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网思维

2024-10-25

联网思维(共12篇)

联网思维 篇1

去年下半年以来, 互联网思维大行其道。涉及新兴经济的崛起, 言必谈互联网思维运用带来的成功;分析传统行业的衰落, 定说是互联网思维缺乏造就的恶果。互联网思维几近成为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

其实, 业界对互联网思维概念是有不同看法的。不少人士认为:蒸汽机的出现引发第一次工业革命, 没有出现蒸汽机思维概念, 电力等技术的应用引发第二次工业革命, 也没有电力思维概念;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等技术引发的第三次工业革命, 未必非得弄出个什么思维来不可;互联网思维多半是一些成功的互联网企业忽悠出来的概念。

非要认可互联网思维概念的话, 电视人原本也是有互联网思维的。诸如:互联网强调专注, 电视人就一致在专注做节目;互联网强调极致, 电视的发展历程就是节目品质不断走向极致的过程;互联网强调快, 目前还没有比电视直播更快的信息传播;互联网强调免费, 电视的核心盈利模式就是“免费+广告”。因此, 仅从媒体内容经营的角度看, 互联网从业者的很多玩法, 电视媒体都已经玩过, 没有太多的创新之处, 互联网思维根本不值得大家去羡慕。

可是, 互联网的的确确在颠覆电视等传统媒体, 在颠覆实体经济。受互联网的影响, 国内外很多报刊停止纸制品出版了, 美国互联网广告收入超过电视媒体广告收入了, 国内某些互联网企业广告收入也超过电视台广告收入了, 等等;受互联网的影响, 国内电信业的短信收入大不如从前了, 很多百货实体店被濒临倒闭了, 连高门槛的金融业也被互联网吓出一身冷汗了, 等等。可见, 互联网是有它的过人之处的。

互联网的核心竞争力源于它的技术基因。互联网所用的IP协议及其相关技术可谓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明。这些技术简单实用, 包容能力超强。依靠这些技术, 用几根电缆、几根光纤, 就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人人互通、物物互联。依靠这些技术, 信息提供者与信息接受者之间可以无障碍地实时沟通, 供、受角色可以随时转换。依靠这些技术, 信息交易成本大幅度下降, 一切与流通相关的传统产业都可以进行重构。

技术基因不同是造成电视媒体与互联网差距的根本原因。电视媒体的技术基因是单向性的广播技术, 易覆盖, 成本低, 决定了电视媒体一定会强调“内容为王”, 体制、机制、运营模式也一定是按照“内容为王”的理念进行架构, 技术仅仅是个支撑。互联网的技术基因是双向沟通性的IP协议及相关技术, 决定了互联网应用一定会注重功能开发, 一定是强调“体验为王”, 一定是谁拥有创新性的技术、谁拥有强大功能的平台, 谁就是王者, 信息内容交由供者或者受者提供就够了。

电视媒体转型中需要注入互联网技术基因。传统媒体与互联网媒体融合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政策, 如何融合将是一个长久的命题。单纯强调电视人必须拥有所谓的互联网思维, 是不现实的。将电视媒体的制作、播出、传送技术IP化, 并实现IP技术与广播技术的完美结合, 才是实现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融合发展的可行之路。

联网思维 篇2

1、用户思维。是指在价值链各个环节中都要“以用户为中心”去考虑问题。作为厂商,必须从整个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建立起“以用户为中心”的企业文化,只有深度理解用户才能生存。没有认同,就没有合同。

法则:得“屌丝”者得天下;兜售参与感;体验至上。

2、简约思维。互联网时代,信息爆炸,用户的耐心越来越不足,所以,必须在短时间内抓住他!

法则:专注,少即是多;简约即是美。

3、极致思维。就是把产品、服务和用户体验做到极致,超越用户预期。什么叫极致?极致就是把命都搭上。

法则:打造让用户尖叫的产品;服务即营销。

4、迭代思维。这里的迭代思维,对传统企业而言,更侧重在迭代的意识,意味着我们必须要及时乃至实时关注消费者需求,把握消费者需求的变化。

法则:小处着眼,微创新;精益创业,快速迭代。

5、流量思维。流量意味着体量,体量意味着分量。“目光聚集之处,金钱必将追随”,流量即金钱,流量即入口,流量的价值不必多言。

法则:免费是为了更好地收费;坚持到质变的“临界点”。

6、社会化思维。社会化商业的核心是网,公司面对的客户以网的形式存在,这将改变企业生产、销售、营销等整个形态。

法则:利用好社会化媒体;众包协作。

7、大数据思维。大数据思维,是指对大数据的认识,对企业资产、关键竞争要素的理解。

法则:小企业也要有大数据;你的用户是每个人。

8、平台思维。互联网的平台思维就是开放、共享、共赢的思维。平台模式最有可能成就产业巨头。全球最大的100家企业里,有60家企业的主要收入来自平台商业模式,包括苹果、谷歌等。

法则:打造多方共赢的生态圈;善用现有平台;让企业成为员工的平台。

9、跨界思维。随着互联网和新科技的发展,很多产业的边界变得模糊,互联网企业的触角已无孔不入,如零售、图书、金融、电信、娱乐、交通、媒体等等。

法则:携“用户”以令诸侯;用互联网思维,大胆颠覆式创新。

未来一定是属于既能深刻理解传统商业的本质,也具有互联网思维的人。不管你是来自传统行业还是互联网领域。未来一定属于这种O2O“两栖人才”。

二、怎样用互联网思维改造你的企业

五大转型原则:

1、专注:毕其功于一役,做到极致。

2、无界:专业与人文,理性与感性的交汇。

3、精益:迭代推进,臻于完备。

4、媒体化:有爱就有传播。

互联网思维 篇3

第一,用户至上。

传统经济的企业强调“客户(顾客)是上帝。”这是一种二维经济关系,即商家只为付费的人提供服务。然而,在互联网经济中,只要用你的产品或服务,那就是上帝。因此,互联网经济崇尚的信条,是“用户是上帝。”在互联网上,很多东西不仅不要钱,还把质量做得特别好,甚至倒贴钱欢迎人们去用。

很多传统企业都看不懂这种游戏规则,认为这倒贴钱的行为简直就是疯子。但互联网经济就是这样,如果不能汇聚海量用户,那就很难建立有效的商业模式。

传统积极的思维到了互联网领域就会失效,遭遇挫折。例如,2002年前出现过电子邮箱大战,当时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的263邮箱全面转向收费,其实这就是传统的“客户就是上帝”的思维。结果是,用户纷纷放弃263邮箱,转向免费的网易邮箱。最后,263邮箱的用户数量大幅下降,现在市场上已经很难听到它的声音。

第二,体验为王。

在互联网时代,顾客的消费行为发生了变化。在没有互联网的传统时期,商家跟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是以信息不对称为基础。通俗地讲,买的没有卖的精。但是,有了互联网之后,游戏规则变了。他们鼠标一点就可以比价,而且相互之间可以方便在网上讨论,消费者变得越来越有主动权,越来越有话语权。传统的基于信息不对称的营销,其效果会越来越小,而在互联网经济里,产品的用户体验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互联网时代,如果你的产品或者服务做得好,好得超出他们的预期,即使你一分钱广告都不投放,消费者也会愿意在网上去分享,免费为你创造口碑,免费为你做广告,甚至你都变成了一个社会话题。

过去厂商把产品销售给顾客,拿到了钱,厂商就希望这个用户最好不要再来找自己。然而,在这个用户体验的时代,厂商的产品递送到用户手里,产品的体验之旅才刚刚开始。今天,比广告等各种营销更重要的,是顾客在使用你的产品时产生的感觉。苹果公司很少做广告,但苹果手机每次出新品,都会有大量顾客重复购买。如果你的产品在体验方面做得好,用户每天在使用它的时候都感知到你的存在,这意味着你的产品每天都在产生价值。

第三,免费的商业模式。

互联网上的商业模式总结起来无非三种:电子商务、广告和增值服务。但这三种商业模式,都有一个共同的前提,那就是必须要拥有一个巨大的、免费的用户群。在互联网上,只有拥有一个巨大的用户群作为基础,百分之几的付费率才能产生足够的收入,才有可能产生利润。

因此,互联网经济强调的,首先不是如何获取收入,而是如何获取用户。这正是传统厂商容易误读互联网的地方。很多厂商进入互联网的时候,一上来就想着怎么赚钱,简单地认为只要有了互联网的技术,有了互联网作为分销、推广平台,成功就会水到渠成。这样的认识一定会导致失败。

硬件也正在步入免费时代。但硬件免费不是指的白送人,而是指硬件以成本价出售,零利润,然后依靠增值服务去赚钱。为什么互联网硬件可以不赚钱?那是因为硬件不再是一个价值链里的唯一一环,而是变成了第一环。电视、盒子、手表等互联网硬件虽然不挣钱,但是变成了互联网厂商与用户之间沟通的窗口,只要这个窗口存在,互联网厂商就能创造出新的价值链,就能通过广告、电子商务、增值服务等方式来挣钱。

第四,颠覆式创新。

在互联网上,颠覆式创新非常多,也发生得非常快。不一定要去发明一个可口可乐秘方,也不一定要去弄一个伟大的专利。现在颠覆式创新越来越多地以两种形式出现:一种是用户体验的创新,一种是商业模式的颠覆。

商业模式颠覆,就是你把原来很贵的东西,能想办法把成本降得特别低,甚至能把原来收费的东西变得免费。

如果各位有一个3岁的孩子或者有70岁的父母,你给他一个苹果设备,再给他一个传统电脑。3分钟,哪一个最容易上手使用?我研究了很多例子,最后为什么苹果能颠覆?因为人性都喜欢简单。把东西做得特简单,就能打动人心,就能赢得用户超出预期的体验上的呼应,就能赢得用户。你赢得用户了,就为你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很多时候,从用户的角度出发,从你的身边出发,观察你的用户,观察你的供应链,观察你的上下游,你会发现还有很多很复杂的问题没有被简化,很贵的东西没有更便宜,甚至免费。这里面就一定蕴含着颠覆的机会。

管理的互联网思维 篇4

改变观念

人类目前普遍认可的思维模式是分析、综合、归纳和演绎, 而“逻辑思维”“形象思维”“辩证思维”包括时下流行的“互联网思维”都只是在基本思维模式下的不同的思维方法;“逻辑思维”强调“非此即彼”“非真即假”的线性的、时空的通道;“辩证思维”强调“亦此亦彼”“真假相对”的角度分析;“形象思维”强调“空间、位置关系”和“物质性质联系”的“表象”的、直感的“判断”。

而互联网思维强调的是思考、分析问题的出发点或者说是价值观念, 它改变的不是人类基本思维模式或方法, 它改变的是商业或人际交往中的价值理念或思维观念。无论是从客户思维到用户思维的改变;还是从以“我”为中心到“去中心”的改变;也无论是从“产品价值”到“数据价值”的无限延展;或是从泾渭分明的“边界禁锢”到“众筹自决”的“跨界融合”, 互联网思维不是如何使用互联网技术的思维, 而是影响了我们的商业模式、组织行为方式、社会交往甚至生活方式改变的一种价值观念的改变。

但是, 无论是平台型的互联网企业还是应用互联网技术的传统业务企业, 企业盈利的本质或者说互联网价值本质依然是“内容”或“产品”。互联网思维既没有那么“神秘”, 也不是万能的“救世主”, 互联网思维是人类顺应技术和现实的一种打破传统思维角度的思维模式, 因此, 一切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创新或创意, 也只有在顺应“内容”或“产品”的价值传播和交换需要前提下才是有意义的。

在众多的互联网思维“关键词”中, 我们认为“利他渡己”“众筹自决”“数据王道”, 这三个层次的概念, 应该是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最需要关注的内容。而在这三个概念中, 我们认为“利他渡己”是所有概念的基础, 没有这一条, 企业就没有吸引人的“内容”, 没有“内容”就很难让员工成为企业的“粉丝”, 没有“粉丝”就没有“用户”, 没有“用户”就没有数据。

利他渡己

“利他渡己”的理念是我们所有模式或管理机制设计或行为动机的出发点。如果企业经营者或者管理者首先想到“我”的利益从哪里来, “我”的位置在哪里, 那么后面的一切都很难保证符合“互联网”的生态特征。在互联网世界中, 没有明显的“中心”, 只有吸引人的“内容”;没有复杂的“层级”, 只有公开、公平的信息和规则。而是否需要获取信息、是否需要参与“游戏”, 一切都由“用户”自己做主, 从这个意义上说, 只有互联网能实现人类共同的、永恒的追求:“自由”。

而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更多还是强调“管”, 在“管”的概念下, 管理者首先想到的是什么样的规则更满足“我”的需要, 而在互联网思维下, 应该调整为什么样的“规则”更方便员工的理解和操作、更让员工心里舒适或能让员工得到的更多;从有“利”员工的角度出发, 员工才更愿意、更珍惜在这个平台工作。

企业员工不同工作内容、不同层级、不同年龄、不同家庭情况会导致每个“人”的人性复杂性和独特性, 人力资源管理在组织架构设计、激励考核机制设计以及用工管理机制设计时, 不能从“整齐划一”的简单的“利己”思路去设计, 只有一条通道、一种模式;如果把员工比作司机, 把员工的工作当作他驾驶的车辆, 那就是需要搭建通畅、安全、快捷的“通道”, 引导员工主动选择进入这条“管”道运行, 因为这条通道对他和车辆来说是性价比最高、最经济的通路。

以销售人员的激励机制为例, 从“利他渡己”的角度设计, 应该具有以下特征:共识, 企业与员工之间需要共担的风险或投入, 同时, 实现利益共赢, 对销售员工的个体来说, 甚至是个人获利>组织获利的奖励机制 (合伙人机制) ;明确的规则, 用可控的数据监控管理“难以量化衡量”的行为或过程。

众筹自决

“众筹自决”的背后反映的是人类共同的心声对“自由”的渴望, 面对已经进入职场和社会的90后, 和已经在中层发挥中坚力量的80后以及很快就会“隐退”江湖的70后、60后, 虽然互联网对不同时代的人有不同的影响, 但是, 对“自由”“自主”的追求, 却是人类永恒的内心追求。互联网的技术为人类社会实现了“信息”的“及时”分享, 释放了“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禁锢, 因此才能实现“众筹”, 整合“碎片”资源;才能“自决”, 让碎片资源有“当家作主”的安全感, 两者的相互依托, 才让互联网具备了“自我繁衍”的无限创造能力。

而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 我们认为, 让员工成为企业的“主人”还是让员工成为“工作”的主人, 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企业只有站在“利他渡己”的角度, 制定明确、符合经营需要的制度和规则, 同时, 给员工最大限度的、与其职责和工作目标要求相适应的“授权”, 才有可能激发员工在企业发展需要的“主动性”“创新力”“执行力”方面主动贡献“资源”, 实现“众筹”“众包”。

例如:从企业的用工模式上, 企业通常存在一些“不饱和”岗位或工作, 这种岗位收入不高, 员工的管理、流动性、招聘难度均较大, 员工的满意度较低;面对这些特征,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可以采用将这部分工作外包给专业公司, 寻求“众包”。

再比如企业的培训机制, 虽然以前也会做培训需求调研, 但是这种需求调研最终的结果都是员工认为培训是人力资源部的“工作”, 各种“不配合”导致人力资源部的“培训计划”总是得不到良好的满意评价。其实, 员工在工作中最需要的培训具有的显著特征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前提的需求, 这种需求需要通过内容的有效性和培训时效性两方面来实现, 也就是能在最需要的时候得到帮助。而解决这样的培训需求, 需要整合各种“解决方案”、需要提供可以跨区域的检索和反馈, 需要企业通过“利他”的激励机制, 实现“解决方案”的众筹, 同时, 提供技术平台, 供员工根据工作的需要自由选择“学习”和“搜索”的时间和地点。

再比如招聘, 传统的招聘思路是“发布信息”——“以人力资源部为中心、为主导的候选人进行信息收集”, 无论是等待主动投递的简历还是通过各种渠道寻访候选人, 出发点和角度都还是以“人力资源部”为“起点”的系列活动;而在“众筹自决”的思路下, 企业的招聘管理体系应该至少具备以下功能。

多点的启动:现有的员工、客户、用户, 甚至候选人自己都可以成为“起点”, 都能有便利的方式为企业推送候选人信息;

减少生硬的“求职意愿”征询, 让潜在的候选人在职业过程出现“想法”时, 能方便的及时获得自己希望“选择”的机会, 并自主的沟通;虽然每次的沟通未必能直接带来结果, 但是, 在了解的过程中, 企业积累的是人才市场的各种信息, 为企业制定招聘策略提供数据的支持。而对于候选人来说, 信息的及时获取也有助于客观冷静的职业选择, 避免冲动或盲目的流动。

能提供候选人, 自己了解是否与机会“匹配”的初步测试, 并能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的沟通。同时, 确保候选人所有初步的“沟通”具有足够的“私密”性。

而对于从事人力资源平台型服务业务的企业来说, 该系统最核心的功能是:能否支撑对“企业”和“候选人”双方的“信用”管理。

数据王道

“数据”虽然并非仅仅是互联网思维的“思考”基础, 但是, 数据的价值在互联网思维体系中, 已经不是通常的数据分析, 数据的外延价值得到充分挖掘。或者说, 真正为企业带来价值的不是数据本身“创造”的, 海量数据之所以能产生价值, 是因为它暴露了潜在的“规律”, 透过规律捕捉了“需求”, 创造价值的是“需求”。

从这个层面讲, 数据思维最符合互联网思维的本质特征。而人力资源管理的全部过程中我们会接触或收集到数量和种类庞杂的数据。最简单直观的例子就是, 大型企业利用人员规模的优势, 形成了性别、教育、家庭成员、收入水平、兴趣爱好、个性特征、从业经历、家庭住址等不仅是数量, 同时在复杂性、多样性的数据库优势, 利用这样的数据优势, 我们可以分析不同“分类”“项目”下员工的需求偏好和行为规律, 这些偏好和规律, 与企业品牌价值作用结合, 就可以整合社会资源, 打造多样化的、多种形式的福利机制, 实现了员工个性化需求的满足, 提升了企业品牌独特的专属价值, 提升了员工的货币购买能力, 提升了员工对企业品牌的认同和荣誉感、降低了企业在福利方面的直接投入成本等等。

从另一个层面来说, 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会涉及很多种类的数据, 面对这些数据, 需要人力资源管理者保持非常高的“数据敏感性”, 在管理的每一个动作中, 注重各种数据的信息化积累, 并不断回顾和整理数据, 探寻数据背后潜藏的“秘密”。

互联网思维失败案例 篇5

NPR于两年前与福特公司展开合作,耗资千万为其车载系统设计个性化的NPR功能及服务并在的拉斯维加斯国际电子设备展上与福特公司联合推出了订制油电混合汽车,该车可以通过车载屏幕或手机实现很多个性化的操作功能,也可通过语音做个性化人机互动。尽管与福特联合进行了高科技包装,NPR内部却将其视作昂贵但不成功的探索。它虽然理论上可以实现很多个性化人车交互功能,但是,在人们开车时,司机的注意力与大脑思维能力互相矛盾,个性化的炫酷设计容易分散驾驶员的注意力,最终由于安全隐患、使用流程复杂被多数人弃用。NPR最初研发该系统的目的是想提供比潘多拉类的网络广播更好的个性化体验,在车载收听中凭借个性化操控赢得一席之地,但结果却与用户体验背道而驰。目前其下一步车联网研发方向是做可植入车载安卓与苹果系统的车载APP应用,提升个性化精准推送能力,简化操作程序。

联网思维 篇6

早在2012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现场,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与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马云打赌,赌资一个亿,赌的是8年后(2020年)电商能否占中国零售市场50%。

一年后的2013年11月11日,马云的天猫发起了光棍节促销。仅天猫就有3 50.19亿成交额,总成交笔数1.7亿笔,再次刷新了2012年双十- 191亿元的成交额,更相当于中国日均社会零售总额的五成多。

从这一年的交锋来看,无论是京东苏宁,亦或是万达和阿里巴巴,交战核心都是到底线下是不是必然的未来,传统商业是不是会被互联网颠覆?对于很多行业来说,线上or线下?是个生死攸关的大问题。

互联网思维or互联网世界?

去年,有个叫黄太吉的餐厅突然蹿红,10块钱一份的煎饼,从早上7点卖到凌晨2点半,且外卖活动同步进行,小小的煎饼果子居然卖到了一年500万元,更被风投估价4000万元。

刚开始时创始人用自己的奔驰送外卖,结果发现大家对开着大奔送外卖很感兴趣,纷纷在微博上晒图,紧接着,这个餐厅策划了“俏丽开奔驰送外卖老板娘”,自拍照极为美艳的老板娘会时不时开奔驰送外卖,借机满足了人们“香车美女”的观感,同时推出“我为自己代言”的员工明星范海报,让每个员工成为主角,在互联网上引起热议。

黄太吉还推出了很多传统餐厅无法想象的服务,比如:第一家店没有停车位,为了不让车被拖走,黄太吉推出洗车服务;第二家店开张第一天有粉丝反映门前木条容易绊脚,他们当天就撤去了木条。甚至,黄太吉几乎每一款新菜都会有用户测试和用户反馈,即试吃,根据食客反馈来调整口味,再正式推出,而推出时也采取限量限时、提前预订,将互联网的“饥饿营销”进行到底。

有一家餐厅,叫雕爷牛腩,互联网上人气绝对超过任何一家餐厅,这家餐厅的策略是——菜品种类少且精致,追求用户体验,通过互联网引爆,微博引流兼客服,用微信做客户关系管理,逐渐形成粉丝文化。在正式开业前,雕爷搞了半年的封测,邀请明星大腕来试吃,包括苍井空都来捧场,明星们消化掉雕爷尚不完美的菜品和服务,还经常发微博夸夸雕爷。于是,雕爷牛腩成为那段时期,北京城撞星率最高的餐厅。

然而,与粉丝互动并迅速接受粉丝建议是雕爷牛腩成功的关键,雕爷牛腩每月都会更换菜单,其中依據还是粉丝的声音。

无论黄太吉煎饼还是雕爷牛腩,能够在餐饮业这个最传统不过的行业里成功,主要在于,创造出一种传统餐饮的反差和新需求而不是迎合需求,同时将移动互联网思维与传统行业结合,实现020线上到线下的高效运作。

同年10月31日,58同城成功在纽交所上市,融资额超2亿美元,58同城是一个互联网上做分类信息的公司,其产品主要为无形的本地化生活服务,为用户提供包括房产、招聘、汽车、黄页等信息,公司营业收入主要来自于两方面,一类是会员收费,一类是线上推广。线上商业模式创新中,还有很多与生活相关的小公司,比如e代驾,比如嘀嘀打车。

这些事实正在说明,电子商务已经很难覆盖互联网商业和传统商业的全部,互联网这场革命已经开始蔓延到各个行业,对于传统行业来说,不是一窝蜂地寻找一个“万能解决方案”,而是应该主动而理智地研究体验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产品,并为其所用,将成为未来成败之关键。

“双11”的最大亮点是线下的加入

这一年的双十一和往年不大一样,最大差异就是线下零售店的加入。如果说,020在过去两年尚是概念,那么在2013年已开始进入实践阶段,11月8日,苏宁第一届020购物节正式打响,率先掀起了双11促销的高潮。

银泰则与天猫达成战略合作,玩起了020,打出“今年‘双十一’,银泰与淘宝拼了!”的旗号,其线下35个实体店都将加入“天猫11·11购物狂欢节”。消费者可以通过实体店扫描二维码获得优惠券,并跳转至线上购物,面对电商的疯狂价格战,商场则发挥出自己实体优势,使出“吃、喝、玩、乐”这一杀手锏。银泰将11月11日定义为吃货节,并在天猫的银泰百货精品旗舰店推出“银泰吃货节,一元吃遍银泰”的活动。

同时,天猫还通过无线客户端,将线下门店与线上品牌官方旗舰店打通,分布在全国1133个县市的3万个门店参与,包括港澳台以及新疆、西藏等地区,消费者通过高德地图能查找到身边参加天猫双十一的线下门店,体验、试穿实体商品后,可用天猫无线客户端扫描商品二维码,添加到天猫购物车,并在双十一当天下单购买,享受5折优惠。此外,消费者还可以用天猫客户端扫描品牌活动二维码,直接获得该品牌天猫旗舰店的现金优惠券。

线上和线下已经开始联动,除了对于电商链条中物流环节的重视之外,将线上购买和实体店体验或者提货相结合,不仅可以减少物流成本,可以带给消费者更多的便捷,所有企业都要思考如何实现真正的O2O。

未来的商业注定是线上线下的融合

如果看下双11在天猫上最终销售的企业店铺排行榜,会发现传统企业己成为线上零售主流,这也说明,传统企业一旦想清楚线上是怎么回事,依托其线下的消费者认知,很快就可以进入线上状态。例如罗莱家纺、富安娜家纺、海尔等企业。

马云与王健林两个巨头的豪赌,其实背后是在给自己的商业力量代言,但是从消费者的需求来看,这两股商业力量必将走向融合。2013年2月21日,苏宁电器宣布,公司更名为“苏宁云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更名后的苏宁业务也将随之变化——以“云技术”为基础,向“云商”转型,转型后的苏宁将线上线下多渠道融合,全品类经营、开放平台服务的业务形态,向“店商+电商+零售商”模式转型。苏宁未来希望将全国1000多家店变为苏宁易购的提取点,2015年要打造60多个核心城市的物流基地。

而除掉传统品牌线上加速和零售渠道变革之外,一批“因网而生”的线上品牌却反其道而行之,“侵入”传统企业的阵地,开起了线下实体店。2012跻身淘宝网“淘品牌”男装前三位的“格男仕”,现在江西开设第一家线下实体店,当日营业额超过万元,紧接着,格男仕在福州、厦门、泉州、莆田万达广场先后开设实体店。在女装淘品牌茵曼的实体店里,顾客可以用平板或手机直接扫描服装上的吊牌,就能看到网上提供的模特搭配,也可以直接下单购买;一些传统企业也将线下经销商和线上分销商结合在一起,并将二维码引入产品标签,顾客试穿后,只要扫描二维码就可以直接进入分销商的网店购买。

互联网应该是实体的延伸,实体店铺应该是制造消费者体验和感知的场所,线上世界和线下世界从来就不应该孤立,只是现在传统企业离线上世界太远,互联网则只欣赏自己的虚拟世界,商业的创新一定是打破界限,未来的商业注定是线上线下的完美融合。

互联网思维:颠覆与重构 篇7

时下, 从金融到地产, 从电商公司到传统企业, 铺天盖地的“互联网思维”成业界热词, 如何用互联网思维颠覆传统行业成为各行各业讨论的热门话题。

在中国, “互联网思维”一词较早的是由李彦宏在2011年提及过, 意思是指要基于互联网的特征来思考。2013年11月3日, 新闻联播发布了专题报道:互联网思维带来了什么, 让这个词汇开始走红。

互联网思维指能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精神、价值、技术、方法、规则、机会来指导、处理、创新生活和工作的思维方式。世界公仆领袖“联谊会公仆”“全球大同”的作者彭友指出, 全球已进入互联网时代, “我思献人人、人人助我思”的互联网思维顺势而生。

大数据的互联网思维 篇8

《大数据的互联网思维》是国内第一本将互联网思维应用到大数据领域的专著, 记录了笔者在大数据时代的一些感想、心得。 本书共分10章, 其中第1章阐述了大数据发展的现状, 以及大数据发展需要互联网思维的原因;第2章提出了借鉴互联网思维, 大数据可以实现一次“凤凰涅槃”般的新生, 从传统IT项目“脱胎换骨”为咨询服务项目;第3章写到大数据将重塑资源格局, 未来会成为国家资产, 同时将促进理性社会的到来;第4章介绍了大数据的客户体验如何提升, 需要明确客户是谁, 客户想要什么, 笔者指出融入娱乐思维的个性化管家式服务是一种可行之道;第5章介绍了大数据的产品思维, 有哪些好的经验可以学习;第6章和第7章分别阐述了如何打造出极致的大数据产品, 以及大数据如何进行快速迭代;第8章介绍了大数据的平台思维, 同时提出传统的互联网平台升级为拥有智慧的大数据平台是大势所趋;第9章介绍了大数据的跨界会带来什么, 提出“大数据×”的概念, 指出“大数据×”是“互联网+”的有机组成部分;最后一章笔者对多年收集的大数据实践案例进行了介绍, 帮助读者深入了解本书前面提到的理论部分。本书中穿插了许多诙谐的小故事和小案例, 能够让读者在轻松、幽默的氛围中快速体会笔者的一些感悟。 与市面上现有的介绍大数据以及互联网思维的书籍不同, 本书是笔者十多年大数据相关从业经验的积累, 是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出来的, 书中许多具体案例都是真实存在并且被广泛使用的。有志于从事大数据事业或者数据分析领域相关工作的管理人员或IT人员都值得拥有本书。

传统企业的互联网思维 篇9

在我看来,互联网思维可以解剖成六条细分的思维。第一条是基础思维,互联网思维中的“互”字代表用户的交互;“联”指通过互联网思维打造的产品一定是永远在线的;另外,还有一个“网”的概念,即如何把人与人之间的网络,人与物之间的网络,物与物的之间网络串联在一起。第二条是技术思维,互联网思维的企业一定是非常注重技术的。第三是用户思维,在互联网思维里面,用户是非常关键的,用户在互联网思维里面是所有使用产品的人,不管是否付费。第四是“两丝”思维,在互联网的思维里有“两丝”是非常重要的,即粉丝和屌丝。第五是“五跨思维”,具体包括在跨界、跨线、跨平台、跨组织和跨文化。第六是“五众思维”,在互联网思维中,公司让所有公司内部的人、公司外部的人和其他所有资源来分担责任,另外还包括众包、众智、众筹和众造。

在物流行业中,我们已经看到了三种互联网模式,第一种是纯信息平台的模式,一方把货源信息或仓储资源、车辆需求信息发到网上,另一方在平台上找对接。第二种模式是把货主、承运人、托运人、第三方物流公司、收货人全都汇集到一起,互联网作为一个工具来服务于用户。第三种是信息交易的模式,在平台上可以交易、支付和信誉的积累,并且整个流程都是信息化同步的,类似于电商平台。我们可以看到,互联网的工具和理念可以改变传统物流的方向,可以让物流信息更加透明化,可以让物流打开边界拥有更多的分享,让用户的体验提高,提升行业水平,并可以通过同行合作来建立大数据,从中挖掘出有价值的见解。比如,通过从物流的纯信息服务到服务本身的提升,到信用的积累、金融服务,到整个生态圈的打造,这些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思维来成就。

互联网思维、炒作与八卦 篇10

前段时间去上海采访一个数字营销公司老总时,一位IT媒体主编说了一句话,值得深思。他说:“我发现现在我们IT网媒转发率高的还是带有八卦性质的资讯,让人奇怪。”说是奇怪,其实一点也不奇。

为什么呢?这个社会太浮躁吗?这个社会太平淡无奇了吗?这个社会太需要八卦了吗?答案好象就在其本身。

我们看到类似高点击率的新闻事件或营销案例里,其实跟真正意义上的营销本质没有多大关系,而只能称之谓炒作了。

在炒作方面,京东的刘强东可谓顶尖高手。无论是2012年7月的西红柿事件,还是近期让大佬和虾米们羡慕嫉妒恨的“东茶恋”事件,都让其一直处于行业舆论的风口浪尖。

且看一位网民的吐槽,“看到1974年生的京东掌门人刘强东和1993年生的清纯‘奶茶妹妹’章泽天在一起!80后还没结婚的真是罪孽。以后不在京东上买东西了。”

而5月22日,一则“京东在纳斯达克上市之时,将在现场向奶茶妹妹求婚”的新闻传遍网络。无论结果如何,效果都达到了,这就是刘强动的高超炒作。

知名业内人士黄渊普对此评论说:“东哥爱女人,说明他取向方向正常;东哥爱青纯美少女,说明他有争服欲很霸气。我觉得,东哥能搞定奶茶妹,自然也就能搞清京东未来的发展!各位年轻貌美的姑娘,你们还有机会,加油!”

连周鸿祎也来凑热闹:为了更好地了解主流用户群90后,互联网土豪大叔(大佬)们出于工作需要不得不去结交90后的女(男)朋友们,没有90后绯闻怎么好意思自称巨头?

而在一系列炒作式的营销事件中,东哥成为集商人、演员、操盘手于一身的复合体,感情成了游戏,恋爱成了生意,真真假假,真伪难辩。其实一切都不重要,对京东而言,结果就是想要的效果达到了。

而这一切,对京东真的是毫无弊处吗?也不尽然,如此炒作,对刘强东而言,更多的是信义与公关的双重失误。

无独有偶。前段时间被大家公认的火爆黄太吉煎饼与马佳佳powerpul (泡否)也是炒作与八卦的典型。

有媒体观察者麦爷总结出他们两者的“优点”:1、黄太吉其实不像某些媒体所说,需要排长队,顾客体验很差。2、黄太吉的豆腐脑没有想象中难吃。3、马佳佳的powerpul店里面布置得挺漂亮。4、看不出来马佳佳有多么“装B”,至少她的店门旁边的大字口号还是很实在的——“本店离百年老店还差九十九年。”接下来麦爷又说出了批评意见:这两家店不黄,没有天理!而这一切都是客观原因造成的,无关马佳佳(张孟宁)和黄太吉(赫畅)的人品。赫畅说,一切都是可以连接起来的,这就叫互联网思维。马佳佳说,所谓互联网思维就是用感情打动用户,她们90后每天都活在线上,也每天在线下生活,这是融入每个人血液的一件事情,所以不用太考虑什么后台体系和O2O商务模式,主要是想怎么打动人心就可以了。暂且不论二位观点正确与否,仅供参考。

什么是互联网思维 篇11

11月中旬,中国当红体育明星林丹爆出出轨丑闻,在这个明星丑闻娱乐化的时代,对于这类新闻,笔者早已见怪不怪,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然而,这次林丹事件出乎意料地带走了一片“云彩”,而且与会展有关。这次关注林丹事件的不仅有娱乐圈,财经界也投入了关注,有财经媒体从林丹事件的连锁反应中总结出明星代言给企业带来的潜在危机。林丹事件曝光后,其代言的很多产品宣传活动受到了影响,其中尤以东风日产为甚。绯闻曝光之时,林丹代言的东风日产参加的广州车展临近开幕,作为参展商的东风日产事先准备了一系列涉及其品牌代言人林丹的宣传物料,准备在车展上大显身手。熟料林丹在关键时刻翻了船,连带着东风日产的参展准备全部流产,筹备展会事宜的工作人员不得不加班加点“物料重新做,创意重新想,slogan重新写”,以至于该品牌在朋友圈调侃“林丹不只对不起你的家人”。

网络时代,信息光速传播,多米诺骨牌效应加速,蝴蝶效应被放大,任何一条看似风牛马不相及的消息都有可能影响你的企业和工作。快速反应和无限关联,这就是互联网思维。

尽管距离展会开幕时间非常紧迫,东风日产经过夜以继日的赶制,最终正常参加了广州车展,如果没有快速的反应能力或者对林丹事件缺乏敏感听之任之,那么展会上就要闹乌龙了。虽说遭受了林丹的池鱼之殃,但是东风日产凭借敏锐的市场意识,抓住这一事件的影响在朋友圈发文自嘲反而赢得了不少关注,成功借势,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快速反应,化不利为有利,这也是运用互联网思维的体现。互联网的特点之一是快,企业能否快速反应是检验一个企业能否适应互联网环境下的市场竞争的一个标志。对于随时都有可能面临突发状况的展会而言,会展业更加需要这种思维。

除了快,高度关联是互联网思维的另一个特征。一只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蝴蝶效应在互联网时代被无限放大,明星出轨可能导致一个企业股票大跌,一场车祸可能让一个基建项目被叫停,一条朋友圈可能造成楼市恐慌……这都是互联网环境下,信息快速传播导致中间环节的缓冲被大幅削减,信息多渠道传播导致辐射面增强,不同维度的影响同时出现。这就需要企业有多渠道掌握信息,多方式分析信息的能力,唯有如此,才能准确预测看似不相干的事件对行业甚至自己的企业有何影响。

互联网思维不是一个时髦的名词或者橱窗里只能看的蛋糕,谁能真正理解并掌握其精髓,谁才能不为虚假表象所惑,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浅论“互联网思维”的特质 篇12

本文参照陈雪频撰写的《定义互联网思维》一文, 文中指出:要定义一个词是什么, 最好先定义它不是什么。

陈雪频在文中先否认了几个常见的人们对“互联网思维”的错误理解。

其一是指出“互联网思维”和“社会化营销”概念的混淆:“互联网思维”不是社会化营销……社会化营销只是“互联网思维”的一种呈现方式, 但绝不是“互联网思维”的全部。

其二是指出将“互联网思维”等同于电子商务的错误观点。“互联网思维”不是电子商务……B2C和团购业务只涉及企业的销售和业务层面, 消费者定制生产和C2B模式涉及产品层面, 但从整个公司的运作层面来说, 他还不够涵盖整个“互联网思维”的本质。

其三是最为常见的理解误区, 即将“互联网思维”的概念狭义化, 认为“互联网思维”只适用于企业。

“互联网思维”适用于所有企业, 包括一些传统行业的企业, 无论是海尔还是海底捞, 都可以利用“互联网思维”去改造自己的企业。

陈雪频在《定义互联网思维》中对“互联网思维”的定义是:在互联网对生活和生意的影响力不断增加的大背景下, 企业对用户、产品、营销和创新, 乃至对整个生态系统和价值链重新审视的思维方式。“互联网思维”不是技术思维, 不是营销思维, 也不是电商思维, 而是一种系统的商业思维。不只适用于互联网企业, 也适用于所有企业。

综上, 本文对“互联网思维”的定义是:借助互联网高度发展, 在交互技术进步、用户数量增加的大互联时代, 对企业、用户、产品三者的关系进行重新审视和认知的思维方式。

二、“互联网思维”核心价值理念

(一) 开放透明

无论人们对“互联网思维”有多少种理解, 必须确认的一点是:“互联网思维”, 首先要具备互联网的精神。开放透明是互联网作为工具本身的特质之一。“互联网思维”, 正是将“开放透明”这种特质运用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之中, 打破了企业“闭门造车”的经营模式, 使用户参与到产品定制之中。一方面, 便于企业更全面、更准确地了解用户需求, 生产更加契合市场需要的产品;另一方面, 培养用户的归属感, 提升行业口碑。可以说, 开放透明是“互联网思维”的第一要素。

(二) 以人为本

在“互联网思维”兴起之前, 对于各个行业的企业来说, 其经营理念往往都是“以产品为本”, 即从产品的生产环节到销售环节, 都是从“产品本身”出发。“互联网思维”颠覆了这一传统理念。企业不再以自我为中心地从产品出发, 而是树立用户至上的观点, 从用户的需求出发, 根据他们的需求, 对产品进行定制、生产, 这就是“互联网思维”的核心观念之一——以人为本。

(三) 快速创新

“互联网思维”的核心价值观中, 包括对极致的“快”和“新”的不懈追求, 并且努力将二者融为一体。互联网的高度发展, 造就了大互联时代的便捷和高效。在数据共享的时代, 用户需求朝夕变化, 能够以更快的速度跟上用户需求的企业, 往往能在博弈中胜出。

三、“互联网思维”的重要特征有哪些

(一) 用户体验+口碑

在以人为本的“互联网思维”中, 用户体验对于企业来说, 无疑是一个应该投入非常高的关注度的点。换句话说, 以人为本最重要的表现形式, 就是产品的用户体验。互联网的开放特质, 给予了企业和用户沟通的条件, “互联网思维”提倡在这种环境中, 重视用户的反馈和建议, 根据他们的需求, 对产品进行合理定制。“用户体验”也是最近几年随着智能手机行业的高速发展而兴起的热词之一, i Phone正是依靠其硬件和软件卓越的用户体验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大批拥趸。

(二) 免费

“互联网思维”的另一个重要特征, 就是“免费”——免费必须加引号。因为这里所说的免费, 并不是督促企业不去盈利, 而是以牺牲一部分服务的盈利, 去获得更长远、更广阔的盈利空间。今天的人们, 或许已经对生活中众多常见的服务、产品司空见惯, 然而实际上, 从未有一个时代, 能够像互联网高度发展的今天这样, 人们能够免费地获得众多服务和工具。以智能手机生态来说, 我们常用的APP, 如搜索应用、浏览工具、社交工具、地图、银行支付应用等, 都是免费获取的。免费获取使产品迅速积累大批用户, 这是很多互联网公司之所以建立“运营体系”的核心。因为大部分互联网公司都是建立在“主营业务免费”的基础之上, 用户不会为其核心业务直接买单, 这是互联网公司不得不建立的运营体系。一方面, 想方设法留住用户;另一方面, 寻求其他途径获得利润, 如广告、游戏、虚拟道具等。

(三) 参与感

参与感是“互联网思维”的另一个重要特征, 实质上是对用户体验的一个延伸。互联网时代是一个人人追求个性化的时代, 特别是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新一代, 他们十分注重凸显自我存在感, 热衷于通过参与等形式来获得认同。因而企业必须明白, 只有让互联网时代的消费者参与到企业的经营之中, 企业才能实现更大的价值。

在“互联网思维”中, 从产品的研发到营销, 企业应该始终同用户在一起。企业的每一个环节都有用户参与, 不仅可以为产品提供更好的优化建议, 更可以让用户产生自己是“主人”的感觉, 这使得企业和产品很容易获得用户的认同, 让企业在竞争中抢占先机。

四、结语

“互联网思维”并不是因为互联网的诞生而产生的思维方式, 而是借助互联网高度发展, 在交互技术进步、用户数量增加的大互联时代, 对企业、用户、产品三者关系进行重新审视和认知的思维方式, 是一种系统的商业思维。

“互联网思维”提倡企业进行持续的、快速的创新来跟上市场发展的步伐, 与用户进行零距离的沟通以了解用户需求, 追求极致的用户体验, 提升用户的参与感, 增加其对企业和品牌的认同感, 从而利用粉丝效益, 进行口碑传播。

参考文献

[1]陈雪频.定义互联网思维[J].上海国资, 2014 (02) :70-71.

上一篇:皱缩型病毒病下一篇:一氧化氮合成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