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面思维

2024-10-16

片面思维(共11篇)

片面思维 篇1

近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在2013成都《财富》全球论坛上发表主题演讲, 向与会嘉宾阐释了中国如何实现宏伟蓝图。

张高丽说, 首先, 我们将始终不渝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 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不发展没有出路, 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但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 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我们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 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善于底线思维, 注重宏观思考, 决不能片面追求速度, 而是在平稳的发展中化解矛盾、防范通胀、控制风险, 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努力做到稳中求进、稳中求好、稳中求优。”

“第二, 我们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大力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新阶段新未来, 粗放型增长既不可行也难以为继, 必须以经济转型谋求长远发展。”张高丽表示, 未来调结构、转方式、促转型的任务将集中在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有效化解产能过剩;支持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等方面。

第三, 我们将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加快中西部地区开发开放。我们将以更大的力度推进中西部特别是西部开发开放, 搞好规划布局, 完善政策措施, 加快大通道建设, 支持东部地区部分产业有序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统筹东中西、协调南北方,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发挥城镇化对扩内需、促发展、惠民生的潜力作用。

第四, 我们将加强资源环境生态保护, 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统筹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科技创新驱动发展、资源节约环境保护, 以治理重点地区PM2.5为切入点, 实施有力有效的行动计划, 综合施策, 区域联动, 带动全国的治理工作, 并逐步开展饮用水、土壤等环境综合整治, 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新的贡献。

第五, 我们将高度关注民生, 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调整收入分配关系, 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第六, 我们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我们将把加强改革顶层设计与鼓励基层积极探索有机结合起来, 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重大问题, 整体渐进和局部突破相结合, 自上而下强力推动。我们将着力形成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 创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规则和环境, 促进各种所有制各类企业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深化行政体制、财税、金融、投资、国企、价格等方面改革。

张高丽说, 我们将全方位扩大开放, 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 进一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坚持进口和出口并重, 在优化出口结构的同时, 更加重视扩大进口, 推动对外贸易平衡发展。我们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 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世界的繁荣稳定也需要更多的中国元素, 一个和平发展、蓬勃发展的中国, 将给世界各国带来更多的合作机会、更广阔的市场空间。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欢迎和鼓励各国企业来华投资兴业, 保护好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为各国企业提供分享中国改革红利发展成果的机会。

片面思维 篇2

为什么企业在物理建筑和有线网络上的安全防范意识不能延伸到无线系统中呢?回答也许是企业对无线网络的安全性缺乏了解――人们可能会天真的以为信号不会跑到公司的围墙外面去,或者直觉认为如果你无法看见信息,就无法窃取信息。无线网络安全解决方案供应商提供的最令人信服的看法是:无线局域网技术的便利优势不是靠牺牲网络安全性得到的,这意味着企业需要为无线网络安全性做好充分的准备。

不能只依靠WEP

无线网络最基本的安全措施是WEP(Wired Equivalent Privacy)。WEP是所有经过Wi-Fi认证的无线局域网技术所支持的一项标准功能。由电子与电气工程师协会(IEEE)制定的WEP是用来:(a) 提供基本的安全性保证,(b) 防止有意的 , (c) 利用一套基于40位共享加密秘钥的RC4加密算法对网络中所有通过无线传送的数据进行加密,从而有效地保护网络。

除了设计一套强大的安全解决方案,避免简单错误的发生也是非常明智的。避免一些错误,如没有开启WEP、将访问点设置在防火墙之内、使用缺省的WEP 秘钥、以及没有定期变更加密秘钥等,能够提高无线网络的安全性。从理论上讲,WEP秘钥就是一套共享密码,其能够使用户对在无线网络上传送的加密数据进行解密。实际上, 就是在公司楼宇外通过笔记本电脑获取一串加密数据流,利用从互联网上得到的专用软件对其进行解密,从而得到企业网络的访问秘钥。 通过这种反解码过程获得秘钥,并进入公司的网络。

加密秘钥算法本身并不存在缺陷,只是秘钥的管理不善导致了 的入侵。企业网络系统管理员经常会为整个公司分配一个秘钥,一旦 获得秘钥,就能访问公司所有的专有信息和网络资源。管理员也许会赋予每一个用户不同的秘钥,但这些用户却可能从来不对其进行变更。一旦 获得了访问权限,他们便可以一直进行非法访问,并共享企业的重要资源。管理严格的小型企业网络可以使用方便的手动秘钥管理。但是,随着无线网络用户的增加,这种手动管理方式会变得非常烦杂,容易造成网络系统管理人员的工作疏忽,

通过动态秘钥管理实现更好的安全性

目前,消除WEP安全性方面缺陷的工作正在加紧进行,不论是WECA还是IEEE任务组i(TGi)都在努力对WEP进行改进。相关的规范会在年中发布,并有可能在20年底成为Wi-Fi认证标准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标准改进工作正在进行的同时,3Com公司也在积极的加强用户大规模实施无线联网技术的信心。特别是,3Com公司正在利用一种被称为动态安全链路(DSL)的技术来满足用户在无线局域网技术管理和认证等方面的需求。当一台3Com公司的接入点设备与3Com公司无线客户端设备协同工作时,动态安全链路会自动生成一个新的128位加密秘钥,其对每个网络用户和每次网络会话来说都是唯一的。这一技术能够比静态共享秘钥策略提供更高的无线网络安全性,帮助用户从手工的输入工作中解脱出来。由于确保了每一个用户拥有一个唯一、可以不断变更的秘钥,因此,即使 攻破加密防线并获取了网络的访问权,所获取的秘钥也只能工作几个小时,从而降低了企业因此需要承担的潜在损失。

为进一步提高安全性,动态安全链路技术还能够支持用户认证,即要求所有的用户在开始每一个会话之前提供用户名和密码。相对基于设备MAC地址的认证策略,基于用户的认证功能可以为企业网络实现较高级别的安全和管理能力。基于设备MAC地址的认证策略会因为设备的丢失或失窃而失效,而且每当类似事件发生时,都需要对保存在每一台网络接入点设备内的MAC地址数据库进行变更。动态安全链路的另一个优势在于其自动和动态的秘钥管理能力完全是由访问点设备自身来实施,因此这套解决方案不需要增加任何服务器设备和其他基础设备。这种安全性实施策略非常适用不需要大量资金就可实现无线局域网技术安全性的小型企业,同时对希望以非集中化方式来实现无线网络安全性的也是理想的选择。

大型网络需要更高的安全性

大型无线网络安全性管理不仅需要可以自动变更秘钥的DSL功能,还需要更多安全性功能,从而来满足更多用户和更复杂安全性的要求。设备的增多会需要更加强大的加密秘钥管理技术、更加灵活的认证机制、以及整个基础网络的集中用户管理,所有这些无法全部存储在一部无线局域网技术设备的有限内存中。

驳“片面共犯”论 篇3

关键词:片面共犯;共同故意;单独犯

甲手持利刃正在追杀乙,乙仓皇逃命。与乙有仇恨的丙恰好碰见此事,想借此机会杀死乙,就在乙逃命的必经之路胡同拐弯处放置羁绊物。按一般情况,乙可以顺利逃脱,但乙跑经拐弯处时被绊倒,甲赶上乙并将其杀死。对丙是否认定为共同犯罪?

一、“片面共犯”的概念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没有片面共犯的概念,在理论界,学者们认为片面共犯是指在同一项犯罪中,参与犯罪的人为二人以上,其中,至少一方犯罪人认识到或者故意和其他方共同犯罪,而其他方并没有认识到有人和自己共同犯罪的犯罪形态,即,一方以上单方面地、片面地存在共同犯罪的故意。片面共犯以共同犯罪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在本案中,丙就是所谓的“片面共犯”,丙认识到甲的目的是杀死乙,积极主动地参加进来,以相同的希望乙被杀死的目的实施帮助行为,最终导致乙被甲赶上并杀死。但甲并不知道丙在帮助自己,还以为是自己的单独行为杀死了乙。

二、“片面共犯”论的立论基础

成立片面共犯的难题是如何解决共同故意的问题。赞成片面共犯论的学者认为,承认片面共犯并不违反共同犯罪所要求的共同故意这一实质特征。比如,有学者认为,共同故意一般表现为相互之间的认识,但单方的认识也是一种共同故意。共同犯罪故意分为两种形式。一种表现为犯罪人之间具有相互意思联络、相互配合的完全共同故意。另一种表现为犯罪人之间没有相互意思联络,而只具有单方面认识的片面共同故意。完全共同故意和片面共同故意之间并不是有没有共同故意的区别,而只是共同故意的方式不同而已。他们认为,片面共犯具有共同故意,只不过这种共同故意是片面的而已。就片面共同故意的犯罪人而言,追究他的共同犯罪责任,符合共同犯罪的要旨。

三、所谓的“片面共犯”是单独犯

1.缺乏共同故意

我国《刑法》第二十五条第一款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共同故意是共同犯罪的主观要件。共同故意不仅要求各犯罪行为人具有“相同”的故意,而且这种“相同”的故意还必须进行意思联络、相互作用,各犯罪行为人通过主观犯意的互动,形成“合意”。各犯罪参与人明知自己是在和他人相互配合共同进行犯罪,他们也明知共同的犯罪行为会产生危害社会的犯罪结果,仍然追求或者放任这种犯罪结果的发生,这就是共同犯罪人共同故意的心理态度。构成共同故意需要三方面的实质因素。一是意思联络。各犯罪参加人都认识到自己不是在单独实施犯罪,而是在和其他犯罪参加人的相互配合下共同实施犯罪。对于二人以上相互配合共同实施犯罪这一犯罪形态,各犯罪参加人进行了相互沟通、彼此联络,达成了意思一致。二是共同认识。各犯罪参加人都明知他们的共同犯罪行为会产生危害社会的犯罪结果。三是共同意志。对于共同犯罪导致的危害社会的结果的发生,各犯罪参加人的心理态度是希望的或者放任的。共同故意所要求的这三方面的实质要素,片面共犯是不具有的。首先,片面共犯与其他犯罪人之间无意思联络。只有片面共犯人认识到自己不是在单独犯罪,而是在和他人配合下实施犯罪行为的,但其他犯罪人并不知道有人正在和自己相互配合共同实施犯罪,相互之间没有进行意思联络,并没有达成意思一致。本案中,丙知道自己不是在单独犯罪,而是配合甲、帮助甲实施犯罪行为,但是甲并不知道丙在帮助自己,甲认为是自己的单独行为造成了乙死亡这一结果,他认为乙被绊倒完全是偶然的因素,甲和丙之间并没有进行相互沟通,并没有就丙放置羁绊物的行为达成意思一致。其次,片面共犯人与其他犯罪人之间不存在共同认识。只有片面共犯人明知自己的犯罪行为和其他犯罪人的犯罪行为共同发生作用会产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其他犯罪人只知道自己单独的犯罪行为会产生危害社会的结果。本案中,丙明知自己放置羁绊物的行为和甲的追杀行为会导致乙死亡这一结果,但甲只知道自己的追杀行为会产生乙死亡这一结果,二人的认识内容存在本质性的差异。再者,片面共犯人与其他犯罪人之间欠缺共同意志。片面共犯人与其他犯罪人都希望或者放任犯罪结果的发生,但这种心理态度只是“相同”,而非“共同”。本案中,丙和甲都希望乙被杀死,但这种希望只是单纯的“相同”,而没有合在一起在意志上形成“共同”,丙的放置羁绊物的行为不为甲所知,没有起到进一步强化甲杀死乙的信心。

2.是单独犯

肯定片面共犯论 篇4

是否承认片面的共同犯罪, 犯罪共同说与行为共同说争议的焦点在于共同犯罪的构成要件上。根据犯罪共同说的观点, 为了成立共同犯罪, 行为人之间必须具有相互的意思联络及共同的故意, 所以片面共犯根本不可能成立。而在行为共同说看来, 共同实行犯是各实行者为了实现自己的犯罪意图而利用他人的行为, 因此, 只要一方具有利用、补充他人行为的意思, 就可以成立共同实行犯, 不需要各实行者具有相互的意思联络, 更不需要有共同的故意。因此, 在行为共同说看来, 不仅片面共犯可以成立, 而且过失的共同实行犯可以成立, 甚至故意犯与过失犯也可以成立共犯。

片面共犯的全面否定说的论者认为共同故意应该是一种全面的、双向的故意, 因此, 各共犯人之间必须具有相互的意思联络。而片面的共同实行犯的肯定论者则认为单向的、片面的故意也是共同故意的一种形式。就我国肯定片面的共同实行犯的观点而言, 持有该观点的论者在对片面的共同实行犯进行论证时, 将主要精力集中在对共同故意的分析上, 这点无可厚非。因为, 我国的全面否定说的论者对片面的共犯的批判上, 也主要集中在片面的共犯不符合共同犯罪的主观成立条件共同故意的要求上。

从某种程度来看, 这种论争只是关于共同故意的概念之争。因为, 片面的共犯与一般的共犯的差异仅仅在于构成要件上对共同故意的理解与认定上, 单从共同故意的概念来说, 全面的、双向的故意固然是共同故意, 片面的、单向的故意是否属于共同的故意, 目前仍存在激烈争议。肯定片面共犯的论者并不要求双方具有双向的共同故意, 而否定片面共犯的论者则站在犯罪共同说的立场上坚持共犯必须具有全面的、双向的共同故意。

二、肯定片面共犯

按照目前通说的观点, 片面共犯主要存在于教唆犯、帮助犯、实行犯中, 因此, 是否承认片面共犯的问题就转化成片面教唆犯、片面帮助犯、片面实行犯的肯否问题。

( 一) 肯定片面教唆犯

首先, 教唆者有教唆的对象, 有教唆故意, 并且实施了教唆行为, 无论从两要件、三要件还是四要件来说, 显然符合一般教唆的构成要件。其次, 被教唆者实施了被教唆的罪 ( 在此仅讨论既遂的情况, 至于被教唆者没有产生犯意, 或者实施犯罪未得逞, 这是教唆未遂与未遂的教唆之间的问题) , 显然教唆者的教唆行为产生了犯罪结果, 即教唆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再次, 至于被教唆者是否意识到自己被教唆, 均并不影响教唆者的教唆犯的成立。最后, 片面的教唆者仅能认定为教唆犯, 而不宜认定为间接正犯。因为, 即便被教唆者没有意识到自己实施犯罪是受他人教唆所致, 但他对自己实施的犯罪行为至少是有意识的, 并不是作为教唆者的工具来实施犯罪的。由此看来, 无论被教唆者是否意识到自己被教唆, 只要教唆者实施了该犯罪行为, 教唆者就当然成立教唆犯。

( 二) 肯定片面帮助犯犯

共同犯罪的因果关系包括心理的因果关系和物理的因果关系, 前者即无形的帮助, 指给予正犯精神上或心理上的帮助, 引起或强化实行犯犯意, 促成犯罪的实施和完成。后者即有形的帮助, 指物理地或客观上提供助力促进实行行为的实施和完成。物理上的帮助在客观上促进了整个犯罪实施, 与一般帮助犯的作用无异, 同样引起了法益侵害, 毫无疑问成立共同犯罪。至于心理上的帮助, 既然肯定片面的教唆, 当然对知情的一方也适用共同犯罪的处罚原则。

( 三) 肯定片面共同正犯

应当肯定片面的共同正犯, 但应有所区分。一方面, 知情者的行为与结果具有因果关系的情况下: 如丙按住被害人的手脚以帮助甲实施强奸的行为, 显然丙按住手脚的行为与本身并不构成犯罪, 对此只能以无罪或强奸罪的帮助犯处理。如果按无罪处理, 则会导致罪责刑不均衡, 显失公平。若丙按住被害人手脚的行为支配了整个犯罪的发展进程时 ( 从区分共同正犯与有形帮助犯来讲) , 仅认定为强奸罪的帮助犯, 也不具有充分的说服力。因此, 只有承认片面的共同正犯, 按照“部分行为全体责任”原则, 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另一方面, 如果知情者的行为与结果不具有因果关系, 如甲开枪射杀乙, 丙知道后为了确保乙的死亡, 在甲不知道的情况下, 与甲同时开枪射击乙, 最后乙中甲的子弹死亡。由于丙并没有为甲提供任何帮助, 包括心理上和物理上的帮助, 因此, 乙的死亡与丙不具有因果关系, 丙不成立片面的共同正犯, 不应适用“部分行为全体责任”的原则。只能作为单独犯处理, 认定甲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 丙只能认定为故意杀人未遂。

参考文献

[1]陈兴良.共同犯罪论 (第2版)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2]田鹏辉.片面共犯研究[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 2005.

[3]陈家林.共同正犯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4.

片面思维 篇5

梁凯

(陕西理工学院经济与法学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1303班,陕西 汉中 723000)

指导教师:向达

【摘要】当前高中学校中普遍存在片面追求升学率而忽略学生其他素质教育发展的现象,不仅仅是大城市,一些中小城市和农村中学这种现象尤为广泛。素质教育本应面向全体学生,致力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片面追求升学率妨碍提高国民素质这一目标的实现。因此,要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必须理性看待并着手解决片面追求升学率这个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

【关键词】升学率;素质教育

追求升学率是教育界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但时至追求升学率而不关注学生其他方面发展的做法已成为当下一个严重危害基础教育的问题。我在此主要谈谈高中教学中存在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现象以及解决方法。

在我高中时期老师口中常常挂着的就是“考名校”“过二本、一本线”之类的词语,同学们脑袋里装的除了知识还是知识,每天在书山题海中遨游,被高考压得喘不过气。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把高三年级划分重点班、次重点班和普通班;老师将学生划分三六九等不同学生对待方式也不同;家长给孩子提出硬性目标,必须考入某某重点大学等等各方面的压力是学生产生考不上高考决定一辈子的错觉。

升学率真的如此重要吗?素质教育的任务归根到底是提高国民素质,为何现代教育培养的大多就是“畸形”教育下的产物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片面追求升学率这一现象,我认为有如下几点:

一、中国传统较直观是产生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历史原因

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文化大国,在这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在人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制度的改变并不能使其断流。

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再到封建科举制度,文人在古时候的地位一直很高,“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等便是这种文化的具体体现。读书中举者便高官厚禄,天下扬名;屡试不第者便被人耻笑。于是,人们自然而然地把读书和做官联系在一起。因此,这种文化本身所包含的价值观便是重文轻其他,将本来平等的人硬是划分为三六九等。这种传统观念潜移默化至今,到现在许多家长都费尽心思使孩子考上大学,好像他们潜意识里认为只有靠上好大学才能出人头地。家长的这种要求与期望同样给学校、教师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也迫使学校、教师不得不把大部分精力用于追求升学率上,结果不仅是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难以贯彻执行,而且也给学生造成了巨大的精神负担和压力。

同样,传统思想中错误的“人才观”也使得广大学生、家长及教师自觉不自觉的卷入升学大军之中。传统的“人才观”把读书人看成是人才,把人才的范围定于各级官吏,根本无视广大人民群众中的人才。这样封建的“人才观”直到今天在实质上并无多大改变:“考上大学才是人才”的思想顺利成章地成为社会的“人才观”。这种不正确的观点如同一只无形巨手将广大青年学生,家长及教师推向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困境而难以摆脱。

可见,传统的价值观念与人才观对于矫正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改变传统的价值观念与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对于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二、社会舆论是产生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关键因素

当今社会评价一所高中学校的唯一标准就是升学率,升学率高,学校的名气就大,家长更愿意把孩子送到好学校就读,于是学校提高入学门槛,吸引优等生入学,差一点的学生就被普通学校收取,然后形成一个循环,好的学校名气越来越大,升学率越来越高,口碑也越好;差的学校就反之。对学校领导而言,升学率上去了,学校名声大震,升学率降了就会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批评和责难。由于一切从升学出发,一切都为升学让路,于是学校的德、美、体和劳育 被挤到了次要地位。不少学校口头上“五育并举”,实际上“一花独放”,口头上全面发展,实际上考分和升学率上去了,“一好遮百丑”。

对家长而言,家长往往以子女的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其学习水平的彼岸准,而对子女的思想品德,实际能力等从不过问,对于取得高分的子女,家长视为掌上明珠,倾尽全力予以培养,以便能出人头地,光耀门庭。

对教师而言,当教师培养出高分学生或升学率提高后,教师就会身价倍增。尤其是社会舆论更是大肆渲染,家长们极尽一切可能将子女交付门下,并以此为荣。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也将各种头衔一股脑加在上面,与此相应,教师的住房改善,工资提升等均为优先考虑。这一切即作为一种压力,又作为一种诱惑,使成千上万的教师为培养高分学生,追求升学率而不惜加班加点。

三、贫富差距、基础教育设施建设是产生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经济原因

贫富差距过大是我国目前有嗲解决的一项重大社会问题,由贫富差距造成的一系列教育问题中就包括穷人要想出人头地,只有读书一条路可走,在经济条件落后的农村里,人们普遍认为要下个拍拖贫穷,只有考上好大学才能找到好工作,过上富裕生活。随着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许多高中学生毕业后无事可干,一方面由于长期读书很少过问农事,无法适应就业;另一方面,由于城乡意识的客观存在,使得许多毕业生不愿做一辈子农民。

四、教育政策制度的不完善是产生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政治原因

近年来,尊重知识分子一开始成为一种社会风气,在用人制度上讲文凭、重学历似乎也变得无可厚非,但同时也出现了片面强调文凭和学历的偏向。现在,文凭和学历不仅是就业的通行证,而且是决定职业、工资待遇的最重要的依据。目前社会上的许多不正之风,如以权谋私、假公济私等是一些人错误的认为为官从政既能光耀门庭,又能获得物质上的实惠。而我国目前文凭、学历在一定程度上的优越为从政提供了方便,因此,升学也就既有更大的吸引力。许多学生在升学之路上不惜铤而走险,一年不行在一年,这无疑加大了学校的负担。

此外,高考制度中的某些缺陷是造成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对学校来说,高考制度本身就意味着一种升学竞争和升学压力。当然,我们并不能因此而把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原因归咎于高考制度本身。如果在现阶段取消高考制度,那我们将加倍付出代价。问题的关键是高考怎么考,应如何录取,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学校采取什么方式去追求升学率。实践证明,现行的高考制度在许多环节上都存在着缺陷。如在考试内容上,重机械记忆轻发挥创造,重纸上清谈轻实际操作;在评分上,重标准答案轻独立思考,重面面俱到轻独特见解;在录取上,轻一次考试重一贯成绩,重考试分数轻德智体全面衡量。所有这些都必然会导致学校用不科学的方法去追求升学率,从而造成学生的片面发展。

由上可见,造成许多高中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是有其必然原因的。基础教育的任务归根到底是提高国民宿主,国民素质决定国家民族的根本命运和前途。但如今的素质教育尤其是高中教育把升学作为学校的宗旨,一切为了升学让路,因为高考只看重学生的知识,就是对智力的考察也是片面的,许多高中生书面知识丰富,而实际操作能力严重缺乏,所以现在的高中向社会输送的只是一批高分低能的“人才”。片面追求升学率长期存在与高中教学思想中,不仅排斥多数学生的素质提高,也危害了高中生身心健康的发展,甚至部分能考上名校的尖子生也是不完整的,人气下去,将造成难以弥补的长期不良后果。就我看来,至少有三点:

(一)对学生个人的危害

片面追求升学率不仅危害着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而且影响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现在的高中只注重培养学生的智力发展(准确来讲是应试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高中生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当今社会需要的不是从学校“工厂”里生产出的合格品,而是具有创造力的高素质人才。升学教育可以被素质教育包容,但素质教育觉不能被升学教育同化。此外,有调查研究表明,青少年体质逐年下降,视力、体能等方面均不合国家标准,超重和肥胖青少年比重明显增加,部分农村青少年营养状况有待改善。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将严重危害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乃至影响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二)对学校的危害

学校作为社会人才的培养基地,如果片面追求升学率,把学校的重点完全放在升学上,对升学有望的学生重点培养,而对升学无望的学生放任自流,凡升学需要的就拼命去干,用能否升学区分学生的好坏,用升学多少评价教师工作,用升学率高低评价学校;学校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目标变成单一的升学目的,导致学校教育目标的确立出现无趣,正因为此,在整个社会功利心态的烘托和压力下,教师也只有顺着升学率这条道路前进,在升学率掀起的滚滚浪潮中,教师的能力评价也变的单一:升学率高,及格率高就是名师,反之就是不合格的。于是就连一线教师也不得不顺应潮流变得功利,也不用去谆谆劝导学生做人的道理了。

(三)对国家的危害

经济、政治和文化是决定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大与否的关键,其中文化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教育是文化的基础。中国作为一个政治经济大国,在文化发展上却不如其他大国,究其原因,跟教育制度缺陷有极大关系,教育制度的缺陷导致人才的匮乏,我国现行的教育制度培养出来的大多数是被制式化教育影响的不全面的偏才,尤其是高中到大学这一阶段,由于片面强调升学,造成学生发展不全面、创新能力差以致我国始终是一个制造大国而非创造大国。由此可见,片面追求升学率后果之严重在这方面也得到了体现。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片面追求升学率是一种违背教育本质,违背教育规律的错误倾向,起危害是巨大而深远的。为此,应采取如下措施:

首先继续坚持推行素质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是在一定社会力量下产生的一种偏离教育本质属性的现象,而素质教育就是针对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错误倾向提出的解决办法,就是要纠正其对于教育本质属性的偏离,回归教育的本质规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不应把素质教育和提高升学率对立起来,其实这是一个误解,素质教育不是不要升学率,是用努力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办法,同步提高升学率。把提高升学率作为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同步产生的一个结果,而不是把提高升学率作为学校教育唯一追求的结果。因为如果学生的整体素质提高,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相对提高,学习氛围融洽,其学习成绩就一定会提高,学校的升学率也就会提高,这一点已经被很多教育家实践所证明。

其次,要加快教育政策尤其是高考制度的改革,现在的高考制度只是对学生片面的智力考察,没有考虑到学生其他方面的个性和兴趣的发展,几张试卷绝不能判断学生的所有能力,而且用牺牲多数成绩不好学生的办法来保全少数高分生,忽视了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的宗旨,至于改革后的高考怎么考,考什么,我认为不仅要对学生各方面的智力发展进行考察,还要对学生综合素质,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等进行考察。高考毕竟只是一根“指挥棒”,我们不应过多的指责学校为什么老是要跟着这跟指挥棒转,而应该多考虑一下这跟指挥棒该怎么转。

最后,应该端正学校的办学思想和改善教师的评价体系。在社会的重重压力下,加之中等教育的不合理导致学校采取了一系列不合理的手段片面追求升学率,而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当共同探讨改善当前不正确的教学手段,落实教育面前向全体学会说呢过,提高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宗旨。此外还必须建立适合的教师评价机制,毕竟教师的教学能力不应该单单看他所带学生的升学率高低,还要从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学投入、教学魅力和对学生的指导激励方面来看待,这样才能鼓励教师做好其本职工作。

片面之“瓷”生财有道 篇6

在北京什刹海,有一家名为“铃兰”的古瓷首饰店,用收集来的残破古瓷片加工做成首饰卖,产品一经推出,即以其古朴典雅的独特韵味而受到市场的欢迎。开店当月就实现盈利,目前在北京已经开了三家店。

残破古瓷片变精美首饰

铃兰古瓷首饰店在什刹海的前海部分,从地安门西大街的荷花市场进入,沿着前海向后海方向一直走,古瓷首饰店就在路边。

走进店中,记者看到,店中装修比较雅致,并且有意运用了一些中国元素,比如手绘青花图案的吊灯,绿琉璃瓦的隔断。货柜中摆放的除少量艺术瓷器外,大部分是女性首饰饰品。

据介绍,店中大部分首饰是用收集来的北京出土的古瓷残片(多数是明清两代达官贵人使用过的精品瓷器)设计做成的,通常是根据古瓷残片残破的位置,把残片最美的部分取下来,然后经设计师设计,老银匠手工纯银镶嵌后镀金制作而成。

“目前整器太难收到,这也是近几年瓷片收藏越来越热的原因。古瓷片虽然残破,但是提供了许多的标本,从那一角,我们得以窥到古瓷绘画、釉面的美感。同时,那种残破给人时间悠远的感觉。我们面对残缺,把它变成一个美的画面,给人另外一种美感。”店主李女士如是说。

店里货架上也有很少量的现代陶瓷首饰,价格很便宜,李女士称,销售不是目的,主要是供顾客比较,从瓷质的釉面、胎体、绘画等方面进行充分比较,就能明显看出古瓷和现代陶瓷的区别。

记者看到,店中的古瓷首饰主要以青花瓷为主,李女士解释说,这是因为自明代开始,我国的日用瓷就以青花为主。首饰中,又以项坠居多,占到70%左右,还有一些戒指、胸针、手镯、耳环等。此外,店中还开发了一些男士用品,像袖扣、名片立、戒指等。

记者注意到,货柜中每件首饰的价签上除了名称、价格外,还特意标明了古瓷片的年代。像一款名为“修竹”的项坠,形状为细长方形,上面是青花的树木,标明年代为清嘉庆/道光时期。一款矾红红莲,标明年代为清中期。

“修竹是店中最为经典的款式之一,戴上后正好扣在女人锁骨最美的地方。这些首饰的款式都是我们考察了国外时尚的首饰后,根据古瓷片的画面设计成具有现代时尚美感的首饰。套装、衬衫、连衣裙甚至牛仔都可以搭配。”

除成品外,店中还专门推出了高级定制,门槛为2000元以上的饰品。通常的纯银镶嵌没有定制费用,但是如果采用白金镶嵌的话,成本高,也会有相应的设计和定制费用。而一些需要特殊工艺的定制,仅设计费用就需要上千元。不过,由于纯手工制作,加上原料的稀缺性,定做周期通常在一个月左右。

为了丰富产品线,店里还不断尝试把青花瓷应用到更多领域,像旗袍的盘扣等,对于一些典藏级瓷片,更是结合特殊工艺,针对高端定制做成精品。同时店中推出中国意境银饰、珐琅首饰系列,绣品首饰也即将推出。

“古代中国,丝绸和瓷器是出口最多的产品,代表中国制作的最高水平和境界,把他们搭配在一起不突兀,很和谐。”

古瓷首饰的消费者定位为中高端人群,相当一部分人有过国外大品牌的消费经历和经验。据介绍,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消费现象,很多都是男性买给女性,女性和男性顾客基本是一半对一半的比例。而女性消费也不局限于具备经济实力的中年女性,80后、90后也是店中常客。

“店中已经培养了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回头客,他们到北京出差就会来店里逛逛,或者推荐朋友来。”李女士笑称,单靠这些回头客,现在都可以把生意做好。

记者了解到,店中的古瓷首饰价格从几百元到上万元不等,价格不同主要取决于古瓷片大小,以及保留图案的完整性、稀缺性等几方面因素。

承父亲衣钵加以创新

后海这家古瓷首饰店的前身是一家专营青瓷和白瓷的瓷器店。李女士的父亲做艺术陶瓷生意,所开陶瓷店主要经营龙泉青瓷和德化白瓷两大系列。

李女士介绍,自己一直喜欢艺术品,尤其是龙泉青瓷,开店前已经买了不少。2007年从公司辞职后一直寻找新的职业方向。一次和朋友聊天偶然说起,自己一直梦想着能够在后海这片最有老北京人文气氛的地方开家瓷器店。没想到,两人一拍即合。不过,考虑到随着后海人流量的增加以及知名度的扩大,铺面租金越来越贵,仅做艺术瓷器实现盈利的可能性很小,于是李女士开始寻找相关的经营产品。

“最开始找来一些比较便宜的现代瓷器首饰来卖,市场反应非常好。但是我对那些瓷器首饰很不满意,觉着不好看。正好父亲做瓷器生意的同时,一直喜欢收藏古瓷片,于是就跟父亲商量拿他手中的古瓷片自己做。”李女士说,为此他们成立专门的设计团队,寻找老银匠以及市场上制作首饰的知名厂家来加工。

据介绍,古瓷片首饰上市后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虽然现在店中最里面的展柜还有一些青瓷和白瓷艺术品,而且多数是国家级瓷雕大师的作品,但是用店主的话说,基本上算作是自己的收藏,供来店的客人欣赏。古瓷首饰已经从一个货柜发展到占据店中四分之三的位置,成为店中当之无愧的主打产品。

选址什刹海酒吧街

什刹海又被称为后海,位于北京古城的核心位置,俗有“先有什刹海后有北京城”的说法。银锭桥是划分什刹海的标志,往南部分是前海,往北部分是后海,后海一直往西便是积水潭,也称西海。2003年,什刹海形成酒吧街,随后,北京市也在发展规划中明确定位要把这里打造成酒吧茶艺咖啡特色街。

在什刹海,前海开发得早些,最有名的莫过于荷花市场,这里已成为大部分国内外游客必到之处。目前围绕整个什刹海水域的水边酒吧、茶馆、咖啡厅以及餐厅、特色店铺有上百家,古老的院落与时尚的潮流在这里相容,各得其所。

李女士介绍,当时选择什刹海开店,因为这里有老北京的感觉,文化气息浓厚,同时,包括荷花市场在内的整个什刹海区域消费水平比较高。

“这里的客流白天主要是游人,相对比较杂,晚上则是到酒吧消费的各地商务人士、时尚人士以及老外。”

由于市场对古瓷首饰反应非常好,随后,店主又在距离什刹海不远的胡同里开了第二家店,并在如今声名远播的南锣鼓巷开了第三家店。

据介绍,第二家店是北京胡同游的必经路线,定位更高端,基本不做成品而以定制为主,消费人群以老外居多。而南锣鼓巷则是那些欢喜淘有创意、有文化特色的原创作品的人群聚集地,不过由于进入比较晚,店面只有10平方米,只做精品古瓷首饰生意。

“选址的时候,我比较倾向于东城区和西城区,这两个区更多地保留了老北京的人文气质。”李女士总结说。

不过,李女士心目中最适合古瓷首饰的理想选址还是京城的高端商场,像新光天地、国贸、百盛、银泰等。“短时间这些地方对我来说是可望不可及,因为高端商场对品牌要求很高,通常那些国际知名品牌才可以入驻。”

专业性重于销售技巧

在店员的聘用方面,李女士强调更注重那些比较质朴、踏实而有耐心的店员,这些比姣好的容貌和形象更重要。同时,那些伶牙俐齿、特别会说话,销售技巧很高的店员她也不会录用。

“在店员的选择中,专业性和知识性才是最重要的。”通常,在上岗前,要对店员进行很长时间的绘画、古瓷基础培训,内容包括古瓷的年代,瓷器各部分特征等。”

记者看到,店中一角有一个书架,上面摆放着各种古瓷书籍。“这样,店员有时间就可以拿起书来看,提高专业知识。”

“在与顾客打交道的过程中,我们强调的是店员与顾客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销售是次要的。比如如果顾客对牡丹花的首饰感兴趣,那么店员就会告诉她,牡丹在中国历来都是是富贵吉祥的标志等诸如此类的背景知识。”同时,李女士还向顾客承诺,如果有专业人士鉴定古瓷首饰是假的,店中无条件退货。“但是经营两年多来,还从来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

创业分析与风险提示

前期投入:开一家古瓷首饰店的前期投入主要包括首批租金、前期装修以及首批存货三部分。据了解,围绕着什刹海周边的铺面租金每年都在涨,而且还有一笔不菲的转让费用。铃兰古瓷首饰店的店面有40平方米左右,按照今年的行情,每个月的租金大概在2万元左右。以押一付三的惯例来计算,前期租金投入要8万元。目前古瓷首饰店的装修属于中等档次的装修,而且相当一部分东西比如展托等都是自己动手做的,节省了很大一部分装修费用。如果按照中高端定位做精致装修的话,费用约在10万~15万元。据介绍,古瓷首饰店的存货成本很高,40平方米的店全部铺满的话,费用大概要20万元。综合计算下来,投资开一家古瓷首饰店的成本大概在40万元。

利润:开古瓷首饰店每个月最大的成本支出就是房租,大概在20000元。40平方米的店需要2名店员,店员通常的工资标准在2000~3000元,考虑到店员需要具备一定的古瓷知识,因此按照稍高2500元的标准计算,工资支出每个月要5000元以上。水电、税收费用约1500元,计算下来,经营一家古瓷首饰店每个月的经营成本至少要26500元。按照毛利率60%计算,每个月的营业额要做到将近44200元才能实现盈亏平衡。以每月30天计算,需要每天实现将近1500元的营业额。店中比较低的古瓷吊坠价格为468元、698元,以此计算,需要每天卖出3个以上吊坠可以保本。

选址:什刹海周边酒吧的消费人群大部分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商务人士以及时尚人群,文化程度、消费档次相对比较高。而目前什刹海已经成为北京一个新的旅游景点,白天旅游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保证了充足的客流。

门槛:李女士认为,要真心喜欢古瓷,乐于把它当作兴趣去不断研究和提高。毕竟古瓷与现实生活脱节比较大,不像服装,学习如何搭配,自己在生活里也能用上。而且古瓷历史悠久,仅是一本古瓷常用花纹的书就是一个系列十本,每本书都在几百页。不是真心喜欢的话,很难静心读下来。同时,一定的古瓷基础知识也是开店必备的。

前景:李女士非常看好古瓷首饰的前景,基于如下理由:首先古瓷片价格每年在涨,而且认可度越来越高。据多年研究瓷片的老先生计算,残瓷片根据大小以及保留图案的完整程度不同,相当于整器价格的4%-15%。正因为古瓷片具有升值空间,瓷片首饰也具有保值的作用。而且不像别的行业,店家不担心压货,可能货越放越值钱。目前中国元素在国际上很热,古瓷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虽然古瓷首饰可能不会像金银、钻石那样成为大众化的饰品,但是因其浓烈的中国元素以及独特气质总能吸引住一部分人群。

不应片面强调高内涵价值 篇7

首先, 从技术层面看, 内涵价值评估建立在很多假设基础上, 而假设具有很大的主观性, 脱离假设孤立谈内涵价值没有意义。即便用最接近实际的估计, 满足不同客户需求的不同产品也有不同的内涵价值, 因为保险产品责任不同而有所区别。因此, 不能脱离市场需求孤立地要求做内涵价值高的产品。

其次, 由于内涵价值是将整个保险期间内的利润进行贴现, 片面强调高内涵价值可能掩盖近期的亏损, 甚至掩盖保险公司粗放式经营管理的状况, 公司的盈利周期可能大大延长。在中国, 有些保险公司已经进入市场七八年甚至更长时间仍然不盈利, 就是存在这样的问题。

另外, 片面强调高内涵价值只能体现股东权益最大化, 体现不出兼顾保险消费者的权益。片面强调业务内涵价值高, 不符合保险企业应承担的社会公民责任, 不利于保险企业建立良好的社会公众形象。

最后, 业务内涵价值低并不意味着公司不盈利, 要通过规模效益化一样可以提高公司的内涵价值, 一些产品的内涵价值低, 主要是保险期间不长, 并不意味着资金回报就一定低于保险期间长的产品。

这次金融危机, 从国际看, 是对泡沫经济、虚拟经济和虚幻经济的一次总算帐。从国内看, 是这几年大搞垄断经济、官僚资本的同时, 对能大量创造就业、出口、税收的中小企业长期歧视、压榨、排挤甚至妖魔化而造成恶性后果的总爆发。因此, 简单的外需不足内需补, 市场不足基建拉, 是难以应对的。我们的观点很明确, 要阻止中国经济下滑并防止出现社会问题, 最重要的是阻止失业下岗。当今中国从某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 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 下一个30年对于品牌的打造和品牌化意识是任重而道远。

片面思维 篇8

新课改下, 许多教师片面强调学生的主体学习, 而忽略了学习常规, 认为学生只要积极表现自己就是好的。许多音乐教师纷纷感慨, 在音乐课中学生越来越“皮”了。其实, 这是教师自身的观念所致, 在理念上走“歪”了, 造成学生只为动而动, 而不是为音乐所动。

2. 片面要求教学出彩, 忽略学习主体。

许多教师在音乐教学上推陈出新, 或在课堂上创设亮点让教学出彩, 以此来提高音乐教学的效果。但在绞尽脑汁的同时却忽略了学习的主体———学生, 忽略了他们的学习程度。在教学难度上拔了又拔, 以至于揠苗助长而适得其反, 导致学生在音乐课上成了哑唱或乱唱。

3. 片面推动学科整合, 忘记学科本质。

新课标中有句很重要的话, 即“音乐课程的整合, 是以音乐为本的整合”。这就是说, 无论音乐课怎样与其他学科整合, 音乐课堂自身的特点必须凸显, 音乐课堂自身的任务必须完成。否则, 音乐教学将成为无本之花、空中楼阁。

4. 片面注重音乐创造, 遗缺音乐美感。

论片面共犯的理论困境及成立范围 篇9

关键词:片面共犯,犯罪共同说,行为共同说,片面实行犯,片面帮助犯

关于片面共犯的理论, 学界一直争论不休, 而且, 也没有得出最终结论。关于片面共犯, 通用的理解为: 片面共犯是指一方有与他人实施共同犯罪的意思, 并帮助他人实施犯罪行为, 但他人并不知情, 因而缺乏共同犯罪故意的情况。1但也有人对此持有疑义, 认为片面共犯是两人在犯罪时, 只有其中一部分人具有共同犯罪的意思, 对这部分人可称之为片面共犯。2这两种解释都提到了共同的行为人, 并且其客观行为存在一定的联系, 但是主观上的联系并不明确, 一方知道, 而另一方并不知道, 缺乏共同犯罪要求的双方联系, 这也是造成片面共犯理论一直得不到学界认可的关键之处。

一、我国关于片面共犯的理论争议

片面共犯首先存在于司法实践, 进而发展成为共同犯罪的一种特殊形态, 这应该说是我国刑法学理论的进步, 但理论学界并没有给与其一个明确的定位。

( 一) 否定说

有学者从共同犯罪的故意意图角度出发, 认为片面共犯只存在单方面的共同犯罪意图, 并没有双向的意思联络, 因而不具备共同犯罪的主观要件。3还有学者从共同犯罪的实质特征角度出发, 认为共同犯罪的整体性才真正是其严重的危害性, 因为各共犯人的行为相互配合、补充, 相较于单独犯罪更易于造成危害结果的发生, 相互沟通也在心理上给了对方支撑。从这一角度来看, 片面共犯并不具有社会危害性, 也就不构成共同犯罪。4另外有些学者认为, 片面共犯实质上是利用他人作为工具而已, 应以间接正犯论处。

( 二) 肯定说

支持肯定说的学者主张, 片面共犯成立与否, 在于共同犯罪中“共同故意”如何理解, 特别是共同故意上的主观认识因素, 单方认识是否也可以认定为存在主观上的联系, 这是肯定片面共犯的重要因素。应该说单方认识虽然只是一方有认识, 但对有认识者来说, 也是存在主观联系的, 只是在量上有所不同, 而不存在质的实质差别。5对这种观点, 也有学者持相同态度, 认为片面共犯是可能存在的, 正因为片面共犯只有单方面的意思联络, 才因此被称为“片面”共犯, 而不是全面共犯。暗中帮助他人实施故意犯罪者, 既有与他人共同犯罪的故意, 也有共同犯罪的行为, 按片面共犯论处是正确并且可行的。6

笔者赞同肯定说, 片面共犯理论渊源甚深, 产生于大陆法系犯罪共同说和行为共同说的理论纷争。两种学说在犯罪的本质上产生了分歧, 犯罪共同说, 认为犯罪的本质是侵害法益, 共犯是二人以上共同侵害同一法益, 所谓“共同”是指有同一犯罪意图, 并且实施同一犯罪, 必须是针对同一犯罪。行为共同说则认为犯罪是犯人恶性的表现, “共同”并不要求二人以上必须犯同一罪, 只要共同表现出恶性即可, 因此, 只要行为人有共同的犯罪行为, 即使实施不同的罪行, 也可以成立共犯。

但是首先, 两种学说都存在不合理之处, 两者并不是完全对立的, 犯罪共同说的拥立者, 也会借鉴行为共同说的观点, 两者出现相互融合的现象。其次, 一种理论并不会凭空臆造而生, 片面共犯理论也是如此, 这是经过司法实践中片面共犯现象的警醒, 才在理论上进行讨论, 进而提出解决的办法, 这更证明了片面共犯在理论上存在的必要。再次, 犯罪共同说与行为共同说的区分并不存在, 我国的共犯理论是以犯罪共同说为基础的。从这一点上来看, 片面共犯在我国确实是尴尬的存在, 但是作为制定法的刑法存在滞后性, 但作为刑法理论的研究而言, 则需要具有前瞻性, 对司法实践中切实存在的现象进行讨论, 以指导司法实践。最后, 从国外的立法角度来看, 也存在片面共犯的类似现象。比如, 日本刑法第62条规定, “帮助正犯者, 是从犯。”其中所谓的帮助, 是指一方故意实施了帮助行为, 只要这种行为促进了另一方实行行为的进行, 那么就可以成立从犯, 不特别要求两者之间必须存在意思的联络。英美法系中, 虽然美国没有“片面共犯”的说法, 但却存在类似的规定, 认为共同犯罪要解决的是同谋犯在什么条件下对不属于自己行为的行为负责, 而不是因为自己对其他人的行为负责, 才构成共同犯罪。所以实行者是否认识到有他人在帮助自己并不属于共同犯罪意图所必须包涵的意思, 因为这对实行者自身而言, 并不影响其定罪和量刑。但对帮助者则不同, 要求帮助者认识到其是在帮助他人实施犯罪。这种犯罪帮助者在美国被称为潜在同谋犯, 其实这与我国的片面共犯是相类似的。7可见, “片面共犯”的理论还是被认可的。

二、片面共犯的成立范围

关于片面共犯的成立范围, 学界也没有达成一致, 即使是肯定片面共犯的学者对其成立范围也各执己见, 有全面肯定说和部分肯定说。全面肯定说认为任何犯罪形式都可以构成共同犯罪, 包括片面实行犯、片面组织犯、片面教唆犯、片面帮助犯。部分肯定说也各不相同, 有的认为实行犯、教唆犯不可能构成片面共犯; 有的认为组织犯不可能构成片面共犯, 而实行犯则可以直接按其行为定罪量刑即可, 没有必要将其界定为片面共犯等等。但是对片面帮助犯都是持肯定的态度, 下面对实行犯、教唆犯和组织犯是否可以构成片面共犯进行一下阐述。

( 一) 片面实行犯

笔者认为, 应承认片面实行犯。对片面实行犯, 经典案例为: 丙知道甲想要杀乙, 并且知道甲已经在乙的食物中投放了一定量的毒药, 但毒药的剂量还不足以导致乙死亡, 于是添加了一定量的毒药, 最终导致乙死亡。这个案例对研究片面实行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因为若承认片面实行犯, 则丙要对故意杀人的既遂承担责任, 若不承认片面实行犯, 甲和丙则只能都是故意杀人未遂。

从主观上看, 知情者是在认识到不知情者的行为以及其性质、危害结果的基础上, 才实施了自己的行为, 有与其共同犯罪的故意; 从客观上看, 知情者与不知情者实施了共同的行为, 更明确的说法应该是知情者利用了不知情者的行为, 来实现自己的犯罪意图。因此, 有人认为这是借助他人之力实现自己的目的, 不必将其界定为片面共犯, 可以直接对以知情者的行为认定其为杀人既遂。但是这种观点违背了罪责刑相适应原则以及刑法中的因果关系论。上例中知情者丙只实施了投放一定剂量毒药的行为, 且这部分毒药并不足以导致乙死亡, 乙的死亡结果也不完全是由丙的行为造成的, 丙只需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所以此时要求乙承担故意杀人既遂的刑事责任就难以令人信服。

( 二) 片面组织犯

笔者认为, 片面组织犯并没有存在的必要性。组织犯是一个身份概念, 我国刑法理论认为组织犯是指组织、领导犯罪集团或在犯罪集团中起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 其存在于集团犯罪是没有争议的。8在一般共同犯罪和属于共同犯罪的聚众犯罪中, 虽然也有发起者、指挥者, 但这种“组织行为”是共犯者之间共知的, 应当属于实行行为中的分工, 是实行行为的一部分, 不存在单方的、片面的联系, 这种情况下片面组织犯是不可能存在的。在集团犯罪中, 组织者的行为确实并不完全被具体的实行者所知, 但刑法第26条已经明确将其规定为主犯, 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所以不论从身份上, 还是从处罚上都不存在不确定性, 没有承认片面组织犯的必要性。

( 三) 片面教唆犯

笔者认为, 不存在片面教唆犯。这其实是一个关于教唆犯的构成要件的问题, 教唆犯的成立条件包括: 1、教唆对象应当是达到法定年龄的人, 并能够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能力, 因为教唆行为的特点是使他人产生实施符合构成要件的违法行为的意思。2、必须有唆使他人实行犯罪的教唆行为, 并且他人的犯罪意图已经被教唆行为引起, 进而实施犯罪。3、成立违法且有责意义上的教唆犯, 教唆故意是必要的, 教唆犯应当认识到自己的教唆行为会使被教唆者产生犯罪意图进而实施犯罪, 以及由此产生的危害结果, 但主观上仍然希望或放任犯罪行为及危害结果的发生。9由上述可以看出, 被教唆者是否认识到教唆者的教唆, 并不是教唆犯的成立要件。

进一步来说, 是否成立教唆犯, 本质在于是否使原本没有犯意的人产生犯罪意图, 进而基于这种犯罪意图实施犯罪行为, 教唆行为与被教唆行为之间存在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如果被教唆者没有认识到教唆者在教唆自己, 那么也不会因为这种教唆而产生犯意, 这时就不能成立教唆犯。而一旦被教唆者产生了这种犯意, 那说明至少这种犯意最初是来源于教唆者, 也许是被教唆者在教唆者的教唆下去实施犯罪, 也许是教唆者最初的教唆并没有使其实施犯罪行为, 而后产生犯罪意图进而实施犯罪行为。总之, 对片面教唆犯成立与否的讨论, 实质上是教唆犯是否成立的问题, 对片面共犯的研究没有实际上的意义。

三、结语

片面共犯在我国立法上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位, 但我们不能否认片面共犯的情形在司法实践中普遍存在着, 因此, 有必要在立法上进行完善, 对片面共犯进行一个明确的规定, 包括其概念、成立范围、责任的承担等。

参考文献

[1]张明楷.犯罪论原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1.

[2]马克昌.犯罪通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9.

[3]陈兴良.共同犯罪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2.

[4]储槐植.美国刑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6.

[5]木村龟二.刑法学词典[M].顾肖荣, 郑树周等译.上海:上海翻译出版公司, 1991.

[6]田鹏辉.片面共犯研究[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 2005.

[7]赵秉志.“片面共犯”不能构成共同犯罪[N].检察日报, 2004-6-2.

[8]王志远.我国现行共犯制度下片面共犯理论的尴尬及其反思[J].法学评论, 2006 (6) .

[9]韩玲.我国现行共犯制度下片面共犯的困境及反思[J].行政与法, 2013 (1) .

[10]冯红.片面共犯的困境与出路[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 2014 (3) .

片面思维 篇10

7月29日,中央决定对周永康严重违纪问题立案审查,打下迄今为止最大“老虎”。随着中央反腐深入展开,一批“老虎”级乃至“大老虎”级的腐败官员相继落马,此次公布的周永康已是自十八大以来第41位落马的副省部级以上高官。

这些落马的高官都有哪些特点?中央如何打“老虎”级官员?记者梳理了十八大以来被查处的41名副省部级以上违纪违法官员信息,从官员分布、线索路径、处置时长等维度解读“老虎”落马。

特征之一是网络举报震慑力大 ,成效显著。这41位副省部级以上干部在被调查前,共有23人曾被举报,其中9例为网络举报。23个举报案例中,有6例为实名举报,其中5例也是被网络反腐打倒。近两年来,网络反腐成为群众监督的重要形式,对“苍蝇”和“老虎”级官员均产生了极大的震慑力。网络反腐充分动员了社会的力量,对腐败寻根问底,形成天罗地网。

特征之二是落马时多不知情 ,反腐措施稳准狠。许多官员被带走前甚至毫不知情。例如,江西省原副省长姚木根落马当天仍在当地媒体《江西日报》上发表了署名文章 ;四川省原文联主席郭永祥被带走的前一天,还在家里打乒乓球。查办腐败案件以上级纪委领导为主,上面要采取组织措施的时候,才跟省委打招呼,随即就在中纪委网站公布。过去有些官员被调查前很早知道了,就会采取很多方法来造假和反制,现在不给官员机会和时间防范和造假。

特征之三是办案效率高,惩处法办迅捷。截止到2014年7月14日,41名违纪违法干部中,已有31人被公布处理结果。其中,11人在10天内就被公布了处理结果,其后的处理时长为100-200天。一些大案、窝案,由于牵涉面非常广,肯定会花费更长时间进行调查,在调查核实后,进行整体定性把握后,才能对各个官员的腐败定性。中纪委在办案过程中非常强调效率,一般个案都能及时查清案件,第一时间公布,绝不拖延。

有专家曾高度概括地总结了这次党中央反腐凸显成效的原因 :一是高层特别重视,亲自推动 ;二是密集出拳。查办、约谈、巡视、清退会员卡、设网络举报监督专区,环环相扣的密集组合拳,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三是群众参与,形成反腐的人民战争。网络反腐成效显著,情妇反腐成为利器,实名举报不断涌现。一年多来,有案必查,有腐必惩,通过有效严肃的查处,纪检监察机关的反腐震慑力得以发挥,中央惩治腐败的决心得以彰显,腐败蔓延势头以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四风”得以有效遏制。

写到这里,我突发奇想,假如我们也这样雷厉风行、令行禁止地来解决“应试教育”“学生负担重”等问题呢?也来他个高层特别重视,亲自推动,查办、约谈、巡视加设网络举报监督专区,也做到环环相扣、密集出拳,群众参与,实名举报不断涌现,像反腐一样重拳整治片面追求升学率之风。种种借口教育资源不均衡,借口“高考指挥棒”由来已久,借口“学而优则仕”根深蒂固,借口“读书考名牌大学,将来做人上人”,借口“一家一个孩子谁也输不起”等等论调就很难甚嚣尘上了。

现在的很多高中学校,一门心思搞应试教育 :师生加班加点,早晚开设自习 ;节假日都不休息,有的学校的高三年级一年只放几天假 ;课程不全开,课时安排弄虚作假 ;课后过度布置作业,逼着学生天天熬到后半夜 ;课堂死教死灌死练死考,把学校搞成死教死学死练死考恶性循环的“地狱”……。这一切表面上看是在对学生、家长和社会负责,实则对学生、家长、社会乃至民族的未来已构成了极大危害,恰恰是最大的不负责任!极端应试教育就是一种“目中无学生”“心里没未来”的教育。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教师不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生命积淀,不教给学生规律和方法,不给学生预设真讨论、探究的问题和环境,极不重视培养能力、自觉和习惯 ;学生只能是学死练死考死,心里只有“高分数”和“好大学”,没有他人,没有社会。一些分数高的所谓尖子生,一俊遮百丑,什么荣誉和好事都会给他们,甚至老师、家长和学校都要看着他们的脸色行事,生怕哪句话没对心情、哪件事没“做明白”影响他们考名牌大学,进而影响了学校的声誉。这些学生被娇惯得只能顺不可逆,一心只想着自己将来做人上人,心理脆弱,人性缺乏,自私自利,没有爱心,人格极不健全,责任感和担当情怀相当淡漠。

不顾学生身心健康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高中教育牵扯了太多人的利益,如炫耀命题动向的高考信息“专家”,兜售“高仿真应试术”的应试指导“专家”以及阅卷产业、教辅产业、考辅产业、招生产业等链条上商家,还有以高考升学率为政绩的各级领导等,都是有着切身利益的。为此,他们都是可以为自己的利益而视学生当为应试教育的工具的,都是可以不惜牺牲掉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与幸福的。不是“应试教育”理念有多么顽固,而是很多人的切身利益系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与体系中,他们骨子里的“私”字放不下,是比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民族美好未来还重要的私欲在作祟。假如真的能像反腐败那样严抓到底,而后再建好反应试教育法规的“笼子”,对违规违纪者零容忍,毫不留情地关进“笼子”,让一些人不敢搞、不能搞,最后不想搞这种只见应试不见人,害学生、祸国家、误民族的极端应试教育,中国这场反“应试教育”的人民战争就一定会最终大获全胜的。

摘要:不顾学生身心健康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高中教育牵扯了太多人的利益,如炫耀命题动向的高考信息“专家”,兜售“高仿真应试术”的应试指导“专家”以及阅卷产业、教辅产业、考辅产业、招生产业等链条上商家,还有以高考升学率为政绩的各级领导等,都是有着切身利益的。不是“应试教育”理念有多么顽固,而是很多人的切身利益系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与体系中,他们骨子里的“私”字放不下,是比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民族美好未来还重要的私欲在作祟。

全民控烟切忌“片面粗糙” 篇11

自2011年1月起,中国内地将在所有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和其他可能的室外工作场所完全禁止吸烟。这标志着中国的禁烟场所将大大扩展一一在以往地方性的控烟条例中,禁烟场所局限于公共场所,对于工作场所鲜有涉及。卫生部官员在5月10日的新闻发布会上称,这是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要求提出的目标。

“吸烟有害健康”,对此“禁烟令”的理由无人不认为正当。但同时也不得不说,这一做法有些不切实际,甚至可作大胆预计,如此“禁烟令”很难取得实效。—些网站的网络调查也印证了这一点。

首先,执行成本极高。

中国已有3.5亿烟民,这一庞大人群的日常惯性,很难以一纸行政命令强行禁止。上海于今年3月就开始实施禁烟令,然而,在许多公共场所禁烟令形同虚设,烟民们依旧喷云吐雾。

禁烟令的有效施行有赖于严格执法,这需要执法队伍、人员编制、经费等一系列的支持。此番全国范围的禁烟令若想彻底施行,不难想见,将造就一支与警察同样庞大的控烟执法队伍。而执法经费来自财政,这无疑将再一次增加纳税人的负担。

更重要的是,这一做法仅从需方下手,而不从供需双方同时下手,可谓片面。

我国的烟草体制颇为特殊,是一种政企合一体制,国家烟草专卖局与中国烟草总公司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其网站首页最上方,国家烟草专卖局与中国烟草总公司的全称并排而立,一目了然。

国家烟草专卖局既是控烟履约工作部际协调领导小组,又是企业。既是企业,就要为维护本行业利益鼓与呼,为扩大烟草销售量而奋斗。

中国的香烟消费市场不仅巨大而且畸形,一方面“烟酒不分家’是社会礼俗的一部分,另一方面,“香烟”也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尤其是在官场和商界,烟的品牌和价位需与级别对等。

因此,只要有烟草供给,消费一定不会缺乏。而政企合一的体制不变,烟草供给便很难降低。正如此前Ⅸ国际先驱导报》报道,美国无烟草青少年运动法律部主任帕翠莎·兰伯特所说:“当中国政府官员在讨论控烟这一公共卫生政策时,烟草公司的代表就坐在旁边。这就好像让狐狸坐在鸡笼里,讨论如何保护小鸡。”

另一个深层背景是,在我国,烟草事实上被视为一些地方政府乃至中央政府的重要利润来源。今年1月14日,国家烟草专卖局新闻发言人张修连就不无自豪地说,2009年全年实现工商税利5131.1亿元,同比增加559.3亿元,增长12.2%;其中实现税费(含国有资本经营收入)4163.4亿元,同比增加864.6亿元,增长26.2%,为保证国家财政收入作出了积极贡献。

香烟虽小,根基很深。烟草财政不改,控烟无望。我国2003年就在纽约联合国总部签署了《烟草控制框架公约》,该公约第11条规定:烟草制品的包装和标签必须印上警示语,宜占据50%以上面积,但不应少于30%,最好有警示图片。

仅这一点要求,至今未见落实,相反我们的烟盒设计越來越精美大气。深具讽刺意味的是,著名的“中华”牌香烟出口到外国的外包装,却迥异于国人习见的红底白字烟盒:正面上方赫然.一张特写图片,展示了吸烟者溃烂的嘴唇和几颗被熏黑的残牙,人们熟悉的“中华”二字则局促地居于下方。

因此,卫生部一纸禁烟令,看似出拳凌厉,实则方向有误。当然,从政策制定者来说,风险似乎不大:作为需方的烟民虽有3.5亿,但不仅在道义上落在下风,而且一盘散沙,难以形成有效反弹;而作为供方的烟草公司却是一个个有组织的集团,实力强劲,背景深厚。

以一刀切的行政手段化解公共矛盾,最近还不止于此。此次地产调控新政,同样被指有此弊病。一系列措施都是旨在压抑需方,这固然打击了一部分炒房者,但也同样抑制了正常的需求,让对刚性需求无可奈何的百姓惶惶不安。至于如何化解土地财政等深刻问题,却未见触及。

公共政策的出台若缺乏博弈,结果往往有利于强势一方,甚至造成强势一方对弱势—方新的剥夺。控烟,初衷虽好,也同样要防止此种可能。

上一篇:独立商业化开发模式下一篇:防治黄瓜霜霉病的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