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鸭营养需要特点及饲料配制技术

2024-06-02|版权声明|我要投稿

肉鸭营养需要特点及饲料配制技术(精选2篇)

肉鸭营养需要特点及饲料配制技术 篇1

肉鸭营养需要特点及饲料配制技术1营养需要特点

1.1能量需要

鸭是为能而食的家禽,因此能量是肉鸭维持及生长所需量最大的营养物质,肉鸭能根据日粮能量水平而自动调节采食量。肉鸭饲料成分中,主要有以下三种能源: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多糖类淀粉是最大量的可消化能源;双糖类、单糖类也都极易消化。而纤维素和木质素中所含的能量却不能被鸭所利用,因为鸭本身不能合成纤维素酶,不能裂解葡萄糖之间的化学键。鸭在营养上唯一必需的脂肪酸为亚油酸,其他所有脂类的重要性主要是作为能量来源及脂溶性维生素的溶剂,脂肪的能值很高,是淀粉的2.25倍,在代谢能和蛋白质维持在相等水平的条件下,饲料利用率随日粮中添加脂肪水平的增加而直线提高。对鸭来说,日粮能量水平是决定其采食量的最重要因素。相对其他家禽而言,肉鸭能适应更宽的日粮能量浓度范围,据报道北京鸭10.03-13.38MJ/kg,土番鸭10.87-12.75MJ/kg;且鸭对低能日粮的接受能力更强,但饲喂低能日粮鸭的饲料转化率明显降低。因此,在配制肉鸭日粮和确定其养分需要量时,应注意随日粮能量浓度的变化而作相应的调整以保证各养分的需要量。

1.2蛋白质和氨基酸需要

肉鸭对蛋白质的需要实际上是对组成蛋白质的各种氨基酸的需要,也就是对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的需要。由于肉鸭品种、饲养方式、环境条件不同,加之肉鸭又具有较强的生长补偿能力,因此,配方师在设计肉鸭饲粮中蛋白质水平时必须根据不同品种肉鸭特点及饲粮中的能量水平,设计合理的蛋白质水平。

肉鸭所需要的蛋白质主要用于维持和体蛋白的沉积,蛋白质的需要主要取决于肉鸭的生长速度及其对蛋白质沉积能力和蛋白质的利用效率;另外,肉鸭的羽毛生长也是影响其蛋白质的需要量重要因素。若日粮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模式与肉鸭生长所需的模式相吻合,则肉鸭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日粮中的蛋白质,从而可适当降低日粮的蛋白质浓度。因此,为了获得最大增重和最佳饲料报酬,推荐1-2周龄肉仔鸭的粗蛋白需要量为17%-21%,2-7周龄肉鸭的粗蛋白需要量为13%-18%。

常规的蛋白质原料如豆粕、鱼粉、菜粕、棉粕等均是肉鸭较好的蛋白质来源,但在目前蛋白原料价格上涨的环境下,这些蛋白原料的使用量受到了严格的限制,可选择补充适量的商品氨基酸来满足肉鸭对氨基酸的需要,同时节约饲料成本。1-2周龄肉仔鸭赖氨酸需要量为0.8%-1.06%,蛋氨酸及含硫氨基酸需要量分别为0.3%-0.45%,0.6%-0.8%;2-7周龄肉鸭赖氨酸需要量为0.7%-0.85%,蛋氨酸及含硫氨基酸需要量分别为0.3%-0.45%,0.5%-0.7%。色氨酸在肉鸭的日粮中也是相对较缺乏的氨基酸,值得引起重视,为获得肉鸭最佳生长性能和饲料转化率,肉鸭色氨酸需要量应不少于0.23%。

1.3矿物质需要

鸭对矿物质的需要主要包括钙、磷、钠、氯、镁、锰、锌和硒等,这些矿物元素在实际日粮中比较容易缺乏。肉鸭对某一无机元素的需要量取决于它的维持需要量、该元素在生长期内的沉积量和该元素在体内的利用率。饲料中的钙、磷常常不能满足鸭体的需要,特别是育肥鸭,因此在饲料中补充钙源、磷源如骨粉、石灰石粉、磷酸氢钙等是很必要的。钙、磷之间的比例也影响肉鸭对其的吸收利用,1-2周龄小鸭配合饲料中钙磷比例以1.5:1为宜;而3-7周龄以1.5-2:1为宜。钠和氯是保持渗透压及鸭体内运输水分的重要成分,主要存在于软组织中,生产中常用食盐来补充,一般占日粮的0.25%-0.4%,不宜过多。有关肉鸭对镁、锰、锌和硒等微量元素需要量的研究报道比较少,但这些微量元素在营养上对鸭体都具有重要作用,如发现微量元素缺乏症时,要及时补充。

1.4维生素需要

肉鸭对维生素的需要包括维生素D、核黄素、泛酸、吡哆醇、叶酸和VB12、硫胺素、维生素A以及尼克酸、维生素K、胆碱等,在饲料中适量添加一定比例的鸭专用维生素预混料一般可以满足肉鸭对各种维生素的需要。肉鸭对烟酸的需要量较大,缺乏容易发生腿病。

2饲料配制技术

肉鸭料的配方是根据肉鸭的营养需要、饲料原料的营养价值、原料质量现状、生产成本以及市场需求等因素来合理确定各种饲料原料的配合比。为了获得肉鸭最大的生长性能,并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必须结合实际,合理的设计肉鸭料配方。

2.1鸭饲料配制的基本要求

配制的日粮要与饲养标准接近,以免引起营养缺乏或过多,造成某些营养缺乏症的发生或经济损失。鸭是“依能而食”的家禽,当饲料的能量水平高时,采食量减少,当饲料的能量水平低时,采食量增加。所以,鸭饲料中的蛋白质与能量比例要平衡,否则会使饲料消耗增加。配制肉鸭日粮宜选用多种饲料原料,以便在营养上互相配合,取长补短。另外,各种饲料原料必须充分拌匀,特别是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和药物等各种添加剂。

2.2非常规原料的应用

目前,饲料原料价格呈现高价位状态,给设计肉鸭料配方带来了难题,这就要求在设计饲料配方时必须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改变传统的饲料配方配制模式,转变传统饲料配方设计思路,利用新型饲料原料代替常规饲料原料,在安全许可、不影响或小影响饲料品质的情况下,用一些原来未用或少用的新原料来部分替代常规原料,这是解决当前难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例如玉米皮、玉米浆、玉米麸、玉米胚芽粕等玉米深加工副产物,以及啤酒渣、酱油渣、味精渣等,只要安全上不存在问题,都可以考虑利用。对于非常规原料的使用,是否会影响饲料的品质和饲料的利用效率,这可通过合理设计饲料配方和改进加工工艺以及添加酶制剂来降低非常规原料存在的不利因素。在原料高价位的环境下,也可有条件的扩大某些非常规原料或受限较严原料的使用比例,例如玉米酒精糟(DDGS)、菜棉粕等。可通过结合自身实际,进行饲养试验,摸索这些相对易寻、相对低价的原料的最大用量,提高这些原料的利用价值。

2.3酶制剂的应用

酶制剂作为一种新型高效、安全的饲料添加剂,添加在肉鸭日粮中,能有效的促进肉鸭生长,提高饲料利用效率,降低饲料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酶制剂能有效地降解肉鸭难消化的物质,有助于提高一些低质价廉的非常规原料在日粮中的配比,使各种饲料原料得到充分利用,有效降低生产成。

2.3.1酶制剂在麦类日粮中应用

小麦的主要抗营养因子是阿拉伯木聚糖和少量β-葡聚糖,它们能像海绵一样吸收大量水分,加大食糜粘滞度,干扰营养物质的吸收。添加复合酶(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等)能降低阿拉伯木聚糖等非淀粉多糖,降低肠道粘度,提高小麦饲料营养价值。大麦中β-葡聚糖含量较高,β-葡聚糖可在β-葡聚糖酶的作用下被水解成葡萄糖,提高大麦的能量利用率。对于小麦大麦豆粕型日粮,加酶后能量调整幅度为6%-10%,氨基酸消化率为10%,因此可有效地降低饲料配方成本。

2.3.2杂粕型日粮中酶制剂的应用

在肉鸭日粮配制时,为了有效降低饲料成本常常利用大量的杂粕(棉籽粕、菜籽粕、葵籽粕、芝麻粕及花生粕等),但由于这些原料本身含有较多的抗营养因子或对畜禽生长有害的成分,限制了饲料中的用量,而通过添加酶制剂可改善这种状况,因此可提高棉籽粕、菜籽粕、葵籽粕等的用量,到达降低饲料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效果。

3肉鸭料饲料制作需遵循的一些重要原则

3.1必须根据饲料的准确定位(即料比水平)制订配方

综合国内各地鸭料营养水平看,不同地区肉鸭料的料比水平从2.0-2.8不等,以山东,河南等地区定位最高,料比基本在2.0-2.1之间,安徽,湖北等地区定位居中料比在2.3左右,广东和广西地区定位最低,料比普遍在2.4以上。料比不同饲料营养水平则完全不同,因此制订配方前必须调查清楚当地的饲料准确定位,然后根据定位确定饲料的营养水平(最基本的是确定饲料的能量水平,再按照设定的蛋白质氨基酸能量比例确定各种营养素的饲料含量,在决定饲料的料比水平时,能量因素的贡献占90%以上)。

3.2原料的配合使用

因国内肉鸭的营养需要研究相对滞后于其他品种动物,目前对蛋白质氨基酸的确切需要量及各种氨基酸的比例问题尚无权威定论,而各种原料的氨基酸组成又差异很大,实际配方制作中应尽可能的考虑多种原料搭配使用,以避免单一蛋白原料造成的特定氨基酸含量不足问题。

3.3根据肉鸭料阶段划分合理设计配方

肉鸭生长发育快速且生长各期营养需要差异极大,国内现所用肉鸭饲养阶段划分及营养需要尚无统一标准,有两阶段饲养管理和三阶段饲养管理,各地区划分的饲养阶段所处的生长发育阶段也差异极大。且目前哪种饲养阶段划分最科学最能有效利用饲料资源尚无准确定论(因肉鸭存在补偿生长效应,肉鸭补偿生长能力极强,前期增重和后期增重哪种更有优势可能与体重沉积内容,沉积效率,能量原料和蛋白原料比价等因素有关)。因此,设计配方前必须精确了解所在地区的饲养阶段划分,以根据阶段划分合理设计饲料的营养水平。

4对实践问题的思考

4.1关于肉鸭料在肉鸭生产时间中的贡献

肉鸭料应该同时为养户贡献正常饲养管理条件下良好的生产性能(增重,料比)和养殖过程中的成活率和发病率。因多数情况下造成养殖亏损或获利减少的都是疾病或者成活率低。但实际肉鸭料生产实践中因竞争激烈,目前各大企业在设计肉鸭料配方时多数都只考虑肉鸭在正常生理状况和优良饲养条件下的营养需要,很少考虑对肉鸭免疫和健康状况的影响。实际肉鸭生产过程中,各地区养殖条件差异极大,真正能达到樱桃谷饲养管理要求的场地很少,肉鸭生产中不可避免的会碰到一些问题:如小鸭料用量差异极大(最少的仅用到3-4包小鸭料每1000只肉鸭),肉鸭很早就接触常规的生长育肥肉鸭料,消化生理和对各种毒素的抵抗力都比较弱;小鸭过早的下水,生产中有鸭苗孵出后第3天即开始下水,接触各种病源微生物,很容易导致疾病的发生;饲养场地条件差,无避风雨用的鸭棚,肉鸭从10天龄就开始接受风吹雨淋(暴风雨时则情况更糟糕)。以上所列举的情况都容易导致疾病的发生和免疫力的下降,若商业饲料中能考虑以上因素,则肉鸭生产的发病率和成活率都会得到相应改善。

4.2关于肉鸭的后期限制饲喂及专用料问题

各地都有消费长毛鸭的习惯,即肉鸭养到50天左右,鸭毛完全长齐后才上市。但从营养需要和实际沉积内容角度考虑,肉鸭在45天以后体重增加很少,此阶段主要是羽毛生长和完善。实际生产中可考虑针对以上特点专门设计针对45天上市肉鸭料满足羽毛生长所需各种营养素且对肉鸭进行限制饲喂,能量仅满足维持及羽毛生长需要,去掉常规养殖过程中的脂肪沉积能量需要。

肉鸭营养需要特点及饲料配制技术 篇2

一、妊娠母猪的生理特点

1. 新陈代谢机能旺盛

母猪妊娠期甲状腺、垂体分泌功能增强,对饲料的利用率提高,对蛋白质的合成能力增强。妊娠第三个月较妊娠前代谢率提高25%,第四个月可提高30%以上。

2. 胎儿生长发育迅速

妊娠初期胚胎重量很小,胎儿30日龄为2克,占初生重的0.15%,从60天(胎儿体重为110克,占初生重的8%)开始体重增速加快,90天(胎儿体重为550克,占初生重的40%)以后胎儿增重十分迅速,绝对增重很大,胎儿体重的60%左右是在这一时期增长的,胎儿初生重为1.2~1.5千克。

3. 母猪体重增加很快

体重平均增加40.5%,经产母猪妊娠期平均增重40~50千克;青年母猪妊娠期第一个月增长500克,第二个月增长630克,第三个月增长540克,第四个月增长658克,整个期间增重50~60千克(配种前体重的50%~60%)。

妊娠母猪的生理特点要求整个妊娠期要给予营养平衡的配合日粮,特别是后期应对其增加营养,以保证胎儿良好的生长发育,最大限度减少胚胎死亡率,并使母猪产后有良好的体况和泌乳性能。

二、妊娠母猪的营养需要特点

根据母猪妊娠期的营养生理特点,应在其妊娠的不同时期提供相应营养水平的日粮,以满足维持生命、自身增重和胎儿生长的需要。配种前较高营养水平会提高青年母猪的排卵数和卵母细胞的质量,但配种后若继续保持高营养水平会增加妊娠期胚胎死亡率,尤其是初产母猪,死亡率可达30%~50%。营养影响早期胚胎存活率的关键时期是在配种后35天内。在胚胎附植前(0~13天)血浆中的孕酮水平并不是很高,如果饲喂高能饲料或大量饲料,会加快肝脏对能量的代谢,在糖代谢的过程中也会多代谢掉一些孕酮,孕酮水平低,子宫腺分泌的子宫乳就少,合子得到的营养少就容易死亡。胎盘形成期(14~35天),也是各组织器官形成的时期,当缺乏维生素特别是与生殖相关的维生素(叶酸等)时胚胎容易发育成畸形胎儿。所以,妊娠前期应该严格限制饲养,饲料含消化能12.1焦耳/千克、粗蛋白13%、赖氨酸0.6%、钙0.75%、磷0.65%,日喂量1~2千克。妊娠35天后母猪消化能力增强,日粮可保持中等营养水平,饲料含消化能11.5~12焦耳/千克、粗蛋白11%~13%,日喂量2~3千克,可适当多喂些青绿多汁饲料和粗纤维含量高的饲料。母猪妊娠后期(95~112天),是胎儿快速发育的时期,必须满足胎儿的营养需要,以提高仔猪的初生重,饲料含消化能13.5~13.9焦耳/千克、粗蛋白16%~17%、赖氨酸1%、钙0.9%、磷0.7%,日喂量3~4千克。

试验证明,妊娠母猪摄入适宜粗纤维,平均每头母猪可多产仔猪1.5头。适量饲喂高纤维日粮有六大好处:一是调节营养水平,扩充胃肠容积,使猪有饱腹感,同时粗纤维可稀释能量、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浓度,达到合理利用饲料的目的;二是降低饲料成本;三是刺激胃肠蠕动,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促进粪便的正常排泄,减少溃疡和便秘的发生;四是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和脂蛋白的含量,因而可有效地调节脂肪代谢,控制脂肪在猪体内的沉积;五是助于提高哺乳期采食量;六是提高母猪繁殖性能。妊娠母猪日粮粗纤维适宜水平为8%~15%。

三、妊娠母猪的饲料配制技术

1. 选用妊娠母猪浓缩料自配全价料

为了降低饲料成本,可以选购正规饲料厂家生产的妊娠母猪浓缩料,按说明自配妊娠母猪全价料,满足其对能量、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需要。蛋白质饲料不要用棉籽饼。母猪在妊娠期消化能力很强,可以利用一些廉价的粗饲料。一般可加入15%~25%的麦麸、啤酒糟、苜蓿草粉、大米糠和花生秧等粗饲料,这样母猪更有腹饱感,不易发生便秘,有利于防止消化道溃疡。要求前期饲料的消化率不低于60%即可,后期饲料的消化率应当稍高一些。切勿使用发霉变质饲料。

2. 选用妊娠母猪预混料自配全价料

技术和设备条件较好的中型以上猪场,可以选购正规饲料厂家生产的1%或4%的妊娠母猪预混料,按要求自配成达到营养标准的妊娠母猪全价料。4%的妊娠母猪预混料一般含有矿物质、微量元素、维生素、保健促生长添加剂。猪场要另加入蛋白质(豆粕、菜粕、花生粕等)、能量饲料(玉米、小麦、大麦等)和粗饲料(麦麸、啤酒糟、牧草粉等)。如果选用1%的预混料,为了达到饲养标准,还要加入食盐、钙磷饲料和氯化胆碱等。需要注意:一是菜粕、花生粕等杂粕的比例不能超过蛋白质饲料的50%;二是配料时一定要混合均匀。

3. 因地制宜地利用青饲料或干草粉

青饲料不仅可补充妊娠母猪维生素和粗纤维营养,降低饲料成本,而且还可让猪吃起来爽口,增强饱腹感,满足保健防病等福利需要。青饲料种类较多,优质牧草类有串叶松香草、紫花苜蓿、普那菊苣、青饲玉米、墨西哥玉米、大力士高粱、先锋高丹草、朝牧1号稗子和苦荬菜等;蔬菜类有大白菜、萝卜、南瓜、空心菜、甘薯、马铃薯、萝卜、胡萝卜和甘蓝等;水生饲料有绿萍、水浮莲、水葫芦、水花生、水竹叶和水芹菜等;树叶类有槐树叶、白桦树叶、桑树叶和榆树叶、柳树叶等;野草野菜类有灰菜、苋菜、蒲公英、车前草等。中小型猪场最好喂鲜草或青贮料,大型猪场可喂优质干草粉。鲜草必须现割现用,青贮料也要现取现用,干草粉最好现粉碎现用。饲喂方法很简单,一般与精料混合喂或在喂精料前半小时投喂。首次掺草量在20%左右,由少到多,一般经2~3天训饲即可适量添加。洋种猪可少喂,土种猪可多喂;小猪可少喂,大猪可多喂;妊娠前期少喂,妊娠后期多喂;饲料作物可少喂,牧草可多喂;老草可少喂,嫩草可多喂;质量好的草可多喂,质量差的草可少喂。后备猪鲜草日喂量1.5~2.0千克,青贮料1.0~1.5千克,干草粉0.2~0.3千克。妊娠母猪鲜草日喂量前期3~5千克,后期2~3千克;青贮料日喂量前期2~4千克,后期1~2千克;干草粉日喂量前期0.3~0.4千克,后期0.5~0.7千克。

4. 农户养猪可自选廉价添加剂

生产实践证明,在猪饲料中巧用一些廉价绿色天然维生素和矿物质添加剂,也可起到促进生长、防治猪病的作用,并可降低饲养成本,提高猪肉品质,改善环境条件,增加经济效益。常用的绿色天然的维生素添加剂和用量:松针粉5%,生大蒜3%~5%,橘皮粉5%,海带粉2%,葎草干粉或鲜草5%~10%,马齿苋干粉或鲜草2%~8%,车前草3%~5%。常用的绿色天然的矿物质添加剂和用量:黄黏土2%~4%,煤灰渣3%~5%,沸石粉3%~5%,膨润土2%~4%,麦饭石1%~3%。

(作者联系地址:胡成波 辽宁省丹东市振兴区二经街50号丹东市畜牧兽医局 邮编:118000;许金华 辽宁省东港市前阳镇农业服务中心 邮编:118301)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老师给学生们的一封信下一篇:一年级德育主题班会

付费复制
期刊天下网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8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