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联网

2024-08-11

银行联网(精选12篇)

银行联网 篇1

短短十年间, 互联网金融在中国从无到有, 且在最近一年以井喷之势迅速发展。尤其是近来, 截止到今年2月底, 互联网金融的代表性理财产品余额宝所吸纳社会资金总量迅速突破了4000亿, 用户规模达到了8100万, 业已超过了中国股民人数, 这一现象不仅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热议, 更令处于严密管制的银行业震动。人们不禁要问, 互联网金融的狂飙来袭对于银行业而言意味着什么?究竟该如何应对?银行业的出路又何在?

银行业之惑:为何传统金融土壤中无法孕育互联网金融之花?

回顾一下历史, 我们便会惊异地发现, 早在十多年前银行业就已实现了技术联网, 而每一个刷卡消费的商户就是一个数据接收点。因此, 对于银行而言, 跟踪用户购物行为, 并做大数据分析其实并不困难, 所以人们自然认为互联网金融从银行业中孕育而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然而, 现实结果则大大出乎了人们的预料:互联网金融首先从互联网技术企业诞生, 并且银行业正前所未有地遭受着互联网金融的猛烈侵袭而备受煎熬。对此, 人们不禁要问:“为何传统金融土壤中无法孕育互联网金融之花?”笔者认为, 造成上述结果的根源在于:银行业对于交易效率、运营成本以及互联网核心本质的理解偏颇所致。

在金融领域, 从银行融资的行为被称为间接融资, 因此, 银行扮演了资金融通的媒介角色。然而, 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则颠覆了上述商业模式, 因为互联网的本质是点对点的信息交流与分享, 而真正产生数据信息的是每一个网络个体, 也就是互联网上的每一个“节点”。如今谁拥有这些数据信息?是网络个体行为发生的场所——互联网平台, 就如同实体商场。既然如此, 互联网平台为何不自己组合数据信息发售金融产品?

其实, 金融本质上就是数据信息, 所有金融产品就是数据信息的不同组合。而这些数据信息并不是来自于传统银行, 因为数据信息流过的地方, 任何金融产品都可以想象, 而这也就导致了互联网金融的诞生。同时, 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和应用极大地提升了数据信息在人际间的传播速率, 使得传播速率由原先的生物级跃升为光电级, 这样一方面极大地拓宽了人类共享的信息空间, 另一方面极大地延展了信息传播的人群边界, 进而开启了信息化金融的新时代!

事实上, 在信息化金融时代, 由于传统银行的运营效率严重滞后于市场需求, 因而它的存在对于资金融通不仅起不到高效对接的正效应, 反而起了阻滞资金融通的负作用。以往, 传统银行的竞争优势在于营销渠道的便利, 即其依托星罗棋布的营业网点便可轻松获取竞争优势。然而, 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则使得这一竞争优势一去不复返, 因为新兴的互联网金融企业通过借助互联网的技术平台, 摆脱了对营业网点的依赖, 在竞争中轻松获取了非对称性的竞争优势, 进而完全颠覆了传统的商业盈利模式。

可见, 在以往的工业化金融时代, 市场竞争法则是“大鱼吃小鱼”, 即银行同业之间竞争所依托的是显性的资本规模与网点渠道, 其核心优势是“力量”;现如今进入了信息化金融时代, 竞争法则已转变为“快鱼吃慢鱼”, 即银行同业之间竞争所倚仗的是隐性的技术平台与信息渠道, 其核心优势是“速度”, 而业态进化迟缓的传统银行们正迅速沦为难以适应互联网生存新环境的恐龙一族!

互联网之秘:互联网既是一种技术手段, 更是一种思维模式!

显然, 传统金融土壤中之所以未能开出绚丽夺目的互联网金融之花, 这源于以往银行业对于互联网这一新生事物的本质特性理解的偏颇所致, 其将互联网简单地界定为仅仅只是一种技术手段而已 (例如, 当年银行业认为其涉足互联网只不过是增加了一个刷卡渠道罢了!) , 因而其对于互联网进行认知与研判仅停留在“术”这一低层次的思维层面上, 缺乏从“道”这一高层次的思维境界出发的分析与决断, 也就自然难以作出具有前瞻性的战略预判与长远性的行为决策。可见, 今天的竞争结果其实早在十多年前互联网诞生之初就已现端倪。

笔者认为, 事实上互联网作为一种数据信息的渠道载体, 其既是一种技术手段的体现, 更是一种思维模式的表达!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银行业之争的本质是两种思维模式之间的较量, 是互联网思维模式与体制性思维模式之争, 前者的思维核心是“开放精神”, 其心智特质是“追求变化”;而后者的思维核心是“封闭心态”, 其心智特质是“寻求稳定”。

如果深入分析一下互联网金融公司的行为特质, 我们便不难发现, 互联网思维模式具有以下三个心智基因, 分别为;第一, 开放精神;第二, 市场化思维习惯;第三, 扁平化运营理念。而以银行业为代表的体制性思维则与之相对应地亦具有以下三个心智基因, 分别为:第一, 封闭心态;第二, 体制化思维习惯;第三, 科层化管理理念。

银行业之所以具有强烈的体制性思维特质, 其根源在于:银行业的第一经营要旨是“确保资产安全”, 其次才是“资产保值增值”。然而, 以往由于受到社会经济、文化环境以及技术条件的制约, 传统金融业态只能采取“静态封闭”的业务管理模式, 以达成“资产安全”的管理诉求, 进而强化了银行业的体制性思维模式, 致使银行从业人员的心智思维与其行为习惯之间交互作用、彼此推动, 最终形成了一个思维模式与运营体制之间相互强化的心智闭环, 因而导致银行从业人员一旦置身其中, 则无论是其心智思维还是行为模式都难以摆脱传统体制性思维的惯性束缚。

结果, 银行业自然也就缺乏了内生性的自我变革的意愿与动力, 因为在传统银行人的心智模式中所缺乏的正是“寻求变革与创新”的互联网思维基因, 因而亟需外力的介入与影响。现今, 互联网的出现正是代表了这股外力, 互联网金融的兴起顺应了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事实上, 互联网的出现对于传统银行人的心智思维模式的影响宛如一股清风吹皱了一池春水, 而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对于传统银行业固有利益格局的触动冲击则更如一石激起千层浪……

银行业再造之路:既要引入网络平台, 更要现实心智转变!

老子《道德经》中有云:“道可道, 非常道。”即强调世间万物, 稳定只是暂时的, 变化才是永恒不变的真理。今天, 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一举打破了银行业思维模式与运营体制的心智闭环, 进而消解了传统银行业“为了‘安全’而力求‘稳定’”的组织文化, 推动传统银行业脱离了“内卷式”的周而复始的惯性思维轨道, 裹挟其开始了业态演化的全新进程。

然而, 由于传统银行业是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动地开始其业态再造之路, 于是未知的经营风险亦随之而生。因此, 对银行经营者而言, 如何才能稳中求进 (即如何在稳定与变革之间不断地找寻到新的动态平衡点) 便成为了业态运营的第一要务。因为这一自我变革过程宛如一个初学者尝试着学骑自行车, 既要保持平衡稳定, 又要能够曲折前行, 这就仿佛让一个已经习惯于低速步行之人一下子 (跨越了中速跑步阶段) 开始学习高速骑车前行, 这不仅是意味着其行为习惯的改变, 更是要求心智模式的转型, 难度之高、风险之大可想而知!

因此, 这一过程绝不可能一蹴而就, 而是一个循序渐进、先易后难、逐级递升、不断摸索、逐步适应的长期过程, 所以在这一过程中, 一方面要切忌心浮气躁、急功冒进, 为求得立竿见影的效果而贸然采取“休克疗法”, 致使乱象丛生、局面失控;同时, 另一方面, 也不可因噎废食, 畏难而退, 错失机遇, 而应从顶层制度设计入手, 制定银行业态进化的路线图与时间表, 有计划、有步骤地稳步推进银行业态再造之路。

事实上, 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以及利率市场化的放开等对于银行运营及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所谓互联网金融, 其本质是通过营销渠道的创新, 实现了将传统意义上的金融产品 (如货币基金等) 由线下销售向线上销售的运营模式转型。因此, 在不久的未来, 传统银行业与互联网金融公司之间将彼此学习、相互合作、取长补短, 即未来的银行业态将呈现出线上线下业态融合趋同的新态势、良性竞合的新格局;与之相应, 线上线下协同运营的新模式亦将伴随而生。

与之相应, 银行监管模式也必须随之转型, 即由传统的财务监管模式向现代的信息监管模式升级, 其具体特征表现为:第一, 由线下监管向线上监管转型;第二, 由静态安全监管向动态安全监管转型; 第三, 由传统人力监管向网络软件监管转型;第四, 由过时的财务数据监管向实时的金融信息监管转型, 即由原先的单一线下监管的传统模式向线上线下复合监管的现代模式演进。

总之, 运用互联网思维推进银行业再造, 这一过程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银行从业人员的心智模式能够摆脱体制性思维的惯性束缚, 实现向互联网思维模式转型。因为银行业再造是一个由内而外的自我变革的过程, 是一个内修外行、不断优化的过程, 更是一个由自我心智更新引领下的业态持续重置的系统工程, 正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

银行联网 篇2

反映一:在外省市迁移过户口的市民宋女士称,“我的户口原籍是青海省,2000年到江西抚州市上大学,就将户口迁移过去了,2004年毕业之后,户口留在学校,此后我一直都在北京工作。7月16日到国贸附近的兴业银行去办理个人工资卡,但银行工作人员通过电脑查询显示我的身份证号不存在,不能办理业务。我前几年在北京办理各项银行业务,都能办理,而且也从来没有说我的身份证有问题。我通过公安部的网络信息查询系统,发现公安部的网络上也没有我的身份证信息。随后通过与银行工作人员交涉,最终同意为我办理开户,但我却一直担心以后要是办理大额业务或办理信贷业务时,是否会受到限制。不知道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

反映二:户口迁出北京的市民何先生称,“我的户口在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2004年我在北京大学毕业之后留京工作,但户口迁回了原籍。7月初,我到工商银行去开立个人储蓄账户,却被告知我的身份证号不存在,不能办理任何业务。我又跑到附近的农行,也是同样的结果。现在什么业务都不能办理了,不知道怎么办?”

反映三:户口迁入北京的市民王先生称,“我是外地人,去年12月份将户口迁到北京市顺义区,已经拿到身份证。7月26日,我到工商银行办理开户业务,但被银行工作人员告知,‘库中查无此人’。不知道现在怎么办?”

记者核实:记者通过与抚州市公安局临川区分局西大街派出所和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的公安联系得知,宋女士和何先生的身份证号都是存在的,而且与户口信息相对应。顺义区大孙各庄派出所户籍科工作人员说,王先生的身份证确实属实,并没有任何问题,且在公安局内部网站上也能查到相关信息。

回复一:工商银行工作人员称,他们的查询系统是通过公安部提供的信息平台进行查询,如果查询不到,他们也无法给居民办理业务。农业银行和兴业银行也都表达了相同的说法。

回复二: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人员称,从6月29日开始,他们与公安部联合推动了“联网核查公民身份信息系统”,他们将商业银行的终端,通过系统直接与公安部的信息中心连接起来,全国各大银行在给公民办理业务时,通过公民提供的身份证等信息,可以有效地查询公民的身份信息。如果系统查不到,就说明公安部的信息中心,没有这个人的信息。按照相关规定,有四种情况,银行机构将对其公民身份信息进行联网核查:一是银行账户业务,具体包括开立、变更个人储蓄账户、个人银行结算账户、单位银行结算账户业务。二是支付结算业务,包括票据结算业务、银行卡结算业务、汇兑等业务。三是信贷业务,具体包括个人贷款业务或单位贷款等业务。四是其他银行业务,例如交易金额单笔人民币5万元以上或者外币等值1万美元以上的现金存取业务。

回复三:公安部信息中心工作人员称,在系统开始运行之后,他们已经发现了这个问题,许多户口迁移过的居民信息都无法在银行查询,这是由于他们的更新信息还未录入信息中心的缘故。因为公安部信息中心的数据,需要各地区的公安部门将数据及时上传才能更新,此前,他们已发现北京市的信息已经有几个月未更新上传,目前他们已经督促北京市公安机关,尽快将更新的居民身份信息上传。同时有许多外地的公安部门甚至有更长时间未上传更新,他们也会尽快催促这些部门尽快更新。公安部工作人员同时表示,像贵州等西部地区,许多电脑联网系统刚刚建立,当地居民的信息尚未完全上传,这些信息的更新还会需要一段时间。

本报记者 肖岳 苏季

■部分银行解决方案:

中国工商银行:如果客户身份证号码在银行网站上查询不到,他们也可以为客户办理开户,但客户不能提取人民币超过五万元的存款,且存折如果丢失不能办理挂失。

中国建设银行:如果客户身份证号码在银行网站上查询不到,但是人工可以辨别出真伪的话,也能为客户办理开户。

中国农业银行:如果在银行网站上查询不到身份证号码,那么无法办理相关业务,只能找公安机关进行咨询。

中国银行:在系统上无法搜索到客户身份证号码时,不能办理开户,建议客户向公安机关咨询。

互联网巨头挺进银行 篇3

目前,腾讯申请民营银行已获得广东省政府同意,材料已经上报至银监会。9月12日,工商总局信息显示,苏宁银行已经通过工商注册核准。此前,坊间传出,阿里正在申请网络银行牌照,虽然阿里金融CEO彭蕾否认了这一传闻,但互联网金融界还是相信阿里一直为牌照而努力,因为阿里金融在互联网金融业务上需要的便是牌照。

除了苏宁、腾讯、阿里等互联网大佬之外,不少互联网金融的创业者也开始从线下商圈,以及小微商户着眼,进行互联网金融的服务。比如,通过与线下百货商场、大型超市合作,通过IT系统来切入信息流,进行有效的商品管理,也依此进行供应链金融的尝试。对于小微商户,开发一些代记账、代缴税的云服务,获得小微企业的经营信息,依此贷款。

而银行业也正在觉醒,依据自身的金融优势,快速结合互联网技术,形成自己的竞争力。9月16日,民生银行与支付宝宣布合作,双方将在直销银行、理财产品销售、数据挖掘、风险分析、IT服务等方面深度合作。

对互联网企业来说,核心竞争力还是互联网带来的优势。针对供应链金融与小额贷款,可依据自身的平台、技术、数据分析能力,管理供应商、卖家的信息流,并依此建立信用评价体系、发放贷款,并进行有效的贷后管理。而对于互联网保险(放心保)、基金等理财业务,可以覆盖广大的“屌丝”,实现全民理财。目前,阿里、腾讯、京东、苏宁在互联网金融上的思路都逃脱不出这几条路径。

而对于互联网银行与传统银行的竞争,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认为,互联网金融不会对银行造成颠覆性影响,银行在“存贷汇”业务上优势仍在。因为,目前,互联网上的金融业务基本上单项的,无法创造出存款来,只是把别人的存款吸纳过来。而银行有存贷汇结合在一起的功能,同时,银行本身也不断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来改造自身的业务流程,完成自己所具有特色的业务。

“目前,互联网金融还处于跑马圈地的状态,有3年的机会窗口期。”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说,在这3年中,互联网企业,与金融企业将彼此学习对方优势,并积累自身原有优势。未来,互联网金融的竞争还是大佬们的游戏。这对互联网企业来说,机会只有3年的时间。

首批名单明年三月出炉

“我觉得第一批,腾讯、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公司申请民营银行牌照可能没戏。”9月18日,一位金融业资深分析人士告诉记者,因为,腾讯、阿里的互联网优势明显,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目前,监管机构对民营银行进行区域经营管理,这种方式并不适合腾讯、阿里。

国家工商总局网站信息显示,苏宁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企业名称已经获得工商总局预核。而苏宁银行也作为试点,将有机会成为国内第一批民营银行。一位接近苏宁云商(002024, )的人士告诉记者,工商注册,是苏宁申请民营银行环节中的一部分。目前,除了申报材料中写的一些方向性业务之外,具体的落地执行是“八字没有一撇”。

目前,各地民间资本申办民营银行渐成燎原之势。除了腾讯之外,广东省还有广州香江集团,揭阳中德金属生态城中的一家民企等递交了材料。在江苏,南京三胞集团和雨润集团悄然筹办民营银行,申报材料已经递交至银监会;安徽的新安金融集团也在筹建民营银行。对这些实体企业来说,申请的初衷是希望获得金融杠杆,来反哺实业发展。

在9月14日举办的第7届中国银行家高峰论坛上,吴晓灵表示,鼓励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对现有的互联网企业发放银行牌照。这对民营银行业来说,无疑打了一剂强心针。

有消息称,民营银行已经设立了相应的时间表。根据《试点民营银行监督管理办法(讨论稿)》(下称办法),今年10月前,各地方征集民营银行发起人,并完成相关协议的签署,敲定募股方案,工商注册登记的预核准工作也同步进行。今年11月至明年1月,在温州、北京和深圳等地选择性地批准一到三家民营银行,进行股东资格审核和验资工作。明年3月前,全国第一家民营银行将会核准开业。

“目前,办法报到了银监会,接下来,还要上报国务院。政策批下来,还需要一段时间的执行落地。民营银行的成立还需要时间。”一位互联网金融人士告诉记者,从试点的地方来看,杭州并不在此列,这可能表明,阿里银行的申报并不在第一批。

在经营范围上,《办法》规定,民营银行应该以信贷业务为主,以服务“三农”和社区银行的形式合法经营,且原则上不在行政辖区外设立分支机构。这意味着,民营银行与国内城商行类似,刚开始会施行区域管理。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告诉记者,“虽然,目前,申请银行牌照都需要接受属地管理,但也可能有些银行有机会拿到全国的牌照。”他举例说,当初,民生银行拿到的也是全国牌照。

腾讯苏宁的金融底牌

对于腾讯银行一事,腾讯公关部表示,无可奉告。虽然,目前,金融并没有独立出来,成为腾讯的一个业务部门。但是从未来腾讯、阿里、百度、京东竞争来看,金融业务也将成为互联网巨头们竞争的一大马车。

从目前腾讯的业务来看,金融业务将涉及供应链金融、小贷、保理、第三方支付等业务类型。目前,腾讯电商旗下有易迅网与QQ网购。前者是B2C平台,可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后者是平台模式,可提供类似于阿里小贷的服务。

“电商平台孵化出来的金融业务,做得如何,取决于电商平台自身的发展情况。”一位互联网金融人士分析认为,每一个电商平台都有自己的供应商,或卖家,大家都有机会。

“未来,微信支付,财付通平台上的金融服务将会是腾讯金融的重点。”一位互联网金融分析师认为,微信用户已经超过4亿,用户黏性好,又是移动互联网的入口,其中的机会不可限量。而财付通依托于QQ,目前的用户数也达到3亿,几年间,也尝试了不少支付、理财的互联网金融服务。

nlc202309012257

其中,微信将是腾讯金融最重要的业务孵化平台。据了解,目前,华夏基金、中信证券等金融企业将通过微信公号销售理财产品。之前,招商银行信用卡已经通过微信提供多种客户服务。今年9月底,一批基金公司将入驻微信平台,开始通过网络销售基金。

未来,微信平台将很有可能并入腾讯已有的一些资源。据了解,腾讯电商控股公司(ECC)旗下的微生活部门总经理张颖同时兼任微信的副总经理,负责微信的商业化,而微生活部门200人左右的人员将很有可能并入微信部门。未来,也很可能并入财付通部门。财付通是微信支付的技术提供商,但是微信支付的账号体系是全新建立。双方将会在一些互联网金融业务上有重合与竞争。

对腾讯这家产品基因很强的互联网公司来说,互联网金融只是浅浅地浮在表面的莲花,而微信这个产品才是扎在水面下,强大的根系与养分。

与腾讯拥有微信入口级产品相比,苏宁做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基础是电商平台。

9月12日,苏宁易购发布了自己的开放平台策略,意欲吸引卖家入驻。苏宁易购执行副总裁李斌表示,只要商家遵守苏宁的统一规定,就可以免费入驻,并且低成本地享受金融、仓储物流、中介等服务,在这个自贸区中,商户享有高度的经营自主权和利润分配权。

苏宁希望通过免费,吸引卖家入驻。有了这些卖家的交易数据,就可以依此提供互联网金融的服务。除了开放平台的商家之外,苏宁易购的B2C也可以进行供应链金融的服务。

“苏宁的保理业务先行一步,到今年10月底,相应的业务会迅速上线。” 据苏宁云商相关人士介绍,供应链金融、小额贷款的服务等业务在线上尚未展开,但,这是苏宁云商业务发展过程中“水到渠成”的一件事情。

但是,目前,对苏宁来说,调整好线上与线下的步骤,向互联网转型,才是重要又紧急的事情。而并不是追赶“互联网金融”的热潮,务虚不务实。日前,苏宁云商CFO任峻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苏宁转型成一个互联网企业要做好三件大事:一是打通线上线下的O2O;二是开放平台;三是利用互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阿里与民生结盟

在互联网企业的金融战略中,阿里的战略最清晰。今年3月,阿里巴巴宣布成立小微金融服务集团,负责阿里集团旗下所有面向小微企业,以及消费者个人服务的金融创新业务,业务范畴涉及支付、小贷保险、担保等领域。今年6月,推出“余额宝”,将互联网金融一炮打响。

9月16日,支付宝与民生银行宣布进行战略合作。阿里小微金融服务集团CEO彭蕾、民生银行行长洪崎同时出席发布会,可见双方的重视程度。对阿里来说,获得银行牌照还遥遥无期,但业务不等人,可以借助民生银行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务;对民生银行来说,与阿里合作,可以借着互联网的翅膀,在互联网金融上更快成长。

除传统的资金清算与结算、信用卡业务等合作之外,双方将在理财业务、直销银行业务、互联网终端金融、IT科技等诸多方面也将展开合作。

据一位P2P行业人士透露,目前,民生银行正在全国各大城市的小区门口寻找店面,开始给小区金融铺路。目前,小区周边位置好一点的门店都被链家、我爱我家、美容美发院等占了,民生银行也正与它们商量转让事宜。“未来 ,民生银行在互联网金融上将会走得更猛。”一位熟悉民生银行的二级市场投资分析师告诉记者,民生银行与阿里金融的合作将会更深入。

在直销银行上,淘宝将发挥渠道价值,民生银行则扮演金融产品提供方的角色。除了流程上的创新外,还将进行产品创新。比如,根据淘宝用户的特点,设计推出针对淘宝用户的专属理财产品。并且,民生银行的这些理财产品还建立淘宝店铺,实现专属理财产品及其他适宜产品的展示和线上销售功能。

另外,在基础服务上,民生银行还与阿里金融共同成立了一个IT科技合作委员会,给亚洲金融合作联盟成员提供科技基础设施平台、银行业务系统研发及运维托管服务。这个业务实际上是给中小银行等提供基础的IT服务,阿里将这个项目称为“聚宝盆”。

据了解,阿里金融与民生银行的合作,近两年,一直在推进中。此前,注册资本为40亿的民生电商,民生银行董事长董文标曾邀请马云成为股东之一。虽然后来马云并未出资入股民生电商,但民生与阿里巴巴就此结缘。

一位熟悉民生银行的二级资本市场分析师认为,虽然民生银行对电子商务并没有想清楚如何具体落地,但整个民生银行高管对电子商务很是期待。

国金证券分析师童楠分析认为,这是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里程碑事件。双方共同的民营属性和较高的客户群重合度使得双方在客户需求、企业定位、运行机制、沟通合作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

此前,支付宝曾与建设银行展开合作,合作发行了建行支付宝卡,主要用于支付宝购物。而一位互联网金融行业人士指出:“当初,建行与阿里的合作最终没有太多结果,主要原因是双方在利益分成上没有谈拢。”

民生银行与阿里金融能够“联姻”多久?一位互联网金融分析人士认为,这要看双方的利益分成,以及在未来的发展中,彼此能够“求同存异”,井水不犯河水。但,由于都是聚焦于小微企业,未来在发展中,也会有竞争。如果处理不当,“双方的联姻可能只能活到阿里拿到银行牌照”。

未来,阿里、腾讯拿到银行牌照后,从事具体业务的线下网点并不是考虑的重点,而依据互联网平台进行存贷汇业务将是重点。一位金融企业CTO告诉记者,在技术上,网络存贷、网络理财可以安全地实现。另外,理财账户开户、用户资料核准、银行卡开户,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并不需要线下“亲核亲验”。

此外,互联网银行依据丰富、完整的用户数据,以及强大的数据挖掘能力,进行精细化的客户管理,并完善风险管理模型。

物联网应用:让银行更加智慧 篇4

实现人与物、物与物的沟通

物联网的英文名称为“T h e Internet of Things”, 即“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这至少说明了两层意思:第一, 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 是在互联网基础之上延伸和扩展的一种网络;第二, 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 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根据国际电信联盟的描述:在物联网时代, 世界上所有的物体从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纸巾都可以通过因特网主动进行信息交换。物联网中“物”跟人一样具有智能和信息交互能力, 具有身份标志、物理属性、虚拟的特性和智能的接口, 并与信息网络无缝整合。物联网的诞生, 使人类在信息与通信世界里获得了一个新的沟通维度, 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连接扩展到人与物和物与物之间的沟通连接。

从技术角度来看, 一般认为物联网包括三个层次: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感知层利用二维码、传感器、RFID等随时随地获取物体的信息;网络层通过各种电信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 将物体的信息准确地传递出去, 同时利用云计算、模糊识别等各种智能计算技术, 对海量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应用层则根据网络层分析处理的数据对物体实施智能化的控制, 从而达到应用的目的。

发展将经历四个阶段

物联网的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 需要国家政府主导以及各行各业的参与, 目前还没有哪家公司可以全面负责物联网的整个系统规划和建设, 其实际应用也还仅局限于行业内部。

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在物联网的研发应用上基本与世界同步, 目前我国已经开发出了十项物联网应用产品, 涵盖了物联网的主要应用领域, 包括智能家居、智能医疗、智能城市、智能环保、智能交通、智能司法、智能农业、智能物流、智能校园和智能文博。从物联网的商业开发来看, 中国移动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中国移动目前已为多个行业客户度身打造了集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和业务管理于一体的整套无线综合应用解决方案。

欧盟智慧系统整合科技联盟在《Internet of Things in 2020》报告中预测, 未来物联网发展将经历四个阶段:2010年之前RFID被广泛应用于物流、零售和制药领域;2010-2015年实现物体互联;2015-2020年物体进入半智能化;2020年之后物体进入全智能化, 这时我们的物品和服务功能都将发生质的飞跃, 物联网的新功能将给使用者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安全。在憧憬物联网未来美好愿景的同时, 我们也应该看到, 目前在物联网领域还存在一些急需考虑和着手解决的问题, 如缺乏明确的物联网政策法规和统一的技术标准、一个全国性或全球性的物联网综合管理平台还未建成、物联网的安全防范问题还不清晰等。

驱动银行业务经营变革

正如上一轮的经济发展引擎——互联网一样, 未来物联网的发展也将对银行的业务运营模式、组织架构、管理模式等产生重大影响。美国已经针对物联网提出将在六大领域建立“智慧行动”方案, 其中一项就是建立“智慧的银行”。

1.物流金融服务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和第三方物流企业共同为企业客户提供的金融综合服务。具体来说, 目前银行开展的物流金融服务主要包括仓单质押贷款、保兑仓融资、动产质押融资和开证监管服务等。虽然有第三方物流公司存在, 但银行依然对质押物的监管风险存在担心, 通常情况只和中国储运、UPS等大型物流公司开展物流金融服务, 从而导致物流金融服务的发展依然不够充分。但物联网技术的出现可以为银行提供更加直接监控质押物的手段, 有效降低质押物的监控风险, 使银行能够放心地选择更多中小型物流公司合作。从技术实现上来看, 可以将企业原料或产品上嵌入RFID芯片, 芯片对物品结构、质地等信息具有感知功能, 物品在采购、运输、仓储、加工、销售过程中都能通过RFID芯片向外发送信息。安装在仓库、运输设备上的信息收集装置, 能随时收集RFID芯片发出的信息, 并对批次产品的数量、位置、质量等情况进行汇总分析, 反馈给企业管理者和银行, 实现管理者对物品的精准定位, 银行在开展仓单质押贷款、动产质押融资等物流金融服务时, 能更有效地开展交易真实性检查, 进行质押物监管, 更好地防范风险。

2.支付业务是银行的传统业务之一, 近几年我国支付市场上的变化十分迅速, 从最初的现金到支票、信用卡, 再到网络时代的网上银行、电子商务等。尤其是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将电信智能卡与银行电子钱包功能整合后, 推出的移动支付服务, 更是得到客户的青睐。该技术的实现, 主要是将手机上普通的SIM卡更换成带射频功能的多功能应用智能卡。智能卡具有非接触和接触两个界面, 接触界面上可以实现SIM应用, 完成手机卡的通信功能, 非接触面带有射频功能, 可以同时支持各种非接触的应用, 如手机支付功能。利用RFID射频识别技术, 将用户的银行账号或信用卡号与其手机号连接起来, 允许手机用户使用移动终端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 通过手机联结收款方设备或所购买物品标签, 就能直接将费用从用户的银行账户 (即借记账户) 或信用卡账户中扣除。

3.通过物联网的应用, 银行在VIP客户服务中能更快地识别客户、了解客户需求、为客户制定详细的服务方案, 方便与客户交流、提升客户体验。从具体实践来看, 银行可以结合生物识别和RFID技术创造VIP客户的无干扰服务方案, 来推动VIP客户的快速识别, 只要客户进入银行网点, 其手中的借记卡或信用卡向外发射RFID射电脉冲, 或摄像头能捕捉客户面相, 并与存储在数据库服务器上的面相模板进行比对, 判别客户类型, 管理网络就会将收集的信息与重点客户关系管理系统联结, 向客户经理发送进入网点的VIP客户信息, 告之客户是谁、他们需要什么、之前他们预约了什么业务或在网站上关注过的事项等, 客户经理可以有针对性地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制作的服务。

4.目前的金融安防提供了人防、物防、技防等多方面的安全防护措施, 提供录像监视、门禁控制等多方位的安全防护机制。但就人员实时监控手段来说比较单一, 通过录像监视人员活动, 其效果更多地体现在事后监督环节。然而, 通过采用RFID技术, 可实现人员的主动式实时监控, 可以从根本上转变人员管理方式, 为业务安全防护提供一个自动、简易且强有力的人员监控管理手段, 并实现无纸化, 从而彻底取代现有的手工或者半手工的管理方式。从技术实现上来看, 我们可以采用RFID人员定位软件产品, 将现有监视录像系统、门禁管理系统等不同安防系统全面结合, 以实现对人员的有效监控和管理。同时, 通过部署R FID人员定位系统, 还可以很好地支持RFID数据的快速、及时、高效的采集, 并通过简单明了的用户反馈设施 (譬如声光设备、液晶屏等) , 有效监控和管理受控人员。

5.现金柜的安全、管理和运输追踪是银行不可缺少的安全管理环节。另外银行数据中心的资产不同于一般的IT资产, 数据中心资产的安防管理和资产管理也非同一般的安防、资产管理。采用RFID自动识别技术及网络和“安全管理软件平台”, 可以为金柜、人员、数据中心资产等重要人员、业务和资产监控提供更快、更仔细、更准确的日常管理。从技术实施来看, 由于数据中心通常都是在一个有限的区域里高密度地集中放置昂贵的设备, 因此, 利用RFID的原理和特点, 对机柜及其内部设备等固定资产加装RFID电子标签, 机房出入口及机柜内部安装RFID识别设备, 再结合软件平台, 就可实现资产全面可视和信息实时更新, 能够实时监控资产的使用和流动情况。具体体现为设备所在位置实时查询, 设备移动跟踪记录、报警;设备的管理统计报表等管理目标。现金柜上粘贴专用于黏附金属的有源R F I D标签, 该标签采用专有的空中接口协议, 可以用来与连接到一对安装在银行入口处的单向天线的R F I D读写器进行通信, 并可以检测到每个现金柜的离开和抵达。同时, 全方位天线被安装在银行内, 还可以追踪内部现金柜的踪迹。

6.固定资产管理是银行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固定资产具有价值高, 使用周期长、使用地点分散、管理难度大等特点。采用先进而成熟的RFID技术, 赋予每个实物一个唯一的“资产全息身份证”标签, 从而实现对固定资产实物在企业中的全流程环节进行跟踪管理, 不仅解决了常见的账、卡、物不符的现象, 提高了资产盘点的准确性, 而且实现了全程全面、精准细致、及时动态的固定资产管理要求。从技术实现上来看, 主要有以下步骤:在资产设备上粘贴带有RFID的资产标签;读写器读取RFID标签内容;读写器上传数据至资产数据处理中心;资产数据中心自动处理并汇总所有资产数据, 从而实现对全部资产的控制和管理。资产数据处理中心对资产进行操作处理, 如资产变更、报废、毁损、折旧、分配使用部门、使用部门变更等, 通过与RFID阅读器中的数据与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核对, 并对正常或异常的数据做出处理, 就可得出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 并生成各种汇总报表或明细表。

银行与互联网金融优势 篇5

传统银行与互联网金融各有优势

互联网金融的实质是金融,互联网只是工具。互联网金融颠覆的是商业银行的传统运行方式,而不是金融的本质。金融的本质在于提高社会资金配置效率。传统银行与互联网金融各有优势。

乐乐金融认为互联网金融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一是服务半径更广。互联网金融打破了很多时间上和空间上的限制,为消费者大幅度节约时间成本,可以满足一直被忽视的“长尾”群体的金融需求,大大提高客户覆盖率;二是服务成本更低;三是客户体验更优;四是信息处理能力更强,互联网将金融主体的金融行为变得更有逻辑和更容易识别。比如,互联网金融提供了新的信息获取方式。互联网金融是以非常民主化的方式来生产和处理信息。就一个企业而言,它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会和其他主体发生联系的,互联网通过多侧面来搜集这个企业的信息,将每一个主体产生的有限的信息拼接起来,从而全面了解企业的信用状况。阿里金融实际就是运用了这个原理。五是资源配置效率更高。互联网金融本质更类似于一种直接融资方式,资金供需信息直接在网上发布并达成供需完全匹配,就可以直接联系和交易,形成“充分交易可能性集合”在无金融媒介参与的情况下高效解决企业融资和个人投资渠道等对接问题。同时,在这种资源配置下,双方或多方可以同时进行,定价完全竞争,大幅提升资金效率,并带来社会福利最大化。

私人银行怎么“互联网+”? 篇6

高净值人群在经济新常态下呈现六大特征

波士顿咨询在报告中指出,中国高净值客户的需求日趋复杂化和多元化,呈现六大特征。从本质上来说,客户的金融需求正向“投资理财专业性”和“金融服务综合化”回归。

投资领域由单一向多元化转变:私人银行客户的投资领域由储蓄、固定收益类产品(含有类固收类的信托产品)及房地产投资,逐渐向二级市场、现金管理类、信托、PE/VC等多元领域扩展。

风险偏好由保守向可接受部分中高等风险转变:调研结果显示,68%的受访客户愿意承担一定风险,该比例较波士顿咨询2012年的客户调研数据有大幅增长。

产品由标准化向定制化转变:可投资资产在600万元—3000万元之间的客户最为关注的是产品收益率,一些流动率可保证、产品收益相对高的标准化产品将能较好地满足这些客户的需求;投资资产大于3000万元的高净值客户对于资金流动率和综合收益率更为看重,更加倾向于选择可基于自己需求进行定制及组合配置的产品和服务。

投资需求由个体向家族综合服务转变:84%的受访客户为已婚且育有子女,财富传承因而成为客户较为关注的一大领域。其中约21%的客户已经在进行财产继承安排,37%的客户尚未开始,但会在近期考虑财产继承安排事项,显示家族财富管理业务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投资视野由聚焦于境内向拓展海外投资市场转变:对境外投资目的的分析显示,实现境外资产与境内资产的相对隔离、提升安全保障性是私人银行客户投资海外的最主要原因,占比38%;其次,是对于资产的增值需求和对冲国内风险,分别占37%和32%。此外,对可投资资产超过3000万元的高净值客户而言,方便海外业务发展也成为重要原因之一。

服务模式由线下服务为主向线上线下相结合转变:调研显示,私人银行客户经理团队的服务能力与质量依然是高净值人士需求的核心。在互联网大潮席卷中国的当下,高净值人群正在逐渐步入“数字一代”,近80%的中国高净值人士正在使用数字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互联网+”有助于救治私人银行业痛点

《中国私人银行2015》报告指出,2015年中国私人财富将达到人民币110万亿元,高净值家庭数量达到201万户。然而目前中国私人银行业在高净值人群中的渗透率仅为8%左右,潜在市场庞大。

面对庞大的潜在市场,我国私人银行势必将大力拓展市场规模,然而按照传统的业务模式难以快速形成规模优势。波士顿咨询的项目经验显示,众多商业银行的私人银行客户经理面临维护客户数量过多、销售时间被行政事务挤占的困境。在这种“力不能支”的情况下,私人银行按照传统业务模式去做,很难在大规模拓展客户的同时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从近些年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情况来看,互联网在提升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上优势明显。那么私人银行业能否利用互联网来迅速提升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呢?波士顿咨询公司董事经理张越表示,在整个私人银行价值链里面,从获客环节一直到交易完成、售后服务等等,互联网都会发挥各种作用,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一是提高效率,二是提升体验。中国私人银行业作为一个相对年轻的行业,获客并不是主要瓶颈,主要瓶颈在于如何提升服务的深度和广度。目前中国私人银行对中国高净值客户的覆盖率还比较低,互联网能够在这个方面发挥效率,能够提升目前销售团队、服务团队的生产力。对于中国私人银行业来说,互联网更多的是像风,像翅膀,能够帮助这个行业更快更好地飞翔。

私人银行客户依然最看重线下服务,但对互联网应用需求日益旺盛

近些年来,互联网金融发展迅猛,因为涉及金额一般较小,产品组合也较为简单,所以大多数互联网金融的客户一般通过线上操作与服务就能满足自己的需求,对线下服务的接触比较少。与大多互联网金融服务不同的是,私人银行服务涉及到的金额一般比较大,客户在投资组合上也更为多元化,这对私人银行服务人员的综合能力和线下服务质量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波士顿咨询公司在调研中发现,私人银行客户经理团队的服务能力与质量依然是高净值人士需求的核心:54%的高净值人士将私人银行客户经理的素质与专业能力作为选择财富管理机构的首要标准;65%的私人银行客户未来仍旧会选择客户经理作为首要接触点;55%的客户希望客户经理能够深入理解其需求,主动提供产品和服务。

作为私人银行客户的高净值人群,他们虽依然最看重线下服务,但并不等于他们排斥线上、排斥互联网。在互联网作为一种基础设施重塑人们生产、生活的大背景下,高净值人群也开始利用互联网手段从事金融活动。根据《中国私人银行2015》报告的数据显示,近80%的中国高净值人群正在使用数字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在尚未使用的人群中,35%的高净值人士明确表示愿意尝试。36%的高净值人士购买过互联网理财产品。

私人银行客户对哪些互联网化服务最感兴趣?

波士顿咨询公司围绕“了解产品组合和交易情况”、“提供最佳投资方案”、“互动和沟通”与“执行交易”四大类功能下的13个细分服务,面向高净值人群开展调研。调查结果显示,“定制化的投资建议”与“在线交易(如股市交易)”是最受欢迎的互联网化服务,分别有44%和43%的客户选择。其次是“往期交易流水和账单查阅”39%、“产品组合查阅”38%与“查询财富管理产品合同”31%。

过去“定制化”和“规模化”之间往往存在无法调和的矛盾,然而随着互联网在私人银行的深度应用,很多工作不再需要借助人力,利用相关信息系统就能自动而迅速地完成,大大降低了经济成本与时间成本,“定制化”与“规模化”之间将实现两翼齐飞。

海外私人银行对互联网化的探索实践

私人银行业虽然在中国兴起还不到10年,但在全球范围内是一个古老的行业,起源于16世纪的瑞士日内瓦。互联网已然在让私人银行“老树发新芽”。《中国私人银行2015》报告列出了一些海外私人银行利用互联网创新业务模式的经典案例:

2010年4月,世界上最古老的瑞士私人银行Wegelin&Co.启动了网络银行NettoBank,旨在为年龄在40岁至50岁之间的高净值客户提供在线需求评估,并为其自动匹配产品与配置建议,从而有效降低客户成本并提高服务效率。此项服务启动的首年就吸引了1000余名高净值用户,管理资产达6500万瑞士法郎。

于2009年成立于德国的Fidor Bank推出了具有社交特征的网络金融服务“Fidor智慧社区”,高净值客户在其平台上可以参与社区讨论并获得相应“奖金”、评价产品与客户经理、获得P2P借贷服务甚至能够参与产品的创设。截至目前,Fidor Bank已经在德国拥有了7万客户及25万社区用户,并在2014年的“世界经济论坛”上被评为2014年度最佳成长性银行。

互联网为中国私人银行业带来的“存量改良”与“增量变革”

波士顿咨询公司根据其全球的研究与项目经验,预计私人银行业至少可以在29个方面进行创新,互联网给中国私人银行业带来的创新既有“存量改良”也有“增量变革”。那么这些改良与改革都体现在哪些方面?

赢得客户:(1)银行与财富管理顾问从社交媒体平台赢得客户注意力;(2)客户通过微信、微博和领英,或其他私人网络进行互荐;(3)从一些热门网站查看对私人银行财富管理顾问的评分;(4)选取拥有广受好评的顾问,以及具有吸引力的产品和服务的私人银行;(5)在微信、微博等平台联系顾问,并通过视频等进行会议。

客户建档和财富规划:(1)用电子渠道进行身份识别和确认;(2)给客户在线建档,并评估其风险承受力;(3)通过合力筛选,进行财富和税务规划自动化;(4)将目标资产配置作为讨论基础;(5)定义互动模式,包括互动的渠道、频率等;(6)针对个体的讨论,确认客户的特点和需求。

投资研究:(1)对股票和基金进行综合研究的电子平台;(2)通过开放的研究平台,在视频网站上浏览最新研究成果;(3)在网络社区讨论投资研究发现;(4)通过特殊平台取得非传统投资产品的机会;(5)关注网络社区上大众的投资热点,来获取投资灵感。

产品建议及选择:(1)客户行为、渠道使用等对财富管理顾问完全透明;(2)顾问通过关注客户社交网络,深度理解其投资理念;(3)基于个人数据分析最适合客户个人的资产组合,根据个人的需求来准备投资建议;(4)运用平板电脑或视频会议等方式来讨论投资建议书;(5)用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取得一致并下单。

监控与报告:(1)在平板电脑上呈现多维度的投资组合分析;(2)比较与同类人群和社区所采用的投资组合的不同点;(3)在事先定义好的事件发生时,移动设备会向客户自动发送提示;(4)联络客户来分析形势并讨论应该做何调整;

产品开发:(1)从社交网络等平台捕捉对产品的反馈意见;(2)在相关网络社区讨论产品的特点和客户需求;(3)在投资者社区测试对于新投资产品的态度;(4)为个体投资者在线定制投资产品或基金。

私人银行客户的财富来源正在从“以创办公司获利为主”,转向“投资金融市场获利”。调研结果显示,47%的受访客户的主要财富来自于实业公司,在目前的高净值客户格局中,企业主仍旧占据较主流的地位,但25%的受访客户的主要财富来自于金融市场,这一占比比较前次调研有大幅增长。

银行联网 篇7

一是全终端手机+生物识别技术在3年内会成为主流。随着i Phone 6和安卓HCE技术的推出, 指纹识别几乎成为中高端手机的标配, 而NFC+SWP方案两年内几无进展, 这个预言已经成为现实。

二是银行被旁路。旁路的原因是阿里、腾讯同时掌握了消费者和商户两端, 支付融入应用场景, 而不是与应用场景分离。笔者当时提出支付宝旁路银行的前提是支付宝账户要具有银行账户的一些特性。不久后, 阿里推出余额宝, 即支付宝账户已经像银行一样可以计息, 直接的影响就是这两年我们在支付市场上做业务拓展时, 一直有被旁路的无力感。现在已经有企业代发工资到支付宝上了, 还有像医院一卡通、校园一卡通等传统银行业务, 也被互联网企业攻陷。如今支付宝账户唯一的弱点就是没有实体卡, 无法在传统POS上使用, 但它能通过二维码支付方式挤占线下移动支付市场, 也是来势汹汹。

三是电信运营商和银行不甘寂寞。三大运营商都在推自己的NFC手机钱包, 奈何风口不在此。银行方面, 工行老大哥推出基于HCE的工行云支付, 招行也有一闪通, 可惜民生银行在这方面还须努力。

银行缺乏“应变的基因”

笔者一直认为, 移动支付才是银行与互联网企业支付竞争的主战场, 在社交、电商、搜索领域与BAT竞争, 是以己之短攻敌之长。原因一是银行卡和POS是银行业的竞争优势, 二是线下支付市场远大于线上支付。但是科技人员的心动未能转化成全行的行动, 这就是为何我们这样的传统企业, 即便看到了先机, 也无法把握住先机;再进一步说, 即便我们把握住了先机, 为何也难以赢得市场?

如何应对互联网时代的挑战, 业界给银行开的药方有很多, 大致不外乎4个方向:一是人才, 二是技术, 三是产品, 四是管理。这些药方都非常有效、非常必要, 但我个人感觉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因为像银行这样的传统企业, 在这个纷纭复杂的互联网时代, 根本的需要是一种适应的能力, 一种时刻根据环境而变动和生长的基因。没有这种基因, 我们把握住了开始, 也把握不住未来。比如招行即便在一闪通上先行一步, 但在与阿里、腾讯或者像前海微众这样以移动支付为努力方向的新型纯线上银行的竞争中, 能否获胜, 也令人存疑。至于工行在电商、社交软件上的努力, 不像是要与BAT死磕, 倒更像是在这个“熊出没”的时代, 抢先穿上那双能甩开难兄难弟的跑鞋。

放弃控制释放活力

那么传统银行该如何获得这种基因呢?互联网的预言家和代言人凯文·凯利 (Kevin Kelly) 先生告诉我们要从变革组织结构着手。1994年, 他在《失控》一书中提出了“分布式系统”的概念, 其特点是没有强制性的中心控制、次级单位具有自治的特质、次级单位之间彼此高度连接、点对点间的影响通过网络形成了非线性因果关系。

分布式系统的优点是具有我们所急需的弹性、无限性、新颖性, 并可适应、可进化。其缺点是非最优、不可控、不可预测、不可知、非即刻。

就如何“失控”这个问题, 执其两端而取其中, 凯文·凯利提出“一个有用的简单经验法则:一是对于必须绝对控制的工作, 仍然采用可靠的老式钟控系统;二是在需要终极适应性的地方, 需要采用失控的群件……多数任务都会在控制与适应性中间寻找一个平衡点。因此, 最有利于工作的设备将是由部分钟控装置和部分群系统组成的生控体系统的‘混血儿’。”

互联网就是一个“失控”的分布式系统, 生存其中, 我们也只好以失控对失控, 所以银行最需要变革的就是其组织结构, 这种变革的表现形式就是改变现有权力分配结构。这种变革当然不是回到80年代商业银行诸侯割据的混乱时期, 而是要找到一个控制与适应性之间的平衡点。换句话说, 我们的问题就是传统银行应该放弃哪些控制, 应该怎样放弃这些控制。下面我从科技视角提出几点可以放弃的控制, 以供参考。

产品角度

产品角度要以客户体验为王, 放弃对风险的绝对控制。我们以前设计产品往往以绝对安全为目标, 客户体验是次一级的考虑, 现在应该颠倒一下优先级, 以用户体验为重, 容忍风险, 适度安全。比如支付宝的支付口令, 最初是有复杂度要求的, 字母数字一长串, 前一段时间它强制客户修改为6位数字, 原因不外乎是手机上字母到数字输入需要切换屏幕, 麻烦了一点。还有闪付 (Quick Pass) 、快捷支付, 这些支付领域的明星都是以资金安全换取客户最佳体验的样例。

客户角度

客户角度要对客户进行逆选择, 放弃对客户和需求的绝对控制。我们以前总是试图满足所有客户的所有需求, 但不同类群的客户诉求差异很大, 造成的后果一是产品能用但是不好用, 二是后期需求变更, 系统难以稳定。现在的产品要像一把刀一样尖锐, 直插客户的痛点,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根据痛点设计产品, 根据痛点逆选择客户。

逆选择客户似乎违背了普惠金融的要求, 实则不然, 在这个技术发展一日千里的时代, 与潮流方向一致的逆选择才会造就真正的普惠金融。举移动支付的例子, 前一阵子平安银行推出了“光子支付”, 通过光信号在手机与POS间传递信息, 这解决了NFC移动支付要求手机必须支持NFC的问题。每种产品的推出都有其自洽性, 不能简单从某个特定角度评判优劣, 不过仅从普惠金融角度而言, 貌似普惠的光子支付实则难以普惠, 因为它要求现有POS加装光感应模块, 而且客户支付需要进入其App, 输入口令。而看似对客户有所选择的NFC移动支付, 随着NFC渐渐成为手机的标配, NFC移动支付有着客户与市场各方力量的支持, 成为真正的普惠金融。

业务角度

业务角度要混业经营, 放弃对业务形态的绝对控制。混业经营呼声越来越高, 我们也希望像互联网公司一样, 打通整个服务链条, 计算全链价值而不是单个环节的收益, 以免费对免费, 同时锁定客户, 以生态圈对生态圈。

所谓放弃对业务形态的控制, 是指不再试图固定一种业务的形态和功用, 当一项业务可以延伸到多个领域时, 设计时给它生长、形变、组合的空间也许更为重要。

组织角度

组织角度要去中心化, 放弃对权利的绝对控制, 这是最困难, 也是最核心的。去中心化不是壮士断腕, 也不是“欲练神功, 必先挥刀自宫”, 而是要割去自己的头颅, 重建分布式反馈机制。

“千古艰难惟一死”, 传统组织怎么去中心化, 没有人知道, 只能靠组织在不断的失控状态下生长出来。可以从下面4个方面尝试突破去中心化的点:

一是金字塔每层都要能直通底部。现在的互联网企业, 塔尖的人往往也是企业核心产品的产品经理, 能够与客户直接对接。只有来自客户和市场的形变张力直达金字塔的每个层级, 这种力量才能转化为组织的行动力, 否则将在层层传递中消解。

二是要给边缘区域边缘人的边缘功能创新生长空间。张小龙在微信上的成功, 如果复制到银行里, 需要完成5个不可完成的任务:

1.某分行科技部的部门经理甲越过层层台阶给董事长写信, 要求研发全终端移动支付产品。

2.董事长越过层层台阶慷慨拨付1 000万元给这个分支机构的甲, 让他自己招人干。

3.总行主管移动金融的副行长要求新产品与总行已经研发成功的基于业界通行的NFC+SWP方案的移动支付产品合并, 这个合理指令被甲断然拒绝。

4.总分行各职能部门不顾主管行长反对, 大力帮助甲将产品研发成功。

5.在产品上线后艰难的起步期里, 没有人趁机将甲打击得万劫不复。

要完成这些任务, 甲和董事长都不是最关键的因素, 组织整体对于创新的宽松氛围才是最关键的。

三是分布式信息系统。去中心化的网状结构需要去中心化的信息系统, 对边缘创新的支持, 也必须有可快速调整的、富于弹性的分布式信息系统。银行进行了这么多年的大集中, 现在似乎要走回头路, 其实这是个螺旋上升的过程, 集中与分布之间并非截然对立, 云计算就是物理上分布、逻辑上集中的矛盾体。

四是IT部门真正成为核心部门, 驱动整个企业前进。互联网时代就是信息技术进步推动社会进步的时代, 银行又基本是个纯信息产业, 所以信息技术部门成为整个银行的发动机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比如前海微众银行, 600名员工里有62%的人是科技人员。

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头上

IT部门成为核心, 人员增多, 权力增大, 对现在的银行科技人员以及科技部门来时, 是福还是祸, 是危还是机呢?笔者认为首先是祸, 是危。危机主要有3点:

一是科技部门成为矛盾的焦点。领导很着急, 后果很严重。为什么别人家的科技人员能带领企业一飞冲天, 而我们行花这么多钱在科技上, 收获的却是一地鸡毛。是不是科技队伍专业水准不过关, 是否需要替换人员?

二是科技部门成为变革的前线, 科技事业部、科技公司化都是预料之中的议题。既然说现有的体制不支持科技创新, 那就把科技部单拉出去, 自己搞支持创新的体制。这貌似非常合理, 可是给科技人员赋予的使命并不是创新这么简单, 而是要推动整个组织的变革, 挽救整个企业。那么, 本来已经边缘化的科技部门被彻底排出体外来推动组织本体革命, 是否可行呢?文天祥孤军苦战, 零丁洋叹, 史鉴不远。

三是科技部门成为现成的替罪羊。市场拓展无功, 科技部门往往就会收获支持不力、产品落后的指责, 更何况在未来的生死关头。现在的银行面对BAT, 与晚清面对那些工业文明的侵略者很相似, 代际差异的鸿沟难以弥补, 于是李鸿章、袁世凯这样的替罪羊就很有可能被抛出来成为整个民族肌无力的遮羞布。

科技部门如何应对

那么科技部门该如何应对呢?可以考虑的措施有3点。

主动学习, 站在移动金融前沿

移动互联大潮涌动, 我们要争取了解大潮的前沿, 不论国内的国际的、技术的业务的、银行的非银行的, 都要广泛学习、深入思考, 至少在企业内部成为移动金融方面公认的专家。

主动转型, 从后台转向前台

现在科技部门与客户和市场之间经过了业务主管部门和一线员工/客户经理两层调用, 这是脱离银行主业、甘于被边缘化的做法, 我们应该主动接触市场, 与客户经理共同营销客户, 利用我们的技术优势主动为客户提供组合产品方案, 民生银行郑州分行科技部的运维人员已经承担起了重点产品推广经理的角色。

参与变革, 争取话语权

主动投身变革, 而不是被动接受, 才会获得一定的话语权, 至少要让全行理解, 把问题旧咎于科技人员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反倒是自毁长城, 科技人员应该是银行的宝贝。

话语权这种事知易行难, 想让组织把科技人员当宝贝, 科技人员自己要先成为宝贝。作为一名站在刀尖上的银行科技人员, 我认为有3点是必须要做的:

一是大视野。要站在时代的高度, 拥有超出本行业的视角, 积极吸收各方资讯, 大视野、大格局、小专家。

二是深探底。要在某个细分领域成为技术专家, 比如LBS, NFC, HCE等, 要探到最底层, 了解各种技术细节, 包括协议、工具、开发等, 而且要能自己动手做一些最基本的东西。

银行内联网防火墙设计 篇8

关键词:银行内联网,防火墙,方案,安全

1 引言

在网络中, 防火墙对两个或多个网络之间传输的数据包和连接方式按照一定的安全策略进行检查, 以决定网络之间的通信是否被允许。其中被保护的网络称为内部网络, 另一方则称为外部网络或公用网络。它能有效地控制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之间的访问及数据传送, 从而达到保护内部网络的信息不受外部非授权用户的访问和过滤不良信息的目的。

2 银行内联网

银行内联网主要连接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银行自己的纵向连网, 连接银行各级机构;一是该银行和其他商业银行的横向连网, 实现金融系统之间数据通信。银行内联网建立在CNFN的Frame relay网络之上, 使用独立的地址空间和域名系统。广域网采用Frame relay技术。全国网络以总行为根节点, 形成树形结构, 各叶节点是某银行各级机构内部的局域网络, 是广域网的信息源和终点, 同时也是连接各商业银行的起点。

3 银行内联网安全分析

3.1 银行内联网安全现状分析

银行内联网安全目前主要有2个:一是银行内联网骨干网有独立的PVC, IP地址以及域名系统。广域网基本满足涉密网保密条件。二是银行和其他商业银行以及金融机构连接目前没有采取网络安全措施, 为了防范来自外部网络 (其他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 安全威胁, 迫切需要进行银行内联网防火墙系统基础建设, 保障内部网络安全。

3.2 数据库系统安全分析

数据库系统是存储重要信息的场所并担负着管理这些数据信息的任务。数据库的安全问题, 在数据库技术诞生之后就一直存在, 并随着数据库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深化。不法份子利用已有的或者更加先进的技术手段通常对数据库进行伪造数据库中的数据、损坏数据库、窃取数据库中的数据。如何保证和加强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对于网络的正常、安全运行至关重要。

3.3 管理系统的安全风险

管理系统的安全风险除了有系统风险之外, 系统之间特别是其他商业银行和该银行之间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必须防止内部不相关人员非法访问安全程度要求高的数据, 而且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也是保证银行系统日常工作正常进行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必须限制管理系统内各个部门之间访问权限, 维护各个系统的安全访问。而由于整个系统是一个体系, 任何一个点出现安全问题, 都可能给相关人员带来损失。

3.4 业务网络的安全风险

业务网络的安全程度要求是最高的, 目前在银行内部运行的业务繁多, 同时各个商业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通过该银行内联网也运行相关业务, 给整个系统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这种隐患可能来自某银行内部, 也可能来自银行外部网络。特别是外部, 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和隔离内联网与其他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的网络互连, 监控银行内联网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的网络通信, 限制对方对银行资源访问范围, 权限, 防范可能来自对方的安全威胁。保证内部系统安全。

4 银行防火墙解决方案

银行内联网防火墙系统建设的目标是通过在银行同其他商业银行、金融机构连接处采用防火墙技术, 防止外部网络对银行内联网数据的非法使用和访问, 监控整个网络数据过程。有效防止来自外部的攻击行为。限制对内部资源和系统的访问范围。

4.1 防火墙选型

综合考虑银行网络安全实际情况, 采用复合型防火墙, 放置在银行与各个商业银行以及其它金融机构连接的各个叶节点。复合型防火墙是在综合动态包过滤技术和代理技术的优点的情况下采取的一种更加完善和安全的防火墙技术。其功能强大, 是未来防火墙技术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

4.2 防火墙设置及工作模式

该银行防火墙提供三个接口:内网、外网、DMZ;防火墙工作在路由模式, 对外采用NAT技术, 隐藏内部真实地址;将对外服务的各种服务设备放置在DMZ区域, 和内部网络严格区分开, 保证内部系统安全。

考虑到安全问题, 系统中的结构需要调整, 将原来各商业银行对银行内部网络的访问调整到对DMZ的访问。不轻易允许各商业银行对某该银行内部网络进行访问。

5 防火墙方案特点

银行内联网防火墙主要设置在和其他商业银行连接的节点上。根据银行网络实际情况, 防火墙设计还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设计:

5.1 保障系统安全性

防火墙放置在内外网之间用来隔离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 对内外网络的通信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监控, 防火墙必须提供全面的安全策略保证内部系统安全。因此防火墙提供全面的访问控制策略、IPMAC地址捆绑、IDS入侵检测、反电子欺骗等手段。这些功能能够有效的保障内部网络安全。同时防火墙也提供带宽管理、分配, 系统报警等措施从侧面协助。

5.2 自身安全性

防火墙作为网络系统中的一个部件, 其自身的安全性也是十分重要的, 考虑到实际情况, 防火墙提供单独的管理接口, 管理接口服务全部关闭, 同时管理接口的特殊管理数据采用标准加密算法和措施。某XX银行远程管理过程中数据通过某银行内联网进行管理能够有效的保证管理的安全性。同时, 利用Windows NT中域技术, 对防火墙管理时必须登录到相应的域才能对域内的用户进行管理, 保障管理域安全性。而防火墙操作系统采用经过严格测试专有操作系统。

5.3 维护方便性

管理的方便性直接关系到系统能否起到安全保护作用, 防火墙提供的专有GUI平台, 方便制订各种安全策略。

5.4 系统事件管理

系统事件和日志的统计直接关系到整个安全平台的完善和后续责任追查等多个方面, 防火墙为用户提供完整、准确的数据统计结果, 供查询、打印等。

参考文献

[1]戴有炜.ISA Server2006防火墙安装与管理指南[M].科学出版社, 2008.[1]戴有炜.ISA Server2006防火墙安装与管理指南[M].科学出版社, 2008.

[2]刘晓辉.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 (第2版) [M].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2.[2]刘晓辉.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 (第2版) [M].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2.

[3]许华伟, 王晓.银行业综合化经营与金融安全问题—兼论我国金融防火墙的设置[J].学术论坛, 2012 (7) .[3]许华伟, 王晓.银行业综合化经营与金融安全问题—兼论我国金融防火墙的设置[J].学术论坛, 2012 (7) .

[4]李帆, 章启民, 秦玮, 李光.企业数据中心级防火墙选型研究[J].现代电信科技, 2013 (3) .[4]李帆, 章启民, 秦玮, 李光.企业数据中心级防火墙选型研究[J].现代电信科技, 2013 (3) .

银行联网 篇9

6月25日, 北京银行和芝麻信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成为芝麻信用首家合作银行, 双方将开展信用信息查询和应用、产品研发、商业活动等多个方面的合作, 开启了商业银行应用互联网征信的先河。

作为首批独立的第三方信用评估及管理机构, 芝麻信用对海量信息数据进行综合处理和评估, 这些数据包括用户的电商交易数据、互联网金融数据、公安网等公共机构以及合作伙伴数据等。通过大数据分析, 从用户信用历史、行为偏好、履约能力、身份特质、人脉关系5个维度对用户进行信用评估, 得出信用评分——芝麻分, 芝麻分越高, 信用度越高, 信用授权就越多。

点评:金融市场上, 信用的价值越来越高。此次芝麻征信与银行合作, 目的是将业务拓展到银行等传统金融, 帮助银行提升客户信用评估的效率。而对个人而言, 拥有好的信用在金融领域能获得更多便利, 加强了人们对信用的重视。

传统银行的互联网转型路径 篇10

至于股权和利益的问题, 在一个拥有绝对优势的强势股东面前, 也不是难题。回想一下, 阿里在支付宝和天弘基金上不惜与其他股东反目, 甚至冒着被指丧失契约精神的风险, 也要落实自己的战略布局。网商银行俞胜法行长说:“在资金清算上, 我作为一家银行来讲, 对支付宝支付结算业务算是一种补充和完善。”银行本来是支付市场的主体, 现在却只能充当补充完善第三方支付限额的角色。所以一定要认清传统银行的竞争对手, 不是前面的互联网银行, 而是其背后的互联网公司, 是互联网公司背后整个庞大的金融集团。

那么, 互联网时代, 面对互联网银行的竞争, 我们该怎么做呢?

业务上的路径选择

互联网时代传统企业的转型不外乎两种, 一是洋务派“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那套, 比如大云移物、P2P众筹、平台化O2O、电商社交搜索在企业间的兴起与普及。二是立宪派, 要进行“宪政改革”, 互联网是分布式系统, 传统企业也去中心化搞分布式系统, 以失控对失控, 看能放弃哪些控制, 怎么放弃这些控制, 争取在控制与适应性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海尔就是这么做的。

笔者认为, 引进互联网人才、采用大云移物技术、上马平台产品, 都是必要且有效的, 但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因为“我们这样的传统企业, 在这个纷纭复杂的互联网时代, 根本的需要是一种适应能力, 一种时刻根据环境而变动和生长的基因。没有这种基因, 我们把握住了开始, 也把握不住未来。”这一点笔者在《互联网时代银行的危机与银行科技人员的应对》 (《金融科技时代》2015年第7期) 一文中做过相应论述, 这里不再赘述。下面从银行业务角度简单讨论一下传统银行可以选择的路径。

第一种路径是避实击虚, 退出小微客户市场, 转而大力抓更为高端的私人银行客户、大中公司客户, 为高端客户提供深层次金融服务, 包括投行托管、高端理财等。避实击虚, 裁员转身, 让开大道, 避免冲突, 这种IBM式的做法可以维持生存, 却很难成就伟大。

第二种路径是硬碰硬, 比如民生银行力推的小区小微“两小战略”, 以及基于手机银行、直销银行的移动金融战略, 就直接与互联网银行的主攻方向撞车。

传统银行拥有互联网银行没有的网点和人员等线下资源, 互联网时代“平台化、轻资产”是主流, 线下资源似乎就是负担, 其实不然, 线下资源确实可能是赘肉, 但也可以是肌肉, 是竞争的优势力量, 关键看用在哪儿、怎么用。以京东为例, 线下物流是它的核心优势, 比起淘宝, 笔者更愿意在京东买东西, 因为即便笔者是在一个二三线城市, 头天晚上下单, 第二天一早货就能送到。京东市值500多亿美元, 民生银行市值3 000多亿人民币, 在市场看来, 几万快递小哥和几万银行白领, 价值是相当的。

民生银行的手机银行和直销银行在业界的功能、用户体验、活跃度都名列前茅, 那么手机银行能否成为传统银行的救世主呢?这要取决于下面这个问题的答案:某用户因为是民生银行的客户才用民生银行的手机银行, 还是因为要用民生银行的手机银行才成为民生银行的客户?答案是显然的, 那么怎样把手机银行打造成救世主呢?这里没有银弹, 客户间连接也许是一个方向。实际上笔者认为移动支付曾经是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 但现在留给我们的时间窗口已经很窄了, 远程面签的问题不能老被搁着, 一旦这个口子打开, 互联网银行冲进来, 传统银行再去推广移动支付将会和推广手机银行一样艰难, 甚至更难。

观念上的转变

这种态势下, 就银行员工个人而言, 能做的事情其实不多, 银行职员只是棋盘上的棋子, “日拱一卒”, 尽力而为。布局谋篇、修改棋局规则, 甚至掀桌子另开一局的事, 还是“肉食者谋之”吧。泛泛而谈, 笔者认为银行职员应该做到以下两点。

一是要有危机意识。不能因为工作游刃有余、业绩和收入也不差, 就因循苟安。私人银行、大公司和深层次金融服务并不是传统银行可以永久躲藏的老鼠洞。虽然浙江网商银行和前海微众银行这两家银行号称其竞争对手不是银行, 而是现金, 号称自己是“有情有义”的普惠金融, 只做80%的长尾客户。但没有80%, 哪有20%?没有个人消费者, 哪有大企业?所以笔者的想法是要踏实做事、服从指挥、锻炼肌肉, 在自己可控的范围内引入互联网思维和技术, 争取做到互联网Ready, 穿上那双能更快逃离丛林的跑鞋。

二是要有乐观精神。从全社会层面看, 互联网只会使人们生活得更为幸福。从国家层面看, “互联网+”是我国大国崛起的临门一脚, 尤其是互联网、大数据的特性可以解决体制中固有的监督失灵和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真正把权力关进笼子, 同时又能凸显这种精英治国体制中效率的优势。从银行业层面看, 占据半壁江山的公司业务暂时还不受太大影响, 在零售领域, 即便不考虑监管因素, 充分竞争的结果也不会赢者通吃, 而是像电商市场一样, 几家寡头和一些垂直领域银行各吃各的饭。从个人层面看, 企业也许有生死, 但市场的就业机会总体却不会下降, 沧海横流, 也许反倒是成长进步的机会。

互联网金融挑逗银行神经 篇11

亮“宝”时代

10年前,互联网用户还是凤毛鳞角,10年后,中国网民人数已经达到了5.64亿人,疯长了近10倍。此间,互联网技术也有许多重大突破。在用户与技术双轮的驱动下,互联网金融逐渐成型。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普及,金融业的核心消费人群使用网络的比例更高,互联网是多数人获取信息的媒介。互联网金融是一种现代IT技术,秉承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共享的精神,是搜索引擎、移动支付、云计算、社会化网络和数据挖掘等IT元素高度结合的产物,具有几乎为零的信息交互与资金交易成本、迅速快捷的信息传递功能等特征,使互联网极具金融平台的价值。

眼下互联网金融正风生水起,继支付宝之后,余额宝、易付宝、活期宝、现金宝、收益宝等网上各种理财“神器”纷纷出笼,互联网金融进入亮“宝”时代。

而由余额宝掀起的互联网金融创新浪潮,在2013年最后一个季度可能逐步接近一个爆发点。近期,业内大手笔精彩纷呈,华夏基金和微信合作推出的“微理财”,易方达联手广发银行推出理财新工具“智能金账户”,腾讯旗下的第三方在线支付平台财付通携手4家基金公司即将推出与余额宝类似的产品,淘宝网店将在9、10月份推出的首批基金产品,加上第三方平台东方财富等推出的活期宝、定期宝等产品,业内必然会掀起新一轮互联网产品的推送高潮。

所有这些“宝物”,第三方支付冲击银行的传统汇款业务,网贷模式冲击银行传统贷款模式,而P2P模式正在绕开银行实现个人存贷款的直接匹配,成为未来互联网直接融资模式的雏形。光是余额宝这一产品所带来巨大市场影响力就令人惊怵,约两个月时间内为其基金合作方带来百亿级别的资金增量及百万级活跃用户,平均每月规模增长100亿元左右。

一个疑似“灰姑娘”的神话,就这样悄然闯入现实。

传统银行受冲击

互联网金融穿越时空,冲击着银行“嫌贫爱富”的经营理念。传统银行对小户冷若冰霜,营业窗口常见小户忍气吞声的情景;而对大户关爱有加,VIP室里大户即所谓高端客户成为座上宾。可是在互联网金融世界里,大小一视同仁,无论钱多钱少,随时随地可以进行交易,不用看银行的脸色。银行卖基金,动辄数万元,最低也要上千元,钱少了根本不搭理。而在淘宝店,1元钱就可以迈入基金门槛,这对于年轻的消费群体来说,具有极大的诱惑性,原本被传统金融拒之门外的闲散资金,现在迅速向互联网金融聚拢。

互联网金融呼啸而来,让银行“渠道为王”的桂冠顿失光泽。银行有着与生俱来的垄断“胎记”,掌握着放贷渠道,靠吃利差自肥,还有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手续费,饕餮暴利,越吃越懒,“睡在床上数钱”,靠国家政策保护生存。一项问卷调查显示,银行本身最不愿意改变的就是“吃利差”现状,追求放贷规模是每家银行的本能。互联网金融开辟了借贷新渠道,网民绕开银行就可以获取小额贷款,还不用办烦琐的担保手续。

互联网金融势不可挡,使银行供需脱节的矛盾更加突出。客户接受银行的产品宣传恍若读天书,面对那密密麻麻数页纸的理财协议,除了对要求填写“愿意承担交易的风险和损失”有清晰的印象外,其他都如同雾里看花,因而多数人望而却步。而在互联网金融中,单笔金额微小,客户不怕上当受骗,众多小散户组成浩浩荡荡的长尾,力量巨大,可望颠覆银行的“二八定律”(20%的客户创造80%的利润),也使银行供需脱节的矛盾更加凸现。

事实上,银行存贷转三大传统业务领域濒临全面挑战。竞争对手虽然弱小,但正在一点点蚕食原本属于银行的地盘。

难撼银行根基

虽然来者不善,互联网金融野心勃勃,但对于阿里及众多互联网企业来说,撼动银行在金融界的地位绝非易事。眼下,银行在稳定国家经济、宏观政策引导、风险管理、客户资源、客户信任度等方面有难以替代的优势。某些大型银行,一家所容纳的资金量甚至超过整个互联网行业,这是互联网企业可望而不可及的。

而互联网金融改变货币发行创造、资金价格决定等一系列金融运行的机制,有可能带来金融风险的放大和传播。无论是从行业自身可持续发展还是从国家经济金融安全的角度,国家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一定是持谨慎乐观态度,要小心翼翼地监管。

再说,在这个“拼爹时代”,有着强大国资背景的传统银行背靠大树好乘凉,在利率市场化改革尚未彻底完成之前,银行垄断金融市场的大概率不会改变,互联网金融难撼银行根基。而从信贷市场来说,互联网金融无论怎么做,有两条底线是不能碰的,一是非法吸收公共存款,二是非法集资。目前,互联网金融受经营牌照限制,只是打政策擦边球,在走钢丝,只要监管部门死盯着这两条底线,互联网金融神通再大,也难以颠覆传统银行的经营模式。

当然,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的冲击波也是有切肤之痛的。虽说银行方面端着架子蔑视余额宝这类“野蛮人”,更无所谓“21世纪恐龙灭绝”的危机感,但是来势汹汹的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的冲击是一个不争的事实。2013年中报显示,五大行中除中行外,其他四家利润增速较去年同期都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其中,利润增速下滑最快的是农行,今年上半年利润增速14.7%,比去年同期减少6.1个百分点。

近一年来,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公司在银行的地盘里轮番抢食,银行的利润蛋糕相当一部分已成为互联网金融的盘中餐。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早在2001年,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就提出电子商务对传统银行的挑战。他认为,传统银行是资本密集型行业,并具有信息服务业的性质,“无论在发达地区,还是落后地区,银行都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最早和最大的应用者,是最适应于网络时代的产物之一”,而传统银行的性质、功能和地位决定了其在电子商务发展中所受到的冲击和影响是显著的。

nlc202309011553

如今,严峻的事实已摆在各家银行面前。于是,正面回击几乎是银行的一致选择:尽快推出类似产品,强化“以客户为中心”的创新意识,加大信息技术与银行经营管理的深度融合。中行已经注册了“中银易商”品牌,推出网络银行方面的创新产品和技术。交行也在酝酿未来靠电子网络打天下,提升电子渠道服务体验,加快移动金融产品创新,电子分流率要尽快提高。而早在2012年6月,建行就尝试建立电商平台——善融商务。截至今年6月末,注册会员数突破150万,交易额近百亿元。一贯赚钱有门道的工行自然也在发力,8月30日,该行推出了一款名叫“逸贷”的产品,只要是18至70周岁,资信良好的工行代发工资客户,持工行借记卡、存折或者是信用卡在数十万家工行特约商户和合作网上商城进行网上购物或刷卡消费时,可以通过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短信银行、POS等快捷渠道实时贷款。业界普通认为,工行这款产品算是对互联网金融的一次反击。阿里金融重视小额贷款,工行也要“拾芝麻凑斗”。

作为“准银行”,银联与支付宝之间的互掐也已开始。8月27日,支付宝突然宣布停止线下POS(刷卡)业务。一个月前,中国银联召开董事会会议,提出将第三方支付线下(通过POS进行的支付方式)、线上(互联网支付)交易全面接入银联的相关议案,企图收编第三方支付。在支付业内,银联与支付宝之间的水火不容是众所皆知的。而早在一年前,有媒体记者就从银联内部人士处听到,他们用“是我们最大的敌人”来描述支付宝的存在。与银联有过合作的中小支付公司之间,大家心知肚明的一条潜规则是:要做二选一的作业,与银联合作,就不要与支付宝合作。

峰回路转再十年

传统银行要想在互联网时代不落伍不落败,一定要借助互联网技术拓展平台、下沉渠道、夯实资金来源与投向。并要创新应用信息技术、挖掘海量数据信息,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对资金流向、数据变化进行深入挖掘,捕捉资金变化的机遇。同时要借力互联网技术创新增信方式,构建更加完善的信用体系。

未来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银行业务将会贴身博弈,山重水复,峰回路转,谁能笑到最后,全看双方在创新路上走多远,也要看国家金融政策的走向。有必要提一个醒,就是大家都在跑马圈地,但要防止马失前蹄。

一个不容置疑的可能是,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银行相生相克,长期并存。即便是互联网与金融都非常发达的美国,至今还没有看到一家成功的互联网金融企业。也就是说,美国目前还没有找到一个能够完全独立于传统金融、所有金融业务均能在网上完成的模式。

但再过10年,互联网金融不可能简单到只是银行的补充。如果这个设想成立,庞大而骄横的银行体系可能需要在接下来的10年里抓紧时间拥抱互联网,因为互联网技术在未来的银行业当中,可能如空气一样须臾不可离开。

—蔡恩泽

银行互联网金融发展路径初探 篇12

收录日期:2014年6月17日

2013年被称为互联网金融的元年, 互联网金融发展如火如荼, 以余额宝为首的互联网金融产品急速扩张, 使得传统银行的经营管理备感压力。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的博弈日益深化, 引起理论界和银行管理实践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

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崛起, 传统银行的未来发展路径何在?本文针对传统银行与互联网金融的优劣势进行比较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未来银行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可能路径。

一、传统银行具有互联网金融无法比拟的优势

(一) 传统银行资金实力雄厚, 互联网金融对大额资金吸引力有限。

传统银行资产规模大, 资金实力雄厚。而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时间较短, 尽管发展势头迅猛, 但无论总资产还是交易规模都比传统银行小得多。2013年底, 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为151.35万亿元, 大型商业银行与股份制银行金融机构总资产为92.54万亿元。根据i Research艾瑞咨询统计数据显示, 2013年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交易规模为5.37万亿元, 仅占当年全国支付系统交易规模的0.18%。同时, 互联网金融产品对大额资金吸引力也有限。以余额宝为例, 截至2013年6月, 余额宝户均余额仅2, 600元, 吸引的大多是支付类的小额零散资金, 客户对支付宝账户安全性心存疑虑, 支付宝设置资金取现额度限制使得大额资金转出不方便, 制约了余额宝等产品对大额资金的吸引力。

另外, 传统银行的稳健经营有着强大的资本金作后盾, 这意味着在当前理财产品信息披露尚不到位的情形下, 可以通过增提资本来履行“卖者有责”责任, 从而对金融消费者形成一种有效保护。与此相反, 一旦互联网金融发生风险, 消费者权益则很难得到保护;另一方面, 由于传统银行要向中央银行缴纳存款准备金, 这意味着银行一旦出现流动性困难, 背后还有央行的支持, 但是互联网金融则缺乏这样的“靠山”。

(二) 传统银行流动性较强, 互联网金融产品存在期限错配等流动性问题。

很多互联网金融产品具有可随时支付缴费资金的特点, 对资金的流动性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特别是节假日或者电商大规模促销时, 资金的流动性压力会很大, 如果基金管理方不能提前谋划、做好应对, 将面临较大的流动性风险。但是, 过多估计流动性需求又会影响资金对高收益资产的配置, 降低金融产品收益率。相比之下, 传统银行的资金体量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并且有着较完善的金融体系保障流动性支持, 拆借资金的应变能力与抗压能力都较强。

以余额宝为例来说明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期限错配问题。余额宝账户的钱是“实时期限”投资, 因为客户可以随时撤出资金、返回支付宝, 而货币市场基金产品都有固定期限。在这种情况下, 资产与负债头寸间的期限严重错配, 隐含利率风险。虽然债券等二级市场的交易可以提供“即时”退出, 但交易量有限, 在余额宝金额不特别大并且市场正常时, 流动性不是问题, 可是一旦出现市场危机或半危机, 可能许多余额宝客户需要同时撤资, “挤兑”压力下流动性错配问题会非常突出。特别是许多理财产品都有锁定期, 提前退出的难度较大, 所以投资头寸的流动性会很差。如果余额宝等产品的投资范围不受限制, 如果可以投到理财产品如房地产、土地、各类股票、私募基金等, 那么这些头寸的流动性可能更差。

(三) 银行较互联网金融具有较高的声誉。

如果没有金融中介发挥作用, 交易双方在相互之间不认识、不信任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发生跨期价值交换的, 尤其在交易额足够大时更加不可能。因此, 在跨区域陌生人之间能够进行金融交易之前, 必须要有买卖双方都认同、信任的金融中介先发展起来。这样, 尽管资金的提供方和需求方相互不认识, 但他们用不着直接交易, 而是都跟他们信得过的金融中介交易, 金融中介提供的是珍贵的诚信和信任。虽然互联网提供的金融交易平台非常广阔、潜力巨大、成本也低, 并且会使许多银行的物理网点变得不必要, 但互联网金融还属于新生事物, 要想获得比传统银行更高的信誉, 恐怕也很难在短期实现, 信用的缺失将会给跨期大额交易带来无法跨越的障碍。

传统银行存在时间久、运行稳定, 在发挥金融中介作用的过程中建立起了很高的信用, 特别是部分银行 (如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 还享有国家信用。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 规模大、成本低、风险小, 并且能够创造信用, 直接影响交易的额度、期限、客户群体等范围, 这是互联网金融无法替代的优势。

(四) 传统银行较互联网金融的基础设施完善、物理网点分布广泛。

互联网金融的交易基础设施是限制其发展的制约因素。一是电商单独推出的互联网金融产品, 归根到底只能限于电商自身的生态系统之内, 其自己开展的信贷等业务所必需的信用数据只能在自身平台上搜集;二是互联网金融机构尽管扩张很快, 但网点分布主要集中在沿海大城市, 数量仍有限, 且与传统银行网点具有同质性, 未来发展空间有限。

与此相比, 传统银行拥有结算、清算、信贷等领域完善的IT基础构架以及覆盖全国范围的庞大物理网点, 是其有效应对互联网金融中第三方支付、小额贷款机构等新兴金融业态冲击的互补性资产优势。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2012中国银行业改进服务情况报告》, 截至2012年末, 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总数达到20.51万家, 银行业金融机构拥有自助设备50.9万台。在获取信用数据方面, 除了自身的IT系统, 传统银行还有很完善的线下信贷信用资料可以作为参考, 这种线上线下的风险数据的获得是纯粹的互联网金融平台无法做到的。

(五) 传统银行业监管体系完备, 互联网金融监管缺失。

传统银行业发展至今, 形成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等法律为核心、人民银行、银监会等机构为监督管理机构、银行业协会为自律组织的较完备有序的监管体系, 日常经营活动受到监管部门的严格监管。

但是, 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发展时间较短, 关于互联网金融的监管目前还属于空白地带, 互联网金融产品存在较大的信用风险。比如, 如何规范余额宝类金融产品的信用保障、违约处理、资本金拨备等问题;如何监控第三方支付机构沉淀资金、信用卡套现、洗钱、欺诈、冲击实体货币等风险;如何解决网络融资贷后管理、不良资产处置等问题。除此以外, 互联网金融还面临着许多法律障碍, 稍有不慎, 轻者会碰“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红线, 重者会受到“集资诈骗”的指控。

金融交叉混业越来越频繁且复杂的今天, 分业监管的格局并没有改变, 由于互联网本身的开放性和金融的审慎性这样两种性质不完全一样的东西结合, 导致一些金融交叉的部分可能会处于监管真空地带, 如何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与控制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互联网金融的优势给传统银行经营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一) 互联网金融的快速高效挑战传统银行流程与效率。

传统银行的业务流程僵化, 决策链长, 反应速度慢, 效率较低。相比之下, 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反映、方便快捷等特点是传统银行业所不具备的。如阿里信贷淘宝商户贷的流程仅包括“3分钟网上申请、无需人工审批、1秒到款到账”。而传统银行的贷款程序则包括“借款人申请、提供材料、银行进行信用评估、贷款审批、签订借款合同”等流程, 不仅事项冗繁, 而且审批时间少则数周、多则数月, 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申请融资的便捷性就会大打折扣。

在针对中小企业融资方面, 有专家直言, “僵化而复杂的银行内部流程是小企业无法从银行获得优质服务的最大门槛, 而对于物理网点的高依赖度正是造成这一银行经营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阿里巴巴与传统银行从高调合作到失败, 与银行程序链长、效率低下、固守已有操作方式密切相关。

(二) 互联网金融改变了传统银行提供金融产品的服务格局。

互联网金融是对传统金融市场的直接介入, 是对金融资源的重新分配, 改变了传统银行提供金融产品的服务格局。首先, 互联网金融使金融服务方式和渠道更加多样化、便利化。互联网金融交易成本大大降低, 这主要表现在信息成本降低、信息量大幅增加, 客户不必借助传统银行的物理网点柜台、直接通过网络和手机就能处理许多金融交易。传统银行凭借网点密集占有的通道业务垄断优势正在被打破;其次, 部分互联网金融产品通过凭借低成本、高收益率优势瓜分传统银行市场。由于银行存款利率受到管制, 而余额宝等产品收益率较高, 从而吸引了大量客户将存款从银行转投余额宝等产品, 对银行负债产生了比较大的冲击。截至2014年第一季度末, 余额宝总规模为5, 413亿元, 用户数已经达到8, 100万, 为客户累计实现收益75亿元, 其中第一季度用户盈利57亿元;再次, 互联网金融大大拓展了金融交易的地理范围, 使渗透面和参与人数都大大提升。第三方支付切断了银行和客户之间原有的联系, 互联网金融通过网络可以渗透到传统银行无法到达的地方, 潜在的客户数量具有超越传统银行的潜力。

(三) 互联网金融拥有比传统银行更广泛的小微客户基础。

高速发展的电子平台, 积累了海量客户数据信息, 改变并动摇了银行的传统客户基础, 为互联网金融奠定了比传统银行更广泛的客户资源基础。过去传统银行一家独大凭借牌照垄断所带来海量客户群体和流量的局面, 已经被互联网公司通过平台优势打破。

互联网金融拥有了比任何一家单一银行更广泛的客户资源。如阿里巴巴的客户资源极为丰富:2012年阿里巴巴的注册用户数达到3, 670万, 遍布全球240个国家和地区;阿里巴巴的在线网店数量超过280万, 产品类别超过5, 900种, 令银行相形见绌。截至2014年第一季度末, 小微领域公认的领先银行民生银行拥有的小微客户数约为210万户。截至2013年10月, 阿里的国际支付用户为1, 065.8万, 民生支付用户为1.6亿, 手机支付用户为9, 038万。其中, 阿里小微贷款累计为508, 661个企业用户提供融资服务。

三、创新借鉴、合作并行, 传统银行发展互联网金融的生存之道

互联网金融发展到今天, 经历了爆炸式的增长, 对传统银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互联网金融的交易范围、环境、金额都发生了与传统银行不同的巨大变化。但是, 互联网金融的金融本质没有变化, 互联网只是手段, 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银行本身不是一个对立的关系。

如今社会分工越来越细, 不可能让某个人或某个行业独揽天下, 线上线下并非零和博弈, 而是形成一个更为庞大的、互相交错的生态系统。传统银行与互联网金融分别具有不同于对方的优势, 创新借鉴、合作并行或许才是传统银行发展互联网金融的生存之道。

(一) 积极发展电子化平台, 拓展资产负债与中间业务。

为了应对服务格局变化的挑战, 传统银行一方面要加强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移动支付、微信银行等电子化平台的研发和建设力度, 实现服务的网络化、便捷化;另一方面要打开思路、积极创新, 开发新产品, 适应时代的发展和需求。举例说明, 传统银行可以使用来自互联网大数据改造信用评估流程, 如建设银行的“善融商务”、交通银行的“交博汇”等产品应用;也可以与阿里、腾讯等电商合作, 利用现有的电子化平台, 开展金融产品供销、数据共享、企业融资等其他服务。

在发展电子化平台的同时, 传统银行应当积极拓展各项业务发展。一是通过发展P2P贷款、众筹融资、电商小贷等网络融资业务, 以及供应链网络金融平台、资产证券化等业务, 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模式, 将传统银行的品牌优势、风险管理优势, 与互联网技术优势、便利性优势等有机结合, 有效扩大资产类业务;二是加强基金、券商、信托等金融或理财产品的网络销售, 适当降低准入门槛, 积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三是发挥中间业务产品种类多、操作经验丰富的优势, 大力发展第三方支付、投资租赁、金融咨询、金融法务等互联网中间业务, 提高综合收益。

(二) 利用互联网进行流程再造, 提高业务效率, 实现规模经济。

传统银行应对自身的业务反应链进行客观评估分析, 从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的顶层再设计开始, 以“快、简、整”的原则进行再造和重构, 在提高业务处理效率的同时, 实现规模经济。“快”即以银行业务的电子化、网络化为手段重构渠道体系, 提高离柜业务率, 实施组织扁平化, 以增强组织效率, 具体包括与客户无缝联结, 快速发现当前及潜在目标客户并与之接触、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等。“简”, 即简化业务操作方式、减少银行卡申请、贷款申请等审批环节, 为客户提供便捷服务。“整”, 即传统银行以其存款、贷款、汇款、支付、银行卡、理财等多业务为基础, 打破传统银行部门局限, 充分整合客户多账户、多币种、多投资等信息, 通过数据分析客户的消费习惯和投资偏好, 从而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优质金融服务。

(三) 依托互联网数据库拓展小微企业信贷业务。

传统银行不仅要利用互联网金融平台和通道的便利优势, 更可将其积累的关于企业的海量数据作为发展自身互联网金融的重要依托。传统银行可通过观察记录客户的电子商务活动, 掌握小微企业销量、价格、存货、资金周转等重要指标, 对小微企业的信用进行综合评估, 加强小微业务的整合开发。一是购买现有成熟电子商务平台的相关数据, 以此为基础对企业、行业进行分析预判, 结合自身信贷评估方法向合格的小微企业贷款;二是对电子商务平台进行信贷支持, 电子商务平台以获得的贷款为资金池, 向平台上小微企业放贷, 同时可通过贷款证券化实现多次反复利用;三是与电商平台共同出资发放小微贷款, 实现风险共担, 收益共享。

总之, 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银行正面交锋、争夺市场的时代已经来临。面对互联网金融的挑战与冲击, 传统银行应该正确客观地评价自身不足, 充分发挥优势, 创新借鉴、合作并行, 积极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互联网金融之路。

参考文献

[1]经济观察网.互联网金融:站在风口上, 猪也会飞起来.2014.1.10.

[2]财经网.银监会:2013年末银行业总资产达151.35万亿.2014.2.13.

[3]华尔街日报.“余额宝”会冲击银行存款吗.2013.7.17.

[4]陈志武.互联网金融到底有多新.经济观察网, 2014.1.4.

[5]新华网.基金一季报亮相, 余额宝规模突破5000亿元.2014.4.20.

[6]瑾瑜.外媒紧急普及阿里常识:令人咋舌的18个事实.腾讯科技频道, 2014.3.20.

[7]第一财经网.民生银行:未来小微往小额化方向发展.2014.4.30.

上一篇:解题理论下一篇:生姜覆膜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