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存在的问题

2024-06-03

街道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存在的问题(共13篇)

街道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存在的问题 篇1

街道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周 绿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统计工作的作用日益突出,领导越来越重视,群众越来越关注,对统计工作的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同时,由于长期形成的统计体制问题,使得街道基层基础统计工作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一、街道统计工作任务日益繁重。

实行在地统计以来,街道统计工作任务越来越重。一是要承担反映国民经济各方面运行和社会发展的常规统计报表(月报、季报、年报)。二是要承担反映重大国情国力周期性大型普查(包括逢0年份的全国人口普查、逢3和8年份的全国经济普查、逢6年份的全国农业普查)和中型普查(如基本单位、投入产出调查等),一次大型的普查要二至三年才能全面完成,而街道统计工作站又是各项普查的主力军。三是要负责劳动力、工业、投资、服务业、居民收支、民生及文明城市等方面的多种抽样调查。四是以及配合参加的相关部门组织的专业调查工作等。

二、街道统计基础条件比较薄弱。

尽管近年来上级统计部门和区委、区政府为统计部门解决了一系列困难和问题,基础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但与繁重的工作任务还是不适应。一是统计人员严重不足,统计人员超负荷运行。我区虽然在各街道办事处都建立了统计办公室,但实际上基本只配置一个专职统计员,每位统计员要应付各个专业涉及的上百家报表单位基层报表的催报工作及统计规范化工作(如统计资格从业证的办理、统计执法等),还有局里各专业临时交办的各项工作实在是勉为其难,加上街道一些领导对统计工作认识不足,形成“走马灯”现象。这不仅对统计事业长远发展有影响,并且进一步优化统计服务也成为一个难题。

二是统计工作条件还有待改善。一方面,多数街道的统计工作办公室与经济办、计生办或其他科室合在一起办公,一个办公室两块牌子或多块牌子;另一方面办公设备还比较落后,工作用的电话、传真机、打印机,有的甚至连计算器、档案柜都同其他办公室共用,有时要打个电话、发个传真给报表单位要跑几个办公室。

三是数据收集报送方式落后,统计数据质量难以保障。长期以来统计数据的采集途径仍旧是通过电话催报、传真甚至是上门收取,既影响了工作效率又不能保证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三、辖区报表单位配合程度差。一方面由于在地统计的实行,各专业的统计报表对象全部采取属地原则,一律向所在地的街道报送数据。这种报送方式让很多省市级的单位不能理解,他们认为报送途径完全不对口,因此数据往往收集不上来。另一方面许多私营企业都不重视统计工作,认为可做可不做,没有专职的统计员,大部分工作都让会计兼职,有的单位甚至于连会计都是兼职的,这样不稳定的工作对象配合程度相对较差。

四、对策和建议

进一步加强统计基础工作建设是实现统计工作重心战略性转移的需要,也是统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针对当前街道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出现的矛盾和问题,结合我区实际,提出以下不成熟的建议:

一是深化统计体制改革,加强街道统计力量。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变化,统计要进一步增强服务功能,提高地位,再谈减负已不现实。只有通过深化统计体制改革,加强街道统计力量才是可行之路。建议街道统计员由区统计局直接管理,一方面可以保证人员和经费得到有效保障,利于统计工作顺利开展和统计事业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可以保证国家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又满足地方政府经济管理和科学决策的需要。

二是要进一步加大统计投入,确保统计工作正常进行。县区统计部门任务重,没有足够的工作经费作保证,工作难有成就,而上级下拨的统计业务费增长慢,特别是街道统计办公室经费少,很多工作难于开展,工作质量难有保证。希望上级统计局对人口多,尤其是普查工作量大的县区的统计事业经费进行倾斜,逐步解决街道统计办公室经费,提高县区、街道统计人员待遇,提高他们爱岗敬业的积极性。

三是加强统计法制工作。统计工作“一靠科技、二靠法制”。没有法制工作做保障,一条腿走路是走不稳的。要以法治统,通过统计执法来推动统计工作正常健康发展。加强县区统计法制工作,必须加强和提高统计执法机构地位,配备专职统计执法人员,加大统计执法力度。一要加大统计法制宣传力度。增强社会公众和领导的统计法律意识,为统计执法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二要 加大统计违法的惩处力度。做到违法必究,执法必严,综合运用行政、法律、和经济手段,查处统计违法案件,营造良好的统计工作环境。

四是加强统计队伍建设。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了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统计事业要发展,关键在人才。目前统计工作亟需一大批精通统计科学、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熟悉经济管理的专业人才。因此,必须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精通业务、严守纪律、作风扎实、责任心强、有奉献精神的统计队伍。要重视年青统计人才的培养和使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加强业务培训,不断提高统计人员的素质。要改善统计手段和工作条件,确保和提高统计人员的经济待遇,防止统计人才外流,稳定干部队伍。

街道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存在的问题 篇2

一、存在问题

(一) 岗位设置及业务流程有待进一步规范

县级支行内设科室整合后, 目前, 业务科室多数面临身兼数职的状况, 科室对口上级多个处室, 科室人员均为兼职,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业务工作的完成质量, 与上级有关岗位设置必须单设、不得兼职的规定相互矛盾。此外, 部分业务岗位缺乏自上而下的统一规范的岗位业务操作规程, 造成各个支行做法不一, 各吹各打的状况, 尤其是一些新业务的开展, 更需要具体详细的岗位职责和业务操作规程。此外, 县级支行“人员老化, 人员流动性较差”也是客观现状, 尤其如我支行, 长期以来人员冻结, 年龄老化, 缺乏流动性, 这与加强县支行建设有关文件精神显然不相符。

(二) 部分金融监管工作缺乏手段, 尺度难以把握

随着综合执法大检查的日益加强, 部分检查善后工作较难处理, 这与现行的一些规章制度弹性较大或缺乏可操作性有一定关系, 例如《金融统计管理规定》中:“虚报、瞒报金融统计资料”, “数额较大或占应报数额的份额较多的”等规定, 很难把握鉴定什么情况属于“虚报、瞒报金融统计资料”、多少金额属于“数额较大或占应报数额的份额较多的”;另外, 由于县级支行许多处罚权限上收, 故造成检查的后续工作处理程序繁琐冗长, 一定程度削弱了对金融机构的约束力, 不利于当地人行权威性的树立。

(三) 部分调研工作质量难于保证

部分调研工作数据质量难于保证。主要原因有:一是由于受地方政府一味追求G D P的政绩经济模式影响, 经济数据水分较大。例如:东川区2012年公布的G D P总量为70.1亿元, 据估算, 实际仅有55亿左右, 多出15亿元 (数据来源于东川区政府7月8日会议材料) ;二是由于许多企业为追求利润最大化, 千方百计采取了很多规避税费的财务处理措施;三是企业或者居民、农户等出于对自身融资等经济数据的保密考虑, 故采取消极应付的态度对待问卷等相关调查。

(四) 部分国有商业银行统计数据难以采集

部分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后, 内部职能调整, 重经营轻基础管理, 导致其县级机构部分基础管理职责缺失, 以金融统计为例, 例如:工商银行东川支行, 统计业务已经全部由其上级营业部负责, 导致该行许多基础性的统计数据无法从其自身采集, 也加大了人民银行金融统计检查的难度。

(五) 统计指标转化为应用成果的渠道需要疏通

部分人民银行金融统计指标由于报送范围的不同, 造成县级人民银行无法从统计系统获取指标数据。例如:“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和“大中小企业贷款”两个指标, 部分金融机构“报送范围”是市级以上, 所以当地县级人民银行无法从统计系统获取该指标全辖汇总数据, 制约了县级人行对指标数据的应用。

(六) 社会对人民银行的法定统计地位认知度不高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银行法》第四条第11款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履行职责:“负责金融业的统计、调查、分析和预测”等等。

毫无疑问, 中国人民银行是法定的金融统计部门, 显然, 对社会公布的金融统计数据, 理所当然应该以人民银行的作为权威数据。

但在实践中, 存在许多地方经济部门直接从金融机构取数、用数的情况, 或是从银监部门取数、用数的情况。乃至有中央电视台直接公布银监会的全国“涉农贷款”数据的情况。

二、改进措施和建议

第一, 发挥县级支行主观能动性, 在县级支行自身合理调配人力资源的前提下, 建议上级采取“区别对待, 一行一策”的办法, 结合各行实际情况, 从根本上改变县支行岗位与人员不搭配、年龄老化的客观事实。

第二, 县级支行可以加快制定新业务的具体岗位职责和操作规程等实施细则, 或者是从上而下出台统一规范标准化的岗位职责和操作规程。

第三, 对外, 进一步加大对中国人民银行法定金融统计地位的宣传力度;对外, 建立和完善人民银行金融数据发布制度, 县级支行应主动积极参与到地方经济建设发展过程之中, 出谋划策, 争取更多的参与权, 获得更多的话语权。提升调查研究、金融服务等工作水平, 通过自身工作质量的提高, 扩大影响力获得更广泛的社会认可。

第四, 加快《人民银行法》、《金融统计管理规定》、《现金管理条例》等一些老旧法律法规的修订工作。

第五, 完善人民银行金融统计系统, 提升成果转化率, 促使统计调查数据进一步转化为调研成果。

街道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存在的问题 篇3

摘 要 卫生统计工作是对卫生工作中数量和质量进行统计的过程,是构成卫生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元素。通过卫生统计数据所提供的数据信息,不仅能够为卫生部门制定计划、实施任务以及检查工作提供客观、真实的参考依据,还能为领导进行科学的管理决策,并为卫生事业的科学管理提供有效的服務。

关键词 卫生系统 统计工作 应对策略

一、引言

基层卫生统计工作,通俗来说就是指基层卫生事业单位运用各种方法通过对基层工作单位的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各种信息和数据进行收集、汇总、加工、整理等环节,对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送有关报表,为各级领导部门的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和数据参考,使领导更加了解客观情况,为进行科学的管理决策提供依据。针对我国目前基层卫生统计工作的发展情况来看,虽然在统计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然存在着不足和缺陷,以下就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为卫生统计工作更深入的展开提供些合理建议。

二、我国基层卫生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在我国基层医疗卫生系统中,领导对卫生统计工作的重视力度不够。由于他们更加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常将工作的重点放在医院管理、医疗质量、服务质量以及医疗机构的改革中,对于基层卫生统计工作往往放在最不显眼的环节,导致各个科室以及整个医疗系统不注重卫生统计工作的作用,使得统计工作人员工作障碍重重,难以取得及时、准确、可靠的数据资料,以致会出现一线的临床统计数据不能真实地反映客观的情况,以至于对医疗科研工作产生误导,严重制约了卫生系统的健康发展。

其次,在基层卫生系统中,从事统计工作人员数量有限,而且缺少专业技能高,业务熟练的业内人士,有的甚至是兼职人员,缺少职业素养,对于统计工作甚至无从下手,这对基层卫生系统统计工作的开展造成了一定阻碍。例如,在有些基层卫生系统中,仅市级医院配备数量有限的专职统计人员,其它地县卫生系统部门中只配备2-3名兼职人员,而且这些从业人员学历低,缺乏统计工作经验,可见,统计工作的队伍建设储备力量相当薄弱。

再次,基层卫生统计工作的配置设备落后陈旧,工作整体环境差。尽管在各基层卫生机构中都装配了计算机和相关设备,但是统计工作基本还是以手工为主,对计算机的使用很不充分,单纯停留在用现成软件进行数据汇总和计算等,使设备的使用效率低下。由于基层卫生事业单位面临的统计数据繁多,以手工的方式进行汇总严重影响了统计工作的效率。

最后,基层卫生统计工作制度和管理制度不完善。例如,在统计工作中,统计部门忽视统计制度,对上级的要求没有落到实处,贯彻不力、我行我素等。此外,我国目前的统计报表制度没有能够依据基层卫生单位的具体情况制定,使得统计报表制度和评价标准不具有参考性。最后,统计部门人员权责不明确,激励制度不完善,没有充分发挥基层卫生统计部门的重要作用。

此外,统计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然而长期以来,基层统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人员变化较大,没有很好的连续性,再加上基层卫生部门领导对于统计工作的重视力度不够,缺乏有效的指导和管理,这是造成基层卫生统计力量薄弱的主要原因。

三、针对基层卫生统计工作中问题的解决对策

1.加强对基层卫生统计工作的重视力度

要加强基层卫生统计工作的建设,首先要提高领导对统计工作的重视力度,提高卫生统计工作的整体地位,卫生统计工作人员和领导加强沟通与交流,为领导提高及时准确的信息,使领导意识到统计工作的不可或缺。其次,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掌握专业的统计知识,在工作中不断积累工作经验和方法。最后,在统计工作的实施环节,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和配合,使得资料在收集和整理汇总过程中,变得更加科学、合理、有效。

2.加强基层卫生系统的信息化建设

加强基层卫生系统的信息化建设有利于基层卫生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加上完善合理的上下级业务指导体系,可以大大提高统计工作的效率和水平,实现统计系统内部各个工作环节和统计内容的协调统一。此外,基层卫生系统的信息化建设,有利于卫生系统内部的交流与培训、会议的召开以及工作的落实等等。

3.加强基层卫生统计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

各级卫生统计部门应当根据不同工作和任务的需要,配备与之相适应工作基础设施,尤其是基层卫生统计组织,由于长期以来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大大影响了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为顺应基层统计工作的需要,基层组织需要配备基本的工作室、打印机、复印机、计算机、影像处理设备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软件设施。

4.加强卫生统计队伍的建设

统计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直接影响着统计的质量和效果,对此卫生部门要通过灵活多变的培训形式,想方设法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同时不断招纳新的统计人员,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福利待遇,从而达到稳定统计组织的目的,为基层卫生统计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卫生统计工作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卫生部门的决策以及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对此,我们要不断加强基层卫生统计的各项工作,不断提高基层卫生统计工作的水平,顺应基层卫生组织改革的需要,促进卫生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晓莉.浅谈卫生统计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中国卫生工程学.2002(02).

[2]吕军,李一杰.预防医学专业中卫生统计的教学技巧.卫生职业教育.2005(06).

街道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存在的问题 篇4

自6月22日,全县统计工作会议召开后,街道认真学习了朱县长、邵局长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县政府《关于转发市统计局南阳市乡镇街道统计基础建设等三个工作标准的通知》文件精神,并对照街道自身的实际情况,查漏补缺,认真贯彻落实会议和文件精神,力争把统计的各项工作做好、做实。工作开展情况如下:

一、加强领导,高度重视

莲花街道高度重视统计工作,为了确保统计工作的水平和质量,进一步加强对统计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了统计工作领导小组,以街道党工委书记王全州为组长,办事处主任黄磊为副组长,办事处副主任孙斌为主抓领导的组织领导格局,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严格落实统计工作责任和考核制度。

二、深入基层,提高质量

统计数据来源于基层,辖区的企业是统计工作的基础,也是统计工作的源头。街道严格依法加强对社区统计数据的管理,确保统计数据的质量。同时街道和社区统计人员深入到村组、企业一线调查研究,做好数据统计,真正做到数出有源,数出有据,确保了基层数据的真实可靠,为县统计局提供了有效的第一手资料。

三、基础设施健全、档案资料齐全

街道不仅重视统计数字,而且非常重视统计工作的条件改善,在物力、财力上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到目前为止,街道已经给统计站配备了2间独立的办公室,2台电脑,1台打印机,2组档案资料柜,2部电话和1台传真机,办公桌椅齐全,并给统计专用电脑安装了网线,保证了与上级统计网络的互联互通。统计的各项书面数据资料已经分门别类的的归档,同时还建立了统计工作电子台账,有利于资料的整理和查询,保证了统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开展。

下步工作打算:

1、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和联系。平时要多与企业联系交流,掌握企业的经济的发展情况,确保企业填报数据的真实可靠性。

2、加强对基层统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统计人员工

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统计数据的质量,要对居委会及辖区企业统计人员进行培训学习,提高他们填报报表的质量。

3、加强对统计各项档案资料的整理和完善。统计资

料数量繁多,要及时把各项资料进行再整理和完善,确保统计各项档案资料齐全。

4、加强对统计工作基础设施的健全。要保证统计工

街道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存在的问题 篇5

(总第447期)

2011年9月5日

[调研报告]

抓好新形势下统计教育培训夯实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博湖县开展统计教育培训工作的调研报告

随着博湖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统计在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政府科学决策、满足社会公众需求方面特殊地位愈加凸现,同时,对新形势下每一位统计工作者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而统计教育培训是提高统计队伍综合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自从2006年开始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工作以来,博湖县在统计教育培训方面进行了不断探索,把为统计事业注入新的活力视作统计教育培训的重要抓手,取得了明显成效。最近,县统计局组成由领导干部带队的调查组对博湖县统计教育培训工作开展调研,介绍统计教育培训的现状,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粗浅建议,以为进一步抓好新形势下统计教育培训、夯实博湖县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服务。

一、博湖县统计教育培训现状

统计教育培训主要包括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培训和统计继续教育培训。根据巴州统计局下发的《关于开展统计从业资格专项执

1法检查的通知》,博湖县于4-6月在全县范围开展统计从业资格专项执法检查。目前全县共有行政、企事业法人单位340余个,从事各行业专兼职统计人员172人,持有统计从业资格证或上岗证有145人。为不断提高全县统计人员持证上岗、依法开展统计工作意识,县统计局每年7月在全县发出通知,对从事统计和其他工作人员进行报名登记,在8月或9月对报名登记人员进行考前培训。截至2011年全县持有统计从业资格证的人员由2006年的5人增加到目前的78人,2011年全县参加统计教育培训(统计从业资格考试23人、统计继续教育5人)的人员共有28人,创历史新高,人数比上年增长1.9倍,比2006年增长3.6倍。全县统计队伍不断壮大,人员素质不断提高,这支队伍成为我们做好统计工作的基础,也是保证博湖县统计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2006-2011年博湖县统计教育培训人数统计表

单位:人

二、统计教育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我县投入了大量时间、人力、物力、财力,对这支队伍进行了不同层次、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统计教育培训,但由于统计人员更换和流动频繁,情况不容乐观,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统计教育培训工作的难度加大。在市场经济发展日益活跃的今天,统计人员变动频繁,统计队伍不稳定,基层统计人员

业务素质不高,统计任务繁杂的现象较为普遍,使统计岗位培训和统计人员继续教育受到很大冲击,统计人员学习业务和接受再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受到挫折,给统计教育培训组织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从2006年至今全县持有统计从业资格证人员并从事统计工作的人员只有62人,只占全部统计人员的四成;约有七成的行政、企事业法人单位的统计人员没有取得统计从业资格证。

(二)统计教育培训内容与需求脱节。不论是统计从业资格证还是继续教育培训的内容都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对基层指导作用不大,且统计教育培训多为“灌输式”,缺乏深入的、实践性强的案例教学,也缺少教与学之间的良性互动与交流,往往企业需要培训的内容与教学内容脱节使教育培训达不到理想效果。

(三)培训工作存在师资力量薄弱问题。由于统计教育培训中普遍没有配套的管理体系,没有专门的讲师,没有足够的经费,只凭统计局专业人员授课水平有限,易讲不易懂,学员文化层次存在差异,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不高。

三、抓好新形势下统计教育培训的几点建议

针对博湖县统计教育培训工作的现状,分析统计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当前要在统计教育培训的内容、方式、手段上进行完善和创新。

(一)加大统计普法宣传是确保统计教育培训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着力加大对新《统计法》、国家统计局《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的宣传,增强统计部门对加强统计教育工作的意识,增强统计调查对象承担培

养统计人员责任的意识,增强统计人员依法参加培训考试与继续教育的意识,以适应新形势下的统计工作。

(二)以服务统计工作为中心,增强教育培训针对性。一是做到培训内容与统计工作相吻合。目前统计教育培训主要停留在对统计人员的知识和技能方面,忽视统计人员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工作热情的思想认识教育。应使培训更贴近实际,对难点问题、热点问题组织讨论,力求更全面、更科学合理。二是拓展统计教育培训的知识面。统计工作的内容包罗万象,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民生、法律等,除必须的专业知识外同时要熟练掌握计算机、基础数学、财经、会计、金融、乃至公关学等相关知识,特别是要注重提高统计人员的分析写作能力。三是强化统计干部能力素质教育。统计教育培训要与统计岗位工作紧密结合,重点强化学习能力、调配能力、管理能力、写作能力和服务能力等培训,增加“诚信统计”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以培养高素质的统计队伍为目标,推动统计干部能力素质提升。

(三)以创新培训方式为重点,增强教育培训实效性。一是坚持分类分级培训。由于当前统计队伍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素质参差不齐,工作性质也不一样,培训应尽量划分出不同的层次,进行分层分级培训。让政府统计部门提高综合数据核实、分析写作能力,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让乡镇统计人员提高统计业务知识,把好基层统计数据质量关;让企事业单位的统计人员依据工作层次的差异性,分层安排教学内容,提高行业技能需求。二是坚持学以致用。一方面应向学员解读统计新知识、新理论、新观念;另一方面应择对象设计一些专题课程,使培训最大限度贴近基层工

作需要,做到专题培训与岗位培训互相补充,业务技能与综合知识齐头并进,岗前培训与职位培训共同深入。三是坚持爱岗敬业。不仅要使统计人员懂专业知识,还要懂计算机操作、市场经济理论、统计法律法规,更重要的是不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训,培养他们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敬业精神,讲奉献、讲诚信、讲正气的思想情操。

(四)建立健全统计教育培训的配套管理体系,开展统计教育师资培训工作,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教师团队,切实解决基层统计教育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解决统计教育培训工作经费是深入开展统计教育工作的重要保障,应每年向县财政争取一定数额的统计教育专项经费,用于开展博湖县统计从业资格师资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工作。

街道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存在的问题 篇6

自查报告

为进一步加强农村统计调查基层基础工作,不断提高乡村农村统计调查数据质量,维护其严肃性、权威性,根据《湖北省统计局办公室关于开展2013年农村统计调查基础工作检查的通知》文件精神和县统计局会议要求,经过乡党委、政府研究,在全乡范围内开展农村统计基层基础工作自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党政领导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全面自查

开展农村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检查,就是要检查农村统计工作基础的可靠性,方法的科学性,数据的客观性,通过检查,进一步促进和加强农村统计基础工作,促进农村统计数据质量的提高,从而保证农村统计数据真实可信,不出假数。根据我乡的实际情况,一是成立了以乡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农业服务中心、经发办、党政办等相关人员为成员的农村统计调查基层基础工作自查领导小组;二是对检查方式和内容、工作步骤及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布置和明确。这次农村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检查的对象包括乡、村。检查内容包括基础工作情况、规章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现场操作流程规范化、基础台账建设情况、数据采集方法、数据评估情况等。三是重点突出。乡政府对村基础工作、数据质量进行一次全面检查。重点检查了基础账册(表)、账表对应和事后现场核实,上级数据与下级数据对比、报表数据与实际情况评估、报表数据与现场调查数据核对。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此次全乡农村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检查,我乡村统计情况良好,党政领导对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工作条件有所改善,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乡统计工作人员身兼多职,工作繁重从而分散了统计业务工作精力。

2、少数新上岗村统计人员通过培训后仍然对有些报表指标含义理解模糊。

3、村级报表来源不齐全且数据质量不高,填写不规范,存在有漏项、错项等问题,有关指标与指标之间数据不衔接从而出现逻辑错误。

三、下步打算

1、明确统计岗位,理清乡统计人员身份,尽量做到专岗专责,确保统计人员的相对稳定。

2、加大统计法制宣传力度。采取形式多样的宣传方式,加强统计法制宣传工作。杜绝统计工作上弄虚作假的行为,为依法统计、依法治统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3、建立健全培训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得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提高村级统计人员的统计业务能力,确保源头统计数据的可靠性和可信度不断提高。

街道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存在的问题 篇7

1 环境统计的重要性

a) 环境统计数据是政府部门进行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和依据。正确反映环境状况和变化趋势, 可以为政府部门制定环境政策和环境规划, 检查环境计划的执行情况, 预测环境资源的承载能力等提供依据, 同时依据环境统计结果制定环境管理指标, 量化工作业绩;

b) 环境统计数据是绿色GDP核算体系的重要一部分。现行的GDP核算中没有反映出资源耗减和环境污染的代价, 应当加强资源环境核算, 研究建立我国以绿色GDP为核心指标的综合经济与资源环境核算制度, 提供资源环境核算数据。

2 目前环境统计存在的问题

从总体上看, 目前我国的基层环境统计还很薄弱, 不适应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环境统计体系方面

2.1.1 环境统计的输入系统格式死板, 不能灵活运用

我国现行统计制度是年报统计制度, 主要统计任务是年度报表, (包括环境统计综合年报和环境统计专业年报) 和根据上级部门的要求进行的不定期报表。此项制度在实施的过程中, 因报表格式的不断变化和上报指标不断的调整, 加之现尚未有较好的输入统计软件可用, 给基层环保统计造成很大的困难。

2.1.2 是环境统计指标体系尚不够完善, 环境和资源核算尚处在探索阶段

环境统计综合年报的调查范围不全面, 目前的统计指标体系只对工业企业污染源和城镇生活污染情况进行调查, 缺少生态、面源污染、环境经济和环保产业及气候变化等重大环境问题和关注度较高的相关指标。环境统计专业报表指标体系过于庞大, 指标复杂、重点不突出, 有的统计范围界定不清、解释不准确, 有的专业指标设置与综合指标重复。

2.1.3 质量保障体系缺乏, 不能有效地确保统计数据质量

环境统计报表有一部分要靠企业自己填表上报, 错报、漏报统计数据的现象时有发生, 而现行环境统计报表制度只能对统计数据进行逻辑校验, 对企业报送的报表数据准确性缺乏有效的监督手段和审核方法, 统计数据质量不高。

2.2 环境统计方法方面

2.2.1 环境监测和统计手段、方法还相对落后

环境统计要运用大量的环境监测数据, 而环保部门对污染源又缺乏强有力的监控手段。环境监测站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频次低, 污染源在线监测刚起步, 采用物料衡算和排放系数法进行核算的基础数据和方法标准未能随生产工艺和技术进步及时更新。而且, 要精确地计算由于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环境保护工程设施的经济效果, 也是不容易的。所以, 目前环境统计资料还很不完善, 不足以全面反映环境质量的变化。

2.2.2 统计数据来源渠道、核算方法不统一

统计数据来源渠道不统一。有的统计数据通过排污系数计算得来, 有的通过污染源监测得来, 有的通过排污收费核算得来, 数据之间往往自相矛盾。而且统计数据核算方法也不统一。

2.3 统计体制方面

大多数县 (区) 没有指定统计工作技术支持单位, 没有配备专职环境统计人员, 环境统计工作缺乏技术支持力量。环保部门内部体制也不顺, 数出多门。就重点工业污染源污染物排放量而言, 环保部门内部就存在环境统计、排污申报和排污收费三套数据, 这不仅增加了环保部门和排污企业的工作量, 而且这三套数据之间差异较大, 已成为环保部门的一大痼疾。

2.4 对环境统计工作的认识方面

基层环保部门的领导对环境统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没有把环境统计放在应有的位置, 很少去运用定量的数字语言来表示和评价环境污染状况、污染治理成果及达到的水平等。有些从事环境统计的人员工作作风飘浮, 不深入实际调查研究, 不去核实数据的真实性。有的环保部门对环境统计工作不够重视。

3 对策及建议

理顺环境统计体制, 认真贯彻执行环境统计报表制度, 改革环境统计方法, 不断提高环境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努力使统计数据较为全面、真实地反映环境状况、环境问题和环保工作成效, 及时为环境管理、环境决策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

3.1 明确报告环境信息的责任和义务

明确企业如实报告和公开环境信息的责任和义务, 建立强制性的企业信息发布制度, 加强环境统计信息源的基础工作, 同时应进一步制定环境统计数据审核办法, 进一步规范环境统计工作的程序、内容、方法和标准。

3.2 加快信息系统建设, 提高环境统计信息处理能力

应加快环境统计信息系统的软件开发和现有软件系统的改进, 提高数据输入和输出的灵活性和多用性开发建立环境基础统计数据信息库, 使基层统计人员输入的各种基础数据, 形成环境基础统计数据信息库, 提高统计报表的上报效率。

3.3 加强环境统计方法研究

环保部门或环保科技单位应选择有代表性的企业开展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等主要污染物排放的物料衡算方法研究, 提高数据质量, 摸索其变化规律, 找出适合的实际的主要污染物排污数据核算方法。

3.4 加快信息网络建设进程

环保部门应采取措施, 引导和督促重点污染企业积极筹措资金, 加快自动在线监测系统和电子传输系统的建设提高快速、准确和直接采集主要污染物排放数据的能力。

3.5 抓住关键环节、提高数据质量

3.5.1 抓统计范围, 确保重点调查企业不漏网

为保证污染物排放重点调查企业全部纳入统计范围, 环保部门要对重点调查企业名单进行动态调整。每年应根据上一年度环境统计企业名单、当年新、改扩项目“三同时”验收企业名单、排污申报企业名单和排污收费企业名单等进行认真分析比对, 确定本年度纳入统计范围的污染物排放重点调查企业。

3.5.2 抓污染源监测, 提高对企业申报数据的监督力度

一是加强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 增加监测频次, 保证重点污染源监测每季度不少于1次, 扩展监测项目, 提高监测质量;二是充分利用服务性监测数据;三是加快污染源自动在线监测推广步伐, 综合各类监测成果, 建立污染厂家档案和污染物排放数据库。

3.5.3 组织力量集中审核数据, 提高数据质量

环保部门要成立专门的环境统计机构对收集的报表、综合年报等数据进行集中会审, 负责对综合年报进行审核把关, 提出审核意见。通过对统计数据年际间对比、指标间逻辑关系校验, 并结合物料衡算等方法核实环境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合理性。

3.5.4 抓重点行业, 科学核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要重点结合能源消费情况, 对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烟尘及工业粉尘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进行科学核算。下大力气核实煤炭含硫率, 对二氧化硫排放大户, 如:大型火电企业燃煤含硫率和燃煤消费量, 组织环境监测、环境监察等单位进行定期抽样检测, 并根据其发电量、煤耗量及含硫率, 核算其二氧化硫排放量。

3.5.5 要逐步提高环境统计分析的质量

环境统计分析是整个环境统计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只有把统计数据所反映的环境现象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才能从中揭示环境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及环境发展变化的规律, 不断地发现新情况和新问题, 由此采取对策指导实际工作。因此, 从事环境统计的人员除了完成统计报表的任务外, 还要注重统计分析, 提出执行相关方针政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取得的成绩, 提出建议, 供各级领导的决策参考;从各个方面的相互联系和制约的关系中分析完成的未完成计划的原因;通过环境统计分析, 反映出本地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比例关系是否合理, 生产、生态、生活是否同时兼顾, 以便为地方党委政府及时调整本地区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提供依据, 促进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更加协调发展。

3.6 理顺环境统计工作体制

a) 强化归口管理与分工合作。环保部门内部分工、职责要明确, 有专门机构来负责环境统计工作。

b) 排除干扰解决数据失真问题。各级环保目标责任制考核、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生态示范区达标评审、评比活动, 应强调环境治理的实际效果和环境质量改善程度等指标。凡指标采用环境统计数据的, 必须由同级环保部门的环境统计部门参与审核。

c) 加大环境统计工作考核力度。建立定期环境统计奖惩制度, 从制度执行、机构建设、人员配备、资金投入、统计范围、执法力度和污染源排污核查等方面进行考核、奖惩。

3.7 加强环境统计机构、队伍和能力建设

环保部门在机构的建设中应设立单独的统计科室或环境统计岗位, 在其他有关处 (室) 也应有相对固定人员负责本专业统计工作。同时环境监测中心站应加强环境统计工作力量。

环境统计能力建设应纳入环保规划, 在财力、物力上给予政策性倾斜, 改善环境统计人员的工作条件, 为统计人员配备专用计算机。

3.8 建立环境统计人员定期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制度

环境统计数据是否真实、可靠, 主要取决于基层统计人员业务水平和工作责任心, 应经常性的对市、县 (市、区) 及重点企业环境统计人员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环境统计理论培训。

目前基层统计工作面临的问题 篇8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工业统计方法制度也在不断的改革,特别是基层统计的上报方式、指标体系、口径、统计范围等,都发生了重大变革。统计基层基础工作的重点在乡镇及企业,它是整个统计工作的源头和基石,直接关系统计数据的的质量,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一、乡镇统计工作现状

1、统计法制意识淡薄,统计法制意识淡薄,领导干预较多。一些地方没有形成重视统计工作的氛围和支持统计工作的有效机制。近年来考核奖励制度繁多,在肯定成绩促进工作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效应,使统计信息失真。

2、数据共享监管力度不够

政府职能部门之间沟通差, 数据共享能力不够,加重基层负担,对相同的调查指标重复布置到基层办事处相关部门之间的统计数据不能够相互监督制约。一套中上报的工业用电量、税金总额等主要指标如由电业、税务等部门来共同实施监督,或通过互联网共享数据,数据质量问题就能得依有效制约。

3、基层统计人员匮乏

乡镇一级统计人员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专职,有些连兼职都谈不上,到了报表的时间临时干两天,过后如有数据查询人都不好找,更不要说让他们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了。多数统计人员都是兼职,一个人要完成一、二、三产各种统计报表,甚至还要兼管乡镇政府内的其它工作,业务水平很难提高,报表质量非常差,这样一个统计人员监管的数据可信程度有多大也就可想而知了,4、现有统计管理体制的局限性

企业一套表实施一来,数据起报源头一定要从企业直报,要求一企一址,不准乡镇统计人员代报。这就出现一个新的问题,企业要按时录入数据,否则上报平台一旦关闭,数据就无法上报。企业能否按照我们的要求去做,接受不接受乡镇一级统计人员对他们统计工作的监管,这是一个很明显不完善的管理体制问题,尤其是规模较大的龙头企业,更是难以监管。

5、乡镇统计人员不稳定 乡镇统计人员多是兼职,主要精力和时间难以集中在统计业务上,对统计工作只是采取应付的态度,对不断更新的统计知识和技巧难以熟练掌握。再加上目前乡镇统计人员不仅要做好报表填报工作,还要分析、审核、评估辖区内的网上直报单位的各种报表。所以在任务重,工作难度大,待遇较低的情况下,乡镇统计工作岗位很难留住人心,数据质量怎么能得到保障。

5、统计经费没有保障

多数乡镇统计经费不足,个别乡镇对统计工作不重视,统计投入能少则少,能不投则不投。没有统计专职补助费,甚至就连乡镇统计人员的差旅费和培训资料费都难以解决,严重影响统计人员的积极性,统计工作难以正常开展。

二、对加强乡镇统计工作的几点建议

1、加强统计法制建设

现在我们不是没有统计法,而是法制意识太淡薄。对失真的统计数据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对社会、对国家的危害性缺乏责任感。在今后的统计工作中首先要建立、健全一套由上至下的法制体制,把统计法宣传、贯彻到每一个统计层面,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的社会氛围。

2、加快完善企业管理体制改革 企业统计工作要全面接受乡镇统计人员的监管,包括上报的时间、数据的质量、业务培训、评估查询等各个方面。这就要考虑对企业统计人员的补助问题,要保证企业一套表工作落到实处,这是一个实质性的问题,县、乡两级政府都要重视,将乡镇及企业统计人员经费列入到财政的预算中去。

3、加强对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学习是成就事业的基石

当前企业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篇9

一是统计工作得不到企业领导重视,统计部门和统计岗位被撤销或合并,统计人员变动频繁。二是企业统计台帐和原始记录越来越不健垒,填报统计指标的随意性加大,统计数据质量下降。现在企业的所有制形式多种并存,经营方式与管理模式也日益多样化,许多新企业应运而生。在这些新成立的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没有像老企业那样建立规范的企业统计制度,甚至没有明确设立统计职能部门和统计工作岗位,国家统计报表由财会人员或其他部门的人员代填代报,一些统计指标也难以准确按照统计制度的具体要求来计算填报。三是传统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不适应统计调查任务日益加重的发展趋势,更难以保证统计数据质量,传统的统计调查方法是以垒面调查为主,非全面调查为辅,统计数据上报方式以统计报表为主,其他方式为辅。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和社会各界信息需求量的增加,各级统计力量与统计任务的矛盾越发突出,即使近年来统计网络化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但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仍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四是政府与部门的模糊分工和重复统计在一定程度上

破坏了政府统计数据的权威。

针对这些问题与认识,我们来谈谈企业统计工作的意义与作用:

统计工作是通过搜集、汇总、计算统计数据来反映事物的面貌与发展规律。统计信息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数量性。即通过数字揭示事物在特定时间特定方面的数量特征,帮助我们对事物进行定量乃至定性分析,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正因为如此,统计信息正越来越多地和其它信息结合在一起,如情报信息、商品信息等;而诸如此类信息,尚能以统计数字显示或以统计数字为依据,则可利用程度也大为提高。二是综合性。统计信息从整体上看,涉及国民经济各个行业,社会、文化、科技各个领域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也涉及宏观与微观的各个领域和环节。利用统计信息,不仅可以对事物本身进行定量定性分析,而且可以

对不同事物进行有联系的综合性分析,既可横向对比,也可总结历史预测未来。由统计的特性所决定,如果一个企业建立或完善了一套既科学合理又行之有效的统计工

作制度,那么,这套制度对企业而言,将具有以下作用:

(1)既可以反映企业在某一时点上的现状,也可以反映企业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的动态。从现状看,它可以反映企业目前的各种社会与自然属性,反映企业的机构、人员、资产、负债等各方面情况。从动态看,它可以反映企业的生产发展情况,产品质量状况,以及科技开

发、经营销售(或称市场营销)财务盈亏等方面的情况,还可预测未来趋势。

(2)既可以反映企业的规模,也可以反映企业的结构。从规模上,它可以反映企业的资产规模、人员规模、生产规模、营销规模和盈亏规模,等等。从结构上,它可以反映企业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人员结构、技术结构和质量结构,等等。

(3)既可以反映企业的速度,也可以反映企业的效益与效率。在速度方面,对物质生产部门而言,主要反映生产(包括产值产量等)的发展和增长情况;对非物质生产部门而言,主要反映劳务服务投入的发展与增长情况,不论任何企业,都还可以反映人、财、物的投入及盈亏增长或下降的情况。在效益与效率方面,不论何种类型的企业,都可以以人、财、物、时间诸方面的投入与生产和劳务方面的产出成果进行比较。

(4)既可以反映企业的诸多数量特征,也可以反映企业的一些质量特性。在数量方面,包括了企业产供销、人财物投入与产出等凡是可以量化的方方面面。在质量方面,则主要是

反映企业的产品质量、维修质量、设施质量和服务质量。

(5)既可以反映本企业的情况,又可以反映与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方方面面。统计的作用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就应该考虑,怎样进行改革,才能建立更为有用有效的统计。

第一,设立综合统计部门并明确其职责行业的大中型企业,应设立综合统计机构。如果企业从精简机构提高效率的目的出发,不设独立的统计机构,那么也应在其他机构中设立综合统计岗位,明确其职能,并使其保持相对独立性。综合统计机构或综合统计岗位应具有以

下职能:

(1)收集、审核、汇总、提供各种统计信息。一是要对应由综合统计部门负责且由各级单位层层上报的信息进行审核,而后加以汇总;二是要收集审核本企业其他职能部门负责汇总的信息,三是要搜集分析本企业以外但对企业生产经营有参考价值的各种统计信息。在此基础上,该部门一方面应完成各种统计报表的对外报送任务,另一方面应负责向本企业领

导和各有关部门提供其所需的统计信息。

(2)利用各种统计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研究。一是利用某一种信息进行简单分析,如分析生产进度情况;二是利用多方面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如利用生产、盈亏、质量、销售、市场行情等多方面的统计信息分析产销增减原因;三是利用各种统计信息对企业在某一方面或多方面的发展前景进行预测。分析研究的方法、形式可因研究内容不同而有所不同,但其结

果应以分析研究报告的形式体现。

(3)企业综合统计人员应具有较高素质,不仅掌握统计理论与分析方法,还应熟知本企业业务工作流程和各部门职能,掌握一定的经济理论和计算机知识、现代管理知识。在有条件的大型企业,可考虑设立总统计师岗位,以领导综合统计部门并使其有效发挥其职能,协调备个部门的工作。

第二,明确各个职能部门的统计职能及责任为确保企业统计资料的系统性完整性,应该在各部门的工作职责中明确相应的统计责任,要求其按统一确定的口径、范围及时间提供相

应的统计资料及分析报告,要特别重视一些被忽视的部门的信息。

第三,将统计信息自下而上的单向运行变为上下左右之间的多向运行这种信息运行方式

应该包括:

1.各种基础信息由各基层单位(如班组、柜台)向各职能部门运行,满足备职能部门的汇总需要;

2.各职能部门的专项信息向综合统计部门横向运行,满足其综合对比及分析研究的需

要;

3.经过加工、分析的各种综合信息由综合统计部门向企业领导、各职能部门及基层单位

多向运行,分别满足其管理决策、研究问题和了解情况的需要;

4.加强政府统计和部门统计之间的信息交流。通过网络实现资料共享,充分开发利用信

息源,发挥统计信息的作用。

基层统计工作面临的问题 篇10

关键词:统计工作,问题,对策

一、这些问题是

1、统计工作社会地位低下, 统计工作得不到重视

在一些领导眼里, 县级统计机构不像工商、税务、财政部门那样为政府部门增加收入, 也不像信用社、开发办那样为当地经济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统计只生产数据, 实在没有什么实际做用, 把统计部门看成一个可有可无的部门。而在调查对象眼里, 统计机构是没有权力的部门, 既不能“降灾|”也不能“降福”, 配合意识日益淡薄。社会各界对统计工作不积极支持, 不重视。统计工作没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使统计的服务水平不能很好的提高和优化。

2、统计渠道不畅通, 采集原始数据有一定的困难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在县乡中, 私营的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在统计调查对象里占很大比例。而这两类调查对象, 管理体制不健全, 会计核算不规范、不完整并且法律意识淡薄, 忽视统计工作, 经常瞒报、迟报、拒报。给县乡一级基层统计机构采集原始数据带来很大困难。

3、采集的统计数据质量差

基层数据采集是统计数据的源头, 力求统计信息准确就必须保证所采集的数据是真实的。目前, 基层统计数据采集存在三大问题:一是报表单位有顾忌, 瞒报统计数据。二是报表人责任心不强, 报表随意性大。三是报表人员素质不高, 对报表不理解。这三种问题使基层统计工作采集的原始数据质量差, 影响了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4、统计人员变动频繁, 业务素质普遍偏低

有些人认为, 统计只不过是数据的加加减减或汇总, 填几张报表完事, 谁都可以干, 把统计工作简单化。因此, 企业统计员兼职多, 且变动频繁。造成统计工作衔接不好, 数据质量明显下降。许多不具备统计专业知识和技术资格的人员从事统计工作, 相当多单位的统计人员未经过系统的专业教育和专业培训, 企业统计人员业务素质普遍偏低。

5、统计干部长期得不到提拔, 打击了工作的积极性

在县乡中, 在干部的任用选拔上, 统计干部由于各种外部条件, 竟争不过县委、政府、组织部门的干部, 一些有真材实学的优秀统计干部长期得不到提拔, 严重打击了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得统计工作得不到更好的发展和做为。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1、加强基层统计业务建设、现代化建设、规范划建设

国家统计局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充分认识到基层统计工作的重要性, 把基层统计建设作为整个统计工作的重点, 作为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重要手段。找准突破口和切入点, 常抓不懈。加强基层统计业务建设, 加强网络信息现代化建设和规范划建设。要适时出台加强基层统计工作的政策措施, 使统计工作建立在规范, 坚实的基层基础之上。

2、加大统计执法力度, 治理基层统计工作环境

基层统计工作环境一直较差, 导致统计工作举步难艰。因此, 加大对基层统计的执法力度势在必行。一要加大《统计法》的宣传力度。宣传工作是获得社会支持与配合、搞好统计执法的前提。二要加大处罚力度。做到违法必究, 执法必严, 要综合运用行政手段, 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加大处罚力度, 提高统计违法成本。三要开展统计法制教育, 以法治统。提高基层报表的时效性和报表质量。

3、加强统计工作职业道德教育, 坚持实事求是

为了消除人为干扰, 确保统计数据质量, 应定期开展统计职业道德教育, 大张旗鼓地表彰敢于同弄虚作假现象做斗争的先进统计工作者。同时, 对那些不实事求是地反映客观情况的单位或人, 通过抓坏典型, 及时曝光于社会, 进行反面教育, 这样, 可进一步强化统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 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4、稳定基层统计队伍, 提高基层统计人员业务素质

只有保持队伍的相对稳定, 才能保证统计工作的连续性, 才有利于提高现有统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业务素质, 如果人员经常变动, 势必给上级主管部门联系工作, 进行业务培训造成困难, 形成培训、调离、再培训、再调离的恶性怪圈。因此, 要提高人员素质, 首先要保持队伍的稳定。积极搞好业务培训, 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统计人员较高的业务水平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重要因素, 而要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就必须经常组织业务培训, 并进行考核, 使统计人员能够及时吸收统计方面的新知识, 以正确地进行各项统计工作。

5、提高统计干部的政治待遇

金融机构统计工作存在问题 篇11

1、统计基础相对薄弱。许多基层金融机构统计人员较少,没有专职统计人员且统计手段较为落后,疲于在日常性报表中应付,无法开展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形成高质量的统计报告。同时,统计队伍不稳定,换岗频繁,容易造成工作脱节、失误增多。一些金融机构疏于对统计资料的管理,原始记录、统计台帐不健全或根本没有设置,上报的统计数据缺乏可靠依据。

2、现行管理体制和监督机制缺陷导致金融统计数据失真。由于激励机制不健全,金融机构经营成果与经营者的收入联系紧密度低,对经营者的积极性激励不够,导致一些金融机构经营者为了个人利益或小集体利益而违反财经法纪做假账、设帐外账,或者隐瞒或虚报经营成果来迎合领导意志,造成会计信息虚假,进而造成统计数据失真。

3、数据采集、项目调整随意性较大,不能严格执行金融统计制度。基层金融机构数据采集是统计工作的支点。由于统计人员的工作失误,或对于现有统计人员来说工作量过大,一些金融机构的统计人员不能完全按照金融统计制度要求进行统计数据采集。如在编制现金收支统计报表时,统计人员不按现金传票来源、用途分项统计,而是主要登记储蓄存款收入(支出)、其他金融机构收入(支出)、居民归还贷款收入(提取贷款支出)等几个主要的项目,然后将其他项目的现金收入统统归入到其他收入(其他支出)中。这明显违背了现金收支统计操作规程的要求,难以全面准确反映现金收支构成的真实情况。

4、数据录入、汇总质量不高,上报不及时,不能保证金融统计报表的准确、完整。金融统计目前基本上实现上机操作。手工采集的统计数据录入到计算机中时,由于统计报表项目多、数据大,常常因统计人员工作不细心而出现“串行”现象,虽能使统计报表校验平衡,但项目数值已发生变化。数据汇总虽然由计算机自动完成,但也存在错选、漏选报表代码等现象,从而造成数据汇总不完整。同样,在数据上报过程中也常出现类似的错误,再加上人为的延误报送时间,常常影响到金融统计报表的编制和统计信息的发布。

5、统计人员素质不高,不能严格执行有关规章制度。统计人员本身素质不高对金融统计质量和可靠性有很大影响。业务素质不高,职业道德观念不强,导致统计人员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和严格的业务训练。对统计人员的日常考核和继续教育、知识更新等管理环节的弱化,使统计人员实际业务水平大打折扣,报表质量差强人意。同时,依法行政的随意性导致执法不严、以罚代法,使一些金融机构领导和统计人员因此对统计法规熟视无睹、有章不循,助长统计数据失真问题朝量化方向发展。

二、防范统计数据失真、提高金融统计质量的建议和对策

消除统计数据失真,从外部来说要强化外部监督、完善法规制度执行,对严重的、人为的统计数据失真严肃查处甚至司法处置。从金融机构内部来说,要从管理层抓起,抓好源头,抓好员工思想品德素质和业务素质提高。

1、充分重视金融统计工作的重要性。金融统计工作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决策的支持系统,金融统计信息不仅为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提供服务,还为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提供了数据信息。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金融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和严肃性,抓好金融统计工作的人员配置、内部协调以及统计真实性的内部审计,把好数据关,切实提高金融统计质量。同时,要为统计人员创造宽松的工作、学习和素质成长环境,保证统计工作的相对稳定。

3、依法进行金融统计。金融统计法规对指导、规范金融统计活动,查处和打击各种金融统计中的违规、违法行为,保证金融统计活动有序、有效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实际工作中,各级领导和统计人员要真正做到学法、懂法,依法开展金融统计活动。为做到这一点,工作中应坚持执行四项制度:一是统计质量检查制度。对统计项目调整、数据采集、录入、汇总、上报等进行严格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不断提高统计工作质量。二是统计报表审核制度。既要审核统计数据的真实、合理性,又要审核统计数据与其它报表的衔接情况。三是统计分析报告制度。充分利用统计资料,完善分析形式、增强分析深度、提高分析质量,发挥统计分析在业务经营中的决策服务的作用。四是统计资料管理制度。对统计资料做好“双备份”,分类存放、专人管理,保证统计资料的连续性、完整性和规范化。

夯实计生基层基础提高统计质量 篇12

村专干培训材料

同志们:

为切实搞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做为我们基层计划生育工作者,最为关键的就是抓好统计工作!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我镇实际,有必要对我们的专干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统计业务知识培训!现我们就针对统计方面的具体业务知识来共同学习!

要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工作,要求我们每个工作者首先要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要有搞好本职工作的决心,要有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真正做到脑勤、腿勤、口勤、手勤!

一、掌握本村基本情况、熟悉育龄群众动态

要做好统计工作,首先就是要掌握本村的育龄群众基本情况,要对每一位育龄群众做到入户了解,掌握好每一个基本数据,这就要求我们每个计生专干要具备强烈的事业心,在摸清育龄群众的基本情况下,还要进一步掌握每对育龄夫妇的生育动态和生育意识,才能有利于我们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长期做到深入农户,才能更好的保持我们的干群关系!

科技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13

我国的科技管理部门主要承担以下职能:一是加强科技立法,营造有利于科技进步和科技产业发展的良好的社会环境;二是根据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制定科技发展规划和计划,引导和带动全社会研发事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三是组织实施科技攻关,通过对市场的调控实现科技资源的高效配置,解决关键技术问题。而科技立法、计划规划及重大攻关项目选择的基础源于对过去工作的统计分析。在新的形势下,科技统计被赋予新的特色,只有继续发挥科技统计的重要作用,注重统计工作在科技管理中的创新性应用,才可以让科技统计更好的服务于科技管理工作。

1 科技统计的作用

科学技术统计是以掌握科技活动的总体数量特征为目标,从事这种总体数量的搜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就是科学技术统计工作;获得的统计数据和对这些数据的整理、分析材料就是科学技术统计资科;对统计资料、统计方法、统计工作等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就是科学技术统计学[1]。科技统计是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科技统计是对过去科技活动的客观评价

如何对过去的科技活动进行考核、评价是一项全方位、系统而又复杂的工作。任何一项科技活动,在人、财、物投入的基础上,加上科技人员的智慧和管理部门的有效管理,必然产生一定的效益,评定这些效益的好与差,必须对科技活动的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并加以分析。科技统计作为定量分析评价工具,能客观反映科技工作数量和质量上的量化指标,而每个量化指标能反映科技工作的内涵及质量,各个量化指标之间既是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的,可以形成一个系统的量化管理综合评价体系。使用科技统计数据进行多指标对比、定量分析和综合评价,可以更全面、更客观地评估科技活动的成效。因此科技统计是定量考核、评价科技活动的的客观依据。

1.2 科技统计是指导当前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

按照科技统计指标和规范,采集、积累各种必要的科技资料和信息,自觉地、有针对性地做好相关数据积累等基础工作,可以帮助科研管理工作者全面了解和掌握当前科技活动的现状,对自身的科学能力,人、才、物和各种比例关系进行定量分析,也可以对不同单位、不同行业间的科研状况进行对比,以清醒地认识自我,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平衡,才能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目标,防止重复投入或错误投入,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同时,科技统计可以紧跟科技计划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将科技计划在执行过程中的信息源源不断地反馈回来,并根据这些信息不断对计划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从而让科技计划能够顺利实现,以达到预期目标。

1.3 科技统计是规划科技发展的未来方向和决策参考的基础

科技统计的整理、分析、预测作用,对决策部门影响重大,规划科技发展未来方向的指导方针和行动准则,是科技工作的生命线。一套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政策比起技术发明研究本身来说更有意义,而科技政策和战略的制定,就必须对当前的科技发展状况有深刻的了解,需要大量的当量分析作依据,这最终都需要科技统计提供数据和信息。通过科技统计的月报、季报、年报,可以定期为领导提供科学管理和宏观决策具有说服力的依据。美国从1973年开始,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每两年向美国总统及美国国会递交一份关于美国科学研究情况的综合报告,题为《美国科学指标》。通过“科学指标”对美国的科学技术现状及其贡献作出定量评价,为美国制定科技政策提供依据和服务[2]。

2 科技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3,4,5]

我国科技统计工作体系形成于1985年全国科技普查。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科技统计工作体系从无到有,逐步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规范并与国际接轨的科技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制度。但相比我国的社会统计和经济统计,科技统计仍比较薄弱。科技统计工作是一项烦琐、复杂、枯燥的工作,在实际操作中,牵涉面广,造成了工作的困难与障碍,工作效果也不尽人意,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科技统计成果的产生存在严重的滞后性

科技统计工作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其成果的产生存在严重的滞后性。影响某一时刻科技系统发展变化的因素并不仅仅是当时政策、当时投入、当时的努力程度,还取决于若干年前的决策和采取的措施,如果缺少对过去的总结,就给统计分析的及时性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2.2 统计体系问题造成的数据缺失

科技统计调查从国家科技部而言,由发展计划司、政策法规与体制改革司等组织实施,其中发展计划司负责综合科技统计年报,其它司或中心负责专项科技统计工作。到地方科技管理部门,基本上是按照和国家的工作对口关系进行:综合科技统计年报一般由科技计划综合管理部门负责,专项科技统计由各业务处室负责。这样的工作分工体系,有利于科技统计调查由上至下顺畅地进行,但各项科技统计调查之间往往因缺乏有效的综合管理和工作关系协调,难以实现信息综合利用和信息共享,因此统计体系衔接渠道的不畅通往往造成数据的缺失。

2.3 偏重调查,分析浅显

长期以来,各级科技管理部门的工作重心始终以统计调查为重心,在地方上尤其如此。其原因主要在于,计划经济时期科技管理的特点基本是粗放型的,领导在决策时对科技统计工作的基础性和决策的支撑作用重视不够,要求不高,致使科技统计无法向以分析研究工作为主的重心转移;加之科技统计管理人员基本上都是兼职,也很难有精力进行科技统计分析研究工作,造成科技统计工作只以填写报表为主,缺乏深入系统的分析。

2.4 指标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工作需要加强

科技统计基本指标的国际标准化,已成为各国科技统计设计所遵循的基本准则。我国在科技活动分类,尤其在R&D活动的定义分类等方面,不但存在与国际接轨的问题,而且国内科技统计主体之间也尚须协调。如将国外的高技术以高新技术的过渡性概念予以替代并进行相关统计(地方更为明显),这对进行科技发展横向比较,判断我国科技现状和水平带来很大困难。

2.5 人才队伍建设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科技管理部门的科技统计人员基本上都为兼职人员,很少有人接受过统计专业教育。加之基层科技统计人员变动频繁,给科技统计队伍建设带来诸多困难。科技统计队伍稳定性差,整体素质不高,制约科技统计事业的发展。并且现代化管理要求运用现代化手段,计算机的普及和应用是大势所趋。老经验老办法显然已经跟不上形势发展要求,很难做到尽职尽责地主动服务。

3 做好科技统计工作的建议

针对科技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为了适应科技统计国际化、规范化、市场化的需求,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3.1 立法宣传、增强意识,强化执法[6]

各级科技管理部门应该充分认识科技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对统计法及科技统计重要性的宣传,特别是领导层要增强“依法治统”观念,增强现代化管理意识,自觉地学习统计法规,充分认识统计信息和统计分析在决策中的重要作用。强化执法,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真正认识到科技统计的重要性、必要性,从思想上予以重视,提高法制观念,尊重、贯彻《统计法》及其实施细则。同时各地方也应以国家统计法为依据,制定适应于本地区科技发展的政策法规和实施细则,为本地区的科技统计工作提供良好的立法支持。

3.2 改变决策体制、打破封闭、透明开放

鉴于我国传统管理体制的影响,以国家科技部、国家教育部、国家统计局为三大调查实施主体的基本科技统计框架体系今后还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存在,在管理方式和运行机制方面有一个向市场经济逐步调整的过程。科技管理部门作为科技统计信息的主要需求方,应在工作中持积极主动的态度,打破各自为政、闭门造车的现状,做到工作透明开放,加强和统计部门、教育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的关系协调。同时,科技管理部门还应制订科技统计管理办法,理顺系统内部综合科技统计、专项科技统计和其它科技统计的工作关系,实行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的科技统计管理体系[4]。

3.3 建立健全科技统计数据共享机制

我国的科技统计调查分散在各个部门,各部门报表设计更多地侧重本部门的管理需要,各部门的指标设置、分类标准和计算方法还存在着比较多的差异,因此存在统计口径和计算方法不一致等问题,目前的现状是数据资源丰富,但由于科技统计数据的分散和技术原因造成的数据发布时间滞后及数据共享程度低的问题,已严重地制约了科技统计数据效能的发挥。应实施科学数据共享工程,实现信息互通有无,优势互补,用活全社会的科技统计信息资源。2002年l1月28日时任科技部部长徐冠华在“中国科学数据共享”学术研讨会上指出:面对科技创新国际竞争的严峻挑战,在我国实施科学数据共享,建立健全数据资源的共享机制,发挥科学数据的最大价值,是增强国家科技竞争能力的有效途径[7]。

3.4 调查为本,强化分析[4]

在经济全球化、政治经济化、科技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式下,科技统计工作的重心应从过去以调查为主转移到调查与分析研究相结合上来。各级科技管理部门通过对科技统计信息的分析研究及开发应用,总结各项科技工作规律,找出关键性的症结,提出针对性强的对策,提供决策的依据,为国家、省市科技发展战略的制订、科技发展趋向的预测、科技政策研究和宏观管理提供科学的数量和依据,使科技统计成为科技管理决策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科技管理人员要善于利用本地区以及周边地区的科技统计成果,除了从定性方面分析发现问题外,还要通过定量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要充分利用有关数据,开展一系列软课题的研究工作。

3.5 加强教育培训、建设人才队伍、完善奖惩机制[3]

加入WTO后,为加强科技统计工作,需要建立有一定政府职能的科技统计机构,或是在下属事业单位成立科技统计部门。这就需要一支既精于统计工作,又熟悉科技活动的特点、规律的统计队伍,对统计人员进行定期教育和培训,不仅要使其熟练掌握各项统计指标及统计方法,而且要求视野开阔,知识面广,技术熟练,反应灵敏,让其了解《统计法》,遵守《统计法》及有关政策法规,培养统计人员良好的职业道德与实事求是的敬业精神。在工作中,对积极主动、认真、按时、准确地完成任务的人员要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虚报、瞒报、误报、迟报而造成统计数据不准及统计工作拖延的要予以批评、教育,并按《统计法》进行处罚。

参考文献

[1]许加宁.科技统计在科技管理中的作用[J].建筑研究与技术,1989(6):48-50.

[2]魏启文.科技统计在科技管理中的作用与功能[J].农业科技管理,1993(4):44-45.

[3]孙涛.科技统计工作与科技管理的思考[J].天津纺织工学院学报,1997,16(6):75-78.

[4]邵武杰.关于加强我国科技管理部门统计工作的思考[J].中国科技论坛,2003(2):102-104.

[5]何国华.统计分析要主动服务于科技管理[J].江苏统计,2000(6):46-46.

[6]赖一飞.科技统计与科技管理[J].统计与决策,2002(8):10-11.

上一篇:银行资金运营管理下一篇:打虎英雄武松――《水浒传》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