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物联网

2024-10-08

医学物联网(通用10篇)

医学物联网 篇1

现今, 信息网络信息技术高度发达, 停留在简单的固定线缆基础上的管理系统, 已经不能满足医院的网络应用和内部管理, 无线通信技术的日益成熟使得移动医户服务得以实现, 针对医生和护士工作特性所形成的移动解决方案也开始显现, 使用这些设备和系统, 整个医院的工作流程、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都可以大大提升。经过最近10多年的建设, 自医院拥有了HIS架构的医院综合管理系统后, 移动医疗技术也进入了实际应用阶段。

1 移动医护服务背景

随着低成本的手机及全球性移动通信网络的普及, 数千万无法接入计算机网络的人们也可以使用移动设备作为日常通信与数据传输的工具。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及网络的延伸, 也使移动医疗的应用成为可能。越来越多的医疗系统都在设法利用无线网络技术的移动性、灵活性和快捷性, 使医护人员更准确、快速和高效地获取病例信息, 以制定决策和采取措施。然而, 由于我国医疗行业流程的复杂性, 导致医护工作的信息化技术应用出现许多瓶颈现象。比如在住院医护工作中, 就存在各种各样流程上和操作上的弊端, 有的是医疗行业固有的, 而有的是应用新的信息技术后带来的。主要体现在。

1.1 体征和护理数据的转抄

护士在查房的时候仍然需要通过手工方式进行病人的血压、心率等常规体征的采集以及护理情况的记录。完成1次对几十张甚至上百张病床的查房后, 护士必须从病房回到办公室, 然后用手工方式把采集到的病人体征数据输入到电脑当中。尤其是像填写“护理单”这种需要频繁更新的工作, 转抄的行为更是降低了护士的工作效率并且增加了出错的概率。

1.2 医嘱的核对

医生在电脑上完成录入医嘱的工作之后, 护士在执行医嘱之前需要进行两次甚至3次以上的医嘱内容核对。这样的流程虽然最大程度上降低了医疗事故的风险, 但同时也会延长一些紧急医嘱的执行时间, 造成病人治疗上的延误。而且在医嘱出现问题的情况下, 护士还需要和可能不在场的医生进行沟通, 无形中又增加了上作量并降低了工作效率。

另外, 目前医嘱的核对是由主班护士对比医生的手抄医嘱以及医生录入电脑的医嘱, 这本身就是认为HIS系统的录入医嘱过程可能会存在录入错误的风险, 新的技术带来了不确定因素。

1.3 医嘱的执行

目前的医疗信息软件只能跟踪到医嘱核对这一阶段, 即把医嘱分解成为可操作的执行项目 (并且在这一阶段完成之后就对该条医嘱项执行收费了) 之后, 不再全程跟踪医嘱的实际执行情况。医疗信息软件系统认为护士执行完医嘱核对工作后, 医嘱就被真正的执行过了, 实际执行的时间就等于计划执行的时间。这样一来, 任何人都无法跟踪医嘱的整个生命周期, 无法获知医嘱的执行人、执行时间以及执行情况, 使得这样一些本来需要记录的医疗信息无法电子化, 因而在医疗质量监控和病人费用跟踪等方面产生了一些现有系统无法很好解决的问题。

总之, 就目前国内各大医院的医护工作流程来说, 还存在着医疗信息查询不方便、信息采集渠道落后、信息覆盖不全、信息共享不足、流程冗余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 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试图去改善医疗现状, 提高医院信息化程度的软件和设备产品。但这些产品无论是在功能上还是在易用性上都还不能达到改善当前冗长繁琐的诊疗护理流程和提高资源共享程度的目的。

2 基于医学物联网的移动医护服务

医学物联网是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健康医学、健康医疗、医院物联网、健康监测、健康管理等医学卫生健康领域而形成的一个新兴的重要交叉学科, 它基于现代物联网技术解决医学卫生健康领域的各种问题[1]。

基于医学物联网的移动医护服务系统, 能够实时的录入生理指标信息, 所有在病床旁边发生的信息都可方便的即时录入, 不再需要通过纸质方式抄写并转录, 避免反复转抄带来的差错, 真正做到高效率的无纸化、无线化办公, 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同时, 这种系统能够保证每条医嘱与医嘱的实际执行人形成了一对一的对应关系, 使医嘱的执行时间、用药的途径、病情观察的时间与结果等信息的采集与录入更为准确、及时, 这样不但有效地规范了护士行为, 还为改善护理工作以及统计提供了可靠的数据资料, 避免了在医嘱执行过程中责任区分不清, 执行时间随意的无序工作状态。

移动医护服务, 集移动嵌入式、无线局域网、标准化电子病历等技术于一体。该系统能够快速调入病人电子病历, 查询以及录入长期/临时医嘱, 查询以及录入体温单和护理单, 提供负责人电子签名, 表格打印等功能。

移动医护服务系统主要由移动医护终端设备 (Pad) , PC机终端, 无线路由器, 数据库服务器组成。 (1) 移动医护服务器:服务器硬件配置高, 安全可靠, 更易于管理, 能快速安全地完成PC机终端与Pad终端的数据通信, 服务器中部署了能与医院HIS服务器对接的数据集成通信平台。 (2) 无线路由:它是进行网络通讯的重要媒介, 支持多种网络通信协议, 信号强, 覆盖范围大, 操作简单, 易于安装, 移动医护服务软件容易接入。移动医护服务软件能自动判定网络的强度, 以确定是否能进行数据通信。 (3) 用户工作站:用户工作站是运行移动医护工作站客户端软件的终端计算机和手持移动终端 (Pad) , 是直接面向最终用户的界面端口。由住院医生工作站和住院护士工作站构成。医生工作站实现医生进行移动查房办公, 可以随时随地调阅病人的病历信息, 开医嘱, 停止医嘱等。而对于护士工作站, 护士可以将小巧的Pad放入白大褂口袋内, 方便的在病人身边进行首次护理, 日常护理, 体温, 脉搏, 血压, 心率等生理指标的采集和查询。有效提高了信息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 降低了出错概率, 真正实现了医护人员的无纸化, 移动查房。

移动医护功能主要分为PC端和移动终端两部分, PC端包括病床管理、设备管理, 医嘱管理, 护士管理, 费用管理, 表单管理, 住院信息管理, 体征信息录入和管理、系统管理和病人信息管理等, 终端功能主要包括体征录入、护理记录、费用管理、排版管理、医嘱浏览、医嘱执行、病例管理和病例夹管理等功能。

3 医学物联网的移动医护服务的优势

3.1 提高了医疗护理的质量

移动医护服务在无线网络的基础上摆脱了网络布线的限制, 实现了信息的及时交互和实时查询、诊断、处理等, 提高了医生病房的工作效率。移动医护服务系统可以辅助护士及时采集病人的体征信息, 对照执行医嘱, 对医嘱按照执行时间进行拆分, 避免护士重复录入和操作差错, 并节省了重复打印的大量耗材。当医生下达医嘱或者护士需要医生进行医嘱核对的时候, 会以事件的方式通知对方, 保证信息的同步性。移动医护服务真正做到把医生护士还给病人, 提高了医疗护理的质量。

3.2 实现了医疗信息电子化

病人的电子病例以符合国际HL7标准的格式储存在数据服务器当中, 以临时读取的方式显示在移动医护服务终端上, 具有较高的通用性和安全性[2]。移动医护服务器能够自行识别医院原有HIS信息格式, 保证医疗信息的无缝交换。

3.3 提高了医护管理水平

移动医护工作站的应用, 以数据资料为依据, 使护理管理更加严谨和规范。它加强了定量管理, 实现了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的突破。提高了整体护理管理水平。

4 结语

随着医学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 移动医护服务系统将极大地改变传统医护服务模式, 改善医疗和护理水平, 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但是, 由于目前医学物联网技术应用成本较高, 技术标准不统一, 仍制约着移动医护服务在医疗领域的应用。随着移动医护服务系统的不断深入研究和应用, 在临床应用中将越来越广泛, 对提高人们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 UIT.ITU Internet Reports 2005:The Internet of Things[R].2005.

[2]侯成功, 孙健永, 张建国.基于物联网的移动医疗监护系统[J].中国数字医学, 2011, 6 (6) :45.

医学物联网 篇2

作为物流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港口在现代物流服务系统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国物流发展水平的体现。港口的国际化和信息化建设是增强港口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的关键所在。目前我国港口的国际化和信息化水平与发达国家港口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港口自身和物流产业的发展。加快我国港口国际化和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提升我国港口核心竞争力和物流服务效率的当务之急。

如图1所示,世界港口历经第一代运输中心、第二代服务中心、第三代国际物流中心的发展阶段,目前已开始向第四代供应链中心转型发展。现代港口作为全球综合运输网络的重要节点,未来将成为商品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人才流汇聚和共生的环保、智能、宜居社区,其功能将更加广泛,并呈现绿色、低碳、联盟、虚拟的特点。

2 第五代物联网港口设想

物联网港口指通过无线射频识别器、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传感器等信息识别和采集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将港口设备、运输工具、物流对象等接入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从而实现对物流全过程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智慧港口。物联网港口充分利用物联网感知、互联和智慧的技术特征,融合绿色环保、节能低碳的先进理念,使参与港口物流的各种资源实现更为广泛的互联互通,是一种全新的港口发展模式。

3 我国港口物联网发展现状

我国港口物联网发展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已经得到政府部门和港口企业的普遍重视:原交通部2005 年出台的《公路水路交通科技发展战略》将智能港口系统作为未来我国智能化数字交通管理技术的主要研究方向;有关科研机构已开始对智能港口系统进行研究;天津港、上海港、深圳港等国内主要港口也开始规划智能港口系统,目前已实现对港口集装箱作业全程的实时监控和实时数据查询。

继2008年上海港包起帆团队成功实施基于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集装箱电子标签项目后,江阴港、连云港港、宁波-舟山港、青岛港、大连港、深圳港盐田港区、虎门港等相继提出港口物联网或智能港口项目建设规划并陆续实施示范工程。

医学物联网 篇3

物联网技术是指通过射频识别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 按照约定的协议将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 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技术[1]。物联网从架构上可以分为感知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物联网技术在医学领域有了广泛的应用。在医院内部, 基于物联网的管理系统主要应用于医务人员的管理, 以及病人医疗信息、医疗设备信息和药品信息的存储、查询和统计分析等[2]。从长远角度来看, 伴随无线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 物联网技术还可以应用于远程医疗、远程护理、患者的跟踪和定位、医疗垃圾的处理等方面[3]。

1 医学装备信息化管理现状

大型综合医院的医学装备种类繁多、数量大。目前医院对医学装备的管理主要是采用条形码技术, 将医学装备的基本资料, 包括设备名称、科室名称、购买时间、启用时间、经手人、管理人等资料通过条形码的方式附于设备表面, 以方便管理人员进行查询和管理。条形码存储的只是设备的基本资料, 且是在设备采购、出库或者转移时才进行登记管理。因此, 现有的医学装备信息化管理手段比较单一, 功能比较简单。同时, 只对设备的基本信息进行条码管理使得医疗装备在配置、使用、维修和报废的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比如, 医疗设备的相关资料多, 存档和调用不方便;医学工程科无法实时了解设备的使用状况;医学装备在使用过程中信息反馈滞后等[4]。

2 基于物联网的管理模式

2.1 管理目标

基于物联网的医疗装备信息化管理的目标主要有两方面。首先, 信息化使管理工作具有实时性, 可以实现医疗装备信息的实时共享和传输, 有助于工作人员对设备信息的实时查询;其次, 信息化使管理工作变得更加有序, 医疗设备的嵌入式标签管理可以使医护人员更加了解设备的使用信息, 以便对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5]。

2.2 主要功能

现有的医疗装备管理系统已经搭建起一个医疗设备管理平台,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方便地实现设备间信息的交换和通信, 可以将两者的优势有效地结合。医疗设备管理系统主要是对设备全生命周期中的使用期和轮换报废期进行管理[6]。物联网的主要功能, 见图1。

2.3 实现方式

物联网技术主要是对医疗装备产生的信息进行管理。设备本身固有的信息称为设备的基本信息, 包括设备名称、科室名称、购买时间、启用时间、经手人、管理人等。同时, 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不断产生新的信息, 称为设备的使用信息, 包括设备的开机时间、运行状态、使用人、使用时间、使用地点等。物联网技术从系统架构上分为3层, 分别为感知层、传输层和应用层。物联网系统构架, 见表1。

系统的主要模块包括:设备信息采集和录入模块、存储模块、传输模块、管理分析模块、交互模块。通过嵌入式的无线射频识别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芯片对设备的使用信息和工作状态进行实时采集, 并定时回传至服务器。管理者可根据回传的资料对设备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3 物联网的支撑技术

3.1 自动识别技术

自动识别技术是以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为基础的综合技术, 是实现物体识别信息的自动采集和输入的重要手段和措施, 是一种高度自动化的数据采集技术。随着物联网的发展, RFID技术作为其中的关键技术, 在医疗方面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设备采购入院后, 将设备的基本资料写入配备RFID技术的标签中, 并通过传感器不断采集设备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使用信息, 将两种信息进行存储。使用带有RFID扫描头的掌上电脑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 PDA) , 甚至智能手机, 可扫描并读取设备的基本资料和运行状况[7,8,9]。

3.2 存储技术

装备的标签本身需要一个小型存储原件, 以便对设备的信息进行存储。设备需存储的信息包括: (1) 设备本身的基本信息, 是固定存储、不可更改的; (2) 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使用信息, 是不断产生的, 需要定时进行整理并对原有信息进行更新。因此, 需利用微型存储器对信息进行分类存储, 通过网络定期将信息上传至服务器。

3.3 无线通信技术

无线通信技术是利用电磁波在自由空间中传播的特性进行信息交换的一种通信方式, 医院使用无线通信技术对医疗装备进行信息化管理主要是对采集到的设备信息进行传输, 现有的无线网络使用的频段主要集中在2.42~2.4835 MHz, 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遵循的相关标准有IEEE 802.11。

3.4 终端技术

医疗装备的信息化管理需要长期不间断的监控, 因此固定终端是必不可少的, 固定终端可以随时接收设备传回的信息资料, 经过分析后如有故障会预警给管理员, 提示设备需要进行维修或者预防性维护等处理[10,11]。

移动终端指的是在移动通信设备中, 终止来自或送至网络的无线传输, 并将终端设备的能力适配到无线传输的部分。现有的移动终端具有强大的信息处理和分析功能, 是一个综合化的移动信息处理平台。搭载有RFID扫描头的移动终端能够直接读取设备信息, 也可以借助无线网络获取设备的基本资料和运行数据, 并对设备的运行进行分析, 若发现问题可以及时上报给管理员。

固定终端可以很好地实现对医疗装备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 而移动终端更加便携, 能够实现对信息的实时获取, 两者搭配使用使得医疗装备的信息化管理更加方便和快捷[12,13]。

4 应用效果预测与分析

利用物联网对医疗装备进行信息化管理可以有效地解决医疗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信息获取滞后的问题。利用传感器技术可以很方便地获取医疗装备的使用信息, 利用无线网络技术将设备的使用信息上传,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得知该设备的运行信息, 从而可决定是否提示管理人员对装备的现行状态进行处理, 故而基于物联网的医疗装备信息化管理更加有利于大型医院对医疗装备的管理。目前, 我院正在积极研发基于物联网的医学装备、中心供氧系统等。从预实验看, 该系统可以很好地解决目前管理中的诸多问题。但是, 基于物联网的医疗装备信息化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 需要在不断摸索中持续改进。例如: (1) 现有的装备管理体系大部分是使用条形码对医疗装备的基本信息进行存储, 装备需求简单、技术难度低、资金需求量小, 利用RFID技术后, 设备的管理费用将会增加; (2) 医院对无线网络有特殊要求, 无线网络的应用可能会对医疗装备的运行产生影响, 因此借助无线网络的管理模式并不适用于所有医疗装备的管理, 可以结合有限网络对管理系统进行补充; (3) 医院中使用无线网络通常涉及到隐私问题, 装备管理中一些数据资料上传至网络可能会导致数据的外泄,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物联网的应用。

5 总结与展望

物联网在医疗装备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使得设备的管理更加智能化、一体化, 为设备管理提供了更方便、快捷的管理方式[14,15]。从长远来看, 物联网在医院的应用远不止于此, RFID技术结合卫星通信技术可以应用于医院药品管理、医疗垃圾管理、放射源管理、新生儿管理等各个方面, 为信息化医院的建设提供便捷, 故而物联网具有无限的发展潜力。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物联网技术以及医学装备信息化管理现状, 探讨了基于物联网的医学装备信息化管理新模式及其支撑技术, 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

物联网新应用 篇4

联网脚环被用于跟踪非洲东部和中部濒临灭绝的黑犀牛。脚环提供每个犀牛的地理位置和移动数据并进行加密,以确保偷猎者不会获得这些数据,然后把这些数据发送到云中。如果出现偷猎者,反偷猎团队会获得警报,通过直升机、无人驾驶机和汽车狙击偷猎者。

第9名:智能马桶

智能马桶系统可以自动感应冲水次数和人流量,预知潜在维修需求,分析高峰期设备故障风险,避免乘客登机前排长队,眼巴巴看着两个空空的马桶上挂着“故障中”。

第8名:物联网售水机

售水机内置英特尔传感器进行通信,以生态友好的方式,为公众场所的水站提供经过净化的冷水,并通过网关联网,分析水质、检测泄露、空气污染等。联网售水机拥有太阳能供电的Wi-Fi热点和充电站,还可以帮助清洁你的水杯。

第7名:百事可乐Spire

餐厅老板不仅了解员工,还得熟知用户的购买习惯。百事可乐Spire拥有8个品牌的苏打水和6种额外风味,顾客随意混合。它内置连接到云的4G调制解调器,采用英特尔架构和英特尔客户管理系统,帮助百事可乐了解风味组合和供应比例,跟踪消费者的决策以调整新品研发计划。

第6名:智能健康秤

使用蓝牙连接的智能健康秤通过家庭网关通信,并将收集到的身体数据发送给相关医疗机构,把患者与医疗机构连接起来。这款健康秤里的传感器与基于英特尔Quark系统芯片(SoC)的网关相连。

第5名:物业检测Di-BOSS

Di-BOSS是一项数字建筑运营软件解决方案。纽约市的大型物业管理公司Rudin Management把英特尔物联网网关解决方案集成到几个所属物业中。在几周内,它们就开始在全面集成的控制环境内远程监测供电、供暖和供水设备。

第4名:Sprinkles纸杯蛋糕售货机

在纽约、达拉斯、亚利桑那州斯科茨代尔、拉斯维加斯、洛杉矶等地区,Sprinkles的纸杯蛋糕ATM会及时向公司发出补货提醒以及配送通知。内置英特尔酷睿i5处理器,用户还能远程管理各地的ATM机器,一天24小时都可以吃到美味的蛋糕。对于破产姐妹Max与Caroline来说,Sprinkles纸杯蛋糕售货机会是强劲的对手吗?

第3名:SteadyServ iKeg系统

基于英特尔技术的steadyserv ikeg系统,使用RFID和传感器技术收集啤酒桶数据,为酒吧主人提供有关库存状况的反馈信息,同时汇集市场数据,帮助分销商和酿酒商根据客户的口味推出量身定制的产品,从而更好地服务终端客户。

第2名:车队管理解决方案

英特尔和Vnomics正在为交通和物流行业开发定制解决方案,用于管理和检测车队数据。依托英特尔的集成技术,Vnomics整合了传感器、智能设备和实时数据分析,以提高货车的运行效率。Sala公司是一家领先的跨地区散货拼车运输公司,通过把所有车辆连接到Vnomics网关,使车队油耗降低了6%,每年节约大约400万加仑的燃料。

第1名:联网轮椅

物联网技术及油气田物联网建设 篇5

关键词:物联网,物联网架构,油气生产

1物联网概念及技术架构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有两层意思1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是互联网, 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2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因此, 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从技术架构上来看,物联网可分为3层: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感知层由各种传感器以及传感器网关构成,它的作用相当于人的神经末梢,它是物联网识别物体、采集信息的来源,其主要功能是识别物体,采集信息。 网络层由各种私有网络、互联网、有线和无线通信网、网络管理系统和云计算平台等组成,相当于人的神经中枢和大脑,负责传递和处理感知层获取的信息应用层是物联网和用户的接口,它与行业需求结合,实现物联网的智能应用。

2物联网发展

物联网的概念最初来自“传感网”,是作为重大IT技术提出来的。 1999年,在美国召开的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际会议提出,传感网是22世纪人类面临的又一个发展机遇。2003年,美国《技术评论》 杂志提出传感网络技术将是未来改变人们生活的十大技术之首。 到了2005年,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一文,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射频识别技术(RFID)、传感器技术将是其中的关键技术,2009年,美国工商业领袖的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 从此物联网的概念进入了国家的战略层,发达国家也纷纷效仿,提出相应的战略对策。

2009年8月7日,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发表重要讲话, 指出 “在传感网发展中,要早一点谋划未来, 早一点攻破核心技术” “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 加快推进传感网发展”;“尽快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或者叫‘感知中国’中心”。 近年来,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都加快了物联网发展的布局。 在各个行业,如石油工业、绿色农业、公共安全、城市管理、远程医疗、智能家居、智能交通和环境监测等各个行业均有物联网应用的尝试。

3油气生产物联网

根据中石油集团公司“十二五”总体规划以及油气田生产实际要求,急需加快面向生产操作过程的信息系统建设,通过信息技术与工业生产的融合,提高生产操作的自动化程度,保证生产持续、安全、稳定、高效的运行,为优化生产管理流程,实施精细化管理创造条件。

油气生产物联网系统就是利用物联网技术, 实现油气田井区、计量间、集输站、联合站、处理厂生产数据、设备状态信息在作业区生产指挥中心及生产控制中心集中管理和控制。 搭建油气田场站规范、统一的数据管理平台,支持油气生产过程管理,进一步提高油气田生产决策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油气生产物联网包括3个子系统(图1),以下对此3个子系统进行分析。

3.1数据采集与控制子系统

采集与控制子系统主要是利用传感、射频等技术,感知油气生产信息,建立覆盖油气全过程准确、可靠的自动化采集与控制子系统。 实现采集数据完善准确,过程控制精确到位,安全管理及时有效,系统控制稳定可靠。

数据采集与控制子系统包含4个主要功能:生产数据自动采集,生产环境自动监测,生产过程自动控制,物联设备状态监控。

采集子系统中,通过准确的数据采集才能真实地反映油气井数据的变化,指导油气井管理。 应当考虑到以下问题:

3.1.1传感器精度

数据采集所使用的传感器需要考虑精度等级;针对现场不同情况选择精度等级不同的传感器。

3.1.2环境条件

使用设备要考虑地区环境条件, 如北方地区需要考虑耐严寒、抗风沙,南方地区因环境湿度大,需要考虑防水等。

3.1.3仪表可管理性

主要体现在仪表采用合适的通讯协议, 远端实现仪表工作状态、生产日期、编号等的查询,使仪表校验等可控。

在控制子系统建设中, 设计理念上应当体现远端控制和就地控制相结合的理念。 具体来说,就是不能完全依靠远端控制信号进行控制,本地控制器一定要具有基本的逻辑处理能力,用于防止由于通讯链路故障或拥塞造成的部分控制信号不能及时到达而产生的危害因素, 另一方面还要防止现场出现紧急情况后远端不能及时发出控制指令而造成的现场生产失控。

3.2数据传输子系统

数据传输子系统主要是利用数据通信技术, 实现生产数据和视频图像的实时传输, 满足整个系统对数据的安全性、 实时性、稳定性等要求。 此系统可以实现井站的实时数据,指令的数据传输,以及图像的传输。

数据传输子系统采用有线和无线技术相结合的方式, 将井场、站库生产数据及视频信号高效、安全、稳定地传输到油气田监控指挥中心。 距站较近的井场、站站之间通过有线网络相连, 以光缆传输为主;井场和边远站库数据通过无线异构网络传输, 包括多载波无线信息本地环路(Mc Wi LL)、 全球微波互联接入(Wi MAX)、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PRS)、数传电台等无线传输技术。

3.2.1以太网和宽带网

以太网和宽带网是互联网的主要接入形式, 也是物联网传输的主要通讯载体。 在物联网网络中,有以太网或宽带接入条件的固定终端应用时,可以通过终端上的以太网接口接入到网络, 这种接入方式, 继承了以太网和宽带的大数据量和低延迟的特点,可以用于传输大数据量的文件信息和流媒体信息。 但受限于应用网络,比如在新疆油田公司各作业区,各类站库、油井、水井位置大多处于沙漠、戈壁地区,使用受到限制。

3.2.2 GPRS / CDMA / 3G无线网络

移动无线网络,GPRS / CDMA / 3G等将成为未来物联网中主要的移动通讯载体,因其具有无布线、易布置、流动工作的特点, 将被大量应用在需要移动传输数据和不利于布线布网的野外场合。 但这种网络由于无线交换的特点,具有一定的时延,且带宽有限,一般用来做实时性要求不高和数据量不大的场合,而且使用存在向电信运行商付费问题。

3.2.3 WLAN无线网络

WLAN无线网络是以太网、宽带网的末端延伸,属于区域内的无线网络,兼有以太网、宽带网的优点,又具备GPRS / CDMA / 3G等网络的部分无线功能, 在无线联网中发挥重要作用。 但WLAN无线网络应用的范围,既受限于无线路由的信号范围,又受限于以太网、宽带网的接入,因此,一般应用在宽带接入的末端不适合布线的场合,并作为以太网、宽带网的重要补充。

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视频监控系统通过录像机、矩阵、云台摄像机实现视频监控系统的图像切换、录像资料调用。把录像机、矩阵、云台控制指令进行存储,可以实现对各种监控系统的控制,当接收到传感器发出的感知信号,就可以联动视频监控系统,调用多个视频监控图像,从不同角度监看目标的局部细节和周边区域的图像。

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油田视频监控系统,不仅可以使防盗报警、门禁控制、消防火灾报警、视频监控系统联动,还可以实现感知信息与视频监控系统联动,可使物品获取视频感知信息, 使现有的视频监控系统发挥最大的应用价值。

在建设过程中,对不同井、站视频的监控,需要针对不同场地视频监控提出适当的带宽要求, 需要制定视频传输带宽占用标准,不能无限制扩大,必要时可多种数据传输网共同采用。

3.3生产现场监控与管理子系统

生产现场监控与管理子系统主要是利用实时采集的生产信息,建立覆盖油气生产、处理全过程的生产管理、预测预警系统。 实现生产过程实时预警, 控制参数实时调整, 数据信息实时发布,管理决策及时到位。 此系统可以实现生产的实时检测、生产动态设备分析,设备管理等功能。

油气生产现场监控与管理子系统主要包含以下功能: 油气水井生产监控、远程自动计量、油气集输生产监控、生产环境监控、气体监测、防盗防泄漏监控、生产动态实时监控、故障预警、 系统管理、数据管理、物联设备管理。

由于物联网由大量的机器、设备构成,缺少人对设备的有效监控,并且数量庞大,设备集群等相关特点造成的,安全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设备本地安全问题。 由感知节点多数部署在无人监控的场景中,存在人为破坏的隐患,它们的数据传输和消息也没有特定的标准,所以没法提供统一的安全保护体系。

(2)核心网络的传输与信息安全问题。 核心网络具有相对完整的安全保护能力,但是由于物联网中节点数量庞大,且以集群方式存在,对于单一的油气井或计量站来说,数据量不大,但是对于上千口油井来说,数据量是比较大的,因此会导致在数据传播时, 由于大量机器的数据发送使网络拥塞, 产生拒绝服务攻击。 同时由于要兼顾控制的及时性,有必要建立分布式数据库服务器和分布式应用服务器。

(3)物联网业务的安全问题。 随着物联网的发展,传感器的数目将呈几何级数的发展, 对物联网机器的安全信息进行管理成为新的问题,需要建设统一的安全管理平台,增强系统的安全性、保障各类业务的应用。

4总结

医学物联网 篇6

在“物联网与感知矿山专题讲座”之三“论感知矿山物联网的特征与关键技术”中指出,第三方应该可以方便地在感知矿山物联网应用平台上开发新的应用服务,以适应煤矿企业不断变化的需求[1]。本文仅举几个例子来说明感知矿山物联网应用的这种需求;然后给出煤矿行业物联网的四层基本架构,并简要分析各层的应用;最后说明煤矿行业物联网建设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1 感知矿山物联网M2M平台

物联网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其M2M应用平台[2],它主要实现各种数据信息集成,包括统一数据描述、统一数据仓库、数据中间件技术、虚拟逻辑系统构建等,并在此基础上构成服务支撑平台,为应用层各种服务提供开放的接口。M2M平台的核心在于能为服务商或第三方提供方便的接入服务,这也是感知矿山物联网区别于综合自动化的关键点之一。这种变化的应用需求随时可能产生。

1.1 完善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需求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明确要求煤矿在2013年6月底前完成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即监测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的建设[3],要求根据井下采掘系统的变化情况及时补充完善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加强培训,确保入井人员熟悉各种灾害情况的避灾路线,并能正确使用安全避险设施。

配备“六大系统”后,这“六大系统”是否能够正常工作,特别是在灾后能否继续可靠工作,对于指导井下人员避险是十分重要的。采用物联网技术,可实现与矿工的双向信息传输,将“六大系统”的工作状况实时反映给矿山管理部门和每个矿工。感知层网络的灾后重构问题也是需要研究的问题,研究如何在灾后监测到“六大系统”的状况,并将正确避灾路线及时通知到井下每个人,这就需要感知矿山物联网的感知层与应用平台是完全开放的,适合“六大系统”服务商将其服务提供到网络上,以供矿山使用。

1.2 领导带班下井的需求

2010年7月19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确规定煤矿、非煤矿山带班的主体是矿领导[4]。“矿领导带班下井”制度就是为了促使煤矿及其领导真正重视安全生产、切实落实各种安全生产措施。国家煤监局局长赵铁锤表示:只要煤矿领导坚持带班下井,相当一部分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特别是当煤矿发生严重险情时,带班领导在采取立即停产、排除隐患、组织撤人等紧急处置措施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矿领导的指挥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对情况的全面了解和快捷便利的通信指挥手段。为了使矿领导能够在井下充分发挥出指挥能力,需要为其提供与地面类似的指挥条件,如通信、监测监控、事故情况、影响范围、辅助决策手段等。

如何实现这种新的需求需要众多的科技工作者进行深入研究和开发,同时也需要感知矿山物联网能方便地为他们提供服务开发的应用平台。

1.3 煤矿灾害监测的需求

煤矿井下灾害危险源分散且随开采活动而变化,现有的声发射监测系统、冲击地压监测系统、电磁幅射监测系统等基本上采用集中式监测、有线传输的方式,功能单一。而研究表明,利用基于煤矿煤岩结构变形失稳的多参量前兆信息特征参数的相互耦合关系,建立统一的冲击地压多参量分级预测准则及技术体系,形成基于微震、电磁辐射系统的多参量前兆信息识别与预测技术是目前较好的矿山灾害监测方法。而上述监测系统分别是由不同厂商生产的,难于实现多参数的监测。利用物联网分布式感知技术,可同时实现微震监测系统、电磁辐射监测系统、声发射系统,实时感知煤岩动力灾害孕育、演化和诱发过程中的异常特征和前兆信息,并进行各种信息的融合分析,实现煤岩动力灾害危险性多特征信息的实时感知。

2 煤炭行业物联网应用

煤炭行业物联网应用分为4个层次,如图1所示,每个层次的职能和要实现的目标各不相同。对于地方煤矿,有的矿业集团级物联网层由县(市)煤炭行业物联网来承担。

显然,图1中的感知矿山物联网层是各个矿山地面和井下的物联网,是整个煤炭行业物联网建设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最能体现煤炭行业物联网特征的内容。“物联网与感知矿山专题讲座”之一、二、三中已经阐述了感知矿山物联网的架构、核心内容和特征,这里就不再赘述。

2.1 矿业集团物联网应用

2.1.1 矿业集团自有网络组网格局

矿业集团物联网应用基本以网络化监测和管理为主。兖矿集团、淮北矿业集团、神华集团、山西潞安矿业集团等均已实现将煤矿综合自动化系统的信息上传到集团公司。

集团公司总调度室通过直观、生动的组态图和表的形式查看各单位及汇总安全生产监测信息、工况信息以及告警、故障信息。系统监测信息采用Web发布,供用户通过浏览器访问,同时将实时数据存储至历史数据库中供通防数据分析系统及其它专家系统调用。

集团公司领导及专业部室可直接通过桌面计算机终端查询生产经营、环境安全监测等文本信息和图像信息,将生产现场的安全监测信息和束管监测数据进行采集处理。例如兖矿集团通过RPR监控数据网络,将煤业公司所属南屯矿、兴隆庄矿、鲍店矿、北宿矿、济二矿、东滩矿、济三矿、杨村矿等8个煤矿共3 004个测点的数据上传。

2.1.2 租用运营商网络组网格局

随着煤矿资源的重新整合,加上各集团在外地并购资源,建设新的矿井,同时也有许多矿业集团矿山分布比较分散,因此,矿业集团自己布专网的方式并不适用,宜采取从运营商租用线路或信道的方式。

淮北矿业集团、徐矿集团、肥城矿业集团、山西潞安矿业集团、神华集团等均采用租用线路的方式,而且可以预料,随着全国煤矿资源的不断整合,各矿业集团在外地开矿越来越普遍,租用线路将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2.1.3 需要增加矿业集团物联网应用范围

目前,矿业集团物联网主要是将各矿瓦斯监测信息和部分综合自动化系统的信息联接到集团,实现对矿井运行情况的监控。大部分集团已实现了人事、财务、医保、煤炭营销、设备租凭管理等网络化管理和办公自动化,但仍需要从集团战略发展出发,使物联网充分运行在资源整合与分配、全局科技发展及人员培训等与全局相关的层面上,同时对各个矿山的运行、安全、环保、产量等各个层面进行监督和管理。

2.2 省级煤炭行业物联网应用

目前,省级物联网主要是出于安全监管的目的而建设,其功能以瓦斯信息上传至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为主。

2.2.1 省级物联网主要功能

2005年国家安全监督管理总局37号文、2008年安监总煤装41号文等文件均要求煤矿安全监控必须实现联网,未联网的应责令停产整顿。

这样各省已建或在建的省级煤炭信息联网,其内容几乎无一例外均是以煤矿安全管理为重点的。例如山西省2003年6月开始建设省级煤矿瓦斯监测监控网络系统,工程建设包括全省高瓦斯和按高瓦斯管理矿井的瓦斯监测监控系统,以及各级煤炭安全管理部门的网络平台建设和软件开发,建成集数据、语音、视频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信息网络,覆盖了省煤炭工业局、10大煤炭集团公司及子公司,11个市、66个县和10个煤矿安全监察分局。

2.2.2 近期可能的发展

过去省级联网基本是将各矿业集团的瓦斯监测信息上传至省里,但随着国家安全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安装使用和监督规定,预计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信息也将很快被要求上传到省里。另外,随着2010年11月15日“煤矿领导带班下井及安全监督检查规定”的执行,领导下井排班的信息也将会被要求上传到省里。结合人员定位系统,省级安全监察机构里将可直接监督领导下井情况。

2.2.3 需要增加省级物联网的功能

目前,煤炭行业省级联网主要以实现煤矿安全监督管理为主,是按照各种文件的要求被动进行的。如何发挥省级煤炭行业物联网在省内煤矿资源的管理、安全监管和环保监管等方面的积极主动作用,真正发挥煤炭行业物联网的作用,实现绿色、安全、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非常值得关注的课题。

2.3 国家级煤炭行业物联网应用

目前,除煤安管理外,基本上没有形成国家级煤炭行业物联网,需要利用物联网技术加强国家对煤炭资源进行统筹管理和战略性规划。煤炭是一次性能源,又是碳排放的主要因素,从国家层面规划低碳经济,监测和管理碳排放是非常必要的。国家级煤炭行业物联网同时也能对全国煤矿进行安全监督。

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对全国煤安产品的监督管理是一个很好的设想。目前,煤安管理部门正在酝酿利用RFID技术实现煤安设备从生产、运输、使用直至报废全过程的监控管理。应该说这是煤炭行业物联网的一个很好的典型应用。这就更需要健全图1所示的四级层次结构的煤炭行业物联网,同时将各煤安设备制造企业也纳入到网络中来。

3 煤炭行业物联网建设需注意的问题

3.1 充分认识和理解感知矿山物联网

煤炭行业应充分认识到感知矿山物联网建设目的是将煤矿生产成本控制与管理、物料控制与管理、设备监控与管理、生产调度与生产数据统计分析等技术应用于煤矿经营与生产管理过程,通过MES承上启下作用和计算机网络与数据库支撑系统将PCS、MES、ERP和企业网服务系统集成,实现企业的信息流、物流、价值流优化集成,实现煤矿的优化控制、优化运行和优化管理,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和竞争力,而不是仅仅为了实现煤矿生产设备的监测与控制。

因此,煤炭行业各级领导和各级管理部门、各级技术人员要积极参与到感知矿山物联网系统的研究与学习中来,从煤矿生产、安全、管理和运营的各个方面来理解感知矿山物联网的作用,提出本矿对物联网系统的实际要求,探讨在物联网模式下煤矿运行的具体模式,以便尽快适应物联网矿山运行的要求。

3.2 统一规划设计,逐步实施

感知矿山物联网模型最主要的特点是可以根据矿山规模、现代化水平、开采方式等进行灵活的调整,以适应各种不同类型矿山的需要。因此,它也适用于对已投产的矿井进行物联网改造,其模型适用于统一规划设计,逐步实施。要重视网络平台、数据平台和应用平台的建设,进行主要子系统建设或接入;对于系统中各子系统接入方式,采用招承包商方式,由承包商来协调各子系统厂商的接入方式问题。

3.3 运行与管理

已投产煤矿通常己经有一套固定的运行方式和管理模式,这些运行方式和管理模式中并未考虑到物联网的运作方式。而感知矿山物联网系统的实施将打破煤矿现有的运行与管理方式,从组织机构到具体操作模式均会有较大的变化。各个独立子系统的操作原来由各个区队在各个不同的地点实现,如皮带的操作由皮带队负责,水泵的运行由机电队负责等。实现感知矿山后,这些子系统基本上都集中到监控中心来操作。如何管理这些原属于各个区队的职能与工作,是成立相对独立的综合自动化科室还是简单的集中各个区队的人员,这些都需要提前做好准备,对新的运行方式进行论证和讨论。

随着感知矿山物联网系统的建立运行,各个管理部门的职能和工作也将发生相应的变化,同样需要提前做好相应的运行准备工作。

3.4 物联网人才

物联网综合利用了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又与煤矿生产过程、管理模式、运营方式等紧密结合。应该说煤矿这几年通过人才建设与积累,拥有了一些上述各方面的人才,但这些人才相对知识较为单一,综合上述几方面知识的人才还是严重不足。为避免感知矿山物联网建立后无人维护与管理,迟迟不能发挥效率,在引进人才困难的情况下,应通过学习和培训逐步积累综合性人才,以适应感知矿山物联网的要求。

3.5 技术准备

感知矿山物联网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感知层与控制层所连接的底层子系统是关键,需要提前做好技术上的准备。为此,需要进行各种子系统的自动化集成的准备工作,如各种供电系统均应具备微机综保装置,皮带控制系统具备联网接口,其它泵房系统等也均用PLC进行控制,以有效避免系统改造的重复投资和设备浪费。

3.6 重视标准建设

感知矿山物联网应该是一个开放式应用体系,可为任意服务提供商及第三方提供标准化的应用服务供给,给用户提供方便的服务添加与服务删除,为设备供应商提供方便的接口。因此,加强矿山物联网关键技术协议与规范、统一应用平台与中间件等标准是重要的。

3.7 重建设更要重应用

物联网是典型的以应用为驱动而迅速发展的,只有应用才能体现其价值。要避免重建设,轻应用,为面子、迫于政策而建设的情况,使感知矿山物联网动态详尽地描述并控制矿山安全生产与运营的全过程,实现高效、安全、绿色开采的目标,保证矿山经济可持续增长。

4 结语

感知矿山物联网M2M平台应是一个开放式平台,第三方应该能方便地在该平台上开发新的应用服务,以适应煤矿企业不断变化的新需求。在煤矿行业物联网的四层结构中,感知矿山物联网建设是重点和难点。各矿业集团、省级及国家级监管机构应特别重视对感知矿山物联网的建设,以建立高效的煤矿行业物联网。

摘要:指出感知矿山物联网M2M平台应为应用层服务提供开放的接口,适应完善安全避险"六大系统"、领导带班下井、煤矿灾害监测的需求;给出了煤炭行业物联网的四层结构,指出感知矿山物联网建设是整个煤炭行业物联网建设的重点,其它层次以煤矿安全管理和资源管理为主,并分析了矿业集团级、省级、国家级煤炭行业物联网的应用方式;提出了煤炭行业物联网建设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物联网,感知矿山,M2M平台,安全避险,六大系统

参考文献

[1]中国矿业大学物联网(感知矿山)研究中心.感知矿山物联网总体规划方案.2010.

[2]AndréZimmermann,Inge Gronbaek.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EB/OL].[2010-12-15].http://www.eurescom.eu/Public/Projects/.

[3]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0]146号[EB/OL].[2010-12-16].http://wenku.baidu.com/view/13ee9fc2d5bbfd0a7956732c.html.

医学物联网 篇7

马凯副总理强调, 要实现物联网健康有序发展, 必须要正确处理好以下几方面关系:一是市场与政府的关系;二是全局与局部的关系;三是创新与合作的关系;四是发展与安全的关系。在处理好这四个关系的基础上, 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 着力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按照需求牵引、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原则, 瞄准物联网技术前沿, 把握未来发展方向, 围绕国内产业急需, 着力突破物联网核心芯片、软件、仪器仪表等基础共性技术, 加快研发智能传感器、大数据处理、服务集成、行业应用软件等关键技术。在技术创新中, 要高度重视标准制订工作, 要进一步完善物联网标准协调机制, 抓紧制订一批基础共性、重点应用和关键技术标准, 加快构建科学合理的物联网标准体系。同时要积极推进我国物联网标准国际化工作, 不断扩大我国主导的物联网国际标准领域, 大力提升我国标准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在技术研发和标准制订中, 要创新体制机制, 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 加快建立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

第二, 积极推进重要行业领域应用示范。面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需要, 商贸流通、物流配送智能化需要, 节能环保和生态文明建设需要, 加强安全生产保障能力, 遏制重特大事故的需要, 农业生产和农产品生产流通管理精细化需要, 以及提升社会化管理, 深化管理智能化水平的需要, 在各行各业各领域做好物联网应用示范工作, 并认真总结经验, 大力开展规模化应用,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维护国家安全。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要继续发挥先行先试作用, 为全国物联网发展积累经验。

第三, 统筹推动物联网产业协调发展。下大力气把整个产业链打通, 重点发展与物联网感知功能密切相关的制造业, 与物联网通讯功能密切相关的制造、运营等产业, 大力发展物联网服务业, 推进相关产业协调发展, 形成产业链上下联动、共同促进的发展格局。同时要大力优化物联网产业组织结构和区域结构, 大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联网骨干企业, 积极发挥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作用, 鼓励发展特色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区, 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物联网产业集群。

第四, 切实提升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加强物联网安全保障技术、专业安全产品的研发, 尽快形成一批自主研制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有效保障信息采集、传输、处理等各个环节的安全可靠。要加强信息安全监督管理, 完善安全等级保护制度, 建立健全物联网安全测评、风险评估、安全防范、应急处置等机制, 增强物联网基础设施、重大系统、主要信息等的安全保障能力。涉及国家安全和重要基础设施的物联网, 在应用系统解决方案、核心设备以及服务等方面必须立足于自主可控。要加强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 保护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 建立健全信息安全预警机制, 严厉打击危害信息安全的违法行为。

医学物联网 篇8

国际电信联盟日前审议通过了我国提交的“物联网概述”标准草案, 使其成为全球第一个物联网总体性标准。

据悉, 该标准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在2011年5月发起立项, 并作为该标准的编辑人单位, 组织国内相关单位提交了标准文稿。标准涵盖物联网的概念、术语、技术视图、特征、需求、参考模型、商业模式等基本内容, 反映了我国在物联网行业的利益诉求, 有利于转化我国已经形成的相关研究成果, 对于指导和促进全球物联网技术发展、产业进步、成果应用等也具有重要意义。

物联网改变执法 篇9

可以说,物联网不仅能提升执法人员的办案能力,还能加强责任感和公共安全,已成为一种切实可靠的解决方案。

下面这几个案例可以表明物联网产品和服务给执法界带来的影响。

Yardarm Technologies

最近一家名为Yardarm Technologies的初创企业颇受关注。其智能枪支概念配备了方向感应器、陀螺仪、无线GSM和蓝牙低功耗技术,每当枪支开火,它都会监测并记录数据。

Yardarm是一家加州武器技术研发创业公司,从面向消费者市场的“智能”枪支做起,几经战略转型,升级成为现在这套面向军队、警察、安保以及私营军事公司的智能枪支“云”管理系统 。

警员使用武器时,这项技术能同时确保警员的安全性和透明度。传感器和定位装置可以跟踪枪支的方位以及确切的开火时间,有助于在警员使用武器时消除部分神秘性,还能自动发送警报,通知调度员及其他警员具体何时提供支援、哪里需要支援。

而所收集的数据经加密后会发送到Yardarm的云(RTCC),然后由警方的定制软件加以处理,警方可以针对自己的具体要求来设计该软件。通过RTCC,监控者可以查看手枪的所在位置、手枪内是否有弹匣、手枪是否和警员分开,以及通过内置的传感模块提供的大致的射击方向。加利福尼亚州圣克鲁斯和得克萨斯州卡罗尔顿的警察部门已经在开始测试这项技术。Yardam计划在2015年年初正式推出该技术。

其实,该技术诞生的也是有背景事件的。2014年8月,美国密苏里州弗格森一名18岁男子在警察执法过程中遭到枪击导致身亡。由于警察自己以及周边单位没能够提供枪击发生时拍摄的视频,民众对于警察执法权利产生了非常强的不信任,最终导致大量民众聚集在弗格森进行抗议,一些民众在白宫网站上发起请愿,要求强制执法者在执法时配搭相机,从而能够在出现类似事件的时候提供足够的证据。

给每一位警官都配上GoPro或类似的可穿戴式执法记录仪并非难事,事实上美国警察的巡逻车中都已经配备了执法记录仪。而Yardarm的解决方案则为执法者提供了另一种思路。这样一来,警察、军队等有大规模枪支管理需求、并且可能会遇到类似争议的组织,就可以利用RTCC来统一对枪支进行管理了,能够随时监控枪支状态,还能避免随身携带GoPro等附加设备的麻烦。

实时监控枪击

ShotSpotter系统由一家名为SST的公司研发而成,它依赖安装在整个城市、小镇或大学校园的众多联网麦克风,可识别枪支在公共场所何时开火,帮助警方找出开火的枪支可能在哪里。该公司表示,这些麦克风可以覆盖多达10平方英里的范围,旨在测量“本质上是爆炸声的音量大小”。麦克风将听到枪响时记录的数据发送到警察部门的计算机上,然后计算机计算枪声传到麦克风所用的时间,从而估算出枪支方位。

对警方来说,这项技术意味着调查人员不会只接到来自目击者的枪击报告,有望帮助警员更迅速地锁定作案中的枪手的位置。该技术有望推动长远变化,在地图上标出枪击事件在哪些地区频发。目前,这一项技术已经部署在美国的几个主要城市,包括加利福尼亚州奥克兰、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和印第安纳州南本德。奥克兰市长Jean Quan表示,“奥克兰市在2013年美国各大城市凶杀案中降幅最明显,这一部分要归功于该市部署了ShotSpotter。”

可穿戴设备

目前,一些警察部门已开始测试谷歌眼镜,看其是否有助于执法工作。近日有消息称,迪拜警方已向广大警员发放谷歌眼镜,与警方自己定制开发的面部识别软件配合使用。

有些人认为谷歌眼镜太贵(每付1500美元),可能不适合执法领域,为此摩托罗拉已开发出了机械战警式的HC1头戴式电脑。该设备配备降噪麦克风和耳塞系统,让那些处于密集人流或其他嘈杂环境中工作的人可以清晰地沟通。如果用户需要获得身边区域的全部视野,可调整微型显示屏,显示屏还能响应语音命令,启动文档或应用程序。

佩带在身体上的摄像头似乎即将成为全美警员的必备装置,有些摄像头可以将视频直接发送到云端数据库。密苏里州弗格森镇的一线警员已开始佩戴摄像头。而一项向白宫请愿的活动呼吁出台《Michael Brown法》,要求各个级别的警员必须佩戴摄像头,目前已有15.7万多人签名。

医学物联网 篇10

1 感知质监, 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 (The Internet of things) 是指通过射频识别 (RFID) 、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 按约定的协议, 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 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 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它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 如射频识别 (RFID) 装置、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等种种装置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 让所有的物品都能够远程感知和控制, 从而形成一个更加智慧的生产、生活体系。简而言之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目前也不乏物联网技术在质监中的应用案例, 如使用了物联网传感器设备的电梯应急系统, 电梯应急系统在电梯内安装传感器设备, 充分运用互联网把有关电梯困人信号接入应急指挥平台, 系统通过快速记录信息, 数据交换平台把需要处理的事故、信息数据发送至相关电梯维保单位、救援站、使用单位等, 实现呼救、事故隐患举报等事件处理的自动化。产品溯源方面也有使用物联网技术中的射频识别技术的案例, 以RFID为标识手段, 将EANUCC编码体系 (全球统一标识系统) 应用于从种植、养殖到加工、零售的过程控制和信息传递, 同时结合“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 (HACCP) 应用, 则可以有效地对食品、农产品供应链全过程进行跟踪与追溯。质监部门已有将物联网技术应用进口食品追溯工作的实践, 但尚处于部分和分散的状态, 如何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使质监行业信息化更好走向感知化是我们下一步建设的重要内容。

2 质监互联, 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

移动互联网, 就是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二者结合起来, 使移动用户也能通过移动设备接入互联网。移动互联网采用国际先进移动信息技术, 整合了互联网与移动通信技术, 将大量信息及各种各样的业务引入到移动互联网之中, 搭建了一个适合业务和管理需要的移动信息化应用平台, 提供全方位、标准化、一站式的移动业务服务。目前质监的移动办公系统、移动执法系统、移动巡查系统、移动监管系统等都是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实现了质监业务的互联互通,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使用有以下特性:

(1) 高便携性:除了睡眠时间, 移动设备一般都以远高于PC的使用时间伴随在其主人身边。这个特点决定了, 使用移动设备上网, 可以带来PC上网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即沟通与资讯的获取远比PC设备方便。

(2) 隐私性:移动设备用户的隐私性远高于PC端用户的要求。不需要考虑通讯运营商与设备商在技术上如何实现它, 高隐私性决定了移动互联网终端应用的特点——数据共享时即保障认证客户的有效性, 也要保证信息的安全性。

(3) 应用轻便:除了长篇大论, 休闲沟通外, 能够用语音通话的就用语音通话解决。移动设备通讯的基本功能代表了移动设备方便、快捷的特点。

基于这些特性, 我们在进行“智慧质监”建设时, 可以通过网络技术将需要了解的质监业务信息上传到网络服务器, 并由网络服务器保存管理, 把质监业务从纸质文档上解放出来;再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 使用手机等移动终端, 将需要了解的质监业务信息的交流地点从办公室解放出来, 实现异地办公、异地执法, 提高工作效率。

3 智能质监, 充分利用云计算技术

云计算能够将所有的计算资源集中起来, 并由软件实现自动管理, 可以凭借高端服务器、海量存储、云操作系统、信息安全技术打造领先的云基础架构, 实现质监云、质量安全云等行业云应用, 可实现资源集约化、数据一体化、管理服务化, 全面提升质监工作效率, 为质监信息化领域带来便捷与安全保障。

近年来, 质量安全、特种设备安全、食品安全已成为举国关注的焦点。采用基于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的食品安全解决方案, 为质量安全监管部门、经营企业以及消费者提供综合化的信息服务平台。利用物联网技术进行数据采集, 在搭建的数据采集平台基础上通过云计算中的Saa S服务模式为质监管理部门、经营企业、消费者提供全程可视、可跟踪、可溯源的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可基于云计算技术和云服务模式进行质监信息资源整合, 将IT平台、数据资源以及运维人员整合, 形成高效的质监云平台, 提供智能化的分析数据。

总之, 建设智慧质监的整体战略就是基于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 实现质监信息化与质监实体系统的深度融合, 切实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实现质监实体系统的协同高效运作。建设智慧质监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不可急于求成, 必须遵循真理、稳步扎实, 任重而道远, 感知+互联+智能=智慧。

摘要:本文对“智慧质监”的概念, 主要特点进行详细阐述, 提出了通过物联网技术、移动互联技术、云计算技术来实现“智慧质监”。

关键词:智慧质监,物联网,移动互联,云计算

参考文献

[1]叶东辉, 何政.“智慧质监”建设要充分应用物联网信息技术-“中质信维杯”质检信息化优秀伦文, 2012.

上一篇:学习台阶下一篇:档案信息化建设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