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早期诊断的检验(精选8篇)
肺结核早期诊断的检验 篇1
摘要:目的通过不同的检验方法对肺结核患者进行检查, 以确定不同检验方法在诊断上的应用意义。方法对患者进行痰、胸水、血清聚合酶链反应 (Polyerase Chain ReactionPCR) 和涂片结核菌检查及皮肤结核菌素纯蛋白衍化物 (PPD) 试验, 并用18例非结核病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患者痰、血清和胸水结核杆菌的检出阳性率明显高于涂片法和PPD皮试法, 其中尤以胸水PCR检测阳性率最高为76.5%。与国内大多散文献报道的56%~87%结果相仿。结论PCR检测技术对临床上肺结核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血清聚合酶链反应,涂片,PPD,肺结核,诊断
为提高对结核病的早期诊断率, 将我院临床上46例肺结核患者进行了痰、胸水、血清聚合酶链反应 (Poly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和涂片结核菌检查及皮肤结核菌素纯蛋白衍化物 (PPD) 试验, 并用18例非结核病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了上述指标检测, 以比较3种方法诊断肺结核的临床应用价值[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6例患者均为2006年6月至2007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患者, 男32例, 女14例, 年龄16~78岁, 平均41.7岁。所有患者根据临床诊断, 包括病史、临床表现、体征、胸部X线 (部分患者作了CT、胸膜活检、纤支镜检查) 、细菌学检查和抗结核治疗有效而确诊。其中Ⅲ型肺结核28例, 结核性胸膜炎17例, 急性粟粒性肺结核1例。非结核患者18例, 男12例, 女6例, 平均年龄50.1岁, 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肺癌8例, 慢性支气管炎5例, 肺炎2例, 胸膜间皮瘤、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和矽肺各1例。
1.2 方法
(1) 所用引物及PCR诊断试刺盒由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提供。标本取患者晨起深咳痰液同时送涂片和PCR检测。NDA标本取痰0.5m L加1N的Nao H溶液5μL, 37℃放置40min, 10000rpm离心5min, 弃上清, 用生理盐水洗至中性备用。胸水和血清取1.0m L, 离心、沉淀后加入裂解液50μL沸水浴10min, 10000r/min离心5min, 取上清液5μL, 作为TB-DNA模板。然后取反应液15μL加入Taq酶0.2μL混匀后加入20μL石蜡油封顶, 再加入标本DNA液5μL, 离心后扩增, 90℃30s、55℃30s、72℃60s, 共循环35次, 取PCR扩增液10~30m L直接上样于2%琼脂糖凝胶进行电泳, 在紫外线下观察有160bp的橙黄色荧光带为阳性[2]; (2) 涂片法:痰送检涂片, 用改良齐—尼氏法抗酸染色后显徽镜检查, 观察100个视野, 发现3~9条者为阳性[3]; (3) 皮肤PPD试验:PPD液由卫生部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北京华怡生物技术公司提供。以0.1m L (1:10000) 于左前臂内侧皮内注射, 72h观察局部肿结直径大于5~10mm为阳性[4]。
2 结果
46例结核病患者和18例非结核病患者的痰和血清及17例胸腔积液患者的胸水均做了上述3种方法的检测。 (1) 两组痰标本经PCR检测, 结果显示结核病组的PCR检测阳性率为54.4% (25/46) , 非结核病组18例中有2例呈假阳性 (11.1%) , 其余均阴性。血清中PCR检测阳性率为37.0% (17/46) , 非结核组为16.7% (3/18) , 17例结核胸膜炎患者的胸水PCR检测阳性率为76.5% (13/17) , 4例呈阴性, 后经胸膜活检和抗结核治疗吸收而证实; (2) 痰和胸水涂片作抗酸杆菌检查, 结果结核病组阳性率为13.0% (6/46) , 其中痰标本2例, 胸水标本4例, 非结核病组均为阴性; (3) PPD皮试结果, 结核病组阳性率为34.8% (16/46) , 非结核病组为16.7% (3/18) 。
3 讨论
肺结核是临床上常见病, 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仅依靠病史、临床表现、体征及X线等检查, 误诊率较高。尽管从痰中检出结核杆菌可确诊, 但传统的病原学检查方法检出率太低。本组从痰中找结核杆菌仅2例阳性, 且均为两个肺野病变伴有空洞型肺结核患者, 主要由于病灶范围大, 空洞与支气管相通, 故痰中排出菌量大而易检出。胸水中有4例检出结核菌。我们认为, 结核性胸膜炎是机体对结核菌蛋白成分处于高度过敏状态时的炎症, 部分为结核菌原发感染侵犯胸膜形成胸水, 因此检测阳性较高。本组PPD皮试阳性率为34.8%, 但非结核病组的阳性率也较高为16.7%。由于受诸多因素如原有结核感染、纯度等使假阳性率较高, 所以PPD试验仅能起辅助诊断作用, 故对临床诊断仅供参考, 具体应结合临床综合考虑。其它较特异的检查方法如胸膜活检、纤支镜检查等不仅属于创伤性检查, 且阳性率也不高。本组PCR检测结果显示, 患者痰、血清和胸水结核杆菌的检出阳性率明显高于涂片法和PPD皮试法, 其中尤以胸水PCR检测阳性率最高为76.5%。与国内大多散文献报道的56%~87%结果相仿。由于结核患者局部病灶内的结核杆菌通过血行播散, 或通过吞噬细胞的吞噬和淋巴液回流等途径进入血流, 使从外周血中检测结核杆菌成为现实, 而且方法快捷简便、灵敏度高。比较上述3种方法的检测结果, 提示该技术对临床上可疑肺结核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杜勇.肺结核病的诊断[J].江苏卫生保健, 2005, 2 (29) .
[2]王庆, 唐荷英, 孙道霞, 等.应用PCR检测痰液中结核分支杆菌DNA的研究[J].中国防痨杂志, 1994, (2) :36.
[3]董玉梅.厚涂片法检查痰结核菌结果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6, (8) :1106.
[4]汤春平, 叶玲华.564例PPD试验结果分析[J].护理研究, 2003, (5) :65~66.
肺结核早期诊断的检验 篇2
方法:从我院门诊患者及住院患者中选择糖尿病(2型)患者45例,同时将45例无内分泌疾病体检者的检测值作为对照,在检验病患晨尿的过程中,两种检测指标分别选择干化学试纸法和胶体金法。
结果:检验尿糖的阳性率和尿微量白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82.2%(37/45)和53.3%(24/45),体检人群中无尿糖阳性者,且尿微量白蛋白的值在20mg/L以下。
结论:两种检验法的联合诊断可避免漏诊,增强检验可信度。
关键词:糖尿病早期肾损伤尿微量白蛋白尿糖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036-02
糖尿病患者的代谢情况呈现紊乱状态,最典型的代谢异常为高血糖。可能是因为胰岛素量减少,也可能是因为胰岛素的部分作用无法发挥。血糖值的异常将引起器官损伤,造成功能障碍或功能衰竭,而最易受到损伤的是肾脏。损伤早期的患者不易察觉,而常规指标检查也并不明显。在临床诊断中常会采用尿微量白蛋白和尿糖联合检验方法,本文中以此联合法检验45例病患晨尿,分析其诊断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从我院门诊患者及住院患者中选择糖尿病(2型)患者45例,20例女性,25例男性。年龄均大于32岁,77岁为最大值。同时将45例无内分泌疾病体检者的检测值作为对照,16例女性,29例男性。年龄均大于22岁,67岁为最大值,此部分体检者不存在任何肾脏病患。
1.2方法。应用尿液分析仪(HT—150)和读数仪,操作以说明书为标准。检测病患晨尿,两种检测指标分别选择干化学试纸法和胶体金法(选择奥斯邦试剂)。
1.3指标值标准判定。弱阳性——尿糖值超过1.67—2.77mmol/L范围;阳性——尿微量白蛋白值在20mg/L以上。
2结果
体检人群中无尿糖阳性者,且尿微量白蛋白的值在20mg/L以下;病患检验尿糖的阳性率和尿微量白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82.2%(37/45)和53.3%(24/45)。数据如下表1。
3讨论
糖尿病因为其发病率在近几年快速上升、无法治愈、且病变较多(最易受到损伤的是肾脏),被人们愈加重视。人们对肾脏健康的在意也是重视程度增加的原因之一。很多人存在较高的保健意识,所以定期进行系统的全身检查,本文中45例无内分泌疾病体检者中有24例为定期全身检查者。但是也存在部分人群由于意识薄弱或是经济情况等原因对轻微的疾病或表征并不重视,直至情况严重甚至已无法正常生活时来医院就诊,加重了病情,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机。当然,在检查中因为以平常选择的规指标检查结果并不明显,会存在漏诊的情况,也影响了积极治疗。选择尿微量白蛋白检查诊断早期肾病,是因为常规的方法无法将蛋白持续排泄的微小变化检测出来[1],其与尿蛋白的定时检测比较更有优势,采集尿标本更方便,尤其是缩短了门诊患者在医院中采集标本的时间,且判断结果更准确。而在检验中出现了微量蛋白尿即说明患者尿中含有的蛋白已经不在正常的参考范围内[2]。
本文中选择了患者检查痛苦相对较小、灵敏、快捷、简便、易于取材的检测2种指标的方法,对我院门诊患者及住院患者中的45例糖尿病(2型)患者的进行了联合检查,结果显示,37例尿糖检测呈阳性,比例为82.2%,8例尿糖检测呈阴性(占比17.8%),呈现阴性的患者可能是通过药物治疗控制了尿糖值;24例微量白蛋白检测呈阳性,比例为53.3%,而29.1%(7例)的患者已经不再是早期阶段(微量白蛋白阳性值大于200mg/L),可診断为临床肾病。国际诊断标准中已经将尿微量白蛋白列入其中,不过在诊断中需考虑指标值异常增高的其他因素[3],比如高血压、心脏病、运动量、尿道感染等。针对此现象,我们选择以2个月为一次的检查间隔,若患者在6个月中有2次的检查结果符合诊断标准,则判定为早期肾病。综上,两种检验法的联合诊断可避免漏诊,在诊断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伤时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陈青云,杨艳,谭伟武.代谢综合征组分与尿微量白蛋白发生率的关系[J].中华高血压杂志,2007,15(4):289—293
[2]关盼香,张桂芹.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对诊断糖尿病肾病的临床价值[J].中国现代医药应用,2009,8(3):121
探讨老年肺结核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篇3
1 老年肺结核的发病原因
肺结核免疫功能中细胞免疫占主导地位, 而老年人由于胸腺退化, T淋巴细胞亚群组成及其活性等均降低, 导致细胞免疫功能下降, 使潜伏的肺结核病灶重新活动或者重新感染肺结核[2]。
2 老年肺结核的临床表现
老年肺结核以咳嗽、咯血、发热、食欲减退、呼吸困难等症状常见, 但也有报道, 26%的患者毫无自觉症状。有的老年患者症状轻微或不典型, 仅感到全身虚弱、精神差, 偶有低热或上腹不适及食欲减退、便秘等消化道症状, 而很少出现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状。老年粟粒型肺结核以发热 (多为高热) 、食欲不振、虚弱无力、消瘦等症状最为常见。另外, 老年肺结核患者并发症明显多于青年人, 其中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呼吸衰竭、肺癌等呼吸系统疾病居首位, 其次为高血压、动脉硬化、肺心病、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 第三位为糖尿病。有时几种并发症并存, 肺结核症状常被混淆或掩盖, 给老年肺结核的早期诊断带来困难。
3 老年肺结核的X线表现
老年肺结核患者胸部X线表现特殊, 病变范围广, 两叶以上病灶者为多, 病变性质往往多种多样。特别是病程较长者多合并慢性支气管炎或肺部感染, 易造成误诊、漏诊。老年肺结核以浸润型多见, 其次为纤维空洞型、粟粒型、胸膜炎原发型。其中浸润型和粟粒型肺结核的X线表现复杂多样、不典型, 易造成误诊。
4 老年肺结核的早期诊断
4.1 做好与其他肺部疾病的鉴别诊断
大多数老年肺结核患者临床无特异性症状, 胸部X线表现不典型, 常合并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部肿瘤、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 使病情更为复杂。且病变发生于非典型部位, 故极易误诊为肺炎、慢性支气管炎合并感染、肺脓肿。因此医生应做好鉴别诊断, 胸片是早期发现肺结核的重要手段, 当普通X线胸片及多次查痰尚未确诊时, 可进一步行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 (CT) 。
4.2 慎重判断结核菌素试验 (PPD试验) 结果
由于老年肺结核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约40%的老年肺结核患者PPD试验结果呈阴性, 所以当老年人高度怀疑为肺结核时, 即使PPD试验结果阴性, 也不能轻易排除患病可能, 当PPD试验结果呈现中度阳性仍不失其辅助诊断价值。因此, 应进一步观察患者病情, 进行必要的检查[3]。
4.3 充分认识原发性肺结核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
近年来, 原发性肺结核发病年龄后移, 老年人原发性肺结核患病率有增高趋势。因此, 应充分认识原发性肺结核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
4.4 重视痰结核菌检查
痰结核菌阳性是确诊肺结核的依据, 若取痰次数不够或标本不合格, 均可影响检查质量。痰结核菌培养可提高痰菌阳性率。
4.5 连续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对肺部病灶经正规抗炎治疗后又反复发作, 特别是经喹诺酮类抗菌素治疗后病灶一度吸收, 此后又复发的老年人要考虑到患肺结核的可能。应及早进行有关检查, 尽早明确诊断。
4.6 重视纤维支气管镜 (纤支镜) 检查
对支气管内膜结核及时进行纤支镜检查是确诊的重要手段。在临床上往往不易与其他肺部疾病鉴别的痰涂片阴性的肺下野结核也能通过纤支镜检查确诊。必要时对疑难病例可行经皮肺组织穿刺活检、胸膜活检, 以尽早明确诊断, 减少误诊。
5 老年肺结核的化疗原则
在治疗上要根据老年人的特征, 实行个体化治疗。针对老年人抗结核治疗过程中药物副作用发生率高的特点, 应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抗结核药物。对体质较好、营养状态好, 又是初治肺结核的老年人可按常规方案治疗;对体质较弱、营养状态不佳、合并多种疾病的老年人, 抗结核药物种类易少不易多, 最好早期静脉给药, 以减少消化道症状的发生, 提高抗结核治疗的依从性。对复治患者除按标准复治方案治疗外, 并酌情根据有无药物副作用或药物副作用的大小增减或更换抗结核药物, 必要时做药敏试验选择用药。
老年肺结核患者因生理功能减退, 各系统功能低下及并发症多、用药多以及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多等诸多因素不利于实施化疗。为了安全、有效地治疗, 老年肺结核的化疗原则除遵循早期、规律、适量、联合、全程外, 还应注重个体化用药。在使用药物前, 应充分考虑老年患者的个体差异、经济状况等, 充分体现人文关怀, 让老年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5.1 减量用药
老年患者体内含水量偏少, 肝、肾功能低下, 导致药物的血药浓度高、消除缓慢, 半衰期延长, 致使药物易发生毒副反应, 所以老年患者的用药剂量应严格控制。结核病控制项目 (简称项目) 所使用隔日组合板装药, 并不适合所有的老年患者。项目所使用的短化方案, 对于高龄、体弱、耐受性差者应慎用。
5.2 选择用药
对老年肺结核患者一般不用氨硫脲, 少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因为氨硫脲为抑菌药, 安全性小, 具有肝、肾毒性和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 因此老年患者不宜使用;氨基糖甙类药均为肾毒性药, 用药不当易发生尿毒症;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均为肝毒性药, 应尽量避免三药联用;利福平和异烟肼联合使用时易对肝脏产生毒副作用, 当转氨酶指数异常时, 必须保肝治疗, 必要时调整用药。
5.3 监测用药
老年人用药剂量个体差异大, 药物不良反应多于青年人, 即使同龄老年人的药物剂量也相差数倍。为了防止或减少抗结核药物的毒副作用, 应对老年患者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以决定用药剂量或调整剂量。此外, 在用药前后应定期监测肝、肾功能以及视力、听力等。特别注意的是, 随着年龄的增长, 隐性糖尿病成为老年人的杀手, 许多肺结核患者合并糖尿病, 使抗结核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所以, 在治疗肺结核时监测患者的血糖、尿糖也是必要的。
6 老年肺结核的治疗
以上分析表明, 老年肺结核的个体差异大, 对药物的耐受性不同, 并发症多, 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尤为重要。为此, 笔者根据临床实践与国内外研究成果, 就老年肺结核患者的治疗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6.1 选择合适的化疗方案
(1) 对于健康状况良好且经济条件差的老年肺结核患者, 使用项目提供的免费抗结核药物, 把隔日用药改为每日用药, 就是把一板药平均分为2板, 即强化期: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隔日服用2个月/后续期:异烟肼、利福平隔日服用4个月;强化期: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每日服用2个月/后续期: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每日服用6个月 (2H3R3Z3E3/4H3R3变为2HRZE/4HR, 2H3R3Z3E3/6H3R3E3变为2HRZE/6HRE) 。 (2) 对于健康状况中等, 并对药物耐受性差的老年患者, 一般采用利福平 (利福喷丁) R (L) 、异烟肼 (H) 、乙胺丁醇 (E) 三药联用9个月, 常用方案为2R (L) HE/7RH, 2R (L) HE/HE, 9R (L) HE。 (3) 对于体弱及耐受性差者可选用9LHE, 9LD (结核康欣) , 9LH。 (4) 对谷丙转氨酶 (GPT) 升高经保肝治疗后肝功能正常者可选用1~2个月链霉素 (氧氟沙星) 、异烟肼、乙胺丁醇/10~12个月异烟肼、乙胺丁醇[1-2S (0) HE/10-11HE]。 (5) 肾功能异常者可选用9R (L) H。 (6) 对于复治病例, 能做药敏试验的地区, 应根据复治的类型、以往用药时间和用药种类以及药敏试验结果等进行组方;不能做药敏试验的地区, 应根据复治类型、以往用药时间和用药种类等选择合适的抗结核药, 制定较为合理的治疗方案。
6.2 营养支持疗法
肺结核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 它和其他疾病一样也需要营养支持疗法, 尤其对老年肺结核患者, 由于疾病导致胃肠功能紊乱, 容易发生营养不良。为了维持正常机体的生理功能, 必须供给必需的热量, 保持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营养素的均衡。此外, 还应补充足量的钙、铁以及维生素, 食盐限制在每日5g左右。老年重症肺结核患者或有合并症时, 由于疾病消耗大, 进食少或不能进食时, 应静脉给予氨基酸、脂肪乳或白蛋白等。
6.3 免疫增强剂的应用
老年肺结核患者免疫功能低下, 复治、难治病例较多, 单一化疗效果较差, 因此应给予免疫增强剂调整和恢复机体的反应状态, 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使之和抗结核药一起杀灭结核杆菌。常用的免疫调节剂为:母牛分枝杆菌苗 (微卡) 转移因子、胸腺肽、云芝多糖、香菇多糖等。
总之, 如何认识老年肺结核的危害, 提高诊断率, 做到早期诊断, 制定规范、合理的化疗方案, 是治疗成功的前提, 而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 (DOTS策略) 的实施是治愈老年肺结核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杜铁桥, 梁鸿儒, 马新, 等.老年人肺结核的表现[J].中国防痨杂志, 2002, 24:327~329.
[2]吴雪琼.结核病的免疫学诊断[J].中国防痨杂志, 2009, 30:555~558.
肺结核早期诊断的检验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肺结核早期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纳入标准:患者无其他严重疾病史;肝肾功能正常;临床表现为咳嗽、倦怠等症状;患者知情且自愿参加本研究。观察组男22例, 女18例;年龄20岁~72岁, 平均年龄 (42.38±3.56) 岁;病程2个月~10个月, 平均 (5.32±0.87) 个月。对照组男24例, 女16例;年龄18岁~73岁, 平均年龄 (43.96±4.79) 岁;病程1个月~13个月, 平均 (6.24±0.78) 个月。2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抗原胶体金法检测, 对其进行抗酸染色, 并记录患者的痰液标本, 将标本滴至检测板处, 20 min后对检测板的变化进行评估, 评估时间为60 s。观察组患者予以痰涂片结核菌法检测, 将患者次日晨起后的痰液用痰涂片进行抗酸染色, 并采用显微镜观察。
1.3 观察指标
对比2组患者阳性检测率。痰涂片结核菌采用显微镜观察, 观察时100个视野发现4~10条结核菌则可判断为阳性;抗原胶体金法检测, 质控线、检测线均出现紫红色为阳性, 若出现其他情况则为阴性。
1.4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患者阳性检测率为92.5%, 对照组患者阳性检测率为65.00%, 观察组阳性检测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 健康意识增强, 肺结核的发病率已有所下降。当前临床上对肺结核患者的诊断方式大部分是根据患者症状、X线检查等来判定的, 但早期肺结核临床症状不明显, 且隐匿期较长, 故容易造成误诊漏诊, 而耽误患者治疗的最佳时机。因此, 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尤为重要, 是临床治疗肺结核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2]。
当前临床上采取皮肤结核菌纯蛋白洐化物、痰涂片结核菌及抗原胶体金法等方法检验早期肺结核, 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抗原胶体金法检验具有不需要特殊仪器及判断直观等优点, 在临床上应用也较为广泛;但随着广泛应用弊端也暴露出来, 抗原胶体金法使用一次性试剂, 医疗成本增多且准确率不高, 只适合在一线医院临床使用。但有其他研究报道称[3], 痰涂片结核菌不仅是诊断的主要依据, 也是肺结核病患者观察临床变化、比较治疗效果的主要指标。涂片结核菌的准确率高是全球医学临床公认的。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阳性检测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明痰涂片结核菌比抗原胶体金法的诊断价值更显著, 更适用于肺结核早期患者的检验。
综上所述, 痰涂片结核菌在肺结核早期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更好, 操作简单, 灵敏性较高,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比较痰涂片结核菌与抗原胶体金法在肺结核早期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肺结核早期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抗原胶体金法检测, 观察组患者予以痰涂片结核菌法检测, 对比2组的阳性率检测。结果 观察组患者阳性检测率为92.5%, 对照组为65.00%, 观察组患者阳性检测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与抗原胶体金法相比, 痰涂片结核菌在肺结核早期检验中效果更显著, 诊断价值更高。
关键词:肺结核,早期检验,痰涂片结核菌,抗原胶体金法
参考文献
[1]梁亚萍, 曹团平.胶体金抗原在分枝杆菌菌型鉴定中的临床应用[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2013, 28 (4) :102-103.
[2]李爱华, 张国龙, 沈青玉, 等.不同取痰方式对新发结核病患者结核菌检出率的影响[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3, 34 (15) :1941-1942.
肺结核早期诊断的检验 篇5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结核,诊断,治疗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COPD) 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 由慢性肺系疾病演变而成, 难于根治。肺结核是有结合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 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本病病理特点是结核结节和干酪样坏死, 典型肺结核起病缓渐, 病程经过较长, 有低热、乏力、食欲不振、咳嗽和少量咯血[1]。近年来由于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 使得老年COPD合并肺结核亦逐年增加, 早期对COPD合并肺结核患者作出诊断, 进行及时治疗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意义重大。但由于COPD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典型, 容易被漏诊和误诊。为减少这种情况发生, 早期诊断及制定有效的诊治措施, 现对我院收治的60例COPD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组患者60例, 均为沅陵县中医院2005年6月至2010年6月年间收治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合并肺结核, COPD诊断标准及临床缓解标准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 肺结核诊断依据参见《临床诊疗指南·结核病分册》。其中男性36例, 女性24例, 年龄18~83岁, 平均年龄 (58.2±4.5) 岁。吸烟22例, 烟龄5~20年, 平均8.5年, 从不吸烟8例。发病时间10d~3个月。
1.2 临床表现
60例患者均有咳嗽咳痰, 部分病例有气急、胸闷、胸痛, 其中44例发热, 37.5~38℃34例, 38~39℃10例, 发热前大都伴有畏寒。28例食欲不振, 30例患者咯血, 20例肺部可闻及罗音, 6例呼吸困难, 4例淋巴结肿大, 16例盗汗, 32例消瘦, 5例声音嘶哑, 26例乏力,
1.3 合并症及并发症
慢性支气发炎29例, 糖尿病13例, 肺部感染12例, 高血压9例, 心律失常10例, 肺心病8例, 恶性肿瘤4例, 呼吸衰竭8例。
1.4 胸部X线及CT诊断
患者均摄胸部X线正侧位片:病灶范围在1.0~5.0cm, 均有不同程度的肺纹理增粗/紊乱, 40例片状、斑点状阴影, 22例有胸腔积液, 15例团块状阴影或肺不张, 16例弥漫性病变, 4例空洞。胸膜粘连6例, 钙化影8例。42例左肺, 其中18例前段, 12例上叶尖后段, 8例下叶基底段, 4例下叶背段。18例右肺, 其中2例上叶后段, 6例中叶, 2例下叶背段, 8例下叶基底段。26例类圆形, 18例椭圆形, 10例肺段浸润, 6例不规则。
1.5 治疗
经确诊的45例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 在抗感染, 解痉平喘及糖皮质激素治疗, 以及让患者戒烟, 保持持续低流量吸氧、辅以祛痰、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统一常规化疗方案抗痨, 具体为:初治采用2H3R3Z3/4H3R3, 复治3 H3R3Z3/6H3R3 (H为异烟肼、R为利福平、Z为吡嗪酰胺) 。另加普鲁卡因、安络血、5%葡萄糖100mL加垂体后叶素19~20U静脉滴注止血, 并予抗感染、镇静、止咳、对症支持治疗等, 15d为1个疗程。并在此基础上采用中药汤剂随症加减治疗, 以补肺肾, 健脾益气, 杀虫化痰为基本治法, 随证加减。
2 结果
该组患者误诊15例, 误诊率为25.0% (15/60) 。误诊为COPD复发9例, 肺炎3例, 肺癌2例, 支气管扩张1例。误诊时间<6个月9例, 6月~1年5例, >1年1例。确诊的45例患者经治疗后, 显效 (症状、体征基本控制, 痰菌转阴, X线胸片示病灶浓缩或吸收不完全) 36例, 有效 (症状、体征有所好转, 痰菌转阴, X线胸片示病灶无扩大, 周边境界变清) 4例, 总有效率为88.9%, 无死亡病例。
3 讨论
COPD在临床上较多见, 其症状主要表现为反复咳嗽、咯痰, 伴有不同程度的胸闷、气喘, 肺结核近些年来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及全球肺结核回升, 老年肺结核发病率也不断增加[1]。老年COPD患者由于常年慢性咳嗽、咯痰、气喘, 当并发结核感染时, 缺乏结核典型症状, 早期临床上常被原发病掩盖, 致使诊断被延误, 较长时间的延误诊断或漏诊;老年肺结核的临床表现常不典型, 起病时往往症状隐匿, X线表现不典型者多;老年肺结核患者对结核菌素的敏感性降低, 有10%~25%结核菌素试验呈阴性反应, 本组患者阳性率为35.3%, 而痰涂片查抗酸杆菌阳性者50例, 说明老年肺结核患者痰菌阳性者多, 故应以细菌学检查作为肺结核诊断依据。结核菌素试验呈阴性反应者, 也不能完全除外结核病的可能, 应进一步观察病情经过, 以免误诊、漏诊。老年肺结核患者免疫力下降, 常合并全身及呼吸系统并发症。肺部感染是肺结核的主要合并症, 也是肺结核进展、恶化、死亡的主要原因。老年性肺结核的影像学特点有以下几点: (1) 老年性肺结核男女发病为男性多于女性; (2) 老年性肺结核仍以Ⅲ型为主; (3) 多双侧发病, 病变范围广泛; (4) 病变性质往往为干酪性坏死, 常形成支气管播散; (5) 易发生空洞, 且空洞数目为多发; (6) 老年性肺结核并发症较多。
肺结核是以细胞免疫低下为特征的慢性传染病, 近年来, 我国肺结核及肺癌发病率处在较高水平, 老年人肺结核的患病率有明显回升趋势, 这可能与老年人细胞免疫功能下降、营养状况较差、容易感染等因素有关。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是肺部疾病和支气管最常见的合并症, 近年来其合并肺结核的发病率正在逐渐增加。老年肺结核和肺癌、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等肺部疾病发病年龄相重叠, 加之几种疾病之间的临床症状相似, X线表现缺乏特异性胸部CT检查表现很多方面有重叠现象, 即“异病同影”[2], 容易漏诊、误诊。本研究中60例患者中有15例患者误诊, 误诊率为25.0% (15/60) , 恰恰说明了这一点。这可能患者临床表现均不典型, 且孤立的从X线或CT做判断, 忽视检查痰菌的重要性有关。痰细胞学检查肺结核可找到结核杆菌, 肺癌可发现癌细胞, 对结合并的诊断有重要意义[3]。综上所述,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核容易误诊、漏诊, 临床上应引起高度重视, 早期诊断, 及时治疗。
参考文献
[1]马玛, 黄学锐.老年人肺结核的临床特点及诊治对策[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05, 24 (6) :408.
[2]张莉娜, 王永成.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肺结核的临床疗效[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9, 30 (11) :1348-1349.
早期和不典型脊柱结核的影像诊断 篇6
关键词:脊柱结核,早期,不典型,磁共振成像
脊柱结核是较严重的骨关节疾病, 近年发病率有上升趋势[1], 治疗不及时可导致椎体严重破坏、脊柱畸形和神经损害。其早期诊断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MRI在脊柱结核的早期诊断中优于X线平片、CT和ECT, 约有50%以上的脊柱结核在平片发现有椎体破坏前半年左右即可在MRI显示有椎体改变[2]。对脊柱结核的早期MRI诊断, 国内外报道较少。搜集我院2000年4月~2008年10月经MRI查出早期和不典型脊柱结核92例, 其中5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 33例经临床抗痨证实。为提高认识, 现将其MRI表现及其早期征象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92例患者中, 男65例, 女27例;年龄6~78岁, 平均46.6岁。<20岁者33例, 病程1个月~3年;>20岁者有59例, 病程3个月~15年。所有病例均有腰背部疼痛, 74例有下肢症状, 截瘫3例。85例有脊柱平片, 其中7例显示椎体骨质破坏, 3例有椎体压缩骨折, 椎间隙变窄35例, 62例无异常发现。62例行CT检查, 35例有骨小梁改变, 椎旁软组织增厚12例, 仅4例单椎体破坏疑椎体肿瘤。
1.2 方法
我们使用德国西门子公司OPEN VI-VA 0.2T常导型MR成像系统。常规应用SE序列, 行矢状位T1WI (TR/TE=600ms/20ms) , T2WI (TR/TE=4 800~5 300ms/90ms) , 质子密度加权P (N) I (TR/TE=2 800~4 300ms/60ms) ;横断面T1WI (TR/TE=540ms/20ms) 。有76例辅以FAST准T2WI (TR/TE=400ms/20ms, TI=30) 。68例行Gd-DTPA增强T1WI。
2 结果
2.1 病变部位
颈椎13例, 胸椎22例, 腰椎31例, 胸腰段同时累及 (T9~L2) 16例, 腰骶椎同时受累者10例。其中单椎体受累63例, 累及2个椎体20例, 累及5~9个椎体7例, 只有附件受累2例。92例共有155个椎体受累。
2.2 MRI具体表现
(1) 81例有椎体骨质破坏和骨髓炎性水肿, T1WI病变椎体局部或全部呈低信号 (图1) 。P (N) I骨质破坏区内呈略高信号, 炎性水肿区呈等信号。T2WI骨质破坏区呈较高信号, 且信号不均匀;炎性水肿区呈略高信号。FAST准T2WI骨质破坏区和水肿区均呈高信号。14例椎体有病理性压缩骨折, 呈轻度楔形, T2WI信号混杂, 2例发生于附件者显示椎板及棘突亦呈长T1、长T2信号。 (2) 椎间盘改变, 90例 (2例附件结核除外) 中, 35例椎间隙变窄, 其中轻度狭窄24例, 中至重度狭窄11例。25例椎间盘T1WI均呈低信号, T2WI和P (N) I信号增高, 且椎间盘髓核内“裂隙”样结构消失 (图2) ;10例呈低信号。椎间隙正常者44例, 椎间盘结构正常。另有4例椎间盘略呈球形膨胀, 相邻椎体终板中央部破坏并凹陷 (图5、6) 。椎间隙变窄合并椎间盘突出9例。 (3) 周围冷脓肿的表现:13例颈椎结核中, 12例发生于椎体, 冷脓肿在颈椎前方;1例发生于附件, 冷脓肿在椎管硬膜囊后方和椎板后方。38例胸椎及胸腰段者, 32例有冷脓肿, 主要集中在椎旁。31例腰椎结核中, 27例有冷脓肿, 发生于椎体前方有5例, 7例冷脓肿在椎旁腰大肌内, 15例累及到锥体前方和侧方腰大肌内, 其中有5例脓肿下移到髂窝内, 致髂骨破坏影响到髋关节2例, 腰骶椎冷脓肿主要在椎体前方。冷脓肿多数跨越2个以上椎体, 呈长T1、长T2信号 (图3) , 总共有78例。15例受累椎体的后纵韧带下形成冷脓肿, 上下范围较小, 略呈梭形, 使椎管轻至中度狭窄, 压迫脊髓或硬膜囊 (图2) 。1例附件结核在椎管内形成约3个椎体范围长的硬膜外脓肿。 (4) 增强MRI表现, 对92例脊柱结核患者中不典型的68例行Gd-DTPA增强扫描, 60例病变中度强化, 椎体破坏区边缘强化明显, 呈花边状 (图4) , 冷脓肿无强化呈均匀低信号, 但冷脓肿周围有厚约2~4mm环状强化影, 在椎体周围呈多囊状改变 (图4、5、6) 。椎管内后纵韧带下冷脓肿强化较明显, 与脊髓或硬膜囊分界清楚。8例椎体及椎体前冷脓肿强化不明显, 这些患者病史都较长, T1WI、T2WI均为低信号。
3 讨论
脊柱结核主要由血行播散引起, 首先引起椎体骨炎, 对椎体破坏并可形成骨内小脓肿, 继而在椎旁和前纵韧带下形成冷脓肿并可累及椎间盘, 使椎间隙狭窄。多数病例X线平片诊断不难, 但对于不典型的早期脊柱结核, X线平片诊断很困难, MRI可对其作出定性诊断, 与椎体转移瘤作出较可靠的鉴别[3], 对治疗提供帮助。
3.1 脊柱结核的典型MRI表现
3.1.1 椎体骨炎
发生于椎体的结核, 常导致椎体骨质破坏和骨髓炎性水肿, T1WI正常高信号的骨髓组织信号减低;T2WI由于病变椎体水含量增加, 信号增强。炎性水肿区由于存在骨小梁而信号不均匀, 骨髓内的干酪脓肿则呈均匀无结构的长T2信号, 形态不规则, 边界清楚, 后者为脊柱结核的典型MRI表现之一。椎体终板常受累, 椎体低信号带破坏中断, 严重者椎体终板破坏消失, 此亦为脊柱结核的典型MRI表现。椎弓根较少受累, 且主要发生在根部, 为炎性水肿的波及。严重的椎体破坏可形成椎体崩解碎裂和压缩骨折, 失去典型的MRI表现甚至单从椎体信号上与椎体肿瘤难以区分。此时, 椎旁脓肿和椎间隙改变可资鉴别。
3.1.2 椎体周围脓肿
椎旁脓肿是脊柱结核的典型MRI表现之一, 是与椎体肿瘤的重要鉴别点。脊柱结核的冷脓肿大小、范围不一。冷脓肿呈典型长T1、长T2无结构信号, 边界多清楚。脓肿周围多包绕纤维包膜和肉芽组织, T2WI呈略高的混杂信号。典型的冷脓肿呈蜂窝状, 在Gd-DTPA增强后显示更清楚。椎旁和韧带下冷脓肿对椎体侵蚀形成椎体骨质缺损, 边缘不整齐。冷脓肿上下多跨越一个或多个椎间隙, 范围较病变椎体大。
3.1.3 椎间盘改变
椎间隙变窄是脊柱结核的典型MRI表现之一, 是与椎体肿瘤的另一重要鉴别点。文献报道脊柱结核在5个月内不引起椎间盘改变, 椎间盘受累往往在脊柱结核的较晚期[2]。有作者认为, 椎间隙变窄并非椎间盘本身病变所致。由于椎体终板破坏, 一方面椎间盘通过病变椎体终板疝出 (本组见1例) , 使椎间隙膨胀;另一方面由于椎体终板破坏, 椎间盘的水分代谢停止, 导致脱水退变而使椎间隙轻度或中度变窄[4]。从本组病例看, 椎间盘正常者和退变者均有, 但亦见明显长T1、长T2信号者, 内为均匀无结构信号。后者Gd-DTPA增强后无强化, 说明脊柱结核较晚期时, 干酪脓肿可以破坏椎间盘, 导致椎间隙明显变窄。
3.1.4 椎管受累
MRI可清楚显示脊柱结核时神经压迫损害情况[5]。椎管内硬膜外脓肿均在受累椎体水平, 表现为梭形长T1、长T2信号, 边缘有纤维肉芽组织包绕。后者Gd-DTPA增强呈显著强化, 显示出清楚边界[2,4,7]。本组22例中有16例出现硬膜外脓肿, 程度和范围不一, 使硬膜囊 (或脊髓) 受压变扁平。脓肿周围纤维肉芽组织增生明显并呈显著强化。另外, 椎体破坏后所致的脊柱后突畸形和碎骨片后移亦可导致骨性椎管狭窄, 脊髓压迫。有报道认为炎性刺激和压迫可导致脊髓缺血、水肿, T2WI脊髓信号不均匀增高[1,2,4,8], 本组病例均未见此征象。
3.2 脊柱结核的早期MRI表现
脊柱结核早期一般不累及椎间盘, 主要表现为椎体骨炎, 部分可合并椎旁脓肿。本组4例椎间盘正常的脊柱结核, 2个受累椎体T1WI均呈低信号, T2WI有2例出现骨内小脓肿, 呈典型无结构高信号, 另2例椎体前纵韧带下有脓肿形成并跨越上下两相邻椎间隙。2例均有椎体终板的破坏中断。笔者认为骨内小脓肿和/或椎旁脓肿形成以及受累椎体终板破坏是MRI诊断早期脊柱结核的重要依据。椎间隙增宽可能亦是早期脊柱结核的重要征象之一, 但尚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宁尚丰.脊柱结核的MRI表现和诊断[J].陕西医学杂志, 2005, (34) 3:298-299.
[2]魏龙晓, 王玮, 魏经国, 等.脊柱结核的MRI表现[J].实用放射学杂志, 2005, 21 (6) :609-611.
[3]任转琴, 王西惠, 王景安, 等.低场MR I对脊椎转移瘤和结核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作用[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2, 18 (11) ∶1144.
[4]黎雪梅.脊柱结核的MRI诊断[J].赣南医学院学报, 2005, 25 (5) :604-605.
[5]张蓓, 江浩, 张华, 等.脊椎结核的MRI诊断[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1999, 15 (10) ∶755.
[6]Almeida A.Tuberculosis of the spine and spinal cord[J].Eur Ra-diol, 2005, 55 (2) :193-201.
[7]Hans Peter Ledermann, Mark E.Schweitzer, William B.Morrison, et al.MR Imaging Findings in Spinal Infections:Rules or Myths[J].Radiology, 2003, 228:506-514.
肺结核早期诊断的检验 篇7
1 一般资料
本组41例, 男29例, 女12例;其中婴幼儿28例, 学龄前10例, 学龄期3例;<3岁占70%。全年散发, 冬春季发病率最高。41例中有明确结核病接触史27例 (66%) , 曾患脑外结核28例 (68%) , 卡介苗接种6例。
2 临床表现
26例因呼吸道 (13例) 、消化道 (12例) 、右眼感染 (1例) 来院就诊, 占此组病例的63%;余15例中7例分别以偏瘫 (5例) 和四肢不自主运动 (2例) 为首发症状。其主要症状和体征:呕吐41例 (100%) , 发热30例 (73%) , 头痛12例 (30%) , 抽搐23例 (56%) , 嗜睡20例 (49%) , 颅神经损害21例 (51%) , 昏迷例 (15%) , 偏瘫5例 (12%) , 颈项强直18例 (40%) , 布氏征阳性17例 (41%) , 克氏征阳性12例 (30%) , 其中项强、克氏征、布氏征均存在12例。
3 辅助检查
3.1 脑脊液检查
压力测36例, 其中31例升高, 外观清或微混, 白细胞数 (50~1080) ×106/L, 其中 (100~500) ×106/L 29例, 分类以淋巴为主33例, 蛋白0.41~1.07 mmol/L、糖0.48~2.96 mmol/L 8例;氯化物87~113 mmol/L 29例;糖和氯化物均低者29例, 占本组病例70%。全部病例均作涂比耐酸染色找结核菌, 24例静置留膜涂片阳性, 21例高速离心沉渣厚涂片阳性, 两者均阳性14例。全部病例革兰氏染色、墨汁染色、一般细菌培养均阴性。
3.2 X线检查
18例示原发型肺结核, 5例粟粒型肺结核。
3.3 结核菌素试验
查26例, 19例阳性。
4 讨论
本组病例临床表现复杂, 起病形式多种多样, 加之就诊前大多有院外治疗史, 不易及时确诊, 41例均由门诊以上呼吸道感染、婴幼儿腹泻、手足搐搦症、肠蛔虫症、药物中毒、肠梗阻、风湿性舞蹈症、败血症、病脑、化脑收入院。入院初又有29例误诊, 说明小儿结脑的早期诊断确有一定困难。复习有关文献, 结合本组病例, 本人认为小儿结脑有以下特点。
4.1 婴幼儿起病急, 病程进展快, 前驱症状不明显, 年龄愈小症状愈不典型。本组14例<1.5岁的病例均是急性起病, 3~5 d出现神经系统症状。
4.2 起病初期呼吸道消化道症状突出, 掩盖了结核中毒症状和神经系统症状, 易造成误诊。
4.3 呕吐发热明显, 头痛并不常见。由于婴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差, 常常表现为尖声器叫、皱额蹙眉。
4.4 意识障碍、颅神经损害及抽搐明显且出现得早。婴儿前囱未闭, 颅骨骨缝在颅肉压升高时可以裂开, 这些可缓解增高的颅内压, 故而脑膜刺激征不明显。
4.5 伴发和继发病多。此组15例 (38%) , 分别为眼、面部感染、脓胸、肠蛔虫症、营养不良等。
有学者认为结脑的病理改变在出现症状之先, 故早期诊断无明确定义, 强调早期诊断是希望医生在看到患者之后尽快地作出诊断, 以便及时治疗, 减少后遗症, 降低死亡率。基于此观点, 在总结此组资料和复习文献的基础上, 试对小儿结脑的早期诊断作以下探讨:①三阳一阴病史:结核病接触史, 脑外结核史, 结核菌素试验阳性, 未接种卡介苗。值得注意的是卡介苗接种失败和失效的小儿仍可患病, 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结核菌素试验可为阴性;②可疑症状:不明原因的持续呕吐, 婴幼儿发热伴精神呆滞或萎糜、双目凝视;婴幼儿用手打头摇头且烦躁不安;不明原因的偏瘫, 精神异常, 不自主动动;持续发热按特异性感染治疗无效;③神经系统异常体征, 特别是轻度意识障碍和颅视经受损的体征。婴幼儿不应过份强调脑膜刺激征;④脑脊液一般检查:包括常规、生化和细菌学检查, 以细菌检查尤为重要, 其对诊断起决定性作用。在无条件作脑脊液特残检查的基层医院, 涂片找结核菌是简便快速可靠的诊断方法。静置留膜和离心沉淀厚涂片同时进行可明显提高找菌阳性率。疑诊者须多次检查方可找到病菌。对粟粒型结核、半重度营养不良合并脑外活动性结核者应常规行脑脊液检查。
肺结核早期诊断的检验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9例患者均经纤支镜检查确诊, 其中男性3例, 女性6例, 男女比例为1∶2, 年龄17~63岁, 中位年龄40岁, 年龄分布20~45岁组8例 (男2例, 女6例) ;>45岁1例。确诊前病程为1月~2年, 平均5.8个月。
1.2 诊断方法
应符合以下至少一项: (1) 活检病理组织学符合结核改变; (2) 刷检涂片发现结核杆菌; (3) 支气管冲洗液涂片发现结核杆菌或培养出结核杆菌生长; (4) 镜检提示慢性炎症, 镜检后痰涂片或冲洗液检查发现结核杆菌。
2 结 果
2.1 临床发现
主要症状: (1) 咳嗽、咳痰9例, 发热1例, 盗汗1例, 气喘3例, 胸痛2例, 声嘶2例。肺部体征:干啰音4例, 哮鸣音4例, 无异常3例。
2.2 胸部影像学表现
(1) 胸部X线平片:肺内浸润渗出性病灶8例, 其中肺内有空洞1例 (右肺) 、肺内播散1例 (同侧) 同时伴有节段性肺不张, 胸片正常1例。 (2) 肺CT示:9例中行肺部CT检查5例, 双侧病变2例、左侧病变3例, 其中节段性肺不张1例;支气管改变2例, 其中主支气管狭窄2例 (1例同时有叶支气管狭窄) 。
2.3 纤支镜检查
(1) 病变部位:气管病变1例 (11.1%) , 左主、叶及段支气管病变4例 (44.4%) , 右主、叶及段支气管病变2例 (22.2%) , 双侧支气管病变2例 (22.2%) ; (2) 镜下表现:炎症浸润型 (Ⅰ型) 5例 (55.6%) , 增殖型 (Ⅱ型) 1例 (11.1%) , 溃疡型 (Ⅲ型) 1例 (11.1%) , 狭窄闭塞型2例 (22.2%) ; (3) 检查结果:纤支镜刷检涂片发现结核杆菌5例 (55.6%) , 支气管黏膜活检病理诊断结核1例 (11.1%) (外院检查) , 纤支镜检查后痰涂片发现结核杆菌3例 (33.3%) 。
3 讨 论
过去, 因纤支镜在国内普及率不高, 加上气管、支气管结核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 部分患者的胸部影像学又无异常, 常导致我们在临床上的误诊误治。本组患者病程1月~2年, 平均5.8个月, 多数患者没有得到及时的确诊及治疗。部分气管、支气管结核在没有纤支镜检查前难以确诊, 从而造成患者出现不可逆性支气管狭窄。通过这9例分析笔者体会到, 纤支镜检查不仅能直视病灶的部位、形态, 还可以在直视下活检、刷检、灌洗液找抗酸杆菌检查及通过纤支镜的“激惹”后提高痰涂片的阳性检出率[1]。本组9例患者通过纤支镜检查后有5例是刷检发现抗酸杆菌, 1例送外院病检发现 (因医院病检业务开展有限) , 3例是经纤支镜检查后又送痰涂片检查发现。所以笔者认为出现以下情况均应尽早行纤支镜检查: (1) 反复咳嗽、刺激性咳嗽, 胸部X线表现正常, 支气管激发试验阴性者或试验阳性但有持续低热、盗汗等高度怀疑结核者; (2) 反复发作性喘鸣给予激素、茶碱等平喘治疗效果不佳者; (3) 肺结核经抗结核治疗一般症状改善, 但仍有顽固咳嗽或胸闷者; (4) 胸部影像显示有支气管狭窄而无软组织块影者; (5) 有呼吸道症状, 肺功能提示大气道阻塞或呈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者[2]。
本组病例纤刷发现阳性5例占55.6%, 1例活检后送外院病检发现占11.1%, 有3例是经纤支镜的“激惹”后送痰涂片发现占33.3%。可以看出目前纤刷是发现气管、支气管结核的主要手段, 与文献报道的病理诊断发现为主不相符, 提示临床医师要重视病理学科的建议, 以提高支气管结核的检出率。
总之, 在今后临床中应重视纤支镜在气管、支气管结核早期诊断中的作用, 通过各种检查方法, 提高阳性检出率, 以早期行抗结核治疗, 减少气管、支气管不可逆性狭窄的发生。
关键词:支气管结核,纤维支气管镜,活组织检查,诊断
参考文献
[1]马屿, 潘毓萱.结核病的诊断[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1995, 18 (2) :69.
【肺结核早期诊断的检验】推荐阅读:
早期胃癌的诊断11-24
肺结核与肺癌的CT特征表现及鉴别诊断12-11
早期胃癌的诊断和治疗10-27
颅脑结核的MRI诊断06-06
脊椎结核的CT诊断07-31
早期肠梗阻的超声诊断05-17
奶牛结核病的诊断论文10-20
肾结核的诊断及治疗08-29
脊柱结核的影像学诊断12-10
早期妊娠诊断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