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电子信息

2024-06-25

物联网电子信息(精选12篇)

物联网电子信息 篇1

“物联网”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 将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 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的一种网络概念。其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 (RFID) 、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 按约定的协议, 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 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概念。自2009年8月温家宝同志提出“感知中国”以来, 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 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物联网在中国受到了全世界极大的关注。

一、物联网与电子信息专业实践教学融合的意义

物联网技术是当前国内外各领域应用的重点, 它具有全面感知、可靠传递、智能处理等特征, 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带来了更智能、更便捷的变革。如何将物联网技术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进行融合, 研制出符合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物联网实践教学平台, 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该实践教学平台与传统的课程实验箱可以互为补充, 解决了课程试验箱彼此孤立、无衔接的问题, 分别从课程和专业 (点和面) 的角度对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起到支撑作用。

2.该实践教学平台所能提供的实验多为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 让学生从以前只做一个实验到做一个有实际应用的物联网小系统, 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非常大, 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与兴趣, 以兴趣为导向将学生从以前实验的“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

3.该实践教学平台所能提供的实验具有工程应用的特点, 通过该平台的实验教学, 在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同时与企业需求相对接, 进而提高本专业学生在就业时的竞争力。

4.该实践教学平台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主干课程的实验进行了融合, 这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 对本专业主干课程的理论教学起到较好的支撑作用。

5.基于物联网技术构建的实践教学平台不仅适用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同时也适用于其他电类相关专业, 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二、物联网实践教学平台现状分析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兴起, 国内有很多公司开发出了应用于高校的物联网实验平台, 例如无锡泛太科技有限公司、深联致远科技有限公司和杭州喜马拉雅集团科技有限公司等。这些公司的物联网实验平台存在如下问题。

1.各公司开发的物联网实验平台往往只提供相关项目的代码, 由于公司的研发人员不具备教学经验, 他们提供的项目很难与本专业的相关课程进行有机的结合。

2.各公司开发的物联网实验平台采用的都是高端的ARM处理器, 由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只开设了51单片机的课程, 由51过渡到带有嵌入式操作系统的高端ARM处理器的学习难度较大。

3.各公司开发的物联网实验平台只提供物联网的感知层和网络层的相关实验, 即使个别的平台也提供了应用层的实验, 但这些实验很难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开设的相关课程进行有效的结合, 学生在这样的平台下实验, 很难达到较好的效果。

4.各公司开发的物联网实验平台价格昂贵, 每套价格都在万元以上, 如果以此平台建立物联网实验室, 资金投入较大。

三、物联网与电子信息专业课程体系的对应关系

物联网技术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关系如图1所示。由图可以看出物联网可分为三个层, 分别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下面研究这三个层与课程体系的对应关系。

1.感知层与课程体系的对应关系。

感知层是物联网的皮肤和五官, 主要负责数据采集和数据短距离传输两部分, 物联网的该层与专业课程体系中的Zigbee技术、RFID技术与应用、传感器及检测技术和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等课程相对应。传感器及检测技术课程从属于物联网领域, 传感器是获取信息的工具, 位于系统之首, 其作用相当于人体的五官, 直接感受外部信息, 将信息转化成可用信号, 对系统的智能化起着决定性作用, 智能程度愈高, 系统对传感器的依赖程度愈大。Zig Bee技术在射频与无线电技术、物联网技术、工业通信技术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它是一种短距离、低复杂度、低功耗、低数据速率、低成本的双向无线网络技术。Zigbee技术是物联网平台感知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RFID技术是一种利用无线通信实现的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 是基于射频识别的自动识别类的项目的核心技术, 并且RFID技术也成为了物联网感知层的核心技术。传感器及检测技术课程在物联网的感知层负责的是数据的采集。Zigbee技术、RFID技术与应用这两门课程在物联网的感知层负责的是数据的短距离传输。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在物联网的感知层负责的是数据采集与数据短距离传输之间的桥梁。

2.网络层与课程体系的对应关系。

网络层主要负责把感知层感知到的数据无障碍、可靠及安全地进行传送, 物联网的该层与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通信原理、信息论与编码、通信网及接入技术和工业通信技术基础等课程相对应。这些课程给物联网的网络层技术提供理论支撑, 是物联网网络层理论基础。

3.应用层与课程体系的对应关系。

应用层主要负责把感知和传输来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做出正确的控制和决策, 物联网的该层与专业课程体系中的电子系统软件设计、监控系统软件基础、3G技术应用和数字图像处理等课程相对应。

四、物联网实践教学平台的设计

物联网的三个层都有相应的课程与之对应, 但学生在进行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的时候, 课程之间比较孤立, 很难建立这种对应的关系, 所以导致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效果较差。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物联网技术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有着紧密的关系, 该关系是设计并实现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实践教学平台的基础。以物联网技术与电子信息专业课程体系的对应关系为依托, 结合本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特点设计符合本专业的物联网实践教学平台。该实践教学平台如图2所示。该平台硬件由ARM嵌入式主板、模块板和PC机平台或手机平台构成。模块板中RFID模块、Zigbee模块、蓝牙模块、传感器模块和GPS模块主要负责物联网感知层的功能, 感知层的每一个模块都有与之对应的理论课程, 在利用模块进行感知层实验时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与之对应的理论课程的知识点, 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模块板中以太网模块、GPRS模块和WIFI模块主要负责物联网网络层的功能, 网络层的两个模块都有与之对应的理论课程, 同样在利用模块进行网络层实验时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通信原理、信息论与编码这些理论性较强的课程的知识点。PC机平台或手机平台主要负责物联网应用层的功能, 基于这两个平台的应用层软件开发, 可以将传输层上传的数据进行更好地显示和存储, 这正是监控系统软件设计这样的专业课所涉及的知识。而ARM嵌入式主板是感知层模块和网络层模块之间的桥梁。它一方面负责与传感器模块及短距离传输模块进行通信进行数据的获取, 另一方面它将获取到的数据通过网络层模块进行传输与上位机进行通信。

ARM嵌入式主板采用意法半导体公司的STM32系列处理器, 方便学生由51快速的过渡到ARM处理器的学习, PC机平台选用Windows操作系统, 手机平台选用Android操作系统。

五、教学效果

该实践教学平台已在实践教学中广泛应用, 教学效果良好, 主要体现如下。

在实践教学中, 该平台提高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工程应用能力, 学生对实践的兴趣增加, 以兴趣为导向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动手实践, 这些实践技能的提升使学生在学科竞赛中取得了比以往更好的成绩, 并且在就业中竞争力大大提高, 就业后得到了企业的普遍认可。

1.对实践教学的促进。

在实践教学中, 该平台提高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工程应用能力, 学生对实践的兴趣增加, 以兴趣为导向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动手实践, 这些实践技能的提升使学生在学科竞赛中取得了比以往更好的成绩, 并且在就业中竞争力大大提高, 就业后得到了企业的普遍认可。

2.对理论教学的促进。

在理论教学中, 通过该平台的实验, 学生可更深刻地理解理论课程所教授的知识, 学生从以前的单纯的理论学习到“从理论到实践, 再从实践到理论”这样一个良性的循环, 在实践中遇到问题并得到解决后更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点的理解。

总之, 学生在该实践教学平台的学习过程中发挥了主体作用, 提高了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摘要:在研究物联网技术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对应关系的基础上, 将网联网技术与电子信息专业实践教学进行有机融合, 并设计适应该专业的物联网实践教学平台, 将该实践教学平台应用到本专业的实践教学中, 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技能, 实践教学效果良好。

关键词:物联网,电子信息专业,实践教学

参考文献

[1]刘云浩.物联网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3.

[2]伍新华.物联网工程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

[3]许毅.无线传感器网络原理及方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

物联网电子信息 篇2

【摘要】物联网是指通过网络将物与物连接到一起,是在计算机、因特网之后又一信息产业的重大突破。物联网技术在社会生活以及经济贸易中有着非常长远的发展前景,对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基于物联网的电子商务目前还处在起步阶段,存在着技术方面以运营方面都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解决。本文对物联网的概念、技术以及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阐述与分析,对物联网技术的发展问题做出了探讨。

【关键词】物联网 电子商务 发展 探析

物联网,顾名思义,就是在网络的基础上实现物物相连的技术。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联网有着很长远的发展前景以及研究价值。物联网技术是对现代网络信息技术进行集成与综合后产生的新一代信息网络形式,是未来推动世界发展的动力,因此被称为信息产业在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的第三次发展浪潮。

1电子商务中的物联网技术

1.1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这个词在我国201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被下了这样的定义:物联网是通过一系列的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任何物品连接到互联网进行相互间的信息交换与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简言之,就是通过无线射频(RFID)等网络通信技术将家电、货物、设备等物品与其他的一些技术在网络上进行有机的结合,对物品进行远程的监控与管理。

物联网主要由包括二维码标签识读设备、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和激光扫描器等对物体进行识别与信息采集的信息读取设备所组成的感知层、网络治理中心、信息处理中心等网络通讯中心所组成的网络层以及结合各个行业的专业技术,实现行业智能化需求的应用层三个层面组成。其中应用层是物联网发展的重点层面。

物联网的发展与应用,为社会上的各行各业都带来了非常多的机遇,是行业智能化发展的重要依托。在电子商务领域中,组成整个体系的人、商家、资金、商品等都可以成为物联网当中的“物”,在商务平台上建立起一个电子网络系统,将电子商务体系中的“物”进行连接,使整个体系中各个“物”之间可以进行实时的信息传递与共享,将商务信息在电子平台上进行透明化数据共享,实现产业链的无缝衔接。

1.2电子商务中的物联网技术应用

随着网络的发展,网上购物正逐步成为年轻一代的主要购物手段。网上购物是人们身边的电子商务,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在电子商务中,顾客与商家在网络上完成了所有交易而不用互相见面,网店当中的商品与顾客之间存在着较远的距离,消费者在网络上看到的商品照片往往与实物有很大出入,消费者与商家之间的信息不均等导致电子商务的发展收到了严重的制约。若在电子商务中引入物联网技术,便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在产品生产出厂时,在商品上贴上“RFID芯片”,在芯片中写入商品的生产日期、生产厂商、产品特性等产品的相关信息,消费者与商家可以通过RFID芯片信息在互联网上进行信息共享,使消费者可以对产品有充分的了解,从而消除了虚假广告等对消费者的误导以及对产品质量的担忧,从而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

另外,在物流方面也可以进行物联网的应用。网上购物往往出现物流送货延迟、货物丢失等事件,这些都是阻碍消费者放心进行网上购物的因素。通过物联网,消费者可以对快递包裹上附带的RFID芯片对商品的物流进行实时追踪监控,可以有效地提高物流的效率与安全性,提高消费者对网上购物安全性的信任。

2目前基于物联网的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2.1没有先进的技术基础

在电子商务中引入物联网技术,有助于建立起透明化自动化的电子商务交易过程,可以帮助消费者实时了解商品的信息以及其他内容,对人力与时间都有很大程度的节约。但是目前物联网平台在技术上依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在芯片、设备、平台等软硬件方面都有着很多不足,而且目前无法实现IPv6与IPv4之间的信息交换沟通,云计算还没有完善的数据处理模式。在这样的技术条件背景下,物联网的发展还需要诸多努力。

因此,目前电子商务在物联网上的重点任务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云计算平台的数据处理能力,以对物联网的智能处理能力进行强化,将云计算作为物联网建设的核心内容,通过云计算将物联网与互联网进行智能的融合。

2.2客户消费能力不足

现在我国电子商务消费仍然以大众消费品作为主要内容,网上购物面向所有收入阶层的客户,有着相当低的门槛,价格低廉是吸引消费者进行网络购物的主要竞争力。但是当前基于物联网的电子商务平台中“智能感应芯片”有着很高的价格,并且在各个技术环节上都有较高的开发成本,导致物联网平台上的产品价格与市场价格有着很大的差距。在在软硬件成本上进行优化,降低产品的价格是提高客户数量的唯一途径。

因此,电子商务厂商应针对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对物联网技术进行优化,以便降低商品的价格,将用户的网上购物体验放在重要的位置。要对物联网的关键技术环节进行重点研究与突破,并加快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实现电子商务的智能服务。

2.3缺乏成形的运营方案

由于电子商务的运营模式可以根据产品进行定制,并且对人力与技术的要求较低,目前网络商务有着很大的盈利空间。但是物联网电子商务并没有成熟的运营方案,无法有效地进行标准化与模块化,在成本上缺乏竞争力。产品中芯片的嵌入是一笔相当大的开销,物联网如何对芯片信息进行实时更新以及智能管理,对强大服务器的建设以及其他种种问题都无形中提高了物联网电子商务产业链中产品的价格,这使得大多数的消费者没有能力进行消费。因此目前对物联网的运营模式解决方案便是加快进行互联网、电信网以及电视网“三网融合”,这个举措可以打通不同的网络,在其间进行数据资源的交换和共享,对物联网的发展有着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3物联网技术下的电子商务的发展策略

在电子商务中应用物联网技术对于提高电子商务的创新能力以及电子商务的未来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一个全新的行业发展策略,以满足物联网下飞速发展的电子商业市场需求。

3.1基于物联网建立智能的物流系统

物流问题是阻碍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以及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忙碌,外出购物的时间变得极为难得。在这样的背景下,电子商务成了人们的一个新的选择。在网络上进行购物既节省了时间又节省了精力,成为了现代社会的一个全新的商业产业。但是,消费者在网络上进行消费后,商品是以快递的形式通过物流公司进行派送的,是消费者购物过程中唯一见到的人。如果物流不能保证送货准确及时,服务态度良好,那么消费者便会对整个电子商务交易产生反感情绪。因此,作为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物流公司一定要做出相应的努力。能够及时地得到网购的商品,可以使消费者产生继续消费的积极性,对网络购物产生良好的印象,促进电子商务的持续发展。所以,基于物联网建立一个智能的物流系统对于电子商务的发展有着非常好的促进作用。物流公司可以在每一个包裹上贴上记录着包裹信息的RFID标签,并将标签上的包裹信息实时传送到互联网上,让消费者可以对商品进行实时的跟踪,准确知道商品送到的时间。这样透明化的信息共享,可以避免出现一些不必要的错误,使消费者充分感受到安全感,对电子商务的安全性也会提高信任度。

3.2基于物联网建立安全的管理系统

由于网络的开放性,消费者的信息在网络上很容易被泄露到商家以外的第三方,这对于消费者的隐私有非常大的侵犯,许多消费者因为害怕个人信息的泄露而对电子商务退避三舍,严重阻碍了电子商务的普及与发展。为此,应利用物联网技术建立一个安全的网络管理系统,智能地对用户的个人信息进行保护,消除消费者在个人隐私上的顾虑,让消费者可以放心地进行网络购物。例如在保护消费者免遭信息盗用时,在信息交换上的安全协议采用Hash认证,实现RFID标签与RFID阅读器之间进行双向的认证,将RFID标签与阅读器一一对应起来,只有双向都可以认证以后才能进行信息的传递,这样便能够有效地防止用户信息被盗以及系统被黑客恶意攻击。双向Hash认证是未来电子商务信息认证的首选方式,这种认证方式可以在最小的负载与投资成本下达成较好的消费者隐私保护的效果,值得推广。

3.3基于物联网建立电子商务信息平台

良好的电子商务信息平台可以促进电子商务的信息化水平的提高。目前我国的电子商务信息平台建设还正在起步,缺乏丰富的经验,因此需要在今后对电子商户行业信息化进行重点的建设及探索。目前我国已有的电子商务信息平台存在着以下问题:第一,在进行体系结构设计过程中对电子商务的实际运作流程没有做出充分的综合考虑,导致在信息共享与传输过程中脱离了实际,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第二,在信息平台上没有增值服务,仅仅只有对在线交易、库存订单管理等基本功能的实现,缺乏长远的发展眼光,无法适应日新月异的电子商务的发展。第三,电子商务在实际运作过程中无法与信息平台进行良好的线上线下衔接,造成了电子商务运营效果低下,无法为消费提供高效率的通道。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解决当前电子商务信息平台中的问题,通过物联网与SOA架构相结合,对电子商务平台进行优化,提高系统的配置与智能化水平,并增强电子信息平台对于未来电子商务发展的感知增值能力,全面完善电子商务信息平台,以满足未来发展的需要。同时还应及时地回应消费者在平台上反馈的要求,借此来提高与消费者的互动,提高消费者对电子商务的好感,促使消费者进行网络消费。

4结语

总之,物联网技术在电子商务领域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企业管理者应具有长远的眼光,将物联网技术进行引进与发展,从实践中对这一新兴技术进行完善。目前基于物联网的电子商务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在技术方面尚不成熟,因此要在国内培养一批学者进行物联网电子商务的研究,对其标准与商务应用进行研究,使物联网成为推动我国企业发展以及经济发展的重要生产力。

【参考文献】

物联网电子信息 篇3

物联网如何应用于教育

如果学生们能在一个特定领域收集数据做研究,为有形物体贴上标签以方便查找和分析这个物体的相关数据(这些数据还能够被输入到其他分析程序中),那么物联网就能在教育领域应用了。只要学生们设置好程序(为实物设置标签,把特定数据与将数据输入其他服务分析程序的命令相连),就可以坐回原位,依据研究目的开始收集数据并运行各种程序了。那种不断地走到外面去,接触各种有形物体,在不同的条件下收集各种数据已经过时了。学生们将能够24小时不间断地进行数据采集,这将使他们的研究更加精确。

可以说学生创造了一件艺术作品。他们能用许多标签来标记一幅画,包括它被创作的时点、日期与地点,绘画所涉及到的媒体,音频艺术家的评论,甚至是画家们讨论这些画作所带来影响的视频,包括与这些影响有关的图片。这些内容能够通过一个装置了AR编码的扫描仪完成,并将那些数据视同为AR(即强化的现实)数据。人们能在现实物体的顶部看到这些叠加的图片,且对处于同一空间的两个物体进行对比。这个过程不需要参观者拿出手机,搜寻这个画家和这幅画的信息以及关于这幅画的采访。因为这些都已经被标记在这幅画上,很容易就能得到。

如果一个学生想要通过触摸他们词汇表上的某个有形物体来学习外语该怎么办呢?可以创建一些无线射频识别标签,通过这些有形物体的内部结构将它们与词汇表相连,当学生将这个物体放置在无线射频识别器上时,它就会用母语和外语分别读出这个单词。触摸这个物体将会使学生更加专注,还可能(依据他们的学习方式)帮助他们更快地学习内容。

随着服务器空间的扩展和移动设备网络连接的更加迅速,物联网将会变得更加普遍,并成为时代主流。

信息化教学新时尚

利用物联网建立泛在学习环境。可以利用智能标签识别需要学习的对象,并且根据学生的学习行为记录,调整学习内容。这是对传统课堂和虚拟实验的拓展,在空间上和交互环节上,通过实地考察和实践,增强学生的体验。例如生物课的实践性教学中需要学生识别校园内的各种植物,可以为每类植物粘贴带有二维码的标签,学生在室外寻找到这些植物后,除了可以知道植物的名字,还可以用手机识别二维码后从教学平台上获得相关植物的扩展内容。

物联网在教育管理中可以用于人员考勤、图书管理、设备管理等方面。例如带有RFID标签的学生证可以监控学生进出各个教学设施的情况,以及行动路线。又如将RFID用于图书管理,可通过RFID标签方便地找到图书,并且可以在借阅图书的时候方便地获取图书信息而不用把书一本一本拿出来扫描。将物联网技术用于实验设备管理可以方便地跟踪设备的位置和使用状态,方便管理。

智能化教学环境,在校园内还可用于校内交通管理、车辆管理、校园安全、师生健康、智能建筑、学生生活服务等领域。例如在教室里安装光线传感器和控制器,根据光线强度和学生的位置,调整教室内的光照度。控制器也可以和投影仪和窗帘导轨等设备整合,根据投影工作状态决定是否关上窗帘,降低灯光亮度。又如对校内有安全隐患的地区安装摄像头和红外传感器,实现安全监控和自动报警等。

我国智慧教育建设仍任重道远

智慧教育的建设需要网络基础设施和基础信息平台的支撑,建设过程中需要投入真金白银。因此,智慧教育也只能从发达地区萌芽,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最后整体推进。

目前,宁波市在智慧教育建设方面已经产生了部分应用成果。例如市民卡进校园,在校园内,师生可凭“宁波市民卡——校园卡”进行图书借阅、电脑上网、食堂就餐、超市消费;在校园外,可乘坐公交车,在商户消费;校方可通过市民卡标识使用者身份,定位使用者位置,并应用于门禁管理、学生接送系统、考勤管理、考务管理等,家长则可及时掌握孩子到离校信息,对孩子在校期间的活动信息进行查询。

应用成果另一亮点就是电子书包,这是一种可以随身携带的无线设备,学生在校内能从学校数字教育管理平台下载电子教材、课件、辅导材料和家庭作业,校外可以用它进行复习、完成及提交作业,并可以与教师实时互动交流。这是一种新颖实用的教学互动模式,把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和家庭教育,学生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以进行学习。

东软睿道教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裁李印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认为,目前中国的智慧教育发展还很不够,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现在不是老师在教会学生,而是学生养活了老师。教学方式需要一个变革,怎么去变革?就需要培养老师,但是一年能培养多少人?如果信息化手段实现了,同样的好老师,可以面向全国来教学,把自己的知识和体系按照规范的流程融入进来,如此效果会越来越好,中国的教育一定会发生根本的改变。”

各地探索智慧教育建设案例:

南京:南京理工大学广大师生员工只要通过工资号或学号登陆学校网站,各种信息和服务应有尽有。“智慧校园信息门户”展现了信息化建设的最新成果,实现了全校范围内主要系统和数据的互通共享,为不同目标人群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实现了服务和管理的双重提升。

宁波:从去年10月份开始,宁波市海曙区教育局投入230万致力于宁波市实验小学的“智慧校园”建设,宁波市实验小学配发的“一体机”设施就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老师只需用手指,就可直接在电视上操作电脑,还可以随时地进行标注、板书,保存当前板书内容,就像央视里“读报节目”,与学生的互动更强了。

云南: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与丽江电信签约“智慧校园”项目,将着力打造以校园应用门户为代表的校园综合信息、服务应用和管理手段的统一系统,在基础网络方面建立了校园网(局域网)和国际互联网有机结合的网络体系,实现师生在校内或在外地都可方便地查询、使用和管理相应的信息、系统和应用,方便轻松地在网络上进行学习、工作和管理。

福建:中国移动福建公司与福建师范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以校园信息化建设为切入点,在无线校园、教学科研、校园生活等方面展开战略合作,共同打造全方位、高标准的智慧校园。中国移动福建公司将协助福建师范大学优化校园网络通信质量,通过建设2G/3G、wlan覆盖,实现无线数字化校园。同时,还将建立包括校园迎新系统、校园移动支付、智能掌上化系统等,以满足由管理到教学以及生活等全方位的信息化应用需求,让广大师生享受信息化带来的种种便利。

内蒙古:内蒙古师范大学与中国移动内蒙古公司在新城宾馆签订了“智慧校园”信息化合作项目。将移动通信技术融入到传统的管理信息系统中,将传统应用功能延伸到手机终端,使移动终端应用与教职工、学生的工作、学习、生活紧密结合,便于师生轻松获取各类校园信息,从而有效拓展校园信息化系统的使用环境。

物联网电子信息 篇4

10月18日, 由江苏省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工业与信息化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为指导单位、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主办的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物联网产教联盟 (职教集团) 成立大会暨“十三五”物联网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高层论坛成功举行。全国相关专业院校、产业重点发展地区行业协会、企业、出版社等50家单位代表参加联盟成立大会。

大会由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席海涛主持。学院党委书记陆国平致欢迎辞。原信息产业部部长、党组书记、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会长王旭东、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副秘书长袁立峰、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王成斌、无锡市教育局副局长符菊成、联想集团副总裁李祥林、学院党委书记陆国平等领导共同为联盟成立揭牌。联想集团副总裁李祥林、学院党委书记陆国平共同为“联想IT学院”揭牌。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副秘书长袁立峰、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王成斌、联想集团副总裁李祥林、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王丹中分别致辞。国家973物联网首席科学家、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校长刘海涛为物联网产教联盟成立发来贺信。

物联网的信息安全问题 篇5

摘要:物联网,通俗的来说就利用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二维码等作为感知元器件,通过一些基础的网络(互联网、个人区域网、无线传感网等)来实现物与物、人与物、人与人的互联沟通,进而形成一种“物物相连的网络”。“物联网”的诞生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但是科技的发展总是会出现更多需要解决的难题,在物联网中,一个最大的、最困难、最艰巨的问题就是如何更好的解决物联网的安全问题,如何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给人们一个更可靠、更安全、更有保障的服务[1]。本文分析了物联网所面临的安全问题,讨论了物联网安全问题所涉及的六大关系,分析物联网安全中的重要技术,最后提出了物联网的安全机制,以期对物联网的建设发展起到积极的建言作用。关键字 物联网、安全性、可靠性、引言

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成立了自动识别技术中心,构想了基于REID的物联网的概念, 提出了产品电子码(EPC)概念。在我国,自2009年8月温家宝总理提出“感知中国”战略后“物联网”一时成为国内热点,迅速得到了政府、企业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在“物联网”时代,道路、房屋、车辆、家用电器等各类物品,甚至是动物、人类,将与芯片、宽带等连接起来,这个巨大的网络不仅可以实现人与物的通信和感知,而且还可以实现物与物之间的感知、通信和相互控制。由于在物联网建设当中,设计到未来网络和信息资源的掌控与利用,并且建设物联网还能够带动我国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国际竞争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所以加快物联网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促进物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张,已经成为我国战略发展的需求。

从技术的角度来看,物联网是以互联网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所以互联网所遇到的信息安全问题,在物联网中都会存在,只是在危害程度和表现形式上有些不同。从应用的角度来看,物联网上传输的是大量有关企业经营的金融、生产、物流、销售数据,我们保护这些有经济价值的数据的安全比保护互联网上视屏、游戏数据的安全要重要的多,困难的多。从构成物联网的端系统的角度来看,大量的数据是由RFID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传感器产生的,并且通过无线的信道进行传输,然而无线信道比较容易受到外部恶意节点的攻击。从信息与网络安全的角度来看,物联网作为一个多网的异构融合网络,不仅仅存在与传感网网络、移动通信网络和因特网同样的安全问题,同时还有其特殊性,如隐私保护问题、异构网络的认证与访问控制问题、信息的存储与管理等。文献[3]认为数据与隐私保护是物联网应用过程中的挑战之一。因此,物联网所遇到的信息安全问题会比互联网更多,我们必须在研究物联网应用的同时,从道德教育、技术保障和法制环境三个角度出发,为我们的物联网健康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1.物联网的安全问题

物联网的应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比如我们不在需要装着大量的现金去购物,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很小的射频芯片就能够感知我们身体体征状况,我们还可以使用终端设备控制家中的家用电器,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人性化、智能化、合理化。如果在物联网的应用中,网络安全无法保障,那么个人隐私、物品信息等随时都可能被泄露。而且如果网络不安全,物联网的应用为黑客提供了远程控制他人物品、甚至操纵一个企业的管理系统,一个城市的供电系统,夺取一个军事基地的管理系统的可能性。我们不能否认,物联网在信息安全方面存在许多的问题,这些安全问题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1.1 感知节点和感知网络的安全问题

在无线传感网中,通常是将大量的传感器节点投放在人迹罕至或者环境比较恶劣的环境下,感知节点不仅仅数目庞大而且分布的范围也很大,攻击者可以轻易的接触到这些设备,从而对它们造成破坏,甚至通过本地操作更换机器的软硬件。通常情况下,传感器节点所有的操作都依靠自身所带的电池供电,它的计算能力、存储能力、通信能力受到结点自身所带能源的限制,无法设计复杂的安全协议,因而也就无法拥有复杂的安全保护能力。而感知结点不仅要进行数据传输,而且还要进行数据采集、融合和协同工作。同时,感知网络多种多样,从温度测量到水文监控,从道路导航到自动控制,它们的数据传输和消息也没有特定的标准,所以没法提供统一的安全保护体系[2]。1.2 自组网的安全问题

自组网作为物联网的末梢网,由于它拓扑的动态变化会导致节点间信任关系的不断变化,这给密钥管理带来很大的困难。同时,由于节点可以自由漫游,与邻近节点通信的关系在不断地改变,节点加入或离开无需任何声明,这样就很难为节点建立信任关系,以保证两个节点之间的路径上不存在想要破坏网络的恶意节点。路由协议中的现有机制还不能处理这种恶意行为的破坏。1.3核心网络安全问题

物联网的核心网络应当具备有相对完整的保护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使物联网具备有更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但是在物联网中节点的数目十分的庞大,而且以集群方式存在,因此会导致在数据传输时,由于大量机器的数据发送而造成网络拥塞。而且,现有通行网络是面向连接的工作方式,而物联网的广泛应用必须解决地址空间空缺和网络安全标准等问题,从目前的现状看物联网对其核心网络的要求,特别是在可信、可知、可管和可控等方面,远远高于目前的IP网所提供的能力,因此认为物联网必定会为其核心网络采用数据分组技术。此外,现有的通信网络的安全架构均是从人的通信角度设计的,并不完全适用于机器间的通信,使用现有的互联网安全机制会割裂物联网机器间的逻辑关系。1.4物联网业务的安全问题

通常在物联网形成网络时,是将现有的设备先部署后连接网络,然而这些联网的节点没有人来看守,所以如何对物联网的设备进行远程签约信息和业务信息配置就成了难题。另外,物联网的平台通常是很庞大的,要对这个庞大的平台进行管理我们必须需要一个更为强大的安全管理系统,否则独立的平台会被各式各样的物联网应用所淹没,但如此一来,如何对物联网机器的日志等安全信息进行管理成为新的问题,并且可能割裂网络与业务平台之间的信任关系,导致新一轮安全问题的产生。1.5 RFID系统安全问题

RFID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识别工作无需人工干预,操作也非常方便。RFID系统同传统的Internet一样,容易受到各种攻击,这主要是由于标签和读写器之间的通信是通过电磁波的形式实现的,其过程中没有任何物理或者可视的接触,这种非接触和无线通信存在严重安全隐患。RFID 的安全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RFID标识自身访问的安全性问题。由于RFID标识本身的成本所限,使之很难具备足以自身保证安全的能力。这样,就面临很大的问题。非法用户可以利用合法的读写器或者自制的一个读写器,直接与 RFID 标识进行通信。这样,就可以很容易地获取RFID标识中的数据,并且还能够修改RFID 标识中的数据;

(2)通信信道的安全性问题。RFID使用的是无线通信信道,这就给非法用户的攻击带来了方便。攻击者可以非法截取通信数据;可以通过发射干扰信号来堵塞通信链路,使得读写器过载,无法接收正常的标签数据,制造拒绝服务攻击;可以冒名顶替向RFID发送数据,篡改或伪造数据;

(3)RFID读写器的安全性问题。RFID读写器自身可以被伪造;RFID读写器与主机之间的通信可以采用传统的攻击方法截获。所以,RFID读写器自然也是攻击者要攻击的对象。由此可见,RFID所遇到的安全问题要比通常的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要复杂得多。物联网安全架构

物联网安全结构架构也就是采集到的数据如何在层次架构的各个层之间进行传输的,在各个层次中安全和管理贯穿于其中,图1显示了物联网的层次架构。

应用层支撑层传输层感知层智能电网、智能家居、环境监测数据挖掘、智能计算、并行计算、云计算GMS、3G通信网、卫星网、互联网RFID、二维码、传感器红外感应图1物联网的层次结构

网络管理与安全 感知层通过各种传感器节点获取各类数据,包括物体属性、环境状态、行为状态等动态和静态信息,通过传感器网络或射频阅读器等网络和设备实现数据在感知层的汇聚和传输;传输层主要通过移动通信网、卫星网、互联网等网络基础实施,实现对感知层信息的接入和传输;支撑层是为上层应用服务建立起一个高效可靠的支撑技术平台,通过并行数据挖掘处理等过程,为应用提供服务,屏蔽底层的网络、信息的异构性;应用层是根据用户的需求,建立相应的业务模型,运行相应的应用系统。

在每个层之间我们究竟该采取哪些安全措施呢?如图2所示为物联网在不同层次采取的安全。

应用环境安全技术可信终端、身份认证、访问控制、安全审计等网络安全环境技术无线网安全、虚拟专用网、传输安全、安全路由、防火墙、安全审计等信息安全防御关键技术攻击监测、病毒防治、访问控制、内容分析、应急反应。战略预警等信息安全基础核心技术密码技术、高速芯片密码、公钥基础设施、信息系统平台安全等

图2物联网安全技术架构

图2中所示以密码技术为核心的基础信息安全平台及基础设施建设是物联网安全,特别是数据隐私保护的基础,安全平台同时包括安全事件应急响应中心、数据备份和灾难恢复设施、安全管理等。安全防御技术主要是为了保证信息的安全而采用的一些方法,在网络和通信传输安全方面,主要针对网络环境的安全技术,如VPN、路由等,实现网络互连过程的安全,旨在确保通信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而应用环境主要针对用户的访问控制与审计,以及应用系统在执行过程中产生的安全问题[3]。

3物联网中安全的关键技术

物联网中涉及安全的关键技术主要有一下几点:(1)密钥管理机制

密匙作为物联网安全技术的基础,它就像一把大门的钥匙一样,在网络安全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对于互联网由于不存在计算机资源的限制,非对称和对称密钥系统都可以适用,移动通信网是一种相对集中式管理的网络,而无线传感器网络和感知节点由于计算资源的限制,对密钥系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因此,物联网密钥管理系统面临两个主要问题:一是如何构建一个贯穿多个网络的统一密钥管理系统,并与物联网的体系结构相适应;二是如何解决WSN中的密钥管理问题,如密钥的分配、更新、组播等问题。

实现统一的密匙管理系统可以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以互联网为中心的集中式管理方法,另外一种是以各自网络为中心的分布式管理方法。在此模式下,互联网和移动通讯网比较容易实现对密匙进行管理,但是在WSN环境中对汇聚点的要求就比较高了,尽管我们可以在WSN中采用簇头选择方法,推选簇头,形成层次式网络结构,每个节点与相应的簇头通信,簇头间以及簇头与汇聚节点之间进行密钥的协商,但对多跳通信的边缘节点、以及由于簇头选择算法和簇头本身的能量消耗,使WSN的密钥管理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2)安全路由协议

物联网安全路由协议中我们要至少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多网融合的路由问题;二是传感网的路由问题。前者可以考虑将身份标识映射成类似的IP地址,实现基于地址的统一路由体系;后者是由于WSN的计算资源的局限性和易受到攻击的特点,要设计抗攻击的安全路由算法。

WSN中路由协议常受到的攻击主要有以下几类:虚假路由信息攻击、选择性转发攻击、污水池攻击、女巫攻击、虫洞攻击、Hello洪泛攻击、确认攻击等。表1列出了一些针对路由的常见攻击,表2为抗击这些攻击可以采用的方法。

表1常见的路由攻击

路由协议

TinyOS信标 定向扩算 地理位置路由 最低成本转发 谣传路由

能量节约的拓扑维护 聚簇路由协议

表2路由攻击的应对方法

攻击类型

外部攻击和链路层安全 女巫攻击

HELLO泛洪攻击 虫洞和污水池 选择性转发攻击 认证广播和泛洪

解决方法

链路层加密和认证 身份认证 双向链路认证

很难防御,必须在设计路由协议时考虑,如基于地理位置路由 多径路由技术 广播认证

安全威胁

虚假路由信息、选择性转发、女巫、虫洞、HELLO泛洪、污水池

虚假路由信息、选择性转发、女巫、虫洞、HELLO泛洪、污水池

虚假路由信息、选择性转发、女巫

虚假路由信息、选择性转发、女巫、虫洞、HELLO泛洪、污水池

虚假路由信息、选择性转发、女巫、虫洞、污水池

虚假路由信息、女巫、HELLO泛洪 选择性转发、HELLO泛洪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数据传送的特点,目前已提出许多较为有效的路由技术。按路由算法的实现方法划分,有洪泛式路由,如Gossiping等;以数据为中心的路由,如DirectedDiffusion、SPIN等:层次式路由,如LEACH(low energy adaptive clust eringhierarchy)、TEEN等;基于位置信息的路由,如GPSR、GEAR等[3]。

(1)认证与访问控制

对用户访问网络资源的权限进行严格的多等级认证和访问控制,进行用户身份认证,对口令加密、更新和鉴别,设置用户访问目录和文件的权限,控制网络设备配置的权限等。例如,可以在通信前进行节点与节点的身份认证;设计新的密钥协商方案,使得即使有一小部分节点被操纵后,攻击者也不能或很难从获取的节点信息推导出其他节点的密钥信息。另外,还可以通过对节点设计的合法性进行认证等措施来提高感知终端本身的安全性能。

(2)数据处理与隐私性

物联网的数据要经过信息感知、获取、汇聚、融合、传输、存储、挖掘、决策和控制等处理流程,而末端的感知网络几乎要涉及上述信息处理的全过程,只是由于传感节点与汇聚点的资源限制,在信息的挖掘和决策方面不占居主要的位置。物联网应用不仅面临信息采集的安全性,也要考虑到信息传送的私密性,要求信息不能被篡改和非授权用户使用,同时,还要考虑到网络的可靠、可信和安全。物联网能否大规模推广应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是否能够保障用户数据和隐私的安全。

就传感网而言,在信息的感知采集阶段就要进行相关的安全处理,如对RFID采集的信息进行轻量级的加密处理后,再传送到汇聚节点。这里要关注的是对光学标签的信息采集处理与安全,作为感知端的物体身份标识,光学标签显示了独特的优势,而虚拟光学的加密解密技术为基于光学标签的身份标识提供了手段,基于软件的虚拟光学密码系统由于可以在光波的多个维度进行信息的加密处理,具有比一般传统的对称加密系统有更高的安全性,数学模型的建立和软件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该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推广。

(3)入侵检测和容侵容错技术

通常在网络中存在恶意入侵的节点,在这种情况下,网络仍然能够正常的进行工作,这就是所谓的容侵。WSN的安全隐患在于网络部署区域的开放性以及无线电网络的广播特性,攻击者往往利用这两个特性,通过阻碍网络中节点的正常工作,进而破坏整个传感器网络的运行,降低网络的可用性。在恶劣的环境中或者是人迹罕至的地区,这里通常是无人值守的,这就导致WSN缺少传统网络中的物理上的安全,传感器节点很容易被攻击者俘获、毁坏或妥协。现阶段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容侵技术主要集中于网络的拓扑容侵、安全路由容侵以及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容侵机制。我们就结合一种WSN中的容侵框架,进行探讨WSN中是如何对网络的安全做维护。容侵框架包括三个部分:

判定恶意节点:主要任务是要找出网络中的攻击节点或被妥协的节点。基站随机发送一个通过公钥加密的报文给节点,为了回应这个报文,节点必须能够利用其私钥对报文进行解密并回送给基站,如果基站长时间接收不到节点的回应报文,则认为该节点可能遭受到入侵。另一种判定机制是利用邻居节点的签名。如果节点发送数据包给基站,需要获得一定数量的邻居节点对该数据包的签名。当数据包和签名到达基站后,基站通过验证签名的合法性来判定数据包的合法性,进而判定节点为恶意节点的可能性。

发现恶意节点后启动容侵机制:当基站发现网络中的可能存在的恶意节点后,则发送一个信息包告知恶意节点周围的邻居节点可能的入侵情况。因为还不能确定节点是恶意节点,邻居节点只是将该节点的状态修改为容侵,即节点仍然能够在邻居节点的控制下进行数据的转发。

通过节点之间的协作,对恶意节点做出处理决定(排除或是恢复):一定数量的邻居节点产生编造的报警报文,并对报警报文进行正确的签名,然后将报警报文转发给恶意节点。邻居节点监测恶意节点对报警报文的处理情况。正常节点在接收到报警报文后,会产生正确的签名,而恶意节点则可能产生无效的签名。邻居节点根据接收到的恶意节点的无效签名的数量来确定节点是恶意节点的可能性。通过各个邻居节点对节点是恶意节点性测时信息的判断,选择攻击或放弃。

4在物联网安全问题中的六大关系

(1)物联网安全与现实社会的关系

我们知道,是生活在现实社会的人类创造了网络虚拟社会的繁荣,同时也是人类制造了网络虚拟社会的麻烦。现实世界中真善美的东西,网络的虚拟社会都会有。同样,现实社会中丑陋的东西,网络的虚拟社会一般也会有,只是表现形式不一样。互联网上如此之多的信息安全问题是人类自身制造的。同样,物联网的安全也是现实社会安全问题的反映。因此,我们在建设物联网的同时,需要拿出更大的精力去应对物联网所面临的更加复杂的信息安全问题。物联网安全是一个系统的社会工程,光靠技术来解决物联网安全问题是不可能的,它必然要涉及技术、政策、道德与法律规范。(2)物联网安全与计算机、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关系

所有的物联网应用系统都是建立在互联网环境之中的,因此,物联网应用系统的安全都是建立在互联网安全的基础之上的。互联网包括端系统与网络核心交换两个部分。端系统包括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等,而运行物联网信息系统的大型服务器或服务器集群,及用户的个人计算机都是以固定或移动方式接入到互联网中的,它们是保证物联网应用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任何一种物联网功能和服务的实现都需要通过网络核心交换在不同的计算机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交互。病毒、木马、蠕虫、脚本攻击代码等恶意代码可以利用 E-mail、FTP与 Web 系统进行传播,网络攻击、网络诱骗、信息窃取可以在互联网环境中进行。那么,它们同样会对物联网应用系统构成威胁。如果互联网核心交换部分不安全了,那么物联网信息安全的问题就无从谈起。因此,保证网络核心交换部分的安全,以及保证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是保障物联网应用系统安全的基础[4]。

(3)物联网安全与密码学的关系

密码学是信息安全研究的重要工具,在网络安全中有很多重要的应用,物联网在用户身份认证、敏感数据传输的加密上都会使用到密码技术[4]。但是物联网安全涵盖的问题远不止密码学涉及的范围。密码学是数学的一个分支,它涉及数字、公式与逻辑。数学是精确的和遵循逻辑规律的,而计算机网络、互联网、物联网的安全涉及的是人所知道的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和物之间的关系,以及物与物之间的关系。物是有价值的,人是有欲望的,是不稳定的,甚至是难于理解的。因此,密码学是研究网络安全所必需的一个重要的工具与方法,但是物联网安全研究所涉及的问题要广泛得多。

(4)物联网安全与国家信息安全战略的关系

物联网在互联网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交互,它将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现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学研究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物联网安全必然会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网络安全问题已成为信息化社会的一个焦点问题。每个国家只有立足于本国,研究网络安全体系,培养专门人才,发展网络安全产业,才能构筑本国的网络与信息安全防范体系。如果哪个国家不重视网络与信息安全,那么他们必将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处于被动和危险的境地。(5)物联网安全与信息安全共性技术的关系

对于物联网安全来说,它既包括互联网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即传统意义上的网络环境中信息安全共性技术),也有它自身特有的安全问题(即物联网环境中信息安全的个性技术)[4]。物联网信息安全的个性化问题主要包括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安全性与 RFID 安全性问题。

(6)物联网应用系统建设与安全系统建设的关系

网络技术不是在真空之中,物联网是要提供给全世界的用户使用的,网络技术人员在研究和开发一种新的物联网应用技术与系统时,必须面对一个复杂的局面。成功的网络应用技术与成功的应用系统的标志是功能性与安全性的统一。不应该简单地把物联网安全问题看做是从事物联网安全技术工程师的事,而是每位信息技术领域的工程师与管理人员共同面对的问题。在规划一种物联网应用系统时,除了要规划出建设系统所需要的资金,还需要考虑拿出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安全系统的建设。这是一个系统设计方案成熟度的标志[3]。物联网的建设涉及更为广阔的领域,因此物联网的安全问题应该引起我们更加高度的重视。

4.结束语

目前物联网的研究与应用刚刚开始,我们缺乏足够的管理经验,更谈不上保护物联网安全运行的法律规范。如果我们在开始研究技术及应用的同时,不能够组织力量同步研究物联网安全技术、物联网应用中的道德与法律问题,我们就不可能保证物联网的健康发展。所以物联网的安全研究任重而道远。

在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方面,人们就密钥管理、安全路由、认证与访问控制、数据隐私保护、入侵检测与容错容侵、以及安全决策与控制等方面进行了相关研究,密钥管理作为多个安全机制的基础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但并没有找到理想的解决方案,要么寻求更轻量级的加密算法,要么提高传感器节点的性能,目前的方法距实际应用还有一定的距离,特别是至今为止,真正的大规模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实际应用仍然太少,多跳自组织网络环境下的大规模数据处理(如路由和数据融合)使很多理论上的小规模仿真失去意义,而在这种环境下的安全问题才是传感网安全的难点所在。

参考文献

物联网综合航运信息系统 篇6

提高船舶航行安全监控水平,提高运输管理效率,解决船舶管理和营运成本高,信息服务质量难以满足需求等,一直是困扰航运企业和航运信息化建设亟待解决的共性问题。

随着信息与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物联网以其“全面感知、可靠传递、智能应用”的优势,推进船岸一体的信息平台和数据挖掘共享,致力于解决船舶和货物管理运营成本较高,提高航行效率和服务品质,加强安全管理等问题。实现航运企业对船舶运输全过程智能控制与管理,有效调控远洋船舶运力和船队结构,降低物流成本,节能减排。增强船舶运输信息服务手段和服务能力,促进航运业生产和管理方式向网络化、精细化、智能化的转变,提高船舶和货物安全管理和科学决策水平。

二、物联网航运综合信息管理系统

1.物联网概念

物联网的英文名是Internet of Things(IOT),也称为Web of Things,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传感器、射频识别(RFID)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气体感应器等各种装置与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与互联网结合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其目的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所有的物品与网络的连接,方便识别、管理和控制。物联网的特征来划分,物联网主要有三大技术体系,一是感知技术体系;二是通信与网络技术体系;三是智能技术体系以及相关技术标准、运行机制。

2.感知、通信与网络技术体系应用

物联网航运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充分利用物联网感知技术,充分运用物联网通信与网络技术,采用GPS技术、GIS技术、数据通信、无线通信、卫星通信、3G通信、有线通信等,在数据采集上通过视频与图像感知技术、传感器感知技术,运用物联网技术标准和运行机制,船舶通导、电气设备和E-navigation相关接口标准,结合智能计算、云计算、移动计算、ERP、数据挖掘和专家系统等,实现货物自动识别、自动感知、自动定位、过程追溯、在线追踪、在线调度、动态监控等应用。

3.智能技术体系应用

通过友好界面和便捷操作,支持移动终端,实时显示船舶综合信息,引入全球的岸基AIS、卫星AIS、船舶AIS,LRIT、 POLLING等船位数据,全球的电子海图、船舶动态日报表、船舶基础数据、航行气象、天文潮汐、电航数据、机舱监控、视频监控、燃润料消耗、货物监控等数据,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智能调度技术、优化运筹技术等等,结合航线辅助设计和专家系统,实现船舶运输智能化、可视化、自动化和岸基支持,增强船舶运输信息服务能力,为航运管理、辅助决策和应急指挥提供强大支撑。

三、物联网航运管理业务逻辑

业务逻辑总体分为船端、公司端和二者之间的通信系统三部分。业务逻辑如下图1所示:

图1

1.船端

通过采集航行数据、采集机舱状态、监控视频、货物状态(冷藏箱的温度、湿度)等感知动态信息,通过数据汇总和分析处理,既用于船端的航行管理、货物监控、能效监管等,另一方面通过船载通信设备,定时向岸基进行数据同步。

2.通信系统

船岸之间通信的桥梁。船舶利用无线局域网、AIS、无线电通信、3G通信、海事卫星、北斗卫星、VAST卫星、铱星等传输各类数据。

3.公司端

接收船端信息,完善岸基视频监控和海图监控等动态监控系统,对船端数据进行处理和综合分析,通过调度和应急指挥系统,综合分析和辅助决策系统生成航行方案或处置方案,将指令发给船端。同时,与企业现有的船舶安全管理系统数据共享,为后者提供实时查询、异常报警、航行状态等数据。

四、总体架构

系统总体框架包括数据采集终端、船岸通信、基础设施、数据资源、业务应用和系统用户等6个层次,包含了物联网感知层、传输层和应用层,与物联网标准规范相融合。如图2所示。

船载终端主要包括船载通信设备和物联网感知设备,即船载的GPS、AIS、船舶数据记录仪(VDR)、操舵仪、罗电经、机舱集控等航行终端和各类传感器、RFID、流量仪、摄像机等,实现对船舶航行状况和货物状态信息的感知与采集,组成感知层。

船岸通信主要依靠通信卫星、有线和无线通信网、INTERNET等,搭建物联网传输层链路,负责传递和处理感知层获取的信息,实现船舶与岸基的数据和视频内容传输。

软硬件支撑平台分为船端和岸端,分别包括相应的服务器主机、存储备份系统设备、网络和安全设备等。

数据资源包括船端的航行数据、货物数据、机舱数据,岸端的调度数据、应急指挥相关数据、辅助决策数据、监控视频,以及其他业务应用系统的业务数据库、数据仓库等。

业务应用包括船端的数据采集与处理、船舶货物监控、船舶能效监控等业务应用系统;岸端包括岸基监控信息支持、岸基船舶监控调度和应急指挥、远程视频监控、综合分析和辅助决策系统等业务应用系统。

整个应用层是物联网和用户(包括人、组织和其他系统)的接口,遵循物联网已有的行业标准规范,并对其进行补充完善,它与行业需求结合,实现物联网的智能应用,最终为船东、货主、货代、船代、港口、政府监管部门等单位用户提供服务。同时还需研究制定相应的运行管理机制,以提供长期运行的保障。

五、物联网航运管理系统功能

1.船端应用

船载数据采集与处理功能,对船舶航行参数、海况和气象环境、船舶机务状态信息进行数据采集、数据整合处理、事件检测和记录,并通过船舶通信设备,定时向岸基传输。

船舶货物监控功能,对油轮装载的原油等货物进行安全监控;对集装箱冷藏箱的箱、货、流进行跟踪监控。

船舶能效监控和管理功能,对船舶的运行情况及能源使用情况进行监控。

同时运用物联网技术,通过传感器实现船舶基础数据的自动化采集与动态统计,提高数据采集的效率与质量,使管理人员从繁琐的数字输入中解放出来,把精力集中在机舱工控、燃油的跟踪和科学监控上;实现船舶主副机、油料消耗定额的实时优化,使之更贴近船舶动力设备和燃油消耗的实际情况,为设备运转和燃油监控与异常消耗预警提供科学依据。

2.公司端应用

岸基监控信息支持功能,接收船端上传的信息,进行检测、处理和综合分析集成,提供信息支持管理和服务应用。

岸基船舶监控调度和应急指挥功能。建立多态自适应模型,对船舶航行进行综合调度,达到生产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为船长提供风险预警方案和参考处理方案,一旦船舶发生紧急情况,可调动岸上的各类资源,给出优化的应急处置方案。

远程视频监控功能。根据需要对船舶运行状况进行查看,提高岸基航行支持、防海盗、技术支持和远程医疗能力。

综合分析和辅助决策功能。进行远洋船舶综合分析,从设备运行、海况气象、航行计划等方面分析是否存在异常情况,并引入全球海洋气象中心的气象数据和第三方提供的航线规划数据,把生产调度、周边气象环境、经济效益结合,合理判断和分析船舶在航状态,确定机舱工控、油耗,对单船的性能和油耗实现实时、精确掌握和控制,制订与优化船舶航线、航速、主机转速、燃料补给等方案,进行航行成本分析和经济航速、航线计算,生成最优航行方案提供给船端。

六、结束语

以物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发展被誉为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航运管理作为物联网技术最重要的应用领域之一,也将会越来越受到航运界的关注。可以相信,随着物联网的技术发展与应用的进一步深化,航运管理信息化必将进入物联网的时代。

电子配线架与物联网 篇7

例如:物流运输系统、交通路况管理、医疗安全、家用电器控制等不同的领域, 都有用到物联网。您可以方便的通过网络查询您所购买的物品被运送到了何处, 通过路况地图实时查看交通信息, 通过家中空调设备环境感知并远程管理, 如图1所示。

物联网最早是因为物流系统的飞速发展以及现代化管理的需求, 首先引出了物联网的概念。物流系统的核心, 希望能够利用计算机网络、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传感器和全球定位系统等设备形成一个巨大的智能管理网络。

电子配线架也是随着综合布线的飞速发展, 配合市场对网络管理、网络安全等方面的需求应运而生。

1 物联网

物联网可以被理解为:在计算机互联网络的基础上, 利用射频识别技术、无线数据通信技术等构造一个实现全球物品信息实时共享的实物互联网。

物联网的关键支撑技术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即RFID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技术, 又称电子标签、无线射频识别, 是一种通信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 而无需在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例如高速公路收费口的ETC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 就是通过感应汽车上装载的ETC设备, 实现不停车收费, 如图2所示。和人工收费系统相比, ETC系统具有以下优点:

(1) 交通更流畅。车主可以不用停车直接用ETC系统就能进行缴费, 这样就很好的避免了收费口交通堵塞。

(2) 缴费更方便。车主不需要把车停下来进行缴费, 这就意味着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车辆数量会更多。

(3) 更加节能环保。ETC减少了车辆在收费口的等待时间, 也就减少了汽车尾气排放, 节约能源, 保护环境。

(4) 提高了收费的工作效率。利用ETC电子收费系统, 实现收费工作的完全自动化。另外, 例如在物流快递的包裹上安装RFID识别装置, 当物品每到一个站点, 通过无线感应器读取信息, 可以轻松的在物流系统内查看物品的传递线路和状态, 极大地减少了人工登记和查找的繁琐工作。

传感器和传感网络:实现物理信息的实时采集。例如交通路口地下的感应器, 采集到汽车流量信息后通过网络传送到后台数据中心进行分析处理, 绘制出交通实时路况信息, 发布到网络上供用户查看, 让用户可以合理安排出行路线。通过化学原理或物理原理的传感报警装置, 把信息传到控制中心, 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安全舒适。

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通过多颗卫星来实现物体的定位。目前通过GPS导航装置、路线记录仪等设备, 提高了出行效率, 使我们去到陌生的地方更加方便, 扩大了我们的生活圈。

上面提到的几项技术, 不论是无线、化学或物理传感、卫星技术, 它们的基础都离不开计算机, 尤其是计算机网络的支持。前端是信息的采集, 然后通过高速网络传输信息到后端海量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那么对网络平台, 数据中心的搭建需求就会越来越多。如何保证数据传递的安全高效, 易于管理, 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此时, 智能布线系统可以很好的辅助物联网的建设。

2 智能布线系统——电子配线架

智能布线系统是在传统的综合布线系统中添加了额外的功能, 有些功能是通过专用的电子配线架来实现的, 所以有些用户也称智能布线系统为电子配线架, 如图3所示。

智能布线系统的基本功能有三点:

(1) 增加网络的安全性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网络安全设备很多, 如软件或硬件防火墙, 生物识别或卡片门禁系统等, 是用来保护企业内网和外网之间的安全。或者通过网络层的管理软件对用户进行监控管理, 但这样又很容易侵害到用户的隐私。大部分的网络安全事故是在内网发生的, 对于内部的防范, 我们可以通过智能布线系统在物理层上进行监控管理。

例如某个用户网口有设备接入, 或某台网络设备的网线被非法拔掉, 或是机房内的线缆被挪动, 网络维护人员可以在几分钟内通过邮件或短信收到的实时告警信息, 快速查看并及时处理。

(2) 提高网络设备的使用率

随着网络需求的增加, 机房内的设备越来越多, 管理的难度也相应增大。管理员的人员变更、链路变动信息的不及时更新等情况, 都会令设备尤其是线缆的管理变成管理员的噩梦。各家网络设备厂商也提供了一些在网络层面来辅助设备管理的管理软件, 采用智能布线系统可以在物理层面上进行更完善的管理。

例如用户要在机房电子配线架上删除十根跳线, 可以先在软件内设置工作订单, 然后根据电子配线架上的LED指示灯进行拔线操作, 有效的防止人为错误, 添加跳线也是如此。用户还可以随时在软件上查询网络设备的资产状态, 及时调整设备的使用率。

(3) 增加网络维护的效率

企业和用户对网络的依赖度日益提高, 对于网络故障的容忍度越来越低。传统的网络故障, 通常要等用户使用时才发现, 然后报修, 等待修理, 管理员也需要大量的时间去查询链路信息来分析问题, 而真正解决问题只需要极少的时间, 也许只是因为某个端口松动导致。

有了智能布线系统, 任何物理层的链路故障会在第一时间内传递到管理员的手中, 无需用户等待报修, 并且可以定位故障产生的区域, 极大地缩短了管理员的查询分析时间。

以上三点是智能布线系统的基本功能, 目前各大厂商根据用户需求开发了各种智能布线产品。

从技术角度上分, 有以下几种不同类型:

(1) 端口型:端口型又分为触碰端口感应和RFID端口识别技术两种。

电子配线架通过对网口的触碰感应或在网线上安装用无线射频技术的RFID标签来获取数据信息, 使用户知道端口连接情况。

(2) 链路型:链路型中分为标准RJ45跳线, 9针/10针RJ45跳线。

电子配线架通过线缆传递的信息, 使用户知道整个信道或部分链路的通断情况后进行实时管理和维护。

(3) 混合模式:采用上述的技术, 进行合理搭配使用, 但需要平衡好功能和成本的问题。

智能布线系统用到的硬件产品主要有:电子配线架带LED插拔指引的指示灯, 系统扫描仪用来采集数据, 监控链路变化、普通跳线或特殊跳线。目前各厂商都努力把硬件结构简洁化, 以便用户更容易搭建和使用。

软件方面, 可以通过网页的形式远程登录管理系统、支持多语言、楼宇的平面图显示端口信息等常见的功能。具有网络链路管理、工作单操作、资产管理、实时警告信息和报告文件模板等专业功能。

3 结束语

基于物联网的电子商务物流 篇8

由于现代物流业的精细化需求, 加之互联网的普及, 物联网的概念应运而生, 并与方兴未艾的电子商务相结合, 二者相互促进, 对现代商业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 物联网概述

物联网是以互联网为基础和核心的物物连接网络。与传统的单纯发货收货的物流模式不同, 物联网过激光扫描器、全球定位系统、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等现代化设备, 按相关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 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 实现了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物联网的实质是互联网的延伸, 互联网由以前的只连接信息终端, 延伸到了连接实体货物;另一方面也可以说, 物联网是给每一件货物都用现代化的技术打上了一个信息身份标识。物联网有三个特点。

(1) 连接对象产生了质的变化。传统互联网只是信息的传递共享, 但物联网将互联网的连接对象由信息延伸到了实务, 这是质的飞跃。各种货物、农产品、原材料均被纳入物联网, 互联网完成了从虚拟世界到现实世界的华丽转身。

(2) 物联网是新技术驱动的产物。射频自动识别 (RFID) 技术、短距离无线通讯 (zigbee、wifi、蓝牙等) 、无线传感器网络、无线定位、远程网络、多网络融合等关键技术是物联网得以产生的技术条件和基础。这些技术在物联网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没有这些新技术的驱动, 物联网是不可想象的。

(3) 物联网使物流过程全程可控。传统物流业发货之后, 货物就脱离了发货人和收货人的监控, 从发货到收货出现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盲区, 物联网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物流全程可控, 物流过程安全、透明。

2 电子商务简介

电子商务就是利用电子手段进行商务活动。电子商务的概念从20世纪90年代就已开始提出, 但早期电子商务的发展却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早期, 影响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主要有三个。

一是那时互联网普及程度不够。缺乏互联网的支撑, 电子商务如空中楼阁。

二是网上交易的安全问题。虽然本世纪初互联网以空前的速度迅速普及, 但电子商务仍然不被大众接受。一个重要要的原因就是大家普遍对电子支付的安全性不信任;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对交易双方的信用都无法保证。

三是提供电子商务的网站较少, 规模较小, 信誉度不够。

但这些瓶颈在2005年以后得到了解决。一方面互联网得到了空前的普及, 近乎如电视机一般进入了千家万户;另一方面国内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横空出世, 一下子将网上交易的风险降低到几乎为零, 网上交易的安全性问题迎刃而解。同时, 随着市场的繁荣, 淘宝、京东、亚马逊、当当等等一大批各具特色的电子商务网站应运而生, 这些种类繁多的电子商务网站又进一步的促进了网上交易市场的繁荣, 实现了良性循环。

当下的电子商务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并且仍处在高速发展当中, 呈现出以下特点。

(1) 高度普及, 成为普通人生活的一部分。

当下的以网购为代表的电子商务市场空前繁荣, 使得电子商务从早期的专业人士的辅助性工具演化为普通人生活的一部分。仅淘宝网一年的交易额就达到6000多亿, 足见市场之繁荣, 交易至活跃。

(2) 彻底打破了商业活动的地域限制。

在互联网上广州的买家可以轻松的购买哈尔滨买家提供的货物, 产品的地域性限制彻底被打破。通过依托互联网的电子商务网站, 全国各地, 甚至世界各地的货物被放在了同一个平台, 供大家比较购买。

(3) 提供了开放的平台, 有利于小企业的生存发展。

传统的商业模式下, 大企业掌握着绝对的信息、市场渠道, 小企业由于信息不对称, 渠道单一很难生存发展。电子商务提供了统一的平台, 小企业与大企业掌握了一样的信息和渠道, 这样大大提高了中小企业的竞争能力。

(4) 少了流通环节, 大大减少了商品交易成本。

电子商务使得生产者和消费者直接进行交易成为了可能, 大大减少了中间环节。有些品牌甚至逐步摈弃了传统的店面销售模式, 专注于网上销售。

(5) 不受时间限制, 使得商业交易全天候进行。

电子商务打破了传统商业模式中的世界限制, 购物网站成了24 h不打烊的超级市场, 不论白天黑夜, 只要打开网站, 轻点鼠标, 就能买到自己心仪的物品。

3 物联网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

由于电子商务的空前繁盛, 跨地区交易常态化, 这使得传统的物流业发生了质的变化, 由原先的大宗商品单一流向为主演变为小件货物复杂流向为主。这一需求变化为物流行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同时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是物流方向复杂化, 由于电子商务的开放性, 买家卖家遍布全国甚至全球, 海量的交易商品都需要以物流的方式完成交割。二是确保物流安全性难度空前加大, 海量的小件货物, 复杂的流向, 如何保证这些小件物品在漫长的物流途中不损坏, 不丢失, 成为一个难题。三是客户对物流时间的要求很高, 如何实现货物的快速到达成为难题。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海量货物送达五湖四海成为物流业界的难题。

这一背景下物联网天然的成为现代电子商务的不二选择。电子商务与物联网天然的结合起来。以电子商务为交易模式, 以物联网为配送模式的新型商业模式已经逐步建立起来了。电子商务中以物联网为配送模式, 有着无法比拟的优势。

(1) 物联网使得电子商务的海量商品配送得以实现。

电子商务的井喷式发展, 使得货物配送数量、方式都发生了质的变化, 电子商务网站轻点鼠标后, 货物配送立即开始, 五湖四海迅速送达, 没有物联网这一切是不可想象的。物联网成为了电子商务由虚拟世界到达现实世界的桥梁。

(2) 物联网使得电子商务的物流安全得到保障。

电子商务发展到今天, 以小件商品为主。小件商品易丢失, 易损坏。物联网精确的网状结构, 以新技术的支撑的对物流全程的实时监控, 保证了物流分拣、运输、派送都在可控范围呢进行, 有效的保证了物流安全。

(3) 物联网对电子商务买卖双方权益均能做出保障。

电子商务交易中买卖双方远隔千山万水, 一旦发生纠纷, 无从勘察, 买家卖家的利益均有可能受到损害。物联网物流过程全程透明, 买卖双方可以全程监控, 避免了不必要的纠纷。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 电子商务得到了井喷式的发展, 对物流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物联网和电子商务天然的结合到一起, 互相促进, 极大的改变了传统商业模式。

物联网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 篇9

关键词:物联网,电子商务,应用

一、物联网概述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英文名称是:“The Internet of things”。换言之, 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其具有两层意思:其一, 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是互联网, 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二, 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 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即: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广泛应用于网络的融合中, 也因此被称为, 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应用拓展, 与其说物联网是网络, 不如说物联网是业务和应用。

物联网是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 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等各种需要的信息, 与互联网结合形成的一个巨大的智能化的网络, 将互联网进行延伸, 兼容互联网及互联网上所有的资源, 兼容互联网所有的应用, 其目的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 所有的物品与网络的连接, 方便识别、管理和控制。但物联网中所有的元素包括所有的设备、资源及通信等都是个性化和私有化的。

物联网如今已经作为了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成为战略新兴产业, 具有良好的市场效益, 并且温家宝“感知中国”的讲话, 也将我国物联网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开发推向了高潮。

二、物联网环境下的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是指在全球各地广泛的商业贸易活动中, 在因特网开放的网络环境下, 基于浏览器/服务器的应用方式, 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各种商贸活动, 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以及各种商务活动、交易活动、金融活动和相关的综合服务活动的一种新型商业运营模式。

电子商务是基于信息网络通信的商务活动, 其特点是实时、快速, 电子商务的发展从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信息基础设施的规模。而我国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比较缓慢滞后, 已建成的网络质量对比电子商务的要求还相距较远。因此,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 提高投资效益, 切实改变网络通信方面的落后面貌, 已成为促进电子商务应用发展的首要问题。

目前我国发展物联网所需要的自动控制、信息传感、RFID射频识别等技术和产业都已经基本成熟, 运营商和系统设备商也达到较高水平, 物联网将会向各个领域渗透和扩展, 以此来助推电子商务的发展。

物联网通常与EPC和射频识别这两个概念联系在一起。EPC的英文是Electronic Product Code, 就是电子产品代码, 它的特点是适用于对每一件物品都进行编码的通用的编码方案, 这种编码方案仅仅涉及对物品的标识, 不涉及物品的任何特性。每一件物品的EPC代码在物联网中所起到的就是一个索引的作用。在物联网上为每一件产品建立了标识后, 基于互联网的平台, 能够查询全球范围内每一件物品的信息, 物联网的索引就是EPC代码。而在网络营销过程中, 遇到的诸多问题, 就可以用EPC来解决。

(一) 物联网在商品配送中的应用

物联网对包裹进行统一的EPC编码, 并在包裹中嵌入EPC标签, 在物流途中读取EPC编码信息, 并传输到处理中心供企业和消费者查询, 实现对物流过程的实时监控、跟踪, 以便及时发现物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解决了诸如送错目的地、物流状态网络上查询不到、送货不及时等问题, 提高物流服务的质量, 增强消费者对网络购物的满意程度。

(二) 物联网在仓库网络中的应用

建立立体仓库的管理系统, 采用固定式条码阅读器自动识别入库或出库运输系统上通过的托盘标号, 上传到计算机系统, 经确认后由系统指挥将托盘上的货物送入或送出相应的库位。如此方式, 有效解决了仓库内货物流动有关的信息管理。

(三) 物联网在完善产品质量中的应用

利用物联网技术, 搭建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化系统, 消费者通过货物上的标签, 可以随时查到该货物是否通过质量安全监测等一系列信息。消费者可追溯产品生产者以及产品成分、包装、来源等特征, 可跟踪产品的成分等信息, 从而决定是否购买此商品, 做到明白消费。

(四) 物联网在供应链中的应用

通过物联网, 企业可以优化从原材料到产成品的供应链网络, 明确生产设备的位置, 优化采购地点, 制定库存分配战略, 提高控制力, 减少资产、降低成本、减少碳排放。通过流通过程的监督和信息共享, 对产品在供应链各阶段的信息进行分析和预测。确保货物在最短的时间到达消费者的手中, 改善客户服务。

物联网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越来越多,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 其对电子商务发展的影响也越来越深远, 模式也在逐渐的创新。

三、物联网电子商务应用的创新趋势

根据我国战略新兴产业的特点, “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新一代新技术和战略新兴产业。物联网是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改善民生、普惠百姓提供社会支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物联网技术在我们商贸流通领域的应用, 将进一步提高流通行业的现代化水平, 完善商品质量的监控和追溯, 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和保障。“十二五”期间, 商务部积极和鼓励商贸流通领域的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 鼓励流通领域信息技术的研发和集中创新, 依靠创新驱动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和现代商贸流通物流, 加快流通业的融合发展, 推进商贸流通业产业结构的升级, 建设商贸流通领域物联网商务整合应用的示范平台, 推进物联网技术和电子商务模式的融合和创新, 支持商业企业信息化的改造, 推广应用企业资源计划, 供应链的管理、客户管理管理, 无线射频等技术。自动化采购、自动化窗口等先进的技术。支持有条件的基础和企业发展数据产业, 导航定位系统, 以及商品服务追溯体系的电子商务创新应用。

物联网电子信息 篇10

如今电子商务备受企业与消费者的青睐, 但开展电子商务的商家却面临着来自各个环节的挑战, 如支付方式、物流配送、产品质量管理等。2005年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 (WSIS) 上, 物联网概念正式被提出。物联网技术的日趋成熟为构建基于嵌入式智能传感技术的物联网电子商务新模式创造了前提条件和技术基础 (李翼, 2011) 。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成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新型战略性产业,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 构建新型的电子商务模式成为刻不容缓的课题。本文以物联网发展现状为背景, 结合电子商务时代的特点, 提出构建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电子商务新模式的想法, 分析了该模式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以期为基于物联网的电子商务新模式的成型和普及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2 我国物联网发展现状

2004年物联网被美国《商业周刊》评为全球十大热门技术, 物联网因能实现物与物和人与物的信息传输与交流而备受追捧, 2005年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 (WSIS) 上, 正式提出了物

物联网 (The Internet Of Things) , 顾名思义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其核心和基础是互联网, 精髓是感知。关于它的定义目前还未达成一致意见, 欧盟委员会信息和社会媒体司RFID部门负责人Lorent博士认为物联网是一个动态的全球网络基础设施, 它具有基于标准和互操作通信协议的自组织能力。从应用角度来看, 物联网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 利用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 按约定的协议, 把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 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 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 构造一个覆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实物互联网, 进而在互联网的基础上专为供应链企业提供的各种信息服务 (吴德本, 2011) 。

物联网是实现信息化和工业化的基础, 在国内还处于科研和概念阶段, 产业模式并未形成, 产业发展空间巨大。2009年温家宝总理提出“感知中国”, 物联网正式被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 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我国科研院校, 如清华大学、中国科学研究院和华为技术、中兴通讯等企业已经突破了一些关键性技术, 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 (阎芳等, 2011) 。

3 构建基于物联网的电子商务新模式

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如火如荼, 交易过程中仍存在瓶颈, 这促使人们开始思考是否能将物联网与现有电子商务相结合, 构建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电子商务新模式, 从而使得交易更便捷化、支付安全化和服务人性化。

3.1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电子商务新模式的涵义与特点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电子商务新模式, 是指将物联网的某些技术应用到电子商务的交易环节中。就目前来看主要是应用于电子商务物流环节, 实现更快更准确的运输与接收业务, 减少库存, 降低配送成本, 提高交货速度, 提高分类和包装效率以及完善电子商务逆向物流, 从而提高电子商务物流服务质量、增加消费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它不同于现代的电子商务模式, 其透明度、运营门槛和消费能力都较高。将智能传感器嵌入和装备在实物中, 如服装和书籍, 通过“物联网”与现有的电子商城的整合, 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互联 (所志国, 2010) , 可见其交易透明度更高。因而运营门槛和消费能力也较高, 产品芯片由经销商提供并嵌入, 还是统一由厂商购买并嵌入, 不止是一笔巨大的投资成本, 还涉及管理机制的问题, 而且倘若实施新模式, 商品的价格会因为增加智能感应芯片、智能控制平台、终端设备以及其他相关设备而随之增加, 依附于电子商务平台的产品价格优势可能因此而遭到破坏, 从而影响顾客获得更高的让渡价值。

3.2 基于物联网的电子商务新模式的优劣势

现阶段来看,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电子商务新模式主要是将物联网的某些技术应用于电子商务物流环节, 其优势突出, 劣势也明显。

3.2.1 基于物联网的电子商务新模式的优势

(1) 有效提高物流服务质量。2010年底频频发生的“爆仓”事件反映了我国快递行业的承载能力和发展水平跟不上电子商务的进程。若将EPC (Electronic Product Code) 技术应用于电子商务的物流过程, 实时监控和及时掌控货物运送情况, 能有效提高物流服务质量。

(2) 改善供应链管理。倘若企业采用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电子商务新模式, 就能实时及时地管理库存, 对供应链各阶段的产品信息进行分析和预测, 尽可能地规避风险。

(3) 完善产品质量监控。若在产品中嵌入EPC标签, 记录产品生产、包装、存储、配送的整个流通过程。消费者在网上购物时, 只需根据卖家所提供的产品EPC标签, 就可以查询到产品从原材料到成品, 再到销售的整个过程及相关的信息, 从而决定是否购买。引入物联网相关技术, 不仅为消费者建立了安全的购买平台, 还阻止了商家的欺诈行为。

3.2.2 基于物联网的电子商务新模式面临的问题

物联网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在技术、产业链和市场等多个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采纳这种新模式将面临以下几大问题:

(1) 安全与隐私。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电子商务新模式依然是建立在互联网的基础上, 这意味着大量的交易是通过网络完成的, 涉及稳定、安全和保密问题。由于EPC编码将个人的身份关联到电子标签上, 消费者的个人身份、偏好、交易情况等信息就可能面临泄露。另外商品上携带的电子标签也会造成商品拥有者的位置被追踪。

(2) 投入成本高。投资回报不确定, 应用这种新模式需要购置电子标签和相关设备, 不仅直接增加电子商务企业的生产成本, 还可能涉及升级甚至重建系统和管理平台的问题, 这无疑又是一笔不菲的开发成本。

(3) 标准。物联网还未形成统一的技术标准和统一的管理机制, 若将物联网融入电子商务行业, 会触及企业的业务流程改变、成本的增加, 可能会遭到电子商务企业的抵触。

(4) 其他问题。构建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电子商务新模式所面临的问题远不止这些, 还涉及政策、法律法规、各相关行业的共同努力和消费者的认同等问题。如相关政策和法规不建立, 隐私得不到保护, 用户和消费者就会产生顾虑。

4 结论与讨论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电子商务新模式虽然只是一种构想, 但我们在见证到今天已有的先进技术后, 有理由相信这种构想是可能实现的。物联网产业面临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包括身份认证、信息库管理、制定产业标准、核心技术的研发等问题, 实现规模化的产业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实际上, 基于EPC/RFID技术的物联网已融入到供应链管理的各个环节, 并且对供应链管理的发展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王辉等, 2010) 。这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成熟及应用的不断深入, 物联网必将对供应链管理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从而影响电子商务模式的发展与转变。总的来说, 构建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电子商务模式还仍需时日, 除了要等待物联网的相关标准和问题的解决, 还需要政府、科研机构, 以及电子商务产业链上的相关厂商等各相关组织相互协作。

摘要:近年电子商务发展的如火如荼, 但面临着发展的诸多瓶颈,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 构建新型的电子商务模式成为刻不容缓的课题。物联网技术的日趋成熟为构建基于嵌入式智能传感技术的物联网电子商务新模式创造了前提条件和技术基础。本文以物联网发展现状为背景, 结合电子商务时代的特点, 提出构建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电子商务新模式的想法, 分析了该模式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以期为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电子商务新模式成型和普及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物联网,电子商务新模式,优势与劣势

参考文献

[1]李翼.低碳环境下电子商务新模式探讨[J].人民论坛, 2011 (2) .

[2]吴德本.物联网综述 (1) [J].有线电视技术, 2011 (01) .

[3]阎芳, 刘军, 杨玺.物联网环境下我国物流信息化发展策略研究[J].商业时代, 2011 (4) .

[4]所志国.中国电子商务距离物联网还有多远[EB/OL].http://news.xinhuanet.com/eworld/2010-05/27/c_12149581.htm, 2010-05-27.

基于物联网信息安全技术体系研究 篇11

关键词:物联网;信息安全;技术体系

中图分类号:TP391.44

目前为止,我国尚未形成完善的物联网安全信息技术体系,导致多数物联网示范工程的安全能力相对较低,这对维护我国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着不利的影响。由此可见,建立和完善物联网信息安全技术体系尤为重要,切实保障人们的财产权益,维护我国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物联网信息的安全性,可以促进物联网更好发展。

1 物联网安全技术的挑战

物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既给社会带来了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的存在。物联网技术如同一把双刃剑,利弊共存,可以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可以危害社会。所以,维护物联网的信息安全十分重要,却需要物联网通过自力更生而实现。要想切实维护物联网的信息安全,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不断进行探索和尝试,进而促进物联网技术的更好发展。

物联网的综合性较强,因而既需要接受传统挑战,又需要面临新的挑战。一是物联网有着较多的接入点、入口,不便于管理人员的管理,致使物联网信息系统易被不法分子所攻击,使得信息安全性受到严重威胁。二是物联网的一些感知信息、控制信息,会实现远程传输,传输过程中的保密性、完整性难以保证,可能会给用户带来损失。三是物联网的感知端经常处于环境较为恶劣的情况下,用户的信息安全受到威胁,如果用户在使用物联网期间,突发糟糕的状况,没有有效的安全措施可以应对。四是物联网信息系统受到控制,对用户的安全有直接影响。五是物联网中许多信息建筑在异构网络的基础上,而异构网络间的信任度不够,使得安全性能大打折扣。六是现有的一些维护物联网安全的设备,其安全能力相对较低,没有完善的安全处理机制,一旦发生危险情况,难以确保物联网信息的安全。七是物联网中的大量信息需要集中存储,但其完整性、保密性不能得到更多保障,使其存在严重的安全风险。八是物联网中一些信息涉及到我国保密问题,需要系统进行隔离和处理,在此过程中,可能会引发新的信息管理问题[1]。

2 物联网信息安全技术体系的探讨

2.1 物联网信息安全技术体系的研究思路

物联网为用户提供一个完整的整体,但其安全措施相加在一起,安全性能仍然相对较低。所以,要想建立有效的物联网信息安全技术体系,必须要充分考虑物联网中子系统间的安全等级,进而提高物联网信息的安全度,以解除物联网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一方面从技术着手,另一方面从管理着手,对物联网信息系统中存在的风险、隐患进行有效分析,并在遵循安全原则的基础上,使自主保护与重点保护相结合,更好维护物联网的信息安全。建立物联网信息安全技术体系,以等级保护为主要思想,通过对物联网子系统的有效保护,去实现对物联网整体的保护,不仅使得保护措施更加有效,而且为广大用户提供了更加安全的网络空间[2]。

2.2 建立物联网信息安全技术体系的模型

架构物联网的安全等级、安全技术、安全网络三个维度,可以使安全技术体系模型更加完善。就物联网的安全等级而言,物联网信息系统是一个整体,分为若干子系统,对子系统进行有效的安全防护,以适度保护、重点保护等方法,巩固物联网的安全系统。就架构物联网的安全技术而言,可以从技术、管理、运维三方面以建立防御体系,完善物联网信息安全的基础设施。就架构物联网的安全网络而言,从物联网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着手进行安全防护,对不同等级层次的安全问题进行隔离和分解,使物联网信息系统受到各层次的安全防护[3]。

2.3 物联网的等级保护

2.3.1 划分物联网信息的安全等级

依据国家对物联网信息安全的有关规定,从信息安全和系统安全两个角度分别实行安全等级保护,前提条件是将物联网信息系统有计划的进行等级划分。一方面,可以根据作用域进行等级划分,以不同信息系统为单位实现安全保护;另一方面,根据网络域进行等级划分,以网络为单位实现安全保护。通常情况下,将物联网整体划分为若干安全等级,可以更加有效的实现物联网信息安全保护。

2.3.2 完善信息安全的基础设施

完善物联网信息安全的基础设施,可以使物联网中不同网络、不同域之间互通,有利于实现物联网的信息安全保护。现阶段,我国有关部门出台了物联网信息安全相关的政策、意见等,并提出了统筹规划物联网信息安全基础设施的明确计划。在此基础上,物联网的信息安全可以得到较多保障,其安全技术体系愈加完善[4]。

2.3.3 建立有效的安全防御体系

(1)横向防御体系。横向防御体系指的是从感知、网络、应用三个层次进行物联网信息的安全考虑。首先,感知层通过感知端采集的数据信息方面进行安全防护,确保数据采集的安全可靠性。其次,网络层确保数据传递的安全,用户使用物联网过程中,通过网络可以实现数据信息的传输,从网络层进行物联网的安全防御,可以有效避免数据传输的不完整现象出现和营造安全的远程传输环境。最后,应用层确保主机数据的安全,对存储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2)纵向防御体系。物联网的信息数据由感知端获取,通过网络传递至应用层,历经的过程就是纵向手段。建立纵向防御体系,使物联网的各层级间有适度的安全隔离,可以有效规避安全隐患和风险。感知端获取数据信息时,需要与网络层有通路,以可行的手段得到网络层的认可,方可实现数据信息的传输;应用层与网络层之间有适度的边界防护,有效发挥着隔离的作用。所以,数据信息在物联网的整个过程中可以以其完整性形态存在。

2.4 根据等级化的信息建立安全防护策略

物联网信息安全技术体系是一个整体,可以分为若干子系统,要想确保物联网信息安全技术体系的完整和有效,必须针对不同子系统、不同网络域的安全等级而采取不同的安全防护措施,合理选择重点保护或适度保护,以充分发挥物联网信息安全技术体系的有效性,用等级保护促使物联网信息系统无懈可击[5]。

3 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更加广泛,对人类生活有着较大的影响和作用,所以保障物联网信息安全是重要的问题。本文对物联网信息安全技术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深入分析,以及对物联网信息安全技术体系进行了有效研究,为保障人民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发挥着良好的作用。

參考文献:

[1]张后永.基于SOA的物联网可信服务原型系统设计与实现[D].北方工业大学,2011.

[2]张浩.物联网环境下智能交通系统模型设计及架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

[3]杨漾.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系统的信息建模与安全策略研究[D].湖南大学,2012.

[4]侯龙强.基于物联网的物流园区信息平台设计及商业模式评价研究[D].辽宁科技大学,2013.

[5]马宇健.基于电子标签的签名系统设计与实现[D].北方工业大学,2010.

作者简介:李翔(1987.08-),男,湖南常德人,现读于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网络工程。

物联网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研究 篇12

1 物联网

什么是物联网?简单说就是互联网的发展和延伸。物联网把网络和现实世界联络起来, 实现了以无线方式为主的数据传输和智能化的数据处理。它不仅实现了物与物的交互, 而且还实现了人与物的互动。通俗的说, 就是物联网把很多物品都变得“通人性”。

物联网的概念最初是于1999年提出的, 物联网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 利用射频自动识别 (RFID) 技术、传感器技术、无线数据通信技术、全球定位系统 (GPS) 、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 按照规定的协议, 把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 进行信息和通讯交换, 智能化的定位识别、监控、跟踪与管理, 构造一个能覆盖万事万物的“Internet of Things”。在此网络中, 不需要人工干预, 物品或商品能够实现相互“交流”。其实质是借助于计算机网络, 自动实现物品、商品的识别与信息的共享。

2 物联网技术

目前, 物联网作为一个新兴领域, 激起了高度的关注和探讨。物联网技术涵盖了从信息获取、存储、传输、处理以至应用的全过程。国际电信联盟报告提出[2], 物联网主要由三项关键应用技术组成:射频识别 (RFID) 技术、传感器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

2.1 RFID

RFID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 即射频识别, 也称为电子标签, 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替代条形码走进物联网的关键技术之一。RFID采用的是非接触型识别方法, 能自动通过无线射频信号识别对象来获取相关数据, 其识别工作不需要人的干预, 能应用于各种复杂环境条件下。RFID技术还能识别高速运动的物体, 同时还能识别多个标签, 操作简便。为物体贴上RFID标签后, 具有读取距离远 (可达几十米) 、穿透能力强 (透过包装箱直接读取信息) 、无磨损、非接触、抗污染、效率高 (同时处理多个标签) 、信息量大等特点。RFID技术属于近程通信, 相关的技术还有蓝牙技术等, 它是物联网最关键的一个技术。

RFID是一种比较简单的无线系统, 一般包括两个基本器件。RFID用来检测和跟踪物体, 该系统通常由一个阅读器和多个应答器 (标签) 构成。RF技术采用的是无线射频方式传输数据。即在阅读器和射频卡之间通过非接触式数据传输, 完成目标的识别和数据的交换。最基本的RF系统由三部分组成:

(1) 标签 (射频卡) :由芯片和相关外围元件组成, 标签内有天线, 其作用是与射频天线进行数据交换, 完成通信功能。

(2) 阅读器:用于读取标签信息的设备。

(3) 天线:在标签和读取器间传递发送射频信号。

有的系统还能通过阅读器的标准接口与上位机或主系统连接, 完成信息传输。

2.2 网络通信

物联网应用的通信技术主要分为有线和无线两大类, 在物联网的实现中最重要的是无线传感网技术。在无线通信技术中又分如CDMA、GPRS、IEEE 802.11a/b/g WLAN等[3]。

2.2.1 无线传感网

无线传感网 (WSN) 是集分布式信息采集、信息传输与处理技术为一体的网络信息系统, 由于低功耗、低成本、组网方式灵活及适合移动目标等特点而受到广泛的重视。物联网通过各自各样的传感器以及由它们组成的无线传感网络, 来感知整个物质世界。

2.2.2 ZigBee

ZigBee也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 应用于近距离范围、低传输速率的电子设备之间。ZigBee是基于底层IEEE 802.15.4标准, 它定义了网络/安全层和应用层技术。已经形成了相当的产业规模。在技术标准方面, 除发布的ZigBee技术的第3个版本外, 现在已能够大规模生产基于IEEE 802.15.4的网络射频芯片以及新一代的ZigBee射频芯片 (将射频芯片与单片机合为一体) ;ZigBee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智能建筑、医学、医学、消费和道路安全指示和家用自动化等诸多领域。

2.2.3 与IPv6相关联的技术

物联网因建立因特网技术基础之上, 采用了数据分组网作为承载网。IPv6将作为下一代的IP网络协议, 同IPv4相比, 其具有大量的地址资源, 能支持动态路由, 能满足物联网对网络组织、网络通信及扩展性方面的要求。IPv6协议经精简后, 才能满足功耗低、存储容量低和传送速率低的要求。

2.3 云计算

随着互联网时代下数据与信息的快速增长, 大规模的海量数据需要处理。云计算是将大量通过网络连接在一起的的计算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 向用户提供服务。云计算通过网络能将巨大的计算处理程序自行拆分为许多个较小的子程序, 然后再交给由多个服务器所组成的系统来处理。通过云计算, 网络服务提供者能在极短时间内处理大量的信息, 从而提供与超级计算机相同功能的强大的网络服务。云计算具有极强的数据存储和数据处理能力, 能满足大量数据处理的要求, 即将成为物联网发展的基础。

3 电子商务发展简介

电子商务始终处于伴随时代发展的过程中, 电子商务的引领者IBM公司首先提出了Electronic Commerce (E-Commerce) 的概念, 后来又提出了Electronic Business的概念。E-Business是利用网络实现所有商务活动业务流程的电子化。E-Commerce主要集中在电子交易方面, 注重企业与外部的交易, 而E-Business的范围则大得多。既指使用各种电子工具或形式从事商务或活动, 也指利用因特网从事商务活动。电子商务对当今社会的影响, 甚至与蒸汽机的发明给社会带来的影响相当。

电子商务大体上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电子邮件阶段, 在这个阶段, 通信量快速增加。第二阶段是信息发布阶段, 这个阶段在90年代, 其特征是以网页技术为典型特征的信息系统成为互联网的主要表现形式。第三阶段是EC (Electronic Commerce) , 即电子商务阶段。EC可以说是划时代的产物, 通过因特网实现电子商务, 同时商业信息也主要通过因特网传递。因特网即将成为现代商业信息社会的神经系统。第四阶段是全程电子商务阶段。随着Saa S (Software as a service) 软件服务模式的出现, 软件纷纷登陆互联网, 延长了电子商务链条, 形成了当下最新的“全程电子商务”感念模式。

4 物联网技术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

我国的电子商务物流虽然取得了很多成果,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在基础设施、理论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还不能适应电子商务的要求。物联网技术在推动电子商务发展上有许多应用, 在顾客购物、电子商务企业营销与管理等方面将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4.1 提升物流服务质量

目前我国的物流设施和以前相比有很大提高, 但主要运输通道供需矛盾依然突出, 难以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要求。在网络购物和营销的过程当中, 许多客户投诉都集中物流配送服务上。如物流状态网络上查询不到, 送货不及时等现象时有发生。物联网在物流的运输保管、装卸搬运、包装加工、流通配送及信息运输等各服务环节中都具有很大作用, 物联网将会对物流各环节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 在很大程度上保障物流过程的顺利进行[4]。如物联网对各包裹进行统一EPC (实物物联网) 编码, 在包裹中加入EPC标签, 在物流过程中使用RFID技术读取EPC相关信息, 传输到信息处理中心, 供消费者查询。从而实现对包裹在物流各环节的实时监控, 实现消费者对货物的跟踪, 以便发现物流过程中相关问题, 有助于进行质量监控, 有效地提高物流服务水平, 提高消费者在网络购物中的满意程度, 促进商家与顾客的诚信系统的建立[5]。

4.2 满足消费者知情权, 提升产品监控水平

在今天, 网络购物逐渐被人们所接受, 但仍有部分消费者对这种网络购物方式持怀疑态度, 其主要原因是对产品的质量不放心。相比而言, 消费者觉得在实体店的“实实在在”的购物比较踏实。消费者的这种对网络购物中商品质量的怀疑将在物联网中得到有效地解决。如从商品的产地包括原料开始, 就在产品中加入EPC标签, 记录下整个商品的完整的生产、运输过程。消费者在进行网络购物时, 只需要根据商家提供的相应商品的EPC标签, 就能查询到该商品从原材料加工到成品及销售的全过程。有效解决了网络购物中商品信息单独来自于卖家提供的问题, 消费者能主动了解产品的信息, 提升对商品的监控水平。

5 结语

“物联网”的应用, 是在继计算机和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又一次浪潮。物联网一方面可以大大节约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又能为全世界经济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成为动力源泉。物联网能帮助企业提高自身信誉度和品牌知名度, 有利于企业挖掘高价值客户和新产品开发, 帮助企业与客户合作, 将带动整个电子商务产业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http://news.xinhuanet.com/eworld/2010-08/04/c_12407101.htm

[2]http://www.itu.int/publ/S-POL-IR.IT-2005/e

[3]刘强, 崔莉, 陈海明.物联网关键技术与应用[J].计算机科学, 2010 (6) .

[4]王毅, 丁函.物联网对物流各环节的影响及面临的挑战[J].中国商贸, 2010 (26) .

上一篇:职专政治课下一篇:井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