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基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办法

2024-08-29

会计基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办法(精选8篇)

会计基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办法 篇1

会计基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办法

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也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在工作实践中,通过对会计联系点检查,发现某些单位不同程度存在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的问题,具体体现为:

1、个别单位出纳人员同时兼管会计档案保管及账务处理工作,违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出纳人员不得兼管会计档案保管和账务处理工作”之规定。

2、会计、出纳人员交接时,接替人员未使用移交的会计账簿,另立新账簿,违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接替人员应当继续使用移交的会计账簿,不得自行另立新账簿,以保持会计记录的连续性”之规定。

3、借款凭据在收回借款时,记账凭证后无原始凭证证明。与《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借款凭据,必须附在记账凭证后面。收回借款时应当另开收款收据,不得退还原借款收据”相违背。

4、原始凭证有错误更改后,更改处盖单位公章。与《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发现原始凭证有错误的,应当由开具单位重新开或者更正,更正处加盖单位公章”处理办法不一致。

5、记账凭证填制内容不全。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规定,记账凭证内容必须具备,填制凭证的日期、编号、业务摘要、会计科目、金额、所附原始凭证张数、制单人员、稽核人员、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签名或盖章。活页帐未装订成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规定,使用活页帐,应当按账户顺序编号装订成册。

6、会计人员配置不合规。按规定“未取得会计证的人员,不得从事会计工作”,但是目前仍有个别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出纳仍未取得从业资格证书,乡村的报账员(出纳)不能持证上岗。部分会计人员专业水平较低,缺乏从是

会计工作的能力;部分会计人员不恪守职业道德,不遵守会计原则,违规操作。

对上述在会计实践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应当严格按照相关规定予以改正,督促会计制度联系点单位进行整改。

一是要认真督促单位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发挥制度刚性约束作用。建立健全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财产清查制度、内部牵制制度、稽核制度和

财务会计分析制度等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做到纵向环环相扣,横向相互制约,使会计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形成规范的会计工作环境。

二是定期对单位会计业务情况检查,发挥监督威慑作用。经常性开展会计工作监督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对造成不良影响的进行严肃处理,发挥监督检查工作的威慑作用,督促各单位、各会计从业人员严格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行事。

会计基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办法 篇2

加强会计基础工作, 不断提高会计工作水平, 逐步实现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 是各单位的一项重要任务, 会计基础工作与改善经营管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结合起来, 积极采取措施改善和加强会计基础工作, 使会计工作逐步规范, 会计工作水平稳步提高, 促使会计工作在单位经营管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会计基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 账务处理不规范

企业在发生各项业务时, 不及时或漏做凭证;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转款时, 互相串户;各项收入和费用等不能及时入账或集中入账, 未达账项与企业账无法一一对应等。主要是由于对会计基础工作缺乏足够的认识, 认为会计基础工作对经营管理工作的影响往往是间接的, 会计核算工作的各个环节与会计制度要求不符, 影响了会计工作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2. 岗位内控管理不到位

收付款凭证未互相复核, 凭证后无附件或附件不全, 记账时凭证金额错误等。主要是由于岗位设置不明确, 不相容岗位兼任;内部会计审核不到位, 没有起到监督作用。

3. 部分票据不合规

各部门没有按照规定索取正规票据或正确填写有效票据, 财务人员在报销各项费用时, 没有严格审核, 给予报销, 造成部分跨期、不合规票据入账。主要是由于财务人员责任心不强或领导要求报销, 没有坚持原则, 产生涉税风险。

4. 不重视银行余额调节表

未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及时和银行对账, 也不能按期编制银行余额调节表。主要是由于部分单位会计人员的学历层次较低, 没有受过系统的会计理论知识的正规训练, 不少是“半路出家”, 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较低, 没有工作主动性, 忽略了银行调节表的重要性。

5. 往来客户不及时对账询证

企业和客户在发生各项业务时, 存在发票及往来款项未及时入账, 并且长期不对账, 导致余额不等。主要是双方没有及时沟通, 对于债权方而言应主动对账, 保证债权的准确性。

二、规范财会基础工作的对策

1. 对各项制度、流程和系统的梳理

做好业务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系统化, 按照基础规范的要求认真制定各项财务管理制度, 财务系统与生产销售系统要接轨, 结合单位实际情况统一编制财务实务操作手册, 只要财会人员按照操作手册的内容去做, 就可以准确地规范会计工作。

2. 会计科目的规范性和负责制

会计科目按照岗位落实, 分工落实到每个人、每个岗位, 明确建立会计科目负责制的目的、内容和责任;定期检查分析, 各科室对科目余额进行逐项检查, 提供余额分析, 并协调解决数据背后存在的问题, 规范前端业务处理;定期出具分析报告, 对所有的会计科目余额检查, 编制财务综合分析。通过会计科目的规范性和负责制, 使得各科目人人主动梳理、及时沟通, 有效的完成各项数据的核算。

3. 加强货币资金控制

货币资金是企业流动性最强、控制风险最高的资产, 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大多数贪污、挪用公款等违法乱纪的行为都与货币资金有关, 因此, 必须加强对企业货币资金的管理和控制, 建立健全货币资金内部控制, 确保经营管理活动合法而有效。

(1) 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控制。1) 企业应当加强对现金限额的管理, 对于超过库存限额部分的现金应当及时存入银行。要严格按照国家现金管理制度和结算制度的规定进行现金的使用与保管;对于不属于现金结算范围内的支付业务一律通过转账支票结算。2) 对银行账户的管理。按照《支付结算办法》等有关规定, 企业应当至少开设一个基本账户, 进行存款、取款以及转账, 严格遵守银行关于结算的法律法规, 禁止签发没有资金保证的远期支票或者其他票据, 禁止签发、取得或者转让债权债务的票据, 禁止没有任何理由的拒绝付款, 随意占用他人资金,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结算制度, 禁止签发空头支票和与预留签名不符的支票。

(2) 规范发票、收据控制。利用已开发票、收据编号的连续性, 核对收到的货币资金与发票、收据金额是否一致, 对存根联与入账的记账联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抽查核对工作, 及时发现其中的错弊。

(3) 银行对账单控制。由非出纳人员利用银行对账清单与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进行核对, 以确保银行存款存在性与完整性的一种控制方法。通过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确定实际余额与银行对账单是否符合, 根据未达账项, 分析其原因, 发现其是否存在错弊, 有效防范财务风险。如果企业使用网上银行等电子支付手段, 更要求加强监督检查, 执行网上支付操作人员的不相容职务分离, 防止因支付方式的改变而改变支付业务的严格流程。

(4) 货币资金安全性控制。货币资金安全性控制的范围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 由于应收、应付票据的变现能力较强, 故也将其纳入货币资金控制范围内。进行账实盘点、库存限额、实物隔离控制。应当定期和不定期的进行对货币资金的盘点, 将结果与实际中的会计记录进行比较, 当结果与记录出现不一致的情况, 很可能是在货币资金的管理上出现了失误、损失或者其他情况, 应当及时进行分析, 查清责任。同时应当控制未经授权的人员直接接触货币资金。

(5) 对票据及印章的控制。企业应当明确各种票据的购买、保管、领用、注销等职责权限, 加强对票据各个环节的管理, 以及登记备查的管理。为了防止空白票据的被盗或者丢失, 应当做专门登记。关于经济业务的盖章或者签字手续, 要严格履行, 财务章应该由专人保管, 不能由同一人保管各种印章。

4. 岗位分离, 交叉稽核

根据成本与效益原则合理分配各岗位工作。将不相容岗位分别由不同的人负责, 以达到相互牵制、相互监督的作用。并在财务部门内部设立稽核室, 对下属各子分公司按照会计规范不定期进行内部稽核检查, 出具检查报告, 互相借鉴, 提高会计基础工作水平。

5. 注重员工职业道德培训和业务培训, 定期轮岗

对于员工及新进大学生, 实行定期岗位培训及轮岗制度, 做事和培养人同步结合, 认真学习《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 真正做到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强化服务, 改变做事和思考问题的方式, 从而达到量变到质变 (团队战斗力提高;员工能力提升;工作愿望提升, 主动思考) , 部分核心人员能够着眼长远和大局思考问题, 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大幅减少加班。

总而言之, 量化、价值化是财务与业务的共同语言, 是经营的桥梁, 财务基础管理工作的内涵随着生产经营的推进而不断拓展, 会计科目是根本, 财务行为转化为经营行为, 阶段性工作日常化、过程化, 制度流程化、流程系统化是固化基础工作的有效手段, 会计基础管理是企业财务的基础, 重中之重, 只有加强并完善会计基础管理工作, 才能提升企业财务数据的质量, 防范各类财务风险, 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 努力成为最优秀的财务团队。

会计基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办法 篇3

关键词:会计 基础工作 问题 建议

一、当前会计基础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原始凭证填写失真,如购货清单数量、金额与发票数量、金额不符;记账凭证无原始单据或单据不全,凭证填制项目不全;经办、复核、验收,审批签章不全;凭证不按顺序编号,现金支出未按规定限额执行,超过标准的未按规定通过银行结算;有的记账人员账簿设置不全,会计科目使用混乱,账簿记录摘要不清;不顺时记账;记账凭证的更正方法不正确,涂改、刮擦现象存在,会计凭证填制不及时,随意性较大等。

2.规章制度不健全:一些单位对会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在人员配备上缺乏严格的考核制度,在岗位设置上,没有严格进行授权控制和对不相容岗位进行分离;有的即使制定了较为全面的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内部稽核制度、内部牵制制度、财产物资管理制度等,但仅仅是“印在纸上,挂在墙上”而不执行,难以落实。

3.会计人员素质不高,有些单位对会计人员的任用比较随意,既不组织上岗培训,也不进行后续教育,使得很多单位的会计人员事实上不具备从业资格。有些会计人员文化水平、学历层次较低,又没有注意继续深造;也有一些会计人员具有一定的业务水平,但是不注意学习新的业务知识和会计法规。

4.会计档案保管不善:未按规定定期将会计档案整理、立卷、归档、调阅手续不完善等。

二、改进建议

1.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每个单位领导、会计人员和会计工作相关人员都要认真学习新《会计法》,严格按照新《会计法》的有关规定聘用会计人员,充分发挥会计人员的作用,加强对各项财务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把各种财务规章制度落到实处。同时,财政部门应该按照财政部制定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对会计人员的从业资格进行一次大检查,真正做到持证上岗,确保会计工作质量。

2.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强化会计监督职能。加强组织内部控制制度,以减少会计在工作中发生错误和人为舞弊的可能性;对会计人员进行明确的分工,做到职能明确、责任清晰,形成相互监督、制约的职能管理控制机制,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和可靠;建立轮岗制度,对一些关键的会计岗位、涉及会计工作核心机密的岗位进行定期不定期的轮岗,减少长期从事某一项工作的会计人员徇私舞弊的几率,同时还有助于会计人员了解更多的领域,提高业务水平。

单位领导人应认真履行职责,组织并督促会计人员不断加强和规范会计基础工作,从而推动单位经营管理水平和质量的全面提高。各级财政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也应当切实履行管理和监督指导的职能,对会计基础工作定期进行检查和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实行事后监督。

3.大力提高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会计人员作为会计工作的主要从事着,其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或决定着会计工作水平的高低。因此,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十分关键。会计人员一是要具有优良的政治品质和职业道德,具备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心,树立爱岗敬业、依法办事、客观公正的职业道德观,努力提高自身职业道德水准;二是要不断加强会计人员的专业理论学习,使其不断得更新业务知识,提高业务素质。单位可以分期分批次的轮训在岗会计人员,建立考核制度,增强会计人员的主动学习意识。

4.加强对会计档案的管理和保存。在会计资料的保管上,应由单位会计部门按照归档要求负责整理立卷或装订。当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在会计年度终了后,可暂由本单位会计部门保管一年,保管期满后,原则上应由会计部门编制清册,移交本单位的档案部门保管;未设立档案部门的,应当在会计部门内部指定专人保管,档案部门接收保管的会计资料,原则上应当保持原卷册的封装,个别需要拆封整理的,应当会同会计部门和原经办人共同拆封整理,以分清责任。

三、结束语

总之,会计基础工作时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也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因此,要本着“诚信、敬业、务实、高效”的宗旨,切实做好会计基础工作,推动社会经济的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业宏,娄亚丽.改进我国会计基础工作的思考[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0(32).

[2]罗玉琼.浅议改进会计基础工作的建议[J].商业会计.2011(32).

会计基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办法 篇4

摘 要:职工岗位创新是在一线生产过程中,职工自发进行的开放式、渐进式的群众性创新行为,同时也是当前公司降本增效、营造良好创新氛围的重要手段,更是公司一项长期工作,成本控制需要从细节着手,岗位创新为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向,有效营造创新氛围,培养职工发现问题、主动改进的意识,促进企业整体效益的提升。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就岗位创新工作开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如何寻求解决办法,提升该项工作的成效,让岗位创新工作焕发新活力。

关键词:实践 问题 方法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12(b)-0142-02

当前钢铁行业面临的严峻形势还将要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在这个优胜劣汰的过程中,各大钢铁企业如何实现困境突围,赢得一席生存之地。经过多年的实践经验,我们清楚的认识到,当前形势下只有通过审视企业自身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条件,通过改革创新,推动企业自身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改革创新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就是寻找生机和出路的必要条件。

面对极其严峻和困难的钢铁行业形势,龙钢公司积极号召全体职工眼睛向内找差距,紧盯成本要效益,全面调动各级人员挖潜增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为在产品和服务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企业的竞争凸显在生产成本的竞争上,钢铁价格的持续下跌,对钢铁企业的生产成本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突破企业的自身局限,在现有的条件下,创造更多适应市场需要的新体制、新举措,是摆在钢铁企业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一个重大挑战。龙钢公司工会通过一系列的调研和借鉴相关企业的经验的基础上,于2014年4月在全公司范围内实施“岗位创新、降本增效”工作,旨在进一步激发全体职工立足岗位创新创效、节资降耗的工作热情,鼓励广大职工自觉主动的参与到公司的经营管控、营销采购、生产运行、工艺技术、设备能源、安全环保、工程项目等方面工作中去。

通过一年多的推进和运行,该项工作得到一线职工的认可。2014年共收集岗位创新项目281项,审核通过167项,其中金点子42项,组织现场验收后共认定项目130项,其中A级项目4项,B级项目27项,C级项目99项,预期年创效不完全统计1644万元。为了进一步推动公司降本增效工作向纵深开展,提升全员以成本管理为核心的节约意识,龙钢公司于2015年2月份对岗位创新工作实施办法进行了重新修订,实行了“简政放权”,这一举措充分激发了一线职工的创新动力,截止5月份,公司岗位创新项目达617项,其中A级项目17项,B级项目127项,C级项目383项,D级项目90项,预期年创效不完全统计2000余万元。岗位创新工作在龙钢公司的实践

1.1 开展岗位创新工作的必要性

岗位创新落点在于企业每位职工,职工是企业创新的主体。职工创新能有力的促进企业的发展,不仅创造物质层面的成果,同时还能创造精神层面的成果。一方面公司的一线职工,对于一线生产情况非常熟悉,包括生产工具、生产流程、时间安排等,他们是职工??位创新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职工通过创新改进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工作强度和成本,提高收入,这是岗位创新的主要动力;而企业则可将职工的创新成果进行更大的范围推广、实践和持续优化,最终形成企业独具特色的创新,全面提高企业效益。

1.2 工会组织在岗位创新工作中的作用

在职工创新工作中,工会组织的平台作用和推手作用不可替代,工会组织全力为职工创新工作搭建平台、提供支持,在普及、推广及表彰先进等工作中发挥重大作用。一方面各级工会以鼓励岗位创新为重点,主动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形成纵向联动、横向协同、资源共享、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另一方面围绕企业当前的重点工作,团结带领广大职工不断创新积极营造创新文化的氛围,积极培育务实创新、追求卓越、鼓励尝试、包容失败的创新文化,努力营造人人能创新、事事可创新的环境氛围,切实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岗位创新工作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对创新方法的深入思考和研究

岗位创新工作开始在公司实践的半年多时间里,广大职工对于创新的认识多半停留在传统概念上的“颠覆式”的创新,前所未有的创新。因此常常听职工抱怨自己岗位没有可创新的源点,自己没有创新的能力也懒得去创新等等。部分一线职工并没有真正立足岗位,沉下心来深入思考本岗位的创新工作应该如何去做。另外,广大职工不同程度的存在创新思路太窄的情况,对创新的认识局限在技术层面的创新上,没有大胆思维,深入思考,除了技术层面的创新,其实还包括理念、管理、产品、营销、服务等各个层面的创新。

2.2 缺乏创新知识

国有企业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职工的学习能力远不如私企,多少还存在铁饭碗的思想;加之职工知识水平参差不齐,老工有经验没学历,新工有学历没经验;另外,因为大部分岗位职工工作内容的单一,决定了其知识层面比较窄;加之一线职工因工作性质的原因,缺少与外界的学习和沟通,因此自主创新的路越走越窄。

2.3 缺乏有效创新

每个月从基层上报的创新成果比较可观,但是非常有效值得全面推广的项目为数不多,不同程度的存在改头换面、换汤不换药的情况,也就是所谓的“创新泡沫”,甚至有职工把创新当差事,为了收入的提高所做的为了创新而创新的行为。在企业面临严峻形势的情况下,我们更加需要和追求的应该是有效创新,每位职工应将创新与企业发展、自身成长很好的结合起来,把创新当成责任和使命,用一种大气和豁达,拼劲与闯劲、释怀与舍得的心态去创新。

2.4 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

在一年多的创新工作实践中,公司岗位创新虽然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是也曝露出一些问题。一是岗位创新工作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二是创新成果如何实现固化,持续为企业降本增效;三是创新成果如何实现行之有效的推广和应用;四是创新成果如何实现更高层次的提升,即由个人创新到班组创新最后上升到企业的创新。

如何进一步做好企业的岗位创新工作

3.1 从可操作可模仿的创新方法入手

企业创新需要落到实处,工会组织要加强引导一线职工掌握行之有效的创新方法是事关创新的成败。根据企业目前的职工队伍的综合素养,我们需要的是从具有可操作性、可模仿性的创新方法入手。比如加强对小计小改的深入研究,先从“改进式”创新入手,从模仿学习创新,进而在更高层次模仿并进行更高水平创新。创新需要一步步去做,创新需要从小处着眼,贴近需求,简单快捷;一?的创新更应该应着力于投入小、周期短、见效快、易于推广的项目,因此我们的一线职工定要在“如何可行”上去多思考、做好文章,下好功夫,每一步都需要有可行的方法。我们可以学习、借鉴山东电力基层班组的“头脑风暴法、创新十二法”等,根据自身岗位实际摸索出切实可行的班组创新方法,并让这种创新方法在一线岗位横向流动。

3.2 实行多措并举,上下齐动的创新模式

一是加强与职能部门的沟通和探讨,对职工技术培训常抓不懈,通过有效的方法,激发职工学习创新知识,拓宽自身创新知识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比如学习邯钢的网上练兵,通过攻关式的学习法,既掌握和提升了本岗位的工作技能,又了解了相关岗位的技术知识;二是定期加强组织班组间、职工间的学习和交流活动,将相互间的工作经验专业知识充分结合,同时在交流过程中可以获取更多的创新灵感,更好发挥职工个人和团队的创造力;三是充分利用发达的通讯设备和宣传平台,加强职工对外界的认识和沟通,拓展创新知识面。

3.3 注重形成良好的创新环境

工会组织需要引导和鼓励职工首先要有奉献和执着追求的精神,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善于创新、勇于攻坚的团队,因此要引导职工将个人价值的实现建立在班组团队和企业发展的大目标上,在实现企业创新发展的过程中赢得更大的发展平台与价值实现空间。

工会组织需要注意创新文化的培育,逐步追求“有效创新”。加强营造鼓励创造、宽容失败的创新氛围,要把培育创新文化与培养创新人才结合起来,使创新思想得到鼓励,创新成果得到认可,创新价值得到尊重与实现。应注重激发每名职工的自主精神,创造潜能和主人翁责任感,为职工创新提供必要的精神与物质支持,建立职工个体激励与团队激励相结合的双轨激励模式,既调动职工个人的积极性,又体现团队协作,效益共生,实现同一目标下的价值认同,在有效创新中实现企业与职工的双赢。

3.4 建立和完善管理机制

会计基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办法 篇5

公司基础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公司各项经营管理工作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正逐步健全,但目前,仍存在一些制约公司发展的经营及管理问题,下面对这些问题进行说明,并提出如下解决措施:

一、缺乏富有竞争力、引导力的企业文化

公司制度层、物质层面工作做的较为全面,但理念建设、灌输工作不到位,没能在公司内形成富有竞争力、引导力的企业文化,造成员工缺乏正确的工作方向。

解决对策:公司应建立文化组织,让员工多参与、多交流,制定涵盖行为规范、道德规范在内的各项文化规范,并以文化活动为支撑点,以绩效考核为监督手段,通过故事、仪式、有形信条、语言文字等手段强化文化灌输及管理工作,增强公司的软实力。

二、人力资源规划、储备、培养工作不到位

公司缺乏规范的人才储备机制,员工离职、退休、调岗等原因造成的岗位空缺,不能在第一时间内解决,易出现工作落空现象,另外公司缺乏科学的人力资源需求评估机制,难以实现合理定岗定员、控制人力资源成本,此外,员工缺乏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难以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解决对策:公司应做好动态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及时了解所有员工动态,做好整体人力资源的规划管理工作,建立、健全职位晋升、变动流程,引入定向培养模式,建立人才储备机制、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岗位人员设臵方面,应做好岗位需求的评估、劳动者素质评估,工作做到定岗定员,同时,应做好营销业务人员、营销企划、文案人员、生产人员的储备、培养工作,确保公司营销、生产团队更年轻化、更专业化,为企业实现经营目标提供产销保障。

三、劳动生产率较低

公司生产人员平均劳动生产率普遍较低,劳动力浪费现象较突出,没能充分挖掘现有人员工作潜能。

解决对策:公司应加强员工时间观念,加强生产工艺管理,组织新员 1

工、熟练工开展生产作业实验,计算各工序需要工时时间,分解计件单价,编制工时定额,引入计时工资制,同时应加强对新员工的培训、教育工作,并通过分解公司生产经营目标,计划各岗位人员需求情况,控制人力成本,强化个人劳动生产率测评、管理工作,淘汰生产率过低、没有可培养性的个人,通过多方位、多手段提高劳动力利用率。

四、组织结构有待优化、岗位职责履行情况不佳

目前公司存在较多多头领导现象,易出现执行者工作任务不清、方向不明,领导者责任心不强现象,严重影响工作的效率、效果。各岗位人员岗位职责不清,普遍存在“应该做的工作做不了,能做的工作不愿做”的现象,过多依靠以往经验开展工作,难以实现创新,适应企业发展。

解决对策:公司应根据发展需要,及时调整组织结构,实现矩阵式组织结构向扁平式组织结构的转变,实现组织的高效运转,同时,强化对员工岗位职责履行情况的监督、考核管理工作,加强对管理者的培训、管理工作,改变管理者管理理念,强化管理者的责任心,深究责任心不强管理者管理责任,从根本上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提高公司各项工作管理水平。

五、员工培训

目前公司的培训工作仍需继续完善,培训申请、培训计划、培训计划评估、培训教材的审定、培训讲师的准备、培训过程的跟踪管理、培训效果的评估、培训总结、培训档案管理工作仍需加强,同时,员工对培训工作重视程度不足,制定的培训项目针对性、应用性不强。

解决对策:公司应让各部门、员工参与拟定培训计划,确保培训计划应用性更强,实施更顺畅,同时部门、个人应做好培训申请工作,为提升员工素质广开门路。对制约公司发展的人员因素进行不定期地分析,补充、完善、实施专业技能培训项目。加强对培训教材的审定工作,从根本上杜绝老话重谈、知识陈旧、实用性不强现象。加强培训过程的跟踪管理工作,做好培训过程中员工的管理工作,对培训互动性、培训纪律进行提示、指引,保证培训的质量。培训结束后应进行培训效果评估,对培训现场纪律、员工积极主动性、培训互动性、培训知识应用性、员工培训结果进行综合评估、总结,为进一步开展培训工作总结经验。同时应加强培训

考核管理力度,对迟到、早退、不遵守培训纪律、消极参与的个人进行严肃处理,对培训成绩不合格、心得不深刻的个人进行再培训、再评估,仍不合格的个人将进行调岗、淘汰处理,同时需要强化培训效果应用,避免培训工作落入空处。

六、员工绩效考核、约束机制不健全

公司缺乏健全的绩效考核、约束机制,无法最大化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员工归属感、责任感不强、员工队伍不稳定、团队凝聚力,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顺利开展。

解决对策:定期组织员工座谈会,及时了解员工需求,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涵盖关怀激励、培训机会、带薪休假、外出旅游、文体活动等方面的临时、阶段或长期员工激励方案,并依据方案,适时开展具体活动,实现激励员工的目的。灵活调整薪酬规定,以岗、绩、能定薪,实现岗位工资、技能工资、绩效工资的较好组合,采取薪酬发放保密方式,最大化消除员工的不公平感,充分发挥薪酬激励作用。建立、健全绩效管理机制,细化工作责任,开展细致绩效管理工作,将绩效管理落实到实处,从激励、约束上改善公司经营工作状态。

七、零部件采购供应不及时、采购质量不高

原材料的供应质量直接影响公司生产工作:供货不及时、掉产现象严重,影响产品上市时间;零部件质次价高,影响产品的性价别,无法从根本上保障公司产品物美价廉,最终严重影响了公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解决对策:公司应做好供应商沟通、管理工作,对供货不及时、供货质量差的供应商进行处罚,彻底改变零部件供应被动的现状。加强供应商开发、管理工作,不断充实公司合格供方体系,保证供方工作质量。供应人员应联合质检人员把好零部件质量关,细化采购工作流程,及时总结采购经验、教训,确保采购零部件物美价廉。零部件库每周至少编制一次零部件库存报表报供应部,以便供应人员及时补充零部件。供应人员应综合考虑售后服务件需求规律,保证在不影响公司正常运营的前提下,降低存货风险。零配件必须自合格供方体系厂家采购,零部件采购工作必须由供应部、质检部、比价办、技研部共同敲定,从根本上保证零配件的质量。

八、工艺技术档案资料不健全、标准执行不到位、缺乏技术基础管理

工作、开发工作与市场脱节

公司产品生产、维护标准不细致,图纸等纸质文件不足;技术学习、贯彻不到位,易出现产品技术质量问题;技术指导生产工作较欠缺,开发工作较保守,未能及时了解外界信息,不能及时开发适销对路产品。

解决对策:技术部门应及时制定各类技术图纸,健全技术档案,制定档案管理制度,做到专人专管、资源共享。不定期组织技术学习会议,进行技术信息交流,积累技术经验,及时编制、修订产品生产、维护标准。细化岗位职责,指定各生产环节技术指导人员,进行常态化、规范化技术指导,同时,应不定期组织技术人员开展市场调研工作,及时捕捉市场动态,努力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技术人员新多进行思想创新,大胆改变产品设计理念,开发适销对路产品。

九、质量意识不强、质量管理工作不深入

外检人员质检工作不到位,对原材料的把控能力不足,频频出现不合格原材料流入生产线现象,严重影响了产品质量。一次性下线合格率监管力度不够、不严,不利于真正提高一次性下线合格率。质检人员专业技术知识欠缺,培训工作较欠缺。

解决策略:公司应严把产品质量关、严把质检人员教育关,加强部门合作,深究质量问题源头,努力提升一次性下线合格率。加强对各子公司、事业部一次性下线合格率准确性、真实性的监管力度,深究瞒报、错报、漏报责任人责任,并进行严格处罚,避免一次性下线合格率逐月提升计划浮于形式。同时,外检人员应养成良好质检意识,保证不合格零部件不入库,从源头把好产品质量关,检验人员要做好各个生产作业流程的跟踪、抽检工作,及时掌握半成品质量信息,协调解决质量问题,健全质检档案,对质量整改情况进行指导、监督,公司应加强对质检人员的监督、管理工作,对质检人员进行不定期的技能测评,对质量意识薄弱、责任心不强、技能差的质检人员进行培训、再测评,对仍不能胜任质检岗位的人员进行再教育、调岗、辞退处理。质检人员应抓好零部件质量管理、组装质量管理,并及时就技术标准、质量规范等方面内容与技术部门进行沟通。

十、仓库管理精细化水平较低、售后服务工作有待改善

零部件入库、出库管理手续仍有欠缺,没能明确落实每件零部件的去

向,易出现账卡物不符现象,退调换件没能分类摆放,给退调换件工作造成了困难。打包机维护不及时(坏包率较高),成品车包装较差,严重影响公司产品形象。公司特殊作业人员(装卸工)经常面临烈日、降雨、降雪等恶劣天气环境下作业问题,人身健康、安全问题较难保障。售后服务人员无标准件中转箱,外发件包装简陋、粗糙,影响公司售后服务形象。市场业务人员沟通、协调不够,无效发货工作较多(很多售后件发出后又退回)。

解决措施:零部件保管人员应严格遵循《物资管理规定》规定,细化账目、物资管理工作,规范入库、出库操作,及时总结账卡物不符教训,不断完善仓库管理工作。同时应联合供应部门加强与外协厂家的沟通,及时对外协加工件的数量、数目进行核对,杜绝丢件、缺件现象的发生。技术部门应认真履行好部门职责,及时对打包机进行维修(或联系生产厂家维修),努力降低成品坏包率。公司可搭建装车棚,改善装卸人员、货运物流驾驶员作业条件,同时便于装卸人员系安全带,降低装车危险。售后服务方面,公司可配备标准件中转箱,制定打包作业标准,规范打包工作流程;市场业务人员应加强经销商协调、沟通工作,增强售后件需求真实情况,杜绝再次出现无效发货现象。

十一、服务约束力不强,服务工作有待提高

各部门“首问负责制”服务规范、客户回访机制执行一般,专项服务档案不健全,未能及时总结服务经验、提出改善意见,缺乏服务考核、监管机制,影响公司服务形象。

解决措施:公司应通过正式文件形式传达公司服务理念、服务规范,建立、健全客户回访、投诉机制,完善服务工作流程、记录档案,部门内指定服务管理工作第一责任人,对部门成员服务管理工作负全责。同时公司应制定详细服务工作考核细则,下发服务工作考核权限,多部门合作、多部门监督,对服务不规范、服务落实不到位、不及时、投诉多的部门或个人进行考核,提升公司整体服务水平。

十二、文件管理不规范,文件精神贯彻、执行工作不到位

公司缺乏涵盖文件格式、收发、传阅、借阅的标准化管理制度,文件归档、索引目录不健全,文件浮于形式,精神传达不到位,基层人员难以

及时掌握公司各项文件规章制度,影响了文件精神的执行。

解决措施:公司应制定文件管理制度,制定涵盖文件的拟定、审核、批准、执行、执行跟踪、反馈的文件收、发流程,同时,建立文件借阅机制:各部门应指定专职文件管理人员负责文件精神的传达工作,并登记文件传阅记录表,确保公司文件精神贯彻到位,考核监管人员应将文件管理工作纳入日常考核,对文件传达不到位,记录不清的部门或个人进行处罚。

十三、资产管理、费用控制工作需要提高

公司缺乏对净资产收益率、资产周转率等财务数据的阶段性分析报告,没能及时掌握各项资产结构,适时提出资产优化方案,制约了企业的发展。零部件的采购成本较高(物次价高),仓库库存成本较高,没能提出合理化降低库存成本建议。

解决措施:财务部定期对公司各项资产进行评估,及时编制资产分析报告,并结合公司发展战略目标,提出合理化财务建议,不断优化公司资产结构,降低财务风险。供应、采购、比价、财务人员应协调处理生产与产品库存问题,适当降低库存成本。综合管理办公室应加强对公司车辆、办公费用支出的监督、管理工作,编制台州公司、济宁事业部车辆、办公费用支出标准,台州公司、济宁事业部指定车辆、办公费用监管负责人,对本单位的费用的支出情况负全责,财务部、综合办应不定期对各单位费用支出情况进行监管。比价采购办公室应充分行使好比价采购权利,常态化、规范化开展采购审计、比价工作,同时应加强对积压三个月以上不用零部件上报工作的监督、管理,降低采购成本费用。

会计基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办法 篇6

 2012-07-23来源:作者:摘要:事业单位在促进我国社会的发展方面发挥着独特而且重要的作用,为了使其能够更加充分地发挥功效,就需要对其进行改革。其中管理方面,是整个事业单位改革的重点之

一。文章着重论述了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解决思路进行了分析。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管理;问题;对策

一、强化事业单位会计管理的必要性

当前,依照效力的不同,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制度的体系由四个方面构成:首先是会计法律,如《会计法》,它具有最高的约束效力。其次便是相关的会计行政,其效力其次,低于会计法律。再次是会计规章,不同的事业单位具有明显不同的会计规章,如不同事业单位编制的会计核算制度。最后是单位内部会计制度,它是对不同部门会计人员起着最为直接的管理和约束作用的条文。也正是因为内部会计制度具有管理和约束的直接性,历来不同单位均非常重要本单位内部会计制度的构建。

强化事业单位会计管理是具体落实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的具体体现,也是贯彻落实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础和必要保证之一,更是具有较高职能性与综合性的工作。作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管理的中心环节与重要节点,积极构建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和约束机制,进一步规范会计工作,对促进会计日常管理工作的开展,提升管理工作的效果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经济形式一直保持着蓬勃发展的势头,特别是在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改革的政策之后,不仅逐渐扩大了我国对外贸易的规模,更是逐步建立并日益完善了具有我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虽然我国的事业单位未来适应新经济形式进行了局部的变革,但仍然存在比较大的问题。虽然基础性的会计核算工作对事业的财务管理非常重要,但是对于融合现代化管理理论与会计理论的综合性学科,会计管理的全部功用没有得到有效地全部发挥。

三、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工作现状的解决思路

第一,强化外部的监督和管理。进行检查和时,要以《工作规范》为基本衡量标准和依据,对会计工作质量进行监督,揭露会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同时,对不依法设置会计账簿、私设会计账簿和设置账外账、小金库等违反财经法规的单位,要依照财政、会计法规的有关规定严肃处理。这里要注意的是,不能仅限于对单位的处罚,还要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员的责任。

第二,严格落实会计人员的岗位责任机制。作为强化事业单位内部会计人员约束与管理的重要措施,岗位责任机制能够发挥非常好的约束与管理功能。该机制规定着内部会计人员的工作标准以及岗位职责。制定岗位责任机制必须要充分考量一下问题,即会计人员的工作岗位标准和要求问题、岗位轮换规划问题、岗位考核的实施方案、岗位的设置与职责划分问题等等。事业单位的内部会计的具体工作岗位主要有:会计主管、会计机构负责人、财产核算、资金往来结算、工作档案管理、财务稽核、总账报表、财务成果核算、成本核算、薪金核算、出纳等等。因为不同的事业单位具有不同的性质、不同的规模、不同的财务要求,因此,所要求的会计管理与核算标准也是不同的,进行会计工作岗位设置时也必须要体现出差异性。总之,在进行会计工作岗位设置时需要着重考量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需求。

第三,构建完整的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单位内部会计管理体系主要是指一个单位的会计工作组织体系。单位领导人应当对会计工作全面负责,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和单位其他人员应当认真执行会计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督促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贯彻实施,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明确会计机构与其他职能部门的分工与协作关系,会计部门与单位内部其他各部门如统计部门、内部审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等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明确它们之间的职责、分工,有利于明确责任、加强协作,也有利于管理者的监督、考核。

第四,重视会计的控制与评价。控制与评价的具体要求与标准就是由事业单位的领导层执行监督的职能,具体考虑财会组织的岗位特点与具体职责,认真执行高层的经营管理目标,对财会组织工作进行统一规划,同时对事业单位中的日常运营情况及时实施整体跟踪和全面性反馈,并评价单位的经营业绩,最后将评价报告与经济决策汇报给相关领导。预算目标确定前,应进行利润目标、资金来源、资金运用、成本、费用的预测分析。把预算目标细化、并分配到责任单位之后,由责任单位负责实际操作问题,财会组织负责相关财务数据收集与数据汇总工作。财务指标是进行评价的重要依据,评判工作成果优良与否需要利用实际值与预算目标值的比较来确定,最后依据工作成果的好坏来实施奖惩。

为了在最大程度上激发会计人员的积极性和工作责任感,最终实现事业单位的价值目标,推行业务控制制度、结果评价报告制度、预算改进制度以及工作责任制度非常必要。初步分析处理责任中心的工作成果之后,必须签发评价报告,并将其报送上级领导与业务部门审阅,并进一步讨论斟酌。谈论时需要评价报告的涉及人员在场,明确新的预算目标,确定下一步的改进方案,最终对财会工作的跟踪制度与反馈系统进行完善与改进。

参考文献:

1、宋漫,高伟。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与财务会计工作质量[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8(3)。

会计基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办法 篇7

中小企业灵活、创新能力强,而且工作效率高,同时由于资金等方面的原因通常来讲规模小、行业涉及面广、业务单一,使得它的组织制度、治理水平还有待提高。同时相当一部分企业单纯追求销量和市场份额,忽视了会计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会计只能受到严重的歪曲,部分领导在组织企业整体工作中,不按法规的要求设立配套的会计职能,也不赋予会计人员相应的职权,会计工作的具体运作完全由领导直接控制,会计职能的法定地位在企业中没有保障。特别是会计基础工作薄弱方面问题显著,主要有会计机构设置、从业人员任用、账簿体系以及账账、账证、账物相符、凭证记录规范及取得、会计档案保管、财产物资管理、内部会计制度建设、会计核算、国家监督等许多问题。

2 中小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的基本内容

所谓会计基础工作,可以简明扼要地概括为:会计部门履行其会计核算、会计监督职能,而进行的一系列基础性工作的统称。它主要包括:会计机构的设置及会计人员配备和管理要求;会计凭证的格式设计、取得、填制、审核、传递、保管;会计账簿的设置、格式、登记、核对、结账;会计报表的种类设置,格式设计,编制和审核要求、报送期限;会计档案的归档要求、保管期限、移交手续、销毁程序;会计电算化的硬件和软件要求,数据安全,资料保管;会计监督基本程序和要求等。

3 中小企业会计基础工作存在的问题

3.1 会计机构的设置与会计人员的聘用不规范

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经济组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民营经济、个体经济得到大力的发展,这些规模小、人员不多的企业,设置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这方面相当的不规范:

(1)合格从业人员缺失。

随着新企业的壮大,会计人才需求量显然很大,然而在这样急需会计人员的情况下,新取得会计从业资格人员就直接被推到会计工作第一线,担当大任。其中能真正担当和胜任某一方面会计业务的却不多,他们都没有什么实践经验,造成会计基础工作弱化。

(2)会计队伍的主人翁意识淡化。

现在私人企业会计人员大多是打工者,他们没有那份过去主人翁意识的归宿感,人员流动性极强,因此会计人员从业的职业道德意识淡化,他们的目标就是把今天的工作完成,而不是做好,没有那种强烈提高管理质量意愿,失去开拓新局面的冲动。

(3)会计人员职权分工不明确。

根据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规定,不相容岗位职责分工应当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现在的岗位往往是一人多岗,出纳和会计同一岗位的情况时常出现,这违背了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规定,是相当的不规范的。

3.2 会计核算不规范,太过于随意性

(1)会计核算缺乏独立性。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许多企业遭受不良风气的侵蚀,导致企业为追求自身利益而不惜损害公共利益。而会计人员作为企业雇用的员工,其工作完全是在单位负责人的领导和管理下进行,这一从属关系下,会计核算工作的独立性也就无从谈起。例如:当企业为谋求自身利益试图通过违法途径来提升业绩或虚构业务时,会计人员不得不受企业指使,进而造成舞弊行为。

(2)会计核算的主观随意性。

随意性容易导致会计信息公允性降低,会计报表准确性与可靠性降低,减小会计核算主观随意性是提升会计核算工作规范性、可靠性和准确性的重要途径。

(3)建账不规范或不依法建账。

由于是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部分企业经营不佳,低效率、低效益现象普遍,不少企业中会计机构人员从个人或小集体利益角度出发,不仅没有如实反映企业经营活动,反而成了部分经营者营私舞弊掩盖真相的“合法”工具,造成企业不按规定建账,账目混乱,账外设账或造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私设“小金库”,偷税漏税,使会计基础工作有章不循、有法不依、弄虚作假。

3.3 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取得不合法或不规范

中小企业中很多企业存在着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取得不合法或不规范的现象。例如用收款凭证或出库单作为销售收入的凭证,用收条或不符合规定的票据作为付款的凭证,报销手续不规范,依据不合规定的票据办理会计业务;如车票等遗失无法弥补就以白条或者报销人所写的情况证明代替发票;内容很不完整,如购买文具,不填写品名、单价、数量等,只填写“办公用品”、或只写大小金额,无其他内容、或没有填制单位公章或经办人姓名等。

3.4 现代化会计手段不能依法运用

在目前的中小企业中存在两种情况:一类企业仍然沿用传统的手工记账、算账和报账,财会人员没能从烦琐的手工劳动中释放出来,从而拿出较多的时间来研究企业的经营管理;另一类企业财会部门虽配备了电脑灯硬件设施,但对会计软件的利用、开发及网路技术的应用还相当欠缺,大多数企业的会计电算化水平基本停留在以计算机代替手工记账阶段,所形成的会计信息只用来对外提供会计报表,未能直接用于企业内部对经营业务的监督控制和经营决策分析,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及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全面性和共享性。

3.5 缺乏内部会计监督职能,制度缺失

我国会计监督的现状:会计信息失真;偷逃税款现象严重;企业中个别收受回扣屡禁不止;国家相关法律制度和会计准则不完善;国家监督机制不健全,监督质量低下;企业领导人观念落后,强行干预会计工作;企业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职业道德观念不强。现在的中小企业时不时地出现类似上面的情况,监督职能相当的薄弱。

现中小企业大多是老板干预会计工作,会计人员受制于老板的驱使,老板认为企业是自己的,自己花钱,自己审批,有了内部控制制度办起事来没那么方便了。除了老板之外,也没有其他人真正关心企业内控,导致缺乏有效的内部牵制制度。导致了内部制约制度、稽核制度、定额管理制度、计量验收制度、财务清查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等基本制度,总的来说残缺不全;或者虽有其中几项制度,实际工作中从未认真执行过。此外负责人认为自己足可以保证财产的安全,所以对物资管理、费用控制、投资决策等都没有按照法律实施。

虽然企业管理者也认识到这些问题,但是依靠现有的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无法建立健全这些制度,尤其是内控制度的不健全给企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这种状况既损害了企业自身的根本利益,如造成企业资产流失、浪费严重、经营管理混乱,也导致外部监督困难重重。

4 加强中小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的措施

4.1 加强中小企业管理者对会计规范化的认识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财务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兴衰。因此,企业的管理者应更新观念,高度重视会计基础工作,实行会计工作的规范化,强化对财务的管理。根据《会计基础规范化》和《小企业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设置会计机构,配备必要相应的会计人员,让有专业会计能力的人员充实到会计岗位上来,做好会计工作。

增强中小企业负责人的法制意识,加强法制建设,使企业负责人明确认识有法必依,违法必究。《会计法》第四条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只有单位负责人认识到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及自己所承担的法律责任,才能促使单位负责人重视会计工作。

4.2 强化内部会计控制中岗位的分工

财务部门的岗位分工。因货币资金业务涉及收款、付款、稽核等步骤。会计人员主要从事货币资金总分类账的财务处理,包括资金核算、稽核、总账登记、编制表报等工作,会计人员不能兼任出纳工作。出纳人员主要从事货币资金业务收款和付款,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的账务处理,并且根据需要与银行进行业务联系,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

单位应配备合格的会计人员办理货币资金业务,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岗位轮换。货币资金是重要的交换手段,又可当作财富储藏,其流动性最强,最容易被挪用。在固定岗位时间久了,最容易钻制度的漏洞。进行岗位轮换,既能起制约作用,又能及时发现制度漏洞,不断完善管理控制制度。

4.3 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会计职业的特殊性,就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具备很高的道德素质,如果会计人员不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那么就会按单位负责人的意愿去做,能难发挥会计监督的职能。首先提高会计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品质;其次提高会计人员的实际业务操作水平;最后加强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更新知识,提高会计专业技术能力和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积累经验、提高素质。

公司首先要扩大财会人员,培养企业财会队伍团队精神,提升企业文化。其次组织会计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建立健全企业会计人员培养制度,如培训、考核、晋升、淘汰等,同时公司是使用财务软件的,可以对不熟悉或以前只是手工做账的会计人员进行财务软件培训。最后单位的会计人员还要了解社会市场经济发展中会计专业知识的更新,新的会计准则。例如在2009年出台的《增值税暂行条例》、《增值税暂行条例细则》等新的条列,提高会计工作质量。同时企业的经营者和会计人员应该认真学习有关的会计法规,并在日常的工作中以此为准则,自觉执行国家颁布的统一会计制度,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营造实施相关法规的良好氛围,提高会计职业判断的独立性。

4.4 加强自身的内部控制制度,发挥内部会计监督职能

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强化会计的监督作用是现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保障,要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作用就必须健全企业内部的控制制度。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内部控制体系主要从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三个环节入手。内部监督,在会计岗位的设置、会计人员的聘用、会计工作的核算、会计人员的素质等方面一一加以控制,做到提高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性和可靠性;保证生产和经管活动顺利进行;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企业既定方针的贯彻执行;为审计工作提供良好基础。

4.5 政府要加强中小企业的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

从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现状来看,靠企业自身约束来规范会计工作是不现实的,我们应该更多地借助于外部监管,帮助中小企业实现会计规范化。

首先,国家要加强社会监督职能建设,财政、审计、税务等部门代表国家对中小企业的财务、经济状况进行监督。他们应更新观念,提高政策水平,改进工作方法,强化国家监督职能。其次,按照《会计法》、《小企业会计制度》、《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会计法律、法规的要求,督促中小企业建立健全的会计核算体系。加强法制宣传,增强法制观念,加大执法力度,对存在的不符合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要求的,财政部门应加强工作指导和督促,有违法违纪的应及时严肃处理。最后,加强中小企业会计人员的监督,严格要求会计人员持有会计资格证书,加强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不断提高会计专业技术能力和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对没有持有会计资格证书的会计人员应不能再进行相应会计工作,同时对没有履行职责的会计人员要取消任职资格或吊销有关资格证书。

参考文献

[1]管婧.浅析如何加强企业的会计基础工作[J].财经界,2010(11).

[2]胡勇.分析中小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对策[J].财会探析,2011(9).

[3]徐馨.关于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的思考[J].经济视角,2012(6).

会计基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办法 篇8

关键词:高校;财务会计;档案管理;问题;办法

DOI:10.19354/j.cnki.42-1616/f.2016.17.29

前言:会计档案管理包括会计档案资料的获取、保管、归

档、交接、调用、销毁等环节,每个环节都很重要。高校财务会计档案和其它企业类档案还有所不同,它是记录和反映学校经济业务的重要史料和证据,是高校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档案不可缺少的部分之一,因此,必须要真实、齐全、准确、完整,否则将直接影响到国家高等教育事业的顺利发展。高校要加强财务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可以从管理制度、管理责任、管理流程等几个方面入手,合理规范会计档案管理过程及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协调、衔接,最大限度地提高会计资料的使用效率和效果,促进国家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高校财务会计档案管理的内容

会计档案是记录和反映学校经济活动的重要史料和证据,是总结经验教训进行决策所需的重要资料,也是检查各种责任事故的重要依据,是高校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加强会计档案管理,保证会计档案的安全、完整、及时,结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关管理办法,制定了具体的学校会计档案管理制度,内容包括会计档案管理部门、会计档案归档的范围、会计档案的整理、会计档案的归档保管和移交、会计档案的借阅使用、各种会计档案保管期限、会计档案的销毁和附则几大部分。会计档案具体包括:上级和学校有关财务会计工作的文件,本校的财务管理规定、计划、总结、请示、批复等文件,决算报表、预算会计报表、年报表、季报表、月报表等各种报表,总账、财务会计明细账、现金银行日记账、固定资产帐及其它辅助帐等会计账簿,各种原始凭证、记账凭证、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银行对外账单、会计拨款等各类凭证,工资发放名册、卡片,工资转移、证明、通知存根等工资清册。

二、高校财务会计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财务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意识淡薄。根据资料显示,有人关于高校财会档案管理问题专门做过一项200份的调查问卷,结果是,在被调查者中有55%的人对自己所在高校的财会档案不太了解,30%了解一般,25%有一定了解,而被问及管理意识时,50%的被调查者表示档案管理工作意识还好,31%的人表示意识一般,19%自觉意识不强。这几组数字足以让我们发现一个问题:原本决定单位工作效率和水平的重要性因素却在高校中很薄弱,无论是教职工还是学生对财会档案管理的认识都不是很清晰,对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也是缺乏认识,这一状况无疑将为高校财会档案管理工作带来难度,需要进一步去加强。

(二)高校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缺乏执行力和约束力。近些

年,也颁布了不少高校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以期用制度不断约束完善会计档案使其更加科学规范,但事实上,在制度的执行上仍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虽然制度是有的,但如果执行对象思想上不重视或认识不到位必然导致制度形同虚设。

(三)高校财会档案管理人员业务素质有待提高。要想档案管理工作做到规范化统一化必不可少专业的管理人员。通过调查发现,部分高校缺少会计档案专业管理人员,目前的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的财务知识和管理水平,只对档案管理有些经验,不符合管理人员应具备档案管理知识和财务基础知识的双重考核要求,实际工作中,档案从收集、管理、鉴定到利用,每个环节都离不开专业知识的运用。同时,职业道德也是对管理人员的另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要求,包括道德准则、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质,职业道德是行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规范,也是行为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和义务。高校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因为有财务活动,所以管理人员的道德水平尤为重要。

(四)高校财会档案作用实现不充分。高校财会档案是对高校管理情况的真实记录,其存在有着不可估计的价值和意义,如记录凭证作用、信息保障作用、监督作用、历史作用以及指引作用等。高校是一个以教学科研为主的非营利性组织,其经营活动离不开教学、科研和管理,对高校财会档案作用的挖掘可以对高校未来治理起到一定作用。事实上,目前各高校对档案的利用还是较少的,多是财务部门、审计部门、监察部门以及教职工和学生查询往来经济事项,档案管理作用仅停留在维持高校正常秩序和个人权益层面上,很少涉及高校治理问题,作用未充分发挥是高校的损失。

三、高校财务会计档案管理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高校要加强会计档案管理工作,首先要有正确的认识并上升到一定高度,特别是高层领导一定要有足够重视,只有领导重视才能引起下属管理人员的同等重视。各高校应在领导的正确指引和领导下,广泛宣传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上至管理人员,下至每一位员工都重视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树立良好的制度执行意识,认真做好会计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鉴定和销毁每个环节工作,为高校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做好基础。

(二)增强高校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道德水平。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前些年高校在不断扩张,办学规模日益扩大,高校经费来源和筹资渠道也多样化,为了适应这些变化,高校也应不断增强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道德水平。高校财会档案管理工作如果有高素质的专业人员管理肯定会提高工作效率,高校应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多途径、多形式的培训和教育,增加工作人员的操作技能培训,不断更新知识结构,确保能科学、标准的对档案资料进行分类、整理、编目立卷。同时还要加强多样化人才的培养,即具有档案管理能力和财务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三)确保高校财会档案管理作用的实现。档案管理的重要作用就是使开发记录下的各种材料发挥其功能和凭证的价值,为单位未来工作指导重点和方向。高校的主要活动体现在教学、管理和科研三方面,在教学方面,要科学记录和整理教学计划安排、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管理改革的财会事项等,它们都是财会档案的重要资料。会计档案对高校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是因为财会信息对管理决策的影响和先导作用,会计档案数据不仅能为高校领导的决策提供重要依据,还可以调整管理和重点发展方向,促使高等教育事业的顺利发展。在科研方面,对财会档案进行深入研究,了解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和使用方式,便于节省开销,提高财会档案的实用价值。高校财会档案如何才能有效的得到利用是一项十分值得研究的工作,需要各领导高度重视并认真研究,不要盲目追求发展,而是从实际出发实现档案管理作用的发挥。

(四)优化管理手段,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作为人才成长和培养的重要场地,加强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已刻不容缓,如何建好、管好、用好电子财务档案,从而提高财会档案管理水平和财务管理效率是当前高校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要想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财务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一是要借助现代化的设备和手段,如计算机和网络,目前高校财务档案管理基本上应用电子计算机处理和儲存,形成电子财务档案,其信息传递速度较快。二是要加快档案工作现代化步伐,配备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去湿机、扫描仪等现代化办公设备,对档案信息进行计算机录入,方便查阅和管理,为单位发展和个人需要提供最真实有效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杨哲.高校财务档案管理的思考及对策.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4, 30(12)

上一篇:观看《杨善洲》影片心得体会下一篇:第12周国旗下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