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校英语

2024-07-14

卫校英语(共12篇)

卫校英语 篇1

自2010年以来, 我校虽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英语课程改革研讨活动, 努力营造课程改革的浓厚氛围, 但教师依旧不知如何在新理念引领下教授英语课程。为此, 学校以校本课程[1]为指南, 以行动为导向, 以学生为主体, 根据新时期卫生岗位实际需求进行英语课程改革, 效果明显, 现报告如下。

1 转变教学理念, 认真组织课堂教学

卫校学生年龄较小, 英语基础薄弱, 学习方法落后, 自学能力差, 缺乏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加之大多数学生对英语认识不足, 导致学习兴趣缺乏, 学习积极性不高[2], 成绩不理想。鉴于此, 我们必须转变教学理念, 认真组织课堂教学。

1.1 主体地位的转变

传统教学中,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课堂教学以知识讲解为主, 教学重、难点由教师决定, 而在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因此, 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和合作者。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让学生领悟知识的重点、难点, 逐步掌握知识。这就要求教师真诚地对待学生, 相信学生有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视他们的创造才能;理解和激励学生, 主动与学生交谈, 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 树立自信心, 实现教学相长。

1.2 教学目的的转变

传统教学以学生“学会”为目的, 而新课程标准要求以学生“会学”为目的。传统语言教学从结构入手, 考查时以语言形式和语言知识为中心, 而新课程标准以语言意义和语言技能为中心。因此, 必须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书本知识的教学模式, 重视和加强培养学生探究知识、获取信息和自主学习能力;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指导, 帮助他们形成以能力发展为目的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设计中, 把知识立意转变为能力立意, 促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培养其观察力和创造力。

1.3 教学方式的转变

卫校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 尤其是偏远、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受经济、文化及环境影响, 基础非常薄弱。而教学大纲和所使用教材要求学生具有3年初中英语基础, 如按以往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相当一部分学生很难跟上教学进度。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 体现“实用为本, 够用为度”原则, 根据新时期卫生岗位实际需求, 降低教学难度, 充分利用校园网和多媒体教学,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增强其学好英语的信心。在课堂设计与实施过程中, 多创设情景, 提供机会, 让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探究、合作等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解决问题;要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帮助他们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新的教学方式要以学生为主体, 以任务为中心, 以话题为主线, 以培养学生语言能力为宗旨, 把单一的讲解—训练模式转变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

2 培养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能力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职业教育确立了“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 践行从传统的“学科系统型”转向“任务引领型”, 注重思想性、科学性、启发性和适用性相结合。因此, 课程改革和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主体, 这就对学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2.1 加强学习主动性

学生要争做学习的主人, 转变学习观念, 把“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在学习过程中, 要善于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积极参加各种学习活动, 克服“不好意思”、“怕出错”等心理障碍, 特别是在英语学习中, 要敢于张口说英语。

2.2 优化学习策略

学生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从单纯接受知识转变为能够运用各种学习策略完成学习任务;要勤思考、善钻研、会学习;经常和同学交流学习方法, 和教师探讨学习策略, 结合实际情况, 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并完成。

2.3 养成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意识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 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越来越多, 这就对学生提出了更高要求。 (1) 要有学习热情, 勇于发言; (2) 回答问题时, 要昂首挺胸, 声音洪亮, 并将其看作是基本的礼貌; (3) 学会倾听和尊重, 学会合作和分享, 相互帮助, 相互学习, 分工合作, 共享资源, 共同提高, 促进“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3], 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总之, 在新课程标准下, 教师要由以“教”为重心, 转向以“学”为重心。以教学大纲为依据,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引导学生变“被动地苦学”为“主动地乐学”;变“死记硬背地死学”为“练中学、学中练地活学”;变“抽象理论地难学”为“亲临其境地易学”。同时, 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学生是认知的主体, 而不是被灌输的对象;学习不再是外部控制而是自我控制;教师是学习过程的咨询者、指导者和促进者, 而不是知识传授者。

参考文献

[1]杨平.谁来决定我们学校的课程——谈校本课程的开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2]王天玲.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学生化学学习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 2004.

[3]吴孙菊.中学生课堂学习现状的调查[J].卫生职业教育, 2003, 21 (1) :132~133.

卫校英语 篇2

摘要: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目标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卫校英语教育只有转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凸显职业英语的专业性、职业性,才能提高学生英语实际运用能力。基于此,探讨卫校英语教育特点,提出创新英语教育模式的方法,以提高卫校英语教育质量。

关键词:卫校;英语教育;职业性;教育模式

在不断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形势下,教育部对职业教育有了新的要求,注重职业教育回归其本质,也就是以岗位需求为主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提高学生工作技能,使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积累性地学习。在中职教育中,卫校英语教学作为关键一部分,如何更好地创新教育模式,这是中职英语教师应重点探讨的问题。

一、卫校英语教育特点

近些年来,随着中职教学逐渐倾向于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各卫校英语专业课时都普遍减少。本文以某一卫校为例,检验、护理以及助产等专业英语课时从124节到只剩82节。有限的英语课时对卫校英语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从实际情况看,卫校很多学生英语基础较差,使用的教材内容理论性、专业性太强,学生没有明确的英语学习目标,通常只是一味地记忆英语知识,忽视了英语的实际应用。英语课程偏离专业课程,教学各大环节与职业教育方向脱节造成卫校英语学生学习热情较低,教学效果不好。所以,卫校英语教学想要达到预期的目的,就需要对教育模式进行创新和改革。

二、在卫校英语教育中创新教育模式的重要性

1.培养学习兴趣的基础在卫校英语教学过程中,专业的不同,对英语学习要求也不一样。为了缓解英语教学压力,应该从各个环节强化英语学习兴趣引导,开展教育模式创新,并在有趣的、多样的教学情境下,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欲望,让学生学习多种医学英语知识,真正做到学以致用。2.开阔思维的前提卫校英语教育教学一般运用现代化教学方式,并结合医学实际,在学习中营造良好的、和谐的教学气氛,在医学知识讲解中融入英语知识点,拓展学生学习思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与多样的教学活动相融合,在教学各个环节中引入英语语法以及交际活动等,完善教学手段,注重卫校英语的专业性,形成融入各大知识点的局面,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学习英语知识。因此,教师应注重学生思维的启迪,积极创新教学模式,以多种教学模式吸引学生听课注意力,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英语学习中。

三、卫校英语教育中创新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

1.缺乏明确的教学主题目前卫校英语教学中,常常忽视在整体上融入英语专业知识,学生只是简单地记忆英语基础知识,在理解句子中学习英语,对英语学习缺乏深入的认识,缺乏主动学习英语的热情,学生难以有效把握英语学习主题,影响卫校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2.素质教育模式不完善当前很多卫校英语教学仍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影响了现代英语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教师的进修学习并未得到高度重视,很多教师都未曾参加系统的培训,对中职英语教育的特征、性质缺乏清楚的认识,影响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四、在卫校英语教育中创新教育模式

1.知识引导教育模式在全面化和专业化知识引导下,运用新型教学方式,结合学生对医学英语知识的.需求,并运用个性化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究,找到知识的融合点。同时,在创新情景教学模式下,营造和谐的英语教学气氛。在教学活动中,运用鼓励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选择具体的实例,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主动学习英语;组织英语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2.整体构建教育模式在医学院英语专业课程中,运用多种评价方式让学生深入探讨和分析英语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多种评价活动为载体,形成互动性,配合多种形式游戏课程,让学生在游戏课程中学习更多的知识。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拥有正确的行为准则,为学生日后成为综合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中职学生由于学习能力不强,在英语学习中缺乏自信,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学习中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弥补不足,有效地提高英语成绩。3.个性化的教育模式所谓个性化教学模式,就是在教学中要考虑学生的个性,针对学生心理特征与语言表达特点,通过对知识的形象化、全面化运用,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在卫校英语教学中,应运用个性化、多元化教学方式,结合社会需求,引导学生学习英语,形成和谐的、个性化的课堂教学环境。4.生活化教育模式英语这门学科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其学习目的是学以致用。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可运用多种形式营造教学情境。作为一名现代英语教师,应把握好机会,积极利用现代化教学工具,营造体验式教学场景,以和学生生活相关的英语知识为切入点,使英语教学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实现学生英语知识和能力的共同提高。

五、结束语

卫校英语教学改革并不能一蹴而就,这是一项需要教师、学生、学校等多方积极参与,并在教学活动中融入素质教育的创新活动。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可以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英语知识。同时,创新卫校英语教育模式,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措施,也是顺利推行素质教育的基础。所以,英语教师应对课堂内容精心设计,大力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为日后成为受社会欢迎的专业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韩晓波.中职卫校学生医德教育困境及对策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15):71―72.

[2]鄢淑清.试论中职卫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施[J].现代职业教育,2016(32):168.

[3]肖慧.中职卫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知识窗:教师版,2016(3):8―10.

中职卫校实施“双证”教学探索 篇3

【关键词】中职卫校 “双证”制度 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8B-0066-03

职业教育主要培养掌握从事某种社会职业必备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双证”制度是指采用“毕业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学习形式,即学生在不延长学制的情况下,同时完成学历课程和职业技能的培训,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在“双证”制度下,要求学生既要具备专业知识,又要具备熟练的实践操作技能,学历、技能两手抓。

一、实施“双证”教学的法律依据和政策导向

我国1996年9月1日起施行的《职业教育法》第一章第八条指出:实施职业教育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实行学历证书、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2008年5月12日起施行的我国首部保护护士劳动者劳动权益的法规《护士条例》明确规定:中等职业学校护理、助产专业学生,取得相应的学历证书,并参加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合格,经执业注册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书方可从事护理工作。

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IIME)制定的《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指出:学习与掌握“医学信息技术”是医学毕业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2012年7月下发的《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着重指出:要重点培养具有医学和信息学双重背景的复合型人才。建设医学信息学人才培养基地,加大在岗培训力度,建立业务培训考核和职称评聘制度。

以上的法规和条例为“双证”教学的实行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政策保证。

二、实施“双证”教学的必要性

(一)医院、行业企业对卫生人才的要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要求应职人员职业综合能力强、素质高、上岗快。医疗卫生行业需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学生在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要求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并能够综合运用,在完成顶岗实习或岗前职业培训后,能够具有独立从事职业岗位工作的能力。职业资格证书是毕业生证明自己技能水平、职业能力的重要凭证,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人员的主要依据。

(二)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要求“招之即来,来之能用”,不希望耗费太多的资源或花费较长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岗位培训使他们达到上岗的专业技能要求。实施“双证”教学制度,学生积极参加各种职业技能资格培训及考试,使教学实习实训的时间得到了保证,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加强,促进学生主动适应市场,大大缩短毕业生进入社会职业岗位的适应周期,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全国每年都有大量的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社会就业竞争非常激烈,毕业生如果能一专多能,在获得毕业证书的同时具备多种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就能在就业竞争中取得优势,就业机会更多,拓宽就业门路。在中职卫校,如果学生毕业时就拿到护士资格证,育婴师证,口腔工艺技术初、中级上岗证,美容师证,中医推拿按摩师证等,那么他们的就业条件就要优于其他毕业生。具有职业技能证书的学生更容易受到用人单位的聘用,比如护理专业一名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各种“双证”培训,取得了护士资格证、育婴师证、美容师证、计算机卫生信息员证等证书,其在就业应聘时就会更有优势,选择面就会更大。

(三)有利于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技能型人才成长。职业教育是以就业教育为指导思想,以职业岗位需要为目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用人单位要求为标准,培养的是技术应用型人才,职业教育的质量主要体现在学生是否获得了符合职业生产岗位要求的能力和素质,具有独立从事某一职业岗位工作所需要的技术能力。职业资格证书的评价标准是由国家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组织企业和行业协会等共同参与并制定的,是职业生产岗位的基本技术水平和技能要求的反映。在中等职业学校中引入职业资格证书的校外鉴定评估方式,可以加强学校对学生实际能力的考察,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推动学校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使职业教育更加注重实际技能能力的培养,促进了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双证”制度的实施,拉近了学校与医院、行业企业的距离。为使专业课程内容与行业的岗位技能需求密切结合,学校深入了解用人单位对行业应用型人才的具体要求,根据职业资格标准为人才培养目标,调整专业设置和教学模式,改革课程体系,使教学内容适应社会行业需求,实现教学与就业对接,促进技能型人才成长。

三、南宁市卫生学校“双证”教学开展情况

南宁市卫生学校是一所中职卫校,2015年两校区在校生人数为13402人(其中全日制中职学生7560人、“2+3”高职生1278人、成人大专4564人),开设有护理、助产、口腔、中医康复保健、医学检验、药剂 、农村医学、医学影像等专业,师资力量充足,教学设施先进,是多项职业技能培训的培训基地。学校非常重视“双证”开展工作,成立有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在中心的总体协调下,各部门积极配合,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技能培训班,通过培训,经南宁市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进行技能考核认定,90%以上的学生在毕业前就获得1种以上的技能证书。

第一,开设多种技能培训班,并针对专业及市场需求进行调整,增加技能培训班项目。2015年新增加了“养老护理员”、“育婴师”2个技能培训项目。南宁市卫生学校近三年技能考证项目见表1。

第二,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技能培训班。向学生宣传“多一种技能、多一条就业门路”的思想,提倡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技能培训班,掌握多种技能,学生参加技能考证培训情况见表2。

护士资格考试培训是南宁市卫生学校护理、助产专业开设的重点培训项目,从2000年开展以来,在教学和管理上,经过不断的调整和完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积累了丰富的培训经验,南宁市卫生学校学生护士资格考试培训参与率见表3。

第三,南宁市卫生学校每年的“双证”率均达标。每年“双证率”均达到90%以上,南宁市卫生学校近三年的“双证率”见表4。近年来参加护士资格考试培训的学生护士资格考试通过率达到75%以上,并逐年稳定增长。

四、实施“双证”教学的对策和建议

中职卫校要在“双证”教学中挖掘学生潜力,开展有特色的职业培训,使毕业生具备较强的就业竞争力,应针对目前市场经济发展对卫生技术人才的需求采取以下措施。

(一)转变观念,树立新型职业教育观。加强宣传,促进传统观念的转变。传统的职业教育观侧重于学科知识系统性和完整性学习,忽视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以单一的学历教育为主,以追求学历文凭取得为学习目的。新型的职业教育观,是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从人才的社会需求和职业岗位出发,坚持素质教育与能力培养并重、理论考核与技能考核并重、学业考核与社会技能鉴定并重,并制定行业职业教育和培养发展规划,建立“双证”并重的科学评价体系。

作为为就业准备的职业教育,是以培养行业实用型人才为目标的专业复合型人才教育工程,是终身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组织学生进行市场调查,了解行业现况,增强就业竞争意识,引导和促进他们主动参与到职业技能培训中,使培养的学生既有理论知识,又有职业技能;既有工作能力,又有文化素质。

(二)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培训项目。2015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废止原劳动保障部颁行的《招用技术工种从业人员规定》,90个职业不再要求劳动者持职业资格证上岗,其中包括家政服务员、养老护理员、美容师、美发师、中药购销员等项目,废止《招用技术工种从业人员规定》意味着这些职业未来将不再有就业准入门槛。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职业鉴定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仅是取消持证上岗的就业准入,并不是取消职业资格考试。这是在形成一定规范后,把选择权交还给市场,由市场选择,由行业协会监管。比如,如果大多数雇主都希望保姆持证,愿意花钱请高级家政人员,市场也必然会做出反应,仍然有人会考证,如果毕业生有职业资格证书,就业时就比较“吃香”,会被优先考虑。因此取消一部分职业资格上岗证并不代表不需要考证,有职业资格证说明是经过专业培训,能力鉴定过的,就业时,有证的会比无证更有优势。

取消90个工种的职业准入资格考试,并不意味着会逐步取消所有的准入资格考试,其中取消的一些持证上岗的职业,比如商业、服务业人员中的营业员、推销员、摄影师、话务员、计算机操作员等,这些职业逐渐普及化、大众化,目前要求持证上岗已经落后了。而一些职业资格考证,比如执业医师资格证、教师证、心理咨询师、护士资格证等仍然含金量很高,要求持证上岗。

在继续做好各专业职业技术培训工作基础上,根据中职卫校办学特点,结合学校专业发展、学生就业需要,相关部门要经常深入社会调查,关注就业动向,根据社会需求,重点开展一些含金量相对高的职业资证考证培训项目。灵活开办培训班,除有一定稳定性,还要有一定的应变性,并及时调整培训项目,与国家要求的职业资格考试接轨。

(三)专业教学与职业标准的有机融合。严格执行国家对各专业教学要求的前提下,根据国家职业资格鉴定内容及考核标准,将职业技能标准的各项要求以及行业科技发展前沿的新知识与新技术整合到课程中,使专业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相适应,保证课程具有鲜明的技术特征和较高的技术含量。如医学信息技术信息员考试,可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增加医学信息学课程内容,将计算机教学与临床医疗单位的医疗信息技术有机结合,并建立网络数字化校园教学平台,构建课程教学与职业资格考证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在护理、助产专业的教学中,将护士资格考试的标准及技能要求纳入整个专业基础及专业课的课堂教学内容中,使学生牢固掌握专业知识并达到考证的要求,提高考证通过率。建立社会化考试与学科考核互认制度,凡通过护士资格证考试者,可直接认定校内专业课程成绩合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参加职业资格培训及考试的积极性,提高在校生的“双证通过率”。通过专业教学与职业标准的有机融合,促进学校课程考试与职业资格鉴定的衔接统一,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使职业资格考证成为促进教学的一个手段。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行“双证”教学需要一支既能指导学生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又能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训练和岗位能力培养的理论和技能兼备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为使课堂教学与职业资格考核有机结合,通过内培外引的方式,建立一支以专职教师为主、专兼一体、技能过硬、素质优良相对稳定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实施“双证”教学的重要保证,学校应高度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制定相关培训管理制度和措施,并采取必要的激励手段,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和培训,促进师资队伍的优化。

为掌握最新的行业发展动态和最新的企业需求,更好地将在校教学与医院工作实践相结合,根据专业教学的需要,可聘请或引进医院、行业企业专家等高级技术人才参与学校教学或到校任教。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或吸引业内优秀人才参与职业教育,使专业教学内容与职业技能标准实现无缝对接。

(五)强化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具有满足技能训练要求的实训场所是实施双证教学的基础条件。在校内,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将医院、企业职业文化氛围融入课堂教学,按照医院或企业的设置来营造真实职业环境及实验教学基地。护理、助产专业仿照医院的工作环境,建造“仿真老年护理病区”、“摸拟病房”;药剂、药品营销专业按照药品生产或销售流程的要求,在校内建设“药品制剂制备中心”、“仿真药品配送中心”、“摸拟中西药房”;口腔修复工艺专业将义齿加工企业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引入实训室,并与知名义齿加工企业合作建设“口腔义齿加工教学工厂”;中医美容、中医推拿专业建立“摸拟美容院”“康体美容中心”等,并按美容院的管理流程及要求进行操作,并结合采用对外服务的方式,使学生在仿真工作环境中完成实验实训教学。在校外,加强与医院、企业单位联系,建立一批与专业实践教学相适应的相对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并加强校企共建,实现校企互动互惠。

学校在推行“双证”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分析与研究社会职业岗位变化规律,以国家政策为导向,结合中职学生自身需求,开展“双证”教学,并在专业建设中不断完善,凝练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为卫生行业培养出更多、更专业、更优秀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刘萌.中等职业学校“双证制”模式初探[J].科教导刊, 2010(8上)

[2]张振祥.高等院校实施双证教育的策略研究[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0(9)

[3]蒋连芬,符莹.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实现中职卫生学校“课证融合”[J].时代教育,2013(11)

【作者简介】庞伟勤(1971— ),女,壮族,广西贵港人,南宁市卫生学校教师,工程师,中级职称。

中职卫校学生英语差异与应对策略 篇4

受生源条件限制, 中职卫校在校生整体素质参差不齐。笔者通过对我校2008级护理专业8个班级432人进行调查, 结果发现, 学生多数来自农村 (见表1) ;英语入学成绩为35~136分 (见表2) 。

调查显示, 城市学生占23.1%, 农村学生占76.9%;从入学成绩看, 优秀学生占10.6%, 中等学生占35.0%, 刚达到及格水平的占25.0%, 不及格占29.4%。学生英语水平跨度较大, 最高分与最低分差距为101分。

2 学生英语学习出现较大差异的原因

2.1 区域性差异引起语言学习差异

受方言影响, 闽南语系学生常把[h]发成[k], [蘩]发成[s];客家语系学生常规双元音[ai]发成[a:], [e]发成[藜], [θ]发成[s], [t蘩]、[d廾]发音不到位。由于城市教学条件较好, 因此城市学生在听、说方面强于农村学生。

2.2 基础水平差异带来的学习能力差异

从英语入学成绩来看, 多数学生处于及格水平。这些学生可阅读简单文章, 但语法知识不扎实, 书面表达能力差。为此, 英语教师应改变传统教育理念和方法, 进行分层教学, 真正体现因材施教。

2.3 非智力因素引起的差异

学生现有知识经验和认识水平主要受家庭、社会和早期学校教育影响, 由于学生生活环境和接受的早期教育各不相同, 因而知识、经验积累也存在明显差异, 这使得学生在学习态度、认知方式、学习风格及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3 应对策略

3.1 搭建合作学习平台

19世纪早期, 美国一些学者开始研究合作学习并将其运用于实践, 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出现了合作学习的研究和实践, 取得了较好效果。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共同研讨、相互交流, 也便于师生交流, 从而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多向交流, 多维互动[1], 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3.1.1 合作学习实现了语言教学活动中动态因素的多边互助

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每组4~6人, 小组成员英语水平不同, 以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通过合作学习, 可提高学生的认知、推理水平, 促进其共同发展, 提高学习效率。小组活动还应安排主持人、发言人, 以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3.1.2 组际交流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延伸和发展

小组活动所营造的活泼、生动、和谐的教学氛围,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师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组织组际交流, 为学生信息交流、协同讨论提供更广阔的空间。组际交流可采用组际研讨、组际互查和组际竞赛等方式进行。

组际研讨:由教师指定讨论较成熟的2个小组发言, 提出本组仍未解决的问题, 其他小组进行补充、评价, 给予解答, 最后由教师归纳。

组际互查:各小组互相检查对方讨论情况, 也可互相检查对课文的理解情况, 互相批改习题等。

组际竞赛:教师提出问题, 各小组抢答或按顺序回答, 当某一小组成员回答错误或不完整时, 同组其他成员予以纠正或补充。教师根据各小组答题速度和质量评分, 并适时给予鼓励。

组际交流时, 教师应对组际交流方式等作出规划和安排, 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 引导各小组围绕问题展开讨论, 并适时进行讲评。组际交流后, 教师按照一定评价标准对各小组间的互动作出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价。

小组竞赛比个人竞赛更能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激发其学习英语的兴趣, 而且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提高英语学习能力起到推动作用。

3.1.3 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学习机会

在合作学习中, 每个学生都有发言、表现机会。宽松的学习环境,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同时也逐渐消除了学生间的个体差异。

3.1.4 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

合作学习中学生是主动地、自主地参与英语学习, 教师通过引导, 有效地促进学生英语认知水平的提高, 培养了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

3.1.5 合作学习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 树立竞争意识

合作学习中, 学生互助合作, 师生平等交流, 形成了良好的师生、生生关系。在此基础上, 学生可发表不同观点, 交流信息, 拓展了思维;而组际间的交流与竞争, 使小组既有凝聚力又有竞争力, 促使学生树立竞争意识。

3.2 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集文字、声音、图像于一体, 使英语教学不再只依赖文字、符号和简单图画来完成。它突破了语言内容“时”“空”界限, 可模拟不同语言环境, 使原本枯燥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

多媒体教学还极大地丰富了教材内容, 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从而有效消除了学生间的差异。

3.3 创新教学评价方式

传统评价方式侧重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 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这使得学生只关注学习结果, 也使教师失去了在教学过程中了解学生、了解教学情况的机会。一些学生因成绩不佳, 自信心不足, 失去了不断进步的机会。

为此, 教师可通过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

(1) 合作态度。小组成员是否愿意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 积极开展合作学习。

(2) 小组分工。小组分工是否合理, 成员能否根据自身特质承担不同任务并出色完成。

(3) 小组协作。小组成员能否帮助本组其他成员完成工作, 体现协作精神。

(4) 小组交流。小组内或组际间能否顺利交流, 能否通过讨论获得新方法、新启示。

(5) 合作效果。小组能否出色完成任务。

过程性评价强调学生参与学习全过程, 关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突出学生的发展与变化, 着眼于学生能否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学习积极性与兴趣能否提高[2], 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能否互相帮助, 共同进步。该评价方式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愉悦, 调动了学习积极性, 从而促进了自身发展。

4 结语

学生通过合作学习, 互相帮助, 消除了听、说方面的差异, 解决了发音不准的问题;不同水平的学生互相讨论、学习, 克服语法难点, 完成学习任务, 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在多媒体教学中, 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学习热情, 提高了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他们主动参与到朗读、练习及角色扮演等教学活动中。

激励性的过程性评价, 能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并调整学习计划, 改进学习方法, 达到提高英语认知水平, 增强英语思维能力的目的。

笔者通过科学的教学手段, 逐步消除了学生间的差异, 促进了学生知识水平、综合能力的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1]R.E.斯莱文.合作学习的研究:国际展望[J].当代教育科学, 1994, 1:33.

阜新卫校实习 篇5

阜新卫校首届实习生护理技能大赛

为了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实习质量,促进我校护理专业又好又快地发展,进一步提高实习质量,阜新卫校实习科联合市内各实习医院护理部于9月3日、4日历时两天举行了首届实习生护理技能竞赛。本次竞赛共设置了演讲、知识、技能三个竞赛单元,参赛实习生61人。分别设置了单项奖和综合奖,共计43个奖项,获奖人数达36人次之多。

各实习医院护理部对于本次竞赛均表现出了充分的重视,在赛前分别对竞赛学生进了多次的技能和知识培训。中心医院和第五人民医院获得了优秀组织奖。通过本次竞赛既检验了学生的实习效果,也补充了医院实习中存在的不足,使实习生的操作技能水平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实习生实习的热情空前高涨。学校实习科和各医院护理部之间也有了更进一步的沟通和协作,对日后学生的实习工作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浅析中职卫校内科护理教学方法 篇6

关键词:中职卫校;内科护理;教法方法内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之一,它主要阐述了内科疾病的概念、分类、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要点、护理评估、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等内容。内科护理教学课时相对较少,内容多且复杂抽象,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仅注重知识的讲授,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学生参与度很低,课堂气氛沉闷,加上中职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理解能力较差,学习能力较差,学习自觉性和能动性较差,他们想把知识学好、学扎实非常困难,因此在内科护理教学过程中,笔者根据不同班级学生的不同情况和具体知识内容的不同特点组合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全程参与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现将运用的教学方法简介如下。

一、讲授教学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最常用和最基本的教学方法,多用于重要理论知识的教学。教师通过讲授教学法既可以复习旧知识,又可以对重点概念和护理措施进行讲解,使学生快速、准确地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教师在采用各种方法进行授课时,大多都伴以讲授教学法。

二、角色扮演教学法

角色扮演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教学联动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根据所学内容精心设计和编写剧本,预告学习目标,并选派学生扮演护士角色和患者角色,使学生在模拟临床工作场景下,掌握疾病的症状、体征及相关护理操作技能,提高与患者沟通的能力和技巧,增强爱伤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角色扮演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性和参与度,促使学生使用规范的临床言行,避免护患纠纷,有利于护生顺利过渡到临床护士的角色。

三、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将临床护理病例应用于课堂教学,通过教师讲授、学生讨论以及教师总结归纳实现临床护理学课程教学目的的教学方法,是现代护理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针对典型疾病应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典型案例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梳理和探讨,做出自己的护理诊断和护理评估,并根据评估内容,制订完整的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内容。此种教学方法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注意力,开阔学生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四、PBL教学法

PBL指在医学教育中以具体的临床问题作为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和引导学生把握学习内容的教学方法,是在临床前期课或临床课中,打破学科界限,以病人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的小组研讨或教学。在内科护理教学中应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教师结合病例提出问题,学生以组为单位分组回答问题,最后教师对所学重点内容进行归纳总结。PBL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学习起点,注重小组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启发式教育方法,它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教学目标,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不断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演示教学法

演示教学法是教师借助多媒体或教具将某一技能或操作程序展示给学生,促使学生掌握某一技能或操作程序的教学方法。在内科护理教学中可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采用先演示、后讲解,或先讲解、后演示的方法讲授新知识。演示教学法可将生涩、抽象的知识直观、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形成正确概念,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识记新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演示教学法多应用于内科护理技能操作实践教学。

六、讨论教学法

讨论式教学法是指为实现预订教学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预先的设计与组织,启发学生就给定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学习方法。讨论教学法的教学环节为设计问题—提供資料—启发思路—得出结论。在内科护理教学中运用讨论教学法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独立性,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能及时地了解和掌握不同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层次,及时调整教学进度,使学生扎实掌握所学知识。

内科护理学是中职护生必须掌握的一门核心课程,其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将来的实习和就业。因此,在内科护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知识特点,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因材施教,理论联系实践,将临床实用的内科护理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把学生培养成为理论扎实、技术过硬的实用型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曹红.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3(10):55.

中职卫校英语课堂教学之我见 篇7

1 当前中职卫校英语教学现状不容乐观

(1) 大多数中职卫校对英语教学存在不同程度的忽视。中职卫校普遍存在师资不足, 对英语教学投入不足等问题, 影响了英语教学质量。在学生方面, 很多学生进入中职卫校后, 把学习重心和精力都放在了专业课的学习上, 认为只有学好了专业课才能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在教材方面, 目前使用的中职英语教材是通用教材, 对中职卫校开设的专业内容涉及很少, 不能满足就业岗位的需求。

(2) 随着中职学校的扩招, 中职卫校学生素质急剧下降。现今中职生文化基础较薄弱, 大多数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 缺乏学习自觉性和独立自学能力。就我校而言, 大部分学生来自教学设备和教学水平相对落后的偏远山区, 学的大多是“哑巴英语”, 他们的听、说能力普遍较差, 从心理上惧怕英语学习, 心理压力大。加之学生英语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 知识连贯性不强, 对教师课堂讲的内容听起来费劲, 导致他们没有学习英语的热情, 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给英语教学增加了困难。

(3) 大多数中职卫校英语教师采用“一言堂”的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形式单一, 教学方法单调, 教师以讲为主, 忽略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

2 进行英语课堂教学改革,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2.1 教师充分备课, 优化组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中职卫校英语教学的目的, 是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和职业技术方面应用的能力, 应听、说领先, 读、写跟上。教师备课时要掌握每个单元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确定侧重于听、说、读、写中哪个方面的训练, 以及每个单元的重点、难点是什么, 要用到哪些教具, 要采用什么教学方法等;对所讲内容的详略、先后顺序、讲练如何结合等作出合理安排[1]。只有优化、组合教学内容和改变教学方法, 教师在授课时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课堂效率才能提高。

2.2 创建和谐的教学氛围,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用愉悦的情绪感染学生, 引导他们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要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 使学生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在课堂上鼓励学生敢读、敢说、敢写, 对学生的进步要适时表扬, 使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学生出错了也不应过分批评, 应以鼓励为主, 英语就是在“错”中学的, 第一次犯错了, 纠正后就不会再错。和谐的教学氛围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培养其学习英语的兴趣。

2.3 在教学中穿插有趣的教学相关内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穿插一些有趣的教学相关内容, 如生动的英语故事、幽默的英语笑话、国外的风土人情等内容, 能使枯燥的英语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我校学生来自广西、贵州、云南, 他们中大多数是少数民族。笔者在讲授“Fun Time”[2]这个单元的万圣节时, 先让学生介绍具有本民族特色的节日活动, 如壮族的三月三唱山歌 (sing folk songs) 、瑶族盘王节跳祭祀舞蹈 (dance the sacrificial dance) 、彝族火把节围着篝火跳舞 (dance round the bonfire) 等。学生谈论本民族的活动时兴致昂扬, 听别的学生介绍他们民族节日时, 也是全神贯注。学生做介绍时允许中、英文结合, 笔者在总结他们的介绍时把他们没能用英语表达的地方翻译出来。之后转向课文学习:“So who can tell me what Halloween is?How do people celebrate Halloween?。”学生迫不及待地想了解这个具有西方特色的万圣节。在这次课上, 学生既能了解各个民族的节日, 又能学好英语, 他们的学习兴趣很高, 课堂教学效果很好。

2.4 以学生为中心, 创设有效的课堂活动

传统的教师唱“独角戏”, 学生被动吸收知识的教学方法, 只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教师要善于设计和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 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与技能。例如, 笔者在讲授“Let’s do some shopping”的对话部分时, 设计了一个关于购物的情景, 让学生进行角色表演。先把学生分成两个大组, 其中一组代表售货员 (持有教师提供的商品价目表) , 另一组代表顾客 (持有教师提供的购物清单) , 每一大组又分成若干小组。在学生准备表演的过程中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然后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分别扮演顾客和售货员进行对话, 评出最佳售货员和最佳顾客。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表演中,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通过角色扮演, 沉浸在摸拟情境里, 在充满情趣的活动中, 才能更好地用文明、准确、得体的语言与人交流[3]。

2.5 把英语教学与专业结合起来, 提高教学实用性

教师在教授英语时, 要注意挖掘跟专业有关的知识, 并结合专业展开教学, 以提高英语教学的实用性。笔者在我校护理专业班级讲授“W hat Do You Do?”这个单元时, 先给学生看一张护士的图片, 问:“What’s the women in the picture?”学生回答:“She is a nurse.”接着问:“What do nurses do in the hospital?”引导学生讨论护士的职责有哪些, 然后分组比赛从课本或工具书中查找跟护士职业有关的英语词汇, 如打针 (give an injection) 、发药 (give patients the medicines) 、查房 (make the rounds of the wards) 、照顾病人 (look after the sick people) 、白班 (day shift) 、夜班 (night shift) 等。哪个组找到的词汇最多就能得到一定的奖励, 哪个组找到的最少就要受到一定的“惩罚”, 如唱歌等。学生在既紧张又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了跟专业有关的知识, 改变了他们认为英语无用的看法, 从而提高其学习英语的热情。

2.6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多媒体的直观教学使学生如临其境, 在逼真的情境中培养形象思维。多媒体的运用, 使教学变得直观、有趣味性, 使学生易于接受, 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改变了枯燥无味的教学环境, 使学生对学习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 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例如, 讲授“What’s for dinner?”这个单元时, 笔者放了一段关于西方餐桌礼仪的视频, 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能轻而易举地了解到摆放餐具、刀叉等知识。

虽然中职卫校英语教学存在方方面面的问题, 但是只要教师切实改善师生关系, 认真钻研教材, 不断改进教学理念, 完善教学模式, 运用切合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就能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 增强中职卫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摘要:目前, 中职卫校英语教学现状不容乐观, 本文旨在探索通过改进教学理念, 改变教学方法, 完善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提高课堂效率等手段, 增强中职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关键词:中职卫校,英语,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李庆和, 叶圣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之我见[J].河南教育:基教版, 1997 (5) :18.

[2]陈琳.英语:基础模块 (学生用书) (第一册)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

提升中职卫校英语教学质量的探讨 篇8

一、在教学中穿插有趣的教学相关内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英语课堂中, 教师可以适当穿插一点富有趣味性教学内容, 比如, 给学生呈现一些有趣的英文故事或者是幽默的英文笑话等, 这样可以让英语学习变得轻松而愉快, 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情愫。比如, 在对“Fun Time“这一单元的万圣节进行教学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解说一下自己所了解的有着民族特色的节日活动, 如有壮族的3月3唱山歌 (sing folksongs) 、瑶族盘王节跳祭祀舞蹈 (dance the sacrificial dance) 以及彝族火把节围着篝火跳舞 (dance round the bonfire) 等。在学生分享这些自己所了解的有趣的民族节日活动的时候兴致勃勃, 激动万分。学生进行介绍的时候允许中文和英文相结合, 教师在对学生的介绍进行总结的时候可以将其未能用英文表达出的地方翻译出来。接着再顺理成章地引导学生转入课文的学习:“So who can tell me what Halloween is ? Howdo people celebrate Halloween ?。”如此学生便急切地想要了解这一饱含西方特色的万圣节。如此一来, 学生不但可以很好地了解我国各民族中的节日性质, 而且还能够有效地学习英语知识, 学生的学习热情被点燃, 课堂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二、强化专业词汇量与专业英语口语

中职卫校学生在毕业之后需要运用英语这一语言的时候基本上是和医护专业相关的, 别的方面的词汇就运用的比较少, 因此专业性词汇的了解与掌握是不容忽视的。比如, 一位护士要想通知一名外国朋友“后天上午需要进行胃镜检查, 明天晚上12点以后应避免吃喝东西。“其中须先懂得“胃镜检查”这一个词汇的英文表达。就一般卫校学生而言, 多半是不了解“胃镜检查”这一词汇用英语是如何表达的, 可是介于卫校学生所选专业的性质则必须得掌握该类词汇英语表达。我们知道, 一名卫校学生其在校期间学习英语的时间是有限的, 运用到学习专业英语词汇的时间更有限, 所以, 在卫校的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应该适当地多向学生传授一些和医护这一专业相关的常用知识, 特别是医护专业性词汇, 同时努力使学生达到可以脱口而出讲一些平时常用的医护专业英语口语。鉴于此, 卫校英语教师自己本身也要多学习和掌握一些与医护专业有关知识, 尽量达到英语和医护专业的“双栖”。

三、以学生为中心, 积极创设有效的课堂活动

以往课堂教学中教师个人唱“独角戏”造成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新的教学模式, 使学生感到学习枯燥且乏味。所以英语教师应该不断设计与组织目的性强、有效的课堂活动, 促使学生能够将所学习的英语知识和技能得到运用, 让其在运用中得以提升。比如, 在对“Let‘s do some shopping”这一对话片段进行教学时, 教师可以先设计出一个有关购物的教学情景, 使学生展开角色表演。可以引导学生分为2个大组, 一组扮演售货员, 而另一组则扮演顾客, 在每个大组中再分作若干个小组。当学生在准备表演的过程中英语教师应该进行适当的指导。接着每一小组派出一位代表分别扮演采购者和售货员展开对话, 接着评出优秀售货员与优秀顾客。如此学生的参与热情就高涨起来, 教学气氛也被激活。学生经过了角色的扮演, 都沉浸在这种模拟性情境中, 这样就能够有效地运用文明、准确和得体的英语语言与人沟通交流。

四、将英语教学与专业有机结合, 提高教学的实用性

英语教师在课堂中, 应该注意提取与专业相关的知识, 同时结合医护专业的性质来进行教学, 促使提升英语课堂的实效性。比如, 笔者在跟护理这一专业的学生讲授“WhatDo You Do?”单元的时候, 笔者就先为学生呈展示一副护士的图画, 提问:“What’s the women in the picture?”这时学生立即回答到:“She is a nurse.”笔者接着发问:“What donurses do in the hospital?”使学生探讨作为一名护士的主要职责有什么, 接着分组进行比赛从文章或者是工具书当中收集与护士职业相关的英文词汇, 例如:打针 (give an injection) , 发药 (give patients the medicines) , 查房 (make the rounds of thewards) , 照顾病人 (look after the sick people) 等等。给予收集英文词汇多的小组一定的奖赏, 给予收集英文词汇最少的小组一定的“惩罚”, 比如表演节目等。中职学生在这紧张且快乐的氛围中不仅掌握了与专业相关的英语知识, 还改变了其认为英文“无用武之地“的思想, 进而也提升了英语课堂的教学质量。

总之, 中职卫校英语课堂教学是一项系统性比较强的教学工程, 需要英语教师对学生进行英语兴趣的培养与激发, 从而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地发挥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还可以大幅度提升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增强中职卫校学生的英语水平与英语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唐蕊.浅谈英语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 2012 (23) .

[2]徐艳.浅谈网络环境下的中学英语教学[J].中学生英语, 2012.

[3]陈琳.英语:基础模块 (学生用书) (第一册) [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2 (12) .

[4]蒋显勇, 徐克前.医学检验专业教学改革探讨[J].检验医学教育, 2010 (13) .

卫校英语 篇9

一、交际化的课堂教学

课堂实际教学过程中, 教育者应尽可能的为学生们营造出交际化的课堂教学环境, 让学生们能够在几十分钟的课堂中, 全面掌握与了解英语语言方面的技能。以前, 中职卫校英语教学以传统教学方法为主, 对学生英语语言知识能力方面的培养十分的重视。教学中, 教育者采用的是“满堂灌”教学方式, 一大半的时间都是在教学生们词组、语法方面的运用方法, 这样的教学方法将最终导致学生产生出了“聋哑症”。该方法已经无法与日渐开放的社会实际需求相适应。从现代教学法的观点角度上看, 应实现开放型、交际型、实用型的英语课堂教学。而在这其中, 交际型最为关键, 即英语学习的目的是通过英语进行交际。课堂教学中, 我们要把英语当做一种交际工具。为了使英语课堂气氛更加的活跃, 增强实际学习效率, 英语必须做到学一句用一句, 逐步使英语占领整个交际阵地, 学以致用。怎样才能实现英语课堂教学的交际化呢?一方面, 从语言学理论的角度上看, 人天生就有着学习语言的天赋, 在相应的环境以及条件下拥有获取语言的能力, 而要想获取语言, 最重要的就是交际。语言的交际能力具体涵盖了语言的输出能力与输入能力。其中, 听、读属于输入范畴, 说、写属于输出范畴, 二者合二为一就产生出了语言的交际功能。简单点说, 交际化的英语课堂教学应涵盖语言输入与语言输出两方面。虽然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包括输入与输出, 但这两方面过于片面, 很难实现交际化。另一方面, 从人们语言习得的实践角度上看, 习得语言主要是因为对听、读两方面的内容有了全面的理解, 并不是关注语言形式。当这样一种理解输入达到了一定程度的量, 语言能力水平就会进一步提高。语言输出能力主要是在充分的语言输入情况下而最终形成的。所以, 教育者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始终运用英语安排组织教学, 通过英语的方式对单词、课文加以解析, 创设出良好氛围的英语语言交际环境, 加强师生、生生间的听、说英语能力水平。

二、中职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具体途径及方法

1.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手段用英语组织教学

通过英语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主要是教育者充分准备, 以此让学生们温习旧的知识, 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将其学习兴趣全面激发, 积极的引导学生们树立起良好的学习动机以及学习目的, 同时, 还要确保知识间的有效联系。新课导入过程中, 除了要重视以旧拓新外, 还必须确保所导入的内容能够构成交际语言。比如, 我们可以结合教材中的插图设置相应的问题、设问应按照新讲授的语言项目通过模仿原句的形式开展问答, 从而让导入新课环节散发出浓烈的语言交际气息。

2.培养中职生“说”的兴趣

我们常说,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唯有将学生英语表达兴趣全面激发, 课堂教学和训练才会具有重要意义。实际中, 教育者应采用英语口语的表达方式和学生们感兴趣的生活有机的联系起来, 并要求他们通过英语的方式将自己平时喜闻乐见的事物进行充分的表达, 他们会在成功的表达中体会到学习英语所带来的乐趣。可以开展多种教学活动诸如讲故事、英语演讲、小组对话等, 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表达机会, 使他们在活动中去感受学习英语所带来的乐趣, 在听、说的联系中切身体验帮助他人和被他人帮助的快乐。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育者必须对学生加以全面了解, 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对于各个层次、不同性格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培养他们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增强英语学习的自信心。如果课堂交流过程中出现错误, 教育者不应立即将其错误指出并纠正, 而是要做好相关记录, 加强和学生沟通交流, 同时, 纠正概念、语法中出现的错误。对于犯错误严重的学生应予以宽容, 这样, 不会削减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

3.加强学生英语写作训练

之所以加强学生的写作, 主要是想让学生可以通过书面的方式将自己的思想予以表达以及记录实际事物。写作是利用书面的形式将信息传递的一种交际方法。教育者要精心设计写作题目, 先从浅到深, 再由易到难。写作之前, 应让学生们提供实际所需的词组以讨论写作的具体形式及其核心内容。教育者还可提供相应的词组给学生, 避免他们写作过程中用错了词组或者按照中文的方式写英语句子, 以保证学生最终所写的作品错误率小。作品交上来之后, 教育者应细致的进行批改, 并注上评语, 同时选出优秀的作品, 打印出来发给学生们, 让他们认真地辨别, 哪种内容, 该采用哪种表达方法。这一方式实质上就是对学生进行了有控制的写作练习以及指导性的写作练习。在经反复练习后, 学生的写作水平就会有所提高, 从而实现了自由写作的目的。这样不仅进行了有形文字的交流, 同时, 有利于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

4.实际操作练习与巩固过程中, 让课堂形成语言交际环境

无论英语教材中的练习形式是哪一种, 教育者都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将其转变为交际练习。由景生情, 进而丰富学生的想象, 让他们充分的利用自己已学的语言材料开展交际, 以确保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将学生的智力全面开发, 意义重大。

三、结论

综上所述, 中职卫校英语教育者必须适应新形势要求, 树立新观念, 强化业务进修, 进一步提升自身业务水平, 唯有如此, 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才会真正得以培养。

参考文献

[1]周光辉.优化情景教学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1, (5) .

[2]甄京肖.论高中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考试周刊, 2009, (39) .

[3]陈娟.浅议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华章, 2010, (20) .

[4]江柳苹, 邓倩儿.“情景——活动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教育导刊 (上半月) , 2011, (3) .

[5]武光.论英语交际能力在视听说课中的体现.中国校外教育 (理论) , 2008, (5) .

卫校英语 篇10

关键词:中职,卫校,英语水平差异,措施

一、中职卫校学生英语水平存在差异的原因分析——以城乡学生差异为例

(一) 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感兴趣程度不同

对于城市学生而言, 从小英语就被列入教学范围, 且形成竞争, 竞争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英语, 并且有着自己的明确目的, 从而逐渐形成了对英语的兴趣, 而且学校和家庭也可以提供较好的学习条件, 所以这种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帮助学生形成了扎实的英语功底;但是对于农村的学生而言, 在学习环境、学校软硬件配置以及家庭状况方面都远不能和城市学生相比, 此外, 传统观念的存在也影响了他们对于英语重要性的认识程度, 他们从小就没有培养起对于英语的兴趣, 所以自然在后来的英语学习过程中也很难掌握相应的学习技巧, 技巧和兴趣的缺乏导致农村学生面对英语时候表现自卑, 很少开口讲英语。

(二) 学生之间英语基础存在差异

对于城市学生而言, 英语存在于生活的各个角落, 他们基本天天都会接触到英语, 而且城市里有适合于各种年龄段的英语培训班, 由于环境的影响, 家长也很乐意投资于英语辅导方面, 可以说, 城市的学生一直都在强化对于英语的学习;而农村的学生, 无论是培训班方面还是家长的观念方面, 都无法与城市相比, 而且匮乏的师资力量甚至无法保证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 因此在初中入学之前, 农村学生基本是英语零基础。

(三) 学习资源分布不同

城市学生英语学习资源广, 基本每一所城市的学校教室都有各种数字化的教学设备, 这种课堂自然会深深吸引学生进行英语学习, 此外, 参数众多的图书馆以及学生可以频繁接触到的电子词典、复读机、电脑等设备都可以帮助学生更方便和有趣地进行英语的学习;而农村学生由于经济状况、交通闭塞等原因, 学习资源非常稀缺, 而且学校的设施较为简陋, 除最基本的纸质版课本之外, 没有太多资金进行校园宽带、教学软件以及英文图书的购买和构建, 这就造成了学生只会书面表达, 一旦涉及到口语和听力, 就立刻表现出问题了。

二、如何消除学生的差异, 促进学生共同进步

(一) 分组合作, 形成合作学习小组

小组合作学习从整体上而言做到了语言教学活动中一种动态因素的多维度互动。在进行分配的时候, 可以以全班学生为分配基础, 依照每组5人分配为若干小组, 并且要保证每一组成员的英语水平都不同, 这样才能达到合作互助、共同进步的目的, 并且可以提高小组的学习效率。此外, 每个小组中都应该有自己的小组负责人以及发言人, 主要由他们来负责与其他组和教师之间的交流,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

小组自身是一个合作的团队, 但是, 小组之间的交流其实也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发展延伸。适当的小组交流, 可以营造出活泼、和谐和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 可以让组员不再拘束和心不在焉, 而是集中注意力兴趣盎然地学习交流, 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交流和协同讨论的能力。小组间的讨论不必局限于简单的交流, 可以通过小组间的研究、互查以及相互竞赛等方式来进行,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与一般的课堂教学相比, 这种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更好地让学生发挥其积极性, 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 进而帮助学生培养较好英语学习习惯, 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而且, 相对于普通的课堂教学, 小组合作教学更保证每个学生的学习机会都平等, 因为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每个学生都可以有机会发言和表现自己。而且与那种面对教师的学习环境不同, 这种小组环境更为随意, 可以让学生大大提高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潜移默化中学生之间存在的水平差距也会逐渐缩小。

(二) 借助数字化多媒体设备

学校教室应配备有专门的多媒体设备, 这些设备可以帮助教师进行文字、图像以及声音方面的英语教学, 使得英语学习不再仅仅局限于书本上的文字符号以及较为简单的图片, 可以说, 多媒体的教学已经不再是普通的“二维”教学, 而是突破到“三维”的领域, 借助视、听、说三种感觉来让教学环境不再枯燥, 变得更加得形象和具体化。

(三) 对教学评价方式进行适当创新

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只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 其实也就是考试的分数, 却一直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 所以导致学生只关注学习结果, 而不管是用何等手段。教师无法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了解, 所以学生成绩较差就直接进行批评, 而不关注学生是不是认真学习, 这就使得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和进步的信心。

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 也就是关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关注学生是否主动投身于学习活动中, 关注学生的积极性是否得到提高, 是否在小组合作中提高了自身的成绩等等。

参考文献

[1]贾冠杰.外遇教育心理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7.

[2]曾亦明.农村中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研究[J].现代交际, 2009.

[3]R.F.斯莱文.合作学习的研究:国际展望[J].当代教育科学, 1994 (1) :33.

[4]李雁冰.课程评价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

卫校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探讨 篇11

关键词:卫校 人体解剖学 人体解剖学教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2(b)-0-01

人体解剖学是卫校中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是卫校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与其他专业课程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然而,长期以来,卫校人体解剖学教学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难以满足新时期社会对医学人才的素质要求。作为人体解剖学教师,需要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培养出适合社会所需要的医学人才。针对人体解剖学的课程特点,同时结合课程教学实际情况,该文对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进行了分析总结。

1 教学观念的改革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医疗体制的逐步完善,社会对医学人才的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人体解剖学是一门医学基础课,是学生学习医学课程的开端。我们必须要抓住这样的一个有利时机,在人体解剖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开展素质教学。作为人体解剖学教师,必须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高度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加强学生人体解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传统的人体解剖学课程教学,往往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学生只能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授,无法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不能积极地进行自主学习。随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不断深入,人体解剖学教师应该改变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提供充分的学习资源,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协作学习,实现知识意义的自主建构。

2 教学内容的改革

人体解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知识点非常多,名词繁杂,而且非常抽象、枯燥,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难以记忆和理解。因此,人体解剖学教师在进行教学系统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将来学习和工作的需要,对理论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的选取和设计,把一些难点或与临床相关度不高的知识点舍弃掉,尽可能做到简明扼要、突出重点、切合实际,这样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让学生比较轻松地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将来的工作做好必要的知识储备。

当然,在教学内容取舍的时候,要照顾到学生的差异,尽可能满足不同层次水平学生的不同需求。如果实在无法兼顾,人体解剖学教师可以鼓励高水平、求知欲较强的学生,到图书馆借阅相关书籍、到中国知网查阅相关数字资源等等,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3 教学方法的改革

传统的人体解剖学教学大都采用课堂讲授法,采取的是填鸭式或半填鸭式教学,注重的是人体解剖基础知识的讲解,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更无法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卫校人体解剖教学中,我们必须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启发式教学,着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目前,关于卫校人体解剖学的教学方法非常多。病例讨论教学法是一种常用的人体解剖学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引导学生对病例进行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将所学的人体解剖学基础理论知识和操作知识相互融合,理论联系实际,缩短了课堂和临床之间的距离,突出了人体解剖学知识的实用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简称PBL)也是人体解剖教学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由教师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围绕临床问题进行相应的人体解剖学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主动建构比较全面的知识框架。

4 教学手段的改革

卫校人体解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采用标本、挂图、模型和活体结合板书进行授课,帮助学生完成知识意义的建构。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采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已经成为卫校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教师可以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积极开发和制作多媒体课件,给学生提供直观、形象的图形、图像、视频、动画等,利用三维动画技术清晰地显示人体解剖细微结构,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构建虚拟实验室,使教学内容变得生动直观,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帮助学生把课堂上抽象的理论知识进行消化和吸收,注重学生主动性和动手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5 实验教学的改革

实践能力是医学人才必须要具备的能力。人体解剖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人体解剖实践能力,因而人体解剖学实验是人体解剖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的卫校人体解剖学基本上很少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机会,常常以教师示范教学、学生观察标本为主,而且实验课时比较少,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针对目前的人体解剖学实际情况,在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中,我们大量增加了学生动手操作的内容,并且通过开放课堂的方式适当地延长学生的操作时间。开放课堂是指实验室在课余时间向学生开放,学生随时可以去实验室进行观摩和操作。通过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学习人体解剖学的兴趣,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锻炼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

6 教学评价的改革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反映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过去的卫校人体解剖学教学评价主要采用考试的方式,难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能力。因此,需要我们对教学评价方式进行改革,这也是教学改革质量监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主要采用理论、实验、平时三结合的考核方法:理论考试依然采取闭卷方式,主要考察学生基础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学生的分析应用能力;实验考试主要是实验技能考试,重点考核学生的人体解剖实验基本原理和实践操作能力;平时考核主要是对学生的出勤、平时作业、课堂讨论等的考察,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这样,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相结合、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能够得到更全面和真实的学习信息,保证了人体解剖学的教学

质量。

综上所述,卫校人体解剖学的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同时又很艰巨,需要人体解剖学教师长时间的努力和付出,不是能够一蹴而就的。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是适应现代医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我们相信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一定会取得越来越丰硕的

成果。

参考文献

[1]刘德刚.提高解剖学教学质量的思考与探索[J].科技信息,2012(24).

[2]喻荔娟.关于人体解剖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4(8).

[3]张晓春.中等卫生职业学校解剖学教学的改革[J].解剖学杂志,2007(5).

网络媒体在卫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篇12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教学模式,辅助教学

科学技术以及社会的飞速发展, 使得当前成为信息化时代。课堂教学逐渐开始大量应用网络及多媒体技术。在现代教学过程中, 适当地运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 并且给予适量的课后复习, 就可以达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此外, 引导学生持续地与教学媒体之间进行互动, 进而达到教学效率提高以及学习水平提升的目的。现代教育中关于借助网络以及多媒体环境提高教学水平已经逐渐形成趋势, 通过各种学术会议的开展, 组织世界范围内的专家学者进行教学媒体的选择和使用。荀子有云:“善假于物也”, 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当善于对外部环境以及客观条件进行运用。全球范围内都充满了教育信息, 所以应用网络和多媒体教学是每一位教师最为基本的技能。快速发展的计算机网络以及多媒体技术是进行现代教学最基础的技术支持。通过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原本传统的较为生涩的说教变为具体形象的画面和声音刺激学生的多个感官。让原本看不见的变为看得见的, 让静止的动起来, 如此可以构建足够真实的教学环境, 用更加有趣、生动和吸引人的教学内容吸引学生学习, 让英语教学变得更加符合学生对于知识的认知习惯。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容易的接受, 从而实现大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一、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存在的制约和局限性

1.传统教学对于学生限制过多。依照以往的教学模式, 学校、教室以及书本这三个渠道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方式, 这也是“师之所存, 道之所存”的原因。而且这些知识基本都是纯粹的文字记录, 但是知识的学习本身就是一种对于客观世界的认知, 但是因为文字记录太过抽象, 所以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依然依赖于学生的领会和想象, 所以学生想要去客观的学习知识, 是一个非常困难的过程。

2.传统教学模式对象较少。对于传统的教学组织而言, 主要是一个教师和几十个学生, 纯粹的知识灌输, 师生和同学之间也没有足够的交流。对于交流有着较为严重的阻碍作用。单纯的依靠以往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和教师滔滔不绝的讲解是很难引导学生去自主学习的。

3.传统教学模式对于帮助学生加强记忆无益。以往的教学模式, 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和记忆。所以学生需要在记忆方面浪费太多的精力, 对于学生的素质教育有着不利的影响。

二、进行网络媒体教学过程中的要点

1.在网络媒体教学过程中注意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英语教学改革中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教学模式的改革。教学的活动以及手段的转变仅仅算是教学模式改革的一部分, 教学理念的转变才是教学模式改革的精髓。以往的教学模式中, 是以教师为中心, 局限于单纯的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 现代教学模式是以学生替代教师成为教学的中心, 教学过程中注重对于学生的语言运用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倘若新的教学模式中仅仅是运用新的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而不注重对于教学理念的更新, 那么最终的结果就是学生依然是被动的填鸭教学。

当前卫校英语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还只是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内容以及课堂练习内容的展示。这种教学模式的确较为省时, 因为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不需要再占用时间进行板书, 可以解决一定的时间。但是就课堂效果而言, 这种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方式之间并未存在什么根本上的改变, 学生依然被填鸭教学, 网络和多媒体很大程度上只是对教学的过程以及技巧进行优化, 但是实质上没有更好的适应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如此以来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弊病并未得到解决, 阻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2.进行网络媒体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注意控制其在课堂教学中所占比例。对于网络媒体的应用, 依照实际教学情况, 结合其他教学手段促进教学媒体的整体功能性的充分发挥, 最终实现优化教学进行的目的。网络媒体的辅助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 在个体教育、因材施教、培养卫校学生自主学习英语方面更具优势, 可以更好的开发学生的智力水平。但是需要明白的是, 不是所有的英语教学都必须应用网络媒体才能取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很多人都认为网络媒体课件等于备课, 并且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直接通过网络使用别人制作好的课件进行课堂教学, 但是却忽略一点, 如果该课件并不能与教学对象进行完美匹配, 而教师本身忽略了备课的环节, 就失去了对课件内容进行检验和评价以及挑选满意的教学方案的机会。此外, 这种拿来主义也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使得无法很好地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意图, 从而较难完美地实现教学目的。所以, 作为教师, 应当首先对教材和教学方法进行深入研究, 并且对学生的身心特征进行深入了解, 然后根据网络资源制作和选择较为合适的教学课件, 从而达到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3.网络媒体不可以完全的替代教师。目前而言, 无论多么优秀的人工智能都无法取代人类自身, 所以再先进的教学手段也不可以替代教师, 尤其是不可以替代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相反, 教师的存在可以更好的帮助网络媒体在教学中发挥作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担负着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所以在进行网络媒体的运用过程中, 教师的讲解和指导是必不可少的。网络媒体在教学过程中仅仅承担辅助作用, 作为教学手段的新型表达方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依然是不可动摇的, 教师可以对学生的人格产生明显的影响。此外, 语言、人性化、号召力、肢体动作等等都可以很好的促进教学的进展。并且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自主的进行课堂教学内容和速度的调整。

4.围绕科学规律进行网络媒体的应用。卫校学生学习英语缺少足够的真实语言环境, 而网络媒体的存在刚好改善了教学环境。但是这种帮助不是局限于借助PPT或网络资源向学生灌输词汇、句型等等, 而是基于科学数据, 促进学生在英语知识和技能方面的理解和应用。新的卫校英语教学模式需要保证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可以得到充分发挥, 可以更好的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英语, 构建一个适合进行英语学习的环境, 实现智能、素质以及传授知识的三者有机结合。不过现实中很多教师盲目的认为应用网络媒体教学就一定可以实现教学效率的提高。事实上与目前很多教师对于网络媒体的应用相比, 尽管同样都是使用网络媒体进行课堂教学和内容演示的工具, 但是现代教学理论的存在和普及, 网络媒体的应用其主要目的是引导和帮助学习发现新的知识, 对社会进行探究和认识, 然后实现意识的构建, 这本身就是一种学习的工具, 而并非单纯是教师的演示工具。现实中部分教师的错误教学思想实质上只是使用了网络媒体技术的传统教学模式的翻版, 课堂依然是围绕教师运转, 学生依然被填鸭教学, 这本身就是对教学规律的不尊重, 绝对不可取。

三、总结

网络媒体在卫校英语教学应用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 其本身知识教学应用, 是改变和创新传统教学模式, 但是不可能将传统教学模式取而代之。此外要绝对反对那些唯网络媒体技术论的观点, 这种认为网络媒体技术是教学的核心, 否定传统教学手段是绝对不可取的。教育的先进性与生产力密切相关, 所以要首先认清传统和先进之间的区别, 以实现在卫校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多种教学手段的互补。尽管网络媒体技术存在很多的优点特点和优势, 但是并不具备表达模式的所有优点, 语言、手势和表情的交互作用, 对网络媒体技术而言在目前还无法达到。但是需要保证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应该可以适当的采用网络媒体技术, 要可以符合教学规律, 要可以应用于卫校英语的实地教学, 才可以更好的促进网络媒体在卫校英语教学中的发展。网络媒体技术在卫校英语教育改革中前景广阔, 并且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所以, 卫校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 应当适当辅助网络媒体技术, 以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伟.网络英语教学模式初探[J].交通高教研究.2001

[2]张国英.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与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

上一篇:压力流量下一篇:香味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