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黄瓜

2024-08-16

早春黄瓜(共9篇)

早春黄瓜 篇1

1 选择优良品种

选择品种时, 要求其具有早熟性强、第一雌花节位低、叶蔓生长适宜、抗病性较高等特点。大棚黄瓜早春栽培品种主要有新泰密刺、长春密刺、津杂1、津杂2号、津春3号、中农5号、农大12号等。

2 培育适龄壮苗

培育无病适龄壮苗是黄瓜丰产的关键, 大棚黄瓜适宜的苗龄为40~45 d, 采用电热温床育苗30 d可达到定植标准。大棚一般采用温室育苗。也可采用电热温床或酿热温床育苗。大棚单层薄膜覆盖育苗, 播种期为2月中旬, 大棚多层覆盖与单斜面大棚可于1月下旬育苗[1]。

2.1 苗床营养土配制

将过筛园土 (3年内未种过黄瓜) 、过筛腐熟厩肥、腐熟马粪按照5∶2∶3的比例混合均匀, 在营养土中掺入腐熟粪干15~20 kg/m3、草木灰10 kg/m3、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80 g/m3、敌百虫60 g/m3, 再装钵或填入苗床内。

2.2 种子处理

用60℃温水浸种, 并不断搅拌, 待温度降至30℃时, 再浸种4 h。浸泡后搓洗种子, 以确保种子干净, 然后催芽。也可在浸种前, 先用福尔马林100倍液浸泡10~20 min, 清洗干净后, 再浸种催芽, 可预防黄瓜枯萎病;或用50%多菌灵600倍液浸种后催芽。催芽温度25~30℃, 1 d即可发芽[2]。

2.3 播种

选晴天上午播种。播前2~3 d浇透底水, 播种前再喷水1次。播可采用营养钵育苗或划块育苗。营养钵育苗要将土装至营养钵口下2 cm, 将营养钵排入畦内, 用细土将钵间孔隙填好。划块育苗是在苗床营养土整平压实后灌水, 然后用刀切块, 株行距为10 cm×10 cm[3]。可在苗床上覆盖地膜或用电热线加温, 以提高床温。播种覆土后仍用地膜或电热线增温, 保持白天温度28~30℃, 夜间18℃, 3 d即可出苗。出苗后撤掉地膜, 在苗床上撒土1次, 以保温增温。

2.4 苗床管理

黄瓜幼苗根系生长的适宜地温为20~25℃, 12℃以下停止生长。黄瓜定植前5~6片真叶时, 苗床需10℃以上积温600℃左右。进行分段变温管理, 是培育壮苗的有效措施。幼苗期, 苗床温度掌握在10∶00—14∶00为28℃, 14∶00—20∶00为24~26℃, 上半夜为18~20℃, 下半夜为12~14℃, 以促进花芽分化。定植前降温炼苗。苗期喷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1~2次, 以防治病害。出现缺肥症状时, 可叶面喷施0.3%尿素或0.2%磷酸二氢钾。

3 定植

3.1 整地, 施基肥

前茬作物收获后, 应于秋、冬季施肥整地。基施土杂肥67.5~90.0 t/hm2, 配施过磷酸钙1 500 kg/hm2、草木灰750kg/hm2, 同时喷洒多菌灵粉剂22.5 kg/hm2、敌百虫15 kg/hm2, 再深翻晒垡。定植前1个月扣棚, 以提高地温。提前15 d整地做畦。平整土地后, 按栽培行开沟, 后集中条施腐熟圈肥4 500~6 000 kg/hm2, 施肥后做高垄, 要求垄宽70 cm、沟距90 cm。

3.2 定植方法

拱圆形大棚采用单层薄膜覆盖的, 在3月中下旬定植;采用大棚内扣小拱棚、盖地膜、小拱棚夜间盖草垫4层覆盖的, 在3月上中旬定植;单坡面春用型大棚盖草垫的, 可于2月中下旬定植。定植前, 10 cm土层地温必须稳定在12℃。要选晴天上午连续定植。定植方法有穴栽暗水定植、开沟明水定植和水稳苗定植。穴栽暗水定植, 是在高垄的两侧先开沟, 然后在沟内按株距挖穴定植, 封沟后再开小沟引水润灌, 灌水后下午再封小沟, 保持地温。这种定植方法灌水量小, 易干旱, 应注意适当早浇第一水。开沟明水定植, 是在高垄上开深沟, 按株距栽苗, 少埋土, 栽植不可太深。栽好苗后引水灌沟, 灌水后第2天下午封沟[4]。这种定植方法用水量大, 不必再浇缓苗水, 但地温较低, 定植后要及时覆盖地膜, 提高地温。水稳苗定植, 是在高垄上开沟后先浇水, 在水中放苗, 水渗下后封沟, 以提高地温。定植密度约6万株/hm2。

4 定植后至缓苗期管理

对于多层覆盖的, 定植当天就要插好小拱棚, 扣上2层膜, 夜间并加盖草垫防寒。定植后1周, 白天温度不超过35℃, 可不揭小拱棚。小拱棚上的覆盖物要早揭晚盖, 缓苗后逐渐揭去小棚。定植后10 d内一般不放风, 以提高气温, 促升地温。缓苗后控制浇水, 并进行膜下中耕, 促根壮秧。白天棚温控制在上午25~30℃, 午后20~25℃, 20℃时关闭通风口, 15℃时覆盖草垫, 前半夜保持15℃以上, 后半夜保持10~13℃。当苗高30 cm, 卷须放开后, 及时清除小棚吊蔓。此外, 应注重预防寒流。

5 结瓜期管理

在根瓜坐住并已开始伸长时, 选晴天随水追施尿素约225 kg/hm2入沟内, 灌水结束后盖严地膜。5~6 d灌水1次, 隔1次浇水追肥1次, 追肥数量、方法同前。保持白天温度25~32℃, 超过32℃放风, 拱圆形大棚20℃时停止放风, 单坡面大棚20℃时覆盖草垫, 前半夜保持16~20℃, 后半夜保持13~15℃。由于外温已升高, 尽量早揭晚盖草垫, 以促进光照。当棚外最低温度达15℃以上时, 昼夜通风, 阴雨天需揭开草垫。黄瓜植株长到25~30片叶时摘心, 促进回头瓜的着生, 提高采收频率, 由原来3 d采收1次逐渐提高到每天采收1次。结瓜后期, 黄瓜植株摘心后, 进入生育盛期。随着温度升高, 功能叶数量逐渐减少, 寿命也在逐渐缩短。应加强防治病虫害, 避免早衰, 延长采瓜时间[5]。加大放风量, 控制棚内湿度, 减少灌水次数, 降低温度, 控制茎叶生长, 促使养分回流, 多结回头瓜。摘除老叶、病叶、黄叶[6,7]。

参考文献

[1]张志勤.浙南早春大棚黄瓜栽培技术[J].长江蔬菜, 2011 (21) :37-38.

[2]张四军.新乡地区早春大棚黄瓜高效栽培关键技术[J].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 2011 (10) :46-47.

[3]陈海燕, 寨秀兰, 马艳华, 等.黄瓜嫁接技术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 1989 (4) :22-23.

[4]马大勇, 毛永逊.大棚黄瓜间作平菇的生产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 1997 (11) :34.

[5]王迪轩.秋延迟大棚黄瓜的温度及肥水管理[J].中国农资, 2011 (35) :19.

[6]赵音皓.大棚黄瓜栽培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 2011 (9) :14.

[7]李秀启, 赵玉玲, 马朝喜.豫北地区早春大棚黄瓜高效栽培技术[J].长江蔬菜, 2011 (17) :27-28.

早春黄瓜 篇2

一、茬口安排

早春黄瓜于2月中下旬播种,3月中下旬定植,4月下旬开始上市,6月上旬收园;晚稻于6月中旬移栽,9月下旬至10月初收获;百合于10月上中旬播种,翌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收获。

二、栽培技术

1. 早春黄瓜大棚栽培技术

①品种选择。选择耐寒,生长势强,分枝少,坐瓜均匀,节成性强,丰产潜力大,瓜条整齐顺直、肉质脆嫩、商品性好,抗病性强的早熟品种,如春园5号、湘黄瓜3号、津春2号等。

②育苗时期、方式。早春由于气温较低,需采用大棚套小棚,小棚外加盖草帘的保温设施育苗。采用冷床育苗,2月中下旬播种,4月下旬开始上市,比露地栽培提早上市25~30天;采用温床育苗,1月下旬至2月上旬播种,4月中下旬上市。

③营养土配制。选用大田土(葱蒜土更好)6份、腐熟有机肥3份、腐熟牛粪1份,加入适量过磷酸钙、磷酸二铵,再用70%敌磺钠可湿性粉剂(每立方米用量1千克)拌土消毒,然后堆放在温暖处,7~10天后再装入塑料钵,营养土面离钵口1.2厘米,先摆好营养钵,再覆盖1~2层地膜提高地温。

④浸种、催芽、播种。将精选的黄瓜种子放在55℃温水中浸泡6小时,边浸边搅拌至水温30℃左右时捞出种子沥干水分,用湿布包好置于28~30℃的保温箱催芽,催芽过程中要翻动2~3次,使其受热均匀,发芽后选择晴天播种。播种时浇透底水,底水用20%移栽灵1500倍液,每个营养钵放1粒发芽种子,芽端朝下插入营养土中,其上再覆盖1.2厘米厚经过消毒的营养土,然后盖地膜保水保温。

⑤培育壮苗。出苗前白天温度保持在28~32℃,夜间17~20℃;出苗后及时揭去地膜,白天温度控制在22~25℃,夜间温度15~17℃。定植前7~8天炼苗,白天保持23~25℃,夜间在10~13℃。定植前1~2天喷1次1500倍25.5%扑异佳加20%移栽灵预防立枯病等病害。壮苗标准为苗高10~15厘米,茎粗0.6~0.7厘米,4叶1心,苗龄35~40天。

⑥整地与定植。黄瓜忌连作,要选择土壤肥沃、前茬未种过瓜类的地块种植。前茬作物收获后精细整地,重施有机肥,配施生物肥,亩施腐熟厩肥2000~3000千克,磷肥100千克,45%三元复合肥50千克,施后翻土做畦,按南北向做成底宽90厘米、上宽70厘米、高20厘米的高畦,畦与畦底部间距30厘米,上部间距50厘米。用幅宽1.3米地膜覆盖,3~5天后按行株距50厘米×30厘米带土坨栽埴,亩栽2000~2400株,并用20%移栽灵2000倍液浇足定植水。

⑦田间管理。黄瓜定植后1周要盖好小拱棚和草帘,关好大棚门,做好保温排湿工作。黄瓜最适生长温度18~30℃,可通过开启通风口调节。定植后5~7天施1次提苗肥,亩施10千克尿素或人粪尿1000千克;结瓜期每隔10天追肥1次,亩施45%三元复合肥15千克、硫酸钾8千克,或尿素10千克、硫酸钾15千克。黄瓜对水分要求严格,开花结果前需水量少,结果期需水量多,如遇干旱天气要注意浇水,同时注意清沟排渍和避免阴雨降温天气浇水。

⑧植株整理。抽蔓后揭去小拱棚,搭架盘蔓,避免绞蔓。采用“人”字形架或双行篱笆架或塑料绳吊蔓方式。隔3~4片叶绑蔓1次,绑蔓宜在下午进行,松紧要适度。同时做好摘心、除卷须等其他管理。

⑨分批采收。嫩瓜在雌花开放后7~15天采收,头瓜、坠地瓜要早采。嫩瓜上市产量虽然较低,但卖价好、效益高。

2. 晚稻栽培技术

①选用良种,培育壮秧。选用生育期较长、增产潜力较大、株叶形好、耐肥抗倒、抗病性强的杂交良种。如C两优608、C两优87、扬两优6号等。5月中下旬播种,按每亩大田45块抛秧盘标准育足秧苗,为防秧苗徒长影响抛栽,可用种衣剂包衣或用烯效唑拌种,或在秧苗1叶1心和2叶1心时各喷施多效唑1次,矮化秧苗,培育壮秧。

②深翻整地。早春黄瓜收获完毕后要清理残茬余枝,深翻整地,施足基肥,及时抛栽晚稻。

③田间管理等其他技术。与常规杂交晚稻相同。

3. 百合主要栽培技术

①品种选择。选择抗病、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品种或本地当家百合品种。

②选地整地。选择高燥平地或斜坡地上土壤肥沃、排灌方便的砂质壤土田块种植。种植前亩施农家肥3000千克、三元复合肥100千克做基肥,并亩施50千克生石灰进行土壤消毒。然后翻耕整地,做成畦宽1.2米、高30厘米略呈龟背形的畦面,确保湿时不滞水、旱时易返潮。

③种植方法。采用鳞茎种植。在采收时选根系发达、个头较大、鳞片抱合紧密、形正色白、无损伤、无病虫的鳞茎做种。种植前用50%进口硫菌灵800倍液或绿亨一号3000倍液浸种15分钟后栽植,也可用2%福尔马林浸15分钟,晾干后下种。栽植行距30~40厘米,株距7~10厘米,亩用种量150~200千克。栽植时,先开沟放少许呋喃丹,用土盖住,再将种茎放入沟内,然后用50%多菌灵500倍液喷雾并盖土。保证每亩基本苗达到1万~1.5万株。

④田间管理。前期管理:冬季选晴天松土除草;春季出苗前中耕除草,出苗后天凉要保温防霜冻,并施提苗肥;夏季防高温鳞茎腐烂。一般下种至出苗中耕2~3次,生长中期结合培土再中耕2~3次。中、后期要及时清沟排水,做到雨停土干。春季百合发芽时应保留1壮芽,其余抹去,以免引起鳞茎分裂。小满前后,当苗高27~33厘米时及时打顶,控制地上部分生长。夏季摘蕾(最适时机是花蕾由直立转向低垂,颜色由全青转为向阳面出现桃红色时),以减少鳞茎养分消耗。追肥:第一次稳施腊肥,百合苗未出土时,结合清理畦面中耕除草亩施人粪尿1000千克左右、磷肥15千克;第二次重施壮苗肥(4月上旬),当苗高10~20厘米时,每亩施人畜粪水500千克,发酵腐熟饼肥200千克,三元复合肥15千克;第三次适施壮片肥,小满后至6月上中旬,亩施尿素15千克、钾肥10千克。在采挖前40~50天,还要叶面喷施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

⑤病虫害防治。常见病虫害有疫病和蚜虫、金龟子幼虫、螨类等,应注意及时防治。

⑥收获。7月下旬至8月上旬,待地上茎叶开始枯萎时选晴天采收。收获后切除鳞茎地上部分茎枝及地下部分须根和种子根,放在通风处储藏或加工。

长治早春黄瓜栽培技术 篇3

关键词:早春黄瓜,栽培,管理

黄瓜是大棚蔬菜的主要栽培品种, 由于其生长速度快, 适应季节广, 受到种植户的青睐。近年来, 随着塑料大棚技术的推广, 利用大棚进行早春黄瓜的栽培已成为黄瓜栽培的主要形式。大棚栽培黄瓜, 可提前播种, 提早上市, 提高菜农的经济效益。

1 选种

该茬口需要的品种应具有耐低温、抗病能力强、适应性广、早熟、丰产、优质的特性。推荐早春黄瓜品种为拉迪特、戴多星、康德、冬之光、22-41、北斗星、22-93、餐宝、维吉尼亚、坎普生等。

2 育苗

早春黄瓜育苗时间因各地气候条件而定 (棚内10 cm深土温保持在10℃以上, 气温不低于5℃时才能定植) , 苗龄需35 d左右。育苗最好采用保温性能比较好的设施, 如加温温室、日光温室、温床等。由于早春茬定植时温度相对较低, 为适应定植后的环境, 应在定植前进行低温炼苗, 以提高其抗逆性, 即在定植前1周左右进行低温锻炼, 即控制棚内白天气温保持在17℃~20℃, 地温16℃~18℃, 夜温12℃~13℃。定植前2~3 d的夜间温度可降至5℃~8℃, 目的是增强植株抵抗低温的能力。

3 整地和施肥

每0.067 hm2黄瓜田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15 m3或稻壳鸡粪15~20 m3, 优质复合肥75 kg, 质量分数50%硫酸钾50kg, 过磷酸钙150 kg。按照60 cm×60 cm的等行距开好定植沟, 沟内施入生物菌肥500~600 kg, 复合肥25~30 kg, 适量微量元素、豆饼300 kg, 然后起垄, 垄高25~30 cm, 株距30~33 cm, 行距50 cm。在水位较低的地方也可以平畦栽培。

4 定植

黄瓜幼苗长到2叶1心时, 最晚不超过3叶1心即可定植, 定植时选择大小一致的秧苗来同时栽种。定植前, 在定植穴内施入激抗菌968或大源落地生根等生物菌肥, 以预防土传病害的发生。定植时, 要露坨浅栽, 以利于阳光晒透土坨, 提高地温, 促进缓苗。定植水宜小, 不可漫灌, 以浇透土坨周围土壤为宜, 然后闭棚升温。

5 定植后的管理

定植后植株长出新叶时, 缓苗已经结束, 秧苗开始正常生长, 这时要及时浇1次缓苗水, 以促进根系生长, 保证植株地上部与地下部生长平衡。浇水后要及时中耕, 第1次中耕要深、细, 以增加土壤的透气性, 促进根系下扎;第2次中耕则要略浅, 以防伤根而影响植株生长。中耕的目的主要是除草、保墒, 提高土壤透气性, 促进根系生长。这个时期的白天温度可适当调整为27℃~28℃, 夜间的温度为15℃~13℃, 以防植株徒长。

6 结果前期的管理

4月初, 外界气温开始逐渐升高, 植株的生长量加大。此时白天温度应控制在25℃~30℃, 超过30℃要放风排湿, 夜间温度保持在14℃~15℃。白天外界温度达到25℃以上时, 可放底风来降温。

在肥水管理上, 当第六七片叶的根瓜坐住、长到10 cm左右时, 应及时浇水冲肥, 以后每10 d左右浇水1次, 保持土壤见干见湿。4月下旬气温升高后, 可隔5~7 d浇1次水, 结合浇水追肥二三次, 且施1次复合肥。每0.067 hm2地每次追肥20 kg, 并结合喷药, 可用质量分数0.3%的磷酸二氢钾或质量分数0.3%尿素进行叶面施肥。此期施用二氧化碳气肥, 能够增强植株的光合作用, 提高产量, 提高瓜秧的生长势, 宜选晴天上午8时—9时的气温升到18℃以上时开始施肥, 每天施1次, 每次施肥2 h。

当植株长到六七片真叶时, 要及时吊蔓, 并将下部萌发的侧枝、卷须、雄花摘除, 让植株直立生长。要尽量早收瓜, 收瓜越提前, 价格越高。收瓜过晚, 会影响其他瓜的生长和瓜秧的生长。值得注意的是, 必须坚持施二氧化碳气肥, 如想停止, 应由多到少逐渐减量, 千万不可即刻就停, 防止因二氧化碳急剧缺失而引起的植株早衰。

7 结果中期的管理

早春拱棚黄瓜进入盛果期时, 外界温度已经升高, 这时整个植株的生长进入最强阶段, 此期的水肥供应必须充足, 以保证整个植株的正常生长和果实的膨大。在管理上, 力求精细, 以达到最高产量, 获得最佳效益。

7.1 温度和湿度管理

4月下旬至5月下旬, 早春茬黄瓜结瓜中期温度逐渐升高, 瓜秧生长快、结瓜多, 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此期温度较容易控制, 要进行变温管理, 即白天上午的温度为25℃~30℃, 中午前后不高于32℃, 下午20℃~25℃, 前半夜16℃~20℃, 后半夜12℃左右。控制空气相对湿度在80%以下。白天要注意防止高温为害, 当外界最低气温达到12℃以上时, 可昼夜通风, 不关风口。

7.2 水肥管理

进入结瓜盛期以后, 可适当追施部分高氮复合肥, 以保证植株的正常生长。每5~7 d浇1次水, 建议浇1次清水, 浇1次带肥水。每0.067 hm2地每次用复合肥15~20 kg, 期间最好追二三次粪稀, 每次用量1 000~1 500 kg。前期地温低时, 浇水次数、水量应少些, 浇水时间以晴天上午为好;后期地温升高以后, 早晚浇水最好。也可叶面喷施质量分数1%的尿素和质量分数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结瓜期间, 土壤要见干见湿, 确保瓜顺直, 产量高、效益好。菜农浇水经验是, “龙头伸直不卷缩, 卷须打弯较少, 叶不墨绿”。

7.3 植株调整

黄瓜的最佳生长高度为1.5~1.8 m, 因此在生长过程中要及时落蔓。落蔓时注意抑强扶弱, 并做到一次落蔓不要过低。落蔓前, 先将下部老叶、病叶、黄叶摘除, 顶端的卷须、畸形瓜等也一并清理干净, 同时下部叶片不可打得过狠, 必须保证有16~20片绿色功能叶, 以保证植株的正常生长。在管理过程中, 要注意及时改善下部的通风透光条件, 防止病害的流行与传播。

7.4 病虫害预防

早春茬黄瓜的整个生育期应注意预防霜霉病、白粉病、褐斑病、细菌性角斑病、病毒病的发生。要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 并合理调控温度湿度。

虫害以蚜虫、白粉虱、蓟马为主, 应及时防治, 并注意轮换用药。物理防治:设置黄板来诱杀白粉虱、蚜虫、美洲斑潜蝇成虫等。生物防治:用质量分数1%农抗武夷菌素150~300倍液, 或特立克 (木霉菌) 600~800倍液防治白粉病、霜霉病等;用质量分数1.8%阿维菌素4 000倍液防治红蜘蛛、蚜虫等。化学防治:黄瓜白粉病可用翠倍 (醚菌酯) 1 500倍液防治;霜霉病可用普力克、烯酰吗啉、抑快净、金雷防治。

7.5 根据植株长势判断管理是否得当

节间长、茎蔓粗、色淡、叶片大而薄、叶柄长, 说明光照不足, 夜间温度高, 水分充足;“龙头”不舒展, 严重时花打顶, 说明夜间温度偏低, 控水过度;节间长短均匀一致, 叶柄与茎呈45°角, 叶片平展、叶缘缺刻深、叶片较厚, 说明温度、光照、肥水适宜。结果期可观察植株上部卷须来确定其长势, 即正常生长发育株, 卷须壮而长, 与茎呈45°角;卷须呈弧状下垂是水分不足的表现;卷须很快卷曲, 标志植株已趋衰弱;卷须先端发黄是发病的前兆。

8 结果后期的管理

高温季节, 塑料大棚内的温度经常会超过35℃, 给作物正常生长带来极大的危害。这一时期的早春大棚黄瓜也进入了结果后期, 该阶段的主要工作就是保秧促瓜, 严防植株早衰、延长结瓜期, 争取获得较好的收益。

8.1 遮阴降温防雨

强光、高温、雨水是这个时期蔬菜生产的大敌, 做好遮阴、降温、防雨关系到产量和效益。采用棚上覆盖遮阳网、棚膜喷洒降温剂或泥浆、墨水都可;遮阳网可以按照光照强度进行适时收放, 是遮阴措施的首选。降温除配合上述遮阴措施外, 也可以在中午时期对黄瓜叶面补水, 降低温度的同时也适当提高了棚室内湿度, 可为植株生长创造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及时收看天气预报, 提前做好棚前排水沟的疏通, 下雨时及时关闭前棚膜和放风口, 防止雨水进入而加重棚内病害的发生和冲蚀棚体。

8.2 合理进行植株调整

通过整枝落蔓, 使植株高度保持在1.3 m左右。具体方法是, 将黄瓜茎基部的蔓落下, 盘在地面上, 使黄瓜植株生长点位于1.3 m左右的高度, 保持整个棚内黄瓜顶端基本在同一平面, 并摘掉老叶、病叶, 每株保留20片以上的有效叶即可。为了减少黄瓜化瓜的数量, 要及时打杈、去卷须, 防止养分的无效消耗。及时摘除植株下部的老叶、枯叶和病叶, 减少棚室郁闭, 促进植株健壮生长, 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8.3 加强肥水管理

为避免植株生长中后期脱肥现象的发生, 每隔7~10d, 用全水溶性肥料8~10 kg/0.067 hm2, 与激抗菌968冲施肥40~60 kg/0.067 hm2或大源落地生根10~15 kg/0.067 hm2交替追施, 并配合使用一定量的生根剂来促果和防早衰, 效果明显。

8.4 科学防治病虫害

早春黄瓜 篇4

一、闪苗

1.发生原因

闪苗即“温烤苗”或“风闪苗”。连阴数日后,幼苗对光、温、风的适应性减弱,根系萎缩,天气突然转晴,如果温室不通风,温度很快上升,在高温强光下,柔嫩的叶片很容易被灼伤而干枯,造成温烤苗;如果立即通风,柔嫩叶片不能适应,常因失水过多,叶片干枯,特别是通风量大,时间长,造成“风闪苗”。

2.解决对策

(1)遇连阴天放晴时,应通小风,必要时“回席”透弱光炼苗,人为形成散射光,使秧苗逐渐适应外界环境,避免闪苗。

(2)已萎蔫的秧苗,应立即喷施清水或300倍液的米醋,补充水分,诱发小苗活力,待秧苗恢复后,及时补喷小叶敌500倍液和生根剂,来促进秧苗生长。

(3)闪苗后当晚不能抬头的秧苗,应立即重播预备苗,以免延误最佳定植期。

二、徒长苗

1.产生原因

徒长苗又称高脚苗。幼苗茎杆长达5cm以上,粗3mm以下,根系浅。由于植物的趋光性,白天茎杆倾斜,夜间秧苗不能直立,这是气温过高,水分过多引起的。

2.防治对策

(1)出苗后白天温度控制在20~25℃,夜间15~16℃。

(2)以幼苗不老化为前提,控制浇水,适时在营养钵内加盖营养土,以固根防倒。

三、僵化苗

1.产生原因

黄瓜幼苗出土后,子叶墨绿,叶缘下卷、茎杆短、生长慢,这是肥多水少、土质过粘、透气性差,或施入末腐熟的生粪肥所引起的。

2.防治对策

(1)混拌营养土中的粪肥要充分腐熟,以隔年陈粪为最佳。

(2)分苗后浇足底水,满足苗期水分,原则上不再浇水。

(3)结合苗情喷施0.2%磷酸二氢钾或小叶敌等叶面肥促长。

四、三类苗

1.产生原因

三类苗即爷孙苗。秧生长过程中参差不齐,这是营养土拌制不匀、水分供应不一致、光温等条件存在差异所引起的。

2.防治对策

(1)分苗前粪肥要充分腐熟,同时将肥土混拌均匀后过筛。

(2)不同的秧苗要分类管理,对小苗、弱苗喷施营养液,使之加速生长,缩小差距赶上正常苗,对于难以赶上正常苗的可作为预备苗进行单独管理。

五、肥害药害苗

1.产生原因

营养土施入化肥和杀虫农药,幼苗很易造成肥害和药害。施化肥农药过重的,秧苗叶片黑绿上卷,形成畸形,生理失调,个别叶片边沿发黄褪绿,生长缓慢或萎凋干枯。

2.解决对策

(1)有机肥在混拌前15~20d,施入杀虫剂后随即用薄膜盖严,及早彻底灭虫;装筒前翻粪两遍,以释放有害气体。

(2)有机肥虽然营养全面,能疏松土壤,提高土壤中的含氧量,防止秧苗徒长和僵化,但为了防止后期秧苗脱肥,可将化肥施入营养筒中下部,确保不发生肥害,达到持续供应的目的。

六、黄叶苗

1.产生原因

真叶发黄变薄,茎杆发白变细,根系浅扎,土壤板结。这是根系缺氧引起的营养不良症状。

2.解决对策

(1)在营养钵中加盖富含有机肥的营养土,促其生出不定根。

(2)喷施硫酸亚铁、多元微肥等含铁素叶面肥促长。

七、猝倒病

1.产生原因

幼苗出土后遇低温高湿条件,利于发病与蔓延。幼苗子葉养分基本用完,新根尚末扎实之前是感病期。该病是由卵菌引起的,主要在幼苗子叶期或1~2片真叶期发生,3片真叶后,发病较少。

2.解决对策

(1)用甲基托布津或多菌灵对营养土进行消毒。

(2)育苗期即使阴天也要适时放风排湿,严防秧苗徒长染病。

大棚早春茬黄瓜栽培技术 篇5

春早熟栽培常用的品种有:长春密刺, 新泰密刺, 津杂1号、2号, 碧春, 春香等。

2. 育苗

一般在2月中旬到3月上旬开始育苗。具体作法:有条件的最好在日光温室内育苗。营养土用田园土和腐熟牛马粪1∶1的比例, 再加入一些复合肥。营养土混匀过筛备用。浸种完后用纱布包好放在温度为25℃~30℃的条件下催芽。经过1~2 d就可以催出幼芽, 幼芽露嘴时即可播种。

播种之后日夜保持27℃~30℃的气温和22℃~25℃的地温。3 d左右可出齐苗, 苗出齐后要把温度降到白天20℃~25℃, 夜间15℃~17℃, 地温要维持在20℃以上。定植前7~10 d开始对幼苗进行低温锻炼, 白天15℃~20℃, 夜间8℃~15℃。

在浇足底水的前提下, 土壤显干时可补充水分, 尤其是对于塑料钵和育苗盘育苗, 其水分散失较快, 更要注意补水, 苗期可浇2~3次水。秧苗锻炼要控水蹲苗, 增强幼苗抗逆能力。

3. 定植前准备

定植前20 d扣棚, 扣棚解冻后对土地进行平整, 施足基肥, 0.067 hm2施牛马粪或农家肥1万kg, 再施入一些化肥。定植前1周作畦, 作成60 cm宽的小高畦。

4. 定植

10 cm土温稳定在8℃~10℃即可定植。一般定植期为3月下旬到4月中旬, 定植密度为行距60 cm, 株距25 cm, 每0.067 hm2有4 500株左右。

5. 定植后的管理

(1) 温度定植后的10 d左右不通风换气, 大棚四周加上草帘子, 也可用地膜做成小拱棚进行2次覆盖。当天气十分恶劣时, 如外界气温低于-5℃就会发生冻害, 应注意采取适当的防寒措施。如果气温超过35℃, 也可在中午进行适当的通风换气, 使温度保持在25℃~27℃。

( (22) ) 水水分分定定植植后后33~~55 dd及及时时中中耕耕, , , 深度10 cm左右, 增加地温, 促进新根的发生和发展。若定植时灌水适宜或者盖有地膜, 可以不再灌缓苗水。

6. 结瓜期的管理

1) 温度利用通风换气、揭盖草帘等措施使棚内温度保持在白天25℃~30℃, 夜间15℃左右。结瓜前期, 外界气温虽在上升但极不稳定, 经常有大风和寒流侵袭, 应以保温为主。结瓜盛期, 气温地温都明显提高, 而且高温持续时间较长, 要注意加大通风。到了结瓜后期, 要特别注意通风降温, 降低空气湿度, 减少病害的发生和发展, 防止植株衰老, 延长采收期。

(2) 肥水黄瓜收获前, 除缓苗水外, 还要灌1次化肥水或稀粪水, 促秧保瓜。进入结瓜盛期, 每7~10 d浇1次水, 一清一浑, 即一次清水一次肥水再浇清水, 每次追肥尿素或磷二铵时, 按每0.067 hm2施15 kg, 也可用人粪尿。

(3) 植株调整插架和绑蔓, 定植缓苗后就应适时插架。一般7~10 d绑蔓1次, 可用“S”型绑蔓法, 即第一道蔓绑在相邻的架杆上, 第二道再绑回原来的架杆上。绑蔓不要太紧, “龙头”高度一致。另外还应根据植株生长势调节绑蔓的松紧和角度。秧苗生长过旺时应使蔓水平生长, 并绑紧一些。如果瓜条太多, 龙头变小, 生长势弱, 应把蔓直立并绑得松一些。

早春大棚黄瓜高效栽培技术 篇6

根据鄱阳县气候特点和市场需求, 选择津优401、408, 该品种由天津黄瓜研究所育成。植株长势较强, 一般瓜长35cm左右, 单果重200g左右, 瓜条亮绿、顺直, 商品性好, 持续结瓜能力强, 丰产性、抗病性好。适宜鄱阳县大棚栽培。

2培育壮苗

2 月上旬~2 月下旬, 采用三膜覆盖、穴盘基质育苗。一般选用50 孔塑料穴盘, 按每1000 盘50 孔穴盘用基质4~5m3准备基质。播前进行基质消毒, 种子处理后播种。播种深1.0cm左右为宜。播种后将育苗基质喷透水, 温度以日温25℃, 夜温16~18℃为宜。2 叶1 心后夜温可降至13℃左右, 但不要低于10℃。苗期3 叶1 心后, 可结合喷水进行1~2 次叶面喷肥。苗期主要病害是猝倒病和早疫病, 虫害为斑潜蝇、蚜虫等。若发生病害, 可喷洒百菌清、多菌灵、普力克等。防治虫害可喷施1.8%阿维菌素乳油。

3定植

3.1 整地施肥

耕翻前667m2施干鸡粪1200kg, 高深度复合肥20kg, 施后深翻30~40cm, 耙平, 畦宽1.2m, 每畦2 行。

3.2 及时定植

3 月中下旬定植。定植前1 天在苗床喷1 次77%可杀得700 倍液或75%百菌清1000 倍液。栽植行距75cm, 株距35~40cm, 667m2栽2200~2500 株。

4田间管理

4.1 温度管理

刚定植后, 地温较低, 立即闷棚, 缓苗期间无过高温度, 不需放风, 以尽快提高地温促进缓苗。缓苗后根据天气情况适时放风, 尽量保持21~28℃, 夜间最低温度维持在12℃左右, 采用变温管理方法, 随着外界气温的升高要逐步加大风口, 当外界最低气温稳定在12℃以上时, 可昼夜通风, 大棚气温白天上午在25~30℃, 下午20~25℃ 最好。

4.2 肥水管理

采用水肥一体化栽培, 通过膜下滴灌进行农药、肥料、水分的管理。铺设滴灌带, 覆好地膜, 灌足底水后定植。定植后灌1 次缓苗水, 以后不干不浇。进入结瓜期后, 当根瓜长到12cm左右时, 补第2 次水, 过早容易旺长。进入结瓜期后, 需水量增加, 根据长势、天气等因素调整滴水间隔期, 黄瓜生长前期间隔7~10 天补1 次水。中期间隔5~7 天补1 次水, 后期间隔3~5 天补1 次水。同时, 结合补水进行追肥, 每次667m2追施高浓度复合肥10~15kg。

4.3 植株调整

植株长到7~8 片叶、株高25cm左右, 开始吊绳、绑蔓。及时除去第一瓜以下的侧蔓, 当主蔓长到25 片叶时摘心, 促生回头瓜, 及时摘除下部黄叶、老叶, 减少营养消耗, 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5综合防治病虫害

根据“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 针对不同时期的温湿度条件和病虫害, 改善和优化大棚生态环境, 及早确诊病虫害, 对症用药, 优先采用粉尘法、烟熏法, 交替使用无公害农药, 并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

5.1 物理、生态防治

使用遮阳网降低温度、防虫网减少虫害, 杀虫灯、色板诱杀害虫。搞好温湿度调控, 白天控制温度25~30℃ , 夜间控制温度12~15℃ , 肥水一体化栽培, 降低棚内湿度。采用高温闷棚防治霜霉病。

5.2 化学防治

5.2.1霜霉病:选用70%代森锰锌或70%百菌清800~1000倍液喷雾, 或用45%百菌清烟剂200~250g/667m2密闭大棚进行烟熏, 次日早晨通风。

5.2.2灰霉病:发病初期交替选用50%腐霉利1500倍液、50%多菌灵800倍液喷雾, 每隔7~10天喷1次, 或用10%腐霉利或45%百菌清烟剂250g/667m2熏烟。

5.2.3白粉病:发病初期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12.5%烯唑醇或25%腈菌唑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 或4%农抗120水剂500~600倍液喷雾。

5.2.4 疫病:发病初选用25%甲霜灵600 倍液、50%乙膦铝锰锌或64%恶霜灵锰锌 (杀毒矾) 400 倍液、72%霜脲锰锌 (克露) 或70%百菌清或40%吉高600~800 倍液喷雾。

5.2.5 瓜蚜:用10%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 倍液喷施或2.5%溴氰菊酯乳油2000 倍液喷施。

6及时采收

春黄瓜大棚栽培以早熟为主要目的, 前期产量往往价格较高。因此要适当早收根瓜, 同时也可促进其它幼瓜生长, 减少化瓜。结果盛期1~2 天即采收1 次, 以免采收过晚, 影响品质。

摘要:通过选择优良黄瓜品种, 培育壮苗, 整地施肥, 及时定植, 温度管理, 水肥一体化栽培, 植株调整, 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措施总结早春大棚黄瓜高产栽培技术, 可达到早上市、高产高效的目的。

大棚黄瓜早春茬种植栽培技术 篇7

早春茬黄瓜品种应该选择耐低温、耐寒抗旱、早熟、耐弱光、适应性强、抗病虫害, 高产优质品种。如津春3号、新泰密刺、山东密刺、等三个品种产量高, 耐高温、适合我地区春季保护地大棚种植。

2 培育壮苗

2.1 苗床选择与营养土的配方

苗床最好选用大棚温室内畦为佳。苗床背风向阳, 土壤含有机质丰富, 阳光充足, 苗床为平畦, 畦宽1.2米、深10厘米。育苗用营养土可用肥沃大田土6份, 腐熟圈肥4份, 混合过筛。每立方米营养土加腐熟捣细的鸡粪15千克、过磷酸钙2千克、草木灰10千克、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克, 充分混合均匀。将配制好的营养土装入营养钵或纸袋中, 密排在苗床上。

2.2 种子处理

首先选择籽粒饱满, 优质品种晒种五个小时左右, 将种子投入50~55℃的温水中, 不断搅拌, 待水温降至30℃时停止搅拌, 水凉后撇去漂浮的瘪籽, 其余种子再留下继续浸泡4~5小时, 捞出前可用手搓洗种子。去掉表面的附着物, 捞出后清洗一遍晾干后用纱布包好催芽。

2.3 黄瓜早春茬的播种

把营养土装入10cm×10cm钵中, 再把营养钵排入苗床上, 钵和钵间缝隙塞严土。小水浇透营养钵, 。在每个营养钵中心打2.0cm左右深穴, 把刚露白发芽种子播入后覆盖, 营.养钵盖土厚度1.5~2cm, 然后用地膜盖上.也可将种子直接播入苗床上, 两叶一心时 (两叶是指子叶, 一心是心叶) 分苗于营养钵中育苗。

2.4 苗期管理

播种后保持棚内温湿度, 白天温度27~31℃, 夜间17~22℃, 当75%的种芽出土时, 揭去覆盖的地膜, 撒0.5~1.0cm细沙土, 沙土保持潮湿。瓜苗出苗95%以上后白天棚内温度21~26℃, 夜间16℃左右。当第2片真叶展开时, 进行育苗。定植前7天进行低温锻炼秧苗, 增加对温差的适应能力, 可显著增加幼苗抗寒性。

2.5 育苗与定植时间

早春茬大棚栽培育苗在12月初旬, 定植在1月上旬至。苗龄31~41天, 3~4片真叶, 苗高9~12cm。

施肥整地做畦, 在定植前6~7天左右, 施基肥以每亩优质猪牛粪0.15万kg、草木灰50kg、过磷酸钙25kg经滩沤腐熟而成。基肥在起畦时沟施, 施后将肥料与土壤充分拌匀, 尿素10kg/亩, 锌肥、硼肥各2kg/亩。撒施深翻, 耙细整平、疏松。6~8m跨度的大棚, 棚两边各留20cm, 按110cm放线, 做沟宽20cm、畦面宽80cm、高20cm的小高畦, 畦面中央挖一深7~8cm、宽20cm的地沟, 然后盖上地膜。

间弱苗, 留壮苗。壮苗的标准是脚矮、茎粗、节短、叶片厚且深绿无病虫害。株高16厘米左右, 叶色浓绿龙头舒展节间短, 顶戴花蕾, 5~6片真叶。棚内10cm地温稳定在10℃以上, 晴天上午定植。浇足定植氺, 定植行距64cm, 株距33cm。定植时将地膜剪成“十”字口, 挖穴浇足水, 水温20℃以上, 趁水未干时把去钵苗放入, 苗土表面与畦面持平或稍高畦面封好土。

3 定植

定植后到心叶开始生长这段时间为缓苗期, 一周内不放风, 一般6天左右。缓苗期要密封大棚保温, 控制光照和湿度, 促进缓苗。白天温度控制28~33℃, 夜间17~21℃为宜。尽量不浇水, 有利于蹲苗促进根系发育。

4 田间管理

缓苗后为加速生长可在地膜下浇1次缓苗水, 选择中午湿度较大时放风, 根据实际情况, 放风由小到大放风。注意避免扫地风。白天温度25~28℃, 夜间温度15~18℃, 放风情况视温度和天气情况而定, 逐步增大放风时间和风口。

早春茬大棚黄瓜栽培在管理上采用交足水分, 上足底肥和追肥, 白天温度控制在29~33℃, 夜间温度16~19℃, 高温管理可以减轻病害的发生, 也可以加快作物生长。7~10天追肥浇水1次, 每次追施尿素0.031公斤/平方米、钾肥0.031公斤/平方米、磷肥0.016公斤/平方米。同时要从结瓜开始进行叶面喷肥, 黄瓜生长中后期应注意“回头瓜”, 此期须施大肥, 采用复合肥重施, 并进行根外追肥1~2次。

引蔓上架, 防止相互缠绕。绑蔓的时间宜选择在晴天下午进行。根据植株的长势和高矮, 调整绑蔓的角度。而对生长势较强的则可以弯曲绑, 绑紧, 以抑制其生长。每次绑蔓时, 要使各植株的生长点方向相同, 并逐次交替变换方向。

5 黄瓜病虫害防治

黄瓜病害主要有炭疽病、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枯萎病等, 疫病、白粉病主要虫害有蚜虫、白粉虱、螨类、斑潜蝇等, 要在病虫害初发阶段, 选用高效对路农药及时防治。

白玉翠黄瓜早春大棚高产栽培技术 篇8

一、培育壮苗

早春大棚栽培白玉翠黄瓜应在1月上中旬进行育苗。

1.浸种催芽。为保证齐苗, 催芽前应适当晒种、选种, 而后温汤浸种 (55℃) 5~10分钟, 待水温降至40℃左右时常温浸种6~8小时, 捞出沥干后置于18~25℃环境下催芽, 24~36小时后待85%种子露白时播种于大棚或温室内的育苗盘中。苗盘要浇透水, 撒种后覆土1.5~2.0厘米厚, 然后盖地膜保湿, 再覆盖天膜, 日落后注意加盖草帘保温, 地温应保持在13~20℃, 低于13℃则不能出苗。

2.分苗。一般出苗10天左右齐苗, 待子叶展平时分苗, 行株距以8~9 厘米为宜。分苗后及时浇缓苗水, 扣内拱棚保温, 并在傍晚加盖双层膜或草帘保温。

3.苗期管理。黄瓜喜温好光。为促进缓苗, 分苗初期可不放风, 5~6 天后适当放风换气。第1 片真叶出现到4叶期是黄瓜苗的花芽分化期, 应适当降低夜温、适当浇水, 以控制旺长、促进花芽分化。定植前7~10 天, 加大放风量进行低温炼苗。

二、整地施肥

白玉翠黄瓜侧根发达 (主要集中在表土层中) , 土壤p H值以5.5~7.2 为宜, 一般每667 平方米施腐熟厩肥4 000~5 000千克、三元素平衡肥40~50千克。深耕细耙后做畦, 畦宽1.0~1.2 米、长7~10 米, 然后再每667 平方米施生物肥25~30千克并耙入畦中, 而后覆盖地膜。

三、移栽定植

根据当年当地天气, 在10厘米地温稳定在13~16 ℃时移栽。河南省周口市一般于惊蛰前在大棚内按宽窄行定植, 株距30厘米、窄行距40厘米、宽行距60~70厘米, 每667平方米定植3 500~4 000株。定植后浇透水, 并加盖小拱棚保温缓苗, 4~5天后浇1次小水, 而后进行蹲苗。

四、营养生长期的管理

1. 温度。白玉翠黄瓜生长临界温度为13~35 ℃, 适生温度为15~25 ℃, 低于5 ℃易受冷害, 高于35 ℃则生殖生长不良。因此, 大棚内温度低于15 ℃时要及时合棚, 高于35 ℃时要及时通风。

2. 植株调整。当株高25 厘米时进行搭架, 常采用“人”字架、篱架或吊蔓, 确保茎蔓在架面上合理分布, 以利通风透光;在株高25 厘米处绑第1 道, 而后每3~4 节绑1次。当主茎长1.5~1.8米时开始落蔓, 使主茎高度一直稳定在1.6~1.8米, 以便主头纵向生长, 从而延长供应期。

注意及时修整侧枝, 40 厘米以下的分枝一般全部摘除;40厘米以上的侧枝, 1~2节间带瓜的瓜前留1片叶摘心, 不结瓜的直接摘除;下部老叶及黄瓜须及时摘除。

3.肥水管理。根瓜坐稳后要及时浇水, 以后视天气情况每3~5天浇1次水。结合浇水进行追肥, 可有机、无机肥交替使用, 也可根外追肥。

4. 病虫害防治。白玉翠黄瓜高抗枯萎病、霜霉病、白粉病, 轻感细菌性角斑病。生产中, 可在开花结果期喷施72%农用链霉素, 以防治细菌性角斑病。防治蚜虫时, 可用30%速∙百烟剂配合72%克露可湿性粉剂+氯异氰尿酸+20%阿维菌素喷施。

五、采收

大棚早春黄瓜无公害标准化生产 篇9

大棚早春茬黄瓜一般在1月中旬播种, 3月中旬定植, 4月中旬开始采收, 7月中旬拔秧。

二、品种选择

应选早熟性好、耐寒性强, 抗病、丰产的优良品种, 如津春5号、津绿3号、永昌9618、中农5号、春风16、博美66等。

三、育苗

1. 场地

育苗场地应与生产田隔离。有温室、棚内阳畦或温床育苗三种形式。

2. 育苗土配制

应用近3~5年内未种过瓜类蔬菜的园土与优质腐熟有机肥混合, 有机肥比例不低于30%。最好选用无土基质育苗或工厂化育苗。

3. 床土消毒

用50%福美双加50%多菌灵 (1∶1) 混合, 每平方米施8克, 再加50%辛硫磷1.5克、细干土15公斤制成药土。

4. 种子处理

(1) 黄瓜种子。将种子放入50~55℃温水中浸泡, 并不断搅拌, 待水温降至30℃时停止搅拌, 再浸泡4~5小时, 然后催芽, 催芽温度28~30℃。 (2) 南瓜种子。将种子放到70~80℃热水中搅拌浸泡至水温降至30℃, 洗去种皮上的黏液, 再在30℃温水中浸泡10~12小时, 然后催芽, 催芽温度25~28℃。

5. 播种量

黄瓜每亩用种150克, 南瓜每亩用种1500克。

6. 护根育苗

南瓜砧木苗采用营养钵、纸袋等护根方法育苗。黄瓜采用无土穴盘嫁接苗, 或电热温床多层覆盖育苗。苗期外界气温低、光照弱, 管理上以保温增光为主。

四、嫁接

采用靠接法嫁接。嫁接后, 将嫁接苗钵摆放在铺有地膜的苗床上, 灌透水, 扣小拱棚, 并盖纸被遮阴, 前3天全遮阴, 不通风, 白天温度25~28℃, 夜间18~20℃, 3天后半遮阴, 少量通风, 7天后不遮阴加大通风, 10天后断根, 进入正常管理。

五、定植

1. 定植前准备

2月下旬扣棚膜, 地化冻后结合整地, 亩施腐熟有机肥5000~7000公斤, 过磷酸钙100公斤, 磷酸二铵20公斤, 硫酸钾20~25公斤。棚室进行消毒, 亩用硫磺粉2~3公斤, 加80%敌敌畏乳油0.25公斤拌上锯末分堆点燃, 然后密闭棚室一昼夜, 经放风无味时再定植。

2. 定植

在10厘米土温稳定通过12℃后定植, 在3月16日左右。采用大小行栽培, 大行距70厘米, 小行距50厘米, 株距28厘米, 亩保苗3600株。然后覆盖地膜, 支小拱棚。

六、田间管理

1. 温度

缓苗期白天2 8~30℃, 晚上不低于15℃。棚内温度达到35℃时, 需适当放风。缓苗后用四段变温管理;8~14时25~30℃, 14~17时20~25℃, 17~24时13~15℃, 24时~日出12~13℃。地温保持在12℃以上。

2. 光照

采用透光性好的耐老化多功能膜, 保持膜面清洁。

3. 肥水管理

采用膜下滴灌或暗灌。定植后及时浇水, 3~5天后浇缓苗水, 看苗情追肥, 盛瓜期5~7天灌1次水, 隔1次水施1次肥, 每次冲施硫酸钾15公斤, 尿素5公斤, 还可进行根外追肥。

4. 植株调整

用尼龙绳吊蔓。主蔓结瓜, 侧枝留一瓜一叶摘心。25~30片叶时摘心, 长季节栽培不摘心, 采用落蔓方式。病叶、老叶、畸形瓜要及时抹掉。

七、病虫害防治

按照“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 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 化学防治为辅”的无公害化控制原则。

1. 农业防治

及时拔除病株, 摘除病叶、病果, 带出棚室, 烧毁或深埋。

2. 物理防治

棚内悬挂黄板, 诱杀蚜虫、潜叶蝇、白粉虱, 放风口处设置防虫网。

3. 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防治病虫害, 如用丽蚜小蜂防治白粉虱。提倡使用生物农药, 如农用抗菌素BO-10、农抗120、新植霉素等。

4. 药剂防治

上一篇:教育管理伦理下一篇:丙烯酰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