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云

2024-10-22

物联网云(共12篇)

物联网云 篇1

“我们的世界正变得可以度量, 我们的世界正变得相互关联, 一切都正在变得更加智能”。2005年11月17日, 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 (WSIS) 上, 国际电信联盟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 应用了物联网的概念。报告指出, 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 世界上所有的物体从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纸巾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换。2006年, 谷歌首次提出“云计算”的概念, 在业界引起了很大反响。无论承认与否, 它们的出现都将极大地改变我们的生活。

事实上, 物联网是互联网向物理世界的延伸, 它将网络的终端由IT设备扩展到生活中的任何物品。对于互联网上的IT设备和资源, 云计算技术可以对其进行统一整合和管理。

一、概述

1.1物联网

物联网 (The Internet of things) 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顾名思义, 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它是通过射频识别 (RFID) 、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 按约定的协议, 把任何物体与互联网相连接, 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以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物联网由感知层、传输层和应用层组成。感知层用于实现对物理世界的智能感知识别、信息采集处理和自动控制, 并通过通信终端模块将物理实体连接到网络层和应用层。传输层主要实现信息的传递、路由和控制, 包括接入网和核心网, 可以依托于公共电信网和互联网, 或者行业专业通信网络。应用层包括应用基础设施、中间件和各种物联网应用。

物联网产业覆盖了传感感知、传输通道、运算处理、行业应用等领域, 其应用领域从面向企业的智能交通、电力抄表等扩展到了面向公众的个人医疗、智能家居等遍及各行各业, 但目前还处在创新起步阶段。

1.2云计算

云计算概念是由Google提出的。狭义云计算是指IT基础设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 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资源;广义云计算是指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 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服务。这种服务可以是IT和软件、互联网相关的, 也可以是任意其他的服务, 它具有超大规模、虚拟化、可靠安全等独特功能。

云计算的基本原理是, 通过虚拟化技术使计算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上, 这使得企业能够将资源切换到需要的应用上, 根据需求访问计算机和存储系统。

虚拟化、弹性规模扩展、分布式存储、分布式计算和多租户是云计算的关键技术。

1.3物联网与云计算对比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 物联网就是互联网通过传感网络向物理世界的延伸, 它的最终目标就是对物理世界进行智能化管理。物联网的这一使命, 也决定了它必然要由一个大规模的计算平台作为支撑。

由于云计算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个用于海量数据处理的计算平台, 因此, 云计算技术是物联网涵盖的技术范畴之一。随着物联网的发展, 未来物联网将势必产生海量数据, 而传统的硬件架构服务器将很难满足数据管理和处理要求。如果将云计算运用到物联网的传输层与应用层, 采用云计算的物联网, 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运行效率。可以说, 如果把物联网当作一台主机的话, 云计算就是它的CPU。

二、物联网与云计算的融合

云计算与物联网各自具备很多优势, 如果把云计算与物联网结合起来构造成物联网云, 我们可以看出, 云计算其实就相当于一个人的大脑, 而物联网就是其眼睛、鼻子、耳朵和四肢等。云计算与物联网的融合方式我们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 单中心, 多终端。此类模式分布范围的较小, 各物联网终端 (传感器、摄像头或3G手机等) 把云中心或部分云中心作为数据/处理中心, 终端所获得信息、数据统一由云中心处理及存储, 云中心提供统一界面给使用者操作或者查看。这类应用的云中心一般为私有云, 可提供海量存储和统一界面、分级管理等功能, 对日常生活提供较好的帮助。主要应用在小区及家庭的监控、某些公共设施的保护等方面。

(2) 多中心, 大量终端。多中心、大量终端的模式较适合区域跨度加大的企业、单位。有些数据或者信息需要及时甚至实时共享给各个终端的使用者也可采取这种方式。这个模式的前提是我们的云中心必须包括公共云和私有云, 并且他们之间的互联没有障碍。这样, 对于保密性要求很高的事情, 就可以较好地达到保密要求而又不影响信息的传播。

(3) 信息、应用分层处理, 海量终端。这种模式可以针对用户的范围广、信息及数据种类多、安全性要求高等特征来打造。对需要大量数据传送, 但是安全性要求不高的, 如视频数据、游戏数据等, 我们可以采取本地云中心处理或存储。对于计算要求高, 数据量不大的, 可以放在专门负责高端运算的云中心里。而对于数据安全要求非常高的信息和数据, 我们可以放在具有灾备中心的云中心里。

三、物联网云平台构建及使用模式

3.1物联网云平台架构设计

物联网云的系统架构主要包含物联网云的硬件虚拟化框架、感知层设备、物联网应用中间件以及服务管理。各部分共同构成物联网应用的平台, 为物联网应用的运营管理人员和终端用户服务。

(1) 硬件虚拟化框架

硬件虚拟化框架定义了云计算平台所管理的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等物理硬件资源及相应的虚拟化方法和技术, 并将上述资源以虚拟化的方式交付给用户。

通过虚拟化技术的引入, 使运营在物联网云平台上的不同用户之间可以共享资源;提供弹性伸缩的资源需求, 在降低运营成本的同时提高服务质量;引入服务器集群技术, 提高物联网云平台的整体性能。

(2) 感知层设备

感知层是物联网的皮肤和五官, 主要用于识别物体、采集信息。感知层设备包括二维标签码和识读器、RFID标签和读写器、传感器终端以及实现终端互联互通的传感网络。感知设备通过网络接入云计算平台, 并由物联网应用的中间件对其进行管理。

通过感知层设备, 物联网可以给物体赋予“智能”, 实现对物体的感知, 人与物体的沟通和对话, 也可以实现物体与物体间的沟通和对话。

感知层涉及的关键技术有射频技术 (RFID) 、传感网络技术、纳米技术、智能嵌入技术等。

(3) 物联网应用中间件

中间件是位于平台 (硬件和操作系统) 和应用之间的通用服务, 针对不同的操作系统和硬件平台, 他们可以有符合接口和协议规范的多种实现。中间件是物联网应用中的关键软件部件, 是衔接相关硬件设备和业务应用的桥梁, 其主要功能是屏蔽异构性、实现互操作和信息的预处理等。在物联网云平台中, 物联网中间件与云计算相结合, 利用虚拟化技术全面实现资源整合, 这样, 不仅能解决物联网中海量信息的过滤、整合、存储问题, 还能解决物联网中不同应用系统的互操作问题。

在物联网云平台中, 物联网应用的中间件主要实现终端设备接入、RFID/传感器事件管理、数据存储以及物联网应用等功能, 它包含一系列相关的中间件产品。

(4) 服务管理

服务管理是物联网云平台的核心架构, 主要包括物联网云的自助服务门户/管理员门户、物联网应用和服务的生命周期管理。通过服务管理, 服务提供商可以对IT物理硬件和虚拟化资源进行管理, 用户可以通过自助服务门户进行业务定制、修改等操作;物联网云的服务管理还包括对感知设备的体系架构、事件以及分布式架构数据平台的管理、数据备份及恢复机制等功能。

3.2物联网云使用模式

(1) 物联网应用的开发/测试平台

对于物联网应用的开发商而言, 如何快速获得物联网应用的开发和测试环境是其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因此, 物联网云的虚拟化资源和物联网应用中间件, 可以为物联网应用开发商快速提供所需的应用开发和测试环境以及应用基础平台, 加速物联网应用的开发和测试周期。

(2) 物联网应用的运营平台

物联网应用的运营商希望在其基础平台上同时部署和运营多个物联网应用, 从而利用应用的规模化效应来降低运营成本。其中, 采用共享的终端设备接入和数据存储是其降低成本的重要方式。利用物联网应用的中间件, 物联网云可以作为物联网设备的事件捕获和数据存储平台, 以支持物联网应用的规模化运营。

(3) 物联网应用的在线应用平台

对于用户而言, 快速获取符合自身业务要求的物联网应用是其主要需求。物联网云可以提供满足人员或资产定位、物流追溯、业务流程监控和优化以及数据分析等多种场景的物联网应用。如:物联网应用用户登录云计算平台, 从物联网云的服务目录中选择自己所需的物联网应用场景;云计算平台对所申请的应用场景进行自动化部署和配置, 并将应用的访问信息返回给物联网应用用户;最后, 物联网应用用户将其终端设备接入云计算平台, 就可以开始物联网应用的使用。

四、结束语

云计算与物联网的结合是互联网络发展的必然趋势, 它将引导互联网和通信产业的发展, 并将在3~5年内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物联网云的出现使得物联网应用的开发商快速获得其应用所需的开发测试环境, 从而专注于核心业务的研究;使得物联网应用的运营商进行大规模的服务运营, 降低服务成本, 同时, 使得更多用户能够在物联网云的平台上方便的获取所需的物联网应用, 有助于物联网应用的广泛使用和推广。尤为重要的是, 物联网云可以作为应用的孵化和交付平台, 吸引更多的物联网应用开发商加入, 从而使整个云计算平台上的物联网应用不断更新和丰富, 促进产业的良性循环和发展。

摘要:物联网与云计算是近年来兴起的两个不同的概念。通过对两种技术进行对比分析, 研究了物联网与云计算三种融合方式和物联网云平台的建设需求, 提出物联网云的概念, 最后给出了物联网云平台体系架构设计方案和物联网云的使用模式。

关键词:物联网,云计算,融合,物联网云

物联网云 篇2

(顶层设计 : 多讯科技CEO施珺天 撰写)

一、为什么要建设智慧城市 ?

从十九世纪工业革命的伟大胜利以来,时代的脚步就一直沿着技术革命的角逐而进步,无论是农业、工业、军事,还是科技本身,都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撑;一个城市的发达和生活水平完全可以以城市的科学智慧化管理和智能化生活的程度来衡量;城市需要一个井井有序的智慧化管理和智能化生活环境,人们在工作、学习、娱乐、购物等日常生活中按照各自的需要按需所取,享受云端轻松自在的日子;而目前科技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单一的科技产品比比皆是,但这些仅仅是独立的系统,不能全方位的发挥而为人类服务,缺少的是如何整合和应用,发挥其智慧和智能的便捷功效;这恰恰是城市的需要人类的进步;

国家十二五规划和习主席的讲话,已经十分明确了未来智慧城市建设和人民智能生活的发展方向,云计算和物联网将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成为不可或缺的主导力量,从而由此将产生城市“智慧产业”的现代服务业的高速发展,利市民、利城市、利国家。

智慧城市的建设从目前而言无论发不发达地区都是在零起跑线上,哪个城市的智慧智能化启程的速度和应用,将会改变原来城市的产业动态和经济格局;因此智慧城市建设的必要性不言而喻。

二、智慧城市究竟会带来什么 ? 智慧城市从字面和一般的描述都认为是:很多的一切将会是自动化、智能化为人服务的一个生活系统平台;其实这仅仅是一个表面现象而且是其中的一部分;其实智慧城市给政府、企业、市民带来的是一种生活方式,是现代服务理念上的冲击和更新,是一个一切以用户为中心的自律、自定、自选等按需所取规范有序的生活生态环境。

三、智慧城市的核心是什么 ?

很多人认为,智慧城市是大数据中心、存储方式等纯技术上的事情,或者是政府或集团公司的大机房,不关老百姓和企业的事,其实完全不然;智慧城市的建设当然少不了大数据中心和存储等IAAS运行环境的基础建设,更重要的是“以人为本、实事为先”从智慧城市的用户(包括市民、职员和政府、企业)的需求出发,汇聚丰富的个人应用(吃喝、玩乐、购物、咨询等便捷服务和生活应用)、智慧管理(城市管理、企业管理等智慧管理应用)和智能生活(健康、医疗、安全等智能化应用)。因此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是参与者和丰富的应用。

四、智慧城市的参与者角色 ?

智慧城市的参与者分为建设者和使用者,只有随着使用者需求的不断提升,建设者付出努力去实现需求者的目标,由此二者相辅相成,同时诞生了一个巨大的云计算物联网智慧城市建设的产业。使用者包括政府、企事业、市民,建设者包括SAAS、PAAS、IAAS供应服务商及其研究机构等,各自以自身的需求和优势发挥其不同的能效与角色。当然智慧城市的关注度是用户,用户将至高无上。角色拓扑图例:

五、智慧城市建设如何引发城市的高速发展和新一轮产业革命 ?

智慧城市的核心是用户和用户需要的应用,而智慧城市应用的本质是为用户提供按需所取的服务,而所有服务的方式是现代服务业的模式,因此从用户需求的一刻起,从浏览、搜索、订单、交易、应用(产品、服务)、配送等均与服务紧密相关,并且用户的不断追求促使现代服务业的高速发展,也是新一轮由于智慧城市建设而引发的产业革命和历史机遇。

六、如何更好的建设智慧城市 ?

全国正在掀起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潮,有概念上的、象征性的、实质性的均在不同程度上展开,但是我们发现目前的只是都在“系统”或“行业应用”上徘徊,没有一个真正智慧城市的全景设计,例如做一个“智慧医疗”或“智慧交通”等等,从智慧城市的概念这些仅仅是每个行业中的一个应用和服务,说起来也是智慧城市的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在建设中没有考虑智慧城市的总体架构,从而缺乏云计算集成和服务的基因,这样的系统重建和信息孤岛将不可避免。那么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智慧城市建设的可用性、可靠性、可展性呢?那就是“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必须具有以用户和应用为核心,以按需所取的服务思想为导向,融合云计算物联网的应用云(SAAS)、平台云PAAS、环境云(IAAS)三大云系的城市建设顶层设计;并且必须考虑其足够的因素: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横向发展或纵向扩展,无论是智慧城市建设后的内部纵向扩展,还是往上一级的提升和形成跨区域的智慧生态链,均为建设“智慧省城”“智慧中国”“智慧地球”的基础建瓴,创造一个、智慧、智能、自然、循环、发展、安全的服务生态城市; 多讯WOS云田操作系统是目前唯一真正能实现以上架构顶层设计的技术体现。

七、智慧城市的未来!

用户的桌面在互联网时代已经三分天下,但是云计算物联网智慧城市建设的崛起,其智慧云桌面将成为用户唯一高度黏性的导航入口;一人一云,即一个市民未来只需要一个云、一个用户名、一个密码、一键登陆云端,可以切换到其它不同的智慧云,而且无论在PC、手机、平板、电视机等浏览端均实现“一云多屏”;因此未来智慧城市云平台将是整个城市的核心生态圈,智慧云平台的用户分布和用户质量将成为衡量一个城市完整性、发展性的重要依据。先入为先,用户为王!

多讯科技提供

物联网云 篇3

"We have reached a peak while our 3g license issued last year, which means that China mobile internet had a new flash points." — — Yu Xiaohui

2010年末的中关村论坛云集了各方精英,思维碰撞、智慧绽放,结出了丰硕成果。新兴信息产业专场活动由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李石柱和北极光创投公司邓锋主持,聚焦的是最为前沿的信息技术潮流,发言的又是国内外最为权威的专家和企业家,精彩纷呈、信息量极大,大大地开阔了参会者的眼界。

物联网的市场发展空间

余晓辉(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很荣幸在这个场合跟各位交流一下对于物联网的看法。我们怎么理解物联网这样一个概念?我们理解,物联网是所谓的三层架构,这所谓的三层架构是指末端的感知识别、中间的传输、互联和后端的智能处理。其实我们把这三层放在一起考虑的话,才构成了我们对物联网完整的理解,也就是说,它的本质是要实现人对物质世界的实时的感知、精准的管理、智能的决策,以达到我们提高生产和生活的效率、质量的目的。

我们认为,物联网真正大规模的市场发展可能会在五年以后,但是在“十二五”里面,我们可以赢得比较快速的发展,这个市场空间估计从目前的不到1000亿,到“十二五”期末可能达到5000亿。从这个角度来说,它仍然是很不错的、成长性比较高的产业。

物联网关键的应用领域

罗伯特·海勒(Zigbee联盟主席):

Zigbee是2002年建立的,目标是建立无线传感网络的标准,当然后来这个无线传感网络就变成了物联网。Zigbee是关于无线传感的网络,无线并不仅仅是指没有实质的电线,而是说无线在我们做互联网当中有很多新的功能。无线会使得我们做的一切都成为现实,都成为可能。

为什么我们要做这样一个物联网?是有需求的。有一些关键的应用领域,这些领域将是在管理我们的环境当中,对未来来说非常重要。第一个是自动化,自动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另外就是健康,我们这个星球上的人老龄化越来越严重,有20亿人已经超过65岁,所以我们需要对他们提供更好的健康的信息,对他们的身体进行更好的健康监测,而现有的医院是不够的。智能手机将会成为您和物联网互动的一个重要设备。消费电子产品、能源管理等领域,都将运用物联网。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应用领域,也就是为什么我认为物联网是具有战略意义的。

新技术和新商业模式的应用需要过程

谢耘(神州数码公司技术总监):

现在包括云计算物联网,这个概念还是比较模糊的。但是如果我们确实想用这些新的技术来实现我们想达到的具体目标,或者我们想进入这个行业,真正做一些事情,我想,还是要深入地理解一下它到底是什么,到底能做什么,也包括不能做什么。

物联网也罢、云计算也罢,这里的技术其实是很长时间一点点逐步发展过来的。新的技术,包括新的商业模式,在社会应用层面可能也是个漫长的过程,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产生大规模的影响和效益。如果我们想从事中间的工作的话,我想也要做好思想准备,你要长期地去努力,去不断地积累,不断地改进,你才能在这个领域里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占有一定的地位。

融合型智能终端发展新趋势

陈清文(台湾拓墣产业研究所所长):

我想跟各位交流的主题是,在信息技术产业的大趋势之下,谈一个融合型的智能终端发展的新趋势。因为智能终端肯定会是未来五年到十年整个IT产业最重要的增长重心,所以它的重要性非常大。一个融合型的智能终端,相信对中国特色的战略布局应该有更深远的影响,同时相信这是北京中关村这边推动战略性信息产业里的策源地很重要的战略突破口。

中国特色的融合性智能终端有什么机会?首先,做有中国特色、中国创新的一个操作系统很关键,大陆很多朋友都说不可能,但是今天百度已经帮我们指出一条路了(指百度提出“框计算”),很多企业能够变成自己标准的制定者。

人机界面也是最重要的事情,我对着我的手机一边讲话,一边翻译成文字,已经可以做到了。怎么做到呢?利用CPU,本地先处理,同时通过运送,可以达到百分之百的中文语音辨识的水平,智能语音辨识会是中国特色很重要的关键点。我认为,未来在中国特色的智能终端的发展趋势之下,北京这边有可能出现中国的苹果、三星、微软、谷歌这样的公司,包括中国的英特尔,都可能出现。

云计算是个系统工程

姚宏宇(友友天宇系统技术有限公司CEO):

我简单地从三个角度来讲一讲我对云计算的理解和实践。到现在还有人问我,做的是不是云计算?为什么会这样?大家在互联网上或者很多报刊杂志上可以看到很多的报道,但是绝大多数都在云计算服务的一端,像用水用电一样用计算资源,其实云计算还有技术的一端,就是刚才说的云的操作系统、云的操作平台。所以要澄清一点概念,云计算是分两个层面,这两个之间并不一定要有很直接的关联。

第二,讲一讲云计算的意义。前面几位嘉宾也从不同的角度谈了对云计算的理解,我这里谈三个点:一是云计算最根本的意义在什么地方?它其实代表的是对信息社会的一次工业化革命。浙江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小商品市场的集散地,叫义乌,我的一个朋友在香港看到一件衣服,觉得很好看,拍了照片,拿到义乌去,一天之内当地就把这件衣服造出来,它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分工的精细化和所有流程的工业化。所以云计算从三个角度给社会带来变革,第一是从个人的角度获取商品的成本大大降低。第二,从工业生产的角度,或者从企业的角度,使每个企业或者IT行业,各个企业的分工越来越精细化。第三,每个人都专注于干自己最擅长的东西。云计算以后能规模化生产,极大地降低生产成本,极大地提高产出,这是我对云计算很远的展望的理解,我认为它是信息时代的革命。

另外,跟传统的IT技术相比,云计算最主要的是看整个系统,哪个点坏了没有问题,只要整个系统能够保证正常运行,这个技术就是可靠的,就是安全的,就是高效的。云计算最基本的技术是把系统集成起来,它是一个系统工程,反而比每一个单点技术更难办。

IT行业正在重新洗牌

李石柱(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

谢谢姚宏宇先生,前面五位的发言都很精彩,大家听了以后一定很有收获。我听完以后,有两点体会,第一点体会,物联网、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其实是一个有机的、密不可分的整体。物联网到物的东西,更多地联系到网上去,移动互联网把每个人更紧密地联系到互联网上去。这两个连接就对互联网的计算和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云计算实时出现了。所以我觉得,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是一个非常密不可分的整体。第二个体会,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的信息技术,正在引起我们整个IT行业的重新洗牌,并由此影响到我们社会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

创造移动互联网的生态系统

孙毅(Orsley Bridge Partners副总裁):

我主要想谈几点我对英特网和移动互联网的一些观察。移动互联网方面,我们都看到一些公司现在开始扮演一个主导的作用,在某一些行业里面。他们扮演主导作用以后,又在创造自己的生态系统。用几个例子来说明一下我的意思。在移动互联网的领域,我看到苹果公司有iPhone,有很多新的设备,他们正在成为移动互联网主要的角色。你可以看到苹果公司很多免费以及付费的各种各样的应用,以此来吸引用户。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不是别人容易模仿的,所以苹果公司有非常有意思的模式。实际上,Facebook也是类似的,它有5亿的用户,流量已经超过了美国的谷歌,最终的结果是它比其他很多公司有优势,因为其他公司如果能够在Facebook上创造他们的应用的话,也会创造很好的价值。很多第三方的开发人员都在一个生态系统当中共同合作,这就意味着今后的一种网络环境存在的形态。

nlc202309021753

联想的战略核心和战略行动

杜晓黎(联想研究院副院长):

对于联想来说,我们对整个互联网或者移动互联网创新,现在已经逐步形成了一个比较清晰的战略框架,大概是一个核心、三个战略行动的层面。一个核心就是,联想过去和现在主要还是一个设备制造商,我们一定要向设备加服务的提供商转移,这是总的发展方向。为了实现这个战略方向,我们现在分成三个层面来做事。第一个,主营业务层面,我们提出一个战略性目标,叫做拥抱移动互联网,或者拥抱云计算这样的未来网络创新。第二个,快速突破移动互联网行业或者领域的产品,现在花这么大的力气做Lephone,因为移动互联网这个领域是服务和终端最佳结合的产物。第三个战略行动,我们要向产业链的高端去转型。

苹果公司的启示

邓锋(北极光风险投资公司创立者):

苹果给大家的启示,除了它设计的用户界面很好,有很多创新,还有一点,从设备制造商一下子变成了一个互联网公司,而且互联网公司做了很多应用的平台,这引发了很多中国设备制造商利用互联网逐渐融合,利用移动互联网生成在应用平台层面上提供服务的可能,这给传统的互联网公司提供了一个新的竞争者。

互联网到了整理人与人关系的阶段

张朝阳(搜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互联网在中国十五年、十六年,在美国十七八年,这个过程不断地创新。新技术出现能够为人们做什么,这个问题一直是摆在所有人的面前。在开放互联网上让人们可以随意地去任何地方来获取信息,这是第一个阶段。然后,信息搜索引擎时代,让人们不只是获取信息,而是整理信息,所以这个时代谷歌是帮助人们整理互联网上出现的无穷多的信息,而且到现在还在继续整理。后来又探索了很多年,终于出现了Facebook为代表的不是整理信息而是整理人的关系的阶段。当时搜狐也有这样的梦想,当人们还在处理浏览信息和整理信息的阶段,ChinaRen已经来关注校友关心的问题(但没有做起来),这也是很遗憾的,我们也在反思这件事情。现在,搜狐经历这么多阶段之后,又开始涉及到互联网上关于人与人的关系的应用,搜狐微博我们一定要做的。这方面新浪领先了,我们必须要追赶上去,否则就没法活了。

技术改变生活

汤姆·科斯尼克(斯坦福大学教授):

过去的五年当中,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怎么样改变了你们的生活。前面几位发言人也讲得非常明确,这些技术对我们生活的改变,我只举几个例子,我们的工作是怎么改变的。比如,Facebook可以更容易介绍斯坦福大学毕业的学生,如果他们来到北京,我会跟北京的同事联系,告诉他们,在Facebook先联系,告诉他们一些事情。 第二件事情,我们在一起做项目的时候,通过谷歌的软件,或者微软在线的程序,我们的同事就可以在网上同时在一个平台上工作,进行网上的通话,共同讨论论文,节省我们的时间,至少会把我们的效率提高50%。召开电视电话会议,之前我们必须找到一个会议室,在桌子上找一个电话会议的设备。现在我们只需要把手机打开,然后就可以开始电话会议,我们就可以跟另外四、五个人进行电话会议。考虑使用新技术的未来的话,我想还会有更多的地方进行教育的共享,帮助公司创建新的企业,或者融资。这样给我们带来很多的机会。

移动互联网新的爆发点来临

余晓辉(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2009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网民是2.77亿,同时,去年年底中国当前移动用户已经和我们Wap用户持平了,这是很大的信号。以前中国是以Wap为主流的,去年3G牌照发放以后,我们首次达到了一个临界点,这意味着中国移动互联网的新的爆发点。

此外,什么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关键要素?我们称终端、网络和应用为移动互联网的DNA。我们目前的智能手机已经到了1G的处理频率,2G处理频率的手机也将会出来,这相当于我们两年前固定电脑的水平。网络已经提到几兆的下载速度了,以后会提供几十兆的下载速度,可能像几年前固定宽带的下载环境。到2009年,全球移动互联网应用下载量超过了70亿个,这在移动通信时代是不可想象的,绝对有互联网的特征,这是我们的一个判断。

最后跟大家分享的是对未来的展望。我们知道,我们3G去年发放,到移动互联网收入大概是什么样的规模呢?到去年年底,我们3G用户大概是1300万,去年的移动增值业务规模超过了1000亿,这个规模已经超过了我们固定宽带互联网的规模,而我们固定的宽带网有1亿的用户,这意味着移动互联网有更大的发展或者产业空间。

我们预计未来五年之内,3G用户将从2009年的1300万增加到4亿或者5亿,或者更高的规模。我们可以想象有多么大的空间。而且,刚才也有嘉宾说了,我们的智能终端在未来两年到三年之内,将会超过PC和笔记本电脑。我对中国互联网创新是毫不怀疑的,我们有非常强的创新能力。这三个要素结合在一起,我们可以预计,在“十二五”的时候,中国的移动互联网真的要迎来全新的时代。

物联网云 篇4

1 感知质监, 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 (The Internet of things) 是指通过射频识别 (RFID) 、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 按约定的协议, 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 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 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它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 如射频识别 (RFID) 装置、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等种种装置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 让所有的物品都能够远程感知和控制, 从而形成一个更加智慧的生产、生活体系。简而言之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目前也不乏物联网技术在质监中的应用案例, 如使用了物联网传感器设备的电梯应急系统, 电梯应急系统在电梯内安装传感器设备, 充分运用互联网把有关电梯困人信号接入应急指挥平台, 系统通过快速记录信息, 数据交换平台把需要处理的事故、信息数据发送至相关电梯维保单位、救援站、使用单位等, 实现呼救、事故隐患举报等事件处理的自动化。产品溯源方面也有使用物联网技术中的射频识别技术的案例, 以RFID为标识手段, 将EANUCC编码体系 (全球统一标识系统) 应用于从种植、养殖到加工、零售的过程控制和信息传递, 同时结合“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 (HACCP) 应用, 则可以有效地对食品、农产品供应链全过程进行跟踪与追溯。质监部门已有将物联网技术应用进口食品追溯工作的实践, 但尚处于部分和分散的状态, 如何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使质监行业信息化更好走向感知化是我们下一步建设的重要内容。

2 质监互联, 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

移动互联网, 就是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二者结合起来, 使移动用户也能通过移动设备接入互联网。移动互联网采用国际先进移动信息技术, 整合了互联网与移动通信技术, 将大量信息及各种各样的业务引入到移动互联网之中, 搭建了一个适合业务和管理需要的移动信息化应用平台, 提供全方位、标准化、一站式的移动业务服务。目前质监的移动办公系统、移动执法系统、移动巡查系统、移动监管系统等都是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实现了质监业务的互联互通,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使用有以下特性:

(1) 高便携性:除了睡眠时间, 移动设备一般都以远高于PC的使用时间伴随在其主人身边。这个特点决定了, 使用移动设备上网, 可以带来PC上网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即沟通与资讯的获取远比PC设备方便。

(2) 隐私性:移动设备用户的隐私性远高于PC端用户的要求。不需要考虑通讯运营商与设备商在技术上如何实现它, 高隐私性决定了移动互联网终端应用的特点——数据共享时即保障认证客户的有效性, 也要保证信息的安全性。

(3) 应用轻便:除了长篇大论, 休闲沟通外, 能够用语音通话的就用语音通话解决。移动设备通讯的基本功能代表了移动设备方便、快捷的特点。

基于这些特性, 我们在进行“智慧质监”建设时, 可以通过网络技术将需要了解的质监业务信息上传到网络服务器, 并由网络服务器保存管理, 把质监业务从纸质文档上解放出来;再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 使用手机等移动终端, 将需要了解的质监业务信息的交流地点从办公室解放出来, 实现异地办公、异地执法, 提高工作效率。

3 智能质监, 充分利用云计算技术

云计算能够将所有的计算资源集中起来, 并由软件实现自动管理, 可以凭借高端服务器、海量存储、云操作系统、信息安全技术打造领先的云基础架构, 实现质监云、质量安全云等行业云应用, 可实现资源集约化、数据一体化、管理服务化, 全面提升质监工作效率, 为质监信息化领域带来便捷与安全保障。

近年来, 质量安全、特种设备安全、食品安全已成为举国关注的焦点。采用基于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的食品安全解决方案, 为质量安全监管部门、经营企业以及消费者提供综合化的信息服务平台。利用物联网技术进行数据采集, 在搭建的数据采集平台基础上通过云计算中的Saa S服务模式为质监管理部门、经营企业、消费者提供全程可视、可跟踪、可溯源的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可基于云计算技术和云服务模式进行质监信息资源整合, 将IT平台、数据资源以及运维人员整合, 形成高效的质监云平台, 提供智能化的分析数据。

总之, 建设智慧质监的整体战略就是基于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 实现质监信息化与质监实体系统的深度融合, 切实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实现质监实体系统的协同高效运作。建设智慧质监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不可急于求成, 必须遵循真理、稳步扎实, 任重而道远, 感知+互联+智能=智慧。

摘要:本文对“智慧质监”的概念, 主要特点进行详细阐述, 提出了通过物联网技术、移动互联技术、云计算技术来实现“智慧质监”。

关键词:智慧质监,物联网,移动互联,云计算

参考文献

[1]叶东辉, 何政.“智慧质监”建设要充分应用物联网信息技术-“中质信维杯”质检信息化优秀伦文, 2012.

物联网云 篇5

讲座背景:

随着linux应用范围的迅速扩大,企业对基于linux平台的技术人才需求空前膨胀,随着国家物联网的高速发展与政府政策的不断扶持,这一人才需求矛盾更为突出。与广阔的市场需求相对应的却是该类型应用人才的严重匮乏,不仅高级的专业型技术人才寥寥无几,就连基础应用人才也没有形成规模。

由于技术人才的匮乏,嵌入式linux与云平台行业的从业者薪酬比其他IT业同行大约高出50%,初入门的技术人员平均月薪都能达到4000元,有三年以上经验的人员年薪都在10万元以上,有8年工作经验的高级工程师年薪在30万元左右。尽管待遇可观,可是相关企业还是很难招到合适的员工。

讲座目的:

聘请一线的技术专家为广大在校学子介绍当前IT行业最新的现状与趋势,通过讲师自己经历与领悟,把最新的学习思想与行业经验传授给在校学子。指导广大在校学子,未雨绸缪,要不断学习、丰富与拓展自己的知识。鞭策广大在校学子,克服惰性,当今的社会是弱肉强食的社会,要在不断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锻炼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不做理论的巨人实操的矮子。希望通过讲座,能把最新的行业信息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学会不断学习,最终让每位学生都能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讲师简介:

刘靖,栢图白金讲师,Oracle资深顾问,拥有10年以上ORACLE解决方案及教学的经验,常年担任金融、电信、政府行业的ORACLE技术专家和数据仓库项目架构设计师,曾参与众多客户的数据中心和数据仓库系统的架构设计及性能优化解决方案,涉足的大型客户和集团企业有:汇丰银行、光大银行、渣打银行、招商银行、中国平安、华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广东公安厅、深圳公安局、IBM、广东国税、太平洋财险、中国人寿、安信证券、中投证券、恒生电子等。常年担任系统架构师,参与建设众多信息系统架构的各种解决方案,包括数据库、存储、网络、主机。尤其擅长数据仓库中心建设、数据挖掘模型构建、容灾系统的搭建、集群架构、虚拟化架构等。

讲座提纲:

1、计算机专业学生普遍的学习误区与困惑

2、云服务与嵌入式行业传统与新兴的IT职业分类

3、IT行业技术转型方向

4、云服务平台与嵌入式人才成长路径

5、计算机专业学生怎样让自己的简历脱颖而出

6、过案例分析现阶段嵌入式、云服务提供商录用新人的标准

7、在校大学生如何制定自身专业学习计划

云计算和物联网闪亮高交会 篇6

徐洲向记者介绍说,2010年第十二届高交会取得了圆满成功,重点展出了消费电子、数码技术、3G通讯、互联网及软件服务、绿色IT等解决方案、产品、技术与服务等领域的成果,包括近年热门的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三网融合、3D等内容。国际化、专业化水平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与本届高交会整体“促进国际创新合作,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主题不同,信息技术和产品展馆的主题是“绿色、创新和创意”,将以当前行业热点、把握行业前沿领先技术为展示内容。至于第十三届高交会信息技术和产品展的主要亮点,徐洲认为主要集中在云计算和物联网这两个领域,并全面辐射中小企业和大型企业的各项应用。而传统的数字视听、电脑及周边产品、消费电子、无线通讯、软件服务与汽车电子等领域的技术与产品仍然是本届展会的主力军。今年信息技术和产品展相对于往年计算机和网络领域相对集中的特点,参展的厂商和产品都将更加多元化,高交会1号展馆齐聚了除传统的计算机和网络解决方案外,还包括消费电子、移动通讯终端,甚至家居、汽车和新能源等领域,更加丰富,相信今年的1号馆会更加精彩好看。目前信息技术和产品馆的招展工作已经进展到70%左右,而展位面积与去年基本持平,1号展馆的参展商将有大约500家。

云计算和物联网这两个热点领域在过去的几年还更多的限于概念性的推广,徐洲告诉记者,在今年的第十三届高交会上,观众将会接触到更多的云计算和物联网的实际应用,涉及到各种各样的行业和领域。

而回到信息技术和产品展馆的主题“绿色、创新和创意”,徐洲向记者阐述了其具体含义。所谓绿色,是指在节能环保趋势及国际绿色法规的双重要求之下,未来电子产业发展趋势将是绿色企业经由绿色认证,结合绿色伙伴,研发出更节能环保的绿色技术,生产出绿色产品,共同面对和承担的社会责任;创新,是指将更多创益无限的优秀产品推向世界,弘扬企业创新精神,展现企业创新成就,力推自主创新品牌;而创意,则是指中国制造正在向中国创造转变,企业产品的创意设计正如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和市场营销一样,如今正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徐洲还向记者透露,已举办多年,并得到了国内外IT企业积极参与的“创新产品奖”活动,今年将会继续举办,主办方将在所有参选产品中力推绿色创新产品。同时推出的“创意设计奖”,旨在鼓励企业提升设计理念,展现创意设计力量,突出科技与艺术的结合。

云计算与物联网分析 篇7

关键词:云计算,物联网,结合点,应用前景

1 云计算与物联网的结合方式

物联网和云计算本身都具备不少优势, 但也面临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果把二者结合起来, 那么云计算就相当于一个人的大脑, 起到中心枢纽作用;而物联网就是身体各个部分, 参与到社会生产, 人们的学习生活中。现在我们就简单介绍一下云计算与物联网的几种结合方式。

一是单中心, 多终端。此类模式中, 分布范围的较小各物联网终端 (传感器、摄像头或3G手机等) , 把云中心或部分云中心做为数据/处理中心, 终端所获得信息、数据统一由云中心处理及存储, 云中心提供统一界面给使用者操作或者查看。

1.1 第一种是一个中心连接多个终端

在这种结合方式中, 云计算作为数据处理中心, 各物联网终端 (3G、4G手机、传感器或摄像头等) 获得信息数据统一传输到云中心。这种模式在我们生活中很常见, 比如交通道路的监测, 工厂里的监管以及小区监控等。在这些应用里, 云中心提供海量的存储、统一的界面和分级管理等功能。极大方便了我们的日常生活。

1.2 第二种是多个中心连接大量的终端

这个模式比较适合区域跨度比较大的企业。比如一个大型跨国公司, 其各地分公司比较多, 每个地方的公司有个云中心对各自的生产销售进行监控。很多时候, 我们获取的数据需要实时分享给各个终端使用者。比如某地监测到十分钟后有地震, 像这种重要的信息, 越及时发布出去, 就可以避免很多损失。这种模式的云中心就需要包含互联没有障碍的公共云和私有云。这样既保证了隐私, 又不影响信息的传播。

1.3 第三种是信息数据、应用分层处理, 连接海量终端

这种结合方式适用于用户范围广、信息种类多、安全性要求高等特征。现在人们每天面对的就是海量的数据。对这些数据处理的需求越来越多。我们需要把云中心的分布进行合理的分配来满足这些需求。

现在有一大部分的数据对安全性要求不高。比如游戏数据、网络视频数据等, 我们可以把这些存储在本地云中心。我们用高端运算的云中心处理那些量不大但计算要求高的数据。用具有灾备中心的云处理安全要求非常高的数据。这就是根据具体的应用模式和场景, 对信息数据进行分类处理, 然后在选择合适的途径传输给终端。

2 云计算与物联网的前景展示

云计算和物联网对很多人而言还是新兴事物。不过现在我们生活中已经有很多应用了。比如现在有百度云盘、腾讯微云、传感器和射频识别等。但是他们结合的应用却并不多。之前中国联通提出过“互联云”的概念。大致内容就是把世界范围内的云计算与物联网结合在一起的解决方案。通过这个方案, 通讯里将有很多像视频通话这样云计算与物联网结合的场景。

在电影《阿凡达》里, 所有的生物都能通过某种神奇的渠道相互联系, 这其实就是一种物联网。物联网负责采集各种信息, 云计算负责信息存储和处理, 并且这种能力是很廉价和强大的。未来还可以有这样的场景:书包会提醒学生忘带了哪本书;衣服会告诉洗衣机对水温的要求等。现在货车超载是造成交通事故一大杀手, 如果货车上装上物联网, 汽车如果超重会告诉司机超载的数字。还有就是当搬运工装货时, 汽车会告诉他们怎么安排空间等等。

3 亟需解决的问题

当然刚才提到的场景大部分还都没有实现。那么我们需要解决哪些问题来帮助这些场景的出现呢?

3.1 首先就是安全问题

计算机病毒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发展, 黑客等也是越来越猖獗。不仅损害个人信息, 也会破坏国家重要的信息安全。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云计算与物联网技术也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

3.2 其次就是标准的制定与推广

现在云计算架构和物联网要达到的目的是一样的。但是目前市场上各个云服务平台所使用的技术细节和数据处理方式还有很大的不同。标准化是物联网发展的根基之一。如果这些平台不能融合, 那么还是没办法实现真正的互联互通。

3.3 第三就是成本问题

物联网的意义在于大规模的互联互通。要想实现这个规模, 就需要各种电子设备、传感设备等。而它们的价格、实施难度也非常关键。

最后, 云计算中心也需要一定的规模。目前只有少数大型企业有私有云, 还没有较大的公共云。不过这方面正在大力的发展。比如百度云、阿里云、亚马逊云等都初具规模。

4 小结

云计算与物联网的结合是互联网络发展的必然趋势, 并将在3-5年内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 相信越来越多的公司、厂家会对此进行关注。与物联网结合后, 云计算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从概念走向应用, 进入产业发展的“蓝海”。

参考文献

[1]汪亮.物联网主要关键技术发展简述[J].杭州市科技信息研究院, 2010 (1) :15-17.

物联网与农业云的催化 篇8

农业自古以来就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为了实现我国经济腾飞及综合实力的提高。我国一直在探索农业发展的道路,并在农业科技、经济和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

物联网技术为人所知是因为其在交通、医疗领域用得比较多。而农业方面用得却比较少,安徽朗坤物联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朗坤物联网”)在2010年从事农业行业的物联网推广,相当于把物联网的技术用在农业方面。简单来讲就是用传感器的一些设备感知植物或者是动物生长的环境以及本体信息,类似于生长的空气温湿度以及果实大小,茎秆粗细等,通过这些数据了解动植物的生长情况。采集这些数据以后,结合农业知识,建立模型运用云计算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指导农业生产合理投入。

物联网与云的结合不是巧合

在自然界中,巧妙的组合总是能让人喜悦,但在农业生产中,物联网与云计算的结合虽然足以令人振奋,却显然不是巧合。朗坤物联网副总裁李刚介绍,在农业领域将物联网与云计算相结合的想法的确不是巧合,而是产生于实际工作中。他解释:我们的客户一般都是农业企业,规模比较小的占多数,属于中小型企业,效益比较低。但是无论规模如何,企业都希望发展得更好,我们也希望将客户体验、销售、服务做得更好,通过云的方式,可以把几百家企业的信息放到我们的销售云上面,并且通过社交的途径提供服务。农业企业本身的管理人员或者是技术人员素质相对低一点,他们不太了解技术,但对手机的使用很熟练,所以利用移动应用终端的功能,可以让沟通便捷,降低了销售人员的销售成本,提高了服务质量。

采集数据以后,结合农业知识,建立模型运用云计算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指导农业生产合理投入。

利用物联网技术就能够适时采集植物的生长数据,通过数据模式得到植物正确的生长规律。通 过 开 发 物 联 网 技术,不仅仅是从源头开始,还使所有农产品深加工的各项生产要素都纳入质量控制的范围。

谈起多年来的推广经验。李刚颇为感慨,他说:“农业是一项极为特殊的行业,很难将已经成型的业务系统进行推广,举例来说,以前用CRM系统是无法想象的。农业企业大部分是技术比较薄弱的,对他们来说物联网技术还是一项新兴产业,刚刚起步。但为了实现物联网的真正价值,需要实时和这些企业进行沟通,他们遇到问题了,我们要及时解决,打电话既无法实现准确也没有办法保证信息的留存。但通过社交、微信,建立论坛的方式,却能够避免上述问题。同时,通过建立社交平台,可以让被服务的企业之间相互交流,促进提高产品质量。”

以前服务人员实现服务很难,一天只能跑几个企业,乘坐飞机、火车,甚至汽车、电动车,才能跑到这些企业里面去,时间成本极高。利用销售云,降低了沟通成本,提升了服务效率和满意度,也让农企感受到了物联网与云计算技术相结合的好处,尽管他们可能暂时还无法理解技术本身,但却能感受到实惠,这个门算是打开了。

全程监控引领新方向

一直以来,朗坤物联网致力于农产品的深加工和农村物联网相关技术的开发和系统集成,以及农业物联网技术支撑体系和产业应用体系建设,现今已经成为国内农业物联网领军企业之一,是国家农业物联网行业应用标准工作组发起单位和牵头单位。目前,朗坤物联网重点开展物联网技术在鲜活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和“农超对接”中的应用,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农产品在生产、加工、检验、物流、销售全产业链上的全程监控,保障农产品在“农超对接”中质量安全和全面追溯。

全力打造一整套农业深加工产品的产前、产中、产后的全产业链服务平台,以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全产业链质量安全和监控,确保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质量安全和全面可追溯。通过开发物联网技术,不仅仅是从源头开始,还使所有农产品深加工的各项生产要素都纳入质量控制的范围,更是为我们每一个人的食品安全和健康提供了保证。与此同时,朗坤物联网还积极同各级政府合作,为各级政府部门提供系统的高端解决方案。例如,朗坤物联网首倡的“农业云”将集农业信息化、大田苗情监测、远程专家会诊系统、政府监管指挥平台、农民远程教育、农产品商情发布、农产品在线交易以及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与监管等为一体,为企业和消费者提供便捷和低成本的服务,为政府部门提供全面的基于真实信息的汇总分析和决策支持。

事实上对于食品安全的监控一直是长期话题,对于有资金有技术能力的大型企业来说,只要思路对,技术到位并不难。但朗坤物联网面对的恰恰是那些没有资金,也缺乏技术能力的中小型农产品企业,而这些企业却又广泛影响着我国农产品的质量,因此在这些企业中实现“农超对接”和产品安全可追溯,需要更多的铺垫。

李刚说:“举个例子,像我们的农业大棚,传统的种植是靠感觉,稍微好一点点的就是靠看,是不是缺水了,是不是要施肥,这种种植方式的产量很低。比如说我们和以色列合作小西红柿(圣女果),国内一个大棚只能产到4到5吨,国外可以产到40到50吨。差距在于人家能精准地知道植物什么时候缺水,什么时候施肥,但我们的传统方式无法实现。利用物联网技术就能够适时采集植物的生长数据,通过数据模式得到植物正确的生长规律,再以云的方式将这些分析结果实现共享,让在田间工作的人员能够在缺水的时候,就可以适当地浇水,很精准地知道动物、植物的长势情况。再比如我们有一种传感器可以测果实的大小,果实每天长一毫米,我们都知道,如果有两天不长了,其实用肉眼是看不出来的,但数据能反映出这个植物可能有问题了,这种应用在草莓和圣女果的种植中尤为突出。这种更精准、更准确地来指导农业生产的方式,也是我国精细化农业生产的方向。”

用技术强化农业信心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强国”,这样的概念几乎一致存在于国人的脑海中,但当今天我们看到上文中提到的十倍甚至更大于其他国家的差距时,又该作何感想?农业想要变强,仅靠老天的恩惠早已无法圆梦,必须依靠现代化的信息技术。

目前,朗坤物联网服务的几百家企业范围内,因传感器部署产生的数据量很大,基本上每五分钟就采集一次,会有几个PB的数据。根据不同作物、不同地区的农业专项知识,建立不同的生态模型,利用数据分析工具进行分析。朗坤物联网在现有的云平台中进行了二次开发,形成符合农业生态特点的个性化系统。

李刚评价,在没有云服务之前,朗坤物联网采用的是传统的销售模式,随着发展,考虑到农业企业的运营特点就是按需购买,比如三个月、两个月,按量;或者是按单位的,单位是多大,数据量就是多大,放多少传感器,就采集多少数据。但在云平台下,例如在与以色列的合作中,利用云平台的运营情况完全不是这样的,一两个人可以种很多亩地,有很专业的服务公司为其服务,这能大大降低双方企业的运营成本。

随着云产业的逐渐落入实处,很多专业的云服务公司也在积极开展各自的业务,并迅速地占领多方市场。当问及这是否会与朗坤物联网形成竞争关系时。李刚还是相当有自信的,他说:“农业方面的专业性非常强。就像我们到医院体检一样。从植物果实大小、叶片温度,到猪、牛的体温是多少,这种专业、精准的生理感知传感器,是我们公司的核心。这些数据收集上来以后,还需要技术人员能做分析。就像医生一样,心电图不是随便能看懂的。目前我们在不同地方和很多的农业大学合作,将整个研发的团队放在在农业大学里,把IT知识和农业知识结合起来,以确保我们的开发在农业方面能起作用。如果是纯粹的IT企业是做不了这个事情的。”

2014年朗坤物联网申请到一个重点实验室,以前这类实验室只对科研机构批准,而第一次授予企业的机会让朗坤物联网倍感珍惜。他们联合安徽农业大学,中科院合肥分院,把三方的资源整合在一起,形成国家重点实验室。李刚接着说:“这个实验室就在学校里面,我们可以把专业的IT知识和农业知识结合起来进行突破。不然的话,只是传感器突破了,后面的突破不了,也是不行的。”

此外,朗坤物联网还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物联网应用示范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涉及大棚农业,还有水产、畜牧,还有小麦和水稻,小麦和水稻是国家关注的粮食安全。应用遍及合肥市庐阳区三十岗乡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以传感器,自动化采集和人工的辅助系统进行分析为主。并在省范围内建立“真种子、真化肥、真农药”三真服务和溯源网络平台,通过在全省重点乡镇的示范应用,实现了广大农民在购买种子、化肥、农药时通过手机或拨打一个指定电话根据产品上的条码数据即可即时了解种子、化肥、农药的溯源,避免买到假货,避免造成种植农作物时因使用假种子、假化肥、假农药而造成的收获时颗粒无收的不可控局面。通过工程中心实现的种子、化肥和农药等生产资料在生产、供销、使用等环节中的全面追踪,为广大农民提供查询服务。

物联网云 篇9

既有模式缺乏价值思考

确立商业模式就是梳理企业、客户、供应商等各方之间的关系, 整合企业运营的内外资源要素, 以达到企业持续盈利的目标。

目前我国物联网的商业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由电信运营商向使用物联网业务的企业客户直接提供通道服务;二是运营商与系统集成商合作开发推广, 电信运营商负责业务平台建设、网络运行、业务推广及收费;三是平台运营模式, 运营商建立物联网设备统一接入平台, 将平台接口开放给终端厂商和应用服务商, 运营商在这种商业模式中不仅收取通道费用, 而且有能力在接入平台上提供计费、远程维护等服务, 并从中获得收益;四是应用服务模式, 运营商自行开发应用为大众提供服务;五是产业联盟模式, 即产业链上某一环节的骨干企业通过成立产业联盟, 来整合产业链上的所有资源, 推出规模化、跨领域的应用。

上述商业模式存在一些比较明显的问题, 例如, 大多数商业模式从技术的角度提出, 而不是从价值创造、维护和实现的逻辑出发, 缺乏必要的价值分析工具, 视野比较狭窄。此外, 这些模式基本上从电信运营商的角度提出, 缺乏对设备商、集成商等积极性的充分挖掘, 也忽视了客户的潜在互动价值。

物联网与云计算相结合

物联网尚未形成有效商业模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 人们只看到市场前景广阔, 却看不到盈利的困难, 市场需求预期和实际需求之间有很大落差;其二, 产业链各环节发展不均衡, 不同的环节过分注重前后之间的线性关系, 忽视了互相之间的网状联系, 利益不一致导致协作程度不高。

成功的商业模式要能为顾客提供独特价值, 确保产业链各环节通过确立自己与众不同的角色来保证利润来源不受侵犯。

在物联网的商业模式上, 我们结合云计算的思路提出云聚合的概念, 云聚合是一种建立在云计算基础上, 以用户服务为中心, 根据已有的运营平台和业务能力, 针对目标市场整合内外部资源, 形成用户、商家、其他市场参与者共同创造价值的网络商业模式。

云聚合实现跨边界合作

云聚合商业模式结构模型如图所示。首先, 云聚合模式是一个整体, 由各云团有机组成, 它们之间紧密联系, 通过互相作用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其次, 云聚合的微观基础由无数个传感器设备 (智能尘埃) 组成, 每个智能尘埃含有微处理器、通信芯片、感知单元等, 能够以较低功耗执行监视和控制任务。最后, 云聚合的价值创造模式从价值链提升到价值网这一层次。传统的价值链模型中, 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交流只能是线性流动, 而在价值网中, 不同企业之间直接跨边界合作。

从云聚合模式结构图可以看出, 云聚合添加了客户群体的因素, 客户一直贯穿整个价值创造活动的始终, 并有可能向商家和投资者转化, 因此, 客户服务和客户价值分析是商业模式的源动力, 只有客户越来越多, 云聚合的规模才会越来越大。此外, 新的模式充分考虑了政府的影响。随着云聚合网络的不断发展, 许多组织和个人将参与进来, 这就是新云。政府应该大力支持物联网的发展, 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来向新云吹“政策风”, 让其与现有产业网络融合。

在云聚合模式下, 产业链不同环节直接沟通, 信息流通更加通畅。随着用户的增多, 资源的利用率大为提高, 聚集效应也越显著。云聚合的结构还可以根据市场动态做出及时调整, 其地域分散性也降低了收益风险。

初探云计算与物联网的“蓝海” 篇10

对于云计算和物联网的概念及应用, 现在业内炒得可谓是如火如荼。一方面云计算需要从概念走向应用, 另一方面, 物联网也需要更大的支撑平台以满足其规模的需求。笔者认为, 这恰好是两者必须的结合点。云计算譬如人的大脑, 而物联网则是人的五官和四肢。本文就云计算与物联网的结合方式、应用前景及亟需解决的问题, 做了简单探讨, 以期抛砖引玉, 得到业内专家的共同探讨。

云计算与物联网的结合方式

云计算与物联网各自具备很多优势, 如果把云计算与物联网结合起来, 我们可以看出, 云计算其实就相当于一个人的大脑, 而物联网就是其眼睛、鼻子、耳朵和四肢等。云计算与物联网的结合方式我们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一是单中心, 多终端。此类模式中, 分布范围的较小各物联网终端 (传感器、摄像头或3G手机等) , 把云中心或部分云中心做为数据/处理中心, 终端所获得信息、数据统一由云中心处理及存储, 云中心提供统一界面给使用者操作或者查看。

这类应用非常多, 如小区及家庭的监控、对某一高速路段的监测、幼儿园小朋友监管以及某些公共设施的保护等都可以用此类信息。这类主要应用的云中心, 可提供海量存储和统一界面、分级管理等功能, 对日常生活提供较好的帮助。一般此类云中心为私有云居多。

二是多中心, 大量终端。对于很多区域跨度加大的企业、单位而言, 多中心、大量终端的模式较适合。譬如, 一个跨多地区或者多国家的企业, 因其分公司或分厂较多, 要对其各公司或工厂的生产流程进行监控、对相关的产品进行质量跟踪等等。

当然同理, 有些数据或者信息需要及时甚至实时共享给各个终端的使用者也可采取这种方式。举个简单的例子, 如果北京地震中心探测到某地和某地10分钟后会有地震, 只需要通过这种途径, 仅仅十几秒就能将探测情况的告警信息发出, 可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中国联通的“互联云”思想就是基于此思路提出的。这个的模式的前提是我们的云中心必须包含公共云和私有云, 并且他们之间的互联没有障碍。这样, 对于有些机密的事情, 比如企业机密等可较好地保密而又不影响信息的传递与传播。

>>电影《阿凡达》中, 所有的生物都能通过某种神奇的渠道相互联系, 这是否也能称为一种物联网。

三是信息、应用分层处理, 海量终端。这种模式可以针对用户的范围广、信息及数据种类多、安全性要求高等特征来打造。当前, 客户对各种海量数据的处理需求越来越多, 针对此情况, 我们可以根据客户需求及云中心的分布进行合理的分配。

对需要大量数据传送, 但是安全性要求不高的, 如视频数据、游戏数据等, 我们可以采取本地云中心处理或存储。对于计算要求高, 数据量不大的, 可以放在专门负责高端运算的云中心里。而对于数据安全要求非常高的信息和数据, 我们可以放在具有灾备中心的云中心里。

此模式是具体根据应用模式和场景, 对各种信息、数据进行分类处理, 然后选择相关的途径给相应的终端。以上三种只是云计算与物联网结合的方式粗线条的勾勒, 还有很多种其他的具体的模式, 囿于笔者浅见, 也许已经有很多模式或者方式已经在实际应用当中了。

云计算与物联网的前景展示

云计算和物联网都是新兴事物, 不过现在已经有了很多的应用。但是两者结合的案例目前还是比较少的。中国联通提出“互联云”的概念, 主要目的是针对世界范围内的云计算网络和物联网世界的提出一个信息产业的解决方案。中国联通的“互联云”将会为中国由“CT”逐步趋向“IT”化而取得一定的效果。对于云计算与物联网结合的应用场景, 在通信业内, 我认为“IT”逐步取代“CT”是趋势之一。视频电话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有了云计算中心的廉价、超大量的处理能力和存储能力, 有了物联网无处不在的信息采集, 这两者一结合, 就可以产生类似《阿凡达》里面描述的, 将整个星球的生物都联系起来的奇妙情景。也可以有以下的场景:当司机出现操作失误时汽车会自动报警;公文包会提醒主人忘带了什么东西;衣服会“告诉”洗衣机对颜色和水温的要求等等。而物流咨询则能促进物联网在物流领域内的应用, 例如在一家物流公司应用了物联网系统的货车, 当装载超重时, 汽车系统会自动告知司机超载的具体数字, 也会根据装载的剩余空间提出方案, 建议搬运人员对轻重货如何搭配更合适;当搬运人员卸货时, 一只货物包装可能会大叫“你扔疼我了”, 或者说“亲爱的, 请你不要太野蛮, 可以吗?”;当司机在和别人扯闲话, 货车也许会装作老板的声音怒吼“笨蛋, 该发车了!”等等。

亟需解决的问题

当然, 目前为止, 以上的设想还都没有实现。实现这些设想, 应该有几个问题亟需要解决。

首先, IPv6和各种物联网标准的制定与推行、推广。这是物联网发展的根基之一。没有这些标准, 物联网其实只是一个“空中楼阁“。现在很多国家已经在推动IPv6等, 剩下的只是时间问题。

其次, 各种物联网所需设备的规模成本。物联网如果没有规模, 一切都是空谈。而要物联网大行其时, 我们必须关注到, 各种电子设备、传感设备的价格、实施难度其实非常关键。

第三, 云计算中心建设需达到一定规模。目前的情况, 除极少数企业有部分为企业自身服务的私有云以外, 目前还没有较大的公共云或者“互联云”。2010年, 政府、各大企业和运营商高度重视云计算中心的建设, 相信马上会有一些云计算中心向公共开放。

小结

试论云计算在智慧物联网中的渗透 篇11

[关键词]云计算;物联网

1.云计算是颠覆现有计算模式的网络应用服务

1.1云计算简介

云计算是一种新的网络应用模式。它旨在通过具有高速传输能力的互联网把多个成本相对较低的计算实体整合成一个具有强大计算能力的系统,将对数据的计算和处理过程从个人的计算机或企业的服务器转移到这个系统中。该系统称之为云,云借助SaaS、PaaS、IaaS、MSP等先进的商业模式把它强大的计算和处理能力按需分布给个人或企业用户。

1.2云计算的特点

超大的规模:Google云计算已经拥有100多万台服务器,Amazon、IBM、微软、yahoo等的云均拥有几十万台服务器。企业私有云一般拥有数百上千台服务器。这超大规模的云资源分布式地在各个计算节点上进行调度和计算,实现云计算对海量数据的快速处理能力。

1.2.1虚拟化:虚拟化技术是云计算的关键技术,它提供给用户的可能是一个实际的物理资源,也可能是跨多个物理资源的虚拟资源。云计算支持用户在任意位置、使用各种终端获取应用服务,甚至包括超级计算。

1.2.2高可靠性:云计算使用了数据多副本容错,计算节点同构可互换等措施来保证服务的高可靠性。

1.2.3通用性:云计算不针对特定的应用,在云的支撑下可以构造出千变万化的应用,同一个云可以同时支撑不同的应用运行。

1.2.4高可扩展性:云计算提供了一个巨大的资源池,为不同的应用架构设定不同的集群类型,每一种集群类型都有特定的扩展方式,通过负载的动态变化,自动为应用集群增加或减少资源。

1.2.5按需服务:云计算的大量用户共享同样的软硬件资源,每个用户按需使用资源。

1.2.6成本低:由于云的特殊容错措施可以采用极其廉价的节点来构成云,云的自动化集中式管理使大量企业无需负担日以高昂的数据中心管理成本。

2.物联网是物理世界和信息世界相连接的网络

2.1物联网简介

根据现在较通用的定义,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2.2物联网的特点

2.2.1全面感知:物联网内的所有人和物都配有感应器,都能进行信息化,实现了随时随地获取人和物的信息。

2.2.2可靠传递:通过各种电信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

2.2.3智能处理:对传感网络各种物体终端实时获得的海量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和处理,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控制。

2.3物联网的发展需要一个过程

单一的物联网应用是物联网发展的必要过程,一个个单一的应用构成了未来物联网建设的基本单元,通过对众多单一物联网应用的互联和集成能够提高对物理世界的管理水平,可以形成覆盖范围更广的未来物联网。由于集成的物联网中的所有人和物上都有感应装置,所以获取的数据量是实时的、超大规模的,这样对海量数据的后台处理系统提出了很高的计算和处理要求。試想,同样基于互联网的云计算能否充当这个后台呢?

3.云计算是实现智慧物联网的技术基础

智慧物联网就是将物理世界和信息系统互联起来,通过大范围的信息搜集、预测分析等来智能管理物理世界的网络。前文所述云计算的超大规模、虚拟化、高可靠性、通用性、高可扩展性、成本低等特点正是智慧物联网规模化、智能化发展所必需的技术。首先,云计算通过其超大规模的计算机集群和高速传输能力的互联网促进物联网底层传感数据的共享:其次,云计算通过各种技术手段为物联网提供高可靠性的服务:第三,云计算中的虚拟化技术和通用性使更多的应用可以更容易被创建:第四,云计算巨大的资源池可以为物联网采集传输回来的海量信息快速分析与优化,提供超级计算能力。所以,云计算是实现智慧物联网的技术基础。

4.云计算和物联网结合的条件

云计算和物联网是在创新理念的指导之下,密切结合在一起的。二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共同推进才能使这个智慧物联网产业获得更快更好的发展。要想实现这一发展,必须满足如下条件:

4.1物质前提

物联网应用具有相当的规模是二者结合的前提。比如行业物联网应用:智能电网、地震台网监测、智能交通等等就需要结合云计算。而对一般性的、局域的、家庭网的物联网应用,则应没有必要结合云计算。

4.2技术前提

思科数据中心事业部大中华区首席技术官王纪奎指出实现技术是二者结合的实现条件。

4.2.1互联网技术在物联网的扩展是二者结合的基本条件(包括IP技术在各种物体的实现,无线接入网络,网络与信息的融合等方面)。

4.2.2IT虚拟化技术,这也是云计算的基础,只有实现了IT虚拟化,才能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和IT服务能力的按需提供。

4.2.3物联网中布满了传感器,通过传感网络把数据收集起来以后,放到云计算平台上,这些数据才可以控制,赋予智能。所以对物联网、云计算平台的管理、控制与应用,让其更好地实现可靠、安全、连续的服务是云计算和物联网协作发展的重要技术条件。

4.2.4基于云计算和物联网的各种业务与应用,只有通过合适的业务模式和实用的实际服务才能让物联网和云计算更好为人类服务,才能形成一个有效、良性的价值链体系和业务生态系统,从而推动整个信息产业、IT及各行各业能够良性地可持续发展。

4.2.5单一的物联网应用构成了庞大智能物联网建设的基本单元,如何将众多的单一应用的互联和集成也是云计算和物联网协作的重要技术前提。

5.云计算和物联网协作将改变现有IT产业结构

云计算和物联网的协作配合上各IT厂商的敏锐商业嗅觉将催生一个全新的市场:通过物联网促进新型设备、新型ISP的出现: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将产生新的硬件提供商、计算软件提供商、云计算提供商、云服务提供者、应用提供商等:软件产业结构随之也发生变化,基于内容的信息服务业所占比例会越来越大,单机的系统软件和中间件所占比重逐渐减小,软件依附于应用,嵌入式软件更加个性化、柔性化。

6.云计算和物联网协作带来的风险

从云计算在智能物联网中渗透的服务过程看,二者的相互协作必定会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高效、灵活和方便。但这种协作在个人、企业和各类机构的信息安全性,产业链中各方利益分配的平衡性以及政府对这类信息的控制力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首先,如何保证个人、企业和各类机构信息的安全性,尤其是如何保证数据不被云计算巨头公司独占就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其次,我们所愿景的智能物联网能将地球上的每件事都监控起来,获取到的海量物体特征数据是物联网最核心的信息资源,这样的资源也不应该只靠物联网公司来采集和处理,而应该尽量通过政府或公立机构进行控制。

综上所述,云计算和物联网都是基于互联网的一种智能化应用,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基于云计算的智慧物联网出现的原因和条件,认真审视它将给社会带来的好处和它所存在的风险,科学合理地在物联网中渗透云计算将加快智能物联网实现的进程。

[参考文献]

[1]http://tech.sina.com,cn/iff2010-10-11/18024732800.shtml.

[2]赵钧.构建基于云计算的物联网运营平台,电信科学,2010,(6).

物联网云 篇12

在构建智慧城市信息服务系统当中, 物联网是其中的关键技术之一。所谓的物联网其实就是与通信网相结合, 成为互联网的具体延伸和拓展应用, 其目的是通过安装带有感知技术的智能装置全面深入的感知物理世界, 并且对感知到的信息进行识别, 然后利用互联网的传输功能和交互功能, 帮助人物之间、物物之间完成信息的互联和对接, 从而准确控制和管理真实的物理世界。当前构成物联网的网络架构主要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在感知层当中利用传感技术以及信息采集技术对物理世界进行感知和识别;在网络层当中则利用物联网与组网、通信网相接的技术完成信息传输和置换;在应用层当中则主要利用专业的算法软件和计算软件完成对信息的处理、计算、整合工作, 并将其运用在物理世界中的各行各业当中[1]。

二、云计算的概念

云计算本质上可以被看做是一种全新的计算方法或商业模式, 所谓的云计算其实就是用户可以遵照自己的真实所需, 通过各种移动客户端比如说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等, 连接至已经配置完成的计算资源共享数据库进行数据计算, 并且根据用户的使用次数和使用量进行收费。所有的计算数据虽然是一种虚拟状态, 但是其来源和计算的结果都具有真实有效性, 因此用户无须担心计算结果作废。在构建智能城市信息系统当中势必会需要储存、计算和处理海量的信息数据, 比如说搜集城市居民在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各类信息数据, 并且积极挖掘其中的内在关联、形成规律以及知识内容, 为智能城市的管控提供相关服务, 显然人工操作是完全无法完成这些任务的, 因此云计算应运而生, 为构建智能城市信息系统提供关键的技术保障。

三、智慧城市的概述

在一个城市当中, 如果其生产技术、产业结构、文化生活、服务管理等方方面面均体现出智慧和智能的特性, 并且拥有强大的解决问题和创新发展的能力, 那么我们可以将其看做是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也是我国所有城市发展的新模式。伴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出现和发展, 智慧城市的定义也在发生变化, 现阶段人们通常将汇聚各种综合性物联网产业的应用模式看做是智慧城市, 其利用物联网技术对城市中的信息进行感知和管理, 并且利用云计算技术完成对大量信息数据的智能化存储和计算, 为城市建设提供优质的服务, 帮助其实现高效管理, 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四、构建智慧城市信息系统

智慧城市系统中主要包括五大组成部分, 分别是物联网感知控制层、云计算数据中心、数字化平台、管理中心以及应用层。智能城市具有全面感知信息的能力, 因此在城市系统以及城市环境当中安装了大量的物联网感知终端装置, 人们在日常生产活动和工作生活当中产生的信息数据将会被第一时间感知和采集, 并且终端装置会通过宽带通信网络将感知到的信息及时传输至由网络数据中心、业务数据中心和用户数据中心组合而成的城市信息数据中心;智慧城市信息系统此时会利用云计算技术中的云交换机、云路由器以及并行计算技术对集中整理到数据中心的信息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计算, 并且按照不同行业类型或信息种类, 配合分布式数据存储技术完成信息数据的存储;数字化平台主要用来集成城市中各行各业的数据信息然后通过管理中心完成各种管理工作, 例如数据安全管理、用户信息管理、认证授权管理等等, 最后在应用层当中通过物联网与兼具计算和通信能力的终端智能设备相连, 比如说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洗衣机、电冰箱、空调等等, 从而帮助城市居民完成日常的生产活动。当然, 为了能够提高智慧城市的建设速度和运营水平, 还需要制定一套标准规范的统筹规划, 赋予智慧城市信息系统实际的智能运营、智能交付、智能服务能力。

结论

总而言之, 中国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 而作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重要载体, 城市建设必须与信息化时代下的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相结合, 并且尽快构建智能城市信息系统, 协调和控制城市中各系统和组成部分的运转和工作, 平衡城市与自然的关系, 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高效、安全的生活环境, 使其能在和谐舒适的城市中完成日常生产活动和工作生活。

参考文献

上一篇:政治类突发事件下一篇:保健品短信营销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