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移动技术

2024-05-29

篮球移动技术(精选5篇)

篮球移动技术 篇1

在篮球运动中,脚步移动技术对运动员的篮球技能会产生较大影响。但是,目前的篮球教学普遍重视学生的手上技术训练,往往忽视了对脚步移动技术的训练。从而导致学生篮球运动过程中出现上下肢协调性差、稳定性不强的问题。而且篮球教学在移动技术突然性、灵活性训练的缺乏,也容易导致学生快速反应能力的下降,进而影响其篮球基本技术的发挥,甚至会带来很多失误。因此, 在篮球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时刻强调脚步移动技术训练的重要性,使学生真正认识到移动技术的重要性。

1篮球移动技术的种类及运用

1 . 1摆脱移动

摆脱移动就是指无球移动的进攻队员在进攻过程中,摆脱防守或协助队友摆脱防守的脚步移动技术。通常摆脱移动又可分为内线摆脱移动和外线摆脱移动。在篮球比赛中,经常用到的摆脱方法有突然起动摆脱、移动变向摆脱、同伴掩护摆脱和假动作摆脱等等。通常运动员应该向着自己习惯的攻击点或面上进行摆脱移动, 同时也就尽量靠近球篮。摆脱移动要做到突然、实用、多变,并且考虑与队友的配合问题。

1 . 2接球移动

接球移动是指处于进攻状态的球员,在摆脱防守后接球并采取的一系列移动动作。通常可分为接传球移动和外线摆脱移动。球员在接传球时,需要注意来球,并尽量主动的去迎球,手指向上,拇指成八字。同时根据对手的位置和场上的变化情况来确定接球时、接球后的移动方向和速度。在运球时,还需要考虑最后一次拍球的部位、力量以及篮球反弹的高度等,以方便控制下一步的移动动作。

1 . 3投篮移动

投篮移动是指进攻球员在接到球以后来,争夺有利的投篮地面和空间位置所采用的各种专门的移动步法。投篮移动技术对投篮命中率的影响非常大。投篮移动可分为压迫投篮移动、摆脱投篮移动以及假运作投篮移动几种。压迫投篮移动就是指进攻球员通 过各种移动动作来靠近对手,给对手造成一种压迫感,从而抢占最为有利的投篮位置。这种移动技术大多采用双脚起跳、跨步、并步以及后撤步等;摆脱投篮移动技术就是指球员在接球时,利用有效的脚步动作来摆脱对手,并迅速利用移动技术进行攻击。这种移动动作大多采用向前移动、侧跨步接球移动以及向外接球转身移动等;假动作投篮移动技术是指球员利用脚步移动和一系列的假动作来摆脱对手的防守,并及时抢占有利的攻击位置。实际比赛与训练过程中,无论采取哪种移动技术,最关键的就是要做好动作的衔接。

1 . 4防守移动

防守移动是指防守运动员运用合理有效的防守技术来抢占有利位置,从而给进攻对手造成干扰或破坏,将控球权争夺过来, 此时的脚步移动技术称为防守移动技术。防守移动技术可分为无球队员移动、防守有球队员移动、内线防守移动以及外线防守移动等。防守无球队员时,应该尽量避免让对手在有效的进攻区域内接到球,尽量阻止对手接到球或在对手接球后,让对手处在被动状态。防守移动时可合理的采用上步、撤步、滑步、交叉步等移动步法;防守有球队员时,应该尽量抢占对手与球篮之间的有利位置,并对对手进攻意图进行观察和分析,采用合理的移动技术进行应变,避免让对手的假动作迷惑,针对防守采取有效的移动技术。

1 . 5篮板球移动技术

篮板球移动技术是指双方队员为争夺篮板球,而抢占有利位置所作出的脚步动作。篮板球移动包括抢防守篮板球移动和抢进攻篮板球移动两种。篮板球移动其实就是双方球员抢占有利的篮下位置与空间的过程。对有利位置进行快速抢占,可以说是抢篮板球移动技术的关键。攻守双方应该尽量在抢占有利位置的同时,将对手挡在身后,并根据对手与投篮球员的位置,来判断篮板球的反弹方向,运用脚步动作与身体动作的有效配合。通常抢篮板球以双脚起跳为主,因此,球员必须做到随时的原地双脚起跳,并结合上步、撤步、滑步、交叉步及转身等步法。一般情况下,防守队员会采用转身跨步上步起跳的方式,而进攻队员则大多采用交叉步摆脱上步双脚起跳或单脚冲抢的方式。

2移动技术的训练方法

2 . 1向前跑、转身、后退跑训练

在篮球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移动技术,必须做好脚步移动的基础训练。向前跑、转身、后退跑训练,能够有效锻炼学生脚步移动的速度和稳定性。训练时可让学生排成一排站于端线外。教师口令和口哨提示学生迅速向前跑,到中线时迅速转身,并举手退跑直到对面端线。返回时作同样的训练。进行这一训练时,可有效提高学生边退守边注视球的习惯。后退跑时学生要尽全力,口中可同时喊出“:球、球”以帮助学生树立防球意识。

2 . 2快速折回跑训练

进行快速的返回跑训练,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耐久力。折回跑训练可分为全场往返变距折回跑训练和定时、定量快速折回跑。进行全场往返折回跑时,将学生排成一排,教师下达口令后,学生快速起跑,当跑到罚球线时,返回端线、再跑到中线、再返回端线、再跑到对侧的罚球线,如此进行循环的变距折返跑;进行快速折回定时、定量跑训练时,教师下口令,学生从一侧边线跑到另一侧边线, 然后马上返回。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反复训练的时间和次数。进行折回跑训练时,应该要求学生必须踏线才可折返,同时控制好心率和呼吸。

2 . 3折线跑步和滑步训练

折线跑步和滑步训练,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移动能力,从而正确掌握防守的准确位置和距离。训练时将学生分成2人一组的攻防小组,让每组攻、防队员分别站在端线内和端线外。教师下达口令, 学生听到口令后,站在端线外负责进攻的学生利用中速向前折线跑动,而站在端线内进行防守的学生,进行连续折线横滑步、结合碎步跑,跟随进攻学生进行后退移动。训练时让学生保持好训练队形,正确掌握防守位置和距离。当学生跑到对侧的端线后,攻、防学生进行角色转换,返回起点,如此反复训练。训练时应该让学生保持低重心滑步移动,不能存在跳动或起伏的现象。教师应该掌握好学生训练的负荷和密度。

2 . 4防折线运球滑步跑训练

训练时将学生分成攻、守的2人小组,选三组站在端线位置。教师下达口令后,持球队员采用中速折线运球前进,作为防守的队员可跟随对手进行连续折线侧后滑步跑,同时保持正确的防守位置和距离。当学生跑到对侧端线后,攻守学生进行互换,如此反复训练,能够有效提高学生防守时向侧后连续滑步的技术能力,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防守位置意识。训练过程中,要注意攻、守人员之间正确位置与距离的保持,作滑步动作时要避免学生习惯性的跳起或上下起伏。

2 . 5连续横滑步接侧身跑训练

教师让学生排成列,沿边线和端线相交处站立。当老师下达口令后,学生依次沿边线进行连续的滑、跑训练,当跑到对侧端线后再返回。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进行反复的循环训练,以提高学生防守滑步与侧身跑的衔接技术。训练时应注意学生滑步与侧身跑的衔接度,同时身体重心要尽量放低,避免大起大落。

3移动技术训练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3 . 1移动训练应该贯穿于每堂训练课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训练水平,选择适合学生的训练方法,并让学生坚持长期的、反复的训练。尽量在每堂课都保留出一定的移动训练时间,随着学生移动技术的不断提高,逐渐增加训练的难度和强度。

3 . 2合理确定训练负荷及时间

在进行移动技术训练时,应该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确定合理的训练时间、训练次数及运动负荷。训练时还应该适当的融合一些基本技术训练和战术训练,使学生的篮球水平得到全面提高。

4结语

篮球移动技术在篮球运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移动技术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多变性。要求篮球教师必须对移动脚步动作进行细致的分析和研究,针对不同的学生个体,运用不同的训练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移动技术能力。

摘要:移动技术是篮球运动的重要基础技术,现代篮球运动的移动技术正向着快速、灵活、多变的方向发展。灵活、高速的脚步动作,能够帮助运动员获得更多的主动性。本文对篮球移动技术的种类及训练措施进行了深入研究。

关键词:篮球教学,移动技术,训练

浅谈篮球裁判选位与移动 篇2

关键词:篮球;裁判员;选位;移动

1 前言

裁判员是场上的“法官”,它的宣判直接影响、甚至会决定比赛的胜负。因此,作为裁判员必须精通和理解规则。而选位与移动则是临场工作中“看清、判准、罚对”的重要因素之一。比赛中,裁判员的错判、漏判和反判,一个重要原因是移动差,关键时刻抢不到最佳位置和角度所致。因此,只有在正确的位置上去观察和评估比赛,才能不断地做出准确的宣判。

2结果与分析

2.1 总体情况

统计数据表明,裁判员每场比赛的移动距离(包括走跑的各种步伐)在 3800m 到5200m之间。移动超过4000m达14场,占总数的58、3%,已达到国家一级裁判员要求的水平。24场比赛裁判员共鸣笛宣判违例和犯规1337次(不包括球出界违例)。统计数字表明,裁判员鸣笛距离距违法地点5m以内,占宣判总数的 72、1%,说明较好地监控比赛,选位与移动的路线方法是可行的,宣判是可信的。

2.2中圈跳球时裁判员的选位与移动

2.2.1 主裁判(执行裁判)24场中有7人次选位骑跨在中线上抛球,占31%;17人次在两名跳球队员前脚连线的垂线位置上,占69%,即:这一位置符合规则第26条“裁判员在双方各一名队员之间将球抛起”的要求,既不會妨碍运动员的行动,也不会受到跳球队员的干扰或发生意外。24次跳球,除一次违例,有16次球被拍至主裁判身后左右。此时,裁判员不能后退,应随球做转身并含哨,进行观察和及时宣判。

2.2.2 副裁判(配合裁判)其选位。统计表明,球被拍向副裁判右侧和左侧进攻分别为12次和11次。观察中发现,当向右侧进攻时,副裁判均可跑在球的前面成为前导裁判;向左侧进攻的11次中,有6次未能抢到球的前方。其原因是,由中线划分,前导裁判向左比向右移动的距离远,以及由于裁判长期形成的习惯,往往向的侧身跑比向左跑得快。因些,当副裁判不能预测球向何处拍击时,选位于中线偏左侧更合理副裁判已向某一侧移动面又发生控制球要变化时,他应首先看主裁判。如主裁判已从原来位置向前导裁判方向移动,副裁判则为新的追踪裁判。

2.2.3 罚球区圆圈跳球配合裁判的选取位应在罚球线的延长线偏靠端纯正侧。因为球向端线方向拍击,立即成为篮下争夺;而往另侧,裁判员的移动有时间和空间。

2.3 半场攻防时裁判员的选位与移动

2.3.1 追踪裁判观察统计表明,追踪裁判移动的区域为一个以球篮为中心的扇形,左侧伸入罚球线的延长线以内,右侧接近球场中轴线(图表4)。当球在1、2、3区时,选择位于球的左侧后方35米,并与双方队员大致成等腰三角形的顶点位置,观察有球及邻近区域的攻防情况。当球在4、5、6区时,应向球篮压近。球在4区,处于能监控广阔无球区的位置;球在5、6区或运球、传球、投篮的球向球篮推进时侧身向罚球线的延长线内插进,注意不要影响队员的活动。移动的方式为快走、慢跑、滑步、撤步、交叉步等。

2.3.2 前导裁判《篮球裁判技巧》要球前导裁判到达端线后,在其左侧的3分线与右侧的限制区腰线之间移动。然而统计表明,前导裁判右侧移动一般只超越中轴线一步。过分的深入,球从左侧过线出界时会给裁判带来麻烦。当球在1、2、3区时,应采用跑动的办法,从左向右跑动中以左脚为轴前转身或以右脚为轴后转身变后退跑,始终面向场内观察远离球的比赛。当球在4、5、6区时,统计表明所有的裁判员都是用两髋对着比赛场地,靠左右横滑步来选择监控位置,反映出的问题是后撤不够,活动范围仅距端线0.5-1.5米的区域内,视野范围小。

2.4 攻防转换时裁判员的选位与移动

这里讨论的是投篮未中,防守抢获篮板球反击时,裁判员的选位与移动。

2.4.1追踪裁判变前导裁判当球向球篮方向飞时,追踪裁判应介向插进。观察统计表明,24场次中的20人次可按些要球移动,但仍有3人次站住不支,甚至有1人次按过去的习惯向相反方向后撤。追踪裁判变前导裁判的选位与移动,首先代侧向插进,观察到防守获球,用右脚后撤步接侧身跑到边线,不能转身。沿边线快下,要快中求快跑在球的前面,始终面向比赛进行观察。当到达另侧罚球线的延长线附近时,根据球的位置来选取位,离球较近时,可继续沿边线移动;较远时,则可直接通过场地移动至前导裁判的端线位置。比赛中还观察到5次裁判员插入后退不出来、防守反击落在球的后面。这种不得已的情况,可随球后观察,直到恢复正常位置。这种情况是极少的,是由于裁判员精神或身体状态欠佳造成的。

2.4.2 前导裁判变追踪裁判此时不是沿界线移动,而是跟在球的左侧后方成不规则的路线。要尽快到达中线附近,不与同伴位开过大的距离。避免快攻队员已上篮得分,而追踪裁判还在后场缓慢移动局面发生

2.5 犯规时裁判员的选取位与移动观察统计表明,鸣笛后宣判和移动符合《篮球裁判技巧》的要求,而别一裁判保留了旧裁判法的做法,即首先移动去拿球。现在应改变为:首先不动或移动到能监控所有队员的位置,无异常情况,再用中速跑移动至继续比赛时的位置。不必急于去拿球,按照规则球自然会回到裁判员手中。

2.6罚球时裁判员的选取位与移动这里指的是最末一次罚球时的情况。执行裁判递交球后选位于罚球队员左侧稍后的位置,观察罚球队员和罚球区对面一侧队员;配合裁判站在罚球队员与靠近揣线的防守队员的连线上,在端线外观察对面的队员。罚球出手,两名裁判员应各向左侧迈一步,交换观察对象。统计表明,有10人次在担任执行裁判时不支或向后退,18人次在配合裁判时不移动,需引起重视加以攻进。

3结论与建议

篮球移动技术脚步衔接动作的研究 篇3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丽江运动学校一年级学生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通过了解初步学习篮球者对篮球移动技术中脚步动作的认识进行调查。发问卷40份, 回收40份, 回收率100%。

1.2.2 文献资料法

参考教科书, 网上查阅等途径收集有关资料和信息, 为理论研究提供可靠资料。

1.2.3 数理统计法

对问卷进行统计, 看清存在的问题, 为研究提供依据。

1.2.4 实验法

通过实验可以客观的把技术特点与优势表现出来。在20名专项学生里先找出有脚尖内扣动作的同学, 将他们和没有脚尖内扣动作的同学作比较, 从中发现两者的差别, 分析脚尖内扣在移动技术中的衔接效果。

2 结果与分析

2.1 篮球运动中移动技术的重要性

2.1.1 篮球移动技术是篮球技术的基础

篮球运动技术种类繁多, 有传接球、投篮、运突、篮板球、防守等, 各类技术动作又有很多方法, 不管哪个动作, 从结构来看, 是以手对球的控制和支配为主, 配合以脚步移动来完成各种攻守动作的。

如表1中, 有70%的学生认为篮球的手上技术重要, 篮球在他们的意识里很容易产生是手的运动, 忽视了配合篮球技术的脚步移动。有65%认为变向运球靠手拨球过人, 靠手拨球是不错, 但是却要通过脚移动使身体护球, 完成过人。

2.1.2 篮球移动技术作为基础却有些被学生忽视

从对学生问卷中发现, 对于把篮球分开的移动技术会得到另种答案。

如表2, 跑和起跑是否篮球移动技术有65%认为不是, 还有42.5%不知道, 而变向运球都知道是篮球移动技术。可以看出在学生的理解里跑、起动等不直接和篮球接触的运动就很容易认为是田径项目, 只对变向运球、运球后转身技术这些加了篮球的看成是篮球移动技术, 那在基本练习中就很难去专注训练。此外, 对于专项训练是枯燥无味的, 特别是每次的基本功练习都感觉不认真, 因此练习的质量不是很高, 在实际练习中经常是球耍人或是人追球的结果。这是对篮球理解的不够, 观看到的比赛里被一些华丽的过人技术和投篮迷惑了, 因此对脚步动作练习也就忽视了。

2.2 篮球移动技术中衔接动作的认识和作用

2.2.1 对于衔接动作的运用理解

衔接是把两个独立的动作联系起来, 在时间和空间里能比他人提前, 这可能是零点几秒或者时间更少的过程, 你比别人用的时间越少就越能比别人做更多事, 正是这点优势让你脱颖而出, 完成别人没有完成的结果。

2.2.2 衔接动作对于移动技术的重要性

移动技术是篮球比赛中为了改变位置、方向、速度和争取高度所采用的各种脚步动作方法的通称。要想有比别人有更有利就要提高自己的脚步移动, 为自己争取优势, 就要在脚步移动中将连续的脚步移动动作做得更连贯, 寻找对手在移动中失误的空隙, 对这个空隙加以利用, 便会造成对手的失误。衔接是为了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作变成一个组合动作, 使完成动作既连贯合理又快速省力, 前一个动作的结束, 就是后一个动作的准备, 使几个动作合理地一个接一个连续地完成。如变向运球是将两个直线运球变成一个连贯的运球动作, 再加上快慢的运球的节奏, 简单又实用。

2.2.3 从篮球移动技术变向跑里分析脚尖内扣的衔接作用

在篮球移动技术变向跑的动作方法里这样提到“从右向左变向时, 最后一步用右脚前脚掌内侧用力蹬地, 同时脚尖稍内扣, 迅速屈膝, 腰部随之左转, 上体向左前顷, 移重心, 左脚向左前方跨出, 然后加速前进。”从运动力学角度来看, 脚步动作是通过前脚掌蹬地完成制动来实现的, 从右向左变向时, 首先要克服向右前的冲力, 然后是向左前方向的动力其中脚尖内扣是下个动作的衔接动准备, 脚尖内扣帮助前脚掌完成制动, 同时又将向左的蹬地做准备。为达到起动的最快速度, 内扣是为了下次蹬伸转髋获得巨大的动力做得起动姿势。

2.2.4 衔接动作在其他移动技术里的组合运用

在掌握两个或两个以上移动技术的基础上, 除了巩固已形成的技术动作定型的同时, 主要是解决技术之间的衔接, 掌握各种组合技术, 为在对抗条件下运用技术打好基础。

如表3中对变向运球运动技术认识比其他3项技术要多, 可以看出他们对技术的学习还不够深入。要把篮球技术提高, 要先学习和了解篮球技术, 做到技术的熟练。在表3中, 还没有完全反映平时学生对篮球移动技术掌握的情况, 从一些访谈可以发现, 他们一般是观看中得来的想法, 并没有将理论和实际结合去练习移动技术, 都是从模仿中学习, 用身体直接感受, 所以在大脑中不会有套作战方法, 是身体在对抗中的做的第一反应。

为看出在动作质量不同带来的不同效果, 我们做了前转身和后转身的实验。

从实验中可以看出实验者对转身技术的质量直接就影响移动的时间。前转身, A组平均用时0.48S, B组平均用时0.66S, 时间相差0.18S;后转身, A组平均用时0.51S, B组平均用时0.71S, 相差0.2S。A组利用脚尖内扣以横跨转动, 克服在转身时向外的离心力, 将同样角度的转身的线速度减短, 同时缩短转身的时间。而B组以脚为轴转动, 没有克服离心力, 线速度加长, 转身时间长。所以, 把移动技术的脚步基础打牢, 对今后学习其他移动技术的学习有一定帮助。

2.3 对于移动技术练习中的一些要求

移动是篮球技术的基础, 运用的熟练程度, 不仅影响控制支配球和争夺球的速度和协调性, 而且也影响自身能否完成摆脱或盯住对手的攻守任务。由于篮球比赛中攻守交替, 千变万化, 对抗激烈, 所以在运用脚步动作时要根据其特点安排练习。

2.3.1 移动技术的运用具有综合性和连贯性的特点

经常是由两个或三个甚至四, 五个单独动作所组成的联合动作一起运用, 更多的是需要根据比赛实际情况, 改变动作的组合去完成攻守任务。如起动-跑, 滑步-起跳-断球, 虚晃起动-跑-接球急停-转身运球等, 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一系列动作, 或是在同一时间内完成多个动作。

2.3.2 节奏是运用移动技术的灵活性

脚步动作是在人们生活基本技能的基础上, 根据篮球运动需要加以运用和发展。因此, 掌握脚步动作并不困难, 但需要灵活运用脚步动作, 则需要下苦功夫, 才能在复杂情况下及时的改变方向速度, 节奏以保证手上控制支配球动作的完成。脚步动作的运用应力求做到动作自然, 轻松, 有力, 以提高脚步动作的灵活性。

2.3.3 身体的平衡需要合理运用脚步移动

比赛中脚步动作的运用应及时, 突然, 快速, 争取时间和空间上的主动。同时要做到合理, 准确。为此, 任何移动技术的运用都必须维持好身体重心, 控制身体平衡, 以便掌握较大的补偿能力。

2.3.4 脚步动作的运用要有策略性和针对性

队员需有良好的观察判断能力, 能根据对手的特点, 比赛的进程和战术要求, 建立场区概念和意识, 如利用场地的宽度不断变向, 安全把球保护到后场;无球内切等等。

2.3.5 移动技术需要衔接动作来提高

除了对反应和力量的要求外, 组合动作依然要保持连贯性,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能快能慢, 打破对手节奏造成他的失误, 所以, 在衔接动作上就要提高, 要有顽强的拼搏精神来练习脚步动作。除了学习理论知识外, 还要结合身体练习, 将基本功运用熟练, 动作衔接有质量。

3 结论

从篮球技术的结构来看, 除了脚步动作外, 几乎所有的篮球技术都是由脚步和手法这两个关键部分紧密结合构成的, 而脚步技术又是手上技术的基础。在进攻中运用各种进攻脚步动作的最终目的是摆脱防守, 创造良好的接球进攻投篮或传接球及运球的机会, 这需要扎实的脚上基本功才能做到。其关键是控制身体重心的转移, 保持身体平衡, 在此基础上提高动作的快速性、灵活性和实用性, 以适应比赛的需要。因此运动员应用移动技术时, 应具有策略性和实效性。在比赛中能根据攻守任务的要求, 在场上不同任务以及自己与同伴或对手的关系, 及时采用不同的移动技术, 注意快慢结合, 动静结合和真假结合, 结合手上的技术完成进攻。

参考文献

[1]姚建平.浅谈篮球的脚步移动技术教学[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1999, 13 (1) :80-81.

[2]张吉祥.移动技术在篮球运动中的重要性[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 2005, 16 (4) :102, 118.

[3]徐剑.篮球移动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性[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6.

[4]李勤友, 徐文升.篮球移动技术动作结构和分类的探析[J].湖北体育科技, 2002, 25 (1) :210.

[5]孙民治.球类运动——篮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6]王义润.篮球运动研究必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

[7]曲宗湖.学校体育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教育出版社, 2000.

[8]田麦久.运动训练科学化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8.

[9]王金灿.运动选材原理与方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4.

[10]彼德·克林斯曼.现代体育运动技术教学教案丛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5.

篮球脚步移动的教学绝招 篇4

绝招1:看“尾巴”练习

练习方法:练习前,每名学生在后腰上系一根绳子当作“尾巴”,绳子一端最好带有把手,站立时绳子距离地面0.1~0.15m。练习时,以把手触地时可以发出声音为准,做相应的脚步移动练习(见图1)。

练习要求:练习时“尾巴”触及地面。

练习实效:体会脚步移动时屈膝的动作和脚步移动时重心的稳定,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达到重心下降的目的。

绝招2:绳梯练习

练习方法:用宽胶带在篮球 场或平整场地上粘贴出由边长为0.35~0.4m的正方形组成的绳梯。练习时,练习者侧向面对跑进方向,双脚依次跨进格子,双脚骑跨在方格内,按照“左脚跨进第二个方格的同时,右脚跨进第一个方格里……”的方式进行连续快速的侧向脚步移动练习(见图2)。

练习要求:练习时双脚不能踩踏和触及胶带,胶带起到限制物的作用;有一定的节奏感与连贯性,踩到胶带的学生要完成连续10次分腿跳动作。

练习实效:提高学生脚步移动的速度、协调性和灵敏性。

绝招3:听命令、看图形练习

练习方法:课前用粉笔在篮球场或平整的场地划出各种形状的路线图,让学生听口令后沿着所划的图形侧向移动。根据教师的口令,练习时学生要利用所学的步伐,如,底线的跑步、边线的交叉步、中线的后撤步等进行练习,还可以加入其他脚步动作。

练习要求:移动速度快、变换灵活。

练习实效:达到了热身的目的,巩固脚步快速移动动作,提高学生学练积极性。

二、学练指导

1.篮球脚步移动是通过半蹲形式完成的,如果腿部力量不足,长时间游戏或运动容易造成膝关节损伤,所以应加强腿部力量的练习。

2.在练习或比赛时,要提醒学生在移动时要保持膝关节弯曲,重心稳定。

浅谈篮球“移动配合”进攻战术 篇5

“移动配合”进攻战术是最具活力的进攻配合战术, 也是最能体现篮球进攻战术配合“机动、灵活、忽然”的战术打法, 是当代篮球进攻战术中最具有代表性和攻击性的战术打法。

“移动配合”进攻战术是篮球进攻战术体系中以各种战术配合为基础, 全体进攻队员共同参与组织实施, 在移动中进行多方向的、机动灵活的进攻战术配合方法。它是在连续移动的过程中不间断运用各种进攻战术基础配合, 形成多机会、多方向、多区域、多线路、多点投篮进攻的战术打法。移动战术打法让运动员在场上连续不断地进行传切、掩护、策应、突破、换位, 在移动中进行二三人的各种熟练基础配合, 创造最佳的得分机会。

1.“移动配合”进攻战术是有原则的“动”。由于它灵活性大, 又不固定、不呆板, 所以不易被防守所预测而遭破坏;它不像其他一些自由打法那样不便控制, 所以能灵活机动地对付各种防守的变化。使用该战术打法的队伍必须具备扎实的基本技术配合能力, 它是机动配合进攻战术思想的核心。

2. 由于“移动配合”进攻战术在其战术配合方法上的多变, 所以具有篮球进攻战术的超前性、先进性, 同时又有能攻破各类防守战术的兼容性。它对参与“移动配合”进攻战术行动的人员掌握各种进攻战术基础配合的质量更高, 基础更牢, 配合更默契。

二、“移动配合”进攻战术的结构特点、配合形式

1. “移动配合”进攻战术的结构特点

任何一个球队在实施“移动配合”进攻战术之前, 必须根据本队的战术需要和技战术实力, 考虑以下两个战术结构问题:①设计符合本队战术打法的基本战术阵形, 便于战术的发动与实施, 让参与战术行动的人尽快进入战术角色;②根据本队内、外线攻击力量的具体情况来设定本队进攻战术的活动范围, 若内线攻击力量强, 则拉开活动范围, 便于内线发挥;若外线攻击力量强, 则压缩国防区, 创造外线投篮得分的机会;③将抢篮板球列入计划, 做到攻守平衡;④设计战术路线, 其目的是把全队分散的攻击力量组织起来, 使运动员在比赛中思想统一, 行动协调, 攻击目标明确且表现出有组织的集体行动力量。

2. “移动配合”进攻战术的配合形式

“移动配合”进攻战术的基本配合形式实际上就是“中锋与后卫”、“中锋与前锋”、“前锋与前锋”、“中锋与中锋”、“前锋与后卫”、“后卫与后卫”之间若干的二三人的“掩护、策应、传切、突破、换位”等。

由于“移动配合”进攻战术富有连续性、机动性、应变性、灵活性, 能打破战术分位的固定化, 从原则上消除锋卫的界线。然而在实际比赛中, 打破锋、卫的位置界限只能是相对的和不固定的, 以此表现出需要参与进攻战术行动的队员们在技术应用上更全面些, 在攻击位置上更灵活些, 排斥那种笨拙的、死打篮下的、一招一式的进攻战术打法。

三、组成“移动配合”进攻战术的原则

“移动配合”进攻战术的移动原则, 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含义。

1. 它反映了整个进攻战术体系的共同移动规律, 如有违反就会造成进攻过程中的混乱。①移动, 场上无论有球或无球者为每次共同移动规律, 如有违反就会造成进攻过程中的混乱;②多传球、少动球, 运球一般在“移动进攻”战术中处于调整位置;③对内线采用压入式传球, 压缩防守圈, 在此基础上制造外线投篮机会;④要处理好移动中集中与分散、投与抢的关系, 保持攻守平衡。

2. 根据球队实际水平和队员的特长来确定。①战术的发动方向。战术发动时, 发动人移动方向的选择越广泛, 战术的结构就越精密, 战术的灵活性和机动性就越大;②战术行动要求队员移动。教练员应按战术配合设计各位置 (前、中、后) 的活动范围, 使各位置的移动方向、跑动的先后秩序以及移动路线等都能按明确的原则和要求进行, 做到进攻连续、灵活、有序;③战术行动要求队员要有特点的应急应变能力。当移动路线和配合受到破坏时, 队员之间要有一种默契、不失时机的互补;④对基本配合的选择要根据队员的具体情况选择几种最适宜发挥一队人员素质和技术优势特点的二三人基础配合, 将其作为组成本队移动进攻战术打法的基础。

四、“移动配合”进攻战术的训练

1.“移动配合”进攻战术的训练要求。

①进攻行动的队员不但要掌握和熟悉本位置的移动技术和配合变化, 还必须了解和熟悉其他位置的移动技术和配合变化;②进攻行动的队员要有全面、扎实的基本技术, 以适应实施“移动配合”进攻战术行动需要;③进攻行动的队员要具备丰富的战术意识, 掌握好队员间的配合时间、节奏、层次, 以提高战术配合的质量。

2.“移动配合”进攻战术训练的基本方法

“移动配合”进攻战术。训练应采用“综合—分解—综合”的方法, 并采用递增参与训练人数的步骤。①综合的目的:让队员了解战术结构的全貌, 明确各位置的战术任务和技术要求;②分解的目的:将战术需要移动技术和战术结构中主要的局部配合分解出来精讲多练, 使队员逐步完善技术和意识, 达到默契配合的程度。具体可用定位和轮位的方法, 采取分练和合练两种组织形式。分练时作定位训练, 熟悉本位置的移动技术和移动路线;合练时作轮位训练, 相互熟悉其他位置的移动技术和移动路线;③再次综合的目的:按照具体的移动原则协调各局部配合之间的联系, 跑活战术路线。具体方法:第一, 逐步递增参与配合的训练人数;第二, 合成局部配合为整体战术的训练;第三, 战术的发动方向可由开始较固定到不固定, 方向由少到多, 逐步提高难度。

3. 移动配合”进攻战术的教学和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①“移动配合”进攻战术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只有从训练初期就运用这种先进的战术思想, 才能对训练者技战术风格和战术打法的形成起潜移默化的作用;②在确定具体的移动原则时须从本队掌握的固定配合战术的实际水平出发, 先确定一些移动原则, 然后再逐步扩大发展;③“移动配合”进攻战术是一种新的战术体系, 学习和练习这类战术, 首先就要理解和研究它的本质, 根据本队的实际来确定一套自己的打法, 防止依葫芦画瓢、照搬照抄;④加强基本技术和基本战术意识的培养是“移动配合”进攻战术教学与训练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马振洪《篮球》1998年8月.

[2]孙民治《球类运动·篮球》1998年2月.

上一篇:右室间隔部起搏下一篇:乡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