会必须同时指定预算项目的归口管理部门, 统筹项目的编报和建设。
(二) 制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项目明细管理制度, 明确管理和实施部门职责
为了规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国务院、国资委、财政部等政府主管部门和各中央企业集团印发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项目选取、申报、编制等相关决定、办法和通知等, 对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项目实施企业具有很强的指导意见。项目实施企业首先需要认真消化吸收相关决定、办法, 深刻领会通知精神。在确定项目承建时, 根据项目的具体行业特点和建设要求, 依据政府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印发的规章制度, 制定更加具体的实施细则, 重点明确项目的具体建设方案和职能部门的工作分工及其工作职责。
(三) 重点关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项目执行进度、质量和成本
1. 项目的进度管理。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项目申报时就明确了项目的实施周期。在项目具体执行之前, 企业需要围绕项目实施周期科学合理地预测项目执行过程中需要的资源、要素和时间, 制订详细的项目进度计划。可以编制清晰明了的项目进度明细表、网络图、时间节点图等, 列示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名称、活动、资源需求、日期、影响因素、责任部门和负责人等明细执行要素。重点列示项目关键完成节点和完成标识, 并将其作为未来阶段性完成情况检验的客观依据。关键完成节点和完成标识需要得到项目管理委员会的一致确认和项目实施部门的共同认可, 并作为监督管理方和具体实施方的共同检验标准。
2. 项目的质量管理。
质量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其关键在于管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项目的质量管理就是为了达成预算项目想要实现的经济结构调整、自主创新、转型升级、提高技术能力、改善经济效益的目标而组织的各项管理活动, 具体可以分解为项目质量计划编制、项目功能质量保证和项目特征质量控制。
质量功能保证和质量特性控制是采用质量衡量指标, 实施过程监督以及纠正措施来完成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项目的成果目标。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项目的质量功能和特性内容很多, 最主要的就是围绕项目需要达到的目标, 设计实现过程的标准和保障措施, 并以此作为过程控制的行为准则, 通过基准对照、衡量标识核对、过程改进等手段达到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3. 项目的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就是在预算指标内确保项目按标准完成, 实现项目建设的预期目标。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项目在申报和批复中已经对项目总体和分项投资额给出了明确的预算指标。其成本管理就是围绕批复的预算指标, 制订科学合理的成本计划, 并进行控制和监督检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项目成本计划需要依据预算指标进行严谨的预算论证, 并充分考虑项目进度和项目质量管理要求, 编制类似于进度分解计划的成本分解计划, 即制定项目不同阶段的明细预算成本。
(四) 规范财务会计核算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项目的财务核算需要遵守会计核算规章制度, 还要遵守《资本经营支出预算管理办法》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制度。项目实施企业在核算时应当独立设项、单独核算, 并清晰分辨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和企业配比资金支出, 注意国有资本金的注入方式和渠道, 重点做好资产评估、股权变更、产权登记、落实国有资本权益, 并及时完成资产评估备案。在核算细节上, 做好不同分项的归类和支出统计。跨年度的, 做到年度和分项的清晰列支。财务会计人员需要尽早地介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项目的管理过程, 掌握项目的建设脉络, 清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制度, 客观、及时、准确地处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项目的核算和管理, 努力做到项目预算、核算和决算的规范性。
(五) 落实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项目的监督考核和绩效评价
除上级单位、资产评估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督、评估、审计之外, 项目实施企业也应当积极落实项目自查和自我评估等职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项目的绩效评价重点评价项目资金到位和权益落实、资金管理和使用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的内容。为了便于评价, 主管部门设计了统一的绩效评价表。评价表清晰地列出了资金管理和技术创新的评价指标、评价标准、评价等级、评价分值以及操作指引。无论是主管部门、第三评估方还是实施企业自身, 都可以借助项目评价表等评估工具客观评价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项目实施过程的规范性。
(六) 开展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项目的风险管理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项目既是金额巨大的投资项目, 又担负着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和技术创新等重要的改革使命, 因此应当开展全面的风险管理。
为了应对风险, 需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采用管理和技术手段对风险进行评估、处理和监控。首先需要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风险进行辨识, 分析存在风险的区域和主要风险事件。通过近几年的建设实践, 我们发现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项目的风险区域主要集中在资金、进度和技术方面。其次是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项目的风险进行分析, 分析经费、进度和技术等主要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其风险等级, 并依据概率和风险等级进行风险排序。第三是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项目的风险进行处理, 采用管理和技术手段制定风险应对机制。在资金方面, 一方面申请国有资本金按期拨付, 另一方面通过企业自身的资金调度预留建设资金, 必要时提前做好专项借款。在进度方面, 结合项目管理的手段, 分阶段地推进实施。重点完成关键进度节点和关键进度标识。在技术方面重视项目策划和专业技术人员意见, 积极寻求上级和专家的支持。
风险的性质决定了其发生的不确定性, 需要时刻进行风险监控。既监督项目的物质风险, 又监督人为风险。风险的发生仅仅依靠经营管理者和归口管理部门是不够的, 必须发动市场、技术、生产、质量、财务等各个方面的力量才有可能尽早地发现风险的萌芽, 从而以较小的代价控制住风险。
风险管理和项目管理相辅相成。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项目的过程控制中, 将风险管理和项目管理有机结合, 可以充分地促进实施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更好地实现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项目的建设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报办法 (财企[2011]318号) [Z].
[2]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 (GB/T 50326-2006) [Z].
知识资本过程管理 篇5
关键词:科技开发;新产品;知识管理
1 概述
现今,科技高速发展,各行业信息资源交流和沟通成为必不可少的工作方式。化工集团作为石油企业中以提供油田化学助剂研发——生产——应用——售后服务的行业,在保障长庆油田主营业务方面发挥着一定的作用。那么,依靠科研项目研发的新技术和新产品,对于研发信息的来源,研发过程中的信息资源、研发后的试生产、试应用、应用效果录取、扩大生产应用、全面销售等全过程,都离不开对知识的管理。
2 化工集团科技研发过程流程
化工集团科技研发流程主要有8个阶段:项目信息调研阶段→研发信息整理分析立项论证阶段→项目开题研究阶段→项目试生产阶段→项目试应用阶段→项目验收管理→项目信息资料归档存档阶段→全面应用阶段
3 化工集团科研项目各阶段的知识管理
3.1 项目信息调研阶段。项目信息调研阶段是化工集团开展科研项目的出发点。因此,每年化工集团都需要对技术人员提出开发需求计划任务下达,提前筹划,并定期与油田生产单位进行沟通和交流,掌握对方生产需求。同时,需要随时查新该领域的新的技术需求,以获得开发需求信息。这一过程形成的调研报告作为一种知识管理证据。
3.2 研发信息整理分析立项论证阶段。为了确保研发项目不仅技术上可行,且满足生产,而且有市场需求,每年研发的项目通过项目负责人对研发信息分析整理,编制科研项目立项建议表,从立项的必要性、目前国内外技术现状、主要研究内容、攻关目标、达到的技术经济考核指标等方面进行全面论述,提交科委会讨论(化工集团成立了科学技术委员会,该委员会是一种独立负责技术管理的组织)。如果在科委会讨论中,各科委成员无异议,则同意立项研究在这一过程中,始终贯穿着科研项目的立项论证知识管理。
3.3 项目开题研究阶段。立项讨论确定了的項目,以“化工集团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名义,下达年度科技发展计划,以红头文件的形式规定项目承担单位、协作单位、项目负责人、项目攻关目标、主要研究内容、关键技术、达到的技术经济考核指标、进度安排、项目组成员、项目经费预算、承担单位和管理单位意见等内容。这一阶段的知识管理依据就是项目开题报告。项目负责人和研究人员正式开展项目开题研究了。一般地,技术研发人员都会进行国内外文献资料、专利等技术信息检索,及时了解相关领域的发展状况,避免重复劳动,节省研发时间。在研发进行中,广大技术人员都会潜心研究,按月向化工集团科委办上报项目研发进展、存在的问题和下月计划,科委办督促检查落实项目开展情况,并定期组织进行研究成果汇报和交流,有效实现了研发阶段的知识管理。
3.4 项目试生产阶段的知识管理。化工集团科研项目试生产阶段的知识管理实施严格的确认验证程序。研发人员向中试生产单位所移交的产品配方要经过多次试验证实是一个稳定的配方,在这个知识管理过程中,化工集团采取了通过科委办管理机构对接管理,使研发部门与中试部门之间的过程得到确认;并且,在此过程中,研发结果中试前通过科委办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配方确认和性能验证。
在试生产过程中,研发技术人员全程跟踪和指导,确保放大生产的产品与室内小样的一致性,同时,在该过程中,现场放大生产工艺对于研发人员也是一个充分学习的过程。在中试过程中,如果工艺需要改动,中试单位负责人要与研发人员协商,一般不得随意改动配方进行生产;而对于不成功的中试生产,研发人员会及时分析生产数据、查找并吸取试验失败的原因,为下一次中试生产取得成功奠定基础。
3.5 项目试应用阶段知识管理。化工集团为了确保科研项目试应用阶段的科学管理,制定了《科研成果转化管理办法》,规定了试生产单位、现场销售单位和项目研发单位各自的职责,项目在现场应用中,各单位应该联系的环节、录取的数据、资料的移交方式等知识管理。
3.6 项目验收阶段的知识管理。化工集团科研项目以验收与否作为项目研究阶段的标准。因此,一般年末科委均会以发文形式规定项目验收提交的资料要求,然后组织科委会成员召开项目现场专题验收会,验收时,项目负责人汇报项目开展情况,取得的成绩、研发的产品配方、生产工艺、工业化生产的产品小样、现场试用证明等。最终形成的验收文件作为项目验收阶段的知识管理依据和结论文件。
3.7 项目信息资料归档存档阶段知识管理。对于化工集团来说,开展科研项目攻关研究是企业投入的一项活动,也是确保企业长足发展的有力举措。因此,每年对该项工作很重视。项目研发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技术资料既是研发人员辛勤的汗水积累,也是化工集团的知识财富,因此,化工集团科委办专门进行了项目验收后的资料归档和存档管理。并建立了严格的保密管理和技术信息资料借阅管理程序。
3.8 全面应用阶段知识管理。全面应用阶段既是新产品开发的终结,又成为下一轮新产品开发的基础。 科研项目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开发出新技术和新产品,并实现大面积推广应用。通过验收的项目,形成新的产品,起草并发布产品标准,编制新产品现场生产作业指导书,申报产品构成原材料应用价格证明文件,申请办理产品销售价格及现场应用资料,纳入采购程序等,选派专门的现场技术服务人员对新产品进行技术服务,实现新产品全面应用,完成科研项目全面应用阶段的知识管理。化工集团在此阶段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保障,在销售部、研发部门、技术服务部门等部门间进行充分沟通交流,为知识的创新和应用奠定基础,为新一轮的产品开发提供知识储备。
总之,化工集团新产品研发及应用潜含着复杂的知识运动过程。产品从前期调研、规划设计、中试与试验到最终的放大与推广应用,各阶段均涉及并贯穿于知识的获取、吸收和消化的全过程。因此,化工集团新产品的研发过程也是一个知识管理的过程。只有不断从外界获取先进的科技知识、市场知识及其它知识,树立“知识管理”的理念和意识,才确保了化工集团新产品开发活动的良性发展和为长庆油田生产保障服务。
知识资本过程管理 篇6
从上个世纪到现在, 在国内, 我国天然资源丰富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速度普遍要慢于物质资源贫瘠的东部和南部地区;在国外, 资源丰富的海湾地区的经济发展也明显慢于资源一般的西方和资源匮乏的日本, 经济学上将这一现象称为“资源诅咒”效应或“资源依赖”理论。由此可见, 天然资源绝不是一个城市生产力要素结构中的最重要因素。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知识是生产要素, 具有溢出效应, 可以产生报酬递增的效果。知识资本等无形资产是区域价值创造的重要资源 (Pulie。2005) , 是区域未来发展的战略驱动要素。具体到城市层面来说, 知识资本在城市财富创造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Viedma。2004;Pomeda eta1.2002) 。城市知识资本的创造、加工、传播和应用正在成为城市经济增长最重要的源泉 (潘忻, 2003) , 并逐渐上升演变成城市竞争力的核心因素。但近年来, 国内知识资本研究大多集中在企业管理这样的微观层面, 却少有学者涉及宏观层面的知识资本管理研究, 这与经济发展最终表现为产业升级, 知识资本最终会取代传统的物质资本成为第一生产力要素是相背离的。所以, 本文将首先分析知识资本的概念, 然后分析宏观知识资本的管理框架和管理内容, 最后提出广州知识城知识资本管理的有效路径。
二、知识资本与城市知识资本的内涵
知识资本最初是从微观组织层面展开研究的, 由于宏观知识管理理论的匮乏, 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社会宏观层面的知识资本, 但取得的成果并不十分突出 (为了方便表述, 本文将企业层面称为微观层面, 将城市、区域、国家层面统称为宏观层面) 。关于宏观层面的知识资本内涵, 学术界观点不一, 但主流观点还是认为宏观层面的知识资本是宏观组织所拥有或控制的无形资源。本文借鉴Nick Bontis (2004) ¨21、Andriessen (2005) ¨31等知名学者对国家、区域知识资本所下的定义, 我们将城市知识资本定义为:城市拥有或者控制的、通过其运动能能促进城市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无形资源, 是一个城市生产力发展最具创新能力的第一要素。对于宏观层面的知识资本构成, 学者们的意见也不一致, 但大部分宏观知识资本研究 (如Malhotra, 2000[141];Nick Bon—tis, 2004;陈钰芬, 2006) 均借鉴Edvinsson&Mal—one (1997) 提出的斯堪迪亚导航仪模型 (ne Skandia Navigator) , 将宏观层面的知识资本划分为人力资本、顾客资本、流程资本、创新资本四个方面。根据当前经济发展的实情, 为了体现城市层面的特征, 我们将“顾客资本”变更为“关系资本”, 即认为城市知识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关系资本、流程资本、创新资本四部分内容。其中, 人力资本为一个城市中的市民所具有的综合知识、受教育水平、技能以及完成任务所需的其他能力;关系资本是一个城市发展中已经进入的和外部可以共赢发展的各种互动主体;流程资本指促进知识资产的共享、交换、流动、积累和将人力资本向结构优化资本转化的资产, 是一个城市嵌入在交通、通信、管理系统中的创造、共享、传播知识的程序活动及相关基础设施, 它的代表物是硬件、软件、数据库、信息系统、实验室、技术、管理和组织结构等。创新资本指一个城市在研究、发明、创业等方面的投入和产出及成果, 它是决定该城市未来竞争能力和发展潜能的关键因素。现以宏观知识资本中的城市知识资本为例, 它的构成 (如图1所示) 。
三、城市知识资本管理的框架和内容
(一) 广州中新知识城基本情况介绍
2009年3月24日, 广州开发区管委会主任薛晓峰与新加坡吉宝企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子安在广州签署了粤新共建“知识城”项目合作谅解备忘录, 双方确定将广州罗岗区九龙镇一带作为中新共建知识城 (以下简称中新知识城) 地址。这是继“苏州工业园”、“天津生态城”之后, 中国与新加坡的又一大型合作项目。
该项目初步规划面积约50平方公里, 紧邻一座教育城, 按照规划设计, “广州中新知识城”将是一座以知识经济为核心、充满活力与生态风光的城市, 拥有吸引高端人才和发展知识型产业的理想条件, 广州中新知识城必将成为广州提升城市国际竞争力的动力源泉, 也必将对广东社会经济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 知识城市知识资本管理框架
城市知识管理是泛指对整个城市的知识进行管理。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认为, 知识是最强大生产力, 即我们今天说的第一生产力, 而管理知识“组织”的好坏对于知识中所蕴含的生产力效用的发挥具有双面作用, 好的“组织”可以促进知识发挥其应有的生产力, 坏的“组织”只能阻碍知识资本效用的实现, 这种“组织”就是知识资本的管理框架。广州与新加坡合作建设的中新知识城已建设了前期工程, 现在迫切需要知识城市建设方面的理论研究, 尤其是宏观知识管理层面的方法和管理体系, 我们为此设计了一个知识资本管理框架图 (如图2所示) :
在这个框架中, 我们设计了四个层级的政府层次对应的管理职能, 具体可分为两大块, 左边的战略规划这一块, 更多的是需要相关学术研究的理论支撑, 比如:系统论、博弈论、信息管理论、认知学、社会心理学、知识产权保护论、市场交易论等等, 右边专家团队执行这一块, 更多的是需要具体的落实方法, 比如:知识库建设、知识交易平台建设、座谈会、问卷调查、网络培训、创新激励和社区文化服务等等。
(三) 知识城市知识资本管理的主要内容
城市知识管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 其涉及的内容丰富且复杂, 需要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参与, 设计软硬件多项资源。
首先, 从管理的主客体来看, 城市知识管理的主体可以分为微观层面的个体和组织, 如城市市民、企业、学校、科研和知识生产、交易机构等;中观层次包括战略经营网络、战略联盟、虚拟组织和知识产业集群等;宏观层次则是整个城市层面的知识管理, 包括知识生产准入系统、交易流转系统、知识创新系统和知识保护系统等。而城市知识管理的客体就是各主体所指向的对象及对象的活动过程等。
其次, 知识资本可表现为六种具体形态:以人才和知识为表征的知识资本与社会资本;展示公民社会的民主资本;以价值、行为和公共表达为特征的文化资本;以自然资源为主体的环境资本;以人力资本和基础设施为特征的技术资本;以资金和资产为主体的金融资本;这六大资本, 已经成为城市综合实力的主要表现形态, 也是城市赢得未来竞争主动权的动力源泉。知识资本管理其实就是对这六种资本的管理。
再次, 如果把知识管理看做一种从知识创造、知识保护到知识利用、知识交易的过程管理, 即对知识的创造、获取、分享保护、利用、流转的过程进行管理, 具体做法如下:自上而下地监测和推动与知识有关的活动;创造和维护知识基础设施;更新组织和转换知识资产;知识转化为生产力。这个管理过程也是由知识资源转化成知识财富的管理过程。
四、知识城市知识资本管理的有效路径
(一) 建立城市公共知识资本库
城市知识资本库以城市图书馆网络为基础, 利用云计算技术将城市知识资本资源和硬件资源集中起来供社会成员共享。我国的人均阅读量在世界排名靠后, 正说明我们亟待加强这方面的弥补建设。
(二) 建立规范的知识交易平台
在知识城市里, 最重要的产品是知识成果, 这种商品的交易必须超过任何有形商品的交易额, 无论是保护知识还是推动知识成果通过市场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必不可少的办法是———建立知识交易平台。通过知识交易平台, 让知识的供给者和需求者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自觉完成知识的转移和共享, 这是城市知识资本管理的关键技术。
(三) 提供召开座谈会、学术沙龙的场所
知识工作者在一种轻松的气氛中一起就某一问题进行探讨, 即头脑风暴法, 这是知识创新的重要途径。城市管理者为知识工作者提供这种场所, 是促进知识生产重要的基础建设工作, 因此, 广州中新知识城当前已在规划中提出了知识城的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
(四) 社会问卷调查
在图2的管理框架中, 我们就阐明了知识管理是知识城市各级政府要全面投入的工作, 是社会全体成员都必须参与的, 管理者应该经常了解社会成员和各种组织的意愿, 以求最快调整和更新管理政策。
(五) 网络培训
社会成员要获取和共享知识, 就必须熟练运用一些工具, 政府可以通过培训来帮助他们完成这个学习过程。澳大利亚的墨尔本是国际上著名的知识城市, 他们已在这方面获得成功的经验, 我们广州中新知识城要借鉴这一点。
(六) 产业技术路线图法
制定产业技术路线图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知识概括、总结和创新的知识管理过程, 通过产业技术路线图的研究引导知识创新的方向, 激发产业合作创新知识的意愿, 减少重复创新的资源耗费, 这是一个政府要具体执行的工作。
(七) 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往来
同其他城市共同构建区域知识创新网络, 增强区域内城市间的知识交流, 扩大市场对于知识资本的容量, 跨区域、跨城市的协作以便推进研究与创新, 而且最好是构建区域性的管理机构, 有利于区域内、城市间知识资本的整合。我们珠三角一带, 香港和深圳都已提出知识城建设构想, 并都已有所实践和投入, 广州作为毗邻港澳深的城市, 要与这些城市进行紧密合作, 不做不必要的重复浪费建设, 建立一些区域互补, 区域共享的资源和管理机构, 这无疑对加快广州知识城市的进程有巨大的帮助。
五、结论与展望
建设知识城市已经成为世界多数城市规划和发展的战略目标, 但关于“如何建设知识城市”的研究还刚刚开始。广州中新知识城的建设也不例外, 目前处于边建设、边规划、边积累研究成果的阶段, 其中理论研究也是处于起步阶段, 大部分是借鉴国外已有经验, 但将理论和广州及中国的国情结合的理论研究亟待开展。我们已经取得的成果主要是对建设意义及知识城市政府职能和发展模式的研究, 同时本篇文章主要突出了知识资本管理体系和知识资本管理方法及有效途径的研究, 但对于更具操作性的政策方面的研究, 也就是从理论到执行方案方面的研究还必须尽快深入, 例如:知识城市的评价体系、知识民主发展对经济社会的影响、知识交易平台如何建设、如何促进社会成员将显性知识转化为自己的隐性知识等等。只有这样, 才能为知识城建设提供更多有实际意义的指导, 发挥理论研究在经济建设中的先导作用。希望我们大家继续在这方面做深入的、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王志章, 兰剑, 张引.全球知识城市视野下城市管理的有效路径[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11, (02) :40-46.
[2]陈搏, 知识城市与社会知识管理[J].科技管理研究, 2012, (01) :139-142.
[3]季琳, 我国知识城市构建中的政府职能研究[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22 (4) .
[4]金水英, 李文博, 吴应宇, 知识资本理论:城市竞争力研究的新视角[J].2009, (10) .
[5]袁勇.创新型城市建设中的政府职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 2007.
[6]苏方国.城市智力资本的理论述评[J].现代管理科学, 2011, (01) :106-108.
[7]杨玉国.通用型知识经济模式下广州知识城政府职能研究[J].经济视角, 2012, (05) :1—3.
[8]李皖南, 新加坡知识经济战略的发展与输出[J].暨南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1, (03) :15—21.
[9]王志章.知识城市:21世纪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 2008:378.
论图书馆知识资本管理的模式 篇7
图书馆知识资本管理的主要目的也就是通过对图书馆知识资本的有效管理来促进图书馆的知识资本的产生、循环、利用。图书馆知识资本管理模式主要有三种:
1 以人为本的服务模式
“以人为本”是指人类的一切活动都要以人生存、安全、自尊、发展、享受等需要为出发点和归宿。图书馆作为收集、整理、传递文献信息, 进行社会教育, 开发智力资源, 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的信息集散中介, 从诞生之日起发展到今天, 产生了巨大的社会价值, 它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放大图书馆功能”是针对于图书馆自身的发展满足于社会各界不断发展变化的文献信息需求。为此, 图书馆必须转变管理模式, 实施以人为本管理。
1.1 要有严格的且具有弹性的馆员甄选制度
国外图书馆专业馆员的资格是有统一规定的, 图书馆员除了具备图书馆学或信息学硕士学位以外, 每年还须取得相关协会认证的资格证书或学位证书, 以其具备的专业知识解答读者的各种咨询问题。而在我国, 目前尚无一套完整的关于图书馆员资格认证体系, 虽然图书馆馆员大多数是图书馆学专业的毕业生, 但因其专业馆员的执业资格的缺失, 故并未能很好并充分地发挥其专业知识为多元读者服务, 成为多元读者的知识导航者。为此, 图书馆引进人才时应重视新聘馆员的专业执业知识与能力基础, 应根据知识服务行业需求, 挑选出一批有能力替读者解决各种问题的高素质人才。
1.2 要充分信任并尊重图书馆内的每个服务馆员
图书馆人力资源激活管理的黄金定律, 就在管理活动中, 要充分信任馆员, 相信每个有个性的馆员都有“各美其美”的对工作的责任心和工作能力。管理者只有充分尊重每个馆员, 用以人为本且具有可操作性的规章制度来管理馆员, 用符合人体功效学的设备配置来帮助馆员展开社会服务, 用人尽其才的职位分工来合理安排工作服务, 才能真正激发馆员的主人翁意识, 引导他们更积极、更主动地工作。
1.3 要有切实可行的个人激励与奖励的安排
任何人的行为都是由某种需求激发的, 受到领导与同事的认可与尊重会让馆员工作更有动力, 图书馆的管理者应给员工提供机会让馆员对图书馆产生信赖感和信任感, 根据馆员的不同需求, 在了解、信任、尊重的基础上, 要适当地予以具体的激励和引导, 以促使馆员的需求向更高层次发展。管理者有效运用激励及奖赏策略, 通过提供完善的福利制度与薪金结构, 并配以适当的考核奖励或考核制度, 再加之利用特别的心理引导, 营造健康、活泼、新颖、明快、和谐、友爱的工作氛围, 可以更好激发全体馆员的工作热情。
1.4 要有专业、多样、实效的教育训练计划
对于管理者与馆员都要有素质提升再教育计划。管理者在不断提升自我创新管理能力的基础上, 要针对馆员不同的需求或能力安排系统的创新服务能力再培训规划。通过定期的馆员进修安排, 让大家除了学习到用于开展创新服务工作的新知识新技能之外, 还提供内部的交流切磋与外部的比学赶帮安排。
1.5 要有适度的馆员工作自主授权与赋能
国内的图书馆大都是政府机构体制, 在组织尚未扁平化, 对于读者服务尚未完全重视, 对于解决读者各项信息与知识的需求上可能有碍于规定, 未能迅速满足读者的需求, 造成读者与馆员的不便, 管理者应给予馆员工作上适度裁定权, 一定的弹性下让馆员愿意负起责任替读者服务, 而管理者的首要工作就是要体察目前馆员的职责与职权范围, 哪些职权是可以放下的, 与现行图书馆相关法规的制定是否合宜, 是否真的能以顾客为导向的服务理念在替读者服务。
1.6 要有图书馆员之间的荣誉提升竞争安排
鉴于社会的变迁加速, 社会文化发展整体工作要求的提高, 作为图书馆灵魂展现的工作人员素养或是综合能力, 在某种程度上, 都必须要有新服务标准或新风貌标准。因此, 在馆员人才结构配置中, 必须强化适度的竞争性。惟有实行“比学赶帮”和“竞争上岗”, 才能优胜劣汰, 并建立起一种新型的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 以逐步实现图书馆的公共服务型企业的“压力化管理”和人才性主权的“优势化收益”。从而可更充分地发挥每位馆员的“上升”积极性, 以展现更多的公益知识资本的效力。
2 以知识为主的服务模式
知识服务是新时期图书馆服务效能的新展示点。知识服务是对用户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提供知识的服务。经过对现代知识与资讯获取用户需要的分析, 图书馆按知识概念体系。析取、重组、创新、集成而形成的组织内容信息与系统资讯, 就成为用户最为看好或需要的知识产品。
应用观察与研究表明:现代知识服务工作不再是以规范化的信息资源收藏和组织为标志, 而是知识提供服务者根据服务客户新需求, 专业知识工作者以更精专和更创新的灵活服务模式为用户所提供的一种专题智慧服务。它以分析、诊断、解决客户特定诉求的特定问题为标志。它具体体现在:
2.1 学习型组织的建设
不断地接受新知, 是图书馆员所必须要做的功课, 只有不断地学习新知识, 不断地接受新的知识, 才能在这个强调终身学习的知识型社会中有效地满足读者的各项需求。因而图书馆必须一改传统的被动地学习方式, 要以构建一个主动学习为导向的团队, 来作为知识经济大发展时代图书馆必须作的功课。
2.2 知识库、知识 (路线) 地图的建立
图书馆在提供知识服务时, 必须有丰富的知识资源做后盾。而知识的来源复杂, 形式多样, 并且不断有新知识涌现, 这就给用户利用知识带来了不便。图书馆创建知识库、知识 (路线) 地图的目的, 就是使图书馆的知识资源更加有序化, 更加方便检索与提取, 更能加快固化或沉淀着的知识的流动。最重要就是要使知识更加清晰、有条理, 体现多元知识与系统知识之间的关联, 从而能更好地服务于用户, 满足用户对知识的需求, 并进一步促进图书馆知识资本的有价值积累。
2.3 个性化的知识服务
针对不同用户的各种知识需求, 通常个性化的知识服务分为以下三种形式:一是个性化推送服务或个性化定制服务。主要是指利用信息推拉技术, 向读者提供定制的WEB页面、信息栏目, 实施查询代理服务;或者基于电子邮件的信息推送, 根据读者的定制提供相应的信息栏目。二是个性化推荐服务。主要是强调馆员在服务时, 不仅要根据读者的特性提供具有针对性的信息, 而且还要通过对读者专业特征、研究兴趣的智能分析而主动向读者推荐其可能需要的信息。三是个性化知识决策服务。即利用数据仓库、数据挖掘、知识提取、人工智能等技术对信息内容进行深加工, 向读者提供能够用于决策支持、智能查询、科学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
3 以科技推动的服务模式
科教兴国战略, 是当下中国和平崛起大发展的最重要战略。在此背景支撑下, 作为知识聚集地的图书馆, 也理应成为科技知识或科技资讯的最新捷、最全面的聚集地。拥有了先进的科技工具与手段, 图书馆才能创造出更多的知识资本, 来为广大的用户服务。Web2.O的出现正好为图书馆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平台。现代图书馆依托Web2.O用户服务体系为中心, 利用创新的网络公共服务平台和共享的网络技术和服务, 使读者从传统意义上的单一信息分享者, 逐渐进化为网络资讯综合享用及网络资讯开发建设的参与者。用户在当下信息的创建、分享和传播中开始逐渐挤进“新多元媒体”并日益占据主导地位。Web2.0的种种优点, 逐渐吸引了图书馆的注意力, 2005年Lib2.0的概念首先在国外提到。同年Lib2.O的相应中文名词—图书馆2.O也由网友“编目精灵”提出。
3.1 web2.O对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推动
Web2.O是相对Webl.0的新的一类互联网应用的统称。一般来说web1.0是以门户网站为代表向用户单向传输信息的模式。Webl.O的主要特点在于用户通过浏览器获取信息, 而Web2.0则更注重用户的交互作用, 用户既是网站内容的消费者 (浏览者) , 也是网站内容的制造者。Web2.O强调用户的作用, 关注用户的体验与感受, 关注用户对信息内容的需求和利用习惯, 信息资源的建设根据用户来展开, 一切围绕着用户, 一切服务于用户。因此, Web2.0相对于Webl.0具有更好的交互性。主要体现在:
维基的应用——维基是一种用户共同编辑、保存编辑历史、不断丰富与改进内容的系统, 它的应用很好地运用了众人的智慧, 既能促进已有资源的使用, 又能为图书馆增加新的资源。维基的应用为图书馆的业务活动与信息服务方式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图书馆界影响最大的维基应用, 是2005年10月OCLC正式开放的维基版联合目录, 将联合目录的参与者由成员馆的编目员扩大到了整个web用户, 用户可以为书目数据库中的书目增加目次、注释与评论。虽然普通用户无法编辑核心编目数据, 但用户的参与无疑将丰富书目数据。
博客blog的应用——作为一种网络日志, 目前在很多图书馆得到了应用。博客与一般刚站信息发布方式不同之处在于, 用户可以通过在各条信息下发表评论, 直接提出相关反馈。博客应用五花八门, 有用于员工内部工作交流, 有用于发布馆内新闻, 或者提供专题信息, 博客的应用改变了只有维护网站的技术部门才能提供信息的传统模式, 能让用户及时了解到来自图书馆各个方面的最新信息。最新跟进的微博的广泛应用, 更加强了客户与用户、用户与用户、客户与客户群组的互联互动。
简易信息聚合RSS的应用——RSS是“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 (真正简易聚合) ”的缩写。它是指站点用来和其他站点之间共享内容的一种简易方式 (也叫聚合内容) 。它们通常在网站中被标记为“XML”或“RSS”的橙色图标。网络用户可以在客户端借助于支持RSS的内容聚合工具软件, 在不打开网站内容页面的情况下阅读支持RSS输出的网站内容。网站提供RSS输出, 有利于让用户发现网站内容的更新。用户借助RSS系统, 可以通过一个浏览窗口或阅读软件, 将大量具有RSS Feeds的信息源聚合到一起, 形成自己的信息门户, 无需逐一访问各网站, 就得到网站推送的信息。与博客一样, RSS也在很多图书馆得到了应用, 大多的是馆内新闻发布与专题指南导航。具体应用有, 馆内新闻, 如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的服务公告;最近台湾大学图书馆开通的RSS资讯服务集馆内新闻与分类新闻到资料通告于一体。
3.2 开源软件对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推动
开源软件免费公开源代码的这种形势, 一经产生就得到了广大用户的关注, 用户可以免费下载, 任意修改其代码, 开源软件为图书馆开辟了一条新的发展之路, 开源软件在图书馆主要是在业务管理和数字图书馆建设两个方面应用上。
凭上述“三种模式”应用, 图书馆的知识资本管理的模式可以进一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公众。
摘要:图书馆知识资本管理是通过对图书馆知识资本的有效管理来促进图书馆的知识资本的产生、循环、利用。本文介绍了图书馆知识资本三种管理模式。
关键词:图书馆,知识资本,模式
参考文献
[1]李敏.论图书馆以人为本的知识管理思想和服务理念[J].津图学刊, 2004 (3) :28.31.
[2]张四新.论图书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和服务理念.情报资料, 2002 (3) :77—78.
知识资本过程管理 篇8
1 人力资本及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
人力资本是指企业或个人通过对教育、培训、实践经历等活动的投资而获得的技能和知识的总和。一个人的人力资本依赖于人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 它是人的劳动价值的体现。对于个人而言, 人力资本是具有量的差异性, 但并没有质的区别。一般而言, 可以将社会的资本, 分为物力资本和非物力资本, 一般意义上的资本就是物力资本, 而人力资本则属于非物力资本。
人力资本概念的提出是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也是经济学上对于资本这一概念在人力资源这一领域的进一步拓展。人力资本衡量的是人所具有的, 通过自身努力获得的知识、经历或技能, 具有投资的价值的资本。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 人力资本特别强调了知识和技能对生产力的突出作用。
人力资本与其他资本有所不同,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人力资本与其承载主体不可分离, 人力资本是不可转让和继承的; (2) 个人所拥有的人力资本是有限的, 受人的身体健康等一些因素的影响; (3) 每个人所追求的目标不同, 故人力资本受个人偏好的影响。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要求在一定的整体目标下, 来组织企业的财务活动。财务管理是企业进行日常经营活动所进行的一项重要活动, 在传统的财务管理理念中, 企业财务管理的资本主要是用物力资本来进行衡量的。
2 知识经济时代背景
进入21世纪以来, 全球的科技水平飞速地发展和提升, 生产力的增长水平也表现出几何级数的增长, 这主要突出表现在高科技领域和一些管理科技领域。这所有的一切, 再次印证了一句话,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而决定科技的则主要是人才的培养。特别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不断扩展, 整个星球上的资源配置越来越频繁, 这就需要不断开拓科技和知识的领域。21世纪是信息时代, 同时也是知识经济时代, 任何国家只有拥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超前的管理方法, 才能在这个时代不断强大。知识经济时代各国之间的较量表面上看是以经济为基础, 但归根结底还是人才与知识的较量。这也是为什么国外发达国家重视教育与社会福利的原因。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 就确立了“科技强国”的战略, 并在后来提出了“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等战略, 为我国的人才及知识人的培养做好了准备。总而言之, 在知识经济时代, 人作为技术和知识的承载体, 是一个国家和企业的第一资源。
3 知识经济时代对财务管理的新要求
在知识经济时代, 社会的资源配置方式已经发生了变化, 在这个“以人为本”、重视人的知识的时代, 人才投资已经成为了企业最为有效的投资方式, 这就意味着在知识经济时代, 传统的以“物力投资”为资本主体, 在这个新的时代下, 逐渐变为以“人力资本”为投资主体了。
在这种新的时代背景下, 传统的财务管理就无法适应新的时代的要求了。知识经济时代, 企业对传统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并为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的新方向。传统的财务管理中, 强调了“资本”的重要性, 这主要是指物力资本, 而在新经济时代, 要求把企业里的人力资源也看作企业的资本, 即人力资本, 企业应该将这种无形的资本转化为企业的重要战略资本, 而不是像传统那样将在人力上的投资看做是企业的费用。同时企业应该组织更为先进的财务系统, 专门对企业的人力资本进行合理评估, 以最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 并制定出良好的投资计划, 培养符合企业需要的人才, 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最后, 财务管理上, 要求企业制定可度量的人力度量模型, 用以对人力资本的定量评估, 以达到高效地管理这些人力资本的目的, 这都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传统的财务管理理论及相关的企业活动提出的新的要求和挑战。
4 人力资本引入财务管理的必要性
人力资本理论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重要理论, 它对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学习和研究人力资本理论的时候, 需要引入财务管理的相关理论及研究方法, 才能更好地学习和在实践中使用这些理论。
4.1 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和国情的要求
我国有着复杂的经济形势, 当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 社会生产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在当今知识经济的今天, 国际社会风起云涌, 我国需要抓住这良好的知识经济时代, 来不断发展经济, 提升市场经济水平。这就要求企业不仅要选择合适的人才, 既要看重人力资本, 同时也要用正确的方法来管理这些资本。但人力资本不同于物力资本, 这笔资本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不容易控制这个风险。同时, 人力资本所能获得的资本收益率远远大于物力资本, 这表明了物力资本的重要性;但另一方面, 这个正比并不是绝对的, 这就是人力资本管理遇到的一些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 除了要进一步完善人力资本理论外, 需要运用财务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人力资本的问题, 使人力资本的管理更加有效。目前我国也越来越重视人力资本和人才培养的问题,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特别是近年来, 我国的普通工人的收入水平提高了。但同时又出现了另一个问题, 随着我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和有效劳力的减少, 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飞速发展依赖的优势——大量廉价的劳动力已不复存在。这就意味着, 我国目前的情况, 不仅转型时期有效人才的培养出现问题, 同时也失去了庞大的人工红利, 市场经济的发展速度趋缓。在这种形势下, 我国不得不考虑高效的使用人力资源, 并用财务管理的方法来选择恰当的人力资本战略。
4.2 企业知识管理要求人力资本引入财务管理
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 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企业知识管理的重要性。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知识管理的核心, 而人力资本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对于任何企业而言, 抛开人力资本管理来谈企业知识管理都是不现实的。这也说明, 一个企业要想长久、持续、健康地发展下去, 就必须要在人力资本管理引入财务管理。将财务管理引入企业人力资本管理, 也是财务管理概念在知识经济时代拓展的需要, 如果一个企业不考虑人力资本管理的合理性, 不使用财务管理的方法, 最终不仅将影响企业的资金及财务, 还会妨碍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4.3 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加强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目前, 有很多企业还按照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 只是简单地培训员工, 而对这些人力资本的进一步细化管理, 比如是否符合企业的需要, 是否符合当前企业投入的价值却没有进一步研究。知识和技能不能像商品或资金那样进行严格的评估, 这就需要企业要结合财务管理的方法来解决人力资本的高效性管理。在对人力资本管理上, 可以依照财务管理的方法, 来自定义一些人才度量指标体系, 在选、用、备、留方面进行细致的衡量。也只有引入财务管理和其他管理科学方法, 才能实现人力资本的精准化和高效性管理, 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摘要: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 这个时代也越来越强调科技和知识对生产力的巨大推动作用。特别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逐步推进和深入, 知识所能创造的价值也越来越巨大。同时, 在这种情形下, 财务管理的概念也有了新的变化, 在人力资本的管理上引入财务管理的理论也是必要的。
关键词:财务管理,人力资本,企业,价值
参考文献
[1]史四卿.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内容创新研究[J].国外建材科技, 2008 (14) .
[2]陈子男.连圣华.初探人力资源会计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经济师, 2007 (9) .
知识资本过程管理 篇9
近年来,大型企业都在推行全面预算管理,期望达到提升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改善经营效益和加强风险管控的目的。全面预算管理是一个闭环管控流程,起点是企业战略,由目标确定、预算编制、执行监控、分析考核组成一个系统的管理过程,可简单分为损益类预算和资本性预算。在缺乏信息化手段支撑时,预算编制粗放,信息收集工作量大、耗时长,执行控制滞后,分析考核准确性差;资本性预算存在打包、切块编制,预算执行时人为拆分、调剂,主要是事后监督及预算分析考核数据收集困难,导致全面预算管理效果差。随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推进,特别是企业实施ERP后,为预算全过程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ERP以企业全局为对象,将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统一起来进行系统管理,强调业务集成、事前计划、事中管控,与预算全过程管理高度契合。由于资本性预算是全面预算管理中最复杂的部分,本文以A电力公司为例,主要论述资本性预算全过程管理思路、实现方式和特点,并提出优化应用关注点,为我国企业推行全面预算管理提供参考。
1 ERP建设情况
A电力公司2008年开始实施ERP,全面应用财务、物资、项目和设备管理模块,各模块高度集成和共享,财务管理模块应用基建财务、固定资产、预算管理等功能。由于业务应用需要,公司于2009年开始实施财务管控模块,实现ERP与财务管控模块的高度集成,共同构成财务管理平台,投资计划等业务管控系统与财务管理平台集成。2010年底,A电力公司及所属企业已全面部署了统一财务系统与业务系统,应用统一的系统功能,实行统一的操作标准。
根据各系统在资本性预算管理功能的划分(如图一所示),投资计划系统管理储备项目及投资计划,并生成项目编码;财务管控编制预算,并通过接口程序,发布至ERP;在ERP中创建项目、执行及预算控制,通过开发报表跟踪资本性预算执行进度,进行预算分析考核。
2 资本性预算全过程管理实现途径
根据管理要求,A电力公司资本性支出全部按照项目进行管理,所有项目在ERP项目管理模块(PS)根据不同项目类型创建WBS结构和执行预算。如购买一辆汽车,则创建零星固定资产采购类项目,同时系统设置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新增必须通过项目模块转资或零星资产发货后根据发票校验自动形成资产价值入账,不允许手工做账直接增加资产,杜绝其他途径发生资本性支出。
项目管理通常包括项目立项与初步设计、项目执行、项目完工和项目后评价四个阶段。其中,项目执行和项目完工阶段是项目预算全过程管控重点。对应到项目预算全过程管理上,则是指项目预算在预算期间内应完成的各项工作,通常包括项目预算编制与发布、项目预算执行与控制、项目预算考核与评价、项目预算调整与优化等四个阶段,形成一个闭环的管理,如图二所示。
2.1 项目预算编制及发布阶段
投资计划系统将项目信息及标准项目编码发送到财务管控系统,财务管控将自动校验项目编码及相关信息是否符合标准管理要求,不符合要求的退回。预算编制完成经审批后,发布至ERP项目管理模块。对于新增项目,预算执行需先创建项目,系统自动校验项目预算是否发布成功,成功则可创建项目并将预算下达首层WBS,根据预算控制需要,可以将预算额度分解至可控制的下层级WBS。
2.2 项目预算执行及控制阶段
项目预算正式发布后,需要进行采购申请、招标、创建采购订单、收货、发货等,需对各项涉及预算消耗进行控制。项目预算实行双重控制,一是通过ERP基金管理模块按照责任中心和预算科目进行总额控制;另一方面通过项目模块进行项目明细控制。采购申请与项目明细关联,创建时就占用预算,实现从源头控制。当采购需求招投标后,如果招标金额大于采购申请金额,应关注是否超过预算,如超过则项目管理部门应认真分析原因,如果证实是客观原因或其他合理理由需要增加预算时,则走预算调整流程,经预算管理委员会批准后,重新发布预算,否则系统无法创建采购订单及发生后续业务。采购申请、采购订单作废或发生退货时,项目预算自动释放。
2.3 项目预算考核与评价阶段
预算分析可以分为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通过在系统中开发各种报表,自动实时取得项目预算数据和项目发生数据,可多维度、多角度分析不同类型项目预算总体执行情况、各阶段执行情况的差异与原因,及时提出应对策略,修正预算执行差异,防止出现预算编制和执行脱节现象;对于重大预算执行差异,应成立相关组织开展分析调查,查明具体原因。通过ERP技术手段,预算分析实现由发生金额分析向项目过程分析转变,促进财务人员参与项目过程管理,通过预算全过程管理推动项目管理水平提升。
2.4 项目预算调整与优化阶段
如果由于公司战略调整、市场环境、政策原因等客观因素发生重大变化,需要进行预算调整,则需要按照预算调整流程,报公司预算领导机构审批后,将预算落实到具体项目,通过财务管控编制和发布,按照规范流程执行和控制,以满足实际管理要求。如果由于项目概算有偏差、物价上涨、应急事件等,有小的零星预算调整,则通过财务管控中零星预算调整功能编制及发布预算。预算调整发布版本和年初正式下达预算版本都保存在系统中,以便进行查询和分析。
以上为资本性预算全过程管理实践。实际业务中,A电力公司也将大修、股权投资、管理咨询、教育培训等作为项目管理,通过信息系统实现预算全过程管理。
3 资本性预算全过程管理特点
3.1 预算编制精细化
所有资本性预算都必须分解到具体项目,根据需要,同一个项目可以细分到单体工程。根据业务部门编制的每个项目投资计划,编制财务资本性预算,杜绝了切块、打包的粗放式预算编制缺陷和执行时随意在项目间、单位间调整预算的情况,预算编制实现精细化管理。
3.2 预算控制全程化
财务管控将编制的项目预算发布到ERP,才能建立项目和执行,技术上保证了无预算外发生业务,技术上控制所有的资本性支出必须有预算,避免了传统模式下随意增加预算外支出的情况。预算对项目每个阶段发生的业务进行预算控制,从采购申请就开始占用项目预算,到项目结算需要清理不需要的采购申请和订单释放预算,保证每个环节预算强控制。
3.3 预算考核分析集约化
通过开发预算执行进度报表和与预算对比报表,可以方便、快捷分单位、分项目在系统实时查询预算执行情况。通过设置科学的预算分析模型,丰富分析手段,提高了分析工作的及时性、数据的准确性和考核的客观性。
4 资本性预算全过程管理实践关注点
4.1 提前作好项目储备,保证业务计划细化到每个项目
每年下半年,业务部门要根据公司整体战略提出次年的投资计划。在调查研究基础上,提出基建储备项目,将项目的评估报告、投资计划、紧急程度等信息录入系统。各部门根据实际情况,提报零星固定资产、技改等项目需要和投资计划,经主管部门审核后,将项目信息录入系统。充分的项目储备,是保证资本性预算编制的基础。
4.2 建立项目标准成本管理模型,提高项目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
全面应用基建标准成本,根据建设环境等设置调整系数,提高投资计划准确率,减少预算调整,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4.3 严格执行预算调整流程
项目预算超过报警信息后,项目管理部门应认真分析原因,经公司领导审批后,执行项目预算调整流程,不允许随意变更投资计划,资本性预算一般情况应保持稳定性、连续性和严肃性。
4.4 加强项目预算执行考核力度
有好的战略,但没有执行力,战略最终也会流产。信息化提供了好的考核工具,更应该制定好的考核制度,将考核结果与企业、部门业绩挂钩,将责任落实到人,保证预算执行的刚性。
摘要: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为全面预算实施丰富了技术手段,提高了预算管理水平。本文以A电力公司为例,分析其信息系统建设情况,论述ERP环境下资本性预算全过程管理思路、实现方式和特点,并提出优化应用关注点。
关键词:ERP,资本性预算,全过程管理
参考文献
[1]国家电网公司财务资产部.电网基建财务管理[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2.
实现教研组知识的过程管理 篇10
具体措施包括:完善包括前沿理论资源、课题研究资源和案例设计资源等教研组知识库建设, 使教研知识从“无序知识元”发展成“有序知识链”;利用导师制促进教师个体和教研组组织之间隐性知识的传递, 实现知识群化;通过经验交流会、深度访谈等促进隐性知识显性化, 实现知识外化;通过建立知识仓库促进显性知识的转化和集成, 实现知识的整合;通过教师多种形式的学习促进显性知识隐性化, 实现知识的内化。
2. 构建多元对话平台, 促进教研组知识的传播和共享。
教研组活动应利用信息交互平台, 打通知识交流与知识分享的渠道阻塞, 提高知识传播的速度;利用校内网络, 依据研究领域、研究方向或研究主题确定网络学习共同体, 建立教研组内部论坛、知识社群, 跨时空开展会话与协作, 并将网络讨论和留言等形式作为常规教研组活动的补充和完善。
3. 构建个性展示平台, 促进教研组知识的应用和创新。
教研知识的应用和创新是教研组知识管理的最终目的。建立博客群是教研组知识管理的新视角, 应积极引导教师使用教育博客、文件管理工具、概念图等知识管理工具, 及时传递教师个人教学经验和诀窍, 为每一位教师提供教学个性展示和知识应用的平台;借助现代教育技术, 鼓励教师大胆进行教学方法、教学技能等方面的创新;鼓励教师开展“非典型性教研活动”, 让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 在课前和课后就某一教学问题开展实时教研、即时教研, 促进教师隐性知识的显性化、显性知识的整合以及整合后知识的应用与创新。
【知识资本过程管理】推荐阅读:
知识资本管理10-01
知识资本实证06-24
知识资本循环12-18
区域知识资本论文10-21
企业知识资本理论述评09-13
知识资本理论研究述评01-10
知识资本的会计核算探讨11-13
国有资本管理05-12
智力资本管理08-06
经济资本管理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