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通用7篇)
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 篇1
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是通过田间试验鉴定参试品种的丰产性、稳定性、抗逆性、适应性及综合表现, 客观评价参试品种特征特性及生产应用价值, 是农作物品种审定和区域化合理布局的前提基础和主要依据, 对确保农业生产用种安全和农民增产、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品种区试生试工作质量的高低, 直接影响参试品种科学评价的公正性[1]。黑龙江蔬菜品种的推广和扩大种植, 一般要求经过2a的区域试验和1a的生产试验。由于试验周期长, 品种类型多、人为操作不一致等对试验结果影响较大[2]。作为科研人员应该全面了解田间管理程序和具体试验要求, 熟练掌握操作细节, 减少人为原因误差。
为了确保品种审定工作的顺利开展, 提供客观、真实可靠的试验依据, 现将工作中的需要注意的问题和相关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1 选择适宜的试验地
试验地是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的基础条件。要求地势平整、肥力较好、排灌方便、合理轮作、前茬均一、无检疫性病害的地块。
合理安排试验地茬口, 避免重茬迎茬, 通过合理轮作改善土壤营养元素缺乏或失衡状态, 合理利用土壤营养;促进对病原物有拮抗作用的微生物活动, 抑制病原物滋生, 减少病虫草害, 逐步改善土壤理化特性。在实践中, 长期承担试验点的单位可依据不同目的:养分需求不同、改良土壤结构、防控病虫危害、平衡土壤肥力等方式安排茬口, 如通过茄果类、豆类、瓜类之间或蔬菜与粮食作物之间的轮作, 有效合理利用试验地。
试验地主要误差来自于土壤肥力差异, 前茬收获后应及时耕翻平整土地, 使试验地达到地势平整、质地均匀、肥力一致、排灌方便等要求。
2 试验地小区规划
蔬菜品种区域试验要求3次重复, 各重复间相同品种不得排在同一条直线上, 不得捆绑式排列, 区域试验生产实验对照品种不得排在边行, 小区排列方向应与土地肥力趋势和坡向垂直。各重复间应留步道1~1.5m, 试验地周围设保护带, 保护带宽度不小于小区宽度。区域试验品种少于3份时可采用对比法。依次重复行长、行数、小区面积等严格参照省蔬菜试验方案要求。
3 浸种催芽培育壮苗
番茄、茄子、青椒、黄瓜常采用温室育苗盘育苗, 每盘播种量800~1000粒为宜, 育苗时间3月下旬~4月上旬。如果温度过低, 温室可采用电热线加温处理, 以免产生冻害。种子可采用温汤浸种, 以达到消毒的目的, 将种子放入50~60℃水中不断搅拌至室温, 常温浸种6~8h后反复搓洗种子表面黏液进行催芽, 温度可控制在28~30℃, 当种子60%~70%露白时进行播种。催芽过程中, 见干时要适当喷水, 保持适宜湿度。若采用16h高温和8h低温的变温催芽, 整齐度明显提高。
4 苗期管理抗性锻炼
猝倒病与立枯病是危害茄果类、瓜类幼苗的主要病害。育苗时除了尽量避免使用带菌的土壤外, 还应对育苗土进行消毒, 以消灭病原, 减少苗期病害的发生。可使用近3a未种过茄果类、瓜类、马铃薯的通气良好、土质肥沃的大田土加入充分腐熟的优质有机肥混合少量沙土过筛, 用50%多菌灵或40%福尔马林消毒。
小苗长到3~5片真叶时分苗, 分苗前2~3d适当降低温度炼苗, 准备假植, 分苗前1~2d可浇1次透水。青椒双棵假植, 其他单棵。假植前进行床土消毒, 用塑料薄膜覆盖3~5d, 撤去薄膜, 待药味挥发后使用。可用小拱棚提前闷棚提高地温, 苗期管理尤其注意温湿度, 低温高湿、通风不良, 光照不足时幼苗容易发病。假植后浇1次透水, 苗期水分管理见干见湿, 防止徒长。
5 大田定植田间管理
试验地底肥为有机肥配合化肥施用, 有机肥要求充分腐熟并混匀。根据试验方案计算试验地面积、规划整个试验区田间种植图, 根据区试生试要求划分小区、重复、步道、保护行等。定植前核对试验方案, 确保操作无误。踩小区, 留步道, 提前写好品种标记牌, 插入试验地相应位置, 定植应在1d内完成, 既便于管理又减少了人为误差。青椒定植株距应为30cm, 使盛果期达到密闭状态, 茄子、菜豆、黄瓜株距35~40cm, 定植当天浇两遍埯水, 定植3d后浇1次缓苗水。菜豆可在定植期当天播种, 每穴点播2~3粒。
保护行应安排同类作物品种, 注意高秧品种旁设高秧保护行, 矮秧品种旁设矮秧保护行, 方便统一管理。试验地田间管理谨慎喷施农药, 虽然喷施防治病害药剂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品种的产量, 但同时也掩盖了品种间的不同抗性。
6 真实、准确记录田间性状
6.1 品种生物学特性
播种期、出苗期、开花期、雌雄花比例 (黄瓜) 、坐果期、开始收期、终于收期、熟性等。
6.2 植物学特征记载
包括株高、株幅、分枝性、生长习性 (番茄、菜豆) 、第一雌花节位 (黄瓜) 、结荚节位 (菜豆) 、果实横纵径、果 (荚) 长、果 (荚) 形、果 (荚) 色、畸形瓜率、平均单果重、品质、纤维等。植物学特征记载要求, 盛果期取代表性植株 (果实) 10个调查, 取平均值。
6.3 产量记载
小区产量、前期产量、总产量、平均单株产量等, 不同品种前期产量的计算截止时间要求不同:番茄早熟品种以对照品种始收10d, 晚熟品种以对照品种始收15d, 黄瓜以对照品种始收15d, 青椒以对照品种始收20d, 茄子以对照品种始收25d, 菜豆以对照品种始收为准蔓生种采收前3次, 矮生种采收前2次为截止日期, 计算前期产量。
6.4 病害调查
黄瓜主要调查霜霉病、白粉病、枯萎病, 茄子主要调查黄萎病, 青椒调查病毒病、炭疽病, 番茄调查病毒病等。根据试验要求调查时间记录发病始期、病情指数和发病率。
发病率 (%) =发病株数/总株数×100%
病情指数=∑ (各病级株数各病级数值) /病级最高数值×调查总株数×100%
7 全面总结工作, 做好数据汇总
将室内考种与田间调查数据整理后, 按要求填写蔬菜品种区域试验生产试验报告书, 根据蔬菜试验方案要求进行统计分析, 用新复极差法计算产量差异显著性。结合调查数据与产量、抗性、品质等田间性状进行品种综合评价, 提出客观、全面建议。
摘要:笔者强调了科研人员在具体实施农作物蔬菜品种区域试验生产试验过程中的重要性, 并从试验地选择、试验地小区规划、苗期管理、大田定植、田间状调查等不同方面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区试生试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及相关技术要点。
关键词:区域试验,生产试验,技术
参考文献
[1]沙晓丽.对搞好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工作的几点思考[J].农民致富之友, 2012 (12) (2) :48-49.
[2]林英莉, 任战英.黑龙江省玉米区试工作技术要点[J].种子世界, 2013 (7) :42.
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 篇2
一、本职范围内实现安全生产的要求。
二、在编制施工检测方案,作业计划时,同时制定检查安全防火、防毒、防辐射措施。规范处理固体废弃物,妥善处理一切可能造成后果的因素,始终保持安全卫生的工作环境。
三、经常深入现场检查,检测过程,检测机具设备,安全防护设施和安全检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处理不安全因素,纠正制止违章作业。
四、参加安全检查,对其隐患提出整改方案。
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 篇3
摘 要 盘县是贵州省马铃薯优势产区之一,马铃薯种植面积较大,但因缺乏适应性好、抗性强的新品种进行推广种植,故马铃薯单产水平较低。选取12个马铃薯品种进行区域试验,结果初步表明:BP03-05、冀张薯8号、BPHF101、威薯002等品种较对照(米拉)增产幅度在38%以上,且增产幅度达到了显著水平,建议在本地试行推广,其余品种比对照增减产不显著,建议进一步续试。
关键词 马铃薯;新品种;区域试验;贵州省盘县
中图分类号:S532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18.002
马铃薯是一种粮菜饲兼用的高产作物,深受人们的喜爱,而且是一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上等保健食品。为了优化马铃薯品种的结构,筛选出适宜盘县地区种植的产量高、抗性强、品质优的马铃薯新品种,按照省种子管理站的要求,盘县农业科学研究所承担了本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参试品种及选育单位(见表1)
1.2 试验地点
试验地选在四格乡八担山村猓落组,海拔约2 400 m,气候冷凉,年均温12 ℃,前茬作物为玉米。试验地平坦,土壤为黄棕色沙性壤土,土壤肥力中等。
1.3 试验设计
采用随机区组排列(见图1),重复3次,每小区5行,播种80株。小区长4.5 m,宽3 m,面积13.5 m2。小区间不留走道,四周及重复间走道0.5 m,试验地周边设保护行。
1.4 栽培管理
3月17日播种,播时一次性施足底肥,施肥方案为:播时整地667 m2施农家肥1 500 kg,使用复合肥N∶P ∶K=1∶0.5∶2,氮肥、钾肥2/3做基肥,磷肥做基肥,小区等量施肥。5月7日用70%安泰生可湿性粉剂500倍喷施1次防治晚疫病,5月13日中耕除草。8月17日测产收种。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
从表2可看出:各品种的出苗时间差异较大,在18~47 d,这可能是由于品种后熟期不一致或部分品种需切块播种所引起的。各品种的生育期在74~120 d,差异也较大,Z-30生育期最长(120 d),较对照米拉长30 d,滇黔芋2号生育期最短(74 d),较对照米拉短16 d,其余品种基本在95 d左右。
2.2 植物形态特征
从表3可看出:各品种在植物形态上有很大的差异。
2.3 田间性状
从表4可以看出:BPHF101出苗率最高为98.8%,V04-31-12出苗最低为79.2%,其他品种的出苗率在82.9%~93.9%;主茎数1.8~4.3;株高以滇黔薯23最高为129.2 cm,最矮的是对照米拉,为58.5 cm,其余品种主要的在集中在80~115 cm;从结薯性能来看,平均单株结薯个数最多的是威薯002,为6.5个,最少的是V04-31-12,为4.1个;最大薯块质量最大的是威薯002,达到了600 g,最小的是Z-30和滇黔(芋)6号,为200 g。
2.4 块茎性状
从表5可以看出:从块茎大小整齐度来看,多数新品种较整齐,不整齐的品种为滇黔(芋)6号;薯形、皮色、肉色、薯皮类型、芽眼深浅,因不同品种而有很大的差异;商品薯率在40.5%~95.7%,滇黔(芋)6号商品薯率最低,20-4-9、20-4-5、滇黔薯23号、滇黔芋2号、V04-31-12等的商品薯率不如对照,其余新品种商品薯率高于对照。
2.5 块茎生理缺陷情况
田间收获时发现:米拉有二次生长现象,出现率为2%;威薯002有2.5%的裂薯,V04-31-12有少量空心,空心率3%。
2.6 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
试验调查各品种均未见早晚疫病,Z-24薯块感染疮痂病和环腐病,威薯002也感染疮痂病,对照米拉环腐病较重。滇黔(芋)6号大薯病烂较多。
2.7 鲜薯产量分析
从表6可以看出,参试品种中有8个品种比对照品种(米拉)增产,小区均产以BP03-05的最高,为64.6 kg(折合667 m2产3 230 kg),比对照增产100%,增产达到极显著水平;此外冀张薯8号、威薯002、BPHF101以及Z-30这4个品种产量与对照相比亦达到了30%以上;20-4-5、V04-31-12、Z-24,这3个品种均比对照米拉增产,增产率在5.6%以上;比对照减产的品种有滇黔薯23号、20-4-9、滇黔(芋)6号、滇黔芋2号,减产率在11.2%~31.1%,减产幅度最大的品种是滇黔芋2号。方差分析见表7。
=3.21
查SSR值表,求得LSR值后,进行多重比较的结果见表8,说明BP03-05的产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冀张薯8号、BPHF101、威薯002的产量已显著高于对照米拉,Z-30、20-4-5、V04-31-12、Z-24等品系比对照增产但增产不显著,滇黔薯23号、20-4-9、滇黔(芋)6号、滇黔芋2号等品种(系)比对照减产但减产未达显著水平。
3 初步结论
3.1 增产品种评述
BP03-05:生育期101 d,株高72.2 cm,叶片绿色;主茎数2.1,平均单株结薯5.8个,商品薯率87.3%,薯块圆形,黄皮黄肉,表皮光滑,芽眼浅;验收667 m2均产量为3 230 kg,较本地对照品种667 m2增产1 620 kg,增幅为100%,比所有品种增产极显著,居参试品种之首,是极有推广价值的新品种。
冀张薯8号:生育期115 d,株高87.9 cm,叶片绿色;主茎数3.1,平均单株结薯4.5个,商品薯率90.9%,薯块卵圆形,白皮白肉,表皮光滑,芽眼浅;验收667 m2均产量为2 260 kg,较对照品种增产650 kg,增幅为40.4%,居参试品种第2位,比对照增产显著。
BPHF101:生育期94 d,株高78.9 cm,叶片绿色;主茎数4.1,平均单株结薯5.3个,商品薯率93.1%,薯块圆形,黄皮黄肉,表皮光滑,芽眼浅;验收667 m2均产量为2 225 kg,较对照品种增产38.2%,居参试品种第3位,比对照增产显著。
威薯002:生育期90 d,株高80.9 cm,叶片绿色;主茎数3.4,平均单株结薯6.5个,商品薯率69.7%,薯块圆形,淡黄皮淡黄肉,表皮光滑,芽眼浅;验收667 m2均产量为2 210 kg,较本地对照品种38%,居参试品种第4位,比对照增产显著。
Z-30:生育期120 d,株高101.4 cm,叶片深绿;主茎数3.3,平均单株结薯5.3个,商品薯率71.1%,薯块圆形,白皮黄肉,表皮光滑,芽眼浅;验收667 m2均产量为2 125 kg,較本地对照品种667 m2增幅为31.9%,居参试品种第5位。
20-4-5:生育期85 d,株高86.8 cm,叶片绿色;主茎数3,平均单株结薯5.6个,商品薯率54.5%,薯块圆形,白皮白肉,表皮光滑,芽眼浅;验收667 m2均产量较对照品种增15.5%,居参试品种第6位。
V04-31-12:生育期91 d,株高117.9 cm,叶片绿色;主茎数31.8,平均单株结薯4.1个,商品薯率62.5%,薯块长圆形,黄皮黄肉,表光滑,芽眼浅;较对照品种增产10.9%。
Z-24:生育期96 d,株高68.3 cm,叶色深绿;主茎数3.4,平均单株结薯4.3个,商品薯率95.7%,薯块圆形,白皮白肉,表皮光滑,芽眼浅;验收667 m2均产量为1 700 kg,较对照品种增产5.6%。
3.2 结论
BP03-05、冀张薯8号、BPHF101、威薯002等品种较对照增产幅度在38%以上,且增产幅度达到了显著水平,建议在本地试行推广。其余品种比对照增减产不显著,建议进一步续试。
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 篇4
品种区试工作质量的高低, 直接影响参试品种科学评价的公正性[1]。黑龙江蔬菜品种的推广和扩大种植, 一般要求经过2a的区域试验和1a的生产试验。由于试验周期长, 品种类型多、人为操作不一致等对试验结果影响较大[2]。作为科研人员应该全面了解田间管理程序和具体试验要求, 熟练掌握操作细节, 减少人为原因误差。
为了确保品种审定工作的顺利开展, 提供客观、真实可靠的试验依据, 现将工作中的需要注意的问题和相关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1 选择适宜的试验地
试验地是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的基础条件。要求地势平整、肥力较好、排灌方便、合理轮作、前茬均一、无检疫性病害的地块。
合理安排试验地茬口, 避免重茬迎茬, 通过合理轮作改善土壤营养元素缺乏或失衡状态, 合理利用土壤营养;促进对病原物有拮抗作用的微生物活动, 抑制病原物滋生, 减少病虫草害, 逐步改善土壤理化特性。在实践中, 长期承担试验点的单位可依据不同目的:养分需求不同、改良土壤结构、防控病虫危害、平衡土壤肥力等方式安排茬口, 如通过茄果类、豆类、瓜类之间或蔬菜与粮食作物之间的轮作的, 有效合理利用试验地。
试验地主要误差来自于土壤肥力差异, 前茬收获后应及时耕翻平整土地, 使试验地达到地势平整、质地均匀、肥力一致、排灌方便等要求。
2 试验地小区规划
蔬菜品种区域试验要求3次重复, 各重复间相同品种不得排在同一条直线上, 不得捆绑式排列, 区域试验生产实验对照品种不得排在边行, 小区排列方向应与土地肥力趋势和坡向垂直。各重复间应留步道1~1.5m, 试验地周围设保护带, 保护带宽度不小于小区宽度。区域试验品种少于3份时可采用对比法。一次重复行长、行数、小区面积等严格参照省蔬菜试验方案要求。
3 浸种催芽, 培育壮苗
番茄、茄子、青椒、黄瓜常采用温室育苗盘育苗, 每盘播种量800~1000粒为宜, 育苗时间3月下旬~4月上旬。如果温度过低, 温室可采用电热线加温处理, 以免产生冻害。种子可采用温汤浸种, 以达到消毒的目的, 将种子放入50~60℃水中不断搅拌至室温, 常温浸种6~8h后反复搓洗种子表面黏液进行催芽, 温度可控制在28℃~30℃, 当种子60%~70%露白时进行播种。催芽过程中, 见干时要适当喷水, 保持适宜湿度。若采用16h高温和8h低温的变温催芽, 整齐度明显提高。
4 苗期管理, 抗性锻炼
猝倒病与立枯病是危害茄果类、瓜类幼苗的主要病害。育苗时除了尽量避免使用带菌的土壤外, 还应对育苗土进行消毒, 以消灭病原, 减少苗期病害的发生。可使用近3a未种过茄果类、瓜类、马铃薯的通气良好、土质肥沃的大田土加入充分腐熟的优质有机肥混合少量沙土过筛, 用50%多菌灵或40%福尔马林消毒。
小苗长到3~5片真叶时分苗, 分苗前2~3d适当降低温度炼苗, 准备假植, 分苗前1~2d可浇一次透水。青椒双棵假植, 其他单棵。假植前进行床土消毒, 用塑料薄膜覆盖3~5d, 撤去薄膜, 待药味挥发后使用。可用小拱棚提前闷棚提高地温, 苗期管理尤其注意温湿度, 低温高湿、通风不良, 光照不足时幼苗容易发病。假植后浇一次透水, 苗期水分管理见干见湿, 防止徒长。
5 大田定植, 田间管理
试验地底肥为有机肥配合化肥施用, 有机肥要求充分腐熟并混匀。根据试验方案计算试验地面积、规划整个试验区田间种植图, 根据区试生试要求划分小区、重复、步道、保护行等。定植前核对试验方案, 确保操作无误。踩小区, 留步道, 提前写好品种标记牌, 插入试验地相应位置, 定植应在1d内完成, 既便于管理又减少了人为误差。青椒定植株距应为30cm, 使盛果期达到密闭状态, 茄子、菜豆、黄瓜株距35~40cm, 定植当天浇2遍埯水, 定植后3d后浇一次缓苗水。菜豆可在定植期当天播种, 每穴点播2~3粒。
保护行应安排同类作物品种, 注意高秧品种旁设高秧保护行, 矮秧品种旁设矮秧保护行, 方便统一管理。试验地田间管理谨慎喷施农药, 虽然喷施防治病害药剂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品种的产量, 但同时也掩盖了品种间的不同抗性。
6 真实、准确记录田间性状
6.1 品种生物学特性
播种期、出苗期、开花期、雌雄花比例 (黄瓜) 、坐果期、开始收期、终于收期、熟性等。
6.2 植物学特征记载
包括株高、株幅、分枝性、生长习性 (番茄、菜豆) 、第一雌花节位 (黄瓜) 、结荚节位 (菜豆) 、果实横纵径、果 (荚) 长、果 (荚) 形、果 (荚) 色、畸形瓜率、平均单果重、品质、纤维等。植物学特征记载要求, 盛果期取代表性植株 (果实) 10个调查, 取平均值。
6.3 产量记载
小区产量、前期产量、总产量、平均单株产量等, 不同品种前期产量的计算截止时间要求不同:番茄早熟品种以对照品种始收10d, 晚熟品种以对照品种始收15d, 黄瓜以对照品种始收15d, 青椒以对照品种始收20d, 茄子以对照品种始收25d, 菜豆以对照品种始收为准蔓生种采收前3次, 矮生种采收前2次为截止日期, 计算前期产量。
6.4 病害调查
黄瓜主要调查霜霉病、白粉病、枯萎病, 茄子主要调查黄萎病, 青椒调查病毒病、炭疽病, 番茄调查病毒病等。根据试验要求调查时间记录发病始期、病情指数和发病率。
发病率 (%) =发病株数/总株数×100
病情指数=∑ (各病级株数各病级数值) /病级最高数值×调查总株数×100
7 全面总结工作, 做好数据汇总
将室内考种与田间调查数据整理后, 按要求填写蔬菜品种区域试验生产试验报告书, 根据蔬菜试验方案要求进行统计分析, 用新复极差法计算产量差异显著性。结合调查数据与产量、抗性、品质等田间性状进行品种综合评价, 提出客观、全面建议。
摘要:笔者强调了科研人员在具体实施农作物蔬菜品种区域试验生产试验过程中的重要性, 并从试验地选择、试验地小区规划、苗期管理、大田定植、田间状调查等不同方面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区试生试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及相关技术要点。
关键词:区域试验,生产试验,技术
参考文献
[1]沙晓丽.对搞好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工作的几点思考[J].农民致富之友, 2012 (2) :48-49.
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 篇5
关键词:棉花;区域试验;栽培管理措施;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S562.03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2095-3143(2014)04-0048-03
DOI:10.3969/j.issn.2095-3143.2014.04.013
0引言
棉花区试工作本着正确﹑客观﹑公平﹑公正评价参试品种,为棉花品种审定提供真实可靠的科学依据。这就要求区试人员具有较强的综合专业水平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及敬业奉献精神。通过对长江流域试验资料的分析,发现部分性状存在较大差异,特别是同一参试品种在各试点之间的产量性状差异较大,曾出现籽棉产量高低相差达3000 kg/hm2,极大影响了对参试品种的客观真实评价。作者认为剔除生态环境及品种适应性等因素影响,主要是试验过程中,因田间栽培管理技术存在的缺陷或措施不到位,最终集中到产量性状上而产生的差异,导致的试验误差;未能将品种性状,特别是产量性状充分展现出来。因此,作者通过分析栽培管理过程中,引起试验误差的原因及潜在因素,提出相应对策,以利提高试验的精准性。a
1误差来源
1.1田间长势不平衡
田间长势不平衡的原因:一是试验地肥力不均匀,导致品种间产量性状差异增大;二是苗床棉苗生长不健壮,导致棉苗素质不一致,造成生育进程差异增大;三是苗龄偏长产生“线苗”或“高脚苗”,导致缓苗期偏长,推迟生育进程;四是低温﹑渍害﹑除草剂等不良因素危害,直接或间接伤害棉苗,产生弱﹑旺苗,导致试验整体长势不平衡。
1.2综合管理技术不到位
试验栽培管理只注重单一管理技术,忽视综合管理技术配套及互作效应作用。虽施肥水平较高,但产量较低;造成施肥量与品种贡献失衡;未能将品种产量性状充分展现。
1.3化调技术欠合理
化调技术存在误区;人为将化调与棉花各生育时期挂勾,以及设计出各生育时期的化调用量和化调时间。这样化调的结果会直接影响到品种特征特性表现,增大了部分性状的差异程度。
1.4没有正确使用除草剂
除草剂对棉花生长都有直接危害或隐性危害作用,抑制棉花生长,严重推迟棉花生育进程。特别是多次﹑超浓度使用除草剂,危害作用更大;导致品种部分性状,特别是产量性状难以充分展现。
2控制措施
2.1强化田间管理
2.1.1平衡土壤肥力 由于区试用地要求土壤肥力均匀性和土壤肥力梯度一致性较高。但在实际选择试验地时,由于客观条件限制,土壤肥力均匀性和肥力梯度难以达到统一。这就要求试验人员认真做好空白试验,并在试验过程中细致观察,做好记载,判断肥力差异程度。当肥力差异性较小时,宜釆用禽﹑畜粪肥或饼肥局部调整的方法调整。若肥力差异性较大,在冬闲时,根据种植图标记,适量铺撒禽﹑畜粪肥,利用机械旋耕混匀整平的方法调整,但这项工作须要细致及经验。一般经过一到二年的调整,既能平衡土壤肥力,又能培肥地力;效果非常理想,能避免和缩小因土壤肥力差异引起的试验误差;有利于品种性状﹑特别是产量性状的充分展现。
2.1.2培育壮苗 苗床地宜选择排水方便,土壤肥沃、熟化,就近无病地块,并逐年轮换;宜冬季翻耕冬凌熟化。按每标准苗床(2000个钵)于播种前十天施进口复合肥1.5~2 kg,需经多次充分翻拌,做到土壤养分全层均匀分布,防止棉苗出现“肥禁”现象。苗床按试验用苗数量2 倍制钵,确保栽钵时棉苗整齐一致和有选苗余地。播种时选健籽一钵播一粒,齐苗后选晴天8:00前揭膜晒床﹑降湿炼苗(气温较稳定时,连续5~7天昼夜揭膜炼苗)。严禁晴天9:00后揭膜,此时揭膜,由于膜内温度与膜外温度相差较大,易造成棉苗生理失水,出现死苗或“僵苗”现象,导致田间长势不平衡或推迟棉花生育进程及加大后续田间管理难度。
2.1.3小苗移栽 由于棉钵较小,加之出苗后气温在逐渐升高及苗床养分富足,使棉苗生长较快,极易形成“线苗”或“高脚苗”而产生弱势苗或带病的伤根苗,若苗龄过长,这种情况更为突出。这样的棉苗移栽后,缓苗期更长,生育进程慢,产量性状难以充分展现出来。小苗(一叶一心)移栽,可以改变这种现象,极有利于促进棉苗早发。
2.1.4做好沟系配套工作 棉田沟系配套是指畦沟﹑围沟相互连接,构成棉田排﹑灌畅通体系。沟系配套作用就是有利于排涝﹑降渍和抗旱。前期起到降低棉田地下水位﹑提高地温﹑促进棉株根系健全生长,提高棉株自身抗逆性能力和早发性。中期能及时排水和有利于抗旱;后期能降低棉田湿度﹑减少烂铃。由于早春气侯极不稳定,棉苗移栽后,因伤根及生长环境置换的影响;自身抵抗不良因素能力较弱,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尤为重要。苗期棉苗生长较缓慢,且以根系生长为主;沟系配套作用就是确保棉苗处在优化环境下生长及促进棉株根系健全生长的主要方法。更是后续肥水运筹管理的重要手段及保障展现产量性状的重要措施。
2.2合理施肥
棉花施肥应遵循 “适氮、稳磷、增钾、配微”的原则;实际使用时应根据棉花生育进程、土壤肥力、墒情和气候等因素因地制宜确定肥料养分的配合比﹑用肥量和施肥时间。但施肥不是孤立的单一技术,它是综合管理技术中的组成部分;只有在综合管理技术配套和完善条件下才能充分发挥作用。肥料运筹关键是建立在棉田沟系配套,棉株处于优化环境下生长和根系发达基础之上,才能达到最佳使用效果。否则会适得其反,对棉株造成伤害。还会出现苗不长就施肥,越不长越施肥的恶性循环;造成管理被动和浪费及施肥量与品种贡献失衡的情况。
2.3科学化调
任何化调药剂都对棉花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化调应本着“轻﹑匀﹑勤”的原则。一定要根据土壤质地、土壤墒情、气侯情况及棉田长势等因素确定调控时间和用量,进行动态调控「1」。绝不能分成阶段性化调,应全程均衡化调。灵活掌握,做到“润物细无声”,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化调没有固定模式,更不能生搬硬套;科学化调才能将品种的各种性状充分展现出来。
2.4安全使用除草剂
目前市售除草剂对棉花生长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直接或隐性危害作用;对棉花生长都有一定的影响「2」。特别是多次﹑超浓度使用除草剂危害作用更大,常导致棉株生长缓慢,严重推迟棉花生育进程。特别是在苗期使用除草剂即有可能与低温﹑渍害等不良因素形成危害,迫使缓苗期更长,严重推迟棉花生育进程,缩短有效开花期;导致产量性状难以充分展现及降低产量。
3结束语
为了更好地做好棉花区试工作,作者将多年在棉花区试栽培管理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影响棉花性状和导致试验误差的主要原因,潜在因素以及控制误差的具体措施(因为防虫较直观,不再赘述),与同仁商榷;以利共同提高试验质量。虽是普通一般的管理技术,但在实施过程中极易被忽视,造成管理被动而产生或增大试验误差。田间栽培管理要考虑综合栽培管理技术应用,不能只注重某单一管理技术;还应做好综合技术集成及技术连惯应用。所有技术应用时按区试操作规范实施,确保一致性和精确性。具体管理技术应用时,应分析各生育时期的主要矛盾,及时釆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就能避免因栽培管理技术不到位和失误,产生或增大试验误差。只要试验人员有较强的敬业精神,立足岗位﹑黙黙奉献;了解试验误差来源和误差的潜在因素;将控制误差措施做细做实,就可以规避和减小试验误差,提高试验的精准性。
参考文献
[1] 伊黎,卢华平,张登科,等.棉花使用缩节胺产生负效应分析[J].江西棉花.2011,33(4):29-31.
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 篇6
关键词:热电厂,循环流化床,锅炉粉煤灰,炉渣,水泥混合材
引言
循环流化床粉煤灰和普通煤粉炉粉煤灰都是电厂燃煤产生的工业废渣,但由于锅炉技术、燃煤温度、原材料和环境等方面的差异,使得它们在化学成分、矿物组成、物理性质等方面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将循环流化床粉煤灰大量运用于水泥生产,还需要对其基本特性进行分析。本文对循环流化床粉煤灰和循环流化床炉渣进行了初步的试验研究,并与煤粉炉粉煤灰进行了对比分析。
1 试验
1.1 原材料
试验采用两种水泥熟料、两种煤粉炉粉煤灰、一种循环流化床粉煤灰和一种循环流化床炉渣,具体原材料及来源为:①熟料:山西东义集团特种水泥有限公司(熟料1)和潞城市卓越水泥有限公司(熟料2);②普通粉煤灰:山西兆光发电有限公司一单元300 MW发电机组(粉煤灰1)和二单元600 MW发电机组(粉煤灰2),均由电收尘器收集;③循环流化床粉煤灰:山西耀光煤电有限公司200 MW发电机组(粉煤灰3),由袋式收尘器收集;④炉渣:山西耀光煤电有限公司200 MW发电机组循环流化床炉渣(炉渣1)。原材料的技术指标见表1。
1.2 试验准备
(1)熟料:将熟料、石膏分别破碎,再按熟料∶石膏=95∶5的比例混合粉磨,制成熟料粉(即P·Ⅰ硅酸盐水泥),测定其比表面积,将比表面积达到(350±20)m2/kg时所需时间,确定为粉磨时间。
按确定的粉磨时间,磨制试验所用熟料,充分搅拌均匀后备用。
(2)炉渣:经粉磨20 min后制成炉渣粉,测定其比表面积。
(3)粉煤灰:粉煤灰本身很细,不经粉磨直接使用,测定其比表面积。
(4)测定混合材(炉渣、粉煤灰)活性时,配料按:熟料(含石膏)∶混合材=70∶30,经充分混匀后,成型、养护,测定其强度。
1.3 检验目的及内容
1.3.1 检验目的
(1)检测粉煤灰、炉渣的物理化学性能。
(2)考察采用粉煤灰、炉渣做混合材时水泥需水量、凝结时间的变化。
(3)在不同粉煤灰、炉渣掺量下,水泥强度的下降幅度。
(4)判断粉煤灰、炉渣对不同熟料的适应性。
1.3.2 检验项目
(1)粉煤灰:
烧失量、含水量、游离氧化钙、三氧化硫、安定性、活性指数。
(2)炉渣:
烧失量、三氧化硫、安定性、活性指数。
(3)水泥:
掺粉煤灰、炉渣的水泥细度、凝结时间、安定性、强度。粉煤灰、炉渣掺量分别为20%、25%、30%。
2 试验结果
试验用原材料情况见表2。
粉煤灰和炉渣的活性指数见表3,不同混合材掺量下的对比结果见表4,不同熟料在混合材掺量相同情况下的对比结果见表5。
3 试验结果分析
3.1 粉煤灰、炉渣的细度与强度活性指数的关系
从所取的4个样品的细度和强度活性指数来看,比表面积越大,其活性越高,如图1所示。
当比表面积达到450~500 m2/kg时,活性指数较高。但是从表3可以看出,不同样品的活性指数相差很大,即粉煤灰或炉渣与熟料是否匹配是相当重要的。因此,对于粉煤灰或炉渣做混合材的研究要有针对性。
3.2 不同混合材掺量的对比分析
从表4试验结果来看,当采用循环流化床粉煤灰掺量在20%时,强度能达到52.5等级的要求;掺量在25%~30%时,其强度达到42.5等级的要求。采用循环流化床炉渣时,掺量从20%到30%强度变化幅度不大,均能达到42.5强度等级的要求。当混合材掺量达到 30%时,掺炉渣的效果要好于掺粉煤灰,尤其是3 d强度的优势更为明显。
3.3 混合材及掺量对水泥性能的影响
混合材及掺量对水泥强度的影响是备受关注的,但对强度之外的其他性能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从表4和表5的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炉渣的性能优于粉煤灰,这主要表现在需水性和凝结时间方面。
(1)从需水性来看,炉渣掺量对需水性的影响不是很大,标准稠度用水量在26%左右。当炉渣掺量从20%增加到30%,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仅增加0.6%;与空白样相比增加3%左右。
粉煤灰掺量对需水性的影响则较为明显,当粉煤灰掺量在20%时,其标准稠度用水量与掺炉渣差异不大;但当掺量达到25%~30%时,需水量则高达30%以上,水泥的和易性、流动性和可塑性差。
(2)从凝结时间来看,炉渣掺量在20%~30%时,其初凝时间在2 h左右,终凝时间在3 h左右,较为理想。
但当掺粉煤灰时,粉煤灰掺量在20%~30%时,其初凝时间在4 h左右,终凝时间在6 h以上,在使用中对环境温度要求较高,对工期影响较大。
(3)对需水性和凝结时间的影响与选用的熟料关系不大。从表5可以看出,对于两种熟料,当炉渣掺量达到30%时,其标准稠度均在26%左右,初凝时间均在1.5 h左右,终凝时间将近3 h;当掺粉煤灰时,其标准稠度均在30%以上,初凝时间均在4 h以上,终凝时间均在6 h以上。
3.4 粉煤灰和炉渣的其他性能分析
(1)耀光煤电循环流化床粉煤灰、炉渣的活性指数高,完全可以满足水泥生产使用,虽然三氧化硫和游离氧化钙含量偏高,但只要电厂加强烟气脱硫工作,降低其含量是完全有可能的。
(2)兆光煤电的粉煤灰烧失量、三氧化硫、游离氧化钙、含水量等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可用于水泥生产,但其活性指数低于标准要求,主要原因是试验时使用的是原始状态的粉煤灰,其粒度偏粗,影响了其活性和水泥强度。
4 结论
4.1 将耀光煤电循环流化床粉煤灰、炉渣作为混合材掺入孝义东义熟料中,其掺量为30%时,水泥的各项指标均符合GB 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中42.5等级水泥的规定,同时炉渣、粉煤灰的活性指数>80%,也符合GB/T 1596—2005《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的要求。
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 篇7
关键词:棉花;区域试验;产量;品质
中图分类号:S562.03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2095-3143(2015)03-0046-04
DOI:10.3969/j.issn.2095-3143.2015.03.011
O 引言
湖南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在湖南省种子管理局的主持下,在各承试单位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多年多点试验鉴定新品种的丰产性、抗逆性、适应性、纤维品质等的综合表现,以及与对照品种的差异,客观评价参试品种特性与生产利用价值,为湖南省棉花品种审定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1 气候特点
2014年湖南省棉区试验期间的天气与棉花生长发育情况。一是苗期播种天气较差,出苗时间较长,移栽天气不理想,栽后雨水多,缓苗期长,苗期蜗牛多、危害重,大田死苗较往年多。二是蕾铃期的6月气温适宜,棉花生长较快;7月上中旬阴雨相间,对棉花开花结铃极为不利;7月下旬到8月5日,高温干旱天气,特别是7月雨水较往年少,棉花生长缓慢,株高明显低于往年。三是吐絮期除10月份天气对棉花生长、结铃、吐絮有利外,其他时间均低温阴雨,棉花烂铃较严重。总的来说,2014年天气对棉花生产不利,一是7月份的干旱,二是8月上旬的高温及8月中下旬的低温阴雨,导致棉花结铃数较少,产量不理想。
2 试验设计
2014年湖南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分别在常德、澧县、安乡、南县、大通湖、君山和长沙布置试点7个。承担单位分别是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澧县经作站、安乡县经作站、南县农业局、大通湖农技中心、君山区农科所和隆平高科亚华棉油有限责任公司。QA一组均为杂交棉品种(系),参试品种(系)共9个,以湘杂棉7号作对照。QA组参试品种(系)为YL-027、A212、C11-4、绿亿棉6号、H-28、湘X109、楚杂1028、ZZS-l和XP502,前6个为续试品种,后3个为初试品种。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次,小区面积20㎡。
区试品种的抗病性鉴定在湖北省农业科学研究院人工病圃中进行。根据各品种的相对抗性指数(IR)分为I(免疫)、HR(高抗)、R(抗病)、T(耐病)和S(感病)共5级。
参试品种的纤维品质由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使用HVI1OOO大容量纤维测试仪测试。2014年各个试点均提供了纤维测试样品,由湖南省农作物良种引进示范中心统一编号后寄到测试中心检测,纤维品质结果为HVICC标准。
3 试验结果
将2014年区域试验各品种的田间调查、纤维品质检测和产量结果列表1-2。各品种株型均为塔形、吐絮顺畅,花药颜色除ck为黄色外其余均为白色;茎秆茸毛除XP502密集,楚杂1028、ZZS-1和H-28没茸毛外,其余均为稀少;抗枯萎病和黄萎病性均为耐病。综合数据结果表明,YL-027、A212和绿亿棉6号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也较好。现对其综合评述如下。
3.1 YL-027
该品种株型塔形,苗期生长势好,吐絮期生长势好,整齐度好,茎秆茸毛稀少,花药白色,吐絮顺畅。平均生育期126.1d,比对照长1.4d。皮棉产量1701.30kg/h㎡,比对照增产12.97%,7个试点全部增产,居参试品种第2位,增产极显著。株高120.84cm,第一果枝着生节位8.49节,单株果枝数18.71个,单株成铃数42.64个,单铃籽棉重6.44g,僵瓣花率3.68%,霜前花率93.63%。衣分42.96%,籽指12.01g,衣指9.06g。上半部平均长度33.44mm,整齐度指数86.9%,断裂比强度32.3cN/tex,马克隆值4.9,纺纱均匀性指数165.0。经鉴定,枯萎病相对病指(IR)17.2,枯萎病平均抗级为耐病;黄萎病相对病指(IR)22.6,黄萎病平均抗级为耐病。
3.2 A212
该品种株型塔形,苗期生长势好,吐絮期生长势好,整齐度好,茎秆茸毛稀少,花药白色,吐絮顺畅。平均生育期127.1d,比对照长2.4d。皮棉产量为1712.40kg/h㎡,比对照增产13.7%,7个试点全部增产,居参试品种第1位,增产极显著。株高123.50cm,第一果枝着生节位8.60节,单株果枝数18.36个,单株成铃数42.8个,单铃籽棉重6.3g,僵瓣花率3.79%,霜前花率94.3%。衣分43.18%,籽指11.73g,衣指9.21g。上半部平均长度34.66mm,整齐度指数86.8%,断裂比强度32.65cN/tex,马克隆值4.3,纺纱均匀性指数175.0。经鉴定,枯萎病相对病指(IR)12.4,枯萎病平均抗级为耐病;黄萎病相对病指(IR)21.8,黄萎病平均抗级为耐病。
3.3 绿亿棉6号
该品种株型塔形,苗期生长势好,吐絮期生长势好,整齐度好,茎秆茸毛稀少,花药白色,吐絮顺畅。平均生育期124.3d,比对照短0.4d。皮棉产量1627.65kg/h㎡,比对照增产8.08%,7个试点有6个点增产,居参试品种第3位,增产显著。株高122.03cm,第一果枝着生节位8.36节,单株果枝数18.46个,单株成铃数41.3个,单铃籽棉重6.19g,僵瓣花率4.08%,霜前花率93.9%。衣分42.36%,籽指11.52g,衣指8.57g。
上半部平均长度3l.O1mm,整齐度指数85.4%,断裂比强度30.79cN/tex,马克隆值4.9,纺纱均匀性指数151.0。经鉴定,枯萎病相对病指(IR)16.7,枯萎病平均抗级为耐病;黄萎病相对病指(IR)29.0,黄萎病平均抗级为耐病。
【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推荐阅读:
玉米区域试验流程06-07
生产试验09-14
生产力试验报告06-12
仿真和模拟试验06-08
试验装置和步骤06-28
试验室主任安全生产职责08-25
精密水准仪的认识和使用--试验内容08-29
纳滤处理含铜废水的试验和经济性分析05-30
混凝土搅拌站试验人员岗位职责和管理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