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伦理道德

2024-06-08

会计伦理道德(共12篇)

会计伦理道德 篇1

一、会计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基本含义

( 一) 伦理与会计伦理含义的界定

在我国, “伦理”是基于 “道德”的产生和发展而产生的, 最早出现在 《礼记·乐记》, 所谓 “乐者, 通伦理者也”。强调伦理的最初是以 “道德”为基础的调整人伦关系的规范。在西方, “伦理”一词源于希腊语, 被认为与 “道德”含义基本相同的哲学概念, 是人们对道德现象进行的理论思考。综其所述, 伦理即在 “道德”的基础之上, 以 “道德现象”为研究内容, 强调其在对社会道德现象分析的基础上研究社会个体间、个体与社会以及个体与环境等关系并揭示其发展规律的一般性规范, 而在伦理学界往往会将伦理学具体分为 “理论伦理学”与 “应用伦理学”两个部分。

会计伦理属于是 “应用伦理学”的一个部分, 具体指以会计工作职业道德现象为研究对象, 包括会计人员关系伦理、会计工作关系伦理、会计机构关系伦理以及会计行业伦理等各个方面, 可以说会计伦理主要讲的是在会计工作环境下的伦理关系分析, 其核心是将伦理置于会计环境中进行相关关系的哲学分析, 以进一步揭示其内部发展规律的研究。 (1)

( 二) 道德、职业道德及会计职业道德含义的界定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从本质上讲是在社会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的部分, 是将社会个体置于社会环境之中, 调整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社会之间, 个体与环境之间等相互关系的基本道德规范和基本准则, 是人本身的应然存在方式。

职业道德是专业人员在执业过程中应该遵守的一般性道德规范, 用以指导职业者与服务对象、职业者与行业、职业者与其他职业者以及职业者在利益抉择过程中关系处理的基本准则。会计职业道德就是指会计从业人员在执业过程中, 会计人员需要面对和处理的与服务对象、会计行业以、其他从业者之间相关问题时所应遵守的基本规范。

( 三) 会计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会计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指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以会计伦理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为基本内容, 把相关价值观、道德观标准贯穿教育中, 并最终促使专业学生养成诚实守信的习惯, 培养其忠诚的潜意识, 是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会计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意义

( 一) 会计伦理是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哲学基础

会计伦理的实质就是研究会计职业道德内在的逻辑关系, 将会计职业道德需要解决的问题规律进行总结, 归纳出可以指导实务性工作的一般性指导意见。也就是说, 会计伦理是会计职业道德哲学, 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哲学基础, 会计职业道德的科学性取决于会计伦理这一哲学基础的牢固性, 会计伦理的变化决定着会计职业道德的随之变化方向。另一方面, 会计职业道德对现实问题的指导信息反馈给会计伦理层面, 推动会计伦理基础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一直以来, 我国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往往仅涵盖会计职业道德课程, 而忽略了相关伦理教育, 是一个巨大缺失, 而几年来来的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的出现并日益严重化无疑与此有着重大关联。为了更加有效地解决会计信息失真导致的行业诚信危机, 会计伦理逐渐被重视起来, 也越来越多的教育主体把其选择为专业道德教育的一个主要内容和课程。

( 二) 会计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专业教育的保障

会计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专业教育及发展的保障也是会计行业发展的保障, 是会计从业人员的道德准绳和职业价值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指导着从业人员的职业选择和方向。会计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被日渐重视的今天, 我们会计相关从业人员务必将会计职业道德和会计伦理的发展的科学性得以保障, 方能使其更好地指导会计行业的发展和会计从业人员在会计实务工作中的价值抉择, 才能够从根本过上保证会计从业职在从业过程中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的关系更加科学地解决, 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有效, 保证会计人员的从业得以有效地认可和普遍地接受。

( 三) 会计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解决会计行业诚信危机的主要手段

当今社会, 会计诚信危机日渐严重, 而这种危机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所谓内因即指会计从业人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以及其自身价值观等方面的缺失, 具体指会计从业者在具体的从业中要么存在对职业道德准则的相关要求模糊不清、要么就是自身在面对利益抉择时选择了个人利益而放弃了集体利益, 从而导致了会计职业人员的个体失信, 诸多的会计人员个体失信的最终结果便导致了今天的行业失信局面, 这是会计人员自律问题的最终体现, 归根结底这是由于会计伦理价值观缺失导致的职业道德低下的表象。而所谓外因即指职业以外的相关法律法规、社会、政治、经济等整体大环境的诚信危机等问题的影响, 极具复杂性。当前我国的 《会计法》、《税法》、 《会计制度》以及 《会计准则》等法律法规不够健全, 而这属于是会计诚信危机的他律问题; 另一方面, 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及经济的飞速发展都要求会计伦理以与会计职业道德的教育内容、教育力度给予足够重视, 要求加强价值观的引导和培养职业道德素养, 即加强会计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综上所述, 从我国会计行业及会计从业人员的执业现状出发, 不难发现诚信危机给会计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需要注意得是虽然人们日渐意识到会计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 但是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所谓会计主体教育机构的工作者, 我们必须要把会计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放在职业教育的首要位置, 甚至要优于专业知识的教育。

参考文献

[1]赵婧一.在校大学生会计伦理教育工作研究[J].环球人文地理, 2014.2.

[2]齐平茹.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与其外部环境的关系的研究[D].吉林大学, 2008.4.

[3]马元驹.关于会计伦理教育的思考和建议[J].会计之友, 2011 (11) :4.

会计伦理道德 篇2

 对内伦理关系:企业资方与员工,即劳资双方关系

 对外伦理关系:企业经济利益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①对政府的关系 ②环境

③消费者 ④其他企业 ⑤自身)

二、如何理解伦理与道德的关系

伦理:包含双重含义:一是指人与人、人与相关事物的客观关系;二是指这关系之理。道德:指规律、法则、关系之理给人提出心性、品行的规范要求,又指将这种规范要求内化于心、得道于己而形成个人品行、品德。

伦理和道德存在着密切关系,伦理比道德的范围更宽,包含了道德,两者关系如下:  伦理是客观的社会关系事实

 伦理是包含价值“应当”的客观要求

 道德是伦理发展中的一个环节

三、名词解释:公正论的自由原则和差异原则

 自由原则:是指在不影响他人行使同样权利的前提下,让社会每一成员尽可能多地

享受自由。自由原则强调每一社会成员都有权决定自己的命运,有权享受和其他社会成员一样的平等待遇。

 差异原则:指社会、经济中若有不平等,应使社会最底层获得最大利益。根据差异

原则,企业不能凭借在交换中的优势地位,损害别人的利益换取自身利益,尤其不能恃强凌弱。

四、简述国内三次诚信危机及其对职业道德建设的影响

 第 一 次“诚信危机:

① 深圳原野。1992年案发:1989——1991采取虚列收入,隐匿支出、少摊损失、少计提折 旧等方法,“制造”利润7740万元:外方“空手套白狼”,凭空控股,转移资金,淘空上市公司。会计师事务所撤销,注册会计师吊销资格:“深圳原野”改组为“世纪星源”;外方有关人员追捕归案。

② 长城案件。1993年案发:长城公司十亿非法集资诈骗案。中诚会计师事务所出具验资不实的报告。长城公司破产;沈太福枪毙;中诚事务所连同13家分所撤销,会计师判刑。

 第 二 次“诚信危机”

①琼民源案件。1997年案发:琼民源在1996年年报中,虚构收入5.66亿,虚构利润5.4亿虚增资本公积6.57亿,影响深圳股市市值28亿。朱总理说:这是建国以来最大的证券诈骗案;又是严重的政洽事件。1998年处理:董事长、财务主管进监狱;“琼民源”改组为“中关村”。办理审计业务的海南中华所撤销,其注册会计师注销资格;签字的北京中华所停止执行证券业务半年(最后改制并入中瑞会计师事务所,签字的注册会计师禁止执行证券期货业务三年。②东锅案件。1998年案发56张假银行进账单,虚构利润1.23亿进行包装,修改审计时间从1994年改为1992年,骗取上市:东锅公司采取送原始股票的手法,拉拢有关部门、单位涉及 从中央到地方一百多名干部:当地政府下令“各方密切配合”,“争取上市”,从当地政府到财政、国资、银行、中介机构等形成一个完整的“造假公司”。处理结果:东锅董事会土要成员判刑,事务所解散,签字会计师取消CPA资格。

 第三次“诚信危机”

① 郑百文”:第三次诚信危机的信号。“郑百文”公司上市前采取虚提返利,少计费用费用,跨期入账等手段,虚增利润1908万元,并据此制定作了虚假上市中报材料:上市后三年

采取虚提返利、费用挂账、无依据冲减成本及费用、费用跨期入账等手段,累计虚增利润14390万元。此外,该公司股本金不实,上市公告书存在重大遗漏,年报信息披露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人遗漏。

② “银广夏”第三次诚信危机的顶峰。银广夏通过伪造购购合同、伪造出口报关单、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伪造免税文件和伪造金融股票据等手段,虚构主营业务收入,虚构巨额利润7.45亿元,其中1999年为1.78亿元,2000年为5.67亿元。公司三个主要负责人刑事拘留,出具审计报告的中天勤事务所被吊销资格,两名签字会计师刑事拘留。

 总结:

三次诚信危机在我国掀起了轩然大波,朱镕基总理对所有会计人员提出“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的要求。进一步引起了国人对会计造假问题的极大关注。加强诚信教育,有效遏制会计造假行为,己成为社会各界对会计工作的一项迫切要求。

五、当前国内会计职业道德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存在的不足

 内容:

1、重视对职业道德的内在主体性内容的研究

2、关注职业道德缺失的原因分析

3、关注于职业道德建设研究

4、集中于特定行业或领域的职业道德研究

 不足:

1、系统研究较少

2、支撑理论研究不足

3、缺乏对职业道德理论本身的深层论述

4、有关职业道德制成层面的研究较为薄弱

5、有些研究仅是将职业道德作为到的内容的一个方面

6、有些研究仅是对某一特定行业的职业道德进行一定研究

六、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法律制度的主要区别

 性质不同。

会计法律制度反映统治者的意志和愿望,通过国家机器强制执行,具有很强的他律性;而会计职业道德很多来自于职业习惯和约定俗成,主要依靠会计从业人员的自觉性,自愿地执行,并依靠社会舆论和良心来实现,具有很强的自律性。

作用范围不同。

会计法律制度侧重于调整会计人员的外在行为和结果合法化,具有很强的客观性。会计职业道德不仅是要求调整会计人员的外在行为,还要调整会计人员内在的精神世界,其调节的范围远比法律广泛。

 表现形式不同。

会计法律制度是通过一定的程序由国家立法部门或行政管理部门制定和颁布的,其表现形式是具体的、正式形成文字和成文条款;而会计职业道德源自会计人员的职业生活和职业实践,日积月累、约定俗成,其表现形式既有明确成文的规定,也有不成文的只存在于会计人员内心的意识和信念。

 实施保障机制不同。

会计法律制度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会计职业道德既有国家法律相应的要求,又需要会计人员的自觉遵守。

七、商品交换的伦理基础是什么?

自由、平等、所有权是商品交换的伦理基础,却少了这个基础商品交换就不能正常进行。

 自由与限制:在商品交换活动中,商品所有者必须是独立自由的主体,必须具有独

立的人格,自由的决定是否与他人进行交换,与谁进行交换。所以自由是交换的前提,是交换伦理关系的最重要内容。

平等与互利:交换的本质是互利的,而互利又是通过等价交换实现的,等价交换的前提是所有者的平等。没有交换主体的平等,没有交换行为的平等,交换就不会发生,那么商品经济就不会存在。

 所有权:所有权是商品交换的最根本基础,商品交换主体如果没有对物的所有权,自由的交换就不会存在。

八、公正原则的核心具体表现形式有哪些?

公正,是指给予每个人应得的利益,对可以等同的人或事物平等对待,对不可等同的人或事物区别对待。公正也可以理解为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等利”或“等害”交换。它的核心是均衡和合理,说到底就是社会成员之间权利和义务的统一。

公正原则有很多具体表现形式,最核心的是分配性公正,此外还有补偿性公正、惩罚性公正、制度性公正、交换性公正。

九、简述道德的经济功能

 道德是节约交易费用的工具;

 良好的道德能有效地淡化机会主义行为;

 道德能减少强制执行法律的费用以及实施其他制度的费用。

十、中注协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规定的职业道德内容有哪几个方面?

 职业品德

 职业纪律

 职业责任

 专业胜任能力

十一、对比经济人假设、道德人假设和社会人假设的内涵

 经济人假设内涵

经济人是指立足于自身利益、能够在自己所处的经济环境中进行理性分析、善于选择利益最大化的经济行为人。经济学家们赋予经济人如下秉性:

1、经济人是自利的;

2、经济人具有完全信息;

3、经济人是理性的,以自我效用最大化为选择的终极目标;

4、经济人这一概念不涉及价值判断。

 道德人假设内涵

道德人是指遵循一定社会时期的伦理原则并努力践行的人。道德人是相对于经济人提出的,也有着比经济人更为复杂的特征:

1、与经济人“人性恶”的人性假设相对照,道德人是以“人性善”为人性假设的;

2、相对于经济人的利己基本属性,利他应是道德人的基本属性。道德人也是可以利己的,但其底线伦理应是不损人。

3、符合主流社会道德精神。不同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时期,主流道德是不同的,道德人的行为模式须适时地符合;

4、道德人既有自律又需他律;

5、道德人有理性,更有情感。

 社会人假设的内涵

1、每个人均是社会人,除物质因素外,社会心理等因素也影响着人的积极性;

2、生产效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员工的士气,而员工的士气主要取决于各方面的社会关系是

否协调;

3、在正式组织中存在着非正式群体,他们有其特殊的行为规范,对其成员影响很大;

4、领导者要善于了解和倾听员工的意见和要求,使正式组织的经济需要和非正式组织的社

会需要取得平衡。

十二、简述社会人假设内含的管理策略

1、管理者不能只关注完成任务,而应把关注重点放在关心人和满足人的需要上;

2、管理者不能只注意指挥、监督、计划、控制和组织等,而更应重视职工之间的关系,培

养和形成职工的归属感和整体感;

3、在实际奖励时,提倡集体的奖励制度,而不主张个人奖励制度;

4、管理者的只能也应有所改变,他们不应指向于制定计划、组织工序、检验产品,而应在职工与上级之间发挥联络人的作用;

5、提出参与管理的新型管理方式。

十三、市场经济的四大特点

 本位性

 重利性

 竞争性

 交换性

十四、法律执行成本对职业道德的影响

法律执行成本主要内容是诉讼成本,包括有形成本和无形成本两部分。有形成本主要包括诉讼成本、律师费、车马费、误工费、取证必要开支。无形成本主要是指时间、精力和情感。法律执行成本过高往往会导致法律规范无法切实运用到实际案例中,造成从业人员无视法律的相关限制,从而造成职业道德的缺失。

十五、国际会计师联合会下设的会计师国际道德准则理事会于2009年7月发布修订的《职业会计师道德守则》有哪些新变化?

1、将独立性要求从上市公司审计师扩展到所有涉及公司利益实体的审计师;

2、对事务所特定员工跳槽至涉及公众利益的审计客户并担任特定值为,做出冷却期的要

求;

3、将合伙人轮换要求扩展至所有关键审计合伙人;

4、强化对审计客户提供非鉴证服务的部分规定;

5、如果对某一涉及公众利益的审计客户的全部收费连续两年超过事务所全部收费的15%,要求在发表审计意见之前或之后进行复核;

6、禁止将关键审计合伙人的薪酬或业绩评价与其想审计客户推销的非鉴证服务直接挂钩。

十六、会计职业道德的职能

1、调节职能

2、导向职能

3、教育职能

4、认识职能

5、促进职能

十七、基于企业权力理论的社会责任观点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基于企业权力理论的CSR理论观点:企业过度膨胀的权力导致了外部有关方的不安和需要保护,或需要额外的关注,因而这些有关方,特别是政府,给企业施加压力,导致企业必须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

十八、评价企业社会责任的指标有哪些?

 对员工

企业对员工履行的社会责任, 体现在员工的福利待遇和安全及为培养员工所耗费的财力物力上。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越高, 其知名度越高, 得到社会的认可和留住的人才越多。

1、企业员工福利待遇和安全评价指标。如小时工资率、工资支付率、员工工资增长率、社

保提取率、员工伤亡率等;

2、企业员工培养教育评价指标。如人力资本投入水平、人力资本维持能力、员工人均年教

育经费等。

 对消费者

如产品合格率、准时交货率、产品退货率、产品返修率、消费者投诉率等。

 企业环保和生态责任

环保投资率、环保经费占收入的比重、环保经费增长率、单位收入材料消耗量、单位收入不可再生资源消耗量、材料用废率、单位收入耗能(水)量、单位收入排废量等  对政府及其他社会责任

税赋比率、税款上缴率、就业贡献率、社会贡献率、社会积累率、捐赠收入比率、社会捐助率等

十九、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问题的防范措施?

 会计师事务所层面

1、会计师事务所领导层强调遵循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重要性;

2、会计师事务所领导层倡导鉴证业务项目组成员维护公众利益;

3、实施和监控项目质量控制的政策和程序;

4、制定有关政策,以识别对遵循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威胁、评价这些威胁的重要程度、采取防范措施以消除威胁或将其将至可接受水平。如果无法采取适当的防范措施,应当终止业务约定或拒绝接受业务委托;

5、制定要求遵循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内部政策和程序;

6、制定有关政策和程序,以识别会计师事务所或项目组成员与客户之间的利益或关

系;

7、制定有关政策或程序,以监控和管理对来源于某一客户的收入的依赖程度;

8、当向鉴证客户提供非鉴证服务时,分派不同的合伙人和项目组,冰箱不同的上级报

告工作;

9、制定有关政策和程序,以防止项目组以外的人员对业务结果产生不当影响;

10.及时与所有合伙人和专业人员沟通会计师事务所的政策和程序及其变化情况,并就这些政策和程序进行适当的培训与教育;

11.指定高级管理人员负责监督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系统是否适当运行;

12、向合伙人和专业人员提出鉴证客户和关联实体的名单,要求与其保持独立性;

13、建立奖惩机制,以促进遵循政策和程序;

14、公开相关政策和程序,以鼓励和授权员工向会计师事务所的高层反映遵循职业道德进本原则方面的问题。

 具体业务

1、由未涉及非鉴证业务的注册会计师复核已执行的非鉴证业务工作,或在必要时提供

建议;

2、由鉴证业务项目组以外的注册会计师复核已执行的鉴证业务,或在必要时提供建

议;

3、向客户的独立董事、行业监管机构或其他会员等独立第三方咨询;

4、与客户治理层讨论职业道德问题;

5、向客户治理层披露服务性质和收费金额;

6、请其他会计师事务所执行或重新执行部分业务;

7、轮换鉴证业务项目组高级员工。

 客户内部系统和程序

1、客户要求由其管理层以外的人员批准聘请某一会计师事务所执行业务;

2、客户拥有具备经验和资历的、能够胜任管理决策工作的人员;

3、客户执行了能够保证对非鉴证业务委托作出客观选择的内部程序;

4、客户拥有为会计师事务所的服务提供适当监督和沟通的治理结构。

二十、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法的关系

会计法是为了调整和处理会计工作和各方面关系而制定颁布的法律、法令、条例的总称。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法一样,都是由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社会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都为经济基础服务,有着明显的阶级性,两者都是调整会计工作中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及体育集体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两者的目的和内容具有一致性:  目的:两者都是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

 内容:社会主义会计法所禁止的行为,往往也是社会主义会计职业道德所谴责的行为;

社会主义会计法所鼓励的行为,也是社会主义会计职业道德所倡导的行为。

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法也有区别:

1、两者调整的层次范围不同;

2、会计职业道德作用的领域、规定的范围较会计法广泛;

3、两者调整的手段、方法不同。

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诚信探讨 篇3

虚假财务信息是财务欺诈的表现形式。财务欺诈主要责任在高层领导,但这并非就否认了注册会计师应当承担的经济责任、道德责任和法律责任。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注册会计师在为客户提供热诚服务的同时,还应考虑审计信息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为此,注册会计师应把鉴证财务信息的真伪作为其“天职”。必须指出,注册会计师从事的财务审计与会计核算是两项性质不同的工作。把前者视作会计,只是历史提法的一种延续,反映了注册会计师是由会计专家担任的事实。注册会计师审计产生于鉴证会计信息真伪的需要,这已为国内外会计界所共识。会计具有悠久历史,它萌芽于原始公社时期;审计产生于奴隶社会;注册会计师从事的财务审计,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

会计产生于经济管理的需要,有生产、经营及经济活动,就需要有会计为经营管理者提供信息。会计具有提供信息的职能,能够反映经济活动。但是。现代会计是各个单位内部控制的一个分支系统。内部会计控制也是客观存在的,这在中外会计审计界也达到了广泛共识。如果会计职能最初只是为所有者提供会计信息。控制职能并不突出,那么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管理层次的增多、分支机构的出现、管理和决策水平的不断提高,会计的控制职能也就凸现出来了。现代企业会计通过提供经济信息、控制经济过程、考核经济效果来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由于企业规模扩大,需要通过发行股票、债券向社会集资、向银行贷款,于是企业之间经济往来事项增多,企业的会计信息不仅要满足企业领导层的需要,还要满足企业投资者、债权人、客户等的需要,以此作为他们进行投资和经济决策的依据。

为使财务报告反映的信息能取信于社会,就需要由社会中介组织的会计专家对其进行审查鉴证,于是由注册会计师组成的会计师事务所应运而生。因此。由注册会计师鉴证财务信息的真伪是社会公众的普遍要求。凭借注册会计师审计鉴证的财务信息做出投资和经营决策,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所以注册会计师行业成为社会各界欢迎和信赖的行业。注册会计师应当把鉴证财务信息的真伪作为一项神圣责任,坚持诚信为本的原则,客观、公正地履行审计鉴证业务,是注册会计师行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

二、建立市场经济信用体系。提高会计职业道德水平

(一)坚持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方针,标本兼治

为使注册会计师行事守信用、讲信义、不作假账,必须通过严格法制、加强管理、加大经济赔偿、严厉判罚,使违法欺诈者不敢有越轨行为。但要使他们自觉、主动地坚持诚信原则,还须通过道德教育。所以,潘序伦先生在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倡导了“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处事,信以待人”的行为准则,要求会计师事务所立信于社会。因此,建立会计师事务所的信用体系,不仅要健全法制、加强管理,还要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二)健全会计法制应当目的明确、要求具体

健全会计法律、法规应当坚持目的明确、要求具体、便于操作、以利执行。现行《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对提供虚假财务信息的行为提出了处罚要求,但缺乏具体的规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也存在一定漏洞。所以,财政部和其他有关部门都在进行会计法律、法规的健全完善工作。财政部部长助理冯淑萍同志最近对加快建立和完善会计、审计标准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并要求加快研究制定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为了更好地贯彻《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颁发了《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指导意见》,其中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当遵守职业道德准则,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维护社会公众利益。”它明确了职业道德规范制定的目的性,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此外,它还对独立性、专业胜任能力、保密、收费与佣金、与执行鉴证业务不相容的工作等提出了更加具体的要求,提高了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可操作性。

(三)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诫信意识和道德水平

过去对注册会计师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主要是按《注册会计师法》和《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的要求进行规范教育,增强职业道德规范意识。由于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只是注册会计师的道德行为规范,因此在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时,还应结合传统伦理道德,进行“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八德教育。明确做人要学会以仁义待人,坚持诚信为本,说话处事都应讲信用。首先要求自己做到:“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处事,信以待人”。把“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作为座右铭,坚持“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注册会计师出具虚假审计报告或作假账,既伤害了社会公众利益,也违背了仁者爱人的“良心”。所以,进行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应当以中华传统美德为基础。把朱镕基提出的“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作假账”作为行动指南,以增强诚信意识,提高职业道德水平。

(四)加强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管理,建立诚信档案

会计伦理问题的道德探索 篇4

1 会计伦理的理论阐释

对会计伦理问题的研究切入点是从人性的角度出发, 辅以伦理学中的相关理论和经济学的概念支持来进行阐发的。

1.1“经济人”的理论假设

对于假设的方法论研究, 恩格斯曾有段至理名言:“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 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设。”在莫茨和夏拉夫的合著《审计理论结构》中也提出“假设对任何学科的发展均是不可缺少的, 假设是建立任何理论结构的基础, 同时假设又将面临着知识更新的挑战”。

古典经济学家率先提出“经济人”的理论假设, 之所以提出“经济人”的假设, 其目的是凸显“经济人”的特点是为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古典经济学的创始人亚当·斯密在两个世纪之前就已经言称, 屠夫、面包烘焙师、酿酒师傅之所以向人们提供他们的劳动成果, 不是因为他们的善良和同情, 而是为获取金钱的心理所驱动。人具有趋利避害的本性, 每个人在做各种抉择时, 首先将以个体所能获取怎样的利益为出发点。在古典经济学对“经济人”贪图效用最大化的理论基础上, 新经济制度学者对“经济人”的行为作出进一步阐述, 提出了两个假设的理论观点: (1) “经济人”行为中的相对理性假设; (2) “经济人”投机取巧的行为假设。“相对理性”是指社会人有通向理性的思维意识, 但是是相对的。投机取巧的行为则是指在现实社会总会存在这样一群人, 在谋求个人利益的时候, 会采用一些为社会公众标准所鄙夷的手段, 如欺诈、偷盗、背信弃义和谎言等。

上面阐述的两个假设和之前论及的“经济人”谋求利益最大化的特点相结合就构成了新经济制度学者提出的对于经济人行为的三个主要特点。

第一是利益最大化。“经济人”是利己和逐利的, 在经济活动中谋求效用的最大化。这里所提及的效用包含了能用金钱计算的物质财富, 也包含不能通过金钱来计算的潜在物质消费, 如身份地位、休闲娱乐的生活方式等。所以, 追逐效用也即利益的最大程度的获取是“经济人”无法抵制的财富诱惑。

第二是相对理性。“经济人”具有相对理性, 是因为他们在追逐效用最大化同时, 也要受到来自国家法律、行业法规和社会道德力量的控制和约束。“经济人”在为自己谋取物质财富时, 会绞尽脑汁利用一切可以使用的资源, 换言之, 逐利的经济人都是狡黠的, 他们总是从现实社会中推行的制度中间寻求一切可能的追求物质的途径, 用不择手段形容这一行为是最贴切的比喻。但是, 再聪明的“经济人”也要受到社会规范的约束, 他们的聪明智慧也有自身的局限。不可能存在超越自然的绝对聪明人, 因而, 每个生活在现实的人的理性都是相对且有限的。这表现在个体一生中可使用的时间和空间是受到限制的, 并且在有限的时间内可拥有的信息资源是屈指可数的, 再加上人们对自己对外部世界变数的不可掌控性。由此, 个体在谋求自身利益最大程度获取时, 会时常陷入一种“无序和盲目”的尴尬窘境。

第三是投机取巧行为。“经济人”逐利的本性使他们一旦获得不可多得的机会, 就存在着利用扭曲事实、篡改数据和欺上瞒下的手段来取得物质财富积累的行为。因而, “经济人”在经济交易行为中很有可能会做出违反职业道德和行业操守的选择。如企业领导人为了虚报企业利润, 逃避政府部门的税收等, 授意会计工作人员实施相关行为, 导致会计人员会受到自身利益和合作契约关系的限制, 无法做出公平公正的选择, 必将走向自觉或不自觉的道德沦丧的危险境地。

1.2“道德人”的理论假设

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对“经济人”的假设理论进行深入的反思之后, 提出了“道德人”的理论预设, “经济人”理论的提出明显是先于“道德人”的。在这样的基础上, 亚当·斯密进一步提出大胆的理论假设, 他假设“道德人”是有善恶之分的, 而“经济人”的本性是排他和利己的。因为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 由于社会机制也会对“经济人”产生相应的限制作用, 因而, 针对“经济人”理论假设中的漏洞, 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 正是由于社会经济制度的调控和制约使得“经济人”在某种程度上也具有道德人的特性。对社会市场经济运行机制起作用的, 除了经济体制之外, 还会与整个现实社会的文化取向、价值伦理和政治制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为了维持“经济人”和“道德人”在经济实践中的相对平衡, 马克斯·韦伯鲜明地提出了“道德人”的理论概念假设。

“道德人”的理论概念假设, 意指在现实社会中秉承一定的伦理价值和道德规范, 在日常生活中传达一种崇尚至高德行的高尚情操的人, 简言之, “道德人”就是践行某一时期社会道德行为规范并以身作则的人。“道德人”的显著特征是:他的言行举止是贴合时代精神风貌的;相较于“经济人”的利己的本性特征, “道德人”的本质特征是利他的。当然“道德人”也有利己的一方面属性, 但是“道德人”最为根本的人性特点是不能对他人造成危害;“道德人”是以“人之初, 性本善”为其逻辑起点的;“道德人”是基于人性某种特质的抽象的假设。“道德人”把履行社会崇尚的道德行为准则作为自己行为的参照标准。他们推崇道德的力量, 注重经济交易的诚信守义, 能够在市场经济的浪潮冲击下, 依然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 不盲从社会, 不趋炎附势, 他们对弱势群体始终保持着人性关怀和无私援助。“道德人”的缺陷在于其由于将道德的尊崇放置于至高无上的位置, 以致忽视了经济在社会生活中运行作用。

1.3“经济人”和“道德人”的有效结合

通过前面的论述, 可以看出“经济人”和“道德人”是相互矛盾的两个理论概述, 这一点在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中已经有明确的阐释。《国富论》中亚当·斯密承认“经济人”在社会交易活动中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 而在《道德情操论》中亚当·斯密也不否认人在道德威慑作用下所具有的恻隐之心, 难道“经济人”和“道德人”之间就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吗?

在当下的社会经济运行机制中, 把“会计人”解释成“经济人”和“道德人”的有效统一, 无论是理论和实践都是行得通的, 其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人是自然存在物和社会存在物的二者有机的结合。人作为自然存在物, 首先就是要满足自我生存的需要, 要获取最大化的利益所得, 这就导致了“经济人”的存在;而当人充当社会存在物的角色时, 他必须在要与社会和其他人群的交往中才可能继续延续下去, 所以, 他在必要的时候要承担社会所赋予的责任和义务, 在关键的时刻还要具有奉献精神, 这就是“道德人”在社会生活中的角色担当。这样一种现实状况, 自古有之, 当下更无法回避。因而在会计的经济活动实践中, 要从经济和道德两方面的因素来平衡。会计人在谋求效用利益的同时, 也要充分考虑和尊重社会经济目的的实现, 并在会计实践工作中体现一定的职业道德情操。

2 会计的伦理学理论基础

2.1 会计的本质特征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 孔子就曾提出“会计当而已矣”。“当”的含义是指会计核算时要严格按照财政制度办事, 实事求是地按原则履行会计职责, 该收多少就收多少, 既不能少也不能超过规定的金额。《说文解字》中对会计也有适当的解说, “计, 会也, 算也, 从言从十”。又解释到“言”字“直言曰言”, 就是实事求是。又说“十”, “十乃数之具也”, 指的就是根据现实情况真实记载会计数据, 准确核算。因而, 从对会计的历史文献梳理来看, 会计的实质是对社会经济运行活动的真实记录, 确保所记载会计数据信息的内容准确, 数字真实, 资料翔实。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 对会计的实质一直存在两方面的理论观点:管理活动论和信息系统论。“管理活动论”是在1980年首先由杨纪琬、阎达五率先提出的, 其理论观点是将会计的实质理解为一种管理行为, 此理论对于激励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进取心, 鼓励会计人员为提升企业管理效率做出应有的努力, 提高改革开放后会计工作人员的社会地位, 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信息系统论”是西方学者提出的观点, 美国会计学会1966年提交的报告“基本会计理论报告”就指出会计活动其实就是“在本质上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撰写的第4号报告也指出“会计是一项提供信息的服务活动”。马克思的长篇巨著《资本论》中也对会计的本质做出自己的判断, 指出“价值决定及与此有关的簿记”, 这句判断的主旨是认为会计的本质是对经济运行活动的“价值、过程和综合”的体现。马克斯·韦伯对会计的实质的观点是“资本主义本质是理性获利”, 并且是“理性获利过程和行为是依据会计进行调节”。依据这种理论标准会计的实质“按理性原则来核算和调节经济活动”。亚当·斯密对这种观点进一步延伸, 真正的理性原则就是“道德人”对“经济人”的规范和引导, 其核心理念就是敦促人们在获取个体效用的同时, 要充分考虑社会经济效益的实现。

2.2 会计的伦理学内涵

按照一般的推断, 人们会认为伦理学与会计学是毫不相关的两种领域, 但就究其本源, 会计活动其实是一种伦理行为, 是一种道德理性、道德训诫和道德行为的综合, 两者之间存在着逻辑上的关联。

从远古时期人类历史上的首次剩余产品分工开始, 就顺其自然形成了对物品的计数和统计, 自此, 会计与人的道德伦理就紧密缠绕在一起。人们在对财务进行管理的时候, 不可避免要有基本的数学计算的过程, 因此, 会计在财产清算的时候会有意识地从恪守客观真实的立场逐渐演变成为会计职业操守中的尊重客观规律的原则和会计财产核实中的账目和财物必须相一致的原则。而进入现代社会以来, 西方的会计鼻祖卢卡·帕乔则指出会计行业的原则就是诚实守信人的职业, 会计职业所囊括的有关账户清算和数据记录的整个过程都必须融入高尚的道德行为和没有任何利己之心的诚实。

从理论角度来审视, 人类所有活动都涉及伦理层面的内容。首先, 人们的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不仅要满足自身物质生产的需要, 也同时要满足精神层面的追求, 而精神层面的追求则是包含了道德的追求。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人们在参与物质生产实践的时候, 必须把道德原则归入其自律的范围之内。因而, 会计人要成为为社会所接纳的人, 在从事本职工作时, 需要把会计个体效益和社会集体利益有效地整合在一起, 采取科学真实的态度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其次, 任何一种形式的会计主体的行为都是代表了主体的主观价值标准, 会计人员会有意或无意地将自己的能力、品德、信仰和道德精神投入到对象物上, 进行一种有目的的实践活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为衡量会计的行为和成果提供了重要的参照内容和凭据, 以物的形式出现的财务数据, 必将被人们所精神对象化。会计人在审核财务数据和报表时, 会有意识地将自身的价值理念投入到整个财务工作流程中去, 由此得出相应的财务审核结果和数据评判依据。因此, 会计的实践活动中伦理的内容是不可或缺的, 伦理道德是会计职业实质性的、内在的需求。

3 国内会计领域的伦理问题分析

经济的繁荣发展, 必将带动会计领域的高速跃进。也正因为如此, 各国会计行业出现了自会计职业产生以来最为令人瞠目结舌的道德伦理失衡现象。为此, 有学者对此状况予以深刻细致的分析, 学者俞安畅在1987年就对会计行业中出现的十种道德危机进行了诠释。学者蒙丽珍等进一步总结了会计职业伦理道德失重的若干表现:虚增盈利、虚增资产、虚增成本、虚减负债、隐瞒亏损、隐瞒利润、账外设账、截留收入。在《会计腐败控制论》一书中, 作者更是指出了会计腐败的八种表现, 即贪污、贿赂、挪用公款公物、集体私分公款公物、公款吃喝与旅游、一人得道, 鸡犬升天、会计造假、严重失职等。

会计领域自新中国成立以来, 为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 大部分的会计从业人员能够严格遵守社会道德原则和法律章程, 为国家的昌盛和人民生活福祉的提高身体力行, 甘于奉献。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对中国大地的席卷, 并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改革推进, 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文化现象出现了多元格局, 国内会计领域的道德沦丧现象甚嚣尘上, 主要体现在观念层面上的极端个人主义的泛滥、会计职业道德伦理的滑坡和会计领域的渎职犯罪现象的频发。

3.1 观念层面的问题

马克思和恩格斯针对资本社会中存在的极端利己主义的人性扭曲现象作出了笔触犀利的批判, 并指出个人主义在资本社会中的畸形发展已经无法遏制地带来了人的精神世界的分崩离析。个人主义坚信“单个人具有至高无上的内在价值或尊严”, 把个体的利益的实现看作是行动的目的, 而把集体和社会当成实现个人利益的方式和手段。极端个人主义的处世哲学必定与整个社会的发展是背道而驰的, 他们的行为方式触及了社会所尊崇的道德和法律底线。

贪图享乐、金钱至上和本位主义是会计行业出现的极端个人主义的三种表征。贪图享乐型把人的生物性本能需要置于人生意义的首要地位, 把享受生活, 躲避疾苦看作是人的本性使然, 把人的生理满足当作人活着的价值体现;金钱至上型就是为了纸醉金迷的生活不惜一切代价, 所谓欲壑难填, 为实现对金钱的占有, 隐瞒、假造、毁坏会计数据资料和营私舞弊, 为了越来越膨胀的贪欲, 不惜铤而走险, 走上犯罪迷途;本位主义是狭隘的小团体意识, 缺乏整体意识和大局观念, 为了迎合少数人的私欲而损害大多数的利益。

3.2 规范层面的问题

《国际会计职业道德准则》1980年对会计职业道德制定规范, 作出了“独立、客观、正直、保密、业务能力、技术标准和道德自律”等诸多方面的标准界定。会计职业伦理道德的提出是来自会计实践领域的指导, 它鲜明指出会计人在会计实践中应该执行哪些工作职责, 在具体的工作中要具备哪些工作作风、道德情操和职业态度。在国内当下的会计工作实践中, 存在着某些工作人员为了获取不当财富, 采取违背职业道德规则的做法。例如, 随意变更企业利润的核算方法、不负责任地改变企业成本和企业财政收入的确切时间、虚报企业的实际收入等。以致使企业的会计计算信息严重与事实不符, 假账现象频繁发生, 我国会计行业职业道德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3.3 行为层面的问题

行为层面主要是指道德行为方面的僭越倾向, 根据会计道德失范行为对集体和社会造成的危害程度, 可分为不当行为、较恶行为和极恶行为三种。

会计不当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两方面。会计行为不当的作为是指会计人在具体的工作中并没有违反法规的行为发生, 而是窥见法律制度的空隙来编造与会计信息不相符的行为。这种不当的会计行为使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大打折扣, 对于企业的良性运行和发展起到一定的破坏性作用, 同时受到利益损坏的还有企业的投资人、债权人和整个社会。会计不当行为中的不作为是指一种与职业道德操守相悖的表现, 它的实际表现是放弃对会计行为作出相应的道德判断, 在需要作出择断的时候拒绝行使自己的道德评价义务, 用个人的喜好为托词躲避履行道德职责。

会计较恶行为是指企业负责人和会计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不遵守相关会计法规章程的做法, 属于会计违法的行为。其明显的特征是: (1) 涉及金额有限; (2) 违法行为不恶劣; (3) 从对国家、社会和个体的利益造成的后果来衡量, 危害程度并不显著。

会计极恶行为就是指会计行为已经构成了犯罪, 指会计人为了获取非法财物, 在交易活动中凭借职务身份的掩护, 实施各种非法途径破坏社会经济秩序, 触犯了国家制定的关于会计行为的相关法律而受到法律的制裁。

4 会计的道德教育建构

4.1 会计道德教育的理论含义

道德教育的内涵是指一定社会组织结构为了规范人们的道德行为和伦理准则, 自觉承担相关道德责任和义务, 而有计划和有目的地向人们施加的道德训诫。会计道德教育是指依据会计实际工作特点, 有步骤、有条理、有计划地向会计人灌输社会道德规范, 以督促会计人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 自觉执行会计道德标准行为。会计教育具有整合性、教育实施过程中的循序渐进性和实践性。

会计道德教育的整合性是指形塑会计人的职业道德情操是一项综合的任务。会计道德伦理是会计人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和道德习惯等多种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 所以, 会计道德教育工程不能单一机械地、孤立地完成, 必须是各个道德元素相互协调和相互作用的综合效果。

会计人道德教育的循序渐进性是指塑造会计人高尚的道德品德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的系统任务, 不可能在短期内取得明显的成效, 需要不断地向会计人进行道德感染和品行熏陶, 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是会计人经年累月地接受道德洗礼和行为感化的结果。

会计人道德教育的实践性表明, 会计人的道德水平提升必须是从实际工作实践中获得的, 这意味着会计人的道德培养过程是“知”和“行”的有效结合。道德涵养的修炼是以实践为其基石的, 这一点是西方古典哲学家是早就洞察到的, 亚里士多德就曾提出品德的形成必须要经由习惯的养成和实践的积累两条途径得以完成。康德和黑格尔也认识到一定社会的道德观念如果不能经受实践的反复考验都不能冠以道德之名。所以, 会计人的道德伦理教育一定与会计工作实践和社会实际需求相一致, 脱离了实践这一重要的环节, 会计人道德的完善就是空中楼阁, 水中浮萍。

会计道德训诫的核心就是利用道德伦理的影响来引导会计人员的职业行为, 道德伦理教育就是要规范和训诫会计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标准, 来激发其在会计实际工作中做出优良表现。

4.2 会计道德教育的理念更新

会计教育是“塑造会计业未来典范的摇篮”, “造就会计道德楷模的圣殿”。会计道德教育如此强大的辐射功能必须在会计领域的经济活动中发挥其作用, 而目前国内会计道德伦理教育理念和活动都已经不适应会计自身发展的需求, 需要更新现有的道德伦理观念, 在会计人道德教育环节的制度层面、教育层面、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各个环节实现观念的科学创新和大胆尝试。

会计的道德教育观念创新要建立多层次、立体式的思维模式, 改变以往的直线思维和平面思维方式, 会计教育观念更新要以会计行业为保障, 要以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下的社会主义经济蓬勃发展为基本前提, 才可以制订出合乎科学规律的培养会计人才的课程目标和教学体系, 使会计教育改革内容更具合理性和前瞻性。在具体的会计教育实施过程中, 要转变目前普遍存在的强调专业业务知识的增长, 忽视职业道德伦理的塑造;关注会计人的学历资格认定, 忽视非学历持续教育;重视会计人在学校的道德伦理教育, 忽视社会道德价值观念的培育等的情况。

4.3 会计道德教育的过程创新

提高会计人职业道德水平关键的环节在于通过会计培训学校、各政府财政机关、公司事业单位和各个会计学会和协会的共同努力, 通过这些道德教育形成的基地, 持之以恒地进行道德伦理灌输和宣传, 使会计道德职业伦理标准内化为会计人的自律准则。

学校道德教育在培养会计人最初的职业素养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学校教育的专业性和系统性是其他培训机构无法比拟的。公司事业单位既是会计道德伦理教育实施的主要部门, 同时也是会计道德训诫的主要群体, 会计人职业素养的形成是在实际工作锻炼中养成的, 因此, 对于财政单位负责人的道德引导和提高, 是实施道德素质教育的关键切入点。政府财政机构是各级会计单位的管理部门, 从各种渠道对会计单位的经济活动给予指导和引领, 并责无旁贷地担负起对会计人员道德培养的协调、组织和督促。社会是会计人道德素养形成的又一有效阵地, 充分调动和发挥社会各界各方面的有利因素和力量, 是深化会计道德素质的积极有效的方式和手段。

4.4 会计道德教育的内涵拓展

世界各国所推崇的优秀会计道德价值观念理所当然成为会计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首先, 在道德教育过程中, 要强化会计群体中的楷模和标兵示范作用, 更要传播会计行业出现的道德沦丧和失重的“耻文化”现象带来的深刻教训。“耻文化”的教育观念深入日本人心, 对于日本社会的道德文化规范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是值得国内会计领域借鉴和学习的。

其次, 在学校的会计道德教育实践中, 要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会计职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 使学生养成恪守职业本分, 热爱会计事业的职业精神。同时也意识到作为会计人所要面对的实际困难和要应对的各种利益诱惑。

再次, 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 秉持会计人应具有的忠于职守、尊重客观事实, 以及公正无私的道德品行。

会计行业的工作特点就是要经常周旋在各种物质利诱和金钱交易中, 尤其是在当下市场经济的整体氛围中, 人们对于利益的占有在商业时代被迅速发酵, 如果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 很容易滑入欲望的深渊而无法自拔。复次, 还要锻炼学生精益求精、不向困难妥协的性格秉性。最后, 会计人必须要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常识, 学会用法律知识武装自己并处理各种复杂的会计事物。

4.5 会计道德教育的理论更新

经济发展水平位于世界领先地位的美国已经清醒地认识到本国会计伦理道德教育已经走到关键的抉择时刻, 美国的经济学家们更在20世纪80年代就提出要加强会计专业学校学生的道德伦理教育和规范。美国本土的注册会计师协会更是主张会计学专业的学校教育应“在会计学学生中发展伦理价值并且在课程中把伦理问题和技术知识整合在一起的重要性”。鉴于我国目前会计道德教育的现实情况, 西方发达国家的道德教育经验是值得我们吸收和学习的, 国内会计道德教育的应从如下几个方面来建设。

第一,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妥善解决道德教育与实际工作的关系, 把切实处理现实问题和传播道德信念教育密切结合起来, 把提高意识形态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整合起来。

第二, 加深对会计道德职业素质的规范和教育, 借助多种有效措施向会计群体传播会计道德价值理念, 增强会计人的诚信服务意识和扎实的专业技术知识和高尚的职业情操。

第三, 树立模范会计人员的职业形象, 典型人物能够向其他的会计人员示范会计领域优秀的道德行为和令人折服的精神信仰。可使一般的会计工作人员以此为榜样, 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和敬业精神。

4.6 会计道德教育的制度建设

现实生活中违背社会准则的事件时有发生, 道德教育的作用既需要社会的他律作用, 也需要社会群体的自律束缚, 但是当道德教育不能遏制所有的不当行为发生的时候, 道德伦理法制化和制度化就成为解决这一困境的有效途径, 具体说来道德教育制度层面的建设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第一, 法律的社会功效就是约束和限制少数人手中权力的滥用。在完善国内会计行为的法律制定方面, 要增加关于会计违法犯罪的有关内容和加大刑法中对会计犯罪的处罚力度。

第二, 法国著名的政治学家孟德斯鸠曾断言:“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 这是一条万古不易的定理。”为保障会计信息资源权力在其合乎规范的范围发挥作用, 避免不必要的会计领域内徇私舞弊现象的发生, 建立一个全方位、多立体和多监督主体的会计权力长效机制是势在必行的举措, 进而使各种监管措施在功能上互相促进、空间上共同存在和时间上的有效延续。

第三, 营造一个去恶扬善、奖惩分明的会计奖励机制是形成会计道德整体氛围优化的核心举措所在。只有在这样的科学昌明的机制, 全社会的会计道德水准才能大幅攀升, 会计道德价值目标才可能达到和实现。

第四, 由于国内会计领域的自律氛围并不透明, 是一些意志薄弱的会计人员利用机制的不健全违法犯罪, 因而, 在会计职业道德的监控上, 要执行会计人员自律行为和政府机关统筹规划管理的协调、一致。

为了获得经济和物质上的极大充足和丰裕, 人们不惜一切代价地发展经济和攫取财富, 却严重忽视了精神道德层面的充盈和提升, 但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并没有使社会文明程度取得相应的进步, 适得其反的是, 人们曾经赖以依存的社会和谐氛围被无情破坏, 昔日被人们笃信不疑的道德原则和价值伦理遭到前所未有的践踏。毫无疑问, 不断加深的道德失范和人文观念的崩塌已经成为人类文明的最大隐患, 像诚实守信这样的经典品性已成为商品过剩年代中的稀缺奢侈品。法国闻名的学者阿兰·佩雷菲特在其著作《论经济“奇迹”》一书中, 详尽剖析了美国、英国、荷兰和日本的经济崛起的诸多因素, 论证出四国经济繁荣的共同之处就是经济活动坚持诚信原则和自由竞争, 而竞争和诚信理念在经济领域中的实施主要是通过“货币自由交换与分配和自主契约”来完成的。信用机制的健全是一国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 会计体系正是这一信用系统中的唯一方式。阿兰·佩雷菲特在详细分析四国的经济发达状况后, 宣称下一个创造经济奇迹的将是中国, 但是, 针对现阶段我国会计领域的现状, 应尽快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完善会计道德规范系统, 改善目前存在的会计领域中的道德失衡现象, 这是中国成为经济强国的重要依托。

参考文献

[1]罗国杰.伦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9.

[2]唐凯麟.伦理大思路——当代中国道德和伦理学发展的理论审视[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0.

[3]林浩著.会计的伦理意义——会计职业道德以外的会计伦理问题[M].当代会计前沿问题探索,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1.

[4]项怀诚.会计职业道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3.

[5]蒙丽珍.会计职业道德[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4.

会计职业道德伦理论文案例分析 篇5

【案例一】“安然”唱起悲歌,会计路在何方

一、基本案情

1.“安然”的神话。1985年7月,美国休斯顿天然气公司与奥马哈的安然天然气公司合并,成立了后来的安然石油天然气公司。l5年以后,该公司成为美国、一度也是全球的头号能源交易商,其市值曾高达700亿美元、年收入达l000亿美元。2000年l2月28日,安然公司的股票价格达到84.87美元(有资料说是90.75美元)。2001年初,被美国《财富》杂志连续四年评为美国“最具创新精神的公司”。

2.“安然”的轰然倒地。美国创造了“安然”,“安然”创造了现代神话。却谁知美梦苦短,一瞬间“安然”大厦轰然倒地:2001年10月16日,“安然”公布其第三季度亏损6.38亿美元;ll月“安然”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承认,自1997年以来,共虚报利润5.86亿美元;当月29日,“安然”股价一天之内猛跌超过75%,创下纽约股票交易所和纳斯达克市场有史以来的单日下跌之最;次日,“安然”股票暴跌至每股O.26美元,成为名副其实的垃圾股,其股价缩水近360倍!两天后,即12月2日,“安然”向纽约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其申请文件中开列的资产总额468亿美元。“安然”又创造两个之最——美国(或许是世界)有史以来最大宗的破产申请记录;最快的破产速度。

3.“安然”到底做了什么。一是在财务报表上隐瞒并矫饰公司的真实财务状况;二是利用错综复杂的关联方交易虚构利润,利用现行财务规则漏洞“不进入资产负债表”隐藏债务,以其回避法律和规则对其提出的信息披露要求;三是夸大公司业绩并向投资者隐瞒公司业务等违法手段来误导投资者。而世界“五大”会计师公司之一的安达信公司又为其提供了不实的审计报告,从而使“安然”神话套上了“皇帝的新衣”。

二、案例评析

(一)“安然”轰倒的原因

“安然”轰倒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媒体认为主要有两点:

1.制度腐败:“安然”事件,其实是现代企业制度、公司治理制度、现代会计制度、证券及金融市场制度、社会审计制度等存在问题,使内部人滥用职权而没有有效的监督和约束机制。此案不仅涉及美国两党政要,而且涉及那么多政府高官和国会议员,可以说,这与其社会制度不无关系,安然公司的破产揭示了现代资本主义的各种弊端。

2.道德沦丧:媒体披露,安然公司与布什家族、众多政府要员、国会议员关系非同一般,在其破产前后,更是接触频繁。公司总裁肯尼斯•莱在公司破产前已经秘密抛售了其掌握的全部股票,那些持有安然公司股份的现任布什政府某些部长、副部长们,也在公司倒闭前卖出了自己手中的股票。安然公司的一般雇员们却因为金字塔顶的少数人把钱抽走,一夜之间数亿美元的退休金化为乌有,失去了他们一生的积蓄。骇人听闻的暗箱操作,毫无社会责任感和诚信可言,亦毫无恻隐之心,道德沦丧殆尽,这就是某些西方大公司!

(二)“安然”轰倒的启示

1.恪守职业道德,保持职业尊严。从会计的角度上看“安然”事件,主要不是会计标准和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问题,而是如何坚守职业道德的问题。应该建立、健全行业自律组织,制定行业自律规范,并确保有效实施(奖惩、准入、退出等)。不论公司财务会计人员,还是社会审计人员都应坚守职业道德底线,保持职业尊严,做高尚的会计人,“诚信为本,操守为重”。有人说,会计没有了诚实就像战士没有了勇敢,科学家没有了智慧,官员没有了廉洁。比喻形象,言之有理。总之做人于做事,做人应为先。

2.规范社会审计,保持审计的独立性。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安达信”既是“安然”的外部审计人,又是内部审计人和提供管理咨询服务人;既一只手教其做账,另一只手证明这只做账的手。换言之,“安达信”既是“安然”的裁判员,又是“安然”的运动员。为此,“安达信”每年从“安然”得到上千万美元的丰厚报酬,就这样,“安达信”还能保持最起码的独立性吗?因此,“安然”的丑闻同时也必定成为“安达信”的丑闻。“安然”轰倒后,安然公司在销毁重要文件,为“安然”出具审计报告的安达信首席审计师大卫•邓肯(已被解雇)也在销毁资料。这些充分说明,即使在美国这样市场经济比较健全的国家,在1997年就成立了独立性准则委员会的国家,连“五大”会计师事务所都时有严重违规、严重违反“独立性”的事件发生。虽然美国证监会(SEC)于2000年6月27日就提出了修改独立性规则的动议,但会计师真正做到独立、公正从业仍然路途遥远。

3.建立健全法制,加强政府监管。从“安然”轰倒及“安达信”丑闻,我们不仅看到了道德严重失范,更看到了法制的缺漏和政府监管乏力。因此,应该建立健全法制,既要规范企业,又要规范社会中介;对政府官员、对注册会计师进入企业任职,要有严格规定、具体要求,政府监督、监察部门也要严格执法,违者严惩不怠。2001年底,中国证监会发布的《A股公司实行补充审计的暂行规定》,可以视为是以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不可信或不完全可信为前提的监管措施。

2008年3月,某市财政局派出检查组对市属某国有企业的会计工作进行检查。检查中了解到以下情况:

(1)2004年10月,公司领导调换,新的负责人林总上任后,将其儿子林青调入该厂会计科任出纳,兼管会计档案保管工作。林青没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2)2004年11月,会计张某申请调离该厂,厂人事部门在其没有办清会计工作交接手续的情况下,即为其办理了调动手续。

(3)2005年1月6日,该厂档案科会同会计科编制会计档案销毁清册,经厂长签字后,按规定程序进行了监销。经查实,销毁的会计档案中有一些是保管期满但未结清的债权债务

原始凭证。

要求:请指出上述情况中哪些行为不符合法律规定,并说明理由。

答案:(1)林总将其儿子林青调入该公司担任出纳一职,兼管会计档案保管工作的行为不符合规定。根据规定,各单位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此外,根据规定,出纳人员不得兼管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

(2)会计张某没有办清会计工作交接手续即办理调动手续的行为不符合规定。根据《会计法》的规定,会计人员工作调动或者因故离职,必须将本人所经管的会计工作全部移交接管人员;没有办理交接手续的,不得调动或者离职。

(3)销毁保管期满但未结清债权、债务的原始凭证的行为不符合规定。根据《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对于保管期满但未结清债权债务的原始凭证和涉及其他未了事项的原始凭证,不得销毁;而应当单独抽出立卷,保管到未了事项完结时为止。

某公司发生以下情况:(2009年第一次考题)

(1)公司接受上级有关单位审核,发现一张购买计算机的发票,其“金额”栏中的数字有更改现象,经查阅相关买卖合同、单据,确认更改后的金额是正确的,更改处盖有出具单位的相关印章。公司以该发票为原始凭证进行账务处理并入账。

(2)公司一供货商多次上门催要逾期货款,经公司负责人同意,会计主管张某让出纳员一张25万元的转账支票给供货商。供货商向银行提示付款时,银行以该公司的银行存款余额不足25万元为由予以退票。

(3)公司对外报送2008年会计报告,公司董事会研究决定,公司对外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由公司财务总监签字、盖章后报出。

(4)因机构高速需要,公司财务部门搬入到新的办公室,财务人员将保管期满的会计档案全部销毁。在销毁的会计档案中,有保管期满但尚在使用的一台机器的原始凭证。

(5)该公司原出纳张某在出纳工作期间的有些资料存在一些问题,而接替者刘某在交接时并未发现。检查人员在了解情况时,原出纳张某说:“已经办理了会计交接手续,自己不再承担任何责任,责任由接替者刘某承担。”

要求:根据上述情况和有关法律规定分析下列问题:

(1)该公司对购买计算机发票的处理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并说明理由。

(2)该公司签发25万元转账支票的行为属于何种违法行为?应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3)董事会作出对外报送财务会计报告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并说明理由。

(4)该公司销毁会计档案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并说明理由。

(5)张某的理由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答案:(1)该公司对购买计算机发票的处理不符合法律规定。根据规定:原始凭证金额有错误的,应当由出具单位重开,不得在原始凭证上更正。该公司对购买计算机发票的金额栏数字进行更改更改不符合法律规定。

(2)该公司签发25万元转账支票的行为属于签发空头支票的违法行为;根据规定:签发空头支票和与其预留签名或印鉴不符的支票,银行应予退票,并对其处以票面金额5%,但不低于1000元的罚款,同时,持票人有权要求出票人支付支票金额2%的赔偿金。该违法

行为,银行应对其处以12500元的罚款,同时供货商松要求其支付5000元的赔偿金。

(3)董事会作出对外报送财务会计报告不符合法律规定。根据规定:对外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由单位负责人和主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签名并盖章;设置总会计师的单位,还须由总会计师签名并盖章。该公司对外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仅由公司财务总监签字、盖章后报出不符合法规定。

(4)该公司销毁会计档案不符合法律规定。根据规定:对于保管期满但未的债权债务原始凭证和涉及其他未了事项的原始凭证(如会计档案保管期限但尚未报废的固定资产购买凭证等),不得销毁,而应当单独抽出立卷,保管到未了事项完结后方可按规定的程序进行销毁。该公司将保管期满但尚在使用的一台机器的原始凭证销毁不符合法律规定。

(5)张某的理由不正确。根据规定:移交人员对移交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的合法性、真实性承担法律责任。会计资料移交后,如发现是在其经办会计工作期间内所发生的问题,由原移交人员负责。张某应对其在出纳工作期间的有些资料存在一些问题承担法律责任。

某公司因业务发展需要,从人才市场招聘了一名具有中专学历的张×任出纳。开始,他还勤恳敬业,公司领导和同事对他的工作都很满意。但受到同事在股市赚钱的影响,张×也开始涉足股市。然而事非所愿,进入股市很快被套牢,想急于翻本又苦于没有资金,他开始对自己每天经手的现金动了邪念,凭着财务主管对他的信任,拿了财务主管的财务专用章在自己保管的空白现金支票上任意盖章取款。月底,银行对账单也是其到银行提取且自行核对,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未被发现。至案发,公司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张×犯罪,企业蒙受损失,教训是非常深刻的。这个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

一是要注重职业道德教育。会计人员站在经济战线前沿,必须具备高度的法制观念,高尚的会计职业道德,因此企业在选人用人时,必须注重思想素质要求,并时时进行职业道德的教育和监督检查,避免道德失范以致沦为犯罪。本案例中的张×天天与现金打交道,思想防线一垮,道德缺失的一面就暴露出来,结果不顾一切地心怀侥幸以身试法,毁了自己,也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不能不说是企业用人的失误。

二是要加强对货币资金的管理。根据规定现金要日清月结,要定期盘点,银行存款要有独立于出纳的人员进行核对,而这些基本的管理要求企业都没有做到。张×利用职务之便,反复利用银行支票“吞食”公款而不被发现,说明公司的货币资金管理严重失控。退一步讲,一个企业即使再疏予管理,但每年年终总要对各项资金尤其对库存现金、银行存款进行核对清理吧,而张×长期作案而不被发现,充分说明了该企业财务管理的严重混乱。

三是要建立有效的内部牵制制度。如在对印鉴的管理上,该公司印鉴虽然是分开管理的,但管理人没有真正负起责任,而是把银行印鉴交由出纳任意使用,给思想素质极差的张×钻了空子,这种分开形同虚设。按照规定印鉴与支票应由不同的人分开管理并存放保险柜内,保管人要自己亲手使用并审核支票用途,对已加盖印鉴的支票作废时要在支票正面写作废字样或打叉以示作废而且必须与有效支票存放在一起,不得撕毁,并作好记录。要由出纳以外的人员对支票等票据的使用号码进行登记,随时按号检查其连续性、完整性及使用情况,并与银行对账单的记录核对,如有舞弊,很快就可发现。

会计伦理道德 篇6

会计诚信作为会计职业道德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求会计人员要以诚待人,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会计工作要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数据要真实,计算要准确;要保密守信。它是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根本,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完整,规范会计行为的关键,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会计诚信的理解和认识。世界各国都将会计诚信作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重点,对会计人员进行职业规范。因此,会计诚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会计人员公正、客观、真实的职业道德和正确、谨慎的职业水平,最终形成良好的会计职业人格。

我们要针对会计教育中职业道德教育弱化的现状,把会计诚信教育作为会计教育和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第一重要内容,加强学生和会计人员的诚信教育。

二、会计诚信教育的目标是赋予会计人员适应时代要求的会计人格精神

随着社会分工的复杂和交换的频繁、规模的扩大,诚信作为维护交换关系和市场经济秩序的基本准则意义重大,而会计诚信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经济活动中,若诚信缺失,信用遭破坏,就会导致市场秩序混乱,交易链条中断。在商品生产和交换的环节上,生产、运输、赊购、赊销等都存在委托代理关系。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使交易链条中断。如作为市场经济核心的银行,信用就是其发展的基础。离开信用,股票、债券及其他金融衍生工具也都无法发展。同样,会计如果一旦失去诚信,致使会计信息失真,破坏了经济交易的运行规则,扰乱了市场经济就更是损害了会计行业的生存和发展。

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市场经济越发达,对诚信要求越高,特别是对会计诚信的要求也越高。由于市场经济中价值规律、供求规律和竞争规律的存在,形成了相互制衡的市场机制,推动了经济诚信的发展完善,进而促进会计诚信体系的建立。因此,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呼唤诚信。但在我国经济转型时期,旧秩序未破,新秩序待立,由于缺乏明晰的产权界定和强烈的维权意识,信用服务机构薄弱,提供服务水平不高,以及对失信行为的惩处打击不力等原因,使失信成为市场经济健康运行的一大障碍。正如厉以宁教授所说“道德的力量十分重要,是对社会经济活动的市场调节和政府调节之外的第三种力量。市场调节与政府调节都有其局限性,两种调节互补之后仍会留下一部分空白,这个空白只能依靠道德调 节来发挥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道德约束是一道最后的防线。”

我国实施“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战略方针,就是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同时,构建我国的新型道德体系和政治民主体制。诚信理念正是我们新型道德建设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提出,“明礼诚信”是社会道德规范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会计诚信也是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部分。会计诚信是社会经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否则,经济活动秩序就会被破坏。诚信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也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础,是人之为人最重要的品德。它是一个人在长期的教育和生活、工作中形成的,诚信是金。中国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由于计划经济只有指令和服从关系,不需要建立信用关系,对会计人员的诚信要求比较简单,而市场经济是靠合同和契约关系来维系的,需要建立牢固的信用关系,缺乏诚信就无法进行交易。复杂的经济关系对会计人员的诚信要求更高,“没有一种商业行为和商业道德的规范,能够代替一个有职业操守的管理者、高级职员或者雇员的深思熟虑的行为”(纽约证券交易所建议书,2002年6月)。这些反映在会计教育上,必然要求加强对会计人员进行适应时代要求的会计诚信教育,其核心是赋予“会计人”的社会活动以会计人格精神。会计诚信教育的目标是会计诚信教育的重要内容,它决定着会计诚信教育结构的安排和具体教学内容的选择。因此,在会计诚信教育过程中,需要体现出适应时代要求的新的会计诚信教育的目标特点。一是会计诚信教育思想时代化。因为只有人的思想和观念保持了与时代发展的一致性、同步性,才可能会把这种理念付诸于行动,化为实践,才会有所“作为”。这就是说会计诚信教育,要考虑当前形势下的或未来形势下的发展,给。“会计人”的诚信启示是现实的、前瞻的。二是会计诚信教育内容综合化。会计诚信教育也同其他教育一样,必须服从、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趋于全球化的形势下,会计环境从国内扩展到国际,会计作为“国际商业语言”,会计人员不但要有良好的专业知识、技能和一般的职业道德观念,还要具有良好的会计诚信理念和公正、准确的职业判断能力,才能在各种挑战面前应付复杂多变的环境。这就要求会计诚信教育的内容是综合化的。

三、会计诚信教育的重点是会计诚信信念、诚信文化、诚信制度教育

会计诚信教育作为培养会计人员良好职业道德的活动,应当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要求,突破原有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思维定势和模式,创建新的会计诚信教育内容和体系,重点开展会计诚信信念、诚信文化、诚信制度的教育。会计诚信信念是会计人员在利益与诚信面前,表现出来的选择行为的一种观念。会计诚信文化是会计行业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的利益与诚信的选择,反映的是会计行业职业行为的一种观念。会计诚信制度则是制约会计行业和会计人员利益与诚信选择行为的规则。会计诚信信念是会计诚信的前提,会计诚信文化是会计诚信的纽带,会计诚信制度是会计诚信的机制,它们都是维系会计诚信的重要基础。因此在进行会计诚信教育过程中,必须将会计诚信信念、诚信文化、诚信制度教育作为会计诚信教育的核心目标和重点内容,使会计人员把会计诚信作为最重要的工作准则和最基本的工作要求。

一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会计诚信理念教育。开展会计诚信宣传教育活动,使全社会的人们都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强化诚信光荣、不诚信可耻的观念,形成诚信者受尊重、不诚信者遭鄙视的社会氛围。树立会计诚实守信的典型,揭露会计弄虚作假的行为,采取多种形式的会计诚信教育活动,如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中会计诚信教育、开展会计诚信讨论、会计诚信年活动等等,形成良好的会计诚信氛围。以此,建立以诚实守信为核心的会计道德理念,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会计道德规范。

二是坚持实事求是,遵循准则,提高对会计诚信的认识。应积极倡导会计诚信教育活动,把会计诚信教育纳入会计继续教育课程,提高会计诚信水平。通过会计诚信教育,使人们充分认识到诚信职业道德和诚信的发展依赖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会计生存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社会公众对会计诚信的基本要求。因此,我们只有不断提高会计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专业胜任能力,不断加强会计诚信建设,转变观念,改进作风,提高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才能促进诚信职业道德和诚信建设深入发展,以满足社会和公众的需要,在推动市场经济发展中实现自身价值,树立良好形象。

三是加大会计诚信法制建设,为会计诚信理念的回归和会计诚信信用体系建设提供保障。新《会计法》第三十九条规定,“会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提高业务素质”,财政部印发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又对会计职业道德进一步具体化,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了《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规范》等等。这些为会计诚信建设提供了法律法规和制度保障。法制的力量是刚性的,道德伦理的力量是柔性的,健全的法制体系虽然是会计诚信的前提和基础,但会计诚信的建立和形成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四是加强会计诚信的监管,建立会计诚信监督体系。提高会计诚信度,一定意义上要求加强会计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对不守信会计行为的有力打击也促进了会计诚信水平的提高。这就要建立会计诚信监督体系:1、行政部门的政府监督。2、社会监督。加强会计学会建设,建立健全会计人员会计诚信档案记录;提高会计中介机构服务水平,增强会计信息透明度和信息传递机制。3、建立会计诚信的内部监督。应该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在单位内部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内控体系。

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诚信探讨 篇7

虚假财务信息是财务欺诈的表现形式。财务欺诈主要责任在高层领导,但这并非就否认了注册会计师应当承担的经济责任、道德责任和法律责任。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注册会计师在为客户提供热诚服务的同时,还应考虑审计信息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为此,注册会计师应把鉴证财务信息的真伪作为其“天职”。必须指出,注册会计师从事的财务审计与会计核算是两项性质不同的工作。把前者视作会计,只是历史提法的一种延续,反映了注册会计师是由会计专家担任的事实。注册会计师审计产生于鉴证会计信息真伪的需要,这已为国内外会计界所共识。会计具有悠久历史,它萌芽于原始公社时期;审计产生于奴隶社会;注册会计师从事的财务审计,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

会计产生于经济管理的需要,有生产、经营及经济活动,就需要有会计为经营管理者提供信息。会计具有提供信息的职能,能够反映经济活动。但是,现代会计是各个单位内部控制的一个分支系统。内部会计控制也是客观存在的,这在中外会计审计界也达到了广泛共识。如果会计职能最初只是为所有者提供会计信息,控制职能并不突出,那么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管理层次的增多、分支机构的出现、管理和决策水平的不断提高,会计的控制职能也就凸现出来了。现代企业会计通过提供经济信息、控制经济过程、考核经济效果来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由于企业规模扩大,需要通过发行股票、债券向社会集资、向银行贷款,于是企业之间经济往来事项增多,企业的会计信息不仅要满足企业领导层的需要,还要满足企业投资者、债权人、客户等的需要,以此作为他们进行投资和经济决策的依据。

为使财务报告反映的信息能取信于社会,就需要由社会中介组织的会计专家对其进行审查鉴证,于是由注册会计师组成的会计师事务所应运而生。因此,由注册会计师鉴证财务信息的真伪是社会公众的普遍要求。凭借注册会计师审计鉴证的财务信息做出投资和经营决策,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所以注册会计师行业成为社会各界欢迎和信赖的行业。注册会计师应当把鉴证财务信息的真伪作为一项神圣责任,坚持诚信为本的原则,客观、公正地履行审计鉴证业务,是注册会计师行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

二、建立市场经济信用体系,提高会计职业道德水平

(一)坚持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方针,标本兼治

为使注册会计师行事守信用、讲信义、不作假账,必须通过严格法制、加强管理、加大经济赔偿、严厉判罚,使违法欺诈者不敢有越轨行为。但要使他们自觉、主动地坚持诚信原则,还须通过道德教育。所以,潘序伦先生在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倡导了“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处事,信以待人”的行为准则,要求会计师事务所立信于社会。因此,建立会计师事务所的信用体系,不仅要健全法制、加强管理,还要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二)健全会计法制应当目的明确、要求具体

健全会计法律、法规应当坚持目的明确、要求具体、便于操作、以利执行。现行《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对提供虚假财务信息的行为提出了处罚要求,但缺乏具体的规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也存在一定漏洞。所以,财政部和其他有关部门都在进行会计法律、法规的健全完善工作。财政部部长助理冯淑萍同志最近对加快建立和完善会计、审计标准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并要求加快研究制定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为了更好地贯彻《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颁发了《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指导意见》,其中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当遵守职业道德准则,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维护社会公众利益。”它明确了职业道德规范制定的目的性,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此外,它还对独立性、专业胜任能力、保密、收费与佣金、与执行鉴证业务不相容的工作等提出了更加具体的要求,提高了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可操作性。

(三)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诚信意识和道德水平

过去对注册会计师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主要是按《注册会计师法》和《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的要求进行规范教育,增强职业道德规范意识。由于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只是注册会计师的道德行为规范,因此在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时,还应结合传统伦理道德,进行“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八德教育。明确做人要学会以仁义待人,坚持诚信为本,说话处事都应讲信用。首先要求自己做到:“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处事,信以待人”,把“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作为座右铭,坚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注册会计师出具虚假审计报告或作假账,既伤害了社会公众利益,也违背了仁者爱人的“良心”。所以,进行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应当以中华传统美德为基础,把朱镕基提出的“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作假账”作为行动指南,以增强诚信意识,提高职业道德水平。

(四)加强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管理,建立诚信档案

会计伦理下企业会计政策选择优化 篇8

会计政策选择与会计理论是两个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概念, 二者相互作用、不可分割。一方面, 会计理论是会计政策选择的前提;另一方面, 良好的会计政策选择又能丰富、完善会计理论的内涵;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会计政策选择与会计伦理的相关性具体表现在会计政策选择内涵、目标、利益实现机制、各利益相关者四个方面。 (1) 会计政策选择内涵。会计伦理下的会计政策选择从内涵上是企业在会计政策的选择过程中必须以实现最大化最大多数利益相关群体的最大利益为宗旨, 端正企业动机, 坚持会计伦理观念, 客观、公正的展现企业的财务状况, 为企业投资者、管理者、债权人等相关利益群体做出正确的战略决策提供事实依据。 (2) 会计目标。目标理论注重有价值的会计行为, 即具有指导性、方向性的公允的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负债等情况, 综合平衡各方的利益, 企业管理者选择正确、合理的决策, 实现均衡动态下的利益最大化。 (3) 利益实现机制。会计政策选择不仅需要政府部门完善的、正式的法律体制, 还需要伦理、习惯等非正式的会计规则来约束企业行为。会计伦理不是对企业政策选择的束缚, 而是更好的实现最大利益的一种开放。为了塑造企业管理人员的人格魅力, 提升会计实施主体的职业道德意识和专业素质, 以从根本上避免会计政策选择过程中的失当、失职行为, 优化资源配置, 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 促使财务过程和谐运作, 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4) 利益相关者。会计政策选择中常见的利益相关者主要有政府机构的相关管理部门、企业的管理团队人员、外部投资者以及债权人等。政府机构既要制定适当的会计政策, 维护社会环境的和谐, 又要以税收的方式分配企业利润, 二者之间的矛盾需要政府合理确定政策空间,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提高企业自律的能力。企业管理团队人员是企业会计政策选择中的责任人和实施者, 与其他利益主体间的利益冲突必须通过合理、灵活的企业会计政策选择来平衡。对外部投资者而言, 投资利益最大化是其投资的根本动因, 但是现有的委托代理行为难以避免投资者和管理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现象, 从而带来管理者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因此, 加强会计政策选择必须遵守会计伦理, 才能兼顾各方利益。最后, 债权人是企业债务权利的所有人, 拥有对企业真实经济状况和具体会计政策的知晓权, 真实反映企业的经济状况, 对企业的偿债能力, 有一个合理的了解, 对债券人决策提供依据, 促进企业长久发展。

不同的会计政策选择对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和效果有不同的影响。会计政策选择经历的时间不短, 却依然存在着会计政策选择失当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选择动机具有机会主义倾向,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是企业实现企业利益的内容之一。一些企业管理者为了自身的利益, 不顾企业的健康发展, 利用自身管理机会的优势, 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不法的会计政策, 导致企业会计信息失实, 质量下降, 误导其他企业相关利益主体的行为决策, 不利于企业发展。 (2) 选择的形式随意, 企业管理者的素质参差不齐, 在进行企业会计政策选择时, 缺乏专业素质, 随意性大, 没有真正从企业的利益、自身的实际特点出发, 政策选择单一, 很多管理者侧重于选择操作简单的会计政策, 造成企业的会计信息缺乏真实性和可靠性, 严重影响企业各利益相关主体决策的制定。 (3) 选择效果不具有长期性,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持续、动态的循环往复的过程, 部分企业的管理者进行会计政策选择时缺乏科学统一的选择程序和内在的一致性, 大多数会计政策选择仅仅是将相关政策进行机械的堆砌, 缺乏整体优化的融合。 (4) 选择的环境失衡, 长期以来的计划经济使得我国“一股独大”和“内部人控制”的弊端难以根除, 严重影响我国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环境。此外, 我国企业委托代理机制中常见的董事长和经理两职集一身现象, 严重阻碍了三权制衡机制的作用, 使得策选择权的失衡。

国内学者对会计政策选择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 但是主要都围绕技术层面展开, 然而作为一种价值论理判断, 任何一种会计政策选择的背后都蕴藏着一定的伦理价值, 具有一定的经济性后果。因此, 从伦理学角度分析会计政策选择存在的问题, 是合理解决问题的关键。 (1) 会计政策选择存在伦理缺失。会计政策选择失误的根源是会计伦理缺失, 使得企业的会计政策选择缺乏相关的依据, 使得企业发展形成恶性循环, 严重影响企业、社会的发展。 (2) 会计政策选择存在伦理缺位。伦理缺位是指在会计政策选择过程中所应体现而没有体现的会计政策选择。企业主体的责任与义务、权利与诚信等道德精神, 使得伦理精神贯彻不到位。主要表现在:管理者对功利主义的误解, 片面追求功利, 导致信息失真;我国的道德评价机制尚未形成, 道德评价失去作用;会计信息不对称, 使得管理者在无人监督时, 为了追求短期利益, 出现“道德风险”。 (3) 会计政策选择存在伦理越位。企业管理者依据特定的社会关系与其他利益相关者解决特定的道德问题。然而, 面对不同道德观念的多元化的主体, 管理者不可能满足所有利益主体的不同要求, 另外机会主义倾向诱使企业管理者凭借自身的优势地位, 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 有目的的强调自身的伦理理念, 误导其他利益相关者。 (4) 缺乏健全的会计伦理体系。会计工作必须依赖一定的技术和制度。然而企业会计活动的环境变幻莫测, 加之现有会计制度体系自身的缺陷, 使得原有的教育、伦理要求跟不上形势的发展, 会计伦理体系建设跟不上时代发展要求。在加强法律建设时, 要加强会计伦理的“非正式约束”建设, 通过改变行为人的伦理价值, 提高会计行为的自觉性和自律性。 (5) 中国传统文化缺乏公允、平等的伦理精神。中国的企业管理体制受中国传统等级制度影响较深, 会计核算监督过程绝大部分由管理者所决定, 单位负责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授意会计人员进行不当的会计政策选择时, 会计人员往往采取服从态度。

伦理环境指给经济主体设定、规范一定的体制和制度, 提供伦理遵守范围, 体现在政策、法规、条例、管理规章等制度, 影响、制约人们的价值判断、道德选择, 包括内、外两部分。无论是内部的企业文化环境、监督自控和审计体系, 还是外部宏观环境和监督管理环境, 都是伦理环境的重要内容。健康的伦理环境有益于企业经营活动及管理者行为。因此为了防止伦理失当现象, 必须积极优化会计政策的伦理环境, 可以通过以下措施优化:

第一, 完善企业内部监督机制。企业在进行会计政策选择的过程中, 必须充分结合自身经营性质、阶段、目标、利益矛盾以及行业发展特征等因素, 充分发挥内部自我监督、自我控制的作用。企业内部监督是指企业内部人员的相互监督, 既包括上级对下级的监督, 也包括下级对上级的监督。完善企业内部监督机制有利于发挥员工的积极主动性, 也有利于企业会计政策有效执行;此外, 完善的企业内部监督机制有利于会计、审计、统计三者统一, 减少由于信息失误带来的决策失误问题的发生, 加强企业内部监督,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第二, 加强外部监督。社会环境不断变化, 新型行业不断涌现, 必然要求新的会计政策选择关注外部的监督环境。企业的外部监督集中表现在政府与社会相结合的监督体制。政府监督表现在宏观引导和行政监督, 财政、税收和银行等多部门通过分工实现信息交流与共享, 确保监督有效。社会监督主要是注册会计师审计和舆论监督, 直接对企业的经营和账目进行审查。此外, 还应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

第三, 提高会计在企业中的地位。会计政策变更的实际操作者对会计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地位没有深刻的认识, 对会计信息的处理缺乏实效性、客观性和完整性。会计工作的特殊性要求会计人员必须保持独立性, 保障会计主体公平、客观、和谐的社会工作环境的公正程度以减少非会计因素对会计信息失实的影响。此外, 提高会计地位, 有助于激发会计主体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心, 为企业管理者掌握企业经营、财务状况提供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也有助于提高会计人员的会计伦理素质、会计职业技能和职业判断能力。

第四, 加强企业会计伦理教育。加强企业会计伦理下会计政策选择, 教育先行。教育的本质是提高企业会计主体会计行为自律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一系列引导活动, 使得企业会计主体自觉履行会计伦理的义务。会计伦理教育是以会计伦理要求和社会总体道德要求为本质, 促进良好的社会伦理风尚为目标, 包括学校教育和继续再教育两种。会计政策选择不是静态的, 而是一个动态的循环往复的过程, 在时间上具有不可分割性;其基础就是建立在企业的会计政策选择既要满足企业短期的经济利益, 也要符合企业长远发展目标的实现, 既满足企业具体业务的要求, 又符合企业整体因素的协调。因此, 会计伦理教育是优化会计伦理环境的长久战略发展方向。

第五, 发扬儒家伦理思想。儒家伦理思想注重伦理的价值和导向, 是管理进程中的人文关怀和情感投资。儒家伦理思想坚持“仁、义、礼、智、信”, 两千多年来一直引导人们的思想、行为, 注重“礼治”、“德治”、“人治”注重人格修养和相互尊重的人际关系的建立。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强调普遍的仁爱, “义”要求社会责任感, 公正对待利益相关者, 既是当代社会伦理体制的要求, 也符合企业会计政策选择中人与人之间需求关系的要求。但是由于传统文化的时代性, 在人人生而平等问题上, 儒家伦理思想与现代企业的发展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 不能全盘照抄。因此, 作为中国传统的伦理思想的源泉, 有值得企业会计主体借鉴的特色, 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必须找准契合点取其精华, 弃其糟粕, 既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又适应于现代企业的发展。

会计职业道德 篇9

会计职业道德是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

会计职业道德的含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会计职业道德是调整会计职业活动利益关系的手段。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会计职业活动中的各种经济关系日趋复杂, 这些经济关系的实质是经济利益关系。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 各经济主体的利益与国家利益、社会公众利益时常发生冲突。会计职业道德可以配合国家法律制度, 调整职业关系中的经济利益关系, 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会计职业道德允许个人和各经济主体获取合法的自身利益, 但反对通过损害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而获取违法利益。

2. 会计职业道德具有相对稳定性。

会计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经济学科, 是为加强经营管理, 提高经济效益, 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维护社会公众利益服务的。市场经济的客观性是通过价值规律表现出来的。任何社会和个人, 对于客观经济规律, 只能在认识的基础上, 去主动适应、掌握和运用它, 而不能去改造它, 更不能违背它。在市场经济活动中, 作为对单位经济业务事项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会计, 会计标准的设计, 会计政策的制定, 会计方法的选择, 都必须遵循客观经济规律。正由于人们面对的是共同的客观经济规律, 因此, 会计职业道德主要依附于历史继承性和经济规律, 在社会经济关系不断的变迁中, 保持自己的相对稳定性。没有任何一个社会制度能够容忍虚假会计信息, 也没有任何一个经济主体会允许会计人员私自向外界提供或者泄露单位的商业秘密, 会计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诚实守信、客观公正等是会计职业的普遍要求。

3. 会计职业道德具有广泛的社会性。

医生职业道德的优劣影响的是一个或几个患者, 而会计因其服务对象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 提供的会计信息是公共产品, 所以会计职业道德的优劣将影响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广厦 (银川) 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简称银广厦) 会计造假丑闻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该上市公司通过伪造购销合同、伪造出口报关单、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伪造免税文件和伪造金融票据等手段, 虚构巨额利润7.45亿元。该公司的股票在其会计造假丑闻败露后股价大幅下跌, 使广大股东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严重干扰了社会经济的正常秩序。可见, 会计信息质量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秩序, 会计职业道德必将受到社会关注, 具有广泛的社会性。

二、会计职业道德的作用

会计职业道德的作用,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会计职业道德是对会计法律制度的重要补充。

会计法律制度是会计职业道德的最低要求, 会计职业道德是对会计法律规范的重要补充, 其作用是其他会计法律制度所不能替代的。很显然, 会计职业道德可以对此起很重要的辅助和补充作用。

2. 会计职业道德是规范会计行为的基础。

动机是行为的先导, 有什么样的动机就有什么样的行为。会计行为是由内心信念来支配的, 信念的善与恶将导致行为的是与非。会计职业道德对会计的行为动机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如诚实守信、客观公正等, 引导、规劝、约束会计人员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 遵循职业道德要求, 从而达到规范会计行为的目的。

3. 会计职业道德是实现会计目标的重要保证。

从会计职业关系角度讲, 会计目标就是为会计职业关系中的各个服务对象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能否为这些服务对象及时提供相关的、可靠的会计信息, 取决于会计从业者能否严格履行职业行为准则。如果会计从业者故意或非故意地提供了不充分、不可靠的会计信息, 会严重背离会计目标, 造成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使服务对象的决策失误, 甚至导致社会经济秩序混乱。因此, 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约束着会计人员的职业行为, 是实现会计目标的重要保证。

4. 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提高素质的内在要求。

会计职业道德和会计透明度 篇10

根据财政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规定: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内容主要包括敬业爱岗、熟悉法规、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搞好服务、保守秘密。潘序伦先生认为会计师应具有“公正之品格,诚笃之心底,廉洁之操守,勤奋之精神,以弘扬其信用,而发挥其效能者也。”因此,我们可以把会计职业道德概括为:敬业爱岗、熟悉法规、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搞好服务、保守秘密、诚信、廉洁和勤奋。

二、会计透明度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发布的“增强银行透明度”研究报告中将透明度定义为公开披露可靠与及时的信息。该报告指出透明的质量信息包括:全面性、相关性和及时性、可靠性、可比性、重要性。魏明海、刘峰等(2001)指出会计透明度是一个关于会计信息质量的全面概念,包括会计准则的制定和执行、会计信息质量标准、信息披露与监管等。根据上述研究机构和学者关于透明度的概念,可以把会计透明度划分为三个过程:会计准则制定质量;会计准则产品质量;会计准则执行质量。

三、会计职业道德和会计透明度的关系

1. 会计职业道德对会计透明度的影响

(1)会计职业道德对会计准则制定质量的影响。会计准则具有经济后果,在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中利益相关者进行多方博弈,组成利益集团对具有准则制定权的会计人员进行游说和寻租,这时,具有准则制定权的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尤其重要,如廉洁,如果准则的制定人员不廉洁,就可能被少数利益集团俘获,这样在准则的制定过程中就会丧失客观性、中立性,从而降低了准则的制定质量。

(2)会计职业道德对会计准则产品质量的影响。在会计准则的产品中,涉及大量的主观判断。在这些判断中,如果会计人员不遵循客观公正的职业道德,就会使会计信息丧失可靠性、相关性。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新的业务层出不穷,经济业务越来越复杂,这需要会计人员有敬业爱岗、勤奋工作的道德。如果会计人员不爱岗敬业,自身的知识结构得不到提升,不能准确地理解会计准则,就难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相关性;如果会计人员不勤奋工作,就不能及时地完成任务,也就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如果会计人员缺乏起码的诚信,弄虚作假,那就更谈不上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

(3)会计职业道德对会计准则执行质量的影响。企业专职财务人员编制的财务报告需经过企业管理层的签字。由于企业的财务报告会影响企业的各种代理契约,因此,企业管理层面对对自己不利的会计报告时可能会失去诚信、客观公正的职业道德,要求企业专职财务人员篡改财务报告,或对重要的会计信息不予披露,从而丧失了会计信息的披露质量。在会计信息的监管过程中,当监管人员发现某个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符合法规时,被监管企业就可能对监管人员寻租,这时监管人员廉洁、客观公正、依法办事的职业道德显得尤其重要,如果监管人员丧失这些职业道德,监管质量就不能得到保证。这样,其他公司就会仿效这种做法,以给监管人员支付租金为代价降低信息披露质量和会计信息产品质量。

2. 会计透明度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影响

(1)人们对会计透明度内涵的认识的变化影响会计职业道德的含义。如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提出的质量信息包括:全面性、相关性和及时性、可靠性、可比性、重要性。这些透明度的含义侧重于会计准则产品的质量,而企业专职的财务人员主要负责会计准则产品质量的生成,因而,要提高会计透明度,只要提高企业专职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就可以了,这种会计职业道德属于狭义的会计职业道德。随着人们对会计透明度认识的深化,透明度还包括准则制定的质量和准则执行的质量,因此,要提高会计透明度需要提高准则制定者的道德和准则监管者的道德,即广义的职业道德。

会计伦理道德 篇11

关键词: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促进基础工作

1时代呼唤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近年来,职业道德问题愈来愈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理论界、企业界以及政府的监管部门逐步形成了一个共识:要建设健康的、有活力的市场经济,就必须尊崇诚信原则。缺乏诚信,经济运行的成本会极其高昂,甚至根本无法运行。

因此,建立一个以诚信为基础的市场经济环境是社会公众的共同愿望,会计工作处于各单位经济管理工作的前沿,会计人员掌握财经大权,身处关键地位,在一些不健康的消极因素影响下,其价值观念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在会计界突出表现为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假账盛行。

2会计职业道德的含义及内容

会计职业道德源于会计职业的产生,是会计人员在长期的职业活动中逐步形成和总结出来的,用以调整会计人员与社会之间、会计人员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的职业道德,是主观意识和客观行为的统一。尽管不同的国家因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社会制度和经济体制各异,使其会计职业道德有一定的差异,但也有许多共同点,只是实施方式和管理方式不同而已。

我国《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根据国情和现有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结合国际上会计职业道德的一般要求,规定了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内容为:敬业爱岗、熟悉法规、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提高技能、搞好服务。

3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含义及内容

3.1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会计职业道德活动的重要形式,是使外在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得以转化为会计人员内在品质和行为的有效途径。其基本内涵是根据会计工作的特点,用社会主义道德对会计人员施加影响,使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和优秀会计职业道德传统深入人心,提高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中的道德水平。

3.2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会计职业道德建设过程中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是各级会计工作管理部门、会计职业管理机构、单位负责人必须重视和做好的工作。

职业基本教育:指对会计人员从事会计职业应当具备的基本职业道德进行的教育,包括敬业、爱业、乐业、勤业、精业教育。

服务宗旨教育:指对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服务宗旨进行的教育。包括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端正为人民服务的态度,掌握为人民服务的本领,熟知为人民服务的内容,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职业精神教育:会计工作不仅关系到单位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开展,也关系到社会经济秩序的健康运行,会计人员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其行为关系重大,因而加强会计人员职业精神教育非常重要。

遵法守法教育:会计人员在与金钱打交道的同时,也在同法律法规打交道。因此,遵法守法是会计人员的基本职业道德。

4以《会计法》和新《会计准则》培训为契机,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贯彻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重要体现。重塑会计诚信、规范会计行为不仅要靠职业道德来实现,还要靠法律制度作保障,会计法律制度建设与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两者缺一不可且相辅相成。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法律规范的基础和重要补充,能对制度无法弥补的缺陷起到修正作用,是会计法治的人文基础:会计法律规范对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具有制度保障作用,是维护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手段。

会计管理部门应按照1998年财政部颁发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暂行规定》的要求,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会计准则》,理论联系实际,深入进行会计人员的诚信教育。要求會计人员按《会计法》赋予会计人员的职责进行会计核算,参与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考核、分析和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监督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同时,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胜任本职工作的能力,能圆满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敢于抵制一切不正之风,勇于同一切腐败现象作斗争。在培训中,要求会计人员从以下几方面加强自身职业道德建设:

4.1会计人员要自觉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明确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一切工作行为,认真履行会计职责,严格坚持财会制度和财经纪律,坚持按原则办事,做到事事处处清正廉洁,秉公办事,敢于揭露和纠正单位经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4.2努力学习各项政策法规,认真钻研财会专业知识,做到业务技术熟练、各项账目处理准确。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政策水平,不断增强和提高自己胜任本职工作的能力。

4.3坚持勤俭节约的原则,积极开展“双增双节”活动,开源节流,讲求生财、聚财、用财之道,当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献计献策。

4.4会计人员要按照财会制度的要求,严格受理和审核原始凭证,正确设置账户和使用会计科目,及时登记各种账簿,按期进行财产清查,保证使企业的各项收入都纳入会计科目统一核算,不得账外设账,搞体外资金循环,杜绝一切滋生腐败的土壤。

4.5会计人员要定期参加财会培训班,不断更新会计知识和其它业务理论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5通过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加强会计基础工作

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也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为了加强会计管理,建立规范的会计工作秩序,提高会计工作水平,必须加强会计基础工作。

5.1明确领导责任,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是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具体体现,是依法理财和依法办事的要求。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为会计责任主体,应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单位负责人应保证财务会计报告真实、完整。作为责任主体的单位领导人,不但要重视会计基础工作,而且要采取各种具体措施,按照财政部制定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要求,落实本单位的财务工作。

5.2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加强会计基础工作会计人员是会计工作的主要承担者,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最直接的对象。加强会计基础工作,首先,要提高会计人员的政治素质:其次,要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政府和公众对公开、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有着更严格的需求,现代经济的发展要求会计工作能够及时提供更多的会计服务。为此,会计人员应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强化依法监督理念和服务意识。

会计道德对会计透明度的影响 篇12

一、会计道德和会计透明度概念简介

(一) 会计道德。

会计道德是指从事会计工作的工作人员按照其应该具备的职业道德, 依据一定的道德规范而形成的一种实践精神, 能够对会计活动进行有效调节, 并以此来达到良好的活动效果, 它是在道德的起源与发展中逐步形成的。众所周知, 我们所说的“道德”都是指人类的道德, 与人类的活动、社会属性等的发展紧密相连, 会计道德也不例外, 其内容的形成和体现也必须深入到人类的生产活动中。目前, 我国会计界对会计道德内容的解释主要分为两部分:一种认为会计道德仅仅包括除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以及家庭美德等之外的会计职业道德;另一种则不仅指会计职业道德, 除此之外它还涵盖了一些社会会计道德准则。这两种观点都对会计道德进行了相关的阐述, 我们必须客观地看待这两种观点。

(二) 会计透明度。

会计信息质量的好坏决定着整个企业的资产、项目安全和信息的公正、安全, 因此会计透明度指数的高低一直都是理论界研究和探讨的重点话题之一。相关会计研究人员阐述, 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具有两层含义:第一, 会计透明度是指相关企业和公司建立了一套清晰、准确、正式并且适合自身财务管理的会计准则和有关会计信息管理的规章制度, 它与会计信息的监管政策相一致, 并同时存在于企业管理中;第二, 会计透明度主要用于为外界及时、准确地提供一些财务信息, 确保信息接受者能够在短时期之内获取相关的财务信息、现金状况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等。这两层含义从不同角度阐述了会计透明度的含义, 其中第一层主要针对会计信息质量进行研究, 第二层则侧重于会计信息披露的方式, 该方式遵循的首要原则是让使用者能够方便、快捷地获取会计信息。

二、会计道德与会计透明度之间的关系

会计作为一门古老的科学, 主要用于对外界提供一些投资、信贷、监管或者其他决策性的信息, 其信息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各主体的经济效益。20世纪90年代开始,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 会计信息披露制度逐渐受到众多企业的关注, 财务管理部门也不例外。然而, 人类道德水平的高低对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具有很大的决定性作用, 道德是法律的基础。那么, 面对目前存在的广大财务和会计信息泄漏、会计透明度不高等问题, 是否应该将其与会计道德的沦丧挂钩呢?会计道德与会计透明度之间到底有何关系呢?会计道德与会计透明度是财务管理领域最主要的两种存在形式, 两者之间既相互联系又有一定的区别。

(一) 会计道德与会计透明度之间的区别。

首先, 两者的产生条件不同。会计透明度是为了披露会计信息, 使其能够准确、公平、公正地体现而指定的一些相关法律条文, 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就出现了相关的法律, 会计透明度的相关制度也慢慢被列入其中。会计道德则是人们为了约束自己的行为而形成的一种行为准则, 它不受法律的制约, 但是却可以在某种条件下体现一个人或者企业的自身能力和素质, 它对整体会计行业发展和财务资金管理的影响力也是不可忽视的;其次, 会计道德与会计透明度的表现形式、作用机制、主要内容等也都有所不同, 两者在会计工作中发挥着各自的作用, 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帮助。

(二) 会计道德与会计透明度之间的联系。

会计道德与会计透明度又是相互联系的, 两者息息相关。较高的会计透明度指数是传播会计道德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会计道德的种类居多, 但是它们通常都会被上升到法律的范畴, 通过相关的奖罚条例来提高会计道德水平。只有这样, 会计信息透明度指数才能得以提升, 会计信息披露的制度才能有效实施。

三、会计道德对会计透明度的影响

根据相关研究报告显示, 我国的会计信息“不透明指数”较其他发达国家而言明显偏低, 与此同时, 我国一些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状况也充分印证了该现状结果的准确性。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 相关财政部门已经对有关会计道德对会计透明度方面的影响做出了简单的分析, 并加以整改。但是, 由于会计工作涉及到的工作人员和工作范畴较广, 有关该方面的工作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下面是对此类问题的分析:

(一) 会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较低, 意识薄弱。

目前, 许多会计工作人员都是非正规专业毕业的从业者, 缺乏会计工作的专业素质和道德素养, 在日常工作中, 当企业利益与自身利益发生冲突时, 无法坚守自己的原则, 丧失立场, 往往会制造一些会计舞弊事件。譬如, 伪造账单、会计报表, 或者变造虚假会计凭证等, 这对会计信息透明度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二) 追求私利, 监守自盗的行为较严重。

在以市场经济条件为主体的当今社会, 许多会计工作人员无法经受大量物质和资金的诱惑, 爱慕虚荣, 为了满足自身的物质或者精神需求, 他们不顾道德的约束, 伪造凭据, 挪用公款, 或者进行贪污, 给国家的整体经济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除了以上两点, 缺乏严格的会计信息管理制度等也是目前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它们都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着会计信息的公开和会计信息透明指数的提升。

四、加强会计道德, 提高会计透明度

为了使会计信息有较高的透明度, 首先必须加大对会计工作人员自身专业素质的教育, 为其开展相关的培训, 以此来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和职业操守能力, 使会计信息达到较高的透明度指数;其次, 要加强管理, 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 对会计工作中假报数据、私自挪用公款等违法行为, 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提高会计信息的透明度。

五、小结

会计道德和会计透明度两者相互依存, 但又相互独立, 相关部门必须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 这样才能提升工作人员的会计道德, 提升会计信息的透明度。

参考文献

[1]王鹍鹏.会计道德对会计透明度的影响分析[D].吉林大学, 2005.

[2]刘中燕.分析师关注、职业声誉对会计信息透明度的影响研究[D].安徽大学, 2014.

[3]杨斌.影响会计透明度的因素分析[J].经营管理者, 2012.2.

[4]仲樱.我国会计信息透明度及影响因素分析[J].财会通讯, 2012.27.

上一篇:平面效果下一篇:贯通式案例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