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互联网思维改造房地产

2024-09-22

以互联网思维改造房地产(共7篇)

以互联网思维改造房地产 篇1

以互联网思维改造房地产(精华&干货)

【主编推荐】房地产互联网思维——房地产如何转型(可能是迄今为止最好的一篇)

说到互联网思维对传统产业的影响,近期最有趣的便是中国房地产老大——万科集团组织高管团队去互联网企业“取经”的新闻了。

也不知道郁亮和他的高管们是否已恍然顿悟,学会了互联网思维的精髓,并最终可以憋出厉害的大招,来“自己革自己的命”,从而换取万科的新生。

房地产商如何正确理解互联网思维

正如海尔董事长张瑞敏所言“只有时代的企业,没有成功的企业”,万科作为一个有着强危机意识的企业,已敏锐感觉到中国房产市场已进入“下半场”,持续多年的囤地捂盘、野蛮生长的暴利时代即将结束,迎来关键的转型节点。

而在互联网时代,万科最担心的就是房地产行业出现一个类似“小米”的搅局者,以互联网的思维模式打碎行业旧秩序,威胁甚至取代以万科为代表的行业传统模式。而事实好像也是如此,譬如郁亮刚拜访完小米公司,网上马上就有消息传出“小米公寓”即将开建。

如果还有传统行业的大佬或落伍的观察者认为万科是在“杞人忧天”,并轻视“小米”只是炒作博眼球的话,那就真要小心了。

因为互联网思维带来的破坏性商业变革,是大势所趋,有着摧枯拉朽的强大力量,也代表着“提升社会效率,节约消费成本,压榨不当利润”的先进商业模式。万科如此焦虑,小米那么傲娇,均缘于对于这一态势的清醒判断和深刻认知。

虽说万科已经意识到传统房地产业的互联网化改革势在必行,也刻不容缓,但究竟如何转型,如何创新,却真是一个老大的难题。在芝麻哥看来,无论互联网大佬们兜售的“大力丸”,还是马佳佳小妹妹熬制的“迷魂汤”,或都诚意十足。

但由于缺乏对房地产业和互联网思想的深刻认知,干货不足,法术有限,多是轻车熟路地耍了几把花活而已,赚个情面或吆喝罢了。我不以为万科的高管们得到了他们想要得到的答案。

芝麻哥以为,如果仅仅以“术”的心态看待或利用互联网思维,未免太过浅薄,传统房地产商要想成功转型,更应该从以下三个 “道”的层面来认知互联网思维。

一是正确理解互联网思维的本质。

如果剥去互联网思维的层层面纱,我们就会发现其精神内核源自乔布斯,而不是雷布斯。

具体来讲,就是紧紧贴合“人性化“的时代需求,用科技的手段,以艺术的气质,把产品和服务做到一种极致。这种极致,要实现实用性和艺术性的完美融合,并以快速迭代的方式,不断演进升级,与用户的需求共同成长。对于房地产商而言,那就是建房子以及为业主提供物业服务的所有标准,时刻要以“人的尺度”衡量。

要知道人类对居住条件的终极目标,是舒适而美好地诗意栖居。理解并悟透了这一点,神神叨叨的“互联网思维”才能走下神坛,化为房地产商进行产品创新和服务升级的真正思想利器。

二是实现两个完美的转变。

就行业本质言,房地产商可不是 “盖房子的”那么简单。房地产商最核心的竞争要素是不动产的管理能力和社区服务水平。

也就是说,管理的是物,那就要考虑让“物业”保值增值,服务的是人,那就要考虑让“业主”舒服满意。要实现这两个层面的管理升级,房地产商就必须完成两个转变:一是角色的转变,从生意人变为产品人。

以前房地商认为房子能卖出去就是成功,所以对营销非常重视。房地产商给我们留下的普遍印象就是擅长概念创新和广告炒作。如果仅把互联网思维理解成一种“优秀的社会化媒体营销”手段,那就依然是生意人的惯性思维,必须改变。

互联网时代的成功是建立在好产品的基础上,所以房地商必须明白,只有建造出让人想住的好房子才是王道。而好产品又不必局限在新房子上,好的旧屋改造方案,好的物业管理创新,好的社区服务升级,也都是“产品人”思维的体现。

二是商业模式的转变,从原来的单维度靠挤压成本要利润变为多维度凭服务增值要利润。互联网时代最重要的变化就是消费者主权意识迅速觉醒,以往由商家主导的市场已变为由消费者强势主导,顾客变成真正的上帝。正所谓“粉丝经济”的真谛,并非取决于商家自身有多强,而是取决于商家的姿态有多低。对房地产商而言,也必须积极转换身份,全心全意地为业主服务,只要业主满意,挣钱就是捎带的事了。

三是正确认知自己的资源优势,寻找正确的入口。

正如老话说得那样,隔行如隔山,每个行业的互联网化改造,必然要受其行业特点的局限,而每个企业在转化的过程中,又必然受到行业趋势和成长基因的影响。

在芝麻哥看来,未来5-10年内,房地产商将会面临三大主力消费群体带来的商机和挑战。一是九零后为代表的居住消费需求,二是老龄化加快带来的养老地产爆发式增长,三是城市升级带来的公共空间或服务设施的改造需求。马佳佳在万科演说中提出“九零后不买房”的论断,引来网上热议一片,房地产圈大佬任志强大佬首先表示不同意,并认为九零后不买是“没有买的能力,也没到买的时候”。

而马佳佳的支持者则认为,九零后独生子女居多,爷爷奶奶、姥爷姥姥、再加上双方父母,九零后小俩口将来至少会拥有4-8套房产,所以买房动力不强。

若要问芝麻哥的意见,我只能持“骑墙”的态度,认为双方都对也都不对。如果严谨点回答,那就是未来5-10年内,任志强可能是对的,而之后则可能马佳佳是正确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首先要从中国人牢固的房子情结谈起。对于中国人而言,结婚成家时必须拥有一套“安身立命”的房子,好像是天经地义的基本要求和心理预期。

虽然时代一直在变,但这方面的需求从来就没有代际划分,不管几零后都是如此。而未来5-10年内是九零后的结婚成家的高峰期,也是他们形成住房刚需的旺盛期。

而这段时间内,按中国人群代际结构和平均寿命推断,理论上归属他们的老人房产恐怕还不能腾挪给他们(或许10-20年后才有可能)。也就是说至少未来5年内,房地产商还有最后一个“黄金五年”来缓冲或狂欢。

可佐证的是,有报告预测“2018年前后,中国楼市很有可能从增量市场转为存量市场,销售面积将出现历史性拐点,步入平缓和下滑期”。

也就是说,九零后为主力消费群体的新房子肯定还会建,也正在建,也必然有着庞大而稳定的市场需求,但是这个阶段最多也只有5年的高峰期,然后就会转入一个“供大于求”的历史性拐点。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对于饱受互联网洗礼,心态愈来开放,消费也愈来趋于理性的九零后而言,对于房子的需求,期许和等待的弹性可能也会拉长。

这一代人不像七零后或八零后那样,因为强烈的自住需求,又没有啥可继承的,所以首套房子要死要活地去抢。他们或许会想,既然迟早会拥有那么多的房子,又何必着急呢?

所以,或许正如马佳佳所言,还真是会有相当一部分九零后(特别是九五后)会放弃买房子的打算,反正只需要耐心等几年,房间迟早是会有的。何况当下房价虚高(特别是一线城市),他们就真是到了买的时候,也恐怕买不起。由此看来,要想让这批迟早拥有多套房产的房主甘当房奴,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面对新一代主力消费群体的购买乏力和趋势变化,身处市场一线的房地商应该有着更直观的感受和压力。但是不等于说从这一代人开始,房地产市场就没有了增长的空间和乐观的未来。

只要我们注意观察九零后的大学生宿舍布臵,就会发现这一代人对于住宿环境的要求和品位追求,有了质的提升,是真正可以和国际潮流无缝接轨的。

但他们工作后面临的居住选择,往往令他们失望甚至绝望。凡是在一线城市有过租房经验的人都知道,租房子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情。

不提寄生虫般的中介公司,不提太纠结的合租室友,不提势利眼的大房东,不提狐假虎威的二房东,便是那糟糕逼仄的居住环境,就足以让人压抑得要疯。

更让年轻人不爽的,则是不合理的城市生态分布造成的日间重复疲劳迁移。由于年轻人绝大部分都是上班族,白天要在市中心的商圈地带上班,下班后又常常要迁栖到偏远的郊区居住,每天在路上花费的时间短则一两个小时,长则三四个小时,想想日复一日,能不让年轻人脾气见长吗?能不过劳死么?现在许多年轻人离开一线城市,与其说是被高房价逼离的,倒不如说是被住得没尊严气走的。

也就是说,无论是暂不买房的有户口城市青年,还是漂在大城市的没户口的有志青年,他们都非常渴望独立的、个性的、舒服的、漂亮的栖居空间。考虑到经济因素,这个空间肯定也是以租赁为主的。

但当下落后得有些荒唐,甚至操蛋的房屋租赁市场,却完全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七零后、八零后在破出租屋里贴点明星画,然后发誓攒钱买房子的心理暗示和奋斗节奏,都已无法让九零后接受。而让年轻人拚爹啃老来买房子改善居住条件,其实也是一件不现实和不人道的事情。

租赁房屋本也是可以幸福又快乐生活的,但现在的租赁模式则肯定是不行的。坦率地讲,一线城市并不缺房子,譬如北京房屋空臵率就高达28.9%,如果有房地产商通过某种商业创新加以改变,重新进行资源整合,确保年轻人住得舒服点、有尊严些,不但可以抢占一个潜力无穷的全新市场,而且也算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善事。

有这种可能么?当然有。芝麻哥已设计出一种全新的房屋租赁业务,权且称为“青年公寓”。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公寓社区化。

人是群聚动物,年轻的九零后更是社交动物,所以公寓必须有适度的规模,必须配套合理,自成生态。这些公寓最好集中在交通相对便捷的次商圈(主商圈太贵,成本太高)辐射半径里,譬如市区一些老的居民楼或经营不善的酒店,以产权臵换或整楼租赁的方式进行改造,根据原有的结构布局,适度改造成酒店式微公寓和家居式公寓两大类型。

最大的改动是,每幢公寓的每个楼层增设公共厨房、公共洗衣间和公共活动室。房地产商必须明白,不给年轻人创造交流、学习、玩耍的公共空间,是非常不人道的行为。

想想年轻人为什么爱去麦当劳、肯德基就应该明白了,他们大多时候只是想要一个温暖、明亮、舒服的公共空间聚聚会、聊聊天罢了。

而中国式社区最操蛋的地方,恰是缺乏这样的室内公共空间。需要强调的是,考虑新生代对卫生和隐私的苛刻要求,最好不要设臵公共浴室或公共厕所。而且以我们的常识经验,这两个地方往往是最令人不舒服,也最难管理的公共空间,所以不要最好。

只要有了公共厨房、公共洗衣间和公共活动室三大公共空间,青年公寓的空间改造就算基本到位,至于孵化出什么样的社区生态,就由年轻人自己做主吧。

其次,要素经济化。

考虑年轻人所处的人生阶段特点,经济性应该是最主要的衡量指标。所以公寓的一切改造和设计,都必须以尽可能减少成本支出为原则。

譬如可以不设电梯(六层以下),譬如极简装修原则,譬如水、电、气的节能化改造,譬如居住空间的经济化分割,譬如家具和公共设施的耐用性设计等等。如果再先进一点,在成本可控的前提下,甚至可以考虑楼顶、阳台的太阳能改造,只要设计合理,每年省去照明和热水器的电费也应是相当可观的。

除了这些基础性的环保节能改造外,房地产商还应该提供一个更有想象力,也一定会让年轻人尖叫的环保服务,即电动汽车出租服务。要知道,九零后对汽车这样的代步工具或大玩具的渴求,就和想喝瓶可乐一样自然,可当下限购、摇号的政策又让他们离这个梦想太过遥远。如果房地产商和某些新型租车公司合作,充分盘活地下车库的潜力资源,组织一个网点密集、布局合理的电动汽车租赁网络,并以月租或年租的方式向年轻人提供服务,必将是一门很有钱途的大生意。

想想看,这样的服务,不但可以满足年轻人渴望变化,随意更换车型的需求,又能解决停车困难的问题,同时还能省去保养、修车等一大堆麻烦,最关键的是还不需要花大笔的钱,你说他们能不喜欢么?

再者,设计时尚化。

譬如青年公寓楼层间公共通道或逃生通道可适度改造成滑梯或滑竿模式,增加一些符合年轻人口味的生活乐趣。再譬如每个楼层的楼道、走廊以及整座建筑的外立面,都可鼓励艺术涂鸦或个性装饰等。如果想让青年公寓显得更酷一点,还可实行“艺术家宿舍”计划,即特别预留一套房间,以极优惠的价格(甚至免费)提供给街头艺术家居住,期限为一年。

对街头艺术家的选择,可先在社交网络公开招租或由艺术家自主申请,然后再由青年公寓的全体住户投票决定。这样每套公寓都可以拥有自己专属的社区艺术家了。而艺术家需要回报的,就是保证每周在公共活动室有个小型的免费演唱会,并通过社交网络、社区电台接受住户点歌的需求。

在芝麻哥看来,城市社区的人文进化,必然是朝更平等、更自由、更强调自治精神和双向互动的方向演化。以往戴红箍、拉横幅、贴告示等这些简单原始的社区管理早就OUT了,新生代需要更现代,更有创意,也更富人性需求的社区服务。

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进程加快,房地商介入养老产业已经是一种热门的趋势,但是拿出的解决方案,又实在太过粗暴和野蛮。目前很流行的一种趋势,也不过是在远郊起几幢低层建筑,再挖个池塘栽几棵树,美名曰园林景观,然后配套上老年医院、康复中心、集体食堂等,就堂而皇之称之为养老社区或养老地产。

除了这种养老社区之外,时下热炒的“居家养老”、“社区养老”、“以房养老”等模式,坦率地讲都是极不成熟的概念炒作,甚至可以说是缺脑子的表现。那么有没有一种高级一点、人性一点、合理一点、智慧一点的商业模式呢?

当然有。芝麻哥可以提供一个全新的商业创想和模式范本,以供有心的商家学习参考。这个模式姑且称之为“社区养老公寓——移巢计划”。

简单来讲,就是以社区为单位,把每个社区的空巢老人、有养老需求或投资意向的住户,通过产权臵换或二次购买的方式,本着“产权分散,供养集中”的原则,整合到一起(可集中在每幢楼的一二层),然后由业主授权给房地商或物业公司,进行统一改造和集中管理,然后再租赁给其他有需求的业主。

产权灵活化

这个项目不需要房地商或物业公司重资产投入,而是在业主间起一个穿针引线的中介作用,巧妙地进行资源优化和产权臵换,从而解决项目的空间需求。

无论房屋如何交易、臵换,最终产权还是归属业主,物业公司一是赚取交易过程的服务费用,二是赚取一定比例的管理费用,三是赚取这个项目激活后的平台交易费用。

需要强调的是,无论你原来拥有多大房产,在臵换成养老公寓时,都可结合市场的标准测算自由补齐,可由大换小,也可由小换大,因为这个臵换过程,不但是解决自己养老问题,同时也算是二次臵业投资行为。譬如你可臵换一套大的公寓,留下自主的一间外,还可出租其他房间给别的老人。

还要说明的是,这个项目只所以鼓励在社区内甚至一幢楼内进行交易,就是充分考虑到中国人的传统伦理需求——让老人离自己熟悉的家和亲人近一些,再近一些。

配套智能化

这种新型的社区化养老公寓改造,必须充分利用互联网时代的技术红利,把智能化做到一种极致。

譬如每个公寓的每个房间都可安装一部智能电视。除了基本的娱乐功能外,这部智能电视还需配备智能摄像头,具备语音视频的基本功能,然后再给老人订制一台超级遥控器。老人想和子女、朋友视频聊天时,一键OK;想应急呼叫子女时,一键OK;想呼叫物业管护中心时,一键OK;想呼叫医院时,一键OK;想网上订餐时,一键OK;想网上购物时,一键OK;想语音备忘或查询日历时,一键OK。当然,这些遥控器的功能,也可集成到一部智能手机上。

若再配套一部可测血压、心脏、脉搏和紧急呼叫的可穿戴式智能手表,那么就老人的实际需求而言,智能化就算基本齐活了。其他什么智能电灯、智能空调、智能冰箱什么的,倒是显得华而不实,或者讲还不够成熟,配不配套倒不是很重要的事情了。

服务平台化

需要郑重声明的是,打造社区化养老公寓不但是一个创新的商业升级项目,也是一个系统的社会改造工程。房地产商或物业公司要想成功转型,就必须坚决打破以往的旧思维、旧模式,别总想着挣快钱,傻挣钱,而要学会创造出一种精细管理,共赢合作的生态性、平台化的全新商业模式。

具体来讲,房地产商或物业公司就是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业优势,为业主做好“不动产”的管理和服务,同时积极利用互联网的技术优势,搭建开放的社区化交互平台。管它线上线下,管它虚拟现实,终是为活生生的人来服务的,也终是要与活生生的人来对接的。

就社区消费需求而言,物业公司已经掌控了现实端的物理入口,如果再主动搭建一个虚拟端的网络入口,两端合一,形成一个生态的商业闭环,那么挣钱就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了。

以社区化养老公寓为例,可以和医院合作,开展网上问诊和即时监护服务;可以和银行合作,开展面对面虚拟银行理财业务;可以和电商合作,开展针对老年人的代购、团购、送货上门等服务;可以和餐馆、理发店合作,开展上门送餐和理发等服务。

如果房地产商或物业公司再有情怀和想象力一点,这个线上线下合一的服务平台和管理网络,还可以做些社区虚拟拍卖(如旧家具、儿童玩具等)、社区虚拟晚会、社区虚似展览(譬如宠物秀、老年时装秀、宝宝秀)等有趣又有意义的活动。

此外,这个社区化交互平台一旦形成,也可对接相应的家政服务,如清洁工、保姆、月嫂、老人陪护等,不但可以充分激活社区内的闲散劳动力,也可形成一个安心、透明、良性互动的家政服务交易(换)平台。

在一味求新、求大的政绩冲动和急功近利的商业刺激下,以往的城市旧改工作,简单而野蛮,原始又粗暴,不但毁掉许多传统的遗存,而且严重破坏了城市的生态。

可对此除却愤怒、抱怨和遗憾外,我们也清醒地知道,城市承受不起,也绝无可能以大拆大建的方式再进行一次暴力改造了。要想让城市的居民生活得舒服一些,我们必须寻找另一种途径的改造。

譬如楼顶的绿化改造。楼顶绿化的好处,有一个很有力的说服数据,那就是一个城市的楼顶绿化率达到70%以上,城市上空的二氧化碳量将下降80%,城市热岛效应将会彻底消失。

以北京为例。按照2010年北京市国土资源局抽样统计资料进行的初步测算, 北京市的市区面积为1368.32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为1289.3平方公里,如果以屋顶面积占建成区面积25%的建筑标准计算,北京市区的屋顶总面积约有322.33平方公里,再以其中30%可作为生态屋顶来保守推算,那么北京市区可利用绿化的屋顶面积达到96.7平方公里,也就相当于给北京增添了34个朝阳公园(或14个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天然绿肺。

如果真能实现这个绿化目标,那么北京雾霾天气一定会大大缓解,城市的宜居环境也会大大改观。

虽说楼顶绿化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大好事,也被提倡了好多年,可实际推广却并不乐观。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市目前已实施的屋顶绿化面积,大约只占市区可利用绿化屋顶总面积的1%多一点。

难道是因为成本过高的缘故么?当然不是。按照2012年北京市园林局印发的《北京市屋顶绿化建设和养护质量要求及投资测算》,进行简单的屋顶绿化,每平方米费用只有310元,养护费用为一平方米每年才17.5元;进行花园式的屋顶绿化,费用则为每平方米550元,养护费为每年24元。

楼顶绿化只所以推广不力,很大原因在于以往的推广思路有问题。以往是以政府的力量主导主推,而且多是公益性质。而恰恰在于投入不高,维护又太过麻烦,便是做面子政绩工程也难以显现,所以有公共财政预算的部门,看不上这个项目也是情有可原。而商业力量迟迟不介入,则在于没想出好的商业模式,操作起来又太过麻烦,所以多是持观望态度。

在芝麻哥看来,随着习李新政、雾霾加重以及电商爆发等诸多宏观环境的变化和因素交互,未来5-10年内,楼顶绿化或许成为一个很有市场想象力的新商机引爆点,特别是对想转型的房地产商而言。而就商业模式的创新而言,芝麻哥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发力:

运营模式多元化

楼顶绿化是一门正经的生意,也是有一定技术门槛的生意。但对于房地产商而言,倒是相对轻车熟路的。譬如楼顶的承重、防水处理等都不是问题,而且楼顶的产权归属也容易解决。如果房地商在建新房子时,就同步考虑到楼顶的绿化问题,那么不但投入大大减少,而且也增加了新楼盘的卖相和宣传亮点。既然是生意,就要考虑赢利,既然要赢利,就要考虑商业模式。而对于房地产商来讲,楼顶绿化的最佳商业模式是“主题式改造+灵活性租赁”。譬如住宅楼盘的楼顶改造,可改成立体式菜园或休闲性花棚;譬如商业楼盘的楼顶改造,可改成带有玻璃罩的花房式咖啡吧或茶餐厅;譬如学校、医院等公共建筑的楼顶改造,则可改造成试验农场或鲜花培育基地。

赢利方式可以是提供设计方案,工程施工,标准化配件出售,也可以是改造后租赁给商家、个人经营,或以会员制的模式自主经营。

环保技术互联化

楼项理论上讲应是公共面积,自然关系到公共利益。为了更好地说服业主,楼顶绿化项目也必须强化它的公共效益。除了强调减轻热岛效应,减缓雾霾发生,改善城市气候的宏观利益外,还要强调楼顶绿化对本幢楼盘“微气候”的节能减耗效用。

譬如楼顶的绿化可在夏季减少太阳辐射热量,减少空调的耗能。譬如楼顶的雨水收集装臵,可减少污水排出。譬如在楼顶安臵太阳能板,可将其转变为热能或电能,供本幢楼盘的公共取暖和照明。譬如我们还可收集社区部分食品垃圾并转化成生物肥料,供给楼顶绿植或鲜花施用。

这些节能减耗的数据,最好能以物联网的手段,即时采集,公开发布。而这些绿色环保设施也最好可以同时向公众开放,成为教育公众,宣传环保理念的示范基地。坦率地讲,这些东西便是基于商业考虑的“秀”,想来大家也是会心甘情愿地接受。就如那些娱乐明星一样,美好的东西是不怕秀的。

产业拓展联盟化

由于楼顶绿化还是一个新兴事物,而且涉及到对城市风道、微波通道、航空通道等方面的干扰影响,所以很容易在商业萌牙状态时,被某些不成熟的偏见或保守的管理理念所左右,甚至被扼杀。

而楼顶绿化作为一个链条化的产业,要想快速壮大,就必须在起步之初,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组建足够强大的产业联盟,积极和政府的主管部门沟通对话,同时未雨绸缪,从顶层设计的高度考虑,配合政府、协会做好产业规划,制订行业标准、自律条例等。如此这般,这个产业才可能健康快速地发展起来。

强调这一点,是因为我们城市被建设得这么差,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发展之初行业太过“无法无天”。譬如北京城的五环里,有多少楼盘超标超高侵占了“风道”,才造成今天雾霾天久久不散。也许当初违规的房地产商会这样想:就我一个楼盘,又怎么能挡住风呢?

谁曾想,有关系的房地产商大有人在,而且都持同样的的想法,于是越建越堵,一直堵成今天的“熊”样。无论如何,希望今天已经成熟的房地产商可以理性一点,规矩一点,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毕竟,雾霾面前,人人平等,谁也逃不走。而且,做好这件事,要远比建设 “立体城市”什么的要有意义得多,也伟大得多。

最后一点感想:房地产商转型的任务和使命

过去几十年来,房地产一直是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而在未来十年内,房地产依然还会担任这样领头羊的角色。无认你夸也好,还是骂也好,它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这十年之内,一方面房地产商可以继续蚕食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红利,另一方面,若能顺利完成产业升级和文化转型,则可以担当更重要的角色。毕竟,从乡村文明向城市文明过渡的过程中,我们走得太快,也走得太急,欠的账也太多。

我们骂房地产商野蛮,是因为我们自身也很野蛮,我们骂房地产商建得房子丑陋,是因为我们自身的审美水平就没高到那里去。

就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而言,房地产商必须要担当的一个社会使命和时代责任,就是利用商业的力量,完成社区结构的组织改造和城市生态的文明重塑。

芝麻哥在文中提到的一些设想和创意,就是希望给那些依然坚持理想主义情怀的房地商一些启发。推动社会进步,促使人民幸福,“房”事一直都是很关键的环节。

而就更实际的商业利益而言,房地产商也必须高度重视社区改造带来的无限商机。以当下很热门的O2O为例。这个行业或业务一直无法有效引爆,最关键的因素就是无法突破社区端“最后一公里”的瓶颈。而这个瓶颈又并非物流问题,而是信息流问题。

正因为社区的消费需求无法有效聚拢,所以才造成平均物流成本过高。一旦踞守社区端的房地产商或物业公司醒悟过来,快速完成社区的互联网化改造和管理升级,不但这个问题迎刃而解,而且会衍生出更多的商业机会。以万科为例,未来5年内,其管理的社区大概会有500-600个社区,100万住户,近800万的人口,差不多相当于一个超级大都市的规模体量。

如果线上把这些社区用互联网串连起来,充分盘活社区的用户和数据资源,形成一个庞大又精准的家庭用户信息数据库,线下再配套完成青年公寓、养老公寓、绿色楼顶花园这样的实体改造,并快速完成规模化、连锁化的全国性网络布局,那么万科蜕变或孵化出一个横跨“地产+物业+金融+中介+家政+电商”等领域的超级平台和商业公司,便指日可待。(文:段战江)

以互联网思维改造房地产 篇2

一、科学规划系统建设,打造高效管理平台

作为房地产交易管理的重要技术支撑,平顶山市新建商品房和二手房网签备案系统建设,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以测绘楼盘表为纽带,以各类业务为数据来源,按照模块化组合式系统建设思路,突出实用性、便捷性和拓展性特点,立足部颁标准,结合业务实践,求实求新,科学规划,打造高效房地产交易管理平台。

新建商品房网签备案系统建设,紧紧抓住房地产增量市场交易管理这个重点,把商品房买卖合同网上签约与商品房预售许可网上审批业务紧密结合,系统自动调取预测绘面积数据作为合同签约面积,避免商品房销售面积“缺斤短两”现象的发生。基于销售楼盘表,依托政府门户网站,将商品房预售许可、户型结构、销售状态、预售价格、按揭抵押以及可售房源等信息全部公之于众,打造阳光透明销售平台,从源头上防治捂盘惜售、一房多卖、虚假交易、抵押再售等违法违规行为。同时,采取户室信息复制、自建合同模板、个人信息读取以及城房指数信息自动采集等技术手段,通过各楼盘销售中心网络终端,完成电子合同的网上签约备案、合同生成打印和信息实时填报工作,降低房地产开发企业销售人员操作难度和工作强度,为交易管理和监测分析夯实数据基础。

二手房网签备案系统建设,紧紧围绕房地产存量市场交易行为规范这个核心,把二手房买卖合同网上签约与房屋登记信息进行互联对接,房地产经纪机构通过关键字段实时访问房屋登记信息和权利现状信息,避免售房人伪造房源信息、欺诈购房人现象的发生。同时,借助售房人与经纪机构网上签订交易委托居间合同功能、房源信息独家挂牌功能、二手房买卖合同网签备案功能、二手房买卖资金交割监管功能以及合同注销重新挂牌功能,杜绝“一房多挂”、经纪机构恶性竞争、委托房源“飞单”和“跑单”等行业乱象。此外,针对三线城市业主与购房户直接交易较为普遍的实际情况,系统专门设计了买卖合同直接签约功能,并在行政服务窗口设立房地产交易便民服务平台,免费办理合同网签备案,确保二手房交易数据的全样本覆盖,为数据分析提供有力支撑。

二、市级先行带动县域,确保系统全面覆盖

平顶山市在推进新建商品房和二手房网签备案系统建设时,始终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原则,以市带县,稳步推进,已经实现房地产交易管理系统的全地区覆盖。

一是政府高度重视,加强体制机制保障。2009年初,平顶山市人民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建设的通知》,成立系统建设领导小组,房管、工商、金融、税务、住房公积金等部门联动,相关业务办理一律以网签备案合同为依据,保证了合同网签备案的行政效力。市房管部门作为牵头部门和实施单位,专设了统计信息科、信息中心等实施机构,确保了系统建设效果和运转维护效率。

二是市级主导实施,加强建设资金保障。为避免重复投资浪费,平顶山市按照高起点规划、分阶段建设的原则,先后投入系统建设资金1000万元,研发房地产交易信息系统、购置大型数据存贮和网络安全防护设备,统一建成了符合国标B级要求的地区中心机房,各县(市)自行购置与本行政区域业务量相匹配的终端设备,通过光纤专线进行互联互通,实现软硬件资源的合理共享。同时,采取市级先行、县域跟进的模式,解决了单个县域投入资金不足的问题,保证了网签备案系统市县统一、全面覆盖。

三是整合业务信息,加强基础数据保障。以楼盘表为数据基础,设计专门的合同补录业务申报流程,组织全市房地产开发企业销售人员对2009年以前的手签纸质合同进行集中整理补录,解决了新建商品房可售房源信息的真实、有效。按照省颁一级标准建设房地产交易档案馆,完成了100余万卷房地产交易档案的数字化,建立了地、楼、房一体化的房屋信息数据库,完善了存量房网签备案的基础数据。

四是统一人员培训,加强技术力量保障。市房管部门在完善定型软件的基础上,统一编印了《平顶山市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操作指南》,分发到各县(市)房管部门作为技术操作标准,并组织全市房地产开发企业、经纪机构从业人员1000余人进行专业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技术业务水平,确保了网签备案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数据准确。

三、规范市场交易行为,提升预警预报水平

平顶山市通过大力实施商品房和二手房网签备案系统,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一是规范了市场交易管理。依托房地产交易信息系统,通过市场主体、房源信息、交易程序的规范化管理,净化市场环境,维护交易秩序,规范了房地产市场交易行为。

二是提高了行政服务效率。开发企业和经纪机构通过网络终端提交合同签约信息,房管部门在线审核备案后直接生成买卖合同,实现了买卖合同足不出户、网上备案,大幅度提高了办事效率。

三是保证了房屋交易安全。商品房预售许可、商品房买卖合同网签备案、按揭抵押限制等情况均通过销售楼盘表形式对外公示,市场信息公开透明,二手房网签备案系统与房屋登记系统无缝对接,市场信息真实准确,同时通过全面施行商品房预售资金和二手房交易资金监管,有效保护了房地产交易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用互联网思维来改造房地产 篇3

关键词:互联网思维、

中国的房地产行业如果从1993年的住房改革开始算起,已经经历了超过二十个个年头。这二十年来,尤其从2003年开始,我们看到了很多房地产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到现在已经出现了许多年销量超千亿的房地产巨头。根据1月2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3年全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86013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9.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9.4%),其中住宅投资增长19.4%,房屋新开工面积20120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3.5%,全国商品房销售额81428亿元,增长26.3%。数据上看到的是一片乐观,各大咨询公司给出的也是一片向好之声。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的是房地产行业经历了近十年的高速增长后,已经度过了暴利的时代,随着银行间的金融改革和国家去杠杆化的宏观政策,房地产融资成本比以前更加高,难度更加大,同时施工过程人员、材料、设备价格的上涨和国家对于环境保护、现场文明施工要求的加强也提高了房地产行业的开发成本。同时,目前高起的房价、巨大的开发量和居民的收入巨大反差又遏制的房价的进一步上涨,随着我国进入城镇化后期,从发达国家的例子开看,房地产行业不可避免的将进入规模缩小,企业逐渐被淘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谁的企业效率最高,谁最贴近客户,谁做的最好,谁就是最后的赢家。其实上面的话浓缩到七个字就是互联网的口诀“极致、专注、口碑、快”,那么如何把互联网思维融入到房地产开发当中,要着重的是以下几点:

一、用互联网的思维来改造研发流程

这一点其实是最为重要的,但却往往被人忽视。目前我国的房地产研发基本都还处于一个工业化初期的阶段,一些好一点的公司比如万科、华润、恒大等属于工业化中期,表现在通过设置不同的产品线来整合设计、材料、施工,通过提出符合企业实际需求的企业管理规范、最大限度的提高公司的运营效率和采购成本,降低施工难度和控制施工过程的重难点。而大多数的中小型开发商还停留在一个楼盘一个产品,打一枪换一个,对于产品质量和过程中的风险,缺乏统一企业标准,存在较大的开发风险。但不管是万科也好还是中小开发商也好,能做的都是“我能做什么,我给你什么”,这就需要企业在前期对于产品的定位有着准确的预期和合理的布置,一旦企业前期的调研工作失误,会出现一招失误满盘皆输的情况出现。那么如何来避免出现这些问题,那就是让潜在的购房者参与到研发流程里面来,购房者往往买房看中的依次是位置、地段、价格、户型、朝向、楼层。由于位置、地段是买地时就已经确定了的无法更改,朝向、楼层是是可以通过价格反映的。其实让购房者参与进来的最重要两个就是价格和户型:

1.价格在研发上体现为价格预期,直接反映的就是产品定位问题。通过互联网让潜在购房者反映他们的价格预期,可以一方面为产品定位提供数据参考,另一方面为研发上设置成本控制设定参考值,避免后期成本变化过大,降低企业风险。

2.购房者在确定了购房区域后在价格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往往更看重的是户型的设计,因为户型直接影响后后来购房者的使用感受和舒适程度。现阶段我国房地产的户型设计基本还停留在闭门造车的阶段,往往根据外立面设计来设计户型,本末倒置的情况较为严重,而开发商往往采用的是样板间缩小家具尺寸来放大空间,造成购房者入住与预期不符,成为楼盘抱怨的重点地方。要避免这样的情况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让潜在购房者参与到户型设计上来,通过让购房者反馈他们的使用需求来设计户型。为引导购房者参与户型设计的热情,可以考虑由开发商或者设计院提供几个户型样本,让购房者进行投票和提意见,同时开发商应如实反映和反馈户型的优缺点和购房者意见的回复信息。这样一方面及时掌握了购房者的心态,在同等条件下让户型更具吸引力,一方面收集到了购房者关注的户型哪几个是重点,在报建前及时调整户型配置,迎合市场需求,另一方面让购房者参与到户型设计上来,让购房者有了主人翁意识,更加利于争取客户。

3.收集整理购房者买房对于房屋本身看重的方面,在不增加过多成本的前提下进行优化,提高产品的竞争力。购房者在不同时间对于房屋本身的着重点不同,比如汶川地震后看重的是房屋的抗震性能,在上海静安区大火后看重的房屋的防火性。通过互联网的互动方式抓住购房者在不同时段的焦点来调整自己产品的卖点,提高产品在同区域同价位的竞争力。

二、用互联网的思维来改造生产流程

房地产项目从实施到竣工验收交房,往往属于一个自闭流程,很多的开发企业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或者掩盖一些质量问题遐思,往往在施工过程中采取的是掩盖和回避的办法,使得业主在交房的时候容易把问题放大,造成买卖双方的纠纷,影响开发商的形象和产品口碑。而同时,开发商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又往往花很多钱去专门制定公司的产品质量验收标准,聘请监理、甲方代表甚至专门的质量控制单位(Quality Control)和专门的品质保证部门(Quality Assurance),但这种方案却受到质量控制人员本身素质限制,出现参差不齐的情况,同时不同地域的购房者在满足国家标准上所预期的产品质量要求也是不同的,那么该如何规避这样风险?答案同样是让购房者参与到项目实施过程当中,通过建立业主交流渠道及时将现场的情况及时反馈给业主,将业主的疑问进行解答。同时,在验收前采用预验房的方式让业主参与到竣工验收的过程当中,让业主重点关注的问题提早发现,提早解决,极大程度上降低了正式验房时出现质量纠纷的问题出现。

三、用互联网的思维来改造营销流程

总所周知,房地产经过了20年的发展。目前已经进入了红海阶段,竞争相当激烈,各个开发商都在变着花样进行着营销。但现阶段的营销依然宣传的是“地中海、波斯他那风格,高端、大气、上档次”之类空套的话,营销上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但是将互联网引入就完全不一样了,首先是虚拟,在潜在客户来售楼处之前就可以做工作了,虚拟地接触上了。第二,强互动,互联网的互动性非常强,通过强互动相当于客户关系人员,还没见面先搭上关系了。第三,体验。从卖产品变成使用户感到非常良好的体验。第四,有一个绝招正好适合经济转型,也就是在大量降价出现的时候,帮助地产商的转型为低成本差异化,恰恰可以回避价格战。同时,由于商品房属于大宗商品,不像3C产品那样可以免费赠送的方式进行,但是完全可以借鉴互联网行业的做法,设置优惠名额,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和扩散,使得项目始终保持高的话题度和关注度。

四、结束语

以互联网思维改造房地产 篇4

一、海量信息的英语教学网络平台

互联网的特点是它的无限开放性, 这意味着它如同一个无限容器, 能容纳海量信息, 作为一个无比巨大的资源库, 就英语教学而言, 常规的课本、课堂、课件、教案、练习册、试卷等的信息容量与之相比, 在开放性和包容性上确实不可同日而语。打造英语教学的网络平台, 其特点与优势显而易见。它的信息是动态的, 时刻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 作为学习素材, 它是最具前瞻性和前沿性的。它的内容兼容并包, 涵盖社科人文历史的各个方面, 几乎可以满足教与学的所有资源需求;它的资料图文声并茂, 非常契合语言教学的良好介质。有了这样一个英语教学的平台, 意味着传统的英语教学从学校和课堂扩展到了广阔无垠的互联网上, 将互联网络作为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开放性将真正为语言教学提供突破性的拓展。因而建设这样的平台, 其与海量信息的互联网的链接是必不可少的, 也是平台存在的理由所在。建设这样平台的视野应更广阔, 在建立之初就要在理念、技术和运营等层面有前瞻的要求, 使之成为体现互联网特点的平台。

二、网络平台搭建者的专业化

对于传统的英语教学而言, 专业性的要求是必须具备的, 以课本、课堂、课件、练习等一定的介质, 通过教师的英语素养与传授能力, 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 没有专业的要求, 是不可能达到教学目的的。将互联网引入英语教学中, 其搭建者的专业性往往被忽视, 因为其英语教学的专业性往往湮没于一般互联网的无序之中, 将这样一个无序的互联网作为有特定指向性的英语教学而言, 其实是与之割裂的。平台的建设要有适当的搭建者, 而这个搭建者首先应该是懂英语教学的, 但相对于要将互联网纳入英语教学而言, 搭建者又应该是懂网络运营的, 最好还能有一定的互联网技术。因此, 英语教学的互联网平台需要形成一个专业化人群, 这个人群的形成不仅只是个人的自觉行为, 更要成为团体和机构的有意识行为, 这些团体和机构包括学校、教育部门、研究单位, 等等。只有解决了平台搭建人的问题, 才有平台搭建的开始。

三、以内容聚合与分发为核心功能的内容发布平台

如果在现今的互联网上寻找英语教学的内容, 则海量与开放性已不言而喻, 但因其内容的纷繁杂乱、随意无序, 尚未在真正意义上成为一个可直接应用的资源平台。作为一种语言交流手段的学习, 英语的教与学强调交流、互动与评价、提升, 以这个要求建立一个网络平台, 那么对于资源的整合性、专业性、指向性, 都应该是明确的, 就不是简单运用电脑和网络在互联网上搜索资料就算与英语教学有机融合的网络平台, 是以“用户需求为中心”, 而不是以“资料海量为中心”, 使教与学与网络建立无隔阂的、可随时随地联系, 并符合英语教学特点的平台。作为一个资源平台, 其最核心的价值体现在什么方面?只能是使用者的使用。使用者对平台的重视与利用程度, 最终决定这个平台是否真正发挥了作用, 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对于现今互联网的一般认识, 网上只要提供了内容, 就是浏览者是否接受的问题, 更进一步就是迎合一定浏览者的爱好和需要量身定做一定的内容。实际上, 这是对内容提供者和受众的分离, 因为受众与内容提供者没有联系和互动, 对于一个英语教学平台来说, 这样的设定远远不够。英语学习讲求个体体验和要求, 也讲求个体进步与学科整体要求的对照评价, 注重个体提升是英语学习的目的所在。在互联网时代, 特别是现在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 内容制作与发布已趋于小规模化, 甚至一个人也可以成为信息的提供者, 因为随着软硬件技术的发展, 内容的生产与制作越来越容易, 小团体与个人成为内容提供者, 甚至是内容的主要提供者, 这正顺应了英语教学的个体化要求, 那么英语教学网络平台就不应当只是单纯的内容制作者, 还是内容的聚合平台与分发平台, 英语的个体与小团体学习者成为这个平台主要的内容提供者, 这个平台又成为他们的一个重要发布平台。

四、网络平台使用者的特定化

英语教学作为语言教学, 必然要有大量的语言实践S和交流, 互联网的开放性给这种实践和交流提供了可选择的可能, 如果网络英语教学平台没有利用好这样的开放性, 则平台的作用就没有发挥到位。理想的网络英语教学平台应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全员参与的“双主”模式, 与平台提供的资源形成充分的互动, 不仅使用资源, 还要通过使用选择与淘汰可用和不可用的资源, 也就是说, 教师和学生在利用互联网平台教学和学习的同时, 也在自己编制资源和教材, 这样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形成的成果, 其偏爱和认同是任何统教学资源都无法比拟的, 同时这样的资源是最切合实际需要的。这样的网络英语教学平台因其强烈的认同感, 发挥教与学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如同培养市场和培养消费者一样, 互联网教学平台也有一个“培养”特定使用者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搭建者与使用者建立充分联系, 平台上要有互动的手段, 在现今的互联网技术背景下, 这并不是太困难的事, 可在互动中不断调整平台的运作。互动的工具其实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怎样给予使用者尊重感与参与感。

五、以恰当的检索策略定位网络平台的检索性

当英语教学网络平台的容量足够大、内容足够集成时, 它的资源呈现常出现无序与混淆并存的情况, 这时一个流程清晰、操作简易的检索系统就成为必然的要求, 也就是说, 一个好的网络平台, 要有好的检索性。而检索性的体现在于选择和构造检索策略的过程中, 这涉及用户对检索课题的明确程度、对检索课题的分析、对数据库及其系统特性和功能的掌握、编制逻辑检索式的技巧及调整检索策略的方法等方面, 要充分考虑会影响用户检索的整体效果的因素。因此, 就特定功能的英语教学网络平台而言, 制定检索策略是一种涵盖英语专业和网络技术的全面知识与技能, 更是一种经验性的知识与技能。有一定的技能和经验, 再通过广泛实践中的调整, 才能提高平台的检索性, 从而提高平台的利用性。

六、以云概念拓展平台的延展性

云概念是指电脑、手机、电视等电子应用产品能够通过互联网提供包括云服务、云空间、云搜索、云浏览、云社区、云应用等一系列资源分享应用。云服务是基于“云计算”技术, 实现各种终端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电脑、手机、电视机等都只是一个单纯的显示和操作终端, 它们不再需要具备强大的处理能力。云概念对英语教学网络平台是很有意义的启示, 意味着对这个平台的应用更广泛、更全面、更简便、更融合, 这个特性也是更符合语言学习营造语言环境的要求的, 这是由电子技术和电子设备营造的环境。要实现云层面的网络应用, 就要有跨操作系统和操作设备的软硬件应用, 这对于平台建设的要求就提到了更高层次, 但只要达到了这个层次, 平台的运用就会在更广阔的空间中存在与拓展。

七、结语

以互联网思维搭建英语教学的网络平台, 无论对于英语教学还是互联网构成都是新的课题。从英语教学的角度出发, 探讨这样的课题并逐步实现构想, 是英语教学适应时代和技术要求的有积极意义的实验。

参考文献

[1]郭绍青主编.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2.7.

[2]王海燕.英语教学信息化面临的障碍及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 2006.9.

[3]刘秀颖.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J].考试周刊, 2011 (42) .

以互联网思维改造房地产 篇5

一、科学规划系统建设,打造高效管理平台

作为房地产交易管理的重要技术支撑,平顶山市新建商品房和二手房网签备案系统建设,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以测绘楼盘表为纽带,以各类业务为数据来源,按照模块化组合式系统建设思路,突出实用性、便捷性和拓展性特点,立足部颁标准,结合业务实践,求实求新,科学规划,打造高效房地产交易管理平台。

新建商品房网签备案系统建设,紧紧抓住房地产增量市场交易管理这个重点,把商品房买卖合同网上签约与商品房预售许可网上审批业务紧密结合,系统自动调取预测绘面积数据作为合同签约面积,避免商品房销售面积“缺斤短两”现象的发生。基于销售楼盘表,依托政府门户网站,将商品房预售许可、户型结构、销售状态、预售价格、按揭抵押以及可售房源等信息全部公之于众,打造阳光透明销售平台,从源头上防治捂盘惜售、一房多卖、虚假交易、抵押再售等违法违规行为。同时,采取户室信息复制、自建合同模板、个人信息读取以及城房指数信息自动采集等技术手段,通过各楼盘销售中心网络终端,完成电子合同的网上签约备案、合同生成打印和信息实时填报工作,降低房地产开发企业销售人员操作难度和工作强度,为交易管理和监测分析夯实数据基础。

二手房网签备案系统建设,紧紧围绕房地产存量市场交易行为规范这个核心,把二手房买卖合同网上签约与房屋登记信息进行互联对接,房地产经纪机构通过关键字段实时访问房屋登记信息和权利现状信息,避免售房人伪造房源信息、欺诈购房人现象的发生。同时,借助售房人与经纪机构网上签订交易委托居间合同功能、房源信息独家挂牌功能、二手房买卖合同网签备案功能、二手房买卖资金交割监管功能以及合同注销重新挂牌功能,杜绝“一房多挂”、经纪机构恶性竞争、委托房源“飞单”和“跑单”等行业乱象。此外,针对三线城市业主与购房户直接交易较为普遍的实际情况,系统专门设计了买卖合同直接签约功能,并在行政服务窗口设立房地产交易便民服务平台,免费办理合同网签备案,确保二手房交易数据的全样本覆盖,为数据分析提供有力支撑。

二、市级先行带动县域,确保系统全面覆盖

平顶山市在推进新建商品房和二手房网签备案系统建设时,始终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原则,以市带县,稳步推进,已经实现房地产交易管理系统的全地区覆盖。

一是政府高度重视,加强体制机制保障。2009年初,平顶山市人民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建设的通知》,成立系统建设领导小组,房管、工商、金融、税务、住房公积金等部门联动,相关业务办理一律以网签备案合同为依据,保证了合同网签备案的行政效力。市房管部门作为牵头部门和实施单位,专设了统计信息科、信息中心等实施机构,确保了系统建设效果和运转维护效率。

二是市级主导实施,加强建设资金保障。为避免重复投资浪费,平顶山市按照高起点规划、分阶段建设的原则,先后投入系统建设资金1000万元,研发房地产交易信息系统、购置大型数据存贮和网络安全防护设备,统一建成了符合国标B级要求的地区中心机房,各县(市)自行购置与本行政区域业务量相匹配的终端设备,通过光纤专线进行互联互通,实现软硬件资源的合理共享。同时,采取市级先行、县域跟进的模式,解决了单个县域投入资金不足的问题,保证了网签备案系统市县统一、全面覆盖。

三是整合业务信息,加强基础数据保障。以楼盘表为数据基础,设计专门的合同补录业务申报流程,组织全市房地产开发企业销售人员对2009年以前的手签纸质合同进行集中整理补录,解决了新建商品房可售房源信息的真实、有效。按照省颁一级标准建设房地产交易档案馆,完成了100余万卷房地产交易档案的数字化,建立了地、楼、房一体化的房屋信息数据库,完善了存量房网签备案的基础数据。

四是统一人员培训,加强技术力量保障。市房管部门在完善定型软件的基础上,统一编印了《平顶山市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操作指南》,分发到各县(市)房管部门作为技术操作标准,并组织全市房地产开发企业、经纪机构从业人员1000余人进行专业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技术业务水平,确保了网签备案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数据准确。

三、规范市场交易行为,提升预警预报水平

平顶山市通过大力实施商品房和二手房网签备案系统,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一是规范了市场交易管理。依托房地产交易信息系统,通过市场主体、房源信息、交易程序的规范化管理,净化市场环境,维护交易秩序,规范了房地产市场交易行为。

二是提高了行政服务效率。开发企业和经纪机构通过网络终端提交合同签约信息,房管部门在线审核备案后直接生成买卖合同,实现了买卖合同足不出户、网上备案,大幅度提高了办事效率。

三是保证了房屋交易安全。商品房预售许可、商品房买卖合同网签备案、按揭抵押限制等情况均通过销售楼盘表形式对外公示,市场信息公开透明,二手房网签备案系统与房屋登记系统无缝对接,市场信息真实准确,同时通过全面施行商品房预售资金和二手房交易资金监管,有效保护了房地产交易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四是加强了市场监测分析。以月、季、半年、年为周期,定期编制房地产市场监测分析报告,及时发布相关房地产市场交易信息,为政府决策、房地产行业投资和群众购房消费提供了权威的市场信息服务。

以互联网思维改造房地产 篇6

开播至今短短3年,延边旅游广播快速成长,在常驻人口不足50万却拥有15套广播节目和报纸、电视、新兴媒体的小型城市中实现突围。从赊欠直播及办公设备,到产业创收年收益突破两百万,这对一个经济相对并不十分发达的边疆少数民族地级市地区的广播媒体来说是个不小的成绩。

1“互联网+”线上节目,主持人视频同步互动,节目凸显亲民化

1)“互联网+”下的美食节目。吃、住、行、游、购、娱是旅游的六要素,作为旅游广播,“吃”当然是“头等大事。”延边旅游广播从主持人品鉴、听友免费试吃、草根相互评比三大模式来与听友进行互动。主持人品鉴环节是由当家主播带队,带领听友久闻其名不见其人的小编团队赶赴风评不错或者开业不久的美食场所,全程视频直播美食场所的服务态度,就餐环境,菜品品相,及主播们品尝心得。听友不仅可以听主持人现场“食后感”,更可以视频观看主播吃相,还可以赶赴现场与主播一起饕餮品尝。主持人品鉴环节视频直播一经推出,得到了听友和商家的一致好评,既达到节目的社会效益,也实现了节目的经济效益。听友免费试吃的环节则是由商家提供出6~8人免费套餐,由主持人带队,带领热心听友赶赴商家试吃,全程直播,由热心听友直接表达品尝感受,使得整个环节更加真实可信。草根相互评比环节是季度型的环节,将这一季度品鉴相似的门类进行总结,评比出这一季度这一品类的TOP10,给前来旅游的听友做个好吃不贵特色美味的非官方的推荐榜单。

2)“互联网+”下的公益节目。延边旅游广播办台之初就确立了“专业、绿色、爱心、活力、立体”的办台理念。在爱心类的节目和活动中,更加强调公开化、透明化、自愿化。生活互助服务类节目《1046难人帮》节目的开播,从开始就一直坚持媒体社会责任,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倡导大家帮大家的互助理念,通过“互联网+”思维,成立1 046难人帮车队群,并通过互联网众筹等思维,依靠众筹来筹买树苗、大米白面、水果、保暖内衣、书籍水杯等。众筹数量有限而且金额等值,避免热心听友产生不必要的复杂心理。通过众筹来的物资,延边旅游广播先后组织开展了春季义务植树、慰问孤寡老人贫困户、留守儿童公益旅游、环卫工人“微笑便当”、为孤儿院的孩子们捐款捐物、为山区小学捐书助学筹建爱心图书室、为身残志坚的瓜农义卖等活动,传递社会正能量,凸显媒体责任感。

2“互联网+”线下活动,精彩瞬间时时报送,效果凸显扩大化

1)“微旅行”活动突出特色品质游,带动周边旅游产业。延边旅游广播的主要盈利点在于开展各种活动。延边旅游广播通过广告置换、品牌宣传等手段吸引景区景点、山庄酒店拿出大力度的折扣,吸人眼球的旅游套餐,延边旅游广播通过主持人带队方式,带领听友开展互动游戏,发放商家提供的免费奖品。延边旅游广播开展的“微旅行”大大区别于普通旅行社的跟团游,通过互动直播,官方微信平台展播等形式,成功地利用“互联网+”思维吸引越来越多的受众。开展“微旅行”至今,推出过自驾游、主题游、定制游、专列游、公益游等组合形式,并针对特定的节日,如三八节、母亲节、父亲节、中秋节等开展闺蜜游、陪伴父母游、家庭团圆游,不断丰富“微旅行”的内涵和品质。“微旅行”开展至今已组织上百次活动,参与人数突破5万人次。

2)城市定向挑战赛”穿越城市历史,感受城市文化。“城市定向挑战赛”是依托广播、微信平台及现场活动为一体的私家车挑战体验活动。开播至今,延边旅游广播与相关部门联手,成功举办了两届城市定向挑战赛。参赛选手通过网络平台报名,经过筛选之后才可成功入围。入围选手在活动当天,由副驾驶按照任务卡及广播的指令在规定时间内先后抵达延吉监狱抗日斗争纪念碑、延边大学林民镐铜像、延边博物馆、戍边楼等8个城市点标完成任务,并编辑微信跟朋友圈互动完成制定任务,以运动这种形式深切与我们这座城市对话,让人们在享受这座城市带给我们的舒适和便捷的同时,感受到它给我们的历史、警觉、自豪和温暖。整场活动不仅使得听友和参赛选手重新认识了延吉这座城市,了解它所蕴含的文化,同时也加强了延边旅游广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3)开展延边州金牌导游员大赛,吸引社会及政府部门的关注。延边旅游广播与延边州旅游局联手打造延边州首届金牌导游员及金牌小导游员主持人大赛。金牌导演员大赛由各个县市选送优秀导游员,通过初赛、复赛和决赛,经过了笔试和面试之后,成功入选十强选手。决赛环节通过广播及电视同步播出,十强选手在最后决赛中拿出看家本领,不仅在景点讲解环节中为大家介绍了延边大美河山,还在自我展示环节表演了歌唱、民族舞、现代舞等文艺表演,引起台下热烈的掌声,延边导游员高水平的专业素养和多才多艺的风采,给评委和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通过精彩赛事的层层深入,通过来自各县市的金牌导游员介绍家乡美景,让听众朋友们不仅了解延边美景、更了解延边文化,让旅游融入惠及到更多人群。

3“互联网+”专属服务,笼络固定收听人群,服务凸显精细化

1)互动抽奖,好听好玩更有用。延边旅游广播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在微信平台上开展互动抽奖活动,成功开展了勇敢说、中秋节吃月饼等互动活动,成功吸引数万人参与活动。“勇敢说”活动是由延边旅游广播发起,延边州文明办全程助力的一项情感倾诉互动类活动。短短五天时间吸引近两万余人参与,数千人留下真挚语言勇敢说。共中出包括20部i Phone6等合计近1 000项缤纷奖品,感动全州的同时,也惊喜了众多参与人群。此次活动让更多受众感受到延边旅游广播有责任、有温度的媒体形象。

2)挪车卡服务,方便你我文明出行。近年来,随着汽车保有量的逐年增加,一些不文明的停车行为给人们带来困扰,乱停乱放,不但加剧了“停车难”的现象,更影响其他车辆正常出行。为提倡文明停车,延边州及延吉市文明办、延边旅游广播共同发起《文明停车方便你我》公益行动倡议,免费发放1 046挪车卡,旨在提高人们文明停车意识。1 046挪车卡将登记参与车主的车型、车号、联系方式,如遇影响他人出行及车辆受损等突发情况,第三方将可以通过挪车热线:2521046或者微信公众平台,与延边旅游生活台工作人员联系,并有工作人员及时通知车主,保障车主隐私。活动一经推出,首季发放的千余张挪车卡被预定一空。关注文明停车,倡导文明停车环境,延边旅游广播一直在行动。

以互联网思维改造房地产 篇7

以往的教学教师进行教学设计都是每个老师单独来完成, 而在教学改革中, 一个教师的力量和智慧是有限的, 要想很好完成一门课程的教学改革, 必须要众多教师和学生的参与, 形成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思维, 众筹教学即本课程组的老师进行团队备课, 不断地交流教学经验, 反思教学过程。另外, 和学生同步备课, 设置备课任务书, 包括目标—方法—考核标准。在每次课都提前将下次课的主题向学生布置, 让学生提前搜集学习资料, 准备PPT进行课上发言。

二、师生互换、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

2.1从教的角度进行教学改革

讲授《互联网、大数据时代》课程的所有老师集体进行教学大纲的撰写、教案设计、讲义的编写、教学资料的收集, 并定期召开研讨会交流教学经验, 借鉴教学方法, 反思教学过程。从教学内容的选取上, 强调“新”, 以《互联网时代》纪录片和《大数据时代》两本书中的内容为基础, 在此基础上, 选择网上、社会上最新的教学内容融入到我们的教学中。如在讲第七讲控制时, 将第二届互联网大会的内容、3—15的热点话题融入到我们的课中;在第十讲眺望时将中国科大“可佳”机器人主持2016首届全球华人机器人春晚这一案例加入教学内容中。从学生的角度, 选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如在第五讲时, 引入学生们感兴趣的网红papi酱、第六讲中学习了淘宝的VR, 无人驾驶自行车等等。

2.2从学的角度进行教学改革

在互联网大数据思维下, 进行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改革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网络与大数据思维意识, 训练并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自学习惯, 初步掌握自主学习方法, 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培养创意、创新、创作、创业精神, 提高应用本科人才基本素质。在互联网大数据思维驱动下, 在教学改革过程中,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 顺势应用互联网等多种媒体, 进行以下形式的学习:自主学习:提前预习, 课后作业及复习, 完成老师部署的学习任务;小组学习:在划定的学习小组内, 积极参与学习;课上课下结合学习:课下自学基础上, 课上积极参与讨论学习;线上线下结合学习:线上学习网上及大数据、多媒体内容, 线下纸质书籍及相关资料学习。校内校外学习:校内学习老师指导的内容, 校外学习社会知识等;坚决改进, 老师单一的讲授, 学生单一的接受 (听) ;老师一言堂, 学生不发言;学生一定要动脑、动手、动口。

2.3从教与学的角度进行教学改革

互联网大数据的出现将信息传播的模式改变了, 将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改变了, 将我们社会进行了重新解构, 加以扁平化、去中心化, 使信息、数据的流速大大加快, 没有人再能够绝对控制信息。同样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这门课上, 师生关系也进行重新解构, 加以去中心化、扁平化, 即将课堂交给学生。与传统的教学形式进行比较:1、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以教师主讲为主, 学生互动提问为辅。2、改革后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师为导演, 学生是演员, 教师导、学生演, 如果说每一次课是一集电视剧, 那么每集都有不同的主角和不同的配角, 作为老师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导法, 同一名老师每一次课的导法也不同。

三、顺势引导, 反思教学

1、在互联网大数据思维下, 以生为本,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在教学设计中, 要充分体现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要有目的、有计划地与学生一起设计课程内容和教学活动, 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同时也要加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使学生成为具有完整人格的人。

2、教学反思。

在本课程中我们有两个层面的反思:一是在每次课的教学中, 结合所学的内容, 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有个反思;第二个层面的反思是在每次课的教学结束我们团队的教师也会有个教学过程和教学设计的反思。

摘要:互联网快速地发展给日常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也冲击了高等学校传统的教学模式, 互联网大数据思维下的教学改革迫在眉睫。本文通过应用型本科院校《互联网、大数据时代》课程教学, 总结出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思维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改革进行了初步探究。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思维, 对高校教学改革各个方面提出了网络思维, 众筹教学, 师生互换、构建新型, 顺势引导, 反思教学具体的措施, 促进高校教学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网络思维,众筹教学,师生互换,构建新型,顺势引导,反思教学

参考文献

[1]房学军, 马铁成, 谷秀梅等.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以大连工业大学为例[J].辽宁教育研究, 2008, 12:65-67.

[2]宋宏杰.互联网思维方式对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启示[J].考试周刊, 2015 (20) .

[3]张治.“互联网+”.驱动学校教育结构变革的新力量[J].上海教育, 2015 (12) :1-1.

上一篇:副班主任先进事迹材料下一篇:名校自主招生都考些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