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道德规范

2024-11-07

会计道德规范(精选12篇)

会计道德规范 篇1

摘要:会计职业道德是基本道德规范在会计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它既是会计工作者要遵守的规范准则, 也是衡量会计人员工作优劣的标准。鉴于会计行为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 从企业制度、内部控制、法律法规、会计人员自身等方面提出了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具体措施与建议。

关键词:会计职业道德,行为规范,道德建设

会计职业道德强调的是“会计职业”的道德, 重在“职业”二字。它要求会计职业在确定、计量、处理和传输经济信息要可靠、相关和有效。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从内涵上讲, 应包括三个层面:一是会计本身的客观规律, 如:会计技术、会计方法、会计程序等;二是会计职业对会计工作的客观要求, 如:客观、公正、公平、可靠、相关、有用等;三是从事会计职业的人员的品德, 如:职业诚信、职业品质、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理想、职业作风等。只有将会计人员的品德、职业态度、职业理想与会计职业紧密地结合起来, 才能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建设。

1 我国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现状

我国大多数会计人员及其相关领导的职业态度端正, 职业道德素养较高。但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会计职业领域的确存在着一些会计人员违反职业道德甚至犯罪的行为, 这都属于会计人员非职业道德的行为。其原因和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迫于领导压力违犯原则;二是会计人员自身职业道德败坏。

2 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 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 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都在发生变化, 社会风气受到玷污已是不争事实。人们在追求物质利益时, 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意识抬头, 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受到削弱。作为各单位会计人员的价值取向及价值观念也会同样会发生变化, 部分会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受利益驱使, 为了一己私利及单位小团体的利益而置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不顾, 做出了违背职业道德的行为。

现阶段会计人员是在单位领导下进行工作的, 不听从领导的安排或与领导发生冲突时仍坚持原则, 很可能会损失个人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 有些会计人员为了保证自己的工作与岗位, 通常首先考虑的是个人得失。对单位领导进行公款消费、乱发奖金、私分财产, 甚至对于领导直接授意会计人员伪造会计凭证、伪造会计账薄等的违法行为, 不敢采取有效的抵制措施。这种不良职业道德的表现, 正是单位负责人意志的体现, 是单位负责人不良道德的直接后果。会计人员身处财经大权的关键地位, 在一些不健康的消极环境影响下, 其价值观念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因此, 会计职业道德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 会计职业道德其实就是一个诚信的体现, 也是整个社会经济健康发展所必需的。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 则成为当前十分紧迫的重要任务。

3 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的途径

为了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规范会计职业道德行为, 提高会计人员及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职业道德素质, 必须努力提高我国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 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为此, 应当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加大会计人员违反职业道德的丧失成本和遵守职业道德的收益。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丧失成本是指由于会计人员因违背职业道德, 弄虚作假, 编制严重失实的财务会计报告等而承担行政处罚、解聘、吊销从业资格甚至负刑事责任等所付出的代价。

(2) 建立会计职业道德的教育机制, 狠抓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培养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品质的起点, 它是会计人员道德实践得以发展和延续的一重要途径, 是会计职业道德活动的重要形式。会计道德教育对增大会计人员的完美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念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3) 健全会计法律规范体系。

加强会计法律法规建设, 充分发挥法律的威慑作用, 用法律手段约束、制约会计人员的不道德行为, 可以减少其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防止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败坏。在我国的法律规范体系中, 新《会计法》的核心部分就是把社会公认的对会计工作有重要影响的道德规范上升为法律规范, 使其成为会计从业人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 同时明确了违法会计行为的法律责任, 强化其约束力, 加大了打击和制裁的力度。

(4) 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度。

严密的企业内部监督, 能促使会计人员严格按规定的程序、手续办事, 即使有一些不良动机, 其行为也无法实现。从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案例中可以看到, 有些会计、出纳人员的道德品质并不低, 只是由于自律性不强, 思想一时产生偏差或被诱惑, 做出了偏离会计职业道德标准或违法的行为。比如贪污、挪用公款等经济犯罪都不是一次完成的, 而是多次作案都未被发现, 这本身就是内部监督机制的漏洞。

4 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有利于反腐倡廉, 进而有助于形成全社会的廉政之风。会计人员必须坚持准则, 用《会计法》来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同时必须用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来武装自己的头脑, 使之能规范指导自己的行为, 逐渐形成会计职业道德责任心和荣誉感, 正确使用自己的会计权力, 忠实地履行自己的会计义务。加大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力度, 不仅可以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还可以增强执法力度, 强化法律威慑力, 为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提供法律保障。

参考文献

[1]熊剑春.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信息质量[J].财会通讯, 2011, (15) .

[2]满惠祥.浅谈会计职业道德建设[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0, (1) .

会计道德规范 篇2

会计人员应当热爱和忠于本职工作,努力钻研业务,自觉学习政治,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和业务素质。使自己的知识的技能不断适应所从事工作的要求。

二、熟悉法规

会计人员应当熟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并结合会计工作进行广泛宣传。

三、依法办事

会计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会计制度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会计工作,依法真实、准确、及时、完整地核算学校的各项经济业务,努力完善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上级主管部门和校领导进行管理决策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

四、客观公正

会计人员办理会计事务应当从实际出发,不弄虚作假,敢于抵制不正之风。

五、搞好服务

会计人员应当熟悉本单位的生产经营和业务管理情况,运用掌握的会计信息和会计方法,为改善单位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同时树立良好的服务形象,以满腔热情对待服务对象,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质量。

六、保守秘密

会计人员应当保守本单位的商业秘密,除法律、法规和单位领导人同意外,不得私自向外界泄露单位的会计信息。

七、廉洁奉公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及对策研究 篇3

【关键词】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对策

会计工作是一项与经济直接挂钩的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直接的影响着期工作的可信度及准确度,而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诱惑也逐渐的增多,会计工作人员要面对巨大的挑战,其职业道德也经受着严峻的考验。会计人员的工作与财务及单位经济等修正关信息联系十分的紧密,会计工作人员要正视自身位置,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等,以诚信为工作前提,以较高的职业操守来完成相关工作。

一、当前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的具体原因

1.会计人员自身职业道德不高

在物质利益的冲击下,一些会计人员很容易在国家、社会公众利益和单位以及自身利益发生冲突时放弃应有的正确立场,不顾会计法律法规的规定,参与到变造、伪造虚假会计凭证、会计报表、会计账簿等活动中,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会计舞弊案件频发。

2.会计从业环境不够完善

当前,会计人员所处的会计领域以及社会大环境,都对其职业道德产生了或大或小的影响,尤其是社会上一些不良因素的存在,都可能触及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上的底线。比如有的单位管理层一味考虑自身政绩,而要求会计人员编造虚假的会计信息。

3.国内会计规范体系不完备

由于我国当下的会计行业法律法规及相应的监督体系不完备,当出现会计工作违反相关规定时,其处罚程度往往要低于其所获得的利益,进而使很多单位及个人都乐于冒险来获得更多的利益。

二、加强会计工作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建设的相应措施

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在后勤处管理工作中十分的重要,对于消防支队后勤来说同样如此,做为后勤管理及会计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会计职业道德进行规范性建设,可以更好的保证会计信息质量,使其更具真实性,也能够更好的保障消防支队后勤工作的顺利完成。

1.加快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建设

要想较好的实现对会计工作人员职业首先规范建设,就要建立相应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我国当下不管是企业或是像消防支队这样的单位,其会计管理体制中仍有很大一部分内容还沿袭了传统的会计管理模式,主要是政府及单位进行双重管理,这使得国家与单位之间的权责划分不明,会计人员在开展相关财务工作时,也存在种种的疑惑。在这种大环境下,即使会计人员想要建立起较好的职业道德,也十分的困难。因此,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加强会计人员的管理体制建设,从而使得从事于会计工作的人员更加重视各工作环节,以身作责,从而更好的发挥出会计工作的内控作用,进而有利于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

2.建立并完善内部审计制度

开展内部审计工作,能够更有利于财务内部控制,特别是对于消防单位来说,做好内部审计更加的重要。可从消防单位的财务管理部门中分拨出一部分专业人员,使他们独立于会计之外,从而对单位内部的各种经济活动及会计工作状况等进行详细的掌控,进而对相关的经济行为进行及时的检查,从而预防会计人员违背职业道德的行为发生。这种内部审计制度相比于外部审计,其更加熟悉单位内部的特点,且由于消防单位的特殊性,使用内部审计更为合理。

3.强化各部门间的协作能力

消防单位内部各部门之间通常要进行合作,因此要明确各部门之间的对接需求,进而在进行经济活动时,使得各部门之间处于一种分工协助的状态。此外,还要明确各个连接环节之间的关系,使各部门之间的职能及责任等更加的清晰透明。同时强化各部门间的协作能力,还能够更好的完成会计核算等工作,提高消防单位财务工作效率,且有利于其职业道德规范的形成。

4.完善会计人员考评制度

在消防单位的会计工作中,建立相应的考评制度,能够有效的调动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也有利于其建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从而保证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处于一种最佳状态,进而更有利于相关各种会计工作制度的实施。而在实际的工作中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某些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专业知识体系不健会,要想弥补这些缺失,相关上级管理部门要对会计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并进行职业道德规范的讲授,从而使会计人员更好的接受相关职业道德规范及标准,加快自身思想道德建设。考评制度的建立还可以激发会计人员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培训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消防单位来说,会计工作应更加注重服务性,加强对内部审计制度及相应考评制度的建立,会更有利于限制会计人員的行为,同时还能够对其工作大度产生一定的激励作用,基于这样的前提,才能够更好的实现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建设,从而提高其思想政治意识水平,进一步的落实好相关政策及文件,从而更好的完成相关会计核算等工作,保证消防单位的健康稳定运转。

参考文献:

[1]张立霞.会计职业道德缺失及其整治策略[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0(09):23-25.

[2]花永红.对会计职业道德缺失问题的探讨[J].林区教学,2011(11): 44-45.

规范新时期会计职业道德 篇4

关键词: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措施

会计职业道德作为社会道德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完善社会道德体系的重要方面,是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在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的重要前提。

一、规范新时期会计职业道德的必要性

目前,国家对会计人员提出的主要职业道德要求只是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法规中作了8条规定。而即便是这些规定也基本上属于职业道德的“原则”部分,对职业道德的建设只能起到指导作用,这些原则性的规定.常使会计从业人员觉得难以操作,当面对复杂的经济生活时,往往由于缺乏具体的实施指导意见而无法真正落到实处,同时也大大助长了会计造假者的侥幸心理。此外,确保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贯彻落实的相关配套措施不完善,一是对会计从业人员监管不力,监管不到位;二是职业道德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不够,使会计造假收益远远大于造假成本;三是只注重职业道德的“道”,而“德”较多地被轻视。

因此,针对新时期环境下我国会计职业道德所暴露出的基本准则“不精”、具体准则“不详”、配套措施“不力”等主要问题,需要统筹考虑,又好又快地探讨解决。

二、新时期会计职业道德核心内容的现实剖析

在对会计职业道德的表述中应该有经过科学的理论概括,提炼出精练的、言简意赅、易懂易记的核心语句,成为起主导作用的核心内容,使其既能够反映会计领域的职业道德客观追求,又能够成为评价会计人员行为规范和道德水平的基本准则。

(一)确定会计职业道德核心内容的要求

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都有起主导作用的核心内容。对会计职业道德核心内容的概括,必须考虑以下几个要求:第一,必须符合一般的社会公德,体现社会主义时代的道德要求;现阶段的会计职业道德必须与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相一致,是社会主义道德要求在会计职业领域中的具体化。第二,必须反映会计职业活动的特殊规律性,充分反映会计职业人员特定的权力、义务和社会责任,作为调整会计职业人员之间以及与社会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的伦理总纲。第三,必须含有对从事会计职业活动人员最基本的道德要求,成为全行业普遍认同的伦理原则,从而对全行业所有从业人员都具有约束功能。第四,必须言简意赅,易懂易记,方便宣传、教育和普及。

(二)明确会计职业道德核心内容的构成

“严谨、求真、务实”基本可以涵盖会计职业活动的主要方面和会计业务的主要过程。

1. 严谨。

会计工作长期和数字打交道,枯燥无味、易于出错,因此会计人员应该始终保持严谨的工作作风和精神风貌,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会计工作的高质量和会计信息的正确、可靠。要求会计人员要有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

2. 求真。

所谓“求真”,包含三层意思:一是准确地反映经营成果;二是追求真理,敢于与一切弄虚作假的行为作坚决的斗争;三是从量化的角度真实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真实客观地反映单位的经济活动状况。

3. 务实。

所谓“求实”,主要是指对会计确认、会计计量和会计记录的过程等工作,要踏踏实实、认认真真,不仅要有过硬的技术本领,还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客观公正的态度。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只是其中最基本的核心内容,从这个核心内容出发,在复杂多样的会计活动和会计关系中,可以派生出许多层次不同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原则,从而构成一个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其内容以及诠释都将在动态中不断得到拓展和完善。

三、配套措施建设的建议

(一)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塑造或改造会计人员道德面貌的工作只有根据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按照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规律,采用切实可行的方式对会计人员进行道德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中的知和行是两个紧密联系的过程,会计人员应当始终将“知”贯穿于“行”之中,通过优秀的会计职业道德思想的灌输,帮助会计人员提高对会计道德的认识,陶冶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情操。

(二)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与之相适应的内部控制制度

一是改善企业内部环境。企业应采取措施促使每个人都理解和遵守内部道德守则, 并使所有雇员都清楚违反守则一定会受相应的惩罚, 使他们在面临“道德两难”问题的选择时有所顾忌;二是营造正面的企业从业环境。企业外部环境同样会影响会计人员对“道德两难”问题的主观判断和选择。特别是对注册会计师来说, 其影响更为直接。为了减少此类问题的出观, 以及在其出现后能敦使会计师做出符合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选择, 充分发挥会计职业团体的作用对我国的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来说, 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完善法律规范,强化监督管理

在条件成熟时,及时将某些职业道德的内容通过“法律规范”的形式来加以明确是非常必要的。制定一套可操作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即信用经济, 信用必须依赖道德之完善来维护。加强监督管理是加强会计队伍建设的题中之义,是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必要环节。进行会计职业道德评价, 就要对会计人员遵纪守法, 真实公正, “责业、廉业、精业、勤业、敬业、爱 (乐) 业”等方面制定一套可操作的评价标准, 并且要选择好恰当的评价方法。

参考文献

[1]、会计基础工作规范.1996年6月17日.财政部财会字19号发布.

[2]、2002年6月25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关于印发《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指导意见》的通知.会协[2002]160号.

论会计职业道德规范 篇5

【摘要】诚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美德,也是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文章从我国会计领域诚信失范分析入手,论述了树立会计诚信的意义及如何建立会计诚信机制。

【关键词】会计职业道德 诚实机制

一、会计职业道德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会计法制和职业道德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在计划经济时期,广大会计人员树立了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风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深入发展,广大会计人员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中做出了突出成绩,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我们在充分肯定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取得成绩的同时,也不应忽视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职业道德观念淡薄

在现实中,一些会计人员在国家、社会公众利益与单位利益发生冲突时,不能够坚持准则,甚至通同作弊,为违法违纪活动出谋划策,直接参与伪造、变造虚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根据有关方面对一千多名在岗会计人员的问卷调查,有16.87%的会计人员认为应当做到坚持原则;有61.27%的会计人员认为应当按单位负责人意见办,做好会计上的“技术处理”;有21.86%的会计人员认为应直接按单位负责人的意见办。

(二)、追求私利,监守自盗

一些会计人员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膨胀,丧失了最起码的法制观念,会计职业道德沦丧,故意伪造、变造、隐匿、毁损会计资料,利用职务之便贪污、挪用公款,以身试法,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贵州省某单位会计许某,在其担任会计兼出纳的10年中,采取各种手段贪污公款7272万元,媒体报道时冠以“惊天大案”。这种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虽然是少数会计人员所为,但也反映出在新形势下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紧迫性。

(三)、违背准则,弄虚作假

一些注册会计师在执行独立审计业务时,没有严格执行独立、客观、公正的职业道德准则,出具了不恰当的审计报告,客观上认同了会计做假行为,充当了被审计单位会计信息失真的保护伞。有的注册会计师明知委托人的会计报表有重大错报和故意造假的行为,却不予指明,并加以虚假的陈述,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

二、会计诚信失范原因分析

(一)、社会变革及市场经济对价值观念的冲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利益格局势必多样化和复杂化,原来那种单一的利益关系向大跨度、多层次的利益关系格局变化。利益关系的变化反映在思想意识上,必然引起道德冲突。人们在分析会计信息失真原因时所讲的“利益驱动”,就是指这种价值观念变化的一种负面效应。在会计职业道德滑坡中,小团体利益与社会利益发生冲突的占了会计职业活动中利益关系的经大多数,而且往往是小团体利益占了上风,导致了会计信息失真。

出于不同的动机,在会计上做假的手段也因动机不同而不同:

1、为了业绩考核、发行股票等目的,采取提前确认收入、推迟结转成本、亏损挂账、资产重组、关联交易等做法,将利润做大;

2、当企业达不到经营目标或上市公司可能出现连续三年亏损,面临被摘牌时,采取推迟确认收入、提前结转成本、转移价格等做法,将利润最小化;

3、为了塑造绩优股的形象或获得较高的信用等级,利用其他应收、应付款、待摊费用、递延资产、预提费用等科目调节利润,精心策划利润稳步增长的趋势

4、当企业更换法定代表人,新任法定代表人为了明确或推卸责任,采取将坏账、存货积压、长期投资损失、闲置固定资产、待处理流动资产和待处理固定资产等所谓虚拟资产一次性处理为损失等手段,进行利润清洗;

5、当对外投资和进行股份制改组时,为获得较大比例的股权,通过编造理由进行资产评估、虚构业务交易和利润等手段,高估资产;

6、企业借款或发行债券时,为了证明其财务风险较低,采取账外账、将负债隐匿在关联企业等做法,低估负债。

(二)、会计从业环境不利于会计人员形成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

会计人员是单位内部的会计从业人员是受聘、受雇于其所在单位的工作人员,其衣、食、住、行、奖惩、升迁,均依靠其所在单位的任职及任职的业绩。当会计人员与单位负责人发生道德冲突时,会计人员则面临着坚持准则、坚守职业道德就可能被辞退下岗的痛苦选择,客观上存在着“站得住的顶不住,顶得住的站不住”的现象。当前突出存在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绝大部分是单位负责人授意、指使、强令会计人员编制虚假会计信息造成的。

(三)、会计人员坚持职业道德的外部法律环境不佳

会计人员坚持准则的法律保障和法律救济制度不完善,不利于会计人员形成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

(四)、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宣传教育和监督检查缺乏有力手段和措施

会计人员道德素质偏低,当然受社会风气的影响,也是不良社会风气的组成部分。具体来看与教育不够极有关系。我们的学校教育中,较长时期片面注意智育,忽视德育。而在参加工作以后,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中有职业道德内容,但实际上从未见过职业道德培训。

三、会计职业道德的作用

(一)、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能有效地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会计人员必须遵守《会计法》所规定的各项制度,这是强制的、无条件的,同时要自觉履行会计职业道德原则。会计人员要培养高尚的品德,不仅需要努力认真地学习专业文化知识,提高对现代会计的认识,而且要自觉反省自己,以正确的会计职业道德观念战胜各种错误的思想观念。一个好的会计职业道德行为反复地进行就能形成在会计管理工作中习惯性的行为方式,也就形成了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品质。

(二)、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措施。

一个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必须具备“德、能、勤、会、廉、俭”六个方面的素质。一方面,要及时了解并熟悉国家制定的各项财务法规、方针、政策,严格贯彻执行和连守经济法、会计法、证券法、税法、审计法等相关法律制度,强化法律意识,提高自身修养;另一方面,还应掌握时事政策知识、财政税务知识、企业管理知识、电脑操作知识等相关知识。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应当具有实事求是的作风,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作风,行为端庄、生活严谨的作风,讲求实效、雷

厉风行的作风,艰苦朴素、大奋无私的作风,平易近人、以诚待人的作风。

(三)、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有利于反腐倡廉进而有助于形成全社会廉政之风。

现实生活中,诸多的贪污、行贿受贿、大吃大喝、铺张浪费,都要经过会计人员之手。当然,这些现象的主要责任人可能不在会计人员,但与我们的会计人员屈从压力,不坚持原则大有关系。消除腐败,有赖于各种制度的健全和完善。会计人员必须坚持原则,用好《会计法》来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同时,必须用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来武装自己的头脑,使之能用会计职业道德来规范、指导自己的行为,逐渐形成会计职业道德责任心和荣誉感,正确使用自己的会计权力,忠实地履行自己的会计义务。

四、会计人员如何做到诚实守信

(一)、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不搞虚假

做老实人,要求会计人员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光明正大。说老实话,要求会计人员说话诚实,是一说一,不夸大,不缩小,不隐瞒,如实反映和披露单位经济业务事项。办老实事,要求会计人员工作踏踏实实,不弄虚作假,不欺上瞒下。总之,会计人员应言行一致,实事求是,正确核算,尽量减少和避免各种失误,不能为了个人和小集团利益,伪造账目,弄虚作假,损害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

(二)、保密守信,不为利益所诱惑

在市场经济中,秘密可以带来经济利益,而会计人员因职业特点经常接触到单位和客户的一些秘密。因而,会计人员应依法保守单位秘密,这也是诚实守信的具体体现。

以企业为例,如果向竞争对手泄露了产品配方、程序、设计、制作工艺、制作方法、客户名单、货源情报、产销策略等商业秘密,就会使企业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在不适当的时间、以不适当的方式泄露上市公司的利润情况、经营状况等商业秘密,会对广大的股票投资者产生不利影响,属于严重违反法律的行为;对内部管理活动的泄密,可能会影响管理效果,使单位管理层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会计人员保守商业秘密,维护国家、单位利益是其应尽的义务。不仅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也是违法行为,是会计职业的大忌。此外,会计人员也应保持必

要的警惕,防止无意泄密。

(三)、执业谨慎,信誉至上

诚实守信,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执业中始终保持应有的谨慎态度,对客户和社会公众尽职尽责,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以维护职业信誉。注册会计师在选择客户时应谨慎,不要一味地追求营业收入,迎合客户不正当要求,接受违背职业道德的附加条件。注意评估自身的业务能力,正确判断自身的知识、经验和专业能力能否胜任所承担的委托业务。

五、加快会计诚信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社会教育机制,启发行为人的良知

诚信在多大范围和什么程度上为人们所接受,取决于诚信的宣传和教育。要对会计从业人员进行有效的职业道德教育,采用职业道德教育与典型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加强会计法宣传,增强各级领导的法制观念。认真做好各项会计法规的宣传工作,使会计人员增强法制观念,并通过对各类典型案例公开曝光,使他们受到正反两方面的教育,增强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同时,要加强执法力度,强化法律的威破力,对那些有法不依、知法犯法的人员要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为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提供法律保障。要让人们认识到,诚信是重要的并且有益的,诚信是必然趋势。会计诚信教育的主要对象,应当是掌握着会计诚信水平支配权的强势集团,包括企业负责人,能够控制企业负责人的政府官员以及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伙人,而不仅仅是一般的会计人员。人们长期以来企图通过提高会计人员地位和业务水平,来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事实上收效甚微。用提高会计人员的道德水准来减少会计造假,是隔靴搔痒,作用将十分有限。

1、将会计诚信教育作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第一重要内容;

2、要将会计诚信教育的目标定位于赋予会计人员适应时代要求的会计人格精神;

3、要把会计诚信教育的重点放在会计诚信信念、诚信文化、诚信制度的教育上。

(二)、强化法制监管,加大惩处力度

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进一步完善各种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对违法乱纪行为的处罚,切实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对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坚决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严肃查处,杜绝讲人情和执法、司法腐败现象,让那些胆敢造假者得到应有的惩罚。同时加强法制教育,促使会计人员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道

德选择和道德评价模式,从而自觉地调节自己的行为。在对相关会计人员、有关企业领导及会计主体进行惩处的同时,应进一步加大社会中介机构的整治和规范,强化行业自律性监督体系,加强执业质量的监督检查。对出具不真实、违背审计准则的审计报告的申介机构,要进行严厉的惩罚并对会计信息使用者遭受的损失进行赔偿。

(三)、建立会计诚信的评价机制,促进会计中介服务机构的市场化建设目前我国的会计中介服务组织,总体来说,信誉不高,市场化程度也很有限,与发达国家的会计中介服务机构差距很大,不能很好的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应当对会计中介服务机构进行进一步的市场化改革,建立会计诚信的评价机制,使会计中介服务机构更好的为社会经济服务。

(四)、建立会计诚信的内控机制,强化企业内部的会计诚信管理建设

企业内部加强会计诚信管理,是提高我国市场交易信用程度的必要前提和重要基础。通过制定严格的企业内部会计诚信控制制度,对会计、统计和其他经济业务的核算做出较为合理的规定,防止会计造假和舞弊,提高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信息资料的可靠性,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使信用记录不良的企业在各企业的客户管理中被筛选掉,使其没有市场活动的机会和空间。

六、结论

总之,诚信能否被社会广泛接受,关键是它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否符合时代的特点和要求。市场经济需要会计诚信,所以对未来应持乐观态度。自上个世纪以来,潘序伦先生就在中国会计界最早倡导了诚信理念。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处世,信以待人,毋忘立信,当必有诚”的诚信精神,已深深植根于会计执业界人士的心中,成为忠诚敬业的座右铭。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这一思想将会进一步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司:单位负责人会计法必读[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2、李海波:会计学原理[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2。

浅议民族道德规范教育 篇6

一、民族道德规范内容

民族道德规范内容丰富,对民族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有重要的影响,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社会公德要求

我国各少数民族中普遍提倡孝敬父母、尊老爱幼、讲文明、有礼貌、热情好客、与人为善、勤俭持家等,这就是最基本的社会公德要求。这些要求,在保持各民族地区社会稳定和生产发展方面,起了很大作用。

(二)协调人际关系的道德规范

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不可避免要与他人和群体打交道。与此相适应,社会当中也产生了协调人际关系的道德规范。主要包括公正平等、互助友爱、扶危济困、有难帮助、见义勇为等。这些道德规范,长期以来,在民族社会中有效地协调和处理了人际关系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三)政治道德规范

我国各民族基本上都把热爱祖国、反对侵略、共抵外辱、德威并治、民族团结、和睦共处作为其政治道德规范。这些道德规范在维护并巩固少数民族的政治地位、政治权利、政治制度和政治民主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

(四)个人道德品质与道德修养

任何一个民族对其成员的道德都是有要求的,也大抵相似。主要包括:善良正直、诚实信用、勤劳勇敢、有责任心、有良心等,几乎是每个民族都推崇的个人道德品质。这种道德品质,也可以看成是民族社会要求每个人应该具有的品德。

二、民族道德规范的教育意义

所谓道德教育,就是社会对其成员的道德意识、道德品质、道德情操、道德行为、道德境界等诸多方面施加系统的影响,使社会中的个体成员自觉地遵守道德行为准则。履行自己对社会他人应尽的道德义务。②

民族道德在各民族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其有着自发性、权威性、交融性、稳定性等特点,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中之重,也有着很强的功能。从民族道德规范内容可以看出,民族道德规范有着调节功能和价值导向功能,但更为重要的便是教育功能

进行民族道德规范教育,提高民族道德水平或境界,就能在良好民族道德的定向、调控、推动下予以正确解决,促进个体人健康地成长和发展。对于青少年来说,民族道德规范教育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三、民族道德规范的教育方法

(一)坚持以德育人,言传身教

少数民族地区“以德育人,言传身教”的道德教育内容丰富而各具特色。尤其是在家庭教育方面,父母长辈要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用自身正确的思想言行去影响和感化孩子。孔子在《论语》中也早有论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可见,家庭和社会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是极大的。尤其是家庭教育方面,如回族家庭注重培养孩子互相帮助、吃苦耐劳、勤俭的道德品行。仡佬族的家庭道德教育内容是通过日常活动,从小树立道德观念,例如要求子女勤于劳作,反对好吃懒做,教育子女偷摸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在大多数少数民族地区,身体力行无需赘言,孩子的言行就是父母的镜子,反映了家庭的传统和现状。需要注意的是,要把当代教育所提倡的平等、民主观念广泛宣传,把灌输与交流相结合,循循善诱,以事明理,引导孩子明辨是非,除恶扬善。

(二)加强民族文化的自我认同

加强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可以增强少数民族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是他们认识到自己民族的优秀文化是多么的珍贵,进而乐于传承和宣传自己的民族文化,也是民族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任何民族都不希望自己的民族文化在传承过程中与其他文化融合程度过高而消失殆尽,而是希望在传承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吸收先进的文化精髓,丰富和拓展本民族的文化内涵。这种与时俱进的观念也对少数民族学生正确对待自己的民族文化有着良好的导向作用。

(三)加强本民族英雄主义教育

民族道德是个体道德的关系集合体,也是民族社会生活和日常生活的有机系统。维护民族利益,崇尚助人为乐,反对损人利己,甚至在民族迁徙征战过程中,具有死而无憾的英雄气概,生存生活具有了崇高的意义。因此,民族道德具有了物质生活的意义和精神生活的意义、个人的意义和社会的意义。民族道德中的道德主体之间关系的意义具有了深刻的含义,提升和标示着各民族社会生活的文化、文明和进程。

(四)积极引导少数民族学生参加社会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道德规范教育是否有效,要接受实践的检验。要让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体会民族道德的正确性和先进性,在实践中磨练自己的意志,培养自己的道德品格。支持学生参加民族节日等重大活动,培养他们的集体观念和群体意识;鼓励他们参加社会主流文化活动,增进民族之间的了解,增进友谊;提倡他们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树立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全局观念。

综上所述,民族道德规范是少数民族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德育的重要方面,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机制和平台。民族道德规范教育是民族社会生活的需要,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需要,也是个体健康成长与完善的需要,少数民族的道德规范传承需要教育来实现。选择适当的教育方法,传承少数民族道德规范,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注释:

①王军.教育民族学[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241.

②曲木铁西.少数民族传统教育学[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79.

参考文献:

[1]高 力.民族伦理学引论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8.

[2]王军.教育民族学[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

[3] 曲木铁西.少数民族传统教育学[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

[4] 哈经雄,滕星.民族教育学通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论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 篇7

一、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的原因

1. 职业道德观念淡薄。

在现实中,一些会计人员在国家、社会公众利益与单位利益发生冲突时丧失立场,违反会计法律制度规定,伪造、变造虚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提供失真的会计信息,人为地制造了大量会计舞弊案件。以上行为造成会计信息大量失真,会计行为扭曲,会计假账丑闻不断,CEO利润、CFO收入、书记成本、经理效益大量存在,企业绩效整体低下,会计管理疲软无力,注册会计师公信力低下。

2. 屈服领导的压力被动造假。

在目前经济社会中,单位负责人对会计人员的工作拥有绝对的领导权和管理权,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在工作中能否发挥作用也就不可避免的与企业负责人道德水准密切相关。一些企业负责人为了个人利益往往向会计人员施加压力,而一些会计人员为了迎合领导只能违背职业道德而造假。

3.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滞后。

目前各类设有会计专业的学校,没有单独开设《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教师在讲解有关职业道德内容时,通常也是一带而过,没有涉及实质性内容;在会计人员、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和会计师、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中也没有职业道德方面的内容。由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弱化,致使部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意识薄弱,在现实生活中往往难以抵抗各种诱惑,不能够坚持原则,更不能依法办事。

4. 缺乏良好的会计从业环境。

会计人员的工作不仅在会计领域,更在社会大环境中,其职业道德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有些单位在招聘时,往往要求应聘人员“熟悉各种税法和服务技巧,能够为企业谋取最大的利益”;还有一些领导为了自己的政绩指使甚至强令会计人员编制虚假会计信息,一旦违背他的旨意,会计人员就面临下岗的困境;同时维护会计人员的法律保障和法律救济制度又不健全,会计人员没有良好的从业环境,不利于会计人员形成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素质。

5. 法律监督机制不完备, 会计规范体系不完善。

我们国家对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处罚力度不大, 使得违反会计法规的成本低廉且能给违者带来巨大的利益, 一定程度上助涨了造假的气焰。由于会计审计监督和会计咨询、服务体系等法律监督机制尚未完备和充分发挥作用, 常使得会计人员“人在江湖, 身不由己”。然而,我们应该怎样使会计人员脱离这两难的境地和尴尬的局面呢, 因此, 必须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二、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对策

1. 确立完善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

美国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由注册会计师执业品行规则、管理会计师道德行为标准、财务经理道德、内部审计师道德规范等构成。我们可借鉴美国经验,制定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操作的职业道德规范体系,与国家颁布的相关会计法律相互补充。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可分为三个部分:职业道德概念———对职业道德基本原理的理论概括;行为守则———带有强制性的行为规则和具体标准;职业道德细则———具体说明行为守则在特定情况下地运用。具体来讲,就是制定针对会计组织体制改革的规定。首先,从根本上杜绝单位领导者对会计工作的干预,使会计人员具有独立自主的人格,可以独立执业,这是会计人员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提供信息的前提。其次,要建立和完善会计法律体系,包括规范企业会计行为的各种法律、会计职业道德准则及其实施细则等,有利于对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是否失范提供法律依据。除此之外,还要加大法律宣传力度及约束力,这样才能有助于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完善。

2. 建立完备的道德教育体系。

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是一个长期的系小学、中学的学习期间加强社会道德教育,而且在大学或职业学习期间,要把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渗透到专业学习内容之中,应将道德教育、文化知识、专业技能的培训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从事会计职业之前就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为以后正确对待自己所从事的会计职业,做到敬业、乐业、勤业,为其良好的道德品质打下基础。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会计职业品德教育,包括敬业爱岗、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等;(2)会计职业纪律教育,包括熟悉法规、依法办事、保守秘密等;(3)会计职业能力教育,包括搞好服务、开拓创新、精益求精等。形成以会计专业在校生教育、岗前教育和后续教育多层次的、完备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结构。通过正面引导,反面教育,让会计人员树立敬业爱岗、熟悉法规、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搞好服务、保守秘密的职业道德,其基础是不做假帐,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树立正确的会计信息质量意识,要让职业道德成为一种观念深入人心。

3. 营造良好的会计从业环境。

在一个道德意识浅薄、公共意识低下、自我为中心突出的社会环境下,不可能营造出高品位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营造良好的会计从业环境,不是仅靠会计职业界的努力就能做到的,而是要依托社会各方面的变革与协调,尤其是应与法律、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同步,只有这样才能建设好会计人员职业道德。2006年2月15日,39项企业会计准则和48项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颁布,使我国的会计审计准则体系更加完善,尽快熟悉新准则并在上市公司中正确使用,是对职业道德水平的挑战,也是提高职业道德水平的契机。

4. 完善监督机制、自律机制与评价机制。

会计监督机制是对会计核算和管理工作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的监控和经常性的检查,便于及时纠正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错误,确保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工作健康有序进行的体系。会计监督包括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只有完善内、外部机制,才能不断增强会计人员的责任心,才能充分发挥会计核算和监督职能,才能有效地防治会计造假行为地发生,保证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行。

5. 健全机关法律法规体系。

会计职业道德建设要靠法律和规章制度来约束。一是要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现行的法律进行修订和完善,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通过制定法规加以规范,为会计监督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二是要加大法律法规的执法力度。尤其要强化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加大指使会计人员做假账的单位负责人的处罚力度,迫使相关人员增强责任意识。

会计工作是经济工作的重要基础, 会计人员必须增强爱岗敬业意识,不仅要加强业务理论学习,掌握有关会计法律、法规,提高法律意识,熟练掌握和正确运用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还要不断提高自身思想素质,注意自身修养,并且通过社会各界齐抓共管,使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开创一个新局面。只有这样,会计人员在处理经济业务时,才能以会计法律、法规为准绳,以职业道德为原则,做到客观、公正、真实、准确地反映各项经济业务,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参考文献

[1].毛志宏.高级会计问题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5

[2].叶陈刚, 程新生, 吕斐适等.会计伦理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3].陈汉文.企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5

[4].徐荣伟.加强会计职业道德之我见[J].职业技术, 2005 (10)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与对策分析 篇8

一、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现状

1. 会计职业道德观念浅薄

会计职业的性质决定了其工作内容涉及到很多群体的利益, 但很多会计人员在面对金钱和外在一些因素等的诱惑时, 不能够坚守廉洁自律的职业道德, 以损害社会公众的利益为代价, 换取个人不当利益。会计造假造成了社会公众对企业财务报告和公司治理的信任危机。究其原因, 日益膨胀的资本市场、高度复杂的新技术和现代财务环境, 导致会计及审计纪律松懈、危机四伏, 以致有人往往可以肆无忌惮地进行有违道德和腐败的行为。

2. 业务水平低缺乏钻研精神

对会计人员来说, 勤奋进取是对其职业的基本要求, 由于我国会计制度还不是很成熟, 相关的会计准则以及法律法规也在不断的更新, 只有加强学习, 才能更新老化的知识, 提高业务能力。但是, 现实工作中, 很多会计缺乏基本的业务素养, 对最新的会计准则和相关制度的了解几乎空白。不仅专业技能差, 而且还缺乏勤奋钻研的精神, 诸如账目记录不符合会计准则的要求、账簿混乱、报表凑数等情况屡屡发生。有些会计人员由于业务不熟练, 出现了信息失真的现象, 很显然, 业务水平的低下大大降低了会计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提升。

3. 违背相应的会计准则弄虚作假

根据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 会计人员有义务保证所提供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这也就从制度层面限定了会计人员的弄虚作假。但现实生活中, 会计人员违背会计准则的要求, 通过修改账簿、虚假报表等手段弄虚作假的行为屡见不鲜。在会计人员屡屡舞弊的情况下, 会计准则的规定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一纸空文, 严重影响了会计准则的权威性和可实现性。

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的原因

1. 内部制度的失控

内部控制属于现代企业管理的内容, 其进入我国的时间较晚, 从我国目前企业的管理来看, 内部控制制度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还很不完善, 缺乏像国外大型企业那样优秀的管理团队。正因如此, 我国企业在内部管理上比较混乱, 岗位职责不明确, 基础工作不规范。而且, 作为内部控制最重要的审计机构建设还很不规范, 不仅审计内容非常有限, 而且缺乏预知风险和精细化管理的理念, 所有这些都为会计人员的道德下降问题提供了生存土壤。

2. 利益驱使会计人员缺乏自律

严格自律本是会计从业人员应当遵守的职业规范, 但是在操作实践中, 由于受到各种经济利益的趋势, 造成会计人员伪造数据、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的例子比比皆是。究其原因, 主要还在于政府对企业业绩考核体系的不完善。虽然当前我国正在建设现代企业制度, 但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 以往的政企不分、产权不明现象依然在一定程度上保留着。而且, 地方政府为企业设立了经济效益考核指标体系, 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迫使企业为了完成考核指标而进行会计造假, 通过粉饰经营业绩来获取政府的支持。在这种情况下, 会计人员也为了自身利益着想, 迎合企业需求, 不仅篡改信息数据, 甚至不惜以虚假的业务资料滥竽充数, 最终丧失了自身的道德信仰。

3. 会计人员缺乏独立性

“会计人员是企业会计信息的提供者, 职业道德直接影响着整个会计信息的质量, 同时会计人员是单位的员工, 要服从于单位领导, 这种地位上的从属性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会计职责的履行”[1]。正是由于会计人员不具有独立性, 其既承担着为国家提供真实会计信息的职责, 同时又因其从属地位而不可避免的受到企业管理者的约束。而企业是会计人员的直接接触者, 许多会计人员在信息核算和决策时候, 很大程度上根据领导的授意来完成, 最终违背了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同样, 注册会计师在工作当中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上级领导的干预。很显然, 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原则。

4. 缺乏完善的约束奖励机制

在知识经济时代, 人是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 企业竞争归根到底拼的依然是人才。要增强企业发展活力, 必须学习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管理经验, 在企业内部建立良好的奖惩激励机制。然而, 当前我国会计体系中并未有良好的奖励机制存在, 会计人员基本上没有工资以外的其他奖励和酬劳, 正因如此, 其积极性很难调动, 在面对财务诱惑的时候, 很容易丧失自身的职业道德理想而屈从于眼前的经济利益。

三、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对策和途径

虚假的会计信息给国民经济带来的危害是极其严重的, 因此, 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已是势在必行,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去做。

1. 建立并完善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

有效的内部控制, 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持会计信息的完整、可靠, 这就需要企业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机构, 严格、完善的内部审计能够对会计人员形成巨大的内部监督力, 通过定期审计可以进一步规范会计从业人员的信息统计工作。保证其严格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 在凭证、账目、报表的业务及档案每一环节都达到标准要求。另外, 还应该建立会计人员的岗位责任制, 形成牵制机制, 防止腐败贪污行为发生, 同时从客观上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

2. 建立并完善相关的选拔和奖惩约束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非常重视公司治理的奖惩机制, 事实上, 任何行业也都不例外, 借鉴这一企业管理经验, 我认为对会计人员也应当建立一套完善的奖惩约束机制, 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完善。具体来讲, 我认为企业和政府应该牵头, 对严格遵守会计职业道德的会计人员给以表彰奖励, 而对违背职业道德、违法乱纪的会计人员应当通报批评。而且大型上市企业的会计人员招聘应当通过社会选拔来实现, 只有这样, 才能最大限度的保证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通过正面引导、奖惩并重、公正选拔为原则建立起完善的奖惩约束制度, 能够鼓励会计人员最大限度地以职业道德准则的要求来要求自身的行为。

3. 建立健全相应的监督机制

在实践工作中, 不仅要求会计人员加强自我教育和自我约束, 还要求积极发挥外在监督功能。“社会监管是会计人员进行服务与监督的保障, 强化社会监管也是提高会计职业道德水平的主要手段, ”其主要内容包括:首先是由财政、税务、审计等部门考察会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的情况;其次是由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对会计行为进行查验和评估;最后是发动单位等其他职工和社会成员监督。作到监督面宽, 透明度大, 增强会计监督力度, 加强法律制裁, 使人们意识到不注重道德, 不用道德规范自己的行为, 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同时加强法制教育, 培养以法理财的观念和能力。

4. 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

会计道德教育是指“对会计人员和潜在会计人员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道德教育活动。”教育范围不仅包括已经从业的会计工作者, 而且还应当包含会计专业的在校学生以及职前会计人员培训, 可以设置专门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课程, 也可以在别的课程中加入相关内容, 使这些潜在的会计人员接受到系统的职业道德教育。定期针对会计从业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不仅能够不断的更新他们的知识, 还可以不断的提醒他们严格自省、自律的职业道德理念。需要注意的是, 为了拉近教育培训和实践的距离, 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 可以采取案例教学、团体活动、模拟角色和电话试听等教学方式。

摘要:文章介绍了我国企业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现状, 然后从内部、外部和教育三个角度分析了我国企业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的原因, 并进一步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企业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和建议。这一研究, 对于完善我国企业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理论和实践均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企业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监督

参考文献

[1]吕伟.高校专业教育对职业道德形成的影响——一个实验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 2011 (03) :20.

[2]齐军.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现状及解决途经研究[D].经济研究导刊, 2012 (19) :21-36.

会计道德规范 篇9

这一特殊职业群体的健康成长、保证国有企业的基业长青,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实现财务会计有关制度的国际趋同,不仅仅是会计准则方面,还应该而且必须有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建设方面的制度趋同。为此,作为中国总会计师自律性的社团组织,中国总会计师协会充分发挥自身

职能,自2006年以来数次组织专题调研,广泛听取社会意见尤其是总会计师的反馈,在深入实践和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中国总会计师职业道德与行为规范(试行)》这一行业自律性规范。希望中国广大总会计师和财务管理工作者能真正把握好《规范》的内涵,恪守职业道德准则,为财会事业的健康科学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Since China established chief fi nancial offi cer system,now we have 30,000 people,who are the leaders of 12 million accountantsBut we should realize that,the topic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tortion and violated discipline in finance is very outstanding,people call for improving the accounting professional ethics.In this case,as the leader of accountants,China Chief Financial Officers need further strengthening own professional ethics and conduct,establishing and perfecting self-discipline mechanism of profession.

Establishing Chief Financial Offi cers’professional work ethic that suits to market economy and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is very important to promote the growth of China Chief Financial Officer and make sur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build to last.To achieve international convergence of fi nancial and accounting rules,not only involve accounting standards,but also the Rules of professional ethic and conduct.

Therefore,as autonomic organization of China Chief Financial Offi cers,China Association Of Chief Financial Officers fully play their own function,have organized special subject survey many times since 2006,listen to the views of all aspects of society especially Chief Financial Offi cers,on the basis of deep practice and repeated arguments,fi nally forms"China Chief Financial Offi cer Rules Of Professional Ethic And Conduct(preview)".Wish China Chief Financial Offi cers and other fi nancial managers master the connotation of the“rule”,abide by Professional work Ethic,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accounting.

鸣谢:

中国总会计师协会秘书处

学校管理道德规范 篇10

学校管理道德规范就其功能与价值而言,具有他律性和自律性。道德规范的他律性根源于道德规范的外在约束力,是道德规范调节管理行为的表现形式之一。学校管理道德规范的自律性根源于道德规范的内在约束力,是学校管理道德规范内化为管理者的道德意识和道德习惯,从而“自动”调节学校管理行为的又一表现形式。学校管理道德规范的他律性,无非是客观的社会道德关系和客观的社会道德要求对进行道德实践活动的主体———学校管理者的一种基本节制或限制。这种节制或限制对管理者来说,是一种具有约束力的社会力量,管理者只有接受这种社会力量的约束,才能获得道德实践的相对自由。学校管理道德规范的他律性,就其外在约束力而言,不仅表现为社会对学校管理者行为的“防范”,而且更表现为对管理者行为的价值导向功能。也就是说,道德规范的约束力,不但能保证管理者不做什么,同时也能保证管理者应当做什么。即在约束学校管理者某一行为的同时,也在引发、激励另一行为,譬如道德规范在约束校长不能任意侵犯教师与学生权力的同时,还在于引发、激励校长保护教师与学生权益。需要注意的是,学校管理者服从道德规范只是社会意志对其进行的外在性控制,还未升华到管理者个人意志自觉调控的境界。此时的学校管理道德规范,还是一种外在于学校管理者的“异己”力量。实践表明,只要学校管理者尚未将管理道德规范内化为自己的道德人格,尚未完成从他律到自律的道德转化,管理道德规范的功能就不是完整的,就不成其为严格意义上的学校管理道德规范。所以,从他律与自律结合处说开来,每一个学校管理者,都要自觉、主动地按体现社会道德理智的规范行事,在规范的指引下自觉勇于承担教育管理责任。

建立新型道德规范体系的探析 篇11

关键词:道德规范体系;探析

早在2001年,中共中央颁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20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这是新形势下道德规范体系建立方面的有益尝试和探索。如何建立健全符合新时期发展要求的新型道德规范体系是摆在全社会,尤其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传统道德模式发生转变

我国的封建社会存在时间长,封建伦理道德在人们的意识里根深蒂固,旧的社会意识仍以各种方式在社会生活中存在着。在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的过程中,这种旧道德模式受到了冲击,一系列新观念、新思想代替和动摇了传统落后思想。竞争意识否定绝对平均主义,大批敢于竞争、善于竞争的新型人才充分表现自己,发挥自己的才能;创新精神否定了循规蹈矩,人们在已有的知识和科技成果基础上进行创新,不断开拓进取,成为新时期发展主流;追求效益和利益代替了安贫乐道的价值观,社会成员理直气壮地追求着正当的个人利益,无一不希望飞快走上致富的道路。

这些道德观念的转变都是有益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的,也可以说,正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促使了这些先进道德观念、道德意识的产生。然而,在新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特殊历史条件下,在道德领域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社会上还存在着一些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落后文化,甚至还存在着一些腐蚀人们精神世界、危害社会主义事业的腐朽文化。

1.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中华民族的一些传统美德走向沉沦。我国传统道德讲“仁义”,即人情味。这种“人情味”在当今社会中被广泛利用,成为某些人拉关系、徇私舞弊的借口;另一方面,由于市场經济单纯的强调利益,淡化了政治的原则和道德的原则,这导致了极端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思想在一定范围内扩张、蔓延,出现了利益驱使、物欲私欲横流、人情冷漠、尔虞我诈、权钱交易等不良社会现象。

2.某些腐朽没落的思想观念仍有存在于一些落后地区、偏僻农村一些人的意识里,存在着严重的封建迷信、男尊女卑的思想,有的领导仍然有着“官本位”“人治大于法制”的错误观念,收受贿赂、生活腐化堕落,甚至做出横行乡里、鱼肉百姓的行为,形成一股不良的社会风气。

3.在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过程中,人们追求经济利益的观念不断被强化,自我意识、主体意识不断增强,价值观念发生变化甚至被扭曲,以往提倡的“无私奉献”“大公无私”等道德观发生动摇,以追逐个人利益为自我价值实现的目标,不能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奉献与索取之间的关系。

二、构建新型道德规范体系的原则

目前,我国就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已经提出了较为具体的规范。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道德规范体系应遵循的原则主要有:

1.科学的“层次性”原则。新型道德规范体系要以合理化、秩序化、公平化为依据保证其具有科学的“层次性”原则。

一方面要首先规定道德底线、即最低层面上的基本要求,也就是可以直接指导实践的基础性道德约束,另外还要在更高的层面上提出道德自觉意识和道德理想追求。在全体公民中开展以普及基本道德规范为核心内容的基础文明工程,从而改造国民素质,使基本道德规范内化为公民的自觉意识,并在此基础上,以更高层次的、先进的、高尚的道德理想加以摄取,让“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相得益彰,才能使整个社会的伦理道德呈现为动态的上升趋势。另一方面,这种层次性还应体现在以不同层次的原则、规范、范畴运用于不同的调节范围,根据各个社会层面的人的特征,制定出适合不同觉悟水平的人的需要的道德规范,从实际出发,避免“一刀切”,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人的利益。

2.正确的价值导向和价值评价标准。新型道德规范体系的构建应克服以往道德规范体系中存在的问题:除了以政治为主、道德为次,空洞追求高层次目标,而忽视了一些最基本的道德素质构筑之外,更要注意克服笼统地强调“大公无私”等价值目标,而忽视了人们需要确立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奉献与索取相结合的双向价值原则。也就是说,新型道德规范体系既要使基本规范深入人心,又要使人自觉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针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社会现实,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和价值评价标准。首先必须坚持正确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价值导向的一元化,坚持以反映社会主义经济关系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集体主义为导向,以“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和价值取向,以“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判断一切思想、行动和事物的价值大小和有无价值的最高标准。同时,我们也要尊重和保护个人正当的合法利益,实现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相统一、相结合。对已形成的片面注重经济利益导致的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价值利益原则,有目的地加以调整确立市场经济体制下应该持有的正确的操守、言行规范,以消除市场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一些消极负面影响,以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有序的市场竞争机制。

3.“自律”与“纪律”相结合原则。新型道德规范体系不仅要从自律的角度使人们自觉养成良好的道德观念、规范自己的言行,而且要以纪律的形式制定具有普遍适应性和可操作性的行为规则和道德评价标准,使其具有较强的约束性和强制性,使人们在道德行为和道德评价上有章可循、有律可查,成为每个人生活、处世的基本原则和行为规范,要求人人遵守、时时践行,以公民的“义务”或“责任”的形式出现,使其在客观上增强约束力,以助于合乎道德规范的自觉行为习惯的养成。

建立新型道德规范体系的探析 篇12

一、传统道德模式发生转变

我国的封建社会存在时间长, 封建伦理道德在人们的意识里根深蒂固, 旧的社会意识仍以各种方式在社会生活中存在着。在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的过程中, 这种旧道德模式受到了冲击, 一系列新观念、新思想代替和动摇了传统落后思想。竞争意识否定绝对平均主义, 大批敢于竞争、善于竞争的新型人才充分表现自己, 发挥自己的才能;创新精神否定了循规蹈矩, 人们在已有的知识和科技成果基础上进行创新, 不断开拓进取, 成为新时期发展主流;追求效益和利益代替了安贫乐道的价值观, 社会成员理直气壮地追求着正当的个人利益, 无一不希望飞快走上致富的道路。

这些道德观念的转变都是有益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的, 也可以说, 正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促使了这些先进道德观念、道德意识的产生。然而, 在新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特殊历史条件下, 在道德领域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 社会上还存在着一些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落后文化, 甚至还存在着一些腐蚀人们精神世界、危害社会主义事业的腐朽文化。

1. 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 中华民族的一些传统美德走向沉沦。

我国传统道德讲“仁义”, 即人情味。这种“人情味”在当今社会中被广泛利用, 成为某些人拉关系、徇私舞弊的借口;另一方面, 由于市场经济单纯的强调利益, 淡化了政治的原则和道德的原则, 这导致了极端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思想在一定范围内扩张、蔓延, 出现了利益驱使、物欲私欲横流、人情冷漠、尔虞我诈、权钱交易等不良社会现象。

2. 某些腐朽没落的思想观念仍有存在于一些落后

地区、偏僻农村一些人的意识里, 存在着严重的封建迷信、男尊女卑的思想, 有的领导仍然有着“官本位”“人治大于法制”的错误观念, 收受贿赂、生活腐化堕落, 甚至做出横行乡里、鱼肉百姓的行为, 形成一股不良的社会风气。

3. 在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过程中, 人们追求经济

利益的观念不断被强化, 自我意识、主体意识不断增强, 价值观念发生变化甚至被扭曲, 以往提倡的“无私奉献”“大公无私”等道德观发生动摇, 以追逐个人利益为自我价值实现的目标, 不能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奉献与索取之间的关系。

二、构建新型道德规范体系的原则

目前, 我国就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已经提出了较为具体的规范。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道德规范体系应遵循的原则主要有:

1. 科学的“层次性”原则。

新型道德规范体系要以合理化、秩序化、公平化为依据保证其具有科学的“层次性”原则。

一方面要首先规定道德底线、即最低层面上的基本要求, 也就是可以直接指导实践的基础性道德约束, 另外还要在更高的层面上提出道德自觉意识和道德理想追求。在全体公民中开展以普及基本道德规范为核心内容的基础文明工程, 从而改造国民素质, 使基本道德规范内化为公民的自觉意识, 并在此基础上, 以更高层次的、先进的、高尚的道德理想加以摄取, 让“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相得益彰, 才能使整个社会的伦理道德呈现为动态的上升趋势。另一方面, 这种层次性还应体现在以不同层次的原则、规范、范畴运用于不同的调节范围, 根据各个社会层面的人的特征, 制定出适合不同觉悟水平的人的需要的道德规范, 从实际出发, 避免“一刀切”, 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人的利益。

2. 正确的价值导向和价值评价标准。

新型道德规范体系的构建应克服以往道德规范体系中存在的问题:除了以政治为主、道德为次, 空洞追求高层次目标, 而忽视了一些最基本的道德素质构筑之外, 更要注意克服笼统地强调“大公无私”等价值目标, 而忽视了人们需要确立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奉献与索取相结合的双向价值原则。也就是说, 新型道德规范体系既要使基本规范深入人心, 又要使人自觉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 针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社会现实, 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和价值评价标准。首先必须坚持正确的科学发展观, 坚持价值导向的一元化, 坚持以反映社会主义经济关系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集体主义为导向, 以“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和价值取向, 以“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判断一切思想、行动和事物的价值大小和有无价值的最高标准。同时, 我们也要尊重和保护个人正当的合法利益, 实现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相统一、相结合。对已形成的片面注重经济利益导致的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价值利益原则, 有目的地加以调整确立市场经济体制下应该持有的正确的操守、言行规范, 以消除市场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一些消极负面影响, 以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有序的市场竞争机制。

3.“自律”与“纪律”相结合原则。

新型道德规范体系不仅要从自律的角度使人们自觉养成良好的道德观念、规范自己的言行, 而且要以纪律的形式制定具有普遍适应性和可操作性的行为规则和道德评价标准, 使其具有较强的约束性和强制性, 使人们在道德行为和道德评价上有章可循、有律可查, 成为每个人生活、处世的基本原则和行为规范, 要求人人遵守、时时践行, 以公民的“义务”或“责任”的形式出现, 使其在客观上增强约束力, 以助于合乎道德规范的自觉行为习惯的养成。

上一篇:卫校英语课程改革下一篇:消费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