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试验

2024-07-27

防治试验(共12篇)

防治试验 篇1

疫病是当前西瓜生产上主要病害。为寻找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 选用日本石原产业株式会社生产的10%科佳悬乳剂进行防治西瓜疫病田间小区药效试验, 探索药剂防治效果、适宜用药量、适宜施药时期及对西瓜的安全性。

1. 试验方法

试验地点在沈阳新民市芦屯乡东营子村露地西瓜田, 历年西瓜疫病发生较重。试验对象西瓜疫病;试验西瓜品种为雷神4号。试验地为壤土, 前作物水稻, 试验小区面积28.1平方米, 随机排列, 4次重复。供试药剂:每亩用10%科佳悬乳剂40毫升、53.3毫升、66.7毫升3个处理;对比药剂每亩用68%金雷水分散粒剂 (精甲霜·锰锌, 先正达 (苏州) 作物保护有限公司市售) 110克;设不用药为对照, 共5个处理。

西瓜3月上旬营养钵育苗, 移栽时覆膜栽培, 小拱棚覆盖。各小区每株均留3条母茎。施药器械为工农16型手动喷雾器 (喷片1.8毫米) , 第1次施药5月16日, 第2次5月24日, 第3次6月2日, 共3次, 都是下午3点左右喷药。第1次喷药时西瓜处于开花期至结瓜初期, 此时疫病未发生, 用喷雾器对植株茎蔓及叶片正反面进行均匀喷雾, 每亩用水量50公斤。

2. 结果分析

因施药前西瓜未发病, 所以药前发病基数为0, 每次施药前发病也不明显, 故仅在全部用药后18天即6月20日 (待空白对照发病较明显时) 进行调查。每小区随机调查50个枝蔓, 分别记录发病等级。病情分级标准为0级无病、1级仅叶片叶柄有小病斑、3级叶片叶柄有小病斑并嫩梢或瓜蔓节部有轻微水渍状病斑、5级叶片瓜蔓有水渍状病斑、7级部分瓜蔓枯死和果实腐烂表面疏生白霉、9级全株枯死。

安全性:分别在药后1、3、8、16天观察, 未发现供试药剂对西瓜叶片、茎蔓、果实等有任何不良影响, 且试验期间西瓜长势正常, 表明要记的安全性好。

防治效果:末次用药后18天, 10%科佳悬乳剂40毫升、53.3毫升、66.7毫升对西瓜疫病的平均防效分别为72.2%、83.7%、86.1%, 防治效果随用药量加大而提高。经方差分析, 每亩用科佳53.3毫升与66.7毫升的防效相近, 与对比药剂68%金雷水分散粒剂每亩1 1 0克平均防效85.1%的药效相当, 无显著差异, 均极显著优于每亩科佳40毫升的防效。

3.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 10%科佳悬乳剂对西瓜疫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连续3次用药后18天每亩用53.3毫升、66.7毫升的平均防效85%左右, 与对比药剂68%金雷水分散粒剂每亩110克的防效相当, 且安全性较好, 可以在生产上科佳与金雷交替选择使用。建议科佳在西瓜疫病未发生或发病初期及时用药, 每亩经济有效用量为53.3毫升, 连续喷施3~4次, 施药间隔期为7~10天。施药时要均匀喷细雾, 叶片正反面、茎蔓等处均喷到, 每亩用水量为50公斤, 阴雨天多时药剂对水量可适当减少到25~35公斤。

防治试验 篇2

工地试验室管理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前言

试验检测是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工地试验室的管理及工作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工程项目实体的质量,结合在建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以及多年公路水运工程工地试验室检测工作经验,提出工地试验室管理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1、工地试验室管理质量通病主要表现:

1.1、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工地试验室无符合要求的母体试验检测机构,或母体试验检测机构未对地工地试验室建立有效的授权和监管机制。工地试验室未建立质量保证体系或不健全,质量责任无法落实。检测人员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识不够,平时未组织或较少组织员工培训、学习,工地试验检测程序混乱,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检测质量责任不明确。

1.2、人员情况

工地试验室配备的人员普遍不足,人员配置达不到实施细则要求或人员技术水平未达到相关检测岗位的要求,难以满足试验检测工作的需要。其表现为上报人员数量与实际到岗数量不相符或者实际到岗人员与上报人员不一致,未持有相关岗位证书。另一方面,人员持证率不足。一些工地试验室无母体试验检测机构的授权和监管,试验室负责人不具备任职资格。值得注意的是,相当一部分试验检测人员未经过正规的学校学习或者培训,技能及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知识更新不及时,业务不熟悉,对现行的标准、规范、规程运用不熟练,试验操作不规范,直接影响其试验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1.3.试验设备和环境

试验检测设备及试验环境不满足工作要求。

1.3.1仪器设备配备数量、质量或精度不满足要求,设备的利用和管理混工地试验室管理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乱。一些项目负责人由于过多地追求经济利润,往往在试验仪器设备方面投入不足,往往配备的是价格低廉的陈旧、技术落后、性能差的仪器设备,甚至出现仪器损坏或故障未及时修理或者更换,其质量和精度不能满足标准和规范要求。有的仪器线路没有按照正确的方法安装,存在触电危险。

1.3.2试验检测环境条件不符合要求。工地试验室环境较简陋,室内杂乱,面积狭窄,室内采光、通风不好,仪器设备摆放过于密集,不满足试验检测工作需要,且存在安全隐患。工地试验室整体布局和功能分区不合理,未按规定将不同的试验项目分设试验区,未将相互干扰的仪器设备隔离,影响了仪器精度和试验结果的准确性。比较普遍的问题是,水泥室、养生室、力学室等试验室内温度、湿度不满足要求;未将运行时产生振动、噪音、高温的设备与高精度的电子天平、静水天平等设备有效隔离,酒精、强酸、强碱以及有毒化学试剂和危险品未隔离,无安全使用的管理措施。

1.3.3 样品存放混乱,部分样品无标识。1.4、试验检测依据

新规范或规程颁发后,未及时更新,仍按照就规范规程进行试验。1.5、试验过程及结果

1.5.1检测过程被简化,表现为规范对试验检测时间有要求时,未按规定时间检测,同批次的多个样品只检测一次,未按要求对原材料进行含水率检测就进行理论配合比与施工配合比的转换,现场坍落度通过经验观察确定,而未按要求测试确定,当混凝土试件取样一次性取多组,而未按要求从多盘或多车中取样。

1.5.2检测记录和检测报告处理不规范,表现为检测记录先记录在本子上,然手誊抄入记录表中,检测记录未经过相关人员审核就发放报告,检测记录和报告审核人只签字而对其内容不加核实,导致试验检测数据与实际情况不符

1.6、质量反馈 工地试验室管理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质量问题反馈未按程序进行,表现为检测出的不合格品未发出不合格品报告,只口头反馈质量管理部门。

2、造成上述以上质量通病的原因:

2.1、工地试验室建设要求周期短,无足够时间进行母体验收、整改、再验收,建设单位验收、整改、再验收等过程,以致在不具备验收条件下,提前发出授权书和备案通过意见。

2.2、试验检测人力资源相对稀缺,检测人员水平不高。检测人员数量不适应发展的要求,大量的工程项目纷纷上马,导致试验检测人员持证人数存在较大缺口,持证率低、工作态度不认真或对检测工作认知不足、流动性大仍将是一个时期内的主要问题。

2.3、工地试验检测仪器与现代施工水平不相适应,近年来,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公路工程施工现代化、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施工质量大大提高,施工进度明显加快,工地试验检测出现了一些与之不相适应的现象:仪器设备管理比较薄弱,设备质量状况良莠不齐。一些质量低劣的仪器设备进入工地试验室,许多专用试验检测仪器设备使用过程中未得到有效的计量检定和运行状况监控。

2.4、检测和报告审核批准人员未遵守相关记录报告填写发放的管理制度。

2.5、资料人员未遵守试验台帐管理制度。

2.6、相关单位对工地试验室工作不够重视,从而导致质量反馈制度未落实。

3、上述质量通病的危害:

3.1、造成工地试验室不具备验收条件而备案通过,影响到后续的试验检测工作的顺利开展。

3.2、人员不足时会造成检测工作滞后或编造虚假数据资料,人员检测水平达不到要求时会造成检测结果有所偏移或检测结果错误。工地试验室管理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3.3、检测环境达不到要求会造成检测结果偏移较大,环境温湿度记录不正确会导致检测报告中的温湿度与实际不符。

3.4、同批次的多个样品只检测一次时会造成有部分报告数据不真实;对原材料含水率未进行检测就进行理论配合比与施工配合比的转换会造成实际配料与配合比不符,以致混凝土质量得不到保证;现场坍落度通过经验观察确定会使结果偏差较大,而影响混凝土施工,造成堵管、离析等;混凝土有多组取样时从同一盘中取样,导致部分试件无代表性。3.5、造成试验数据偏移和失真。

3.6、检测记录先记录在本子上,然手誊抄入记录表中容易致使试验人员发现数据偏差较大时出具虚假数据;检测记录未经过相关人员审核就发放报告,检测记录和报告审核人只签字而对其内容不关注会造成记录报告出现错误。

3.7、台帐登记不及时会导致试验频率控制失控,当出现指标偏差较大时不能及时发现而采取纠正措施。

3.8、容易造成将已检测的不合格品不处理而应用到工程中去。

4、上述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及建议

4.1、加强监管,强化政府监督职能。

加大管理执行力度,母体试验室和建设单位要严格把关,按工地试验室验收程序严格控制备案审批过程;工地试验室建设在工程投标中标后应立即启动,为验收过程留足时间。在项目施工过程中,经常开展工地试验室专项检查,对存在问题发出整改通报,限期整改,逐步提高试验室管理水平;适时开展比对试验和操作比赛等活动,提高试验操作水平,提高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4.2、按检测工作需要配齐相应的持证人员,加强检测人员培训。配齐满足工作要求的试验检测人员,加强试验检测人员培训,强调试验检测工作的真实性的重要意义,定期组织试验人员学习试验规范、规程,让试验人员熟悉相关试验检测项目在规范、标准中的要求。工地试验室管理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4.3、加强试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和检测工作制度的落实,认真执行,严格遵守。比如,安装满足要求功率的温湿度控制器,对温度有严格要求的标准养护室等应进行检定确认后才能投入使用。温湿度计应悬挂能代表试验检测条件的位置,记录时要认真读取仪器示值,按仪器示值精度进行记录。化学药品与精密仪器、易燃物品分开存放,放入专门的柜子并上锁。加强样品管理,保持存样室干净整洁,及时登记管理台帐并做好样品标识。

4.4、及时更新操作规范及规程,将规范标准按清单编号,便于查找和使用。

4.5、通过技术创新手段提高工作效率,防止试验数据作假。首先,利用新的检测方法可提高工作效率,减小劳动强度。例如,目前采用灌砂法检测压实度比较烦琐,费时较多,可以改进检测方法,比如采用核子法检测,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其次,通过技术创新,利用计算机辅助进行大量的试验数据采集和处理报告,减轻资料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规范试验检测数据和报告管理。第三,试验室要对检测出的不合格样品出具试验报告,并将试验报告报送项目部质量管理部门,跟踪不合格品的处理情况,杜绝不合格品运用到工程实体中去。

4.6、试验室防火及废物处理。在试验中存在较多的危险因素,试验操作不规范或者操作人粗心大意,都容易引起火灾的。试验后会产生一些固体或液体废物,及时正确的处理这些废物才不至于引起环境污染。含有有害化学成分的废液应经处理以后才能排放,固体废物应集中堆放,专人处理。

4.7、安装视频监控设备,试验工作标准化、规范化,满足公正、公平、公开的需要。

4.8、项目领导重视试验检测,为工地试验室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首先,项目领导必须维护工地试验室的独立性,保护检测行为不受行政干扰,工地试验室管理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茶棍蓟马防治试验 篇3

关键词:茶棍蓟马;凤冈县;防治效果

中图分类号:S435.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0)-12-0105-1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1%苦生碱•印楝素乳油 植物源农药,浙江绿洲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市购,该农药通过了有机认证。

1.1.2 7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南京红太阳农资连锁集团有限公司,市购。

1.1.3 2.5%菜喜悬浮剂 生物农药,美国陶氏益农公司制造,市购。

1.1.4 联苯菊酯 河南郑州万安特农化产品有限公司,市购。

1.1.5 茶树修剪机 市购。

1.1.6 黄板 重庆市茶科所提供。

1.2 防治对象

茶棍蓟马。

1.3 试验作物

茶叶。

1.4 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选在贵州省凤冈县永安镇镇田坝村,种茶前该村多为耕地,种植玉米、烤烟、辣椒等作物。该地海拔平均913m,年平均温度15.2℃,7月平均最高温度26.5℃,平均1月最低温度2.2℃,年降雨量1250mm,土壤属黄壤土,肥力中等,pH值6.5。试验前茶棍蓟马在不少茶园已经开始发生,有的虫量较大,对茶叶产量和品质造成了严重影响。

1.5 试验设计

1.5.1 修剪等处理防治茶棍蓟马 安排在永安镇田坝村太平组李兴红家茶园,试验地面积1.8亩,该茶园2002年11月种植,茶树品种为福鼎大白。试验前该茶园茶棍蓟马数量较大,符合试验条件。共6个处理,每个处理200m2:(1)1%苦生碱•印楝素乳油30ml/亩;(2)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3g/亩;(3)修剪(用修剪机剪去茶树蓬面3-5cm的枝叶);(4)修剪+1%苦生碱•印楝素乳油30ml/亩;(5)修剪+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3g/亩;(6)空白对照。

1.5.2生物农药菜喜防治茶棍蓟马 安排在永安镇田坝村胜利组允学华家茶园,该茶园2002年11月种植,茶树品种为福鼎大白。试验地面积1.5亩,施药面积1亩,空白对照0.5亩。试验按2.5%菜喜悬浮剂100ml/亩喷雾,在同一块茶园,在同样管理条件下,施用菜喜与未施用菜喜进行比较。

1.5.3 黄板诱杀茶棍蓟马成虫 安排在永安镇田坝村三坝组孙德礼家茶园,试验地面积2.5亩,其中挂黄板2亩,空白对照0.5亩,按4m×6m处悬挂一张20cm×30cm黄色粘板,共悬挂黄板54片,悬挂高度高于茶树顶端20cm左右,用竹片作支撑。与相同条件下未悬挂黄板的茶园作对照。

1.5.4 低毒化学农药联苯菊酯防治茶棍蓟马 安排在永安镇田坝村太平组黄明贤家茶园,试验地面积1.5亩,该茶园2005年11月种植,茶树品种为福鼎大白。试验前该茶园茶棍蓟马数量较大,符合试验条件。试验按2.5%联苯菊酯80ml/亩喷雾,其中施药面积1亩,空白对照0.5亩,在同样管理条件下,施用联苯菊酯与未施用联苯菊酯进行比较。

1.6 调查方法

试验地每处理随机定点调查五点,用铁丝固定成一个边长为0.33m(1尺)的正方形,每点固定0.11m2(1尺2),调查各处理防治前及防治后3天、7天、14天各处理茶棍蓟马数量,对安置黄板的处理,同时调查黄板上诱集的茶棍蓟马成虫数量。

2 试验结果

2.1 修剪等处理防治茶棍蓟马试验结果

通过对修剪等5种处理与未修剪未施药的空白对照比较,各处理3天后,苦参碱·印楝素防效为33%,吡虫啉、修剪未施药、修剪+吡虫啉、修剪+苦参碱·印楝素等处理防治效果都在80%以上;各处理7天后,除苦参碱·印楝素防效防效为57.02%,其它处理防效都在90%以上;各处理14天后,苦参碱·印楝素防效防效为72.85%,其它处理防效都在90%以上。从表一可看出,吡虫啉、修剪未施药、修剪+吡虫啉、修剪+苦参堿·印楝素等防治茶棍蓟马效果好,持效期较长。

2.2 生物农药菜喜防治茶棍蓟马试验结果

药后3天、3天、14天后,2.5%菜喜悬浮剂防治效果分别为85.44%、87.14%、89.67%,说明2.5%菜喜悬浮剂防治效果较好,且见效较快、持效期较长。

2.3 黄板诱杀茶棍蓟马成虫试验结果

7天后黄板诱集田间控制茶棍蓟马效果为85.01%,14天后控制效果为95.16%。试验表明,安置黄板10天后黄板诱成虫700-1100头/板,平均865头/板。说明黄板对茶棍蓟马有很好的诱集效果,且持效期较长。

2.4 低毒化学农药联苯菊酯防治茶棍蓟马试验结果

茶棍蓟马防治试验田间调查显示3天后联苯菊酯对茶棍蓟马防治效果为90.39%,14天后马防治效果为89.53%,说明联苯菊酯具有防治效果好、见效快、持效期较长等特点。

3 小结及建议

3.1 小结

从该试验可以看出,苦参碱·印楝素对茶棍蓟马防治效果一般,黄板对茶棍蓟马成虫有很好的控制效果,修剪、修剪+吡虫啉、修剪+苦参碱·印楝素、联苯菊酯、吡虫啉、菜喜等处理对茶棍蓟马成、若虫均有很好的防控效果。

3.2 建议

玉米虫害防治试验 篇4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药剂

8000IU/μL苏云金杆菌油悬浮剂 (湖北康欣农用药业有限公司) 、46%杀单·苏云菌可湿性粉剂 (湖北康欣农用药业有限公司) 、10%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 (江苏省农用激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40%福戈 (氯虫·噻虫嗪) (先正达公司) 。

1.2 试验基本情况

试验地属黑壤土, 前茬作物为大豆, 有机质含量6.6%, pH值6.01, 秋整地, 秋起垄。供试玉米品种为德美亚2号, 5月10日播种, 用马斯奇奥气吸式精量播种机垄上双行播种, 种植密度为每公顷9万株。种肥施磷酸二铵60kg/hm2;深施肥磷酸二铵157kg/hm2, 尿素69kg/hm2, 硫酸钾90kg/hm2;追施尿素150kg/hm2。深松1次, 中耕2次。化学除草, 玉米苗期用40g/L烟嘧磺隆悬浮剂1800mL/hm2, 喷液量120kg/hm2茎叶处理。

1.3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对比法, 不设重复, 垄距1.1m, 6垄区, 垄长20m, 小区面积132m2。试验设8个处理, 处理1、4为8000IU/μL苏云金杆菌油悬浮剂750mL/hm2;处理2、5为46%杀单·苏云菌可湿性粉剂600g/hm2;处理3、6为10%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600mL/hm2;处理7为40%福戈 (氯虫·噻虫嗪) 150g/hm2;处理8为空白对照。处理1~3玉米拔节期 (6月21日) 喷施防治粘虫, 处理4~7玉米14~15叶, 抽雄期前 (7月3日) 进行喷施防治玉米螟。人工茎叶喷雾处理, 用背负式喷雾器HD-400型新加波 (农利) , 扇型喷头8015, 配100筛目, 喷液量225L/hm2。6月21日施药时, 下午18时40分至19时30分结束, 天气有云, 下午18时40分最大风速1.6m/s, 最小风速0.8m/s, 平均风速0.9m/s, 温度为27.7℃, 空气相对湿度为40%;19时30分最大风速4.9m/s, 最小风速2.2m/s, 平均风速2.3m/s, 温度为25.5℃, 空气相对湿度为44%。7月3日施药时, 下午17时至17时40分结束, 天气有云, 下午17时最大风速0.8m/s, 最小风速0m/s, 平均风速0.2m/s, 温度为24.8℃, 空气相对湿度为58%;17时40分最大风速1.1m/s, 最小风速0m/s, 平均风速0.6m/s, 温度为25.3℃, 空气相对湿度为51%。

1.4 调查内容

粘虫调查施药前虫口基数, 施药后1、3、5d各调查一次, 每小区5点取样, 每点取1m2, 直接计数作物上及调查点内的活虫数;玉米螟调查于施药后10、15d (或30、50d) , 每小区调查100株, 统计被害株率, 剥查受害株的活虫数, 与对照区比较计算相对防效。在每处理区取连续10株考种;实收每处理取5m2, 测实际产量。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对作物的直接影响

施药后7、14d调查对玉米没有药害影响。

2.2 药效评价

8000IU/μL苏云金杆菌油悬浮剂750mL/hm2, 拔节期防治粘虫100%, 前期喷施对后期玉米螟防效不如喇叭口末期效果好, 后期用药可有效防治玉米螟。处理1玉米螟蛀雄防效为0、玉米螟蛀穗防效42.9%, 两年产量比对照增产6.8%;处理4玉米螟蛀雄防效80.2%、玉米螟蛀穗防效85.9%, 两年产量比对照增产7.3%, 药效长, 后期药效明显。

46%杀单·苏云菌可湿性粉剂600g/hm2, 拔节期防治粘虫100%, 前期喷施对后期玉米螟防效比喇叭口末期喷施效果差, 后期用药可有效防治玉米螟。处理2玉米螟蛀雄防效20.4%、玉米螟蛀穗防效28.3%, 两年产量比对照增产5.5%;处理5玉米螟蛀雄防效40.1%、玉米螟蛀穗防效42.9%, 两年产量比对照增产11.8%, 持效长, 后期药效明显。

10%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600mL/hm2, 拔节期防治粘虫100%, 前期喷施对后期玉米螟防效比喇叭口末期喷施效果差, 后期用药可有效防治玉米螟。处理3玉米螟蛀雄防效20.4%、玉米螟蛀穗防效42.9%, 两年产量比对照增产5.7%;处理6玉米螟蛀雄防效100%、玉米螟蛀穗防效100%, 两年产量比对照增产10.0%, 持效长, 后期药效明显。

40%福戈 (氯虫·噻虫嗪) 150g/hm2, 大喇叭口期喷施, 有效防治玉米螟, 玉米螟蛀雄防效80.2%、玉米螟蛀穗防效100%, 两年产量比对照增产8.7%, 持效长, 后期药效明显。

3 小结

适宜施药时期:玉米拔节期防治粘虫, 玉米大喇叭口末期或抽雄前防治玉米螟, 一次用药。根据田间虫情进行防治, 粘虫防治指标:诱蛾器调查, 3d内出现20~30头成虫时, 15d左右, 田间局部出现2~3龄幼虫, 田间每10株玉米有粘虫1头2~3龄幼虫需进行防治;玉米螟防治指标:杀虫灯下调查, 3d连续出现高峰期 (50头左右) , 10d后为防治最佳期。

蝴蝶兰软腐病药剂防治试验研究 篇5

蝴蝶兰软腐病药剂防治试验研究

利用3年生蝴蝶兰软腐病病株,作为供试材料,初步对不同药品的.防治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这对摸清蝴蝶兰的发病规律,掌握合理的防治方法,提高蝴蝶兰生产质量,促进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 者:杜启兰 作者单位:临沂师范学院城乡经济学院,山东临沂,276000刊 名:农业科技通讯英文刊名:BULLETIN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年,卷(期):“”(5)分类号:S4关键词:蝴蝶兰 软腐病 防治试验

10%浏阳霉素防治辣椒蚜虫试验 篇6

一、材料和方法

1.试验地点

试验在平安县科技示范园辣椒温室内地进行。

2.供试品种

乐都长辣椒,2006年3月定植,长势均匀,栽培管理良好,土壤肥力中等。

3.供试药剂

10%浏阳霉素乳油(湖南生物药厂提供)

0.2%苦参碱水剂水剂(山东百威农药有限公司)

4.试验处理

试验分为10%浏阳霉素乳油亩用20mL、30mL、40mL。0.2%苦参碱水剂水剂亩用15 mL,为标准对照,喷清水为空白对照。共5个处理,4次重复,20个小区,每小区面积20m2,随机排列。

5.喷药时间

2006年5月18日喷药一次,药械为工资16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亩喷药液(或清水)40kg,喷施均匀。

6.效果调查

每处理小区 5点取样,每点取5片叶,共固定调查25片长有蚜虫叶片。药前调查虫口基数,药后1d、3d、7d各调查一次残存活蚜数,计算虫口减退率和更正防效,并进行显著性测定比较效果。

二、结果分析

10%浏阳霉素对辣椒蚜虫有较高的防治效果,其中以亩用30~40 mL的效果最好,两处理间药效差异不显著。药后1~7d调查,虫口减退率88.7~95%。更正防效达87.12~95.45%。其效果和标准对照0.2%苦参碱亩用15 mL的相近(虫口减退率94.7~94.1%,更正防效93.5~94.63%)差异不显著。

10%浏阳霉素亩用20 mL效果明显低于亩用30~40 mL和标准对照,差异极显著。

建议:10%浏阳霉素是防治辣椒蚜虫的一种较好生物杀虫剂,施用剂量亩用30~40mL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也是无公害蔬菜生产上应用和推广较好的药剂,可推广应用。

防治水稻病害药剂筛选试验 篇7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情况

试验在江滨农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试验田进行, 前茬作物为水稻, 土壤为草甸白浆土。土壤理化指标:有机质含量32.8g/kg、碱解氮135.7mg/kg、速效钾158.9mg/kg、速效磷34.2mg/kg、pH值6.12。供试水稻品种:龙粳31, 本地主栽品种。

1.2 供试药剂

植物抗逆增产剂、拿敌稳、爱可、道立锋、禾技。

1.3 试验设计

采取大区对比法, 每处理300m2, 对照200m2, 随机排列。试验设6个处理, 处理1为植物抗逆增产剂1500mL/hm2;处理2为拿敌稳270g/hm2;处理3为爱可525mL/hm2;处理4为道立锋525mL/hm2;处理5为禾技150g/hm2;处理6为清水对照。2次施药, 第1次破口期 (7月11日) , 隔10d后喷施第2次。

1.4 试验调查

水稻生育进程调查。水稻病害调查, 水稻褐变穗的分级标准, 0级:无病;1级:感病稻粒数少于5个 (感病粒数占总粒数的6%以下) ;3级:感病稻粒数6~10个 (感病粒数占总粒数的7%~13%) ;5级:感病稻粒数11~30个 (感病粒数占总粒数的14%~38%) ;7级:感病稻粒数30~50个 (感病粒数占总粒数的39%~63%) ;9级:感病稻粒数50个以上 (感病粒数占总粒数的64%以上) 。水稻成熟后考种, 实脱面积10m2测产。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气象分析

2014年水稻生长阶段3~9 月份降雨量499.7mm, 较历年多36.6mm;平均气温13.9℃, 较历年高1.6℃;日照时数1447.6h, 较历年多255.6h;≥10℃积温2776.2℃, 较2013年多149.5℃;无霜期160d, 较2013年多16d。7月份降雨量173.8mm, 较历年多60.6mm。水稻播种后高温, 水稻出苗提前1~3d, 出苗后天气晴好, 水稻秧苗素质好, 插秧时叶龄足, 插秧后上花达水护苗, 水稻返青快, 水稻结实期温度高, 增加了水稻的结实率和千粒重, 2014年水稻产量高于往年。

2.2 水稻生育进程调查

各处理水稻生育进程没有差别。5月10日插秧, 抽穗期7月15日, 成熟期8月27日。

2.3 防病效果调查

2014年试验地块没有发生稻瘟病和纹枯病, 只发生褐变穗, 所以只对褐变穗做具体分析。从表1可以看出, 5种药剂对水稻褐变穗均有防效, 应用植物抗逆增产剂效果最好, 其次是拿敌稳, 再次是禾技, 说明喷施杀菌剂防治水稻病害的作用是显著的。

2.4 对产量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 各处理平方米穗数差别不大, 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与对照比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产量结果表明, 植物抗逆增产剂产量最高, 比清水对照增产6.3%;其次为拿敌稳, 比清水对照增产5.0%;再次为禾技, 比清水对照增产4.4%。

3 小结

光肩星天牛防治试验 篇8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药剂:绿色威雷8%氯氰菊脂触破式微胶囊水悬剂, 重庆中邦药业公司;氯胺磷, 乐斯化学森得保生物制品有限公司;40%氧化乐果乳剂, 河南金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地点:106国道开封县八里湾乡地段, 柳树林面积60 hm2, 树龄8~15年, 胸径6~20 cm, 树高3~15 m。

仪器:6HW50高射程车载喷雾机, 射程10~25m, 南通市广益机电有限公司。

1.2 方法

1.2.1 药剂处理

6月20日开始, 使用绿色威雷200倍、300倍液;氯胺磷1 000倍、2 000倍液;40%氧化乐果乳剂300倍、500倍液和清水对照各喷30株 (编号登记并记录产卵数) , 以枝干湿润不流药液为好。

1.2.2 药效检查

成虫毒杀效果检查:喷药后1~20d每天统计死亡成虫数量。

成虫爬行和饲养试验:喷药后10、20、25d各用10只活成虫分别在同一处理10株树干上爬行3~5 cm, 然后各树采1小枝带回室内在60×60×80cm养虫笼内饲养, 24~48 h后观察统计死虫数量。树干着卵检查:喷药后10、20、25d后检查统计各处理株卵粒增加数量。

对卵毒杀效果检查:各类药剂各浓度喷卵后15d检查统计幼虫死亡数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处理杀虫效果

3种药剂6个浓度杀死成虫效果十分显著, 喷药后1~2 h即有成虫落地死亡, 1d后大量死亡, 以后死亡逐渐减少, 一直持续到20 d。统计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 3种药剂对光肩星天牛成虫有直接触杀作用, 而后两者更强。

2.2 爬行饲养试验

由表2可以看出光肩星天牛通过爬行或取食接触3种药剂而死亡, 持效期可达25d以上。3种药剂对卵的毒杀作用。

注:A试验虫数 (头) 、B校正死亡率

从表3可以看出, 3种药剂6个浓度对光肩星天牛卵期均有毒杀效果, 浓度大时可达84%以上, 经解剖可见幼虫刚蛀入木质部表层即死亡。经分析认为是幼虫孵化后咬穿覆盖卵粒上的粪便接触药剂中毒死亡之故。

3 结论

3.1 光肩星天牛2年1代, 成虫6月下旬出孔, 白天在树冠上部取食小枝皮层补充营养, 食量很大 (每头取食叶面积10 cm2左右) , 晚间下到枝下的皮缝产卵, 产卵1~2粒后再回到树冠继续取食, 成虫寿命20 d以上。

3.2利用持效期长 (25 d以上) 的绿色威雷8%氯氰菊脂触破式微胶囊水悬剂200~300倍液、氯胺磷1000~2 000倍液、40%氧化乐果乳剂300~500倍液喷洒树干及枝叶, 成虫通过取食产卵而触破胶囊中毒死亡。此3种药剂可杀死当年成虫90%以上, 而且对防治前已经产卵的防治效果也可以达到85%以上, 所以是值得推广的防治光肩星天牛药剂。

3.3防治光肩星天牛成虫关键在于掌握好出孔期, 一定要在出孔盛期前或在个别个体开始产卵时防治为佳 (河南开封为6月中旬前后) , 即使个别个体推迟数天出孔, 通过爬行、取食, 同样可以接触到药剂而中毒死亡。另外, 此虫2年1代, 必须连续防治2年, 方可控制危害。而且喷药3~5 d后再喷1次, 防治效果会更好。

摘要:光肩星天牛是杨树、柳树的主要蛀干害虫之一, 成虫出孔活动就是防治的最佳时期。本次防治试验使用了绿色威雷、氯胺磷、40%氧化乐果乳剂三种药剂。这些药剂均具有药效高、有效期长等特点。25d后对成虫、幼虫的毒杀效果仍然分别在87%、82%以上。

草地螟的药剂防治试验 篇9

多年来, 在草原上大面积防治草地螟一般采用化学药剂, 化学药剂见效快, 但存在着很多缺点, 如药物残留, 污染环境, 危及人畜及害虫天敌安全等, 相对化学药剂而言, 生物农药克服了这些缺点, 但由于生物农药表象慢, 所以一直未被推广应用。本试验分别采用生物农药和化学农药对草地螟进行防治, 防治率达95%以上, 为在草原上科学防治草地螟提供依据。

1 试验材料

1.1 化学药剂

采用海南正业中农高科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高效氯氰菊酯, 有效成份4.5%, 剂型:微乳剂。

1.2 生物药剂

采用湖北农业科学院Bt研究中心开发生产的16000IU/mg高效Bt可湿性粉剂。高效Bt的主要成份为苏云金杆菌, 此细菌的杀虫作用是可在昆虫血腔内大量繁殖引起败血症。害虫吞食细菌后便很快停止取食, 由于芽孢在体内迅速繁殖并入侵身体全部组织, 引起败血症, 虫体软化, 体表变黑, 组织腐烂, 产生恶臭。

2 试验地概况

防治区位于松嫩平原部的齐市城郊, ≥10℃积温2720℃, 年降水量430mm, 年蒸发量1483mm, 土壤pH7.5, 植被类型为鹅绒萎陵菜+杂类草。一区位于齐市城郊昂昂溪乡大兴村, 面积30km2, 其中10 km2使用生物农药防治;二区位于齐市城郊梅里斯区卧牛吐镇新村村, 面积135 km2, 其中10 km2使用生物农药防治。

3 虫情调查

2007年6月4日在昂昂溪乡大兴村调查, 该地块百步惊蛾量为2000头, 未见幼虫;6月10日始见幼虫;6月25日调查, 一龄幼虫45头/m2, 二龄幼虫110头/m2, 三龄幼虫130头/m2, 个别可见四龄幼虫;2007年6月6日在梅里斯区卧牛吐镇新村调查, 草地百步惊蛾量为1800头, 未见幼虫;6月12日开始见幼虫;6月25日调查, 一龄幼虫70头/m2, 二龄幼虫105头/m2, 三龄幼虫80头/m2, 四龄和五龄幼虫3~5头/m2。

4 防治方法

生物农药高效Bt亩用量35g, 化学农药高效氯氰菊酯亩用量40g。分别采用机引悬挂式喷雾机, 拖拉机保持二档速度, 每亩喷液量30kg。喷药时间6月25日16点以后开始。

5 结果与分析

5.1 化学药剂

喷药后1h, 发现凡药剂喷触到的草地螟幼虫均已死亡、不动, 但由于草原面积较大, 在药剂喷施过程中仍有药剂未喷到的死角, 未喷触到药剂的地方, 草地螟没有死。第5d调查局部有个别少数幼虫, 但防治效果明显。调查结果, 防治率为98%。

5.2 生物药剂

喷药后1h观察, 草地螟1~2龄幼虫身体僵硬不动, 个别2龄和3、4龄幼虫活动迟缓;第2d观察, 幼虫身体变色, 有的已变黑死亡, 自第5d开始至第10d调查, 未见幼虫。药剂喷施的死角地带也未发现活的幼虫。调查结果, 防治率为96%。

6 结论

断奶仔猪腹泻征及其防治试验 篇10

1 病因及发病机理

1.1 传染性腹泻

1.1.1 病毒性腹泻

是由冠状病毒、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 称为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和轮状病毒病。此类病毒广泛存在于健康猪的呼吸道和消化道中, 对成年猪不呈现病原性或不显示临床症状, 但可感染仔猪。病毒在感染仔猪的肠系膜淋巴结及小肠绒毛内增殖, 使小肠绒毛变短或脱落, 发生吸收不良、糖消化障碍、电解质由细胞外液转移至肠腔, 造成肠腔积液而发生腹泻。

1.1.2 细菌性腹泻

能引起断奶仔猪腹泻的细菌有沙门氏菌中的猪伤寒和猪霍乱沙门氏菌, 称之仔猪副伤寒;由猪密螺旋体引起的腹泻称之为猪痢疾 (血痢) ;由C型魏氏梭菌引起的腹泻称为仔猪红痢。这些病原菌通过口腔侵入消化道后, 定居在肠粘膜并在此增殖, 破坏肠粘膜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导致肠道脱水、失盐、出血, 造成腹泻或血便;病原菌在增殖的同时产生的肠毒素会加重腹泻的病理过程。

1.1.3 寄生虫性腹泻

常见的寄生于猪肠道中的寄生虫有球虫、蛔虫、线虫、绦虫等蠕虫中的不同种。这些虫卵经口进入消化道, 在肠道中繁殖、寄生。可引起患猪肠道粘膜的病变, 轻者是粘膜坏死、脱落、出血, 导致病猪腹泻或血便。重者可造成肠道穿孔引起腹膜炎性败血症而死亡。

1.2 非传染性腹泻

1.2.1 肠道酸碱度改变

乳酸菌、大肠杆菌、真杆菌、酵母菌、小梭菌可在仔猪出生24 h后定植在仔猪肠道中, 形成肠道正常微生态区系抑制有害菌的增殖, 保证消化系统的正常功能。在哺乳阶段, 肠道中的乳酸菌可将乳汁中的乳糖转化为乳酸, 降低消化道的p H值使肠道保持酸性, 抑制了有害菌的生长。断乳后, 肠道中乳糖来源减少、乳酸菌减少、乳酸含量下降、导致肠道pH值上升, 不能有效地抑制致病性大肠杆菌及有害菌的繁殖, 造成菌群失调症而引起腹泻。

1.2.2 日粮抗原过敏

断奶后仔猪肠道粘膜中的免疫活性细胞基本成熟, 对外来抗原可以产生免疫反应。当第一次饲喂饲料时 (特别是没有进行开食训练或开食训练日粮与断奶日粮不同) , 日粮中的蛋白质对仔猪来说就成为了抗原, 肠粘膜中的免疫活性细胞就会对第一次接触日粮中的蛋白产生免疫反应, 导致小肠绒毛萎缩、隐窝增生、小肠粘膜损伤, 进而引起腹泻。

1.2.3 营养因子不足

胚胎时期由于母猪营养不良, 特别是妊娠后期, 饲料中蛋白质、维生素和某种微量元素缺乏影响胎儿发育, 断奶后对病原的抵抗力不强而导致腹泻。断奶后缺乏B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如锌、硒、铁、铜) 也能导致仔猪抵抗力降低而出现腹泻。

1.2.4 环境与应激反应

断奶仔猪饲养环境差、管理水平低下也能造成仔猪免疫力下降而引起腹泻。气候、日粮、伙伴的突然变化引起的应激反应也能诱发腹泻。

2 防控与治疗

2.1 传染性腹泻

2.1.1 病毒性腹泻

病毒性腹泻都有一定的传染性, 而且没有特效药物用于治疗, 所以疫苗免疫是最好的预防办法:如猪传染性胃肠炎弱毒苗、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二联灭活苗 (TGE-PED) 。如免疫失败或没有免疫而发生了腹泻, 可以肌注猪白细胞干扰素, 口服益生素, 并采用防控和治疗综合性措施。

2.1.2 细菌性腹泻

有商品疫苗的一定要进行注射 (仔猪副伤寒菌苗) , 同时要加强消毒措施。一旦发病要有针对性的应用抗菌素进行治疗。能口服的, 可在饮水中加入粘杆菌素、新霉素、阿米卡星、庆大霉素、磺胺咪等。不能口服的, 肌注氟苯尼考或喹诺酮类抗菌药。同时采取防控和治疗综合性措施。

2.1.3 寄生虫性腹泻

因日龄较小, 寄生虫感染的几率也小。如有球虫感染可口服抗球虫药, 如:氨丙啉、磺胺氯吡嗪钠等。蠕虫感染可口服左旋咪唑、丙硫咪唑或阿苯达唑。

2.2 非传染性腹泻

在无法判断是何种因素引起腹泻的情况下必须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才能控制。

2.2.1 早期开食

5~7日龄时开始用颗粒料训练吃料, 其目的一是训练采食本领, 二是提高胃肠消化功能, 三是建立对日粮蛋白的免疫耐受力。早期开食训练是有效预防断奶初期腹泻的方法之一, 但注意断奶后前一周用的颗粒料一定要与哺乳期开食料一致。转入育肥料要遵循渐进规律, 不可突然全换。

2.2.2 增加胃肠酸度

饲料或饮水中添加1%的乳酸、2%的柠檬酸、2%的延胡索酸, 也可加入乳清粉以增加胃肠道内的乳糖含量, 通过细菌分解产生的乳酸降低胃肠内酸度辅助乳酸菌的生长, 可有效地抑制有害菌的增殖, 减少腹泻的发生。

2.2.3 添加微生态制剂

微生态制剂是将可以寄生于猪肠道的有益菌 (乳酸菌类、酵母菌、双歧杆菌等) 通过人工培养后制成可以添加于饲料和饮水中的活菌制品。仔猪口服后可增加肠道有益菌的数量、抑制有害菌的生长繁殖, 从而达到消化道微生物区系的平衡, 有效的控制腹泻病的发生。

2.3 综合性防控措施

仔猪腹泻的共同病理变化是小肠蠕动增强、分泌增多, 导致大量肠液、胰液、钾、钠离子丢失;大肠的重吸收能力下降而导致脱水、失盐、酸碱平衡紊乱。所以一旦免疫失败或没有免疫而发生腹泻, 或者是非传染性腹泻, 都必须采用有针对性的标、本兼治的原则, 在治本的同时, 兼顾治标:治标要采取强心补液、维护心脏功能、解除酸中毒、增强机体免疫能力等治疗原则。临床常用0.9%复方氯化钠、5%葡萄糖、加入维生素C、肌酐、ATP及碳酸氢钠等进行腹腔补液。对能正常饮水的仔猪可口服补液盐、葡萄糖、维生素C和微量元素。

3 临床防控与治疗试验

3.1 病毒性腹泻的试验

2009年秋末长春净月某猪场哺乳及断奶仔猪近300头, 发生腹泻的达50%以上, 临床应用多种抗生素口服和肌注无效。采取腹泻粪便和病死猪小肠送解放军兽医研究所检测, 经电镜观察为冠状病毒感染 (流行性腹泻) 。确诊后, 隔离病猪、全场进行全面消毒。所有仔猪每天肌注白细胞干扰素1次, 连用3 d, 饲料按万分之一量加入土霉素碱, 连加5 d;同时发病猪肌注抗病毒的中药针剂混感败毒 (含板蓝根、大青叶等) 连用5 d, 饲料改为稀食, 并加入人工盐、葡萄糖和益生素, 连用5 d。不能进食的患猪每天腹腔注入20%葡萄糖20 m L、林格尔10 m L、维生素C 1 m L, 每天早、晚各1次, 连用5 d。经上述措施发病数得到控制, 已发病的112头病猪中死亡13头, 治愈率达88.3%。

3.2 非传染性腹泻试验

花生叶斑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篇11

关键词:叶斑病;花生;对比试验;防治;增产

中图分类号: S435.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5)05-0027-02

花生叶斑病(包括褐斑病和黑斑病等)是花生最常见的一类病害,阜新地区每年都有一定面积的花生感染此病。个别重发病的年份,发生面积可达种植面积的70%以上;在轻发病年份,发病率也可达30%左右。叶斑病主要危害花生叶片,可导致花生提早落叶、植株早衰、果实不饱满、产量严重减少。花生叶斑病的防治主要以化学药剂防治为主,但随着药剂使用年限的增加,加之花生重茬严重,一些常用的常规药剂防治效果变差。为更好的防治花生叶斑病、减轻农民损失,特进行药剂筛选试验,以期筛选出防治花生叶斑病的理想药剂。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阿米妙收(嘧菌酯·苯醚甲环唑)悬浮剂:先正达 (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生产;爱苗(苯甲·丙环唑)乳油:先正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生产;欧博(氟环唑)悬浮剂:巴斯夫(德国)有限公司生产;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生产;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山东诺华农药有限公司生产。

花生品种为阜花12。

1.2 试验区概况

试验区设在阜蒙县大固本镇,土壤为沙壤土,pH值为7.1,土壤有机质含量1.3%。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5个药剂处理和1个空白对照。1) 喷施阿米妙收(嘧菌酯·苯醚甲环唑)悬浮剂30 mL/667 m2; 2) 喷施爱苗乳油10 mL/667 m2;3) 喷施欧博(氟环唑悬浮剂)20 mL/667 m2;4) 喷施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5) 喷施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6) 喷施清水(CK)。

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每个处理3次重复。每小区10行,行长6 m,行距50 cm,小区面积30 m2。2013年5月5日播种,露地栽培,其他种植方法及田间管理与生产田相同。

1.4 施药时间及方法

第一次施药时间为2013年7月29日,15 d后再施药1次,共施药2次。采用卫士牌WS-16P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喷片孔径1.5 mm)进行喷雾,药液量为30 kg/667 m2。

1.5 调查方法

2013年7月29日调查施药前发病基数,9月22日调查最终病情。每小区5点取样,每点调查2株,每株按上、中、下各调查10个叶片。根据为害分级标准记载发病情况,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并于花生成熟后进行产量测定。分级标准(以单叶片为单位)见表1。

药效计算方法为:

病情指数=×100(1)

防治效果(%)=

1-×100(2)

式中:CK0为施药前对照区的病情指数;CK1为施药后对照区的病情指数;pt0为施药前药剂处理区的病情指数;pt1为施药后药剂处理区的病情指数。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药剂处理对花生叶斑病的防治效果

各药剂处理防治花生叶斑病的效果见表2。

由表2可知:防治花生叶斑病效果最好的药剂为阿米妙收、欧博和爱苗,其中阿米妙收的防效最高,达到74.2%,而欧博和爱苗的防效相当,在70.0%左右;甲基托布津和多菌灵的防效较低,其中甲基托布津的防效为60.1%,而多菌灵的防效仅为44.4%。

2.2 各药剂处理对花生产量的影响

各药剂处理花生的产量调查结果见表3。

由表3中的数据可知:与CK相比,5种药剂防治花生叶斑病后,花生的单株荚果数、百果质量、产量均显著增加;其中,增产效果最好的是阿米妙收、爱苗和欧博,增产率分别达到了32.59%,24.9%,21.37%;甲基托布津和多菌灵的增产效果相比前几个药剂要差一些,增产率分别为15.96%和12.02%。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阿米妙收、爱苗、欧博、甲基托布津、多菌灵这5种药剂对花生叶斑病都有防治效果,其中阿米妙收、欧博和爱苗这3种药剂防治花生叶斑病的效果最好,防效均在70.0%以上,而多菌灵和甲基托布津对叶斑病的防治效果不佳。与对照相比,阿米妙收、欧博和爱苗均可使花生产量显著增加,增产率分别为32.59%,21.37%,24.9%。综合分析,推荐使用阿米妙收、欧博和爱苗防治花生叶斑病。

参考文献

[1] 庞振凤.几种药剂防治花生叶斑病药剂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09,14(3):56-57.

[2] 范君龙,殷君华,姚潜,等.五种杀菌剂对花生叶斑病防治效果的试验[J].农业科技通讯,2014(5):96-98.

[3] 邹宗峰,田明英,缪玉刚,等.新型农药防治花生叶斑病试验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2(2):146-147.

防治黄瓜霜霉病的试验 篇12

目前, 全镇瓜农大部分用72.2%霜霉威和58%甲霜灵.锰锌防治黄瓜霜霉病, 虽然取得了一定效果, 但由于长期使用同种农药比较单一, 病菌已产生明显的抗药性, 病害流行仍然比较严重, 为解决黄瓜霜霉病防治难的问题, 2011年3月, 我们在那丽镇三蔸竹村委弄鸦村进行了76%丙森.霜脲氰可湿性粉剂防治黄瓜霜霉病的药效试验, 现将该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药剂

76%丙森.霜脲氰可湿性粉剂:日本松井产业株式会社生产

72.2%霜霉威水剂:西安恒田化工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山西三立化工有限公司生产

1.2 试验处理

A、76%丙森.霜脲氰可湿性粉剂:600倍

B、76%丙森.霜脲氰可湿性粉剂:800倍

C、72.2%霜霉威水剂:600倍

D、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

CK、等量清水对照

每个处理设三次重复, 共15个小区, 每个小区面积60㎡:长7.5m, 宽8m, 种植大行距1.25m, 小行距60cm, 株距40cm。

1.3 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地点设在那丽镇三蔸竹村委弄鸦村吴永忠责任田, 试验面积0.17km2, 试验地前作为水稻, 供试黄瓜品种为本地黄瓜种, 2011年3月18日定植, 各行间植株生长整齐一致。

1.4 喷药时间及方法

用背负式手摇喷雾器正反面喷雾, 喷液量为900kg/km2, 每个处理喷雾二次, 施药时间分别为:4月6日、4月16日、间隔时间为10d。

1.5 调查及计算方法

每个小区采取定点定株调查, 调查方法用对角线五点取样, 每点调查5株, 每株自生长点以下调查全部叶片, 于第一次施药前和第二次施药后7d调查发病情况, 记录病叶和病级。

叶片分段标准按黄瓜霜霉病预测预报调查规范执行:

0级:无病斑

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以下;

2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至;

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至;

4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以上。

2 试验结果及分析

根据试验调查方法按照黄瓜霜霉病预测预报调查规范, 计算出各处理小区两次调查的病情指数, 按两次调查的病情指数增长值, 计算出各种小区的防治效果见表1, 表2, 表3:

处理数m=4重复数R=3资料总数n=12

2.1 试验结果

由表3中可看出, 76%丙森.霜脲氰600倍和800倍分别与72.2%霜霉威和58%甲霜灵.锰锌之间的防治效果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 而丙森.霜脲氰600倍与800倍之间及霜霉威与甲霜灵.锰锌的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

2.2 对黄瓜的安全性

黄瓜是对农药较敏感的作物, 施药后观测, 本试验四个处理三次重复共12个小区中均无任何药害症状, 黄瓜的花芽、叶、果实也未发现任何的不良症状。

2.3 施药成本

本试验中, 76%丙森.霜脲氰600倍每公顷的二次用药合计成本为330元, 800倍每公顷为270元;72.2%霜霉威600倍每公顷二次用药成本为330元;58%甲霜灵.锰锌每公顷二次用药为300元。各处理用药成本差别不大。

3 结论

(1) 72.2%霜霉威和58%甲霜灵.锰锌是那丽镇黄瓜霜霉病的常用药物, 由于长时间使用, 造成抗药性增加, 防治效果逐年下降。

(2) 76%丙森.霜脲氰是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的复配低毒杀菌剂, 杀菌高效迅速, 内吸性强, 耐雨水冲刷, 持效期长, 并可释放补充作物所需锌元素, 具有叶肥功效, 本试验中, 黄瓜着色较好, 品质高, 对人畜和其他有益生物安全。

(3) 76%丙森.霜脲氰600倍和800倍与其他处理间防治效果差异显著, 相互间差别不显著, 用药成本差别不大, 因此, 在秋黄瓜及病斑始见期应推荐使用600倍最为适宜。于黄瓜霜霉病发病初期, 连续喷雾2次, 每隔10天喷雾一次, 防治效果最好。

参考文献

[1]刘淑静, 于久才.几种农药对塑料大棚内黄瓜霜霉病防治效果的研究[J].黑龙江农业科学, 1980 (04) .

[2]凌佩兰, 肖鹏生.乙磷铝和7904防治黄瓜霜霉病的药效[J].农业科技通讯, 1980 (11) .

[3]李庆满.喷施代森锌防治黄瓜霜霉病[J].新农业, 1980 (10) .

[4]刘国镕.霜脲锰锌 (克抗灵) 防治抗药的霜霉病[J].植保技术与推广, 1995 (02) .

[5]王文桥, 刘国镕, 严乐恩, 张小风, 马志强, 韩秀英.黄瓜和葡萄霜霉病菌对不同内吸杀菌剂的交互抗药性[J].植物保护学报, 1996 (01) .

上一篇:公路工程投标管理下一篇:中国制造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