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讯网络

2024-10-13

移动通讯网络(通用12篇)

移动通讯网络 篇1

我国移动网络经过近几年的飞速发展,已渗透到人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给社会生活造成了全方位的影响。然而我国移动网络通讯环境不容乐观,由此带来的一系列安全问题逐渐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不良因素。

1 移动网络与电话通讯安全存在的问题

当前的移动通信中,信息和网络安全问题层出不穷,个人信息资料泄露、病毒入侵、骚扰短信、诈骗电话等都在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担心移动终端的安全问题,对移动网络的安全存在质疑,都希望能够加强移动网络的安全。

1.1 信息被窃听

无线信道的开放性使得移动客户端的购物交易信息、财务流转信息、通信内容、地理位置信息等在无线网络的传输过程中,很容易被无线接收设备监听、截获,甚至信息被破译导致传输信息泄露。即便不能获得明确的信息内容,信息截获者也可以对传输的数据流进行分析,并猜测通信目的和内容。更有甚者当信息截获者得到一个合法的用户身份之后,就可以截获到用户身份信息,冒充合法用户访问相关资源或者使用相关服务。尤其是冒充合法用户使用或者开通一些收费服务,会给被窃取身份信息的合法用户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1.2 数据插入与修改

信息截获者可能对截获到的数据进行内容的删减或者添加,然后再将数据发送给接收方。通过使用虚假的连接请求,还可以使得基站或者连接热点误认为已达到了连接数的上限,从而拒绝正常合法用户的连接请求,导致拒绝服务的攻击。甚至可以拦截移动客户端合法用户对网络资源的连接请求,然后截获者篡改数据之后,再发送出去,将自己伪装为网络资源,实现代理通信。

1.3 责任不明确

移动数据网络利用无线信道传递信息,由于无线信道的开放性,任何人都可接受无线电波,从而为信息的截取、篡改、干扰等提供了可能性,给信息安全带来诸多威胁。在传统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中,均存在着数据发送方或者接收方否认自己发送的或者己接收到的数据信息的问题。在没有可信第三方证明双方的身份等信息的情况下,很难说清楚问题的责任在哪一方。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可能被非法截获,如果未对信息进行加密处理,截获者就可以得到信息的真实内容,导致信息内容泄露。信息在传输过程中由于某些原因可能遭到破坏,接收方收到的信息并非是发送方发送的完整数据。信息的接收方接收到的信息可能在传输过程中被截取后进行过篡改,使得接收方收到的数据与发送方发送的数据不一致,导致信息的发送方或者接收方否认己发送或者己接收的数据信息。

1.4 垃圾信息泛滥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自媒体得到迅速发展。利用各种新的技术、新的平台、新的手段诞生了以微博、微信、贴吧等为代表的新型自媒体平台,较以往的自媒体平台有了极大变化。第一是移动互联网时代自媒体用户群足够庞大,有足够多的底层用户为基础;第二是交互越来越方便,可以在任何地点利用碎片时间进行互动;第三是自媒体的盈利模式也越来越多,来源有平台的薪酬、运营方补贴、商户广告以及用户赞助等。然而不论是在技术方面还是法律法规方面,对于新型自媒体平台的监管却没有跟上其发展的速度。一方面,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发布和获取信息,这对违法和不实消息的监测和封堵的实时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通过移动互联网自媒体平台发布不良信息所造成的社会影响已不亚于传统渠道的影响,然而现存的相关法律法规难以适用于这种新的情景,无法形成有效监管。

2 改善移动网络与电话通讯安全的策略

2.1 制定移动网络通讯安全事件的应急机制

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迅速,信息安全与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网络的安全性是相对的,不能以一个绝对的标准来衡量一方网络的安全性。那么建立一套能够适用于较长一段时期内网络发展变化、能够覆盖行业内绝大部分企业、能够帮助行业健康发展的监管机制,是整个移动互联网行业当前所亟需的。移动互联网经过近年的迅猛发展,影响力日益凸显。若不能够及时对移动互联网安全事件采取有效旳应急措施,将给用户带来大范围的影响和严重的经济损失。一套完善有效的应急体系能够在信息安全事件发生时迅速调动多方力量,合理利用资源,最终达到缩短发现时长、加快解决时间、控制影响范围、减少社会损失的效果。建立一个完善有效的应急体系需要巨大的人力与物力,进行长期的研究规划和筹备,并与多个相关组织建立相应的关系与协作方式,通过大量实践整合出的一套应急流程,才能够有效运作起来。然而移动互联网产业和安全局势并没有留给我们这么充裕的时间,我国政府必须在短时间内对有限资源进行整合利用,为移动互联网安全建立一套有效的应急机制。

2.2 建立合适的政策进行引导

市场经济能够通过产品、服务的供给和需求两者之间微妙的相互作用,达到自我组织和调节的效果。而移动互联网不仅仅是手机产品加上网络服务,它也是现代生活的基本要求,是重要的民生事业。因此,移动互联网的信息安全问题不仅仅涉及民生,更涉及到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安全。移动网络时代,信息安全威胁是全球化的,它将毫无差别地辐射到每一个拥有、使用电子信息的组织和个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不能仅靠市场经济的调节,还需要国家的介入,通过合理适时的政策给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指明方向。我国移动互联网起步较晚,网络的成熟度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稍显不足,经过近年的发展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不平衡态势,网络安全的发展跟不上网络规模的发展。基于此,我国政府可以建立以网络信息安全为范畴,包含教育、文化、经济等多方面的政策,依靠政府和社会的力量对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进行有效的社会控制,确保我国的移动互联网产业和环境健康发展。

2.3 利用法律机制维护移动网络秩序

法律的作用是维护秩序,因此,会随着社会发展或是某一社会现象的发生而不断变革。互联网是开放自由的信息载体,移动互联网在传统互联网基础上具备更高的开放性,每天都有无法预测和未知的事发生。一方面,政府需要加快对移动互联网进行立法,借鉴西方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各个管理部门的职责和各个环节运营商和用户的权利,对各种钻法律法规漏洞和不合理的新生行为进行及时封堵。另一方面,政府需要完善移动互联网司法体系。近年来,我国中央和地方政府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大量关于网络信息安全方面的通知要求、行政法规、地方法规、政策制度和法律规范。这些由各类行政权利主体制定的法规往往从本位利益出发,同时存在时间和层级的跨度,因此。法规之间必然存在着矛盾和冲突现象。总体而言,存在着立法主体多、层次多和缺乏系统性、协调性的情况。垃圾信息增多和网络隐私被侵害都是网络和通信技术发展带来的新生社会问题。发达国家面对这些新生社会问题通常会进行针对性的立法,通过法律手段和社会服务相结合,进行管控和治理。政府需要根据移动互联网当前状况和发展态势对现有法律法规进行梳理、整顿和清理,进一步完善并形成一个合理适时的移动互联网法律体系,让法律有效规范移动互联网的秩序,保护国家、企业、组织和用户的相关权利。

2.4 强化专业人员培养

目前我国开设信息安全专业的高校寥寥无几,信息安全相关从业人员,绝大多数出身于计算机和软件专业。信息安全教育是通信和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教育一旦跟不上科技发展的步伐,相关领域的发展速度将严重放缓。因此,教育部门应负责确立信息安全教育的地位,使其成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开设独立专业课程和人才培养渠道。同时,建议政府加大对信息安全教育的财政预算投入,划拨专项的研究和教育基金。并在有限的教育投入总量下,建立一种由政府引导、教育部门牵头、非政府组织和企业商盟等多方协作的实施机制。通过高校的科研和教育优势使政府的决策和企业的资金形成有效对接,共同推动信息安全人才的培养和发展。

3 结语

移动网络安全问题是当前我国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中遇到的一个重要问题,如何对信息安全风险进行管控,是我国政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同时,移动网络通讯安全问题也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我国政府在面对这些新生社会问题时,可以参考发达国家采用的立法与社会服务相结合的方式,从法律上明确垃圾信息、网络隐私的定义以及信息骚扰、滥用盗用网络隐私等行为,完善投诉举报渠道,充分利用广大用户群体进行监督,进一步完善移动网络通讯安全问题管控和治理措施。

摘要:随着移动终端技术和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的发展,上网速度不断提升,使得人们获得更好的上网体验。无线路由器更加普及,智能终端的应用程序可以给用户展现更加丰富的内容,提供更好的服务。通过智能终端,可以完成很多之前在PC端才可完成的操作,我们己步入移动网络时代,移动网络是未来的发展趋势,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将会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更多变化。

关键词:移动网络,电话通讯,安全

参考文献

[1]蔡皖东.网络与信息安全[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2]胡爱群,李涛,薛明富.移动网络安全防护技术[J].中兴通讯技术,2011(1).

[3]尤肖虎,潘志文,高西奇,等.5G移动通信发展趋势与若干关键技术[J].中国科学:信息科学,2014(5).

[4]罗军舟,吴文甲,杨明.移动互联网:终端、网络与服务[J].计算机学报,2011(11).

[5]孔晓波.浅谈移动通信终端发展趋势[J].移动通信,2010(21).

移动通讯网络 篇2

移动网络优化论文

【摘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全球化的速度不断加快,国内国际市场得到极大的开发,我国的通信工程项目正处发展海外市场的关键时期。

但目前我国正面临着十分巨大的考验,如何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并从中获取经济效益,从而进一步带动通信工程项目企业发展壮大。

本文正是基于上述难题,简要阐述了通信工程项目所具备的特点,并针对通信工程中项目管理与项目建设之间的矛盾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通信工程 网络优化 建设与管理 解决方案

引言:当今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通信技术也不断向前发展,通信水平的不断提高不仅给通信工程项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通信工程扩展海外市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这里我们暂不讨论国内通信行业之间的竞争,仅就国际化竞争而言,我国通信项目工程若想参与至国际化竞争中,妥善合理解决通信工程项目的网络优化问题是关键所在。

由于通信工程自身的特点,导致具备其不可移动的缺陷,使得施工人员在对该产品进行转移或者安装时存在一定的流动性与变动性,因此我们很难保证通信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

一、通信工程项目的施工特点分析

仅从通信工程项目中考虑,其施工特点主要为以下四点。

1、存在较大的流动性。

如前所述,通信工程本身便是一类产品,具备不可移动的特点,而相关工作人员对一个站点的施工完成后需转移至另一个站点进行施工时,该产品必须转移,转移过程中会不可避免的出现些微的变动,而这些变动对整体的工程施工质量会产生一定影响;2、通信工程项目施工存在一次性的特点。

经由通信工程施工产生的不同类型产品的种类具备多样性和单体性的特点,这些特点使得通信工程施工无法按照一个模式对产品进行批量生产,而且每个施工环节必须保证一步到位,否则就得重新开始,这在无形中大幅度提升了施工过程的整体难度;3、不同于常规条件下的建设施工,通信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作业条件更加艰苦,而且外界条件的变动对施工会产生较大影响,导致均衡生产无法正常进行;4、通信工程施工存在范围广、节点多、繁杂的协作关系。

由于工程项目建设同时涉及好几个专业,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多个工种之间互相协作,共同完成,而且需要与外界的多个单位保持紧密的联系,若是因为施工过程中的协调问题影响到最后的施工质量和作业进度就得不偿失了。

二、通信工程施工质量问题及对策

1、通信工程施工前策划阶段的质量需严格把控,将施工中质量控制重点放在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中,并且将策划阶段要求的质量控制严格贯穿整个施工过程中。

这就要求前期准备阶段项目审查和图纸质量,对工程项目施工地点的技术经济条件和自然条件有充分的调查分析,按照规范编制项目组织设计、工程施工预算案等前期准备工作,做好万全的准备,对项目技术要求和用户要求在施工前应有明确的质量安全和环境技术交底。

2、重点控制实施阶段的质量控制,施工过程中除了对施工过程进行全面有效的控制之外,质量控制的重点还应放在对工序质量的有效控制上,按照操作规范做到工序之间进行交接时有规范的审查过程,质量控制过程中出现任何问题有应对策略,施工项目有完整的`可操作的方案支持,施工图纸的审查结果记录在案,对质量的处理过程有复查等,切实抓住通信工程施工存在共性问题,严格把握质量控制的薄弱环节,做到环环紧扣,严格做好整个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三、通信工程项目的网络优化方法

1、优化网络设计图。

在我国通信工程项目的实际条件下,前期规划是十分重要的,而前期规划中网络图表的绘制是更加重要的一类方式,通常情况下,这类网络图表所表示出来的工程进度计划的代号是双代号,双代号的网络图在实际应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通信工程项目的建设具备多样性的特点,因此工程的不同须有不同的路线与之匹配,而网络图中双代号的图表绘制十分复杂,需要严格按照其行为规范严格执行,如果忽略其中的某项原则,图表就算绘制出来也无法投入正常使用。

2、工程进度时间的优化方法。

对工程进度时间进行优化的前提是具备完成项目建设的人力和物力,在具备物质条件的基础上找到一条工期最短的施工路线。

具体来说,就是对时差的高效利用,对一些不关键时间段的人力和物力进行适当的抽调,最大化关键时段的人力物力,让单位时间的工作效率达到最高。

合理利用通信工程的高时效性的特点,计算出通信工程项目建设的网络时间参数,找到最佳建设路线,对偏差进行分析和掌握,进而缩短工期找到最佳工艺要求。

结语:总而言之,我国通信工程项目建设企业若想在全球化竞争中夺得一席之地,网络技术优化势在必行,而优化方向主要在两方面,即通信过程中对信号进行加密处理以及信息的高效传输过程。

特别地,运用时新的网络计划技术对项目施工进度进行更加合理的安排,更加直接方便的对网络计划进一步改进和优化。

参 考 文 献

[1]穆明英. 浅谈通信工程项目的网络优化方法,《今日科苑》,2009年02期.

[2]芮凤阁. 通信工程项目的网络优化研究,《科技创业月刊》,2011年07期.

移动网络:营销格斗场 篇3

不过,这种手法基本上还是属于比较试探性的,我们可以把它视为EDM广告,这在电子邮件(电子杂志类的邮件)中屡见不鲜。随着3G时代的到来,营销手法又有了新的变化,比如,基于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地理位置信息服务)的推广手法开始出现。比较近的一个例子是多普达手机和一个提供LBS服务的网站合作,用户只要在多普达零售店使用后者的“签到”功能,就有可能获得包括智能手机在内的一系列奖品。这个营销案例对多普达十分合适,因为使用LBS服务的用户群体,和它的目标消费群体—高端智能手机用户,是完全契合的。

LBS业务也很适合旅游行业。旅游者在不断地“签到”旅游景点的同时,也在做一个传播:“我在这里。”旅游者的好友会看到TA的动态,并引起对该景点的关注。如果旅游点的品质到位的话,极易引起好的口碑传播。当然,这的确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品质不佳,旅游者的抱怨也会被更多的人注意到。这个原理,对餐馆、咖啡厅之类,同样适用。

整体来说,网络的趋势在快速地向移动互联网切换,这是摩根士丹利在今年7月的一个关于互联网趋势的报告中的观点,也是我的观点。摩根士丹利预测,今年,全球3G用户可能突破10亿大关,达到21%的渗透率,而到了2012年,智能手机在全球的出货量将超过PC机和笔记本出货量之和。换句话说,人们接入网络的首选方式很有可能是通过智能手机,而不是电脑。

智能手机的兴起,代表着一个用户和系统之间双向沟通的可能,也代表着基于一个手机号的身份验证并在移动中定位的可能。如果恰当利用这两个特性,可以为产品营销带来更多的助推作用。一项名为ShopSavvy的服务可以利用手机的摄像头进行序列号扫描,然后进行快速的价格比较,并让用户就近购买或者通过网络快速购买。还有一项叫Path Intelligence的服务,通过测量手机声脉冲信号帮助零售商估测顾客的停留时间,从而优化商店布局。

同时,移动网络又是一个巨大的广告市场,在这一方面,同属东方文化圈的日本,做出了一个相当好的示范。日本的移动广告市场发展速度惊人,从2003年的单个用户贡献1美元广告价值到2009年的11美元,6年间上升了11倍,整个市场规模有10亿美元之巨,其中17%的网络广告业务来自移动市场,并且正在超过无线电广告份额。社交网络在移动互联网中的良好表现,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这个市场发展的重要动力。因为手机号码的几近唯一性、移动性是社交网络的重要基石。在日本,最大的移动社交网络DeNA的注册用户高达1400万,2009年的收入为2.94亿美元,其中一半来自广告—但这绝不是中国市场上到处可见的垃圾群发短信,更多的是诸如条形码扫描、移动礼券、与位置有关的搜索匹配广告(比如搜索附近的饭店)或社交网络上的品牌广告。

移动通讯网络优化现状与前景分析 篇4

一、移动通讯网络优化的概念与意义

移动通讯网络优化的目的就是有效地提高移动通讯网络的服务质量。移动通讯优化包括对核心网的优化、传输网的优化以及无线网的优化, 但是由于传输网以及核心网的网元较少并且其环境也比较不稳定, 所以无线网的优化就成了移动通讯优化的主要优化对象。无线网络是以改善用户手机与基站接口的信号性能为优化手段, 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移动通讯网络的质量以及其稳定性。由于移动通讯网络一直处于不断地动态变化状态中, 另外再加上其用户群体较大, 分布较广, 从而进一步导致了无线网络的信号接口稳定性较低, 移动通讯质量较差, 例如, 通话无法正常进行、通话时有杂音干扰以及通话无端终止等问题的加剧。毫无疑问, 建设移动通讯网络必定耗费大量的物力以及人力, 但是就我国目前移动通讯网络发展的现状分析, 通讯质量并没有达到人们所预期的效果, 因此不间断地进行移动通讯网络的优化, 保持移动通讯网络的最佳运行状态, 从而使移动通讯网络的质量得到有效地提高, 以此来满足用户群体的使用要求。

二、移动通讯网络优化的现状

1、移动通讯网络优化基础设施的建设

移动通讯网络技术是推动通讯发展的必要手段, 因此不断地改进与优化移动通讯网络技术已经成为了移动通讯系统中最重要的问题。只有建立新型的移动通讯网络优化设备, 才能有效地改善移动通讯网络与设备的损耗问题。由于网络的储备资源的不断更新, 以及网络资源利用率的不断加强, 这就要求业务部署的速度及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 以此来降低移动通讯网络的成本, 并且更好地满足用户的动态需求。这也就是说, 移动通讯网络优化技术为移动通讯网络更好地发展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平台。

2、移动通讯网络的创新与业务融合

移动通讯网络优化的不断增长源于网络设备的不断发展以及其应用性的不断创新。面对当今不断发展变化的移动通讯网络, 移动通讯的供应商以及其用户群体都希望借助各自的能力在移动通讯中成为最大的受益群体, 所以说移动通讯网络优化的技术设备必须变得更加智能化, 并且朝着网络系统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从而为移动通讯网络的优化做出更大地贡献。

三、移动通讯网络优化的措施

有效地进行移动通讯网络的优化是提高移动通讯网络的质量以及其稳定性的必要保障。优化移动通讯网络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落实移动通讯网络优化的监管职责。各级通讯建设主管部门都应该切实地执行党中央和国务院对于网络优化提出的相关文件, 进一步规范管理制度, 把各项网络优化建设的法规及政策文件落实到每个部门和企业, 从而提高移动网络优化的水平。二是健全移动通讯网络优化工作的安全保障体系。加强网络优化教育, 从而提高安全意识, 从而建立长期的移动通讯网络优化机制。

四、结束语

伴随着当今移动通讯事业的迅速发展与创新, 如何提出科学地、合理地移动通讯网络优化方案, 从而进一步有效地改善移动通讯网络的质量以及其稳定性是所以移动通讯行业应该高度重视的首要问题。在移动通讯网络优化过程中, 一直存在着技术水平较差和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 因此在今后的移动通讯网络的优化工作中, 一定要注意既要努力提高移动通讯网络, 也要合理地优化整体的移动系统, 从而保证移动通讯网络的顺利运行以及有效地提高其稳定性和安全性。

摘要:众所周知, 移动通讯网络的用户体系比较庞大, 并且具有移动性高, 话务密度分布不均匀等特点。因此就出现了用户手机与基站的信号连接不稳定、不流畅等问题, 致使了移动通讯质量严重下降现象。那么为了有效地提高移动通讯的质量, 改善移动通讯质量严重下降的问题, 加强移动通讯网络的优化技术势在必行。因此笔者在此就我国移动通讯网络优化的基本概念以及其现状进行详细地分析与探讨, 并且总结预测了移动通讯网络的发展前景以及其发展方向。

关键词:移动通讯网络,优化现状,方案,前景分析

参考文献

[1]崔晓坤.基于数据仓库技术的移动通讯网络优化的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9 (5) :558-561

[2]梅芳.基于策略的移动网络自主管理机制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 2010

网络建设通讯稿 篇5

一、励精图治,锐意进取,将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

江口醇公司历经了两次改革改制。第一次改制,将机制僵化、管理粗放、内耗较重的公司改变成了制衡机制健全、管理“精、细、强”、挖潜降耗业绩突出的中二型企业;实现第二次成功改制,将一个只在川东北打转的企业集团打造成了海内外闻名的“以酒为主,多元发展,协调共进”的知名企业集团。一路走来,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对扑面而来的国企改革改制,面对区域和比较优势极差的县域企业,江口醇团队在以董事长张超先为班长的坚

强领导下,言传身教、励精图治,先后撰写《品牌与营销》、《江口醇发展战略探讨》、《论江口醇文化建设方略》等管理文章数十篇,而且躬身前行,深入一线,调查研究。公司领导班子团结率领大家秉承“诚信、开明、包容”的经营理念,倡导“品牌立厂,文化兴企”的品牌文化,多路突围,转了机制,裁了冗员,丢了包袱,活了资源,激发了生机与活力,使企业竞争力和凝聚力不断得到了加强。

实践与事实证明,企业要谋求发展的新突破、新跨越,要立足行业之首,企业文化的引领和企业文化的渗透力是无比巨大的。因为没有文化就没有科学的精神,没有文化就没有明确的方向,没有文化就没有奋斗的目标,没有文化就没有凝聚力和竞争力。要想企业发展取得新突破新跨越,必须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要找回员工的归属感和自豪感,找回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并勇敢面对和积极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接受市场竞争的考验,向顶尖企业迈进,就必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二、积极探索,务实创新,着力构建具有江口醇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

构建先进的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工程。我们结合企业自身改革发展的实际,着力构建具有江口醇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

第一,培养企业精神,推进企业的精神文化建设。企业精神文化包括企业精神、企业宗旨和经营理念等,是企业文化的核心部分,是企业文化的灵魂。作为“以酒为主,多元发展,协调共进”的酒类企业,我们把企业、股东、员工和客户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倡导“为股东创造价值、为员工谋取利益、为社会创造财富”的企业宗旨,大力弘扬“爱岗敬业,勇于负责”的企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科学管理、文化厚重、市场稳定、绩效优异”的企业愿景,凝练企业文化之魂。我们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对员工进行精神文化的培育,使每一个员工深谙企业文化的丰富内涵,使企业的精神文化成为影响员工的精神拉力。公司每年都开展“读一本管理的好书”、“部门(各子公司)交流学习”活动,近十年来,公司向全体干部员工推荐了《公司政治》、《执行力》等书籍,并组织学习心得交流会。在全体员工中广泛开展“我为企业改革发展献计策”活动,近几年来共收到员工建议300多条(份),被公司采纳250多条,畅通了员工参与企业决策的通道,增强了企业员工的主人翁意识。我们还深入开展大型教育培训活动,全面系统地对企业员工进行企业经营管理知识、经济法规知识、电脑知识、劳动经济合同等知识培训。仅近三年就集中组织学习培训20多场700多人次,组织收看电教片150多部,特别是《成功经理人》、《企业发展战略报告会》、《细节决定成败》、《商务礼仪》、《接待礼仪》等电教片深受员工喜爱,为企业员工理解企业精神文化的内涵发挥了积极作用。

第二,提升管理层次,推进企业的制度文化建设。企业制度文化建设是集企业体制、组织架构、运行机制、管理制度与执行力为一体的系统工程,也是促使员工由“他律”走向“自律”的助推器。一个有竞争力的现代企业,也必然是一个制度严格的企业。这种严格就体现在多种规章制度的制订上,它反映了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的导向并决定企业的走向。“依章管企、依法治企,营造民主、科学、和谐的管理氛围”是江口醇的管理理念。我们着力打造讲诚信、讲团结、讲责任感的共同价值观,坚持在加强企业管理的过程中用制度来调整和规范员工的.行为。近几年总公司先后制定和完善了《经营绩效考核兑现办法》、《经营管理者薪酬管理及民主测评暂行办法》、《员工薪酬试行办法》、《关于规范<年度奖项评选暂行办法>的通知》、《员工奖金福利的发放办法》、《劳动人事管理制度》、《总公司控(参)股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管理暂行办法》等10多项管理制度,将企业文化的精髓贯穿到各项规章制度中去,把企业文化的内容转化为企业的规章制度,融入到企业管理中,形成了比较规范、合理、适用的管理体系。同时还坚持日常抽查、季度总结、半年检查、全年考核相结合,建立健全了工作监察、督办制度、季度财务分析制度和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分析制度,狠抓各项制度的落实,让制度覆盖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使每个职工都有方向、有动力、有激励、有约束。

第三,组织各项活动,推进企业的行为文化建设。企业行为文化,是企业员工在生产经营、学习娱乐、人际交往中产生的活动文化,集中反映了企业员工的精神面貌。近几年来,我们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体育活动,活跃员工业余文化生活,凝练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内涵。企业坚持每年举办一届“江口醇职工运动会”开设篮球、乒乓球、羽毛球、棋类、拔河、跳绳、广播操等深受广大员工欢迎的运动项目;每年的“江口醇合唱艺术节”已经成为了员工们自己非常喜爱的节日,公司使广大员工在活动中陶冶情操、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归属感。今年我们又利用淡季搞了为期半个月的军训,磨砺员工的胆识和意志,努力营造健康向上、催人奋进的文化气息,使员工在活动中强身健体,在娱乐中提高素质,在竞争中培养员工的竞争意识,在愉悦中增强团队的凝聚力量,努力把企业建设成为新型的文化型企业。

借电脑过滤移动网络广告 篇6

首先利用无线Wi-Fi产品的客户端,在本地系统中创建一个无线Wi-Fi的信号源。接着打开Windows系统的控制面板,点击列表中“网络和Internet”下的“查看网络状态和任务”选项。接着在弹出的窗口中,找到无线Wi-Fi产品创建的网络连接名称,接着点击这个网络连接的名称查看属性。在弹出的状态对话框中点击“详细信息”按钮,再在弹出的对话框中找到“IPv4”项并将其记录下来,本例为192.168.1.102(图1)。

为过滤准备好转换数据

由于无线Wi-Fi产品发送的信号自身是有广告的,所以我们要想去除广告就需要另外想办法。好在想要解决这个问题非常简单,利用一款带有过滤功能的代理软件就可以实现。首先从网上下载最新版本的Privoxy(http://www.privoxy.org),运行后,在弹出的窗口中点击“Options”菜单中的“Edit Main Configurationg”命令,这时就会弹出一个软件的配置文件。通过文本编辑器的搜索功能查找“listen-address”关键词,由于配置文件中多处都有这个参数,这里我们只需要修改783行的这个参数就可以。现在修改默认的IP地址信息127.0.0.1为192.168.1.102,也就是前面记录下的那个IP地址,默认的端口信息8118则不需要修改(图2)。最后退出的时候保存刚刚的配置,并且点击“Options”菜单中的“Enable”命令激活它。

更专业的过滤效果

虽然Privoxy软件自带广告过滤功能,但因为它的广告过滤规则较少,所以过滤效果还不是很令人满意。不过我们可以借助一款专业的广告过滤软件来增强它的效果,即大名鼎鼎的Ad Muncher(有汉化版)。Ad Muncher的最大特色,就是可以在网页加载之前过滤绝大多数的广告。首先切换到Ad Muncher的“选项”标签,选择其中的“过滤目标”选项,在“所有程序”列表中就可以看到当前系统所有的进程信息了。这其中当然包括代理软件Privoxy的进程,选择该软件进程后点击“过滤”按钮,就可以将其添加到左侧的“我的过滤目标”列表,这样左侧列表将出现“+privoxy:*”项(图3)。设置完成后点击“应用”按钮,从而关闭Ad Muncher的设置窗口。以后由无线Wi-Fi产品发出的数据,首先会由Privoxy软件导入到广告过滤软件,然后再将过滤以后的数据发送给其他的移动终端设备上。

开启防火墙的端口

为了让移动设备成功连接到本地系统的广告过滤软件发送的信号,这里要创建访问本地系统的特定端口的防火墙规则才行。再次进入系统的控制面板,点击列表中的“系统和安全”选项。接着在弹出的窗口中点击“Windows防火墙”链接,从弹出的窗口中可以看到Windows防火墙的运行情况。点击左侧的“高级设置”项,然后在弹出的规则窗口中点击左侧的“入站规则”项。接下来点击操作区域中的“新建规则”按钮,然后在弹出的“新建入站规则向导”窗口中进行配置。

首先在“规则类型”中选择“端口”选项,接着点击“下一步”按钮(图4)。在“协议和端口”中选择“TCP”协议,并且在“特定本地端口”中设置为“8118,80,443”,端口之间需要用逗号隔开。再点击“下一步”按钮,在“操作”中选择“允许连接”选项(图5)。继续点击“下一步”,在“配置文件”中选择所有选项,包括域、专用、公用等。最后点击“下一步”,进行规则名称的设置,这样这条“入站规则”就创建完成了。

由于我们刚刚创建的规则使用的是TCP协议,所以还需要按照同样的步骤新建一条UDP协议的规则,才能保证移动终端成功地访问本地系统的无线Wi-Fi。

启用代理干净上网

由于前面是经过代理来过滤广告的,因此移动设备也需要经过代理设置,才可以连接到无线Wi-Fi的网络。这里就以Android系统为例进行介绍。首先在手机界面点击“设置”按钮,在弹出的界面中打开“WLAN”功能,接着点击“WLAN”项进入到列表中。接下来点击列表右下角的刷新按钮,对周围的无线Wi-Fi源进行搜索。当搜索到无线Wi-Fi产品发送的信号后,点击这个信号源的名称。

在弹出的设置窗口中点击“显示高级选项”,接着在弹出的列表中找到“代理”,将代理选项设置为“手动”项。然后在“代理服务器主机名”中设置为192.168.1.102这个IP地址,再在“代理服务器端口”中设置为8118(图6)。所有的设置完成以后点击“连接”按钮,这样移动设备就可以连接到这个信息源,而接收到的信息内容则是去除了广告信息的。

移动通讯网络 篇7

互动电视业务是江苏有线广电网络为广大数字电视用户提供的集合视频点播、节目回看、资讯服务等一系列内容的高品质有线电视服务。互动电视打破了传统的“你播我看”的电视收看方式, 用户可以通过点播、回看等功能实现与电视的互动。互动电视具备电视节目频道更多、图像质量更高、音质效果更好、收视方式更新、节目播放时间更长等诸多优势, 能为用户创造更加自由、精彩的数字电视生活。但长期以来, 互动电视服务只能在已实现了有线电视网络双向改造的区域内才能实现, 而不管是FTTB+LAN, FTTB+EOC还是CMTS, 每一种网络改造成本户均都在250元以上, 这还是在城区、楼栋式居住集中区域的改造成本。一旦涉及居住较为分散的别墅、平房或城乡结合部、乡镇乃至农村, 由于线路的延长、管道或杆线资源的缺乏, 户均改造成本均会成倍上升, 个别的还根本无法实施有线电视网络的双向改造, 这直接导致了互动电视业务在这些区域中的推广与普及。

1 传统有线互动电视业务的实现

在开展传统的互动电视业务时, 从前端到用户机顶盒需要两个传输通道, 一个是用于接收视频流的传输通道, 仅单向下行即可, 但要求传输带宽大, 质量好。另一个是专用于页面与信令传输的双向通道, 实时性要求高但对带宽要求不大。具体如图1所示。

目前有线广电网络普遍使用了860M的HFC网络, 在下行通道方面, 通过多频点带宽捆绑 (一般为8频点或16频点连续带宽捆绑) +IPQAM调制可以实现单向的大带宽、多通道点播节目流的下传。而在用于页面与信令传输的双向通道方面, 主要依托于对HFC的双向改造, 改造的方式主要包括全程基于同轴电缆的CMTS、基于双线入户的PON+LAN、仅入户段基于同轴电缆的PON+EOC以及仍在试点过程中的皮线光缆入户。但不管哪种方式, 开展互动业务首先要广泛进行HFC网络的全面改造, 而不管这个区域内是否可生成足够的互动业务能在预期的时间内将投资收回。另外, 改造需要时间, 不能实现业务即需即开的时效性要求。在某些居住较为分散的别墅、平房或城乡结合部, 在广大的乡镇乃至农村, 由于线路的延长、管道或杆线资源的缺乏等原因, 户均改造成本会成倍上升, 个别的还根本无法实施有线电视网络的双向改造, 这直接导致了互动电视业务在这些区域中难以通过传统的双向HFC方式进行推广与普及。

2 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实现互动业务的总体规划

通过对广电互动业务技术实现流程的分析, 不难看出, 只要在传统的HFC网之外, 寻得一条可靠的、广泛覆盖的、可迅速部署的双向链路, 来实现点播页面与控制信令的通信, 就能快速、不受地理位置限制、不受有线网络改造限制地开展互动电视业务。而移动通讯网络经过多年的发展, 在江苏全境范围内已实现了3G数据通讯的全面覆盖 (4G也已在绝大多数地区开通) , 网络具有覆盖面广、不受地理位置限制、可实时开通等优点, 加上互动业务对页面与信令传输通道带宽要求不高等特点, 完全可以考虑将移动通讯网络作为广电互动电视业务的信令与回传通道使用。

因此, 为快速开通互动点播业务, 可以组合广电HFC网以及移动通讯3G网络的不同特性, 作出如下实现方案规划:在互动点播业务中, 视频流的接收仍采用原来的广电组网方式即HFC+IPQAM网络, 而页面与信令的接收/传送则由以前广电传统的EPON+EOC, EPON+LAN或CMTS方式的双向HFC网络接入转变为3G无线接入方式。

3 优势互补的组网解决方案

系统示意图如图2所示。

用户端安装双向基本型机顶盒, 连接HFC网络接收包含互动节目视频流在内的射频信号, 在BOSS中开通互动服务 (同双向HFC小区用户) ;将移动通讯运营商提供的已开通广电互动定向流量的SIM插入3G路由器中 (技术要求:支持接入的移动通讯运营商的3G网络且须有一个有线LAN口, 其他无特殊要求) , 再将3G路由器的LAN口与机顶盒的WAN口相连, 用户端安装完成。

从移动通讯运营商3G机房开通一条GE链路接入其城域网核心SR设备, 再在广电机房部署一台IPRAN分组传输设备作为LNS路由器, 两者间通过互联网 (或物理专线如光纤等) 进行互联并启用GRE协议, 从而在双方间建立起一条VPN隧道、实现移动通讯运营商、广电两个城域骨干网的互联。而在无线用户接入部分, 则采用基于L2TP技术的3G/VPDN方式, VPDN网络是基于移动通讯运营商高速无线数据网络 (如:联通的WCDMA) 、利用L2TP隧道技术为互动客户构建的与公众互联网隔离的虚拟专用网络, 从而满足互动电视页面、控制信令等数据传输需求。

在用户端打开3G终端及机顶盒后, 3G终端自动发起拨号、认证流程并在通过移动通讯运营商侧对卡的合法性、卡使用的APN的合法性验证后, 移动通讯运营商按照江苏有线规划的互动IP地址、DNS地址为每个3G用户分配DNS及不同的IP地址, 再与广电城域网间建立起L2TP隧道, 从而将用户机顶盒接入到广电城域网中并成为一个互动终端。

广电侧机房将IPRAN设备通过防火墙与城域网核心路由器相连, 以确保整个VPDN网络的可靠性和健壮性。通过在核心路由器的一系列路由策略配置, 以VPDN隧道接入的3G外交互用户将被转接至互动电视分前端, 以与双向HFC网络内同样的方式进行互动用户身份合法性的认证, 点播页面的下传, 用户控制信息的上传等, 成功点播后, 推送的节目流被送至IPQAM进行调制, 混入HFC下行信号并最终送达用户的机顶盒、在电视机上呈现。

4 方案的实施与特点

从2014年下半年起, 盐城有线网络与当地联通达成合作协议, 按照以上方案首先完成了两者城域网间VPDN专线的互联互通与业务开通、测试工作, 并开始在城区周边的数个乡镇共布放数百个业务终端进行业务试点, 从测试情况看, 通过以上方式实现互动点播业务, 除可以实现迅速在任意区域部署、无需广电双向HFC支持、与传统方式在服务内容上无任何差异的互动点播功能外, 还具有以下优点:

安全性高:整个网络结构, 从广电侧互动业务网到移动通讯运营商核心接入设备再到用户端设备全程均采用L2TP隧道技术建立了VPDN专用通道, 从而确保了整个网络的安全可靠。

用户端安装方便:用户在家只需要安装一台带网口的3G无线路由器, 而无需在家布线, 也不用对现有的HFC网络作任何变更。后期如果机顶盒集成3G路由器或3G上网卡的驱动, 只需将3G SIM卡或3G上网卡插入, 即可以使用。

接入成本低, 无须对现网与在用系统作任何改造:用户端设备为成熟的通用上网设备, 采购价不足200元;对HFC网络无改造要求;对互动前端设备以及现有的互动认证方式等亦无任何变动要求;在双方网络中, 仅需在广电侧新增一台IPRAN设备即可 (业务量的大小将决定该设备的最终选型) 。

但同时也从测试中发现, 虽然无线接入安装方便, 开通迅速, 但受到至基站距离、同一基站同时接入用户数、房屋屏蔽等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 无线传输时间相对有线传输要大, 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抖动。另外, 此类用户在使用互动电视业务时, 除要像广电传统互动用户一样要交纳互动节目费外, 还要每月向通讯运营商支付一笔定向流量包的使用费 (亦可由广电运营商代为交纳, 从统计结果看, 每月300M的定向流量可满足大多数用户的点播要求, 但也有少量点播活跃用户单月流量会略超500M) , 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此方式的后期运营成本。

结合以上的优缺点, 可以看出, 只要通信运营商同意与广电合作, 此方式可在广泛的地区迅速实现广电的互动点播业务, 丰富广大电视用户的收视娱乐生活, 特别适合在广电双向网改成本高、难度大的城郊结合部、广大乡镇或农村区域作为广电双向网的补充使用, 具有较高的实用性与推广价值。如果广电部门能得到许可, 部署自己的700MHz无线通信网络, 该方式中广电自己的无线通信网络可取代传统移动通讯商的网络, 不仅可以避免受制于人, 降低运营成本, 而且还可以在互动点播业务以外无需双向HFC改造与支持就能开展移动上网、家庭宽带等业务, 从而开辟新的服务领域, 实现更高的网络价值。

参考文献

[1]刘红云.移动VPDN技术实现及安全性分析[J].信息通信, 2014 (7) :174-175.

[2]徐俭.浅议4G移动通信技术[J].有线电视技术, 2014 (1) :17-18.

移动通讯网络 篇8

反诈骗中心由公安、通管、银监、运营商、各银行联合办公,以最大限度实现通讯网络诈骗警情的有效流转与处置——只要通讯诈骗发生,警方接警后可以第一时间协调银行、通信运营商冻结诈骗账户、关停诈骗号码,追踪嫌疑人。

四川移动高度重视防范打击通讯信息诈骗工作,一是针对国际改号诈骗电话、网间虚假主叫、诈骗短信等行为,依托集团平台进行有效监控拦截。二是与警方、银行联合作战,派专业人员入驻反诈骗中心合署办公,只要通讯诈骗发生,警方接警甄别后四川移动第一时间协同核查诈骗号码,追踪嫌疑人,缩短了流转时间。三是通过技术支撑,快速查询通信诈骗案件涉案电话号码,追溯嫌疑人相关作案特征,提高公安机关的侦破效率。四是对涉案电话号码纳入黑名单管控,采取拦截、关停、屏蔽等反制措施,阻止和打击了犯罪嫌疑人通过手机号码继续进行犯罪活动。

与此同时,四川移动还与成都市公安局、成都市无线委员会联合,重拳打击“伪基站”。2016年已配合有关部门破获伪基站案件12起,成功抓捕嫌疑人17名,收缴伪基站设备18套。在打击“伪基站”工作中,四川移动一方面组织多名专业技术人员,携带多套专业设备,全天候定位,迅速查找伪基站位置,直指垃圾信息发送源头。另一方面现场支撑公安机关人员对“伪基站”设备进行操作、取证,形成操作技术手册推广使用,助力现场缴获设备,提高公安机关的侦破效率。同时,还配合取证,通过提取伪基站所发信息的数量、内容,找出为“伪基站”犯罪“输血供电”的广告商、设备商,助力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定罪,切断网络诈骗的利益链条。

移动通讯网络 篇9

1 移动优化框架解决路由优化

1.1 MLRO的网络运行环境

通常本地移动锚点是一种分布在公共网络中比较固定的路由器, 在其中的MN等移动节点则通过光速显存管理系统 (LMA) 与外界进行连接, 通过使用相同的域前缀的路由器通告通过RA的消息构成了本地的移动域, 所以在LMD里面的光速显存管理系统进行组传播, 以此来实现信息的共享, 在LMA的系统中完成LMD的移动性的管理。

1.2 RA消息扩展探究

MLRO的移动网络的优化方案, 其视图如图1所示, 通过RA消息的前缀信息选项, 从增加U比特的来体现此前缀的本地节点。而在RA的消息中可以包含有多个的前缀信息, 所以同一个LMD中所发出的RA中至少会存在一个移动节点的地址配置。所有进入LMD中的人员都需要根据相应的前缀 (LMD-) 信息修改自己的RA, 在此过程中需要至少2个前缀的信息选项, 一个用户所管理的网路前缀需要通过LFN进行地址的配置, 通过在线监测或者移动性检测实现。另外LMD前缀主要是用于移动节点的地址配置和检测。

1.3 移动性检测方法研究

一般情况下在MLRO中通过以下的策略实现移动性检测, 通过扩展RA消息的前缀信息选项之后, 要根据MN对于两种前缀的移动状态进行判断, 在此过程中当MN接收到RA信息的时候, 要根据本地的主机地址的配置前缀与用户地址前缀的不同来确定其发生移动与否, 所以在此过程中要确定MN是否是在域间发生了移动, 若MN在配置的时候与前一个的Co A前缀和LMD的前缀一样, 那么就说明MN发生了移动在LMD域里。此时则不需要对Co A进行重新的配置, 只需要向服务器注册新的位置信号。

2 MLRO解决方案概述

2.1 MLRO里的数据路由分析

当CN向LMA发去数据的时候, 第一件事就是要检查前缀目录的地址, 并且要根据LMD里面的注册信息来确定其用户, 将已经注册的信息直接发到目的地址的MR或者是LMA, 根据目的节点可以在LMD里面某个LMA的LFN进行数据的转发, 其按照一定的协议对数据进行处理。在信息传递的时候要对数据进行封装, 通过用户前缀的选择, LMA将一个用户数据的传输通过路由器转发给另外一个用户, 最后达到LFN。

2.2 域内切换分析

在MLRO系统中如果MR通过LMD域的时候进行切换, 那么MR在LMA中要不断的更新自己的位置信息, 但是不需要按照NEMO的最基本的协议进行重新配置, 每一个MN根据收到的RA的前缀配置寻找到自己的Co A, 如果当LMD改变了接入点, 就会获得LMD的前缀RA信息, 以此来减少主干网络的流量以及切换的延时性。

2.3 VMN的支持探究

通常VMN是具有移动的节点, 但是在VMN在子网中进行移动的时候, 要根据新的前缀实现Co A的注册, 在MLRO系统中, 根据以前的方法通过移动检测的方法来对此系统进行检测。当VMN进入到LMD的时候, 需要根据LMD的前缀配置Co A的时候进行注册。如果在注册的时候与MR不同那么在进行注册新的子网前缀信息的时候要根据注册的规则进行。当VMN在LMD进行移动的时候, 可以通过修改LMA所连接的MR的地址设置的方法来实现, 通过VMN的数据连接来实现VMN的路由优化。

3 结语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 国家的信息技术也发生着空前的变化, 对于路由器的优化需要我们做到更加的安全, 从其性能的稳定性入手, 确定相应的框架, 采用本地移动域内嵌套移动网络的路由优化, 通过这种方式将路由器的优化做到最好。

参考文献

[1]陆丽华, 刘元安, 王秋田等.本地移动域内嵌套移动网络的路由优化[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09, 31 (3) :128-132.

[2]葛国栋, 汤红波, 王晓雷等.嵌套移动网络中基于代价函数的自适应路由优化机制[J].电子与信息学报, 2011, 33 (8) :2018-2022.

[3]陆丽华, 刘元安, 王秋田等.本地移动域内嵌套移动网络的路由优化[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08, 31 (3) :128-132.

[4]李, 李军, 李智等.基于跨层设计的多判据AODV路由优化机制[J].四川大学学报 (工程科学版) , 2008, 40 (4) :153-159.

网络即时通讯空间认知 篇10

研究者假定每一个传播信息的媒介因各自的设置与表达形式的差异, 在人们试图通过它们传递信息的过程中, 形成了性质与形态各异的空间。本文挑选即时通讯工具这一典型人际传播媒介, 分析文本与表情类型中QQ聊天中延伸出的空间, 其中QQ聊天过程中的语音与视频不在讨论范围内。

这份研究的目的在于解释在即时通讯软件交流过程中延伸出的空间具有怎样的特点, 怎样对使用者现实空间造成影响的。意义在于, 帮助人们更全面本质地理解软件使用, 建立起实时通讯软件的基本规则和共识。

2 研究方法与范式

本次研究以思辨的方法将以往使用QQ的经验过程抽象出一套假设, 这套假设是——在网络即时通讯中延伸出了一个和现实空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交流空间。研究者将整套假设操作化, 设计了一套调查问卷, 又因不能触及到能够代表整体的样本, 因而以问卷为访谈的基本框架, 访问了7个QQ重度使用者, 得出研究结果。

本次研究采取诠释经验主义范式, 试图用科学的方式解释世界, 认为人的行为在于对事物的诠释, 这种诠释是主观的, 并认为我们无法对人的经验进行量化测量, 但是却可以对其中的意义做出诠释。在研究的过程中, 价值的影响不可避免, 但是可以尽量减少, 或者说明这种价值的存在。

3 研究维度

以下综合QQ软件本身的设置和个体的人际关系, 从身份验证、在线状态、使用过程三个环节进行阐述。

3.1 身份验证:新空间的准入

设定身份验证的使用者能够将QQ好友的增减严格地控制在自己意志范围内;不设定身份验证的使用者则把自己完全暴露在QQ的环境中。绝大部分被访者都不想被骚扰, 表示自己设定身份验证。不设定身份验证的使用者是为了方便信息传递。

人们从身份验证开始就意识到, 即使影响微弱, 每同意一个人加自己为好友都会改变空间形态。这说明在这个空间中人们对待陌生人的态度和现实中一样高度戒备。但也有人认识到网络带来了新的规则。

3.2 在线状态:新空间维护

在线状态指的是, QQ使用者在登陆QQ之后在他人QQ窗口中的状态。

这一问题的研究结果呈现出鲜明的性别差异, 女性几乎都表示采用隐身或忙碌的状态;受访问的男性一般采用在线状态。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男性都选择在线, 也有部分男性选择隐身。状态的选择更与性格有紧密的联系。

3.3 使用过程:新空间交流法则探寻

1) 现场感与压迫感。

被访者们对延伸出的交流空间的感知各有不同, 把登陆QQ作为习惯的被访者从不关注有哪些朋友在线上, 也有被访者和自己关系非常亲密的人同时在线时就会有向对方发送消息缓解压力的倾向。被访者还表示并不总是在看到信息的第一时间回复, 在结束谈话时, 并不采用结束语。

2) 反应速度。

多数被访者会认为如果交流时对方的反应速度比较慢的话, 通常还在做着其他的事。如果自己在专注地聊天则会认为自己不受到重视。

4 研究结论

4.1 新空间与现实空间的关系

美国社会学家格兰诺维特将关系分为强关系和弱关系, 认为能够充当信息桥的关系必定是弱关系。强关系维系着群体、组织内部的关系, 弱关系在群体、组织之间建立了纽带联系。以下分别从强关系与弱关系两个方面来分析即时通讯中的新空间与现实空间的关系。

1) 强关系:补充。

由于交流双方在现实生活中已有大量交流, 并且大多数在现实交流多过通过即时通讯的交流, 或在通过即时通讯之前, 已有熟悉自然的重复模式。新空间对现实关系的塑造十分微弱。交流双方对于彼此已经十分了解, 交流十分随意自然, 可以随时开始及终止, 即使交流出现问题, 双方也会不在意或者有强劲动力通过其他方式解除, 跨越出这一空间, 通过电话, 或面对面解决问题。

2) 弱关系:塑造。

即时通讯使许多未曾谋面或者只有一面之缘的人们保持联系。这意味着人们在这种情况下必须通过这一延伸出的新空间了解彼此, 即彼此脑海中对方的影像完全来自双方丢入这一新空间中的所有信息的积累。从而交流双方的词汇量, 文字表达能力, 生动性, 鲜活性, 多媒体的使用习惯, 都直接转化为人的影像本身。

4.2 新空间的基本规则与应当达成的共识

即时通讯为人际交流提供新的途径, 也带来了交流障碍。

当网络延伸出的空间成为双方认识彼此及培养感情的唯一空间时, 这些交流障碍表现最为凸显, 即局限于弱关系条件中有待发展的强关系。典型情境为在现实或网络中产生, 并主要通过网络发展并维持的现实恋爱关系。特征为, 交流双方具有形成强关系的强烈愿望, 但只具备弱关系的交流条件, 比如见面机会甚少, 无法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的声音, 举止去充实丰富形象, 而只限于个人化的对文字及文字中空隙的解读。

访问材料显示常见的细节包括“回复不及时”、“回复过于简短”, “有一搭没一搭, 好像还在做什么更重要的事”等, 将这些细节抽象化并探寻其原因, 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原因。

1) 在线并不意味着在场。

QQ使用者常常在忙着其他的事情, 所以即使是在线状态, 也和现实生活中的在场性质完全不同, 这意味着信息发送出去之后是否到达何时到达, 发送者并不能确定, 再加上信号强弱带来的延时干扰, 交流的节奏难以把握。

2) 被消解的沉默。

在即时通讯交流中, 只有被文字能够被无损的传达, 而面对面交流过程中的面部表情、语调、身势语, 甚至对话间隙中的思考与沉默都被消解。肢体学的先锋人物阿尔伯特·麦拉宾发现:一条信息所产生的全部影响力中7%来自语言 (仅指文字) , 38%来自声音 (其中包括语音、音调以及其他声音) , 剩下的55%全部来自无声的肢体语言。在QQ对谈中, 沉默往往被解读为正在做别的事情, 而不是沉思。

3) 被鼓励的分心。

一个QQ账户上通常都会有超过一个可供联系的好友。这样的设置是为了方便使用, 但同时也意味着, 它容许并鼓励同一时间与多人交谈, 即分心。将一人在QQ上同时与多人交谈的场景直接搬入现实中, 就会出现上一秒在和恋人说情话下一秒在和老师讨论学习问题再接着一秒与发小忆当年。而这种极端古怪的场景在即时通讯中却完全不显得吊诡, 自然无比。

4) 必须人为结束的对话。

即时通讯具备任何时间, 任何地点都有传达信息的条件, 这一状态并不存在一个终结的点。即意味着有随时接收到信息的可能, 但并不同于使用者随时随地在场。这使得虚拟空间的开场与收场都是完全是由信息发送者信息发送这一行为达成的, 成为并不含有物理变化的仪式。现实生活中的见面与分别都伴随物理位移, 自然而然地带来心理变化。而通过口头仪式结束的对话缺少物理空间的自然过渡, 对于只具备弱关系条件而强烈欲望发展为强关系的个体而言, 何时结束, 如何结束是合适得体的, 更使人为难。

参考文献

[1]刘海龙.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

[2]李彬.传播符号论.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

[3]安东尼·吉登斯, 李康.社会学 (5版) [M].北京大学出版, 2009.

即使通讯:网络营销“集结号” 篇11

在互联网时代,没有任何一项产品或服务能够像即时通讯工具(IM,即Instant Message)一样广为人们接受,即时通讯工具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工作离不开的交流工具,谁也不敢设想没有了即时通讯工具人们之间的沟通会倒退到怎样令人难以忍受的程度。正如20世纪人们沟通交流离不开电话一样,21世纪人们已经离不开即时通讯工具。靠着方便、快捷、低成本、高效率、高私密性、使用简单、功能丰富的特点,即时通讯工具理所当然地成为个人用户、企业用户最好的通讯手段之一,甚至在某些层面已经超越了传统的电话。

在即时通讯工具越来越向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渗透时,其作为企业综合营销平台的功能也越来越突出,越来越明显。一些勇于尝试新事物的企业认识到即时通讯平台所蕴含的巨大营销能力后,投入了一定的资金和精力尝试在即时通讯平台上开展产品和服务营销。而来自这些企业的创新在不断刷新着人们对于即时通讯平台的概念,引导着众多营销人进行思考。

在以强调精准营销为核心观念之一的市场状态下,即时通讯平台大有将新闻媒体、客户呼叫中心(call Center)、销售平-台等功能集于 身的发展趋势。实际上,任何一个营销人都不应也不敢忽视即时通讯平台的营销功能。

这是个营销变革的时代,而这个时代注定有着即时通讯的身影。

即时通讯平台的营销功能

毫无疑问,即时通讯是互联网技术发展的最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之一。它刚一诞生,就以使用简便、沟通快捷等优点迅速普及。从诞生初期的两人对话、纯文本对话到现在的多人网络对话、多种信息格式对话,即时通讯传递的不再只是文字信息、普通文件,已经可以包含语音与视频交流、高速的大文件传送。这种多功能的通讯工具由其交流即对的特性所引导,在通讯的时效性上击败了电子邮件,在交流的内容多样性上战胜了移动电话,从而在互联网平台上和移动通讯平台上都处于领先的位置。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即时通讯软件不断与新技术融合,使得即时通讯软件的功能不断多元化,各类新应用逐渐丰富。即时通讯软件最初主要完成互联网上文本信息的传递,后来逐渐出现语音、视频信息传递,这些还都主要集中于互联网电脑之间,进一步发展的方向是超出互联网的范畴,实现跨网络的文本、音视频信息的传递。

正是由于即时通讯平台的巨大优势,其用户群体规模迅速扩大。经过近10年的发展,中国互联网用户已经习惯于在网上使用即时通讯进行交流,并且这一使用趋势有超过电子邮件使用的可能。互联网用户的快速增长使得即时通讯用户也日益增长截至2006年第二季度,我国即时通讯注册账户为8 3亿个,其中MSN、QQ占了8成市场份额。艾瑞网(iResearch)的研究报告显示 中国2006年即时通讯工具用户数达到1.14亿人预计2010年将达到1.87亿人,年均增长超过13%。

即时通讯平台有着与生俱来成为营销平台的可能性。

第一,即时通讯平台可以承载多样化的文本、语音、视频等内容可以成为互联网网站的进入工具,将网站的各种内容、产品和服务集合在一起,向用户宣传。

第二,即时通讯平台可以使企业销售人员和客户进行一对一的快速方便的交流沟通及时处理客户的服务要求或服务建议而这基本上是没有成本的(除了上网费)。

第三,即时通讯平台有着良好的技术扩展性和再开发性目前已经出现的一些应用比如机器人等可以处理大量即时信息,是替代大量接线员、客户服务人员等人工的最佳选择。

第四,即时通讯所组成的用户群是其最大的营销资源。在以小众群体营销为核心的精准营销理念中,即时通讯平台上的群恰恰是企业最佳的营销对象。群是按照地区、兴趣类型进行划分的,由有着相同或相似兴趣爱好、背景和职业特征、消费需求、消费能力的使用者组成。群里的成员往往有着相同或相似的消费方向,而且相互之间交流频繁,极有可能产生连锁消费反应。而这正是传统企业所极力想要获得的小众市场。

第五,即时通讯平台的由用户发起、用户主动的特征也是21世纪企业所追求的。即时通讯平台本身形成一个庞大的社区,无论是以共同的兴趣爱好或者其他特征组成的群还是有着不同情感和心理的使用者组成的即时通讯线上席拟社区,都是以使用者的主动性为基础创造出来的。这种主动性使得企业相比传统方式更容易了解使用者的消费需求和消费特征,进行针对性强的广告传播和信息发布。

庞大的用户基础和营销平台优势使得即时通讯平台在企业的营销中产生出越来越大的作用。一些企业已经不满足于仅仅将即时通讯平台作为一个内部沟通交流的工具或广告发布的工具,更愿意将其发展成为销售平台,而更多的企业在思考如何将自己产品和服务的营销移植到即时通讯平台上。

目前,我们已经大致可以勾画出一个即时通讯平台的营销功能架构。显然,其营销功能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也许可以用“整体移植”这样一个词语,好像除了产品生产、物流、资金等必须在现实中处理外,企业的一切营销活动都可以通过即时通讯平台实现,如果企业愿意这样做的话。

即时通讯平台上的营销模式

企业永远是追求创新的核心,这一点在即时通讯平台营销功能开发上也没错。在个人用户享受着即时通讯的聊天、交友、购物、娱乐等各项功能时,企业在即时通讯平台上的营销也如火如荼地开展着。正如赛迪网总裁徐东英说过的,即时通讯充满了差异化的创新营销机会。即时通讯正在由最初的技术驱动模式向应用驱动模式再到服务和用户驱动模式进行着转变。服务和用户驱动模式将为企业创造众多的营销创新机会。

即时通讯平台从其营销功能开发上来说,已经走过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以广告传播为核心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企业通过即时通讯平台发布文本、视频广告信息,借助干即时通讯平台的高覆盖率和庞大的用户规模,将产品、服务、品牌广而告之。有的企业不仅仅将广告停留在粗浅的硬性广告上,还进一步将产品、品牌形象与即时通讯工具进行完美的结合,寄希望于通过潜移默化的形式与使用群体建立情感、心理的连接,提高品牌好感度和忠诚度。在这个平台上,企业可以利用“病毒式营销”在短暂的时间内快速、爆炸式地将信息传递给成千上万的消费者。负载着品牌或产品信息的聊天对话框、聊天界面皮肤、传情图片被传播给呈几何级数增长的人群,营造了个极佳的互动体验平台。

肯德基与腾讯的合作就是一种基于即时通讯平台的广告传播创新。2007年夏天,肯德基大力推广其饮料品牌,在营销方面,除了采用传统的购买产品赠送刮刮卡方法外,还联手腾讯开辟了集游戏、造型选秀、短信酷评于一体的kfc.qq.com平台,展

开了“酷夏搜城记”。QQ即时通讯平台更将KFC的品牌标志放在了企鹅卡通形象上,并且让企鹅“穿”上了代表饮料的各种的服装。

肯德基这种新颖的广告形式无疑是即时通讯平台上软性广告的一个典型。

即时通讯平台营销功能开发的第二个阶段实际上与第一个阶段是交叉进行的。在个人用户通过即时通讯工具沟通交流的同时,企业、销售人员与客户之间同样进行着业务的沟通洽谈。阿里巴巴推出的阿里旺旺就是这样一个平台。

2007年1月份,阿里旺旺同时在线人数已突破百万,成为即时通讯行业仅次于腾讯和MSN的季军。阿里软件的统计数据显示,阿里软件总注册用户数已突破2000万。来自赛迪咨询的互联网分析师表示:“阿里旺旺用户的需求非常特别,它的用户首要的需求是做生意,即买卖东西,第二步才是即时通讯。”阿里旺旺从本质上说是一个垂直型即时通讯工具。根据阿里软件公布的运营数据分析,阿里旺旺每位用户平均每天创造615元交易额,成为所有即时通讯工具中用户含金量最高的一个。目前,阿里旺旺每天所衔接的交易总额已达4.3829亿元。

群是即时通讯平台营销创新开发的主要方向之一。群产生于具有同样或相似地区特征、年龄特征、思想特征、行为特征、消费特征的即时通讯工具使用者,这样的群体自然是传统产品和服务绝佳的营销平台。互联网网民尤其是青少年群体有着趋同购物的特征,在企业纷纷追求精准营销的市场状态下,群的营销功能也正被竞相开发。

看一看QQ和MSN群的规模和分类,就会明白这是个多么好的营销平台。

现在众多企业在开发和应用着群的营销功能,将群变为自己产品和服务的信息发布平台,有的进行产品和服务宣传,有的发布促销信息,有的通过群邀请使用者参加企业组织的各种活动,有的通过给予群成员一定的折扣吸引眼球和好感。

可以想象,在“情感交友”群里发布婚恋用品信息、在“职业交流”群里宣传职业招聘网站、在“房产家居”群里介绍房地产项目、在“体育世界”里给予成员某一体育用品的折扣信息或者新产品信息,这些都是可能产生直接销售的营销活动。

如果企业自行组建一定数量的群,通过吸引对自己的产品或服务有兴趣的使用者加入或者吸引现有客户加入,无疑可以建立一条低成本、快捷方便、良好高效的信息发布或者反馈渠道。曾经参加“赢在中国”竞选活动的创业者曹建军就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曹建军为了推广“中国妈妈网”,建立了不同地区的妈妈群,为刚刚成为妈妈的消费群体提供交流平台,同时吸引群里的成员浏览“中国妈妈网”。

另外,群主和群管理员往往都是某一年龄、某一地区、某一消费领域的意见领袖或者活跃分子,这些人具有一定的活动组织能力和影响力,在某一方面具有专业知识和旺盛的精力,往往能够影响或带动其他成员的消费行为,是具有较高价值的营销对象。如果企业能够将群主和群管理员发展成为自己产品或服务的兼职信息发布员,无疑会提高自己产品或服务的受关注度和知名度,并产生良好的销售促进作用。

实际上,马白达汽车在和腾讯的营销合作中,就曾经在QQ的“车行天下”群上做过推广。

即时通讯平台直接成为产品销售平台即电子商务平台,是其发展的第三个阶段。目前已经有个别企业在进行尝试,在北京从事快餐经营的“正午的盘子”就是其中一家。

提起“正午的盘子”,或许知道的人并不多。它是北京知春路和上地路两个区域提供午餐服务的一家公司,其服务方式是通过添加一个MSN机器人——“正午的盘子”,然后从页面上选择午餐,将预订信息发给机器人即可完成订餐。这家公司的规模不大,目前其服务仅限于知春路和上地路的周边地区。但是,它提供服务的这种独特方式却为互联网营销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和尝试。

上海赢思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人工智能技术开发、研究和应用的企业,2004年先后在MSN、腾讯QQ及Yahoo Messenger上推出了小i智能机器人,小i机器人以其强大的聊天功能和各类资讯信息的提供已成为各大即时通讯平台的新宠。2006年2月,赢思软件成为微软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及微软官方机器人平台,携手微软打造最强大的机器人应用平台目前已推出小i聊天、MSN群、小i地图、小i天气,小i收视指南、小i问答等多项应用。同时,结合即时通讯平台上智能信息服务的发展,赢思利用已有的资源和技术优势,围绕独特的核心战略方向,以满足用户多种需求为思路在无线增值业务等方面也取得了斐然成绩。目前,小i机器人用户量已突破2000万。由于网络机器人具有良好的整合、分享、互动等特点,在处理来自客户或消费群体的信息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天极网、Mapbar地图、新东方在线A8音乐、九州梦网、世纪佳缘、问天网、千龙网、TOM等著名互联网企业都已经或计划推出网络机器人服务。

网络机器人对传统企业的营销同样有巨大开发价值。网络机器人可以对于客户信息进行快速分析,及时准确处理客户的订单或服务要求,对生产部门或者供应部门下传订单或做出即时答复。

你想象过这样的场景吗?

一个企业没有办公室,所有人员都在家里办公,老板也从来不用电话与员工沟通交流,不监督员工的日常行为,但只有一件事情所有员工都必须遵守那就是每天必须在8:00~18:00登陆在即时通讯平台上。每天数千个消费者通过即时通讯咨询业务、订购产品或者要求售后服务,销售人员要求消费者将购物或服务款项通过电子银行支付到公司的电子银行账户,然后通过即时通讯工具自动生成订单并将订单传给不同地区的经销商或者公司配送人员,经销商或配送人员在即时通讯平台上接到订单,按照订单要求将产品或服务送达消费者。公司没有会议,很多人员也从来彼此没有见过面,老板发工资也是通过电子银行划账,但每年数千万元的产品销售出去。这一切都来自即时通讯平台的广告宣传信息发布和业务处理。

机会网络移动模型综述 篇12

机会网络(Opportunistic Network)简称ON网络,是一种源节点与目的节点之间没有完整的通信链路 ,依靠节点的移动产生相遇的机会从而实现数据传输的自组织网络。为了在节点移动过程中造成链路间断性衔接, 网络拓扑变化的网络环境中实现节点间信息的有效传达,机会网络采取“存储 - 携带 - 转发”的数据转发方法。机会网络的这些特性在限制它适用范围的同时也给它在极端的和特定的环境中应用的机会, 特别是近几年智能手机、iPad的大量普及, 给机会网络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Tracy Camp等人把现有的移动模型分为三类 ,Nils Aschenbruck等人在其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划分 : 随机实体移动模型、时间依赖移动模型、空间依赖移动模型和地理受限移动模型。

2 随机实体移动模型

随机实体移动模型中的节点之间相互独立,互不干扰,随机移动。具体体现在单个节点随机选择初始节点、源节点、速率。此类模型是应用最多,研究最广的基础性模型。

2.1 随机行走移动模型

随机行走移动模型 (Random Walk Mobility Model)源于布朗运动(Brownian Motion),用来模拟自然界中无规律或者未发现其规律的运动粒子。RW模型中节点的大体移动步骤:1随机选择速度ν,ν∈[0, νmax];2随机选择一个方向θ,θ∈[0,2π]; 3节点移动一个时间段T或距离段D;4重复1 2 3至仿真结束,其中ν和θ 服从均匀分布,即ν~U[0,νmax],θ~U[0,2π]。该模型对节点到达边界采取反弹策略。

大量的仿真证实,RW模型节点通常以概率值为1的概率返回初始节点,此特征有效保证了节点能遍及初始节点周边。由于RW模型采取无记忆的模式,即当前移动速度和方向均匀过去无关, 与实际情况匹配度较差,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模型的应用。

2.2 随机路点移动模型

随机路点 移动模型 (Random WayPoint Mobility Model) 是对RW模型的改进 , 由Johnson和Maltz于1996年提出。RWP模型中节点的大体移动步骤 :1随机选取初始位置S;2随机暂停时间t,t∈[tmin,tmax];3随机选取目的位置D;4随机选取速度ν,ν∈[0, νmax];5到达D后,重复1 2 3 4至仿真结束,其中ν服从均匀分布,即ν~U[0, νmax],同样该模型也采取反弹边界策略。

文献[6]证实,RWP模型中的节点平均速度随时间递减。文献[7]证实,当暂停时间为0时,节点分布非常不均匀,当t慢慢增大,分布越来越均匀。文献[8]提出一种改进的RWP模型用来防止速度的衰减。

2.3 随机方向移动模型

随机方向 移动模型 (Random Direction Mobility Model)是E.M.Royer等人为了解决RWP模型节点聚集现象而提出的。RD模型中节点的大体移动步骤:1随机选取初始节点S; 2随机选择速度ν和方向θ,ν∈[0,νmax],θ∈[0,2π];3移动到边界点D1;4随机暂停时间t, t∈[0,tmax];5随机选择方向ω,ω∈[0,π];6运动到边界点D2;7重复以上过程至仿真结束,其中ν和θ,ω均服从均匀分布,即ν~U[0, νmax],θ~U[0,2π],ω~U[0,π]。

RD虽然克服了RWP节点中心聚集的现象 ,但仍存在节点分布不均匀的缺陷。同时,RD节点只有运动到边界才停止,也会造成边界聚集现象,不符合实际情况。于是有人提出改进的RD模型,规定节点不需要等到临近边界才可以更换方向,而是移动任意的时间后就可以暂停并重新随机选择一个方向继续移动。

3 具有时间依赖的移动模型

实际生活中, 用户的移动通常受到物理条件的限制, 节点的移动速度和方向一般是有关联的或连续的。该模型节点状态与过去相关,即具有记忆性。

3.1 高斯 - 马尔科夫移动模型

高斯 - 马尔科夫移动模型 (Gauss-Markov Mobility Model)最初用于移动终端的快速定位。GM模型中节点的大体移动步骤:1随机选取初始节点S;2给定一个速度ν和方向θ,ν∈[0, νmax],θ∈[0,2π];3给定一个间隔时间t, t∈[0,∞];5按公式(1.1)和(1.2)更新ν和θ:

其中,νt和θt表示t时刻节点的速度和方向;α是一个变量,用来调节随机性,θ∈[0,1];表示当t→∞时ν的平均值; 表示当t→∞时的θ的平均值;νxt-1和θxt-1是服从高斯分布的随机变量。根据公式我们可以得到,当α=0时,节点趋于布朗运动;当α=1时,节点趋于线性运动。节点在t时刻的位置公式如下:

其中,(xt,yt)为t时刻当前节点的位置坐标 ,(xt-1,yt-1) 为t-1时刻节点的位置坐标 ,νt-1和θt-1分别是t-1时刻节点速度和方向。

除了初始节点的速度和方向是设定的,GM模型任意时刻的速度和方向都与之前的相关。所以,节点的移动轨迹是平滑的,避免了速度衰减,速度和方向突变以及节点分布不均的现象等。但是,当α≠1时,节点的移动就不为直线, 而实际中节点通常寻找最短路径移动,很大程度上是按照直线运动的。同时,整个仿真也不会自动停止。

4 具有空间依赖的移动模型

有的模型中的节点与其他节点相互影响, 相互运动,我们称这一类模型具空间依赖性。这类模型节点或跟随邻节点,或与邻节点保持同步运动。

4.1 队列移动模型

队列移动模型(Column Mobility Model)的节点以队列的形式沿着同一个方向移动。首先给一个直线或曲线的参考线,节点随机分布在参考线四周,然后整体移动,单个节点在参考线附近随机运动。节点运动特征:

其中,NRit表示当前参考位置,NRit-1表示上一刻参考位置,αit表示向前移动的向量。Rit表示当前节点的位置,ωit表示随机偏移向量。

队列移动模型能够较真实的体现实际中具有队列特征的群体, 但是这种模型也只能适用于这种情况,应用范围较窄。

4.2 参考点组移动模型

参考点组移动模型 (Reference Point Group Mobility Model)简称RPGMM,是使用最多的组移动模型 , 在武警对犯罪分子的围剿、地震洪涝灾害的搜救、狼群捕食活动等都有应用。RPG模型具有几个特征:1指定一个或者随机产生一个逻辑中心CP,CP决定整个群的移动方式;2若一个群分为N个组(N>0),则每一个组都有自己的逻辑参考点RP(Reference Point),RP决定组内节点移动方式;3CP从位置A移动到位置B, 记位移矢量4RP从A' 移动到B',并给出随机位移矢量普通节点以常量α为半径, 从θ为方向围绕参考点移动,θ∈[0,2π]。

参考点组移动模型需要获取每一个节点移动的全部信息,这在拓扑变化的网络运行期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5 地理受限的移动模型

人们的活动通常受到各种地理环境因素 (如河流、障碍物等)的影响。人们碰到建筑物需要绕行,汽车只能在公路上行驶等。因此,地理受限的移动模型还应该考虑地形的设置等问题。

5.1 曼哈顿移动模型

曼哈顿移动模型 (Manhattan-Grid Mobility Model)简称MGMM,取自曼哈顿城区场景,模拟人或车辆在街区运动。MGMM中节点的大体移动步骤分为几步。1随机选取一个初始位置S。2随机选取一个目的位置D。31,最短时间;2,速率限制;3,最短路径。从123中选择一条限制因素计算从S→D的路径移动。4暂停一段时t,t∈[tmin,tmax]。5重复2 3 4,直至仿真结束。MGMM地图由东西和南北双向街道组成, 并假定节点分布均匀,在交叉点,节点可以以不同的概率改变方向。如直接向前的概率为p=0.5,往左或者往右的概率p=0.25等。

该模型比较真实的反映城市移动模型,同时也存在街道图形设置简单,速率不能随意改变等缺点。

5.2 障碍物移动模型

障碍物移动 模型 (Obstalce Mobility Model) 简称OMM, 把阻碍人们行动的建筑物或其他地形都看作障碍物。为了绕开障碍物,节点需要改变策略或者轨迹。障碍物不仅对人类的行动造成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无线信号的传输,甚至无法正常通信。在室内,障碍物可以衰减信号;而在室外,存在阴影效应(Shadow Effect)。所以在OMM中, 我们不仅要注意障碍物对路径的影响,同时也要注意对无线信号传播的衰减与阴影效应。

该模型比较真实的反应节点在有障碍物的影响下的移动情况。但是,该类模型也存在“边界效应”,即节点在避开障碍物的同时, 也习惯沿着障碍物的边界移动。而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们在避开障碍物时,通常是与障碍物保持一定的距离移动。

6 移动模型存在的问题

一直以来,国内外学术研究者不断的对移动模型进行分析与改善,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移动模型,使其适应不同的环境。然而,移动模型仍然具有几点不足。

一是移动模型与真实环境的匹配度问题。人们希望移动模型能准确的模拟真实环境下节点的移动规律,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研究者一是依靠对现实生活中的小范围数据追踪统计,总结出一定的规律,然后反推出有一定匹配度的移动模型; 二是根据已经验证的定理、定律、设计移动模型,通过数学领域的知识对模型进行描述、计算。这样的移动模型具有机械化特征、功能单一、设计单调,与真实的环境还有一定的差距。

二是移动模型的参数设置和选择问题。不同的参数设置,往往形成不同的网络拓扑结构。选择不同的参数也会造成节点的中心聚集,边界聚集,节点的速度和方向发生突变等现象。现实环境中影响节点移动的因素比较复杂,有限的参数不能很好的反应其特点,仿真中的数据都是基于参数选择的结果,而获得的结果不能准确的反映网络的性能。

三是移动模型的速度衰减问题。基于某些移动模型的仿真在运行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流逝,节点开始出现较大的波动,平均速度开始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仿真的结果。

7 结束语

上一篇:中职卫校的艺术教育下一篇:检验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