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代移动通讯技术

2024-08-08

第三代移动通讯技术(精选10篇)

第三代移动通讯技术 篇1

0 引言

近年来,移动通信发展极快,特别是在中国,移动通信增长的态势迅猛。目前,国内移动用户业已超过2.3亿,并将加速增长,市场规模巨大。但现有系统首先是容量越来越显得不够,并且难以提供市场对新业务、高速数据服务、全球覆盖、国际漫游等问题的解决和实现。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第三代移动通信业已成熟,具有提供全球无缝覆盖和漫游、更大容量、支持窄带业务和车速下的144Kb/s和步行下384Kb/s及室内条件下2Mb/s的高速数据服务,且质量达到有线系统水平、向下兼容,最终目标是实现终端和携带者的移动性,进而实现个人通信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1 第一代、第二代、2.5代、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特点

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是模拟移动通信技术,其代表有美国的A MPS、英国的TACS、北欧的NMT450/900。以模拟调频(FM)、频分多址(FDMA)为主要特征。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仅限于语音传输,它以模拟电路单元为基本模块实现话音通信,并采用了蜂窝结构,频带可重复利用,实现了大区域覆盖和移动环境下的不间断通信。

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是以时分多址(TDMA)以及码分多址(CDMA)为特征的移动通信系统,除提供话音业务外也提供低速的数据业务。目前采用TDMA体制的主要有三种:欧洲的GSM、美国的D—AMPS和日本的PDC。采用CDMA技术体制的主要为美国CDMA(IS95)。直接扩频和抗干扰性是CDMA移动通信技术突出的特点。第二代通信系统的核心网仍然以电路交换为基础。

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可认为是介于第二代和第三代之间的2.5代移动通信系统,是在现有的第二代GSM话音通信系统上开发的一项新的承载业务,通过软件升级和增加必要的硬件模块,利用GSM现有的无线话音通信系统的信令通道实现分组数据传输,所以它可以与GSM共存,并能平滑过渡。GPRS无线分组数据通信与现有的GSM话音通信最根本的区别是:GSM是电路交换系统,而GPRS的短信业务等采用的是分组交换系统。CDMA-2000-1x是CDMA-2000的第一阶段,也是2.5G,它的网络部分也引入分组交换方式。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是国际电讯联盟(ITU)为2000年国际移动通信而提出的具有全球移动、综合业务、数据传输、蜂窝、无绳、寻呼、集群等多种功能,并能满足频谱利用率、运行环境、业务能力和质量、网络灵活及无缝覆盖、兼容等多项要求的全球移动通信系统,简称IMT-2000系统。系统工作于2000MHz频段,可同时提供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业务,上下行频段为1890-2030 MHz,2110-2250 MHz。

2 第三代移动通信主流技术的比较

第三代移动通信采用码分多址技术,现已基本形成了三大主流技术,包括有:W-CDMA、CD-MA-2000和TD-SCDMA。这三种技术都属于宽带CDMA技术,都能在静止状态下提供2Mbit/s的数据传输速率。但这三种技术在工作模式、区域切换等方面又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2.1 工作模式

W-CDMA能够工作在FDD和TDD两种方式下,和GSM系统使用同一时钟,实现CDMA与GSM系统手机的双模工作,是一种兼容的系统。FDD是使用分离的两个对称频带实现上行和下行传输的双工模式。它需要成对的频率,通过频率来区分上、下行。W-CDMA能够支持移动终端在时速500公里左右时的正常通信。在TDD方式中,W-CDMA的扩频增益不变,可使用多码传输,实现高速数据通信。它的最大特点是具有上行链路多用户检测技术,多用户检测技术可通过测量各用户扩频码之间的非正交性,用矩阵求逆法或迭代法来消除多用户间的相互干扰。而CDMA-2000只支持FDD工作模式。

TD-SCDMA是我国提出的IMT-2000系统设计方案,采用TDD模式。TDD是将上行和下行的传输使用同一频带的双工模式,根据时间来区分上、下行并进行切换,物理层的时隙被分为上、下行两部分,不需要成对的频率,上下行链路业务共享同一信道,可以不平均分配,特别适用于非对称的分组交换数据业务。TDD的频谱利用率高,而且成本低廉,但由于采用多时隙的不连续传输方式,基站发射峰值功率与平均功率的比值较高,造成基站功耗较大,基站覆盖半径较小,同时也造成抗衰落和抗多普勒频移的性能较差,当手机处于高速移动的状态下通信能力较差。TD-SCDMA只能支持移动终端在时速120公里左右时的正常通信。TD-SCDMA在高速公路及铁路等高速移动的环境中处于劣势。

2.2 区域切换

W-CDMA在扇区间及小区间采用了“软切换”技术,即当手机发生移动或目前与手机通信的基站业务繁忙使手机需要与一新基站通信时,先与新基站连接后再中断与原基站的联系,W-CDMA的越区切换是采用异步软切换方式进行的,W-CDMA的基站之间不需同步,也不需特别的同步参考源。载频间的切换采用的硬切换,也就是说,先中断与原基站的联系再与新基站连接。

CDMA-2000也采用了越区“软切换”技术,CD-MA-2000需要基站间的严格同步,因而必须借助GPS等设备来确定手机的位置并计算出到达两个基站的距离。载频间采用的是硬切换。

TD-SCDMS采用了越区“接力切换”技术,智能天线可大致定位用户的方位和距离,基站和基站控制器可根据用户的方位和距离信息,判断用户是否移动到应切换给另一基站的临近区域。如果进入切换区,便由基站控制器通知另一基站做好切换准备,移动台在越区切换前与认定的基站同步,并报告网络,由网络控制移动台完成越区切换。该方法即适用于同频切换也适用于异频切换。接力切换是一种改进的硬切换技术,降低了掉话率,提高切换成功率,与软切换相比所用的信令和资源都很少。TD-SCDMA需要基站间的严格同步,采用GPS或者网络同步的方法,降低基站间的干扰。

2.3 资源利用率

W-CDMA采用直接序列扩频方式,其码片速率为3.84Mchip/s。码片速率高能有效地利用频率选择性分集以及空间的接收和发射分集,可以有效地解决多径问题和衰落问题。W-CDMA的每个载波仅占5MHz带宽,载波带宽越高,支持的用户数就越多,在通信时发生网塞的可能性就越小。

CDMA-2000在下行链路中存在两种主要的信道结构:多载波和直接扩频。多载波的下行链路传输一般是在5MHz带宽内使用3个连续的载波,每个载波的码片速率为1.22288 Mchip/s;对于直接扩频方式的下行链路传输通常采用3.6864 Mchip/s的码片速率。当采用多载波方式时,能支持多种射频带宽采用的是不同射频信道带宽,它可以1.2kbps-2Mbps甚至更高的速率来传送数据。CD-MA-2000系统还可增加为使用6个、9个、12个基本信道,其信号带宽也会相应地提高,数据传输速率将会更高。

TD-SCDMA的码片速率为1.28Mchip/s。TD-SCDMA采用三载波设计,每载波具有1.6M的带宽。由于采用TDD双工模式,因此只需占用单一的1.6M带宽,就可传送2Mbps的数据业务。而W-CDMA与CDMA-2000要传送2Mbps的数据业务,均需要两个对称的带宽,分别作为上、下行频段,因而TD-SCDMA对频率资源的利用率是最高的。

2.4 信号调制编码

W-CDMA的信号调制上行采用的是BPSK,下行采用的是QPSK方式。扩频编码上行采用walsh(信道化)+Gold序列241-1(区分用户),下行采用walsh(信道化)+Gold序列218-1(区分小区)。信道编码为卷积码及RS级连码,分集采用RAKE接收加天线分集。功率控制采用开环K慢速闭环(1.6K)。联合检测时导频符号辅助相干检测RAKE,上行采用专用导频符号,下行采用perch信道+专用导频符号。

CDMA-2000的信号调制上行采用的是BPSK调制方式,下行采用的是QPSK调制方式。扩频编码上行采用walsh(信道化)+Gold序列241-1(区分用户),下行采用walsh(信道化)+Gold序列215-1(区分小区)。在联合检测时,上行采用公共导频信道,下行采用专用导频信道。TD-SCDMA的信号调制方式采用的是QPSK/BPSK调制方式。扩频编码上行采用Walsh(信道化)+时隙号(区分用户),下行采用walsh(信道化)+Gold序列(区分小区)。功率控制采用开环+快速闭环(0—200Hz)。联合检测时,上/下行同步信号Gold码+训练序列。

TD-SCDMA中采用的关键技术是智能天线技术。智能天线是在基站采用阵列天线自适应地形成多个波束,分别跟踪多个共享同一信道的用户。接收时通过空域滤波抑制同信道干扰,并将各用户分离;发射时,通过多波束形成使期望用户接收的信号功率最大,对其它位置上非期望用户的干扰最小。这样,即可降低信号的发送功率,又可减少来自其他用户的干扰,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容量和通信质量。TD-SCDMA智能天线的高效率是基于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无线路径的对称性(无线环境和传输条件相同)而获得的。智能天线还可以减少小区间及小区内的干扰。智能天线的这些特性可显著提高移动通信系统的频谱效率。

TD-SCDMA系统采用了智能天线和低码片速率信号传输,信号的频谱利用率很高,它能够解决高人口密度地区频率资源紧张的问题,它在互联网浏览、非对称移动数据传输、视频点播多媒体业务等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

TD-SCDMA采用了软件无线电技术,在运营部门增加业务时它能在同一硬件平台上利用软件处理基带信号,通过加载不同的软件来实现不同的业务性能。

当采用同步CDMA通信方式时,下行到达每个移动台的信号是同步的,上行到达每个基站的信号也是同步的,通过对基站到移动台信号的精确传播时延的测定可获得移动台信号的准确发送时间。TD-SCDMA采用了上行同步CDMA技术,使上行信号与基站解调器完全同步,既降低了上行用户间的干扰和保护时隙的宽度,又提高了系统容量,使硬件得到了简化,成本明显降低。

3 三种技术的应用展望

W-CDMA是由92网络过渡而来,可以保留GSM核心网络,但必须重新建立W-CDMA的接入网,并且不可重用GSM基站。

CDMA-2003x是CDMA IS95、CDMA-2001x过渡而来,可以保留原有的CDMA IS95设备。

TD-SCDMA系统的建设只需在已有的GSM网络上增加TD-SCDMA设备即可。

TD-SCDMA相对W-CDMA和CDMA2000来说,在技术路线和适合中国国情等方面有一些特点,也可以认为是一些优点,如TD-SCDMA标准将智能天线、同步CDMA和软件无线电等当今国际领先技术融入其中,在频谱利用率、业务支持的灵活性、频率灵活性及成本方面具有优势,适应数据业务等。并且,TD-SCDMA受到中国政府的支持。但是,应该说TD-SCDMA的技术成熟和完善,特别是产业开发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技术上TDD方式中,手机在高速移动状态下通信能力较差等。而W-CD-MA是GSM协会所代表的3G标准,GSM业已形成的巨大市场占有率,全球80%的移动通信采用了GSM制式,这已构成了W-CDMA未来规模庞大的潜在市场,并且GSM协会正致力于更大限度扩大W-CDMA的兼容性,有利于与TD-SCDMA兼容。CDMA-2000也有其自身的优势,特别是在技术实现、产业化等方面。因此,问题已不仅仅是在技术层面上了,中国要在3G上与世界通信水平对话还要做出更多的努力。

参考文献

[1]郑澜.移动通信3G技术概述[J].中国电子商情:通信市场,2003,(1):55-57.

[2]郑祖辉.移动通信的代[J].中国无线电管理,2003,(1):56-60.

[3]尚敬.Cdma2000中的新技术[J].电信快报,2002,(4):12-13.

[4]宗建华.我国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特点与关键技术及发展前景[J].电子技术应用,2002,28(3):6-7.

[5]郑军,付强,李权.以3G为核心的通信新技术综述[J].无线电工程,2003,33(1):24-26.

[6]杨运年.系统所采用的技术[J].电信快报,2003,(1):17-20.

[7]陆江宁.移动通信的发展和前景[J].山西通信科技,2003,24(2):33-36.

[8]孙宏琦.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技术分析[J].现代电子技术,2002,(8):5-7.

第三代移动通讯技术 篇2

一、3G 的定义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英语:3rd-generation,3G),是指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 蜂窝移动通讯技术。3G 服务能够同时传送声音(通话)及数据信息(电子邮件、即时通信等)。3G 的代表特征是提供高速数据业务,速率一般在几百 kbps 以上。

二、3G 的使用状况
通过走访中国联通昆明分公司、中国电信昆明分公司这两家通信企业,我了解到:

1、中国联通 3G 业务 中国联通采用 WCDMA3G 网络,此网络为现在国际上最成熟的第三代通信协议,全 球覆盖率第一,个国家和地区使用该通信协议,264 商用覆盖率达 78%,同时 WCDMA 网络应用广泛、终端丰富,联通 3G 网络网络带宽宽于其他 3G 网络带宽,理论上 行带宽为 5.76Mbps,下行带宽为 14.4Mbps。中国联通也是中国唯一一家引入 iPhone 手机的通信商,联通目前主推 iPhone 3GS 业务,同时还兼顾联想 LePhone 的签约业务,再加上之前与 Nokia 等国内外 著名厂商的合作,联通的市场营销基本做到了终端的广泛性、多样性、层次性。

2、中国电信 3G 业务 中国电信在 2008 收回 CDMA 业务以来,在 CDMA 业务方面加大了投资,逐步完善 CDMA 网络,电信自收回 CDMA 业务以来开始提供 CDMA2000 的商用化,由于自费 相对合理,网络相对稳定和产品的多样性成功占领市场,成为国内 3G 用户最多 的通信提供商。在与电信相关技术人员的交谈中,我们得知,电信 3G 网络还在 不断完善,电信正在通过增加基站和技术升级为用户提供更好的 3G 服务。中国电信也存在移动终端不足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中国电信表示:关于新机 的引进正在洽谈中,电信希望通过提高服务质量和提供更多移动终端满足多层次 消费者的需求。

三、活动简辑

1、联通公司访谈记录 首先,联通公司的杨小姐给我介绍了联通在3G 业务方面的一些基本知识及政策。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第三季度,全球 WCDMA 用户数已达2.62亿,占到全球总体 GSM 技术体系网络用户数的7.75%,仍呈现增长态势。通过对未来

增长情形的预测,估计到2013年全球 WCDMA 用户总量将达到18亿。它具有以下的 优点:(1)漫游更广:110个国家 254家运营商,已有2亿5千万用户选择 从网络的区域分布来看,目前全球共有254个运营商在110个国家推出了 WCDMA 服务网络,其中有超过93%的运营商已经开始向用户提供 HSPA 网络的服务。欧洲 和美洲已经基本完成了由 GSM

网络向 WCDMA 网络的升级。(2)速度更快:14.4Mbps 下载速度,5.76Mbps 上行速度 电信专家称,2G 无线宽带的最高下载速度约为每秒150KB 左右,而联通3G 的最 高下载速度能达到14.4M/秒,几乎是2G 无线宽带的100倍。在网络覆盖良好的环 境下,WCDMA 手机用户下载一个27M 左右的 QQ 软件,大约只需要数秒钟时间。用 手机在线看电影,WCDMA 网络在保证视频流畅、色彩逼真方面,更是显得绰绰有 余。(3)终端更多:2000多种终端 完善和多样化的终端,成为 WCDMA 傲立群雄的特点之一。有数据显示,包括诺基 亚、索爱、三星、摩托罗拉等在内的知名手机厂商早已与中国联通合作,推出定 制手机,数量达2000多款。琳琅满目的3G 手机终端,在外形、性能和种类上都 为客户提供了多种选择方式,使得联通能够通过定制手机等营销策略,大大增强 其在3G 市场上的竞争力,占据3G 业务拓展的主动权。然后由我和杨小姐进行互动,提出自己的一些疑问。问: “请问最近炒得很火的 IPHONE4,贵公司有什么引进计划?” 答: 我们公司总部已积极与苹果公司展开谈判,最快在八月份能够引进 “ IPHONE4。” 问: “WCDMA 是一张很具优势的3G 牌照,但是目前来看3G 在中国并没有渗透到广 大人民群众中,请问贵公司在推广及扩大影响这方面有什么计划?” 答: “虽然3G 已经诞生好长时间,但是在中国才刚起步。任何新鲜事物的发展都 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会通过大力推广来让人们认识到3G 的优势,同时也会提 高补贴力度来吸引3G 客户。相信在不久的将来,“WO”品牌一定可以深入人心!” 最后,杨小姐带领我们在联通营业厅实地体验3G 业务,同学们对性能优越的手 机如 IPHONE 等以及3G 网络的移动数据业务啧啧称奇,大加赞赏。

2、电信公司访谈记录

首先电信公司的陈先生为我进行一些 CDMA2000 在 3G 业务方面的计划及政策: CDMA2000 得益于 ls 一 95 和 cdmaOnc 系统多年运行中获得的丰富经验,因此,CDMA.2000 比它的前身 ls 一 95 系统更为有效和稳定。支持语奇和数据 CD—MA2000 在小同的频段都通过了测试,其中包括 IMT 一 2000 最新划分的频 段。运营商对于新业务的发展存在强烈需求,他们希望能向更多的用户以合理的 价格提供更多的新业务。CDMA2000 的独特优势和优良性能使得它成为能提供 高质量语音业务和高速率数据业务的成熟技术.,CDMA2000 lx 由于具有能在一 个子载波上同时支持语音和数据、业务的特点,因此对于运营商来说是经济合算 的。由于 CDMA2000 优化的无线搂 u 技术,运营商以减少基站数目,提高建没 速度。然后由我对陈先生进行提问。问: “请问贵

贵公司在 3G 业务方面目前最大的瓶颈是什么?” 答: “最大的瓶颈还是在于技术。必须研发出能提高更快的网速及更优质的网络 服务的技术和设备,这样才能在 3G 市场取得更大份额。” 问: “请问您对目前国内三家运营商的 3G 价格战的看法是怎么样的?” 答: “目前 3G 在中国发展并不是很成熟,老百姓真正普遍接受及收益还需要一 段时间。如果三家运营商能在竞争中形成一定默契,而不是不良竞争,相信这 段时间会大大缩短。” 问: “美国一家通信运营商已经把 4G 网络 Wimax 投入商业运作,而国内也正积 极研发另一种 4G 标准 TD-LTE。请问您对这两种新一代网络制式有什么看法?” 答: “虽然 Wimax 已经投入商业运作,但是我更看好 TD-LTE。TD-LTE 在技术 方面还是更有优势。不是说谁先上市谁就更好,最终还是要看用户体验,毕竟还 是人民的力量大啊。”

四、活动意义
虽然整天阴雨不断,但是我仍然按计划进行了调查。刚开始我因为前期准备考虑 不够,遇到了一点小问题,但是经过努力的协调,问题也随之瓦解。我先后走访 了昆明的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通讯企业,并由联通 3G 业务负责人杨小姐、电 信负责人陈先生通过多媒体讲解、现场讨论答疑的形式为我讲解了国内外 3G 通 讯业务的现状和发展前景。总体来说今天的活动具有十分重大意义。本次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大学生更加地了解国情、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和

使命感。现代大学生,大多是在书本知识中成长起来的,对我国的国情、民情知 之甚少,而社会的复杂程度,远不是仅凭读几本书,听几次讲座,看几条新闻就 能了解的,而此次的社会实践无疑为我打开了一扇窗口。我通过这次社会实践,亲身体验生活,在与不同社会人士的接触、了解、交流中受到了真切地感染和体 验,以及深刻的教育和启发,思想得到了升华,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得到了加强。通过这次活动,我更加正确地认识了自己,我对自身成长产生紧迫感。这次社会 实践活动,让我看到自己和社会需要之间的差距,看到自身知识和能力上存在的 不足(例如准备工作中存在些许疏漏)比较客观地去重新认识、评价自我,逐渐 摆正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人民群众的位置。同时我也产生一种紧迫感和危机感,我开始潜心思考自身的发展问题,发现只有不断地去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才能 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促进了我理论知识的转化和拓展,加深了我对理论知识的理 解,增强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譬如说,在于通讯公司负责人交流讨 论时,我虽然掌握理论

第三代移动通讯技术 篇3

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电视购物诞生了,并迎来了长达十余年的发展期,但早期的电视直销广告模式也带来了一些弊病,破坏了消费者的信任感,让整个电视购物行业错过了第一个黄金发展期。直到2004年,家庭购物频道的出现才让电视购物迎来了又一次爆发增长的机会,这一阶段也被业内称为“第二代电视购物”。在家有购物、东方购物等第二代电视购物先行企业的带动下,中国电视购物行业实现了20%—30%的年增长率,2013年市场规模达到700亿元。而据专业机构预测,到2020年,中国电视购物的市场规模将达到5000亿元,整个电视购物行业有着极大的市场潜力。

机遇与挑战往往同时出现,就在电视购物迎来一次翻盘机会、稳步增长的同时,危机也来临了:渠道萎缩、节目雷同、商品同质化、电商蚕食等等,让刚刚复苏的电视购物行业又陷入了新的增长瓶颈。在互联网时代,PC、平板、手机、可穿戴设备与电视一起构成了一个多屏互联的商业生态,如何在互联网生态下融合与创新已经成为下一代电视购物迫在眉睫的命题和挑战。

媒体观察

第二代电视购物的困境

从2004年家庭购物频道的出现到现在,电视购物整整走过了10年的稳步发展期,在这10年当中,电视购物逐渐走出直销广告模式带来的阴影,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但囿于政策限制和电视频道资源的稀缺性,电视购物产业一直无法实现跨越式增长。表面上看,消费者生活形态及购物习惯的多元化、现代物流的快速发展以及电视媒体产业化的加深,都为电视购物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但随着新媒体的成长、消费结构的变化以及同业竞争的加剧,其深层次的危机也逐渐凸显出来。

主要渠道成本不断提高。传统零售的渠道是大卖场、连锁店、批发市场、小摊点等物理场所,而电视购物的渠道是有线电视网络。从渠道属性上来看,电视购物与电商都属于“空中卖场”。

一方面,由于传统电视媒体在互联网时代的衰落,导致电视购物的渠道日益萎缩。据统计,2014年,中国网民数量已达到6.32亿,移动互联网用户达到5.27亿,互联网正在逐渐取代电视成为日常的娱乐、购物、社交和信息获取渠道。尤其是年轻族群,逐渐远离客厅、远离电视,越来越多的“80后”、“90后”弃用有线电视网络。这对于靠收视率来实现销售的电视购物企业来说,无异于灭顶之灾。

另一方面,电视购物的落地和覆盖成本不断攀升。这使得电视购物的利润空间缩小,电视渠道作为电视购物所有渠道中龙头老大的地位正在逐步淡化,而电子商务、外呼、移动电商等渠道崛起势头渐高,渠道分化已经势在必行。

同时,智能电视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人们使用电视的方式,遥控器上下键的搜索模式逐渐被主页菜单模式取代,随机收看被明确的指向性终结,这对于以“过路客”(电视购物频道往往夹杂在各大卫视之间,观众在跳台转换的过程中无意中被吸引,收看行为多是随机的)为主要猎取对象的电视购物来说,将变得异常艰难。

产品同质化严重。电视购物作为创新产品的试销平台,商品差异化一直是其核心卖点之一,但随着产品同质化趋势的增强,这种竞争优势正在逐渐减弱、消弭。

产品同质化,一方面是由于供应商资源的稀缺。与传统零售业和电子商务行业相比,电视购物因为其固有的节目形态,导致其供应商相对较少,且同一个供应商经常横跨多个频道,一款多投,这在电视购物行业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其后果就是加剧了商品同质化现象。

另一方面,也即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供应商创新力的减弱,而这多是由于国内知识产权保护的混乱状况造成的。研发一款新品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新品的回报率却令人堪忧。现实情况往往是,一款新品刚一上市,马上就引来模仿,大量的山寨产品抢占了正品的利润,严重破坏了整个行业的创新氛围,造成很多供应商不愿投入资本进行产品研发、坐等模仿别人的恶性循环。除了主持人不一样,很多电视购物企业的商品、话术、场景布局、镜面呈现等都很相似,很多消费者无法识别各个电视购物品牌。

国内电视购物行业正处于发展转型期,而在现阶段仍以价格战为主体,靠拉低毛利等形式吸引消费群体;另外,越来越同质化、平庸的商品也使得电视购物无法在电商海量的SKU面前快速建立起爆款的竞争优势,电视购物正在产品同质化的泥沼中越陷越深。

产品重复购买率低。从第一代电视购物的“新、奇、特”产品到第二代电视购物的大众消费品类,电视购物经过几轮的消费普及和会员拓展,目前需求已经趋于饱和,增长天花板已经出现。这主要是由电视购物平台本身及商品类别属性造成的,受播出时间的制约,电视购物往往成为标准化商品(家居用品、3C)单品突破的平台,而标准化商品大多属于耐用品,使用周期长、重复购买率低,这样的商品结构大大限制了电视购物的增长。

节目形式过于单一。虽然电视购物已经在逐步洗白侯总时代的“八心八箭、破盘价、九九八”等叫卖式的节目形式,話术营销、虚假库存、虚假试验、第三方担保等有损信誉的销售方式也逐渐淡出荧幕,但从整体上来说,虽然没有了煽动性的台词,但节目形式仍然没有跳出原来的套路,仍然是依靠主持人语言和语气上的压迫感来诱导消费者购买,节目形式单一,而对这种流水线的节目形式,消费者早已审美疲劳。另外,节目形式同质化越来越严重,让电视购物深陷拼价格、拼覆盖率的低端竞争无法自拔。

信任危机依然笼罩。这几年来,随着直管部门对电视购物节目审查力度的加大,电视购物行业不健康的发展状况已经得到了有效遏制,加上整个行业的共同努力,消费者对电视购物的认知在逐渐改变。但发展初期造成的先入为主的印象仍然根深蒂固,所以才出现了当下消费者对电视购物“又爱又怕”的矛盾心理。这也为供应商的开发带来了困难,由于先前造成的误解,多数供应商对电视购物半信半疑,不敢轻易尝试。要彻底消除这些误解和偏见,还需要整个行业付出更多的时间和金钱成本。

第三代電视购物的探索

文 | 本刊记者 寇尚伟 王文正

“在美国、韩国以及中国台湾地区,电视购物销售额占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而在中国这一数字仅为0.3%。”这是电视购物行业经常被提及的一组数字,从中我们看到了差距,同时也看到了未来巨大的增长空间。在互联网生态下,如何找准自己的调性,克服长期养成的“顽疾”,对于电视购物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

对第二代电视购物面临的种种问题,整个电视购物行业已经有了清晰的认识,其中一些领先品牌已经在尝试突围,例如通过突破原有品类及扶持中小企业创新来解决产品同质化的问题,当然,除了这些,最引人关注的是电视购物的去平台化以及与影视的融合,这也被视为第三代电视购物的主要标志之一。

移动与电商的融合

传统电视的衰落不可避免,实现由电视到PC、手机、平板的跨屏融合成为拯救电视购物渠道萎缩的主要出路。

跨界已经成为当下商业社会的主流形态,传统零售要触电,电商要接地气打通店商,恒大开始卖水,乐视做起了电视……渠道与渠道之间、行业与行业之间的边界正在消失。屏幕之间的跨界也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例如智能电视、网络机顶盒的出现,正在将电视与手机、电脑相互打通,屏幕之间的边界正在消失,互联互通的世界已经来临。

随着屏幕之间边界的消失,去平台化的趋势正日益加强,并已经明显地体现在电视节目中。例如热播音乐评论节目《中国好声音》,它在浙江卫视播出观众会追,在其他卫视播出观众同样会追,在各个视频网站也有大量的观众点击,受众关心的不是它播出的平台,而是内容本身。在广告分成上,电视节目去平台化也有非常鲜明的体现,以往获利最大的电视台的地位受到冲击,在《中国好声音》的广告分成中,浙江卫视只得到了20%。

这是一个内容为王的时代,要想满足受众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就要实现最大限度的覆盖,也就只有占领所有的屏幕,实现跨屏融合。对电视购物同样如此,只有电视频道单一销售渠道的时代早已结束,外呼、网上商城、商品目录、手机客户端早已崛起,打动消费者的并不是这些渠道,而是通过这些渠道所传递的节目本身、商品本身。电视购物企业也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例如,2014年家有购物与刘嘉玲开展的一系列深度合作,正是以商品策划和事件策划的内容取胜,并成为电视购物行业中内容为王的典型案例;同时,2013年快乐购正式宣布全面转型为电子商务企业,全面打通电视、互联网、电话、手机等渠道,建立社交媒体产业链,打造“大平台、大数据、大移动、大社交”。

电视购物的跨屏融合是大势所趋,在互联网生态下能否将有线电视、高清互动、云媒体、互联网、手机等渠道零售资源有效整合,将决定新一代电视购物的命运及成败。但从目前的尝试来看,效果并不理想。例如有些电视购物企业直接将节目搬到网上,冗长的、叫卖式的节目形式违背了网民的收视习惯和认知,显然不会带来任何销售。电视购物企业虽然具有内容制作优势,但如何将这种优势实现跨屏转换,也将是一大考验。

此外,除了内容制作,从电视到网络的跨界,还需要经营思维的改变、多元化商品开发能力的提升以及整个物流和IT系统的升级,这都将是未来必须面对的挑战。

从耐用品到快消品

针对产品重复购买率低的问题,一些电视购物企业已经在着手进行品类突破,例如家有购物。家有购物是业内第一家进行品类聚焦的企业,“家居用品,天天特价”的定位曾经给其带来可观的利润增长,一度成为行业内争相模仿的对象。但随着需求进入饱和期,原有的品类很难再带动销量的大幅增长。

为此,家有购物重新梳理了原先的商品结构,降低了厨具、寝具等耐用品的比重,逐步加大服装、装饰品、化妆品的比例,其中服装品类的占比将从目前的20%增长到50%。

不光家有购物,从耐用品到快消品的转型已经成为整个行业的转型方向。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快消品更多是非标准化的,以服装为例,需要大量的款式、尺码和颜色来满足消费者的选择需求,也就意味着要增加大量的SKU,但电视购物播出时间有限,一天24小时滚动不间断播出,所能陈列展示的SKU数量顶多也就几十个。庞大的SKU与有限的展示平台之间的矛盾,将是电视购物企业迫切要解决的问题。另外,SKU的增多,对电视购物企业的商品开发能力、节目制作能力、售后服务以及供应链管理都将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跨界影视

随着影视文化的营销潜能日益凸显,跨界影视也成为第三代电视购物融合与创新的主流趋势。

与影视的融合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与影视明星合作,借势明星效应吸引粉丝围观和增强电视购物的信任度;二是商品植入,利用热播剧的集客功能带动销售,探索赢利新模式。

第一种模式在美国、韩国等国家以及中国台湾地区已经非常盛行。在国内,由于电视购物的信任危机没有完全散去,对于众明星而言,电视购物仍然是一个禁区,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状况正在慢慢改变。2014年7月25日,家有购物上线了刘嘉玲定制款劳力士限量腕表,在节目直播后30分钟内一售而空。同年11月6日,刘嘉玲首个自创护肤品牌“嘉玲”面世,当晚,家有购物作为国内电视购物行业唯一获权的销售渠道直播销售了“嘉玲”品牌首个产品海洋系列面膜。

第二种合作模式也正在酝酿和探索之中。虽然影视剧的营销功能正在日益受到重视,但其赢利模式过于单一(通过商品植入,收取广告费,或者开发一些影视剧的衍生品),商业价值远远没有实现最大化。比如,最近的一个例子就很好地说明了这种模式的弊病。我们都看过《离婚律师》,里面有很多的商品植入,随着电视剧的热播,这些商品也变得非常抢手,例如湿厕纸在淘宝、天猫上平均每天的搜索量翻了10倍,大大带动了同款商品的销售,而这些店铺与制片方没有一点关系,白白借了势,剧组以及投资方再眼红也没有办法。

传统的影视剧植入模式只能进行商品的展示,而没有办法承载商品的销售,因此对于借助热播剧而火起来的商品后期销售环节无法掌控。而与电视购物的融合正好可以弥补这块短板。电视购物既是媒体又是销售渠道,影视剧在电视购物的播出可以直接带来销量,同时,随着跨屏融合的实现,电视购物打造的明星爆款还可以在PC和手机端进行全渠道销售,这样一来,影视剧的收入就不再仅限于品牌植入,还可以直接参与植入商品的销售分成。这无论对于剧组还是电视购物企业,都是一种很好的共赢模式。但如何让商品演好剧中的角色,以及相关各方的责任如何约定,利益如何分配,这些都还有待电视购物企业探索。

扶持中小企業创新

中小企业的创新欲望是最强的,创新可以让它们避开与大品牌的正面竞争。与中小企业结盟,扶持中小品牌成长,可以有效解决电视购物产品同质化的问题。而从中小企业的角度来说,电视购物也是目前最适合其进行新品发布和试销的平台。

电视购物“媒体+货架”的平台属性,使得它同时具备新品市场教育和产品销售双重营销功能,而且相比传统渠道的滞后性,电视购物的市场反馈更加快速,只需一档节目,最多一周时间,就可验证出新品市场潜力的大小。同时,受播出时间的制约,电视购物只能精挑细选聚焦少量的单品(如果说电商是散射,那电视购物就是狙击),这有利于中小企业集中有限的资源打造明星爆款,进行单品突破。最关键的是,相比传统渠道的铺货和其他形式的品牌推广,电视购物的费用要低得多。

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是电视购物与生俱来的功能和属性,在美国、韩国,电视购物的发展也已经证明两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这些年来,国内电视购物平台上也成长起来一批品牌,例如韩束、贝尔莱德、捷赛等等。大批中小企业的加入,有效缓解了供应商资源的稀缺,但创新产品知识产权保护的缺失,也阻碍了中小企业创新的动力和积极性,如何保护创新产品,如何重新定位与供应商的关系,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都将考验电视购物企业的供应链管理能力。

值得庆幸的是,智能电视正在让年轻人回归客厅,对于行业瓶颈以及相应的融合与创新,电视购物的先行者们正在进行思考和探索。电视购物链条的各方参与者也正以最开放、积极的心态,迎接第三代电视购物模式带来的共赢与跨越性发展。

业内访谈

影视和跨屏开创新模式

文 | 本刊记者 王文正 寇尚伟

第二代电视购物模式曾带领整个行业实现了10年的稳定发展,但随着商品同质化、节目形式老化、重复购买率低以及因互联网冲击而导致的渠道衰减等内外部问题的出现,电视购物行业再次面临发展的瓶颈,在新的危机面前,该当何去何从?在业内酝酿已久的第三代电视购物模式又将会带来哪些融合与创新?带着这些问题,本刊采访了家有购物集团总裁黄剑平。

黄剑平

家有购物集团总裁

《销售与市场》:电视购物经过10年的高速成长后,目前面对的增长瓶颈是什么?

黄剑平:我们知道,国美、苏宁的物理渠道是一栋一栋的房子,京东、淘宝的物理渠道是互联网,而电视购物的物理渠道则是有线电视网络。那么从目前来看,电视购物面临的发展瓶颈主要有三个。

第一个瓶颈就是渠道本身的衰减。现在越来越少的家庭装有线电视机顶盒,越来越多的人装了网络机顶盒,甚至直接装互联网电视。基于电视媒体的属性,电视购物属于被动收看,所以频道序号排在前面或者排在两个收视率极高的频道之间,让消费者按照频道排序用上下键换台时观看到节目,这是业内公认的增加销售的绝佳方法。但是在互联网电视上,消费者观看节目的指向性非常强,可以直接通过菜单寻求指定的电视节目。这种收看节目的方式为电视购物的拓展带来了瓶颈。

第二个瓶颈是商品供应商创新动力在逐渐丧失。中小企业推出一款商品,传统的方式是打广告、拓渠道、建团队、开门店,但在电视购物渠道的成本要低得多,电视购物既是传播渠道,也是销售渠道,它减少了很多中间环节,只要将商品拿到演播室做节目就行了。但因为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不到位,滋生了大量的山寨、高仿产品。中小企业开发一款新品需要大量投入,新品进入电视购物销售时,如果卖得不好就下线,如果成为爆款,在一段时间内收回前期投入的成本后,大量的抄袭商品将出现在各个电视购物渠道,包括大品牌旗下的商品,甚至连节目形式也一样。这就严重打击了中小企业的创新热情挤压了其发展空间,不断的恶性循环导致了前端供应商创新动力越来越弱。

第三个瓶颈是供应链系统。整个国内电视购物行业,没有一家企业拥有自己定制的ERP系统,都是将台湾、韩国七八年前开发的系统买过来不断地修补改造。现在出现了两个问题:一是随着会员数据的不断增加,老的ERP系统难以承载如此大的数据量;二是老的系统语言,新的人才不会用,很难进行升级和创新。老的信息系统已无法满足现在的业务需求,拖累了电视购物行业的发展。

《销售与市场》:在您看来,电视购物企业应该在哪些方面创新和融合以突破增长瓶颈?

黄剑平:在传统电视逐渐弱化的背景下,有线电视网络承载的电视购物主渠道能力的减弱是不可避免的。需要注意的是,现在电视已经呈现出明显的去平台化趋势,比如《中国好声音》,放在浙江卫视观众会看,明年放在另一个卫视或互联网上观众还会看,内容要比渠道更有价值。所以,在物理渠道衰减的情况下,电视购物企业首先要做的应该是内容上的突破和创新。目前家有购物的做法是,将商品和现象级的影视文化作品做深度植入和关联,将内容创新作为创建新渠道的第一驱动力。

针对供应商创新衰弱的问题,我们也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家有购物从开播开始就有维护供应商权益的意识,2014年年初,我们在业内第一家正式施行了“商品保护”政策。家有购物根据商品的品质、销售情况等评定保护商品,并对这些保护商品提供优惠政策:其他供应商不能提报与保护商品同品类的雷同商品;保护商品的供应商可以优先选择主持人和编导;在家有购物重大营销活动中,优先考虑保护商品的销售。然而,要想彻底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整个行业的努力,我们希望能和其他电视购物企业一同为中小供应商提供创新扶持。

对于ERP系统和业务增长不匹配的问题,我们用模块化方式构建新系统,每一个业务模块单独开发,并用总线链接老的ERP系统,以此来抵消越来越大的系统承载的压力;新的系统用现在比较流行的语言作开发平台,方便以后的升级。对家有购物而言,这个瓶颈已经得到了突破。

《销售与市场》:在内容创新方面,家有购物跨界融合了影视剧与电商,那又是以什么样的方式来整合各方资源、理顺合作链条?

黄剑平:其实很多企业都面临这样一个问题:纯粹做电视剧的公司不知道怎么做电子商务,纯粹做电子商务的不知道怎样做文化作品内容。而家有购物本身就是电视和购物的融合,具有先天的基因优势。总之,我们不是把与影视剧的合作作为一个营销事件来做,而是以内容抵消物理渠道的衰减。我们与刘嘉玲、与《离婚律师》影视公司、与乐视影业都有合作。我们做影视剧的融合创新,并不是说我们要自己组团队拍电视剧,我们找最专业的团队来做。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对家有购物平台销售的一些商品进行深度植入。如何让品牌有机植入而不是简单植入,如何不破坏影视作品的完整性进行植入,这是融合创新需要具备的核心能力。据我所知,具备这种能力的人并不多,而我之前做过四五年的电视剧投资,做过编剧,还做过五六年的电视购物企业,我知道如何植入。

在各方资源整合方面,我们采用的是项目利益分成的方式。以《离婚律师》为例,这部电视剧热播后,淘宝上的同款产品应该有几亿元的销量,但这跟影视公司没有关系。我们恰恰为影视公司提供了一种商务解决方案,这是双赢的事情。当然,这在业内也是首创,没有哪家电视购物企业在做。我们建立了先发优势后,用不断的创新和核心业务能力的加强来拉大与后进入企业的差距,保持持久的领先。

《销售与市场》:移动互联网时代,视频购物会不会有大的发展?针对未来的跨屏融合趋势,家有购物如何应对?

黄剑平:如果只是单纯地将视频换个传播渠道,这是行不通的,之前有很多人做过这个,都失败了,现在又有很多电商和视频网站开始做视频购物,比如爱奇艺在视频中加入网购链接,乐视开了乐视商城,阿里巴巴入股优酷,还有京东和苏宁易购现在已经上线了“视频购物”网页。优酷的做法与它们不同:开通了一个生活频道,播放做菜、装修、衣服怎么选等节目,每个节目都有自己的粉丝,然后进行粉丝经济营销。我觉得这种方式是可以走得通的。

追本溯源,电视购物才是视频购物的源头,我们具备视频和购物的双重属性和优势,也正在抢占电视端、PC端以外的移动端市场,这是消费者最为中意的。比如,我们现在已经推出了几款不同概念的、专门为明星特别定制的手机客户端。而在渠道属性上,电视和互联网是不同的,所以我们必须打造符合渠道的创新内容,使其具有强大的集客能力,彻底打通与消费者沟通的渠道。将商品与现象级的影视文化作品做深度植入和关联正是内容创新重要方向之一,而对于这块业务,我们是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成立了由家有购物控股的独立合资公司,请业界高端的人才来做。

《销售与市场》:家有购物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核心优势是什么?

黄剑平:家有购物的核心竞争优势主要有三点:一是渠道多元化,二是符合各渠道的内容再造和创新,三是借助已有现象级的影视文化作品来支持内容创新。

优选商品促进差异化

文 | 郑 华 家有购物集团总裁助理

从耐用品到快消品,是未来整个电视购物行业的转型方向。

电视购物的同质化已经严重制约了各个企业的发展,商品、节目形式、主持人话术以及镜面呈现高度雷同,消费者根本分不清谁是谁,在品牌识别度如此低的情况下,想要留住忠实会员,其实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为了打破这种局面,我们一直坚持差异化发展战略。2009年,我们将商品品类聚焦在家居用品,让消费者记住了家有购物这个家居用品“空中大卖场”。但是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家有购物的发展遇到了新的问题,一是其他购物频道纷纷跟进家居用品品类,使我们的差异化优势开始逐渐消弭;二是家居用品多属于耐用品,使用周期长,重复购买率低,而经过几年的推广,消费已经趋于饱和,但新的需求轮替尚未到来。

为了应对这些新的问题,我们再次调整商品结构,大幅提高了服装品类的占比,启动了從耐用品向快消品的转型,而这也是我们下一阶段差异化战略的发展重点。

这一调整给我们从上到下所有的业务链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比如原来我们的商品从开发到上线需要一周的时间,但服装受流行趋势影响很大,必须在1—2天内完成上线过程;再比如因服装款式、尺码、颜色等因素而翻倍增长的SKU、财务结款、服装尺码可能导致的换货、商品配送等等,对于我们尤其是商品中心都是极大的挑战。

而针对这一系列问题,我们也正在做一些业务流程的调整和完善。

第一,我们目前正在进一步加强对上游资源的整合,与上游产业链合作,从而省略中间代理商等环节,大幅提高服装流转的速度。

第二,我们正在筹备招募一批优秀的买手团队,他们有服装零售行业丰富的经验和资源,能帮助我们快速地找到适合电视购物平台的优质商品。

第三,针对非标准商品的退换货问题,我们正在建立家有购物自己的智能尺码库,为每一位客户建立个人档案,让服装与顾客进行智能匹配,这样一来就把顾客的选择误差降到了最低。同时,后期家有购物还将推出“同品换货”服务,一次给顾客邮寄几个不同的尺码和颜色的衣服,让消费者试穿并留下合适衣服,其他的我们再拿回来。这将为消费者找回在店里试衣服的感觉,而且还是上门服务,体验度更高。

第四,为了适应服装品类对配送速度的要求,我们进一步优化了配送方式,将落地配改为厂配。我们将订单直接发给商品生产厂商,而与我们合作的物流配送公司直接去这些厂商处取货,这样一来解决了断码问题,二来也节省了双方仓库和备货的成本,还有一点,就是节省了中间环节,物流配送时效性大幅提升。当然,这一模式也存在一个风险,就是出货的品质无法保证,为此我们专门派驻工作人员到生产企业,进行实时监督和抽查。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及应用 篇4

一、3G基本原理与关键技术

手机的迅速普及驱动通信向个人化方向发展, 互联网用户的迅速膨胀又带来了移动数据通信的发展机遇, 迫切需要设计和建设一种新的网络以提供更高速的数据业务、支持更多类型的业务。市场的驱动促使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3G) 的概念应运而生。

在2000年5月的ITU-R全会上, 通过了正式文件, 文件中确认了第三代移动通信的三种技术:美国的cdma2000, 欧洲、日本的WCDMA和中国的TD-SCDMA。

TD-SCDMA是完全由我国研发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G通信技术, 是国际电联正式发布的三种3G主流标准之一, 这是中国通信界的一次创举和对国际移动通信行业的贡献, 也是中国通信产业百年发展历史上取得的前所未有的重大突破, 对中国通信产业的发展具重大意义。

1、TD-SCDMA、WCDMA网络结构

TD-SCDMA、WCDMA及GSM遵循共同的3GPP标准, 核心网可以共用, TD-SCDMA、WCDMA无线侧组网结构基本一致, 差异主要在无线空口。TD-SCDMA, WCDMA网络结构如图1所示。

2、TD-SCDMA系统基本原理

TD-SCDMA的中文含义为时分复用同步码分多址接入, 从名字上可以看出TD-SCDMA使用了时分和码分两种多址技术。TD-SCDMA系统的帧结构如图2所示。

TD-SCDMA具有以下技术特点:

1) 频谱效率高

TD-SCDMA系统综合采用了联合检测、智能天线和上行同步等先进技术, 系统内的多址和多径干扰得到较好的消除, 从而有效地提高了频谱利用率, 进而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容量。

具体来讲, 联合检测和上行同步可降低小区内的干扰, 智能天线则可以有效抑制小区间及小区内的干扰。另外, 联合检测和智能天线对于缓解2G频段上多径干扰也有较好的作用。

2) 支持多载频 (N频点)

对TD-SCDMA系统来说, 在大部分场景其容量主要受限于码资源。TD-SCDMA支持多载波, 载频之间切换很容易实现。因为TD-SCDMA是时分系统, 手机可在控制信道时扫描其它频率, 无需任何额外硬件即可实现载波间切换, 并能保证很高的成功率。另外通过多载波可以消除同频广播信道间干扰以及上行同步信道间的干扰, 从而降低掉话率。因为TD-SCDMA系统可以将邻小区的导频安排在不同的载波上, 从而降低导频间干扰。

3) 呼吸效应相对较弱

用户数的增加使覆盖半径收缩的现象称之为呼吸效应。CDMA系统是一个自干扰系统, 当用户数显著增加时, 用户产生的自干扰呈指数级增加, 因此呼吸效应是CDMA系统的自有特点。呼吸效应的另一个表现形式是每种业务用户数的变化都会导致所有业务的覆盖半径发生变化, 这会给网络规划和网络优化带来很大的麻烦。TD-SCDMA采用的联合检测及智能天线技术减弱了呼吸效应。

4) 频谱利用灵活、频率资源丰富

TD-SCDMA系统采用时分双工模式, 它的一个载波只需占用1.6MHz的带宽就可以提供速率达384kbps的3G业务 (R4版本) , 对于频率分配的要求简单和灵活了许多。中国政府已经为TD-SCDMA分配了85MHz的工作频段, 为TD-SCDMA系统的网络扩容和后续发展提供了可能。除中国外, 世界各国3G频谱规划都包括TDD频段, 日本、欧洲运营商3G牌照中已经包括TDD频段, 为未来TD-SCDMA进入国际市场提供了机遇。

5) 灵活高效承载非对称数据业务

TDD技术的采用是TD-SCDMA系统与其他两大3G主流标准FDD系统的根本区别。TD-SCDMA系统子帧中上下行链路的转换点是可以灵活设置的, 根据不同承载业务分别在上下行链路上数据量的分布, 上下行资源可以有从3∶3的对称分配到2∶4的非对称分配调整。在未来3G多样化的业务应用中, 非对称的数据业务会占有越来越多的比例, 大部分业务的典型特征是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中的业务量不对称。FDD系统由于其固定的上下行频率的对称占用, 在承载非对称业务时会造成对频谱资源的浪费。而TD-SCDMA系统可以通过配置切换点位置, 灵活地调度系统上下行资源, 使得系统资源利用率最大化。因此TD-SCDMA系统更加适合未来的3G非对称数据业务和互联网业务。

3、TD-SCDMA关键技术

1) 智能天线

智能天线是TD-SCDMA系统的关键技术, 由于TD-SCDMA系统使用了较低的码片速率, 并且收发使用同一频率, 使得TD-SCDMA系统可以使用智能天线技术。智能天线是具有一定程度智能性的自适应天线阵列。首先, 天线阵列由多个空间分隔的天线阵元组成, 每个天线的输出通过接收端的多输入接收机合并在一块。与传统接收天线只能在天线全向角度以固定方式处理接收信号不同, 智能天线通过改变各天线单元的权重在空间形成方向性波束, 主波束对期望用户的信号进行跟踪, 而在干扰用户的方向形成零限, 可以带来上行合成 (赋形) 增益和下行赋形增益。

采用智能天线后, 应用波束赋形技术显著提高了基站的接收灵敏度, 大大降低系统内部的干扰和相邻小区间的干扰, 从而使系统容量扩大1倍以上。

2) 接力切换

切换是指移动用户在通话过程过程中从一个基站移动到另一个基站而保持通话不中断的过程。TD-SCDMA系统采用的接力切换不同于硬切换与软切换, 在切换之前, 目标基站已经获得移动台比较精确的位置信息, 移动台先将上行链路切换到目标基站, 再断开与原基站的连接之后, 然后迅速切换到目标基站。

TD-SCDMA系统之所以可以应用接力切换, 是因为TD-SCDMA系统综合了智能天线和上行同步技术, 可以对移动台进行比较精确的定位。接力切换可以达减少切换时间, 较以往的切换技术可以提高切换的成功率、降低切换掉话率的目的。

3) 联合检测

在实际的CDMA移动通信系统中, 由于扩频码字相关特性的非理想性, 各个用户信号之间经过复杂多变的无线信道后将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这就是多址干扰 (MAI) 存在的根源。由个别用户产生的MAI固然很小, 可是随着用户数的增加或信号功率的增大, MAI就成为CDMA通信系统的一个主要干扰。

传统的CDMA系统信号分离方法是把MAI看作热噪声一样的干扰, 导致信噪比严重恶化, 系统容量也随之下降。实际上, 由于MAI中包含许多先验的信息, 如确知的用户信道码, 各用户的信道估计等等, 因此MAI不应该被当作噪声处理, 它可以被利用起来以提高信号分离方法的准确性。这样充分利用MAI中的先验信息而将所有用户信号的分离看作一个统一的过程的信号分离方法称为联合检测 (Joint Detection) 。其基本思想是判决反馈, 首先从总的接收信号中判决出其中部分的数据, 根据数据和用户扩频码重构出数据对应的信号, 再从总接收信号中减去重构信号, 如此循环迭代。联合检测可以大幅提高系统的接收性能。

4、WCDMA系统的关键技术

呼吸效应、Rake接收、软切换、软容量是WCDMA系统的关键技术。

5、CDMA网络简介

1) CDMA2000演进路线

●CDMA2000 1X是后续网络发展的基础, 可提供增强的语音容量和153, 6Kbps的数据业务;

●CDMA2000 1x EV-DO (Evolution Data-Optimized) 在专用载频上实现高速分组数据业务;

●CDMA2000 1x EV-DV Evolution Data&Voice兼容1X, 实现综合的语音和高速分组数据业务; ()

●CDMA2000 1X后续演进有两种选择:1X->DO;1X->DV, 由于高通放弃DV, 目前的演进方向是1X->DO Rev.A。

其演进路线图如图3所示。

2) CDMA2000系统网络结构

如图4所示。

6、三种技术体制的比较

1) 技术比较如下:

2) 三种技术切换方式对比如下:

二、LTE基本原理与关键技术

1、LTE的概念

2004年11月, 3GPP决定发展全新的系统, 称为长期演进 (Long Term Evolution, 简称LTE) , 官方技术名称是E-UTRA/E-UTRAN, 目标是“将来10年或者更长时间内保持竞争力”。

LTE是以OFDM为核心的技术, 为了降低用户面延迟, 取消了无线网络控制器 (RNC) , 因此, 系统不可避免的丧失了大部分后向兼容性, 也就是说, 从网络侧和终端侧都要做大规模的更新换代。

2、LTE的关键技术

LTE采用的关键技术包括:DL OFDM、全IP网络、MIMO天线等。

3、LTE的主要特点

1) 扁平架构:大幅降低时延, 简化网络部署;

2) 容量增加:下行频谱效率比R6 HSDPA提高3-4倍, 上行频谱效率比R6 HSUPA提高2-3倍;

3) 吞吐量增加:下行峰值速率>100M, 上行峰值速率>50M;

4) All IP:便于部署、便于维护、利用现有传输。

4、移动技术发展趋势

如图5所示。

WCDMA将演进到FDD-LTE, 而TD-SCDMA将演进到TD-LTE, 两者都属于LTE的范畴。而CDMA2000技术的主要开发者高通公司利用自己的知识产权对其他企业形成了壁垒, 使得没有公司愿意投入到CDMA2000的演进技术UMB的研发中, 最终导致UMB技术的终结。

三、全球3G业务开展情况简介

目前, 国外运营商已可提供多种多样的3G业务, 概览如下表。

从2001年10月份日本运营商NTT Do Co Mo第一个推出基于WCDMA制式的3G服务后, 经过多年的技术发展和市场开发, 3G用户在2008年下半年开始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 在全球, 3G用户已经超过5亿大关, 占到移动用户市场总份额的12%左右。

1、国外运营商3G运营经验

国外运营商经过多年摸索, 在3G市场上取得了飞速发展, 主要有以下经验可供借鉴:

1) 利用了3G的技术优势, 推出差异化的业务, 引导行业理念。

2) 在业务的推出上有层次、有步骤, 逐步培养了用户对3G业务的使用习惯。

3) 推出全方位的3G业务适用于各类用户群, 从而使3G得到迅速发展。

2、国外运营商3G业务介绍

1) 无线音乐

无线音乐服务指的通过移动通信终端和移动通信网络提供的数字音乐服务, 包括基于手机实现的彩铃、歌曲点播、铃声、歌曲下载等服务。无线音乐是移动数据业务收入来源的最重要组成部分, 丰富的音乐内容、广泛的终端支持、完善的版权保护、灵活的计费方式是促进无线音乐发展的关键成功因素。

2) 位置服务

位置服务又称定位服务, 是由移动通信网络和卫星定位系统结合在一起提供的一种增值业务, 通过一组定位技术获得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 提供给移动用户本人或他人以及通信系统, 实现各种与位置相关的业务。目前位置业务产业链相关环节已经逐渐成熟, 相关的技术、平台以及终端性能都明显提高, 尤其是GPS技术与手机终端相结合, 使位置业务的形式更加多样。在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和地区, 位置业务方面开展得尤为领先。

3) 移动支付

移动支付, 也称为手机支付, 就是允许用户使用其手机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随着移动通信的重点从基础通信领域向生活领域的延伸, 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将逐步提速。日韩市场移动支付发展比较成熟, 手机具备了交通卡、购物卡、信用卡等多重功能。移动支付的大力发展, 需要包括终端、银行、商家、运营商等价值链各个环节的配合。

4) 手机游戏

手机游戏是指运行于手机上的游戏软件。手机游戏已经成为国外运营商数据业务收入来源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同时随着手机终端性能的不断提高以及手机游戏内容的日益丰富, 手机游戏市场将不断扩张。

5) SNS业务

SNS即社会性网络服务, 专指帮助人们建立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应用服务。SNS与移动终端的结合, 更加方便了用户的使用。SNS业务不仅为用户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内容下载, 用户还可以上传内容, 联络朋友, 成为3G时代最受欢迎的业务之一。国外运营商大多选择和传统的知名SNS提供商合作, 以更多地吸引用户, 保持用户的忠诚度。

6) 移动广告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移动带宽资费的不断下降, 移动广告成为运营商最重要的下一个盈利增长点之一。移动广告市场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但受到用户需求、政策监管等多种因素的制约, 目前在移动领域仍处于探索阶段。

3、国外3G业务发展情况带给我们的启示

虽然3G并没有带来某些杀手级业务, 但是3G的移动、宽带、多媒体、互联网以及融合业务能力使运营商有能力不断进行应用创新, 带了接近于杀手级的业务应用环境。通过对成功运营商在3G业务上量和质的评估发现音乐、TV、消息、游戏和个性化装饰应用是运营商关注的重点。每个3G运营商都开通了视频业务, 但是视频类业务是作为吸引用户的手段, 而不是利润的主要来源。

4、中国移动3G业务介绍

中国移动对3G业务进行了整体规划, 将业务分为标志业务、重点推广业务和基础类迁移业务。标志业务即只能在3G网络上实现的业务, 例如可视电话业务;重点推广类业务指在2.5G上成功应用但需要迁移的业务, 例如:移动音乐、游戏等;基础类业务指在2G网络上广泛应用的业务, 例如短信等。下面就中国移动基于3G网络能够提供的标志性3G业务进行介绍。

1) 可视电话

可视电话是利用电话线路实时传送语音和图像的一种通信方式。如果说普通电话是“顺风耳”的话, 可视电话就既是“顺风耳”, 又是“千里眼”了。TD-SCDMA和WCDMA都是基于电路域提供可视电话, 不需要业务平台支持 (图6) 。

2) 多媒体彩铃

可视电话的多媒体彩铃业务是一项由被叫用户定制的业务, 基于TD-SCDMA的3G用户拨打视频电话时, 在呼叫建立前被叫振铃的过程中, 向为主叫用户提供一段绚丽、悦耳的多媒体视频或者动画来替代普通回铃音。

3) 视频留言

视频留言业务是指用户通过拨打专门的接入号码或者在拨打他人电话遇忙、无人接听等情况下通过本地摄像头和录音设备进行包括视频、音频的多媒体留言的业务。被呼叫用户可以通过网页或者手机终端收看留言。

4) 视频会议

视频会议业务为移动用户提供视频会议服务, 实现多方的音频和视频通话, 并具有会议管理和控制的功能, 如创建和结束会议, 会议发言控制等。

5) 手机电视

第三代通信技术 篇5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IMT-2000),在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基础上进一步演进的以宽带CDMA技术为主,并能同时提供话音和数据业务的移动通信系统 亦即未来移动通信系统,是一代有能力彻底解决第一、二代移动通信系统主要弊端的最选进的移动通信系统。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一个突出特色就是,要在未来移动通信系统中实现个人终端用户能够在全球范围内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与任何人,用任意方式、高质量地完成任何信息之间的移动通信与传输。可见,第三代移动通信十分重视个人在通信系统中的自主因素,突出了个人在通信系统中的主要地位,所以又叫未来个人通信系统。众所周知,在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中,通信标准的无序性所产生的百花齐放局面,虽然极大地促进了移动通信前期局部性的高速发展,但也较强地制约了移动通信后期全球性的进一步开拓,即包括不同频带利用在内的多种通信标准并存局面,使得“全球通”漫游业务很难真正实现,同时现有带宽也无法满足信息内容和数据类型日益增长的需要。第二代移动通信所投入的巨额软硬件资源和已经占有的宠大市场份额决定了第三代移动通信只能与第二代移动通信在系统方面兼容地平滑过渡,同时也就使得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的制定显得复杂多变,难以确定。伴随芬兰赫尔辛基国际电联(ITU)大会帷幕的徐徐落下,在由中国所制订的TD-SCDMA、美国所制订的CDMA2000和欧洲所制订的WCDMA所组成的最后三个提案中,几经周折后,最终将确定一个提案或几个提案兼容来作为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正式国际标准(IMT-2000)。其中,中国的TD-SCDMA方案完全满足国际电联对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基本要求,在所有提交的标准提案中,是唯一采用,也是频谱利用率最高的提案,可以缩短运营商从第二代移动通信过渡到第三代系统的时间,在技术上具有明显的优势。更重要的是,中国的标准一旦被采用,将会改变我国以往在移动通信技术方面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在经济方面可减少、甚至取消昂贵的国外专利提成费,为祖国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在市场方面则会彻底改变过去只有运营市场没有产品市场的畸形布局,从而使我国获得与国际同步发展移动通信的平等地位。TD-SCDMA技术方案是我国首次向国际电联提出的中国建议,是一种基于CDMA,结合智能天线、软件无线电、高质量语音压缩编码等先进技术的优秀方案。TD-SCDMA技术的一大特点就是引入了SMAP同步接入信令,在运用CDMA技术后可减少许多干扰,并使用了智能天线技术。另一大特点就是在蜂窝系统应用时的越区切换采用了指定切换的方法,每个基站都具有对移动台的定位功能,从而得知本小区各个移动台的准确位置,做到随时认定同步基站。TD-SCDMA技术的提出,对于中国能够在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制定方面占有一席之地起到了关键作用。显然,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将会以宽带CDMA系统为主,所谓CDMA,即码分多址技术。移动通信的特点要求采用多址技术,多址技术实际上就是指基站周围的移动台以何种方式抢占信道进入基站和从基站接收信号的技术,移动台只有占领了某一信道,才有可能完成移动通信。目前已经实用的多址技术有应用于第一代和第二代移动通信中的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和窄带码分多址(CDMA)三种。FDMA是不同的移动台占用不同的频率。TDMA是不同的移动台占用同一频率,但占用的时间不同。CDMA是不同的移动台占用同一频率,但各带有不同的随机码序,以示区分布进行扩频,因此同一频率所能服务的移动台数量是由随机码的数量来决定的。多址技术的性能比较见表1所示。宽带CDMA不仅具有CDMA所拥有的一切优点,而且运行带宽要宽得多,抗干扰能力也很强,传递信号功能更趋完善,能实现无线系统大容量和高密度地覆盖漫游,也更容易管理系统。第三代移动通信所采用的宽带CDMA技术完全能够满足现代用户的多种需要,满足大容量的多媒体信息传送,具有更大的灵活性。随着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标准的最后敲定,其终端设备也已初见端倪,浮出水面。爱立信公司最近推出的R320双频手机具有内置Modem、红外接口、可进行图形Internet浏览、游戏、语音拨号及短信息服务。诺基亚公司推出的7100系列手机则可支持GSM网上的9.6kb/s数字通信和CDMA网上的14.4kb/s的数字通信,也具备了游戏、语音拨号和短信息功能(图1);另一款由诺基亚最新推出的媒体移动电话MP(Media Phone),则可以提供简单的Web浏览。而Alcatel公司不仅为无线IP提供了WAP网点,还推出了“口袋大小”的Internet移动电话One Touch Pocket。该话机尺寸仅有116mm×59mm×15mm,可提供全屏幕显示,采用锂电池,通话时间可达3小时,待机时间为80小时,用户使用该手机,可从中心局存储、管理和恢复E-mail、语音邮件和传真信息,用户还可利用“文本-语音”新技术从该手机中收听E-mail话音邮件,完成转送传真到任何一部传真机上的工作。最近,摩托罗拉公司又推出了具有未来移动通信意义上的手机芯片,该芯片可以安装在任何手机上,可使安装了该芯片的手机在全球任何地方通信。总之,第三代移动通信设备不管是从功能方面、还是从外观方面都将为用户带来新的技术革命。

第三代移动通讯技术 篇6

关键词:第三代移动通讯技术,现状,发展

一、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现状及分析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与前面的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相比其基本特征比较紊乱, 导致通信市场百花齐放的情况, 虽然这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的数字移动通信早期, 使其获得了快速发展, 但同时也比较强钉扎了移动通信中后期的全球进程, 包括许多不同的通信标准并存带宽利用率, 不同的情况开发, 使“全球漫游服务是非常困难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的特点是突出了个人通信系统的主体地位, 在高度重视通信系统中发挥了独立的危险因素, 因此,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也被称为未来的个人通信系统。第三代移动通信有以下几个特征:

1, 通过固定电话的业务和用户连接, 无线接口的兼容尽可能多, 因此具有全球的设计性。

2, 与第二代移动通信网络的语音质量相比, 安全性比较的高;

3我们可以明显看到的文件的传输率变快。在当地1Mb/s至2584kb/s访问率等高速接入和并且运用到广域网, 这样使得文件的传输速率比第二代移动通讯要强得多。

4, 移动通信的终端可以直接连接地面和卫星, 形成庞大的通信网络, 可以通过固定的方式使手机和卫星服务共存并相互连线。

5现在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 手机越来越小, 更多和茂明反射, 它有一个真正的全球漫游的能力。

6根据第三代移动通信的质量, 使用的服务, 数据以及时间等, 作为一个充电参数, 而不是把距离当作充电参数的数目。这个机制是显着不同的相关性, 与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 以及更好的全球通信机制。

7, 很好的处理, 包括互联网, 视频会议, 电话会议, 高数据率通信和非对称数据传输的分组和电路交换服务都有很好的处理, 构建良好的区域结构。

8, 支持较小的水平, 还支持同时连接, 包括现场通信也可以浏览互联网和各种各样的声音, 这些只有一小部分的第三代移动通信业务量占到了视频信息和非语音数据业务的很大一部分, 一个共同的基础设施, 可以支持多个公共和私人运营商在同一个地方的使用;

下面我们来总结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新增加的几个服务

(1) 高速电路交换数据服务是一个更有效的系统,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是根据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兼容的软件特点得出的解决方案, 它可以增加到一个单一的业务信道数据速率, 从一个较低的信道速率达到一个高信道速率, 可重复使用, 以便在槽的数据载体可以提供高传输速率, 它的传输速率是六倍的数据传输速率的第二代移动通信。

(2) 基于通用分组无线业务, 摩托罗拉开发领先的移动通信公司, 你可以第二代移动通信运营商的新的无线多媒体服务, 以及重要的新技术兼容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可以提供使用快速的数据传输速率比以往的都要高。

以上所说的都是第三代移动通讯与以往的通讯手段的不同, 这些特点也是第三代移动通讯技术在全球较大范围应用的原因。

二、第三代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

让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得到天翻地覆变化原因当然是在第三代移动通信中采用了许多种高新科技技术, 这样高新技术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系统标准, 优于现在这些技术的发展, 这是我们理解的重要基础, 相当了解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我们专注于一些高新技术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使用

1, Td-scdma的技术。这种技术是目前只提供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标准, 它使用所有的第二代和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接入技术, 这种创新的空气分离解决最关键的部分。SDMA是用来增加容量和提高性能, 能在时间和频率域的空分多址技术的核心是利用多个天线需要估计的参数空间中, 合成的下行信号和空间。此外, 空分多址和CDMA技术可以发挥辅助作用的结合。空分多址技术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可以大致估计距离和每个用户应用于第三代移动通信用户的位置和方位, 可以切换的参考信息

2.使用软件无线电这门技术, 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 大量关键技术需要使用, 软件无线电技术就是其中之一, 是基于软件无线电技术的硬件平台, 在这个平台上的软件加载不同的, 因此, 企业可以得到性能是不一样的, 这样的平稳过渡, 升级, 网络系统, 多模式, 多频段操作相对比较简单, 容易, 并且成本低。所以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多频段, 复合模型的特殊业务要求, 环境, 多速率等等都是特别重要的。所以, 在未来的移动通信应用中,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价值, 这项技术不仅可以改变传统观念, 而且还带来了手机软件智能化, 个性化, 一般的效果和兼容性

3, 载波技术的使用。多载波是一项新技术, 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现在的多载波技术是一种技术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已引起世界各国越来越多的企业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目前多载波技术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使用的扩频码, 大大扩大原始的数据, 然后每个芯片创建许多不同的载体。另一种方法是使用大大扩展系列中的已进行了变换的数据流, 和最后每个数据流的不同的载波调制的扩频码。

三、总结

第三代通讯技术通过这几年的发展, 已经得到了较大的发展。随着第三代移动通讯技术的运用, 未来的第三代通讯技术会更加的成熟, 更加稳定。所以第三代移动通讯会让人类的生活法师得到较大的改变。

参考文献

[1]何彬, 刘海宁.第三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及发展趋势[J].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1999 (02)

[2]钟杏梅, 蔡国权, 牛忠霞.第三代移动通信的系统组成与主要技术[J].无线通信技术.2000 (04)

[3]陈玮, 程进.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 (02)

第三代移动通讯技术 篇7

实际上, 国际电信联盟 (ITU) 在1985提出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概念, 当时称为未来公共陆地移动通信系统, 考虑到系统有望在2000年后的商业使用, 并在2000MHz频段, 所以1996日国家的建议, 更名为国际移动电信系统IMT-2000。它的主要特点:

(1) 全球化。IMT-2000是一个全球性的系统, 它包括各种各样的系统, 在设计高度的通用性, 系统的业务和IT与固定网络业务之间的兼容, 可以提供全球漫游。

(2) 多媒体。提供高质量的多媒体服务, 如语音, 可变速率数据, 视频和图像等多种业务, 实现各种信息的集成。

(3) 的集成。分页, 无绳电话, 蜂窝,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 现有的集成在统一的系统, 以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

(4) 智能。在优化网络结构的主要表现 (智能电网的概念引入) 和软件无线电收发器。

(5) 个性化。用户可以唯一的个人通信号码 (Pt n) 在任何终端获得所需要的电信业务, 它超越了传统的终端, 真正实现个人移动性。

目前, 世界大会-92 IM T 2000共分配频谱带宽为230 MHz, 1885 MHz的~2025兆赫的上行频段2200 MHz, 2110MHz的下行频带。1980兆赫, 2010兆赫和2~170MHz~2200 MHz已经运用在移动卫星服务 (MSS) 。

总之, 真正的全球漫游和多媒体服务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主要目标, 追求的。目前, 我们继续发展的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同时,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引入, 使第三代和处于共存状态很长一段时间的第二代系统。

2 国际上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研究进展

无线传输技术 (RTT) 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线传输技术主要包括多址技术, 调制, 信道编码和交织, 双工技术, 物理信道结构和复用, 框架结构, 射频信道参数。对该技术的研究现状作了简要的介绍。

(1) 国际电联的进展

IMT-2000是提出了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传输技术标准, 标准化工作是由ITU-R主要完成, 和ITU-T是负责网络的一部分。ITU-R在1997七月发出的无线传输技术的通告, 在一般的要求和目标RTT方案的通知, 要求各国提交RTT计划在1998 6月底前。在30六月, 共有10个组织提交ITU十几个RTT的解决方案。ITU将评估方案。到1998九月底的候选方案的评价, 无线传输技术和在1999三月选择IMT-2000无线技术, 详细规格从1999一月完成IMT-2000到十二月。

(2) 在美国的发展

美国负责IM T 2000研究组有两个, 一是美国国家标准协会 (ANSI) 的T1P1集团旗下, 另一个是电信行业协会 (TIA) 和电子工业协会 (EIA) 。这两个组织都是靠自己的RTT的程序, 比较有影响的是W cdma One (也称为CDMA2000) , 连同拟议的透亮, 如摩托罗拉, 北电和高通和后来加入了韩国三星, 和T IA已经制定了计划作为标准的窄带CDMA的补充是-95为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正规企业, 美国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目标。在美国第三代通信系统中包括运营商和制造商。美国对美国的态度的第三代频谱的大部分已被拍卖给了电脑, 电脑的网络和服务能力有800MHz频段蜂窝系统。通过一定程度的改善, 可以保证对第三代系统需要操作者不急;和制造商是不同的, 为了保持领先地位, 第三代系统测试他们在国外非常积极地参与。

(3) 在日本的研究进展

第三代无线传输技术的标准化工作在日本主要由ARIB负责。在第一代看日本, 第二代数字仿真系统PDC系统只占据国内市场的经验, 决定开发, 在第三代系统标准的发展走在世界的前列, 和其他国际组织, 国际市场开拓。此外, 该移动通信频率资源的快速增长已不能满足移动用户。同时, 也考虑到多媒体业务的第三代系统提供将刺激用户的需求, 因此, 开发和标准化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工作在日本非常活跃, 已开发6种RT T方案, 通过筛选和组合层, 由NTT Do Co Mo W提出的四围CDM的。预计到1998年底完成RTT标准, 比你早一年, 并在2001计划的商业。

3 如何发展我国的第三代移动通信

目前, 中国已建立了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无线传输技术的评价, 评价负责国内, 外RTT方案, 和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技术小组的设立, 负责提交候选人RT T方案在中国与系统的研究和开发等相关工作, 但也由邮电领导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的领导团队建立的前部, 由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领导评价和研究开发工作, 对原邮电部和8630分别对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研究项目的国家/。根据以往的经验, 在以下方式研究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建议:

(1) 信息产业部的统一领导, 国家权力的组织研究。第三代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 工作的组织和协调, 必须做的, 不作为你自己的自由意志, 浪费人力, 物力和时间;

(2)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国外合作, 学习, 国外技术的掌握, 并逐步赶上国外水平。我们承认人的背后的技术, 但我们有信心, 永不落伍。

(3) 的第三代系统的研究分为以下几类, 既要考虑, 抓住关键 (当前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对RT的关键技术研究) , 平行和交叉的工作, 争取时间。

4 结语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已经到了关键时刻。用它你为过去的截止日期的RTT的候选人, 候选解ITU RTT评估也将很快结束, RTT全球关注的方案即将出世。我们应该避免在第一过去, 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过程, 在世界上及时跟踪先进的方案和技术, 促进民族通信产业的发展, 在第二十一世纪, 迎接信息时代的到来。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第三代移动通信和无线传输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几种主要的候选无线传输技术, 最后提出了对中国的第三代移动通信发展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RTT,W-CDMA,cdma2000,TD–SCDMA

参考文献

[1]陈玉生, 朱君范.欧洲W一CDMA开发进展及其技术指标[J].1998, (8)

[2]汤申生.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无线传输技术的发展[J].1998, (10)

[3]孙毅, 赵建平, 吴俊.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J].1998, (5) .

第三代移动通讯技术 篇8

由于扩频码的不完全正交性, CDMA中存在着多址干扰和远近效应。传统的接收机无法抗多址干扰和远近效应, 作为抑制多址干扰的多用户检测的思想在1979被提出后, 1986年verdú提出了最优多用户检测器。但其复杂度随用户指数增长, 后又提出了次优多用户检测器和自适应多用户检测器。

将自适应技术应用到多用户检测中, 结构简单, 计算复杂度低, 占用资源少, 可同时抑制多址干扰和多径干扰, 能够有效地提高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容量和性能。下面对几种自适应检测器进行介绍。

2 自适应解相关检测器

在AWGN中的接收信号为:

横向滤波器系数C (n) 最小均方准则 (LS) 获得:

在一符号周期结束时, 即总共有2L抽样样本 (L为chip数) 。LS滤波器系数为 (设r=1) :

则符号判为:

3 反馈自适应解相关检测器

前面的算法适应于用户发射功率相等的情况, 在用户发射的功率不等的情况下, 则弱信号的检测性能会很差, 所以将串行干扰消除 (SIC) 和解相关检测器性检测器中可以提高强多址干扰中的弱信号的性能, Chen与Roy提出了多级形式实现判决反馈检测器的自适应算法, 图2为判决反馈解相关的模型, 由K级组成。

例如, 第2级的输入r2 (m) 只有在一个码元间隔延迟后才能得到。第i级 (i=1, 2, ..K) 由解相关接收级组成, 它用递推的最小二成算法 (RLS) 实现。输入为剩余的K-i+1个较弱的用户的签名序列, 并产生码元的估计值以及与该级对应的最强用户的接收能量 (即幅值) 的估计值。然后从该级输入的ri (m) 消掉可靠码元决策结果, 在作为下一级输入的ri+1 (m) 。在第i+1种就不再有第i级用户了。

4 自适应MMSE检测器

MMSE (Minimum Mean Squared Error) 检测器的特点是每个用户的均方检测误差可以单独进行最小化。根据MMSE准则, 第k个用户的线性MMSE检测器的滤波器ck的选择应该使均方误差:

最小化。图3为针对用户k的自适应MMSE检测器结构图。

5 仿真结果与分析

将递归最小二乘自适应算法 (RLS) 应用到解相关检测器中去, 在收敛速度很快的情况下可以可靠地解调出用户发送的信息比特来。且复杂度降低, 误码比特率与理论值相吻合。如图4在用户数为K=2, Gold序列, L=127。互相关系数为0.1811的情况下, 可以看到, 实际值和在AWGN下的理论值 (式8) 相吻合。

图6为用户数是4的情况下的检测性能, 假设E1-E2=5d B;E2-E3=3d B;E3-E4=2d B接收能量的排序为E1>E2>E3>E4。表明在最强的用户和最弱用户之间总共有10d B。可以看到最弱的信号的检测性能接近单用户检测线, 所有的用户的误码率在10-2-5×10-2之间, 降低了对功率控制的精度要求。

图7至10分别为这四个用户的在同步情况下滤波器系数的收敛情况, 且SNR1=16d B, SNR2=11d B;SNR3=8d B;SNR4=6d B。可以看到滤波器的系数的包络与发送的符号序列相一致。

6 结语

本文对几种自适应的多用户检测器进行了论述, 并对自适应解相关检测器和带反馈的自适应解相关检测器在MAT-LAB上进行算法仿真和性能分析, 仿真结果表明:

自适应解相关器能够在收敛速度很快的情况下可靠地解调出信号来。

在上行链路中, 当用户功率不相等时, 反馈的自适应解相关检测器能够进一步提高检测性能, 显示其优越性, 并降低了系统对功率控制的精度要求。

摘要:针对多用户检测技术进行论述, 对几种自适应多用户检测器进行研究, 并重点对其中两种在MATLAB上进行了仿真和性能分析。

关键词:多用户,自适应,CDMA,检测技术

参考文献

[1]陈尚勤, 李晓峰著.快速自适应信号处理[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1996

第三代移动通讯技术 篇9

1 软交换技术基本概述

软交换技术实际上就是把呼叫控制从媒体中逐渐分离出来, 利用软件实现一定的呼叫控制功能, 从而可以有效地分离呼叫控制和呼叫传输。建立一个交换、软件可编程和控制的平面[1]。软交换技术作为一种新型技术应该具备以下方面:一是, 呼叫控制功能。是最主要的功能之一;二是, 媒体网关接入功能。是属于一种适配功能, 可以连接一定的媒体网关。三是, 互通互联功能。SIP协议标准和H.232标准是不可以进行兼容的结构, 软交换技术可以支持很多种协议, 对于上述两种也有效。四是, 提供业务功能, 对网络提供一定的智能业务。软交换技术实际上是功能实体, 为以后网络的发展提供依据和保证, 可以控制下一代网络控制和呼叫[2]。

2 软交换技术在第三代移动通信中的应用

在第三代移动通信体系中, 不仅仅拥有语音业务, 还具有一定的数据业务、多媒体业务、电子贸易、互联网服务以及电子商务等服务信息, 由于不断扩充新网络, 对于网络通信系统的使用互联网资源和数据信息的交换提出了更高的安全需求, 使用软交换技术可以适当的降低交换机设备的负担, 从而整个通信系统都可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和特点。依据主被叫会处于不同的数据通信位置可以分为两类:包括TMSCSERVER之lh J的呼叫以及TMSCSERVER局内的呼叫[3]。

2.1 网内通信的应用

软交换技术可以很好的支持中国移动混接组合方式的介入模式, 也就是可以支持同一TMG从而形成不同的中继端口进行TDM之间的交换呼叫功能, 主要包含跨区域以及本区域之间两个TDM交换机中的呼叫功能, 利用软交换技术来处理呼叫的时候, 在进行选择路由和分析号码之后, 需要执行一定的TMG流程。找到入局局向TMG和出局局向的TMG处于同一个TMG上的时候, 利用H.248直接进行命令, 在入局和出局的不同TDM终端分配, 合理的连接出局和入局之间的TDM端点, 形成交换机之间的TDM呼叫[4]。

2.2 网间通信的应用

利用交换机处理网间通信的时候, 选择路由和分析号码之后, 需要执行一定的TMG流程。找到入局局向TMG和出局局向TMG之间的承载IP, 利用H.248信号来通知入局TMG在网络上的局向分配情况, 把IP端点分配在出局局向上, 制定承载IP的语言编码类型, 然后进行长时间打包参数, 合理的连接端点IP和端点TDM, 以此作为话路, 没有得到出局方向上的端点TP的实际地址。在入局局向上分配出局TMG的端点IP, 制定与入局TMG相符合的语言编码类型以及打包时长等一些参数, 端点TDM在出局方向进行分配, 连接端点和端点TDM做为话路, 从而可以知道入局方向的端点IP地址和TMG。交换机利用H.248来把出局方向上TMG端点IP地址输入到入局TMG中, 以便于可以顺利完成交换机的IP承载连续呼叫[5]。

2.3 优化软交换的应用

华为软交换系统可以有效解决网络过大负载以及网络流量过大的问题, 但是如果系统处于主干线设备主要地位上的时候, 一旦某点出现故障的时候, 可以通过设置网络数据来把MSC中的软交换长途话务传送TDM传统交换结点上, 但是没有办法转换外省的话务, 利用软交换技术来传送到本省的TMG话务中,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长途话务, 所以需要我们不断优化软交换技术和软交换系统。由于在完善了软交换汇接网络之后, 可以适当的顺通省际之间的话务业务, 从而完全发挥了两种网的特点和优势, 通过两种网的互补, 在两种网上适当建立直接能够进行联系的话务, 以此当做备用。对于一些GMSC/MSC的呼叫业务来说, 一旦出现TDM或者软交换网络溢出的问题, 就会利用自动功能进行话务的倒换, 保证在另外一种网上接受更多的长途话务, 也可以适当的把溢出处的话务设置到路由上, 从而输送到TDM汇接网。如果软交换出现单点故障的时候, 可以利用GMSC/MSC的备用路由来进行各省的去话, 合理的倒入到TDM汇接网上;对于大部分省际通话来说, 利用两个区域之间的BISS消息进行一定互换, 被叫SS出现的TMG会适当的输送到起点SS中, 释放一定数据信息, 利用起点受到的SS数据合理分析释放的消息, 对于一些出现失败的被叫来说应该适当的增加相应的呼叫字冠, 合理输送到TDM网络上, 进行一定疏通。这种优化交换机的方案具有很多优点, 工程建设量相对比较小、可以充分利用资源, 从而最大程度完成软交换技术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中应用[6]。

结束语

总而言之, 随着软交换技术开发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软交换技术被运用到网络中, 各大运行商也开始逐渐重视移动通信过程中软交换技术的重要性。不断完善和优化软交换技术, 对于建设第三代移动通信具有支持作用, 可以符合3G业务的特点, 想要更好的进行移动通信, 就需要更加深入研究软交换技术, 促进通信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莫云青.软交换技术在第三代移动通信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 2010 (5) :1-1.

[2]李兴, 魏波, 钱敬华等.第三代移动通信卫星/地面信道建模与仿真技术[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2011, 26 (3) :294-297, 328.

[3]林勇.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安全技术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2 (23) :14-15.

[4]康桂霞, 林辉, 王婷等.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通用高速维特比译码器的设计与实现[J].电子学报, 2010, 28 (Z1) :152-154.

[5]董海波.浅谈第三代移动通信的若干关键技术及发展方向[J].中山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1, 42 (z2) :141-144.

第三代移动通讯技术 篇10

关键词:3G,威胁,安全体系

1.引言

3G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简称, 是能够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讯技术, 3G技术可以同时传送通话声音信息以及电子邮件、视频等数据信息, 显著特点是高速数据业务的传输。与1G模拟技术和2G数字技术比较, 3G可实现高速数据传输的多媒体服务以及海量系统容量, 带宽可达5MHz以上, 传输速度可达384Kbps—2MbPs。

3G弥补了2G系统的安全缺陷, 延续了2G系统的安全优点, 安全特征与安全服务更加完善有效。3G系统拥有全新业务环境, 除支持传统话音与数据业务, 还支持分布式业务与交互式业务。新的应用环境下, 3G的业务有了新的特征, 势必产生与之适应的安全特性。比如, 鉴于对不同的SP的不同业务的并发支持以及多种新业务的同时支持, 3G系统多业务条件下被攻击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固定接入能够有更优越的服务提供;预付费方式以及对方付费方式等多样付费需求的用户大大增加;用户的服务控制以及终端的应用能力得到显著提升;3G系统用户应具备与可能出现并增多的主动攻击相应的抗击能力;非话音业务越来越多, 甚至超越传统话音业务, 与之相适应的更高安全性;终端还可能会成为其它应用或移动商务的平台, 可以支持多种智能卡的应用等。

2.3G系统面临威胁和针对3G系统的攻击方法

3 G系统的安全所面临的威胁主要有:非法获取敏感数据来攻击系统的保密信息;非法操作敏感数据来攻击信息完整;非法访问服务;滥用、干扰3G服务降低系统服务质量或拒绝服务;网络或用户否认曾经发生的动作。针对3G系统的攻击方法主要有针对系统核心网、针对系统无线接口和针对终端的攻击三种方式。

针对系统核心网的攻击包括:入侵者进入网内窃听用户、信令以及控制数据, 非法访问系统网络单元数据, 甚至进行主动或被动流量分析;入侵者篡改用户信令、业务数据等, 或以非法身份修改通信数据, 或网络单元内存储的数据;通过对在物理上或协议上的控制数据、信令数据或用户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进行异常干扰, 实现网络中的拒绝服务攻击。或通过假冒某一网络单元来阻止合法用户的各种数据, 干扰合法用户正常的网络服务请求;用户否认业务费用、数据来源或接收到的其他用户的数据。网络单元否认发出信令或控制数据, 否认收到其他网络单元发出的信令或控制数据;入侵者模仿合法用户使用网络服务, 或假冒服务网以利用合法用户的接入尝试获得网络服务, 抑或假冒归属网以获取使他能够假冒某一何方用户所需的信息。

针对3G系统无线接口的攻击方法主要包括:入侵者窃听无线链路上的用户、信令和控制数据, 进行流量分析;篡改无线链路上合法用户的数据和信令数据;通过在物理上或协议上干扰用户数据、信令数据或控制数据在无线链路上的正确传输, 来实现无线链路上的拒绝服务攻击;攻击者伪装其他合法用户身份, 非法访问网络, 或切入用户与网络之间, 进行中间攻击;攻击者伪装成服务网络, 对目标用户发身份请求, 从而捕获用户明文形式的永久身份信息;压制目标用户与攻击者之间的加密流程, 使之失效。

针对终端的攻击主要是攻击USIM和终端。主要是使用非法USIM或终端;非法获取其间存储的数据;篡改其中数据获窃听其间通信;以非法身份获取其间的交互信息等。

3.3G系统的安全体系结构和安全特性

下图表示出了3G系统的安全体系, 该通用结构中定义了应用层、归属层和传输层3个层次, 同时定义了5组安全特性, 该安全特性可以完成特定的安全目标, 也都针对了特定的威胁。

第一是网络接入安全 (Ⅰ) 。它能够抵御对无线链路的攻击, 提供3G网的安全接入机制, 由于无线链路的易遭受攻击特点, 空中接口的安全性至关重要。此间功能主要有用户的身份和位置的保密、数据加密和完整性、基于USIM和HE/AuC共享秘密信息加密密钥分配和实体身份认证等。第二是网络域安全 (Ⅱ) 。该安全特性主要包括身份、消息认证和对欺骗信息的收集以及网络实体间的数据加密。应用于核心网信令的安全传送的保障和对抵御对有线网络的攻击。第三是用户域安全 (Ⅲ) 。此特性主要包括用户与智能卡和智能卡与终端间的认证及对其链路保护的实现, 是对移动台安全的保证。第四是应用域安全 (Ⅳ) 。主要为服务提供商的应用程序与用户域间交换信息的安全性提供保障。第五是安全特性的可见性及可配置能力 (Ⅴ) 。这主要指用户能获知安全特性的使用与否以及服务提供商提供的服务需要以安全服务为基础与否。

3G系统的安全是建立在2G系统的安全基础上的延续, 此前2G系统行之有效、成熟应用的安全方法必然在3G系统中得以延续和发扬, 对于2G中的已经被认知的缺陷和漏洞必须在3G中加以重视和解决, 3G系统的安全必然呈现新的特征, 并能够有效的保护3G系统所提供的新业务。

3G通信安全必须使得用户产生的或与之相关的对应数据得到充分保护, 使得由归属环境和服务网络所提供的资源能够得以充分保护, 极大降低误用盗用几率;使得一个广为认可并广为使用的国际化标准化加密算法得以应用;标准化安全特征得以具备从而使得不同用户之间的互通以及不同的网络之间的用户互通和漫游得以充分保障;3G系统的安全机制及其被扩展和增强的良好延展性要得以保障从而应对不确定的业务需求和未知的安全威胁, 构建优良扎实的安全体系, 确保3G系统和用户得到最高级别的安全保障和防护。

参考文献

[1]徐华龙.3G移动通信系统的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J].中国科技信息, 2010, (10)

[2]朴海明.数据库安全威胁与安全防范措施[J].科技资讯, 2010, (03)

上一篇:髋关节钢板螺钉系统下一篇:管理层所有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