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讲解(共8篇)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讲解 篇1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讲解 1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讲解
==== ====================
一、概述
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也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我国历来十分重视会计基础工作,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1984年4月,财政部发布了《会计人员工作规则》,对建立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使用会计科目、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管理会计档案、办理会计交接等问题作出了具体规定。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1993年以来会计制度的重大改革,会计基础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为适应会计基础工作的新要求,财政部对《会计人员工作规则》进行了重新修订,于1997年6月17日发布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以后简称《规范》)。《规范》发布实施后,《会计人员工作规则》同时废止。
(一)《规范》的结构
《规范》共六章一百零一条,第一章总则,第二章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第三章会计核算,第四章会计监督,第五章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第六章附则。
《规范》的第一章总则,阐明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制定的依据、必要性、适用范围和管理。
《规范》的主体内容是关于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会计核算、会计监督、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等四个方面的规范,《规范》分四章分别进行阐述。
《规范》的第六章也就是最后一章是“附则”。其内容包括:一是对“本规范所称的统一会计制度”和“本规范所称的会计主管人员”作出专门解释;二是指明关于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的规定,除特别指出外,适应于手工记账;三是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国务院各业务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本规范的原则,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具体情况,制定具体实施办法,报财政部备案;四是本规范的解释、修改权归财政部;五是本规范自公布之日即1996年6月17日起实施。
(二)《规范》的意义
制定和实施《规范》是做好会计工作的内在要求
《规范》第一条规定:“为了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建立规范的会计工作秩序,提高会计工作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范。”这既是《规范》的立法宗旨,也是制定和实施《规范》的必要性。这个必要性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为了加强会计基础工作。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中基础性工作的总称,范围覆盖:会计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包括建立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和职责分工,确立
并执行会计人员的从业条件和职业道德标准,会计工作交接的程序;会计核算中各环节的工作,包括会计凭证的格式设计、取得、填制、审核、传递和保管,会计账簿的设置、登记、核对和结账,会计报表的设置、编制、审核和报送,会计电算化的软硬件要求、数据安全维护,会计档案的归案、保管、移交和销毁;会计监督的各项工作,包括监督职责划分和监督程序,监督的实施;内部会计管理工作,包括内部会计管理的制度设计与执行。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是会计基础工作应遵循的工作标准,包括关于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基本规范、会计核算的基本规范、会计监督的基本规范和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基本规范。有了《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就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按标准办事。《规范》是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制度保证。
第二,为了建立规范的会计工作秩序。规范的会计基础工作是建立良好的会计工作秩序的前提。目前,一些单位会计工作存在的种种问题,如账目混乱,数据失真,财产不实,做假会计凭证、假会计账簿、假会计报表等,无不与会计基础工作混乱有关。扭转这种局面必须加强内部管理,从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入手。
第三,为了提高会计工作的水平。会计工作是经济管理的一部分,通过收集、处理、利用和提供会计信息,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服务。建立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为收集、处理、利用和提供会计信息制定工作标准,可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和及时,从而提高会计工作的水平,使会计工作在经营管理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规范》是《会计法》的重要配套规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是我国会计工作的根本****,是我国会计工作的母法,是进行会计工作的基本依据。它在我国会计法规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是制定其他会计法规的基本依据。《规范》明确指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范。《规范》根据《会计法》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对会计基础工作的各个具体环节提出工作标准和工作程序,是对《会计法》中关于会计基础工作方面内容的具体化和细致化。
(三)《规范》的适用范围和管理
《规范》的适用范围
《规范》第二条规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和其他组织的会计基础工作,应当符合本规范的规定。”这是对《规范》适用范围的规定,与《会计法》基本一致,《会计法》的适用范围单独提到“公司”,实际上公司是企业的一种,可以认为在这一点上两者的规定没有什么不同。《规范》与《会计法》不同的是,《会计法》没有提到“个体工商户”。《规范》对个体工商户的适用问题,要区别对待:根据《税收征管法》和1997年4月9日《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贯彻国务院批转的加强个体私营经济税收征管强化查账征收工作的意见的通知》的规定,凡有固定经营场所的个体私营经济业户,都必须按财务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设置会计账簿,凭合法有效的凭证,如实记载经济业务事项,正确核算盈亏。经营规模小、确无建账能力的业户,经县以上税务机关批准,可暂不建账和不设置账簿。也就是说,根据税法等规定应当建账的个体工商户,应当适用本《规范》,按照《规范》要求开展会计工作;按规定可以不建立账簿的个体工商户,不适用本《规范》。
会计基础工作的管理
会计基础工作的状况有关国家宏观经济信息的准确性,对国家税收也有重大的影响,因而影响到国家的宏观经济管理和调控。所以,会计基础工作的管理既是各单位的一项内部管理行为,也是一项政府管理行为。《规范》第四条和第五条对会计基础工作的领导责任和管理部门作出了明确规定,其要求是:
第一,单位领导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负有领导责任。也就是说一个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不健全或出现混乱,应当首先追究单位领导人的责任。
第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和国务院各业务主管部门对管辖的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负管理和指导的责任。通过政策引导、经验交流、监督检查等措施,促进基层单位加强会计基础工作,不断提高会计工作水平。
(四)《规范》的重点和难点
《规范》的重点是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和编制会计报表。《规范》从实际出发,对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和编制会计报表这三个会计最基础的工作,同时又是目前比较薄弱的、容易发生混乱的环节,作出了详细而又具体的规定,以帮助会计人员掌握正确的方法,保证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
《规范》的难点是单位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内部会计管理制度是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保障,会计基础工作混乱无不与内部会计管理制度不健全或执行不力有关,强化内部会计管理制度也是当前会计工作的一项迫切任务。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建设是一项难度较大的工作,一方面这项工作还在起步之中,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另一方面内部会计管理制度设计需要设计者有较高的会计理论功底,又需要熟悉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了解管理的各个环节。因此,《规范》只对此作出了较为原则的规定,需要各单位根据这些原则,结合本单位实际,自行制定相关制度。在条件成熟时,国家才有可能对这方面的内容进行统一规范。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讲解 篇2
1 目前会计基础工作的现状
1.1 会计核算中的不规范
目前, 会计核算中存在着诸多不规范的做法, 主要表现在:会计业务处理不够规范, 会计凭证的填写与编制随意性较大、不能正确使用会计科目、会计业务处理流程设计得不尽合理。许多企业违规开设账户、登记账簿、结账和对账, 以致账表不符、账实不符、账账不符, 严重影响了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1.2 会计监督中的不规范
会计监督作为会计的两大基本职能之一, 旨在保证会计行为的准确合理。为了确保会计监督职能作用的发挥, 各单位会计机构应当设置会计稽核岗位, 并严格依照财经法规及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要求, 对本单位的经济活动实施监督。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不予受理, 并报告单位领导, 请求追究有关当事人的责任。对记载不准、手续不完备的原始凭证, 予以退回, 要求经办人员补充、更正等, 但是现实情境下, 会计人员在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干扰下, 会计监督常常无法执行到位。比如, 有些单位会计人员违背会计法律法规, 不遵照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 坐支使用现金和超越现金使用范围使用现金;有的会计人员在履行对会计凭证审核和监督职责的过程中, 不能尽职尽责。有的原始凭证在没有办理相关人员的签字手续的情况下, 就被会计人员接受了;有些单位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缺乏, 有的虽然建立了岗位责任制, 但疏于执行, 对于没有尽到责任的行为缺少问责;财务分析指标设置不科学, 无法提供客观的决策依据。
1.3 会计机构设置和会计人员任用方面的不规范
按照财政部发布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规定, 各单位应当根据业务需要设置会计机构、设置会计工作岗位、配备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的会计人员。未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 不得从事会计工作。但是, 现实当中许多小单位不设置会计机构, 而是从社会上招用兼职会计, 定期来处理会计业务, 导致会计工作失去了有效的监管。也有单位会计和出纳一肩挑, 缺乏基本的内部牵制, 严重背离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
1.4 会计工作交接中的不规范
会计工作交接中的不规范主要表现为对会计工作交接的认识、交接内容及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交接等方面。由于对会计工作交接的认识不到位, 导致应当移交的会计资料在没有很好整理的情况下草率移交。在会计工作交接的内容上, 有的单位缺少必要的制度、细则和规范的交接流程, 有的应当办理移交的人员, 甚至只是口头告知一声, 没有做出书面的会计工作交接手续, 交接时出现账实不符也时有发生。随着社会发展, 会计电算化的领域逐渐扩大, 电算化环境下的会计工作交接, 必须在实际操作状态下实现。
1.5 会计档案管理中的不规范
会计档案管理中的不规范表现多样, 有的是没有按照规定对会计凭证进行整理装订, 有的是没有及时交会计档案, 有的是没有对会计档案进行很好的管理, 有的是单位领导和相关人员认识不足, 有的是会计档案管理的制度缺位, 有的是监管不力等。
2 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的成因
2.1 有法不依, 执法不严, 会计法律制度没有得到有效落实
会计法律制度虽然在不断地健全和完善, 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却普遍存在。会计相关法律制度没有很好的落实, 主要源于对会计基础工作重视不够、法律意识淡薄、违规后的处罚力度较轻, 进而导致了很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的不规范现象屡禁不绝, 会计基础工作局面堪忧。
2.2 对会计基础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很多单位忽视会计基础工作, 认为会计基础工作就是一个收付的问题, 抓好抓赖无所谓, 不会影响单位业务的正常开展。一切工作都是各单位的领导说了算, 上级部门无需过多干预。这样的观念就造成了这些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长期处于无人监管、检查的状态。单位会计人员没有得及时的进修学习, 知识陈旧, 跟不上国家会计基础工作更新调整的节奏。
2.3 会计人员的会计素质不高, 制约会计工作能力的提高
会计人员的素质包括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两方面。虽然近年来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在稳步推进, 会计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有所提升, 但有的单位会计人员的学历层次普遍较低, 没有受过系统的会计理论知识的正规训练, 最多是岗前培训, 平时的业务处理全靠老会计传帮带或者自己摸着石头过河, 不注重会计职业的继续教育, 理不清开不明账证表之间的关系;有些会计人员虽说具有了一定的会计素质, 但平常不重视知识的更新和新的会计法规的学习, 以原来的会计规章制度和会计准则进行业务处理, 导致会计基础工作不能规范有序的进行。
2.4 弄虚作假、虚意伪造变造致使会计基础工作的混乱无序
有的单位为了一已之私, 在会计数据上大做手脚, 以致账实不符、账表不符, 人为操纵单位盈亏, 以达到偷漏国家税款、粉饰单位业绩和非法转移国家财产等不良企图。有的单位内部管理淆乱不堪, 单位负责人任人唯亲, 使用自家的亲属担任会计机构负责人等, 这些都必然带来会计基础工作的淆乱。
2.5 有关部门对会计基础工作的监管不力
有的上级主管部门在会计基础工作方面没有尽到监管责任。因此, 这些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实际上处于一种管理上的可怕真空状态。有的上级主管部门虽然进行一些检查, 但也多是流于形式, 随意地敷衍, 缺乏对下属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真正必须的监管。
3 规范会计基础工作的手段
(1) 加强会计法律制度建设。
加强会计法律制度建设, 是加强社会经济管理和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 也是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并使之有序发展的关键。当前, 应当着重加大对会计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 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 打击在会计基础工作方面的违法行为, 使会计基础工作的管理有法可以依, 违法必须究。
(2) 完善会计基础工作的内部管理制度。
标准规范、科学有效的会计基础工作的内部管理制度是会计基础工作进入规范化轨道的可靠保证。首先, 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会计岗位责任制, 划分清楚会计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其次, 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 自我管理, 自我监控, 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最后, 单位应建立健全完善的检查监督制度, 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监督检查, 及时发现会计基础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纠偏、纠错, 做实会计基础工作。另外, 财政部门应当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录用情况的监督, 守好会计人员上岗的关口, 切实履行对会计基础工作的监管职能。
(3) 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培养会计人才。
会计人员的素质对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实施产生极大而深远的影响。因此, 应当要通过会计领域的改革, 建立科学合理的会计人才任用、培养、评价机制, 充分调动会计人员提高身素质的积极性。加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 开展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会计职业技能和会计职业道德培训, 吸引和支持各地区、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力量参与会计职业教育, 加快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素质, 培养现代会计人才。
(4) 建立和完善会计人员的激励机制。
管理当局应当加强对会计基础工作的监管, 建立和完善会计人员激励机制, 采用愿景激励、企业文化激励、工薪激励、情感激励等多种激励手段, 激发会计人员的投入会计工作的激情, 在会计工作过程中营造互相学习、互相竞争的良性氛围, 整体提升会计工作的效能。同时, 管理当局还应该为会计人员深造和培训创造各种有利条件, 使他们尽情施展自已的会计才华, 并最终规范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 全面提高单位的会计工作水平。
摘要: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工作中的重要一环, 也是经济管理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作为企业管理、财务监督的重要内容, 会计基础工作同时也是企业管理水平的窗口, 能够充分体现财会人员的专业素质。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既可以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保障, 又可以减少或杜绝各种违反财经纪律行为的发生。然而, 目前我国的会计基础工作仍存在诸多问题, 为此, 就如何规范会计基础工作, 从而提高会计工作水平, 提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手段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S].财会字[1996]19号.
[2]郭小峰.浅谈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现状及对策[J].会计之友, 2012, (11) .
[3]张金虎.浅谈会计基础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0, (7) .
[4]刘水英.刘嘉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现状与建议[J].会计师, 2012, (4) .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研究 篇3
【关键词】 会计管理; 基础工作; 管理创新; 经验交流
福建煤电成立于2003年1月,主营无烟煤产销和电力投资,年产煤炭220万吨,年产值达15亿元,是福建省内最大的煤炭生产、加工和经营的国有控股大型企业。公司设有25个独立会计核算的单位或部门,现有会计人员近100人。针对单位多、分布散、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特点,公司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管理上从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入手,强化监督检查,有效促进了企业的会计基础工作管理水平。
一、制度创新作保障
制度创新之一:制定会计基础工作专管员管理制度
企业管理水平要不断得到提升,制度创新应摆在首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管理也不例外。福建煤电成立之初,就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要求,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管理制度,在执行中不断创新、不断完善,最具企业特色的是2006年制定的《会计基础工作专管员管理制度》,如同煤炭生产企业特有的岗位设置——安全专员一样,公司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管理上,根据本企业的会计核算体系及公司总部财务、审计人员配备等具体情况,也相应设置“会计基础工作专管员”,要求像煤矿抓安全工作一样抓好会计基础工作。制度内容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明确责任对象。责任对象包括所属单位和公司财务部、审计部,所属单位的责任对象为主要行政领导及主管会计,主要行政领导对本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负领导责任,主管会计对本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负直接责任。公司财务部、审计部人员的责任对象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管理的专管员。
二是明确专管员的责任区。根据公司所属单位的区域分布和企业类型,将公司25个独立核算会计主体分成5个责任片区,每个片区负责5个会计核算单位,片区设总负责人,由公司财务部和审计部的部门领导担任,每个片区配备两个财务或审计人员。
三是明确责任内容。包括所属单位责任人责任内容和专管员的责任内容两个方面。所属单位责任人责任内容:要求严格遵守国家的财税法规、会计制度、公司财务会计制度和规定、资金资产管理规定及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等。专管员的责任内容指监督检查的范围,包括:会计核算规范情况、资金资产管理情况、会计档案管理情况等。
四是明确责任认定。包括所属单位的责任认定和专管员的责任认定两个方面。所属单位的责任认定要明确主要行政领导和单位主管会计各自应承担的责任。
五是明确奖惩办法。包括建立“主管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个人档案”,风险抵押金方式,对所属单位责任人及专管员的奖罚措施等。
制度创新之二:建立会计基础工作抵押考核管理制度
为调动所属单位会计人员及专管员的工作积极性,确保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年终实行业绩考核,根据岗位及责任不同,采取抵押考核办法,即所属单位会计主管及公司专管员交纳一定数额的抵押金到公司财务部,年终根据考核情况及时兑现奖罚。考核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所属单位责任人的奖罚
(1)所属单位未履行责任内容,被公司财务、审计人员查出的,按发生金额的10%调减成本费用指标的预算数。若因此给公司造成经济损失的,另按福建省能源集团《关于对在企业经营管理中造成不良资产或导致经济损失的责任人实行经济赔偿的暂行规定》的责任认定,责令责任人进行经济赔偿。
(2)所属单位未按“审计整改通知书”要求及时整改到位的,每发生一起,扣罚主管会计风险抵押金的10%,直至扣完风险抵押金为止,单位主要行政领导也按同等金额扣罚。
(3)所属单位年度内落实会计基础管理工作到位的,除全额退还该单位主管会计的风险抵押金外,加按风险抵押金同等金额给予奖励;未完全履行检查监督职责的,按履行的程度,同比例扣罚风险抵押金。
2.专管员的奖罚
(1)专管员未履行检查监督职责的,全额扣罚风险抵押金;未完全履行检查监督职责的,按履行的程度,同比例扣罚风险抵押金。若因此给公司造成经济损失的,另按省能源集团《关于对在企业经营管理中造成不良资产或导致经济损失的责任人实行经济赔偿的暂行规定》的责任认定,责令责任人进行经济赔偿。
(2)专管员年度内履行检查监督职责到位的,除全额退还该单位主管会计的风险抵押金外,加按风险抵押金同等金额给予奖励。
以上两项制度,具有鲜明的企业特色,可操作性强,进一步完善了企业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充分调动了各会计岗位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推动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管理上台阶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二、管理创新出效果
管理创新之一:规范检查内容,强化日常监督——采取“审计整改三联单”形式对检查中存在的不规范问题及时下发整改通知书
会计基础工作就像煤炭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一样,应深入现场,常抓不懈,出现不规范的地方及时整改。要求专管人员按各自负责的片区及单位实行日常不定期检查和每季度定期全面检查,检查、监督内容包括七个方面:
一是检查、督促责任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是否符合《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二是检查、督促责任单位的会计核算是否遵循国家及公司的财务会计制度和规定,收入、成本、费用、损益的会计核算是否及时、规范、真实。
三是检查、督促责任单位的涉税会计业务是否规范,是否符合税收法规的要求。
四是检查、督促责任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是否符合公司《固定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具体规定。
五是检查、督促责任单位的资金收支管理是否符合公司的资金管理规定,是否存在账外设账行为。
六是检查、督促责任单位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是否按规定及公司《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的要求定期整理归档,妥善保管,查阅和销毁是否符合规定手续。
七是检查、督促责任单位是否严格执行上级部门和公司的各项管理制度。
日常检查和定期检查后,由公司审计部门对各片检查组在审计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汇总、整理,出具审计整改通知书,通知书内容包括:检查时间、审计整改责任单位、编号、存在问题、整改意见、整改反馈意见及检查人员等。审计整改通知书分成三联,第一联:存根联(由审计部门保管);第二联:整改联(下发给被检查单位作为整改的依据);第三联:反馈联(整改单位反馈整改具体情况,并将反馈意见送公司审计部门存档)。据统计,2007—2010年,出具审计整改通知书共170份,提出审计整改意见957条。经过几年的努力,基层各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得到进一步的规范,公司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管理水平逐步提高。
管理创新之二:注重效果——跟踪检查整改落实情况
审计整改通知书发出后,我们坚持追求实效、不走过场的原则,监督整改单位按照通知书中出具的审计整改意见按时保质完成,并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将整改反馈意见,即“审计整改通知书”第三联送公司审计部存档。下一季度检查时,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跟踪检查被审计单位对上季度存在问题是否按要求整改落实到位,通过跟踪检查,各责任单位整改率达100%,不规范的行为得到及时纠正。
管理创新之三:健全档案、提升素质——建立“主管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个人档案”
所属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管理与主管会计人员挂钩,建立“主管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个人档案”。档案内容包括:检查存在的问题(整改条数)、屡改屡犯情况、资产管理情况、报表报送情况、档案管理情况、论文撰写情况等。该档案将作为财务人员评先评优、人事任免及岗位调整的一项业绩资料。通过建立个人档案,有效促进会计人员加强法律法规及业务理论学习,加强职业道德修养,会计队伍总体素质有了较大提高。
通过采取以上三项管理措施,企业会计基础工作存在的问题能及时发现,并及时得以纠正,工作中讲求实效,不走过场,取得的成果不断得到巩固,会计工作质量不断得到提高。近年来,没有出现因企业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而被上级主管部门或税务部门处罚的现象。
三、工作中的几点启示
福建煤电通过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管理逐步形成规范化、制度化,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降低了财务风险,提升了企业管理水平。其做法,也给我们带来了几点启示:
1.坚持创新。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活力,创新是企业管理永恒的主题,创新是推进企业管理水平提升的有效动力。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管理也要与时俱进,通过制度、管理的不断创新,使会计管理工作渗透到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使内部会计管理工作程序、方法、要求制度化、规范化,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管理才能得到不断推进。
2.提高思想认识。“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企业领导、财务会计人员都应重视会计基础工作,对照《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从日常工作抓起,从最基础的工作抓起,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保证单位会计工作有序进行。
3.建立健全检查和监督制度。检查监督是持续做好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的保证,只有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监督,才能发现存在的问题,才利于纠正错误,弥补工作之不足,巩固取得的成果。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模版] 篇4
(1996年6月17日财政部财会字19号发布)财政部关于印发《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通知
财会字[1996]1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国务院有关部、委、局、总公司财务司:
为了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建立规范的会计工作秩序,不断提高会计工作水平,我部制定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现予以发布,请根据本地区、本部门会计基础工作的实际组织实施。实施中的有关要求如下:
一、要广泛宣传学习《规范》。《规范》是各单位和广大会计人员开展会计基础工作的基本标准,也是各级财政部门、业务主管部门检查会计基础工作情况的重要依据。因此,要结合《规范》的实施,广泛宣传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宣传会计基础工作各个方面的基本要求,统一各级领导和广大会计人员对会计基础工作的认识,使各单位的会计人员了解和掌握会计基础工作的各项要求,做好会计基础工作。
二、要把实施《规范》与整顿会计工作秩序、实现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结合起来。各级财政部门、业务主管部门要根据《国务院关于整顿会计工作秩序进一步提高会计工作质量的通知 》精神,督促各单位按照《规范》的要求建账。同时,把贯彻《规范》的各项规定、促进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抓紧抓好。各单位的会计人员应当经常对照《规范》的要求进行自我检查和整改,以扎实、有序的会计基础工作,保证会计工作质量的提高和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
各地区、各部门在实施《规范》中有什么问题和意见,请及时向我部反映。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建立规范的会计工作秩序,提高会计工作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和其他组织的会计基础工作,应当符合本规范的规定。第三条 各单位应当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本规范的规定,加强会计基础工作,严格执行会计法规制度,保证会计工作依法有序地进行。
第四条 单位领导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负有领导责任。第五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要加强对会计基础工作的管理和指导,通过政策引导、经验交流、监督检查等措施,促进基层单位加强会计基础工作,不断提高会计工作水平。国务院各业务主管部门根据职责权限管理本部门的会计基础工作。
第二章 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 第一节 会计机构设置和会计人员配备 第六条 各单位应当根据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会计机构;不具备单独设置会计机构条件的,应当在有关机构中配人员。事业行政单位会计机构的设置和会计人员的配备,应当符合国家统一事业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
设置会计机构,应当配备会计机构负责人;在有关机构中配备专职会计人员,应当在专职会计人员中指定会计主管人员。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任免,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
第七条 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应当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坚持原则,廉洁奉公;
(二)具有会计专业技术资格;
(三)主管一个单位或者单位内一个重要方面的财务会计工作时间不少于2年;
(四)熟悉国家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和方针、政策,掌握本行业业务管理的有关知识;
(五)有较强的组织能力;
(六)身体状况能够适应本职工作的要求。
第八条 没有设置会计机构和配备会计人员的单位,应当根据《代理记帐管理暂行办法》委托会计师事务所或者持有代理记帐许可证书的其他代理记帐机构进行代理记帐。
第九条 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业务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法律和国家有关规定设置总会计师。总会计师由具有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担任。
总会计师行使《总会计师条例》规定的职责、权限。总会计师的任命(聘任)、免职(解聘)依照《总会计师条例》和有关法律的规定办理。
第十条 各单位应当根据会计业务需要配备持有会计证的会计人员。未取得会计证的人员,不得从事会计工作。
第十一条 各单位应当根据会计业务需要设置会计工作岗位。会计工作岗位上般可分为:会计机构负责人或者会计主管人员,出纳,财产物资核算,工资核算,成本费用核算;财务成果核算,资金核算,往来结算,总帐报表,稽核,档案管理等。开展会计电算化和管理会计的单位,可以根据需要设置相应工作岗位,也可以与其他工作岗位相结合。
第十二条 会计工作岗位,可以一人一岗、一人多岗或者一岗多人。但出纳人员不得兼管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费用、债权债务帐目的登记工作。
第十三条 会计人员的工作岗位应当有计划地进行轮换。第十四条 会计人员应当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熟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遵守职业道德。会计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参加会计业务的培训。各单位应当合理安排会计人员的培训,保证会计人员每年有一定时间用于学习和参加培训。
第十五条 各单位领导人应当支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对忠于职守,坚持原则,做出显著成绩的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应当给予精神的和物质的奖励。
第十六条 国家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任用会计人员应当实行回避制度。单位领导人的直系亲属不得担任本单位的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直系亲属不得在本单位会计机构中担任出纳工作。
需要回避的直系亲属为: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以及配偶亲关系。
第二节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
第十七条 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中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树立良好的职业品质、严谨的工作作风,严守工作纪律,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第十八条 会计人员应当热爱本职工作,努力钻研业务,使自己的知识和技能适应所从事工作的要求。
第十九条 会计人员应当熟悉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并结合会计工作进行广泛宣传。
第二十条 会计人员应当按照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会计工作,保证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合法、真实、准确、及时、完整。
第二十一条 会计人员办理会计事务应当实事求是、客观公 第二十二条 会计人员应当熟悉本单位的生产经营和业务管理情况,运用掌握的会计信息和会计方法,为改善单位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第二十三条 会计人员应当保守本单位的商业秘密。除法律规定和单位领导人同意外,不能私自向外界提供或者泄露单位的会计信息。
第二十四条 财政部门、业务主管部门和各单位应当定期检查会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的情况,并作为会计人员晋升、晋级、聘任专业职务、表彰奖励的重要考核依据。
会计人员违反职业道德的,由所在单位进行处罚;情节严重的,由会计证发证机关吊销其会计证。
第三节 会计工作交接
第二十五条 会计人员工作调动或者因故离职,必须将本人所经管的会计工作全部移交给接替人员。没有办清交接手续的,不得调动或者离职。
第二十六条 接替人员应当认真接管移交工作,并继续办理移交的未了事项。
第二十七条 会计人员办理移交手续前,必须及时做好以下工作:
(一)已经受理的经济业务尚未填制会计凭证的,应当填制完毕。
(二)尚未登记的帐目,应当登记完毕,并在最后一笔余额后加盖经办人员印章。
(三)整理应该移交的各项资料,对未了事项写出书面材料。
(四)编制移交清册,列明应当移交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会计报表、印章、现金、有价证券、支票簿、发票、文件、其他会计资料和物品等内容;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从事该项工作的移交人员还应当在移交清册中列明会计软件及密码、会计软件数据磁盘(磁带等)及有关资料、实物等内容。第二十八条 会计人员办理交接手续,必须有监交人负责监交。一般会计人员交接,由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负责监交;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交接,由单位领导人负责监交,必要时可由上级主管部门派人会同监交。
第二十九条 移交人员在办理移交时,要按移交清册逐项移交;接替人员要逐项核对点收。
(一)现金、有价证券要根据会计帐簿有关记录进行点交。库存现金、有价证券必须与会计帐簿记录保持一致。不一致时,移交人员必须限期查清。
(二)会计凭证、会计帐簿、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必须完整无缺。如有短缺,必须查清原因,并在移交清册中注明,由移交人员负责。
(三)银行存款帐户余额要与银行对帐单核对,如不一致,应当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调节相符,各种财产物资和债权债务的明细帐户余额要与总帐有关帐户余额核对相符;必要时,要抽查个别帐户的余额,与实物核对相符,或者与往来单位、个人核对清楚。
(四)移交人员经管的票据、印章和其他实物等,必须交接清楚;移交人员从事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要对有关电子数据在实际操作状态下进行交接。第三十条 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移交时,还必须将全部财务会计工作、重大财务收支和会计人员的情况等,向接替人员详细介绍。对需要移交的遗留问题,应当写出书面材料。
第三十一条 交接完毕后,交接双方和监交人员要在移交注册上签名或者盖章,并应在移交注册上注明:单位名称,交接日期,交接双方和监交人员的职务、姓名,移交清册页数以及需要说明的问题和意见等。
移交清册一般应当填制一式三份,交接双方各执一份,存档一份。第三十二条 接替人员应当继续使用移交的会计帐簿,不得自行另立新帐,以保持会计记录的连续性。
第三十三条 会计人员临时离职或者因病不能工作且需要接替或者代理的,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或者单位领导人必须指定有关人员接替或者代理,并办理交接手续。
临时离职或者因病不能工作的会计人员恢复工作的,应当与接替或者代理人员办理交接手续。
移交人员因病或者其他特殊原因不能亲自办理移交的,经单位领导人批准,可由移交人员委托他人代办移交,但委托人应当承担本规范第三十五条规定的责任。
第三十四条 单位撤销时,必须留有必要的会计人员,会同有关人员办理清理工作,编制决算。未移交前,不得离职。接收单位和移交日期由主管部门确定。单位合并、分立的,其会计工作交接手续比照上述有关规定办理。第三十五条 移交人员对所移交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会计报表和其他有关资料的合法性、真实性承担法律责任。
第三章 会计核算 第一节 会计核算一般要求
第三十六条 各单位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建立会计帐册,进行会计核算,及时提供合法、真实、准确、完整的会计信息。
第三十七条 各单位发生的下列事项,应当及时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
(一)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
(二)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
(三)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
(四)资本、基金的增减;
(五)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
(六)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
(七)其他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事项。第三十八条 各单位的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保证会计指标的口径一致、相互可比和会计处理方法的前后各期相一致。第三十九条 会计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第四十条 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帐本位币。收支业务以外国货币为主的单位,也可以选定某种外国货币作为记帐本位市,但是编制的会计报表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境外单位向国内有关部门编报的会计报表,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
第四十一条 各单位根据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要求,在不影响会计核算要求、会计报表指标汇总和对外统一会计报表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置和使用会计科目。
事业行政单位会计科目的设置和使用,应当符合国家统一事业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
第四十二条 会计凭证、会计帐簿、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的内容和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不得伪造、变造会计凭证和会计帐簿,不得设置帐外帐,不得报送虚假会计报表。第四十三条 各单位对外报送的会计报表格式由财政部统一规定。
第四十四条 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对使用的会计软件及其生成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的要求,应当符合财政部关于会计电算化的有关规定。
第四十五条 各单位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应当建立档案,妥善保管。会计档案建档要求、保管期限、销毁办法等依据《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有关电子数据、会计软件资料等应当作为会计档案进行管理。第四十六条 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少数民族自治地区可以同时使用少数民族文字。中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经济组织也可以同时使用某种外国文字。
第二节 填制会计凭证
第四十七条 各单位办理本规范第三十七条规定的事项,必须取得或者填制原始凭证,并及时送交会计机构。第四十八条 原始凭证的基本要求是:
(一)原始凭证的内容必须具备:凭证的名称;填制凭证的日期;填制凭证单位名称或者填制人姓名;经办人员的签名或者盖章;接受凭证单位名称;经济业务内容;数量、单价和金额。
(二)从外单位取得的原始凭证,必须盖有填制单位的公章;从个人取得的原始凭证,必须有填制人员的签名或者盖章。自制原始凭证必须有经办单位领导人或者其指定的人员签名或者盖章。对外开出的原始凭证,必须加盖本单位公章。
(三)凡填有大写和小写金额的原始凭证,大写与小写金额必须相符。购买实物的原始凭证,必须有验收证明。支付款项的原始凭证。必须有收款单位和收款人的收款证明。
(四)一式几联的原始凭证,应当注明各联的用途,只能以一联作为报销凭证。
一式几联的发票和收据,必须用双面复写纸(发票和收据本身具备复写纸功能的除外)套写,并连续编号。作废时应当加盖“作废”戳记,连同存根一起保存,不得撕毁。
(五)发生销货退回的,除填制退货发票外,还必须有退货验收证明;退款时,必须取得对方的收款收据或者汇款银行的凭证,不得以退货发票代替收据。
(六)职工公出借款凭据,必须附在记帐凭证之后。收回借款时,应当另开收据或者退还借据副本,不得退还原借款收据。
(七)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准的经济业务,应当将批准文件作为原始凭怔附件:如果批准文件需要单独归档的,应当在凭证上注明批准机关名称、日期和文件字号。
第四十九条 原始凭证不得涂改、挖补。发现原始凭证有错误的,应当由开出单位重开或者更正,更正处应当加盖开出单位的公章。
第五十条 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要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填制记帐凭证。
记帐凭证可以分为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帐凭证,也可以使用通用记帐凭证。
第五十一条 记帐凭证的基本要求是:
(一)记帐凭证的内容必须具备:填制凭证的日期;凭证编号;经济业务摘要;会计科目;金额;所附原始凭证张数;填制凭证人员、稽核人员、记帐人员、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签名或者盖章。收款和付款记帐凭证还应当由出纳人员签名或者盖章。
以自制的原始凭证或者原始凭证汇总表代替记帐凭证的,也必须具备记帐凭证应有的项目。
(二)填制记帐凭证时,应当对记帐凭证进行连续编号。一笔经济业务需要填制两张以上记帐凭证的,可以采用分数编号法编号:
(三)记帐凭证可以根据每一张原始凭证填制,或者根据若干张同类原始凭证汇总填制,也可以根据原始凭证汇总表填制。但不得将不同内容和类别的原始凭证汇总填制在一张记帐凭证上。
(四)除结帐和更正错误的记帐凭证可以不附原始凭证外,其他记帐凭证必须附有原始凭证。如果一张原始凭证涉及几张记帐凭证,可以把原始凭证附在一张主要的记帐凭证后面,并在其他记帐凭证上注明附有该原始凭证的记帐凭证的编号或者附原始凭证复印机。一张复始凭证所列支出需要几个单位共同负担的,应当将其他单位负担的部分,开给对方原始凭证分割单,进行结算。原始凭证分割单必须具备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凭证名称、填制凭证日期、填制凭证单位名称或者填制人姓名、经办人的签名或者盖章、接受凭证单位名称、经济业务内容、数量、单价、金额和费用分摊情况等。
(五)如果在填制记帐凭证时发生错误,应当重新填制。已经登记入帐的记帐凭证,在当年内发现填写错误时,可以用红字填写一张与原内容相同的记帐凭证,在摘要栏注明“注销某月某日某号凭证”字样,同时再用蓝字重新填制一张正确的记帐凭证,注明“订正某月某日某号凭证”字样。如果会计科目没有错误,只是金额错误,也可以将正确数字与错误数字之间的差额,另编一张调整的记帐凭证,调增金额用蓝字,调减金额用红字。发现以前记帐凭证有错误的,应当用蓝字填制一张更正的记帐凭证。
(六)记帐凭证填制完经济业务事项后,如有空行,应当自金额栏最后一笔金额数字下的空行处至合计数上的空行处划线注销。第五十二条 填制会计凭证,字迹必须清晰、工整,并符合下列要求:
(一)阿拉伯数字应当一个一个地写,不得连笔写。阿拉伯金额数字前面应当书写货币市种符号或者货币名称简写和市种符号。币种符号与阿拉伯金额数字之间不得留有空白。凡阿拉伯数字前写有市种符号的,数字后面不再写货币单位。
(二)所有以元为单位(其他货币种类为货币基本单位,下同)的阿拉伯数字,除表示单价等情况外,一律填写到角分;元角分的,角位和分位可写“00”,或者符号“——”;有角无分的,分位应当写“0”,不得用符号“——”代替。
(三)汉字大写数字金额如零、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万、亿等,一律用正楷或者行书体书写,不得用0、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等简化字代替,不得任意自造简化字。大写金额数字到元或者角为止的,在“元”或者“角”字之后应当写“整”字或者“正”字;大写金额数字有分的,分字后面不写“整”或者“正”字。
(四)大写金额数字前未印有货币名称的,应当加填货币名称,货币名称与金额数字之间不得留有空白。
(五)阿拉伯金额数字中间有“0”时,汉字大写金额要写“零”字;阿拉伯数字金额中间连续有几个“0”时,汉字大写金额中可以只写一个“零”字;阿拉伯金额数字元位是“0”,或者数字中间连续有几个“0”、元位也是“0”但角位不是“0”时,汉字大写金额可以只写一个“零”字,也可以不写“零”字。
第五十三条 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对于机制记帐凭证,要认真审核,做到会计科目使用正确,数字准确无误。打印出的机制记帐凭证要加盖制单人员、审核人员、记帐人员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印章或者签字。
第五十四条 各单位会计凭证的传递程序应当科学、合理,具体办法由各单位根据会计业务需要自行规定。
第五十五条 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要妥善保管会计凭证。
(一)会计凭证应当及时传递,不得积压。
(二)会计凭证登记完毕后,应当按照分类和编号顺序保管,不得散乱丢失。
(三)记帐凭证应当连同所附的原始凭证或者原始凭证汇总表,按照编号顺序,折叠整齐,按期装订成册,并加具封面,注明单位名称、、月份和起讫日期、凭证种类、起讫号码,由装订人在装订线封签外签名或者盖章。
对于数量过多的原始凭证,可以单独装订保管,在封面上注明记帐凭证日期、编号、种类,同时在记帐凭证上注明“附件另订”和原始凭证名称及编号。
各种经济合同、存出保证金收据以及涉外文件等重要原始凭证,应当另编目录,单独登记保管,并在有关的记帐凭证和原始凭证上相互注明日期和编号。
(四)原始凭证不得外借,其他单位如因特殊原因需要使用原始凭证时,经本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批准,可以复制。向外单位提供的原始凭证复制件,应当在专设的登记簿上登记,并由提供人员和收取人员共同签名或者盖章。
(五)从外单位取得的原始凭证如有遗失,应当取得原开出单位盖有公章的证明,并注明原来凭证的号码、金额和内容等,由经办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和单位领导人批准后,才能代作原始凭证。如果确实无法取得证明的,如火车、轮船、飞机票等凭证,由当事人写出详细情况,由经办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和单位领导人批准后,代作原始凭证。第三节 登记会计帐簿
第五十六条 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和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会计帐簿。会计帐簿包括总帐、明细帐、日记帐和其他辅助性帐簿。
第五十七条 现金日记帐和银行存款日记帐必须采用订本式帐簿。不得用银行对帐单或者其他方法代替日记帐。
第五十八条 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用计算机打印的会计帐簿必须连续编号,经审核无误后装订成册,并由记帐人员和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签字或者盖章。
第五十九条 启用会计帐簿时,应当在帐簿封面上写明单位名称和帐簿名称。在帐簿扉页上应当附启用表,内容包括:启用日期、帐簿页数、记帐人员和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姓名,并加盖名章和单位公章。记帐人员或者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调动工作时,应当注明交接日期、接办人员或者监交人员姓名,并由交接双方人员签名或者盖章。
启用订本式帐簿,应当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顺序编定页数,不得跳页、缺号。使用活页式帐页,应当按帐户顺序编号,并须定期装订成册。装订后再接实际使用的帐页顺序编定页码。另加目录,记明每个帐户的名称和页次。
第六十条 会计人员应当根据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登记会计帐簿。登记帐簿的基本要求是:
(一)登记会计帐簿时,应当将会计凭证日期、编号、业务内容摘要、金额和其他有关资料逐项记入帐内;做到数字准确、摘要清楚、登记及时、字迹工整。
(二)登记完毕后,要在记帐凭证上签名或者盖章,并注明已经登帐的符号,表示已经记帐。
(三)帐簿中书写的文字和数字上面要留有适当空格,不要写满格;一般应占格距的二分之一。
(四)登记帐簿要用蓝黑墨水或者碳素墨水书写,不得使用圆珠笔(银行的复写帐簿除外)或者铅笔书写。
(五)下列情况,可以用红色墨水记帐: 1.按照红字冲帐的记帐凭证,冲销错误记录; 2.在不设借贷等栏的多栏式帐页中,登记减少数;
3.在三栏式帐户的余额栏前,如未印明余额方面的,在余额栏内登记负数余额;
4.根据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可以用红字登记的其他会计记录。
(六)各种帐簿按页次顺序连续登记,不得跳行、隔页。如果发生跳行、隔页,应当将空行、空页划线注销,或者注明“此行空白”、“此页空白”字样,并由记帐人员签名或者盖章。
(七)凡需要结出余额的帐户,结出余额后。应当在“借或贷”等栏内写明“借”或者“贷,’等字样。没有余额的帐户,应当在“借或贷”等栏内写“平”字,并在余额栏内用“Q”表示。现金日记帐和银行存款日记帐必须逐日结出余额。
(八)每一帐页登记完毕结转下页时,应当结出本页合计数及余额,写在本页最后一行和下页第一行有关栏内,并在摘要栏内注明“过次页”和“承前页”字样;也可以将本页合计数及金额只写在下页第一行有关栏内,并在摘要栏内注明“承前页”字样。对需要结计本月发生额的帐户,结计“过次页”的本页合计数应当为自本月初起至本页未止的发生额合计数;对需要结计本年累计发生额的帐户,结计“过次页”的本页合计数应当为自年初起至本页未止的累计数;对既不需要结计本月发生额也不需要结计本年累计发生额的帐户,可以只将每页未的余额结转次页。第六十一条 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总帐和明细帐应当定期打印。
发生收款和付款业务的,在输入收款凭证和付款凭证的当天必须打印出现金日记帐和银行存款日记帐,并与库存现金核对无误。第六十二条 帐簿记录发生错误,不准涂改、挖补、刮擦或者用药水消除字迹,不准重新抄写,必须按照下列方法进行更正:
(一)登记帐簿时发生错误,应当将错误的文字或者数字划红线注销,但必须使原有字迹仍可辨认;然后在划线上方填写正确的文字或者数字,并由记帐入员在更正处盖章。对于错误的数字,应当全部划红线更正,不得只更正其中的错误数字。对于文字错误,可只划去错误的部分。
(二)由于记帐凭证错误而使帐簿记录发生错误,应当按更正的记帐凭证登记帐簿。
第六十三条 各单位应当定期对会计帐簿记录的有关数字与库存实物、货币资金、有价证券、往来单位或者个人等进行相互核对,保证帐证相符、帐帐相符、帐实相符。对帐工作每年至少进行一次。
(一)帐证核对。核对会计帐簿记录与原始凭证、记帐凭证的时间、凭证字号、内容、金额是否一致,记帐方向是否相符。
(二)帐帐核对。核对不同会计帐簿之间的帐簿记录是否相符,包括:总帐有关帐户的余额核对,总帐与明细帐核对,总帐与日记帐核对,会计部门的财产物资明细帐与财产物资保管和使用部门的有关明细帐核对等。
(三)帐实核对。核对会计帐簿记录与财产等实有数额是否相符。包括:现金日记帐帐面余额与现金实际库存数相核对;银行存款日记帐帐面余额定期与银行对帐单相核对;各种财物明细帐帐面余额与财物实存数额相核对;各种应收、应付款明细帐帐面余额与有关债务、债权单位或者个人核对等。第六十四条 各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定期结帐。
(一)结帐前,必须将本期内所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全部登记入帐。
(二)结帐时,应当结出每个帐户的期末余额。需要结出当月发生额的,应当在摘要栏内注明“本月合计”字样,并在下面通栏划单红线。需要结出本年累计发生额的,应当在摘要栏内注明“本年累计”字样,并在下面通栏划单红线;12月末的“本年累计”就是全年累计发生额。全年累计发生额下面应当通栏划双红线。终了结帐时,所有总帐帐户都应当结出全年发生额和年末余额。
(三)终了,要把各帐户的余额结转到下一会计,并在摘要栏注明“结转下年”字样;在下一会计新建有关会计帐簿的第一行余额栏内填写上年结转的余额,并在摘要栏注明“上年结转”字样。
第四节 编制财务报告
第六十五条 各单位必须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定期编制财务报告。财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及其说明。会计报表包括会计报表主表、会计报表附表、会计报表附注。
第六十六条 各单位对外报送的财务报告应当根据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的格式和要求编制。
单位内部使用的财务报告,其格式和要求由各单位自行规定。第六十七条 会计报表应当根据登记完整、核对无误的会计帐簿记录和其他有关资料编制,做到数字真实、计算准确、内容完整、说明清楚。
任何人不得篡改或者授意、指使、强令他人篡改会计报表的有关数字。
第六十八条 会计报表之间、会计报表各项目之间,凡有对应关系的数字,应当相互一致。本期会计 表与上期会计报表之间有关的数字应当相互衔接。如果不同会计会计报表中各项目的内容和核算方法有变更的,应当在会计报表中加以说明。第六十九条 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认真编写会计报表附注及其说明,做到项目齐全,内容完整。
第七十条 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期限对外报送财务报告。对外报送的财务报告,应当依次编定页码,加具封面,装订成册,加盖公章。封面上应当注明:单位名称,单位地址,财务报告所属、季度、月度,送出日期,并由单位领导人、总会计师、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签名或者盖章。单位领导人对财务报告的合法性、真实性负法律责任。第七十一条 根据法律和国家有关规定应当对财务报告进行审计的,则务报告编制单位应当先行委托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并将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随同财务报告按照规定的期限报送有关部门。
第七十二条 如果发现对外报送的财务报告有错误,应当及时办理更正手续。除更正本单位留存的财务报告外,并应同时通知接受财务报告的单位更正。错误较多的,应当重新编报。
第四章 会计监督
第七十三条 各单位的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本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会计监督。
第七十四条 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进行会计监督的依据是:
(一)财经法律、法规、规章;
(二)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
(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和国务院业务主管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制定的具体实施办法或者补充规定;
(四)各单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制定的单位内部会计管理制度;
(五)各单位内部的预算、财务计划、经济计划、业务计划 第七十五条 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应当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和监督。
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不予受理。对弄虚作假、严重违法的原始凭证,在不予受理的同时,应当予以扣留,并及时向单位领导人报告,请求查明原因,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对记载不明确、不完整的原始凭证,予以退回,要求经办人员更正、补充。
第七十六条 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伪造、变造、故意毁灭会计帐簿或者帐外设帐行为,应当制止和纠正;制止和纠正无效的,应当向上级主管单位报告,请求作出处理。
第七十七条 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应当对实物、款项进行监督,督促建立并严格执行财产清查制度。发现帐簿记录与实物、款项不符时,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处理。超出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职权范围的,应当立即向本单位领导报告,请求查明原因,作出处理。
第七十八条 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指使、强今编造、篡改财务报告行为,应当制止和纠正;制止和纠正无效的,应当向上级主管单位报告,请求处理。
第七十九条 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应当对财务收支进行监督。
(一)对审批手续不全的财务收支,应当退回,要求补充、更正。
(二)对违反规定不纳入单位统一会计核算的财务收支,应当制止和纠正。
(三)对违反国家统一的财政、财务、会计制度规定的财务收支,不予办理。
(四)对认为是违反国家统一的财政、财务、会计制度规定的财务收支。应当制止和纠正;制止和纠正无效的,应当向单位领导人提出书面意见请求处理。
单位领导人应当在接到书面意见起十日内作出书面决定,并对决定承担责任。
(五)对违反国家统一的财政、财务、会计制度规定的财务收支,不予制止和纠正,又不向单位领导人提出书面意见的;也应当承担责任。
(六)对严重违反国家利益和社会公众利益的财务收支,应当向主管单位或者财政、审计、税务机关报告。
第八十条 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违反单位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经济活动,应当制止和纠正;制止和纠正无效的,向单位领导人报告,请求处理。
第八十一条 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应当对单位制定的预算、财务计划、经济计划、业务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第八十二条 各单位必须依照法律和国家有关规定接受财政、审计、税务等机关的监督,如实提供会计凭证、会计帐簿、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以及有关情况、不得拒绝、隐匿、谎报。第八十三条 按照法律规定应当委托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的单位,应当委托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并配合注册会计师的工作,如实提供会计凭证、会计帐簿、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以及有关情况,不得拒绝、隐匿、谎报;不得示意注册会计师出具不当的审计报告。
第五章 内部会计管理制度
第八十四条 各单位应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结合单位类型和内容管理的需要,建立健全相应的内部会计管理制度。
第八十五条 各单位制定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应当执行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财务会计制度。
(二)应当体现本单位的生产经营、业务管理的特点和要求。
(三)应当全面规范本单位的各项会计工作,建立健全会计基础,保证会计工作的有序进行。
(四)应当科学、合理,便于操作和执行。
(五)应当定期检查执行情况。
(六)应当根据管理需要和执行中的问题不断完善。
第八十六条 各单位应当建立内部会计管理体系。主要内容包括:单位领导人、总会计师对会计工作的领导职责;会计部门及其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职责、权限;会计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的关系;会计核算的组织形式等。
第八十七条 各单位应当建立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主要内容包括:会计人员的工作岗位设置;备会计工作岗位的职责和标准;各会计工作岗位的人员和具体分工;会计工作岗位轮换办法;对各会计工作 岗位的考核办法。第八十八条 各单位应当建立帐务处理程序制度。主要内容包括:会计科目及其明细科目的设置和使用;会计凭证的格式、审核要求和传递程序;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帐簿的设置;编制会计报表的种类和要求;单位会计指标体系。
第八十九条 各单位应当建立内部牵制制度。主要内容包括:内部牵制制度的原则;组织分工;出纳岗位的职责和限制条件;有关岗位的职责和权限。
第九十条 各单位应当建立稽核制度。主要内容包括:稽核工作的组织形式和具体分工;稽核工作的职责、权限;审核会计凭证和复核会计帐簿、会计报表的方法。
第九十一条 各单位应当建立原始记录管理制度。主要内容包括:原始记录的内容和填制方法;原始记录的格式;原始记录的审核;原始记录填制人的责任;原始记录签署;传递、汇集要求。第九十二条 各单位应当建立定额管理制度。主要内容包括:定额管理的范围;制定和修订定额的依据、程序和方法;定额的执行;定额考核和奖惩办法等。
第九十三条 各单位应当建立计量验收制度。主要内容包括:计量检测手段和方法;计量验收管理的要求;计量验收人员的责任和奖惩办法。
第九十四条 各单位应当建立财产清查制度。主要内容包括:财产清查的范围;财产清查的组织;时产清查的期限和方法;对财产清查中发现问题的处理办法;对财产管理人员的奖惩办法。第九十五条 各单位应当建立财务收支审批制度。主要内容包括:财务收支审批人员和审批权限;财务收支审批程序;财务收支审批人员的责任。
第九十六条 实行成本核算的单位应当建立成本核算制度。主要内容包括:成本核算的对象;成本核算的方法和程序;成本、分析等。
第九十七条 各单位应当建立财务会计分析制度。主要内容包括:财务会计分析的主要内容;财务会计分析的基本要求和组织程序;财务会计分析的具体方法;财务会计分析报告的编写要求等。
第六章 附 则
第九十八条 本规范所称国家统一会计制度,是指由财政部制定、或者财政部与国务院有关部门联合制定、或者经财政部审核批准的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执行的会计规章、准则、办法等规范性文件。本规范所称会计主管人员,是指不设置会计机构、只在其他机构中设置专职会计人员的单位行使会计机构负责人职权的人员。本规范第三章第二节和第三节关于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帐簿的规定,除特别指出外,一般适用于手工记帐。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填制会计凭证和登记会计帐簿的有关要求,应当符合财政部关于会计电算化的有关规定。
第九十九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国务院各业务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本规范的原则,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具体情况,制定具体实施办法,报财政部备案。第一百条 本规范由财政部负责解释、修改。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年自查报告 篇5
开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年”活动自查报告
根据市财政局《关于开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年”活动的通知》(许财会[2012]12号)和《关于转发<河南省财政厅关于开展会计基础工作检查的通知>的通知》(许财会 [2012]13号)文件精神,对我中心会计机构设置情况、会计人员持证上岗情况、会计凭证规范情况、会计账薄规范情况、财务报告规范情况、会计档案管理规范情况、会计内部控制规范情况、财务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了全面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许昌市企业养老保险中心现有职工36名,主要职责为为市直城镇企业职工提供养老保险社会统筹服务,包括养老保险本金征集、离退休职工工资发放、参保在职职工保险基金管理等。
我中心严格按照《会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要求开展日常会计工作,夯实会计工作基础,建立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长效机制,健全内部会计管理和控制制度,提升会计职能,不断提高会计工作管理水平,维护我中心日常会计工作秩序,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完整和国家财产的安全。
二、各项会计基础工作量化指标落实情况:
1、会计基础方面。严格按照《会计法》规定设置会计岗位,配备专职会计人员;明确会计各岗位职责,会计人员持证上岗;任用会计人员实行回避制度;会计工作交接合规;会计档案管理规范。
2、会计核算方面。严格执行各项会计制度,会计凭证的格式、内容、填制方式、审核程序均符合会计制度要求,账薄的设置、启用、登记、结账、错误更正方法均合规;会计科目设置、核算均规定执行,会计报表合规、合法、准确。
3、会计监督方面。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和违反国家统一的财政、财务、会计制度的经济业务事项按照《会计法》规定的进行监督;建立并执行我中心内部控制制度;接受外部监督。
三、主要措施:
1、领导重视,财务人员工作负责,中心配有专门的财务办公室,配有专职财务人员2人,财务资料柜5个;中心主任经常询问财务运行情况和听取财务工作汇报。
2、财务人员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素养和较强业务能力,能按照《会计工作基础规范》的有关财经规定记账,会计科目使用合理,平时报表准确、及时,数据真实;财务人员能对当天发生的业务,当天登记入账,日记帐做到日清日结,并根据各项资金的性质,严格做到专款专用。
3、明确了财务收支审批程序和审批人的权限和责任,规范了各项资金的使用,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明确经费支出的范围和开支标准,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控制经费开支,杜绝了浪费现象的发生。
4、中心成立了理财小组,定期检验监督财务运行情况,大项支出经中心领导班子会议研究决定。
我中心将继续严格按照《会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要求,开展日常会计工作,不断建立规范科学的会计工作秩序,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促进中心会计工作规范、健康发展。
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 篇6
一、实习目的与要求:会计基础工作是整个会计运行系统的根本所在,其规范与否直接关系到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但目前我国在对会计质量的检查中,几乎所有的被检查主体都存在着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的问题。这造成了会计信息失真,会带来一系列的不利影响。同学们通过到一个单位实习,了解调查该单位在会计基础工作环节具体实施情况,在实践中发现其中不规范之处,分析原因提出对策。
二、实习内容:1.首先从理论上界定会计基础工作的含义、内容和重要意义,点明会计基础工作在整个会计工作系统中的重要地位;
2.通过到一个单位财务会计部门实习,调查真实的数据,获得有关该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现状的第一手资料,具体说明在我国会计基础工作的基本情况,进而得出调查结论;
3.对结论进行分析,解释为什么我国目前会存在这样的情况。最后针对原因所在结合我国国情及该单位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改善对策。
kj-02.现代企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流程与方法
一、实习目的与要求:以某个实习单位为研究对象,熟悉其会计工作流程与方法,将所学的会计学知识从理论向实践转化,在实习中发现所学不足并加以补充,巩固理论,毕业后能胜任与本专业有关的相关工作。
二、实习内容:1.了解该单位财务状况(经济业务项目、财务工作人员构成、所使用的财务会计软件等);
2.亲自参加标准会计流程工作。(审核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帐、编制会计报表);
3.学习该类企业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方法;
4.能通过思考分析本单位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一定的改良建议。
三、参考文献:1.《企业会计制度》
2.《会计月刊》、《财会通讯》等会计专业期刊
kj-03.现代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一、实习目的与要求:通过到一个单位的实习,使同学们能熟悉公司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使同学们毕业后能胜任与本专业有关的相关工作。
二、实习内容:1.财务报表分析(包括财务报表的结构分析及财务比率分析等);
2.投资决策分析(包括投资决策评价指标的计算、评价方法的选取等);
3.长期融资决策(包括长期融资的渠道、方式、公司长期证券的发行等);
4.公司资本结构决策问题及股利政策;
5.短期融资决策及营运资金的管理。包括短期融资的渠道、短期融资的规模、现金管理、信用管理及存货管理等。
三、参考文献:1.王庆成,《财务管理学》,中国财政经济
2.刘力,《北京大学财务与会计丛书-财务管理学》(第二版),企业管理出版社,2002 kj-04.会计电算化工作情况调查
一、实习目的与要求: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和应用,不仅仅是会计核算工作的现代化的过程,也是促进会计、会计工作改革和发展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推进企业管理现代化的过程。目前,我国的计算机“工资核算”、“会计报表”、“账务处理”已在各行业的大、中型企业的财会部门得到普遍使用,同学们要以某个实习单位为研究对象,熟悉其会计电算化的具体开展情况,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并在实习中巩固理论。
二、实习内容:1.从理论上界定会计电算化的概念、作用及意义;
2.通过到一个单位实习,了解该单位如何利用计算机代替手工作帐的全过程,达到转变会计
工作职能、减轻会计工作强度的目的。并以具体资料数据体现于实习报告中;
3.分析该单位会计电算化工作具体实施情况中的不足并从宏观及微观层面剖析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最后针对这些原因,思考一些对本单位有一定借鉴意义的对策。强化企业会计监督的研究
一、实习目的与要求:会计监督就是指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依据各项财经法规和财务制度,通过记录、计算、分析、检查等方法,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使之能够按既定的目标和要求来进行。强化会计监督职能对企业对社会都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同学们要了解和掌握会计监督的相关理论知识,通过到一个单位的实习,认识到该企业或该行业会计监督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的建议。
二、实习内容:1会计监督含义,特点,目的和范围;
2.会计监督的现状;会计监督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强化会计监督的建议。
kj-06.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研究
一、实习目的与要求: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活动、处理会计关系时所形成的职业规律、职业观念和职业原则行为规范的总和。从事会计职业的人们职业道德优劣,直接影响会计职能的发挥,影响信息使用者的决策等等。同学们应该结合理论知识,分析会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重要性,并通过在一个单位的实习,分析该企业在这一方面的现状,也可以进而推广到宏观层面,对当前我国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
二、实习内容:1.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涵义;会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规范;
2.遵守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重要性;
3.对当前我国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现状分析;
4.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对策。
kj-07.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研究
一、实习目的与要求:上市公司及时、真实、充分、公平地向广大投资者披露可能影响投资者决策的信息是上市公司必须履行的义务。从宏观而言,有助于国家的宏观调控和市场的运转,有助于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助于维护证券市场秩序,促进证券市场的发展;从微观而言,有助于保障投资者和债权人等信息使用者的利益,有助于促进公司自身的发展等等。但是,我国的会计信息披露在实际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同学们结合理论知识,要了解和掌握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主要内容及意义,并通过到某一上市公司的实习,以该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该公司信息披露的现状,并分析原因,提出解决对策。同学们也可以从上市公司整体出发,探讨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主要问题,问题的形成原因以及进一步完善会计信息披露的对策及建议;
二、实习内容:1.会计信息披露内容及意义;
2.我国目前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
3.造成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的原因,进一步完善会计信息披露的对策及建议。
kj-08.对我国某项具体会计准则的思考
一、实习目的与要求: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颁布了38项新会计准则,并已于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开始执行,同时也鼓励其他企业执行。各项具体会计准则的改变都对企业产生不同方面及不同程度的影响。同学们应该结合理论知识,分析会计准则的涵义及作业,对新旧准则进行比较,并通过在一个单位的实习,分析新准则对该企业产生的影响,同时,可以对具体会计准则的制定或实施尚存在的问题研究和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进一步完善我国会计准则的对策。
二、实习内容:1.会计准则的涵义及作用;
2.我国会计准则建设的现状,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的影响;
3.具体会计准则的制定或实施尚存在的问题研究、成因分析;
4.进一步完善我国会计准则的对策。
三、参考文献:1.各项新旧具体会计准则
2.《上海会计》、《财会通讯》、《财会月刊》、《会计研究》等会计专业期刊的相关论文
kj-09.关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思考
一、实习目的与要求:经济的发展,需要真实的完整的会计信息。真实的会计信息是会计工作立命之本。当前会计信息失真泛滥现象,已成为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损害国民的一大毒瘤。同学们应该结合理论知识,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进行界定,并分析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因素,并通过在一个单位的实习,更加理解我国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现状,并对治理会计信息失真提出一些相应的政策。
二、实习内容:1.对真实性的界定,分析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因素;
2.我国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现状、原因分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后果研究;
3.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kj-10.企业负债经营的利弊分析
实习目的与要求:企业进行负债经营有利有弊,通过实际体会和实习、调研,了解负债经营是企业融资策略,以微观企业为研究对象,分析负债经营对企业的利和弊,了解企业最佳资本结构的构成。
实习内容:1.了解和分析负债对企业的好处;
2.了解负债对企业的不利之处;
论如何规范会计基础工作 篇7
一、现阶段我国会计基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会计核算方面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
(1) 会计凭证填写不符合规定。会计工作中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内容就是根据不同部门的收支情况进行相关账簿的填写。然而有些会计工作人员在填写过程中存在着问题, 从而导致会计凭证的填写存在着问题。例如, 一些单位在与外部单位进行联系时取得的原始会计凭证上登记的内容就完全不符合填写要求, 在一些摘要、大小写、日期等方面的内容没有按照会计规定进行填写, 从而使得凭证毫无使用价值;在事业单位进行大宗货物购买中时, 由于没有采购清单, 也就使得收据缺少证据证明;还有一些会计单据仅仅是填写了价格, 却对于销售方和购买方没有任何的记录等在单位在工作过程中的会计支出和工作, 而在工资的发放过程中, 由于许多工作人员的名单列表以及劳务人员的职位列表、各种证件号码列表等内容存在着不完善的地方, 从而使得会计工作无法精准的做好。
(2) 会计工作人员对会计凭证的填写十分随意。会计工作人员都十分轻快, 会计工作中最繁琐的部分就在于账簿的记录方面。然而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 有些单位对会计工作不重视, 从而导致对于账簿的审核和检查等工作十分滞后, 这就使得工作人员为了节省工作时间, 从而对于账簿的记录更加随意。比如账簿的记录中对于一些业务的记录并不准确, 业务的具体内容描述不准确, 附属的文件存在着具体页数不清楚, 出纳、审核等工作人员的签名缺失等。另外, 还有一些内容是后期审核中发现错误要进行修正, 却并没有采用正确的修正方式, 使得后期查看是产生困扰。
(3) 账簿的录入方式不符合要求。一些单位在账簿的录入中存在着许多问题, 其中最关键的就在于这些单位并没有按照政府企事业单位会计部门工作规范设置账簿, 并且账簿中许多内容的填写不全面, 缺少必要负责人的签字或者盖章等不规范扥内容, 也严重影响着事业单位会计的基础性工作。
2.对会计工作监督不到位
每个单位设置会计部门都应该设置专门的会计监督和复核部门, 并且严格按照各种规范和要求对会计工作的具体内容进行检查和审核, 对一些缺乏必要内容的凭证不给与办理, 对于一些审批材料不完全的收支账簿要进行批评, 并且针对他们的工作要求更正和补充。对于一些不符合规范的工作内容提出严厉的批评, 并且很多内容不予以受理等。
3.内部会计管理制度中的问题
事业单位是我国政府管理部门, 具有我国政府管理部门的惯有毛病, 主要体现在内部监督管理十分松散, 并且缺少相应的问责制度, 使得各项工作都具有十分的随意性。但是现阶段我们可以发现事业单位针对会计工作进行大量的制度设定, 例如审批制度、会计工作责任制度、会计内容收集管理制度、内部审核制度等多种制度, 但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这些制度的实行更多的是流于形式, 没有认真彻底的实行过。目前在我国的会计基础工作管理过程中的问题主要有这些内容:工作人员数量少, 承担工作内容多, 导致杂乱的内容中存在着大量人为的问题;有些单位的财会专属印章使用方式随便, 没有进行使用审批制度进行审批;许多重要印章在一个领导人手中进行管理, 这样容易出现一些无法避免的贪污问题等。这些都是我国事业单位内部会计管理制度中不容忽视的漏洞。
4.会计工作人员队伍素质的问题
我国事业单位中的会计工作人员素质不高, 水平参差不齐, 缺乏必要的工作判断能力, 从而导致许多可以避免的问题而无从避免。比如, 对固定资产进行核算时, 由于工作人员对工作内容不清楚, 或者不了解固定资产所包含的具体内容, 这就使得固定资产的核算存在着严重的问题;由于工作繁忙, 工资水平低, 使得许多工作人员存在着漫不经心的工作态度, 因此使得需要高度耐心和细心的工作中存在着许多由于不仔细而导致的问题;账簿的登记中存在着问题, 对账簿登记的错误进行随意的改善等等。
二、会计基础工作存在着问题的原因
1.事业单位的领导层在日常工作管理中存在着问题。由于事业单位的领导层对会计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管理随心, 监督力度不够等原因, 使得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在社会发展的今天, 我国正处在经济深化改革时期, 基层政府部门的自由度提高, 事业单位领导层所需要负责的工作量明显增加, 就导致他们忽视对事业单位中的会计基础工作的管理, 或者说仅是采用一些流于表面的管理, 使得会计工作缺乏必要的监督管理。
2.领导人对会计的基础工作认识不清楚, 没有意识到会计的基础工作的重要性。一些事业单位领导人多是从行政角度对单位进行管理, 认为会计工作不过是负责单位内部的财政开支, 简单轻松, 不需要花多大的力气进行监督管理, 只要保证会计工作人员对单位的财政进行合理的搭配和使用, 维持事业单位内部的和谐稳定就足够了。因此, 这就严重影响了对会计工作的监督管理工作程度提高, 以及相应的会计工作人员的聘请等方面。
三、针对会计基础工作中的问题所采取的对策
1.强调会计工作人员素质水平的提高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 任何行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事业单位要随着社会这一发展趋势, 提高对人才的需求, 强调会计人员具备最基本的职业道德素养, 从而增强了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水平和质量。为了保证会计人员的基本工作素养, 就要求事业单位定期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 针对社会流行的各种知识和内容进行培训教育, 从而提高事业单位整体的工作质量。同时, 加强培训的同时结合具体工作中的业务内容, 来安排具体的会计工作中职位设置, 从而提高工作人员对自身岗位理解程度提高。另外, 强调会计工作中管理财政和管理账目不同岗位相互区分, 提高整个工作素质和质量。
2.强化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加大财经法规的宣传力度
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可保证经济活动的顺利展开, 增强会计资料的真实性与完善性。因此, 作为事业单位应该不断加强内部控制, 完善内审机构, 定期实施会审工作, 充分发挥内审部门的职能, 加强对核算的监督。目前, 我国会计基础工作比较薄弱, 部分企业无法遵循严格的财经法规。因此, 为了快速解决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弊端, 应该不断拓展财经法规与财务制度的宣传渠道。
3.提高单位领导对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视程度, 完善激励机制
作为事业单位领导应该不断强化法制观念, 正确认识到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 严格遵循《会计法》, 维护会计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在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实施过程中, 及时整顿存在的不规范行为, 切实提高会计基础工作水平。比如:积极整顿无证上岗人员, 严格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完善积极的激励制度, 表彰工作表现出色的会计人员, 为其提供晋级评优的机会, 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4.规范凭证审核, 落实会计账簿的设置和登记
为了增强凭证审核与管理的规范性, 需要积极完成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工作。会计核算的基础工作是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 记账凭证、会计账簿等数据可为经济管理提供系统的数据资料, 进行全方位的会计监督。因此, 会计核算主要从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做起, 强化审核外来原始凭证的审核, 为付款、入账提供充分的依据。目前, 事业单位大多都是采取会计电算化方式, 严格遵循经济业务事项要求, 进行分类处理记账凭证, 确保记账凭证的精确性。同时, 应该结合核算内容与会计业务要求, 进行会计账簿设置与登记, 定期审查各项款项等。
5.加强对单位内部工作人员的监督管理
针对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基础工作监督薄弱的问题, 事业单位应该在单位内部成立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 针对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进行系统的监督完善, 重点针对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是否健全、会计核算程序是否合理及会计信息是否准确及时等内容, 对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工作进行系统的监督检查, 通过监督分析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结合通报及召开通气会等公开方式, 对事业单位会计管理问题进行完善, 促进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从而使得事业单位内部会计基础工作更加规范和完善。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 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是提高会计管理工作水平的重要途径, 可保持有序的会计工作秩序, 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确保良好的会计信息质量。因此, 事业单位会计部门应该从会计工作最基本的工作抓起, 促进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进行全方位的单位内部会计监管, 切实提高会计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1]王俊杰.如何规范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J].中国外贸, 2014 (10) .
[2]沈建勇.论如何规范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1 (5) :119-120.
[3]刘玉梅.浅谈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J].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 2006, 6 (2) :60-63.
规范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 篇8
会计工作是否到位与单位经济管理工作是存在着直接关系的,因此,一定要重视会计基础的规范性工作,并且完善工作中的不足,促进财务管理水平。根据近年来在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和同志们共同探讨,目的在于加强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同时构建起相应的规范秩序,以此达到提升会计工作水平的目的。
1、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内容
所谓的会计基础工作主要是会计管理、会计核算等基础性工作的总称,包括了构建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登记并编制会计报表、对会计档案进行管理等等。会计的基础性工作一般会随着会计职能扩大而不断发展变化,各单位必须根据《会计法》的明文规定,不断的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改进和提升财务的管理水平,并以此来适应社会的发展。
2、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虽然各级事业单位十分重视会计基础工作,都再不断采取相应的方法来优化会计的基础工作,让其可一步一步提升、规范。但是,不可忽视的是仍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例如,内部管理不严格导致的账目不明、数据不真实,或是会计人员的数量、素质等严重不足,存在资料丢失、错落百出的问题。更严重的是一些单位为了粉饰真实的财务情况,会对会计凭证、账本、报表等随意更改,虚假捏造,部分会计人员不具有职业道德,参加到违法的活动当中。而所有的这些问题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付的基础工作,制约了侍工作秩序的正常开展、运行,甚至还会对经济秩序造成干扰。而这些的问题的产生原因多种多样,但无论是哪一种原因,归根结底都是因为缺少管理能力与力度,制度上存在漏洞所造成的。
3、规范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一点建议
提升对会计基础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我们国家的《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当中,都有明确要求,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必须熟悉国家的财经方针、政策,掌握本行业业务管理的有关知识,并具有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因此应当提高单位负责人对会计基础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仅要自己学习掌握有关财经管理制度,还要支持会计人员按照政策、制度办事,为会计人员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
加强对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性监督。财政、审计、税务等有关部门及上级主管部门负责监督事业单位会计工作,通过定期检查和重点核查,采取多种方法进行监督检查,对未按制度规定进行会计核算的行为,依照有关法规从严处罚。并和单位内部人员一起进行监督。各部门应各尽其责,相互协作,形成监督合力,以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不断提高。
重视会计工作人员的再教育培训。会计人员需要通过会计专业的继续教育,或是其他的教育方法来进行系统性、专业性的知识及规范制度的学习,对我们国家的有关财政法律要非常熟悉,同时还要掌握最基础及专业的有关知识,精通业务,使会计核算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以《会计法》为行为准则,指导会计人员的执业行为。并且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保证事业单位健康稳定的发展。
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采取法律和改革等各种手段,同时还要提高单位人员的重视,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还要不断的完善会计核算监督机制,实现单位自身健康发展的过程中同时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讲解】推荐阅读: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工作11-19
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10-19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研究09-02
新《会计基础工作规范》11-22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06-19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试题答案10-26
会计基础知识讲解一11-23
财政总预算会计基础工作规范08-31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典型经验材料11-12
加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的思考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