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黄瓜霜霉病的试验

2024-10-16

防治黄瓜霜霉病的试验(精选11篇)

防治黄瓜霜霉病的试验 篇1

黄瓜种植是那丽镇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 每年全镇种植面积达367km2, 其中春黄瓜种植面积267km2, 夏秋黄瓜种植面积100km2。黄瓜产业已初步形成规模发展, 市场前景潜力巨大。近年来, 随着黄瓜产业的机制发展不断完善, 特别是2008年成立黄瓜协会后, 初步建立了新型的黄瓜协会运行机制, 建立了黄瓜协会农村信息服务节点, 在推广新技术、新品种、为会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等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黄瓜的销路不断拓宽, 黄瓜的种植面积也不断扩大。但是, 由于黄瓜是霜霉病的易感病作物。因此, 黄瓜霜霉病在那丽镇黄瓜种植区普遍发生, 每年4月份是春黄瓜病害流行盛期, 9月份是秋黄瓜病害流行盛期。霜霉病已成为黄瓜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 严重影响到黄瓜的产量, 成为黄瓜生产上的一大障碍。因霜霉病造成的损失, 一般年份达20~30%, 严重年份达40~50%。

目前, 全镇瓜农大部分用72.2%霜霉威和58%甲霜灵.锰锌防治黄瓜霜霉病, 虽然取得了一定效果, 但由于长期使用同种农药比较单一, 病菌已产生明显的抗药性, 病害流行仍然比较严重, 为解决黄瓜霜霉病防治难的问题, 2011年3月, 我们在那丽镇三蔸竹村委弄鸦村进行了76%丙森.霜脲氰可湿性粉剂防治黄瓜霜霉病的药效试验, 现将该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药剂

76%丙森.霜脲氰可湿性粉剂:日本松井产业株式会社生产

72.2%霜霉威水剂:西安恒田化工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山西三立化工有限公司生产

1.2 试验处理

A、76%丙森.霜脲氰可湿性粉剂:600倍

B、76%丙森.霜脲氰可湿性粉剂:800倍

C、72.2%霜霉威水剂:600倍

D、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

CK、等量清水对照

每个处理设三次重复, 共15个小区, 每个小区面积60㎡:长7.5m, 宽8m, 种植大行距1.25m, 小行距60cm, 株距40cm。

1.3 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地点设在那丽镇三蔸竹村委弄鸦村吴永忠责任田, 试验面积0.17km2, 试验地前作为水稻, 供试黄瓜品种为本地黄瓜种, 2011年3月18日定植, 各行间植株生长整齐一致。

1.4 喷药时间及方法

用背负式手摇喷雾器正反面喷雾, 喷液量为900kg/km2, 每个处理喷雾二次, 施药时间分别为:4月6日、4月16日、间隔时间为10d。

1.5 调查及计算方法

每个小区采取定点定株调查, 调查方法用对角线五点取样, 每点调查5株, 每株自生长点以下调查全部叶片, 于第一次施药前和第二次施药后7d调查发病情况, 记录病叶和病级。

叶片分段标准按黄瓜霜霉病预测预报调查规范执行:

0级:无病斑

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以下;

2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至;

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至;

4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以上。

2 试验结果及分析

根据试验调查方法按照黄瓜霜霉病预测预报调查规范, 计算出各处理小区两次调查的病情指数, 按两次调查的病情指数增长值, 计算出各种小区的防治效果见表1, 表2, 表3:

处理数m=4重复数R=3资料总数n=12

2.1 试验结果

由表3中可看出, 76%丙森.霜脲氰600倍和800倍分别与72.2%霜霉威和58%甲霜灵.锰锌之间的防治效果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 而丙森.霜脲氰600倍与800倍之间及霜霉威与甲霜灵.锰锌的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

2.2 对黄瓜的安全性

黄瓜是对农药较敏感的作物, 施药后观测, 本试验四个处理三次重复共12个小区中均无任何药害症状, 黄瓜的花芽、叶、果实也未发现任何的不良症状。

2.3 施药成本

本试验中, 76%丙森.霜脲氰600倍每公顷的二次用药合计成本为330元, 800倍每公顷为270元;72.2%霜霉威600倍每公顷二次用药成本为330元;58%甲霜灵.锰锌每公顷二次用药为300元。各处理用药成本差别不大。

3 结论

(1) 72.2%霜霉威和58%甲霜灵.锰锌是那丽镇黄瓜霜霉病的常用药物, 由于长时间使用, 造成抗药性增加, 防治效果逐年下降。

(2) 76%丙森.霜脲氰是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的复配低毒杀菌剂, 杀菌高效迅速, 内吸性强, 耐雨水冲刷, 持效期长, 并可释放补充作物所需锌元素, 具有叶肥功效, 本试验中, 黄瓜着色较好, 品质高, 对人畜和其他有益生物安全。

(3) 76%丙森.霜脲氰600倍和800倍与其他处理间防治效果差异显著, 相互间差别不显著, 用药成本差别不大, 因此, 在秋黄瓜及病斑始见期应推荐使用600倍最为适宜。于黄瓜霜霉病发病初期, 连续喷雾2次, 每隔10天喷雾一次, 防治效果最好。

参考文献

[1]刘淑静, 于久才.几种农药对塑料大棚内黄瓜霜霉病防治效果的研究[J].黑龙江农业科学, 1980 (04) .

[2]凌佩兰, 肖鹏生.乙磷铝和7904防治黄瓜霜霉病的药效[J].农业科技通讯, 1980 (11) .

[3]李庆满.喷施代森锌防治黄瓜霜霉病[J].新农业, 1980 (10) .

[4]刘国镕.霜脲锰锌 (克抗灵) 防治抗药的霜霉病[J].植保技术与推广, 1995 (02) .

[5]王文桥, 刘国镕, 严乐恩, 张小风, 马志强, 韩秀英.黄瓜和葡萄霜霉病菌对不同内吸杀菌剂的交互抗药性[J].植物保护学报, 1996 (01) .

[6]高国锋, 杨松芳, 张软仓, 李岩青.施用粉尘剂防治棚室黄瓜霜霉病技术.全国安全用药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1.

防治黄瓜霜霉病的试验 篇2

银法利 687.5SC防治葡萄霜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

霜霉病是葡萄的.主要病害之一,银法利 687.5SC防治葡萄霜霉病效果试验表明,银法利 687.5 SC 500倍、600倍、750倍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效均达93%以上,对葡萄霜霉病有很强的控制能力,且具有环保、安全等特点.

作 者:蒋永康 王兰芳 作者单位:霞浦县三沙镇农技站,福建霞浦,355101刊 名:安徽农学通报英文刊名: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年,卷(期):15(21)分类号:S436.631关键词:葡萄 霜霉病 银法利 防治效果

温室大棚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技术 篇3

一、病症

主要表现在叶片上,苗期子叶出现褪绿点,逐渐呈枯黄色不规则病斑,在潮湿条件下,子叶背面产生灰黑色霉层,子叶很快变黄枯干。成株期,真叶染病,叶缘或叶背面出现水浸状斑点,早晨尤为明显,病斑扩大后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黄绿色,后期病斑汇合成斑块,全叶干枯,向叶正面卷缩,潮湿条件下,叶背面,病斑上生出淡紫至黑色霉层,病也面由下向上发展,严重时全株叶片枯死。

二、病原菌及传播

黄瓜霜霉病菌,属鞭毛菌亚门真菌。病菌主要靠气流和水滴或水膜传播,从寄主气孔或细胞间隙侵入,在细胞间蔓延,靠吸器伸入细胞内吸收营养。

三、发病条件

高温是黄瓜霜霉病发生传播的重要条件,病菌产生孢子需要83%以上的空气相对湿度;孢子囊萌芽和侵入叶片,需要水滴或水膜;如叶面干燥,孢子囊不能萌发,2~3天后即失去萌发能力。因此,叶片上的水滴或水膜是霜霉发生的决定性因子。霜霉病菌产生孢子囊的适温为15℃~20℃。高于25℃病菌受抑制,温度越高,对病菌的抑制作用越大。在有受浸染水的条件下温度是霜霉病发生早、迟或重、轻的主要因素。新鲜病叶上的病菌孢子致病力最强遇水后30~60分钟即萌发,浸染率达90%,病叶离休5天后,其上的孢子致病力明显减弱,浸染率下降50%以上。

四、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可选用津研2号、4号、津杂1号、2号、津春2号等。

2.生态防治。就是利用黄瓜与霜真菌未发育对环境条件要求不同;利用黄瓜生长发育和移植病原菌的方法以达到防病目的。

上午采取温度、湿度双控:温度28~32℃,湿度60%~70%;下午采取温度单控:湿度低于60%时温度20℃~25℃。

上半夜温度单控:湿度低于85%时温度15℃~20℃。下半夜湿度超过90%以后利用10℃~13℃低温限制病害抑制黄瓜植株呼吸消耗,实行四段管理;在实行温、湿度双控和单控过程中,要依据温度变化确定。

放风时间,日落2小时前后,如果棚内空气相对温度达90%立即放风,放风时间长短依夜温变化决定。夜温最低温度10℃放风1小时,11℃放风2小时,13℃整夜通风。合理浇水是控制土壤温度的主要方法。最好是晴天早浇水。不宜在阴雨天浇水;也不宜下午浇水。要看天、看地、看植株来确定浇水时间和浇水量,防止浇水过勤过多。

3.补施二氧化碳。叶面喷施1%尿素加0.2%磷酸二氢钾或叶面喷施宝,可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由具叶面喷施1%尿素时加等量白蔗糖,能迅速增加绿色功能叶面糖氮总含量,能显著提高叶片生理抗病能力。

4.药剂防治。熏烟防治:40%百菌清烟剂,傍晚密闭大棚,药分4~5份,每份50克,次日早通风,七日一次,连续3~6此。喷雾防治:发病初期采用保护性杀菌剂和内吸性杀菌剂交替使用,可杀得500倍、75%百菌清600倍、72%普力克1000倍、64%杀菌矾400倍、交替喷雾4~10天一次。

5.利用高温抑制病菌发展。当病害蔓延全棚植株时选择晴天上午关闭大棚,使棚温升至45℃并持续2小时,但温度不可超过47℃,并且在闭棚前一天必须缴税。温度表挂在瓜龙头位置。然后通风降温,使湿度逐渐恢复到正常。

6.拉秧清田,高温烤棚灭菌。在拉秧拔园时,把棚内残枝落叶等清除干净,运到棚外烧毁。选连续晴天,封闭大棚6~7天,使晴日中午棚内气温60℃~70℃,达到高温杀灭病菌,消灭下茬病害侵染源。

霜霉威盐酸盐防治黄瓜霜霉病试验 篇4

一、材料与方法

(一) 供试材料

1. 供试药剂

(1) 65.5%霜霉威盐酸盐 (PrevicurN) 水剂, (2) 90%三乙膦酸铝可湿性粉剂。

2. 供试验物品种。津优31。

3. 防治对象。黄瓜霜霉病。

4. 试验区基本情况。试验地点在北票市五间房镇, 塑料大棚, 冲积土, 有机质含量2.3%, 土壤pH值6.9, 前茬作物为白菜。

(二) 试验处理

1. 小区试验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 每小区面积10平方米, 4次重复, 发病初期开始叶面喷雾, 每公顷喷药液300千克, 隔10天施药1次, 共施药3次。

处理Ⅰ:每公顷霜霉威盐酸盐600克

处理Ⅱ:每公顷霜霉威盐酸盐800克

处理Ⅲ:每公顷霜霉威盐酸盐1000克

处理Ⅳ:每公顷三乙膦酸铝 (对照药剂) 2250克

处理Ⅴ:清水对照

2. 大面积示范

示范面积1.2公顷, 每公顷用霜霉威盐酸盐800克, 并以每公顷施三乙膦酸铝2250克为对照, 施药时期及方法与小区试验相同。

(三) 调查方法

1. 药效调查

每次施药的前1天及最后一天施药的后10天调查, 每处理随机抽取20株, 每株自下而上调查10片叶, 记载不同处理的病叶数、叶片病级、计算病叶率、病情指数及防治效果。

2. 产量调查

各处理每次摘瓜时, 分别统计黄瓜重量, 直到收获结束, 最后计算累计产量及保产效果。

二、小结与讨论

(一) 霜霉威盐酸盐对黄瓜霜霉病有较高的防治效果并且对黄瓜安全, 在每公顷用量600克、800克、1000克条件下未发现药害。方差分析证明, 霜霉威盐酸盐三个处理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效果及保产效果与三乙膦酸铝相比达极显著水平。见表1、表2。

(二) 处理Ⅱ与处理Ⅲ的保产效果未达显著水平, 因此, 在实际生产中, 可每公顷用有效成分800克, 以降低防治成本。见表2。

(三) 霜霉威盐酸盐处理区的病叶率远低于三乙膦酸铝处理区的病叶率, 据此可以证明霜霉威盐酸盐具有优良的保护作用。

(四) 大面积示范结果证明, 每公顷用霜霉威盐酸盐有效成分800克, 在黄瓜霜霉病发病初期开始施药, 隔10天施药一次, 共施药三次, 对黄瓜霜霉病防治效果可达79.6%。保产效果达190.4%, 显著优于三乙膦酸铝每公顷有效成分2250克, 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见表3。

摘要:小区试验每公顷用霜霉威盐酸盐, 有效成分600克、800克、1000克, 发病初期叶面喷雾, 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效果为69.9%82.3%, 显著优于三乙膦酸铝, 每公顷有效成分2250克。大面积示范每公顷用霜霉威盐酸盐有效成分800克, 防效达79.6%, 增收黄瓜44940千克。

防治黄瓜霜霉病的试验 篇5

关键词: 黄瓜霜霉病; 药剂筛选; 药效评价

中图分类号:S642.2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5.12.028

Evaluation of Fungicides for Controlling Cucumber Downy Mildew by 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

JI Chun-ming1,2,LIU Jian-feng1,SU Jian-kun1,LU Yu-rong1

(1.Lixiahe Region Agriculture Research Institue of Jiangsu,Yangzhou, Jiangsu 225007,China; 2. Yangzhou Lvyuan Bio-chemical Limited Company,Yangzhou, Jiangsu 225008,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ontrolling cucumber downy mildew, a combined method of the toxicity measurement in lab and efficacy evaluation of pesticide in field was applied to study the virulence and potency of fungicide on the production to disease the cucumber downy mildew.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ll of the 25%azoxystrobin SC, 50%dimethomorph WP,10%polyoxinWP,75%chlorothalonil WP, 70%propinebWP, and 80%Mancozeb WP had good inhibition and control effect. Among the fungicide used in the test, the effect of 50%dimethomorph WP and 25% Azoxystrobin SC was the best, followed by 75% chlorothalonil WP and 10%polyoxin WP.

Key words:cucumber downy mildew; pesticide screening;efficacy evaluation of pesticide

黄瓜霜霉病(cucumber downy mildew)是黄瓜种植中的主要病害,由古巴假霜霉菌(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侵染所致。它的发生面积广,传播速度快,流行性强,在适宜的条件下,无论是露天还是设施栽培,均可以发生,对黄瓜生产有极大的影响[1]。黄瓜霜霉病在黄瓜的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2],主要危害叶片,初发病时,叶边缘或叶背面出现水浸状淡黄色的小斑点,随着病情的发展,病斑扩大后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或四方形的黄褐色病斑,发病严重时小病斑汇成大病斑,在潮湿条件下病斑背面长出灰黑色的霉层,病叶由下向上发展,严重时全株叶片枯死,轻病株结果减少,果实畸形,品质低劣,给黄瓜生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3]。近年来,随着高效农业的发展,各地黄瓜设施栽培规模越来越大,随着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黄瓜霜霉病的危害也随之扩大。

黄瓜霜霉病菌群成分比较复杂,生物控制较为困难,且此病蔓延迅速,1~2周内即可使除顶端嫩叶以外的所有叶片枯死,俗称“跑马干”,危害严重[4],防治必须及时,用药合理。目前生产上能够快速有效控制该病的主要手段仍然是依靠化学药剂防治,然而在实际生产中,笔者发现有些药剂经过连续频繁使用已经出现药效下降的现象,究其原因,可能是霜霉病菌对该种药剂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抗药性[5],同时药剂大量使用后不仅有副作用、药害,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根据这种现象,本研究针对本地区防治黄瓜霜霉病的常用药剂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以期优选出适合当地防治黄瓜霜霉病的安全、高效、经济的药剂。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药剂

25%嘧菌酯悬浮剂(浙江世佳科技有限公司)、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巴斯夫植物保护[江苏]有限公司)、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山东省青岛东生药业有限公司)、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广东中迅农科股份有限公司)、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山东淄博奥农丰农化有限公司)、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拜耳作物科学公司)。

1.2 室内毒力测定

1.2.1 病原菌 黄瓜霜霉病菌,采自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沙头镇小虹桥村大棚种植的黄瓜发病叶片。黄瓜品种为津早2号,采集其背面有霉层、病斑较大的病叶,采集时带叶柄5 cm以上,用湿棉球包裹切口[6]。

1.2.2 供试植株 黄瓜品种为津研4号,种植于温室花盆中,待幼苗长至4~6片真叶待用。

1.2.3 孢子悬浮液制备 田间采集的病叶,用无菌水洗净叶片表面的老孢子,置于21 ℃条件下保湿培养24 h,用干净的毛笔将新鲜的孢子囊刷于无菌水中,配成孢子悬浮液,在显微镜下调整浓度至5×105~10×105个孢子·mL-1[7-8]。

1.2.4 室内毒力测定方法 将25%嘧菌酯悬浮剂依次稀释为80,40,20,10,5 mg·mL-1;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依次稀释为200,100,50,25, 12.5 mg·mL-1; 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依次稀释为600,300,150,75,37.5 mg·mL-1;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依次稀释为800,400,200,100,50 mg·mL-1;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依次稀释为1 200,600,300,150,75 mg·mL-1;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依次稀释为1 200,600,300,150,75 mg·mL-1。采用室内盆栽法测定[7-8],将新鲜的孢子悬浮液喷雾接种于叶片的正反面至全部湿润,每个处理5盆,3次重复,另设清水处理为空白对照,治疗性药剂于孢子悬浮液人工接种后24 h喷药,保护性药剂于孢子悬浮液人工接种前24 h喷药,接种后植株置于温度为17~22 ℃、相对湿度>90%、光照∶黑暗=12 h∶12 h的培养室内培养,待清水对照充分发病后(7 d左右)分级调查发病情况。

1.2.5 病情调查和统计方法 参考文献[8],根据空白对照发病情况,对药剂处理组和空白对照组叶片进行分级调查,采用如下分级方法:0级,无病;1级,病斑面积占整片面积的5%以下;3级,病斑面积占整片面积的6%~10%;5级,病斑面积占整片面积的11%~25%;7级,病斑面积占整片面积的26%~50%;9级,病斑面积占整片面积的50%以上。

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的计算方法:

病情指数=(各级病叶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叶数×9) ×100

防治效果(%)=(对照的病情指数-药剂处理病情指数)/对照的病情指数×100

根据上述公式计算病情指数、相对防治效果,然后利用DPSv7.05版数据处理软件,计算出各药剂对黄瓜霜霉病菌的毒力回归方程、EC50值及相关系数等。

1.3 田间药效试验

1.3.1 试验地点及概况 试验于2015年5月在扬州市广陵区沙头镇小虹桥村黄瓜种植的大棚进行,黄瓜植株是2月16日定植,5月12日正在花期初见病斑,栽培管理为中上等水平;黄瓜品种同为津早2号(天津科润黄瓜研究所研制)。

1.3.2 试验设计及统计方法 试验设7个处理: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300 g·(667 m2)-1;25%嘧菌酯悬浮135 mL·(667 m2)-1;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210 g·(667 m2)-1;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200 g·(667 m2)-1;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300 g·(667 m2)-1;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320 g·(667 m2)-1;以清水对照。每个处理3次重复,共计21个小区,小区面积为14 m2,完全随机区组排列,5月13日每个药剂处理按667 m2兑水50 kg进行喷雾,各叶片正、反面均匀喷,施药时小区周边用塑料薄膜隔离,以避免药液漂移相邻处理间。施药前和施药后7 d调查分级发病情况。每小区选取6点,每点1株黄瓜进行定点调查,调查选取黄瓜最上部三张叶片;病情调查采用6级记载法[9]:0级,无病斑;1级,病斑占全叶0~5%;3级,病斑占全叶5%~25%;5级,病斑占全叶25%~50%;7级,病斑占全叶50%~75%;9级,病斑占全叶75%以上。

黄瓜霜霉病在叶片上的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计算方法:

病情指数=(各级病叶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叶数×9) ×100

病指增长值=施药后病情指数-施药前病情指数

防效= (对照区病指增长值-处理区病指增长值)/对照区病指增长值×100%

统计分析数据用DPS7.05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平均数用最小显著差异法(LSD)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杀菌剂对黄瓜霜霉病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由表1可见,6种杀菌剂对黄瓜霜霉病均有较好的抑制活性,但毒力结果存在明显的差异,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25%嘧菌酯悬浮剂、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对黄瓜霜霉病的EC50值分别为5.943 9,6.237 9,9.382 8,12.736 4,13.108 8,16.413 7 mg·L-1。黄瓜霜霉病菌对6种常用杀菌剂的敏感性差异较大,其中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对黄瓜霜霉病菌的毒力最强,其次为25%嘧菌酯可湿性粉剂。

2.2 田间防效效果

试验前调查,黄瓜霜霉病已发生,各处理的病情指数在1.17%~2.16%;施药后7 d病情指数在4.77%~8.04%之间而对照区的病情指数已达21.37%,可见各处理的药剂对黄瓜霜霉病均表现出一定的防治效果且防治效果差异明显(表2),其中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60 g·(667 m2)-1、25%嘧菌酯悬浮剂135 mL·(667 m2)-1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效显著高于其它几种药剂,防效是80.65%,82.56%,两者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 210 g·(667 m2)-1、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200 g·(667 m2)-1的防效分别是76.69%和77.04%,对黄瓜霜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但两者之间防效差异不显著;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320 g·(667 m2)-1的防效70.63%,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300 g·(667 m2)-1的防效是65.56%显著低于其它几种药剂。田间观察,施药后各处理间都没有发现药害症状。

3 结论与讨论

黄瓜是目前蔬菜设施栽培的主要品种之一,但因各地的生态环境、气候条件、用药水平的不同,药剂的防治效果也不同,本试验从周边大棚种植黄瓜基地收集6种常用杀菌剂,其中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25%嘧菌酯悬浮剂、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是内吸性杀菌剂,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是保护性杀菌剂,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检测其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效,室内毒力测定表明,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25%嘧菌酯悬浮剂对黄瓜霜霉病的毒力作用较强,田间药效结果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防效80.65%,25%嘧菌酯悬浮剂是82.56%,但差异不显著,所以田间药效试验和室内毒力测定的结果基本是一致的,这两种药剂生产上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作为主要药剂交替使用;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这两种药剂可配合以上主要药剂使用;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在试验所在地曾是防治真菌性病害主要药剂,可能黄瓜霜霉病对其产生了抗性[4],建议这两种药剂与其他可混配的药品按照合适的比例进行混配使用。

由于黄瓜霜霉病的发生快, 流行迅速, 所以生产上针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治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10-11]:一是科学合理用药,首先要科学选药,充分了解药剂的防治范围,由于黄瓜霜霉病菌在田间菌量大,繁殖快,极易对杀菌剂产生抗药性,为避免长期用单一农药,建议在黄瓜霜霉病发病前或初期开始喷药,保护性杀菌剂和内吸性杀菌剂可轮换交替使用,掌握好用药时期,一般不宜在中午前后喷药。二是在药剂防治时适当补施叶面肥,可显著提高叶片生理抗病能力,从而提高药剂的使用效果。三是在栽培方面,各种作物之间可以轮作,注意栽培管理方式可以减轻病害的发生,另外,种植完一季黄瓜后,要及时清理和除草,为下一季种植工作减少菌源。

参考文献:

[1] 刘新社,贾利元.杀菌剂对设施和露地黄瓜霜霉病的药效比较[J].农药,2009,48 (11):838-839,856.

[2] 朱金英,王友平,郭平银,等.黄瓜霜霉病研究进展[J].北方园艺,2008(4):74-79.

[3] 林建民.厦门地区黄瓜霜霉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技术[J].福建热作科技,2014,39(3):32-33,42.

[4] 马辉杰,王文桥. 黄瓜霜霉病菌抗药性的发生及化学防治[J].河北农业科学,2010,14(8):36-41,55.

[5] 闫秀琴,刘慧平,韩巨才.我国植物病原菌抗药性研究进展[J].农药,2001,40(12):4-6.

[6] 郝永娟,王方立,刘耕春,等.黄瓜霜霉病生物测定技术研究[J].华北农学报,2006,21(3):95-99.

[7] 陈年春.农药生物测定技术[M]. 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1:184-185.

[8] 朱春雨,吴新平,徐文平.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 杀菌剂 第7部分:防治黄瓜霜霉病试验盆栽法:NY/T 1156.7—2006[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农药 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GB/T 17980.144—2004[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409-413.

[10] 刘海河,张彦萍.蔬菜病虫害防治[M]. 北京:金盾出版社,2011:22,121-123.

防治黄瓜霜霉病的试验 篇6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概况

试验设在曲阜市息陬镇小峪村泰和农林发展有限公司基地大棚黄瓜内, 黄瓜品种为津春4号, 黄瓜正值初花期, 也是霜霉病发病初期, 黄瓜地面积700 m2, 土壤为潮褐土, 有机质1.08%, 碱解氮89.06%, 有效磷12.2 mg/kg, 速效钾105 mg/kg, 各试验小区栽培管理均匀一致, 该基地连续9年种植黄瓜, 常年使用的杀菌剂有代森锰锌、甲霜灵·锰锌、百菌清等。

试验药剂为2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 (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 、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 (江苏常隆化工有限公司) ;对照药剂为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 (当地市售) 、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当地市售)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当地市售) 、72.2%普力克水剂 (当地市售) 。

1.2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7个处理, 分别为2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1 500倍液 (A) 、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B) 、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C) 、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D)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E) 、 72.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 (F) , 以喷清水作对照 (CK) 。每个处理4次重复, 共计28个小区, 各小区随机排列[1,2,3], 小区面积15 m2。

1.3施药时间及方法

于2014年12月7日 (发病初期) 上午采用3WBD-16型电动喷雾器常规喷雾, 喷药液1 500 kg/hm2, 以后每隔7 d喷1次药, 共施药3次。

1.4调查内容与方法

对各小区固定黄瓜植株挂牌标记, 定15株, 每株定位查5叶片 (中上部) , 于第1次施药后7 d, 第3次施药后7、 14 d, 调查病情指数, 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效, 比较差异。黄瓜霜霉病分级标准:0级为无病斑;1级为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以下;3级为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6%~10%; 5级为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11% ~25% ;7级为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26%~50%;9级为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0%以上。试验结果采用“DMRT”生物统计方法进行分析[4,5,6]。

药效计算方法公式如下:

1.5气象情况

第1次施药后7 d, 棚内的平均气温25.7 ℃, 最高气温32.1 ℃, 相对湿度72.6%;第2次施药后7 d, 棚内的平均气温21.9 ℃, 最高气温28.1 ℃, 相对湿度77.6%;第3次施药后7 d, 棚内的平均气温24.7 ℃, 最高气温36.2 ℃, 相对湿度81.5%。

2结果与分析

试验结果表明, 处理A和处理B的防效均显著高于处理C;第3次施药后7 d显著优于处理C和处理E;第3次施药后14 d显著优于其他处理 (表1) 。

3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 2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和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对黄瓜霜霉病防效好、持效期长且对供试黄瓜安全、无药害和其他异常现象出现, 适合曲阜市设施黄瓜生产上推广使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效果欠佳,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持效性差。为了防止病菌过早产生抗药性, 建议各药剂交替使用。

黄瓜霜霉病的发生一般是从下部开始, 向上逐步蔓延到全株, 发病初期宜用药液重点喷施植株下部叶片背面, 以有效控制叶背面产生大量的子实体, 防止其迅速扩展;病害发生中期宜用药液重点喷施植株中上部叶片背面, 摘除下部病叶并带出棚外销毁。施药时间可适当缩短2次用药间隔时间, 以4~5 d为宜, 并连续喷药3次以上。

参考文献

[1]魏明峰, 张贵云, 刘珍, 等.0.5%几丁聚糖可湿性粉剂对黄瓜霜霉病田间防效研究[J].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4 (10) :58-59.

[2]潘兴东.浅烯酰吗啉可湿粉防治黄瓜霜霉病田间药效研究[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15 (1) :31.

[3]欧阳佰柱.69%代森锰锌·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防治黄瓜霜霉病效果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 2015 (1) :149.

[4]张娇艳, 李东, 刘文静, 等.几种杀菌剂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效研究[J].世界农药, 2015 (1) :45-47.

[5]赵生平.50%烯酰吗啉WG对黄瓜霜霉病防效试验[J].青海农林科技, 2015 (2) :82-83.

防治黄瓜霜霉病的试验 篇7

关键词:250g/L嘧菌酯悬浮剂,黄瓜霜霉病,防效

黄瓜霜霉病的病原属真菌门鞭毛菌亚门假霜霉属, 俗称跑马干、黑毛、瘟病, 是阜南县黄瓜生产最常见的病害, 也是一种速灭性病害。在适宜发病的环境条件下, 病害发展迅速, 叶片大量干枯死亡, 从发病到流行最快时只需5~7 d;具有发生快、流行迅速等特点, 受害地块黄瓜减产20%~30%, 局部田块可导致植株死亡率50%以上, 甚至绝收。因此, 做好预防工作和在发病初期施药防治, 控制病害的发生及蔓延尤为重要。

为筛选控制黄瓜霜霉病发生及蔓延的有效药剂, 了解合肥益丰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250 g/L嘧菌酯悬浮剂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效及对黄瓜的安全性, 按照阜阳市植保站安排, 2012年10月笔者进行了250 g/L嘧菌酯悬浮剂防治黄瓜霜霉病药效试验[1,2,3]。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为黄瓜生产提供防控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设在阜南县赵集镇刘集村大张庄一黄瓜大棚地中;供试土壤类型为沙於两河土, 土壤肥力中等, 有机质含量为1.6%, pH值为7.0;灌溉条件较好。试验作物为黄瓜, 品种为京优1号。2012年8月20日定植黄瓜, 行株距为1.3 m×0.3 m。防治对象为黄瓜霜霉病。供试药剂:250 g/L嘧菌酯悬浮剂 (合肥益丰化工有限公司) ;对照药剂:30%嘧菌酯悬浮剂 (安徽华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1.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5个处理, 分别为:250 g/L嘧菌酯悬浮剂480 mL/hm2 (有效成分含量为120 g/hm2) (A) 、600 mL/hm2 (有效成分含量为150 g/hm2) (B) 、720 mL/hm2 (有效成分含量为180 g/hm2) (C) , 30%嘧菌酯悬浮剂499.5 mL/hm2 (有效成分含量为150 g/hm2) (D) , 清水为对照 (CK) 。4次重复, 共20个小区;每个重复1排, 每排5个处理, 随机排列;小区面积40 m2。

1.3 试验实施

试验在10月9日第1次施药, 10月15日第2次施药, 共施药2次。施药时2次稀释、1次添加农药, 采用泰州苏农药械厂YM-16型手动喷雾器进行常规喷雾 (工作压力0.2~0.4 MPa, 工作行程60~80 mm) 手动喷雾, 按用药液量600 kg/hm2折算小区用药量, 力求喷雾均匀周到。试验期间未施用其他药剂。

1.4 气象条件

第1次施药当天为多云天气, 日均温20.8℃, 相对湿度54.0%, 北风2~3级;第2次施药当天为阴天, 日均温21.2℃, 相对湿度70.0%, 东风3级;试验前10 d, 最高气温25.1~27.4℃, 最低气温9.1~16.0℃, 无降雨。整个试验期间, 最高气温16.9~27.4℃, 最低气温5.7~18.0℃, 雨日4 d, 雨量9.9 mm。

1.5 调查内容及方法

药前调查病叶基数, 第2次施药后7 d、14 d调查病叶数, 计算病指及防效, 共调查3次。调查时, 每小区定点查5点, 每点定2株, 每株定查5片叶。

病情严重度分6级:0级为无病斑;1级为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以下;3级为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6%~10%;5级为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11%~25%;7级为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26%~50%;9级为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0%以上。计算公式[4,5,6]如下:

2 结果与分析

2.1 防效

药效调查情况表明:4个药剂处理区黄瓜霜霉病发生程度明显低于清水对照处理区, 直观效果明显。250 g/L嘧菌酯悬浮剂、30%嘧菌酯悬浮剂4个药剂处理对黄瓜霜霉病都有较好的防效, 第2次施药后7 d, 防效依高低排列为:处理C>处理B>处理A>处理D;第2次施药后14 d, 防效依高低排列为:处理C>处理D>处理B>处理A (表1) 。

注:表中数据为4次重复的平均值;差异显著性测定经反正弦代换 () 后, 采用Duncan新复极差法进行显著性测定。同列不同小、大写字母分别表示5%、1%水平差异显著。

2.2 对作物及其他生物影响

药后1、3、7、14 d调查, 各处理区黄瓜生长正常, 无药害发生;各处理区对其他病虫害等生物无影响。说明供试药剂在试验剂量内对黄瓜安全。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 250 g/L嘧菌酯悬浮剂对黄瓜霜霉病防效显著, 在试验剂量内对黄瓜安全。推荐剂量为施用250 g/L嘧菌酯悬浮剂600~720 mL/hm2 (有效成分150~180 g/hm2) 为宜, 经二次稀释后, 对水600 kg均匀喷雾;施药时期应掌握在黄瓜霜霉病发生初期, 施药时注意力求喷雾均匀周到;第1次施药7 d后, 再进行第2次施药。

参考文献

[1]刘晓利, 周泽容.温室黄瓜霜霉病药剂防效试验[J].农村科技, 2011 (9) :18.

[2]席敦芹.4种杀菌剂防治黄瓜霜霉病试验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4) :203-204.

[3]刘新社, 贾利元.杀菌剂对设施和露地黄瓜霜霉病的药效比较[J].农药, 2009, 48 (11) :838-839, 856.

[4]郝敬喆, 文勇林, 范咏梅, 等.杀菌药剂对温室黄瓜霜霉病防效评价及防治[J].新疆农业科学, 2009, 46 (4) :736-738.

[5]戴红燕.72%代森锰锌.甲霜灵防治黄瓜霜霉病田间药效试验[J].甘肃农业科技, 2008 (11) :19-20.

黄瓜霜霉病的防治 篇8

症状特点。发病时在叶片背面产生水渍状的斑点。扩大后因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的黄褐病斑。叶背病斑上会长出紫黑色霉。病叶从下部叶片向上蔓延。严重时病斑互相连合、全叶枯黄卷缩。

防治方法:

1. 生态防治。

黄瓜霜霉病的发病条件为温度16~22℃, 湿度90%以上。所谓生态防治就是不使用任何农药, 通过调控温度和湿度, 不让棚室内形成这种条件, 就可以达到防病目的。白天, 上午温度控制在28~32℃, 不超过35℃。晚间, 上半夜温度控制在15~20℃, 湿度不超过85%, 下半夜将温度降到10~13℃。一般要根据天气预报, 外界最低气温低于10℃, 不放夜风。

2. 药剂防治。

注意田间观察, 发现中心病株或根据历年发病时间, 在发病前及时喷药。

(1) 熏烟剂。用百菌清烟剂或烟雾片剂, 亩用250克, 傍晚闭棚室前, 把药分成数份, 用暗火点燃熏烟。闭棚室, 次日早晨通风, 隔7天1次, 视病情连续3~6次。

(2) 喷粉。可用75%百菌清进行喷粉, 每亩棚室用药0.75~1千克。喷粉要在早晨或傍晚进行。

(3) 喷雾。发病初期喷洒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1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400倍液;72%普力克水剂400倍液。防治霜霉病用药, 7天喷一次, 连喷3~6次。

3. 高温闷杀。

黄瓜霜霉病的发生与防治 篇9

关于防治措施:

1. 选用抗病良种。选用抗病力强的优良品种, 可显著减少病虫危害。

2. 加强栽培管理, 适当稀植, 采用高畦栽培, 浇小水, 严禁大水漫灌, 雨天注意防漏, 有条件的地区采用滴灌技术可较好地控制病害。

3. 与非瓜类作物实行2~3年以上轮作, 彻底清除前茬作物病残体, 减少初侵染源, 实行轮作与合理间作, 轮作对多种病害和食性专一或比较单纯的害虫可以起到恶化其营养条件的作用, 从而能有效地防止这些病虫害的扩散蔓延。同时喷施消毒药剂加新高脂膜进行消毒处理;播种前用新高脂膜拌种, 驱避地下病虫, 隔离病毒感染, 不影响萌发吸胀功能, 加强呼吸强度, 提高种子发芽率。

4.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应根据植保要求喷施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等针对性药剂进行防治, 也可选用50%安克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72.2%霜霉威 (天下无霜) 水剂600倍液;或80%赛得福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 同时配合喷施新高脂膜800倍液增强药效, 提高药剂有效成分利用率, 喷雾时应尽量把药液喷到基部叶背。

5. 农业防治:深翻改土, 增施有机肥料, 实行测土配方施肥, 根据土壤中各种肥料元素余缺状况, 合理增施磷钾肥和微量元素肥料, 减少速效氮素化肥的施用量。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提高土壤肥力和通气性, 促进根系发达。作物根深则叶茂, 作物生长健壮, 其适应性、抗性和对病害的免疫力必然会明显增强, 就较难感染病害、而不得病或少得病。适当增施磷钾肥和微量元素肥料, 减少速效氮素化肥用量, 可起到平衡施肥的效果, 能够减轻硝酸盐类对作物和土壤的污染, 有效地提高作物对多种病菌的抗性, 减轻病害发生, 特别是一些生理缺素病的发生。

防治黄瓜霜霉病的试验 篇10

摘要:选用4种药剂进行了防治葡萄霜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78%科博、72%霜脲锰锌、80%烯酰吗啉、72.2%霜霉威都有防治效果,其中78%科博500倍液、80%烯酰吗啉2 500倍液的防效更高,药后10 d防效均达92%以上。

关键词:葡萄霜霉病;科博;霜脲锰锌;烯酰吗啉;霜霉威;田间药效葡萄霜霉病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侵害花穗、果实及卷须等。叶片感病初期叶面出现淡黄色多角病斑,叶背面产生一层白色霉状物,后期病斑连片至脱落[1]。病原菌以卵孢子随病组织在土壤中越冬,在春季降雨后产生活性孢子引起初侵染。频繁降雨会导致孢子不断侵染,造成病害的流行。霜霉病能严重削弱树势,影响枝条成熟度和抗寒性,甚至致使幼苗死亡[2]。聊城市夏秋季节降雨频繁,防治霜霉病成为生产中的重要工作。2013年我们在聊城市西郊周庄村,对露地栽培模式下的藤稔葡萄开展了药剂防治霜霉病试验,现将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试验地设在山东省聊城市西郊张炉集镇周庄葡萄园内,园地面积4 hm2。试验葡萄品种为藤稔,2012年春定植,栽植密度0.8 m × 2.0 m,露地篱架,南北方向。2013年7月份聊城市郊降雨18次,降水量达461 mm,远高于往年数值。

1.1供试药剂

供试药剂为美国仙农公司生产的78%科博可湿性粉剂,广东中迅农科公司生产的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青岛泰生生物科技公司生产的80%烯酰吗啉水分散颗粒剂,青岛百禾源生物公司生产的72.2% 霜霉威水剂。

1.2试验方法

试验设78%科博500倍液、72%霜脲锰锌400倍液、80%烯酰吗啉2 500倍液、72.2%霜霉威500倍液和空白清水对照5个处理。每处理4次重复,随机排列,总计20个小区,每小区6株葡萄。于2013年7月1日、11日、21日,分别用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对葡萄全株叶片均匀喷雾,以全湿为度。喷雾器喷雾量为1.2~1.8 L/min。

首次施药前调查病情指数,最后1次施药后10 d(7月31日)调查防治效果。每小区调查2株葡萄树,在每株树上、下、左、右、中五点取样。每点取2枝新梢,调查每枝新梢上的叶片数与病叶数。病叶分级标准[3]为:0级,无病斑;1级,病斑面积占全叶面积的5%以下;3级,病斑面积占全叶面积的6%~25%;5级,病斑面积占全叶面积的26%~50%;7级病斑面积占全叶面积的51%~75%;9级病斑面积占全叶面积的76%以上。病情指数和病果防治效果的计算方法为:病情指数= ∑(各级病叶数×各级数值)/(调查总叶数×9)×100;防治效果=[1-(对照区施药前病情指数×药剂处理区施药后病情指数)]/(对照处理区施药后病情指数×药剂处理区施药前病情指数)×100%。用Excel 2013 软件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ANOVA)。

2结果与分析

科博是化学合成的波尔多液,喷施后在叶面上的附着能力强,耐雨水冲刷,杀菌能力强。烯酰吗啉是水分散颗粒剂,在水中溶解的均匀彻底,内吸性强,杀菌活性高。试验选用的几种药剂对霜霉病都有防治效果,其中78%科博与80%烯酰吗啉防治霜霉病效果显著高于72.2%霜霉威与72%霜脲锰锌,但78%科博500倍液表1不同药剂处理对藤稔葡萄霜霉病的防治效果

处理药剂1药前病情指数1药后病情指数1防治效果/%78%科博500倍液11.22±0.17b13.11±0.17d192.62a72%霜脲锰锌400倍液11.33±0.24b16.11±0.13b186.70b80%烯酰吗啉2 500倍液11.67±0.11a14.50±0.09c192.20a72.2% 霜霉威500倍液10.89±0.06b13.89±0.14c187.34b对照(清水)11.11±0.08b138.33±0.25a注:表中相同列内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在5%水平上差异显著。与80%烯酰吗啉2 500倍液、72.2%霜霉或500倍液与72%霜脲锰锌400倍液间差异不显著。

3结论与讨论

霜霉病的发生与降雨量、葡萄架式、品种等因素密切相关,根据试验的结果数据,推荐使用78%的科博500倍液,在发病初期施药。因该药剂是保护性杀菌剂,在发病的中后期效果不佳。在感病后使用内吸治疗的80%烯酰吗啉2 500倍液快速灭菌。内吸性的杀菌剂在一个生长季节不宜连续多次使用。在生产中露地葡萄应每次降雨后就喷1次药。生产管理中防治霜霉病应注意保护性与内吸性杀菌剂交替使用,延缓病菌产生抗药性。

参考文献

[1]袁章虎.无公害葡萄病虫害诊治手册[M].保定: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2]赵奎华.葡萄病虫害原色图鉴[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3]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生测室.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

摘要:选用4种药剂进行了防治葡萄霜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78%科博、72%霜脲锰锌、80%烯酰吗啉、72.2%霜霉威都有防治效果,其中78%科博500倍液、80%烯酰吗啉2 500倍液的防效更高,药后10 d防效均达92%以上。

关键词:葡萄霜霉病;科博;霜脲锰锌;烯酰吗啉;霜霉威;田间药效葡萄霜霉病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侵害花穗、果实及卷须等。叶片感病初期叶面出现淡黄色多角病斑,叶背面产生一层白色霉状物,后期病斑连片至脱落[1]。病原菌以卵孢子随病组织在土壤中越冬,在春季降雨后产生活性孢子引起初侵染。频繁降雨会导致孢子不断侵染,造成病害的流行。霜霉病能严重削弱树势,影响枝条成熟度和抗寒性,甚至致使幼苗死亡[2]。聊城市夏秋季节降雨频繁,防治霜霉病成为生产中的重要工作。2013年我们在聊城市西郊周庄村,对露地栽培模式下的藤稔葡萄开展了药剂防治霜霉病试验,现将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试验地设在山东省聊城市西郊张炉集镇周庄葡萄园内,园地面积4 hm2。试验葡萄品种为藤稔,2012年春定植,栽植密度0.8 m × 2.0 m,露地篱架,南北方向。2013年7月份聊城市郊降雨18次,降水量达461 mm,远高于往年数值。

1.1供试药剂

供试药剂为美国仙农公司生产的78%科博可湿性粉剂,广东中迅农科公司生产的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青岛泰生生物科技公司生产的80%烯酰吗啉水分散颗粒剂,青岛百禾源生物公司生产的72.2% 霜霉威水剂。

1.2试验方法

试验设78%科博500倍液、72%霜脲锰锌400倍液、80%烯酰吗啉2 500倍液、72.2%霜霉威500倍液和空白清水对照5个处理。每处理4次重复,随机排列,总计20个小区,每小区6株葡萄。于2013年7月1日、11日、21日,分别用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对葡萄全株叶片均匀喷雾,以全湿为度。喷雾器喷雾量为1.2~1.8 L/min。

首次施药前调查病情指数,最后1次施药后10 d(7月31日)调查防治效果。每小区调查2株葡萄树,在每株树上、下、左、右、中五点取样。每点取2枝新梢,调查每枝新梢上的叶片数与病叶数。病叶分级标准[3]为:0级,无病斑;1级,病斑面积占全叶面积的5%以下;3级,病斑面积占全叶面积的6%~25%;5级,病斑面积占全叶面积的26%~50%;7级病斑面积占全叶面积的51%~75%;9级病斑面积占全叶面积的76%以上。病情指数和病果防治效果的计算方法为:病情指数= ∑(各级病叶数×各级数值)/(调查总叶数×9)×100;防治效果=[1-(对照区施药前病情指数×药剂处理区施药后病情指数)]/(对照处理区施药后病情指数×药剂处理区施药前病情指数)×100%。用Excel 2013 软件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ANOVA)。

2结果与分析

科博是化学合成的波尔多液,喷施后在叶面上的附着能力强,耐雨水冲刷,杀菌能力强。烯酰吗啉是水分散颗粒剂,在水中溶解的均匀彻底,内吸性强,杀菌活性高。试验选用的几种药剂对霜霉病都有防治效果,其中78%科博与80%烯酰吗啉防治霜霉病效果显著高于72.2%霜霉威与72%霜脲锰锌,但78%科博500倍液表1不同药剂处理对藤稔葡萄霜霉病的防治效果

处理药剂1药前病情指数1药后病情指数1防治效果/%78%科博500倍液11.22±0.17b13.11±0.17d192.62a72%霜脲锰锌400倍液11.33±0.24b16.11±0.13b186.70b80%烯酰吗啉2 500倍液11.67±0.11a14.50±0.09c192.20a72.2% 霜霉威500倍液10.89±0.06b13.89±0.14c187.34b对照(清水)11.11±0.08b138.33±0.25a注:表中相同列内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在5%水平上差异显著。与80%烯酰吗啉2 500倍液、72.2%霜霉或500倍液与72%霜脲锰锌400倍液间差异不显著。

3结论与讨论

霜霉病的发生与降雨量、葡萄架式、品种等因素密切相关,根据试验的结果数据,推荐使用78%的科博500倍液,在发病初期施药。因该药剂是保护性杀菌剂,在发病的中后期效果不佳。在感病后使用内吸治疗的80%烯酰吗啉2 500倍液快速灭菌。内吸性的杀菌剂在一个生长季节不宜连续多次使用。在生产中露地葡萄应每次降雨后就喷1次药。生产管理中防治霜霉病应注意保护性与内吸性杀菌剂交替使用,延缓病菌产生抗药性。

参考文献

[1]袁章虎.无公害葡萄病虫害诊治手册[M].保定: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2]赵奎华.葡萄病虫害原色图鉴[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3]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生测室.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

摘要:选用4种药剂进行了防治葡萄霜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78%科博、72%霜脲锰锌、80%烯酰吗啉、72.2%霜霉威都有防治效果,其中78%科博500倍液、80%烯酰吗啉2 500倍液的防效更高,药后10 d防效均达92%以上。

关键词:葡萄霜霉病;科博;霜脲锰锌;烯酰吗啉;霜霉威;田间药效葡萄霜霉病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侵害花穗、果实及卷须等。叶片感病初期叶面出现淡黄色多角病斑,叶背面产生一层白色霉状物,后期病斑连片至脱落[1]。病原菌以卵孢子随病组织在土壤中越冬,在春季降雨后产生活性孢子引起初侵染。频繁降雨会导致孢子不断侵染,造成病害的流行。霜霉病能严重削弱树势,影响枝条成熟度和抗寒性,甚至致使幼苗死亡[2]。聊城市夏秋季节降雨频繁,防治霜霉病成为生产中的重要工作。2013年我们在聊城市西郊周庄村,对露地栽培模式下的藤稔葡萄开展了药剂防治霜霉病试验,现将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试验地设在山东省聊城市西郊张炉集镇周庄葡萄园内,园地面积4 hm2。试验葡萄品种为藤稔,2012年春定植,栽植密度0.8 m × 2.0 m,露地篱架,南北方向。2013年7月份聊城市郊降雨18次,降水量达461 mm,远高于往年数值。

1.1供试药剂

供试药剂为美国仙农公司生产的78%科博可湿性粉剂,广东中迅农科公司生产的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青岛泰生生物科技公司生产的80%烯酰吗啉水分散颗粒剂,青岛百禾源生物公司生产的72.2% 霜霉威水剂。

1.2试验方法

试验设78%科博500倍液、72%霜脲锰锌400倍液、80%烯酰吗啉2 500倍液、72.2%霜霉威500倍液和空白清水对照5个处理。每处理4次重复,随机排列,总计20个小区,每小区6株葡萄。于2013年7月1日、11日、21日,分别用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对葡萄全株叶片均匀喷雾,以全湿为度。喷雾器喷雾量为1.2~1.8 L/min。

首次施药前调查病情指数,最后1次施药后10 d(7月31日)调查防治效果。每小区调查2株葡萄树,在每株树上、下、左、右、中五点取样。每点取2枝新梢,调查每枝新梢上的叶片数与病叶数。病叶分级标准[3]为:0级,无病斑;1级,病斑面积占全叶面积的5%以下;3级,病斑面积占全叶面积的6%~25%;5级,病斑面积占全叶面积的26%~50%;7级病斑面积占全叶面积的51%~75%;9级病斑面积占全叶面积的76%以上。病情指数和病果防治效果的计算方法为:病情指数= ∑(各级病叶数×各级数值)/(调查总叶数×9)×100;防治效果=[1-(对照区施药前病情指数×药剂处理区施药后病情指数)]/(对照处理区施药后病情指数×药剂处理区施药前病情指数)×100%。用Excel 2013 软件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ANOVA)。

2结果与分析

科博是化学合成的波尔多液,喷施后在叶面上的附着能力强,耐雨水冲刷,杀菌能力强。烯酰吗啉是水分散颗粒剂,在水中溶解的均匀彻底,内吸性强,杀菌活性高。试验选用的几种药剂对霜霉病都有防治效果,其中78%科博与80%烯酰吗啉防治霜霉病效果显著高于72.2%霜霉威与72%霜脲锰锌,但78%科博500倍液表1不同药剂处理对藤稔葡萄霜霉病的防治效果

处理药剂1药前病情指数1药后病情指数1防治效果/%78%科博500倍液11.22±0.17b13.11±0.17d192.62a72%霜脲锰锌400倍液11.33±0.24b16.11±0.13b186.70b80%烯酰吗啉2 500倍液11.67±0.11a14.50±0.09c192.20a72.2% 霜霉威500倍液10.89±0.06b13.89±0.14c187.34b对照(清水)11.11±0.08b138.33±0.25a注:表中相同列内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在5%水平上差异显著。与80%烯酰吗啉2 500倍液、72.2%霜霉或500倍液与72%霜脲锰锌400倍液间差异不显著。

3结论与讨论

霜霉病的发生与降雨量、葡萄架式、品种等因素密切相关,根据试验的结果数据,推荐使用78%的科博500倍液,在发病初期施药。因该药剂是保护性杀菌剂,在发病的中后期效果不佳。在感病后使用内吸治疗的80%烯酰吗啉2 500倍液快速灭菌。内吸性的杀菌剂在一个生长季节不宜连续多次使用。在生产中露地葡萄应每次降雨后就喷1次药。生产管理中防治霜霉病应注意保护性与内吸性杀菌剂交替使用,延缓病菌产生抗药性。

参考文献

[1]袁章虎.无公害葡萄病虫害诊治手册[M].保定: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2]赵奎华.葡萄病虫害原色图鉴[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黄瓜霜霉病防治技术 篇11

1 病征

发病初期, 被害叶片呈水浸状褪绿小斑点, 扩大后受叶脉限制成多角形病斑, 以后变成黄色至淡褐色。潮湿时叶背病斑处长出灰黑色霜霉状霉层。发病严重时, 病斑连成片, 叶缘卷缩, 全叶变黄干枯。

2 病因及规律

黄瓜霜霉病是由鞭毛菌亚门, 假霜霉属真菌侵害引起, 该病菌的孢子囊靠气流和雨水传播。在温室中, 人们的生产活动也是霜霉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黄瓜霜霉病孢子囊萌发的最适宜温度为16~24℃;一般低于10℃或高于28℃, 较难发病;低于5℃或高于30℃, 基本不发病。适宜的发病湿度为85%以上, 特别在叶片有水膜时, 最易受侵染发病;湿度低于70%, 病菌孢子难以发芽侵染;湿度低于60%, 病菌孢子不能产生。

3 防治技术

3.1 农业防治

3.1.1 选用抗病良种。

选用抗病性强、丰产性好的新品种, 如可在保护地种植的品种:中农11号、中农13号、津春3号、碧春等;可在露地种植的品种:中农4号、中农8号、津杂4号、津春4号等。

3.1.2 加强栽培管理。

实行轮作, 增施有机肥料。采用高垄、地膜栽培, 实行膜下暗灌, 控制棚室湿度;晴天上午浇水。

3.1.3 科学通风散湿。

温室内, 夜间空气相对湿度多高于90%, 清晨拉苫后, 要随即开启通风口, 通风排湿, 降低室内湿度, 并以较低温度控制病害蔓延。9点后室内温度上升加速时, 关闭通风口, 使室内温度快速提升至28℃以上, 并要尽力维持在28~30℃, 以高温降低室内空气湿度和控制该病发生。下午3点后逐渐加大通风口, 加速排湿。覆盖草苫前, 只要室温不低于16℃, 要尽量加大风口;若温度低于16℃, 须及时关闭风口进行保温。放苫后, 可于22点前后, 再次从草苫的下面开启风口 (通风口开启的大小, 以清晨室内温度不低于10℃为限) , 通风排湿, 降低室内空气湿度, 使环境条件不利于黄瓜霜霉病孢子囊的形成和萌发侵染。

霜霉病发生的重要条件是湿度, 控制霜霉病的发生首先要控制棚内湿度。目前最好的办法是地膜覆盖, 进行膜下浇灌, 另外就是掌握好放风时间, 上午棚温达到30~32℃时再放风排湿。

3.1.4 清除病根残体。

霜霉病菌主要在发病的叶子和果实上寄存, 因此收获后应彻底清除病残落叶, 并带至棚、室外深埋或者烧毁。

3.1.5 高温闷棚。

病情较重时, 可选择晴朗天气进行高温闷棚, 杀灭病菌;但闷棚后对植株长势和产量影响很大, 必须在闷棚前后加强肥水管理。具体方法:在晴天早上浇水后, 关闭所有通风口, 使棚内上部温度升高到44~46℃, 持续2小时, 而后缓慢通风, 缓慢降温至30℃, 叶面喷水。注意观察温度 (从顶风口均匀分散吊放2~3个温度计, 吊放高度与生长点同) , 当温度达到44℃时, 开始记录时间, 维持44~46℃达2个小时, 后逐渐通风, 缓慢降30℃, 可彻底杀灭黄瓜霜霉病菌与孢子囊。

3.2 化学防治

3.2.1 药剂选择。

①要分清楚霜霉病的发生阶段, 合理选用药剂, 在霜霉病有少许发生时就应用猛药进行防治, 否则等霜霉病严重后就难以选择药剂了。②在病前可以选择使用保护性杀菌剂进行保护, 如新万生、大生、百菌清等药剂;发病初期可以使用一些锰锌类药剂, 如甲霜灵·锰锌、霜脲锰锌, 烯酰吗啉、普力克等药剂进行防治;如发病较为严重时, 可以喷施效果较好的杀菌剂, 如银法利、凯润、百泰等药剂。③在阴雨天最好使用粉尘剂或烟雾剂进行防病, 以防增加棚室湿度, 降低病害再传染。

3.2.2 喷药方法。

上一篇:片面思维下一篇:骨盆骨折的临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