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物联网(精选12篇)
农村物联网 篇1
1 推动我国农村物联网发展的紧迫性和重大意义
(1) 农产品提档升级和规模化生产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两大趋势。
当前,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份额不断下降, 2010年全国农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已由改革开放前的30%下降到10%。但是, 这并不意味着农业地位的下降, 相反, 社会对农产品品质的要求正在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消费者不仅仅满足于吃饱, 而是追求高品质、高质量的生活, 对农产品安全和营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几年出现的“三聚氰胺事件”、“问题奶粉”、“假绿色土猪”等一系列农产品安全事件, 说明我国农产品品质存在严重的问题。在此情形下, 我国农业的未来发展, 势必将是高品质、规模化的现代农业方向。
(2) 物联网技术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
现代农业的特点一是产品的高品质, 二是生产的规模化。大规模的种养殖高度依赖于机械化和现代农业设施, 同时还要规避规模化所带来的经营风险, 这些都显著增加了经营管理的难度。高品质的农产品生产, 需要在生产、销售的各个环节实施标准化的全程监控, 并确保农产品的可溯源性。物联网技术一方面可以用于发展规模化的设施农业, 实现农业生产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降低规模化经营的风险;另一方面, 物联网技术可以用于对农产品品质的监控与溯源, 使得农产品品质处于高度可控的状态。因此, 物联网技术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
2 农村物联网的成功应用模式
2.1 宜兴市物联网养殖大户实现模式
在国家农业部、江苏省和无锡市相关部门支持下, 宜兴市农林部门联合鹏鹞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建立了江苏省首个物联网水产养殖基地。在5户试点农户1000亩河蟹养殖池内, 安装了13个水质参数采集点、5个无线控制点、5个GPRS设备, 配备了一座小型气象站, 设立了一个监控中心。宜兴市有关单位还专门架设了3.8公里的电线杆, 为该基地接入了专用光纤 (参见图1) 。
基地采用的水产养殖环境智能监控系统, 可以对蟹塘内的溶解氧、pH值、水温等进行在线监测, 及时调节水质, 预测各种病情发生, 使水产品在最适宜的环境下生长, 达到增产、节能、省工、适时用药、减少环境污染等效果。依靠这套物联网系统, 农户足不出户就能实时准确了解水产养殖池的环境变化, 并及时进行科学处置。
2.2 宜兴市物联网养殖的成效
使用物联网养殖技术后, 水面监控成本每亩仅400元, 但可以实现每亩增产10%-15%、增收1000—2000元, 而且减少了水产养殖对周边水体环境的污染。物联网技术的运用不但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 同时也降低了农民的负担。自从采用物联网技术进行养殖, 农户享受到了“快乐养殖”。高塍镇的养殖户老史说:“过去, 我们一年到头不敢离池一步, 晚上睡觉也怕天气突然变化、鱼池缺氧、鱼蟹死亡, 造成损失。现在我们就是到东北旅游也不会出事, 因为随时随地可用手机操纵家里的增氧器了”。
3 我国农村物联网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1) 传统种养殖规模太小, 达不到支撑农业物联网的规模水平。
我国传统的农村家庭承包经营模式规模很小。目前, 全国农户总数2.5亿户, 人均耕地不足1.4亩, 户均耕地不足6亩, 这种状况严重制约了农户的投资能力。据测算, 一套较为完整的农业物联网终端设施平均价格10万元, 平均每年的运转与维护费用约为1万元, 显然, 这对于传统的种养殖农户来说是无法承受的成本。同时, 小规模农户具有较大的自给自足性质, 市场化风险较小, 缺乏采用物联网技术降低经营风险的动力。
(2) 农民文化程度低, 不利于物联网技术的学习和应用。
据农业部统计, 我国农村劳动力中, 一半以上属于小学和小学以下文化水平, 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占比不足10%。文化程度严重偏低, 制约了现代科学技术在农村的应用与推广。物联网技术属于现代前沿高科技技术, 对于用户的科学技术水平有较高的要求, 而农村劳动力的文化水平太低, 这将严重制约物联网技术在农村的应用和推广。
(3) 政府“三农”资金中尚未设立农村物联网专项。
2011年我国“三农”资金支出已经达到1.04万亿元。据国家发改委、农业部等部委分析预测, 2012年中央财政用在“三农”方面的预算投入将达到1.1万亿元以上。2011年中央财政“三农”资金中, 38%用于支持农业生产, 14%用于粮农补贴, 48%用于支撑农业科技创新。农村物联网既属于农业生产范畴, 又属于农业科技创新范畴, “三农”资金应当重点支持。但是, 政府“三农”资金中尚未设立农村物联网专项资金, 这无疑不利于支撑农村物联网的应用和推广。
(4) 缺乏激励企业投资农村物联网的市场化机制。
首先, 农业盈利空间相对狭小的特殊性, 使得农村物联网很难直接从农民手中赚钱。其次, 农村物联网属于新兴事物, 商业模式尚不清晰, 企业投资农村物联网存在较大的市场风险。其三, 政府对农村物联网的发展缺乏明确的政策引导和支持, 企业经营农村物联网难以获得政府的补贴。上述原因将使得农村物联网对企业缺乏吸引力, 从而造成农村物联网的市场化投资不足。
4 促进农村物联网发展的对策
(1) 从种养殖大户入手, 推广和普及农村物联网。
首先, 物联网作为一种现代农业设施, 其设施成本相当高, 种养殖大户的收入水平较高, 有能力支付物联网设施的购买与使用费用。其次, 经营风险与种养殖规模成正比, 种养殖大户的经营风险巨大, 而物联网设施的智能化和自动化特性可以用于发现和控制经营风险, 这使得种养殖大户在客观上迫切需要物联网监控设施。其三, 规模越大, 对农产品品牌的塑造就越重要, 而物联网技术的溯源性有助于农产品品牌的打造。其四, 种养殖大户率先使用农村物联网, 可以产生良好的示范效应, 进而带动物联网技术向周边农户的推广与扩散。因此, 要发展农村物联网, 种养殖大户是重要依托。
根据是否有能力支付物联网终端设施成本, 可将种养殖大户定义为年纯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的农户。我国目前正在大力扶持种养殖大户, 平均来说, 每个乡镇至少拥有3个种养殖大户;据此推算, 全国34170个乡镇总共拥有种养殖大户10万户以上。
具体发展步骤建议如下:第一步, 分别在东部、中部和西部选择3-5个代表性区县, 开展面向种养殖大户的物联网应用示范。第二步, 总结应用示范经验, 向周边地区的种养殖大户推广物联网应用技术。第三步, 总结推广经验, 将物联网应用技术普及到全国各地的种养殖大户。第四步, 以种养殖大户的物联网应用, 带动全体农户的物联网应用, 实现农村物联网的全面普及。
(2) 简化操作、示范培训、技术支撑, 提高物联网设施的易用性。
由于我国农民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 接受新技术的能力比较低, 所以需要提高物联网技术和设施的易用性。首先, 在物联网设备操作的设计中尽量简单化, 就像现在的傻瓜相机, 电脑操作系统等等, 让人们几乎一学就知道怎么操作。其次, 组织专门的技术人员下到农村去进行专业的知识和技术培训, 并亲自进行示范和指点。其三, 将技术支持和设备维修进行外包, 专门成立一个物联网站点, 提供免费的技术支持和设备维修, 解除农户的后顾之忧。
(3) 在政府“三农”资金中设立专项资金, 支撑农村物联网的应用推广。
建议在政府的“三农”资金中每年拿出1%作为发展农村物联网的专项资金。以2011年为例, 国家“三农”资金总额为1.04万亿元, 当年可以提取农村物联网专项资金100亿元。一个县建立一个覆盖全部乡镇的物联网控制中心需要1000万元;每个县按平均40个种养殖大户、每户物联网终端成本平均20万元计算, 每县需投入物联网终端费用800万元, 则一个县的物联网设施总费用为1800万元。我国总共有2862个县, 则共需物联网建设费用515亿元。据此推算, 只需五年时间即可由国家“三农”资金凑齐农村物联网的建设费用。
(4) 创新农村物联网盈利模式, 提升农村物联网市场价值。
随着现代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 农产品价格是否便宜不再是首要考虑的问题, 放心、安全、绿色的农产品才是人们真正的需求。而物联网的溯源性和实时监控性, 有助于消费者对农产品的生产、销售全过程实施监控, 获取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等信息, 吃上“放心粮”、“放心菜”。积极满足人们生活各种需求, 创新盈利模式, 提升农村物联网的市场价值, 实现农村物联网项目的盈利。
摘要:物联网技术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通过分析农村物联网发展的重要意义、农村物联网的成功应用模式和农村物联网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提出了促进农村物联网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物联网,应用,发展,对策
参考文献
[1]胡向东.物联网研究与发展综述[J].数字通信, 2010, (2) :17.
[2]王猛, 叶美兰, 黄卫东.物联网在农村大有可为[J].中国电信业, 2011, (11) :56-58.
[3]方波, 吴日切夫, 赵培.基于物联网的农村信息化应用解决方案[J].移动通信, 2011, (15) :26-29.
[4]江苏省无锡市政府官方网站.我省首个物联网水产养殖示范基地落户宜兴[EB/OL].http://www.jiangsu.gov.cn/shouye/jjjs/hgzc/201008/t20100817_485517.html, 2010-08-14/2012-05-05.
[5]降蕴彰.我国今年财政支农或超2.5万亿, 资金监管将加强[EB/OL].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20203/223011310391.shtml, 2012-02-03/2012-05-05.
农村物联网 篇2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发展阶段。其英文名称是:“Internet of things(IoT)”。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应用拓展,与其说物联网是网络,不如说物联网是业务和应用。
物联网技术
在物联网应用中有三项关键技术
1、传感器技术:这也是计算机应用中的关键技术。大家都知道,到目前为止绝大部分计算机处理的都是数字信号。自从有计算机以来就需要传感器把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计算机才能处理。
2、RFID标签:也是一种传感器技术,RFID技术是融合了无线射频技术和嵌入式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技术,RFID在自动识别、物品物流管理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3、嵌入式系统技术:是综合了计算机软硬件、传感器技术、集成电路技术、电子应用技术为一体的复杂技术。经过几十年的演变,以嵌入式系统为特征的智能终端产品随处可见;小到人们身边的MP3,大到航天航空的卫星系统。嵌入式系统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推动着工业生产以及国防工业的发展。如果把物联网用人体做一个简单比喻,传感器相当于人的眼睛、鼻子、皮肤等感官,网络就是神经系统用来传递信息,嵌入式系统则是人的大脑,在接收到信息后要进行分类处理。这个例子很形象的描述了传感器、嵌入式系统在物联网中的位置与作用。
物联网误区
误区之一
把传感网或RFID网等同于物联网。事实上传感技术也好、RFID技术也好,都仅仅是信息采集技术之一。除传感技术和RFID技术外,GPS、视频识别、红外、激光、扫描等所有能够实现自动识别与物物通信的技术都可以成为物联网的信息采集技术。传感网或者RFID网只是物联网的一种应用,但绝不是物联网的全部。
误区之二
把物联网当成互联网的无边无际的无限延伸,把物联网当成所有物的完全开放、全部互连、全部共享的互联网平台。实际上物联网绝不是简单的全球共享互联网的无限延伸。即使互联网也不仅仅指我们通常认为的国际共享的计算机网络,互联网也有广域网和局域网之分。
物联网既可以是我们平常意义上的互联网向物的延伸;也可以根据现实需要及产业应用组成局域网、专业网。现实中没必要也不可能使全部物品联网;也没必要使专业网、局域网都必须连接到全球互联网共享平台。今后的物联网与互联网会有很大不同,类似智能物流、智能交通、智能电网等专业网;智能小区等局域网才是最大的应用空间。
误区之三
认为物联网就是物物互联的无所不在的网络,因此认为物联网是空中楼阁,是很难实现的技术。事实上物联网是实实在在的,很多初级的物联网应用早就在为我们服务着。物联网理念就是在很多现实应用基础上推出的聚合型集成的创新,是对早就存在的具有物物互联的网络化、智能化、自动化系统的概括与提升,它从更高的角度升级了我们的认识。
误区之四
把物联网当成个筐,什么都往里装;基于自身认识,把仅仅能够互动、通信的产品都当成物联网应用。如,仅仅嵌入了一些传感器,就成为了所谓的物联网家电;把产品贴上了RFID标签,就成了物联网应用等等
农村物联网 篇3
作为物流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港口在现代物流服务系统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国物流发展水平的体现。港口的国际化和信息化建设是增强港口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的关键所在。目前我国港口的国际化和信息化水平与发达国家港口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港口自身和物流产业的发展。加快我国港口国际化和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提升我国港口核心竞争力和物流服务效率的当务之急。
如图1所示,世界港口历经第一代运输中心、第二代服务中心、第三代国际物流中心的发展阶段,目前已开始向第四代供应链中心转型发展。现代港口作为全球综合运输网络的重要节点,未来将成为商品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人才流汇聚和共生的环保、智能、宜居社区,其功能将更加广泛,并呈现绿色、低碳、联盟、虚拟的特点。
2 第五代物联网港口设想
物联网港口指通过无线射频识别器、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传感器等信息识别和采集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将港口设备、运输工具、物流对象等接入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从而实现对物流全过程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智慧港口。物联网港口充分利用物联网感知、互联和智慧的技术特征,融合绿色环保、节能低碳的先进理念,使参与港口物流的各种资源实现更为广泛的互联互通,是一种全新的港口发展模式。
3 我国港口物联网发展现状
我国港口物联网发展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已经得到政府部门和港口企业的普遍重视:原交通部2005 年出台的《公路水路交通科技发展战略》将智能港口系统作为未来我国智能化数字交通管理技术的主要研究方向;有关科研机构已开始对智能港口系统进行研究;天津港、上海港、深圳港等国内主要港口也开始规划智能港口系统,目前已实现对港口集装箱作业全程的实时监控和实时数据查询。
继2008年上海港包起帆团队成功实施基于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集装箱电子标签项目后,江阴港、连云港港、宁波-舟山港、青岛港、大连港、深圳港盐田港区、虎门港等相继提出港口物联网或智能港口项目建设规划并陆续实施示范工程。
农村物联网 篇4
21世纪,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 如何良好的利用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是发展我国现代农业需要深入探索研究的课题。物联网技术随着网络互联共享技术和现代传感技术的发展而不断的成熟和完善, 物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农业发展提供新的方向和探究视角。现代信息采集技术、网络互联技术以及传感技术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到农业生产、加工、物流运输、营销等各个环节, 物联网技术为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提供新的技术元素和系统支持。物联网技术利用感知、信息传输、反馈控制为一体的智能化综合处理系统为农业发展提供智能信息技术、科学的经营管理模式和智能化的控制系统。农业与其他产业相比, 对信息的需求和依赖有着更大的需求, 先人制定的24节气大多是根据农业对季节环境的相互影响和制约关系而制定的。农业生产中的各种信息都来源与自然环境, 其所需要的信息不稳定因素大, 并且高度分散。其具有不稳定性和时变性大的特性, 区域降雨量、农作物病害情况以及气候条件、土壤肥沃度和湿度等环境状况各不相同。
长期以来, 农村信息的闭塞以及经济条件的相对低下, 使得传统农业发展局限在依赖外部环境和手工作业, 是一个可控性低和稳定性差的行业。根据国家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战略规划, 强调以建立现代信息化农业为战略发展目标, 提高农业的机械化和智能化发展水平, 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 减轻农民的劳动负担,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农业经济份额。信息技术在我国其他行业之前便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现在更是日益发展成熟, 但在农业生产领域没有得到系统化的建设, 合理利用物联网信息技术无疑会给农业现代化技术革命带来全新的发展格局。全面实现农业信息化建设, 把物联网技术 (传感技术、智能控制技术、反馈认知技术等) 渗透到农业培育 (选苗、选种) 、加工、物流运输、销售等各个方面, 促进农业资源的充分利用, 降低农业投入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 提高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管理, 规范农产品市场, 有效的促进农产品流通, 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实现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1 农业信息化的研究现状以及发展动态
1.1 农业信息化的概念
农业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涵盖的一部分, 其包括计算机通讯技术、网络共享技术、RFID技术、信息处理技术、遥感技术等。其各项技术渗透到农产品播种、施肥 (饲养) 、除虫 (杀菌) 、收割 (宰杀) 、物流运输、装卸、市场销售、质量安全追溯等各个具体环节。农业信息化通过信息网络把农业加工、培育 (加工) 、市场营销、农业机械管理以及农产品销售市场等领域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使其组成信息互联的整体。农业信息化的内涵包括下列几个主要要素:
1.1.1 农业物资材料与环境信息化
农产品培育、土壤以及饲养环境、降水量与湿度、环境温度与昼夜温差、光照度、周围其他环境等都是农业的资源与环境, 农业信息是实现农业信息化的必要信息前提条件, 只有完善和精确地信息数据库才能为信息化实现可行性, 建立完善的农业信息库和动态资料表可以精确、实时的了解农业资源和环境因素变化。
1.1.2 农业生产 (加工) 过程和经营管理信息化
农业生产主要包含农田作物生产、畜牧养殖、农田以及养殖场水分供应管理、农业环境监测等活动。管理信息化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等;有助于提高农业信息采集管理、农业生产管理、农业机械管理和农业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实现农业发展的可持续道路。
1.1.3 农业科技教育信息化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加快农业科技信息化, 建立多维度的农业科技信息网络以加强农业科研水平和信息沟通水平, 加快农业新成果的交流和良性传播, 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 发展以人为本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机制。
1.1.4 农村经济信息化
经济信息化是在农村全部实现信息网络化, 农户以及农村事业单位和农村企业实现网络覆盖, 健全网络通信设备, 方便各级决策机构能够更快更准备的掌握农村经济、生产、科技和社会形态的变化, 实时的掌握农村人口变化、经济结构、文化普及程度、乡村企业建设、道路铺设、能源环境、通讯结构、医疗卫生保健以及社会形态等信息, 信息的互联与共享有助于政府制定和调整农村政策, 又可以吸收外部经济投资。
1.2 农业信息化的研究意义和研究动态
1.2.1 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研究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信息产业已然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柱, 社会经济逐步成为信息经济, 人类社会正在经历从工业经济到信息经济, 从工业社会到经济社会的动态演变, 信息化上升为推动世界经济和社会文化发展的关键因素。我国是发展中国家, 信息化程度距离发达国家仍有很大的差距, 面对全球信息化浪潮, 制定各行各业的信息化建设策略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农业信息化在我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 信息化程度仍然较低。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总量的70%, 然而农业生产总值只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0%。我国农业信息化水平的高低, 直接决定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水平, 推动农村信息化建设, 提升我国的整体经济实力, 实现我国经济的均衡发展是我国发展需要面临的重要课题。
1.2.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2. 1 国外研究动态
农业信息化在西方以及美国等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已经被应用与生产实践, 其信息化建设涉及到农业生产 (加工) 技术、智能监控技术、机械化生产 (播种、施肥、疾病预防、收割、装卸与运输) 、农民农业科技知识的系统化普及、农产品的营销渠道管理等方面。国外农业信息化建设发展进程大致分为3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计算机信息技术开始应用到农业的精准生产中;20世纪70年代, 初步建设农业信息数据库和信息处理软件系统相继出现;20世纪80年代, 农业信息化建设趋于完善和成熟, 信息化的建设涵盖农业生产智能控制、数据处理、图像处理、环境以及项目模型分析、物联网网络通信技术、专家决策分析系统、信息总结归类数据库系统等方面。从信息化的经济学角度侧重点研究了信息的商品化、农业信息服务、农业信息化的环境建设、农业信息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市场信息的传播、农业信息资源的分配与管理、信息系统的经济评价等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精准农业的发展, 使得美国农场的生产效率、产出率和经济利润率都得到显著提高。美国农业资源管理调查显示, 经济作物与单位面积的玉米产量2001年相比1996年提高了25%;2001年使用产量的地图比例占13.7%, 比1997年提高4.2个百分点;2001年使用土壤地图的比例达25%, 相比1998年提高6.4个百分点。美国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 规范农业信息化建设与制度完善, 《1996年信息自由法案》 (The Freedom of Information Act of 1996) 规定联邦机构依照职权向社会公开政府信息, 实现政府服务工作的信息透明化。《2001财政年度国库和普通拨款法案》第515款授权美国管理与预算办公室对联邦机构提供政策和程序指南, 以确保美国政府机构发布信息的真实性、客观性、完整性等, 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为美国农业信息化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和政府支撑。此外, 美国农业相关部门联合开展的现代化农业信息服务活动, 其在建立一套服务于每个农户的24h信息服务和技术保障系统, 这表明美国农业的现代化信息建设有国家强有力的后盾支撑和服务保障。
1.2.2. 2 国内研究动态
近几年, 我国的农业信息化研究不断深入, 推出了一些研究成果。但从总体上看, 研究比较分散, 大多侧重于技术层次, 如开展了系统工程、数据库与信息管理系统、遥感、专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应用于农业、资源、环境和灾害方面的研究, 并取得一批重要成果, 有些己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农业经济角度的研究虽有所进展, 但尚未形成体系。我国农业信息化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 发展于90年代。1994年我国开始启动“金农工程”, 其目的是推进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现代化进程。在“十五”期间, 我国启动农村市场信息服务行动计划工程和农业智能化信息管理与服务工程以及农业“3S”应用工程。目前, 我国已经形成了以农业部为中心, 联合全国各省农业厅的信息网络平台。全国已经有29个省农业厅开设了自己的服务网站, 全国333个地区其中206个成立了农业信息服务机构, 其中105个建立了局域网。在全国2800多个县城, 42%的县农业局建立了信息服务机构, 61%建立了局域网信息通讯系统。我国已经由传统粗放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2 物联网技术结合现代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应用
物联网本身是针对特定管理对象的“有限网络”, 是以实现、控制和管理为目的, 通过传感、识别器和网络将管理对象连接起来, 实现信息感知、识别、情报处理、态势判断和决策执行等智能化的管理和控制。物联网的应用带来的海量数据将给通讯网、互联网和信息处理技术带来数量级的需求增长。物联网产业的发展, 为实现农业、畜牧业的信息化、产业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按照国际电网联盟 (ITU) 等国际组织的定义, 物联网是物与物 (Things to Things, T2T) , 人与物品 (Human to Things, H2T) , 人与人 (Human to Human, H2H) 之间的互联。物联网与互联网的不同在于, H2T是指人与物品之间的连接, H2H是指人与人之间不通过电脑便能够进行的互联。物联网从某种意义上填补了互联网技术上的空缺。狭义上的物联网是连接物品与物品之间的网络, 实现物品的信息识别、采集、传输和处理;广义上的物联网可以视为信息空间与物理空间的融合, 将一切事物数据化、信息化、网络化, 实现物与物之间、物与人之间、人与周围环境之间高效信息的交互方式, 并通过相应的服务模式将各种信息与社会行为相融合, 是信息化与现代社会更高层次的应用。
2.1 基于物联网的农业信息化体系框架
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现代农业信息化建设之中, 每一个农产品都相应的被匹配唯一的身份标识编码, 产品的详细资料信息被储存在RFID信息采集标识服务器之中。当物品从生产地到流通中的某一环节被标识并进行数据分析时, 先通过产品代码解析系统或产品ID, 然后通过物联网储存系统提取出产品的具体信息资料, 以进行物品的识别和达到对物流供应链自动追踪管理的目的。物联网的最终目的是为每一个农产品建立全网、开放、可追溯的ID标识, 以实现对农产品的信息介绍和产品质量全程跟踪, 提供农产品的物流运输效率和信息化管理水平和质量控制水平。
2.2 物联网技术在精准农业中的应用
精准农业是当今农业发展的新趋势, 是现代信息技术支持根据空间变异、定时、定位、定量的实施现代农业生产与管理的系统。其基本的涵义是根据农作物的生产环境因素, 对农产品的种植、施肥、温度控制、湿度控制进行定量的数据控制, 确定农产品的生产目标, 进行定位的系统诊断、优化配方、技术组装和科学管理, 以最少的成本投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精准农业的生产在实践中广泛的采用3S技术, 即GPS全球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和RS遥感技术。物联网技术是把物理世界中的物体进行标识, 对其感知, 然后利用智能接口与计算机、显示设备、决策终端等进行连接, 信息双向反馈实现自我控制和决策控制。通过信息处理终端设备 (计算机、手机、移动设备等) 结合无线通信技术, 实现物与物之间、物与人之间的信息互联。农业生态环境是一个开放复杂的生态体系。这个体系包含农产品原料 (种子、种苗) 、培养场地 (农田位置以及畜牧场地) 、含水量、灌溉条件, 土壤肥沃度以及环境、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土壤湿度、人为不稳定因素和气压等实时多变的环境变量。物联网智能监控系统运用远距离无线传感通讯技术, 对现场复杂多变的农作物生长信息进行实时采集和传输。把物联网技术融合到农业生产的实际信号采集中, 形成物联网的初步构架。物联网智能检测技术不仅涉及到如何构造传感监测网络的问题, 更为关键的是利用计算机终端对农业现场的因素进行自主控制和实时反馈, 从而对农作物生长进行实时的监控, 达到实时监控、科学养殖和预防灾害等目的。
2.3 物联网技术在农畜产品安全监控中的应用
食品安全事故近年来频繁发生, 国内的牛奶质量问题, 以及目前的禽流感H7N9最新疫情的扩散都给人们敲响了食品安全的警钟。为此, 各国政府制定各种政策和措施, 加强对农产品安全生产的管理, 其中利用物联网技术对产品的进行识别和跟踪成为其中的一个有效措施。2004年初, 美国北达科他州立大学 (NDSU) 成功研究出使用RFID技术来检测疯牛病的办法, 通过在牛耳朵上植入RFID身份识别标签, 来记录每头牛的详细信息资料 (年龄、体重、饲养、宰杀、患病情况等) 。日本在蔬果农产品中植入基于RFID技术产品信息和安全追溯系统, 并且在日本的千叶县进行了试验。2009年“金卡猪”正式出现在中国的市场上, 市民对贴有“电子身份证”的猪肉购买时更放心。所谓的“金卡猪”便是利用物联网技术采用RFID电子标签对生猪的饲养、防疫灭菌、产品加工、食品流通等各个环节实行全面的信息监控。为了给农畜产品整个生产监控各环节提供相关的农产品的详细信息 (产地、运输、仓储、加工、装卸、配送和销售) , 借助RFID技术和EPC标准进行信息采集、传输和处理。
2.4 物联网在农畜产品流通中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具有可识别、可追溯、可联网等特点, 能够控制农产品整个流通流程 (产地→装载→批发市场→零售市场) , 提高产品信息的采集效率, 提高农产品供应链信息集成和共享程度。
基于物联网的农产品供应链, 在生产与供应各环节中, 采集到相应信息之后, 应用软件将信息更新和储存于相应环节的本地数据库, 并根据整个供应链之间的共享密码, 将需要共享的信息通过网络传输, 以定期和不定期刷新农产品信息库的数据信息。
2.5 物联网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中的应用
农业物联网产品质量溯源技术体系包括3个层次:信息收集层、信息传输层和信息查询层。
2.5.1 信息收集层
绿叶蔬食产业基地为每个地块进行编码, 并配备了IC卡, 对每个投入品编制电子标签, 在播种、施肥、打药、除草、浇水、采收等整个生产过程, 通过手持终端将所有信息记录储存在IC卡中, 减少人工记录, 提高操作准确度和精确度。
2.5.1 信息传输层
基地使用手持终端利用RFID技术, 将IC卡中所有采集储存信息传输到农业物联网综合应用平台的数据库中, 以备查询使用。
2.5.1 信息查询层
产品采收上市时, 利用农业物联网综合应用平台的追溯码生成和标签打印系统打印出产品的18位追溯码, 将产品追溯码粘贴于产品上, 消费者可以利用手机或电脑登录质量查询界面上查询产品质量信息。
3 结语
农业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我国农业现代信息建设进程伴随着改革开发的不断深入而发展、完善, 但相距西方农业发达国家在信息化建设的程度以及力度上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需要国家政策的进一步支持和人力、物力的继续投入。应用物联网技术推进农业信息化是加快我国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途径, 是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 借此来提高农民收入, 加强农村的经济文化建设, 是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大举措。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农民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 借助现代物联技术为整个农业体系提供信息化支持, 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化、科技化、信息化,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改善农民生活水平, 建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农业大国。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Z].中发 (2009) 1号.2008 (12) .
[2]Griliehe Z, Hybird corn:an explanation in the economics oftechnologicalChange[J].Eeonometrie, 1957, 25:501-522.
[3]龙世谱.论农业信息化[J].现代情报, 2007 (1) :166-167.
[4]刘世洪.农业信息化标准体系框架研究[J].农业网络信息, 2006 (2) :3-17.
[5]赵锦域.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问题及对策建议[J].农业科技管理, 2005 (4) :12-13.
[6]白硕.论农业信息化与农民增收[J].农村经济, 2006 (6) :57-59.
农村物联网 篇5
(天仕物联网研究院)
前段时间有IB名工程师断言说中国目前还没有一家物联网公司,这个说法并不准确,因为没有标准和定义可循。天仕物联网经过研究分析认为中国目前有很多做物联网业务的公司和研究机构,因从业人员视角和立场的不同,出现了五花八门的对物联网概念的解释。我们可以从技术支撑的角度,把国内目前从事物联网业务的人群分为四类。也可以叫做四大产业群,但是更主要的还是基于这四大技术的业务群体划分。物联网之所以被认为是一个“战略性”产业,就是因为其技术共性。
一、RFID从业人员
他们认为物联网概念是1999年MIT(麻省理工学院)Auto-ID中心主任Ashton教授提出来的,前段时间中国股票市场“横空出世”的物联网概念股“五虎”都是做RFID活智能卡的公司。
二、传感网从业人员
这个人群以研究人员为主体,也包括一些仪器仪表业界的公司,这也是温总理“感知中国”提法的主要依据,无锡郑州力争成为中国传感网中心。
三、M2M人群
侧重于末端设备的互联和集控管理,中国三大通信运营商从2007年就开始推M2M业务,在温总理谈话之前就已经开始建立M2M运营中心。
四、工业信息化人群
自动化和控制系统行业企业是两化融合的主要推动力,还包括智能电网、智能建筑等行业应用。
随着物联网产业的发展、相互交流的增加,这四类人群对物联网的理解已经从一开始的相互争论逐渐达到意见的统一。
物联网新应用 篇6
联网脚环被用于跟踪非洲东部和中部濒临灭绝的黑犀牛。脚环提供每个犀牛的地理位置和移动数据并进行加密,以确保偷猎者不会获得这些数据,然后把这些数据发送到云中。如果出现偷猎者,反偷猎团队会获得警报,通过直升机、无人驾驶机和汽车狙击偷猎者。
第9名:智能马桶
智能马桶系统可以自动感应冲水次数和人流量,预知潜在维修需求,分析高峰期设备故障风险,避免乘客登机前排长队,眼巴巴看着两个空空的马桶上挂着“故障中”。
第8名:物联网售水机
售水机内置英特尔传感器进行通信,以生态友好的方式,为公众场所的水站提供经过净化的冷水,并通过网关联网,分析水质、检测泄露、空气污染等。联网售水机拥有太阳能供电的Wi-Fi热点和充电站,还可以帮助清洁你的水杯。
第7名:百事可乐Spire
餐厅老板不仅了解员工,还得熟知用户的购买习惯。百事可乐Spire拥有8个品牌的苏打水和6种额外风味,顾客随意混合。它内置连接到云的4G调制解调器,采用英特尔架构和英特尔客户管理系统,帮助百事可乐了解风味组合和供应比例,跟踪消费者的决策以调整新品研发计划。
第6名:智能健康秤
使用蓝牙连接的智能健康秤通过家庭网关通信,并将收集到的身体数据发送给相关医疗机构,把患者与医疗机构连接起来。这款健康秤里的传感器与基于英特尔Quark系统芯片(SoC)的网关相连。
第5名:物业检测Di-BOSS
Di-BOSS是一项数字建筑运营软件解决方案。纽约市的大型物业管理公司Rudin Management把英特尔物联网网关解决方案集成到几个所属物业中。在几周内,它们就开始在全面集成的控制环境内远程监测供电、供暖和供水设备。
第4名:Sprinkles纸杯蛋糕售货机
在纽约、达拉斯、亚利桑那州斯科茨代尔、拉斯维加斯、洛杉矶等地区,Sprinkles的纸杯蛋糕ATM会及时向公司发出补货提醒以及配送通知。内置英特尔酷睿i5处理器,用户还能远程管理各地的ATM机器,一天24小时都可以吃到美味的蛋糕。对于破产姐妹Max与Caroline来说,Sprinkles纸杯蛋糕售货机会是强劲的对手吗?
第3名:SteadyServ iKeg系统
基于英特尔技术的steadyserv ikeg系统,使用RFID和传感器技术收集啤酒桶数据,为酒吧主人提供有关库存状况的反馈信息,同时汇集市场数据,帮助分销商和酿酒商根据客户的口味推出量身定制的产品,从而更好地服务终端客户。
第2名:车队管理解决方案
英特尔和Vnomics正在为交通和物流行业开发定制解决方案,用于管理和检测车队数据。依托英特尔的集成技术,Vnomics整合了传感器、智能设备和实时数据分析,以提高货车的运行效率。Sala公司是一家领先的跨地区散货拼车运输公司,通过把所有车辆连接到Vnomics网关,使车队油耗降低了6%,每年节约大约400万加仑的燃料。
第1名:联网轮椅
农村物联网 篇7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物联网,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体系
一、贵州新农村建设服务下物联网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分析
1.1气象因素是影响我省农业发展的主要相应因素。贵州省地处低纬高原季风气候区, 所在地区的具体情况使贵州天气复杂多变, 对冬夏季风的影响较为广泛, 产生不同程度范围的季风影响。使各地区的气温、降雨等自然变化差异较大。季节性干旱低温冷害、冰雹等气象灾害频繁发生。在全球气候变暖大环境变化影响下, 贵州省极端气象变化时间发生频率、规模等正在呈现加剧的趋势, 对农业生产发展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使农业损失进一步的加剧。
1.2新时期农业生产发展需要气象防灾减灾服务体系有创新。贵州省传统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体系服务发展已经不能够满足新时期农业生产发展的要求。农业气象服务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只能够在一定的区域内进行覆盖。产品化精细化程度较低。气象预警和气象防灾减灾信息未能及时、有效地发送到农户手中[1]。
二、新农村建设服务下物联网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体系项目建设的意义
物联网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体系通过信息设备将信息资源按照标准进行传递, 将物联网应用到农业生产建设中, 实现对农作物生长情况的监测, 对获取最新的土壤变化情况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物联网是新兴发展技术, 已经成为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新手段, 是提升农业精细化, 实现智能农业的重要措施, 能够逐步提升信息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应用。物联网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体系的应用能够转变农业发展模式, 最大限度的降低农业生产出现的损失。
三、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目标
3.1物联网在农业发展中应用体现。新农村建设在物联网影响下进行的农业气象防灾减灾系统是新技术在农业发展中应用的具体体现, 促进农业高产高效发展, 实现动态监测, 利用气象条件对农业发展进行评估预测减少气象灾害对农业发展的影响达到预警预估的目的。农经信息综合服务使农业气象服务产品精细化, 利用现代技术将产品内容以信息的形式发送到农业用户手中, 利用农业用户随时进行查询。
3.2物联网农经信息服务管理平台。项目将研究搭建基于物联网的设施农业气象防灾减灾和农经信息服务管理平台, 包括各种气象要素和作物生长指标综合信息数据采集监测系统, 数据储存和分析应用中心、智能化农业气象专家决策系统和短信信息分发平台的研究开发;研究设施农业的作物适宜生长气象指标、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技术、农业气象灾害预警技术和农经信息服务技术;在贵阳市近郊设施农业有一定基础的区县选择10个蔬菜、水果和花卉大棚作为设施农业气象服务示范点, 并将研究成果在10个示范点进行示范应用, 对其进行气象防灾减灾和农经信息综合服务, 发送农业气象服务信息5000条次以上;最后形成一系列精细化的设施农业气象防灾减灾和农经信息服务产品和一套可业务化的设施农业气象保障综合服务体系[2]。
3.3物联网在贵州省农业发展中的应用。在贵州省, 项目实施所需的基础设施条件也已具备。近年来我省大力发展设施农业, 在全省已形成多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多种产业的设施农业生产基地 (连排塑料大棚和塑料连栋温室) , 这些基地所在地已具备较为完善的基础通信条件, 全部实现宽带、移动通信和广播电视网络覆盖;项目实施单位贵州农经网和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开发的28个农业专家种养殖系统可作为设施农业气象信息服务平台的基础;贵州农经网长期致力于贵州省农村气象信息传播服务体系建设, 具备项目实施的人才队伍、信息资源和技术开发软硬件基础条件, 并已成功组织实施过若干国家级和省级项目, 项目实施经验丰富。
参考文献
[1]刘煜, 卢美伟, 冯振家.加强县级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建设的思考[J].气象研究与应用, 2011, 32 (2) :32-34
农村物联网 篇8
目前,进入学校的数字化理化实验设备,一般来说仅仅是围绕某个学科教学内容在中小学教学领域而装备的,作用单一、投入高、对环境要求高,很难装备到农村学校。而Arduino平台的出现, 给农村学校提供了一个投入较少、方便教学的物联网环境,为了让农村的孩子享有与城市孩子一样的物联网学习环境,我们做了大量的探索实践和研究。
经过前期研究,我们根据农村学校的特点,以学生熟悉的种植为抓手, 依托Arduino物联网平台,开展了农村小学物联网教学校园智能实践园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通过传感系统,构建了数字化种植、智能环境,为农村学生营造了良好的探究和体验环境,开辟了农村学校实验教学新模式。
●校园智能实践园概述
1.校园智能实践园系统功能
校园智能实践园系统,通过种植、观测某种植物的生长情况,利用计算机及网络,对动植物生长的状态以及动植物所处环境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并记录历史数据,数据被采集传输到计算机上进行数据存储与分析,输出实时数据。通过平台,师生可以共同交流种植经验,展示研究成果。通过遍布各地的微型校园物联网工作室系统,同时开展各种主题型、差异性、比对性等科学小实验,使合作性探究变为现实。
集长时间持续实验、户外实验、跨时间与跨地域的合作实验于一体的物联网工作室不仅能提供比手工采集高得多的精确数据,而且大大节省了传统实验数据的记录、计算、分析的时间,使科学探究的重心落在假设级探究活动上,并保证了探究的成功率。与此同时, 校园智能实践园中个人的实验结论可以提供给他人应用,教师可以在线评价学生的实验报告,学校可建立校本的学生实验报告资源库,这为学校校本探究课程的建设、教师个性化实验设计都提供了保障。校园智能实践园建设也为学校“特色”实验教学提供了新方向。
2.具体方案剖析
校园智能实践园是由环境监测系统,光照、灌溉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等组成,对植物生长情况及环境进行实时数据的采集与传输,并通过网络实现在线观察和远程控制物联网工作室的光照、灌溉等。
(1)智能种植系统
环境监测系统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
温度传感器(temperature transducer)是指能感受温度并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传感器(如图1),本模块用于监测室内温度,随时调节适宜植物生长所需的环境温度。
湿度传感器为一个简易水分传感器,利用电阻变化测量水分、湿度。土壤越干燥,输出的电压越小越湿润,输出的电压越大。将本模块插入土中,通过AD转换电压信号,即可检测土壤水分。它可与Arduino、水泵连接,组成自动浇花系统(如上页图2)。
通过电位器调节土壤湿度控制阀值,可以自动对物联网工作室里的植物浇水,带有大功率继电器,可以控制大电流设备,小于设定湿度自动启动继电器吸合,大于设定湿度自动断开,并有延时功能,解决了无延时的湿度临界状态继电器不停闪烁的问题,是一个简易实用的土壤湿度控制系统。
(2)光照灌溉系统
光照设备。
光环境是植物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物理环境因素之一,LED植物生长灯,依照植物生长对太阳光的需求, 代替太阳光给植物提供更好的生长发育光环境的一种灯具。
LED植物灯的红、蓝灯色谱比例一般在4∶1~10∶1之间为宜,通常可选7~8∶1的比例。红光促进植物发芽、开花,蓝光促进植物生长,可以自主选择更合适的波长和颜色比例促进植物的生长。通过光敏、温度传感器及时间的设置,自动控制灯光系统(如图3)。灌溉设备。
灌溉设备包括:20米长的9×12PVC管、25个平脚9/12三通、1个可调喷头、25个堵头、1个水泵、1个电源、1个过滤器、1.2米进水管(如图4)。
智能浇灌系统可以在没有自来水或使用自来水不方便的地方,利用水泵增压来吸小池的水或水桶的水。利用土壤湿度传感器,编写好对应程序就可以自动浇花、自动关闭。
(3)智能环境系统
智能环境系统利用网络通信技术、安全防范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音视频技术等,对实践园进行智能化管理。
远程控制是智能环境的一项重要功能。在上下班、上学放学等出行期间, 使用手机可以远程控制实践园中的智能设备,如打开或关闭空调器、电热水、灯具和窗帘等。其中,可视控制系统可实现远程监控摄像、定时摄影等功能。
智能窗帘与灯光系统是智能控制室内植物的光照,在光线较强时打开或关闭植物灯和窗帘。根据光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当光敏值小于500时(白天), 窗帘自动打开,切断室内灯光设备电源; 反之,当光敏值大于500时(黑夜),窗帘自动关闭,打开室内灯光设备电源。根据红外传感器的工作原理,通过一个遥控器实现控制室内所有的电光设备。
(4)工作原理
校园智能实践园组成与工作原理如下页图5所示。
●校园智能实践园研究反馈
(1)趣味性
校园物联网智能实践园立足农村这一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优势,利用身边资源,引进各式各样的农作物,使孩子们在教师的指导下能亲自动手,从育苗、移植入手,通过智能化管理、记录生长日记,这就有效地解决了枯燥无味的传感器知识学习问题。
(2)知识性
以兴趣为出发点,教师带领学生有序地进行了传感器知识的学习。从某一特定的传感器在实践园的应用 入手,让他们了解该传感器在实践园中的作用,然后边学边玩,通过Audublock图形化的编程软件,编写该传感器在智能管理中的应用程序,在不知不觉中掌握该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3)低成本
物联网智能实践园以Arduino为平台构建,从硬件到软件都是开源的, 程序的编写是图形化的Ardublock工具,学生很容易上手,小学五年级就可以开展社团学习,六年级就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开展整班教学。
物联网技术及油气田物联网建设 篇9
关键词:物联网,物联网架构,油气生产
1物联网概念及技术架构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有两层意思1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是互联网, 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2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因此, 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从技术架构上来看,物联网可分为3层: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感知层由各种传感器以及传感器网关构成,它的作用相当于人的神经末梢,它是物联网识别物体、采集信息的来源,其主要功能是识别物体,采集信息。 网络层由各种私有网络、互联网、有线和无线通信网、网络管理系统和云计算平台等组成,相当于人的神经中枢和大脑,负责传递和处理感知层获取的信息应用层是物联网和用户的接口,它与行业需求结合,实现物联网的智能应用。
2物联网发展
物联网的概念最初来自“传感网”,是作为重大IT技术提出来的。 1999年,在美国召开的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际会议提出,传感网是22世纪人类面临的又一个发展机遇。2003年,美国《技术评论》 杂志提出传感网络技术将是未来改变人们生活的十大技术之首。 到了2005年,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一文,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射频识别技术(RFID)、传感器技术将是其中的关键技术,2009年,美国工商业领袖的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 从此物联网的概念进入了国家的战略层,发达国家也纷纷效仿,提出相应的战略对策。
2009年8月7日,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发表重要讲话, 指出 “在传感网发展中,要早一点谋划未来, 早一点攻破核心技术” “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 加快推进传感网发展”;“尽快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或者叫‘感知中国’中心”。 近年来,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都加快了物联网发展的布局。 在各个行业,如石油工业、绿色农业、公共安全、城市管理、远程医疗、智能家居、智能交通和环境监测等各个行业均有物联网应用的尝试。
3油气生产物联网
根据中石油集团公司“十二五”总体规划以及油气田生产实际要求,急需加快面向生产操作过程的信息系统建设,通过信息技术与工业生产的融合,提高生产操作的自动化程度,保证生产持续、安全、稳定、高效的运行,为优化生产管理流程,实施精细化管理创造条件。
油气生产物联网系统就是利用物联网技术, 实现油气田井区、计量间、集输站、联合站、处理厂生产数据、设备状态信息在作业区生产指挥中心及生产控制中心集中管理和控制。 搭建油气田场站规范、统一的数据管理平台,支持油气生产过程管理,进一步提高油气田生产决策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油气生产物联网包括3个子系统(图1),以下对此3个子系统进行分析。
3.1数据采集与控制子系统
采集与控制子系统主要是利用传感、射频等技术,感知油气生产信息,建立覆盖油气全过程准确、可靠的自动化采集与控制子系统。 实现采集数据完善准确,过程控制精确到位,安全管理及时有效,系统控制稳定可靠。
数据采集与控制子系统包含4个主要功能:生产数据自动采集,生产环境自动监测,生产过程自动控制,物联设备状态监控。
采集子系统中,通过准确的数据采集才能真实地反映油气井数据的变化,指导油气井管理。 应当考虑到以下问题:
3.1.1传感器精度
数据采集所使用的传感器需要考虑精度等级;针对现场不同情况选择精度等级不同的传感器。
3.1.2环境条件
使用设备要考虑地区环境条件, 如北方地区需要考虑耐严寒、抗风沙,南方地区因环境湿度大,需要考虑防水等。
3.1.3仪表可管理性
主要体现在仪表采用合适的通讯协议, 远端实现仪表工作状态、生产日期、编号等的查询,使仪表校验等可控。
在控制子系统建设中, 设计理念上应当体现远端控制和就地控制相结合的理念。 具体来说,就是不能完全依靠远端控制信号进行控制,本地控制器一定要具有基本的逻辑处理能力,用于防止由于通讯链路故障或拥塞造成的部分控制信号不能及时到达而产生的危害因素, 另一方面还要防止现场出现紧急情况后远端不能及时发出控制指令而造成的现场生产失控。
3.2数据传输子系统
数据传输子系统主要是利用数据通信技术, 实现生产数据和视频图像的实时传输, 满足整个系统对数据的安全性、 实时性、稳定性等要求。 此系统可以实现井站的实时数据,指令的数据传输,以及图像的传输。
数据传输子系统采用有线和无线技术相结合的方式, 将井场、站库生产数据及视频信号高效、安全、稳定地传输到油气田监控指挥中心。 距站较近的井场、站站之间通过有线网络相连, 以光缆传输为主;井场和边远站库数据通过无线异构网络传输, 包括多载波无线信息本地环路(Mc Wi LL)、 全球微波互联接入(Wi MAX)、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PRS)、数传电台等无线传输技术。
3.2.1以太网和宽带网
以太网和宽带网是互联网的主要接入形式, 也是物联网传输的主要通讯载体。 在物联网网络中,有以太网或宽带接入条件的固定终端应用时,可以通过终端上的以太网接口接入到网络, 这种接入方式, 继承了以太网和宽带的大数据量和低延迟的特点,可以用于传输大数据量的文件信息和流媒体信息。 但受限于应用网络,比如在新疆油田公司各作业区,各类站库、油井、水井位置大多处于沙漠、戈壁地区,使用受到限制。
3.2.2 GPRS / CDMA / 3G无线网络
移动无线网络,GPRS / CDMA / 3G等将成为未来物联网中主要的移动通讯载体,因其具有无布线、易布置、流动工作的特点, 将被大量应用在需要移动传输数据和不利于布线布网的野外场合。 但这种网络由于无线交换的特点,具有一定的时延,且带宽有限,一般用来做实时性要求不高和数据量不大的场合,而且使用存在向电信运行商付费问题。
3.2.3 WLAN无线网络
WLAN无线网络是以太网、宽带网的末端延伸,属于区域内的无线网络,兼有以太网、宽带网的优点,又具备GPRS / CDMA / 3G等网络的部分无线功能, 在无线联网中发挥重要作用。 但WLAN无线网络应用的范围,既受限于无线路由的信号范围,又受限于以太网、宽带网的接入,因此,一般应用在宽带接入的末端不适合布线的场合,并作为以太网、宽带网的重要补充。
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视频监控系统通过录像机、矩阵、云台摄像机实现视频监控系统的图像切换、录像资料调用。把录像机、矩阵、云台控制指令进行存储,可以实现对各种监控系统的控制,当接收到传感器发出的感知信号,就可以联动视频监控系统,调用多个视频监控图像,从不同角度监看目标的局部细节和周边区域的图像。
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油田视频监控系统,不仅可以使防盗报警、门禁控制、消防火灾报警、视频监控系统联动,还可以实现感知信息与视频监控系统联动,可使物品获取视频感知信息, 使现有的视频监控系统发挥最大的应用价值。
在建设过程中,对不同井、站视频的监控,需要针对不同场地视频监控提出适当的带宽要求, 需要制定视频传输带宽占用标准,不能无限制扩大,必要时可多种数据传输网共同采用。
3.3生产现场监控与管理子系统
生产现场监控与管理子系统主要是利用实时采集的生产信息,建立覆盖油气生产、处理全过程的生产管理、预测预警系统。 实现生产过程实时预警, 控制参数实时调整, 数据信息实时发布,管理决策及时到位。 此系统可以实现生产的实时检测、生产动态设备分析,设备管理等功能。
油气生产现场监控与管理子系统主要包含以下功能: 油气水井生产监控、远程自动计量、油气集输生产监控、生产环境监控、气体监测、防盗防泄漏监控、生产动态实时监控、故障预警、 系统管理、数据管理、物联设备管理。
由于物联网由大量的机器、设备构成,缺少人对设备的有效监控,并且数量庞大,设备集群等相关特点造成的,安全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设备本地安全问题。 由感知节点多数部署在无人监控的场景中,存在人为破坏的隐患,它们的数据传输和消息也没有特定的标准,所以没法提供统一的安全保护体系。
(2)核心网络的传输与信息安全问题。 核心网络具有相对完整的安全保护能力,但是由于物联网中节点数量庞大,且以集群方式存在,对于单一的油气井或计量站来说,数据量不大,但是对于上千口油井来说,数据量是比较大的,因此会导致在数据传播时, 由于大量机器的数据发送使网络拥塞, 产生拒绝服务攻击。 同时由于要兼顾控制的及时性,有必要建立分布式数据库服务器和分布式应用服务器。
(3)物联网业务的安全问题。 随着物联网的发展,传感器的数目将呈几何级数的发展, 对物联网机器的安全信息进行管理成为新的问题,需要建设统一的安全管理平台,增强系统的安全性、保障各类业务的应用。
4总结
农村物联网 篇10
在“物联网与感知矿山专题讲座”之三“论感知矿山物联网的特征与关键技术”中指出,第三方应该可以方便地在感知矿山物联网应用平台上开发新的应用服务,以适应煤矿企业不断变化的需求[1]。本文仅举几个例子来说明感知矿山物联网应用的这种需求;然后给出煤矿行业物联网的四层基本架构,并简要分析各层的应用;最后说明煤矿行业物联网建设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1 感知矿山物联网M2M平台
物联网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其M2M应用平台[2],它主要实现各种数据信息集成,包括统一数据描述、统一数据仓库、数据中间件技术、虚拟逻辑系统构建等,并在此基础上构成服务支撑平台,为应用层各种服务提供开放的接口。M2M平台的核心在于能为服务商或第三方提供方便的接入服务,这也是感知矿山物联网区别于综合自动化的关键点之一。这种变化的应用需求随时可能产生。
1.1 完善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需求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明确要求煤矿在2013年6月底前完成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即监测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的建设[3],要求根据井下采掘系统的变化情况及时补充完善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加强培训,确保入井人员熟悉各种灾害情况的避灾路线,并能正确使用安全避险设施。
配备“六大系统”后,这“六大系统”是否能够正常工作,特别是在灾后能否继续可靠工作,对于指导井下人员避险是十分重要的。采用物联网技术,可实现与矿工的双向信息传输,将“六大系统”的工作状况实时反映给矿山管理部门和每个矿工。感知层网络的灾后重构问题也是需要研究的问题,研究如何在灾后监测到“六大系统”的状况,并将正确避灾路线及时通知到井下每个人,这就需要感知矿山物联网的感知层与应用平台是完全开放的,适合“六大系统”服务商将其服务提供到网络上,以供矿山使用。
1.2 领导带班下井的需求
2010年7月19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确规定煤矿、非煤矿山带班的主体是矿领导[4]。“矿领导带班下井”制度就是为了促使煤矿及其领导真正重视安全生产、切实落实各种安全生产措施。国家煤监局局长赵铁锤表示:只要煤矿领导坚持带班下井,相当一部分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特别是当煤矿发生严重险情时,带班领导在采取立即停产、排除隐患、组织撤人等紧急处置措施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矿领导的指挥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对情况的全面了解和快捷便利的通信指挥手段。为了使矿领导能够在井下充分发挥出指挥能力,需要为其提供与地面类似的指挥条件,如通信、监测监控、事故情况、影响范围、辅助决策手段等。
如何实现这种新的需求需要众多的科技工作者进行深入研究和开发,同时也需要感知矿山物联网能方便地为他们提供服务开发的应用平台。
1.3 煤矿灾害监测的需求
煤矿井下灾害危险源分散且随开采活动而变化,现有的声发射监测系统、冲击地压监测系统、电磁幅射监测系统等基本上采用集中式监测、有线传输的方式,功能单一。而研究表明,利用基于煤矿煤岩结构变形失稳的多参量前兆信息特征参数的相互耦合关系,建立统一的冲击地压多参量分级预测准则及技术体系,形成基于微震、电磁辐射系统的多参量前兆信息识别与预测技术是目前较好的矿山灾害监测方法。而上述监测系统分别是由不同厂商生产的,难于实现多参数的监测。利用物联网分布式感知技术,可同时实现微震监测系统、电磁辐射监测系统、声发射系统,实时感知煤岩动力灾害孕育、演化和诱发过程中的异常特征和前兆信息,并进行各种信息的融合分析,实现煤岩动力灾害危险性多特征信息的实时感知。
2 煤炭行业物联网应用
煤炭行业物联网应用分为4个层次,如图1所示,每个层次的职能和要实现的目标各不相同。对于地方煤矿,有的矿业集团级物联网层由县(市)煤炭行业物联网来承担。
显然,图1中的感知矿山物联网层是各个矿山地面和井下的物联网,是整个煤炭行业物联网建设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最能体现煤炭行业物联网特征的内容。“物联网与感知矿山专题讲座”之一、二、三中已经阐述了感知矿山物联网的架构、核心内容和特征,这里就不再赘述。
2.1 矿业集团物联网应用
2.1.1 矿业集团自有网络组网格局
矿业集团物联网应用基本以网络化监测和管理为主。兖矿集团、淮北矿业集团、神华集团、山西潞安矿业集团等均已实现将煤矿综合自动化系统的信息上传到集团公司。
集团公司总调度室通过直观、生动的组态图和表的形式查看各单位及汇总安全生产监测信息、工况信息以及告警、故障信息。系统监测信息采用Web发布,供用户通过浏览器访问,同时将实时数据存储至历史数据库中供通防数据分析系统及其它专家系统调用。
集团公司领导及专业部室可直接通过桌面计算机终端查询生产经营、环境安全监测等文本信息和图像信息,将生产现场的安全监测信息和束管监测数据进行采集处理。例如兖矿集团通过RPR监控数据网络,将煤业公司所属南屯矿、兴隆庄矿、鲍店矿、北宿矿、济二矿、东滩矿、济三矿、杨村矿等8个煤矿共3 004个测点的数据上传。
2.1.2 租用运营商网络组网格局
随着煤矿资源的重新整合,加上各集团在外地并购资源,建设新的矿井,同时也有许多矿业集团矿山分布比较分散,因此,矿业集团自己布专网的方式并不适用,宜采取从运营商租用线路或信道的方式。
淮北矿业集团、徐矿集团、肥城矿业集团、山西潞安矿业集团、神华集团等均采用租用线路的方式,而且可以预料,随着全国煤矿资源的不断整合,各矿业集团在外地开矿越来越普遍,租用线路将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2.1.3 需要增加矿业集团物联网应用范围
目前,矿业集团物联网主要是将各矿瓦斯监测信息和部分综合自动化系统的信息联接到集团,实现对矿井运行情况的监控。大部分集团已实现了人事、财务、医保、煤炭营销、设备租凭管理等网络化管理和办公自动化,但仍需要从集团战略发展出发,使物联网充分运行在资源整合与分配、全局科技发展及人员培训等与全局相关的层面上,同时对各个矿山的运行、安全、环保、产量等各个层面进行监督和管理。
2.2 省级煤炭行业物联网应用
目前,省级物联网主要是出于安全监管的目的而建设,其功能以瓦斯信息上传至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为主。
2.2.1 省级物联网主要功能
2005年国家安全监督管理总局37号文、2008年安监总煤装41号文等文件均要求煤矿安全监控必须实现联网,未联网的应责令停产整顿。
这样各省已建或在建的省级煤炭信息联网,其内容几乎无一例外均是以煤矿安全管理为重点的。例如山西省2003年6月开始建设省级煤矿瓦斯监测监控网络系统,工程建设包括全省高瓦斯和按高瓦斯管理矿井的瓦斯监测监控系统,以及各级煤炭安全管理部门的网络平台建设和软件开发,建成集数据、语音、视频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信息网络,覆盖了省煤炭工业局、10大煤炭集团公司及子公司,11个市、66个县和10个煤矿安全监察分局。
2.2.2 近期可能的发展
过去省级联网基本是将各矿业集团的瓦斯监测信息上传至省里,但随着国家安全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安装使用和监督规定,预计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信息也将很快被要求上传到省里。另外,随着2010年11月15日“煤矿领导带班下井及安全监督检查规定”的执行,领导下井排班的信息也将会被要求上传到省里。结合人员定位系统,省级安全监察机构里将可直接监督领导下井情况。
2.2.3 需要增加省级物联网的功能
目前,煤炭行业省级联网主要以实现煤矿安全监督管理为主,是按照各种文件的要求被动进行的。如何发挥省级煤炭行业物联网在省内煤矿资源的管理、安全监管和环保监管等方面的积极主动作用,真正发挥煤炭行业物联网的作用,实现绿色、安全、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非常值得关注的课题。
2.3 国家级煤炭行业物联网应用
目前,除煤安管理外,基本上没有形成国家级煤炭行业物联网,需要利用物联网技术加强国家对煤炭资源进行统筹管理和战略性规划。煤炭是一次性能源,又是碳排放的主要因素,从国家层面规划低碳经济,监测和管理碳排放是非常必要的。国家级煤炭行业物联网同时也能对全国煤矿进行安全监督。
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对全国煤安产品的监督管理是一个很好的设想。目前,煤安管理部门正在酝酿利用RFID技术实现煤安设备从生产、运输、使用直至报废全过程的监控管理。应该说这是煤炭行业物联网的一个很好的典型应用。这就更需要健全图1所示的四级层次结构的煤炭行业物联网,同时将各煤安设备制造企业也纳入到网络中来。
3 煤炭行业物联网建设需注意的问题
3.1 充分认识和理解感知矿山物联网
煤炭行业应充分认识到感知矿山物联网建设目的是将煤矿生产成本控制与管理、物料控制与管理、设备监控与管理、生产调度与生产数据统计分析等技术应用于煤矿经营与生产管理过程,通过MES承上启下作用和计算机网络与数据库支撑系统将PCS、MES、ERP和企业网服务系统集成,实现企业的信息流、物流、价值流优化集成,实现煤矿的优化控制、优化运行和优化管理,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和竞争力,而不是仅仅为了实现煤矿生产设备的监测与控制。
因此,煤炭行业各级领导和各级管理部门、各级技术人员要积极参与到感知矿山物联网系统的研究与学习中来,从煤矿生产、安全、管理和运营的各个方面来理解感知矿山物联网的作用,提出本矿对物联网系统的实际要求,探讨在物联网模式下煤矿运行的具体模式,以便尽快适应物联网矿山运行的要求。
3.2 统一规划设计,逐步实施
感知矿山物联网模型最主要的特点是可以根据矿山规模、现代化水平、开采方式等进行灵活的调整,以适应各种不同类型矿山的需要。因此,它也适用于对已投产的矿井进行物联网改造,其模型适用于统一规划设计,逐步实施。要重视网络平台、数据平台和应用平台的建设,进行主要子系统建设或接入;对于系统中各子系统接入方式,采用招承包商方式,由承包商来协调各子系统厂商的接入方式问题。
3.3 运行与管理
已投产煤矿通常己经有一套固定的运行方式和管理模式,这些运行方式和管理模式中并未考虑到物联网的运作方式。而感知矿山物联网系统的实施将打破煤矿现有的运行与管理方式,从组织机构到具体操作模式均会有较大的变化。各个独立子系统的操作原来由各个区队在各个不同的地点实现,如皮带的操作由皮带队负责,水泵的运行由机电队负责等。实现感知矿山后,这些子系统基本上都集中到监控中心来操作。如何管理这些原属于各个区队的职能与工作,是成立相对独立的综合自动化科室还是简单的集中各个区队的人员,这些都需要提前做好准备,对新的运行方式进行论证和讨论。
随着感知矿山物联网系统的建立运行,各个管理部门的职能和工作也将发生相应的变化,同样需要提前做好相应的运行准备工作。
3.4 物联网人才
物联网综合利用了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又与煤矿生产过程、管理模式、运营方式等紧密结合。应该说煤矿这几年通过人才建设与积累,拥有了一些上述各方面的人才,但这些人才相对知识较为单一,综合上述几方面知识的人才还是严重不足。为避免感知矿山物联网建立后无人维护与管理,迟迟不能发挥效率,在引进人才困难的情况下,应通过学习和培训逐步积累综合性人才,以适应感知矿山物联网的要求。
3.5 技术准备
感知矿山物联网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感知层与控制层所连接的底层子系统是关键,需要提前做好技术上的准备。为此,需要进行各种子系统的自动化集成的准备工作,如各种供电系统均应具备微机综保装置,皮带控制系统具备联网接口,其它泵房系统等也均用PLC进行控制,以有效避免系统改造的重复投资和设备浪费。
3.6 重视标准建设
感知矿山物联网应该是一个开放式应用体系,可为任意服务提供商及第三方提供标准化的应用服务供给,给用户提供方便的服务添加与服务删除,为设备供应商提供方便的接口。因此,加强矿山物联网关键技术协议与规范、统一应用平台与中间件等标准是重要的。
3.7 重建设更要重应用
物联网是典型的以应用为驱动而迅速发展的,只有应用才能体现其价值。要避免重建设,轻应用,为面子、迫于政策而建设的情况,使感知矿山物联网动态详尽地描述并控制矿山安全生产与运营的全过程,实现高效、安全、绿色开采的目标,保证矿山经济可持续增长。
4 结语
感知矿山物联网M2M平台应是一个开放式平台,第三方应该能方便地在该平台上开发新的应用服务,以适应煤矿企业不断变化的新需求。在煤矿行业物联网的四层结构中,感知矿山物联网建设是重点和难点。各矿业集团、省级及国家级监管机构应特别重视对感知矿山物联网的建设,以建立高效的煤矿行业物联网。
摘要:指出感知矿山物联网M2M平台应为应用层服务提供开放的接口,适应完善安全避险"六大系统"、领导带班下井、煤矿灾害监测的需求;给出了煤炭行业物联网的四层结构,指出感知矿山物联网建设是整个煤炭行业物联网建设的重点,其它层次以煤矿安全管理和资源管理为主,并分析了矿业集团级、省级、国家级煤炭行业物联网的应用方式;提出了煤炭行业物联网建设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物联网,感知矿山,M2M平台,安全避险,六大系统
参考文献
[1]中国矿业大学物联网(感知矿山)研究中心.感知矿山物联网总体规划方案.2010.
[2]AndréZimmermann,Inge Gronbaek.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EB/OL].[2010-12-15].http://www.eurescom.eu/Public/Projects/.
[3]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0]146号[EB/OL].[2010-12-16].http://wenku.baidu.com/view/13ee9fc2d5bbfd0a7956732c.html.
物联网改变执法 篇11
可以说,物联网不仅能提升执法人员的办案能力,还能加强责任感和公共安全,已成为一种切实可靠的解决方案。
下面这几个案例可以表明物联网产品和服务给执法界带来的影响。
Yardarm Technologies
最近一家名为Yardarm Technologies的初创企业颇受关注。其智能枪支概念配备了方向感应器、陀螺仪、无线GSM和蓝牙低功耗技术,每当枪支开火,它都会监测并记录数据。
Yardarm是一家加州武器技术研发创业公司,从面向消费者市场的“智能”枪支做起,几经战略转型,升级成为现在这套面向军队、警察、安保以及私营军事公司的智能枪支“云”管理系统 。
警员使用武器时,这项技术能同时确保警员的安全性和透明度。传感器和定位装置可以跟踪枪支的方位以及确切的开火时间,有助于在警员使用武器时消除部分神秘性,还能自动发送警报,通知调度员及其他警员具体何时提供支援、哪里需要支援。
而所收集的数据经加密后会发送到Yardarm的云(RTCC),然后由警方的定制软件加以处理,警方可以针对自己的具体要求来设计该软件。通过RTCC,监控者可以查看手枪的所在位置、手枪内是否有弹匣、手枪是否和警员分开,以及通过内置的传感模块提供的大致的射击方向。加利福尼亚州圣克鲁斯和得克萨斯州卡罗尔顿的警察部门已经在开始测试这项技术。Yardam计划在2015年年初正式推出该技术。
其实,该技术诞生的也是有背景事件的。2014年8月,美国密苏里州弗格森一名18岁男子在警察执法过程中遭到枪击导致身亡。由于警察自己以及周边单位没能够提供枪击发生时拍摄的视频,民众对于警察执法权利产生了非常强的不信任,最终导致大量民众聚集在弗格森进行抗议,一些民众在白宫网站上发起请愿,要求强制执法者在执法时配搭相机,从而能够在出现类似事件的时候提供足够的证据。
给每一位警官都配上GoPro或类似的可穿戴式执法记录仪并非难事,事实上美国警察的巡逻车中都已经配备了执法记录仪。而Yardarm的解决方案则为执法者提供了另一种思路。这样一来,警察、军队等有大规模枪支管理需求、并且可能会遇到类似争议的组织,就可以利用RTCC来统一对枪支进行管理了,能够随时监控枪支状态,还能避免随身携带GoPro等附加设备的麻烦。
实时监控枪击
ShotSpotter系统由一家名为SST的公司研发而成,它依赖安装在整个城市、小镇或大学校园的众多联网麦克风,可识别枪支在公共场所何时开火,帮助警方找出开火的枪支可能在哪里。该公司表示,这些麦克风可以覆盖多达10平方英里的范围,旨在测量“本质上是爆炸声的音量大小”。麦克风将听到枪响时记录的数据发送到警察部门的计算机上,然后计算机计算枪声传到麦克风所用的时间,从而估算出枪支方位。
对警方来说,这项技术意味着调查人员不会只接到来自目击者的枪击报告,有望帮助警员更迅速地锁定作案中的枪手的位置。该技术有望推动长远变化,在地图上标出枪击事件在哪些地区频发。目前,这一项技术已经部署在美国的几个主要城市,包括加利福尼亚州奥克兰、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和印第安纳州南本德。奥克兰市长Jean Quan表示,“奥克兰市在2013年美国各大城市凶杀案中降幅最明显,这一部分要归功于该市部署了ShotSpotter。”
可穿戴设备
目前,一些警察部门已开始测试谷歌眼镜,看其是否有助于执法工作。近日有消息称,迪拜警方已向广大警员发放谷歌眼镜,与警方自己定制开发的面部识别软件配合使用。
有些人认为谷歌眼镜太贵(每付1500美元),可能不适合执法领域,为此摩托罗拉已开发出了机械战警式的HC1头戴式电脑。该设备配备降噪麦克风和耳塞系统,让那些处于密集人流或其他嘈杂环境中工作的人可以清晰地沟通。如果用户需要获得身边区域的全部视野,可调整微型显示屏,显示屏还能响应语音命令,启动文档或应用程序。
佩带在身体上的摄像头似乎即将成为全美警员的必备装置,有些摄像头可以将视频直接发送到云端数据库。密苏里州弗格森镇的一线警员已开始佩戴摄像头。而一项向白宫请愿的活动呼吁出台《Michael Brown法》,要求各个级别的警员必须佩戴摄像头,目前已有15.7万多人签名。
农村物联网 篇12
马凯副总理强调, 要实现物联网健康有序发展, 必须要正确处理好以下几方面关系:一是市场与政府的关系;二是全局与局部的关系;三是创新与合作的关系;四是发展与安全的关系。在处理好这四个关系的基础上, 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 着力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按照需求牵引、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原则, 瞄准物联网技术前沿, 把握未来发展方向, 围绕国内产业急需, 着力突破物联网核心芯片、软件、仪器仪表等基础共性技术, 加快研发智能传感器、大数据处理、服务集成、行业应用软件等关键技术。在技术创新中, 要高度重视标准制订工作, 要进一步完善物联网标准协调机制, 抓紧制订一批基础共性、重点应用和关键技术标准, 加快构建科学合理的物联网标准体系。同时要积极推进我国物联网标准国际化工作, 不断扩大我国主导的物联网国际标准领域, 大力提升我国标准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在技术研发和标准制订中, 要创新体制机制, 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 加快建立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
第二, 积极推进重要行业领域应用示范。面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需要, 商贸流通、物流配送智能化需要, 节能环保和生态文明建设需要, 加强安全生产保障能力, 遏制重特大事故的需要, 农业生产和农产品生产流通管理精细化需要, 以及提升社会化管理, 深化管理智能化水平的需要, 在各行各业各领域做好物联网应用示范工作, 并认真总结经验, 大力开展规模化应用,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维护国家安全。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要继续发挥先行先试作用, 为全国物联网发展积累经验。
第三, 统筹推动物联网产业协调发展。下大力气把整个产业链打通, 重点发展与物联网感知功能密切相关的制造业, 与物联网通讯功能密切相关的制造、运营等产业, 大力发展物联网服务业, 推进相关产业协调发展, 形成产业链上下联动、共同促进的发展格局。同时要大力优化物联网产业组织结构和区域结构, 大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联网骨干企业, 积极发挥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作用, 鼓励发展特色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区, 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物联网产业集群。
第四, 切实提升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加强物联网安全保障技术、专业安全产品的研发, 尽快形成一批自主研制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有效保障信息采集、传输、处理等各个环节的安全可靠。要加强信息安全监督管理, 完善安全等级保护制度, 建立健全物联网安全测评、风险评估、安全防范、应急处置等机制, 增强物联网基础设施、重大系统、主要信息等的安全保障能力。涉及国家安全和重要基础设施的物联网, 在应用系统解决方案、核心设备以及服务等方面必须立足于自主可控。要加强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 保护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 建立健全信息安全预警机制, 严厉打击危害信息安全的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