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思维之用户思维(精选8篇)
互联网思维之用户思维 篇1
摘要:随着媒介融合的发展,互联网上涌现出了一大批网络自媒体,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群体就是网络自媒体节目,也出现了不少经营成功的自媒体节目,《罗辑思维》就是几个获利最大的自媒体节目之一,成了自媒体节目成功的典范。文章主要从节目“全媒体视角,互联网思维”的运营策略、主持人“人格魅力”的社群集结方式、多媒体整合营销的变现模式等方面来探讨它独特的运营策略和盈利之道,并提出节目接下来将要面临的挑战及可能做出的突破。
关键词:罗辑思维,全媒体,互联网思维,运营,盈利
《罗辑思维》开播于2012年12月21日,2013年8月进行了第一次会员招募,会员权益几乎没有什么实质性内容,4个小时后售罄5 500个会员,2015年初会员费达4 000万;2015年10月20日,正式对外宣布成功完成B轮融资,估值为13.2亿人民币。《罗辑思维》到底凭借什么能在商业上取得如此大的成功?下面笔者通过对《罗辑思维》各方面的研究,发现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解读。
1《罗辑思维》的运营策略
1.1“全媒体视角,多平台联动”打造传播体系
《罗辑思维》以每周四在优酷上推出一集脱口秀为主要产品支撑,并充分利用互联网的联动性和交互性,衍生出一系列的产品和互动形式。并依托媒介融合大趋势下多元化的传播平台和渠道,“文字+视听化传播”成了其“全媒体”视角下“多平台联动”推广的载体,不同的平台间还可以实现跨平台分享,比如,用户在观看《罗辑思维》优酷视频网站上的内容后可以通过超链接按钮直接分享到微信、微博、朋友圈及QQ空间等,实现产品内容的二次传播。而且每天通过其微信语音60秒之后的推送链接,回复关键词受众还可以阅读与语音内容相关的文章,这是语音推送产品的一个延伸。另外《罗辑思维》还出版了自己的图书,节目本身还利用其官方微博、贴吧等新媒体社交平台,推广各种线下活动,视频+音频+文字,不同平台间进行资源共享。
1.2“互联网思维”把握全局策略
1.2.1 始终坚信“内容为王”
打造自媒体品牌,关键在于提供高质量的内容。如今已进入信息大爆炸时代,“注意力”成为了一种稀缺资源,“注意力经济”1成为企业的目标。在社群商业模式之下,只有凭借高质量的内容才能长期吸引用户。《罗辑思维》团队坚信内容才是王道,从前期的选题,到内容策划到后期制作,都严格把关。为保证节目质量,50分钟的节目要重复录制8个小时。
1.2.2 通过“魅力人格”,集结“社群”
传统定义上的“社群”指边界线、地域内发生作用的社会关系。在互联网时代,社群可以用来表示有相互关系的网络,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具有高连接力的节点,连接的成本迅速降低,价值逐渐回归到个人。在用人来连接大家的互联网社会,创新就要求从表面物化的层面重新回归到“人”的层面进行思考。罗振宇的“个人魅力”是《罗辑思维》节目品牌打造的主要组成部分,他魅力人格的打造是“不靠谱+较真儿+自恋”,“不靠谱”即作为自媒体节目风格不要太“正经”才更接地气、更有人气;“较真儿”不仅指罗振宇的个人才华,还有他录制节目追求精益求精的极客精神。这里“自恋”即“自我”,做自媒体得真正发自内心的自恋才能有“自我”。正如罗振宇所说的“未来大家可以用自己的人格、自己的禀赋,为自己创造价值,市场进入万物有灵的时代”2。
2《罗辑思维》的盈利之道
《罗辑思维》是符合典型的“精英人士+媒体平台+用户消费习惯+社交网络”的运作模式的。有人觉得它社群加电商的标签可复制性较差,并且《罗辑思维》节目本身也在发展探索之中,所以还不能确定地说出它的赚钱套路,我们可以试着从几条线索中来分析《罗辑思维》的盈利之道。
2.1 与优酷网、有道云笔记合作,获得广告分成、筛选优质内容
《罗辑思维》加入优酷PGC3计划的广告分成,并接受粉丝打赏。目前《罗辑思维》靠优酷网站上点击量一个月的收入超过30万元,优酷评分达到9.8分,在互联网品牌中拥有强大的影响力,获得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2013年3月,《罗辑思维》宣布与有道云笔记开展跨界合作,为其超过千万的有道用户群找到了一个知识投放的平台。有道云笔记作为笔记应用软件,主要功能是对知识的管理和分享,与很多产品都打通了收藏接口,例如微信、微博等,图文可直接导入有道云笔记中永久保存。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笔记应用软件。双方的结合点在于激活那些个人保存在有道云笔记中的知识,通过《罗辑思维》这样的自媒体栏目和罗振宇的人格化表达,将分散的知识重组,价值将得到放大和升华,转化成为社会财富。另外,《罗辑思维》和道云笔记的品牌调性相吻合符合《罗辑思维》所追求的品牌与内容共同创造价值的商业模式。
2.2“会员制”的特色盈利模式
2013年8月9日,创办不到一年的罗辑思维在微信上完成“史上最无理的会员招募计划”,6个小时内就招满5 500个会员,160万元进账,之后又相继招募了第二次、第三次会员,会费收入近4 000万。《罗辑思维》招幕会员不仅是在营销策略上的创新,同时也是为了找到“爱智求真”志同道合的群体。招进来的会员都有几个特征:“对知识热爱;为了彼此的信任;有行动的意愿且能真正付出行动”。
《罗辑思维》持续不定期为会员组织线上(微博)线下相亲活动,在社群中寻征意中人。微信公号上的“会来事”(即:会员、来信、有事)板块,集思广益,为会员们提供了一个咨询互助的平台,增强了会员之间的互动和信任。同时,《罗辑思维》尽量利用节目的影响力来吸引更多的商品或服务合作,如“海尔冰箱”“TCL电视”等都通过在《罗辑思维》公众号里投放促销,有相应需求或合作的《罗辑思维》会员可以从中得到优惠,也进一步提高了《罗辑思维》的品牌影响力和产品知名度。“罗辑思维”的营销效果可谓达到了双赢。
2.3 节目本身+电商+微信平台,联合推出商品
2.3.1《罗辑思维》联合电商平台推出商品
《罗辑思维》每期都会推荐很多好书,不乏已经绝版的书籍,还与书作者合作推出《罗辑思维》定制版,价格比亚马逊、当当、京东等网站要贵很多,但销售一样火爆,另外根据节目视频内容推出《罗辑思维1》《罗辑思维2》等5本书籍。
为了给节目准备选题,罗振宇坚持每天做日课,把思维过程简要的记录在笔记本上,经过策划包装,推出春夏秋冬4本《日课》,既精美又实用,高价出售,成为其会员的抢手货。作为一档网络脱口秀,其知识含量大,主持人语言幽默、犀利、罗辑严密,每一期节目都是一篇好文章,出版发行实属必然。到目前为止,微信公众号推送内容的十册《罗辑思维微刊》电子杂志在多看阅读上推出,取得了可观的收入。
2.3.2 利用微信平台促销商品
《罗辑思维》微信公众号定期举办促销活动,罗振宇认为利用微信平台促销商品是在做一场互联网销售传统产品的实验,最典型的例子就是“2014年7月《罗辑思维》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了月饼销售活动,提出‘罗辑思维月饼,真爱特供,想要你就大声叫’的口号。用户既可以自己掏钱买,也可以找别人帮他买,‘可以测试真爱’,一盒199元,最后完成订单数2 271笔,总销量23 214盒”[1];另一个引起热议的例子就是“2014年10月15日下午6点30分,柳传志在罗辑思维发出一条语音,宣布“柳桃”当年预售正式开启,第二天上午11点20分,10 000盒柳桃就被全部抢光”[2]。这不禁让人想知道,罗辑思维现在有多少粉丝,直接产生消费行为的占比多少?借助微信平台,促销商品,不失为其另一种盈利模式的新探索。
2.4《罗辑思维》主持人罗振宇和其团队受邀活动及授课收入
《罗辑思维》能够走红,是因为话题切入点角度刁钻,节目品质感高,讲述风格幽默,选题多元化,观点自由化。于是,很快就荣获“自媒首富”的称号。《罗辑思维》团队的商业思维和运营方式都成为焦点被创业们所关注,被全国各大单位和公司邀请,做演讲或授课,赚足了“外快”。最引人注目的就属于2015年底罗振宇团队在北京水立方开的“2015跨年演讲会”了。《罗辑思维》在微信商城上售卖罗振宇本人“2015跨年演讲会门票”3 000元/人,他要在2015年12月31日晚8:30一直讲到2016年1月1日0:30。除此外,还预售他本人今后连续性的跨年演讲,其中,99个18年席位36 000元/位,300个20年席位40 000元/位,在7小时内预约一空,还有很多粉丝因为没有买到票而遗憾。单凭这些“副业”就使《罗辑思维》赚的盆钵满罐,使其他自媒体创业者羡慕不已。
2.5 发掘“网红经济”,注资“网红papi酱”
2016年3月,罗振宇(罗辑思维)联合真格基金、光源资本和星图资本为短视频自媒体网红“papi酱”注资了1 200万元,一时间“网红经济”成为讨论的热点。3月21日《罗辑思维》对外正式公布与papi酱的合作,合作内容为《罗辑思维》负责策划监制papi酱的一次贴片广告,进行拍卖,找愿意出钱投放的买主,《罗辑思维》主要负责前期策划运营方面,而最后怎样发布这条贴片广告还是由papi酱决定。
由《罗辑思维》策划的本次贴片广告最终以2 200万的价格拍卖成交,广告将在2016年5月21日之后的任意一周的星期一播出,此广告成为了史上最贵的单条视频贴片广告。
3《罗辑思维》盈利之路上的挑战与突破
3.1 面临内外部的双重挑战
3.1.1 如何长期维持庞大用户群和建设良性的社群
目前《罗辑思维》发展迅猛,但是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的困境也慢慢浮出水面,如何权衡商业、内容、用户之间的关系需要罗振宇与其团队慎重考量。
《罗辑思维》面临着持续増长的用户数与良性社群建设之间的权衡,如果用户的服务和体验不能得到较好完善,意见和建议不能很好的被采纳和重视,庞大的用户将会成为一个阻碍因素,如何服务好庞大的会员是一大难题。
3.1.2 节目内容面临的外部竞争
罗振宇自诩为“互联网时代的手艺人”,提倡“工匠精神”,崇尚把节目做到极致。但是当下的互联网文化产品种类繁杂,内容多样,仅网络自媒体脱口秀节目就不下20个,其节目用户注意力已经逐渐被同行业的其他内容生产者所分割;另外,《罗辑思维》节目的定位模糊,内容涉足面太广,与定位明确更专业的节目相比,使罗振宇的许多观点难免缺少专业度,又使其“工匠精神”的形象黯然失色,行业竞争成为了罗辑思维面临的显要困境。
3.2 迎接挑战找准突破口
《罗辑思维》主编杜若洋说过“自媒体运营的挑战不是内容生产,而是社群运作,如何吸引大量优质的UGC4(用户生产内容)是个门槛非常高的事情,因为不同于热闹的图片分享网站,阅读书籍并上传完整的心得不是件容易的事情”[3]。《罗辑思维》在探索盈利之途上还要坚持走以“打造主持人强大的人格魅力为支撑,多媒体整合传播为渠道,进行差异化竞争为策略,精准的受众定位为方向”的道路。它“媒体+社群+电商”的变现模式更加清晰、增值和众筹将会成为下一个突破口。
4 总结
《罗辑思维》的创办者充分把握住了互联网媒介融合时代下的风口,抓住了新媒体时代观众需求曲线处的长尾,从自建团队、自我营销、毫不知名,发展到拥有百万观众,探索出了一条自己特有的盈利之路。对于大众来说它“电商+自媒体”的盈利方式以及“毫无理由的会员制”本应不被看好,而它却以独特的姿态走出了一条康庄大道。这不仅是它及时搭上了“互联网+新媒体”这辆快车,还与它的难以复制性、独特性和罗振宇人格的魅力、死磕的精神,敏锐的眼光,睿智的头脑和互联网思维的方式是分不开的。《罗辑思维》还处于迅速发展阶段,它未来的盈利之路仍处在探索之中,相信未来它还会给我们带来更多不可思议的惊喜。
参考文献
[1]李东楼.罗辑思维卖月饼,测真爱还是毁节[EB/OL].http://www.cyzone.cn/a/20140722/260785.html.
[2]刘燕.简析自媒体节目罗辑思维的商业思维及其盈利模式[J].视听,2015(6):14-15.
[3]徐达内.微信公众号的五类商业变现模式[J].新闻与写作,2015(7):10-13.
互联网思维之用户思维 篇2
--------------值得收藏的干货!-------------
2014年11月18日,第八届创业周暨全球创业周中国站活动在上海开幕,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创业学教授李善友做了主题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颠覆式创新”的演讲。李善友是酷六网的创始人,他认为自己创业失败,是因为不懂产品,不重视产品,而做好产品,则需要做到极致、简洁和情怀。
以下为李善友的演讲摘要:
李善友: 今天我想讲 “互联网思维”里的“产品篇”。公司有很多维度,这些纬度都重要:产品、管理、营销、技术、战略。但是如果你各个方面都有所涉猎,实际上你就不能在某一个方面达到极致。如果从这些纬度里面,假如说全部都消失掉只剩下一个纬度,那个纬度是什么呢?我个人会认为是“产品”。尤其是对于一个创业公司来讲,今天更重要的,唯一能够抓的事情就是产品。第二个纬度,会加什么呢?我会加“社区”两个字。这两个东西合起来,就是我个人的互联网思维,叫:产品型社群。
产品型社群运作的方式就是自组织的方式,或者换句话说,我的互联网思维也有七个字,叫:产品、社群、自组织。这就是产品型社群的七字诀。今天在这里我想关于“产品”跟各位能够有所交代。
到底是什么逻辑,让战略、让品牌虚无化、边缘化,而“产品”几乎成为今天的一切?如果让我来理解,六个字送给各位——产品生命周期。因为产品生命周期发生了变化,工业时代你有足够的数据收集起来对未来有预测、预判。今天产品生命周期大大缩短,这是对在位企业的一个诅咒,是对在野企业的一个优势。为什么变短了呢?在这里向各位推荐一本书,《创新者的窘境》。《创新者的窘境》里面有一句:技术进步的步伐一定会超过市场需要的速度。而一旦技术的进行超过了用户的需求,就会存在性能过剩,一旦出现了性能过剩,产品生命周期即到OVER。
所有这些证据表明,技术在加速进步。技术进步的周期越来越快,当然产品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了。如果技术指数级的进步,当然是产品更新的速度也指数级的变短。我们过去看一个产品的生命周期有一个2.5%的创新者,13.5%的尝鲜者,34%的早期大众,34%的后期大众,16%的落伍者。这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一个关于产品生命周期,今天创新方式叫“大爆炸式”的创新。我们上来只有两类人:一类人,试用者。另外一类,其他人。试用者和其他人,然后没有别的人了。回过头来讲,为什么说今天“脑残粉”特别重要?脑残粉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试用者,所以我们看看今天的东西,我们会发现一个很让我们不太喜欢的调调。一个东西迅速的成功,然后会迅速的走到它的生命周期过去。
尤其移动互联网突然出来一个APP很火,过两天不火了。今天这个时代产品变得速成然后速死。尽管你不喜欢,但没办法,你必须适应这个状况。
为什么我今天讲“产品”?因为以产品为颠覆将成为今天这个时代的常态。对于创业者而言,用产品来切入,可能是最好的一种切入的方式吧。
那什么叫产品?我比较喜欢的罗振宇讲过一句话:“产品的本质是连接的中介,工业时代承载的是具体的功能,互联网时代连接的是趣味和情感。”看,也是“情感”两个字。
乔布斯对“产品”的理解是什么?1997年乔布斯重返苹果,第一次公开演讲上他对苹果的产品大加批评,说:“苹果的产品糟透了!它们没有灵魂!”你为什么要求一个产品有灵魂呢?乔爷重返苹果之后,要求它的产品要有灵魂。
今天全宇宙最好的手机依然是苹果的手机,为什么苹果手机依然这么好?他们强调的居然是情感。1997年的时候还是工业时代,那个时候身处工业时代的乔爷居然把今天互联网时代的联想带了回去。
今天卖的是情感,而不是产品本身。如果你的产品没有覆盖到另外的情感,你产品的价值就远远不如以前那么大了。工业时代可以说是科学时代,工业革命以技术为先的,我们总是讲工业时代的时候以技术为导向。互联网时代呢?下一个判断来讲,是以产品为导向。技术时代最重要的是功能,产品时代最重要的是审美。今天互联网时代或者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强调的是情感的体验,这就是两个时代特别大的不同。
你今天做一个好的功能出来是应该的,所以功能体验成为标配,而情感体验成为强需。由于功能体验已经是标配了,所以各位在未来的时候“情感体验”超过“功能体验”这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产品性能特征的重大变化。在这里面有两层意义:1.做出好产品出来是应该的。2.在好产品跟别人比的比较点已经从“硬”变“软”,从“实”变“虚”,情感出来了。关于这个“情感”大概有三点,我选了三个词出来,我想可能是“情感”这方面可以匹配的。既然产品进入到“审美主义”,“审美主义”有什么样的关键词呢?我选了三个关键词出来,今天跟各位分享一下,即:极致、情怀、简洁。这三个关键词一定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激发用户情感非常重要的三个词。
一、极致。
雷军经常在发布会的时候会讲这句话:“小米的产品态度,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愿意不厌其烦地改来改去。”雷军去任何一个地方演讲的时候,都会在那个地方彩排两次,这让我非常之佩服。而乔爷要演讲的时候,都会把剧场包下来一个星期。这是精神极致的感觉。真是对极致的追求。雷军会对大家说:“我们小米没有KPI,如果有,我们只有两个KPI。第一,用户用了我产品之后是否尖叫。第二,你用了我们的产品之后,是否会推荐给你的朋友。”其实这就是一个标准,都是关于“产品”的标准。
我自己看《乔布斯传》很多遍,乔布斯是被抛弃的,把是被人收养的。乔布斯的养父会做木匠活,他父亲会把靠墙的板也用好木头。乔布斯问他父亲说:“爸爸,后面的木头我们根本看不见,你为什么还要用好木头呢?”他父亲说:“乔布斯,如果你知道咱们家这个柜子后面板是好木头,和你知道咱们家柜子后面的板是坏木头,你对这个柜子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很显然这句话影响了乔斯一生。
极致,真的是做到了极致。你看不到的地方他都做了,何况你看得到的地方。我回忆了一下我为什么创业失败?就是因为我不懂产品,我不重视产品。当年我在搜狐做总编辑,后来下海创业做了一个视频网站叫酷6。我大量的时间跟投资人在一起。回过头来看,如果你公司的产品不够好,产品不够牛逼,基础不够稳定,外面这点虚荣,外面得到的短暂利润就如同沙滩上盖了一个高楼一样,瞬间就会坍塌下去。
讲到这儿的时候,可能会有人问我:我是不是在追求完美?错,我不是完美主义者。今天我讲的“极致”绝对不等同于“完美”。对“单点极致”一个比较好的描述叫“一针捅破天”。过去做事情必须面铺的足够宽才可以,今天由于互联网时代你可以在极小的地方捅的足够深,最后的收获反而更大。
创业切忌不要什么都做,抓住一个点,增加一样点把它做上去,然后Aii In吧。1.边缘切入。卫士本来是金山最强的,它放弃卫士避开360正面的墙做了一个毒霸出来,最后追到了360的1/3。But这时候遇到一件事情,PC互联网流量在下降,移动互联网在上升。这时候他又遇到一个选择出来,这时候他已经有了第一块根据地了。
2.单点极致。
在追赶360之后PC增长停滞了,它需要一个新的增长点。什么增长点呢?当时恰好有一个状况,360做PC搜索跟百度打去了,结果360没有布重兵在移动互联网上,然后傅盛说:我要全力做移动,PC我就放弃了。后来,他发现一个点,由于APP比较多,使得你的手机内存经常属于不足状态。他做了一个产品叫“清理大师”,帮助你手机清理这个内存的。这是极小极小的一点,做卫士转来做毒霸,毒霸又转来做清理这么小的一点。结果在这个点上,杀鸡用牛刀,一针捅破天。
3.以点带面。
工业时代为什么要强调“管理”?因为以体系促产品。今天为什么强调“单品”?单品出来之后,自然能够带动体系了。这叫“火车头理论”,腾讯QQ是不是火车头,微信是不是火车头?对于小米来说,小米手机是不是火车头?你只要做好一个单品,自然而然就会生出儿子、生出孙子出来。单品带体系,不是你自己事先规划的,而是自然生出来的,产品是有生命力的。
二、简洁。
“爽”胜过功能;“酷”是体验的方向。
看iTunes,乔布斯意识到音乐将是一笔大生意,他看了所有的音乐软件,得出一个结论:“它们都太复杂了,即使是天才也只能搞明白其中一半的功能。”我这个人是一个比较笨的人,我基本上脖子以下是没有用的。只要留着我这张嘴就可以了,当然脑子也给我留着,所以我动手能力特别弱。所有的机器或者电器需要的东西,我都会特别的恐慌。我以前总会责怪我自己太笨了,看了这段话我才明白,不是我太笨,是产品经理太笨了。他做出了只有他自己能用的东西那叫牛逼吗?那叫傻逼。好的技术人员,一定做不出好产品。为什么?好的技术人员是按照自己的能力去做的,产品经理和技术人员的区别是什么?产品经理必须把自己下降到小白、傻瓜的程度。你必须把自己变成小白,想像用户是小白的那个程度。
我有个业内朋友叫邵光荣,也许大家不熟悉,但51230.com大家应该听说过,他在这家婚恋网站做产品经理,51230与其他征婚交友网站的显著不同,就在于它的定位就是“最简单的婚恋网站。”,事实上,51230的成功也正是因为它看上去确实太简单了。
三、情怀。
在互联网时代的时候,如果你听我讲过营销,我会讲这句观点,叫:产品即广告。在工业时代的时候有个定位理论,定位理论是什么意思?定位理论是说管理消费者头脑当中的认知,因为人们头脑当中记不住太多的品牌,所以你要管理消费者头脑当中对品牌的认知。定位理论当中最高、最牛逼的做法就是你的品牌等于整个品类最牛逼了。但是今天已经不够了,今天已经从认知的管理,上升为情感的管理。如我所说,今天产品连接的是情感,过去连接的是功能。所以今天“品牌即情感”,过去最高状态是“品牌即品类”,今天品牌的最高状态是“品牌即情感”。
我们来看一下传统品牌怎么做和互联网品牌怎么做的?传统品牌老三样——明星代言,线下活动,媒体投放。明星,活动和媒体,是不是老三样?需要打广告。今天呢?变成什么了呢?个人魅力,然后你的产品体验,再加上必须你的用户成为你的粉丝,你的用户用了你的产品之后,还愿意去流传。“人”的角色必须进去,你的粉丝品牌必须进去,我们已然进入到“产品的人格化特征时代了”。
谢谢大家!
互联网思维下的HR管理之变 篇3
2015年,中国的人力资源管理趋势将呈现哪些变化?
关键的一点变化是:人力资源管理需要将人置于战略之上。人比战略重要,把人塑造对,战略就会更好。
对于HR从业者来说,首先,HR需要改变传统思维,将工作核心由关注岗位转到关心人,去触发、激励、组织人;其次,要成为更好的业务伙伴,了解公司的业务需求及发展,并从公司高层的角度进行思考。从而预见问题并提前行动;再次,HR部门需要成为积极主动的内部催化师,对人员进行培养及提升,建立情感统领性,解决内部冲突、阻力,帮助组织内的小微群体成长。
你的HR管理与互联网思维匹配吗?
如今,各行各业都在谈互联网精神,大家都在学习如何把自己变成“互联网公司”。互联网思维的主要特点:在企业的内部和外部更多地激发人,产生更多的信息、动力及效率,鼓励员工抓住可能的机会,看重员工对自我价值的挖掘,因此会出现更多有活力的小微组织,比如:海尔的创客实践。
此时,人际之间的社交、沟通、情感交流更为重要。并且,工作开展不再限于岗位要求,而是基于每个人的能力去打造有战斗力、凝聚力、有奋斗精神的团队。
以前,人力资源管理的手段主要是KPI考核之类的规范性管理,所谓的规模化战略就是控制,而这些都出于对员工的不信任。但随着组织的变革,员工掌握着核心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占有一定的生产资料,所以对员工的管控越来越难。
因此,公司不能封闭自己,而要让员工进入企业这个大平台,大家一起成长。这将是一个高明的放弃,通过放弃来实现更大的影响,让员工有额外的成长、额外的付出,从而实现个人和企业的共同成长。
HR管理进入“第三阶段”
人力资源已经随着时代的发展,走过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基于岗位的,通过绩效来进行的管理。以岗位为管理的单位,人成为了第二管理单元。人的兴趣是被压制的。人与人之间沟通不畅,紧张,容易沉淀一些不健康的因素。
第二阶段,是围绕战略进行的,关注到了战略的发展,却没有关注到人性的发展。人随战略变动时,由于没有统一心态,感到被折腾、被压迫、被裁剪,很难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第三阶段,是从人性角度出发的,关注人性、人的内心,关注人如何成为一个可再生资源,重视人的可塑性。
2015年,我们应该进入这个阶段了。
这就要求每个领导都是人力资源的管理者。一方面通过做好自己的事情,完成自我的成长,实现自身的价值;另一方面,要从关注自己转变到关注到每一个员工。
责任编辑:李靖
互联网思维下的酒店生存之道 篇4
一、引言
互联网思维,就是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用户、产品、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的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是:用户思维、简约思维、极致思维、迭代思维、流量思维、平台思维、跨界思维、社会化思维等。需要注意的是,不是因为有了互联网,才有了这些思维,而是因为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技术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使得这些思维得以集中爆发。
最早提出互联网思维的是百度公司创始人李彦宏,他认为互联网思维并不是互联网从业者的专有思维方式,而是从事各个行业的企业家,在互联网时代要逐渐学习互联网的方式去革新自己的传统思维方式。巨信传播总裁葛闻华曾说过:“淘汰你的不是互联网企业还是传统企业,而是你不具备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维营销的核心是将产品、需求、互动、数据、感官、工具等等融合起来。最终用超值的体验让你的客户得到了非同凡响的价值。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不仅仅改变了我们的交流方式,对经济发展模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样产生了深远影响。人类走过了农林经济,工业经济和服务经济时代,目前正在进入体验经济时代。在体验经济的背景下,伴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顾客的大多基本需求都能够得到满足,但正因如此,独特的、具有个性化色彩的深层次需要更加凸显出来。而酒店顾客的经济背景和知识结构使得他们普遍比其它行业的顾客更体现出对独特消费体验的心理诉求。正如美国《酒店杂志》主编杰夫·威斯汀先生所说:“一个安静、整洁、舒适的房间早已无法满足顾客的需要,他们希望在酒店得到的是一段新奇、难忘的享受和经历。”当今,互联网与酒店业的融合越来越频繁,互联网对酒店业的影响在加深,节奏在加快,特别是在当前酒店行业集团化、全球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学习互联网思维对当前酒店业实现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国内传统酒店业在互联网时代变革的迫切性
(一)传统酒店业的经营理念落后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酒店业发展的历程,如果以每10年为一个阶段,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个10年是中国饭店业历史上最辉煌的时代,那是在上世纪80年代。当时中国酒店业聚集了国内最优秀的一批人才,高端饭店所示范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管理方式都处在当时社会的前沿;到了上世纪90年代,互联网开始萌芽,但酒店业业却开始褪去光环,酒店业内部人才流失现象不断加剧,优秀毕业生少有将酒店业视为首选就业方向,酒店服务水平没有跟得上时代发展的潮流;而步入新世纪,一方面经济型酒店迅速崛起并对传统酒店业带来挑战,另一方面是近20年来,伴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年青一代消费者消费习惯的改变,传统的酒店业却因缺少实质性的创新而固步自封,渐渐脱离时代发展节奏而逐渐被边缘化。
(二)酒店服务机械化、同质化现象严重
星级酒店在中国酒店发展史上对行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放到当今体验经济时代,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极度膨胀,星级标准同质化的问题凸显。国内酒店在引进西方的标准化服务流程的同时,多数是只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没有深入学习其服务理念并结合中国国情进行创新,高星级酒店所标榜的高水平服务只是对国外标准化服务的机械性模仿,缺少本土化改造和个性化创新,也没在互联网时代进行相应的转型升级。
(三)没有以“用户体验”为核心进行针对性改造
传统酒店业将商务旅客主要接待对象,星级酒店在功能上片面追求大而全,装修上盲目追求高端奢华,但是没有考虑到当下85后成长起来并逐渐成为消费主力军的年轻人的四个基本特点:第一,生于、长于互联网;第二,爱玩、新潮、理性;第三,对客房面积并不是特别关注;第四,可以接受新品牌。完成从“我有什么,你玩什么”到“我要什么,你给什么”的转变,在多数情况下是以建设者认为的高标准进行的建设而没有针对顾客的需求进行针对性改进。星级酒店凭借硬件设施的“高端大气”对年轻人的吸引力远不如物美价廉且具有“草根情怀”的主题酒店吸引力大,这使得星级酒店前期大量资金投入建立起的高等级设施成为摆设;中国的经济型酒店发展同样一波三折,其刚刚出现时对传统酒店业大有星火燎原之势,而在2012年竟然的出现了全行业的普遍亏损。主要原因在于多数经济型酒店没有对客源市场进行进一步细分,找到客源市场的“蓝海”。面对当下顾客多元化的需求,酒店布局缺少针对性的调整。提供的服务针对性不足而且种类单一,例如对当下年轻旅客非常看重的网络功能、晾衣空间、公共空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渐渐失去了顾客的青睐。
三、互联网影响下酒店业的“新常态
(一)互联网正塑造新的酒店商业模式
在传统酒店业经营者看来,住宿和餐饮是这两个部分是最为重要的收入来源,前期密集的资本投入更是高星级酒店的必经之路。但是在互联网时代,尤其是在当下实体经济跟虚拟经济不断融合融合(以下简称O2O模式)的大背景下,酒店的商业模式将会有颠覆式创新。
1、酒店“O2O模式”逐步建立
酒店空间除了提供住宿、餐饮、商务会议、休闲养生等功能外,其实还是商品展示和体验的绝佳场所。客房的床上用品、浴室洗护用品、办公用品、装饰工艺品、电子产品,电器,酒店精品店销售的商品,SPA场所的用品等,都可能成为顾客感兴趣的商品,酒店也完全可以成为宣传展示和消费体验的绝佳场所。如果通过顾客的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智能终端将顾客导入到一个平台网络上,则可以构建一个新的电商入口,借鉴在电子商务领域中非常普遍的O2O商业模式来打造酒店的O2O模式。简而言之,把酒店作为商品展示和体验的空间,而下单则由相关的电商线上平台来处理,进一步把全国上千家酒店连接起来,整合线上线下,行业内外的相关资源,建立一个新的互联网电商入口,而这一新的商业模式的构建甚至会成为今后酒店最为主要的收入来源。
2、酒店的经营与资产所有分离成为行业发展趋势
当下,酒店业本身正在逐步成为一个越来越“轻盈”的行业。无论是洲际酒店集团,还是美国的喜达屋或希尔顿,早已停止了资本密集的地产投入,转而提供酒店授权、管理、托管和出租服务。作为最早走出这一步的酒店品牌-洲际酒店集团,在集团旗下的4,600多家酒店中,只有不到10家是直接持有物业的。产权型酒店、托管型酒店、分时度假型酒店等多种类型酒店不断涌现,酒店的经营和管理方式不断转型调整。在某些方面甚至出现了颠覆式创新。以托管为例,当房屋业主与酒店签订托管协议后,酒店可以根据实际经营需要对房间进行统一的装潢和布局,对房屋进行高效、专业、定期的保养,为客人提供接机、餐饮、家政等各类个性化专业服务。这样的经营模式颠覆了传统酒店和传统酒店管理公司概念,一旦其具备足够规模和影响力,建立起强大的消费者信用,通过不断降低客房空置率和酒店运营成本,达到提高酒店的综合效益的目的。
(二)互联网正塑造新的酒店功能设置
在很长一段时间,中国酒店从业者,尤其是投资者认为,星级就是房价的保证,在酒店建设中纷纷追求星级标准。这导致了国内大多数三星级酒店,虽然在规模和档次上不能和高星级酒店同日而语,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多功能厅、宴会厅、会议室、精品商场,甚至SPA、棋牌、足浴、KTV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这些配套设施在酒店建设初期投资大,维护成本高,在当下三星级酒店的平均入住率低于50%的现实下,以上高投入的设施大多时间都处于闲置状态,不仅无法创造经济效益,还会增加酒店的投资和运营成本。
原有的酒店功能设置多是以“工作圈”为标准来设计的,注重房间的大面积,家具的高品质、电气设备的高等级,用硬件设施的等级差异为各级领导者或被领导者提供不同等级的服务。但现在社会化的消费模式已经从“工作圈”转化为“生活”,产品与功能的定位必须随之改变。我国酒店走过了改革开放初期的招待所模式,当下多停留在星级酒店模式的中后期,而在当下和更远的将来,随着大众消费水平的提高和“主题酒店”、“度假酒店”、“艺术酒店”等多样化酒店不断涌现,酒店将成为大众的日常消费品,需要通过不断推陈出新,在品牌塑造、建筑外观、装潢设计、功能设置、服务意识等方面多下功夫,以不同的“体验感”和“文化差异”打造让人尖叫的酒店产品才能不断赢得更多消费者的青睐。
(三)互联网正塑造新的酒店人力资源管理方式
用户思维: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 篇5
用户思维即用户至上思维,它是互联网思维中最基础、最重要的思维。用户思维强调我们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用户参与、体验为核心,以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为关键,为每一位用户提供最适合的服务,努力打造产品和服务品牌。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服务品牌,它的竞争力、吸引力如何,同样取决于它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职业教育也要以客户的需求为导向,重视用户的参与与体验。那么,职业教育的用户有哪些?政府向职业教育提供投资和经费,要求承担教育培训任务并输出合格毕业生;企业直接或间接向学校投资,要求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服务;家长和学生向学校缴纳学费,要求夯实人文底蕴、培养专业技能以成人成才。所以政府、企业、家长和学生都是职业教育的用户。
一、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满足用户的现实需求
促进就业是职业教育的办学导向,是职业教育的首要任务,也是教育用户的现实需求。一种产品出现和存在的理由在于有需求、有用户,职业教育这种服务产品存在和发展的理由同样在于有需求、有用户。用户是否满意是衡量服务的终极标准,也是检验一种产品是否有竞争力的关键。职业教育要想用户之所想,急用户之所急,满足用户的现实需求。要让学生学得一技之长以满足学生就业、升学的现实需求;要为企业培养、培训大批中高级技能型人才,以满足企业现实用工需求;还要为政府缓解就业压力,满足变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的社会需求。
二、以服务发展为宗旨,满足用户的发展需求
职业教育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这个发展既包含国家的发展、社会的发展、企业的发展,还应包含学生自身的发展。职业教育应从用户的长远角度出发,为用户提供发展的可能和空间,满足用户的新期待、新发展。职业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当下的就业问题,为学生提供职业技能培训,以提高其生存能力,还要强化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的培养,为学生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和职业生涯更好发展奠定基础,培养个体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要满足企业的当前需要,更要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职业教育还要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意识,以满足社会需求。职业教育更要强化学生的公民意识以服务国家需求,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接班人。
三、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满足用户的终极需求
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所在,也是职业教育的根本教学目标。职业教育的终极追求是培养德技双馨、全面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成才先成人,立功先立德。德是做人的根本,也是一个人成长的根基。立德就是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德为先,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教育学生、引导学生、感化学生;树人就是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去塑造学生、改变学生、发展学生。职业教育要从用户需要出发,满足用户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让各类用户都有更多的获得感。要满足家长的终极需求,通过文化素养的提高、技能水平的提升,为学生奠定成长根基,使学生最终成人成才。要站在企业的角度去思考问题,通过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和交流,创新合作机制,实现互利共赢。还要加快发展,为社会、国家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以推动国家的创新发展、可持续发展。
互联网思维之用户思维 篇6
关键词:“壹读”,互联网,用户思维,启示
一、“壹读”用户思维创新实践
(一)以“异质化”的内容赢得受众
“壹读”微信公众号以“轻幽默,有情趣”定位,提供文字、视频、音频等内容。
首先,从文字上看,其以一种轻松幽默的语气传达着知识性极强的内容,善于结合当前流行文化语境,与用户营造“共同的意义空间”。例如,《中国式闹洞房为什么这么“污”?》,“污”字便结合了当前流行文化语境。此外,“壹读”还擅长传播“冷科学”,如《跌入黑洞会发生什么?》,这与《中国青年报》的《冰点》周刊有着异曲同工之处。背离“大热门”才是成功之道。
其次,从视频来看,壹读视频由原来的4分钟改为3分钟,虽然简短但其笑点至少有20~30个,且传达逻辑清晰,知识含量极高,善于轻松解读严肃话题。2015年春节后广为传播的习大大打虎视频《群众路线动真格了?》便是壹读传媒的作品。
从音频来看,“壹读YY60秒”每天晚上10点推出晚安故事,内容都是团队原创,期间开通评论,与用户进行实时互动,展开话题讨论,拉近用户与媒体之间的距离,而不是一味地、单方面地向受众灌输知识。这种方式增加了用户的使用黏性,这种定期的互动易使受众养成一种行为习惯,而受众的习惯一旦被培养起来,这个节目自然会受到欢迎。
(二)栏目立足用户需要
“壹读”推送最为频繁的是“壹读精选”“壹读百科”等百科知识,其涉及的“冷知识”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好奇心。各种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科普小知识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凤凰FM联合“壹读”共同打造的“壹读说”,以“日常生活中的百科,文艺背后的历史,热点背后的冷知识”为内容,既有文字篇又有语音,用户可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阅读方式。
(三)推送时间充分考虑用户的生活节奏
“壹读”的文章推送时间大概是每天早上8点和晚上7点、9点的时间段。从推送时间上分析,“壹读”团队充分考虑到用户群体的需求和特点,上班高峰期以及晚上休息的黄金时间,这两个时间段刚好是用户空余的时间,适应了用户的生活节奏。一旦用户关注了“壹读”微信公众号,便可接收其推送的内容,能够极大地提高内容的“曝光率”。
(四)用户体验至上
从界面风格上看,布局简洁且分类明晰,底部设有壹读视频、壹读招牌和勾搭壹读君三个小模块,每个模块有2~3个子类目,点击相关类目会跳转至相应页面。其中壹读视频、音频会有往期链接,以供用户随时观看。
“壹读”提供了一种新玩法就是“拍呀”,它是一个手机拍卖平台,其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双向传播的特性,需要用户与“壹读”进行互动,从而赚到虚拟货币,即“节操”,“壹读”从客户那里拿到一些产品,然后用户可以用这些“节操”进行拍卖。其拍品既有诸如“游泳馆1000元”“餐厅代金券100元”等现实或虚拟货币,也有智能小提琴、生活大礼包等实物,此外还包括景点门票、演唱会门票等。
二、用户思维的效益
(一)吸引用户的注意,有利于发展“注意力经济”
美国经济学家Goidhaber说:“经济是由稀缺的东西所决定的。”“壹读”注重用户思维,以其特有的“轻幽默,重情趣”的定位吸引了用户的眼球,赢得了众多粉丝。在这个注意力匮乏的时代,注意力成为一种稀缺资源,这就意味着谁先抓住了用户的注意力,谁便赢得了这场“注意力经济”战争。而“注意力经济”带来的是公众号粉丝的增加、原文转发率的提高、视频点击率的提高等硬性指标,随之而来的便是广告商的青睐,进而带来可观的收入。
(二)有利于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会对产品进行一定的评价。在互联网环境中,借助互联网传播便捷、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等特点,产品的口碑便可迅速波及整个朋友圈,形成“病毒式”传播效应。这种传播方式是互联网独有的传播方式,一旦在用户中形成口碑,就会产生口碑营销,通过口碑营销,能够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壹读”凭借注重用户思维,深挖用户的需求,形成了良好的口碑,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三、“壹读”用户思维实践带给媒体的启示
(一)坚守“内容为王”
“内容为王”始终是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任何产品如果自身内容得不到用户喜爱,那么它注定会停滞不前,即使有再华丽的“包装”也无济于事。除了“壹读”的传统渠道以外,“壹读”还将视频渠道、音频渠道、互联网渠道进行整合,共同推出精品内容。“壹读”官方微博共有35万粉丝,截至2016年4月共发布微博16024条。其发布内容大多是以吐槽、解释热点评论、发布轻松有趣的小知识为主,以“碎片化”“网络化”的形式出现,语言活泼,极具互动性。此外,强调内容为王还提醒人们避免过度依赖渠道而忽视内容,因此也有利于整个媒体行业的持续发展。
(二)打造“私人订制”,优化服务
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手段,分析用户的数据,获得用户的喜爱;根据RSS等技术手段,将收集起来的用户偏好进行分门别类,按照不同的用户需求将信息发送给指定用户,形成“私人订制”。Google作为老牌搜索引擎,其会根据用户的搜索习惯确定搜索内容的排序,为用户制定属于自己的搜索列表,使得每个人和每个人的搜索结果不同,这就体现了“私人定制”。在这个抢占用户的时代,谁先赢得用户的青睐,谁便拥有优先发展权。
参考文献
[1]陈如毅.论媒体融合之下学术期刊的“内容为王”[J].荆楚学刊,2015(11):77-78.
[2]高贵武,刘娟.内容依旧为王:融合背景下的媒体发展之道[J].电视研究,2015(04):101-102.
[4]李成,贺俊浩.壹读:把一种语态做成生意[J].中国报业,2014(03):156-157.
[5]蔡思琴.浅析“壹读”的数字化变革[J].新闻研究导刊,2015(08):148-150.
对以用户为核心的设计思维的思考 篇7
1 以用户为核心的设计现状
“以用户为核心”, 简单的说, 就是在设计产品时, 从用户的需求和用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的体验出发, 以用户为中心, 让产品迎合用户的需求, 而不是让用户去适应产品。在设计过程中, 产品设计师或开发者需要考虑用户的使用习惯、预期的交互方式、视觉感受等, 使产品的使用流程、信息架构以及人机交互方式达到最优, 将以用户为核心的设计思维贯彻于设计的始终。以用户为核心的设计思维是一种理解用户, 将用户的目标、需求与企业的商业宗旨相结合的理想思维。
近年来, 为了提高投资效率, 提升经济效益, 国内各大生产商和运营商也开始注重用户的满意度和投入的精准化。比如腾讯、阿里巴巴、百度、360等互联网公司已经建立了用户研究与体验设计部, 并逐步深入用户挖掘;美的、海尔等制造企业也都成立了用户研究相关部门与用户体验中心。以用户为核心的设计思维逐步受到重视, 用户研究也更加专业化。
2 以用户为核心的设计思维的应用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柳冠中教授提出了设计事理学的方法论学说, 基于“形而上”哲学重新阐释了工业设计的创新方法, 强调设计不是基于物, 而是基于人。设计应该从引发人与物关系的事件、情境的维度入手, 洞察人的目的性、群体性和环境特性, 将“事理”作为设计思考的线索。而这里的“人”就是“用户”。
现如今, 以用户为核心的设计思维已经贯穿至许多细节中。比如, 人的视觉注意力首先会锁定左上的位置。为了使设计符合人的这一行为习惯, 网页中最重要的信息一般会在页面的左上部分。又比如, 用户在做出某一指定动作后需要反馈, 因此, 按钮按下去的状态与平常状态有所区别。再比如, 人们在排队结账时处于一种无聊的状态, 他们面前的商品极易引起他们的注意, 因此, 超市收银台前通常设有货架。这样不仅可以分散人们的注意力, 还可以促进商品的销售。
汉王科技推出了一款英文翻译产品“e典笔”。这款产品开发的目的是满足英文学习者查阅单词的需求。在开发的过程中, 设计人员发现电子翻译类的软件虽然已经发展多年, 但其高效率只有在查阅电子文档时才得以体现, 而在纸质文档方面, 其功效难以有效发挥。基于用户对纸质书与电子词典高速查阅体验的需求, 设计师找到了设计的突破口, 最终设计出一种全新的查阅词典的方式。设计师在“e典笔”的前段设置了一个扫描头和一个触控式灯头, 使用者只要将笔尖轻轻压在纸上即可触动开关, 为扫描头提供光源, 以确保印刷体的英文文字被准确扫描, 同时笔身上的LED屏可显示翻译内容或者单词词义。在技术方面, “e典笔”采用了十分成熟的OCR字符识别技术。由此可见, “e典笔”是在充分考虑用户需求的基础上设计的, 而不是以技术或开发成本为导向, 这也决定了这类产品更符合用户的习惯、经验和期待。
3 以用户为核心的设计思维的意义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两方面来衡量一种产品设计是否以用户为中心:①在特定的使用环境和特定的用途下, 产品的有效性、效率及用户的主观满意度;②产品对目标用户群的吸引程度、易学程度, 用户在体验产品前后的整体心理感受等。以用户为核心的设计思维不仅对公司设计产品有所帮助, 更能使用户从中受益。
许多层面的因素都会影响产品的开发, 既可能是用户需求、企业利益, 又可能是技术层面的驱动。但从本质上来讲, 这些因素本身并不矛盾。一个好的产品首先需要从用户需求和企业利益的角度综合考虑, 其次是尽可能地降低成本。而这两者都需要建立在技术的基础上。在产品的早期开发阶段, 如果能充分掌握目标用户群的需求, 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产品的后期维护成本。从另一个角度来讲, 这也是降低开发成本的一种方式。在用户使用产品的过程中, 易用性是衡量产品好坏的标准之一。这就需要我们在早期的设计阶段就以用户为中心。
好的产品体验来源于用户需求, 同时又超越用户需求, 以用户需求为基础的产品设计不仅有利于设计师对产品未来发展方向的把控, 还有利于设计师对系列产品的整体规划。
用户在选择同类产品时更注重产品使用过程中需要的学习成本、时间成本以及情绪感受。设计师只有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对产品进行开发, 才能为企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4 结论
从以上论述不难看出, 好的设计必须以用户为核心, 对用户的行为、习惯进行深入的挖掘, 对用户的需求进行深层次的探索, 对用户的心理进行透彻的剖析。只有这样, 才能设计出更符合用户使用需求的好产品。以用户为核心的设计思维是产品创新很关键的一步, 因此, 设计师要想设计出好的产品, 就必须将用户的需求、产品与用户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 寻求用户与产品的和谐, 这也是今后工业设计发展的必然方向。
摘要:从以用户为核心的设计思维的概念入手, 论述了相应的设计实例, 总结了以用户为核心的设计思维的重要意义, 提出以用户为核心的设计思维是产品创新关键的一步, 并对其相关方面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以用户为核心,设计思维,用户需求,产品设计
参考文献
[1]柳冠中.事理学——创新设计思维方法[G]//节能环保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 (二) , 2007.
互联网思维之用户思维 篇8
数字技术的发展催生了新媒体,破除了媒体之间的壁垒,给媒体带来了一场全局性的、革命性的变革,从根本上改变了媒体的传播规则和业态环境。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时代最深刻的变革是媒体与受众关系发生了变化。[1]从受众角度来看,受众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只能被动接收信息的受者,而是具备了对信息的主动选择权并能够随时传播信息的受者,故有学者提出用“用户”一词来代替“受众”更为准确。从媒体角度而言,传统媒体的信息发布以传者为中心,而新兴媒体则以受者为中心进行信息的甄选及投放。
无论是在传统媒体时代还是新媒体时代,受众都是媒体赖以生存的土壤,也是媒体必争的资源。如今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新媒体与同行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要使受众转变为自身用户,则必须要在洞察用户的基础上将“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渗透到内容生产、渠道拓展、运营管理等每一个环节中。
二、新媒体环境下的受众特征
(一)受众角色多样化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将受众从单一的信息接收者这一角色中解脱出来,并使受众以搜索者、发布者、反馈者等角色参与到信息的传播过程中。对于一条新闻或信息,受众可以根据自身兴趣,借助微博、微信客户端等各种平台进行讨论、咨询等。同时,受众也能够利用自媒体平台发布信息,将所见所闻和突发事件第一时间发布出去。由此可见,在全媒体时代受众同时扮演了多种角色,与媒介的互动日益频繁,其相互之间的影响也越来越深。
(二)受众信息阅读碎片化
在媒体融合的语境下,数字化信息传播技术打破了受众接收信息的时间和空间限制,改变了受众的阅读习惯。碎片化阅读既是指阅读内容的零散化、多元化,也指阅读时间的碎片化。[2]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得人们没有大块的时间去阅读长篇幅的内容,只能利用乘车路上、餐前饭后的零碎时间去实现信息的获取、发布和利用,参与人际互动,碎片化内容也因此得以广泛传播。
(三)受众阅读设备移动化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其中,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20亿,有90.1%的网民通过手机上网。[3]由此可见,手机凭借其便捷性和功能的丰富性成为受众获取信息的主要设备,可以说移动视听时代已经到来。
三、用户中心思维下的媒体融合发展路径
(一)以用户为中心打造新媒体产品
新媒体产品不能仅以纸质媒介的内容为支撑,而应当向用户提供原创的、个性化的优质内容。2014年,上海报业集团提出“率先探索互联网思维下的新型媒体产品”,并指出该产品的两项标准:一是专业权威;二是特色分众。[4]专业权威是传统媒体的优势,而特色分众则要求内容生产要充分考虑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努力做到量身定做、精准传播。“南周知道”以移动客户端和微信公众号的形式为用户提供信息,内容较为轻松,适合网络传播。“今日头条”则利用算法推荐为用户提供其偏好的内容,“用户至上”理念体现得尤为明显。
(二)优化服务,提升用户体验
互联网思维统筹下的新媒体不仅要提供优质内容,更要通过服务去满足用户因内容而产生的其他相关需求。内容是手段,服务才是目的。[5]纽约时报网提供的在线购买服务将产品嵌入内容当中,如将网上购票与影评栏目绑定,使用户能够在阅读影评的同时随手购票。[1]传统媒体在转型的过程中应将受众看作用户,优化自身服务从而提升用户体验和用户黏性。
(三)选拔具有互联网思维的“掌舵人”
在媒体转型过程中,人才战略也十分值得重视。许多传统媒体在转型过程中招募了相关的新媒体技术和编辑人员,但却没有发挥出其真正的价值。因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更懂得当代受众需求的新媒体人员并没有决策权,新媒体发展受到传统管理思想限制。故媒体应交予他们部分或全部的决策权,使其成为新媒体的“掌舵人”。同属上海报业集团的“澎湃新闻”和东方日报就分别拥有自己的编辑团队,并各自独立运作。[4]
四、结语
当下的传媒业正处在一个变革期,媒体融合势头正旺。在媒体融合进程中,应当内容采集、产品设计与渠道并重,缺一不可,而这一切只有从“以用户为中心”的角度出发才能使信息更有效地传至受众。传统媒体若固守旧有模式和思维,一味凭借“内容为王”“渠道为王”“技术为王”注定是行不通的,媒体转型最需要的是“新鲜的血液”,在互联网环境下形成新的媒体融合理念,即以用户数据为中心,产品与服务为导向,实现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一体化融合。[6]
摘要:随着新媒体技术的日渐成熟和内容的日臻完善,传统媒体(尤其是报业)的生存状况不容乐观,如何在新形势下求得生存与发展,成为国内大小传统媒体共同面临的问题。本文从新时代媒体与用户关系的转变出发,在分析当前受众特征的基础上,指出“用户中心”思维下的媒体融合路径:一是以用户为中心打造新媒体产品;二是优化服务、提升用户体验;三是选拔具有互联网思维的“掌舵人”。
关键词:媒体融合,新媒体,“用户中心”
参考文献
[1]陈力丹,史一琪.重构媒体与用户关系——国际媒体同行的互联网思维经验[J].新闻界,2014(24):75-80.
[2]王艳玲.让碎片化阅读成为经典导读的有效途径[J].新闻爱好者,2015(03):66-68.
[3]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DB/OL].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601/t20160122_53271.htm,2016-01-22.
[4]王伟.用创新思维发展新媒体,推进融合发展——上海报业集团的实践和思考[J].传媒(下),2015(4):38-40.
[5]王思齐.传统媒体转型亟需互联网基因——以上海报业集团的移动客户端为例谈传统媒体转型[J].新闻世界,2015(8):28-30.
【互联网思维之用户思维】推荐阅读:
李善友演讲:互联网思维之产品篇06-09
设计的互联网思维07-05
互联网思维的盈利模式06-20
互联网思维广播电视09-19
图书编辑的互联网思维09-22
互联网思维精髓大总结07-13
用互联网思维领航传统媒体07-02
互联网思维与中小企业01-05
从互联网思维到互联网金融从转变到融合05-31
什么叫互联网思维和相关段子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