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新未来

2024-06-25

物联网新未来(精选12篇)

物联网新未来 篇1

1 家居物联网的概念与内涵

继计算机和互联网之后,物联网被誉为世界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物联网已成为国内外新一轮信息技术竞争的关键点和制高点。物联网能应用于工业、交通、物流、电力、环保、军事、公共安全、生活等。在物联网的众多应用中,民众最关心的是与个人生活直接相关的应用,例如安防系统、控制系统、娱乐系统、舒适系统、节能系统、家电系统等。因此,为了能把行业应用的物联网与个人生活应用的物联网有所区分,可以把与个人生活直接相关的物联网称为家居物联网。近年来人们的家庭住宅观念发生了巨大改变,家居物联网将成为现代化住宅的发展趋势。本文从基本概念与内涵、网络架构、技术体系等几方面对家居物联网进行论述。

家居物联网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把需要的物体与互联网和通信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其实说得简单些,就是让物与物联合在一起,用一种方式就能自由调配它们,比如手机,就是在家居物联网技术用得最多,也是今后普及到每个人生活中最简单的终端,通过机控制而实现的家居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是最亲民的。家居物联网本身并不是一个全新技术,它是在已经发展起来的传感、识别、接入网、无线通信网、互联网、云计算、应用软件、智能控制等技术基础上的集成、提升、汇总和融合。

2 家居物联网的网络架构

家居物联网系统是物联网域中的最小集成单位,是实现统一融合的物联网络的最小系统,其技术构建可用“DCMC”来概括,即Device (设备)、Connect (连接)、Manage (管理)以及Customer (用户)。其组成如图1所示。

家居物联网的设备层主要实现数据的采集以及信息的发布。包括传感器、集成RFID识别等新型技术的物联家电终端、二维码标签以及通信模块等设备。

家居物联网的数据互联层实现不同的数据传输类型的协议互联,是整个家居物联网的数据传输通道。通过数据的互联实现终端设备的组网通信,而不再是单一的“信息孤岛”,实现对于GSM、RFID、Wi-Fi、蓝牙等技术的互联。

家居物联网的控制管理层是整个家居物联系统的核心,通过它可以对家中的终端设备(包括空调、洗衣机等)进行控制、管理以及提供智能的分析处理。并可以实现人与家居物联网络的交互,实现互联世界对物理世界的操作。

家居物联网的用户对象层是家居物联网的使用者。通过语音合成技术构筑良好的人机交互机制,通过对管理层下发命令来控制整个家居物联网络,而物联网的信息可以通过语音合成进行语音的播报反馈给使用者。

3 家居物联网的技术体系

家居物联网是一种综合性应用,它涉及感知、控制、网络通信、计算机、软件、嵌入式系统、微机电等技术领域,因此物联网技术是一个技术体系而不是一项单一技术。目前,对物联网技术体系比较完善的划分是包含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和支撑技术在内的多种技术的融合,其体系模型如图2所示。

家居物联网关键技术是物联网架构中每一层的关键性核心技术。感知层关键技术主要是传感器技术和射频识别技术。传感器技术将物理世界中的物理量、化学量、生物量转化成可供处理的数字信号。射频识别技术实现对物联网中物体标识和属性信息的获取。根据物联网的工作范围,网络层关键技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体积小、能量低、存储容量小、运算能力弱的智能小物体的互联;另一部分是智能终端的互联;应用层关键技术包括海量信息处理技术和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技术。海量信息处理技术对收集的感知数据进行处理,涉及数据存储、数据挖掘、并行计算、平台服务等。

家居物联网支撑技术包括嵌入式系统、微机电系统、软件和算法、电源和储能、新材料技术等。其中,微机电系统实现对传感器、执行器、处理器、通信模块、电源系统等的高度集成,是支撑传感器节点微型化、智能化的重要技术。新材料技术是应用于传感器的敏感元件实现技术,包括湿敏材料、热敏材料、压敏材料、光敏材料等,可以使传感器的灵敏度、尺寸、稳定性等特性获得改善。

家居物联网共性技术涉及网络的不同层面,主要包括家居物联网架构技术、标识和解析技术、安全和隐私技术、网络管理技术等。其中,家居物联网架构技术旨在形成家居物联网的统一架构,支持不同系统的互操作性,适应不同类型的物理网络和物联网的业务特性。

4 家居物联网的发展现状

国外家居物联网的发展情况:自从世界上第一幢智能建筑1984年在美国出现后,美国、加拿大、欧洲、澳大利亚和东南亚等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先后提出了各种智能家居的方案。智能家居在美国、德国、新加坡、日本等国都有广泛的应用。新加坡模式的家庭智能化系统包括三表抄送功能、安防报警功能、可视对讲功能、监控中心功能、家电控制功能、有线电视接入、住户信息留言功能、家庭智能控制面板、智能布线箱、宽带网接入和系统软件配置等。

相比于国外,我国对家居物联网的相关产品的研发起步较晚。从目前中国的国情来看,实用型与舒适型应当成为家庭住宅建设的主流,舒适型面向中等偏上收入者。但是住宅是一项使用寿命较长、一次投资较大的特殊商品,因此,建设时的标准必须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目前在我国家居物联网被定义为:利用4C (自动控制、计算机网络、无线通信、IC卡)技术,通过有效的传输网络,将多元信息服务与管理、安全防护与物业管理、住宅智能化系统进行集成,以提供高技术的智能化住宅小区的服务与管理为手段,以期实现快捷高效的超值服务与管理,提供安全舒适的家居环境。

目前,家居物联网一般要求有三大功能单元:第一,必须要有一个功能非常强大的智能家居系统平台;第二,必须要有一个完整的综合性的家居布线系统;第三,必须要有家庭内部进行控制的互联网、连接外网的宽带互联网和家庭内部各种家电进行控制的家庭控制网络,有这三种网络支撑的系统才能叫做真正的家居物联网系统。

5 家居物联网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家居物联网在我国的发展已有十几年,其最初出现在上海的高档住宅区,由于前期大都在炒概念,所以发展速度相当缓慢,且认可度不高。在家居物联网发展期间,诸多问题浮出水面,首先就是家居物联网产品的质量参差不齐,由于开发家居物联网产品的大部分是中小企业,资金实力有限,产品在开发时由于投入资金有限必然影响产品质量,而质量的缺陷往往使企业死在发展的道路上。

其次,家居物联网缺乏统一的标准也是使其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与其他行业的发展类似,由于企业的利益之争,形成了多个技术标准和联盟,使得所规定的标准只在小范围内适用,并没有真正实现完全的统一。国内的很多中小企业采用的技术标准更是几乎每家都不一样,使得家电和智能系统不匹配,这样就给用户选择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另外,国内和国外的家居物联网的标准相差很多,也是一大问题。

第三,家居物联网推广不开的又一原因就是它不是生活必需品,价格过高。家居物联网由于其自身特点导致其客户定位较高,最初也是只在上海、深圳的别墅有小范围应用,且产品不成熟,价格非常高,也是由于该地区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普遍较高。家居物联网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自我的生活模式,它也体现了用户的个性化,要实现个性化需要单独设计家居物联网系统,而元件的采购成本也随之增加,使得产品的成本增加且居高不下。而且由于大城市的房价一直居高不下,普通百姓买房已经很吃力,更无力去支付价格昂贵的家居装修费用。

第四,市场推广力度不足。家居物联网在发展之初一直在炒概念,但因为前期产品较少,解决方案不成熟,使得系统和产品及售后服务不断出现问题,宣传中的功能存在问题或不能实现,使得消费者对家居物联网行业失去信心,一段时间过后便被时间潮流淹没。近几年家居物联网产品经过时间的检验逐渐走向成熟,成功的解决方案不断出现,但宣传力度仍有不足,人们对智能家居要么不了解,要么还没有改变之前“不靠谱”的观念,或者听名称就误以为其价格惊人。

6 家居物联网未来发展

自2009年温家宝总理提出“感知中国”以来,家居物联网在国内受到了全社会的极大关注,在技术和应用方面取得一定进展。但同时也应看到,国内的家居物联网发展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差距。今后,应重点在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

科学认识家居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长期性、艰巨性:目前全球家居物联网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大规模应用条件未完全成熟,因此国内的家居物联网发展不宜过高估计短期和直接经济效益,过早强调做大产业,而应充分认识到市场培育和产业发展的长期性、艰巨性。

加强物联网核心技术的研发:应针对制约国内家居物联网发展的技术薄弱环节,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家居物联网网络通信技术,打造国际一流家居物联网传输和控制技术体系。

家居物联网系统中,摆设的物品应该智能化。我们看到:智能物联网冰箱、物联网电视已在世博会上得到应用,该冰箱不仅可以存放物品,还可以远传手机启动,如晚上家里有客人,炒菜之前,冰箱就会提供现有存放物品的搭配菜单方案,已经非常智能化。除了这些东西,还应该有大量的家居物品实现智能化,如智能空气过滤器、智能生活记录器等。英国发明的物联网智能花盆可以智能地告知业主“现在花里缺不缺水,什么时间浇水,什么时间摆到阴凉地方”等信息。

物联网具有广泛的应用需求和巨大的产业发展空间,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来大力推动物联网的发展,我国政府对此也高度重视。我国“十二五”规划中已明确将物联网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来培育发展,将建设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列为战略性的新兴产业。

如今的家居物联网集安全防护、方便时尚和健康生活三大生活家居产品为一体,早已打破仅局限于室内开关遥控的模式,让居室安全和家庭健康也智能起来,打造真正的智能健康生活。经过多年的消费者教育、需求引导,家居物联网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但市场还没有真正兴起,可以这么说,中国的家居物联网产业目前还是处于过渡期引导成熟应用的阶段。由于住宅智能化是未来住宅建设发展的趋势,也必将迎来家居物联网系统销售的热潮。家居物联网企业的发展只有基于自身产品、技术,发挥自身优势,大胆创新,才能应对家居物联网时代的到来。

物联网新未来 篇2

1、物联网标准体系是一个渐进发展、逐步成熟的过程,将呈现从成熟应用方案提炼形成行业标准,以行业标准带动关键技术标准逐步演进形成标准体系的趋势。

2、针对物联网领域的商业模式创新将是把技术与人的行为模式充分结合的结果。物联网将机器、人、社会的行动都互联在一起,新的商业模式将是把物联网相关技术与人的行为模式充分结合的结果。

3、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以应用为先导,存在着从公共管理和服务市场到企业和行业应用市场再到个人家庭市场逐步发展成熟的细分市场递进趋势。

物联网新未来 篇3

记者获悉,第三届中国国际物联网大会继续深入挖掘目前较成熟的物联网行业应用,在物联网大概念下清晰突出:智能交通(车联网)、物品溯源及防伪、智慧城市中的物联网三大主题。

作为未来交通系统的发展方向,智能交通以信息的收集、处理、发布、交换、分析、利用为主线,通过车辆控制系统、交通监控系统、运营车辆管理系统、信息服务系统等为城市道路保驾护航。国家 ITS 中心带来的中国 ITS 应用发展现状、上海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所的上海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系统规划和建设探讨,以及上海电科智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现场展示汇集了交通、出租车、轨交、长途客车及公路、铁路、民航、港口等的上海市交通综合信息平台,将分别从行业发展、规划设计和成功应用等多角度地剖析智能交通领域的全方位发展。

物品溯源及防伪保证食品安全和品质,建立可靠的技术体系来保证食品的安全和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开展农业物联网关键技术以及基于农业物联网的食品跟踪与追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的主要内容包括:农业物联网体系架构与应用服务支撑平台、农产品生产加工及物流销售信息化服务与技术验证、农产品安全生产智慧管理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农产品产地环境信息感知技术与装备、农作物生长信息感知技术与装备和农产品生产加工多源感知技术与装备等。

物联网技术引领未来智慧城市。本届参展商上海移动、上海电信、上海联通等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均带来不少实例。

物联网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篇4

物联网主要有两个特征,即规模性和实时性。一是规模性,只有具备了规模,才能使物品的智能发挥作用。二是实时性,通过嵌入或附着在物品上的感知器件或外部信息获取技术,每隔极短的时间都可以反映物品状态,包括静止或运动、安全或危险、良好或腐烂,都可以实时反映出来,如机场周界、文物监护、桥梁监控、环境监测、食品溯源等。

数据来源:IC Insights

物联网发展阶段及架构

按市场发展划分,物联网可以分为概念、研发、实验和应用四个阶段。按应用发展划分,物联网发展则可以划分为孤岛、封闭、有限物联和无限物联。

在孤岛阶段,物联网在某一行业或领域内部小范围应用,尚未形成行业统一标准与技术规范;在封闭阶段,在某一行业或领域内的物联网应用,已形成行业统一标准与技术规范;在有限物联阶段,跨有限几个行业或领域的物联网应用,采用跨行业的统一标准与技术规范;在无限物联阶段,囊括大部分行业或领域的物联网应用,采用统一的标准和技术规范。物联网在架构上分为三层,即感知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感知层是物联网体系对现实世界进行感知、识别和信息采集的基础性物理网络,主要功能是识别物体与采集信息,为后续信息处理和相应决策行为提供海量、精准的数据信息支撑。

数据来源:Gartner

传输层是物联网实现无缝连接、全方位覆盖的重要保障性网络集群,担负着将感知层识别与采集的数据信息高速率、低损耗、安全可靠地传送到应用层的艰巨使命,同时能够良好地抗击外部干扰和非法入侵。

数据来源:CCID

应用层实现了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的结合,最终形成涉及人们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方方面面的物联网应用集合。

发展物联网成为各国重要发展战略

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联网设备高速增长,预计到2018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超过千亿美元,联网设备年均复合增长率保持在31%以上(如图1和图2)。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其已经成为全球各国的技术及产业创新的重要战略。

美国提出“智慧地球”概念,引发全球物联网关注热潮,将物联网上升为国家创新战略的重点之一。先进的硬件设计制造技术,已经趋于完善的通信互联网络均为物联网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目前,美国已经开始在工业、农业、军事、医疗、环境监测、建筑、空间和海洋探索等领域开展物联网应用积累。

欧盟委员会发布《物联网——欧洲行动计划》,提出了包括芯片、技术研发等在内的14项框架内容。欧盟在技术研发、指标制定、应用领域、管理监控、未来目标等方面陆续出台了较为全面的报告文件,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物联网政策体系。尤其在智能交通应用方面,欧盟依托其车企的传统优势,通过联盟协作在车联网的研究应用中遥遥领先。

韩国十分重视物联网产业化发展,不断加大其在物联网核心技术以及微机电系统(MEMS)传感器芯片、宽带传感设备的研发。目前,韩国物联网产业主要集中在首尔、京畿道和大田地区,其中首尔集中了全国60%以上的物联网企业。韩国物联网的优势在于其消费类智能终端、RFID、NFC产品与相应的技术解决方案。

数据来源:CCID

我国就物联网发展也做出了多项国家政策及规划,推进物联网产业体系不断完善。《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物联网发展的十个专项行动计划》,以及近期颁发的《中国制造2025》等多项政策不断出台,并指出“掌握物联网关键核心技术,基本形成安全可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联网产业体系,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在物联网发展热潮以及相关政策的推动下,我国物联网产业将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虽然增长率近年略有下降,但仍保持在23%以上的增长速度(如图3),到2015年,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已经超过7500亿元(如图4)。预计未来几年,我国物联网产业将呈加速增长态势(如图5),预计到2020年,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超过15000亿元(如图6)。

物联网产业链发展现状

在感知层上,感知企业众多且较为分散,自主传感器核心技术不足,高端传感器芯片以进口为主,市场竞争较为激烈。主要应用有RFID标签和读写器、各类传感器、摄像头、二维码标签和识读器等。

感知层传感器的发展趋势:

(1)微型化。信息时代信息量激增,要求传感器能捕捉处理海量的信息的能力日益加强。

(2)智能化。要求不但能够执行信息处理和信息存储,而且还能够进行逻辑思考和结论判断。

(3)多功能化。将多种敏感元件组装在材料或单独一块芯片上的。

(4)无线网络化。要求传感器能够通过各类集成化的微型传感器协作地实时监测、感知和采集各种环境或监测对象的信息。从而真正实现“无处不在的计算”理念。

在传输层上,传输主要以移动通信网和局域网为网络载体,仍较少使用互联网。产业发展较为完备,企业以传统通信企业为主。传输层的主要设备有光纤光缆、光器件、光接入设备、光传输设备等光传输设备以及3G/4G/5G、NFC、ZigBee、蓝牙、Wifi/WAPI等通讯和网络设备。

数据来源:CCID

数据来源:CCID

传输层的主要作用是将感知层识别与采集的数据信息高速率、低损耗、安全可靠地传送到平台层。当前标准化程度较高,产业化能力较强、较成熟,参与厂商众多,成为产业中竞争较为激烈的领域。LPWA大规模部署后将促进物联网连接数迅猛增长,以NB-loT为代表的技术解决了移动物联网普及障碍。未来5G将满足物联网高级应用多样化需求,实现终极万物互联。

应用层以软件和现代服务企业为主,基础软件技术主要掌握在跨国企业手中,传统IT企业逐渐介入物联网业务,随着各地物联网示范性应用陆续增多,企业数量将明显增加。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成熟和产业的发展,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目前主要集中在9个领域。

物联网应用覆盖范围遍布个人、家庭和企业,增长空间巨大。智能家居领域由于和日常生活高度融合而受到广泛关注,成为发展较快的应用领域。智能交通中以及智能医疗领域的需求空间广阔、产品附加值高。其中,车联网悄然成为物联网发展先锋。

数据来源:CCID

数据来源:IHS数据/RECN估值

物联网应用的发展

我国目前在物联网应用中的工业、医疗、交通、金融以及安防等方面都得到了相应的发展。以智能交通为例,虽然智能交通产业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但ITS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交通系统建设的必然选择,已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2015年,智能交通整体市场规模达到691.3亿元,同比增长30.5%。随着《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应用示范工程建设有关工作的通知》的提出,2017年6月底前,将会完成37个示范城市的示范工程建设任务。极大地促进了智能交通的发展。

就物联网的发展,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陈贤副理事长提出以下几点建议:积极构建物联网及传感器发展生态环境;以智慧城市建设推动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系统应用落地;加大研发力度,完善协同创新体制;以重点领域为突破,加快进军高端传感器市场;推广成熟应用模式,培育新兴商业模式;加快建立并落实信息安全保障体制。

参考文献

[1]王曦.物联网时代的传感器和材料创新[J].电子产品世界,2016(1):27-29.

[2]李龙.新工业时代下中国工业物联网发展现状及趋势[J].电子产品世界,2016(2-3):9-12

[3]王莹.物联网让半导体厂商的思维转变[J].电子产品世界.2016(7):1-3

物联网新未来 篇5

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五年前景分析

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

(一)产业发展综述

国内物联网产业的发展经历了学习研究、政府推动以及业界应用推广阶段。2009年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提出“感知中国”以来,中央和地方政府对物联网行业在资金和政策上均给予了大量的支持。无锡市率先建立了“感知中国”研究中心。2012年工信部制定了《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重点培养物联网产业10个聚集区和100个骨干企业,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汇集和产业资源整合。2012年也因此成为了中国物联网整体实施的元年。截止2014年,我国已有5个示范机场依托RFID等技术,实现了航空运输行李全生命周期的可视化跟踪与精确化定位,使工人劳动强度降低20%,分拣效率提高15%以上。图表 中美物联网产业化进程对比

数据来源:中国物联网

(二)行业发展特征

随着物联网技术应用与产业发展的逐步深入,中国的物联网发展既具备了一些国际物联网发展的共性特征,也呈现出一些鲜明的中国特色和阶段特点。

一是多层面的政策投入成为推动现阶段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最强动力。如果说国外物联网产业发展属于“市场驱动型”,国内更贴近“政策驱动型”。可以预见,未来中长期内,物联网将成为国家推进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政策支持力度可望继续加大。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 经营更稳健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二是中国物联网各层面技术成熟度不同,传感器技术是攻关重点。总体来看,物联网的技术门槛似乎不高,但核心环节关键技术的成熟度参差不齐,导致物联网产业标准制定和应用发展迟缓。虽然从全球物联网发展来看,中国与美欧日韩等并驾齐驱,但目前在物联网核心器件和软件方面尚做不到自主可控。

三是物联网产业链逐步形成,物联网应用领域逐渐明朗。经过业界的共同努力,国内物联网产业链和产业体系逐渐形成,产业规模快速增长。安防、交通和医疗三大领域,有望在物联网发展中率先受益,成为物联网产业市场容量大、增长最为显著的领域。

中国物联网行业发展前景

国家对物联网产业的发展高度重视,我国在物联网产业方面也具有较好的发展基础,过去五年,我国有超过1000家企业牵头研究物联网核心技术,通信、工业、电子等领域在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方面发展迅速,RFID产业、智能卡产业发展十分迅猛,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

2013-2017年间,中国物联网产业迎来了更加良好的发展机遇,主要表现在:第一,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物联网产业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推动;第二,产业界对物联网的发展已不再仅仅停留在概念上,正在推出具有广泛市场应用前途的产品和系统,并得到了业内各方面的积极支持;第三,资本市场对物联网产业的发展给予了积极响应和参与,在近两年经济危机的形势下,物联网概念股都逆势上扬,充分表现了资本市场的认可;第四,国家各相关部委、各地区都在积极地推出物联网发展计划,出台各类政策措施,务实支持物联网产业的健康发展;第五,国家的ICT产业在物联网领域已经具备了较好的基础,完全可以支持物联网快速发展。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 经营更稳健

物联网新未来 篇6

未来,全球物联网开发和应用将向规模化、协同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同时,以物联网应用带动物联网产业发展将是世界各国信息技术产业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我国物联网的发展,多次提出要大力比较物联网,是使信息网络产业推动产业升级。工业和信息化部在物联网的研发和应用方面做出了很多部署,统筹和规划物联网发展,并印发了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物联网发展的目标,并围绕物联网发展的主要任务进行了重点的部署。

第二,加大物联网研发投入的力度,财政部工信部联合发布了物联网发展专项得劲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做好2012年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申报的通知中明确了支持的重点。

第三,作为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智能发展是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努力的方向,是两化深化融合的重要的标准,近年来我们围绕提高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加快信息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两化融合进入快车道,下一步将在深度融合上下功夫。促进工业产品、基础设施、流程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和制造资源与能力协同共享的水平,推动云集散、推动产业链向高端跃升。

近十多年来物联网已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通过各方的努力我们将共同见证未来十年物联网的蓬勃的生机,信息化的发展将迎来全新的时代。

链接

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发展目标

到2015年,我国要在核心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关键标准研究与制定、产业链条建立与完善、重大应用示范与推广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初步形成创新驱动、应用牵引、协同发展、安全可控的物联网发展格局。

技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攻克一批物联网核心关键技术,在感知、传输、处理、应用等技术领域取得500项以上重要研究成果;研究制定200项以上国家和行业标准;推动建设一批示范企业、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创新载体,为形成持续创新能力奠定基础。

初步完成产业体系构建。形成较为完善的物联网产业链,培育和发展10个产业聚集区,100家以上骨干企业,一批“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建设一批覆盖面广、支撑力强的公共服务平台,初步形成门类齐全、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物联网产业体系。

应用规模与水平显著提升。在经济和社会发展领域广泛应用,在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应用水平明显提高,形成较为成熟的、可持续发展的运营模式,在9个重点领域完成一批应用示范工程,力争实现规模化应用。

物联网新未来 篇7

在“应用引领产业发展”的感召下,物联网应用已经扩展到多个行业领域,包括安防、电力、交通、医疗卫生、工业控制、农业、环境监测、金融服务业等多个领域,其中基于低、高速传感网的太湖水质监测系统已投入使用;基于传感网的智能交通系统在流量监测、红绿灯控制、停车信息服务等方面已投入应用,部分产品还打入北美市场……

2010年,安防和电力两大行业居于中国物联网应用市场前两位,它们合计占据了接近六成的市场份额。交通、医疗、物流市场规模也均超过了50亿元。

但是,统一标准的缺失、产业链发展不均衡、商业模式不成熟等问题,也大大影响了物联网在我国行业应用的推广速度。如何有效应对目前面临的这些挑战,推动物联网在我国大规模应用成为政府和产业链各环节关注的焦点所在。

外部:政策保障、应用带动

物联网相关的RFID、传感器等产业起步较早,但一直没有得到规模化的应用,而物联网产业链本身也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因此,国家应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一方面通过政策加快产业的成熟和发展,另一方面对企业应用物联网给予一定的优惠,并从技术服务、人员培训以及后续的效果跟踪建立成熟的配套体系。使企业尝到应用物联网的甜头,只有这样,市场需求才会长久,市场才能不断扩大。

目前国内在建或拟建的物联网应用项目90%以上都是由政府推动,企业自发需求产生的项目还比较少。前期政府推动也是产业发展的必经阶段,因为前期的不确定因素较多,产业发展模式不清晰,行业用户的安全性、隐私性得不到保障,导致用户顾虑较多。通过政府推动以及示范项目的开展,可以逐步摸索发展物联网应用的有效商业模式。政府应该选择具有发展前景、信息化程度相对较高、适合大规模推广的物联网行业应用,从而起到示范推广的作用。

内部:技术攻关、产业协同

目前我国的物联网产业还存在着一些技术短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通信距离瓶颈。目前传感器所能连接的距离在100米~1000米范围内,也就是说,超过1000米之后,传感器发射信号将不足以支撑数据的传输;二是外部环境指标。目前的传感器对外部环境指标要求比较高,特别是对湿度、温度的要求,一旦外部环境发生较大变化,其工作效率可能要大打折扣;三是网络安全。由于很多时候是无线传输,因此信号在传输中被窃取的危险系数就高,系统的安全和隐私性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因此,攻克物联网产业的技术短板将是影响物联网发展的关键因素。

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壮大必须要有巨大的市场自发需求作为基础。对于物联网产业来讲,最大的原动力来自应用市场的需求,因此如何尽快培养我国物联网应用的市场需求,由政府推动变成企业自发需求,是物联网市场发展壮大最终迈向万亿元市场规模的关键。企业的自发需求需要有效的商业模式,这就要求产业链各环节相互协同,特别是系统集成商和终端企业应该重点深度研究某个行业的特点,重点攻关某项应用模式,切实为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总结成功经验,然后在此领域推广应用,最后逐步推广到其他行业。

物联网新未来 篇8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晓强就物联网、云计算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在未来调整经济结构的进程中的角色及政府发挥的作用回答了记者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物联网和云计算发展速度很快。以物联网为例, 起步时间不长, 短短两年多, 无锡市今年的产业规模已接近300亿元, 明年有望超过600亿元;上海市今年的产业规模将达到千亿元。今后物联网产业规模还将进一步扩大。此外, 我国新一代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速度也非常快。专家预计, 移动互联网产业规模将是桌面互联网规模的10倍, 且5年左右就能实现这样的水平。

“十二五”时期, 我国强调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可以肯定, 新一代信息技术将会对调整经济结构发挥重要作用。通过物联网和云计算等的发展, 可以有效促进多个产业领域的发展, 例如, 智能电网等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会对新能源领域的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需要强调的是, 不论物联网还是云计算, 其渗透面日益广泛, 也正在给民生领域带来更多的福祉。比如人们通过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 可以实现远程医疗、远程教育、现代农业生产等。“十二五”时期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就安排了信息惠民工程, 着力把物联网、云计算和其他信息技术更好地应用到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

未来政府要积极引导物联网和云计算实现健康有序发展。“十二五”时期, 我们在物联网、云计算发展上, 一方面要做好统筹规划, 另一方面要通过试点示范有序推进, 加快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和技术标准体系的完善。在这个过程中, 政府要积极引导, 创造良好环境, 同时坚持以企业为主体, 产学研结合, 发挥市场拉动作用, 深化国际合作。通过各方面的合作和共同努力, 力争在关键技术突破后实现产业化, 最终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云计算和物联网的发展, 将与下一代互联网、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以及集成电路、软件等协同推进, 最终为使新一代信息产业成为国家支柱产业发挥重要作用。

现在包括企业、地方政府、科研机构在内的社会各界对物联网和云计算的发展都很关注, 很多地方也正在大力推动, 大家热情很高, 产业发展方兴未艾。那么怎样才能够在充分调动大家积极性的同时, 实现产业的科学可持续发展?我想这确实需要政府做好相关工作。

如何克服在技术、标准、产业链等方面的瓶颈问题, 促进物联网、云计算等产业的健康发展?解决之道, 可以用四句话、48个字加以表述。第一句是“顶层设计, 统筹规划, 有序推进”, 第二句话是“技术突破, 模式创新, 保障安全”, 第三句话是“政府引导, 企业主体, 市场拉动”, 第四句话是“政策支持, 优化环境, 多方投入”。

物联网新未来 篇9

“天翼智能终端交易博览会”(以下简称“天翼展”)自20 09年举办至今已经成功召开了7届。伴随着中国电信及全产业链的蓬勃发展,展览内容从原有的智能手机上下游产业逐渐延伸至智能硬件、人工智能、产业互联网等领域。而本次“天翼展”除了增加“天翼物联产业发展论坛”外,“天翼物联产业联盟”也在展会上成立。中国电信将与产业联盟的成员、政企单位就物联网芯片、终端、网络、平台、集成与应用等方面共同探讨物联网的发展方向,以加速物联网产业生态链的成熟。

步入智能产品物联时代

众所周知,中国电信目前正在向“智能化3.0”的战略转型,做一个综合智能信息服务提供商。

对此,电信相关专家对本刊记者表示:“中国电信未来几年的主要方向均基于智能,未来将是智能信息服务时代,是信息化的进化版本,其中物联网也是电信转型的重点,因为在物联网代,物联网产品也是智能产品,因此现在是一个智能物联时代。”值得一提的是,物联网也是政府支持的中长期重要基础设施与应用领域。

物联网作为中国电信未来五大新兴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司发掘新业务、开拓新市场的关键。为此,中国电信计划今年销售1000万部物联网终端,相比去年翻了几倍。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G、3G时代,电信便在GSM和EV-DO网络上提供了物联网模块,形式类似SIM卡。而在刚结束的上海世界移动大会上,物联网也成为与5G并列的热门话题。其中,NB-Io T几乎出现在每一家电信企业展台上。

可以预见,随着电信领域4G物联网标准在下半年的推进,其产业发展方向也将明确。中国电信预计4G覆盖率今年年底到明年初将达到3G水平,在网络基础就绪的情况下,中国电信在物联网方面将有不错的发展机会。对此,电信相关人士表示:“今年是物联网发展的铺垫期,明年将是发力期。”

物联网将成中国电信未来增长引擎

物联网之所以炙手可热,是用户需求、技术演进和行业趋势共同作用和选择的结果。

不可否认,物联网今天的发展,首先得益于物联网终端和相关应用的迅速增长,而在各种互联终端中,移动物联网终端增长最快。据相关统计,2015年底,全球已签约移动业务的物联网终端为4亿部,到2021年将达到15亿部,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4.6%。

其次,物联网需求的增长还得益于传感器、传输和计算处理成本的大幅降低。根据之前高盛报告显示,在过去10年间,传感器价格从1.3美元降至平均60美分,降幅达54%;带宽成本急剧下降,过去10中下降了近40%;处理器成本下降近60%。这些使得更多的设备不仅可以被连接,还可以实现智能化。

最后是技术从3G-4G-LPWA-5G的演进,也有利于物联网的发展。根据思科2016年相关报告显示,4G、LPWA以及2020年后5G商用推广,将逐渐推动物联网联网设备成倍增长,预计4G移动M2M设备数占比将从2015年的10%提升至2020年的34%;LPWA移动M2M设备数占比将从2015年的4%提升至2020年的28%,仅次于4G移动M2M设备数;而2020年后,5G网络商用部署又将提供对物联网至关重要的其他功能,如5G网络切片以及连接比目前多数倍终端的能力。因此技术发展将大大加快物联网联网设备的普及。

由此可见,在需求和技术的双轮驱动下,物联网将成为继手机之后连接增长的主要方式,最终成为全球数量最多的互联终端。根据爱立信最新《移动市场报告》显示:全球2015年移动手机用户数共计71亿,预计至2021年年均增长仅3%,增长已见顶。相比之下,物联网则将以23%的复合年增长率快速增长。按照这个速度,2018年全球物联网(Io T)连接将超越手机,成为数量最多的互联终端;而到2021年,全球互连终端总数将达到280亿部,其中包括近16 0亿部物联网终端,占比为57%。

主导物联网国际技术标准制定引领NB-Io T发展

除了上述技术、市场等因素的推动,一个产业的发展,标准的制定也至关重要。物联网产业也是如此。

近日,由中国电信等国内单位发起制定的两项物联网标准“IEEE 1888.1(泛在绿色控制网络:控制和管理)”及“IEEE1888.3(泛在绿色控制网络:安全)”成功转化为ISO/IEC国际标准,中国电信分别担任了两个标准的主席和副主席席位。这是继2015年中国电信主导完成10项国际标准之后的又一突破,再次提升了中国在物联网这一热门新兴领域的国际话语权。

此外,在NB-Io T(窄带物联网)领域,中国电信也担当了引领的角色。例如2016年6月,中国电信与华为签署NB-Io T创新研究合作协议,标志着双方在物联网创新领域建立起了全方位合作关系。即中国电信与华为将基于中国电信网络架构特点和物联网服务需求,推动NB-Io T物联网新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根据协议内容,双方将以NB-Io T在3GPP标准组织的推进及解决方案验证为目标,包括验证NB-Io T物联网新技术、联合建立NB-Io T试验室、开展NB-Io T端到端解决方案研究与验证、制定相关标准和技术方案等。

物联网新未来 篇10

2015年12月11日, 由《电子产品世界》杂志社主办、美国国际数据集团 (IDG) 指导的“2015物联网开发者大会”在北京举行。本次物联网大会以“极致•创新•变局”为主题, 介绍物联网产业的现状, 德国提出前沿科技以及未来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战略布局和规划。现场参会人数近700人, 邀请了中国工程院倪光南院士, Qualcomm、英特尔、Silicon Labs、微软、Marvell、京东、Atmel、NI、机智云、蓝牙技术联盟、Xilinx、研华、兆易创新等行业翘楚带来19场报告, 设有12个展位, 英特尔、微软、Marvell、兆易创新、机智云、蓝海微芯等国内外知名厂商参展。本次物联网开发者大会设有上午高峰论坛和下午“智慧生活与智慧城市”、“智慧工厂”两个会场, 首次采用了在线直播方式, 可以在PC端、移动端观看, 在线直播观众总人数近1000人。

万物相连, 怎么连?当然要通过网络相连。作为我国最早从事汉字信息处理和模式识别研究的学者之一,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提出并实现在汉字输入中应用联想功能。面对大数据和信息传递如此之快的情况, 他提出应重视网络安全、促进网络信息化协调发展。虽然现今我国集成电路制造业与发达国家还存有很大差距, 但就整体来说差距并不大, 例如, 华为、中兴等通讯设备, 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等, 都是我国信息技术和产业的亮点。倪院士殷切地期望我们能靠自己的人才、技术、产业和市场为实现“中国制造2025”贡献力量。“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我们应当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指针, 指导信息领域的发展。

物联网缘起于发展。那么什么是物联网?Qualcomm产品市场总监王晗阳表示, 物联网由应用层、平台层、传输层、感知层和支撑层组成, 具有规模性和流动性, 实现物联网。那么物联网现在面临哪些挑战?智能硬件、网络互联和大数据, 其中, 连接是实现万物互联的关键。它需要复杂且相互竞争的连接要求。谈到时下热门的5G, 王晗阳说, “5G技术就是为物联网而生的, 它拥有更大的容量和更快的数据处理速度。

“凡是用到计算的地方, 英特尔都会去关注”。英特尔中国物联网事业部首席技术官张宇在谈到物联网时说, 英特尔之所以能这么说, 是因为他们能够借助横向模块实现创新, 帮助物联网进行横向扩展。从大市场来看, 物联网可划分为垂直维度和水平维度;其中垂直维度包括零售、交通运输、智能家庭和建筑以及工业和能源等;水平维度包括互联、远程管理、保护、数据分析和安全。早些时候英特尔发布了一款物联网平台, 并已被应用到许多行业当中。例如, 面对远程患者监控的 (RPM) 物联网系统、产品状态监控系统和酒店管理等等。英特尔也在不断推进自身在物联网产业的贡献。

在微软 (中国) 战略与商务运营规划事业部总经理陈葵眼中, 物联网是“利用传感器和技术使得物体和物体、物体和系统之间能够连接到一起, 而系统可以通过网络对系统内的所有物体进行监控、数据分析以及控制”。微软的牛津计划, 与ISV和开发者共享技术资源, 有最顶尖的人脸检测和人脸识别算法, 计算机视觉化等, 微软更专注于识别领域。陈葵也介绍了基于微软Azure云的物联网方案, 它支持多种设备, 大数据服务, 并且能推动业务整合变革。

Silicon Labs亚太区MCU&Wireless市场经理陈雄基指出, 智能家居必须满足三个特性, 即安全性、舒适性和实时监控。实现家居自动化对现在而言是一个挑战。系统能不能持续运行、及时响应, 使用是否方便, 成本和用户满意度都是要考虑的问题。

从人与人之间的互联到物与物之间的互联, 物联网是人类社会更文明的发展趋势。目前的连接形式大致分为蓝牙、Wi-Fi和Zig Bee三种, 随着无线连接的发展和普及, 人们不再青睐又长又碍事的数据线, 无线连接的需求不断增加, 因此人们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生态系统来实现物联。Marvell公司的技术支持总监孟树表示Marvell将在芯片方面支持物联网, 在连接方面不断地进行优化, 为客户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

京东, 一个以电商发家的企业, 2014年全球十大电商零售市场销售额中国排名第一, 年度增幅超35%, 但京东并不满足于现阶段的电商业务, 面对物联网浪潮, 京东JD+供应链总监程李明先生表示京东很高兴能够加入到这个趋势中。正是因为有了做电商事业所累积的经验和资本, 京东在物联网事业中所承担的角色也更倾向于平台化。京东开放专门针对智能硬件的孵化器, 完善的供应链和开放性的合作给了许多初创团队难得的机会。

物联网新脉搏:实时交互 篇11

“纯净的鲜果汁”

“通过物联网所获取的信息是一杯干净的、新鲜的‘果汁’,而不是外卖的瓶装饮料。”

在物联网的世界里,每一个对象甚至每一个属性都有惟一的身份,这样可以确保我们获得最真实的信息。所以,信息的匹配非常准确,不会给你许多杂乱的垃圾信息,这是互联网无法比拟的。打个比方,您所获得的每条信息都像一杯纯净的果汁,没有杂质。

物联网总是在你需要的时候,为你提供最及时的信息。因为在物联网中的物体及其信息都被实时地监控、收集及统计。例如:在有足够权限的条件下,工厂可以对自己生产的各种产品的状况进行实时统计;汽车工程师可以知道当前这一刻自己设计的某台汽车的状态;我们可以获得当前自己所处位置的实时环境信息、天气信息等。所有这些信息都是在我们需要的时候,通过无数的物之间的计算而实时获取的。如果把互联网的信息比喻为瓶装果汁,那么物联网的信息收集就是从果园摘下水果、洗干净并榨成果汁的制作过程。

物联网中的对象(人和物)可以随时相互交互,产生出你所需要的信息。在物联网环境下,人们获得实时、准确的信息后,将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实际情况对这些信息进行编辑、反馈和重新筛选。用户的操作将通过物联网实时反作用到每一个节点,经过物联网相关节点的的重新计算获得更符合个人需求的信息,同时也对物的环境进行新的整理和排序。

中间件做支撑

在各项物联网标准中,就系统级而言,EPC(产品电子代码)无疑是最完善的。EPC是以美国为代表的物联网标准,它针对物流行业的应用特征决定了其系统架构的庞大和科学。在构建实时、准确、可交互的物联网系统方面,EPC给我们一个很好的榜样。EPC系统包括电子标签、编码、ONS(对象命名服务)、EPCIS(EPC信息服务)等。电子标签可以附着在物体上非接触式识别,在标签内存储的EPC编码是物品的惟一身份,ONS可以定位某个具体EPC标签所对应的物的信息服务器——EPCIS的IP,继而通过企业应用程序找到某个物的所有EPCIS并从中提取需要的信息。

从上述表达中可以看出,EPC可以准确查找信息,但是如何保证这些信息是最新的,如何保证除查询以外的进一步交互,提取更有价值的信息。答案就在中间件,以及围绕中间件所做的一系列的标准化工作。

EPC中间件是物联网的神经系统,是一种企业通用的管理EPC数据的架构。它可以安装在商店、本地配送中心、区域甚至全国数据中心,以实现对数据的捕获、监控和传送。这种分布式结构可以简化物联网的管理,提高运行效率。EPC通过中间件控制分布于全世界各地的硬件资源,从而可以根据需要在任何时间读写任何地点的任一物品的信息,真正做到实时交互。

现在,如果我们要构建一个物联网的系统,要满足实时、交互、准确的特征,并不能完全照搬EPC系统。因为EPC太庞大,其本身还有很多细节不完善,支持的软硬件也不完善。所以,构建者必须要有自己的策略。

链接

物联网下的各种商业机会

在生产领域,物联网使我们可以追踪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生命周期的各种信息会反馈回来,促进商品的进一步成熟,使其更符合市场需求。使产品的维修和其他安全等都有足够的保障,使生产本身做到及时、准确和交互;同时,不同企业的生产会变成更大范围的社会分工和协作。所以,几乎每个生产制造领域肯定有其相互交流和沟通的云平台,在平台的背后是物联网直接控制着生产中的每个环节。EPC的物流领域只不过是一个典型的、可行性更大的例子,随着科技发展,其他领域的物联网也会逐渐可行。

在生活领域,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用,各个环节都将和物联网相关。人们会很轻易地直接和生产商或中间公共平台打交道,来满足自己的日常生活需求。医疗、教育、交通、能源等公共行业也将更加智能。B2C、C2C可能直接变成M2C,即物到客户,生活资料的浪费将被降到最低点,生产领域和生活领域将变得密不可分。另外,人们生活中的信息获取大部分时候是不需要依赖搜索引擎的,而是在需要的时候自动由物联网帮我们找到最准确的及时信息。

在物联网的世界里,我们不再依赖互联网上的即时通信或者社区的模式。通过语音、视频、3D、各种传感装置,人们会更加及时地近乎面对面地沟通,各种交易和交换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文/欧书云)

实例剖析

物联网系统 开环?闭环?

■ 上海互惠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欧书云

附图是作者在实践中构建的一个物联网的系统,主要用途是使整个网络物理层设施被实时监控,能够实时获取物理层准确信息,并实时交互。系统中有几个关键的策略设计,保证了系统的实时、准确和交互性。

1.利用开环和闭环相结合的策略,保证闭环下的绝对实时、准确和完全可交互的同时,通过统一的开环接口,保证系统基本满足开环的准确、实时和交互需求。

所谓开环,就像EPC和UID那样,整个系统是开放的,从编码、架构、信息交互到读写规则等都有自己的规范,任意遵循规范的系统之间都可以实时交互。闭环则是自己可以定义一切规则,只要本系统内部及兄弟系统之间可以实时交互就可以。

本文介绍的系统有自己的特征,需要建立一个对线缆配对做管理的物联网子系统,而UID和EPC只是对单个物体做标识。所以,无论从编码规则,还是从硬件接口规范上,EPC和UID都不适合需求。我们只能按照自己的规则构建闭环系统。这样,系统设计的自由度就很大,整个系统的复杂性也会降低很多。

选择闭环带的另一个原因就是系统的硬件种类繁多、接口和功能复杂。许多硬件只要提供自己定义的最基本的读写指令和控制指令。因为对硬件的一些不可预知性,所以无法遵从某个标准,只能根据实际情况去做统一接口,开环下是无法这样做的。

闭环的缺点是无法和其他系统实时交互。就像局域网如何和Internet对接一样,解决办法就是设立专门的开环接口。开环接口中既可以设定一个本地的EPC IS 或者UID信息服务对EPC和UID标准开放,也可以设定自己的交互方法和准则,和需要的人交互。企业管理系统可以实时更新开放的信息,并和交互接口实时对接。当然这并不等于开环,只是闭环基础上兼容了开环应用。

2.即使是闭环系统,要保证庞大的系统中各项软硬件设备之间能够按照用户需求实时、高效、互动工作也是很难的事情。

对于复杂的系统而言,中间件是必不可少的。这套系统相当复杂,系统中读写器种类繁多、地域分散,还有大量的无线传感设备,所以肯定要用中间件。那么,中间件构建成什么级别呢?是分布式、多层次的?还是单一的?另外,中间件在形式上既可以是独立的软件包或嵌入的软件包,也可以是独立的硬件加各种嵌入的软件包。如何选择和设计中间件要考虑很多因素。

本文介绍的系统选择了硬件中间层。硬件中间层有其自身的优点,除了具有软件中间件的组网和计算功能外,还具有丰富的硬件接口,可以连接各种各样的读写器、传感器,甚至其他和物联网无关的设备,硬件中间层的发布和组网也比软件中间件方便。但硬件中间层制作成本高,实现复杂。另外,系统还构建了专门的系统网关,它其实也是一种软件中间件,将硬件中间层根据业务和功能划分成不同的段,段与段之间只需要很少的通信,甚至不通信,从而大大降低了系统的复杂性,并提高了效率。

3.要做到实时、准确、交互,应用软件必须能够不断地适应新的业务需求,不断扩展。SOA和云计算是很好的解决思路。

SOA的概念和思想很好,但实践中运用需要变通,满足需求就行。借鉴SOA的思想,可以构建开放的软件架构。物联网系统的特点是:物、时间和地点。以场景为基础,架构场景和物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表达出物与时间的关系。场景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切换,物及各种传感器信息可以根据场景、时间及其他条件加载。再将物和业务分类成不同粒度的服务组件,配合面向对象和切面的编程思想,整个系统可以无限地扩展各种功能(只要硬件许可,理论上是可以的),在需要的时候被加载展现给用户。也可以做最小粒度的变更和调整,使最有价值的内容在第一时间展现给用户。

云计算也是软件实现时要考虑的一个问题。软件服务化已经成为趋势,所以在软件一开始架构的时候,就考虑到了将来可以平滑升级到云平台的多层分布式结构。当然,SOA也是云计算的主导思想之一。所以,基于SOA的架构本身很容易发布到云平台,不管将来物联网的商业模式如何,从技术角度而言,云计算和丰富的服务提供必然是一个重要的基础手段。

4.实时、准确、交互的前提——安全问题。

理论上说,没有绝对的安全,关键点是攻击者突破这些安全障碍的代价是多大。其实大部分攻击方法恰恰是在对局部的原理理解得非常透彻的基础上做出的,所以,无论什么系统,只要掌握原理和资源就能攻击。物联网的普遍发展会对攻击者有更大的诱惑,因为一旦攻击成功,攻击者将获得更多的资源和信息。和安全相关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隐私问题,通过电子标签可能自动地完成一个本来不希望的操作,如通过EPC系统将会使个人身份和电子标签发生关联,也可能泄露个人偏好、交易信息,以及所在位置等个人隐私。

本文介绍的系统核心业务采用闭环结构,闭环系统的安全有了更多的保障。主要的安全问题是对外的开环接口的安全,可以视安全等级的需要开放不同级别的安全接口。

物联网平台

追溯食品安全

本报讯 近几年,从毒奶粉、苏丹红到最近的染色馒头,我国食品安全领域警钟频敲,对于现有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的质疑声也不绝于耳。在日前召开的2011中国物联网大会上,物联网技术与重大民生产业的结合,包括在健康管理、食品安全及医疗卫生领域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成为与会代表们交流探讨的焦点话题。其中,曾在2008年成功应用奥运食品安全追溯系统的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针对食品安全监管明确提出“建立统一城市食品安全追溯平台”的解决方案。

物联网新未来 篇12

近年来各类物联网碎片化应用日趋成熟, 诸多细分市场应用渐进夯实, 从交通、环保等行业信息化智慧应用, 到面向消费者的功能强大的智能终端, 以及需求不断激增的工业互联网应用, 物联网的触角正全面扩展。

整体而言, 目前物联网产业发展呈现出了以下趋势:融合应用加深、垂直细分加强、入口汇聚加快和生态协同加速。

融合应用加深

物联网应用与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密切相关, 云计算为物联网提供了云化基础设施, 大数据则将物联网和各类IT系统甚至社交网络所采集的信息, 通过聚合挖掘形成智慧化应用。此外无人机可以拓宽行业智慧化应用的空域范畴, 区块链技术可以协助实现更优化的数据管理、安全及服务交换功能, 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可以推动物联网实现人与机器的协同共生。

这些技术的融合, 也进一步催化了物联网跨界融合与集成创新的发展, 形成业务和模式创新发展的驱动力。典型的应用就是车联网与个性化车险UBI的融合, 其中ADAS车载终端为驾驶人员提供智能驾驶辅助功能, 同时记录司机的驾驶行为, 基于一定的驾驶行为模型评测得分, 并提供数据给车险公司, 以此为据制定个性化车险保费。

随着无人机、VR及区块链等新技术的日趋成熟, 物联网应用将融合更多的技术、形成更丰富的应用, 新模式、新业态将会层出不穷。

垂直细分加强

互联网企业以平台化发展为战略, 通过平台聚合用户, 沉淀数据和资金, 平台化思维也是互联网企业发展的利器。但是, 物联网的发展则与之迥异, 究其原因在于物联网的很多系统及平台要接入的是千差万别的智能终端, 又或是某一种应用于深度垂直细分领域的智能终端及应用, 前者如运营商的M2M平台, 后者如电力机房监测管理的物联网平台, 这与互联网平台接入动辄百万量级的应用在本质上有很大差异。最终, 物联网平台无法承载纷繁复杂的各种接入而无法发挥聚合的价值, 或是接入的均是某垂直细分领域统一标准体系的智能终端与应用, 这便造成了在很多领域物联网的垂直细分应用实际上不断发展和加强的状况。一个小小的创新, 可能会成就某一智能硬件或是行业应用的价值, 分散应用在碎片化市场。

入口汇聚加快

互联网企业围绕抢占入口展开激烈竞争, 互联网的入口连接的是人的活动, 人们社交、购物、搜索和办公等绝大部分互联网活动几乎都被BAT垄断了互联网入口。而除了人的活动, 物联网入口还有很多依赖于各类智能硬件, 智能硬件几乎成为物联网入口竞争的主战场。这种竞争在操作系统和机器协议层面风起云涌, 一方面阿里的Yun OS、华为的Lite OS等都寄望于掌控智能硬件的入口, 另一方面京东智能、小米智能和阿里智能的协议更是被各自生态体系内的智能硬件支持, 形成了各自为战的生态体系, 山头矗立, 壁垒就此坐实。

上一篇:技术下一篇:会议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