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卫校的艺术教育

2024-10-13

中职卫校的艺术教育(精选12篇)

中职卫校的艺术教育 篇1

每当人们谈起“艺术”一词时, 总会不自觉地将它与高雅、大气、上档次联系在一起。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我们眼中这么不“接地气”的“高大上”却在隐性地影响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就业与发展。因为企事业单位在关注技能培养的同时, 也越来越重视学生素质的培养, 而艺术教育在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和艺术能力方面有着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一、艺术教育对中职卫校的意义及内涵

首先, 艺术教育影响着学生的道德培养。艺术是用生动的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 它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是艺术创作者用来表达思想感情的媒介。优秀的艺术作品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 净化学生的心灵, 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中职卫校的学生大部分在初中阶段学习基础薄弱, 成绩较差, 他们贪玩、厌学、容易受外界不良习气的影响, 加上外界传统观念对中职学生的歧视态度, 也容易让学生形成不良的性格和行为。中职卫校为社会培养医药卫生类人才, 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牢固的医药知识, 更加要有对病人的爱心、耐心和恒心。有句话说的是“学琴的孩子不会学坏”, 从这不难看出, 艺术教育对培养高尚的道德品格有着重要的意义。

其次, 艺术教育在教学的过程中, 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中职学生某些促进理想人格形成的因素, 如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判断能力、表演能力, 对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等, 这些因素最终将影响个体人格因素的形成。

第三, 艺术教育可以促进学生智力的全面发展。人脑的左右半球具有两个相对独立的意识活动, 左脑主管抽象思维, 具有语言的、分析的、连续的和计算的能力;右脑主管形象思维, 与知觉和空间判断有关, 具有音乐的、图像的几何空间鉴别能力, 对复杂关系的处理远远优于左脑。艺术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右脑发展。同时, 人脑是一个有机的个体, 右脑的发展势必也会带动左脑的提高。中职卫校开设的课程多与分析、计算、语言有关, 主要集中在左脑的工作上。在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上适当加入艺术教育, 不仅能让左脑得到适度的休息放松, 更好地进行下阶段的学习和工作, 还能促进左右脑协调发展, 共同提高。

第四, 艺术教育有助于学生的职业发展。江泽民同志曾经提出:“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 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 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因此, 不论是普通中学教育还是中职教育都在鼓励创新, 培养创新性人才。而大部分中职卫校试图从强化专业教育方面入手, 其实专业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然而创造性思维是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后的产物, 仅仅依靠逻辑思维的提高是不能培养出创造性人才的。艺术教育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 让人的想象力得到解放, 创造力得到提高。大量事实证明, 有艺术修养的、形象思维较发达的专业技术人员, 通常在专业活动中创造力更强。

此外, 根据近年来学生的就业情况及工作情况来看, 有一定艺术修养的学生在企事业单位的发展明显优于一般的学生。例如, 医院在招聘相关医护人员时, 就会优先选择那些有舞蹈、书画等才能的, 因为医院内也会经常性地举办某些晚会和活动, 而具备这些才能的学生自然成为了“香饽饽”。

最后, 艺术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每个人在社会生活时都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是企事业单位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企事业单位不仅需要高素质、懂技能、会操作的技术工人, 而且需要员工之间的和谐分工、倾力配合, 才能促使整个单位发挥整体合力, 在大竞争中取得胜利。中职学生在毕业后大多直接进入单位工作, 且现在的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比较严重, 眼高手低, 常常觉得自己天下无敌, 其他人则满身缺点, 这种想法和行为往往影响他们今后的发展, 阻碍事业的成功。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 也很难通过课本和教师传授来发展, 最有效的方式是在潜移默化中通过大合唱、集体舞、朗诵等艺术表现形式来形成。在活动的过程中, 学生会在理解、谦让、合作中形成具有统一意志和共同情感的团结的集体, 参与的学生会自觉自愿地接受既定的规则和约束, 也会体会到要想成功就必须具备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艺术教育对于中职卫校学生的各方面发展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目前中职学校艺术教育缺失比较严重, 艺术教育形同虚设, 很难达到教育目的。因此, 在中职卫校中如何有效开展艺术教育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加强中职卫校艺术教育的对策

(一) 转变观念, 正视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现在艺术教育处于如此尴尬的地位都是由于各方面没有正确认识到艺术教育的价值。因此, 要顺利开展艺术教育, 首先要让教育行政机构的领导者、教师、家长和学生摆正观念。充分认识到中职卫校开展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认识到艺术教育不仅对个人的全面发展, 对社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以本校为例, 专门设立的校团委就经常性地组织相关艺术文化活动, 如文化晚会、诗歌朗诵、大合唱、书法大赛等, 还有每年的艺术文化月, 这些都是在学校层面上对艺术教育的重视与推广。

(二) 建立有利于艺术教育的考核制度和评价机制

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之一, 但是却不能成为教育的目的, 不能为考试而考试。中职卫校的学习以专业知识为主, 考试也主要是围绕国家相关资格证展开。这些资格证的考取与颁发并没有体现出艺术教育的身影, 因此, 教师与学生自然将学习的主要精力放在了专业课程的学习上, 大大忽略了艺术课程的存在。要改变这种现状, 需要在平时的考核中采用适当的评价方式,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求在完成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必须完成一定量的艺术课程, 具体的表现形式可以让学生自行选择, 将它作为升学毕业的其中一环。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素质, 还能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

(三) 以班级为单位, 营造艺术氛围

班级是学校的个体, 是个人的集体, 因此, 要在学校范围内形成艺术教育的氛围, 就必须以班级为载体, 从班级出发。学生在学校的生活、学习基本上是以班级为单位的, 因此, 要开展艺术教育, 形成良性竞争应该充分利用班集体的力量。班主任或学生干部等可为班级设定一定的艺术方向, 并努力将本班朝该方向进行打造。例如某护理班女生较多, 且喜欢舞蹈, 那么就可以引导将该班级重点打造为“舞蹈班”, 让少数同学带动其他同学, 在全班范围内形成学舞、跳舞的艺术氛围, 进而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同类型艺术活动的良性竞争, 带动全校形成浓厚的艺术氛围。

(四) 提供“与专业特色相结合”的艺术教育资料

现行的艺术教育课程是为全体中职学校服务的, 专业特色并没有体现, 要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观念, 需要学校在以下几点多加考虑:其一,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应该引入并重视艺术专业人才, 同时将艺术师资素质的发展列入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整体规划中统一考虑。其二, 充实、更新设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试问没有符合艺术专业特征及需求的音响设施, 又如何要求学生学会欣赏高雅音乐呢?其三, 根据专业特色编写艺术教材。俗话说“隔行如隔山”, 每个专业其实都有其特殊的艺术魅力与表现形式, 想用一本书上完三百六十行是不现实的。例如护理专业多为女生, 且今后从事的主要为医疗服务工作, 因此, 在艺术教育上应多选择柔美、积极、阳光的表现形式, 在音乐欣赏方面可以多选择一些医院常放的轻音乐等。

(五) 形成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复合模式

在艺术教育的形式上, 应该实行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模式。仅仅依靠学校的艺术教育是远远不够的。社会艺术教育包括少年宫艺术教育, 以及通过博物馆、美术馆、各类展览以及互联网等开展的艺术教育;学校艺术教育是各类在校开展的课外活动及艺术活动;家庭艺术教育是在家庭中进行的艺术教育, 一般由家长进行引导和开展。三位一体的模式把艺术教育与学生的日常艺术生活有机联系在一起, 改变了传统的教师单方面传授的封闭式教学模式。利用这个方式进行艺术教育, 需要学校做好家长的引导和指导工作。特别是一些已经具备一定艺术修养的学生, 要鼓励学生学会坚持, 不要仅仅着眼于现在, 更要关注到将来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带来的优势。

艺术教育工作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外活动都是一项难度较大的工作, 需要相关领导、艺术教师以及学生的辛勤付出才能收到效果。然而, 正是在这个努力的过程中, 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艺术感知力和表现力, 巩固艺术知识, 提升人文素养, 提高艺术技能, 发展和锻炼各方面的能力, 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中职卫校应该关注和重视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将它作为德育和职业教育的必要一环。

参考文献

[1]郭声健著.艺术教育的审美品格[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2]陈孝彬主编.教育管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中职卫校的艺术教育 篇2

【摘要】学习动机是发动和维持个体的学习活动,并使之朝向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是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的心理条件之一。学习动机并不是某一单一的结构,而是由各种不同动力因素组成的整个系统所引起的。本研究在已有的动机理论基础上,构建动机结构假设并形成相应的调查问卷,进而对中职卫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中职卫校学生学习动机结构现状,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卫生学校中职学生学习动机动机结构学习动机是学习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为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者所重视。对学习动机概念的表述有多种多样,目前比较公认的是: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个体的学习活动朝向一定学习目标的内在心理活动过程。研究表明,学习动机不是单一的结构,而是由各种动力因素组成的复合体。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结构状况,有助于教育者采取相应的措施,维持或激发其学习动机。本研究基于目前已有的学习动机理论,将学习动机结构分解为四个方面,即学习需要、诱因、认知因素和意志因素,并围绕这四个方面编制了调查问卷。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山东省莱阳卫生学校2015级和2016级中职阶段在校学生,涵盖护理、药剂、医学影像技术、医学检验技术四个专业。

(二)方法

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两个年级四个专业的学生共470人,其中男生150人(31.9%),女生320人(68.1%);2015级177人(37.7%),2016级293人(62.3%)。共发放问卷470份,回收470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问卷采用自制的学习动机结构调查问卷。采用SPSS22.0中文版软件对计数资料进行百分率描述。

二、结果

对所有问卷进行数据统计,统计选择各题目各项选项的人数占被调查总人数的百分比(结果见下表)。

三、讨论

已有的学习动机理论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了学习动机产生的机制,形成了学习动机结构的组成成分。本研究在已有学习动机理论的基础上,从学习需要、诱因、认知因素和意志因素四个方面较为全面地反映了中职学生的学习动机结构现状。

1.学习需要动机

学习需要引发的动机属于内部动机,它是由学习活动本身的价值和意义引起的动机,包括兴趣、自我肯定、成就需要等。内部动机不需要外界的引诱、惩罚来使行动指向目标,因为行动本身就是一种动力。由内部动机引发的活动,持续长久,容易形成某种学习模式,在教育中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价值。学习需要反映在问卷中的2、3、9三个题目。从调查结果来看,59.5%的学生倾向于认同学习是为了获得自我肯定(见题目2),77.4%的学生倾向于认为学习兴趣在自己学习中的动力作用(见题目3),53.6%的学生高度或中度认同能体验到学习成功感(见题目9)。众所周知,目前的中职学生大多为学习后进生,被认为缺乏内部学习动机,然而调查结果比预期要好。分析出现这种结果的可能原因如下:学生由初中转入中职学校后,学校性质,所学的课程,学业成绩评价方式等都发生了较大变化,课程不再仅仅是让学习后进生们头痛的文化课,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新的学业成绩评价方式也使他们的学习成绩比初中已经有了大幅度的上升,这必然会给他们在学习感受方面带来变化,使他们能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感,这对学生自尊心、自信心、积极行为的培养以及心理健康有着重要作用。

2.诱因

与学习需要相对的诱因属于外部动机,它是指因学习活动之外的后果引起的动机,动机的满足在学习活动之外,它包括赢得各种奖励或报酬、得到周围人的赞扬、环境的影响等。外部动机的作用通常是短暂的和不稳定的,随着目的的达到,外部动机会削弱。问卷中的1、4、5反映的就是这个方面。从调查结果看,外部动机对学生的学习动力有较大影响,71.9%的学生高度或中度认同学习是为了能立足社会(见题目1),78.3%学生的学习较易受到周围人学习行为的影响(见题目4),57.2%的学生比较认同奖学金和他人的赞扬是学习的动力(见题目5)。以上结果提醒我们,教育者要恰当利用外部动机的作用,以利于促进中职卫校学生的学习。

3.认知因素

问卷中的6、7、8题反映了学生对学习目标的认知情况。从调查结果来看,这方面不尽令人满意。仍有28.9%的学生对学习目标的动力作用认识不足(见题目6),有33.4%的学生在中职三年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见题目7),64.4%的学生为自己设置了容易达到的目标(见题目8)。学习动机的作用在于引发和维持个体的行为,使之指向一定的目标,因而目标也成为动机理论关注的对象。学习目标经由学习者的内化而生成学习动机,因此具有强烈的动力效能。

问卷中的10题反映了学生对学习自我效能的认知。学习自我效能是学习者对控制自己学习行为和学习能力的一种主观感受,众多研究已经证实自我效能会对学生的学业成就产生影响。并且,作为一种能力信念,学习自我效能成为学习成功感的一个重要的认知成分,在这种信念指引下逐步感受成功的喜悦。结果显示,高达91%的学生倾向于认为经过努力能完成中职学习任务,因而,上述有超过半数的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感也就不难理解了(见题目9)。这一结果不仅与研究预期一致,也与学校实际情况相符,大部分学生经过努力可以顺利完成学业。

4.意志因素

意志是??体为了一定的目标,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行为,并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过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许多困难、挫折与冲突,此时,意志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学生的学习意志品质状况反映在问卷中的11、12、13题。60.6%的学生认为自己在学习上还是比较有坚持性的,43%倾向于认为自己能够自觉安排学习,35.8%倾向于认为自己在学习上有较强的自制力。这一结果有些超出了研究预期,这在后续对教师的问卷调查中得也到了证实,即在对学习意志品质评价上,学生的自我评价高于教育者对他们的评价。造成师生观点存在较大差别的主要原因是,双方对意志品质强度的认定标准不同,学生认可的标准低于教师的标准。

四、建议

1.充分发挥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对学习的促进作用

从结果来看,被调查对象有良好的内部动机,突出表现在大多数学生比较认同学习兴趣在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动力作用。因此,作为教师,应尽可能保护学生目前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尽量避免损伤内部动机。根据莱珀和霍德尔的理论:①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利用有挑战性的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内部动机;②给学生呈现与当前的知识或信念不一致的信息,使学生感到惊奇,或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引发学生的好奇心;③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活动、学习方式以及建立与学习有关的规则和程序,从而感受到对学习活动的控制感;④通过模拟、游戏的方式使学生展开想象,进行遐想,从而促进其内部动机。与此同时,处于青春期向成年过渡的中职学生,其心理发展的局限性决定了外部动机对学习有较大的影响,所以,外部动机的作用也不容忽视。作为教育者,应当适时适度地利用各种表扬、奖励以及创设浓厚的学习氛围等方式,以充分发挥外部动机的积极作用,并尽量避免其消极作用。

2.合理利用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目标对学习动机具有激发和维持作用,而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学习目标的认知和设置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应该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一方面,教育者应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目标对激发学习动力的重要作用;另外,更重要的一方面是,要教会学生设置学习目标。建议:①目标的制定最好由学生自己进行,或者师生协商完成。因为行为主体有意识地追求的目标与他内在的基本动机吻合度越高,越有利于促进动机的作用,这不仅有利于任务的完成,还能使人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验到愉悦。②应帮助学生制定恰当的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而且应特别重视短期目标,因为有研究表明,短期目标有较好的动机效果。③帮助学生制定难度适中的目标,因为中等难度的目标有最大的动机激发效应。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意志品质

学习活动不仅仅靠兴趣,许多时候需要意志活动参与。如上所述,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良好,但对这一结果应该一分为二来看。一方面,应该看到学习兴趣在促进学生学习方面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不应忽视不少同学片面依赖兴趣而学习,从而造成偏科,甚至厌恶不感兴趣的科目。这就要求教育者要善加引导,加强对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建议:①强化目的性教育。自觉的目的是意志行为的指南和行为的最高调节器,加强目的教育是培养良好意志品质的基本条件。在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应充分利用学习目标对学习行为的定向和调节作用。②组织各种实践活动。坚强意志品质的培养,主要通过实践活动,特别是在克服各种困难的实践活动中,通过有意识的锻炼才能逐渐形成。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和一定的难度。要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正确的成败观念,增强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③合理利用榜样的表率作用。榜样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在培养学生意志品质过程中具有特殊作用。青少年对于榜样通常有强烈的崇拜心理,对于榜样的诸多品质十分关注和模仿。榜样有多种类型,可以是历史人物、可以是当代成功人士、也可以是学生身边的人。教育者要做的是引导学生,提取榜样身上的优秀意志品质,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获得学习和改变。④启发学生加强自我锻炼。意志品质的形成受周围人的影?,但更重要的是依靠自我教育和自我锻炼。教育者要做的是启发和帮助学生掌握自我锻炼的方法,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教给他们学会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暗示和自我鼓励,促使他们自觉锻炼意志品质。

总之,通过对学生学习动机结构的调查与分析,能够发现学生学习动机存在的问题,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动机激发策略,促进学生良好学习动机的形成,这对于促进学生学习效果和心理健康都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中职卫校的艺术教育 篇3

【摘 要】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对广西中职卫校体育教学的挫折教育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广西中职卫校的学生在学校中因为不喜欢自己的专业,感觉学业难,人际关系紧张导致他们生活、学习受挫。研究得出体育教育可以帮助学生缓解受挫压力,培养意志力。

【关键词】中职卫校 体育教学 挫折教育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8B-0012-02

《辞海》(2006)挫折是指个体在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干扰而产生的心理状态,表现为失望、痛苦、沮丧、不安等。挫折可使意志薄弱者消极、妥协;也可以使意志坚强者接受教训,在逆境中奋起。中职学生大多数是初中毕业转向中职继续学习的学生,是他们人生的另一个新的起点,也是他们逐渐走向成熟的过渡期。这阶段的学生心理波动较大,易烦躁,易受到外界诱惑的干扰,遇到挫折容易产生自暴自弃。中职卫校的学生由于从九年义务教育的教育模式走出来,接受不同于九年义务教育的医学教育,且他们中的大多数学生都是因成绩不怎么理想而选择中职学校就读。现在他们接受比九年义务教育更难的学习,难免会产生很多挫折,因此,有一部分学生会产生厌学,逃学甚至会到社会上作出不良的行为。体育教学具有让学生锻炼身体,释放压力,缓解学习带来的疲劳等功效。体育锻炼本身就是锻炼学生的吃苦耐劳和坚强的意志品质的精神,使学生在遇到挫折时能自动地去调节自己的情绪,做到做事坚持不放弃。因此,研究体育教学中的挫折教育是很必要的。

一、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分别以南宁、柳州、桂林、北海、钦州、防城港、玉林、贵港、百色、贺州、来宾、崇左十二市的中职卫校作为调查对象。问卷设置中,教师问卷24份,学生问卷1200份。教师问卷发放24份,回收24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学生问卷发放1200份,回收1100份,有效份数1000份。回收率91%,有效率90%。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文献资料法两种。

二、结果与分析

(一)对学医感兴趣的调查情况

对学生进行学医兴趣情况调查,得到的结果统计如表1所示。

从统计表上看,有差不多一半的人对学医学兴趣不大或者是不感兴趣。兴趣是可以引起和保持注意,也是人们从事活动的强大动力。如果卫校的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不感兴趣,那么他们根本就没有动力去学习,遇到学习上的难题根本不会想办法去攻克。这是他们受挫的原因之一。

(二)学医学遇到困难程度的调查情况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程度的情况调查,结果统计如表2 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一半的学生认为医学博大精深,难学。因为学不会所以他们也不想用心去学习。能用心去学的学生少之又少。卫校的学生绝大部分在初中阶段成绩相对其他能考上高中的同学差一点,究其原因,与他们平时学习的态度端正与否离不开。他们中大部分人因为各种的原因导致学习不刻苦,意志力不坚强,因此面对博大精深,甚至比初中的数、理、化等更加难学的医学,他们更没有毅力去坚持学习。这是导致在卫校学习遇到的挫折之一。

(三)学生的人际关系调查情况

学生在人际关系方面的情况调查,结果统计如下表3所示。

从上面的统计表中可以看出,学生在学校和他们的同学、朋友相处的关系不融洽的比例相当大。经作者走访南宁、柳州两个城市的两所卫校,找出产生不融洽的原因有:(1)因脾气大或者因暴躁引发吵架;(2)急性子,急性子的人大多与人合不来;(3)贫困和富裕的差异,有钱人看不起没钱的人;(4)攀比心,爱攀比的人难免产生与人对抗的心理;(5)学习氛围不好,感觉在学校虚度光阴,致使他们产生烦躁,遇到困难就退缩。

(四)学生爱上体育课的程度调查情况

对教师就学生对体育课的喜爱程度进行调查,结果统计如表4所示。

从上面的统计表来看,老师的问卷调查反映出来的结果是,学生对上体育课的兴趣还是很浓厚的,他们上体育课的兴趣要高于上其他课程的兴趣。据走访的卫校当中采访的学生,得出的结果是:学生认为上体育课可以缓解压力,可以释放自己;学习太枯燥,也学不会,上完体育课之后回去学习觉得没有那么大的压抑感等。

(五)体育课与学生的意志品质的关系调查情况

对学生进行体育课与学生的意志品质关系的情况调查,其结果如表5所示。

从上面的表5可以看出,学生大部分认为,通过上体育课,可以锻炼出他们的坚强的意志品质。据笔者走访的学生,调查得出的结果是:上体育课虽然累,但是很开心,且每个学期都有体育考试,如果不达标那么就要重考,重考的话会更累;周围的同学在一起努力,因此上体育课的氛围就此建立起来了,再者,体育课本来就是体力与脑力相结合的课程,可以让精神得到放松;上体育课时学生可以组队打球,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使得同学之间的关系更近一步;体育课上一旦进行比赛,各个队都想赢,因此,自然地激发出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拼搏精神。总的结果是,经过体育课的锻炼之后,学生都觉得身心得到放松,当他们再回到教室摸起课本的时候就会觉得没有那么大的压力,在体育锻炼中学生的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得到了锻炼。

三、体育教学中开展挫折教育的途径

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在学校受挫的主要原因:(1)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不是很感兴趣;(2)课程难;(3)人际关系处理不当。相对于不是主科的体育课来说,他们更对它感兴趣。学生认为上完体育课后可以使身心得到放松,对他们的专业学习有一定的帮助,且认为体育使他们能锻炼出一定的坚强意志品质。因此,学校要重视体育课,把体育课与其他的专业课相融合。在卫校,比如护理专业,学生以后出去面对更多的是与自己体力有关的工作,更需要加强体育锻炼。在繁重的专业课的学习下,学校应该开设更多的体育活动让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多开展一些体育比赛。通过体育课来激起学生在学校的乐趣。因此体育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抓住挫折教育机会,不失时机地进行引导

在中职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及时发现学生遇到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去解决各种各样的挫折,抓住每一次挫折教育机会,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利用体育教学中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团队精神。利用每一次机会引导学生去磨炼自己的意志,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正确地看待挫折,勇敢地面对困难。

(二)利用情境教学,让学生体验挫折

如今的中职学生多数是在顺境中成长起来的,加之他们在学校的生活比较单纯,受的挫折与困难相对也较少,因此,在生活学习过程中遇到不尽如人意的事往往难以接受。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情景让学生承受一定的生理、心理压力,体验挫折和磨难的打击,培养他们不怕苦、不怕累、敢于克服困难的精神。

(三)课堂上多创设团队活动以锻炼学生的合作精神

针对学生在学校的人际关系差问题,在体育课堂上,体育教师可利用体育活动中的团体活动,让学生人人参与。比如某个体育活动,有的学生很在行,有的同学不在行,那么通过组合就可以让学生从中看到自己和别人的长处与短处,然后进行互相弥补。同时,也让学生看到,通过互相交流、配合,能把各自的优势发挥出来的团队都能取得好的成绩。这样,从团队活动中,锻煉学生的合作精神。解决因为贫富、性格等原因导致人际关系的紧张问题,让学生之间的关系变得融洽,让学生学会共处。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中职卫校在体育教学中通过开展挫折教育,能够培养学生意志力,提高学生抗压能力。

【参考文献】

[1]张骞.高职学生受挫心理及其对策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1(29)

[2]姜春霞,武爱萍.加强受挫教育培养大学生的耐挫能力[J].科技资讯,2007(13)

[3]孟岳琳.卫校体育课程改革创新研究[J].中国可以创新导刊,2010(05)

[4]吴建业.浅谈中职卫校体育教学中的挫折教育[J].卫生职业教育,2013(14)

【作者简介】粟世健(1978.7—),男,侗族,广西桂林人。讲师,学士,主要从事体育教学。

中职卫校的艺术教育 篇4

一、开展入学专业教育的现实意义

中等职业教育是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 中职卫校学生受年龄、基础知识薄弱、社会认知水平等因素的限制使他们对学校的专业学习适应力差, 尤其是对所学专业认识不足, 再加上自我控制的能力较低。由此出现近50%的新生对专业学习缺乏兴趣, 40%的二年级学生对专业的学习信心不足以及一些实习生理论基础薄弱、无法快速适应岗位要求的现状, 严重的将导致转专业、厌学、退学、对口就业难等问题。

因此, 我认为利用好入学教育这一实践环节, 开展入学专业教育以培养和激发新生学习专业的兴趣, 加强学生对专业的系统认知和热爱是极其重要的, 对中职卫校教学管理定能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目前入学专业教育的现状

中职卫校入学教育的内容包括校规校纪校风教育、安全法制教育、班团队伍建设教育等, 但还没有开展系统的专业教育。我认为原因有:第一, 对专业教育认识不足, 没有认识到入学专业教育的重要性;第二, 入学教育形式单一、教育主体受限, 新生无法充分了解本专业的状况;第三, 忽视利用入学教育这一环节对新生进行专业兴趣的培养。

三、对专业教育的理解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题为《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报告中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着力提高职业教育质量, 进一步增强吸引力”。作为中职卫校应切实提高教育质量, 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操作水平, 以适应医疗系统的岗位需求, 力争实现学校教育与临床实践的无缝连接。

1. 专业是学校根据学科分类和社会职

业分工需要, 分门别类进行高深专门知识教与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我国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根据国家建设需要和学校性质设置了各种专业, 各专业都有独立的教学计划, 以实现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

2. 专业教育由专业知识技能、职业道德、职业规划等内容组成。

专业教育要求在系统讲授某一学科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 着重培养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

3. 我认为开展专业教育应注意三个特性:

(1) 专业教育的时效性。综合中职卫校学生的年龄结构、认知水平、心理发展水平、适应能力等因素, 在入学教育中进行专业教育的渗透是有必要的、有效的。

(2) 专业教育的持续性。专业教育的过程、方式方法不应只停留在课堂上, 主体不应局限于专业课教师。我们应把对学生的专业教育融入学生入校学习的各个环节, 贯穿于入学教育、平时的专业理论、实训课堂及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中。

(3) 专业教育的实效性。要求我们教育者根据专业发展、岗位要求及学生实际建立完善适用的评估体系, 考核学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 为毕业生实现就业保驾护航。

四、开展入学专业教育的途径

为使入学专业教育真正发挥作用, 我们先分析中职卫校学生对专业的选择、认识、学习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1. 实施入学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 新生在入学选择专业时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在一项关于专业兴趣的调查中显示有85%的学生受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 包括带有社会热门趋向的选择倾向等, 使其最终选择的专业并不能完全代表学生本人的兴趣和理想。

(2) 对专业的肤浅认识:初中毕业期望掌握一种技能适应社会需求, 但受认知水平的限制他们在入校时并不完全了解专业的特点、发展、需求, 当学生真正接触到专业学习时, 却感到专业理论知识枯燥乏味、不易掌握, 无法适应专业学习。

(3) 学习方法的不适应性:由于学习内容的差异性、跳跃性使一些学生感到不知道该学什么?怎么学?怎么应用?

(4) 对专业就业前景的迷茫性:随着医疗行业用人门槛的不断提高, 使得中职毕业生就业局面愈发严峻。学历的竞争和对前途的担忧已成为目前中专生的主要压力。

2. 针对以上问题, 现为开展入学专业教育的途径提出几点建议:

(1) 充分调查了解新生专业兴趣现状, 为入学专业教育提供依据。招生办应以问卷调查形式调查新生对本专业的了解程度、选择专业的理由、对学习本专业是否有兴趣?期望中的专业学习是什么样的?今后愿意从事哪些与专业相关的工作?通过调查分析, 针对问题制订教育计划, 只有这样才能在入学教育环节中使专业教育取得更好的实效。

(2) 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以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

(1) 开设讲座了解专业发展现状。中职卫校应邀请临床专家学者、专职教师或优秀毕业生等不同教育主体向新生介绍本专业更多更新的情况, 激发新生对今后专业学习的期盼和热情。

(2) 了解专业培养方案, 制订专业学习规划。新生可通过培养方案了解本专业的学习目的是什么, 必修哪些主要课程?如何完成课程?引导学生科学地制订出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专业学习规划, 帮助新生树立专业学习的信心。

(3) 引导新生找到适用的学习方法。在了解本专业的培养目标的前提下, 各新生班主任应为本班介绍专业学习的学习方法, 使其了解中职卫校与初中的学习方法不同, 应当及时转变学习方法。

(4) 了解专业的就业前景,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组织新生参观临床实训基地, 促使新生初步了解就业岗位对本专业的需求现状, 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由此对将来所从事职业的特点、工作环境、专业取向做到心中有数。

此外, 邀请一些在本专业领域已取得优异成绩的毕业生回校做讲座, 介绍他们在工作中如何利用专业知识取得优异的成绩, 让学生认识到只有学好本专业才能有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通过与专业人员的交流, 能增强新生对本专业的就业自信心。通过此类的专业教育, 能提高新生对专业的认识, 既有学习的紧迫感, 又对今后的专业学习充满信心。

(5) 各专业可组织新生座谈会, 搭建交流平台。为使新生对入学专业教育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可组织新生座谈讨论, 消除他们的顾虑, 促使他们主动端正学习态度从而重视专业学习。

(6) 借鉴高校的做法, 为新生安排专业学习导师, 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学习指导。总之, 开展入学专业教育应注重实效性。

(3) 应从新生入学起做好与专业相结合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逐步帮助学生做好职业定位。

(4) 从学生的视角来看, 将专业学习与人文教育结合起来, 正确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这样学生会有学习的动力, 学习的兴趣会更浓厚。二者的融合可以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具有健全人格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沈金菊.专业教育应始终是中职学校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2 (12) .

中职卫校学生考试评价及思考 篇5

中职卫校学生考试评价及思考

第1学期,笔者担任级三年制护理专业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教学任务,采用于小谟等主编、河南科技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教育教材,8月第1版.

作 者:史杰 Shi Jie 作者单位:周口卫生学校,河南,周口,466000刊 名:卫生职业教育英文刊名:HEALTH VOCATIONAL EDUCATION年,卷(期):27(23)分类号:G424.74关键词:中职卫校 考试评价 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

中职卫校的艺术教育 篇6

【关键词】档案工作;普及教育

【中图分类号】G270-4

中职卫校的主要职能是从事医学职业教育,大部分教师对行政工作和档案知识不太了解,档案管理涉及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尤其是教学档案、科技档案等与各位教师联系密切。因此,在中职卫校有必要在教师中开展档案普及教育。

1 在教师中开展档案普及教育的必要性

1.1学校发展的需要。近年来, 由于市场经济因素和医疗体制改革,对中等医学教育办学水平和办学层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专卫校要进一步创新教学手段和教学研究,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科研水平。在教师中开展档案普及教育,有利于增强教师参与学校发展的主动性、积极性,为提高办学水平奠定良好的基础。

1.2落实教学任务的需要。在教学工作中,每位教师都要按照学期计划的安排,制定相应的计划、总结、教学安排和课程设计、教案等,形成的教学资料最后纳入教学档案的管理。新入职教师如果不接受岗前培训,是很难做好工作的,影响了教学工作的整体进度。因此,有必要开展相关教学档案的普及教育,提高教学档案的质量。

1.3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需要。由于大多数医学专业的教师以前没接触过行政管理知识,而学校的工作需要很多老师兼职行政管理工作。同时,科研工作也需要对科技档案有一定的了解。因此,中专卫校迫切需要开展档案普及教育,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提高工作质量和科研工作水平。

1.4 提高校档案收集和保管水平的需要。作為有一定办学规模的中专卫校,在校生和教职工人数多,相关管理科室也多,形成的档案门类也多,在档案的收集和保管利用上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要在教师中开展档案普及教育,提高教师的档案意识,树立起“收集档案,人人有责”的主人翁精神,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2 在教师中开展档案普及教育的内容

2.1 教学档案知识。教学档案是指学校及教师从事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音像等不同时期的历史记录。教学档案是伴随教师全程授课任务的教学资料,从使用主体上分可大致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教学管理部门在教学管理过程产生的资料,如教学计划、总结、制度、教学大纲、评教督导材料等,第二类是教师个人产生的资料,如授课计划、教案、教学总结、学术成果等。普及教学档案知识,要重点介绍教学档案的种类、标准、格式和时间节点。

2.2文书档案基础知识。文书档案是反映党务、行政管理等活动的档案。普及教学档案知识,要重点介绍学校文书档案的收集范围、各科室文书档案的内容、公文处理知识、公文写作知识等。

2.3科技文件和科技档案基础知识。科技档案是在科学技术、生产活动中形成的具有查考利用价值并已经归档保存的科研文件材料。一般分为生产技术档案、基建档案、设备仪器档案、科技研究档案、专门业务档案。[2]开展科技档案普及教育,重点要介绍学校设备仪器、科研文件的内容、种类、课题申报程序以及应归档的科技文件资料等。

2.4 电子档案管理知识。在信息化建设高速发展的今天,学校的各项工作都离不开电脑和网络的载体,教师的教案已实现全部打印,电脑知识、文字输入、制作课件已成为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电子文件归档已成为档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应加强对电子档案管理知识的普及教育。

2.5各门类档案知识简介。围绕与教师工作联系比较紧密的档案知识,如实物档案、声像档案、人事档案、学生档案、继续教育档案等,重点介绍档案的基本知识、归档范围、收集与保管的相关知识。

3如何在教师中开展档案普及教育

3.1纳入新员工上岗培训体系。新员工上岗培训以往总是偏重于思想道德素质的培训,实用知识较少。应把档案基础知识纳入新员工上岗培训体系,通过培训能让教师在入岗前系统学习理论知识和实用操作知识,可以缩短教师适应期,较快的投入到工作中去。

3.2档案部门专题讲座。每年应该至少举办一次全体教职工参加的档案专题知识讲座。一是邀请上级档案部门或典型单位到学校授课,介绍当前国家的档案工作动态和档案管理知识。二是组织学校理论知识和实用操作知识较强的档案管理员授课,结合学校特点和存在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

3.3兼职档案员业务培训。每科室确定一到两名专职档案员,由校办公室和档案管理部门组织,定期进行档案专题培训,宣传档案工作的新政策、新做法和档案管理知识,同时进行现场操作和观摩,进一步提高兼职档案员的理论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

4开展档案普及教育要注意的问题

4.1实用性原则。开展档案普及教育的宗旨就是推动教师尽快熟悉学校业务,提高业务能力。因此,开展档案普及教育不能灌输理论性较强、较难理解的知识,应突出实用性。要根据广大教师的工作需要、岗位需要进行培训,有针对性、操作性、实践性地培训,才能激发教师们的兴趣,更好的消化吸收,提高教师们的实践能力。

4.2 系统性原则。开展档案普及教育要有系统性,要结合学校情况制定培训方案,有目的、有措施、有步骤的开展培训,制定详细的培训方案,落实培训目标、培训人员、日程、师资、课程、教材准备等,建立健全培训制度,将培训工作纳入学校年度责任目标,将培训结果纳入教职工的继续教育档案,确保达到良好的效果。

4.3 普及性原则。开展档案普及教育重点在普及,不仅仅是对新入职教师,应在广大教师中开展档案普及教育。要针对不同受众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地培训。进一步加强广大教师的实践技能、综合素质的培养,进一步提高学校整体工作水平。

4.4 长期性原则。对教师开展档案普及教育应具有长期性,只有长期性的培训才能使广大教师的综合素质得到持续提高。应建立档案普及教育的长效机制,每年培训1-2次,要及时更新培训知识,努力培养更多的档案管理人员,培养更多的实用型、复合型人才,更好的为学校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河南省卫生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实施办法[S].河南省卫生厅2002(20 号)

中职卫校的艺术教育 篇7

1. 才艺教育管理工作网络

才艺教育主管部门主要以学生科和团委两个德育工作部门为主线,才艺教育的实施者和引导者是教师,参与主体是学生,组织活动以班级和社团为主要阵营,形成齐抓共管的才艺教育工作网络。学校在政策和经费上对才艺教育给予支持,建立才艺教育的管理机制,比如,才艺教育实施方案、才艺教育奖惩制度、才艺教育管理条例等。加强对才艺教育辅导教师考核,通过检查、评比、展示、汇报等形式,督促辅导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才艺教育活动,确保才艺教育活动正常化、规范化蓬勃开展。

2. 才艺教育实施载体

北海市卫生学校是一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历来重视学生才艺能力的培养,学校设置了专门的文体堂时间 ( 每天下午5: 00 ~ 5: 30) ,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才艺活动。学生在文体堂时间开展的各种文体活动,加强了交流与合作,增强了才艺能力和社交能力。通过才艺教育活动的开展,班主任一致认为以班级为单位模式更有利于推进工作, 更有利于管理和评价班级德育工作。

社团是才艺教育的一个重要阵营, 也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大熔炉。根据中职卫校的卫生行业和专业的特点,学校可以开设一些实用型的才艺社团组织。如我校相继成立了蓓蕾艺术团、学校合唱团、新芽文学社、跆拳道社团、礼仪队等才艺社团。 社团成员在活动中学习了才艺知识,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自立能力、组织能力、交际能力和思维能力等,提高了学生整体的综合素质。

3. 才艺教育课程化

( 1) 制定课程大纲。学校制定才艺教育课程大纲,建立明确的才艺教育培养目标和实施方案,系统规划才艺教育活动项目。

( 2) 实行学分制。通过实行学分制并配备专业指导教师,把“自生自灭”“进出不设卡”的松散型才艺活动变成既有组织纪律性又有开放灵活性的 课程活动。如开设书画课程、舞蹈课程、歌唱课程、体育课程、文学课程、中医美容、礼仪等课程,这些课程作为选修课程,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才艺课程,课程安排一般在文体堂时间,由教师来定上课地点、定内容、定人员安排学生上课。

( 3) 建立激励机制。制定奖励措施[2],每学期奖励一些“优秀才艺生”“优秀辅导老师”,为达到一定标准的才艺特长生颁发“才艺特长认证书”, 从而激励教师去发掘有潜质的才艺生, 鼓励教师对学生进行才艺教育。

总之,才艺教育是中职卫生学校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开展才艺教育的实践与研究,不仅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也为其今后走向社会奠定了基础,也对教师与学校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摘要:才艺教育是中职卫生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中职卫校首先要建立才艺教育的工作网络,健全才艺教育的管理机制,以班级和社团为中心开展各类才艺活动,把才艺教育引入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才艺教育中增强自管自育能力,培养学生成为适应职业教育特点和未来就业趋势的一技多能型人才。

中职卫校全科护士教育体系构想 篇8

全科医学的概念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引入中国。其主要强调以人为中心, 以家庭为单位, 以社区为范围, 满足居民基本卫生需求, 并将个体与群体健康照顾融为一体。据杨立群等对161名社区护士的问卷调查显示, 所有护士认为需要进行全科护理知识的培训, 其中认为非常需要的有67人, 占41.6%[2]。本文就如何对中职护生进行全科护士教育提出一些构想, 现介绍如下。

1 转变观念, 教师为先

中职卫校医学专业教师中没有一名是全科教师, 而要对护生进行全科护士教育, 教师必须先建立全科医学的概念。在教学理念、授课计划、教学方法上要体现全科医学的3个主要特征, 即具有整体医学观 (整体医学) , 把因过度专科化而分裂的卫生服务知识整合为一体向学生传授;用系统论、系统思维方法指导学生临床思维, 体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以社区为范围, 以家庭为单位, 以病人为中心, 以预防为导向为社区人群提供服务。

2 大纲全科, 重在社区

大纲全科就是制订全科的教学大纲。护士主要在社区为人群提供全科服务, 因此在制订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时必须充分突出社区服务的所有内容。在课程设置上要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病人、残疾人和流行病病人为重点。此外, 教师要制订以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为重点的全科护士授课计划, 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使护生在有限的在校学习期间学到更多的社区卫生全科护士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3 临床开始, 突出护理

临床开始指护生在入学的第二年上临床课时开始接受全科护士教育。中职卫校护生在校学习2年, 医院实习1年, 第一年学习基础文化课和医学基础课, 基础文化课以行为科学和人文科学课程为主, 如心理学、人际沟通、礼仪等。行为科学和人文科学知识不仅为全科护士必须掌握的内容, 更是护士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3]。

全科护士教育在护生入学第二年上临床课时全面展开。根据社区服务的重点, 不论是哪门临床课, 各学科教师在内容讲授上要特别突出护理内容, 尤其是健康教育。护理内容是中职卫校医学专科教师授课的薄弱环节, 而健康教育内容大多医学专科教师不讲授, 对于全科护士教育来说, 前者一定要加强, 后者必须要涉及。

4 技能训练, 强调全科

全科医生的知识结构以内科和儿科为主, 而其他临床学科的知识要具备20%。因此全科护士的操作技能也应与之匹配。全科护士的技能训练, 除必须抓好基础护理技术外, 其他学科, 如外科护理、内科护理 (如护理体检) 、妇科、儿科、康复等都要安排时间进行技能训练。护理专业操作技能不仅是护生就业时所必须掌握的, 更是社区护士提供全科服务的基础, 一定要抓好。

5 毕业实习, 全科轮转

中职卫校护生的毕业实习在进校学习的最后一年进行全科轮转, 即在医院各科室轮转实习。护生的全科轮转实习需要有明确的计划。根据社区特点, 将内科、儿科列为重点科室, 实习时间应长一些, 尤其是呼吸内科、心内科实习的时间应有所增加, 另外, 应增加康复科、急诊科的实习。为了使护生在有限的实习时间内掌握更多的技能, 学校和医院应根据社区护士培训要求, 制订出全面、完善的毕业实习计划。各科室带教教师应按照计划, 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从而使护生在科室轮转过程中学到更多的社区全科护士必须掌握的操作技能[4]。

中职卫校对护生进行全科护士教育, 既可全面展开, 也可小范围开展试点。根据国内中职卫校护生就业特点, 笔者认为先以后者为好。如果用1~2个班作试点, 可按订单式培养模式进行全科护士教育[5]。只有学以致用, 才会使全科护士学到的知识及技能在社区发挥最大的作用, 才会使其能力得到高度评价, 才会使学校全科护士教育与社区就业形成良性循环。这样, 全科护士教育就会更有吸引力, 中职卫校护理专业招生前景就会更加广阔, 从而展现出全科护士教育的必要性、紧迫性, 以及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中职卫校,护生,全科护士

参考文献

[1]汪宝德.中职学校学生工作目标[J].卫生职业教育, 2008, 26 (12) :32~33.

[2]杨立群, 吴群红, 鲁蕊.161名社区护士培训现状与培训需求的调查[J].中华现代护理教育, 2009, 15 (8) :708~710.

[3]贾愚, 臧渝梨, 娄凤兰, 等.护理核心能力教学模式介绍[J].护理学杂志, 2003, 18 (6) :463~465.

[4]刘玉梅, 王宗福, 王生锋.社区护理人员在职培训调查分析[J].现代护理, 2007, 13 (16) :1519~1521.

中职卫校教育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 篇9

1.1 教学条件得到一定程度改善, 但教学基本建设仍较薄弱

中职卫校在不同历史时期都得到了一定发展, 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实用型中等卫生技术人才。目前, 教育格局、教学管理基本框架、招生及学生管理机制已基本形成, 教学手段和方法有了很大改进, 并在一定范围内实现了现代化教学, 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如区域布局不合理, 实验实习设备陈旧, 体育运动场地、设施及校园、校舍建设滞后, 图书馆建设发展缓慢等, 严重制约着中职卫校的发展。

1.2 教学能力得到不断强化, 但教师队伍建设仍较薄弱

多年来, 中职卫校比较注重师资队伍建设, 在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能力和教研结合等方面多渠道、多途径进行教育、引导, 培养了一支具有较高教研水平的教师队伍。特别是近年来, 大部分学校积极倡导校本教学研究, 推行优质教育, 不仅加快了青年教师的培养步伐, 而且提高了全体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但随着老教师的退休离岗, 中青年教师的考研或调离, 加之待遇等因素, 留不住人才、缺才不缺人的现象非常突出。专任教师队伍职称结构不能呈现梯队层次, 面临断层;年龄结构极不均衡, 老教师和年轻教师比重偏大, 缺乏中坚力量;大部分学科缺乏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 基础医学学科后继乏人;实验课教师学历偏低、教学经验不足,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更是有名无实, 致使教学有生力量明显不足。

1.3 毕业生就业率虽较高, 但未能形成稳定的“专业招生—教学—就业”链条

随着招生、就业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卫生职业教育凸显了自身的专业优势, 公立医院、私立医院、个体诊所、药店、保健按摩及化妆品店等为中职卫校毕业生提供了较为广阔的就业空间。然而, 由于对卫生职业教育规律的认识不足及对就业形势的乐观估计, 部分学校缺乏对市场的认真分析, 忽视了相关医学专业建设, 没有适时设置新的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 未能突破就业瓶颈, 更没有形成稳定的“专业招生—教学—就业”链条, 致使在国家政策调控下, 相继停办社区医学、卫生保健和中西医结合等长线专业。

1.4 个别专业呈现出一定优势, 但没有形成强势的品牌专业

除少数中职卫校打出了品牌专业、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专业优势外, 大部分学校只在个别专业上表现出其强项或优势, 没有从专业设置、师资力量、实训条件、教学水平、毕业生质量, 特别是用人单位需求和社会影响等方面形成整体优势, 未能形成学校的“特色专业”。

2 影响中职卫校发展的因素

2.1 办学理念存在偏差

表现在办学定位、办学指导思想和对办学规律的认识3方面。由于近几年中职卫校生源形势看好, 缺少生存危机感;对卫生职业教育规律探索较肤浅、认识不足, 办学偏离了以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发展轨道;对办学定位、人才培养定位和办学目标缺乏深层次的理性思考和分析, 对技能型或技术型人才的素质和能力要求认识模糊, 以全面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理念还没有在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后勤服务以及制度建设中真正体现出来。

2.2 机遇和挑战带来的困惑

目前, 中职卫校的发展面临空前机遇。“十一五”期间, 我国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以素质教育为主题, 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教育部部长周济指出,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就是以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 扩大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国家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支持力度之大是空前的, 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空间是广阔的。同时, 也面临严峻挑战。随着国家对医学教育层次结构、专业结构的重大调整, 部分学校的升格或并轨以及卫生行业对学历要求的提高等, 向中职卫校提出了严峻挑战。机遇和挑战的双重冲击, 是中职卫校的最大困惑。

2.3 提高质量与资源不足的矛盾

毋庸置疑,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各级各类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不仅要强化教学管理, 保证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考核考试、教学档案等各个环节都能按照规章制度严格管理、规范管理、科学管理, 而且要投入人力、财力和物力加强教学硬件设施建设。素质教育的开展、教学手段的优化、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都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作保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与教学资源不足的矛盾, 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越来越突出。

3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推进中职卫校可持续发展

3.1 更新理念, 理清思路

强化责任意识, 遵循职教规律。落实科学发展观, 认真学习党和国家有关职业教育的方针政策, 积极探索新时期职业教育规律, 确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标准的办学指导思想, 体现以能力为本位、以发展专业技能为核心的办学理念, 明确学校的发展使命、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 用科学的思想、科学的眼光、科学的决策和科学的措施来指导、推动学校各项工作。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提高办学质量。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要统筹招生规模、教育教学质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认真分析在教育教学、学生管理、后勤服务、人事制度、分配机制等方面的优势和不足, 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大胆改革。通过改革理顺各种关系, 化解各种矛盾, 解决学校发展中的各种问题, 进一步完善制度, 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符合学校实际、行之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 从而步入科学、健康的发展轨道。

3.2 以人为本, 创建和谐校园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和核心。学校管理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要坚持学校办学以教师为本, 教学工作以学生为本, 尊师重教, 努力维护每个师生的利益, 让师生员工共享改革开放的发展成果。要建立科学、完善的决策机制, 形成双向制约、规范有序的运行机制, 形成上下互动、共识共鸣的良好格局, 营造协调共进、安定团结的校园氛围。

3.3 以发展为主题, 内涵建设与外延扩展协调发展

发展是硬道理。学校的内涵建设与外延发展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应把外延发展作为内涵建设的目标, 以此促进内涵建设, 同时把内涵建设作为外延发展的积累和储备。内涵建设是一个需要长期努力, 不断积累、发展和提升的过程, 要从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观念层面全方位探索, 紧紧围绕质量这个核心, 进一步明确学校定位和办学指导思想, 把教学管理、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医教研合作、毕业生质量与就业等方面工作抓好。

3.4 以提高专业质量为重点, 专业建设与市场需求相适应, 招生、教学、就业协调发展

作为我国四大教育类型之一的职业教育, 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职业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就业教育, 具有明显的职业性、社会性和实践性等特点。因此, 要改变传统、封闭的教学模式, 必须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需求, 科学论证并设置专业, 从教育理念、师资队伍、教学方法和手段、实验室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就业方向等方面进行专业建设, 逐步打造稳定的“专业招生—教学—就业”链条, 提升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3.5 以提高学生质量为根本, 素质教育与专业技能培养协调发展

目前, 中职生大多学习成绩较差, 表现出自我否定过度、情感丰富但易呈两极性、自尊心强但意志力弱等心理特征。学生学习成绩不佳的原因很多, 但缺乏自信无疑是最为重要的因素。要培养他们成才, 教师和管理者先要树立信心, 树立“为学生的一生幸福和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价值观;在教学中以学生为本,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采用适合学生成长的教学方式和手段, 使素质教育与专业技能培养相互渗透、成长与成才并进, 使他们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表现出较强的谋生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和优质服务能力。

3.6 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 实验实习管理与理论教学协调发展

强调职业技能是职业教育的突出特征。近年来, 教育部要求大力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提倡职业教育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截止2006年底, 教育部已在全国107所职业院校推行半工半读培养模式, 其主要形式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卫生部“十一五”规划的新一轮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教学计划和大纲从课程设置和学时安排上更加凸显了实践课程比重, 强调了实践技能在中等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性, 为我们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和管理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性意见。一方面, 要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把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与校内实验实习基地管理有机结合起来, 统一协调;另一方面, 要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淡化理论课和实验课概念, 打破传统的理论课与实验课界限, 实现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一体化, 围绕提高教学质量这个中心, 促进实验实习管理与理论教学协调发展。

3.7 以学生为主体, 成人教育与中专教育协调发展

通过与高校联合开展成人教育, 使学校的办学层次从中专教育向高等教育延伸, 既锻炼了师资队伍、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也有效拓展了学校的办学空间。成人教育有其固有的特点和规律, 成人学生在学习方法、理解和认知能力等方面有别于中专生, 教师在教学内容选择和教学方式、方法上, 也要根据成人的认知规律和特点区别对待。将是否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作为衡量管理工作的主要标准, 以提高学生质量为根本, 在教学和管理工作中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探索符合成人教育规律的管理方法和途径, 促使成人教育与中专教育协调发展。

3.8 以服务为宗旨, 后勤服务与教育教学改革协调发展

中职卫校的艺术教育 篇10

1 中职卫生学校实验室安全教育情境的创设

“情境互动”模式是通过让学生对教师所设置的情境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分析,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直觉思维能力;创设情境是教学的起始环节。情境包括情感情境和学习情境。情感情境是一种心理氛围, 是群体心理环境。创设情感情境是要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和态度。学习情境是一个以问题或任务为核心的教育平台, 是支撑师生互动、共同建构知识的探究性环境。按照素质教育的理念, 教学是以学情为基础, 以课程内容为中介, 师生围绕学习这个中心, 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活动过程。

2 中职卫生学校实验室安全教育中情境创设的步骤

中职卫生学校实验室安全教育中情境创设的第一步是创设情感情境。在师生之间建立信任的桥梁, 挖掘教学内容的情感素材。

第二步是创设学习情境。及时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学习情境的种类有:问题情境、任务情境、案例情境、讨论情境、表现情境、操作情境等。不论是哪种学习情境, 都要突出问题性。使学生经过思考和探究才能实现目标。

第三步是提供引导性材料。建构主义学习观主张, 每个学习者都应基于自己与世界相互作用的独特经验去建构自己的知识并赋予经验以意义。就是说, 要从直接经验出发, 感知并连接间接经验。教材知识是间接经验, 教师在呈现学习情境后必须提供引导性材料, 这是连接学生直接经验的引桥, 也是连接间接经验的媒介, 有利于学生从直接经验出发去认识间接经验, 通过探究把间接经验转化成自己的直接经验。

3 中职卫生学校实验室安全教育中情境创设的原则

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认知结构的最近发展区, 创设接近学生日常生活的、生动的中职卫生学校实验室情境, 这样, 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能够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中职卫生学校实验室安全教育中情境的创设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 真实性。情境创设时要保证情境的真实性, 这样才能将学生引领到情境当中。

(2) 针对性。情境创设必须有针对性, 必须围绕教学目标来设置, 不能盲目地创设与教学目标无关的情境。情境是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创设的。

(3) 情感性。情感性是情境创设中一个不可缺失的维度。情感性是指教学情境应具有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功效。第斯多惠认为,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良好的情感教育对培养学生认真的态度、科学的价值观具有非凡的功效, 在有血有肉的学习情境中, 知识、思维与情感有机地融合在事件中。在创设学习情境时, 应仔细甄别与筛选, 充分考虑其是否具有丰富的情感因素。

4 中职卫生学校实验室安全教育互动环节的步骤

针对中职卫生学校实验室安全知识的特点, 笔者认为, 中职卫生学校实验室安全教育互动环节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 学生进入情境主动学习, 教师因人施教。

学生感悟、领会、理解知识, 遇到疑难问题时主动与同学或教师交流。教师的教学方式:走进学生, 了解学情, 与学生交往互动 (指导、引导、帮助) ,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 有的要激发兴趣, 有的要鼓励信心, 有的要帮助解决疑难问题, 有的要指导方法, 对每个学生都要评价、鼓励, 端正其学习动机。

第二步, 组织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带着倾向性的疑难问题,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解决问题, 教师参加小组互动, 扮演合作者。全班合作学习是针对小组仍未解决的疑难问题, 或需要强化的重点、难点问题, 由全班学生共同解决。由小组推荐代表发言, 谈其认识并介绍思考过程, 其他小组补充或提出质疑, 教师给予肯定或进行补充。若产生分歧, 教师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引导学生思考, 点拨矫正;一旦出现创新, 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合作学习方式的运用, 应灵活把握, 针对学生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 教师再精讲并示范解决问题的过程。

5 中职卫生学校实验室安全教育中情境创设的实例

针对中职卫生学校实验室安全知识的内容与特点, 情境的创设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 依靠影片创设情境。

教师通过影片、幻灯等电化教学手段展现实验室安全知识的相关内容, 启发学生思考。例如, 针对《中职卫校实验室安全规则》, 可以用影片来表现违反规则会出现的不良后果, 以此引入课题:在中职卫生学校实验室中, 为了避免意外的发生, 我们必须要做的事情和不能做的事情都可以通过影片来进行展示。

(2) 依靠案例创设情境。

教师通过案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例如, 针对《化学品的使用安全》, 通过案例:几名学生把玻璃仪器中的酒精点燃来测试酒精的可燃性。当酒精快燃尽时, 其中一名学生把另一些酒精从试管倒入玻璃仪器中, 瞬间试管内的酒精就燃烧起来, 并且从试管中喷射出来, 溅在对面的一名学生身上, 这名学生的脸部及手臂都受了伤, 头发也被烧焦。通过案例的使用引发学生思考,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哪些问题。通过讨论交流, 得出在使用易燃物品时要加倍小心, 不能把易燃液体加入到正在燃烧的材料中。

中职卫校的艺术教育 篇11

从国家的层次上来看,我国的教育方针在1991年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主义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中已经明确提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教育目的。

在中职卫校化学教学目标中也对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提出了具体的要求:(1)初步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认识人体的生命活动与元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状态的相互关系。(2)通过化学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活动的开展,逐步建立科学的世界观。(3)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不断探求新知识的精神和合作精神。这是一个国家对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要求,也是学校、教师所要担负的责任。

学生的生理特点决定了必须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中职学生正值人体生理发育的第二次高峰。身高体重变化很快,开始出现第二性征等等,这些生理结构的变化将引起心理也发生变化,也就是进行世界观和方法论教育的关键时期。在化学的学习和研究中其实质上是一种认识活动,因此必然涉及到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科学教育中的作用,恰恰主要体现在世界观和方法论方面。恩格斯就曾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的方向

首先,应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进行。每个人一出生,来到这个世界上,就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成长,从接受教育到工作,受到了各种各样的影响。特别是初中时期的学生的思想认识,从无知到有知,从单纯到多样性,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也就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对将来的学习、生活和工作都有重大影响。

其次,从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上进行。卫校的学生还处于青少年时期,他们的任务就是学习人类所创造和积累的有关医学的科学文化知识。其中化学就是一门基础课程,在这样一个基础教育阶段,就学生整体而言,他们的思维活动在性质上是属于再现性思维。这种思维过程和思维结果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在学习前人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再整合进自己已有的知识和思维方式,就能对出现在未知领域中的现象、事实作出自己的判断,进而进行相应的选择。

再次,培养其具备有科学精神,在实践中寻求真理的品质。科学精神作为人类文明的崇高精神,它表达的是一种敢于坚持科学思想的勇气和不断探求真理的意识,它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多方面特征。只有具备了科学精神,才能在实践中判断真伪、辨明是非,寻求到真知。如曾猖獗一时的“法轮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就这么一套愚昧粗俗的唯心主义世界观的歪理邪说,竟然让那么多人上当受骗,而且有党员干部、高级知识分子,这些人就是只有知识而不具备科学精神,因此而陷进“法轮功”的泥潭中。

三、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的方法

(一)充分利用科学家的事迹和科学史实

通过对科学家及科学史实的了解,再现前人生动的思维活动过程,使学生体会前人在科学思维方式和方法上的经验及教训。如爱迪生对科学实验的百折不挠;中国科学家侯云德如何研究对付SARS的干扰素成为中国的干扰素之父;科学家何祚庥怎样反对伪科学等等。通过这些事实,了解科学工作者如何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对科学精神的领会更加生动、鲜活。如通过教学实践活动,结合我国的国情,介绍化学科学发展的新成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

(二)在系统的知识传授中进行

化学教学就其所涉及到的化学基本概念、理论、原理和定律来说,其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因此,通过化学教学向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从化学的角度分析其组成,地球上的一切客观物体都是由百余种化学元素所组成,即使是人体的化学成分也仅仅是碳、氢、氧、氮等为数不多的元素。每种物质又是可分的,所有这些都阐明了一个道理:世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而物质的状态、种类多样,物质是可分的,即物质的结构是有层次的。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间是互相联系的。我们知道,在化学反应中物质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发生反应,条件不同,或不发生反应,或反应产物不同,即一定的化学反应与一定的条件相联系。例如,氢气跟氧气在点燃条件下能发生燃烧反应,但在常温下却不能反应;乙醇的脱水反应因温度条件不同在低温下发生分子间脱水生成乙醚,而在高温下发生分子内脱水生成乙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了解必须从物质或现象所存在的条件中去研究它们的性质和发生变化的原因,达到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并学会把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的本领之目的。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矛盾的双方既统一又斗争,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在化学教学中,通过化学知识的传授,对学生进行辩证思维的训练,培养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材对化学过程中的辩证关系的描述很多,如:可逆反应和化学物质的相对运动;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微观物质结构和宏观的化学现象;电子得失和氧化—还原反应;有机合成中的加聚和缩聚反应;中和反应和水解反应的对立、统一等等。

(三)在实验教学中进行

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无论是教师的演示实验还是学生的操作实验,在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在实验中反应出现发光、放热、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揭示了分子破裂,原子重排而生成新的物质。学生通过观察进一步认识到,任何物质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总是在发展、变化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这一辩证思想。同时也说明这种方法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最好体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科学理论只有应用于实践,才能体现其价值。实验的过程是认识真理的过程,化学学习中大量的实验,可以使学生很好地体会认识与实践的关系,注意知识的来源和应用,使学生了解认识来自实践,通过学习,又可应用于实践。

(四)结合现实进行

作为教师,不仅是科学知识的传播者,同时也担负着培养和造就21世纪人才的神圣使命。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只有是唯物主义者才能在教学及生活中言传身教,并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去指导学生,才更具说服力。其次在思想上应充分认识到辩证唯物主义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它为学生学习化学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判断的能力,为他们提供理解科学和将来从事科技工作所必需的思想基础。

总之,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建立起科学的世界观,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和认识生命活动及物质变化的基本规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职卫校的艺术教育 篇12

1 在解剖学实验教学中加强素质教育的可行性

解剖学是护生的入门课程, 学不好解剖学则后续的很多课程都没有办法学好。解剖学大部分都是实践课, 教师与护生近距离接触的机会多, 因此与护生交流、沟通的机会也多。而且由于解剖学是护生进入中职卫校后学习的第一门医学课程, 因而他们都充满了好奇心, 所以向授课教师提出的疑问比较多, 师生共同讨论的问题也就比较多。教师利用这些时机, 加强对护生的素质教育是可行的。

2 在解剖学实验教学中加强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 医学解剖学的解剖对象是人, 因此, 在实验教学中加强素质教育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很多护生在实验课上经常用人体骨骼标本相互敲打、在头颅标本上乱写乱画, 甚至部分护生在标本的血管、肌肉、内脏上乱切乱割, 这些都是对逝者的不尊重。

在实验教学中加强素质教育, 让护生知道现在的解剖实体标本来之不易, 绝大多数标本都是逝者的捐助, 其中不少是医学前辈的遗体, 要感谢这些标本的捐助者, 如果没有他们的大无畏精神, 就没有现在解剖实践的机会。教师在授课时要求护生尊重这些来之不易的医学标本, 提高护生的人文素质, 这对护生将来的临床临终护理起着积极的作用, 教导护生运用所学知识配合其他工作人员对临终病人进行死亡教育, 帮助临终病人克服对死亡的恐惧, 从容面对和接受死亡, 并公开为自己的死亡做好物质和精神准备[2], 因此, 在解剖学实验教学中加强护生的素质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3 解剖学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首先, 教师应具备精深的人体解剖专业知识, 还要熟练掌握相关的解剖基础知识以及相应的生理知识, 这样才能在授课时向护生展示丰富的医学知识, 才能让护生信服。同时, 教师还应具备精湛的解剖技术及相应的临床专业知识, 特别是外科这种操作性极强的学科知识, 这样, 在授课过程中就能把每一个解剖器官与相应的临床疾病相结合, 并针对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临床治疗措施等进行讲解, 极大地激发了护生的学习兴趣, 护生会发自内心地敬佩教师的知识能力。

其次, 教师应具备深厚的教育理论素质。教育实践证明, 科学的教育理论可以指导教学, 加强教学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 取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3]。

最后, 教师应具备较高的能力素质。作为解剖学教师除了要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外, 还必须具有较高的能力素质, 包括文学修养、人文修养、教育科研能力等, 这样才能在护生中树立良好的形象, 才能通过自身的行为影响护生的行为, 才能提高护生的基础素质。

4 加强护生的人文教育, 强化对其医学人文素质的培养

教师在授课时, 可根据护生出现的各种损毁标本的现象, 及时对其进行医学人文素质教育, 以提高护生的素质。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以医学价值为核心, 以哲学思维的探究、追寻为方法, 以实现人和人的世界 (医学人和医学人的世界) 的目标为归宿[4], 让护生明白解剖学的真正含义。

教师还可以通过加强对解剖学绪论的学习来提高护生的人文素质。绪论中简要地介绍了解剖学的发展史, 特别在我国封建社会制度下常有“身体发肤, 受之父母, 不敢毁伤, 孝至始也。立身行道, 扬名於后世, 以显父母, 孝之终也”之说, 对于死者的尸体非常尊重, 不允许有丝毫损毁。因此, 医学解剖前辈是付出极大的代价才把我国的解剖学发展起来的, 通过这些事例来强化护生医学人文素质的培养。

另外, 在解剖学教学中还应加强护生的伦理学教育。因为人体是一个尸体、活体、个体和群体所构成的特殊系统, 尸体解剖属于人体实验, 因此, 在利用尸体作为学习对象的同时, 也应加入生命伦理观教育, 把生命伦理观作为医学人文教育的核心, 通过诵读“医学生誓言”、拜谒遗体捐献者以及邀请其家属讲述其生前事迹等活动, 使护生懂得敬爱生命, 感悟“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含义[5], 这样, 护生在学习解剖学的过程中, 才会尊敬尸体、爱护标本。

在中职卫校解剖学实验教学中加强护生的素质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护生将来的影响非常大, 也是学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关键, 因此, 在解剖学教学中应加强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潘振宇.生理学实验教学与护生素质教育[J].卫生职业教育, 2009, 27 (7) :108.

[2]康萍.寓死亡教育于临终护理教学中[J].卫生职业教育, 2009, 27 (1) :140.

[3]刘义全.论解剖学教师的素质结构[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 22 (29) :87.

[4]刘明捷, 张前德.医学人文与表世纪医师职业精神[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9 (4) :304~307.

上一篇:天然气价格市场下一篇:移动通讯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