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职业道德特征

2024-07-18

会计职业道德特征(共6篇)

会计职业道德特征 篇1

摘要:会计政策作为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会计信息质量有着重大影响。然而, 会计信息在很多方面都会对其政策选择造成负面影响。会计信息质量也会因会计政策的选择存在差异, 而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发展所实施的经济决策有直接影响。本文以会计政策选择的内容、特质以及形式等基本概念为出发点, 就会计信息质量, 分析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现状, 最终提出企业应如何进行会计政策选择, 以便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

关键词:会计信息质量,会计政策选择

当今社会, 市场经济具有一定的不完全性, 由于在现实生活中存在代理成本, 信息不对称, 这些都会直接对非契约方的外部性造成影响, 由此可见会计信息在现实生活中显得异常重要。因此, 会计政策的选择本质上就是一个社会利益的再调整过程。到目前为止, 对于会计政策选择的研究, 我国已处于世界前列。最近几年, 由于证券市场的发展与完善, 会计政策选择正逐步受到各方学者的重视。自1995年以来对于会计政策选择的研究正逐步由一般性问题发展到具体性问题。对于会计政策选择问题的分析, 方向在于揭示企业会计政策选择中存在的诸多弊端, 同时对企业在会计政策选择上减少盲目性的方面起到了辅助作用, 并且此研究也帮助会计信息使用者提高会计信息的理解能力和决策水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 企业的业务变得更加复杂, 正因如此, 会计信息质量与会计政策选择的关联性更大。

目前, 我国企业的外部以及内部的监督体系还不够完善, 最终将会导致各企业在选择会计政策时的误差。因此, 政府在赋予企业对会计政策选择职权的期间, 就需要加强其管理制度与规定。以此使得企业需要利用真实公允来揭示其会计信息。故此, 深入地讨论会计政策选择和会计信息的关系, 对完善以及发展会计理论和会计实践都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1 理论部分

会计政策选择是指企业最高管理者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 在会计范畴内制定的会计原则, 从而选择适合本企业的会计政策。会计政策选择的前提条件也依据其选择性确定, 对于会计准则的可选择性也来源于其自身的灵活性。会计准则灵活性包括:第一, 对于个人的局限性, 无法完全制定出与会计实务完全相对应的会计准则;第二, 倘若能有效的制定出会计准则, 但其局限性在于较高的制定和履行成本;第三, 对会计主体之间差异的客观存在, 会计准则的制定要考虑各方利益。

对新的会计准则法规而言, 会计政策选择的主要内容涵盖了七种层面:资产计价基础的会计政策选择、存货计价方法的会计政策选择、长短期投资的会计政策选择、固定资产的会计政策选择、无形资产的会计政策选择、所得税的会计政策选择以及合并的会计政策选择。

基于会计政策选择的主要内容, 对于我国企业会计政策选择而言, 我国现有的会计准则为其铺设了更广泛的选择空间, 从而提供了多种备选的会计处理方法来应对某一事项的会计处理。因而, 会计政策的选择是在不同政策选择形式的情况下, 对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也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2 现状分析

目前, 由于我国企业对会计信息不够重视, 导致我国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存在诸多弊端, 最为主要的现状体现于会计信息不真实、提供不及时、披露不充分以及相关性体现不规范等方面。当前, 一些上市公司对会计信息处理方面, 由于定期所需上呈报告不及时以及临时信息披露不及时, 造成交易和市场的紊乱, 从而导致股东损失。此种现象同时会给一些内部操作人员提供诸多机会, 对企业管理制定公司战略是不利的。而如今, 随着证券监管力度的逐步加强, 一些上市公司因自身利益而利用信息披露时间差的手段受到严格监控, 但此问题仍存在且利用更隐秘的手段进行操控。

同时, 在财务报表及附注上, 一些公司故意将会计报表中的某项条款进行隐藏, 或者在报表附注中有意不披露重大事项, 故意回避公司管理问题等。同时因披露的不完整、不充分, 投资者和股东便无法透彻地掌握公司经营状况, 因而对企业的经营决策产生影响。例如, 一些上市公司年报一味标榜自身, 而对投资者尤为注重的方面简单带过, 对于亏损的解释则更为敷衍, 谈其亏损原因则惊人的相似, 大体上称行业近年不景气、会计准则所颁布的新政策不利于发展等客观原因, 而对自身存在的企业管理经营问题、存在的会计信息不准确、交易信息披露不充分等问题则一笔带过, 从而造成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

3 措施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应该首先遵循合法性和相对独立性相结合的原则。这是由于会计准则为核心的会计规范不断约束会计政策的选择, 因此, 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与会计规范本身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但是由于我国国内企业的会计政策选择基本都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情况, 所以加快完善以会计准则为主体的会计规范体系就成为了重中之重。企业在对会计政策进行选择时首先需要考虑其是否在会计准则规定的范围之内;同时, 需要依据相关准则、具体会计处理方法、制度规定进行选择。其目的在于保证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 政府审计时具备一定的可比性, 最终基于公允的前提下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另外, 企业在进行会计政策选择时还应该遵循实用性的原则。这是因为企业选择会计政策的前提是将企业财务经营状况、成果客观的表达以及企业自身环境和生产状况相结合。因此, 对于会计政策的选择就应按照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要求来进行, 将财务报表使用者能够精准地把握企业管理当局选择会计政策作为出发点, 需要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基础上, 站在企业不同立场下进行的会计政策选择, 最终确保其选择实用于该企业的内部体系。

同时, 企业应注意财务报表附注中会计信息的披露问题。由于当前规定下, 要求财务报告透露的信息中, 都是基于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要求下企业必须遵守的会计核算原则, 例如, 会计的基本假定、会计政策的更改, 会计估计的变更, 以及对会计报表一些项目提供补充的说明等。然而, 在新型情况下, 便于会计信息更容易满足财务报表使用者的需求变化, 企业在会计报表的附注中将企业基本情况等基本的内容需要披露以外, 还应当完善会计报表项目中注释的内容, 比如关联方的交易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各事项中非调整事项在不同程度上对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影响都应进行准确披露, 从而, 通过财务报表附注, 让其使用者能够进一步了解到企业的经营状况, 更为充分掌握报表内容中的实质问题, 进而加深理解其财务报表内的会计信息。

由于企业内各利益主体的利益分配会因为企业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自然而形成不同的会计信息而影响。制定有效管理当局的激励机制, 必须要强化企业有关的各方参与到会计准则的制定中。会计政策制定如果不够准确会造成一定的经济后果, 会计政策的制定是所有利益主体分配利益的根据。因此, 与企业相关的所有利益主体, 比如政府、企业管理当局, 所有股东以及所有的股权所有人, 自然而然地会更为关注会计政策的选择。目前, 从我国会计政策制定的规则来看, 实际上并没有充分地体现出与企业会计政策制定相关的所有利益集团的决定权。从而应增强各方对会计准则制定的积极性, 因而提升民主性。基于以上分析, 首先, 确认作为利益主体的企业管理当局和股东的不同权益, 所以需要在规则制定上符合双方利益, 那么初期就要通过改善管理当局的激励制度, 建立并增强管理当局的责任感;其次, 为了达到会计政策下的理性选择, 需要在一定基础上减少管理人员的道德风险;最后, 致力于提高企业的长远绩效, 可以采用所持企业股票期权等相似形式来激励企业股票持有者对企业有所归属感, 从而促进企业平稳运行, 相关利益主体更为公正地进行政策选择。

国家各管理当局应加强对会计政策选择的社会审计监管。在以会计政策选择为主的社会审计监督体系中, 会计事务所就成为了会计信息质量监督的核心。会计事务所受企业委托, 随后审计人员通过对其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工作。作为政府职能部门, 则依据社会审计结果对企业的相关会计工作进行审查及监督, 因此更应该加强注册会计师对企业会计政策变更以及会计政策选择的审计, 从而达到有效防范企业在对会计政策选择时通过利用会计政策不断变更而进行的舞弊及造假行为。

参考文献

[1]崔慕华.现行会计准则之经济后果检验[J].财会月刊, 2010 (7) .

[2]胡晶, 沈燕.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研究[J].财会通讯, 2010 (6) .

[3]吴凤梅.分析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时代金融, 2011 (15) .

[4]葛宝泉.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J].会计师, 2012 (13) .

会计职业道德特征 篇2

2、在内容上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3、在形式上的多样性。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职业道德的正面影响:

1、市场经济是一种自主经济,增强了人们的自主道德观念。

2、市场经济是一种竞争经济,增强了人们竞争道德观念。

3、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经济利益导向的经济,要求人们义利并重,增强了人们义利并重的道德观念。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极为重视科技的经济,要求人们不为更新知识、学习科学技术,增强了人们学习创新的道德观念。

(四)市场经济对职业道德的负责影响:

1、市场经济的利益机制,容易诱发利己主义。

2、市场经济过分强调金钱价值,容易诱发拜金主义。

3、市场经济的功利性原则,容易诱使人们淡漠精神价值,追求享乐主义。

(五)如何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1、抓职业道德建设,关键是抓各级领干部的职业道德建设。职业道德建设是一项总体工程,要在全社会各行各业抓好职业道德建设,在总体上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2、职业道德建设应和个人利益挂钩。

3、要站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抓职业道德建设。

试论述职业道德的特征 篇3

职业或行业是社会分工的结果和表现, 在原始社会向努力社会过渡时期, 随着生产与分工的发展, 便出现了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等行业或职业。随着阶级和国家的产生, 特别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离之后, 又出现了国家管理者集团、军事集团、神职人员、司法人员、哲学家、科学家、文学艺术家和医疗、教育等职业。随着社会分工的进一步发展, 同一行业中又出现多种不同的职业, 比如, 手工业中就有纺织、制盐、制陶、机械制造、酿酒、建筑、造船、制鞋、缝纫等等专业化程度更高的职业。在当今的世界上, 社会分工纷繁复杂, 社会上有成千上万个职业。

所谓职业道德, 就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生活中所应遵循的道德模范, 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职业道德是在人们的职业活动中逐步产生的。特定的职业不但要求人们必须具备特定的知识和技能, 而且必须具备特定的道德品质。职业道德规范则是在出现相对固定的职业集团之后形成的。在历史上, 官吏、军人、医生、教师等职业集团形成较早, 因而他们的职业道德规范的出现也较早。我国春秋时代的著作《尚书》里就记载了官吏的道德规范, “宽而栗, 柔而立, 愿而恭, 乱而敬, 扰而毅, 直而温, 简而廉, 刚而塞, 强而义”[1]军事集团是组织性最强的职业, 它不但要求制定军纪方面的条令, 也需要制定军人道德规范。如《孙子兵法》中就有:“将者, 智、信、仁、勇、严”[2]的内容。医德规范的产生也较早。在古希腊的阿斯克勒配俄斯医校的医生誓词中就有医德规范的内容。我国春秋战国之交的医书《黄帝内经》里, 也有“疏五过”、“征四失”等有关医德规范的记载。在长达几千年的奴隶制社会和封建社会, 职业道德规范并没有在全社会普遍制定出来, 职业道德的教育也没有为人们所重视。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 在十八到十九世纪的欧洲大陆出现了各种地方性的职业协会。到了二十世纪, 还出现了世界性的职业协会。各种职业协会, 为了维护本职业协会的声誉, 协调协会成员之间的关系, 普遍制定了包含有职业道德规范额规章、守则等。比如, 世界医学协会就规定了医生的道德义务:“一个医生必须始终记住保护人类生命的职责。一个医生对他的病人应当忠诚, 为病人贡献出自己的全部科学知识。”在这种情况下, 以研究职业道德规范为对象的职业伦理学也应运而生了。职业道德为世人普遍重视, 还是在近代产生职业伦理学的时候。

二、职业道德规范的特征

职业道德规范是职业道德的核心, 也是评价从业人员的职业行为和品质的标准。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则是基于一定社会经济关系之上的特定的职业关系及从业人员的行为和品质的概括和反映。每一种职业集团都必定发生职业集团与社会之间, 职业集团相互间以及职业集团内部的成员之间的利益关系, 职业道德规范的作用, 正是调节这些有关职业集团内外的利益关系并指导和约束从业人员的行为。比如, 教师道德规范, 就是为了调节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教师与学生集体的关系, 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关系, 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 教师与学校领导人的关系以及教师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从而指导教师正确的从事教书育人的活动。职业道德原则, 鲜明地体现了该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 规定了社会和该职业对从业人员的最主要的道德要求, 是从业人员必须要树立的最重要的道德观念。其它的职业道德规范, 则是职业道德原则的补充和具体化。

职业道德规范具有以下两个基本特征:

第一, 职业道德规范, 既受社会的统治阶级的道德原则所制约, 又具有鲜明的职业特征。

在阶级社会, 职业道德规范普遍的受统治阶级道德原则所制约, 但不能因此就得出结论说, 一切职业道德规范, 都是阶级道德原则的具体化。事实上, 职业道德规范有两种不同的情况, 一种是隶属于某一统治阶级的职业集团, 比如官吏集团、军事集团等。由于这些职业集团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工具, 其职业道德规范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是该社会的统治阶级道德原则的具体表现, 也有一些职业集团并非隶属于统治阶级, 其职业道德规范主要是由该职业活动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所决定的, 因而并不是统治阶级的道德原则在该职业中的具体表现。这些职业道德规范, 虽然也会受到该社会的统治阶级的道德原则的制约, 但又具有鲜明的职业特征, 具有全民道德的因素。

第二, 职业道德规范既受社会的经济关系的制约, 又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职业传统, 具有较大的历史继承性和连续性。

职业的存在主要是由社会分工决定的。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对职业和职业道德有制约作用, 因而同一职业在不同社会里, 其职业道德是不同的。但是, 某种职业产生之后, 并不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变更而消灭, 在不同社会形态里存在着同一类型的职业现象。例如, 军人职业集团、教师、医生等职业集团, 就是如此, 随着社会经济制度的变更, 职业道德也会发生变化的, 资本主义社会的军人道德、教师道德和医生道德受金钱关系的影响, 与社会主义的军人道德、教师道德和医生道德是不同的。但是, 除此之外, 职业道德还受职业目的、职业活动所决定, 任何职业有其自身的职业利益和经营方式, 有其自身特殊的服务对象和服务手段, 因而, 社会对该职业集团和从业人员就会提出一些特殊的道德要求。这些由职业特征所决定的道德要求, 并不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变更而改变。

总之, 我们必须注意职业道德规范与统治阶级道德原则的区别和联系, 必须注意职业道德规范既受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的制约, 又具有自身的相对独立性, 才能把握职业道德规范的特征。

参考文献

[1]顾迁译:《尚书·皋陶谟》, 中州古籍出版社, 2010年。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毕业论文 篇4

引 言:近些年来,由于与国际接轨的东西越来越多,会计也不例外,因此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就会越来越高,以更高的标准走向国际。

作为一名会计,要走向国际化,首先就要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具有一定质量的会计信息,因此,现在这个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就成为了我国的会计界研究的最重要的话题。

一、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概述

1、会计信息质量的含义

会计信息是与经济的动向有着密切关系的,为了获取会计信息,会计需要运用其专门的手段与方法,为信息使用者来提供有关以会计为主体的价值运动的经济方面的信息。

所谓的会计信息质量,就是用来衡量所获取的会计信息的有用的程度基本标准,它是信息使用者的对会计信息提出的最低要求。

2、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主要作用

(1)会计信息质量的就是作为一种标准和指南,指导和控制会计信息的生成与披露。

所以在以会计为主体获取会计信息的行为过程中,例如,确认、计量、记录、活动报告等,会计信息质量特征都对其做出了比较明确具体的标准,因此,会计必须按照一定的规定,以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为指南,来进行这一系列的活动。

(2)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就是作为会计信息质量评判的一个最基本的标准。

从一定层次上讲,一名会计所进行的这一系列的经济活动的行为,其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会计信息,这就好比是一种产品,那么,作为一种“产品”,是需要质量的,这种产品是否能被更大程度的接受,就要看它质量的好坏,产品的质量会对需求者产生很大程度的影响。

这种“产品”是否合格,就需要一个衡量的标准,那么,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就是这个衡量的标准,这样才能使双方达到共同满意的利益分配,也找到了这样一个平衡点。

(3)会计所要实现的目标,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达到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标准。

也就是说,会计需要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加有用、准确的信息,这样,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就为会计获取的会计信息进行约束,从而也加快了会计达到这一标准,实现目标。

(4)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这个准则也为会计准则的改善和强化打好了理论的基础。

二十一世纪,是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在这种经济形势下,不断地有新的经济制度的出现,传统的会计原则、准则也将不会适应于新的经济动向。

所以,为了完善和加强会计准则,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会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1]

二、关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主要观点

由于各国的经济制度不同,中外的会计理论界对会计质量特征的争议也有很多,所以,对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也有很多不同的规定。

1、国际上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规定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对其有如下四个规定:相关性、可比性、可理解性与可靠性。

所谓的相关性,就是指会计信息中会包含有预测的信息和已经确认的信息以及其中最关键的部分,而可靠性就是说要实质性的东西大于形式,具有中立性,小心谨慎,并且要是完整的。

除此之外,还要有时效性,而且要考虑到获取信息的成本。

2、美国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规定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实施会计信息质量分级的体系,主要是以“决策有用性”作为核心的内容,其要点分为四个:

(1)会计信息质量首先要达到的标准就是相关性和可靠性。

相关性就是要具有预测内容和确证的内容,并且要有时效,可靠性就是说,这个会计信息本身的内容是要真实,可查证的,不能只注重形式;

(2)次要的标准就是要有可比性,就是要与其他的会计信息要能够有比较的价值;

(3)对于信息使用者的情况,会计所收集信息时要能理解;

(4)对于大多数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标准就是要产生的利益要大于成本,并且要有重要性。

3、英国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规定

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参考了许多有关这方面的规定,对此又有了一定的研究和创新,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分成了三个部分:

(1)其中有部分会计信息内容要与会计信息质量是相关的,包括了可靠性与相关性;

(2)有部分的会计信息要与报表的信息有关,包括可理解性和可比性,还有要与会计信息的内容相关联;

(3)还有一部分的信息质量是与会计为主体相关的,要有时效性,效益大于成本等,并且会计信息的内容要具有真实性。

4、我国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规定

我国在1992年和的时候都有颁布过有关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准则,但是都是以会计核算为核心的,主要也是:可靠性、可理解性、清晰性、相关性、真实性等。

而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便不再以核算为核心,而是很清楚的指明了八大标准:可比性、明晰性、可靠性、相关性、真实性、及时性、重要性、谨慎性。[2]

三、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内容

我国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还是与国外和国际上的标准比较一致的,内容也很丰富,但是从另一层面来说,准则之间的界限还是很模糊,对其概念还不够明确,不具有系统性和层次性,只是简单地堆叠在一起,所以还是有待于完善。

可比性。

可比性包含有两层意思,第一,是在同一类会计信息中在不同的.时期要有可比性;第二,是在不同的企业中,对于同一类的会计信息要有可比性。

要让信息使用者能够很方便的进行更准确的财务分析及经营的业绩的分析和评价。

明晰性。

所谓的明晰性就是一个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应该是清晰明了的,会计对财务的报告也应该完整清晰地,能够很清楚简洁的为信息使用者所接收和使用。

当然,能够达到这一目的的前提条件便是信息的使用者要有一定的阅读能力。

可靠性。

可靠性是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中最重要的准则,由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是要符合实际的经济财务情况的,而且要是可以核实的。

就是说要对原本的事物进行最本质的认识,不能加入主观的因素,要做到客观、公立等。

相关性。

所谓的相关性就是指信息使用者从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是与自己本身的意愿相符合的。

首先,信息使用者可以根据会计信息来对企业过去和现在的经济状况做出评价,并对未来的经济状况做出预测,其次,可以对企业以前的评价做出证实和更正。

真实性。

真实性就是指,实质性的东西要多于形式。

也就是说。

企业所进行的经济交易的事实是不能仅仅依靠法律以及规章制度来进行评估、报告的,要真实的反应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济交易以及市场的营运。

及时性。

这是对会计信息的时效性的质量特征的要求。

越具有时效性的会计信息就会越具有价值,因此,企业要对正在发生的经济状况做出及时的报告,一旦延期拖后,就会影响到会计信息的价值。

重要性。

这是注重会计信息的重要,根据信息使用者的身份和地位的不同,企业所产生会计信息的方向和层次也就会有相应的变化,这也是在考虑会计信息获取时的成本。

谨慎性。

由于经济状况是在不停的波动之中,所以企业就有必要避免一些不确定的因素对会计信息的影响,从而影响到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或者减少成本的投入。

谨慎选择信息,做好预备方案,应对突发事件。[3]

四、改进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建议

为了使我国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得到良好的改善,同时也考虑到信息使用者的需求,我们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着眼于未来,借鉴外国在这方面的经验,制定出更符合我国国情,并能与国际接轨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准则。

首先,就是要使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准则的可操作性增强,能够适应我国经济的各种变化。

由于会计所能采用的方法是有多种选择的,并且会计程序也是有多个选择的,但不足的就是,不是每一种方法就对应着一种程序,操作性不强。

所以,就要规定对方法和程序的选择标准,有了统一标准才方便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统一准则。

然后,这个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是需要不断地完善的。

不但要建立会计理论体系的框架结构,还要很清楚地指出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在这一理论体系中的重要性,将各个部分,各个层次都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会计理论体系。

最后,要使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具有逻辑性和多层次性。

虽然,我国关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准则内容丰富,但是,准则与准则之间分界不够清楚,而且那八项是属于平行结构,不具有层次性,所以要建立层次化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是我国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走向国际化。[4]

五、总结

为了使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更能适应我国的经济发展的趋势,所以,我们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探讨不是永远不变的,要从长远的发展来看,也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深化和国企的不断改革,再加上投资者的目光长远,因此,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创新也是迫在眉睫的事情,并且要在不断地完善当中。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分析 篇5

1.1会计信息的含义

从会计主体的角度出发, 会计信息就是指由会计人员或会计部门对会计主体发生的经济业务收集、加工、整理和传递而形成的经济信息。从会计信息载体的角度出发, 会计信息则是指以会计凭证、账簿、报表、各种工作底稿及计算机软件等会计文件为载体而表现的经济信息;从会计信息所反映的内容实质的角度出发, 会计信息是对价值运动及其属性的一种客观表述, 是基于价值运动的各种错综复杂的变化及其特征的如实反映。

1.2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内容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会计信息所应达到的质量要求, 是会计系统为达到会计目标而对会计信息质量高低的约束, 它包括财务会计目标在内的任何事物, 是质与量的统一, 着重研究财务报告目标信息要求的质的方面, 从而突出了信息的有用性并回答了什么样的会计信息才算有用或有助于决策。

纵观中外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内容的研究, 比较典型的有三种观点:“四特征论”、“七特征论”、“十特征论”。

四特征论:美国会计学会 (AAA) 1966年在其《基本会计理论说明书》中提出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有四个:相关性、可验证性、公正不偏性和可计量性。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 (FASB) 在1980年发表的第2号《财务会计概念公报》中指出:可理解性、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是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另外把重要性、成本和效益作为两个限制因素。

七特征论: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AICPA) 下属的特鲁布罗德委员会提出过会计信息的七项质量要求, 包括:相关性与重要性、可靠性、不偏不倚性、可比性、一贯性、可理解性。

十特征论: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 (IASC) 1989年7月公布的《关于编制和提供财务报表的框架》中指出, 财务报表的质量特征有十项:可理解性、相关性、重要性、可靠性、如实反映、实质重于形式、中立性、审慎、完整性和可比性。另外把及时性、效益和成本之间的平衡作为两个限制因素。

我国学术界对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问题的研究始终在讨论适用于我国的体系框架, 并在建立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将其纳入。财政部2006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明确提出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包括以下八项内容: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

通过以上几种典型观点可以看出不论哪个国家或是国际组织都比较赞同如下几个质量特征: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重要性、及时性, 个别国家也将“实质重于形式”、“谨慎性”、“效益大于成本”单独列出。下面分别对几个主要的质量特征进行介绍。

2.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综述

2.1可靠性

所谓可靠性, 是指会计信息应能如实表述所要反映的对象即做到不偏不倚地表述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避免倾向于预定的结果或某一特定利益集团的需要。可靠性要求企业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 将符合会计要素定义及其确认条件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如实反映在财务报表中, 不得根据虚拟的、没有发生的或者尚未发生的交易或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编报的报表及其附注内容完整, 与使用者决策相关的有用信息都应充分披露, 不能随意遗漏或减少应予披露的信息。这样的信息可以认为是可靠的。

2.2相关性

相关性是指与决策相关, 具有改变决策的能力, 导致使用者的差别是相关性的本质特征。相关性有程度之分, 特定信息的相关性在用户之间会变换, 会根据其所做出决策的需要和具体内容而有所不同。一项信息是否具有相关性, 必须含有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和及时性三个基本质量特征。预测价值是指会计信息能够帮助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用户评价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事项, 而反馈价值则是指对会计信息能够证实或校正先前的预测。及时性是指对会计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要及时, 在会计信息失去影响决策能力之前, 提供给决策者。

2.3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 便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可以被看做是“针对”用户的质量。会计信息毕竟是一种专业性较强的信息产品, 在强调会计信息可理解性要求的同时, 还应假定使用者通晓财务报表和信息知识, 并愿意去研究这些信息。可理解性是受会计信息的供应方和需求方共同影响的一种质量特征。

2.4可比性

可比性包括两个含义, 一是要求横向可比, 即为了满足用户决策时的比较分析, 不同企业在同一会计期间发生的相同或类似的经济业务尽可能采用相同的会计方法。二是纵向可比, 即要求企业在前后各期采纳的会计处理方法应该尽可能保持一致。保持一贯性也并不是意味着具体的会计方法一旦采用不能变更, 如果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可以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时就可以要求改变会计政策或会计方法。

2.5重要性

重要性是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事项, 如果会计信息的列报或纠正可能改变或影响依赖这一报告的使用者的判断, 那么这个项目的遗漏或错报就是重大的。

2.6效益大于成本

效益大于成本被认为是一个普遍性的约束条件, 只有当从信息中取得的效益大于成本时, 才会想到去获得信息。这样在编制和传播财务信息之前, 必须预先比较提供信息的效益和成本。

会计信息的效益主要是由以投资者和债权人为主的各种使用者群体在决策过程中利用信息的效用表示的。因此会计信息的效益是指关于会计信息与预测和受托责任目标有关的有用性。

3.可靠性和相关性关系分析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不同, 其所侧重点的内容也就不同, 当信息需求者进行一项决策而会计信息又不能同时满足要求时, 就要对其中一些信息质量特征进行取舍, 判断哪些质量特征应放在首位, 哪些质量特征可以对其降低要求。

可靠性和相关性是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本质要求, 也最能直接体现会计目标的要求, 对会计信息提供者选择会计程序和方法有重大影响。他们互相依赖, 既不可能离开可靠性去谈论相关性, 也不能离开相关性去谈论可靠性, 他们总是同时影响或决定着会计信息的有用性。但是二者之间存在着固有的矛盾, 会计信息可靠性是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属性、针对过去的质量要求, 而相关性是以未来现金流入量现值为计量属性、针对未来的质量要求。

比如在会计信息提供的时间方面, 可靠性要求会计信息定期编制、披露, 但无论是按月、按季或按年提供, 都可能因导致信息过时而降低其相关性;又如对某些或有资产、负债出于可靠性的考虑, 不确认计量其中不确定部分, 就会造成使用者无法全面了解企业潜在的风险及收益, 直至影响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因此, 会计信息很大程度上就是可靠性和相关性相互斗争、相互妥协、此消彼长的最终产物。

由于财务会计本身的缺陷, 可靠性和相关性的选择很多情况都是难以兼得的, 因此要根据情况有所取舍。根据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 应当侧重于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一方面可靠性是财务会计区别于其他信息系统的立命之本, 另一方面目前来看我国会计信息的质量问题主要出在可靠性上,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严重。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相关性, 毕竟失去相关性, 再可靠的会计信息也是无用的。

会计信息反映的客体是复杂多变、存在很大不确定性的经济现实, 即便不存在主观上的偏向, 会计信息也很难是绝对精确可靠的。在实际操作中, 我们应学会变通, 对不同经济事项采用相应不同的计量和披露方式。尽可能充分发挥会计的预警作用, 引导资本合理流动, 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从而有利于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

摘要: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一系列概念框架中居于非常核心的枢纽地位。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和成熟, 会计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结合国内国际理论界的研究, 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内容及可靠性和相关性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孔庆林.试论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J].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2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探析 篇6

一、会计信息质量特征首先应该包括相关性、可靠性、公允性、可理解性、充分披露性和动态性

1.相关性是指会计信息与使用者的使用目的相关的特征, 是“导致决策差别的能力” (FASB) , 要使会计信息具有相关性, 就必须使得其具有预测价值、决策价值和反馈价值。所谓预测价值, 是指会计信息能够增强决策者的预测能力, 能帮助决策者预测未来事项的可能结果。所谓决策价值, 是指会计信息能帮助信息使用者进行科学的决策, 这里面就暗含着信息使用者必须及时利用信息, 否则会降低信息的决策价值, 使相关性大打折扣。所谓反馈价值, 是指会计信息能帮助决策者证实或更正过去决策时的预期结果。预测价值、决策价值和反馈价值往往同时存在并相互影响, 共同反映会计信息的有用程度。

2.可靠性要求会计信息能够客观地反映实际情况, 即以实际发生或存在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及时地对其加以客观地处理和反映, 这种处理和反映要具有可验证性或可核性。可靠性还要求遵循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即要以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而不是法律形式作为判断经济业务是否应进入会计信息系统的最高标准, 因此, 只有满足这些质量特征 (如实反映、可核性和实质重于形式) 的信息才是可靠的。

3.公允性也是会计信息生成质量的首要质量特征, 就是会计信息对实际情况的反映应该公允, 不带有任何偏见, 具有中立性, 这主要体现在信息提供者的独立性 (包括实质上的独立性和形式上的独立性) 上, 若其在处理会计业务时不受控于且不偏向于任何信息使用者, 那么就可以认定其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是公允的。

4.可理解性是指财务报告提供的信息, 对于那些对企业的经济活动具有合理程度的知识, 而且自身又愿意用适当精力去研究会计信息的人士, 应当是可以理解的。可理解性决定着会计信息的利用程度, 与相关性相结合 (两者的乘积) 则反映会计信息的使用效果或会计信息对信息使用者的真实效用, 但对于具体的信息使用者而言其效用的大小则还取决于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运用能力。

5.充分披露性是对会计信息表述 (披露) 的质量要求, 具体包括信息披露的完整性、系统性和及时性三个方面的质量特征。完整性是从定量的角度对会计信息质量作出规定, 系统性是从定性的角度对会计信息质量作出规定, 而及时性则是从时空的角度对会计信息质量予以规定。

6.动态性则是强调会计信息的披露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同时也强调所披露的会计信息也应该具有动态化属性, 只有具备动态性质量特征的信息才可能成为高质量的会计信息。

二、质量特征包括可比性 (含一贯性) 、谨慎性和明晰性, 承认质量起端是重要性

关于谨慎性和明晰性, 由于较易理解在此不再展开, 下面仅就可比性和重要性作简要分析。可比性 (含一惯性) 是指经济情况相同时, 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同;如果经济情况不同, 会计信息应能反映其差异;可比性包括横向可比性 (即一惯性) 。重要性是指提供的信息要能够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 是会计信息的约束条件。判别某项会计事项是否具有重要性,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 在会计实务中可以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予以分析, 凡重要的事项必须可靠并单独加以反映, 重要性与相关性一样, 都对信息使用者的决策产生影响。

三、“实时性”和“安全性”也应属于会计的信息质量特征

1.“实时性”比“及时性”更能准确反映网络时代会计信息的特点。

互联网时代, 企业的经营跨越了时空的限制, 更多地依赖于业务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客户、合作伙伴、供应商以及各种虚拟的企业。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应用, 使得首席执行官、首席财务官们可以随时随地将全球的信息掌握在手中, 为财务会计集中管理创造了条件, 传统会计主体、会计期间、货币计量、持续经营的会计假设也不显得那么重要了。互联网环境下的会计信息将及时得到快速便捷的反映, 会计信息的动态实时处理成为现实。

2.“安全性”是网络时代会计信息质量的必要保障。

网络是一个庞大的系统, 电子商务是一种整合的经济模式。交易和服务活动的完成一般以intranet, internet, extranet三种网络为基础。计算机硬件、软件、设计操作人员和各种规程等构成上述各种网络组织的基本要素。由于硬件配置不合理、软件功能欠完善、系统操作失误、内部管理人员非法访问以及来自外部的恶意攻击等原因, 网络组织的各个层面将面临严重的安全威胁。在商业竞争日趋激烈的网络时代, 财务的内部机密 (向社会公开的财务报告等除外) 更是重中之重。所以, 保障会计信息的安全性就显得更加重要。

摘要: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现代会计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且对于全面有效地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水准、遏制日益严重的会计信息失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我国的会计环境以及已有的原则性规定, 提出了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参考文献

[1]魏明海等:论会计透明度.会计研究, 2001 (9)

[2]葛家澍等:财务报告质量评估的探讨.会计研究, 200 (111)

上一篇:电力推进型船舶下一篇:多级情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