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诊断方法

2024-05-30

早期诊断方法(通用12篇)

早期诊断方法 篇1

在牛的日常饲养管理中, 提高繁殖效率, 可以大大提高经济效益。但是, 目前我国牛情期受孕率低, 极易造成发情母牛的失配和已妊娠母牛的误配, 从而延长产犊时间, 降低繁殖效率。因此牛配种 (或受精) 后不久, 必须进行早期妊娠诊断, 以便加强怀孕母牛饲养管理, 保证顺利分娩。对空怀母牛及时补配, 缩短产仔间隔, 降低繁殖损失。牛早期妊娠诊断方法的研究引起了国内外普遍重视, 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 建立了许多诊断方法, 下文就重点介绍五种方法, 供参考。

1 超声波诊断法

超声波诊断法是使用A超、B超和多普勒超声仪以高频声波对配种或受精后牛子宫探测, 将回波放大后以不同信号显示出来, 根据宫血音、胎心音和胎血音诊断怀孕的一种物理学诊断法。郑星道等 (1993) 采用CDJ-8711型兽用超声多普勒检测仪对3 917头黄牛进行早期怀孕诊断, 最早测出宫血音、胎心音、胎血音的时间分别为20 d、54 d、58 d, 配种后20~30 d、31~60 d宫血音与直肠检查法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7.91% (2 624/2 680) 、100% (1 001/1 001) , 未怀孕母牛准确率为100% (236/236) , 证明检测宫血音可作为黄牛早期怀孕诊断的主要依据。张寿等 (1999) 应用SCD-Ⅱ型兽用超声多普勒仪检查51头受配乳牛宫血音进行早期怀孕诊断, 20~30 d、31~61 d、61~75 d与直肠检查结果符合率分别为86.7%、100%和100%, 对12头未孕牛检测符合率为100%。陈明棠等 (2005) 利用兽用便携式B超进行242头次水牛早期妊娠 (≤60d) 诊断, 阳性准确率为100%, 阴性准确率为91%, 最早探测到胚囊、胚斑和胎心博动的时间分别为配种后17d, 19 d和31 d。刘宝贵等 (2007) 使用SCD-2型多普勒仪检测配种后母牛886头, 早期诊断黄牛妊娠阳性准确率达到98%, 其中配种后22~25 d检测阳性准确率为97% (443/457) , 配种后26~30 d检测阳性准确率为99% (425/429) 。靳智勇 (2008) 应用兽用超声多普勒仪诊断80头奶牛, 与直肠检查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配种后25~39 d、40~60 d和61~80 d采用超声多普勒仪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84.0%、97.1%和100%, 对8头未怀孕的奶牛检测符合率为100%, 总符合率为93.8%。贾国慧等 (2009) 应用B超技术对126头奶牛在配种20~60 d进行B超妊娠检查, 结果显示20~22 d, 23~25 d两个时间段的诊断准确率分别是47.62%, 76.19%。在26~28 d诊断准确率为90.48%, 诊断怀孕准确率100%, 诊断空怀准确率90.91%;29~31 d, 32~60 d诊断准确率均为100%, 得出中等性能B超早期妊娠诊断的最佳时间段为29~31 d, 在20~28 d B超早期妊娠诊断效果青年牛要好于经产牛。超声波诊断法操作简便, 容易掌握, 省时省力, 准确率高, 尤其B超对早期妊娠以实时图像显示, 具有客观性, 是一种良好的早期妊娠诊断法, 可以取代沿用已久的直肠检查法。

2 血小板计数法

母畜怀孕后的受精卵, 特别是桑椹胚将产生一类乙酰化的甘油磷脂, 即血小板活化因子 (PAF) 。PAF将引起不依赖于ADP释放和产生四烯酸代谢的血小板凝集, 特别是胚胎性PAF能够介导妊娠母体对胚胎的识别, 而引起母体妊娠的最初反应:血小板减少。O’Neill (1985) 发现在小鼠早孕期外周血小板计数明显减少, 是母体对妊娠识别的最初全身性反应。陈学峰等 (1998) 测定20头未孕母牛血小板正常值为496.5×109/L±66.5×109/L, 测定30头受配母牛血小板值变化。结果表明, 22头妊娠母牛配种后第7天血小板值明显减少, 而8头未妊娠母牛则无明显变化;根据妊娠母牛配种前后血小板值差>192.3×109/L为妊娠标准, 对30头受配母牛进行早期妊娠诊断, 与直肠检查妊娠母牛符合率为86.36%, 空怀母牛符合率为87.5%。马群山等 (2000) 根据配种前血小板平均值536×103/mm3与配种后第7天血小板降到最低的平均值411×103/mm3之差等于或大于70×103/mm3作为判定妊娠标准, 对198头母牛进行妊娠诊断, 与直肠检查法比较, 妊娠和空怀符合率分别为80.67% (96/119) 和89.87% (71/79) 。李助南等 (2005) 根据妊娠母牛配种前后血小板值之差大于或等于194.8×109个/L为妊娠标准, 对30头受配母牛进行超早期妊娠诊断, 与直肠检查结果比较, 妊娠母牛符合率为86.36% (P>0.05) 。采用血小板计数法进行牛早期妊娠诊断具有时间早、方法简单, 易学易用, 准确率高等优点, 值得推广应用。

3 硫酸铜法

Koch (1983) 报道, 母牛受孕后不久, 乳和血清中会出现早孕因子 (EPF) , 它是一种妊娠依赖性多分子蛋白质复合物, 它的出现和持续存在能够特异性地代表受精和孕体发育, 所以是早期妊娠诊断的一项重要指标。硫酸根可使早孕因子发生凝集, 用来定性分析乳中早孕因子含量, 从而达到早期妊娠诊断的目的。取常乳和末把乳各1 m L于玻璃平皿中, 滴入1~3滴3%硫酸铜溶液并迅速混合均匀, 呈现云雾状沉淀者为阳性, 反之为阴性。配种后16~35 d内为最佳检乳时期, 早、中、晚3个时间采集的奶样, 以中午乳汁检查与直检对照的符合率最高, 将常乳和末把乳同时检测其符合率较高 (朱顺国, 1991) 。郑昌乐等 (1990) 用硫酸铜法对160头奶牛进行妊娠诊断, 与直肠检查结果对照, 阳性总符合率为87.8%, 阴性总符合率为79.3%。王应安等 (1996) 采用硫酸铜法对人工授精后16~40 d的74头奶牛的124份乳样进行早期妊娠检测, 结果与人工授精后40~60 d直肠触诊结果核对, 阳性符合率为88.37%, 阴性符合率为87.09%。李积海等 (1997) 用3%硫酸铜溶液对137头母牛进行早期妊娠诊断, 乳检结果和直肠检查结果总符合率为83.2%, 以配种后31~50 d的乳样和早晨乳样检出准确率最高, 均为90%。彭文兰等 (2001) 采用0.233 mol/L硫酸铜溶液对85头母牦牛进行早期妊娠诊断, 乳检阳性与产犊的符合率为85.45%, 乳检阴性与未产犊的符合率为80.0%, 总符合率为83.52%。李青旺等 (2004) 采用3%和5%硫酸铜溶液对57头黑白花母牛进行早期妊娠诊断, 通过直肠检查确诊, 结果3%硫酸铜液乳检的总阳性率为87.14%, 5%硫酸铜液乳检的总阳性率为84.8%, 两组均以配种后31~50 d中午乳样检出准确率最高, 平均阳性率为90.35%。陈龙 (2011) 采用0.233 mol/L硫酸铜溶液对165头母牛进行早期妊娠诊断, 以母牛产犊与否验证检测结果, 结果乳检阳性与产犊的符合率为85.45%, 乳检阴性与未产犊的符合率为80%, 总符合率为83.52%。硫酸铜法对牛早期妊娠诊断符合率较高, 操作简便、检测快速, 药品来源广泛, 适合牛舍现场操作, 在牛场可作为一种早期妊娠诊断的常规方法应用。但仅适用于经产母牛, 对于青年怀孕牛无法进行早期检查。

4 血清酸滴定法

妊娠母牛在胚胎快速生长的过程中, 机体产生一种特有的免疫球蛋白, 在酸性环境中具有与其它蛋白质形成低溶性复合物 (絮状物) 特性, 据此可以对奶牛进行早期妊娠诊断。方法是采取配种后16~45 d的母牛血清0.5 m L于小烧杯中, 加入0.2 N盐酸7.5 m L, 用磁力搅拌器混合1~2 min, 再用13%硝酸滴定至p H0.68, 滴定时间不少于5 min, 然后将此溶液立即倒入试管内静置20 min, 在透射光下观察反应, 呈乳白色絮状物或乳黄色絮状物者为阳性 (妊娠) , 呈乳白色或无色透明者为阴性 (未妊娠) (王念功等, 1989) 。王念功等 (1988) 用血清酸滴定法对配种后16~45 d的67头奶牛进行早期妊娠诊断试验, 妊娠牛和空怀牛的符合率分别为95.65%和95.24%, 总符合率为95.52%, 与直检法比较差异不显著。安翠华等 (1994) 对配种后16~45 d的母牛用血清酸滴定法进行早期妊娠诊断, 准确率达95.98%。何宝祥等 (1997) 对人工授精后16~45 d的68头奶牛的89份血清经血清酸滴定法检测, 结果与直肠触诊结果核对, 妊娠牛诊断准确率为88.88% (32/36) , 非妊娠牛为90.57% (48/53) 。马群山等 (1999) 对配种后16~45 d的381头黑白花奶牛进行早期妊娠诊断试验, 经配种3个月后直检, 妊娠和空怀的符合率分别为97.48% (310/318) 和84.13% (53/63) , 总符合率为95.28% (363/381) 。郑毛亮等 (2007) 应用血清酸滴定法对黑白花奶牛妊娠诊断符合率为90.91% (210/231) , 未孕符合率为93.42% (71/76) , 总符合率为91.53% (281/307) ;对西门塔尔牛妊娠诊断符合率为89.92% (330/367) , 未孕符合率为93.69% (104/111) , 总符合率为90.79% (434/478) ;对土种牛妊娠诊断符合率为90.36% (150/166) , 未孕符合率为91.23% (52/57) , 总符合率为90.58% (202/223) 。血清酸滴定法具有诊断时间早, 采样时间范围较宽, 方法简单, 结果准确, 设备廉价, 易操作判定, 适合基层单位生产实践中应用。但早期胚胎死亡影响诊断的准确率。

5 放射免疫测定法

放射免疫测定法 (RIA) 是一种将同位素的放射测量与免疫反应原理相结合的微量分析方法。Haffman等 (1976) 研究表明, 乳中孕酮 (P4) 浓度与血中P4浓度平行。祁生旺等 (1994) 测定结果表明, 怀孕奶牛乳汁孕酮含量 (平均5.62 ng/m L) 与发情期奶牛乳汁孕酮含量 (平均为0.604 ng/m L) 差异显著, 因此根据乳中或血浆中P4浓度的测定结果, 可以进行早期妊娠诊断。血浆中P4的测定结果通常在授精后17~24 d采血1m L/ (头·次) , 离心后加入防腐剂, 冷冻保存24 h后进行测定, 奶牛血浆中P4≥1ng/m L判为妊娠。乳样中P4测定通常在授精后21~46 d采取下午乳汁作检样, 加入防腐剂后于4℃保存备用, 测定时可用全乳或脱脂乳。由于乳汁中P4含量比血液中高, 采样又比较方便, 所以实际工作中常采用测定乳汁中P4含量, 以判定是否妊娠。蒋如明等 (1989) 用放免法测定103头母黄牛血浆孕酮含量, 以孕酮含量1.0~1.5ng/m L, 1.5~2.0ng/m L, 2.0~2.5 ng/m L, 高于2.5 ng/m L为标准, 诊断为妊娠的准确率分别是40.0%、57.0%、80.0%、84.4%;低于1.0ng/m L时, 诊断为未妊娠的准确率为88.0%;81头母水牛孕检后采血测孕酮, 以孕酮含量1.0~1.5ng/m L, 1.5~2.0ng/m L, 高于2.0ng/m L为标准, 诊断为妊娠的准确率分别是70%、91%、100%;低于1.0 ng/ml时, 诊断为未妊娠的准确率是53%。史远刚等 (1996) 将奶牛配种后22~24 d, 乳汁P4含量高于7.19ng/ml判为妊娠, 低于4.72ng/ml判为未孕, 介于两者之间判为可疑, 据此标准妊娠确诊率为92.3%, 未孕的确诊率为100%。郑明国等 (1998) 采用RIA法对124头奶牛配种后22~24 d采集奶样测定P4, 60 d左右做直肠检查比较符合情况, 妊娠符合率为86% (43/50) , 未妊娠符合率为87.7% (57/64) 。RIA法诊断奶牛早期妊娠精确度和灵敏度高, 早孕诊断迅速, 但因设备昂贵, 技术要求高, 操作费时且存在放射性危害等, 从而限制了该技术的普及。蔡志强等 (2001) 利用孕酮单克隆抗体, 建立P4包被固相放免疫分析法 (Sc-RIA) , 对20头配种奶牛进行早期妊娠诊断, 妊娠诊断准确率达89.47%, 未孕诊断准确率达100%。Sc-RIA法测量快速、简便, 重复性、稳定性好, 测量结果准确, 放射性废物容易处理, 成本低,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综上所述, 目前现有的奶牛早孕妊娠诊断方法来分析, 有些方法由于受各种因素的限制 (如仪器、药品等) , 还不能有效地在生产实践中推广应用, 而有些方法则还处于研究阶段, 有待进一步验证其可靠性和准确率。但随着诊断方法的日益改进和提高, 以及新方法的建立, 必将产生出一种理想、高效的早期妊娠诊断方法, 推动养牛业的迅速发展。

早期诊断方法 篇2

阅读是一项终身受用的生活技能,也是一种生活乐趣。作为阅读的“引路”之人,我认为阅读无论是对成年人也好,还是对孩子也好,尤其使孩子,一定要以快乐为基础,没有快乐感地阅读实际上相当于她没有留意,其实孩子阅读最重要的不是识字而是我们通过这种阅读能够让孩子获得感受生活的一种能力,得到心灵的一种启发,在这种文字与图画构成的童话书中能够获得真正的快乐。在幼儿阅读活动中我是这样指导的。

首先,指导幼儿有序翻看图书。幼儿的阅读开始往往是一种依赖耳朵 的“阅读”,由最初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看书的方法,幼儿爱听故事,教师有经常为幼儿朗诵故事,培养幼儿专注的倾听能力。慢慢过渡到让幼儿独立看书。并从中了解,掌握图书的结构,知道每本书都有封面,页码,封底等。看书时要把前门打开,走进小房间,小房间里会有许多精彩的小故事,看完故事就要从后门走出来,最后把门关上。这样的方法幼儿容易掌握,也有利于幼儿习得正确的翻书方法。或者我们还可以与幼儿一起阅读,通过教师边讲故事边翻动图书,为幼儿建立一个有力的学习榜样。让幼儿知道,只有一页一页有序地翻看图书,才能看懂整个故事,懂得画面与画面间的联系

其次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向幼儿提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在设计提问时,应以贴近生活,能引起幼儿对以往生活回忆的问题为主。使幼儿可以从自身经验出发,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还可以在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及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让幼儿续编故事结尾,给故事起名

癌症早期诊断不可轻信 篇3

然而,德国的一份研究报告认为,这两种疾病早期诊断的可靠性被高估了。调查的结果发现,平均每1000名接受乳房X射线照相术的妇女中,有4人后来死于乳腺癌;而每1000名没有接受过乳房x射线照相术的妇女中,有5人死于乳腺癌,即是否接受乳腺癌早期诊断,对死亡率影响不大。

国家中西医结合肿瘤重点学科、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肿瘤科主任欧阳学农主任医师强调,肿瘤的生长非常缓慢,患者大可不必过分相信癌症的早期诊断结果而匆忙做手术。

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存在许多误判及随后进行的多余手术,如放射治疗甚至乳房切除手术。事实上,10个被检查怀疑有乳腺癌的患者中只有1人是真正得了乳腺癌。

同样,男性前列腺PSA测试也存在很大的不可靠性。专家曾对两组人群进行长达7年的跟踪观察,这两组人群中一组是接受男性前列腺PSA测试,另一组是没有接受男性前列腺PSA测试,结果发现患前列腺癌和死亡率几乎相差无几。

在国内,还有的患者仅凭目前流行的“热断层全身扫描系统”(TTM)健康检查,快速“鉴别”自己是否患上癌症。

事实上,前列腺癌易出现影响性能力的生理和心理功能障碍,和乳腺癌一样,已成为重要的社会医学问题。轻易认定自已患上乳腺癌和前列腺癌,都将给患者带来极大压力,并严重影响癌症诊疗。

血清总PSA是一种肿瘤标志物,大于4ng/ml判断为异常,是多年来公认的临界值。欧阳学农主任医师认为,前列腺癌的诊断,更多的要通过前列腺直肠指检、经直肠超声检查、PSA测试、CT、MRI、ECT综合检测判定。他还介绍说,PSAD即血清总PSA与前列腺体积的比值,可有助于区分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应当作为临床参考指标之一,指导医生决定是否进行活检或随访。

乳腺癌检查除常规手段外,欧阳学农主任医师介绍说,乳腺肿瘤的良恶性及恶性程度与组织的硬度相关。目前,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已推出,类似于“触诊”,可通过探测肿块的硬度参数,协助肿瘤的鉴别诊断,大大提高诊断的精确度。而且弹性成像可以更加直观、客观、灵敏而准确的获得大量信息,帮助医生及早发现不易触及的微小、深在的病变区域。

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方法探讨 篇4

1 临床表现

停经、腹痛及不规则阴道出血为异位妊娠的典型三联症。患者有6~8周的停经史, 但也有少数患者无明显停经史。腹痛时最常见症状, 90%以上患者主诉腹痛疼痛的性质可能是刺疼、撕裂样疼, 常突然发作, 为持续性或有间歇性出现。多位于下腹部, 有时为单侧性。腹痛可以先于阴道流血出现或者与阴道流血同时发生, 也有在阴道流血以后发生腹痛的。在腹部和阴道检查时, 可有剧烈的触痛。75%的患者有宫颈举摆疼。25%患者在异位妊娠最初3个月胎盘和卵巢激素刺激下子宫轻度增大, 5%~10%的患者排出蜕膜管型。排出的绞痛如自然流产时的绞痛。40%的患者子宫直肠凹可触及包块, 腹腔积血多时, 腹肌受刺激可引起胸痛及肩部疼痛。但这些症状没有特异性, 病史和辅助检查可能有助于检查。因此不能仅靠临床症状及体格检查, 就排除异位妊娠, 辅助检查对于诊断十分重要。

2 辅助检查

2.1 妊娠试验

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放射免疫测定法在β-HCG 5U/L以上能测出阴性结果。异位妊娠时由于着床部位的血供不良, 血HCG一般较正常宫内妊娠低, 宫内存活胚胎的正常大限为HCG在48h内至少上升53%, 而自然流产下降至少21%~35%, 连续测HCG若变化不大在此范围内就应考虑异位妊娠的可能性。

2.2 超声波检查

2.2.1 子宫显像

见到宫内胎囊是可靠的象征, 可以排除宫外孕。由于受雌孕激素的作用, 子宫肌细胞肥大, 子宫内膜呈脱模变化, 使子宫轻度增大。宫内回声紊乱。由于子宫内膜基底细胞肿胀, 并堆积成团, 声像图上见脱膜间有多处椭圆形称之为“假孕囊”的液性暗区, 形似宫内妊娠中妊娠囊的双环征图象。此外, 在发生输卵管妊娠流产时, 输卵管内的血液部分流向宫腔, 临床上有阴道流血的表现, 声像图上可见宫腔线分离, 宫腔内有少量血液积聚, 少数患者则可积血甚多, 使宫腔明显扩张在积液中见密集细小光点。

2.2.2 附件区显像

为破裂型宫外孕患者附件区可见完整的妊娠囊。内有胎芽, 月份稍大者可见胎心搏动。B超检查发现10%~20%多数为囊性及混合型包块。

2.2.3 超声检查结合血HCG测定

血HCG>6000~6500U/L, B超未见妊娠囊宫外孕可能性>95%, 血HCG>2500U/L, 阴道仍无胎囊的则为异常妊娠, 包括异位妊娠和宫内孕流产。

2.3 后穹窿穿刺

过去后穹窿穿刺常用于诊断异位妊娠。如果吸出2~3mL以上暗红而不凝固血为阳性。若抽出脓汁或浆液性液体, 则可除外宫外孕。现在研究表明, 后穹窿穿刺结果和妊娠状态并不相符, 有50%~62%后穹窿穿刺阳性患者证实并未发生输卵管破裂。

2.4 诊断性刮宫

诊断性刮宫曾被认为是帮助诊断早期未破裂异位妊娠的一个很重要方法。诊断若无绒毛, 诊刮24h后血HCG继续升高, 可推断为宫外孕。

2.5 腹腔

可以直视盆腔器官做出明确诊断。假阳性和假阴性率均为2%~3%, 虽然腹腔的诊断价值高但毕竟是创伤性检查, 不能列为常规检查。

3 宫外孕的鉴别诊断

3.1急性胃肠炎起病急, 有时腹痛非常剧烈, 疼痛一般始自上腹或脐周为阵发性绞痛, 且常伴呕吐、腹泻, 有饮食不洁史, 而无停经及阴道流血史。妇科检查无阳性体症。大便常规与培养可明确诊断。

3.2急性阑尾炎起病时一般为脐周或中上腹痛。数小时后转移至右下腹部常伴有恶心呕吐。腹部检查麦氏点有压痛及反跳痛、腹肌紧张、白细胞尤其中性粒细胞增多。不贫血、无停经史、无阴道流血史、无休克症象。后穹窿穿刺可获得炎性渗液。B超检查子宫及附件区无异常。

3.3出血性输卵管炎

输卵管急性发作, 管壁间质出血, 突破黏膜上皮进入管腔, 由伞端流出, 引起腹腔积血, 成为出血性输卵管炎。鉴别要点: (1) 本病多在流产后发生, 以往无附件炎史; (2) 发病时有高低不等的发热; (3) 抬举宫颈时下腹两侧皆痛; (4) 内出血为炎性渗出, 出血速度较慢, 一般出血量较少, 故很少发生休克; (5) 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增高, 特别是中性粒细胞, 妊娠试验阴性。

3.4卵巢滤泡或黄体破裂

突然腹痛。开始较剧烈, 随后减轻, 一般无阴道出血。内出血多时, 腹痛常为持续性而有阵发加重。伴有下坠排便感, 下腹部触痛, 腹肌紧张。妇科检查宫颈触痛, 后穹窿饱满, 穿刺多抽出不凝血, 妊娠试验阴性, 鉴别要点在于追问月经情况, 推敲发病时间与月经周期的关系。卵巢滤泡破裂发生在排卵期, 多在两次月经的中间期, 黄体破裂则在月经中期以后, 多发生在经前1周。

3.5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囊肿破裂

常发生于月经期, 由于囊腔内出血多, 张力过高致囊壁破裂而引起剧烈腹痛、呕吐、甚至休克。若患者不孕且伴有月经失调, 尤其是经前点滴出血, 易于误诊。然而妇科检查应可鉴别, 子宫常固定, 子宫骶韧带或后陷凹处有大小不等, 形态不规则硬结节, 附件区肿块, 后穹窿穿刺大多失败, 或可抽出暗褐色粘稠的陈旧血。

3.6早期宫内妊娠流产

停经后出现阴道流血、腹痛, 腹痛局限于下腹中央, 多为阵发性伴下坠感, 妇科检查时, 子宫颈无举痛。宫口略扩张, 子宫增大而软, 宫旁无触痛, 可扪及增大卵巢。如有宫腔积血倒流, 后穹窿穿刺可阳性。妊娠试验无鉴别意义, B超检查及诊断性刮宫可助诊断。

治疗早期抑郁症的方法 篇5

一、保持心态平和

心理专家表示,轻度抑郁症如何治疗,首先要从心态上做好调整。

快乐的心态能使人体神经系统的兴奋水平处于最佳状态,促进体内分泌出一些有益的激素、酶类和酰胆碱,把血液的流量、神经细胞的兴奋调节到最佳状态,提高机体的控病能力。

二、聆听舒缓音乐

临床心理学上,有一种音乐疗法,是心理医生考虑抑郁症如何治疗时的首选方式之一。

都市人在忙碌一天后,不妨利用短暂的休息时间,听听自己喜欢的音乐,好好地奖赏自己一番,陶醉在优美的音乐旋律中,不仅能减轻疲劳,也能放松精神,使心态平和起来。

三、走出家门常运动

有人说,抑郁是在家里闷出来的,此话不无道理。户外天地广阔,空气新鲜,阳光温暖。感觉被烦恼包围的时候,不妨到户外踏踏青,散散步,或者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运动项目,如快走、慢跑、散步、踢毽、体操等,坚持1-2个小时,就可以排解阴霾的心情。

四、饮食预防抑郁症

从营养学的角度来看,轻度抑郁症如何治疗呢,答案很简单,就是多吃营养美食。

早期胃癌的诊断与治疗 篇6

【关键词】早期胃癌;黏膜;黏膜下层

【中图分类号】R735.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1)05-01

05-02铁岭市银州区医院自2001年7月至2009年12月共收治经手术确诊的胃癌405例,其中早期胃癌30例,占7.41%。现就早期胃癌诊断、治疗及病理特点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本组30例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男女之比为1.5:1。年龄22—70岁,平均年龄49.5岁,其中50~60岁14例,占40%,为高发年龄组。

1.1临床表现:18例有慢性胃病史(占60%),27例表现为上腹隐痛,不适等。2例以呕血或黑便为首发症状。少数患者伴有不同程度食欲减退,上腹闷胀感。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偶有上腹部轻微压痛。

1.2诊断:本组资料术前均经胃镜及病理组织证实为胃癌

1.3手术发现:①病变部位:按L、M、U分区法,30例中L区18例,M区6例Lm区3例,U区3例。②病灶大小:直径≥3cm者5例I直径<3em者25例,占80*/0,其中小胃癌2例(直径o.6em)

1.4手术情况:

本组30例早期胃癌均行根治性切除术。其中胃癌D:根治术(即清扫至第2站胃周淋巴结)21例,D.根治术(清扫第1站胃周淋巴结)9例。远端胃次全切除术21例(毕I式13例,毕Ⅱ式8例),近端胃切除7例,全胃切除术2例。

1.5手术切除标本病理诊断: ①病灶类型:本组I型4例,Ⅱa型3例,Ⅱb型3例,Ⅱc型10例,Ⅱ型+Ⅲ型2例,Ⅲ型8例。以17c型最多见(40%),Ⅲ型次之。②病变深浸润至黏膜层16例,浸润至黏膜下层14例。③组织类型:乳头状腺癌1例,低分化腺癌2例,未分化腺癌18例,高分化腺癌5例,中分化腺癌1 例,印戒细胞2例,黏液腺癌l例。④胃周淋巴结转移隋况:黏膜内癌16例,l例见淋巴结转移;黏膜下癌13例,胃左动脉旁淋巴结受累。

1.6近期结果:30例均无并发症痊愈出院

1.7随访:30例中28例获随访,随访率93%,随访时间5—10年。l,3,5年 生存率分别为100%,95%和87.5%。本组早期胃癌术后复发率为1.45%(1/30),癌复发2例中,病理类型为黏液腺癌l例,印戒细胞癌l例。30例中生存5年以上的26例,5年生存率87.5%。肿瘤浸润至黏膜层及黏膜下层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95%和90%。D.和D2术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和92%。本组4例术后行化疗(FUDR+MMC)l~3个疗程,目前均健在,随访时未发现复发,获得5年以上生存时间。

2讨论

胃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占恶性肿瘤发病的首位。由于胃癌缺乏特异性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普查的依从性差及费用高昂,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carcinoma,EGC)除日本及韩国外,其他国家较少诊断和报道,绝大多数患者首次诊断时已是中晚期,其中约50%的患者难以行根治性切除。

胃癌的高危因素包括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吸烟、高盐饮食等,少数胃癌(1%一3%)与遗传因索有关。

2.1早期胃癌的定义探讨:以前认为,病变位于黏膜层和黏膜下层称为早期胃癌。文献报道淋巴结转移为12.6%23.8%。因此,这实际上已不是早期胃癌了。本人赞同Iune等”(1)提出的“病变位于m或sm,同时没有周围淋巴结转移者,才能称为早期胃癌”的见解。也有人提出早期胃癌是病变位于黏膜和黏膜下层,无论是否有淋巴结转移之胃癌,其5年生存率达95%~97%,预后明显好于进展期癌。早期胃癌的诊治与预后相关,这也是影响我国胃癌诊治水平提高的一个方面。胃癌的诊断标准,日本与西方某些国家显然是不同的。根据日本胃癌学会标准,日本Nakamural998年报道1120例胃癌中,612例(54.6%)为早期胃癌,这足已说明日本胃癌诊断的宽松性[2]。

2.2提高早期胃癌诊断: 临床确实有部分慢性胃炎病例经多年随访后发生胃癌,提高早期癌的诊断率可能是我国消化内、外科医师及病理学家应重视的问题。诊断标准不统一是我国早期胃癌少的原因。本组早期癌占我院同期胃癌手术治疗的7.41%,因此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十分重要。

早期胃癌好发年龄组为50~60岁,临床表现主要是慢性胃病史,突然症状加重,其次是呕血或黑便。因此对上述高危人群应定期随访定期检查。纤维胃镜,x线钡餐及病理组织活检是诊断早期胃癌的重要手段。

用CEA和CAl9—9联合检测对早期胃癌的检出率大大提高。有条件者可加查CA72-4.则检出率和准确率更高。[3]

2.3早期胃癌的病理特征: 凹陷型早期胃癌是占比例最多的类型”[4]。本组凹陷型(ⅡC和Ⅲ) 占73.3%(22/30),其中ⅡC占33.3%为代表类型。胃癌的组织学类型反映不同的生物学特性,且影响患者预后。本组分化腺癌仍占首位,占87.5%,而未分化腺癌、印戒细胞占12.5%。胃周淋巴结转移与癌浸润深度有关,一般认为,黏膜内癌癌、黏液腺癌仅淋巴结转移率为2%,—5%,而黏膜下层癌为10%"-20%。本组l例黏膜内癌见淋巴结转移,4例淋巴结转移发生在黏膜下癌,其病理类型为黏液腺癌、未分化腺癌、印戒细胞癌。

2.4早期胃癌的外科治疗:

胃癌手术治疗的关键是彻底切除病灶及有可能转率较低。本组16例m癌,淋巴结转移仅l例-sm癌淋巴结转移率移的淋巴结。文献中大量早期胃癌行根治术的经验表明,病变位于黏膜层的淋巴转移为22.2%。分析认为:随肿瘤增大,浸润深度增加,淋巴结转移率也没有周围淋巴结增加,即淋巴结转移率与病程早晚呈正比。目前早期胃癌的缩小手术(包括内镜手术),尽管对术后残胃的排空功能及胆囊收缩功能等影响较小,但决不能为此失去根治性原则,在治疗方法的选择上应极其慎重。[5]

决定早期胃癌预后的主要因素是浸润深度和淋巴转移情况。本组m癌5年生存率为100%o,sm癌为64%,伴有淋巴结转移者,术前明确诊断是决定治疗方案和改善预后的重要条件。早期胃癌通过外科治疗是可以根治的。

目前早期胃癌主要的手术方式应采取胃癌D:切除术,仅术式是不够的。因为术者在术中很难准确辨别浸润深度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我们主张行D:切除术。近年来,日本外科界对早期胃癌,尤其是黏膜内癌普遍采用缩小手术,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但其尚面临着如何判定癌浸润深度,癌境界.有无淋巴结转移等问题,在临床应用中受到一定限制。有淋巴结转移5年生存率较低,与文献相符”,说明有淋巴结转移的预后极差。

早期胃癌术后一般不需化疗,但对浅表广泛型,癌浸及黏膜下层,有淋巴结转移者,术后联合化疗对预防复发有一定好处。本组术后化疗4例均获得5年以上生存时间,目前未发现复发征象。

2.5早期胃癌临床对策:

重视对胃癌的普查及胃镜的应用,特别是无痛胃镜检查,使得患者的依从性大大提高,这有助于胃癌的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由于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率为10%~20%,我们认为淋巴结转移与否与术后复发密切相关。手术中如何确定侵犯黏膜下层,以及如何选取摘取淋巴结均属临床难题(6)所以我们认为D:术式目前仍是适用于多数早期胃癌的标准术式。

参考文献

[1]林超鸿,高仁中,邹扬.胃癌的淋巴结转移[J]肿瘤,1990,10(5):234.

[2]IuneK,TobeTHanM,etJofearlygastriccancer[J].Br Smg,1991,78(7):818-821

[3]放射免疫学杂志,2008,21(4):380—382.

[4]黄宝俊,鲁狮,徐莹莹,等.292例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规律的研究【J】.中华外科杂志,2007,45(3):192—195.

[5]候培锋,张祥福,郑知文.早期胃癌临床病理特点与外科治疗的远期疗效【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7,lO(1):53-56.

早期诊断方法 篇7

关键词:孤独症谱系障碍,诊断,干预

ASDs为一组以语言障碍、人机交往障碍、重复刻板行为为特点的疾病[1]。ASDs患儿可影响患儿精神健康,对患儿家庭、社会造成严重心理和经济负担,临床早期诊断并干预可达到良好改善[2]。而早期诊断较为重要,为探究适用于基层医院ASDs诊断与干预方法,作者进行本次研究,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8月~2013年7月本院出生的4500例婴儿采用婴幼儿孤独症筛查表(CHAT)进行早期筛查,其中男2314例,占51.42%,女2186例,占48.58%。年龄0~3岁。排除标准:排除新生儿畸形、严重先天性疾病、严重遗传性疾病等。

1.2 方法

1.2.1 建立儿童筛查与监测相结合的制度

儿保门诊一方面负责追踪在该院出生的婴幼儿,0~1岁婴儿每3个月体检1次,1~3岁婴儿每6个月体检1次。另一方面负责幼儿入幼儿园前常规体检。每次体检在进行生长发育监测的同时,针对ASDs临床表现进行简单观察和病史询问,如目光对视、社会参照、语言能力等。以发现可疑儿童并采用CHAT进行早期筛查,将疑诊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CARS、ABC、DSM-IV进行确诊。

1.2.2 ASDs早期干预

确诊为ASDs患儿进行早期干预,主要包括行为干预、沟通干预、社会交往干预、感知觉干预、认知干预及综合干预。对所有患儿进行1年干预后,比较ASDs患儿干预前后CARS、ABC评分比较。

1.3 观察指标

CHAT[3]:包括询问父母关于孩子8项问题及医生观察孩子5项内容进行判定;CARS[4]:包括人际关系、模仿、情感反应、躯体运动能力及与非生命物体的关系5项内容15个评定项目,总分60分,总分<30分则评分为非孤独症:总分≥36分并且至少有5项的评分>3分,则评为重度孤独症:总分在30~36分之间,并且<3分项目不到5项,则评为轻至中度孤独症。ABC[5]:对孩子可能出现情况进行评定,共57项,得分>67分可参考诊断。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发病情况

4500例婴幼儿确诊为ASDs患儿63例,发病率为1.40%。其中男41例(65.08%),女22例(34.92%),男性明显多于女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越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男女比较,P<0.05;各年龄比较,P<0.05

2.2 干预前后ASDs患儿CARS和ABC评分比较

干预后ASDs患儿CARS和ABC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注:与干预前比较,aP<0.05

3 讨论

研究指出,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医学诊断技术发展ASDs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国外研究报道ASDs发病率达到1.5%~2.5%,国内多个地区研究报道发病率同国外相近[6]。目前,临床缺乏治疗ASDs药物,预后较差,已成为国内外广泛关注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7]。随着对ASDs疾病了解深入,多数学者认为ASDs病为社会功能缺陷造成,通过早期有效干预可帮助患儿改善症状,重新回归社会[8]。ASDs临床主要表现为目光对视、社会参照能力、假装性游戏、象征性游戏、视觉分配等行为缺陷,随着年龄增长表现较为明显,往往在1岁以后呈快速表现,临床研究认为随着儿童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升高[9]。本次研究同样证实,随着年龄增长ASDs发病率快速升高,各年龄阶段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另有研究指出,发病率与年龄关系不呈相关性,只是随着年龄增高患儿表现明显,诊断率增高[10]。今后在年龄与此病关系上应进一步进行研究分析,以得出正确结论指导临床诊断。

早期诊断并干预有助于疾病改善,但临床中年龄较小患儿相关表现不明显,增加早期诊断难度。本次研究在对婴幼儿进行筛查过程中注意观察患儿相关临床症状,对怀疑为ASDs患儿采用CHAT量表进行筛查,筛查阳性者采用CARS、ABC及DSM-IV进行综合评定诊断,发现4500例婴幼儿中63例为ASDs患儿,发病率为1.40%,与国内外报道发病率基本符合。

本次研究对明确诊断为ASDs患儿进行综合干预,干预方法如下:(1)行为干预:采用“刺激-反应-强化”模式进行行为干预,建立情景刺激问题发生,研究患儿在情景中行为,针对行为进行干预,干预后予以加强[11]。(2)沟通干预:使用多种刺激识别患儿行为,采用图片等多种形式对简单问题进行处理,借助视觉刺激使患儿获得社交能力[12]。(3)社会交往干预:制定游戏模式,让患儿和多名儿童共同完成,让患儿在游戏过程中建立社交能力。同时使用音乐刺激患儿,让音乐刺激患儿建立变通和创造能力[13]。(4)感知觉干预:采用平衡木、荡秋千、敲击等方式刺激患儿感觉能力,提高患儿大脑感觉加工能力[14]。(5)认知干预:研究指出孤独症由沟通障碍、想象力障碍及社会交往障碍所致认知功能障碍[15]。采用图片排序和社会故事法增强患儿认知干预能力,以改善孤独症患儿临床症状。(6)综合干预:针对患儿情况进行技巧培训,由专业培训老师培训,培训患儿语言能力、对外界事物反应能力,并在上述干预中交叉进行干预,提高患儿积极性、兴趣,并给患儿提供学习机会。本次研究,对所有诊断为ASDs患儿进行上述干预,干预1年后采用CARS、ABC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早期干预对孤独症患儿有明显效果,通过长期干预可改善患儿相关临床症状,以达到治疗效果。

肺癌早期临床诊断体会 篇8

1 对肺癌的早期征相提高警惕, 避免漏诊, 误诊

1.1 充分认识肺癌临床表现的多样性, 尤其是肺外表现及早期转移症状

1.1.1 转移到中枢神经系统

可表现为头痛、呕吐、偏瘫、脑神经麻痹等神经系统症状, 因肺组织血管丰富, 癌栓可经肺静脉进入体循环, 经颈静脉或椎动脉上行到脑组织后形成转移灶, 或由椎静脉直接进入颅内。肺癌转移发病率高, 居颅内转移癌第一位[1], 在无肺部症状而以脑转移为首发表现的肺癌极易造成误诊。

1.1.2 脊髓转移

通过血行转移到脊髓, 产生椎管内占位性病变, 因部位不同出现相应表现, 如压迫马尾神经, 可出现腰腿痛, 易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压迫脊髓引起截瘫等。

1.1.3 骨转移

好发于胸椎、腰椎、骨盆、四肢长骨等, 由于骨质和骨膜破坏可造成局部骨病及病理性骨折, 易与骨关节病混淆。

1.1.4 肝转移可有厌食、肝区疼痛、肝大、黄疸和腹水等, 易误诊为原发性肝癌。

1.1.5 其他部位转移可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

1.2 肿瘤局部扩散引起的症状需与下列相关疾病相鉴别

(1) 压迫喉返神经、声音嘶哑、喉炎等; (2) 压迫食管、吞咽困难、食管癌等; (3) 压迫上腔静脉、头面部水肿、血管神经性水肿等; (4) 压迫气管、呼吸困难、哮喘等; (5) 压迫肋间神经、胸痛、心绞痛等; (6) 压迫臂丛神经、上肌痛、肩周炎等。

1.3 癌组织引起其他系统的症状

1.3.1 骨关节病变因生长激素分泌过多, 可致骨骼发生增生, 杵状指及肥大性骨关节病等, 多见于上下肢长骨远端。

1.3.2 男性乳房发育分泌促性腺激素所致。

1.3.3 还可出现神经肌肉病变;稀释性低钠血症;类癌综合症等。

2 需要普及肺癌的防治知识, 患者有任何可疑肺癌症状时能及时就医

对有高危因素的人群或可疑征相时, 宜定期进行防癌或排除癌肿的有关检查。特别对40岁以上男性长期重度吸烟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应作为可疑肺癌对象进行相关检查:无明显诱因的刺激性咳嗽持续2~3周, 治疗无效;原有慢性呼吸道疾病, 咳嗽性质改变;持续或反复在短时间内痰中带血, 而无其他原因可解释;反复发作的同一部位的肺炎, 特别是肺段性肺炎;原因不明的肺脓肿, 无中毒症状, 无大量脓痰, 无异物吸入史, 抗炎治疗效果不显着;原因不明的四肢关节疼痛及杵状指 (趾) ;X线胸片上有局限性肺气肿或段、叶性肺不张;孤立性圆形病灶和单侧性肺门阴影增大者;原有肺结核病灶已稳定, 而形态或性质发生改变者;无中毒症状的胸腔积液, 尤其是血性、进行性增加者。当然也应注意青年人肺癌的可能, 有报道青年人肺癌的患病率为1.2%~4.8%。

3 拓宽思路, 对病史采集及查体需全面

当诊断为其他疾病治疗无效时, 要及时行相关检查, 如胸部X线, 胸部CT, 纤维支气管镜, 痰脱落细胞检查, 胸腔积液细胞学检查, 淋巴结穿刺, 肺穿刺, 胸膜活检等, 必要时需动态观察并复查对比, 以便发现肺部较小的病灶, 总之, 由于肺癌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且缺乏特异性, 故临床医生必须警惕肺癌早期症状及肺外表现, 注重相关检查, 以提高肺癌的早期诊断率。

参考文献

[1]温珍平, 冯铁虹.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的原发性支气管癌[J].临床误诊误治, 2001, 14 (3) :189.

[2]叶任高, 陆再英.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124.

癌症早期诊断新技术 篇9

该校研究人员与美国同行在分析一些每年都进行癌症检查的人的血样后发现, 在癌症发病前数年, 患者血液中就会显示出一些征兆。研究人员说, 这是因为发生癌变的细胞会释放一些被称为抗原的蛋白质, 这些蛋白质又会引发人体免疫系统释放相应抗体, 通过检测血液中这些物质的含量, 就可提早抓住癌症的蛛丝马迹。

据介绍, 只要对少量血样进行检测, 就可在一周内获知结果。这一技术适用于肺癌、乳腺癌、卵巢癌、结肠癌、前列腺癌等多种癌症, 与传统X射线检测或CT扫描检测相比, 可提前5年检测出癌症迹象。

奶牛早期妊娠诊断几种方法的比较 篇10

从我国当前的生产实际来看, 寻找一种简单易行、成本低廉、准确率高的奶牛早期妊娠诊断方法, 是解决我国目前奶牛养殖中早期妊娠诊断问题的迫切需要。7%碘酊法、95%酒精法和3%硫酸铜法以其简单易行、成本低廉而受到广大奶牛工作者的关注, 但其准确率和推广价值仍众说不一。为了验证三种方法的准确率, 寻找适合奶牛早期妊娠诊断的有效方法, 笔者对此三种常用早期妊娠诊断方法进行了效果比较实验。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试验地点。湖南辰溪湘荣家庭农场有限公司

1.1.2 试验动物。

奶牛21头 (其中10头已孕、11头未孕) , 奶牛健康、粗饲料以牧草为主, 以及少量啤酒糟、饲喂自配混合精料。

1.1.3 实验药品。

7%碘酊:碘片7 g、碘化钾5.25 g、加水适量溶解, 加50%乙醇至100 m L。95%酒精:市售95%瓶装酒精, 检测含量达标。3%硫酸铜:硫酸铜3 g加水溶解, 至100 m L定容。

1.1.4 器械。酒精浓度计、玻璃平皿、试管、移液管、小量筒等。

1.2 实验方法

1.2.1 7%碘酊法, 取被检母牛早晨尿液10 m L置于试管中, 加入7%碘酊2 m L, 摇药充分混合, 静置观察10 min, 呈青紫色者为妊娠 (即阳性) , 否则未孕 (即阴性) 。

1.2.2 95%酒精法, 取末把乳5 m L, 加95%酒精1 m L, 充分混合, 在5 min内凝集的为已孕 (即阳性) , 不凝集则未孕 (即阴性) 。

1.2.3 3%硫酸铜制法, 取中午一次挤的末把乳1 m L于平皿中, 滴入3%硫酸铜1~3滴, 稍摇动观察, 出现云雾状沉淀的为已孕 (即阳性) , 未出现的则为未孕 (即阴性) 。

2 实验结果与分析

2.1 实验结果

分别用7%碘酊法、95%酒精法和3%硫酸铜法对10头已知的妊娠母牛进行了检测, 7%碘酊法的检出准确率和95%酒精法的准确率均为80%, 而3%硫酸铜法的准确率为70%。见表1。

分别用上述三种方法对11头已知的未妊娠的奶牛进行了检测, 7%碘酊法的检出准确率为72.7%、95%酒精法的准确率为81.8%, 而3%硫酸铜法的准确率为54.5%。见表2。

从表中可以看出, 三种方法对于怀孕中的检出率均在70%以上, 而对于未孕牛的检出率在54.5%以上, 见表3。

三种方法检测怀孕牛, 本实验出现20%~30%阴性, 这可能与牛的怀孕期有关, 3号、6号牛怀孕时间为27 d和29 d, 而其它牛怀孕时间均在35~90 d, 检测未孕牛同样出现了9.1%~36.4%的阳性个体牛, 其中硫酸铜法出现的最多。

3 讨论与结论

3.1 从本次实验结果来看, 使用7%碘酊法、95%酒精法和3%硫酸铜法来检测奶牛怀孕与否, 作为一种辅助方法基本是可行的, 以95%酒精法准确率最高。

3.2 对于怀孕时间较短的母牛 (小于30 d) , 检测准确性可能不高, 怀孕35~90 d的母牛则准确性高达87.5%, 所以使用这些方法进行早期妊娠诊断, 最少要等到母牛配种后30 d以上, 才能够检出怀孕牛。

3.3 通过三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对比可知, 95%酒精法的准确率高于其余两种方法, 其方法简单, 试剂配制方便、经济, 可广泛使用。

3.4 由于本实验选用的奶牛头数较少, 特别是怀孕小于45 d的母牛只有5头, 致使实验结果较前人做的略低, 另外个别试验牛结果较难判断, 阴性、阳性差异不明显, 也给实验带来误差, 这些问题都有待在今后实践中加以解决。

3.5 本次试验使用的三种方法操作简单, 对操作人员和所使用的仪器设备要求简单, 对奶牛和胎儿都没有负作用, 是安全可靠值得推广检测技术。

参考文献

[1]祁生旺.怀孕奶牛和发情期奶牛乳汁中孕酮的检查.内蒙古农牧学院学报, 1994 (01) :62-63.

[2]安翠花.血清酸滴定法对奶牛进行早期妊娠诊断的研究技术.当代畜牧, 1994 (01) :32.

[3]王铁征.乳牛的早期妊娠诊断.中国奶牛2013 (03) :47.

指导患者术后早期运动的方法 篇11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219-01

各种手术后,患者常因身体虚弱、惧怕痛疼和(或)某些器官功能障碍等而不愿早期进行运动。但术后长期卧床休息,常引发各种并发症和后遗症。轻者使患者康复延迟,重者将导致全身肌肉萎缩、甚至留下一些永久性的后遗症。

本文就术后早期运动的重要性和如何帮助患者术后早期进行运动谈一点体会。

1术后早期运动的重要性[1]

1.1可加快全身血液循环,促进伤口愈合。长期卧床休息患者,心输出量、回心血量和肺通气量均减少,血氧饱和度和机体代谢水平降低,使手术创面得不到充足的营养,伤口愈合延迟,也增加了伤口裂开和感染的机会。术后活动减少,胃肠功能不能及时恢复,各种营养物质吸收减少,也影响了伤口愈合。

1.2可防止肺部并发症。由于麻醉作用,或因患者術前吸烟等使支气管分泌物增多,或难以咳出;加之,患者因伤口疼痛而惧怕咳嗽和肺通气量减少,使痰液不能及时排出而致肺部感染和肺不张等。术后早期运动可兴奋呼吸中枢,并可使肺通气量增加,避免了肺泡萎陷和分泌物积聚,减少了术后肺部感染和肺不张的发生。

1.3可防止胃肠道并发症。术后长期卧床休息使胃肠蠕动减慢或难以恢复,肠内微生物繁殖、产气,致肠胀气和胃肠吻合口、腹壁切口张力增加,从而影响伤口愈合;严重者可致吻合口破裂,从而形成腹腔、腹壁漏(或瘘)。因此,胃肠道手术后,除了要进行持续性胃肠减压外,还应积极鼓励患者早期运动,以促使胃肠功能恢复。

1.4可防止不良心理反应的发生。术后早期运动可以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长期卧床休息易致头昏、乏力、食欲不振等,被患者误认为病情加重而产生焦虑和担忧等不良心理反应。不良心理反应易导致内环境发生改变,从而引发失眠、机体抵抗力下降,增加了并发症发生机率。

2指导患者术后早期运动的方法

2.1认真做好术前健康教育。术前健康教育对增强患者对疾病和治疗过程的了解、促进术后康复、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术前健康教育应科学开展。①开展健康教育时间:以手术前一日最为适宜。过早易使患者提早进入术前紧张和忧虑状态,从而造成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反应,直接影响患者休息和治疗计划的实施;过晚则没有给患者留下了解手术等治疗计划和调整心理状态的时间,更不利于手术和术后康复。②术前健康教育对象:包括患者、患者家属及其他一些陪护人员等。③内容:包括患者的病情、治疗计划、手术方法、疗效、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和并发症;术中、术后的止痛方法和止痛效果;手术的安全性和如何配合手术及治疗等。④方法:术前健康教育应分二步实施。第一步,先了解清患者的年龄、文化水平、病情及术前生理和心理状况。第二步要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健康教育方法。对于一般手术病人,应先向患者讲清楚病情、治疗计划、手术前注意事项、术中和术后如何配合治疗、术后早期活动的重要性等;教会患者术后早期如何运动。若术后患者状况良好,一般约需卧床休息8-12小时。之后,应根据病员身体状况,教病员开始在病床上做适当活动。先鼓励病员坐起,当无头昏、眩晕及严重疼痛等不适时,再扶其下床,沿床边缓慢走动数分钟即可。一般先在床边、室内活动,以后逐渐扩展至室外。最初的活动量不宜过大,以患者不感到疲劳为度。可仅做适当散步,也可仅进行深呼吸,还可进行咳嗽和排痰或练习腹式呼吸。对于年老体弱者,应特别强调术前要多做深呼吸、咳嗽和排痰、排尿排便等练习。对于文化水平较低的患者,术前宣教时应耐心、细致,尽量使用举例和示范法,以便让患者正确理解,并正确掌握术后早期运动方法。对于需要进行功能康复训练的患者,应帮助其制定严格的训练计划,并指导其严格按照训练计划进行康复锻炼。

2.2注意事项。术后早期,患者全身状况差,伤口未愈合,剧烈运动易发生意外。因此,制定术后运动方案时应遵循科学、渐进的原则。

引导患者活动时应注意:①应注意观察患者面色、表情、脉搏和呼吸,最好于活动前先测量其血压,若有异常,则暂停活动。②对于术后循环不稳定、严重感染、休克和极度衰弱患者,应根据患者病情决定开始活动时间和活动量。③术后首次活动仅限于室内,并且要有专人搀扶,防止患者因伤口疼痛或身体虚弱而意外摔倒等。④术后患者咳嗽、排痰时,应嘱其双手五指张开轻按于手术伤口两侧,并按术前所教授的方法进行。⑤注意保暖。⑥定期消毒病室。⑦无论一般术后活动,还是术后康复锻炼都需要循序渐进,千万莫急于求成。

参考文献

川崎病早期诊断及治疗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选取的106例KD患儿与“实用儿科学”川崎病诊断标准相符合[1], 其中典型89例, 不典型17例, 男83例, 女25例。年龄39 d~l0岁, 小于1岁30例, l~3岁49例, 3~5岁17例, 大于5岁10例, 平均发病年龄为2岁7个月。

1.2 方法

1.2.1 评判冠脉病变和冠脉瘤 (CAA) 的标准

1二维彩色超声心动图 (UCG) 示冠脉内膜回声增强;3岁以下患儿冠脉≥2.6 mm, 3~9岁患儿冠脉≤3.0 mm, 9~14岁患儿冠脉≥3.4 mm;2 CAA:形状各异的冠脉内径扩张, 内径>4mm。

1.2.2 IVIG无反应型评判KD的判断

KD发病5~9 d以内, 使用大剂量的IVIG进行治疗之后, KD后发热 (体温≥38℃) , 并且持续48~72 h体温仍未下降。

1.3 统计学方法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处理数据, KD患儿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情况采用例数和百分率进行统计。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如表1所示

身体发热是最早出现的临床症状, 也是最易察觉的症状, 体温高居38~40℃长久不退, 出现的皮疹为多形性, 本研究中有77例出现荨麻疹样皮疹, 25例出现猩红热样皮疹, 7例出现痱疹样皮疹;口腔黏膜的主要体现为口唇干红、皲裂、出血或结痂, 舌乳头突起呈杨梅舌;结膜充血的主要表现为双侧球结膜干性充血;肢端改变的主要表现掌趾红斑, 手足硬性水肿。

2.2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如表2所示。76例KD患儿白细胞 (WBC) 上升, 分类以中性粒细胞为主。6例血培养阳性, 其中1例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3例为表皮葡萄球菌生长, 1例为蜡样芽胞杆菌, 1例为铜绿假单胞菌。

3 讨论

KD普遍多发于5岁以下的儿童, 尚未研究出KD的病因机制, 而目前, KD发病率不断升高, 尤其是在美国、中国和日本等国家中KD的发病率已经高过风湿热的发病率, 和后天性心脏疾病。该疾病的冠状动脉容易涉入, 发病率为15%~25%[2]。本组冠状动脉损伤32例, 总的发生率为30.2%, 与文献报道一致。21例不完全KD中13例 (62.1%) 经超声证实结合冠脉损害。据悉不完全KD合并冠状动脉损伤的概率类似典型KD。而本研究发现不完全KD冠状动脉损伤率明显高于典型者, 推测可能是因为相当不完全KD是误诊或漏诊的一部分。其次, 也可能是因为患者延迟诊断, 临床表现不典型, 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期。临床医师应该增强对不完全KD的了解, 找出导致婴幼儿不明原因发热的主要因素, 探究使用抗生素治疗无效的原因, 及时在早期进行心脏超声检查, 以防漏诊或误诊的发生[3]。

KD的主要危害是冠状动脉损害, KD并发冠状动脉瘤十分容易引发管腔狭窄冠状动脉心脏疾病的缺血性, 进而诱发心肌梗死和猝死。本文主要研究KD合并危险因素损伤冠状动脉, 以便及早发现和预防KD冠状动脉病变。本组有和发生。本研究分析的KD合并冠状动脉损伤的风险因素, 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吴育.心力衰竭时相关受体和细胞因子的实验和临床的中医药研究进展[D].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 (2) :63.

[2]丁浩强, 叶欣, 姬艳丽, 等.人类血小板抗原-15系统PCRSBT分型技术的建立[J].中国输血杂志, 2011, (2) :86.

上一篇:评价监测分析下一篇:数字化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