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统计机构内部控制

2024-10-22

基层统计机构内部控制(共10篇)

基层统计机构内部控制 篇1

建立健全基层统计机构与队伍的几点思考

实施科学发展观要求“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即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筹划,而实际情况离不开统计。因此,统计工作就是提供真实、可信、可靠的统计数据库和及时、快捷的统计信息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是各级党委政府实行宏观控制和科学管理的基础性工作。而基层统计是统计数据的源头,是数据质量的基石,其数据真实程度关系到党和政府各项决策和政策的可行程度,关系到统筹规划的成败。基层统计是统计工作的基础,是全面、客观、真实反映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起点,统计工作的成败关键的关键在于统计基层基础工作的好坏。根据科学发展观学习要求,对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开展了调研分析,并提出几点不成熟的对策和思考:

一、基层统计机构和统计队伍的状况

从目前我国现行统计状况看,严重的存在着“头重脚轻根底浅”的现象。庐山区统计局现有在岗人员13人,管理人员5人、统计业务人员7人、司机1人,基本上一个统计业务员起码要应付市统计局二个科室以上的工作,据不完全统计每年要完成140多种报表。而乡镇街道统计人员仅有一个分管领导,一个工业统计员、一个农业统计员、一个劳动工资统计员(按照要求这样配置的)。而大多数都是身兼数职,且变动频繁,统计人员每年基本要变换一次。我区乡镇街道统计机构和队伍就普遍存在着以下情况:

1、统计机构和队伍残缺不全。我区九个乡镇街道原来成立的统计站名存实亡,工业统计设在企业管理办公室,农业统计设在农业办公室,劳动工资统计由各乡镇街道报账员兼任,更有甚者有的乡镇街道工业统计、劳资统计由一个统计员兼任。

2、统计人员疲于应付。近年来,统计工作被上级各级领导越来越看重,统计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各种统计报表不断更新和增加;各种抽样调查接踵而至,有的是一年一次,有的是一个季度一次,一有的是一个月一次,最多年份我局就承担了16项抽样调查;国家大型普查年年基本都要开展。而各乡镇街道统计员不仅负责统计工作和调查、普查工作,还兼任其他方面的工作,如:工业统计员要兼企业管理、安全管理、经贸委的业务工作等等。真可谓“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线线要穿针”,各种报表只能是抽空匆忙填报,能够保证时间按时上报就不错了,根本没有时间深入调查分析研究本乡镇街道经济情况,因此,数据质量非常堪忧。

3、统计工作条件接近于零。按照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六有”即有一个统计站、有一名行政或事业编制的干部、有一名专职统计人员、有一台电脑设备、有一个办公场所、有一点必不可少的业务经费;“六化”即统计人员专业化、统计信息网络化、统计管理制度化、统计报表规范化、统计资料档案化、主要指标台账化的标准。各乡镇街道统计员除有一张办公桌以外,一台电脑还是今年省统计局下发配套的(有的目前还没有上网),其他接近于零。更谈不上“六化”,特别是专业化,各乡镇街道统计人员经常变动,而且名为专职实际大多数都是兼职,业务素质良莠不齐,每年区统计局都要举办统计员培训班,重复开展基础培训,开展资格考试,报表的质量可想而知,根本谈不上专业化的问题。

4、统计经费微乎其微。统计工作性质决定了统计工作主要是为政府领导的宏观经济决策服务,为当地的经济建设提供依据,因此,统计产生的经济效益是长远的,是隐性的,不可能直接产生看得见、摸得着的经济效益。在乡镇财政比较拮据的情况下,各乡镇街道不可能把统计经费单独纳入乡镇级财政预算,常规性的工作基本没有经费。好一点的乡镇街道给统计员报销一个月几十元交通费,有的乡镇街道一分钱都没有。大型普查,工作经费解决得好的也只是根据工作必需且无法回避的开支采取实报实销。

二、建立完备的基层统计机构和队伍的几点思考

随着科学发展观学习的深入,“十一五”规划的实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小康社会的构建,新农村建设的大力推进,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对统计数据和信息的需求量的增加。如何充分利用这一有利契机,紧紧抓住基层基础建设,切实改变目前乡镇街道统计队伍稳定性差,统计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统计条件改善缓慢,统计工作管理不规范,统计手段落后的现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我认为要建立完备的基层统计机构和队伍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领导重视是决定条件。统计工作就是用数字把经济社会发展进行量化,准确、及时、动态地把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较全面、较具体地反映出来,把感性认识变为一组组供领导和决策者参考的数据,这就是我们统计工作的意义。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统计手段、方式方法与日新月异的统计需求相差很多,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对统计的要求越高,统计工作的难度越大。因此各级政府领导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基础统计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和紧迫性,把统计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认识到基层基础统计工作绝对不是上一级的任务和工作,而是你这个镇、这个街道办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彻底改变统计工作不重要和无关紧要的思想,这一点上,镇党委书记、镇长、街道党工委书记、街道办主任、首先要提高认识,要学会利用统计工作的成果和手段来为工作和决策服务。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我区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的大局出发,充分认识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统计工作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关心支持统计工作,主要领导要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认真研究和解决统计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在人力、财力、物力方面为统计工作创造良好条件,实实在在的关心和支持统计工作,是搞好基层统计机构和队伍的先决条件。

2、热心统计工作的人是根本条件。基层统计人员身处统计工作最前沿,既是统计工作的组织者,又是统计业务的具体操作者。首先,基层统计人员要求具备精通统计科学、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熟悉经济管理的素质。必须选配热爱统计工作、具备良好政治和业务素质、能胜任统计工作的专职人员担任统计员。其次,在统计数据日益表现为各级领导决策所需的今天,统计培训无疑是提高统计人员综合素质并保障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的重要手段。各级统计部门要有计划、循序渐进的适时开展统计知识、统计文化的培训,重点是提高统计员专业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以保证基层统计工作遵循统一的方法制度要求开展工作。

3、信息化是统计工作的必备条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科学发展观的进一步落实,乡镇街道的统计任务将越来越重,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必须着力解决乡镇街道统计信息化建设几近空白,与统计工作不相适应的突出矛盾。要创造条件构筑统计信息平台,配套专用微机设备,逐步通过专网直报统计数据,逐步实现网络环境下的数据处理、数据管理和信息服务,以减轻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增强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另方面,要加强信息业务培训,提高乡镇街道统计员独立处理数据、网络管理和日常维护等工作能力,使业务网络化的现代化手段在乡镇街道充分应用,为统计事业的蓬勃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4、统计经费是统计工作的保障条件。统计工作要求基层统计员必须做到“嘴勤、手勤、腿勤”。各种报表、各种统计调查要深入企业,甚至到家家户户,职务待遇、交通费用接近于零,“又要马儿跑,又不给马儿吃草”这直接影响到基层统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影响到基层统计队伍的稳定性,影响到统计数据质量,因此,解决统计业务经费困难的问题,以维持正常工作需要,改善工作和生活条件是统计工作不可缺少的条件。

基层统计机构内部控制 篇2

1 卫生统计网络直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有效开展卫生统计网络直报工作, 能够使卫生行政部门及时掌握管辖区域内的卫生资源的配置情况以及相关医疗服务的开展情况, 能对各个卫生医疗机构的工作开展全面的测评, 并且根据相关的数据信息为卫生医疗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虽然卫生网络直报近些年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但是, 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在当前的卫生统计直报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 系统功能还有待于完善。当前卫生医疗机构网络直报系统中的数据分析功能模块主要是针对国家卫生管理部门, 对于基层卫生医疗机构来说, 存在着一定的不适应性, 基层卫生机构在运行该系统时, 需要经过多张统计分析表组合派生才能得到最后的结果, 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也不利于维护统计数据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因此网络直报系统的功能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2) 数据交换机制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当前在卫生统计网络直报系统中, 很多数据缺乏统一的交换平台, 而且不同的卫生机构使用的是不同的代码, 在不同的卫生机构之间进行数据交换时需要付出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也不利于数据交换质量的提升。

(3) 基层统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卫生统计网络直报工作需要既懂卫生统计业务又熟悉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当前基层医疗机构中的统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在卫生统计业务和计算机操作能力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欠缺, 因此无法保证统计直报工作的顺利完成。

(4) 统计方法较为落后。当前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在统计工作所需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较为落后, 缺乏先进的统计方法, 在统计手段方面以手工操作为主, 在统计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方面不够完善, 缺乏完善的统计报表机制作基础。

2 基层卫生统计网络直报工作改进建议

(1) 加强统计网络直报信息的数据审核工作, 以此来保证网络直报信息数据的准确性。确保各项数据的取得经过严格的审核, 并且对基础数据实行有效的监控, 对于数据中发生的异常现象进行及时的处理。一方面, 要对数据进行分类和分专业的审核, 由不同部门、不同级别的审核人员组成审核队伍, 对于同类机构填报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进行审核, 保证数据的有效性;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相关的审核机制, 对审核目标进行明确, 逐层审核, 明确不同级别的审核责任人, 全面提高网络直报数据的质量。

(2) 对系统程序进行有效的调整, 确保其适用于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在实际的工作中, 需要对不同地区的基层卫生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有全面的了解, 并且将审核条件中的相关数据落实, 对基层卫生医疗机构的系统进行调试, 使其满足该地区基层卫生医疗机构的要求。同时, 网络直报系统中包含开放数据分析功能, 管理人员可以在后台进行定义和操作, 这样便能够为相关的使用人员提供更方便的操作模板, 以此来促进工作效率的提升。

(3) 在数据采集系统和直报工作之间建立有效的交换平台。通过该平台的建设, 能够在基层卫生医疗系统中实现一次性的数据采集, 而且通过该交换平台将采集的数据直接传送至网络直报系统中, 这样便能够消除很多信息传递的中间环节, 保证了信息传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同时也避免过多重复性操作对信息产生的不良影响。另外, 这种直接的网络交流平台的建设, 也能够促进不同层级的人员进行交流与沟通, 对于网络直报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进行有效的处理。

(4) 加强基层卫生医疗机构统计工作人员队伍的建设。一方面, 要针对统计工作设置专门的统计岗位, 随着网络直报工作的持续开展, 对相关人员数量的要求也逐渐增加, 为了满足工作需求, 必须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统计业务和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培养, 只有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才能满足网络直报工作的需求。另一方面, 对卫生医疗机构内部的人员培训制度、奖励机制等相关的制度进行完善, 对于具有突出表现的工作人员要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 以此来激发统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心。

(5) 改善统计方法。对当前统计制度中调查方法单一的弊端进行适当的改进, 对统计制度和调查方法进行改革。各管理部门为掌握大量信息, 需要统计部门提供各种统计数据。但随之而来的是滥发报表、数据混乱的现象也日渐增多。而要减少统计数据失实的现象, 就必须完善统计方法制度, 解决标准不一, 不衔接配套的状况。每个统计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综合指标、抽样判断、动态数列等多种分析方法, 在工作中多写多练多分析, 加强对项目成本的预警和监测, 提高统计信息数据质量。

参考文献

[1]李美莲.设置原始记录与统计台账是统计工作的基础[J].中国统计, 2011 (10) .

[2]宋卫亚, 许萍, 汪群, 宋洁.落实国家卫生统计网络直报遇到的几个问题与解决措施[J].中国卫生统计, 2012 (1) .

[3]张玉虎.浅谈县级医院信息统计工作的建议和设想[J].青海统计, 2010 (1) .

基层统计机构内部控制 篇3

【关键词】门诊  处方  抗菌药物

本次研究中出于对门诊应用抗菌药物的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为今后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的目的,对我院2012年和2013年门诊处方的用药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现汇报结果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研究中资料来源于我院2012年和2013年全年的门诊处方,分别抽取其中的1987张、2013张作为研究对象,包括门诊内科、妇科、儿科、外科、皮肤科以及口腔科等。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处方均完整。

(二)方法

1.研究方法。对抽取的2012年和2013年门诊处方展开抗菌药物应用情况统计分析,并对两年抗菌药物的使用率等进行对比分析。

2.分析方法。以《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药物说明书以及相关的参考文献等为依据[1],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比例进行计算,分析抗菌药物的使用频率、联用情况,以DDDs值对药物使用频度进行衡量。依照WHO所提出的限定日剂量DDD为标准,DDDs值=药品总消耗量(g)/DDD。

(三)数据处理

研究中相关数据资料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患者年龄等相关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s)形式表示,对比中计量资料的对比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的对比则是采取Χ2检验,在P<0.05时,视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抗菌药物应用情况

2012年1987张处方中使用抗生素612张(30.80%),单用504张(25.36%),二联108张(5.44%);2013年2013张处方中使用抗生素463张(23.00%),单用416张(20.67%)二联47张(2.33%);相比于2012年2013年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明显降低(P<0.05),单联处方、二联处方使用率均明显降低,无三联处方。

(二)抗菌药物频度排序

2012年和2013年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频度为(从高到低排序):2012年为罗红霉素OR使用频度173672,加替沙星OR使用频度129011,克拉霉素OR使用频度77127,阿莫西林OR使用频度55198,头孢他啶OR使用频度50121,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OR使用频度31213,左氧氟沙星OR使用频度28763,环丙沙星IJ使用频度15727;2013年:罗红霉素OR使用频度172951,加替沙星OR使用频度129612,阿莫西林OR使用频度69890,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OR使用频度45221,左氧氟沙星IJ使用频度18091,头孢他啶OR使用频度17219,克拉霉素OR使用频度14817,环丙沙星IJ使用频度13287。

(三)抗菌药物给药途径构成

2012年1987张处方中,抗生素使用率为30.80%,给药途径分别为:口服给药575张,静脉滴注25张,肌内注射12张;2013年2013张处方中,抗生素的使用率为23.00%,给药途径分别为:口服给药449张,静脉滴注9张,肌内注射5张。显然门诊处方抗生素给药途径以口服给药所占比例最高(P<0.05)。

(四)抗菌药物处方不合理发生率

2012年应用抗菌药物的612张处方中,存在不合理现象的32张,不合格发生率为5.23%,2013年应用抗菌药物的463张处方中,存在不合理现象的10张,不合格发生率为2.16%,显然2013年抗菌药物处方不合理发生率较2012年发生明显降低(P<0.05)。

三、讨论

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可导致诸多的危害,譬如说诱发二重感染、对人体器官造成损害、细菌耐药性等,并且也会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目前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已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和患者的高度重视[2]。在对抗菌药物进行选择时需要依照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综合的考虑,包括病原体、药物敏感性试验、药物抗菌谱等诸多因素,同时需要遵循“能窄不广、能低不高、能少不多、能口服不静脉用药”等原则,对抗菌谱窄、老一代的抗菌药物进行选择,并对广谱抗菌药物的使用、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等进行严格的控制,从而提高临床用药合理性[3]。

本次研究中对我院2012年和2013年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发现,相比于2012年2013年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明显降低(P<0.05),单联处方、二联处方使用率均明显降低,无三联处方。这一结果与相关文献报道结果一致[4]。研究中还对抗菌药物的使用频度进行了排序,2012年使用频度从高到低排在前5位的抗菌药物分别为:罗红霉素、加替沙星、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头孢他啶,2013年使用频度从高到低排在前5位的抗菌药物分别为:罗红霉素、加替沙星、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左氧氟沙星。研究中统计分析了抗菌药物的给药途径构成,结果发现,2012年和2013年应用抗菌药物处方均已口服为主,静脉滴注、肌内注射仅占一小部分,由此可见,我院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相对合理,但是依旧存在一定的问题,在今后的临床用药中应对其给予重视,注意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以及规范管理,从而提高临床用药合理性与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刘祖德,鲁燕侠,刘晓军,等.抗菌药物使用现状及对策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09):1868-1869.

[2]梁季鸿,唐喜,韦国强,等.克拉霉素联合美他环素治疗男性非淋菌性尿道炎100例疗效观察[J].广西医学,2011,33(05):641-642.

[3]杨霞容,黄锡清,翁娟梅等.我院门诊抗菌药物处方分析[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11,15(03):1198-1199.

机构编制统计工作汇报 篇4

一是创新方式,提高统计数据时效性。20xx年,依托网络版机构编制统计系统,首次采用在线报送数据的方式。为有条件的地区和部门建立了用户账号和登录密码,省直部门和各地编办远程登录系统完成数据报送,编制部门在线审核,发现问题及时沟通,数据有误在线修改,缩短了填报时间,进一步提高了统计数据的时效性。

二是强化培训,提升统计数据规范性。专题召开市州机构编制统计工作布置会议,采取以会代训的方式,对市州编办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分12批对省直部门及直属事业单位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培训重点针对中央要求、系统操作、新增指标项、往年易填错事项等内容进行了讲解及操作演示。同时通过机构编制统计工作交流群、微信群,建立各单位之间、各单位与编制部门之间的交流平台,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金融机构统计工作存在问题 篇5

1、统计基础相对薄弱。许多基层金融机构统计人员较少,没有专职统计人员且统计手段较为落后,疲于在日常性报表中应付,无法开展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形成高质量的统计报告。同时,统计队伍不稳定,换岗频繁,容易造成工作脱节、失误增多。一些金融机构疏于对统计资料的管理,原始记录、统计台帐不健全或根本没有设置,上报的统计数据缺乏可靠依据。

2、现行管理体制和监督机制缺陷导致金融统计数据失真。由于激励机制不健全,金融机构经营成果与经营者的收入联系紧密度低,对经营者的积极性激励不够,导致一些金融机构经营者为了个人利益或小集体利益而违反财经法纪做假账、设帐外账,或者隐瞒或虚报经营成果来迎合领导意志,造成会计信息虚假,进而造成统计数据失真。

3、数据采集、项目调整随意性较大,不能严格执行金融统计制度。基层金融机构数据采集是统计工作的支点。由于统计人员的工作失误,或对于现有统计人员来说工作量过大,一些金融机构的统计人员不能完全按照金融统计制度要求进行统计数据采集。如在编制现金收支统计报表时,统计人员不按现金传票来源、用途分项统计,而是主要登记储蓄存款收入(支出)、其他金融机构收入(支出)、居民归还贷款收入(提取贷款支出)等几个主要的项目,然后将其他项目的现金收入统统归入到其他收入(其他支出)中。这明显违背了现金收支统计操作规程的要求,难以全面准确反映现金收支构成的真实情况。

4、数据录入、汇总质量不高,上报不及时,不能保证金融统计报表的准确、完整。金融统计目前基本上实现上机操作。手工采集的统计数据录入到计算机中时,由于统计报表项目多、数据大,常常因统计人员工作不细心而出现“串行”现象,虽能使统计报表校验平衡,但项目数值已发生变化。数据汇总虽然由计算机自动完成,但也存在错选、漏选报表代码等现象,从而造成数据汇总不完整。同样,在数据上报过程中也常出现类似的错误,再加上人为的延误报送时间,常常影响到金融统计报表的编制和统计信息的发布。

5、统计人员素质不高,不能严格执行有关规章制度。统计人员本身素质不高对金融统计质量和可靠性有很大影响。业务素质不高,职业道德观念不强,导致统计人员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和严格的业务训练。对统计人员的日常考核和继续教育、知识更新等管理环节的弱化,使统计人员实际业务水平大打折扣,报表质量差强人意。同时,依法行政的随意性导致执法不严、以罚代法,使一些金融机构领导和统计人员因此对统计法规熟视无睹、有章不循,助长统计数据失真问题朝量化方向发展。

二、防范统计数据失真、提高金融统计质量的建议和对策

消除统计数据失真,从外部来说要强化外部监督、完善法规制度执行,对严重的、人为的统计数据失真严肃查处甚至司法处置。从金融机构内部来说,要从管理层抓起,抓好源头,抓好员工思想品德素质和业务素质提高。

1、充分重视金融统计工作的重要性。金融统计工作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决策的支持系统,金融统计信息不仅为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提供服务,还为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提供了数据信息。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金融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和严肃性,抓好金融统计工作的人员配置、内部协调以及统计真实性的内部审计,把好数据关,切实提高金融统计质量。同时,要为统计人员创造宽松的工作、学习和素质成长环境,保证统计工作的相对稳定。

3、依法进行金融统计。金融统计法规对指导、规范金融统计活动,查处和打击各种金融统计中的违规、违法行为,保证金融统计活动有序、有效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实际工作中,各级领导和统计人员要真正做到学法、懂法,依法开展金融统计活动。为做到这一点,工作中应坚持执行四项制度:一是统计质量检查制度。对统计项目调整、数据采集、录入、汇总、上报等进行严格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不断提高统计工作质量。二是统计报表审核制度。既要审核统计数据的真实、合理性,又要审核统计数据与其它报表的衔接情况。三是统计分析报告制度。充分利用统计资料,完善分析形式、增强分析深度、提高分析质量,发挥统计分析在业务经营中的决策服务的作用。四是统计资料管理制度。对统计资料做好“双备份”,分类存放、专人管理,保证统计资料的连续性、完整性和规范化。

基层统计机构内部控制 篇6

(2014年1月24日)

人民银行初步统计,2013年12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71.9万亿元,同比增长14.1%,增速比上年末低0.9 个百分点;全年增加8.89万亿元,同比多增6879亿元。贷款投向呈现以下特点:

一、企业中长期贷款平稳增长,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增速继续回落月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余额 55.18万亿元,同比增长10.9%,增速比上季末低0.7个百分点;全年增加5.39万亿元,同比少增9302亿元。

从期限看,12 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企业及其他部门短期贷款及票据融资余额26.12万亿元,同比增长12.1%,增速比上季末低1.9个百分点;全年增加2.81万亿元,同比少增1.66万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企业及其他部门中长期贷款余额28.2万亿元,同比增长 9.2%,增速比上季末高 0.2 个百分点;全年增加2.38万亿元,同比多增7526亿元。

从用途看,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企业及其他部门固定资产贷款余额23.09万亿元,同比增长10.2%,增速比上季末低0.1个百分点;经营性贷款余额 25.2 万亿元,同比增长 12.7%,增速比上季末高0.1个百分点。

二、小微企业贷款增速回升

12月末,主要金融机构①及小型农村金融机构②、外资银行人民币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3.21万亿元,同比增长14.2%,增速比上季末高0.6个百分点,比同期大型和中型企业贷款增速分别高3.9个和4个百分点,比同期全部企业贷款增速高2.8个百分点。

12月末,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企业贷款余额的29.4%,比9 月末占比高0.3个百分点;全年小微企业新增贷款占同期全部企业新增贷款的43.5%,比1-9月增量占比高0.1个百分点。

三、工业和服务业中长期贷款增长平稳

12月末,主要金融机构本外币工业中长期贷款余额6.6万亿元,同比增长 4.2%,增速比上季末高 0.1 个百分点;全年增加2683亿元,同比多增333亿元。其中,重工业中长期贷款余额

5.88万亿元,同比增长3.3%,增速比上季末低0.1个百分点;轻工业中长期贷款余额 7285 亿元,同比增长 11.5%,增速比上季末高1个百分点。月末,服务业中长期贷款余额 17.66 万亿元,同比增长 11%,增速比上季末高0.2个百分点。其中,占比较大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月末余额同比增长10.9%;增长较快的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同比增长36.3%。

①主要金融机构指中资银行(不含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和村镇银行),全报告同。

②小型农村金融机构包括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全报告同。

四、农户贷款和农村(县及县以下)贷款快速增长,农业贷款增速基本稳定月末,主要金融机构及小型农村金融机构、村镇银行、财务公司本外币农村(县及县以下)贷款③余额17.29万亿元,同比增长18.9%,增速比上季末高0.3个百分点,全年增加2.89 万亿元,同比多增4891亿元;农户贷款余额4.5万亿元,同比增长24.4%,增速比上季末高1.9个百分点,全年增加8873亿元,同比多增3871亿元;农业贷款余额3.04万亿元,同比增长 11.6%,增速比上季末低0.3个百分点,全年增加3479亿元,同比多增377亿元。

五、房地产贷款平稳较快增长

12月末,主要金融机构及小型农村金融机构、外资银行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14.61万亿元,同比增长19.1%,增速比上季末高0.1个百分点;全年增加2.34万亿元,同比多增9987亿元,增量占同期各项贷款增量的28.1%,比1-9月增量占比高0.5 个百分点。

12月末,地产开发贷款余额1.07万亿元,同比增长9.8%,增速比上季末低3.3个百分点。房产开发贷款余额3.52万亿元,同比增长16.3%,比上季末高1.4个百分点。个人购房贷款余额

9.8万亿元,同比增长21%,增速比上季末低0.2个百分点;全 年增加1.7万亿元,同比多增7389亿元。

③2013年起,原农村贷款改称农村(县及县以下)贷款,统计内容保持不变。农村(县及县以下)贷款包括金融机构发放给注册地位于县及县以下的企业及各类组织的所有贷款和农户贷款。月末,保障性住房开发贷款余额 7260 亿元,同比增长 26.7%,增速比上季末低4.6个百分点;全年增加1530亿元,占同期房产开发贷款增量的31%,比1-9月增量占比高2.9个百分点。

六、住户贷款同比多增较多

基层统计机构内部控制 篇7

一、基层医疗机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最基本的内容和要求

1. 内部稽核制度

基层医疗机构财务内部稽核制度是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层医疗机构会计机构本身对于会计核算工作进行的一种自我检查或审核工作。建立财务内部稽核制度, 目的在于防止会计核算工作上的差错和有关人员的舞弊。对日常会计核算工作中出现的疏忽、错误等加以纠正或者制止, 以提高会计核算的质量。

2. 内部审计制度

内部审计工作是基层医疗机构在会计机构之外另行设置的内部审计机构或者审计人员对会计工作进行再检查的一种制度。内部审计制度是强化内部会计监督, 提高会计信息准确性和可靠性的有效手段。《会计法》规定, 单位的会计资料必须定期进行内部审计。

二、当前基层医疗机构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1. 从基层医疗机构内部控制本身来看, 存在一些基层医疗机构认为实行内部牵制制度手续烦琐、程序复杂, 对内部牵制制度规定的必要程序任意简化;还有的基层医疗机构因会计人员和业务少, 认为不具备钱账分管的条件。对内部牵制制度的作用认识不足和行动上的不重视, 造成一些基层医疗机构内部牵制制度不健全、会计秩序混乱, 影响了会计职能作用的发挥, 甚至给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造成很大的损失。

2. 授权无“度”直接制约内部控制制度效能的发挥

当今社会大凡出现重大舞弊经济案件的基层医疗机构, 基本上均是授权不当引起的, 是授权多、权力过大, 且控制不力的恶果。不管哪个环节, 在具体授权时, 应先认真研究从而准确掌握, 这样既能保证经营决策有效运作、管理制度有效贯彻, 又能保证权力制衡得到落实。

3. 财务管理基础薄弱, 财务内部控制弱化

现在各个层次或功能的财务管理或核算软件能够帮助财务人员很好地提高效率和确保核算数据的正确性和及时性。但目前基层医疗机构的基础财务管理水平却与管理层对财务数据的要求上有一定的差距。

4. 监督机制弱化, 内部财务控制失效

财政、税务、银行、审计等社会监督机构对民营医院的监督检查较少, 工作中也各行其是, 未能形成综合监督的合力, 对审计的独立监督职能未予以充分重视, 或者已配备的内审机构或内审人员只是个摆设, 存在内审人员的“不作为”或“不能作为”现象。

三、如何建立和完善基层医疗机构内部控制制度

内控体系建设涉及面广, 政策要求高。专业性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内控体系建设没有终点, 是一个持续优化的过程, 发挥财务部门在事业单位的管理作用, 实现从懂会计到懂管理的转变。当前要重点做好预算业务、收支业务、政采业务、资产、建设项目和合同的内部控制工作。

1. 预算控制

预算的编制要坚持了可行性原则, 并充分调动各部门参与的积极性, 在执行过程中, 定期对实际发生额与预算差异额进行分析、评价、查找原因, 财务部门药根据基层医疗机构发展和建设需要, 全面制定年度预算, 每季度进行预算差异分析, 有力地保证了基层医疗机构经济健康发展。

2. 收入控制

要强化收费票据的全过程凭证控制, 包括票据购入、分发、使用和核销, 财务科和收费处设有票据管理岗位, 进行复核, 注重收费相关环节和进程管理, 关注票据作废手续、交款金额、时间和票据销号的处理和监督, 尤其是计算机收费的管理和HIS数据的核对, 财务科不定期组织人员对现金岗位突击检查, 防止舞弊行为的发生。

3. 支出控制

基层医疗机构对支出的控制, 建立严格的支出管理制度, 明确审批权限和程序, 财务支出执行“三级审批制”把事后审核变为事前审核, 由财务部门首先对支出的原始凭证的合法性、规范性进行审核, 为支出审批把好第一道关口。财务部门在办理资金支付前重点审核单据来源是否合法, 内容是否真实、完整, 使用是否准确, 是否符合预算, 审批手续是否齐全, 审核完毕后报领导审批。

4. 财产物资安全控制

基层医疗机构要设有国有资产管理机构, 制定财产物资购入、使用、保管、维护、清查、处置全过程的监督与管理有关规定, 明确责任管理部门和责任人, 定期对基层医疗机构固定资产进行监督和实地检查, 保证了基层医疗机构资产安全完整。

5.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内部控制

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的作用, 投资购买了先进的财务软件, 实现资产管理的网络化运营, 借助计算机软件, 加强对单位财务运行的全过程监督, 借助基层医疗机构信息系统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处方管理, 设立反统方系统。

6. 发挥内部审计机构的作用, 维护了内部控制制度的严肃性

要认真开展财务收支审计和相关领域审计, 对具有核算收支的部门经济活动实施评价和控制。同时强化外部监督机制的建设, 项目建设全部实行政府采购, 建设过程实行跟踪审计, 竣工决算实行先审计后付款。药品、耗材进行统一采购、付款, 杜绝采购单位与供应单位的接触。

7. 对合同实施归口管理, 实行合同会签制度

根据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经济合同管理工作的通知制定基层医疗机构的合同管理办法, 合同签订应当有归口科室、财务、审计等部门参与修订, 并进行统计、分类和归档,

参考文献

[1]赛岳.对公立基层医疗机构财务管理创新与发展的思考[J].卫生经济研究, 2009, (8) :55-56.

山东省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开业统计 篇8

为指导和规范山东保监局辖内保险公司分支机构筹建及开业验收过程中有关统计与信息化建设工作,提高保险公司分支机构统计与信息化建设质量和水平,根据中国保监会《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开业统计与信息化建设验收指引》有关规定,并结合辖内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验收要求

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开业时的统计与信息化建设应实现本公司各项主要业务、财务流程的信息化和管理流程的信息化,确保保险信息的实效性、正确性与安全性,保障保险公司分支机构持续、健康、高效运营,并满足保险监管部门数据采集的要求。

二、验收范围

验收范围为辖内中资保险公司省级分公司、中心支公司、支公司和营业部,中国保监会委托验收的外资及中外合资保险公司省级驻鲁分支机构和地市级营销服务部。

三、验收标准

(一)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应设立或指定部门负责统计和信息化工作,明确统计、信息化工作的负责人和联系人。保险公司省级分公司应配备专职的统计和信息技术人员,中心支公司应设立统计和信息技术岗位。

省级分公司配备的专职统计人员应具有本科(含)以上学历或从事保险工作3年以上,掌握监管部门对各保险业务和财务指标及统计方法的规定,并能协调分公司各部门及各中心支公司的统计工作,搜集数据,撰写经营分析报告。信息技术人员应具有信息技术相关专业本科(含)以上学历,掌握网络和数据库相关知识,熟悉本公司业务、财务系统及其数据库和网络拓扑结构;具有5年以上信息技术工作经历的,学历可放宽至信息技术相关专业专科或其它专业本科。其他分支机构从事统计和信息技术工作的人员应具有相关专业专科以上学历或2年以上相关工作经历,掌握统计和信息化方面的基本知识。

(二)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应建立保险统计与信息化工作方面的规章制度,建立健全保险信息安全快速反应机制和计算机系统故障应急处理机制。

(三)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应具备较为完善的软、硬件系统和网络体系,其主要设备和通信线路应具有冗余备份,本地存储的重要数据具有安全保密、存储、备份措施。

(四)保险公司分支机构能实现电脑出单,并能在已建成的网络上模拟运行整个机构的业务流程。经营的所有保险业务应实现信息化管理,核心业务系统、财务系统应采用总公司授权使用的系统平台,业务、财务系统数据实现无缝对接。

(五)保险公司分支机构的机房应符合GB2887-89《计算机场地技术条件》和GB9361-88《计算机场地安全要求》等技术标准。分支机构若具有服务器或应用系统,机房须经过消防部门的单独验收;服务器托管于电信运营商或专业公司的,应出具托管证明文件和保证设备、数据安全、不向第三方泄漏数据及不得利用所托管的数据谋取利益的承诺书;仅有路由和线路交换设备的,机房所在大楼要经过消防部门的综合验收。

(六)保险公司分支机构的信息系统应满足监管部门数据采集、查询的要求。

四、验收材料

保险公司省级分公司开业验收申请关于统计和信息化建设的材料包括:

(一)统计和信息化建设机构人员情况。具体包括:负责统计和信息化工作的保险公司分支机构负责人、主管统计和信息化工作的部门组织结构和人员情况。描述部门组织结构和人员情况应做到:

1.部门组织结构。应报送的内容包括分别负责统计工作和信息化工作的部门和该部门所有岗位设置情况,以及部门职能和各岗位职责规定。

2、人员情况。应报送的内容包括最终学历、职称、受教育经历、工作经历、有关资质,其中受教育经历应注明所获得的学历、学位等,并在其后附有证件影印件。

(二)相应的规章制度及机制。具体包括:保险统计与信息化工作方面的规章制度及计算机系统故障应急处理机制等。

原则上,保险公司省级分公司应当参照《山东省保险统计管理暂行规定实施细则》(鲁保监发[2005]36号)制定适合本机构的统计制度;若分支机构直接使用总公司使用的相关制度,应能够适合分支机构的情况。

分支机构直接使用总公司制定的信息化工作方面某些规章制度,应予以说明。如果公司有灾备中心,计算机系统故障应急处理机制中应体现相关的组织和制度、策略。

(三)业务、财务系统建设的具体方案。包括业务、财务系统的处理模式、数据集中情况、基本处理流程框架、系统间数据交换关系、各类数据的管理权限等。具体包括:

1.概述运行在公司内网上的各个应用及其间的数据交换、依赖关系。

2.叙述业务系统和财务系统的数据集中情况、基本处理流程框架,前台应用的商品名称、开发商、开发技术或手段,以及后台数据库情况。如果业务系统和财务系统由多个子系统组成,还应叙述各个子系统间的数据交换关系。业务系统和财务系统应分别描述。

3.叙述业务系统(或各分系统)与财务系统间数据交换关系。应重点描述交换的频度、技术手段等。

4.各类数据的管理权限。

(四)总公司承诺书。即总公司出具的关于在分支机构核准开业后的第三个月起,按照有关规定向保险监管机构报送该分支机构数据的承诺书。

(五)监管数据报送流程。即向保险监管部门报送各类监管数据的详细流程,若数据由总公司统一生成并报送,应说明数据传递、核对的具体流程。具体包括:

1、向保监会中国保险统计信息系统报送数据的流程。公司应提供向中国保险统计信息系统报送各类监管数据的详细流程,说明监管数据传递、核对的具体流程,其中重点是分支机构在数据传递、核对中涉及到的部门和人员、所做的主要工作以及工作流程等。该项工作流程是否以制度或文件的形式进行了规范,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2、向山东保监局报送统计信息的流程。公司向山东保监局报送中国保险统计信息系统所采集数据之外的其他统计信息的详细流程,包括生成、审核以及上报的具体流程。

(六)公司的网络架构和软硬件情况,以及公司在网络、软硬件、数据等方面的安全保障策略。

总公司的网络架构要重点突出与业务、财务系统相关的服务器的硬件、操作系统、所运行的应用或数据库情况,与互联网、分支机构的网络连接情况,尤其是网络边界设备情况。分支机构的网络架构要重点表述服务器和网络边界设备,如果有互联网出口,应重点描述安全设备和技术措施。总公司与分支机构的连接要重点描述线路数目,各线路的协议或实现方式、带宽、运营商等。公司如果有灾备中心,应描述灾备中心、数据中心、分支机构间的连接情况。描述网络架构时还应说明数据中心、灾备中心和分支机构的地理位置。分支机构的硬件情况应说明桌面或便携计算机的型号及数量,路由设备和信号转换设备情况。数据安全保障策略中应描述保障数据安全的技术手段。

(七)计算机机房建设情况说明。

(八)保险监管机构要求提供的其它材料。

其他保险分支机构开业验收申请关于统计和信息化建设的材料应包括上述省级分公司开业验收申请材料中的第(一)、(四)、(六)、(七)、(八)部分的内容,其中第(六)部分不需要描述总公司内部网络情况和数据安全保障策略,应重点描述分支机构内部网络架构和它与上级机构、总公司间的线路连接情况。

五、验收流程

保监局组织的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开业验收小组负责对统计和信息化建设工作进行验收,工作流程为:

(一)材料审核

审核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开业申请材料中有关统计与信息化建设部分内容。材料不符合要求的,应要求申请人补齐相关材料;材料审核通过后,方可进行现场验收。

(二)现场验收

统计与信息化现场验收主要采取“听、核、问”等方式进行。“听”即听取公司有关统计与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报告;“核”即核查公司统计与信息化建设工作是否符合有关规定,是否与申请材料中描述的一致;“问”即询问公司从事统计和信息化工作的人员,并针对验收中发现的问题,要求公司说明原因或给出合理解释。现场验收时填写《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开业统计与信息化验收表》。验收具体内容为:

1、保险公司分支机构的网络架构和软硬件,以及网络、软硬件、数据等方面的安全措施的执行情况。

2、保险公司分支机构的各种应用系统,重点关注业务、财务系统的数据集中情况、处理流程和对接情况。

3、计算机机房建设状况。

4、保险公司分支机构监管数据的提取、整合和报送工作的具体情况。

5、统计标准是否符合保险监管部门的规定。

6、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对保险统计法规的掌握情况及其它统计工作的准备情况。

(三)意见反馈

现场验收完成后,若公司的统计与信息化工作未达到开业标准,验收小组应将验收意见反馈给公司,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整改要求;公司应认真、及时整改,整改完成后向山东保监局提交整改报告书。

六、附则

(一)山东保监局统计研究处为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开业统计与信息化建设验收工作的指导和管理部门。

(二)本办法由山东保监局统计研究处会同有关处室实施。

基层统计机构内部控制 篇9

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的现状

(一) 单位领导不够重视

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 部分领导来源于上级医疗卫生机构且均为医疗骨干。然而, 由于领导缺乏系统的管理医疗机构的知识体系, 以及基层卫生机构的建设规模较小。因此, 在进行管理时, 对卫生院的规模建设和收入增长更为看重, 而对财务管理与控制和医院的持续发展有着密切联系的意识较为薄弱。同时, 在医疗体制改革下的成本核算方法, 与基层卫生机构管理机构和相关工作人员的职业意识与要求有着较大差异, 且长期以来基层卫生机构的福利性和不核算, 以及主管部门的成本控制与核算的工作意识也较为薄弱, 综合致使基层医院的发展较为缓慢。

(二) 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需要更进一步的提高, 多数工作人员还不是很清楚原始凭证的处理及界定, 且对于财务管理中更为深层次的问题不够了解。较多的会计工作人员通常只忙于发票的记账制单、核算录入、填送报表等基本工作, 其业务素质普遍不高。同时, 单位提供给财务工作人员的后续培训等机会较少, 使得其业务素质与医疗卫生发展的要求不相符, 从而影响了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因此, 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工作中, 存在着基础工作差、财务管理混乱、会计信息失真等普遍问题。

(三) 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基层医疗卫生院多数没有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且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与财务管理有着密切联系的意识不高, 未能科学规范的执行相关制度, 从而导致财务管理上的混乱。同时, 卫生院目前的内部控制制度未能涉及到院内的所有部门与工作人员, 造成各部门间的职权与权责上的不明确, 造成部门间的业务脱节。具体表现为现金管理不够严格, 使得资金不足或闲置;固有资产规范管理度不够, 登记、购买、报销、保管的制度不明确无法落实到具体责任人;收费退费管理监督不到位, 存在明显漏洞等。

二、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与控制的措施

(一) 加强单位领导的财务管理意识

基层卫生院的可持续发展是其进行财务管理的首要目标, 其次是不断提高医疗技术、升级医疗设备、增大服务量、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提升工作人员的素质、筹集所需发展资金, 最后将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予以提高, 保证为群众提供一个良好的卫生保健机构。卫生院管理工作的整体考察是主管部门需要认真切实去完成的, 以提高其财务管理工作水平。同时, 主管部门应将财务管理的思想渗透进所有部门的日常工作中, 形成财务与医务相互协调配合的思想态度。

另外, 通过多渠道强化成本控制力度。为了控制成本可开展成本核算, 以达到减少浪费、节约开支的目的, 从而使医院的经济效益得到提高。同时, 成本核算工作的实施, 若没有确切的数据就较较难顺利开展。因此, 对资产进行彻底的核算是进行成本核算的前提, 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的卫生院资产管理制度, 并加强开支的控制和管理, 从而促使成本核算准确科学、真实完整。

(二) 提升财务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

卫生院的发展与财务工作人员的素质有直接的联系, 财务人员素质不高容易产生较多的问题, 比如分析财务问题不透彻, 预见财务风险性差, 制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不合理, 实施执行不规范等问题 (1) 。因此, 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素质是提升财务管理水平较为关键的因素之一。首先制定严格的准入制度, 基层卫生院中财务工作人员上岗应带有会计资格证, 严格实行岗位的准入。其次应提供财务人员工作能力提升的培训机会, 以提高其业务能力, 为在实际工作中遇见问题做好能力的准备, 并且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水平;上级卫生主管机构的财务管理部门, 应不定时的对其基层卫生院的财务管理进行辅导, 帮助对基层卫生院的管理问题进行分析, 并找出原因及时改正 (2) 。同时, 激励奖惩制度的制定, 和违反财经法律行为的禁止, 也在财务管理中发挥起了良好的作用。

(三) 完善卫生机构内部的控制制度

为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最大限度的节约而实施标准化的管理方式来预防差错和舞弊, 是卫生机构内部控制制度制定的最直接目的。以内部控制理论为依据, 各个业务的负责人, 必须经过院方的授权批准, 相关的业务操作流程必须严格遵守, 且会对其进行监督和复核。卫生院财务控制的主要内容有: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制度;库存物资的内部控制制度;固定资产的内部会计控制;基建、维修项目的内部会计控制;严格预算控制制度;收入内部会计控制;加强专项资金管理;推行内部审计工作。

三、结语

在新医改下对基层卫生机构的财务控制制度进行完善, 对其持续健康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并且不断规范财务管理工作, 提高工作的有效性, 可加大对农村卫生事业的推进力度。同时, 在以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下, 财务管理控制工作水平的提升可使基层卫生机构的社会服务功能更好的发挥, 实现其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摘要: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基层卫生机构的社会服务功能, 促进其持续健康发展, 使得卫生机构的财务管理和财务控制工作水平的加强并完善成为了目前急需解决的课题。文章主要对提升基层卫生院的财务管理和推进卫生院健康发展进行分析, 并提出了应对现状的策略。

关键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控制分析

注释

1刘金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之我见[J].中国外资, 2012, (13) , 第163页.

基层统计机构内部控制 篇10

一、加强粮食行业机构人员统计的重要性

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粮食管理的范围增加,粮食企业的经营环境复杂多变,风险越来越大,要确保利润最大化,必须确立统计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发挥统计的预测、决策、计划、控制、考核等方面的作用,这也是由统计的性质和特点所决定的。

2、粮食行业机构人员统计工作是基础,是反映粮食行业发展情况的晴雨表。现代化的粮食行业经营管理工作,如果没有准确、翔实的统计数据,管理只能是纸上谈兵;如果没有快捷、开放的现代化信息传递手段,要达到全行业的高效管理水平也是难以实现。因此,粮食行业机构人员统计工作不是搞不搞的问题,而是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搞好的问题。

3、与过去相比,新形势下粮食行业机构人员统计制度,统计范围广、调查对象多、质量要求高。因此,各部门一定要统一思想认识,加强协调合作,共同做好新形势下的全社会粮食行业机构人员统计工作。统计部门要对统计调查的操作方法提供具体的技术指导,并对入户调查和统计执法工作给予支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提供粮食经营主体的基本信息,积极配合做好有关调查工作。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做好统计调查人员的培训,坚持依法统计,严格统计监管,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数据采集、汇总和报送任务。

二、粮食行业机构人员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体制改革和粮食市场的放开,粮食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粮食产业正向着多元化格局发展,国有粮食企业将受到更大的冲击。个体、民营、其它行业的介入,使原国有粮食企业主渠道作用受到挑战,粮食行业多元化的经济体制已经形成。为此,再沿袭旧的模式来管理现阶段多元化的粮食行业,已不能满足行业管理的要求。

1、随着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的深入,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形式的粮食企业集团的形成和发展,打破了原有封闭的行业统计格局,市场主体出现多元化,统计的主体对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急需拿出开拓创新的管理办法,以避免削弱和淡化粮食行业统计职能。

2、我国加入wto,国外粮食企业不断进入中国粮食市场。目前的行业统计方式不利于区域性经济协作的发展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形式,不能顺应经济发展全球化和与国际接轨的需要。

3、现有的统计和统计信息系统的管理手段已不能有效地进行统计数据的收集、处理、分析、汇总和传输,不能提供有效的预测、决策依据。因此急需提高统计人员素质,改变统计人员的工作方式,以适应现代化管理的需要。

三、解决粮食行业机构人员统计问题的建议

1、要增加投资,加快粮食行业信息网络建设。要多方面争取投入,把粮食行业机构人员统计作为粮食行业信息网络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单位内部实现统计电算化管理,提高数据处理水平;在粮食系统,实现微机联网、资料上网、信息共享、网上办公、电子商务等要求,最终实现全行业的信息网络化、办公自动化、管理规范化,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促进统计工作快速发展。

2、专业统计是行业信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系统体系方案上尽可能采用目前先进的分布式数据库解决方案,这样既可以提高系统的易维护性,同时使行业数据的安全性和可用性也得到了保障。在系统方案选型上也可以考虑选择专业易用的统计系统,这样便于我们加快掌握使用和地方推广的进程。

上一篇:小猴交朋友小学三年级作文下一篇:如何让学生充满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