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园欺凌产生原因及防治策略

2024-11-17

中小学校园欺凌产生原因及防治策略(通用6篇)

中小学校园欺凌产生原因及防治策略 篇1

中小学校园欺凌产生原因及防治策略

摘要:近期中小学校园欺凌问题的出现,引起了各方密切关注,这一问题对学生、学校及社会都产生了不良影响。本文从校园欺凌概念出发分析中小学校园欺凌发生的原因,提出了政府、学校和家庭三方面的应对策略。关键词:校园欺凌;中小学;防治策略

近年来,随着大众媒体对校园欺凌报道的不断增加,该问题在公众视野的频繁出现,引发了社会各界对这一问题的热议和重视。2016年4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要求各地对校园欺凌进行专项治理,此次治理覆盖全国中小学,表现出国家对治理这一问题的决心。

一、校园欺凌的概念和类型

(一)校园欺凌概念

当前国内外对于校园欺凌的定义尚未统一。奥维尤斯是第一个对校园欺凌作出定义的人。他认为,若一名学生长期且多次受到一个或多个学生的负面行动,那表明他遭到了欺凌。史密斯认为欺凌具备3个主要特点:故意、反复以及个体间的力量的差异。

因此,校园欺凌指的是在学生间发生的,处于强势地位的学生故意对较为弱?莸难?生实施反复性的肉体及心理上的伤害行为。

(二)校园欺凌类型

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的分析与整理,本文把校园欺凌分为身体欺凌、言语欺凌、心理欺凌、关系欺凌和网络欺凌5种类型。

身体欺凌是传统的欺凌方式,这种方式具备直接性和外露化的特点,后4种则较为隐蔽化和间接化。具体而言,身体欺凌是指施害者对被害者实施殴打、恐吓、夺取财物的伤害行为。言语欺凌是指以语言为工具来中伤他人的方式,施害者一般以谣言、恐吓、嘲笑等手段进行欺凌,心理欺凌是指施害学生针对被害学生的不足与缺陷而采取讽刺、挖苦或者破坏被害学生私人物品的行为。关系欺凌一般意义上是施害者鼓动周围同学一起疏远被害者,从而破坏其正常的人际交往的行为,且常常同语言性的诋毁、侮辱相联系。网络欺凌是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或者网络技术诋毁、恐吓被害学生或在网络上传播对其具有侮辱性质的信息的伤害行为。因为网络传播的迅速性、广泛性,所以这种欺凌方式对被害学生造成的危害更大。

二、中小学校园欺凌问题产生的原因

校园欺凌是多种影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既包含内部原因又包含外部原因。

(一)内部原因

中小学校园欺凌的内部原因主要是指个体自身,它主要体现在施害者与被害者两个方面。

从施害者的角度来看,施害者的性格缺陷以及相应的法制观念的缺乏是导致其实施欺凌行为的主要原因。首先,中小学阶段的学生绝大部分属于青少年,他们尚未形成清晰、明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同时由于其年龄较小、实践经验不足,自控能力较弱等原因,他们在遇到问题时难以冷静全面的思考,一旦发生冲突与矛盾很容易冲动行事,进而升级为校园欺凌。与此同时,当前我国的中小学生大部分属于独生子女,家庭中的唯我独尊使他们形成了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当他们在班级群体中受挫或者同他人发生矛盾时因其自控能力较弱,就极易发生欺凌问题。其次,中小学生缺乏相应的法制观念。当前在应试教育影响下,许多学校存在重智育轻德育和法制教育的问题。法律和道德教育的不健全直接导致学生的法律观念淡薄,这在尚未形成明确是非观的中小学生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由于法制观念的缺乏,中小学生缺少行为和观念约束,极易受外界不良信息和风气影响,比如校外社会青年的打架斗殴、抢劫、勒索等行为都可能被其吸收模仿,最终演化为校园欺凌。

从被害者的角度看,被害者的性格及身体特征是其遭受欺凌的关键因素。被害者在群体中的相对弱势地位是其遭遇欺凌的原因,但也可能是其遭遇欺凌所导致的结果。首先,性格腼腆、内向、懦弱、不擅同他人交流的学生往往容易成为被欺凌的对象,即使遭遇欺凌后因性格原因也不会轻易向他人求助,长此以往施害者会愈加的肆无忌惮,对被害者的欺凌成为一种常态。其次,在身体状况方面,被害者因身体弱小,难以有效保护自己,这也极易引起他人的欺凌。

(二)外部原因

1.学校因素。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发展有主导性作用,它是学生健康发展、品德培养的重要场所。但当前部分学校管理、道德教育不到位以及部分教师素养不高等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欺凌的发生。首先,部分学校管理不到位,当前面对校园欺凌的层出不穷大部分学校实施了诸多措施以防治这一问题,虽起到了一定的遏制作用。但因缺乏治理经验、重视程度和治理力度不足,导致治理措施的作用未能有效发挥,校园欺凌所赖以生息的土地并未得到净化。其次,一些学校道德教育的实效性不高,我国的应试教育导致很多学校对升学率的热衷,许多学校以知识教育为中心,将分数提升作为其工作的核心,导致学校对德育工作的忽视,同时部分学校的德育内容过于枯燥,学生对德育课程兴致缺缺,使得德育落于形式化的怪圈中。德育的缺失与不足导致学生在品格发展、价值观、世界观培养上存在诸多问题,最终引发欺凌行为。最后,一些教师素质不高,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教师对欺凌的认知不足导致其对校园欺凌的放任态度,认为这只是学生间的小打小闹,即使有学生报告欺凌问题,由于对欺凌缺乏正确认知,他们的治理措施也仅限于批评教育,这可能会造成施害者变本加厉地实施欺凌。另一方面,教师专业素养不足导致他们难以对学生一视同仁,对优秀生的偏爱以及对后进生的漠视甚至讽刺直接导致学生群体产生优秀生和后进生的分化,后进生被教师以无形的方式所排斥,激发了他们的越轨行为,造成欺凌问题。

2.家庭因素。家庭对孩子的影响主要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虽然家庭教育是个体发展的起点,但它的影响是深远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素养、教育方式等因素也是影响欺凌的关键要素。首先,家长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观念与行为,孩子在无形中对家长言谈进行模仿,素质较低的父母在生活中往往会表出一些不良的言行举止甚至是粗俗性语言,这无疑会影响家庭中模仿能力极强的孩子的言行,而且一些家长生活中表现的损人利己、利欲熏心、自私狭隘的行为会直接阻碍孩子的品格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其次,家长教育方式与孩子的健康成长有很大关系。家庭教育方式主要有专制、溺爱、放任与民主4种类型。前3种教育方式下成长的孩子更容易产生欺凌问题。专制型的教育方式下成长的孩子容易缺乏主见和自信,成为被欺凌者的可能较大;溺爱型的教育方式容易导致孩子的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缺乏换位思考、宽容他人的能力;放任型教育方式孩子容易形成不受拘束、散漫的性格,这两种教育方式下成长的孩子出现欺凌行为的可能性较大。

三、中小学校园欺凌问题防治策略

(一)政府层面

国家应推进校园欺凌问题的法律体系建设,建立包括防欺凌专门法以及其他相关的未成年法律在内的综合法律体系,加强专门法与其他法律之间的衔接工作,使这一问题的治理有法可依,增强威慑力,显示国家对治理这一问题的决心。同时法律要明确各主体责任权利,规定公安、法制部门及学校等防治主体的义务,为这一问题的治理提供法律保障。

(二)学校层面

首先,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学校是欺凌问题滋生的“温床”,所以完善学校管理十分必要,学校应构建系统的管理制度,比如改进门卫管理,禁止校外不明人员出入,加强对校外人员的记录工作,为学生创造一个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学校应建立动态全面的监管机制,成立专门的防欺凌调查小组,定期对学校学生进行调查,一旦发现问题即刻着手调查,将危害降至最低。其次,学校要重视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加强教师素质培训,不仅要着眼于他们的知识素养的提升,还要注重专业理念发展,促进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深化他们对欺凌问题的认识,使教师能够合理正确应对欺凌事件。推?M师德建设,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提倡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使教师尊重、热爱学生,公正对待学生,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最后,学校应推进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学校应改变重智育轻德育的现状,通过德育教材与传统文化的结合推动学校德育的开展,调动学生道德教育学习积极性,注重学生的公德心的培养和道德修养的提升。防治欺凌问题,学校还应促进法制教育,通过聘请领域内的专业人员来学校授课,通过真实法律案例的讲解和法律知识的讲授,提高学生法律意识,丰富他们的法律知识,变成知法、守法的社会公民。

(三)家庭层面

防治校园欺凌还需要发挥家庭作用。首先,创造和谐家庭氛围,在相对和谐温馨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往往人格较为健全。因此,父母应努力形成和谐夫妻关系,协调双方矛盾,多相互沟通、体谅,为孩子成长构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家长要加强同孩子的沟通交流,了解尊重他们,促进他们健康人格的形成。其次,家长要努力提升自身素质。有研究发现年少时期在高压、专制且有一定暴力色彩的家庭中成长的儿童被欺凌的可能性更大。所以,家长要提升自身思想和文化素质,注重终身学习,不断学习新知识,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采取正确的教育方式,保持言行的一致性,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榜样。参考文献:[1]Dan Olweus,Bullying at schools: what we know and what we can do.Oxford: Blackwell,1993,p.15-22.[2]Smith,P.K,The silent nightmare: bullying and victimization in school peer groups,The Psychologist,1991.[3]Schwartz D,Dodge K A,Pettit G S,Bates J E.Friendship as a Moderating Factor in the Pathway Between Early Harsh Home Environment and Later Victimization in the Peer Group [J].Developmental Psychology,2000(36): 646-662.

中小学校园欺凌产生原因及防治策略 篇2

关键词:虚假新闻,防治路径,新闻真实性

一、案例及简评

3月底, 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和中国记协等9部门联合印发通知, 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再次开展惩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专项行动。尽管有关部门一直都采取各种措施来打击虚假新闻的传播, 但是其发展势头却未减弱。

根据《新闻记者》杂志每年例行的十大虚假新闻研究报告, 可以发现媒体融合背景下虚假新闻呈现出新的特点:

首先, 虚假新闻的传播范围扩大了, 从以报纸、广播和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到以互联网、微博和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 无一幸免。经过两者媒体间议程设置的影响, 虚假新闻的扩散速度更快, 但是对报道虚假新闻的媒体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惩罚力度仍然较弱, 多以道歉收尾。以“丈母娘婚宴送宾利” (《金陵晚报》, 2013年10月4日) ;或是各类媒体最初一哄而上, 最后一哄而散, 以“斯诺登爆料美国登月造假” (《新晚报》、《北京晚报》, 2013年8月3、9日) 、“亚马逊创始人无收购《华盛顿邮报》意愿系点错鼠标” (《法制晚报》, 2013年8月7日) 为例。

其次, 虚假新闻故意渲染社会情绪。以“温州乞丐流浪9年回家获700万拆迁补偿” (《信息日报》, 2013年4月7日) 、“长春老人菜市场晕倒, 178人无视跨过, 仅有1人施救” (《新文化报》, 2013年4月7日) 和“外国小伙扶摔倒中年女子疑遭讹诈” (国际在线, “@人民日报”等各大媒体官微、新闻客户端、新闻网站, 2013年12月3日) 为例。

再次, 以传播正能量或是倒逼真相为由而传播虚假新闻。以“深圳最美女孩给街边乞丐老人喂饭” (《中国新闻网》, 2013年3月25日) 、“2014年放假安排” (“@财经网”等媒体官方微博、财经网等媒体网站、网易等新闻客户端, 2013年11月13日) 为例。

最后, 此次十大虚假新闻的另一个特点是知名刊物和知名记者也涉猎其中。以《南风窗》2013年8月28日报道的“村支书性侵村民留守妻子:村里一半都是我的娃”新闻以及《黑龙江晨报》于2013年10月24日刊发获奖记者采写的“老汉约女网友开房却是儿媳”新闻为例。

正如学者所言, “网络媒体环境培育的是一种绝对的和完全的新闻自由, 它正在从内容为王的时代, 演变到谣言为王, 甚至谎言为王的时代”。要想揭穿谣言和谎言, 清除虚假新闻, 必须先找到其产生的根源。

二、虚假新闻产生的原因

首先, 商业利益至上成为媒体机构的选择。正所谓“天下熙熙, 皆为利来;天下壤壤, 皆为利往”。在当下物欲横流的转型期, 媒体机构及其从业人员亦无法逃脱一个利字。面对新媒体技术的不断革新, 传统媒体在传播时效和议题设置等方面受到了巨大挑战, 也开始加入混战。盲目追求发行量、收听率、收视率和点击率等指标, 日渐偏离新闻报道应该遵循的客观真实原则, 忽略了媒体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其次, “传播虚假新闻有理”的思想作祟。无论基于何种理由, 只要是传播虚假新闻的行为本应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 但是新闻界却出现了“虚假新闻有理”的说法, 有人以媒体机构受到行政管理和经济压力的双重影响为由, 为造假者辩解。比如“深圳最美女孩给街边乞丐老人喂饭”的报道, 在该新闻被质疑之初, 当事记者一再否认, 面对铁证无法再辩白后, 就借由传播正能量的初衷请求得到公众的谅解。作为拥有话语权的媒体机构, 其传播正能量的方式有很多, 选择传播虚假新闻的手段无疑不是明智之举。笔者认为, 只要报道中的新闻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等) 与客观事实不一致, 无论初衷是善意或是恶意, 无论是出于故意或是过失, 都应该将其视为虚假新闻, 应该受到谴责和惩罚。

再次, 制度存在漏洞。记者的经济收入与发行量、收听率、收视率和点击率挂钩, 甚至记者的升迁也受其影响, 这也为新闻造假提供了理由。为了提高收入或是升职, 一些记者在新闻编写的过程中, 故意歪曲事实、渲染捕风捉影的信息, 甚至有个别记者收取被采访单位或者个人给予的财物而进行有偿新闻报道。然而, 编辑们没有严格遵循新闻的审核流程, 对虚假新闻持放任的态度。这种内部激励制度尽管可以调动记者的工作热情, 但是由于缺乏防范和惩治的机制, 为虚假新闻的存在提供了可乘之机。另外, 目前媒体机构利用外聘人员采写新闻稿件的现象非常多, 这些编外记者没有接受过严格的专业训练, 对新闻报道的要求了解甚少,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其责任意识不强。

虚假新闻的成本低代价小, 对媒体机构及其从业人员来说无法产生足够的威慑力, 这也是虚假新闻不断滋生的一个重要原因。以《新闻记者》评选的十大虚假新闻为例, 受到记协通报批评或是法律制裁的并不多, 多半以媒体机构或是记者道歉而了结, 甚至有的虚假新闻不了了之。现实中, 即使有记者或是媒体机构因为虚假新闻而陷入侵权官司, 也多以双方达成和解而终结。

自律机制不健全。我国传媒行业的自律机构——记协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 而关于行业管理和行业规范方面的规定, 大部分由中宣部、原新闻出版总署、原广电总局等部门制定。发生记者或是媒体机构采编传播虚假新闻的事件后, 也多由上述部门处理。另外, 现行的自律规范都是指导性的原则, 缺乏可操作性。

最后, 新媒体的崛起对整个传媒行业的自律带来了新的挑战, 记者们日益浮躁并热衷于利用各种渠道的爆料编写新闻, 对信息的真实性缺乏调查或是根本不核实而直接发布。以“丈母娘送宾利”的虚假新闻为例, 原本是道听途说的消息, 虽然经过记者采访但是并没有获得证明新闻真实性的证据, 这样的新闻即使可以获得一时的轰动, 但是被证伪后, 记者和媒体机构的公信力将极大削弱。

三、虚假新闻的防治策略

虚假新闻会损害媒体机构的公信力, 会给被报道对象带来伤害, 但是其最严重的危害就是对社会公众整体性的误导和欺骗。媒体机构通过虚假新闻塑造出的新闻符号世界是虚假的, 与真实世界大相径庭, 公众却一直处于被蒙蔽的状态。为了避免上述危害, 必须采取有效可行的方式来防治虚假新闻的传播。

(一) 国外防治虚假新闻的手段

充分发挥自律组织和自律规范的作用。国外传媒行业的自律规范比较健全成熟, 媒体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可以据此来约束自身的职业行为。比如, 《美国职业新闻工作者协会道德准则》、《英国新闻职业行为准则及职业准则》、《法国新闻记者职业道德宪章》、《俄罗斯新闻记者职业道德准则》等。这些自律规范特别强调新闻的真实性, 为媒体机构及其从业人员设置了最低道德底线——保证新闻的真实性。

传播虚假新闻的相关工作人员会受到严厉惩罚。一般情况下, 当事记者会主动辞职或者将被解雇。如果虚假新闻造成的后果比较严重, 相关的编辑、主编, 甚至总编都将面临引咎辞职的风险。为杜绝虚假新闻的产生, 很多国外媒体机构都制定了详尽的新闻采编规范, 从具体细节上指导、规范新闻从业人员的采编行为。以信息核实为例, 美联社规定, “在正常情况下, 美联社的报道应寻求不止一个消息来源, 以便信息能被其他消息来源证实或详述”。

当发现虚假新闻后, 国外媒体机构首先会承认错误, 接着组建一个权威的调查小组对事件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 公开调查结果并提出解决方案。同时, 还要确定责任承担者, 根据虚假新闻带来后果的严重程度, 对相关责任人进行惩处。为了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媒体机构还会检视相关规范章程是否存在漏洞, 如有必要就修改补充。

(二) 防治虚假新闻的策略

首先, 制度手段。充分发挥新闻道德委员会的作用。2013年5月以来, 我国河北、上海、浙江、山东、湖北等地作为首批试点省市, 建立了省一级的新闻道德委员会, 这种制度应该尽快推广到全国。同时要确保委员会的职能得到发挥, 对虚假新闻的典型案例进行评议, 并提出处理意见。

完善虚假新闻的更正制度。尽管更正虚假新闻是一种事后的补救措施, 但是对消除恶劣影响, 帮助减轻或免除媒体机构的责任都大有帮助。当务之急是对我国笼统规定的虚假新闻更正条款进行修订完善, 明晰更正的条件、程序、时限和原因说明等细节。同时, 对不予更正或是更正不到位的媒体机构, 要给予相应的惩罚, 以确保更正制度的有效性。

其次, 重视传媒伦理规范。根据《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的要求, 我国媒体从业人员应当树立以下几方面的价值观和伦理准则, 即报道真实, 客观公正……媒体机构应该对新老从业人员进行定期培训, 不断强调新闻的真实性, 让其抵抗各种诱惑, 重视媒体承担的社会责任。美国著名报人约瑟夫·普利策曾说过一个经典的比喻:“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 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瞭望者, 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 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 及时发出警报。”如果传媒市场上, 虚假新闻将真实新闻驱逐出去, 将会误导公众的判断。所以, 媒体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应该自觉杜绝虚假新闻。

最后, 通过技术手段屏蔽虚假新闻。充分发挥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优势, 设计能够自动识别筛选频繁出现的虚假新闻的软件系统。发现虚假新闻后, 可以通过权威媒体、新闻发言人和新闻当事人, 及时公布事实真相, 以消除不良舆论影响。

总而言之, 虚假新闻的防治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需要营造全面监督虚假新闻的舆论氛围, 通过社会各界的媒介批评活动, 帮助公众识别和矫正错误信息, 消除虚假新闻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李希光.转型中的新闻学[M].南方日报出版社, 2005.

[2]雷跃捷, 刘学义.虚假新闻的治理对策[J].中国广播, 2011 (4) .

[3]杨保军.全面认识虚假新闻的危害性[J].新闻前哨, 2011 (5) .

[4]郭全中.职业化、专业化和制度化是改革方向[J].青年记者, 2012 (3) .

[5]张宸.西方主流媒体防范虚假新闻的一些做法及教训[J].中国记者, 2011 (1) .

[6]董天策.虚假新闻的产生机制与治理路径[J].新闻记者, 2011 (3) .

中小学校园欺凌产生原因及防治策略 篇3

关 键 词 日本中小学;校园欺凌;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6)04-0064-04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校园欺凌事件频繁发生,给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引起了政府、家长及社会各界的深切关注。教育部长袁贵仁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记者招待会上强调:“校园欺凌主要是同学之间蓄意、恶意地形成的一些欺凌事件。教育部门,包括我们的公安部门都要高度重视,努力打造平安校园,既要防止外来的伤害,也要防止内部学生之间的伤害。”[1]面对日益严峻的校园欺凌问题,寻找避免校园欺凌发生的对策建议,保障校园安全和学生的身心健康,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从世界各国来看,日本在中小学校园欺凌问题上的研究起步较早,研究比较深入,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借鉴日本处理中小学校园欺凌问题的对策经验,对我国解决校园欺凌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日本对中小学校园欺凌问题的研究现状

回顾和梳理近年来日本关于中小学校园欺凌问题的研究可以发现,其关注主题和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一)中小学校园欺凌的定义

2006年以前,日本文部科学省对中小学校园欺凌的定义是:“对比自己弱的人持续进行不同程度的身体上、心理上的攻击,使对方感到严重的痛苦的伤害行为。这种行为发生的场所可以是在校园内,也可能是在校园外。”[2]而在2006年以后,文部科学省在一项全国范围内的大规模调查后,对校园欺凌作了新的阐释:“当该未成年学生受到来自与之交往的人从心理上或是物理上的攻击而感受到了精神上的痛苦的不良行为。这种行为发生的场所可以是在校园内,也可能是在校园外。判断某一行为是否为欺凌是从被欺凌对象的角度来进行。此外,还包括了一种新的欺凌行为,即未成年学生受到来自电脑网络和手机的辱骂、诽谤和中伤等。”[3]2013年6月21日,日本制定了《欺凌防止对策推进法》,对中小学校园欺凌的定义进行了更为全面的归纳:“在校学生(儿童)受到来自学校一定关系的其他学生(儿童)加诸的心理或物理的行为(包括利用网络进行的行为),并因此身心感受到不同程度的痛苦。”[4]

综上可以看出,校园欺凌概念主要包括了三个要素:一是行为主体,一般是与学校有一定关系的人;二是行为客体,即被欺凌对象;三是行为性质,欺凌行为一般具有故意性、持续性,不包括偶然的伤害行为。

(二)中小学校园欺凌类型的划分

日本文部科学省会定期对全国中小学校园欺凌现象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并据此不断调整校园欺凌的类型。最近的一次统计和分类是在2013年10月完成的,将校园欺凌问题进行了分类,并统计了相关的发生率。(1)被冷漠、取笑、说坏话、威胁;(2)被团体或集体无视;(3)被轻度碰撞,或者像开玩笑似的拍打、踢打等;(4)被用力地碰撞,拍打或踢打;(5)东西被拿走;(6)东西被藏起来,被偷,被弄坏,被扔掉;(7)被迫去做讨厌的、羞耻的、危险的事情;(8)被对方在电脑或手机上诽谤、中伤。其中,前三项校园欺凌现象的发生概率遥遥领先于其他五个类型。根据日本国立教育政策研究所2004年至2009年连续五年的追踪调查,小学阶段的校园欺凌以冷漠取笑和团体无视两种类型最多,分别为22.6%和27.6%;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则以团体无视、拿走东西和网络诽谤三种类型概率较高,这实在令人堪忧。[5]

日本教育评论家森口朗根据欺凌的程度将其分为四种类型:(1)孩子们在共同生活中自然发生的欺凌;(2)传统型的交流欺凌,特指那些未达到犯罪程度的欺凌;(3)犯罪型的交流欺凌,如已构成名誉摧毁罪和侮辱罪的网络诽谤和中伤等行为;(4)暴力、恐吓型欺凌,如暴力行为或盗窃等构成伤害罪和恐吓罪等行为。第1种欺凌类型可以让学生自行协商解决,无需教师介入,第2种需要教师直接介入,第3种和第4种类型则需要司法介入,譬如咨询律师或者报警等。[6]

(三)中小学校园欺凌的危害

2015年,日本文部科学省对已经认定的校园欺凌事件进行的统计表明,近年来,日本中小学校园欺凌现象发生频率呈翻倍之势,从2008年的8万余件倍增加到2014年的18万件。这种急剧增长的态势令日本社会非常不安和担忧。2008年至2014年7年间日本校园欺凌事件数量情况详见下表。

如此数量的校园欺凌事件不仅对被欺凌者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个人发展、价值观念等方面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带来了一系列心理问题,如自卑、抑郁、恐慌、人格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等,还导致了学生不愿上学、不敢交友、学业成绩下滑等问题,更严重的是,由此还带来了自杀、暴力、强奸、恐吓等恶性事件的发生,这给社会、家庭和个人都带来了难以估量的痛苦和损失。

二、日本中小学校园欺凌问题发生的原因

日本中小学校园欺凌问题,是长期以来的社会文化、社会制度等综合导致的结果。总的来说,可概括为集体意识、等级制、考试压力和忍耐文化等四个方面。

(一)过于强烈的集体意识

日本是一个非常重视集体的国家,个人必须无条件服从集体,中小学校园也是如此。由于集体观念深入骨髓,以至任何表现得过于脱离集体规则或者不遵守约定俗成的集体规则的人,都容易引起他人注意,较容易被欺凌。这种欺凌在日本中小学校非常普遍。森口朗指出,“一个集体内部通常会按照受欢迎和‘察言观色能力’的程度来进行排位,在这个排位中,程度越低的人越容易被欺负”[8]。因此,在校园班级和各类小团体中,越是表现得不会察言观色和不受欢迎的学生,就越容易受到欺负。至于为什么会不受欢迎,笔者在询问日本朋友时,得到的答案五花八门,有因为容貌过于出色,也有因为身上有异味,还有因为说话的时候乡音重等等。总而言之,只要表现与集体有不同之处,且不同之处越突出,受到欺凌的可能性就越大。另一方面,欺凌者一方在采取行为时往往也表现为小团体形式,共同去欺凌那些在集体中不受欢迎的同学,并为自己是某个集体的一员而感到自豪。

nlc202309081005

(二)过于服从的等级制度

在日本校园中,上下等级制非常明显,高年级学长往往对低年级的学弟学妹们有相当的权威和影响力,低年级的学生对高年级学长的命令必须无条件服从——尽管有时这些命令会带有欺凌的因素。旁观的同学即使看到这类事情,通常会认为是理所当然的,虽然心里可能有所同情,但还是会选择装作没看见而默然走开,很少有同学会因此去介入并帮助受欺凌的同学。由于严格的等级制,日本校园中高年级学生对低年级学生的欺凌现象十分普遍。

(三)过于沉重的考试压力

众所周知,日本在经历十余年的经济衰退之后,就业率非常低迷,就业竞争异常激烈。而日本企业和政府机关在招聘时又有着根据学校名气程度来判断个人能力的高低,从而决定是否录用的传统。这导致大学毕业生求职压力巨大,这种压力就像传感器一样,一直传到中小学校园。日本中小学学生和家长普遍认为,如果自己没有考上名牌大学,日后自己的就业情况、经济水平和社会地位都无法想象,现阶段一切的学习和努力都是为了最后能通过入学考试进入名牌大学。因此,日本的课外补习业异常发达,中小学生往往下午一放学,就背着书包,搭乘各类交通工具,赶往附近的各大补习机构继续学习。上完几门主要科目后,通常已经是晚上八九点,回家后还要继续完成繁重的家庭作业。这些学生往往一天连八小时的基本睡眠时间都难以保证。沉重的学业压力导致部分学生心理受到创伤,人格产生扭曲,于是将欺凌不受欢迎的学生看成是释放学业压力的有效途径。

(四)过于畸形的忍耐文化

日本社会是一个十分讲究礼仪规范的社会。日本人就算心里十分不满,也不会轻易表现出来,并将忍耐视为做人的一种基本美德。日本学生从小被家长和老师教导,无论面对多少艰难困苦,或者对方的行为多么让自己生气,也要在心里默默地忍耐。这种忍耐文化具有独特的日本民族性,但长时间的忍耐极容易导致严重的心理压力和心理问题。为了发泄这种心理压力,部分学生就会选择去欺凌那些看起来比自己弱小的同学,从而实现心理压力的释放。而被欺凌的学生也因为受到忍耐文化的影响,面对欺凌时选择忍气吞声,不敢反抗和告诉老师,这使得欺凌的一方更加肆无忌惮,对被欺凌者施加长期的、反复的欺凌行为。

三、日本对于中小学校园欺凌问题的防治策略

日本防治中小学校园欺凌问题主要从立法、校园管理和社会组织参与等多方面入手。

(一)推进立法防治

为全面防治中小学欺凌事件,由日本执政党和在野党共同提交的《欺凌防止对策推进法》于2013年6月21日在日本参议院全体会议上获得通过。从此,解决日本中小学校园欺凌问题上升到了法治化平台,这在日本尚属首次。根据法律的要求,道德教育将作为常设课程;强化学校、家庭、地方社会的责任;对实施欺凌行为的学生加强指导等。[9]

除此之外,这部法律还明确了各级政府和学校在防范欺凌现象产生中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并提出了积极的防范策略。各级政府都需根据当地情况制定防止校园欺凌的基本方案,地方公共团体应常设“欺凌问题对策联络协议会”,各类学校也应设置防止欺凌现象的组织,商讨防治对策,建立咨询机制。对于认定为威胁到学生生命安全的欺凌事件,学校有义务立即通知警察局,并马上上报给“欺凌问题对策联络协议会”负责人,该负责人应立即责成专门机构对事件进行调查。为保证调查过程的公平、公正,日本教育委员还设置了由拥有专业知识和处理经验的第三方组成的附属机关来对调查过程进行监管。法律规定,日本文部科学省每年都要组织专家对全国所有中小学欺凌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对现行的政策实施情况进行评估。

(二)加强校园管理

校园是学生的主要学习场所,也是欺凌问题的主要事发地。所以,防治欺凌事件,从校园做起,异常关键。根据2014年日本文部科学省对校园欺凌发生情况的一项调查,校园欺凌事件因被学校教职员工发现而得知的概率是66%,被本人及家庭成员投诉而得知的概率是34%。[10]因此,为了应对频繁发生的校园欺凌事件,加强校园预知机制建设非常必要。为此,日本文部科学省给学校提供了相应的政策支持,如在公立中学配置欺凌问题顾问;建立教师研修机制,培养教师发现和处理欺凌问题的能力;在各学校设置24小时不间断服务咨询电话,设立学校咨询机构,增加校园社会工作者队伍的规模,全方位构建对欺凌现象的防治体系。

此外,鉴于英国政府在校园内安装监视摄像头对防止校园欺凌的发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据统计,截止于2012年,英国已经有9成以上的中小学安装了监视器。[11]因此,日本学界积极提倡学习英国政府的经验,要求在中小学校园内的公共场所安装大量摄像头,以此防范并及早发现校园欺凌事件。

(三)吸纳社会组织参与

为借助全社会各方面的有效资源和力量,日本各级政府机关和社会组织建立了大量的服务咨询机构。如日本文部科学省设立的“全国24小时欺凌”求助热线(0570-0-78310),其中,数字“78310”的日语发音与“说出烦恼”的发音类似,较容易让儿童记住;法务省也相应设立全国免费“儿童人权110”求助热线,这些号码都是非常易记和简单的数字,以方便被欺凌者和家长及时求助。与此同时,日本文部科学省还设立了欺凌事件咨询网站和服务窗口,日本律师联合会设立了免费的儿童人权咨询窗口。这些机构均大量聘用心理、法律专业等方面的专家,以供家长和被欺凌者及时了解相关的防治方法和进行法律咨询。此外,日本最大的NHK电视台每周五在黄金时间播出“如何防治欺凌”系列节目,日本最重量级的报社《朝日新闻》也设立了“欺凌君”专刊,刊载了大量有关“友情”“互相帮助”“遇到欺凌怎么办”等内容,以重塑中小学学生的核心价值观。

综上所述,为了有效防治中小学校园的欺凌问题,日本采取了多样化、多渠道、多主体的综合性举措。面对我国日益增多的青少年欺凌问题,我们可以借鉴日本教育的有益方式,提高我国防治中小学校园欺凌事件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人民网.教育部长袁贵仁就“教育改革和发展”答问[EB/OL]. (2016-03-10)[2016-03-10]. http://live.people.com.cn/note.php?id=1113160308164232_ctdzb_001.

[2][3]日本文部科学省.いじめの定義[EB/OL] . (2015-06-10)[2016-1-18]. http:// www.mext.go.jp/ijime/detail/1336269.htm.

[4]いじめ防止対策推進法附則第1条[EB/OL]. (2014-06-28)[2016-2-21].http://law.e-gov.go.jp/htmldata/H25/H25HO071.html.

[5]国立教育政策研究所生徒指導研究センター .いじめ追跡調査2007-2009 [EB/OL]. (2010-6-01)[2016-1-30].http://www.nier.go.jp/shido/centerhp/shienshiryou2/3.pdf.

[6][8]森口朗.いじめの構造[M]. 东京:新潮社.2007:100.

[7][10]日本文部科学省.平成26年度児童生徒の問題行動等生徒指導上の諸問題に関する調査[EB/OL]. (2016-03-01)[2016-03-03]. http://www.mext.go.jp/b_menu/houdou/27/09/__icsFiles/afieldfile/2015/10/07/1362012_1_1.pdf.

[9]小林美津江.いじめ防止対策推進法の成立[J].立法と調査.2013(344): 24-35.

[11]AFPBB News.学校内に防犯カメラ4万7000台、生徒のプライバシーに懸念[EB/OL].(2012-09-18)[2016-02-25]. http://www.afpbb.com/articles/-/2901673?pid=9537972.

责任编辑 徐向阳

防治校园欺凌讲课稿 篇4

开场:

青春和理想,在这里郁郁葱葱地生长 友谊和纯洁,在这里纷纷扬扬地播撒 知识和力量,在这里点点滴滴地汇聚 烦恼和懵懂,在这里曲曲折折地缠绕

这就是纯真友善的乐园,书香文化的圣地——校园

很高兴,今天来到我们黄石港区第十四中学这个美丽的校园。大家好,我是来自黄石港区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组的检察官,我姓许,你们可以叫我阿姨,当然叫我姐姐我会更高兴。

介绍检察院和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组工作职能

1、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审查逮捕、审查起诉

2、与未成年人相关的部分案件的办理

3、开展与未成人案件相关的诉讼监督工作

4、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帮教救护

5、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工作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一个比较严肃,也比较沉重的话题——校园欺凌

播放视频:深圳男生被打,广东女生被打

一、什么是校园欺凌?

提问1、2、3名同学:(身体侵害,强势)校园欺凌的概念:官方解释国务院办公室发布的《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理论的通知》指出校园欺凌是指发生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蓄意或者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对学生心理、生理、名誉、权利、财产等实施的侵害行为。

同学们大多数认为,校园欺凌就是直接作用于身体进行打击,伤害的行为,但实际上校园欺凌还有很多表现方式,包括:

① 身体欺凌:主要包括殴打、扇耳光、挑事端,以有形力打击为暴力的夺取财物,索要财物,毁坏财物等一系列对学生身体的侵害行为这种有形力的欺凌行为最为普遍。

② 语言欺凌:包括恐吓、语言威胁、辱骂、起绰号、散布谣言、诽谤污蔑、宣扬隐私等一系列贬低评论他人,并对他人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损害行为。

③ 心理欺凌:心理欺凌主要包括孤立、排挤、冷漠等一系列对学生精神造成某种严重程度的侵害行为。

二、校园欺凌之现状

亲爱的同学们,因为网络与通讯多媒技术的发达,我们常常能够听到、看到越来越多的关于校园欺凌的新闻报道、事发现场视频,除了刚才视频上播放的案例外,类似这样的案例数不胜数。

案例1:2015年6月21日,浙江省庆元一名小学生被多名初中学生关在黑屋子里暴力殴打,用香烟烫。

案例2:2015年7月14日,江苏宿迁泗洪县育才中学初二学生小博(化名)被发现浑身是血地倒在学校附近,后经抢救无效后死亡。而对小博行凶的竟是几名初中生!案例3:2016年2月2日,湖南临武三中初一女生遭多名女同学殴打,辱骂。被打女生表示,打她的人是同班同学找来的,因嫉妒她“长得好看”,她已被这名女同学打骂多次。

案例4:2016年4月23日,河北新安一名女孩遭多名少年殴打,并被逼迫下跪、甚至脱衣。旁边还有很多人围观起哄,并用手机拍照。

2016年12月,因一篇网文将北京中关村二小推上舆论浪尖。文章题目为《每对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我要陪他向校园霸凌所NO!》,这是一位家长陈述自己的孩子——北京中关村二小的10岁小学生在遭到同学霸凌,在学校厕所里被同学用尿尿的垃圾筐扣放在头上,导致严重的心理问题,无法上学。

不要以为校园欺凌离我们很远,浙江大学2015年《青少年攻击性行为的社会心理研究报告》表明,有89%的同学遭受过其他同学不同程度的欺凌行为,49%的学生表示对其他同学有过不同程度的欺凌行为。

三、如何应对校园欺凌

角色:受害者 保护者 施害者

(一)受害者应对方法:当伤害发生时,当务之急是如何保护自己,让所受伤害最小化;当伤害发生后,最重要的,则是如何避免伤害再次发生,以及如何让自己尽快走出伤害,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A在受害当下

1、有机会逃离时:冷静面对,寻找时机,迅速逃离伤害现场,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大声呼救、或先满足对方的一些钱财需求,记住对方的相貌特征过后求助报警等。一定要沉着冷静,采取迂回战术,尽可能拖延时间。当他在公共场合受到一群人胁迫的时候,应该采取向路人呼救求助的态度,这种办法会免去一些麻烦。真正等到事情发生之后,到了一个封闭场所里面就比较难办了。

2、逃离机会较小时:如果对方人数较多,尽量避免再次激怒打人者,最大程度减少伤害,避免硬碰硬。如果呼救或者反抗的话,可能会遭来更加激烈的一些暴力。人身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不要去激怒对方。唯一的就是麻痹对方,顺从对方的话去说,从其言语中找出可插入话题,缓解气氛,分散对方注意力,同时获取信任,为自己争取时间,寻找机会逃走,而不是准备在那儿忍受一切。

大声地提醒对方,他们的所作所为是违法违纪的行为,会受到法律严厉的制裁,会为此付出应有的代价。

3、无法逃离时:当伤害过大,无法逃离现场,则在保护好头部、心脏、下体等重要身体部位的同时,在能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大声呼喊求救。

总之,应尽量保持镇静,不要惊慌,多动脑子,有勇有谋地保护自己。

B悲剧发生后

1、及时向自己的父母、老师报告,及时报警,一定不能羞于启齿,每一个被欺凌的孩子,需要明白的是:“悲剧的发生不是你的错”。不要让不法分子留下“这个 4 小孩好欺负”的印象,如果一味纵容他们,最终只会导致自己频频受害,陷入可怕的梦魇之中。

2、必要时到医院进行身体检查

3、心理的痛苦情绪要及时处理,比如找自己信任的长辈或专业人员倾诉内心的苦楚。

4、通过参加活动或者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来转移注意力,切不可让自己沉浸在痛苦的情绪中不可自拔,一定要告诉自己:“这只是你生活的一次成长考验,度过考验,生活只会更加美好。”

(三)日常注意

1、单低调朴素爱学习,不惹是非不赌气。穿戴和学习用品尽量低调,不要过于招摇。

2、上下学和活动时尽可能结伴而行;独自出去找同学玩时,不要走僻静、人少的地方;不要天黑再回家,放学不要在路上贪玩,按时回家。

3、可以适当参加自卫训练,不是为了报复,而是情况一旦恶化,让孩子有自我保护的能力总是好的。这些训练还可以大大提高孩子的自我尊严,减小他成为受欺负者的可能。

(二)保护者应对方法:学校、老师、家长

1、老师如何应对呢?

在学校中,学生最直接面对的是教师。对孩子而言,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就是他们在校园中的“守护神”。因此,老师在应对校园欺凌中“责无旁贷”。

老师需要做哪些事情呢?

1、平复班级其余孩子的情绪,并且引导孩子们不要对校园欺凌事件中的孩子(无论是施暴者,还是被欺凌者)存在歧视。关注受欺凌的孩子,给予更多的温暖和支持,了解孩子的需求。

2、开展情绪课程,进行简单的心理辅导工作,让孩子们学习爱惜自己的生命,爱惜他人的生命,学会正确识别自己及他人的情绪,合理处理各种情绪,促进个体的心理和谐。

3、开设安全教育课程,让孩子们知道在紧急、特殊情况下如何做到自我保护。

4、对于部分自尊心较强的孩子,老师应该更多关注生活,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不在持续关注自己的受伤点(我们要相信部分个体的自我疗愈能力)。

2、学校应该如何应对呢?

学校面对的孩子是群体,不是个体。面对的家庭也是群体,而非个别。校园欺凌一旦发生,所影响的将不只是欺凌事件中的孩子和家庭,还会辐射影响到其他孩子和家庭。

1、校方在处置校园欺凌事件的过程中应当适度把握、慎之又慎,避免由于处理不当,对欺凌事件中涉及的孩子,以及校园中的其他孩子带来不利的影响。比如:为了学校名声,对欺凌事件遮掩。这样的处理方式,只会助长施暴者的嚣张气焰,让施暴者心里认为“学校是赞同我的”,让施暴者形成错误的非观念上,影响未来成长。而受害者也会因此忿忿不平,心理上受到二次伤害。其他孩子则可能会“见样学样”,对未来成长形成不良影响。

2、发生校园欺凌事件后,需要切实加强学校的治安巡逻工作,加强安保工作,健全校园视频监控系统、紧急报警装置,接入公安机关、教育部门监控和报警平台,逐步建立校园安全网上巡查系统。

3、在平常的学校教育教学中,学校应当重视开展心理健康的普适性宣传工作,在针对学生的同时,还要针对家长,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辅导的指导和教育,以便让校园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果,在家庭教育中得到巩固和延展,活动形式可以是讲座、沙龙、观影。学校还可以通过宣传展板、视频等多种宣传载体营造“文明校园”,促进校园整体文化氛围建设。

4、在心理教育师资不足的情况下,学校可以寻求外面专业的心理老师,针对个体进行个案干预。针对群体开展积极的团体辅导活动,传递正能量,营造和谐氛围。

四、我国对校园欺凌的处罚

(一)处罚规定

对于情节轻微,不构成犯罪的校园欺凌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作出相应的行政处罚。第二十六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一)结伙斗殴的;

(二)追逐、拦截他人的;

(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的;

(四)其他寻衅滋事行为。

第四十三条 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

(一)结伙殴打、伤害他人的;

(二)殴打、伤害残疾人、孕妇、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或者六十周岁以上的人的;

(三)多次殴打、伤害他人或者一次殴打、伤害多人的。

对于情节、手段恶劣,后果严重构成犯罪的校园欺凌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作出相应的刑事处罚。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罪】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之前案例的结果:

案例1:涉事者年龄均未满14周岁,处理结果教育机构介入促成和解。

案例3:涉事者年龄:均未满14周岁,处理结果双方达成调解意见。案例4:涉事者年龄:13—16岁,处理结果2名施暴者被处行政拘留五日。其余6人被批评教育。

(判刑)案例2:涉事者年龄:均不满16周岁,处理结果几名涉案嫌疑人已被警方抓获,目前案件正被追究刑事责任。

(二)打击方向:为防治校园欺凌,我国是重拳出击 1、2016年11月1日,教育部、最高人民检察院等九部门出台的《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中指出:(1)对屡教不改、多次实施欺凌和暴力的学生,应登记在案并将其表现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必要时转入专门学校就读。(2)对构成违法犯罪的学生,必要时可由政府收容教养,或者给予相应的行政、刑事处罚,特别是对犯罪性质和情节恶劣、手段残忍、后果严重的,必须坚决依法惩处。2、2016年12月2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检察机关参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工作有关情况,2016年1月至11月,全国检察机关共受理提请批准逮捕的校园涉嫌欺凌和暴力犯罪案件1881人,经审查,批准逮捕1114人,不批准逮捕759人;受理移送审查起诉3697人,经审查,起诉2337人,不起诉650人。

3、前不久,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向各地印发《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指出:要及时发现、调查处置校园欺凌事件,涉嫌违法犯罪的,要及时向公安部门报案并配合立案查处。该刑法伺候的时候绝对不要手软!

这只是重拳打击“校园欺凌”的开始,要切实减少这种不良现象,还必须要有长效的机制。比如:制定针对校园暴 力的法律法规,加强对校园暴力行为法律干预;加大对施暴者监护人的惩戒,支持受害者向施暴者监护人主张精神赔偿,将学生的受处分情况及改正情况记入成长档案。

结束语:校园应当是美好的,学生在这里受到智慧启迪,被人尊重并学会尊重他人,社会期待着这些美好的点滴,能在学生离开校园后,反作用于社会,让教育成为对未来的溢价,遏制校园欺凌行为,需要全社会的联动,我们检察机关将与大家一起努力,致力于建设校园安全防控体系,为未打造安全校园保驾护航。

中小学校园欺凌产生原因及防治策略 篇5

针对抹灰出现裂缝是施工中的通病问题。抹灰裂缝一直以来与我们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挑战。为了寻求解决方法,故回访已往施工过的外墙记录状况和结合有关知识对外墙抹灰裂缝作出一些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制定详细的防治措施施工方案,在《芳村花园二期工程施工总承包及承包管理配合服务第七标段(F区、小学工程)》工程实施。本工程是政府安居办的保障房建设工程。工期比较赶、质量要求更高更严。通过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大大降低本工程外墙抹灰出现裂缝的机会,减少返工和保证施工进度要求。

通过回访公司已往施工过外墙工程,发现裂缝产生的部位如下:

1)墙体的大面: 特别是没有分格缝或者分格缝设置的少,或者不合理的大墙面出现裂缝现象较重,因为砂浆的收缩比较大。

2)施工缝、冲筋处:外墙装饰抹灰施工中不可避免出现冲筋、施工缝,由于冲筋、施工缝处的砂浆,先施工的和后施工的收缩不同容易出现收缩裂缝,加上对这些部位处理达不到要求,导致裂缝现象的发生。

3)门窗洞口的四个边角处:主要原因是结构材料收缩、结构变形、墙体的沉降及温度变化引起。裂缝形状有呈水平状的、斜向45°。这种裂缝较宽并且较深,属于贯通缝。

4)女儿墙与屋面板交接处:此处外墙抹灰裂缝多为水平贯穿性裂缝,如果不及时处理,就很容易造成墙体的渗漏现象,女儿墙与屋面板交接处的裂缝是由于屋面板温度变化对墙体产生水平推力,另一个原因是施工中女儿墙处的构造柱没按规范要求设置或者间距太大。

5)突出外墙的结构边角处装饰线:这些部位产生的温度裂缝和干缩裂缝,这种裂缝较细,不容易看出来,对建筑的结构和建筑物的美观没有什么大的影响。

6)建筑墙体所用材料不同处:不同材料产生的变形不同,建筑工程中砖墙与混凝土柱子、砖墙与预制混凝土过梁、砖墙与混凝土连系梁之间,在工程中都出现过抹灰裂缝现象,一般抹灰结束后不久就会出现。

常见的裂缝按产生的原因有:收缩裂缝、温度裂缝、空鼓裂缝、结构裂缝。按裂缝的深浅有:表面裂缝、深进裂缝、贯穿裂缝。

1)收缩裂缝是抹灰砂浆中水泥水化硬化时,体积逐渐减少等原因而引起的抹灰面的干缩或收缩,砂浆中水泥的安定性差,水泥在硬化后产生不均匀的体积变化,由此产生大量的收缩裂缝,而在实际施工中收缩裂缝大多较浅,是一些表面性的裂缝,对装饰及结构没有太多影响。

2)温度裂缝是由于温差较大或结构降温较大时,受到外界约束等原因引起的裂缝,温度裂缝大多也是表面性裂缝。

/ 3 3)结构裂缝是由墙体结构变形,而引起与结构牢固黏结在一起的抹灰层的裂缝,这种裂缝比较明显,长度大、裂缝宽度宽,属于贯穿性裂缝,危害比较大,容易造成墙体的渗漏现象,是防治的重点。4)空鼓裂缝是底层灰浆与墙面黏结不牢固,施工前墙面淋水不够,抹灰后水分被墙面很快吸收,影响黏结力,形成空鼓而产生裂缝。另外墙面清扫不干净,留有浮土及松散渣块等,各层之间灰浆施工间隔时间过长或过短,墙体含水率不一致,中间层灰浆标号高于底层标号,凝结时产生收缩压力,造成底层与中间层墙面空鼓,这些都可能使墙体抹灰产生裂缝。

对于裂缝产生的部位及原因,我针对本工程的外墙施工从设计、施工等方面综合考虑进行提前预防。

(一)从设计方面考虑的防治措施 :

首先,我熟悉本工程的施工图纸、相关规范及行业。查阅施工图纸在设计中是否对容易出现裂缝的部位进行结构加强等。如:不同材料的部位加强拉结筋,提高砌筑砂浆的标号,洞口上设置现浇过梁,窗下设置窗下现浇板带;其次,查阅施工图纸设计中有没有注意框架结构的整体刚度,对体形复杂的建筑物应采用变形缝将它分成几个独立的单元。防止由于出现不均匀沉降,而造成的墙体开裂;最后,对于外墙,尤其是东西山墙,建筑设计宜作立面分隔,为施工提供适当的工作界面,同时有利于粉刷砂浆收缩裂纹出现在分隔缝上。在适当的分块划格范围内,即使有微小裂缝。

如存在施工图纸上的问题,建议设计单位对其进行修改。从设计方面对外墙抹灰产生裂缝进行有效的防治。

(二)从施工方面的防治措施

1)外墙结构

A.堵好墙身的各种孔洞。基体孔洞及不平整处先用1:3水泥砂浆找平,如找平层太厚(大于10mm),应分层找平。

B.堵好脚手眼。有些工程由于脚手眼堵的不结实,堵砖时没有将缝隙塞满砂浆,有的甚至一点砂浆没塞进去,这样墙体抹灰干了之后在脚手眼处容易出现裂缝,下雨时将导致墙体出现渗水,且不易被发现。所以应从墙体施工方面入手,先保证结构强度,以致结构不易出现变形。有资料分析,外墙裂缝,脚手眼处呈原洞形状裂开,此种裂缝约占45%—65%。具体防治办法是:堵眼应在墙体抹灰前2h进行,应先将浸透水的棉丝塞满孔内,等30min后取出棉丝,孔底铺满砂浆,再将水浸透过的砌块砌入孔内,两侧立缝均用勾缝溜子填满砂浆,直至密实为止。2)

确保砖砌体施工质量

A.墙体施工:砌筑砌体施工时应做到表面平整,上下搭接,左右错缝,搭接尺寸要符合施工要求,绝不允许出现通缝。还要注意墙体的拉结筋要按要求预埋。①填充墙墙体拉结筋应严格按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设置,一般长度不小于50cm,间距不大于50cm。② 填充墙体所用材料在施工前应充分浇水湿润,一般空心砖含水率宜为10%—15%,灰砂砖、粉煤灰砖宜为5%—8%。③填充墙上部斜砌部分应

/ 3 待其下部沉降稳定或7天后才进行砌筑,严禁一次砌筑至顶。○4 填充墙部位预留洞口在砌筑墙体时应留设规矩,并留马牙槎,洞口较大时内应加设 6钢筋。

B.砌体部分与混凝土部分交接处的外墙面,在抹灰前要挂钢丝网,以抵抗因不同材料的线膨胀系数不同而引起的开裂。钢丝网的搭接宽度宜在150—250mm之间。

3)对外墙抹灰要求需采取以下措施

A.在找平层施工前,对基层进行仔细清理,对混凝土墙表面的浮浆、残留的模板木屑等一定要清理干净;为了使混凝土墙面有足够的粗糙度,需进行甩浆和喷浆处理,以利抹灰砂浆与基层粘结牢固。B.砂浆需按造配合比要求严格计量,控制水灰比,严禁施工过程中随意掺水;材料方面:选择干缩性小的水泥品种,在施工中作好水泥的检验,不合格的水泥坚决不用。砂子的含泥量及杂质严格控制在规范规定之内,砂子的粗细要符合要求。砂浆配比要符合设计要求,砂浆搅拌要均匀,具有良好的和易性。施工中长时间没有用的砂浆、搅拌后超过3个小时的砂浆、出现泌水现象的砂浆,应重新搅拌后才能使用。

C.抹灰施工:提前洒水润墙,根据经验来看最好提前一天进行,洒水的程度是墙体基本湿透。第二天再根据干湿情况适当洒水湿润。洒水过少,砂浆中的水很快被墙体吸收,砂浆收缩过快会产生裂缝。洒水过多,抹灰时容易出现流坠现象,也会导致裂缝出现。所以洒水要均匀,避免出现一部分润湿少,一部分润湿多的现象。

D.对抹灰砂浆需进行分层抹灰,尤其是高层建筑高度较高,由于施工误差等原因,局部外墙抹灰较厚,这就需要进行分层抹灰,每层抹灰厚度不应超过2cm,后层抹灰必须在前层抹灰砂浆凝固并具有一定的强度后方可进行,如果抹灰厚度过大的话,在分层处应该增设钢丝网。

E.外墙抹灰施工时,尽量减少施工缝、冲筋处。

F.外墙抹灰到一步脚手架甩槎时,应在槎端抹实压平。定浆后,可用尺板贴者用铁抹子切成反槎。当下层接槎抹灰前,向槎内充分洒水浸润,然后再刷一道素水泥浆,待浆液吸入墙体后再抹灰:这样接槎便于衔接,不易出现螺纹斑痕。

本工程通过制定以上防治措施后,大大降低外墙抹灰的裂缝产生的机会,取得较好成就果。减少了返工和有效地保证施工进度。满足本工程工期“赶”的要求。

中小学校园欺凌产生原因及防治策略 篇6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报告纸

我国盐碱地产生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林丹静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园艺技术0903 学号09126300921)

摘要:盐碱地是集聚盐类的一种现象,它严重的危害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特殊的气候、地形和地下水、地表水补给等自然因素及一些人为因素加剧了盐碱地的发生。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产生盐碱地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关键词:盐碱地 原因 防治措施

土地盐碱化是当今世界土地退化的主要问题之一。我国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东北平原、西北内陆地区及滨海地区。盐碱地的产生,使大面积土壤资源难以利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下降。

1.我国盐碱地产生的原因 1.1 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主要包括气候、地形、地下水和地表水补给因素等。气候因素决定了盐碱化发生的必然性,地形因素对盐碱化则产生更为直接的影响,地表水和地下水因素为盐碱化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发育空间。1.1.1 气候因素

我国盐碱地大多分布北温带半湿润大陆季风性气候区,降水量小,蒸发量大,溶解在水中的盐份容易在土壤表层积聚。如我国吉林省西部平原,在强烈的季风影响下,全年降水量400~500mm,而年蒸发量高达1206mm,年蒸发量是降雨量的3倍以上,而春季蒸发量为降水量的8~9倍[1]。新疆农二师地区因蒸发量大,决定了土壤盐分上升水流起绝对作用,在自然土壤条件下土壤的淋溶过程和脱盐过程十分微弱,土壤中可溶性盐借助毛细血管上行积聚于表层,导致表土普遍积盐,形成大面积的盐碱土。1.1.2 地形因素

地形部位高低对盐碱土的形成影响很大,多为波状起伏的漫岗,地形比较开阔,坡度比较小,微地形极为复杂的一些高平原、台地和阶段地貌。还有一些地势低,没有排水出入,而该地区比较干旱,由于毛细作用散开到地表蒸发后,便留下盐分,日积月累,土壤含盐量逐渐增加,形成盐碱土。如洼地,没有排水出入,则洼地水分蒸发后,留下盐份,形成盐碱地。1.1.3 地下水和地表水补给因素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报告纸

我国有较多的江河及各支流,如松花江、嫩江、乌苏里江、胶流河等。加上这些地方夏季降雨集中,这些地表水绝大部分不能通过河道或地下径流及时排出,而停留在地势较低的河-湖漫滩上和汇集在局部的洼地中,从而使得水分平衡主要靠蒸发来调节,水中携带的盐类积累下来,使半内流区和碧流区的地表水、地下水逐渐被矿化,土壤也逐渐盐碱化[2]。因此地下水埋深和矿化度的高低是决定地下水中盐分能否转变成土壤盐分和土壤能否发生盐碱化的主要条件。地下水埋深愈浅,蒸发强度愈强,上升至地面的矿化地下水就愈多。同样,在埋深一定的情况下,地下水矿化度愈高,表层土壤积盐越强烈。在B.A.科夫达在论证地下水与土壤盐碱化的关系时指出,在现代盐碱化过程的发生和发展因素中,地下水的移动、埋深和平衡最为重要[3]。

1.2 人为因素

造成我国盐碱地的人为因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如下: 1.2.1 排水系统不完善

排水不畅、缺乏完善的排水系统是造成土地盐碱化的重要原因。加之各级排渠疏于管理,边坡滑塌、淤积情况严重,排水出路不畅,从而使灌区地下水位居高不下,造成土壤盐渍化程度加重。还有的是因为工程不配套仅修了灌溉工程未修排水工程,不能及时将灌区内多余灌溉积水排出去,促使和加剧了土地次生盐碱化的发生。如松嫩平原西部 ,上世纪70年代修建的工程,由于工程不配套,导致耕地中的次生盐碱化面积增加[4]。1.2.2 缺乏完善灌溉技术

在我国东北地区,由于灌溉定额过大和灌溉技术不完善,除一部分引水渗漏损失外,送入田间的大量水量渗入地下,结果抬高了地下水位。此外,水田灌区管理不善,采用大水漫灌,使地下水位抬高,盐份上升,或在排水条件不好情况下,引起次生盐碱化。之后,不得不大量采用大水压盐的方法。1.2.3 耕作技术不当

耕作不当,土地不平整,灌水不均,造成未灌上水的部位成为干排盐地段,此地段又逐步变成盐土地段,局部高地形成盐斑。根据新疆土壤办公室调查发现,在我国新疆农二师塔里木地区灌区部分团场,临近地块土壤含盐量竟然相差4-6倍。加之部分塔里木河下游团场因无水可灌导致撂荒土地,降低了地面绿地的覆盖面积,使土壤长时间裸露,加速了土壤盐分表聚[5]。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报告纸

1.2.4 过度垦殖

在我国一些地区对土地资源的过度垦殖,如滥垦、过牧、伐薪、采药等都是导致土壤盐碱化的不良经济行为。如1958~1984年,26年期间,由于不合理利用土地,如过度放牧、割草、烧荒、等原因,吉林西部草地盐碱化面积增加16.5万hm2平均每年增加6875 hm2 [6,7]。1.2.5 长期引用咸水进行灌溉

在我国有些地区由于灌溉高峰期间地表水不足,长期引用排水沟的排水和上游灌区排水与地下水混合进行灌溉,水矿化度一般为2L,有时高达3~4L。地越浇盐碱含量越大,土壤也越加板结,加速了灌区土壤次生盐碱化。

2.我国盐碱地造成的危害

盐碱地的危害造成大量低产田和农民贫困,使面积土壤资源难以利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下降,严重影响生产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不利于植物的生长,引起植物的生理干旱、伤害植物的组织,而且还影响了植物的正常营养和植物气孔关闭。如在我国的滨海地区多方面阐述了土壤盐分对作物的危害[8],它使作物的种子在土内霉烂变黑不发芽,迟迟不能变绿;还影响作物体内正常的离子平衡遭受破坏,造成作物生长衰退。且土壤盐分过多会还会发生根腐,最后导致作物脱水枯死等。

3.我国盐碱地的治理措施 3.1 井排井灌措施

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对地下水位的控制和土壤次生盐碱化的防治具有显著作用。在我国新疆农二师地区水文地质条件,充分考虑地下水垂向排泄量较大、盐渍化程度不断增加的现实情况,农二师地下水开发利用主要开发灌区地下水,以集中开采为主、分散开采为辅,分多种形式布置水源。农二师已建成11个水源地,加上其它分散布井,现状机井数量为459眼,到2020年,在发展以上11个水源地的基础上,新建排灌井540眼[9]。

3.2 耕作措施

3.2.1 合理的土壤耕作

通过耕翻、耙地、镇压、中耕等田间作业,可创造良好的土壤表面状态和耕层构造,达到改善土壤透水性、通气性和温度状况,促进土壤脱盐,抑制土壤返盐,减少土壤蒸发,消灭田问杂草,为作物生育创造良好的条件。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报告纸

3.2.2科学整地

耕地盐碱化的发生与地表不平整有关系。据杨瑞珍,毕于运实验研究,在相同的土质和水文地质条件下,盐斑的部位一般要比邻近的地面高出2到5厘米,盐碱的分布状况,从盐斑的边缘到中心,盐碱逐渐加重,所以科学整地对改良盐碱化耕地极为重要。但必须注意的是平整土地后也要留一定的坡度,以保证灌水通畅[10]。因为土地平整与否是影响灌水质量和洗盐效果的关键。据罗家雄资料[11],田地不平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灌水不均,当田面高差超过8~15cm的脱盐率比平坦的低15%~52%;灌水定额因田地不平而往高处逼水,灌时延长而增大46%~60%;局部高地因受水少、干早、蒸发强,积盐量远远超过低平部位,常因此而形成盐斑。可见平整土地是改良盐碱土的一个重要条件。

3.3 盐碱地的培肥措施

3.3.1 增施有机肥

施用有机肥不仅使土壤营养条件变好,土壤生物和理化性质也得到改善,直接或间接地促使土壤盐分向脱盐或降低毒性的方向变化[12]。

在盐碱地上增施有机肥,能够提高土壤的缓冲性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耕层结构及物理性状,减少地面蒸发,有效的控制土壤的毛细血管水的强烈上升,从而显著的减轻地表积盐[13]。据研究,我国松嫩平原地区通过向盐碱斑上施枯草以改良草地盐碱化,施枯草两年后体积质量下降,孔隙度提高,而且效果随着施枯草量的增加而增强[14]。3.3.2 种植绿肥

在我国盐碱地区种植绿肥已证明为有效措施。如常见的绿肥品种草木樨、绿豆、大豆、田菁等宜努力推广[15,16]。盐碱土种植绿肥,并实行草田轮作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也可以使土壤体积质量变小,孔隙度增大,渗透性增强,有利于作物生长和排水洗盐。

3.4 种稻洗盐

在一定的水源和良好的排水出路条件下,种植水稻是治盐改土、争取农业增产的有效措施。在种植水稻过程中,土壤中可溶性盐类,随着换水渗水,排出田块以外,或渗到土壤底层,因而脱盐效果显著[17]。

3.5 植树造林,种植耐盐植物

植树造林是改良利用盐碱地综合措施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作用:一是改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报告纸

善农田小气候,减少地面蒸发,有利于土壤保墒和削弱土壤返盐;二是生物排水,可降低地下水位;三是改良土壤,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很多人研究了柽柳、木麻黄等耐盐碱树种的造林技术,对重盐土改良利用进行了大量研究[18,19]王志刚等人在粗放管理模式下对12个树种进行筛选,沙枣、沙棘等适应于粗放管理模式盐碱地推广造林[20]。

在盐碱地上种植耐盐植物可以提高盐碱化耕地的利用率,扩大盐碱化耕地的种植面积。40年代以来,对植物耐盐性、盐碱地造林树种选择、造林技术、选育耐盐植物等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细致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21]。

4.结语

盐碱地在我国的分布范围已很广泛了,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应加强对土地盐碱化的重视与关注。可根据我国不同地区盐碱地产生的原因,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各种措施的作用,达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及农民的生活水平。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报告纸

参考文献:

[1] 张殿发,王世杰.土壤盐碱化过程中的冻融作用机制以吉林省西部平原为例.水土保持通报,2000,20(6):14~17

[2] 张殿发,王世杰. 吉林西部土地盐碱化的生态地质环境研究.土壤通报,2002,33(2):90~93

[3] B.A.柯夫达(席承藩等译).盐渍土的发生演化[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7. [4] 何艳芬,张柏,马超群.松嫩平原土地盐碱化动态研究以农安县为例.水土保持学报,2004,18(3):146~150

[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土壤普查办公室.新疆土壤[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 [6] 庞香蕊,尹秀英.通榆县土地盐碱化的成因机理及防治对策探讨.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2(4):29~30

[7]郭继勋,李建东,张宝田.吉林省西部盐碱化草地的自然恢复.农业与技术,1994,2(2):7~31

[8]刘寄陵,土壤盐分与作物生长,国外研究动向 [9]王遵清.中国盐碱土[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3

[10]杨瑞珍,毕于运.我国盐碱化耕地的防治.干旱区资源鱼环境,1996,10(3):22~30 [11]罗家雄,新疆垦区盐碱地改良[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5.

[12]田丽萍,徐 敏,郑晓峰.盐碱地改良及造林技术的探讨[J].防护林科技,2005,(2):88~89.

[13]王有华,王素霞.东北地区盐碱灾害及其治理.东北水利水电,1994(10):27~30 [14]王治富,于凤华,张树德,于洪波,龙显助.送你平原土壤盐碱化防治措施.防护林科技,2002(1):80~81

[15]郜翻身,崔志祥,樊润威,张三粉.有机物料对盐碱化土壤改良作用.土壤通报,1997,28(1):9~11

[16]汤浩,李月芬,林年丰,郭平,杨有德.应用生物技术改良退化土壤的效果-以黄花草木樨改良盐碱化土壤为例.生态环境,2004,13(1):51~53

[17]王志春,李取生,李秀军,宋长春,章光新.松嫩平原盐碱化土地治理与农业持续发展对策.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4,12(2):161~163

[18]于雷,潘文利,郑景明,等.柽柳防护林对海堤重盐土改良作用的研究[J].辽宁林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报告纸

业科技,1998,(3):34~37.

上一篇:美术线描外形教案下一篇:读后感作文4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