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校英语课程改革

2024-11-07

卫校英语课程改革(共7篇)

卫校英语课程改革 篇1

自2010年以来, 我校虽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英语课程改革研讨活动, 努力营造课程改革的浓厚氛围, 但教师依旧不知如何在新理念引领下教授英语课程。为此, 学校以校本课程[1]为指南, 以行动为导向, 以学生为主体, 根据新时期卫生岗位实际需求进行英语课程改革, 效果明显, 现报告如下。

1 转变教学理念, 认真组织课堂教学

卫校学生年龄较小, 英语基础薄弱, 学习方法落后, 自学能力差, 缺乏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加之大多数学生对英语认识不足, 导致学习兴趣缺乏, 学习积极性不高[2], 成绩不理想。鉴于此, 我们必须转变教学理念, 认真组织课堂教学。

1.1 主体地位的转变

传统教学中,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课堂教学以知识讲解为主, 教学重、难点由教师决定, 而在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因此, 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和合作者。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让学生领悟知识的重点、难点, 逐步掌握知识。这就要求教师真诚地对待学生, 相信学生有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视他们的创造才能;理解和激励学生, 主动与学生交谈, 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 树立自信心, 实现教学相长。

1.2 教学目的的转变

传统教学以学生“学会”为目的, 而新课程标准要求以学生“会学”为目的。传统语言教学从结构入手, 考查时以语言形式和语言知识为中心, 而新课程标准以语言意义和语言技能为中心。因此, 必须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书本知识的教学模式, 重视和加强培养学生探究知识、获取信息和自主学习能力;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指导, 帮助他们形成以能力发展为目的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设计中, 把知识立意转变为能力立意, 促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培养其观察力和创造力。

1.3 教学方式的转变

卫校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 尤其是偏远、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受经济、文化及环境影响, 基础非常薄弱。而教学大纲和所使用教材要求学生具有3年初中英语基础, 如按以往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相当一部分学生很难跟上教学进度。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 体现“实用为本, 够用为度”原则, 根据新时期卫生岗位实际需求, 降低教学难度, 充分利用校园网和多媒体教学,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增强其学好英语的信心。在课堂设计与实施过程中, 多创设情景, 提供机会, 让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探究、合作等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解决问题;要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帮助他们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新的教学方式要以学生为主体, 以任务为中心, 以话题为主线, 以培养学生语言能力为宗旨, 把单一的讲解—训练模式转变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

2 培养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能力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职业教育确立了“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 践行从传统的“学科系统型”转向“任务引领型”, 注重思想性、科学性、启发性和适用性相结合。因此, 课程改革和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主体, 这就对学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2.1 加强学习主动性

学生要争做学习的主人, 转变学习观念, 把“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在学习过程中, 要善于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积极参加各种学习活动, 克服“不好意思”、“怕出错”等心理障碍, 特别是在英语学习中, 要敢于张口说英语。

2.2 优化学习策略

学生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从单纯接受知识转变为能够运用各种学习策略完成学习任务;要勤思考、善钻研、会学习;经常和同学交流学习方法, 和教师探讨学习策略, 结合实际情况, 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并完成。

2.3 养成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意识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 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越来越多, 这就对学生提出了更高要求。 (1) 要有学习热情, 勇于发言; (2) 回答问题时, 要昂首挺胸, 声音洪亮, 并将其看作是基本的礼貌; (3) 学会倾听和尊重, 学会合作和分享, 相互帮助, 相互学习, 分工合作, 共享资源, 共同提高, 促进“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3], 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总之, 在新课程标准下, 教师要由以“教”为重心, 转向以“学”为重心。以教学大纲为依据,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引导学生变“被动地苦学”为“主动地乐学”;变“死记硬背地死学”为“练中学、学中练地活学”;变“抽象理论地难学”为“亲临其境地易学”。同时, 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学生是认知的主体, 而不是被灌输的对象;学习不再是外部控制而是自我控制;教师是学习过程的咨询者、指导者和促进者, 而不是知识传授者。

参考文献

[1]杨平.谁来决定我们学校的课程——谈校本课程的开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2]王天玲.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学生化学学习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 2004.

[3]吴孙菊.中学生课堂学习现状的调查[J].卫生职业教育, 2003, 21 (1) :132~133.

浅谈卫校化学教学改革 篇2

一、卫校化学教学的重要性

卫生职业学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在医务工作战线的实用技术人才。化学课程是卫生职业学校各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基础课, 化学学习对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对于学生学好医学知识, 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 继续学习和发展, 具有重要作用。作为一门基础课, 卫校化学近年来一直面临严峻的挑战, 学生文化课学习普遍存在学习不感兴趣等情况, 不少学校一再缩减教学课时, 甚至取消这门课。但是, 化学已深入到现代科学的各个领域, 科学系统的化学知识是培养和造就现代科学技术人才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如现代科学的四大支柱:生命科学、能源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无一不与化学紧密联系, 说明化学本身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人类生活关系越来越密切, 21世纪各专业人才对化学知识的需要将远远超过现在的水平。

二、卫校化学教学的改革措施

1. 教学内容的改革

(1) 旧教材的弊端。目前化学教材的种类比较多, 大部分教材属于以学科为中心的, 理论部分篇幅较大, 有一定的深度, 联系实际的内容很少, 有些内容陈旧过时。课堂上讲授大量以实验为基础的“描述性化学”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主要途径。这样很难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对新教材的要求。世界化学教育发展的趋势是化学教育必须为社会、生活服务, 联系社会和生活。新教材必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强化学习动力, 兴趣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原动力, 也是发明创造的精神源泉。我们的指导思想应该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学习潜力, 提高学生实际技能, 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3) 教材改革的具体措施。删繁就简, 突出重点, 保证基本的化学知识。必须改变课程的重点。首先应该明确应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素质, 让学生掌握今后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化学知识。有必要删除或减少一些纯化学学科理论的内容及大部分化学计算。

核外电子运动状态及排布、元素周期律中原子半径、化学健等, 这部分内容在教材中占据了相当的分量, 这些虽是化学最基本的理论, 但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既抽象又无法应用, 脱离实际。对于刚进中专的学生来说难度偏大, 因为不可能要求他们从分子、原子、离子的深层去学习后续内容广泛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删去这部分内容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电离度及溶液p H计算, 在化学中要求这些结合基本理论应用的计算没有多少必要性。当然酸碱的基本概念, 如强弱、盐水解的性质, 多元酸等概念是不可缺少的。关于溶液的p H值、浓度、溶液的配置和稀释, 以及渗透压在医学中的应用, 应该是整个无机化学的重点部分。

元素化合物部分, 教材中罗列较多的物质的存在、性质、制备, 用途等事实材料, 内容多且孤立, 大多脱离现实。对许多内容可作一定修改, 使之更贴近医务工作及实际生活, 更富有知识性和趣味性。

适当拓宽知识面, 做到内容充实先进。化学的教学内容也应紧跟现代化步伐, 重视其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与渗透。介绍一些当今人们所关心的问题, 如环境、能源、材料、食品等, 使化学更贴近生产实际, 贴近生活。讲到关于蛋白质的计算问题, 可联系现今的奶粉事件。讲到甲醛, 可联系当今的装修问题。讲到环保, 可联系汽车排放的废气, 经阳光中紫外线作用, 形成光化学烟雾, 人接触了这种烟雾会中毒, 时间长了导致动脉硬化, 生理机能衰退等;还可联系农药、化肥、有机溶剂渗入土壤, 流入河水呈积累性污染, 其还会不断被生物汲取和浓缩, 通过食物链被人体吸收。

综上所述, 突出重点, 精选授课内容, 可以解决化学课时少、内容多的矛盾, 同时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有利于培养适应科学技术发展需要的人才。

2. 教学方法的改革

如何把握教材特点、充分发挥新教材的优势、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1) 改变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 致使学生一味死记硬背而无暇顾及“创造性思维”。“实验探究教学”模式却能给学生提供主动探求知识的宽松环境, 让他们在成功的设计和实验操作的愉悦情绪下, 潜力得到充分发挥, 思维更加活跃。在对未知领域的探索过程中, 通过自己的实验操作和验证, 积极地去思考、去探索, 从中就会迸发出更多的智慧和灵感。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 花更多精力去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设计问题情景, 设计研究途径, 树立假说, 诱导推理, 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共同活动中, 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去探索结论。课堂上一般以实验创设问题, 培养学生的探究问题意识, 以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以探究问题为学习动力, 在老师的引导启发下进行分析问题、揭示问题、解决问题, 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和事实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 从而发现、形成概念。

(2) 加强实验教学。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化学实验不仅是使学生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化学规律、形成化学概念、提高各种能力的重要途径, 而且此过程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

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最有魅力, 对激发学生兴趣, 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和提高教学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实验的主要形式是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两种。以集色、态、味、光、声于一体的化学实验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刺激来吸引学生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观察实验现象、解决实验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在教学中注意发展学生的智力, 最主要的是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它对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和促使学生离校后继续学习或进行创造性的劳动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3. 教学手段的改革

随着科技的进步, 多媒体已成为当今教学领域的热点。多媒体教学是一种现代的教学手段, 它是利用文字、实物、图像、声音等多种媒体向学生传递信息, 而多媒体教学法则是以各种电教媒体, 如计算机、电视、录像、投影、幻灯等为标志, 与传统的教学媒体, 如黑板、挂图、实验、模型等为基础的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法。作为一名当代化学教师如果能够熟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理论和操作机能, 并能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合理选择现代化教学媒体, 且使之与传统的教学媒体合理结合, 就能够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 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提高学生的素质, 大大提高教学效果。趣味的东西能引起兴趣, 导致神经兴奋, 激起学习动机, 创造最佳的记忆心理状态, 易于记忆, 并能牢固保持。因此,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 应该把一些枯燥无味、难于记忆的化学知识尽可能趣味化, 如编选歌诀、利用谐音、形象比喻等方法, 可以帮助记忆。

4. 教学观念的改革

强调使用科学的方法, 促使学生形成化学科学意识。掌握科学的方法无论从学习知识的角度或者从发展能力的角度来看都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时, 促使学生形成很多唯物主义的观点, 这是化学科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具有的特点。例如, 可以促使学生逐渐树立起物质第一性的观点, 树立起尊重事实的观点, 树立相信科学、反对迷信的观点。

要促进学生形成化学科学意识, 最主要的手段应该是让学生参与实践, 理论联系实际。可以采取活动课的形式, 让学生亲身经历周围环境中存在的化学问题, 让学生形成化学能给人类带来利益的观点。同时也应告诉学生, 如果不合理地利用科技成果也会给人类的生存环境及社会生活带来消极影响。让学生亲身体会在医务工作中对化学知识的应用, 比如化学医学检测、护理基本操作中的应用。

中职卫校学生英语差异与应对策略 篇3

受生源条件限制, 中职卫校在校生整体素质参差不齐。笔者通过对我校2008级护理专业8个班级432人进行调查, 结果发现, 学生多数来自农村 (见表1) ;英语入学成绩为35~136分 (见表2) 。

调查显示, 城市学生占23.1%, 农村学生占76.9%;从入学成绩看, 优秀学生占10.6%, 中等学生占35.0%, 刚达到及格水平的占25.0%, 不及格占29.4%。学生英语水平跨度较大, 最高分与最低分差距为101分。

2 学生英语学习出现较大差异的原因

2.1 区域性差异引起语言学习差异

受方言影响, 闽南语系学生常把[h]发成[k], [蘩]发成[s];客家语系学生常规双元音[ai]发成[a:], [e]发成[藜], [θ]发成[s], [t蘩]、[d廾]发音不到位。由于城市教学条件较好, 因此城市学生在听、说方面强于农村学生。

2.2 基础水平差异带来的学习能力差异

从英语入学成绩来看, 多数学生处于及格水平。这些学生可阅读简单文章, 但语法知识不扎实, 书面表达能力差。为此, 英语教师应改变传统教育理念和方法, 进行分层教学, 真正体现因材施教。

2.3 非智力因素引起的差异

学生现有知识经验和认识水平主要受家庭、社会和早期学校教育影响, 由于学生生活环境和接受的早期教育各不相同, 因而知识、经验积累也存在明显差异, 这使得学生在学习态度、认知方式、学习风格及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3 应对策略

3.1 搭建合作学习平台

19世纪早期, 美国一些学者开始研究合作学习并将其运用于实践, 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出现了合作学习的研究和实践, 取得了较好效果。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共同研讨、相互交流, 也便于师生交流, 从而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多向交流, 多维互动[1], 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3.1.1 合作学习实现了语言教学活动中动态因素的多边互助

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每组4~6人, 小组成员英语水平不同, 以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通过合作学习, 可提高学生的认知、推理水平, 促进其共同发展, 提高学习效率。小组活动还应安排主持人、发言人, 以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3.1.2 组际交流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延伸和发展

小组活动所营造的活泼、生动、和谐的教学氛围,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师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组织组际交流, 为学生信息交流、协同讨论提供更广阔的空间。组际交流可采用组际研讨、组际互查和组际竞赛等方式进行。

组际研讨:由教师指定讨论较成熟的2个小组发言, 提出本组仍未解决的问题, 其他小组进行补充、评价, 给予解答, 最后由教师归纳。

组际互查:各小组互相检查对方讨论情况, 也可互相检查对课文的理解情况, 互相批改习题等。

组际竞赛:教师提出问题, 各小组抢答或按顺序回答, 当某一小组成员回答错误或不完整时, 同组其他成员予以纠正或补充。教师根据各小组答题速度和质量评分, 并适时给予鼓励。

组际交流时, 教师应对组际交流方式等作出规划和安排, 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 引导各小组围绕问题展开讨论, 并适时进行讲评。组际交流后, 教师按照一定评价标准对各小组间的互动作出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价。

小组竞赛比个人竞赛更能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激发其学习英语的兴趣, 而且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提高英语学习能力起到推动作用。

3.1.3 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学习机会

在合作学习中, 每个学生都有发言、表现机会。宽松的学习环境,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同时也逐渐消除了学生间的个体差异。

3.1.4 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

合作学习中学生是主动地、自主地参与英语学习, 教师通过引导, 有效地促进学生英语认知水平的提高, 培养了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

3.1.5 合作学习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 树立竞争意识

合作学习中, 学生互助合作, 师生平等交流, 形成了良好的师生、生生关系。在此基础上, 学生可发表不同观点, 交流信息, 拓展了思维;而组际间的交流与竞争, 使小组既有凝聚力又有竞争力, 促使学生树立竞争意识。

3.2 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集文字、声音、图像于一体, 使英语教学不再只依赖文字、符号和简单图画来完成。它突破了语言内容“时”“空”界限, 可模拟不同语言环境, 使原本枯燥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

多媒体教学还极大地丰富了教材内容, 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从而有效消除了学生间的差异。

3.3 创新教学评价方式

传统评价方式侧重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 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这使得学生只关注学习结果, 也使教师失去了在教学过程中了解学生、了解教学情况的机会。一些学生因成绩不佳, 自信心不足, 失去了不断进步的机会。

为此, 教师可通过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

(1) 合作态度。小组成员是否愿意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 积极开展合作学习。

(2) 小组分工。小组分工是否合理, 成员能否根据自身特质承担不同任务并出色完成。

(3) 小组协作。小组成员能否帮助本组其他成员完成工作, 体现协作精神。

(4) 小组交流。小组内或组际间能否顺利交流, 能否通过讨论获得新方法、新启示。

(5) 合作效果。小组能否出色完成任务。

过程性评价强调学生参与学习全过程, 关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突出学生的发展与变化, 着眼于学生能否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学习积极性与兴趣能否提高[2], 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能否互相帮助, 共同进步。该评价方式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愉悦, 调动了学习积极性, 从而促进了自身发展。

4 结语

学生通过合作学习, 互相帮助, 消除了听、说方面的差异, 解决了发音不准的问题;不同水平的学生互相讨论、学习, 克服语法难点, 完成学习任务, 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在多媒体教学中, 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学习热情, 提高了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他们主动参与到朗读、练习及角色扮演等教学活动中。

激励性的过程性评价, 能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并调整学习计划, 改进学习方法, 达到提高英语认知水平, 增强英语思维能力的目的。

笔者通过科学的教学手段, 逐步消除了学生间的差异, 促进了学生知识水平、综合能力的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1]R.E.斯莱文.合作学习的研究:国际展望[J].当代教育科学, 1994, 1:33.

提高卫校英语阅读教学的策略探析 篇4

阅读在英语测试中占据了很大的比例, 阅读能力是检验英语学习者的语言能力以及学习成果的重要标准之一。在卫校英语教学中, 阅读教学是丰富语言、扩充词汇量的重要途径, 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和职业技术方面应用的能力, 要重视英语阅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提高卫校英语阅读教学成效的策略

1.阅读之前阶段的措施

(1) 充分备课。卫校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英语交流能力和技术方面的运用能力, 要求读、写都跟得上。所以, 在阅读教学开始之前, 教师要进行阅读教学方面的备课, 明确阅读教学训练中的重点, 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的含义与扩展含义, 采用什么样的阅读方式, 每个课时阅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需要运用什么教具等等。只有把阅读教学内容跟教学方法优化结合在一起, 教师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2) 讲解文化背景。语言是文化重要载体, 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事实上, 不同语言体现的是不同的文化语境。比如, 龙在中国文化中是权威的意识, 暗含着富贵, 中国的帝王都称自己为真龙天子, 他们穿龙袍, 做的是龙椅, 但是在英语中, 龙在西方文化中代表的是邪恶跟暴力, 为dragon。英语中A dragon通常表现的是一个非常嚣张的人, 一个让人不舒服的人。在告知学生文化背景之后, 还要利用讲故事、投影等方式为学生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 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提示, 降低学生的阅读难度, 还能减少学生的畏难情绪, 点燃学生的阅读激情。之后, 给学生抛出问题:Do you want to know the result of the story?要向学生强调, 默读争取不出声、戒指读、重复阅读以及边阅读边查字典, 学会根据上下文猜测词语的意思。

(3) 词汇积累。作为卫校的英语教师, 在教授学生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 要注意挖掘跟学生专业学习相关的词汇和知识点, 结合具体的专业开展阅读教学, 这样才能提高英语教学的实用性。比如, 在护理专业教学的时候, 可以先给学生展示护士的图片, 问:“What’s the women in the picture ? ”学生回答:“She is an nurse. ”接着让学生开始查找跟护士执业相关的一些英语词汇, 如打针 (give an injection ) 、发药 (give patients the medicines) 、照顾病人 (look after the sick people) 、白班 (day shift) 等。让学生在掌握了众多词汇的基础上再进行阅读。

2.阅读期间阶段的措施

(1) 扫读。扫读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 卫校学生能够通过快速的浏览整个阅读篇章, 找出文章的关键词以及关键的句子, 以此来了解整个文章的主要内容, 争取理解文章的主旨, 比如可以快速的判断文章的大致段落、文章中的主人公等等, 还有找出文章引用的时态等。这样就增加了卫校学生的成就感, 减少了因为难度比较大而找不到答案出现的不自信状况。

(2) 略读。就是英语教师指导卫校学生通过进行跳跃性的阅读, 找出文章的一些基本内容或者事实, 像各个段落讲述的内容、人物、事件、地点等等。在进行略读环节的时候, 要注意进行分层设问, 可以从浅到深, 要层层有梯度, 一环扣一环, 不能让学生摸不着头脑,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 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一般情况下, 提问的题型要有变化, 可以采取多种提问方式, 讲究提问的时机、对象、方式以及评价等, 还要讲究提问的逻辑性, 表达要准确, 不能产生负面影响。积极而且高效的阅读能够让学生进行猜测和预测, 之后在阅读的时候能够把重要的信息捕捉到位, 验证之前的猜测是不是正确。英语文章一般可以分为三个大的部分:一部分是篇首段、接着是主体段, 最后是结尾段。

(3) 精读。在英语教师的带领下, 卫校的学生要根据老师提供的一些具备很强逻辑性的问题或者推理, 比如, why, How, when, where等问题, 带着这些问题去进行仔细的文章阅读, 边阅读边自己思考。这个时候, 教师要在一边观察和巡视, 针对个别薄弱学生提供帮助, , 帮助学生准确理解作者的观点以及文章字里行间的深层含义。在回答问题的时候, 教师可以组织小组分组讨论, 在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代表来发言, 要经常用欣赏的语气鼓励回答问题的学生, 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思考的能力, 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3.阅读之后阶段的措施。

在讨论完阅读之前和阅读中的措施之后, 教师要及时进行评估和检查。通过评估再进行有针对性的矫正练习, 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这个篇章的完形填空练习, 进行巩固和落实, 教师要根据阅读理解以及学生回答问题的状况进行薄弱环节训练, 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后进行课文缩写。此外, 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前看一些关于美国文化的纪录片, 扩大阅读知识面, 像《走遍美国》就是一个体现美国的社会与文化、展现美国风土人情的原声教材。还可以让学生接触一些中英文对照的医学方面的著作, 旨在提高读者对英语医学名著的阅读水平, 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摘录下来, 这样能够不断开阔学生的视野, 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

中职卫校护理实训改革探讨 篇5

全国中职卫校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以能力为本位, 以发展技能为核心, 要求学生与就业岗位“无缝对接”、与临床岗位“零距离”接触, 适应社会的需求, 又快又好地向社会培养更多的技能型人才。因此, 护理实训是一个关键环节, 对其进行改革是我们积极探讨的问题。

1 中职卫校护理实训现状及存在问题

(1) 在国家“大力发展中职教育”的号召下, 中职学校连年扩招, 大幅度增加招生规模, 学校对报名者“来者不拒”, 这样难以保证生源的质量[1], 造成中职护生文化基础差、缺乏学习兴趣、自信心不足、不良习惯多等现状, 导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普遍现象。

(2) 中职教育目前多沿用传统的实训方法, 即教师示教, 学生分组练习, 教师巡视指导, 限制了技能型护理人才的培养。

(3) 护理教材和常规操作技术滞后于临床实践。沿用传统的或不合理、不实用、不科学的方法, 护理操作步骤过于繁琐, 不利于临床实践操作技术水平的提高。

(4) 对护理实训师资培养不够重视, 护理教师观念陈旧, 只注重护理理论知识的传授, 不注重护理实训教师的综合素质及护理操作技能的系统培训, 与目前中职教育的形势不相适应, 且护理教学人员因教学任务重、长期脱离临床实践, 导致其缺乏对临床一线医疗护理具体工作的了解, 不能掌握目前护理岗位的新要求和新技术, 严重制约着护理实训教学质量的提高。

(5) 落后的实训设施不能达到临床实践的需要, 教师、学生接触不到先进的仪器设备。许多学校连年扩招, 但实训场地、设备等办学条件依旧, 护理实训室条件简陋, 护理实训环节薄弱, 学校护理实训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不能满足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需求。

2 技能型护理人才实训改革措施

2.1 加强护理实训基地建设, 以满足教学需要

良好的护理实训基地是提高护生操作技术水平的保证, 建立健全护理实训基地的规章制度, 从护理实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分析改革相关硬件设施。我校领导非常重视实训基地建设, 通过扩建护理实训室, 把护理实训室建成模拟病房, 完全按照临床病房配置, 安装了寻呼系统、中心供氧、中心负压吸痰等设备;设置了ICU病房, 使护生更容易理解教材上的理论知识, 熟悉护理工作环境, 尽快适应护士角色。另外, 实验设备逐年增加, 增强了设备的先进性、科学性、适用性、超前性和共用性的特点, 购置大批进口的先进教学仪器, 如全功能急救模型人、多功能护理人等, 增设目前常用的设备如注射泵、输液泵、监护仪等, 运用触摸屏, 让学生反复进行操作训练, 丰富了护理实训教学内容, 真正把护理实训室建设成培养技能型护理人才的重要基地。

2.2 加强护理实训师资队伍建设, 以提高教师素质

2.2.1 认清形势, 改变护理实训观念

目前国家大力发展中职教育, 护理专业是21世纪技能型紧缺人才培训的专业, 针对目前中职护生的特点, 我校经常组织开展形势报告会, 引导教师改变观念, 关爱学生, 加强责任, 注重培养护生的能力和素质, 培养出社会需要的技能型护理人才。

2.2.2 护理实训师资的规范化管理

护理实训教师的职业素质及业务水平以及政治表现、法律观念、言行举止等非业务因素都会影响护理实训的教学效果, 应注重培养护理实训教师的爱岗敬业精神, 及时更新专业知识, 了解护理专业发展方向, 及时调整护理实训的内容, 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我校党委把教师队伍建设列为工作的重中之重, 制定一系列管理措施和办法, 如《师资队伍建设》《师资培养培训方案》等, 保障护理实训师资的培训, 创造机会和条件选派护理实训教师定期到临床一线学习, 如利用寒暑假安排护理教师到玉林市内三级医院学习或到上级院校进行短期培训学习, 参加有关护理实训的学术交流, 以开阔眼界, 努力打造“双师型”的护理实训教学团队, 使护理实训队伍结构更趋合理化, 培养出更多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的护理技能型人才。

2.2.3 积极开发校本教材, 提升护生职业能力

护理专业是对操作技能有很高要求的专业, 因此加强护理操作技能培养是提高护生职业能力的关键, 也是从事护理工作必须具备的岗位核心能力, 我校为了使教学适应临床发展的需要, 组织护理教师和附属医院临床教师共同开发校本教材, 把“程序教学法”融入护理实训教学中, 遵循“贴近学生、贴近岗位”的原则, 编写了《护理实训简易流程》并于2010年5月在人民出版社出版, 得到教师和学生的认可, 大大地提高护理实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2.3 理顺护理实训技能培训途径

2.3.1 加强护生课堂教学和练习

在课堂教学和练习上, 我校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形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注意应用护理礼仪和人文关怀知识, 凡能在真人身上练习的操作, 尽量在真人身上实施, 让学生互相模拟患者, 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护理实训操作, 注重应用情景教学和角色置换法, 如护理技术中的各种注射 (皮下注射、肌内注射等) 、囗腔护理、吸氧、雾化吸入、卧床患者更换床单、运送患者等均实行真人真做, 不仅使学生真正掌握每个实验操作的方法、要领, 而且有了做患者和护士的体验, 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 使学生真正体会护理工作的真谛[2], 引导护生以一个患者的身份去体验, 以一个护士的角色去思考。另外教师还要加强课堂教学中护理操作重点的讲解和指导, 采用分层讲解和训练、小组练习、书写实训报告等等, 让学生对所学习的操作流程和要求有清晰的理解, 为课后强化练习打好基础。

2.3.2 优化护理实训教学方法, 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护理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可选用演示法、以问题为中心的病例式教学法、情景模拟法、角色扮演法、多媒体教学法等, 让学生在护理实训的过程中, 进一步提高沟通能力、创造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职业综合能力。加强电化教学, 把从网上下载的当今比较先进的护理技术操作制成电教片进行演示, 让学生对所学的先进护理操作技术有所了解, 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丰富知识, 提高护理实训教学的质量。

2.3.3 集体备课, 统一操作

在教师个人认真备课的基础上, 我校护理教研室以章为单位对每章节的护理技术操作进行统一备课, 以“贴近岗位, 能力为本, 技能优先”为指导, 充分讨论章节的重点、难点、授课形式、方法, 采用“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疑为主轴, 练为主线”的教学模式, 结合全国卫生系统护士岗位50项技能操作和广西卫生厅制订的《55项临床护理技术操作标准》, 以增加人文关怀内容为主, 重点加强操作前评估、操作中沟通与指导、操作后的健康教育的训练, 一般由一位教师示教, 其他教师各抒己见, 去粗取精, 直到大家意见统一, 达到护理操作统一化、规范化, 培养学生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 做到人性化操作。

2.3.4 强化护生护理操作技能训练

全天开放护理实验室, 增加训练时间, 可以强化在实验课上未能熟练掌握的护理操作。学生自己动手准备、独立操作, 承担管理实验室任务, 增加责任感, 培养小组集体主义精神, 既锻炼了学生的管理能力, 又锻炼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4]。因此, 两年来我校根据现有的实训条件组织护生在实习前, 对常用的护理操作有计划地进行系统强化训练和考核, 进一步巩固专业技能, 为护生进入临床实习做好必要的准备, 缩短了护生临床的适应期, 提高护生的操作技能水平, 据实习单位及带教教师的反馈, 收到很好的效果。

2.3.5 加强护生护理操作考核

操作考核是检验护理实训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 是衡量护生对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掌握的重要手段。我校采用灵活多样的操作考核方式, 如人人必考、抽考、教师交叉互考等, 注重操作考核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通过考核调动护生学习的主动性, 全面提高护生的动手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2.3.6 组织护生进行护理操作技能比赛

我校组织护生采用小组、班级比赛或积极参加省级组织的护理技能大赛等方式, 进行护理操作技能比赛, 以赛促教, 以赛促学, 以达到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操作能力共同提高的目的, 如我校荣获2009年广西中等职业卫生学校护理操作技能大赛集体一等奖, 大大地激发学生对护理技能学习的热情, 培养了团队精神, 促进护生操作技能的提高。

2.4 护理实训教学应向横向发展

2.4.1 充分利用医院的资源

我们的护理教材、教学设备落后于临床, 护理教学经费和师资力量短缺, 为了缩小这种差距, 弥补护理教育设施的短缺, 可充分利用医院的资源, 采取“联合”办学方式, 对学校不能开展的护理操作, 让学生去医院, 请医院的教师讲授操作, 也可请医院的护理专家进学校讲学。如我校就聘请多位玉林市三级医院的护理专家担任护理实训的教学工作。在学习高压蒸汽灭菌法时, 护生到我校附属医院供应室由临床一线教师进行讲解以弥补师资力量和资源不足, 达到资源共享, 努力创造条件以培养技能型护理人才。

2.4.2 加强与实习医院护理部的联系

我校经常安排教师和各实习医院护理部领导就实习护生护理操作技术方面问题进行交流沟通或召开实习医院临床一线护士长、带教教师座谈会, 充分听取临床一线护理教师的意见和建议, 以了解护理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对临床常用但护生又不够熟悉的操作, 增加实训课时, 并巩固强化, 以缩短护理技能教学与临床护理工作的差距, 有利于学校与医院之间的沟通和协调, 从而实现护理专业培训目标, 利于护生知识、技能的学习、掌握和巩固, 以满足临床需要, 更好地培养技能型护生为临床一线服务。

2.4.3 定期组织召开实习会议

通过定期组织召开实习会议来了解护生在临床实习过程中护理操作与学校护理实训课程中脱节之处, 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工作。如我校在召开实习会议时有护生反映目前医院各科大量使用静脉留置针, 但在学校护理实训中仅由教师示教而学生练习少, 针对该情况, 我们及时调整实训课时, 增加该操作的练习, 让护生掌握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方法, 使学校护理实训教学与临床护理操作技术更加吻合, 与工作实践进行无缝对接, 更好地培养适应于临床的技能型护理人才。

总之, 在新形势下护理实训改革的重点是对护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中职卫校只有不断探索运用先进的护理教学理念、方法和手段, 才能尽快地培养出适合临床需要的技能型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吴汉朋.卫生中职学校发展的困惑与出路[J].卫生职业教育, 2008, 26 (20) :5.

[2]姜岩.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方法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 2009, 27 (13) :100.

[3]庄秀美, 辛瑞莲.中专护理技能教学改革的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 2005, 23 (6) :96.

中职卫校教学改革现状与思考 篇6

一、引言

中等医院教育是我国中等职业教育领域中的特殊阵地, 是为医疗卫生服务一线培养具有动手能力的技能型人才的教育机构, 也是我国目前医院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到202年, 形成适应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 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因此, 应重视中职卫校的改革发展, 促使其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培养更多高技术专业型人才。

二、中职卫校教学改革现状及问题分析

1.教学 条 件 得到 一 定 程度改 善 , 但 教学 基 本 设 施 和 经费投入仍显不足。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和教学经费的投入, 目前中职卫校教学条件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改善, 已经基本形成了固定的教学管理基本框架和学生管理机制, 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手段在中职卫校日常教学中得到了一定应用。对比其他高等教育机构, 中职卫校在经费投入上仍显不足, 教学基本设施仍需改进, 面临如实验实习设备陈旧、图书馆资源短缺等现实问题, 影响和制约了中职卫校的发展。

2.教 学 能力 得到 一 定 提高 , 但 师 资 队 伍 建 设 仍 是改革 薄弱环节。

通过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中职卫校教学能力得到不断强化, 对比之前有很大进步。中职卫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仍然比较薄弱, 教师队伍在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上都存在极大的不平衡问题, 学校缺乏对教师的培养提高, 导致中职卫校教师队伍不能满足教学需求。

3. 中 职 卫 校 毕 业 生 就 业 率 较 高 , 但 未 形 成 稳 定 “ 专 业 招生—教学—就业”链条。

随着高等院校招生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毕业生就业压力逐年增大, 中职卫校的专业优势得以凸显, 公立医院、私立医院、个体诊所、药店、保健按摩及化妆品店等为中职卫校毕业

三、推进中职卫校教学改革思考及对策探讨

1.加大经费投入 , 完善教学基本 设施建设 。

要想成功办学, 首先就要加大办学经费投入, 完善教学基本设施, 改进实验设备和实习场所, 对教学区和学生住宿区进行整顿完善, 在硬件设备上满足教学和学生需求。同时, 要善于利用关系渠道, 为学生实习和就业打通关键环节, 为学生实际操作创造更多机会,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2.找 准 自 身 定 位 , 改革教 材 学科 化 倾 向 。

中职卫校要明确自身定位, 突出自己的办学特色, 在结合国家教学大纲的基础上, 按照学校自身特色和目标定位对教材学科化倾向进行改革和灵活处理, 重点突出实用性知识, 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 实验实习管理与理论教学协调发展, 以提高学生质量为根本, 素质教育与专业技能培养协调发展, 从而培养出专业的技术型实用型人才。

3.改 革教学 方法 , 加强 师 资 队 伍 建 设 。

中职卫校教师要注重自身的学习和深造, 增强教学和科研能力,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使学生真正学到知识, 理论和实践能力都得到提高。学校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注重教师在专业和年龄上的梯队结构, 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招聘,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四、结语

随着经济和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医疗服务领域仍然需要不同层次的卫生人员, 中职卫校面临极大的发展机遇和竞争挑战。因此, 中职卫校要想在现代教育中占据一席之地, 就需要通过加大经费投入, 完善教学基本设施建设; 找准自身地位, 改革教材学科化倾向;改革教学方法,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措施, 加强中职卫校的教学改革, 促进中职卫校健康长远发展, 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培养出更多的应用型人才。

摘要:中等医院教育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培养了一大批专业高技能人才, 是我国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高等院校的持续大幅度扩招等因素, 中职卫校面临生源数量和素质的下降, 只有进行深入持续的改革, 中职卫校才能走出教学困境, 得以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中职卫校,教学改革,教学思考

参考文献

[1]刘学政.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医学教育改革[J].锦州医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3 (4) :17.

[2]杨定海, 丁思红, 程纯.以科学发展指导高等医学教育改革[J].西北医学教育, 2004, 12 (4) :448.

提升中职卫校英语教学质量的探讨 篇7

一、在教学中穿插有趣的教学相关内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英语课堂中, 教师可以适当穿插一点富有趣味性教学内容, 比如, 给学生呈现一些有趣的英文故事或者是幽默的英文笑话等, 这样可以让英语学习变得轻松而愉快, 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情愫。比如, 在对“Fun Time“这一单元的万圣节进行教学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解说一下自己所了解的有着民族特色的节日活动, 如有壮族的3月3唱山歌 (sing folksongs) 、瑶族盘王节跳祭祀舞蹈 (dance the sacrificial dance) 以及彝族火把节围着篝火跳舞 (dance round the bonfire) 等。在学生分享这些自己所了解的有趣的民族节日活动的时候兴致勃勃, 激动万分。学生进行介绍的时候允许中文和英文相结合, 教师在对学生的介绍进行总结的时候可以将其未能用英文表达出的地方翻译出来。接着再顺理成章地引导学生转入课文的学习:“So who can tell me what Halloween is ? Howdo people celebrate Halloween ?。”如此学生便急切地想要了解这一饱含西方特色的万圣节。如此一来, 学生不但可以很好地了解我国各民族中的节日性质, 而且还能够有效地学习英语知识, 学生的学习热情被点燃, 课堂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二、强化专业词汇量与专业英语口语

中职卫校学生在毕业之后需要运用英语这一语言的时候基本上是和医护专业相关的, 别的方面的词汇就运用的比较少, 因此专业性词汇的了解与掌握是不容忽视的。比如, 一位护士要想通知一名外国朋友“后天上午需要进行胃镜检查, 明天晚上12点以后应避免吃喝东西。“其中须先懂得“胃镜检查”这一个词汇的英文表达。就一般卫校学生而言, 多半是不了解“胃镜检查”这一词汇用英语是如何表达的, 可是介于卫校学生所选专业的性质则必须得掌握该类词汇英语表达。我们知道, 一名卫校学生其在校期间学习英语的时间是有限的, 运用到学习专业英语词汇的时间更有限, 所以, 在卫校的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应该适当地多向学生传授一些和医护这一专业相关的常用知识, 特别是医护专业性词汇, 同时努力使学生达到可以脱口而出讲一些平时常用的医护专业英语口语。鉴于此, 卫校英语教师自己本身也要多学习和掌握一些与医护专业有关知识, 尽量达到英语和医护专业的“双栖”。

三、以学生为中心, 积极创设有效的课堂活动

以往课堂教学中教师个人唱“独角戏”造成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新的教学模式, 使学生感到学习枯燥且乏味。所以英语教师应该不断设计与组织目的性强、有效的课堂活动, 促使学生能够将所学习的英语知识和技能得到运用, 让其在运用中得以提升。比如, 在对“Let‘s do some shopping”这一对话片段进行教学时, 教师可以先设计出一个有关购物的教学情景, 使学生展开角色表演。可以引导学生分为2个大组, 一组扮演售货员, 而另一组则扮演顾客, 在每个大组中再分作若干个小组。当学生在准备表演的过程中英语教师应该进行适当的指导。接着每一小组派出一位代表分别扮演采购者和售货员展开对话, 接着评出优秀售货员与优秀顾客。如此学生的参与热情就高涨起来, 教学气氛也被激活。学生经过了角色的扮演, 都沉浸在这种模拟性情境中, 这样就能够有效地运用文明、准确和得体的英语语言与人沟通交流。

四、将英语教学与专业有机结合, 提高教学的实用性

英语教师在课堂中, 应该注意提取与专业相关的知识, 同时结合医护专业的性质来进行教学, 促使提升英语课堂的实效性。比如, 笔者在跟护理这一专业的学生讲授“WhatDo You Do?”单元的时候, 笔者就先为学生呈展示一副护士的图画, 提问:“What’s the women in the picture?”这时学生立即回答到:“She is a nurse.”笔者接着发问:“What donurses do in the hospital?”使学生探讨作为一名护士的主要职责有什么, 接着分组进行比赛从文章或者是工具书当中收集与护士职业相关的英文词汇, 例如:打针 (give an injection) , 发药 (give patients the medicines) , 查房 (make the rounds of thewards) , 照顾病人 (look after the sick people) 等等。给予收集英文词汇多的小组一定的奖赏, 给予收集英文词汇最少的小组一定的“惩罚”, 比如表演节目等。中职学生在这紧张且快乐的氛围中不仅掌握了与专业相关的英语知识, 还改变了其认为英文“无用武之地“的思想, 进而也提升了英语课堂的教学质量。

总之, 中职卫校英语课堂教学是一项系统性比较强的教学工程, 需要英语教师对学生进行英语兴趣的培养与激发, 从而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地发挥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还可以大幅度提升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增强中职卫校学生的英语水平与英语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唐蕊.浅谈英语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 2012 (23) .

[2]徐艳.浅谈网络环境下的中学英语教学[J].中学生英语, 2012.

[3]陈琳.英语:基础模块 (学生用书) (第一册) [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2 (12) .

[4]蒋显勇, 徐克前.医学检验专业教学改革探讨[J].检验医学教育, 2010 (13) .

上一篇:专业课理论教学下一篇:会计道德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