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肿胀(共6篇)
早期肿胀 篇1
早期接受康复的骨折患者,大部分极易出现肢体肿胀的现象。如果肢体肿胀情况持续太久,得不到及时的缓解或消除,那么必然对骨折患者的肢体功能造成不良影响,如关节僵硬、粘连挛缩等[1,2]。康复治疗能有效缓解患者的肿胀情况,恢复患者功能,本研究将中医康复运用于早期骨折肢体肿胀患者,取得了满意的康复效果,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科室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骨折肢体肿胀患者76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8例。对照组男22例,女16例,年龄17~69岁,平均(32.5±1.3)岁。治疗组男25例,女13例,年龄18~71岁,平均(33.1±1.2)岁。76例患者中,手臂骨折患者20例,手指骨折患者11例,肘关节骨折患者10例,前臂部位骨折患者11例,手部外伤骨折患者6例,股骨骨折患者10例,胫腓骨骨折8例。开放性及闭合性骨折患者分别为25例及51例。患者早期肿胀程度分级,轻度18例,中度50例,重度8例。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受伤部位、类型及肿胀程度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具体操作:将患者的患肢进行抬高处理,指导患者进行充分的卧床休养,对其实行部分冰敷护理,指导患者进行适当止痛药的服用。之后配合甘露醇治疗。
1.2.2 治疗组治疗方法
在对照组基础上,再给予中医康复治疗,具体方法为:骨折复位固定术后,指导患者进行中药汤的服用。中药汤中的药物组成为:桃仁10 g,茯苓10 g,蒲公英10 g,当归10 g,生黄芪25 g,甘草5 g,郁金10 g[3]。如果患者发生肿胀状况的部位为下肢,则需加用牛膝及独活10 g;如果肿胀部位为上肢,则需运用桂枝与羌活共15 g进行中药汤的煎制,具体的药汤量为500 ml,每日服用1剂,早晚各服1次;与此同时,相关医护人员还需对患者发生肿胀的部位采用康复按摩手法,在辅助患者进行肢体的必要活动的同时,运用推、拿、按、摩各种手法对患者的肢体进行被动活动;针灸医生对其进行个体化针灸治疗,同时配合中频、电针、艾灸等中医理论方法。
1.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患者在实行相应治疗后,其骨折部位出现的肿胀状况得以消除或是与未肿胀前相比,两者之间存在的差距保持在0.2 cm范围内,肿胀消除时长不超过3 d;有效:患者在实行治疗后,其骨折部位出现的肿胀度与正常状态相比两者之间存在的差距保持在0.4~0.8 cm范围内,肿胀消除时长为3~6 d;无效:患者治疗后的肿胀度与正常情况相比,两组之间存在的差距超过0.9 cm,超过6 d仍无缓解。总有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中所得到的相关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50.00%,远低于治疗组的97.3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与对照组比较,<0.05
3 讨论
肢体肿胀对骨折患者术后恢复会带来一定的影响,影响了静脉的回流,同时也影响了动脉的供血,使得骨折部位营养供给差,从而延迟了骨折的愈合[4]。中医学认为,骨折损伤后会对人体中的筋、骨、血、气、经络等多处组织造成损伤,而且肿胀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患者体内存在着较多的淤血[5]。由于受到外力伤害,患者体内的经脉遭受损伤,血气外涌,逐渐汇集在人体的肌骨之上。身体中残留的淤血对患者的经脉造成阻碍,整个经脉状况无法畅通化使得水分的分布失衡,逐渐流于患者的肌骨处。久而久之,便出现了肿胀。对于肢体肿胀的治疗,应将重点放置在化热之上,对患者体内的气血活动状况进行畅通及补充。血脉得以通畅运行,患者体内滞留的淤血则能够更快的消除,水分分布恢复平衡[6]。
对于骨折患者早期出现的肿胀治疗主要应从活血补气、利水消肿方面入手。在本次研究中,采用中药汤的服用治疗能够起到极佳的消肿效果[7]。黄芪具有补气利水的功效;桃仁在应用中则能够起到极佳的活血化瘀效果,对患者阻滞的血脉实行畅通,将积存的淤血去除;当归自身具有较好的补血效果,且能够对患者存在的疼痛状况进行缓解;茯苓的运用能够起到极佳的利水效果,帮助促进患者肢体肿胀的尽快消除;蒲公英具有清热祛毒的疗效,帮助肿胀更快消除;应用牛膝进行辅助治疗,能够对患者的肾脏功能进行增强促进,同时对患者的筋骨进行强健[8,9]。将多种药物进行融合运用能够起到标本兼顾的效果,促进人体中血脉运行的通畅度,再辅以清热散毒治疗,进一步促进肢体肿胀的消除,为患者身体的痊愈恢复提供帮助[10]。运用推、拿、按、摩的方式还可对患者身体的血液循环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为其肿胀状况的消除提供帮助。
对于骨折后的肢体肿胀状况,选用中医康复标本兼顾的治疗方式能够获取到较为优良的效果,以一个科学全面的观念对肢体肿胀进行合理康复治疗,值得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康复对骨折后早期肢体肿胀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科室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骨折肢体肿胀患者76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8例。治疗组接受中医康复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50.00%,远低于治疗组的97.3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骨折后发生的肢体肿胀,选用中医康复治疗方式能够取得较为优良的效果,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医康复,骨折早期,肢体肿胀
参考文献
[1]杨利光.中药熏蒸疗法应用于骨折康复139例疗效观察[J].河南中医,2012,32(6):83-84.
[2]张辉,郭盛君,冯国英.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58例)疗效分析[J].现代仪器与医疗,2014,20(4):60-62.
[3]郭志锋.中医治疗骨折导致肢体肿胀的疗效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24):41-42.
[4]叶家旭.中医药对骨折早期肿胀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医临床研究,2013,16(20):117-118.
[5]蔡云仙,胡柏松.冷热序贯疗法治疗闭合性踝关节骨折早期软组织肿胀疗效观察[J].中医正骨,2014,26(2):58-60.
[6]徐凯捷,邵建康.黄芪消肿汤治疗四肢长骨干骨折术后肿胀伴非感染性发热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1):43-44.
[7]吴飞跃,刘迪波.益气活血、渗湿利水方药治疗四肢闭合骨折后肿胀40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4,21(1):64-66.
[8]郭志锋.中医治疗骨折导致肢体肿胀的疗效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24):41-42.
[9]张浩.中医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临床疗效[J].当代医学,2014,9(3):45-46.
[10]黎圣田.中医治疗骨折早期肢体肿胀的疗效[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17):35-36.
双柏膏治疗跟骨骨折早期肿胀 篇2
跟骨骨折是足踝部最常见损伤, 约有60%的足部骨折累及跟骨[1], 多由暴力所致, 在骨折的同时, 局部软组织也受到严重损伤, 再加上足跟局部血液循环较差, 往往肿胀严重。局部肿胀会延长手术前等待时间, 加重手术后皮肤软组织坏死、不愈合、感染等并发症的机会, 正确的处理足跟部肿胀, 显得尤为重要。早期的患者多有肿胀的感觉, 不加以干预, 疼痛可能加剧, 最终影响到跟骨骨折的恢复。自2009年8月至2012年8月, 我们采取治疗组应用甘露醇加外用双柏膏治疗跟骨骨折肿胀43, 对照组单纯应用甘露醇治疗40例, 进行了比较。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83例, 男51例, 女32例, 年龄17~55岁, 平均年龄32岁, 7例双侧跟骨骨折, 76例为单侧跟骨骨折。将83例随机分为两组, 即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上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备可比性。
1.2 药物资料
双柏膏在《中医伤科学讲义》中属于经典处方, 功效:活血祛瘀, 消肿止痛。成分主要是:黄柏、侧柏叶、大黄、薄荷、泽兰, 放在一起碾成细末。应用时用水、蜂蜜调成糊状。涂于白色棉布上, 贴于足跟部位, 受伤最初2d需要常温敷, 以后应用时需要加热, 操作者以手试验不烫为宜, 如果贴敷不牢, 胶布适当固定, 每日一次。双柏膏药理作用:侧柏叶、大黄消肿、止血凉血、散瘀解毒、通利经络没;薄荷:薄荷味辛, 性凉;归肺、肝经;清香升散;泽兰:泽兰性微温, 味苦, 有点辣。主要作用是活血化瘀, 行水消肿。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清退虚热。用于湿热泻痢、黄疸、淋浊、热淋小便热涩作痛、湿热带下, 足膝肿痛、下肢萎弱不用, 皮肤湿疹, 热毒疮疡, 阴虚潮热骨蒸、梦遗湍泄、盗汗等症。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应用甘露醇125m L, 每日两次静滴, 另外应用双柏膏外敷, 对照组单纯应用甘露醇静滴。其余配合治疗护理措施相同。
1.4 肿胀程度评定标准
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参考软组织损伤症状分级标准制定。轻度肿胀:较正常皮肤肿胀, 但皮肤纹理尚存, 标尺法与健侧对比中心高度<0.5cm。中度肿胀:皮纹消失, 但没有水泡, 标尺法与健侧对比肿胀中心高度0.5~1cm。重度肿胀:皮肤重度肿胀, 出现水泡, 标尺法与健侧对比肿胀中心高度>1cm。
1.5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以肿胀消除程度及天数为指导原则进行疗效评定。显效:肿胀程度明显减轻, 出现皮纹, 标尺法治疗后肢体差值<0.3cm, 消肿时间<3d;有效:肿胀程度减轻, 标尺法治疗后肢体差值0.3~0.9cm, 消肿时间3~6d;无效:肿胀程度无明显减轻, 标尺法治疗后肢体差值>0.9cm, 消肿时间>6d。住院后1d、2d、3d、4d、5d、6d观察、记录局部肿胀情况。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皮肤皱褶肿胀表现上, 对照组平均6d, 治疗组平均5.5d, 两组比较,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3.1 创伤导致跟骨骨折后, 肿胀主要是局部出血、淤血所致, 损伤导
致组织内释放组织胺、5-羟色胺、缓激肽、前列腺素等炎性介质, 引起的血管反应及炎症细胞渗出。其次是组织断端、淋巴管血管等组织的破裂, 血液与淋巴液等组织液渗出, 留于组织间隙, 未能及时消散[2]。同时又由于疼痛、肌肉反射性痉挛, 造成静脉回流障碍, 使血管壁扩张, 通透性增加, 加重组织间水肿程度。这些创伤引起的并发症如不及时纠正, 将影响术后功能锻炼, 重者可以造成局部皮肤供血障碍, 使切口皮缘愈合不良, 坏死等不良状况。继而增加切口感染的可能性[3]。因此治疗肿胀很重要。
3.2 在《中医伤科学讲义》外治法中, 双柏膏消瘀退肿、止痛, 用于骨折、创伤初期的肿胀疼痛。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双柏散中的侧柏叶、大黄是跌打损伤的良药, 侧柏叶凉血止血, 又能收敛止血;大黄祛瘀血, 调理血脉, 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泽兰有祛瘀散滞之功, 通利经脉。
3.3 双柏膏应用于临床创伤早期。
在跟骨骨折早期的肿胀一般较重, 肿胀的处理关系到等待手术时间长短及术后切口愈合情况。双柏膏外敷简便, 廉价, 效果好, 局部经皮肤吸收, 药物作用直接。应用后可以明显减轻组织液, 血液的渗出, 减轻局部肿胀, 缩短手术等待时间。
四肢骨折后早期患者多出现受伤处的肿胀痛, 这是由于创伤引起局部的血管破裂, 导致局部组织的通透性的升高, 从而使得体液渗透到组织间隙产生各种炎症。本文研究中, 使用
甘露醇与双柏膏外敷进行治疗比较, 结果表明两组患者在肿胀发生天数的差异比较上,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这说明针对四肢骨折后早期患者出现的肿胀痛, 外敷双柏散可达到降低组织液渗透间隙, 降低局部肢体发生肿痛的可能性, 这对于减少患者的疼痛, 促进局部创伤的康复, 以及治疗的早期进行康复训练都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在德.外科学[M].北京: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144-145.
[2]刘斌, 杨军, 肖四旺.中医药对骨折早期肿胀研究的新进展[J].中医药导报, 2008, 14 (8) :126-127.
早期肿胀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7月-2013年7月本院门诊及住院收治的踝部骨折早期肿胀患者200例, 男123例, 女77例, 年龄25~53岁, 平均 (39±14) 岁;病程为1~5 d, 平均 (3±2) d。其中有65例胫骨远端骨折, 45例踝关节骨折, 38例距骨骨折, 27例跟骨骨折, 25例足舟骨骨折。按照就诊顺序通过随机数字表获取随机数, 根据受试对象获得的随机数除4的余数将受试对象分组, 如余数为1, 2, 3, 0, 分别分入自拟活血消肿外洗粉组、七叶皂苷钠组、活血消肿加七叶皂苷钠组以及空白对照组, 每组50例。四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骨折部位以及肿胀程度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
年龄在18岁以下, 或70岁以上;合并血管神经损伤;有开放伤口, 不宜外洗;病理性骨折;受伤超过2周来就诊者 (陈旧性骨折) ;并发病影响关节者, 如牛皮癣、梅毒性神经病、黄褐病、代谢性骨病、严重踝关节骨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等;合并有肝肾和心血管疾病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精神病患者;过敏体质或对本药过敏者;不能坚持本病治疗者;辨证属于气滞血瘀证以外者。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使用布朗氏架抬高患肢, 并由同一组护理人员指导足趾屈伸锻炼;所有中药粉, 均由东莞国药公司统一打粉, 由本医院中药房统一包装, 150 g/袋, 主要成分为:当归、三七、乳香、没药、牛膝、自然铜、续断、龙骨、川芎、木瓜、儿茶、血竭。
1.3.1 中药外洗组
50例患者给予自拟活血消肿外洗粉, 将150 g中药粉置盆中, 加适量100℃热水冲开, 搅匀, 患膝置于器皿上, 以支架毛巾遮盖严实, 中药蒸汽熏蒸病灶, 同时行相应关节功能锻炼, 待水温降至常温后, 以纱布浸药液擦洗病灶约10 min。整个过程约30 min, 2次/d, 1周为1个疗程。
1.3.2 七叶皂苷钠组
50例患者给予七叶皂苷钠20 mg, 溶于生理盐水500 ml中静滴, 1次/d, 1周为1个疗程。
1.3.3 中药外洗加七叶皂苷钠组
50例患者给予自拟活血消肿外洗粉加静滴七叶皂苷钠。方法以及疗程同上。
1.3.4 空白对照组
50例患者采用其他西药进行治疗, 均不给予自拟活血消肿外洗粉以及七叶皂苷钠静滴。
1.4 观察指标
1.4.1 主要观察指标
分别于入院时及治疗后第3天、第5天、第7天测伤肢周径与健侧周径, 计算周径差, 各组在同一时间内对比。方法:以踝关节上10 cm处测小腿周径;内踝尖水平踝关节周径;外踝下10 cm处测足周径, 两者之差即为肿胀度 (cm) 。每天换药采用相同的方法进行测量, 并记录肿胀度。肢体肿胀评价标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软组织损伤症状分级标准制定。正常:与健侧比较无明显肿胀;轻度肿胀:较正常皮肤肿胀, 但皮纹尚存在, 标尺法与健侧对比肿胀中心高度小于0.5 cm;中、重度肿胀:皮肤肿胀中心高度大于0.5 cm, 皮纹消失, 皮肤张力增高, 可出现水泡。
1.4.2次要观察指标
疼痛分级采用数字疼痛分级法 (NRS) , 根据疼痛程度分为:无 (0分) 、轻度 (1~3分) 、中度 (4~6分) 、重度 (7~10分) 。同样于入院时及治疗后第3天、第5天、第7天观察记录。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四组患者肢体肿胀变化情况比较
四组患者在用药前均没有明显的差异, 在用药之后, 中药外洗组、七叶皂苷钠组以及中药外洗加七叶皂苷钠组前3天并没有明显的变化, 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但是三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用药3 d以后, 中药外洗组肢体肿胀在中、重度以下患者有39例, 有效率为78% (39/50) ;七叶皂苷钠组中、重度以下患者有34例, 有效率为68% (34/50) ;中药外洗加七叶皂苷钠组中、重度以下患者有46例, 有效率为92% (46/50) ;空白对照组中、重度以下患者有21例, 有效率为42% (21/50) 。中药外洗组加七叶皂苷钠组用药3 d后肢体消肿情况与其他三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四组患者踝部疼痛情况比较
敷药5 d后, 中药外洗组踝部疼痛程度在中、重度以下患者有41例, 有效率为82% (41/50) ;七叶皂苷钠组中、重度以下患者有39例, 有效率为78% (39/50) ;中药外洗加七叶皂苷钠组中、重度以下患者有48例, 有效率为96% (48/50) ;空白对照组中、重度以下患者有24例, 有效率为48% (24/50) 。中药外洗加七叶皂苷钠组在敷药5 d后踝部疼痛改善情况与其他三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讨论
踝部骨折是以局部肿胀严重, 有瘀血斑, 剧痛和压痛为主要表现的胫、腓骨下端和距骨组成的踝关节部的骨折。是比较常见的关节内骨折, 多由间接外力引起的, 极少数由纵向挤压所致[3,4,5]。在临床中多表现为外伤后关节疼痛, 活动受限, 关节肿胀, 淤血以及畸形, 有些还能够听到骨擦感。对于踝部骨折患者, 除了早期的手术治疗之外, 还应该尽快的对其消肿, 减少相应并发症的发生[6]。
中医认为创伤性骨折属于“骨断筋伤”范畴, 暴力作用于局部, 导致的骨断筋伤, 离经之血, 溢于脉外, 即为瘀血, 气随血行, 淤血阻滞脉道则气机运行不畅, 气滞血瘀导致的津液停留, 化痰化水[7,8]。血瘀以及气滞导致的津液留着, 发生肿胀。因此, 在临床中多以活血祛瘀为原则。孙建航[9]应用温经舒筋汤熏洗治疗踝部创伤后交感反射性萎缩, 并与采用交感神经阻滞法作为对照, 治疗组显效率为74.50%, 有效率为94.2%;对照组显效率为40.00%, 有效率为93.33%。治疗组在改善症状、缩短疗程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康庆林[10]在断指再植术后应用熏洗疗法, 并观察再植指的总屈伸度、指端两点辨别觉, 恢复情况明显好于未用熏洗的对照组。数千年的临床实践已经证明中药熏洗疗法是治疗很多创伤骨科疾病的有效手段。
cm
分
在本次研究中, 对踝部骨折早期肿胀患者给予中药外洗加七叶皂苷钠治疗, 自制活血消肿药物中有三七、当归、乳香、没药、川芎、牛膝、木瓜以及龙骨等, 其中三七化瘀止血、活血定痛, 当归活血、止血, 二者和用为君药, 具有祛瘀行气, 活血止痛之功;乳香、没药活血止痛、消肿生肌, 川芎活血行气、止痛, 三者合用为臣药, 以助君药祛瘀行气, 活血止痛之功, 又兼消肿生肌;牛膝活血祛瘀, 木瓜、续断舒筋活络, 为佐药以辅佐君、臣之药治疗作用;儿茶、龙骨、血竭收湿、敛疮、生肌, 儿茶、龙骨性寒凉, 有兼有清热之效, 共为佐药, 以助君、臣之药消肿、止痛、生肌之功;木瓜、续断舒筋活络为使药, 即能引君、臣、佐诸药至病所, 又能加强疗效。诸药合用既可祛瘀行气、消肿止痛, 又可收敛、清热、生肌, 对瘀血、肿胀疼痛确有良效。需要注意的是, 骨伤肿胀的病因虽然单纯, 但是其病理变化并不单一, 因此, 在中医治疗中应该审因辨治疗, 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七叶皂苷钠能够促使机体提高ACTH和可的松血浆浓度, 清除机体内自由基, 从而起到很好的抗炎以及抗渗出作用, 提高静脉张力, 加快静脉血流[11]。但是长期服用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与中医药外洗相结合治疗踝部骨折早期肿胀, 能够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 自制活血消肿药物能够降低踝部骨折早期肿胀度以及疼痛度, 降低患者的伤残率, 使用方便, 不良反应少, 同时具有安全性以及可靠性,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探讨自制活血消肿药物对踝部骨折早期肿胀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 选取2012年7月-2013年7月本院门诊以及住院收治的200例踝部骨折早期肿胀患者的临床资料, 随机将其分为四组, 分别为中药外洗组、七叶皂苷钠组、中药外洗加七叶皂苷钠组以及空白对照组, 每组各50例。比较四组患者治疗后的以及疼痛情况。结果:中药外洗组加七叶皂苷钠组在用药3 d后肢体消肿情况与其他三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中药外洗加七叶皂苷钠组在敷药5 d后踝部疼痛改善情况与其他三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自制活血消肿药物能够降低踝部骨折早期肿胀度以及疼痛度, 降低患者的伤残率, 使用方便, 不良反应少, 同时具有安全性以及可靠性,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早期肿胀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前臂骨折患者112例,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6例。其中试验组男30例,女26例,年龄14~35岁,平均22.3±2.7岁;桡骨骨折23例,尺骨骨折10例,桡尺骨骨折9例,其他骨折14例。对照组男27例,女29例,年龄15~39岁,平均23.3±1.8岁;桡骨骨折26例,尺骨骨折8例,桡尺骨骨折11例,其他骨折1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类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静脉消肿药物、抬高患肢、使用康复球进行握拳运动等常规治疗消肿;试验组则在此基础上使用本院自制的中药膏剂万应理伤膏(川乌、草乌、半夏等),试验前按《广东省中医护理技术规范》[3]中的涂药法对护士进行统一培训,考核合格后由护士按统一操作标准将膏剂避开骨折断端均匀涂抹在患肢远端及近心端处,每10×10cm2部位药膏剂量为5g(药膏为包装好的管状膏剂,每次挤出约3cm),用指腹向心脏方向轻柔按摩至药膏完全渗透入肌肤为止。根据医嘱每日涂抹3次,均同一时间段涂抹,分别为上午9:00、下午15:00、晚上21:00,连续涂擦1周,避开水泡及皮肤破损处,每次涂抹药膏1小时后用湿毛巾清洁涂抹药物部位,以防毛孔闭塞,利于下次药物的吸收。
1.3 观察指标
治疗期间由责任护士每日上午10:00、晚上22:00对患肢进行肿胀程度评估,评估标准为顾玉东的四肢肿胀程度分级标准[4]:患肢皮肤较正常紧张,但可见皮纹为Ⅰ级;患肢皮肤较正常皮肤紧张并伴有皮纹消失,皮温轻度增高为Ⅱ级;患肢皮肤紧张发亮,皮纹完全消失,皮温增高,可见张力性水泡为Ⅲ级。另外,记录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并进行统计分析。
1.4 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表示,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f)和率值或构成比(P)表示,无序分类资料采用Pearsonχ2检验,四格表资料改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均由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有序分类资料以频数(f)和平均Ridit值()表示,采用Ridit分析,由DPS 7.0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α=0.05。
2 结果
2.1 肿胀程度治疗1周后,试验组肿胀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
2.2 住院时间
试验组住院时间为9.5±2.8天,对照组为12.0±3.4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显著短于对照组。
3 讨论
骨折早期机体全身或局部因素导致血管内外、体内外液体交换的平衡失调,使过多液体在肢体组织间隙积聚,导致肢体肿胀,如不能及时清除则不、利于肢体血液循环及营养物质的供给和骨折愈合,严重者可引起皮肤青紫、皮温升高并伴有肢体关节活动时剧烈疼痛,影响患肢的康复进程[5];如肢体严重肿胀形成张力性水泡,则会给患者增加痛苦的同时也延迟患者手术时间,增加术后伤口感染、骨髓炎、骨不连、延迟愈合的风险,肿胀更甚者会发展至骨筋膜间隙综合征,影响肢体功能,给患者带来严重伤害,也增加了经济负担。虽然传统的消肿方法能起到一定效果,但消肿时间较慢,甚至效果不显,这是骨科医护面临的一道难题。我科从2014年1月起在传统消肿方法基础上采用万应理伤膏配合涂抹法,达到了快速消肿的目的,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了患者痛苦。药理研究表明,其中药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舒筋活络之功效,川乌、草乌等中药成分更能扩张周围血管,改善微循环和局部组织的有氧代谢,配合涂抹法则可直接将药物涂至肿胀部位,更好地发挥消肿止痛作用,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并发症发生,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观察万应理伤膏配合涂抹法治疗前臂骨折早期肿胀的疗效。方法:将112例前臂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56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采用药物消肿、抬高患肢、早期运用康复球握拳等常规治疗,试验组则在此基础上给予万应理伤膏配合涂抹法治疗,1周后观察两组患者肿胀改善情况。结果:试验组肿胀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万应理伤膏配合涂抹法能显著促进前臂骨折患者患肢消肿,缩短住院时间。
关键词:前臂骨折,万应理伤膏,涂抹法,中药膏剂,肿胀,疗效
参考文献
[1]李永华.中药涂擦对四肢骨折早期肿胀病人的疗效观察[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0,16(6):82-83.
[2]王华颖,王文政.中药涂擦在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治疗中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2,8(21):1339-1340.
[3]张广清,彭刚艺.中医护理技术规范[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12:92-93.
[4]顾玉东,王澍寰,待德.手外科手术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379-380.
早期肿胀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用2011年3月-2013年1月来我院治疗48例颌面部损伤后早期肿胀患者, 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 每组24例。实验组女10例, 男14例, 年龄58~76岁, 平均年龄 (68.5±3.2) 岁, 18例为软组织损伤合并颌骨骨折, 6例为单纯软组织损伤, 其中有13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昏迷症状。对照组女11例, 男13例, 年龄60~80岁, 平均年龄 (69.7±3.5) 岁, 15例为软组织损伤合并颌骨骨折, 9例为单纯软组织损伤, 其中有10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昏迷症状。所有患者均无严重的免疫系统疾病、遗传疾病以及无明显的心肾不全等脏器损伤, 无药物过敏现象, 排除高血压、糖尿病等其他严重的并发症。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结果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实验组患者入院后首先接受头颅CT检查, 确定其颅脑内部有无出血, 同时进行血常规和尿常规的检查, 经检查无异常后, 给予常规治疗以及针对肿胀的药物治疗。首先用抗生素治疗, 同时给予甘露醇125ml与地塞米松5mg混合静脉滴注治疗, 滴注时间在20~30min, 1次/d, 持续3d。对照组患者入院后也接受与实验组相同的各项检查, 经检查无异常后, 首先给予抗生素治疗, 同时给予地塞米松静脉滴注治疗, 5mg/次, 1次/d, 持续3d。
1.3 观察指标 颌面部肿胀程度测定:根据面部美学测量技术, 使用游标卡尺, 分别于治疗前后对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相应位置之间的间距进行测量, 反映颌面部肿胀程度。垂直方向选择测量外眦点到唇连接点之间的距离, 水平方向选择测量两侧下颌角部最外侧点之间的距离。肿胀治疗疗效评价指标:无效:颌面部创伤后的早期肿胀在接受治疗后未得到有效的控制, 肿胀程度无明显变化, 甚至加重;有效:颌面部创伤后的早期肿胀在接受治疗后得到比较好的控制, 有一定的效果, 但是仍旧具有较为明显的肿胀;显效:颌面部损伤后的早期肿胀在接受治疗后得到有效的控制, 肿胀显著好转, 效果明显。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处理, 一般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2 结果与分析
2.1 颌面部肿胀程度测定结果比较
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颌面部肿胀程度测定结果见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两个方向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 #P<0.05。
测定距离之间相互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治疗后两组患者两侧下颌角部最外侧点之间距离 (水平方向距离) 均明显小于治疗前 (P<0.05) , 实验组患者治疗后两侧下颌角部最外侧点之间距离明显小于对照组 (P<0.05) 。治疗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外眦点到唇连接点之间的距离 (垂直方向距离) 均明显小于治疗前 (P<0.05) , 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外眦点到唇连接点之间的距离明显小于对照组 (t=7.375, P<0.05) 。
2.2 两组患者肿胀治疗疗效比较
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肿胀治疗疗效比较结果见表2。实验组治疗后显效的占75.0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33% (P<0.05) , 无效的占0%,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33% (P<0.05) 。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颌面部是呼吸道上段所在部位, 一旦发生意外, 损伤时可因组织移位肿胀、舌后坠、血凝块和分泌物的堵塞而影响呼吸或发生窒息, 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同时, 由于颌面部处于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 与众多重要的器官相连, 对其进行及时准确的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
甘露醇为单糖, 在人体内不被代谢, 在肾小管处重吸收的过程中也难以被重吸收, 同时可发挥渗透利尿作用, 是一种常用且高效的渗透性脱水剂, 其能升高血浆渗透压, 从而使组织间水分进入血管, 使组织脱水[3]。地塞米松能扩张血管, 增加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 缓解组织肿胀的情况[4]。
本文结果显示, 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 其两侧下颌角部最外侧点之间距离 (水平方向距离) 和外眦点到唇连接点之间的距离 (垂直方向距离) 均明显减小, 说明两种治疗方法对于缓解口腔颌面部损伤后早期肿胀均有一定的效果, 但是从缓解幅度上来看, 小剂量地塞米松联合甘露醇治疗效果明显更好, 同时, 从临床疗效的结果也可以看出, 小剂量地塞米松联合甘露醇治疗实验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仅采用地塞米松治疗的对照组。故小剂量地塞米松联合甘露醇治疗口腔颌面部创伤后早期肿胀, 能显著缓解早期肿胀的程度, 临床效果显著,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研究小剂量地塞米松联合甘露醇治疗口腔颌面部损伤早期肿胀的疗效。方法:选用2011年3月-2013年1月来我院治疗的48例口腔颌面部损伤后早期肿胀患者, 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 每组24例。实验组用小剂量地塞米松联合甘露醇治疗, 对照组仅用地塞米松治疗。结果:实验组治疗后面部水平和垂直方向距离均明显小于对照组 (P<0.05) ;实验组显效18例,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4例 (P<0.05) , 无效0例,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例 (P<0.05) 。结论:小剂量地塞米松联合甘露醇治疗口腔颌面部损伤后早期肿胀的疗效显著,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地塞米松,甘露醇,口腔颌面部损伤,早期肿胀
参考文献
[1]徐志鸿, 管志伟, 何锦添, 等.探讨七叶皂苷钠在减轻上颌窦根治术后面部肿胀的治疗效果 (J)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10, 18 (2) :86-87.
[2]蒙振根.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 (J)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1, 4 (3) :244-245.
[3]常群安.甘露醇对消除颌面部创伤性肿胀的临床研究 (J) .青海医学院学报, 2009, 30 (2) :136-137.
早期肿胀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 年6 月至2015 年10 月口腔颌面部创伤继发性早期肿胀患者64 例, 排除高血压、糖尿病、严重遗传疾病、免疫系统疾病、心肾不全者。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干预组1 和干预组2, 所有患者知情同意本次研究。干预组1 男22 例, 女10 例;年龄55~78 (68.76±2.51) 岁;体重51~82 (64.12±11.34) kg。 单纯软组织损伤7 例, 软组织损伤合并颌骨骨折25 例。 其中19 例伴昏迷。 干预组2 男20 例, 女12例;年龄54~78 (68.14±2.28) 岁;体重50~83 (64.67±11.71) kg。单纯软组织损伤6 例, 软组织损伤合并颌骨骨折26 例。 其中20 例伴昏迷。 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干预组1 在常规清创、抗感染、止血同时行甘露醇 (西安京西双鹤药业有限公司) 125ml静脉滴注, 滴注时间20~30min, qd。 干预组2 在常规清创、抗感染、止血同时行20%甘露醇125ml及地塞米松治疗 (成都天台山制药有限公司) 5mg静脉滴注, 滴注20~30min, qd。 两组均持续治疗3d。
1.3 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和疼痛分数、面部垂直方向距离和面部水平方向距离。 应用游标卡尺, 根据面部美学测量技术分别测量面部垂直方向距离和面部水平方向距离, 垂直距离为外眦点和唇连接点的距离;水平距离为两侧下颌角外侧点之间的距离[2]。 显效:肿胀程度改善率≥70%;有效:肿胀程度改善率30%~69%;无效:肿胀程度改善率<30%。 总有效率= (显效+有效) 例数/总例数×100%[3]。 疼痛分数以10 分法为准, 0 为无痛, 10 为剧烈疼痛, 让患者根据自我感觉进行标识[2]。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0.0 软件分析, 计数资料用率表示, 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行t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干预组1 总有效率为81.25% , 干预组2 为96.88%, 差异显著 (P<0.05) 。 见表1。
注:与干预组1 对比, *:P<0.05
2.2 两组疼痛分数、面部垂直方向距离和面部水平方向距离比较 干预组2 疼痛分数、面部垂直方向距离和面部水平方向距离经治疗后明显优于干预组1, 差异显著 (P<0.05) 。 见表2。
3 讨论
注:与干预组1 对比, *:P<0.05
口腔颌面部为呼吸道上段部位, 发生意外创伤时可导致血凝块和分泌物堵塞, 组织肿胀移位, 引发舌后坠, 威胁患者生命。 因此, 在口腔颌面部创伤后继发早期肿胀应及早治疗, 以改善患者预后, 降低窒息率[4]。
甘露醇属于单糖, 其于人体中不被代谢, 且在肾小管中重吸收困难, 具备利尿渗透作用, 为临床常用的脱水剂, 具有高效性和渗透性, 可促进血浆渗透压升高, 使得组织间的水分进入到血管中, 促进组织脱水[5]。
地塞米松为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 抗炎作用显著, 可减轻组织炎症反应, 对炎症细胞发挥抑制作用。 另外还有免疫抑制作用, 可抑制细胞介导免疫反应, 降低T淋巴细胞、嗜酸性细胞和单核细胞数量, 抑制白介素合成和释放, 减少免疫球蛋白浓度和补体成分。 同时, 其可通过扩张血管, 促进毛细血管壁通透性的增加, 有效缓解组织肿胀[6]。
本研究干预组1 在常规清创、抗感染、止血同时静脉滴注甘露醇治疗, 干预组2 增加地塞米松治疗。 结果显示, 干预组2 疗效、疼痛分数、面部垂直方向距离和面部水平方向距离经治疗后明显优于干预组1, 提示应用甘露醇及地塞米松治疗口腔颌面部创伤继发性早期肿胀的临床效果确切, 可有效减轻肿胀程度和疼痛度, 值得推广。
摘要:选取64例口腔颌面部创伤继发性早期肿胀患者,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干预组1和干预组2。其中干预组1在常规清创、抗感染、止血同时静脉滴注甘露醇治疗, 干预组2在常规清创、抗感染、止血同时静脉滴注甘露醇及地塞米松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和疼痛分数、面部垂直方向距离和面部水平方向距离。干预组1总有效率为81.25%%, 干预组2总有效率为96.88%, 组间有显著差异 (P<0.05) 。干预组2疼痛分数、面部垂直方向距离和面部水平方向距离经治疗后明显优于干预组1, 差异显著 (P<0.05) 。应用甘露醇及地塞米松治疗口腔颌面部创伤继发性早期肿胀的临床效果确切, 可有效减轻肿胀程度和疼痛度, 值得推广。
关键词:甘露醇,地塞米松,口腔颌面部创伤继发性早期肿胀
参考文献
[1]遆云飞, 刘洋.应用甘露醇及地塞米松治疗口腔颌面部创伤继发性早期肿胀的临床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4, 25 (19) :4413-4414.
[2]陈春英, 朱怀红.甘露醇联合小剂量地塞米松治疗老年口腔颌面部创伤后早期肿胀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 32 (23) :5144-5145.
[3]刘明海, 官莹玉, 李洋, 等.小剂量地塞米松联合甘露醇治疗口腔颌面部损伤早期肿胀疗效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3, 16 (13) :1756-1757.
[4]何红红.甘露醇联合利多卡因和地塞米松在对比剂外渗中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 2013, 21 (33) :4385-4386.
[5]曹莉, 高培环.20%甘露醇联合小剂量地塞米松治疗颌面部外伤早期肿胀45例[J].中国实用医药, 2009, 4 (29) :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