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基层基础规范化(精选7篇)
统计基层基础规范化 篇1
黑龙江省统计基层基础工作规范化标兵单位
事迹材料
穆棱市八面通统计站
2011年11月4日
近年来,穆棱市八面通统计站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大力开展“统计基础建设年”活动,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统计基础工作,全力推进统计基础工作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初步实现统计资料管理标准化、统计工作手段现代化和统计调查工作规范化,统计基础工作得到显著提升。
一是具备稳定的统计队伍。统计站实行统计机构、人员、业务、经费“四个统一”的垂直管理体制,为市统计局的派出机构,规格为副科级,配有2名专职工作人员。同时,在所属的14个行政村明确了专(兼)职统计员,负责基层统计工作,完成上级安排的各类统计调查任务。乡镇统计站及部分村级统计工作人员取得了国家统计从业资格证书,实现了持证上岗。
二是具备良好的工作环境。统计站按照“九个有”(即有机构、有编制、有人员、有经费、有办公场所、有办公设备、有台
1帐、有档案、有制度)标准进行规范化建设,办公条件达到“六个一”标准(即独立办公室1间、机构牌子1块、电话1部、电脑1对、打印机1台、档案柜1套)。市、镇、村、企统计网络畅通,实现了市乡之间统计数据和统计信息传输的网络化。
三是具备规范的统计工作制度。统计站建立健全了《统计站长职责》、《统计人员职责》、《统计档案管理制度》、《统计原始资料记录台账制度》、《统计报表报送制度》、《计算机管理制度》等八项统计工作制度。建立了市对乡镇、乡镇对村的统计工作考核奖惩制度。
四是具备规范的统计基础工作。乡镇、村、企业建立健全了统计台帐及原始资料,实现了统计资料规范化管理。建立了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工商户等名录库;建立了以统计站为中心,各村委会、规模以上(以下)工业企业及相关单位为分支机构的统计工作信息网络。统计站建立健全了业务统计电子台账。五是具备正常的统计工作经费。为确保统计站工作正常开展,穆棱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统计工作的决定》,其中,第十八条明确规定:乡镇统计站工作业务经费,按照每年常住人口人均不少于0.5元的标准纳入财政预算。
六是具备较完善的统计服务体系。在准确及时报送统计报表的基础上,认真开展统计调研工作,为当地党委政府领导管理决策服务。积极深入村屯、企业开展统计调查,重点开展了农产品产量、“两烟”生产情况、肉牛生产情况、食用菌生产情况、穆棱
幸福指数等专项调查。今年,共上报工作信息6篇,专题统计调查分析4篇,为镇党委政府提供统计资料服务11次。
统计基层基础规范化 篇2
1 企业统计工作规范化的重要意义
(1) 加强企业统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 企业的会计基础工作也就是企业会计工作中的基础环节, 做好企业统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对指导企业经济业务活动高效开展具有重要作用。企业的基础工作主要是服务企业核算及监督等一系列工作, 加强企业统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水平, 能为企业管理工作以及经济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2) 有利于使基础统计工作制度落到实处。保障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能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率, 根据企业有关部门和生产经营管理需要, 设计和制定出符合企业管理发展的实施细则, 提升企业基础工作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促进统计基础工作的完整和准确。
(3) 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统计基础工作是企业的一项基础工作, 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和工具, 能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效益, 对调整企业产业结构、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企业基础统计工作涉及到财务、施工、人力资源等方面, 为企业提供全面、准确、系统可靠的数据管理资料, 这不仅是企业基础统计工作的需要, 也是加强企业管理的需要。
2 当前企业统计基础工作存在的不足分析
2.1 企业统计观念淡薄
很多企业领导对统计基础工作的重视不够, 让企业统计观念淡薄。还是企业领导所作所为的重要标准。在实际工作中, 由于企业统计基础工作人员设置不合理、业务建设的不合理, 都极大的影响了统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长此以往, 还阻碍企业统计人员的创新精神, 在具体工作中, 比较容易出现被动应付。
2.2 统计机构精简化带来的弊端
企业中很多人认为统计工作只是搞搞数字, 对企业机构的设置不应太多, 特别是在很多企业基础管理中, 在企业管理的重组改制、减员增效下, 由于精简了很多人员和岗位, 导致统计基础工作岗位设置不科学, 当前企业管理中存在着统计基础工作人员缺乏, 让企业内部统计工作规范化水平降低, 尽管有部分人身在统计岗位上, 却并没有为之设置相应的统计岗位, 很难树立起统计基础工作在企业中的地位。
2.3 缺乏专业的教育和培训
信息时代的到来让信息化知识成为各行各样发展的重要内容, 尤其是在现代企业管理中, 很多管理层对统计基础工作并不十分重视, 也不注重企业内部统计机构的建立, 再加上统计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企业也没有对统计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 也为建立起长期发展机制, 多是选择吸收统计兼职工作人员, 而是统计兼职工作人员越来越多, 使得高素质统计人才匮乏, 信息技术应用也严重缺乏, 表现出明显的应用不足。
2.4 统计工作缺少对外部市场信息的加工分析
在市场经济日益发达, 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 很多统计基础工人员在统计工作中, 比较偏重于统计报表, 甚至认为统计报表上报了也就是统计工作目标就达到了, 呈现出明显的统计工作不扎实, 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着明显不足。目前企业经验丰富的统计人员年龄普遍偏大, 很多新进的人员对统计基础工作不够熟悉,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 很多企业统计基础工作转变为搜集、整理内部数据为主, 企业缺少对外部市场信息的加工和分析, 无法满足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所需条件。
3 加强企业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途径
3.1 企业及统计人员要转变市场经济服务新观念
企业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主要对统计人员的控制与管理, 在当代社会, 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 企业为了做好企业统计基础工作的统计人员的控制与管理, 首先, 企业要转变原有的管理体制, 依据企业发展实际状况, 建立起监督和服务制度。其次, 统计工作人员要认识到企业统计基础工作的难点和热点, 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特点, 充分利用企业的统计信息资料和信息手段, 多领域的进行专题研究。最后, 做好企业的产品结构调整和升级, 对影响企业发展的各项因素进行定量分析, 防止在企业统计工作中出现不利情况, 为企业发展奠定基础。
3.2 提高企业统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为了有效提高企业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水平, 企业领导应重视统计基础工作, 让统计工作人员认识到规范化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只有企业上下重视统计基础工作, 并结合企业发展, 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权限, 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 配备专职或兼职执法人员, 做好统计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 按照企业统计业务的实际发展状况, 建立起统计法律法规的学习制度。定期的对企业统计人员进行专业考试和定期培训, 并且在这样的管理下, 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各项措施, 做好统计人员的培养计划, 给企业发展打下坚持基础。
3.3 建立健全统计原始记录
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原始记录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与管理的原始依据。建立健全统计原始记录是做好统计工作的基础工作之一。原始记录的管理要科学, 做到完整配套、格式规范、统一编号、分级管理。原始记录的设置与建立与企业生产管理状况相适应的记录原则。主要包括确定记录对象、记录表式、记录人员等。根据生产经营活动, 制定流转程序按规定期限和程序完成传递, 建立健全统计原始记录要按照要求进行填写, 在原始记录中时间、计量单位、各项数值、文字说明及记录人签名都要做好准确、真实记录, 确保原始记录与实物、账卡准确无误。
3.4 做好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
统计台账是根据各种报表的需要, 并将其按照一定的标准记录资料、定期整理成册, 确保报表数据的真实性。目前很多企业统计都是手工台账, 存在着很多弊端。在计算机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 统计人员应掌握计算机技术, 建立电子台账, 避免手工台账的缺陷。首先, 工业企业应配备必要的微机设备和网络传输设备, 以规范、科学的统计指标体系为基础, 实现统计数据采集、整理、传输、存储、应用、管理的现代化。其次, 做好计算机数据备份工作, 防止数据丢失, 提高信息传输效率, 确保数据质量安全。最后, 统计人员应在工作中做到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 遵循一致性、真实性以及可比性的原则, 运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度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控、预测, 提高统计人员的经济分析, 保证统计基础工作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提供必要的保障。
4 结语
本文通过对针对目前企业统计基础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认识到制度不完善以及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等问题对企业统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带来的不利影响, 为了有效提高统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仅仅依靠统计部门是远远不够的, 可通过采用统计人员转变市场经济服务新观念、提高企业统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统计原始记录以及企业及做好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等措施, 促进企业管理与决策水平的提高, 只有以扎实的基础工作做保障, 才能真正巩固统计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
摘要:加强企业的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 对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企业统计基础工作面临削弱局面, 规范统计基础工作可提高统计工作整体质量和效率, 为领导决策提供有效依据。据此, 通过探讨企业统计基础工作现状, 分析其中存在的不足, 提出企业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企业,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
参考文献
[1]李虹.企业统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管理[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3, (02) :11-13.
[2]杜欢政.企业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两个途径[J].统计研究, 1992, (06) :77.
[3]程诚.电力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的现状和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 2015, (24) :221.
[4]江苏省常州市统计局, 李孟存, 魏曙宇.推进企业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之我见[N].中国信息报, 2016-04-19.
[5]王桂娟.企业如何实现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J].数据, 2007, (10) :64.
统计基层基础规范化 篇3
关键词:方法 措施 统计基础
1、强基固本夯实统计基础
健全机构和人员是夯实统计基础的关键。一是不断完善壮大县(区)、乡统计机构,充实、培训县(区)乡统计人员,在筹备成立市级调查总队的基础上,应尽快考虑成立县(区)级相应的调查机构,增加人员编制和经费投入,加大对基层工作的督导力度,提高局、队统筹组织协调和统计业务能力,确保基层各项统计任务的顺利组织实施。二是加强对部门统计的指导和管理,理顺政府统计和部门统计的关系,实现资源共享,使部门统计成为统计部门依靠的重要力量;三是搞好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加强对基层统计人员的培训力度,强化统计职业道德意识,强化统计法律意识,提高统计从业水平,为统计工作规范化管理奠定基础。四是建议上级业务单位要加强统计报表的管理和各专业报表间的衔接,杜绝统计报表指标重复统计,不随意增加基层工作负担。
2、质效并重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统计人员完成了大量的统计资料的收集、整理以及统计报表的汇总上报,并不等于完成了统计工作,它只是完成了统计工作“量”的一部分。统计工作的根本是统计分析,通过统计分析完成统计工作“质”的部分,以揭示其“量”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提高统计数据质量重点从完整性、准确性、及时性、简便性和适用性等五个方面下功夫。一是统计数据在统计信息的采集范围和内容含量上的完整性。要求统计调查覆盖的范围要完整,被调查对象的报表起报要完整。二是统计数据质量在统计信息客观真实性方面的准确性。对基层报来的各类报表必须严格审查,是否按统计制度规定的指标填报,计算方法是否正确,计算结果是否准确,统计数据是否符合基层单位的实际情况等,从数据采集的源头把好质量关。三是统计数据质量在统计信息时间价值上的及时性。以求真务实、不断创新统计工作的手段和方法,缩短统计调查与数据结果发布的间隔时间,以最快时间发布统计数据,建立和规范统计信息发布制度,提高统计数据的时效性。四是统计数据质量在统计信息使用过程中的简便性。一方面加强与政府各部门的合作,充分利用部门统计资料,减少重复统计,最大限度地减轻社会调查负担。另一方面对外公布的各种统计数据、统计图表和统计分析文章,力求简洁、清晰、明了,要把枯燥的数据、专业的图表和术语转化为贴近现实、贴近大众的表达方式,便于各级领导、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理解。五是统计数据质量在统计信息价值实现上的适用性。只有这样,才能生产出适销对路的统计产品,才能使统计数据发挥最大的效益回报。
3、转变理念提升统计服务水平
一是进一步增强服务的主动性。转变服务观念,增强服务意识,紧扣县(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题,主动搞好服务,及时反映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积极拓宽服务领域,为各级党政领导决策服务的同时还要为企业服务、为社会公众服务。二是进一步增强服务的针对性。在开展统计服务和统计分析时,除要满足一定的数量要求的同时,更要注重分析的质量。服务的角度要准确,服务的内容要充实。对社会、经济方面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认真选题,做到分析问题透彻,提出的建议切合实际,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三是进一步增强服务的实效性。把握经济趋势、科学预测,由事后分析为主向事后分析与事前预警预测并重转变,改变过去单纯反映情况、提供信息的做法,在深入研究问题、提供实用有效的产品上下工夫。
4、加强统计执法规范基础工作
坚持依法办统计,依法治统计,依法兴统计。要加大《统计法》的宣传力度,要在开展一年一度的市政统计执法大检查的同时,大力开展《统计法》的宣传活动,努力提高各级领导和广大统计人员的法律意识,为统计执法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加大处罚力度,做到违法必究,执法必严。一是以“五五”普法为契机,营造以法治统的良好氛围。借机造势,大力宣传《统计法》和统计工作,加大统计违法案件的查处和曝光力度,为依法治统营造良好的外围环境。二是严格落实各项统计制度,是实现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重要条件。严格执行统一的统计制度和统计标准,继续理顺局内各专业业务关系,理顺与行政主管部门的统计业务关系,理顺上下级统计机构间的业务关系,增强统计业务工作的整体性、协调性和互补性,逐步实现统计数据采集、审核、加工、管理各环节的流程化管理,统计原始记录、统计报表、统计台账的规范化、档案化管理,促进统计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5、加快信息化提升统计服务手段
科学的统计调查方法未能应用于实践。长期以来,市政综合统计和各业务部门统计一直使用全面报表统计方法,一表统到底,在统计的调查方法上,形式单一,难以及时反映新时期的新要求和新变,所以信息化建设是提高工作效率、增强服务功能、促进统计现代化建设必要保障和手段,同时加快统计信息自动化系统建设,也是提高统计系统整体功能的物质技术基础和重要手段。依托现有的硬件和网络资源,坚持统一、开放的原则,整合统计信息网络资源,构建统计信息服务网络互动平台,为领导决策、企业发展和公众需求服务。逐步向“统计信息标准化,数据传输网络化,业务处理电子化,信息服务社会化”的目标稳步迈进。
综上所述,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当前形势下加强常规统计调查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建立健全统计管理体系。加强统计人员培训,加大统计工作投入,确保常规统计工作正常开展。
参考文献:
[1]杨树勤.卫生统计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3.
[2]孙振球,徐勇勇.医学统计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
[3]田凤调.对卫生统计指标体系的构想[J].中国医药管理,1989:9(4):37.
乡镇统计基层基础工作 篇4
一、乡镇统计工作的基本现状
1、乡镇统计机构的设置情况
在上一轮乡镇机构改革中,我县所有乡镇均没有设置独立的统计职能机构,没有明确统计编制。因为无编制、无岗位,乡镇统计工作基本上都并入到其他办公室,如有党政办加挂统计站牌子的,有经管站或企业办加挂统计站牌子的,等等,目前乡镇统计站已经名存实亡。
2、乡镇统计人员的配备情况
全县23个乡镇共配备专(兼)职统计员23人,每个乡镇1人。按配备的形式分,专职统计人员0名,兼职统计人员23名,占100%。按文化程度分,大专及以上18人,高中及中专5人;按配备资格分,有《统计从业资格证》的20人,无《统计从业资格证》的3人。大多数统计员都身兼数职,有的高达4、5项之多。这些兼职统计人员工作非常辛苦,除完成日常统计工作任务外,还要兼管乡镇其他工作,如驻村组、招商引资、计划生育、综治、防汛抗旱、移民扶贫、农村医保等中心工作。因此,乡镇统计人员负担过重,统计工作时间难以保证。
3、乡镇统计的管理体制情况
我县对乡镇统计员实行的是双重管理方式,行政上受乡镇人民政府领导,统计业务上受县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的指导。由于统计员的人事管理权、工资发放权都在乡镇,县级统计部门只是管事不管人,因而乡镇可以随意调配统计人员从事统计以外的工作,统计人员变动极为频繁。据调查,能连续从事统计工作三到五年时间的很少,一年一换、一年几换的现象较为突出。此外,乡镇统计员的编制比较混乱,严重影响了统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目前,我县乡镇统计员中,行政编制及参照公务员管理的占39%;事业编制的占61%。
4、乡镇统计的基础建设情况
目前,乡(镇)统计工作所需要的硬件环境比较差,多数乡镇统计站没有专门的办公场所,办公条件简陋、陈旧,统计手段极为落后。大部分乡镇仍使用计算器、算盘等原始的计算工具,进行村组和企业各种统计报表数据的汇总和计算,统计信息化、网络化水平极低,严重影响了统计源头数据质量的提高。
二、乡镇统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乡镇统计网络不健全,统计力量薄弱,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一方面是基层统计力量薄弱,统计人员不堪重负。近年来,涉及到乡镇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的统计报表有增无减,统计专业分类越来越细,加上各种名目繁多的统计调查项目,以及周期性普查任务,如人口普查、农业普查、经济普查和1%的人口抽样调查等等,使乡镇统计员应接不暇,不堪重负。另一方面是各级对统计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乡镇统计已由单纯的农村统计发展成为涵盖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这对乡镇统计工作和数据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2、乡镇统计队伍不稳定,制约统计业务素质的提高。一方面,统计任务与日俱增,待遇长期偏低,导致乡镇统计人员身心疲惫,厌烦情绪趋重;另一方面,乡镇统计机构的特殊性无法保证统计队伍的基本稳定,乡镇统计员说换就换,变动较为频繁,工作总结《乡镇统计基层基础工作》。而县级统计部门对乡镇统计工作是管事不管人,按《统计法》规定,在更换统计人员必须征求上级统计部门的意见,但实际上很少这样执行。乡镇在调换统计人员时根本不给统计局打招呼,年年都有新面孔,统计人员的频繁变动,造成了统计资料遗失、统计数字不能衔接、统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等现象,严重影响了统计工作的连续性和完整性。这样,给统计部门的业务培训工作带来困难,培训的频率远赶不上乡镇更换统计人员的次数,严重影响了统计员业务素质的提高。
3、统计经费严重不足,影响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财政收入渠道有限,乡镇财政普遍偏紧,对统计工作的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据了解,我县多数乡镇是按照“据实报账”的原则解决统计经费的。经济条件稍好的乡镇,基本能保障统计的开支需要;条件较差的乡镇,连正常的开支都报不了帐。有部分乡镇的统计人员常常是自己掏钱垫付差旅费的,到年底还揣有一大把发票无法报销。村级经费情况就更加糟糕,大部分统计工作都是靠行政手段压制或凭村级统计人员的社会责任感来完成的。
4、统计资料不完整,数据来源不实。调查中我们发现,一是一些乡镇由于统计人员更换过于频繁,统计员之间交接手续不完整,致使统计资料丢失、损坏,统计资料断档现象较为严重。同时,一些乡镇统计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没有严格按上级统计部门的规定和要求设置统计台帐,对统计资料的归档不够规范;二是定期统计报表和年报表的起报资料收集不齐全,存在编报统计数据的现象。
5、统计服务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基层统计人员的工作只局限于一种简单的报表收集和初级数据汇总整理,而忽视了统计分析和综合服务的职能。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一方面基层统计人员少,而各种统计调查过多,个人承担的工作过重,无暇开展统计服务;另一方面,部分基层统计人员业务素质偏低,缺乏应有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必要的专业知识,未能及时对全乡镇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综合统计和分析,往往给乡镇党委、政府造成统计服务不到位的感觉。
6、统计调查对象多,配合差,资料难以收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一产发生结构性变化,二、三产业急速增长,结构日趋复杂,农村统计调查对象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农村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受到了很大挑战和冲击,这本身给统计工作带来了难度。农业报表要从村一级逐级上报,村统计员大多由村会计兼任,受文化程度和时间等方面的影响,报表种类繁多,收集起来有一定难度。同时受利益方面因素的影响,个体和私营企业瞒报、迟报、不报的现象仍然存在,乡镇统计资料的收集较难。
三、对加强乡镇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工作的几点建议
如何切实加强和做好基层统计工作,确保统计数据源头的真实可靠,是当前各级统计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我县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统计工作涉及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统计调查单位遍布城镇乡村,统计范围广,起报单位多,工作难度越来越大。而要真正解决好这些问题,关键在于各级政府,在于最基层的乡镇统计人员素质的高低和统计队伍的稳定与否。为此。我们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实加强乡镇一级的统计工作,确保统计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为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1、建立健全统计职能机构。要具体明确乡镇统计机构的合法地位,建立健全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乡镇统计站所,并将村级统计纳入统计网络体系,实行统计垂直管理体制。这是统计体制发展的趋势,对稳定统计队伍,强化统计管理,加快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统计服务水平是十分有利的。根据我县实际情况,各乡镇要设立独立的综合型统计机构,设置专职统计员1-2名,由组织人事部门统一任命,明确身份为行政编制,享受正(副)股级干部待遇,实行县统计局垂直管理,为县统计局的派出机构,承担乡镇农村统计工作及各种普查调查工作,并负责收集乡镇各站(所)的全部统计资料及运行情况,按照上级统计部门统一编制的统计报表进行归集、汇总、分析,将月度统计报表资料和相关分析材料经乡(镇)领导审核同意后,按时报送县统计局,保证乡镇统计网络的稳定性,确保统计报表报送渠道畅通。
2、改善乡镇统计工作条件。一是将乡、村两级统计经费分别列入县级财政部门的常年预算,以保障各项统计调查工作的正常开展;二是千方百计提高统计人员的政治和经济待遇,建议发放农村基层统计人员岗位津贴,以调动统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三是改进统计工作手段,尽快实现乡镇统计配微机和联网直报,促使乡镇统计信息化、网络化水平的全面提高;四是狠抓统计工作站所的硬件建设,给统计工作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按照盛市统计局关于不断加强农村基层统计规范化管理的要求,各乡镇政府要想法设法从统计办公用房、牌子、制度、档案柜、办公桌、微机等方面加以解决和补充,做到办公设施齐备,制度、网络健全,确保统计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统计基层基础规范化 篇5
下午好!首先,感谢您们前来我镇检查指导工作,您们的到来,将有力的推动爱华镇的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工作。在此,我代表镇党委、政府向您们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
根据云政办发﹝﹞32号《关于印发云县统计工作规范化管理及考核办法的通知》及县统计局﹝﹞1号《关于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考核工作的通知》的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对20XX年我镇统计规范化工作进行了全面的自检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爱华镇辖5个社区,28个村民委员会, 302个村民小组,306个自然村,全镇总人口11万人。要掌握这样一个拥有10多万人口的乡镇的经济发展状况,数据源头显得尤其重要,全镇28个村5个社区做到了定岗定责,专人(各村社区文书)负责统计工作,形成“村统计员—镇统计站—党委、政府”分级负责、层层落实的数字桥梁。
二、强化统计队伍,确保统计工作质量
我镇配备了专人负责统计工作,做到定岗定责、制度上墙,统计人员一律持证上岗,村一级配备专职统计员(文书),由镇统计站进行各类统计业务培训,镇内各站所都配备有专职统计人员,一年至少对统计员集中2次以上业务培训,对个别不懂的再作个别培训辅导,确保报表数据的精准性与及时性。报表报送实行签收制度,村(社区)的报表要求必须有支书或主任的签字并加盖村(社区)公章,附分析报告上报镇统计站,镇党委、政府把各村(社区)的统计报表上报情况及报表质量纳入年底考核内容,严格进行考核。镇统计站从源头严把上报的每一个报表,做到数出有据,健全村一级报表,经过统计站审核、汇总并写出评估分析,送分管领导审核后报镇人民政府主要领导审定后上报。
三、认真做好镇、村两级台帐登记与痕迹管理
注重痕迹管理,配备配齐专门档案柜,做好凭证登记、归档工作,并由专业档案人员编档管理,有纸介质及计算机、移动硬盘等,凭证齐全、记录真实完整,台帐种类齐全,有完善的统计台帐使用、保管、交接、归档制度,并对村级业务的培训及对本站业务进行强化,数据采集方法多样化,点面结合,所有统计资料上报工作及发布经分管领导审核同意。
四、确保数据质量真实,数出有源
严格按照专业统计制度要求,及时如实报送各种报表,数字来源有据,各站所相互衔接,要求各站所上报及提供的数据必须经镇统计审核,杜绝数出多门,所上报的报表都经领导审核后才上报。
五、软硬件结合,提升数据质量上报效率
配备统计专用计算机两台、打印机一台,统计人员熟悉计算机操作,能独立完成统计报表数据处理工作,上报数据一律实现网上直报。
六、开展统计执法检查
我镇充分认识依法统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抓好统计法律、法规的宣传学习,将新统计法纳入“五五”普法内容,为全镇干部职工思想打好“预防针”,树立统计法律意识,成立了以分管领导为统计执法领导小组组长,统计站站长为副组长,各站所负责人、各村文书为成员的统计执法领导小组,定期开展执法检查,用法律为统计工作保驾护航。
七、不足之处
(一)硬件方面还有待改进和完善,还要请县统计局给予大力支持。
(二)统计人员还须加强理论学习,掌握实践经验,提高写作水平,不断地写出更多更好的统计分析资料,真正能为党委、政府提供真实可靠的资料,当好参谋,更好地为全镇的经济工作服务。
这些不足,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地去克服,力所能及的提高我镇的统计数据质量,力争我镇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
统计基层基础规范化 篇6
根据《关于在全市开展乡镇(街道)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意见》丽委办„2010‟39号、《青田县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四大推进行动”实施方案》(青政办„2010‟112号),决定在全乡范围内开展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具体计划如下:
一、目标要求
紧紧围绕“创新统计、科学统计、管理统计、和谐统计”的工作要求,进一步推进我乡统计网络建设,加强统计规范化建设工作,以开展统计人员业务培训,规范基层统计工作业务流程,全力提高基层统计工作效率。全面推进统计基础建设的广度、深度、载体等方面,建立健全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长效机制。
二、工作内容
(一)前期准备阶段:2010年7月底
制定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强化年活动的工作计划,建立和完善有关工作制度,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抓好辖区内的组织宣传发动工作。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0年8月至2011年6月
1、组织机构
依据统计法律法规有关规定,成立乡统计办公室,由分
管乡长、专职统计员、统计工作人员组成,分管乡长负总责,专职统计员任业务负责人,乡统计中心要求不少于3人。健全统计制度,统计台帐与统计档案齐全,统计人员要持有统计从业资格证书。创新载体,创建符合自己特色的统计业务2项。加强统计名录库建设。
2、规范建设
推进基层统计业务流程规范化行动。要严格执行统计制度,规范统计工作业务流程,规范统计原始记录、统计台帐、、统计报表和统计档案。开展统计专业技能培训,全面提升统计业务水平。组织村级统计人员参加业务知识培训,争取通过从业资格考试,做到持证上岗,切实改变村级统计人员专业知识欠缺、业务水平不够的落后局面。
(三)总结验收阶段:2011年7月至2011年8月
根据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工作的开展情况,对照考核细则,开展自评,并向县统计局提出验收申请。
(四)巩固提高阶段:2011年9月至2012年6月 在通过市、县统计局验收的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进一步巩固和完善统计基础建设工作机制。
三、强化组织领导
(一)高度重视,有序推进。要进一步认识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的重要性,并纳入乡重要议事日程,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克服畏难情绪,按照规范化建设工作计划,分阶段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有序推进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工作。
(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把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列入工作目标,成立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领导小组,由分管领导负总责,明确统计中心主任和各专业人员的工作职责,层层分解任务,落实责任,真正把统计规范化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达到预期效果。
(三)强化宣传,营造氛围。要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充分认识到搞好统计基层基础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要通过各种形式,各种媒体,为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统计基层基础规范化 篇7
一、加强自身建设,夯实统计基础
1.加强组织建设。目前统计部门面临着改革的严峻形势,统计任务不断增加,对此,县级统计部门要不断加强组织建设,完善机构设置;另外要不断充实人员队伍,吸纳高素质人才进入统计部门。
2.强化业务建设。严格按照省局各处(室)新修订的规范化方案组织开展统计工作,健全各项业务制度,规范业务工作流程,实行严格审核和逐级把关制度。
3.完善制度建设。建立健全规范的工作制度,制定标准的业务流程有助于规范化运行,确保各项统计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重视工作领导,强化责任落实
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是推动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为了有效地指导全市的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县级可以成立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任组长,统计局局长任常务副组长,各乡镇、街道、市直有关单位主管统计工作领导为成员的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明确工作职责,强化责任落实。
三、实施分类指导,注重工作实效
1.市直有关成员单位重在准确提供部门数据,配合统计调查
准确反映全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政府部门的管理情况,光靠统计部门的数据是远远不够的,市直各部门往往掌握着所属行业、所辖单位第一手的财务资料和行政登记资料,这些资料不仅是重要的统计数据来源,也是衡量统计数据准确与否的关键因素。市直有关成员单位要明确专职统计负责人和统计人员,切实履行工作职责,配合统计部门按时提供各类统计数据,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2.乡镇、街道办事处统计机构重在完善基础建设,夯实统计基础
任何统计调查都要靠乡镇、街道办事处去落实,督促乡镇、街道办事处统计机构进行规范化建设是县级统计部门的重要职责。乡级统计基础建设重在以下四个方面:
(1)完善基础建设。所有的乡镇、街道办事处都要成立实体型综合统计信息服务中心(或统计站),有2-3间独立的办公场所,有必备的办公设施,各项制度健全,有统计工作制度。为了适应统计信息化的需要,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要积极地更新装备,配置两台以上的统计专用计算机,开通乡镇与国家、省、市统计VPN联网,实现乡级网上直报及数据的邮件传输。
(2)建立统计队伍。所有的乡镇、街道都要成立由乡(镇)长、办事处主任任组长的统计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统计信息服务中心主任,配备3名以上的专职统计人员,不得担任包村、计划生育、秸杆禁烧等繁重且有责任考核的工作任务。
(3)落实经费保障。任何统计调查都需要乡镇、街道办事处去落实,及时、足额地拨付统计经费是搞好统计调查的基础。
(4)夯实统计基础。各乡镇、街道统计信息服务中心要严格遵守统计报表制度,积极接受统计任务,建立健全基本单位名录库,并及时进行动态维护,认真开展统计调查,按照规定保存原始记录、统计报表,设置统计台帐、统计档案,建立健全统计资料的审核、交接和档案管理制度,做到“数出有据”。
3.基层调查对象重在规范业务流程,准确报送统计数据
(1)建立健全数据采集制度,根据报表指标的含义合理确定数据来源,全面搜集报表所需资料,确保“数出有据”。
(2)规范数据报送流程,专业人员在统计数据后及时上报统计负责人、单位负责人,经领导审核后按时登录平台报送数据,保证签名齐全、电话号码准确无误。
(3)明确专人认真及时地回复上级的各项查询,对每项查询都要重新核对原始资料,查实数据来源,如果错误及时登录平台修改数据,无误的要填写情况说明报送上级统计部门。
(4)规范建立统计台账,做好资料整理与归档。县、乡两级统计部门要加大执法检查力度,推动企业依法设置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规范企业统计报表、原始记录资料、统计台账等,不断提高源头数据质量。
四、推进法制建设,营造统计环境
1.严格执行统计法律法规,规范报送统计数据
县级统计部门要不断强化法治理念,组织县乡统计人员认真学习统计法和依法行政相关知识,牢固树立“统计数据的客观性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线”的意识,依法开展统计调查,尊重统计的客观性,保障统计真实性,,依法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提高政府统计公信力。
2.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社会知晓度
扎实开展普法宣传工作,营造学法用法的良好环境。一是充分利用 “12·4”全国法制宣传日、中国统计开放日等重要时点,广泛地开展普法宣传活动;二是因地制宜地通过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多种媒介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活动。
3.持续推进继续教育,提高统计队伍素質
县级统计部门要分专业、分批次对各乡镇、街道统计信息服务中心统计人员进行全面系统的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
4.打造优质的执法队伍,加大统计执法力度
【统计基层基础规范化】推荐阅读:
街道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存在的问题06-03
基层统计11-23
基层统计人员08-07
基层卫生统计05-25
基层统计准确建议12-04
基层环保统计工作05-25
基层统计分析论文12-14
基层统计报表封面05-16
环境统计基层报表制度09-08
泗河统计站“五二四”打造服务基层统计站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