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护理措施

2024-10-04

常规护理措施(通用7篇)

常规护理措施 篇1

妇科是医院中的一个重要科室, 它关系到免疫力较低的妇女的生命健康。对于妇科来说护理工作很重要, 关系到患者安全[1]。为探讨如何降低妇科的护理风险, 我们就我院近期收治的患者, 采取应急措施结合常规护理模式的护理方法,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将我院收治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年龄23~73岁, 平均57.5岁;所有患者均符合妇科收住院标准, 并进行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在年龄、疾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模式的护理方法。试验组不仅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 还采用应急措施结合常规护理模式的治疗方法, 此种方法不仅可以使护理人员增强法律意识, 还可以保障妇科护理的安全[2]。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 组间数据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从表中可以看出在并发症的发生上、护理失误的发生上、病人满意度及住院费用上, 两组具有显著性的差异 (p<0.05) , 可见应急措施结合常规护理用于妇科护理风险防范上具有很好的效果, 值得推广使用。

3 讨论

妇科临床护理同其他医疗护理一样, 也需要高度的责任感及较高的技术要求。妇科是医院中的一个重要科室, 不仅关系到免疫力较低的妇女的生命健康, 还影响这下一代的健康。不仅如此, 妇科中的风险事件始终贯穿在护理工作各环节和过程中, 即使简单的活动也会给病人带来风险。对于妇科来说, 护理很重要, 关系到患者的安全。为了更好地降低妇科的护理风险, 我们应该实施应急措施结合常规护理模式的护理方法, 此方法通过对各个环节进行控制、加强防范、严把质量关,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3]。从本次探究中, 我们得到通过实行应急措施结合常规护理模式的护理方法后, 在并发症的发生上、护理失误的发生上、病人满意度及住院费用上, 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 。可见实施应急措施结合常规护理模式, 可以降低妇科护理风险的发生, 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值得推广。

注: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参考文献

[1]黄彩娟.1100~1450侧卧位对缓解妇科腹腔镜术后非切口疼痛的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 2012, 26 (3) :235-236.

[2]孙洪.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性护理探究[J].吉林医学, 2012, 55 (9) :1959.

[3]孟娣娟.病人安全文化及其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 2007, 42 (10) :942-945.

吸氧的护理常规 篇2

1 氧疗的健康宣教

1.1

给氧应该属于一种药物治疗, 但人们低估了氧气治疗低氧血症的能力, 如果给氧不当可致死亡。我们护士要懂得供氧的方法和患者吸氧的目的, 还要教会患者如何接受正确、安全、舒适的氧疗, 懂得用氧的基本常识、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对可能遇到的问题加以说明, 理解动脉血气分析及动脉血氧饱和度的意义。加强氧疗的科普教育, 自始至终贯穿整个氧疗护理全过程。

1.2 安全指导

要强化患者的安全用氧意识。氧气本身不会燃烧, 但它是助燃气体, 使用时注意防热、放火、防油、防震, 严禁在病区内吸烟。使用氧气筒时随时查看氧气的压力, 小于5 MPa时应换瓶, 以免充气时发生危险。

1.3 给氧的目的

针对呼吸困难的患者, 提供合适的氧疗非常重要。某些缺氧的患者如果接受了高浓度的氧可能会死亡, 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不能吸入高浓度的氧, 因为患者对血液中的二氧化碳的敏感性降低, 血液中的低氧状态较二氧化碳更能刺激呼吸中枢, 如果此时吸入高浓度的氧可抑制呼吸中枢, 导致二氧化碳潴留, 甚至死亡。

1.4 严格执行氧疗浓度和时间

长时间高浓度的吸氧会引起氧中毒、呼吸抑制等副作用。有研究表明, 控制氧浓度在24%~28%范围内, 即使疗程超过10年也不会发生氧中毒[2、3]。对于需要长期氧疗的患者每天接受氧疗的时间越长, 疗效越高, 但是每天24 h不间断吸氧是不现实的。目前一致认为每天吸氧至少15 h, 可使动脉血氧分压大于8.0 kPa才能获得氧疗效果[4]。护士在夜间巡视病房时, 常发现患者擅自将氧流量调高现象, 以为这样能改善缺氧症状。有些患者缺氧症状稍有改善后就拒绝氧疗, 这种错误的行为要及时制止, 使患者理解, 所以这方面的宣教尤其重要。

2 给氧导管的选择

2.1 一次性单腔吸氧导管 (鼻塞式)

这种给氧导管比以往鼻导管给氧法对鼻黏膜的刺激性明显减少, 但它不容易固定, 用胶布固定影响美观又造成皮肤不适。

2.2 一次性单腔吸氧导管 (鼻勾式)

这种给氧导管弥补了上述缺点, 它利用软塑料卡住鼻翼, 使导管不容易脱落, 缺点是:单腔吸氧导管可使氧气气流集中冲击一侧鼻孔, 加上软塑料卡住鼻孔, 长期可使鼻黏膜充血、肿胀, 降低氧疗效果。

2.3 一次性双腔吸氧导管 (耳套式)

它有两个通气孔, 将两个鼻塞塞入鼻孔, 可使氧气气流分散吸入, 鼻导管可用戴眼镜的方式套在耳朵上。活塞可根据患者的脸型长短, 调节长度, 增加稳固度和舒适度。有研究表明:以上三种给氧方式后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结果, 差别无显著性[5]。

2.4 一次性面罩吸氧导管 (松紧带式)

面罩给氧对患者气道黏膜无刺激、固定好、氧流量大、氧浓度可达较高水平, 缺点是清醒患者有憋气感[6], 妨碍交流, 咳嗽、咳痰不方便。

由此可以看出一次性双腔吸氧导管是长期氧疗患者的首选。

3 减少吸氧带来的噪声

3.1 原理。

使通到氧气湿化瓶内的管子, 鼓出的大水泡变成多个小水泡, 而且开口对准瓶壁, 受重力的影响, 使小水泡撞击瓶壁的力量明显减少, 最终消除噪声。

3.2 方法。

先将开塞露空囊的颈部留取1 cm, 其余部分剪掉, 用7号针头在球囊上刺入小孔 (底部除外) , 大小要均匀, 间距2 cm, 消毒后备用。用长3 cm的压脉带将开塞露与湿化瓶内的通气管下端连接在一起, 其余按吸氧操作常规进行[7]。

3.3

李敏[8]等人也对氧气湿化瓶进行改进:取5.5 cm长截面直径为4 cm的圆柱形海绵, 其中央为长3.5 cm, 截面直径为1.5 cm的空心, 将其放入湿化瓶内使海绵柱的空心套在湿化瓶内的长管上。海绵每周清洗消毒1次, 用2%戊二醛溶液浸泡15 min, 再用蒸馏水洗净晾干后备用。他们对氧气湿化瓶改进前后不同流量吸氧时噪声均降低。

以上方法可以消除吸氧带来的噪声, 保证长期氧疗患者夜间安静的休息环境。

4 注意氧气的加温、湿化

4.1 刁尚芝[9]等人对电子温控氧气湿化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患者疗效的影响进行观察, 结果表明:加热湿化的氧可湿化气道内分泌物顺利排出, 防止小气道阻塞及闭塞性支气管炎的发生或加重, 改善临床症状。经湿化的痰液纤毛易于推移, 痰液排出明显加快。湿化的黏膜有利于炎症的消退, 气道通畅度得以明显改善。

4.2 对于要长期氧疗的患者来说吸入的氧气以温度37℃, 湿度80%左右为宜, 在湿化瓶中盛50~70℃温水达瓶容积的1/3~1/2, 每日更换;也可用暖瓶塞上打两个小孔, 在瓶内盛4/5瓶50~70℃温开水, 按照吸氧装置的湿化瓶形式来安装暖水瓶, 使氧气通过后达到加温、湿化的效果, 保证适宜的温度、湿度的氧气吸入。

5 说明长期氧疗的好处, 改善氧疗的依从性

5.1 好处: (1) 缓解神经疲劳, 放松身心, 保持旺盛精力, 提高工作效率。 (2) 改善大脑供氧状况, 调节脑神经系统功能, 提高记忆力和思维能力, 提高学习效率。 (3) 在一定程度上可延缓衰老, 增强新陈代谢。 (4) 减轻低氧血症, 满足组织代谢的需要。 (5) 缓解低氧引起的肺动脉高压, 减轻红细胞增多症, 降低血液黏稠度, 减轻右心室负担, 延缓肺心病的发生发展。研究表明, 氧疗前肺动脉压平均每年增加1.2 mm Hg, 氧疗后几年里75%的患者的肺动脉压逐渐下降, 每年下降2.4 mm Hg[10]。 (6) 吸氧可以缓解支气管痉挛, 减轻呼吸困难, 改善通气功能障碍。 (7) 改善患者体质, 改善睡眠和大脑功能, 提高运动耐力和生命质量。 (8) 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延长生命。 (9) 减少住院次数, 节约医疗费用。

5.2 在长期的氧疗护理中发现, 氧疗知识缺乏的患者有不遵医行为, 具体原因有:舒适的改变、不愿长时间受约束、对吸氧产生恐惧心理、经济原因、认为吸氧作用不大、在吸氧流速上与临近患者攀比[11], 对以上原因护士要加强健康宣教力度, 勤巡视病房, 多观察, 使氧疗顺利进行。

6 评估长期氧疗的有效性

6.1 患者情况

在氧疗过程中要观察精神和意识的变化、紫绀和皮肤的变化、呼吸和心率的变化、血压和周围循环的变化、眼球结膜水肿情况、注意是否有喘憋和进行性呼吸困难。根据病情监测血气分析、动脉血氧饱和度, 可采用耳测氧计测定Sa O2、经皮测定氧和CO2分压、监测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等。

6.2 氧气装置情况

检查氧气导管有无扭曲、阻塞、氧气装置有无漏气、氧气流量浮标是否到位准确。每日更换湿化瓶及湿化液, 防止院内交叉感染。

7 出院指导

7.1 加强营养, 增强体质

需要长期氧疗的患者多数年老体弱, 护士要嘱咐患者平时注意保暖, 防止着凉感冒, 室内要定时通风换气。

7.2 务必戒烟

吸烟可增加呼吸道感染的几率, 对肺功能损害轻重取决于吸入肺内的烟雾量及烟雾进入肺内的深度, 而咳痰症状的发生为烟雾微粒在气道沉积导致尼古丁大量摄入所致。戒烟能明显减低吸烟相关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生率, 减轻肺功能下降程度, 提高运动耐受性。戒烟后第1年内肺功能受损速度能有明显减慢, 以后逐年减慢, 戒烟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率比不吸烟者延迟15年~20年[12]。

7.3 适当地练习呼吸体操

在病情允许的前提下, 可以进行呼吸体操的锻炼, 增加肺功能的耐受性。

8 定期家庭访视

指导氧疗患者正确使用氧疗装置, 说明长期吸氧的重要性, 以提高用氧的依从性。指导氧疗装置的消毒。注意患者的病情变化, 根据医疗条件嘱咐患者每月或3个月到门诊随诊1次, 观察症状、体征、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以及肺功能检查和血气分析等。在欧美等国家, 有指定的氧疗机构, 对氧疗的患者开氧疗处方, 氧疗过程中有医务人员进行随访, 同时重视医务人员的教育, 根据病情指导患者调整吸氧流量和吸氧时间, 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定期随访肺功能和动脉血气等指标, 判断氧疗的效果, 并将血氧饱和度作为一种无创的检查手段, 成为长期氧疗监测的主要指标之一, 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

参考文献

[1]陈萍, 赵海涛, 氧疗[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1, 21 (3) :137~138

[2]周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自我保健[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 1995, 7 (3) :114~116

[3]邢丽娜, 孙滨, 刘丹.家庭氧疗初步探讨[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1994, 28 (16) :484~486

[4]张岚, 杭小华, 贾东梅.COPD患者缓解期长期家庭氧疗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2, 19 (2) :25~27

[5]金奕, 孟宝珍, 曹文眉, 等.三种吸氧方式对心肺疾患患者氧疗效果的临床研究[J].天津护理, 1999, 7 (2) :1~2

[6]石敏, 刘景.氧气吸入疗法的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 2002, 37 (3) :137~139

[7]朱萍.消除吸氧噪音方法[N].健康报, 2002年10月16日

[8]李敏, 莫桦, 许晨.氧气湿化瓶改进及应用[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1998, 27 (1) :106~107

[9]刁尚芝, 赵洪全, 高瑞英, 等.介绍一种医用电子温控氧气湿化器[J].中华护理杂志, 2001, 36 (4) :262

[10]顾月清.慢性阻塞性肺病的长期氧疗[J].医师进修杂志, 2000, 23 (4) :53~55

[11]葛敏.氧气疗法的研究及护理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 2002, 17 (4) :247~248

常规护理措施 篇3

1 护士自身素质的提高是做好心理护理工作的关键

护理人员如何在新形势下对眼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提高护理人员工作质量、保证医疗工作正常运行是眼科护理面临的新课题。首先要创造和保持一种良好而温馨的环境, 使眼病患者心理得到一定的放松。良好的语言修养, 精湛的技术操作和对心理学知识的掌握及应用是完成眼科心理护理的先决条件。端庄整洁的仪表, 正规的护士礼仪, 让患者感到医院是严肃认真的为患者解除病痛的场所。眼科护理工作科学性强、涉及面广、内容复杂而繁琐, 如各种眼病患者的饮食要求、术后的特殊体位 (如前房出血的半卧位、网脱患者的半卧位等) 、各种眼病患者的护理查房项目 (包括视力、视野、光感、光定位、眼压) 等。为了适应眼科医学发展的需要, 护理人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扎实的眼科理论基础和娴熟的眼科护理操作技术及全面护理技能, 如睑板腺的按摩、虹膜囊的冲洗、泪道的冲洗、玻璃体切除、网膜复位术后呼吸道的清理、气垫的衬垫、口鼻通气口的保护等。因此眼科护理人员应不断学习专业知识, 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的同时, 还要努力学习心理学知识, 提高与患者沟通能力, 以适应新形势, 解决新问题。在心理上给予患者以安慰和支持。

2 眼科患者心理状态分析

眼科疾病如白内障、青光眼、黄斑变性、眼底血管阻塞、视网膜脱离等均可引起视物不清、视力下降以及视野缩小、对比度降低、暗适应能力下降等症状, 由于眼睛对人体生活自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 眼病患者均有急躁和恐惧等情绪, 所以在眼科护理工作中对患者适时地进行心理疏导十分重要[3]。首先要通过宣教引导患者正确对待疾病, 放松心态,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其所患疾病的特点、部位以及治疗过程及配合治疗的方法、卧床姿势、饮食调理等。对于手术患者, 要让他们了解手术的过程、手术方法、麻醉过程和手术中的身体反应及感受等, 使患者知晓每一步治疗, 还可以与患相同疾病的患者进行交流, 通过治疗效果比较理想的患者现身说法, 能够使即将开始手术治疗的患者从心理上对疾病有一定的了解, 并产生战胜疾病的信心。术眼敷料包扎患者由于行动不便、术后长时间卧床容易焦躁、恐惧, 这些患者更需要做心理安慰, 在护理过程中要热情地对待患者的提问并耐心地解答, 做到多问、多听、多观察, 及时了解这些患者的需求、感受、心理变化等。可以建议患者用听音乐、评书等方法转移其注意力以缓解紧张的心理压力。眼科手术患者多为老年患者, 有其独特的心理特点, 如心理耐受能力差、感情脆弱、依赖性强、对疾病有恐惧心理、担心疾病会造成生活不能自理等, 既不愿意接受现实又不愿意表现出来[4]。了解了其患眼病时的心理反应, 分析其异常心理的发生发展规律, 有利于采取正确的对策。患者异常心理主要表现为恐惧、怕痛、担心愈合视觉功能差、费用高等。患者往往对医院的期望过高, 从而导致眼科手术过程中出现心悸、气短、血压、心率异常等变化, 术后又易产生失落感和对医护人员的不满等。针对患者的这些特殊心理特点, 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 要有针对性地采取正确的护理方式, 如在主管医生的配合下, 对有一定文化知识的患者详细、反复讲解患者所患眼病的特点、医治的方案、治疗的必要性、治疗的后果和并发症的危害等;对老年患者和文化知识水平较低的患者, 要用通俗的语言告知其疾病的特点和治疗后可能出现的结果, 并在告知患者的同时也要告知其家属。针对不同的患者采用不同的方式向其告知疾病的有关知识及治疗的方式, 通过热情的护理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鼓励和安慰患者及家属, 以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和思想顾虑,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5];将每日收费情况及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 以缓解患者因担心疾病的同时担心治疗费用而产生的不良心理反应, 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医治。

3 根据眼科患者的心理特征进行心理护理

我们根据眼科患者的心理特征进行心理护理, 对患者的配合治疗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从2012年5月到2013年6月, 我们对眼科收治的483位住院患者, 进行了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内容包括心理疏导、心理辅导、心理疏通、心理矫正。具体措施是将患者所患疾病的治疗措施、病情的转归 (癌症患者除外) 及怎样配合医生的治疗详述给患者及家属, 通过医护人员的讲解及家属的配合, 使患者树立正确对待疾病的态度, 保持良好的情绪以及积极配合治疗的乐观精神状态。为了及时了解患者的想法和要求, 我们将管床医生、分管护士的服务态度、服务质量以及医院环境、卫生条件等项目制成问卷调查表, 每周发两次, 护理查房时收回, 调查表回收率98.1% (474/483) , 其中对管床医生及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非常满意为90.3% (428/474) , 比较满意7.0% (33/474) , 一般满意2.7% (13/474) ;对管床医生及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非常满意为92.2% (437/474) , 比较满意7.8% (37/474) , 不满意0%;对医院环境和卫生条件的满意率达到98.3% (466/474) 。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不仅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提高医护人员的服务质量以及积极热情为患者服务的态度, 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一方式增强了医护人员与患者的沟通, 提高了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患者得到了良好的心理支持,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自觉遵守医院的各种制度, 保持就医环境的干净整洁, 及时向医护人员反馈病理变化及自己的感受。病房的周转率相对上年度提高3%, 说明心理护理对治愈率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

4 眼科心理护理体会

心理护理是在护理全过程中, 护士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专业技能的熟练掌握, 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 积极地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 以达到较理想的护理目的[6]。在现代眼科护理工作中, 我体会到眼科患者与其它科室相比有其独特之处, 因为眼睛是人类观察世界、感受世界最重要的器官, 眼病患者大多数视力较差, 生活自理能力也差。针对不同疾病的患者要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 首先帮助患者了解其所患疾病及其治疗过程、治疗效果的特点, 如白内障手术愈后都比较乐观, 而重症的青光眼和视网膜病变愈合后则视功能较差;眼睑手术对术后外观要求都比较高, 有可能需要再次手术除瘢整形等。通过正确的心理护理, 逐步让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转归有正确的认可, 既不能消极地对待眼疾病, 又不可对治疗效果期望过高, 以免产生急躁、恐惧甚至对生活失去信心等不良心理反应。护理人员不仅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更应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和谅解之心, 要同情患者, 要具有高尚的医德, 用亲切、同情的语言与患者交流和沟通, 通过亲切的话语及积极关心的态度向患者传递积极、乐观面对疾病的正能量, 同时尽可能地帮助患者的生活所需, 使心理护理贯彻到临床工作的全过程。

对眼疾病的患者做好心理护理, 掌握、提高专业技术, 提高沟通交流技巧, 做好心理疏导, 在心理上给予患者安慰和支持, 调动其积极情绪, 使其正确对待人生中的挫折, 有利于缓解其焦虑及抑郁情绪, 以良好的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李妮, 阎成美, 翁庐英, 等.护理安全重在细节的管理[J].护理管理杂志, 2006, 6 (6) :59-60.

[2]皇宇辉.语言护理的类型及其在眼科心理护理中的作用[J].中国实用医药, 2009, 4 (33) :249-250.

[3]吕姝.心理护理在眼科护理工作的重要性[J].航空航天医药, 2007, 18 (4) :251.

[4]刘凌, 沈惠琴.眼科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体会[J].广东医学院学报, 2000, 18 (3) :322.

[5]邓燕妮.眼科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护理, 2010, 7 (32) :82-83.

截瘫患者的护理常规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8月—2009年8月我院骨科收治创伤性截瘫患者23例, 男20例, 女3例;年龄22岁~44岁, 平均年龄33岁。颈椎损伤2例, 胸椎损伤8例, 腰椎损伤13例, 其中完全性截瘫2例并气管切开, 不完全性截瘫21例。致伤原因:井下砸伤16例, 车祸伤7例。

1.2 方法

收集23例创伤性截瘫患者的临床资料, 对其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

2 结果

通过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 23例创伤性截瘫患者未出现明显并发症。

3 护理常规

3.1 心理护理

本组患者多数为井下的青壮年男性, 他们无论是在事业上还是在家庭中, 都充当着重要的角色, 起着顶梁柱的作用。受伤后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沮丧和自暴自弃的情绪, 个别患者出现拒绝治疗、自杀等现象。针对患者的特殊心理, 护士要及时与患者沟通、交流, 并将有关资料介绍给患者及家属, 使之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 从而使患者树立信心, 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总之, 针对不同性格和截瘫程度造成的心理障碍, 护士要给予相应的帮助, 并鼓励安慰患者, 使其正确面对现实, 理智地对待残疾, 并让他们了解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其预防措施, 以最佳的状态接受治疗。

3.2 皮肤护理

截瘫患者因肢体感觉丧失或减退, 不能随意变换和调适体位, 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 血液循环障碍, 组织营养缺乏, 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 引起组织破损和坏死。护士应根据患者的病情, 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颈椎损伤行颅骨牵引的患者尽量减少翻身, 可使用海绵垫或气垫辅以按摩, 避免脊柱旋移或扭伤, 从而减轻局部损伤引起的水肿和出血, 预防医源性损伤的发生, 避免原发损伤的加重[1]。翻身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并注意观察患者反应, 避免发生意外情况。

建立翻身按摩卡。每次翻身均做记录, 并对受压皮肤进行按摩, 天天查, 班班交, 一般白天每2 h翻身1次, 夜间每3 h~4 h翻身1次, 保持床铺平整无皱褶, 翻身时避免拖、拉、推等动作, 以免擦伤皮肤。翻身方法: (1) 一般在受伤早期, 颈椎骨折患者翻身需要3人; (2) 胸腰椎骨折翻身至少需要2人; (3) 受伤4周以后, 进入截瘫晚期, 骨折局部已趋稳定, 只需1名护士帮助患者即可翻身。变换体位时, 患者身体受压面宜稍大一些, 以减轻局部压迫, 防止剪切力的产生。

所有截瘫患者常规使用超过10 cm厚的海绵床垫。颈椎骨折患者进行颅骨牵引时, 头下、颈部需垫小枕, 并将头部海绵垫掏空, 使头倾斜角度与牵引力线相适应;胸腰椎骨折患者需在伤处垫厚枕平卧以利骨折的复位。侧卧位时, 从肩到臀部要用枕头抵住, 上身略向后偏, 以免垂直侧卧时使肩部、大粗隆部受压过重而发生压疮。

3.3 泌尿系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泌尿系感染是截瘫患者多发而且难以控制的并发症。截瘫患者引起感染的原因主要是: (1) 留置导尿时无菌操作不严格; (2) 引流管内的尿液反流, 引流不畅; (3) 长期留置尿管者, 留置期间膀胱中积存残余尿、沉渣, 尿道分泌物增多, 引起感染。针对以上原因, 我们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1) 严格无菌操作, 采用弗雷尿管密闭式留置导尿, 选择粗细适宜的导尿管。伤后2周~3周导尿管定期开放, 引流袋置于膀胱水平以下, 及时倾倒尿液, 每天更换引流袋, 每天消毒尿道口及连接处, 每周更换尿管, 每次更换尿管前将膀胱内尿液排尽, 休息4 h~6 h以后在膀胱充盈时试行排尿。 (2) 留置期间保持引流通畅, 防止引流管扭曲、受压, 缩短留置尿管时间, 训练膀胱排尿反射, 间断夹闭尿管。尿管留置2周~3周后, 可试行拔除尿管, 用挤压的方法训练膀胱反射。方法是:将手掌触摸胀大的膀胱 (膀胱底达脐上二指) , 由底部向体部环行按摩3 m in~5 m in, 双手重叠放在膀胱上方慢慢向耻骨后下方挤压膀胱, 由轻至重, 用力均匀, 反复按压膀胱区数次或在不同部位叩击膀胱区, 使尿排出。排尿后操作者左手在右手背上加压排尿, 待尿不再外流时, 松手再加压1次, 间隔时间为1 m in, 力求排尽, 一般每2 h按压排尿1次。 (3) 定时膀胱冲洗, 预防和治疗膀胱内感染。每天1~2次, 每次300~500 m L, 每次冲洗后夹闭0.5 h, 轻揉膀胱区或者变换体位, 以利于膀胱内沉渣排出。鼓励患者多饮水, 每天3~5 L, 促进排泄, 多吃酸性食物进行自然冲洗。另外, 抬高床头, 防止逆行感染。

3.4 肺部感染的预防和处理

(1) 促进排痰, 改善呼吸功能。翻身、叩背, 每次3 m in~5 m in, 指导患者做深呼吸, 用吹气球法增进肺泡功能, 采取正确有效的咳嗽方法排出痰液, 痰多黏稠不易咳出时, 可行雾化吸入。 (2) 口腔护理。正确的口腔护理是减少口腔本身细菌定植和胃口腔细菌逆向定植, 防止细菌向下移行而引起肺部感染的有效措施。一般可用生理盐水漱口, 每天2次, 如果有口腔感染时, 可选择合适的抑菌溶液。 (3) 气管切开的护理。本组2例高位颈髓损伤患者行气管切开, 护理时应注意以下环节:a) 强调无菌操作, 戴无菌手套, 持吸痰管的手不能被污染, 动作宜轻柔、准确, 气管切开处每天更换喉垫, 保持清洁干燥;b) 保持呼吸道通畅, 痰多影响呼吸时抽吸痰液, 每次吸痰前加大氧流量, 负压不可过大, 轻轻左右旋转吸痰管上提吸痰, 每次吸痰时间不得超过15 s, 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c) 湿化气道和雾化吸入交替治疗, 使痰液稀化后易于吸出, 防止形成痰痂, 堵塞呼吸道, 预防痰液滞留引起肺部感染。

3.5 消化系统的护理

(1) 脊髓损伤后, 消化功能受到影响, 肠蠕动减弱, 主要表现为大便干结、排便障碍。伤后1周应限制饮食, 2周~3周后, 宜给高蛋白、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富含纤维素的食物, 促进肠蠕动, 防止大便干燥。 (2) 对于排便困难的可采用训练反射性排便, 用手指按压肛门周围, 刺激括约肌, 反射性地引起肠蠕动;亦可采用手法按摩, 沿结肠走向, 自上而下地在腹壁上按摩, 促进排便;如无效时, 可用缓泻剂如麻仁滋脾丸、麻仁润肠丸、番泻叶等, 一旦发生腹泻, 立即停药, 用伤口保护膜喷涂皮肤表面形成无色透明的保护膜[2];如仍无效, 可采用灌肠方法。灌肠时应注意:截瘫患者肛门括约肌松弛, 肛管须插入较深, 可达15 cm~20 cm, 低压慢速灌入, 如肛管插入受阻, 可能是由于粪石阻在肛门口, 可先用手指将粪石掏出再行插管。

3.6 肢体功能锻炼

截瘫患者应进行主动和被动的功能锻炼, 以上肢带动下肢。对于完全瘫痪的关节, 每天早、晚间至少做1次该关节的功能锻炼, 被动活动辅以按摩, 揉擦关节、受压部位, 叩击胸背等, 依据各个关节正常活动范围及功能进行被动活动, 避免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不全瘫痪的患者, 鼓励患者进行主动活动;对没有瘫痪的肢体, 以主动活动为主, 如举哑铃、拉弹簧等, 锻炼上肢肌肉的力量。根据病情的恢复, 积极行脊柱功能训练, 训练时应在医生指导下, 循序渐进, 由易到难[3]。恢复期宜根据不同损伤部位及瘫痪程度挑选合适的支具, 指导正确使用支具的方法, 防止支具的松动[4]。为患者制订不同的康复训练模式, 依次按五点支撑法、三点支撑法、拱桥支撑法、飞燕点水式步骤进行。

通过总结23例创伤性截瘫患者的护理过程, 我们认为患者与家属的配合是治疗的关键, 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 耐心细致、完善的护理及熟练的技术操作是预防和减少并发症发生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崔焱.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156.

[2]王玉宇, 殷琼花, 陈敏.创口保护膜可防治肛周皮肤湿疹[J].中华护理杂志, 2007, 42 (5) :461.

[3]胥少汀, 葛宝丰, 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6:2148.

常规净水工艺应对黑水的技术措施 篇5

关键词:黑水,常规净水工艺,活性膜

运城市净水厂日供水量3.5万m3,水源为73 km外的黄河滩涂大口井群,见图1。每年进厂水会出现两三次黑水现象,每次持续时间约2 d。初时,由于对其产生的原因不清,无应对经验,只能采取沉淀池排水或排水入库来解决,缩短了向市区供水时间,无法保证市民的用水需求。

经过对原水水质、输水过程及净水工艺的全面分析和研究,并通过近几年的运行实践,现已充分掌握了净水厂应对黑水的措施,既保障了供水量,又保证了出厂水质达标。

1 黑水产生的原因分析

1)检测分析。为探究黑水来源,我们首先对原水水质和输水管内淤积附着物进行了多次检测分析,结果如下:

井水铁含量在0.35 mg/L~0.89 mg/L,锰含量在0.18 mg/L~0.27 mg/L,pH值为7.62~7.97,耗氧量小于2.0 mg/L。原水水质偏碱性,有机物含量很小,铁锰含量处于GB/T 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Ⅲ类和Ⅳ类水质之间。

在净水厂上游输水管10 km处取管内壁附着物灼烧分析:附着物氧化锰含量占20.50%,氧化铁含量占22.05%。

由此可以推断:原水中所含二价铁和二价锰在输送过程中被氧化为MnO2和Fe(OH)3,其附着在管内壁形成粘膜状的泥渣,其中的MnO2是黑褐色的。当输水管流速发生突然变化时,产生的扰动冲刷力使管内壁附着物剥离进入净水厂,黑水现象便发生了。

2)机理探讨。地下水从井中抽出到进入净水厂时,有三次接触空气的过程:a.从井中抽升;b.进入加压泵站前池;c.进入1万m3的蓄水池(见图1)。水中的溶解氧不断增多,而原水有机物含量很小,pH值很高,非常有利于提高铁锰氧化的速度。输水距离很长也为铁锰氧化提供了足够时间。

水中溶解氧与二价铁、二价锰发生氧化反应:

MnO2和Fe(OH)3沉积附着在管壁形成铁质和锰质活性膜。而活性膜又吸附二价铁和二价锰,在自催化作用下对其继续氧化

经过多次检测,在无黑水发生情况下,进厂水铁含量小于0.3 mg/L,锰含量小于0.1 mg/L,符合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只有在黑水发生后的6 d内会产生进厂水略超标情况,铁含量在0.3 mg/L~0.42 mg/L,锰含量在0.1 mg/L~0.17 mg/L。据分析是由于部分活性膜被冲刷剥离,降低了对铁锰的吸附氧化能力所致,待活性膜得到恢复“成熟”后,进厂水铁锰含量就会大为降低。

2 应对黑水的技术措施

原水(井水)进厂浊度一般在5 NTU以下,在不进行滤前加氯和投加聚合铝的情况下,直接过滤,滤后水质也能满足供水水质要求,浊度在1 NTU以下。当黑水发生时,水中的二价铁、二价锰含量会随之增高,浊度也会增大,此时我们主要采取以下几方面应对措施:

1)在混合井加氯,加强对水中的Fe2+,Mn2+氧化,形成微粒和絮体。投氯量控制在3 mg/L~5 mg/L(见表1)。

2)迅速投加聚合铝(在混合井前),在反应池内MnO2微粒、Fe(OH)3絮体被“矾花”吸附凝聚,在沉淀池中被大量去除。聚合铝投加量较大,控制在10 mg/L~15 mg/L为宜(见表1)。

3)在净水厂旁有容量为15万m3的调蓄水库,如果应对不及时,可直接将原水排入水库。由一级泵房提升进入混合井(见图1)。经和水库水混合稀释的原水,黑色明显降低,又得到一次溶氧过程,对后续除铁锰减轻了负荷。原水浊度也升高至15 NTU~20 NTU,有利于“矾花”的形成。

4)进厂黑水结束后,一般6 d内,铁锰含量会较高(见表2)。水流经过净水工艺,水中溶解氧增多,各工艺池壁附着物有活性催化作用,尤其是石英砂滤池的吸附和接触催化,可有效去除微量超标的铁和锰(见表2)。此时不需要滤前加氯和投加聚合铝。

mg/L

5)要科学合理调度,保证稳定连续运行,避免输送水量突然发生变化。

进厂水量一般在1 400 m3/h~1 500 m3/h。通过多年运行调度实践,流量每降低或提高100 m3/h,调整时间控制在1.2 h,则不会发生黑水现象。在调度流量突然变化且较大时,应及时通知净水厂做好应对准备,应对时间在2 h左右。

6)为减少黑水现象发生,可利用水库调节供水的同时,加大流速将管内淤积物从各排泄口冲刷排出。一般一年半一次,每次10 h即可。

近几年,通过采取上述技术措施,净水厂供水水质中铁、锰含量全部符合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

3 结论及建议

3.1 结论

1)当原水耗氧量小于2.0 mg/L,pH>7.5时,原水在长距离输送过程中,如有足够接触大气过程,二价铁和二价锰是可以被大量氧化附着在管壁上的只要采取科学的技术措施常规净水工艺是有足够能力应对黑水现象的。3)在不进行滤前加氯和投加聚合铝的情况下,原水流经各工艺构筑物后,直接过滤是能够去除部分铁和锰的。

3.2 建议

1)由于ClO2氧化能力是Cl2的2倍多,以后应将投加液氯改为二氧化氯。2)将滤池石英砂滤料更换为具有除铁除锰优良性能的锰砂滤料。将单一的水反冲方式改造为气水反冲。3)在水源井群、进厂水、出厂水位置设置在线监测仪,随时监测铁、锰、pH值耗氧量的变化以利于分析研究

参考文献

[1]李圭白,刘超.地下水除铁除锰[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

常规护理措施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急性肺栓塞溶栓治疗的患者34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肺栓塞的诊断标准, 入院表现有胸痛、低血压、烦躁不安、咳血、晕厥等症状, 同时排除溶栓和抗凝禁忌证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0例, 女性患者14例, 年龄38~78岁之间, 平均年龄 (57.3±3.4) 岁, 病程范围在0.5 h~7 d之间, 平均病程为 (1.8±0.3) d。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研究组男性患者11例, 女性6例, 平均年龄 (57.5±3.1) 岁, 平均病程 (1.9±0.1) 年, 对照组男性患者9例, 女性8例, 平均年龄 (57.1±3.0) 岁, 平均病程 (1.7±0.6) 年,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临床表现、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可进行比较。

1.2 护理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溶栓治疗, 微量泵静脉注射尿激酶。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研究组采用常规护理联合心理护理, 具体方法如下。

1.2.1 常规护理

(1) 溶栓前准备:溶栓是治疗肺栓塞最有效的方法, 溶栓前要准备好各种手术物品及抢救药品, 了解患者病史, 协助患者完成血常规、电解质、心电图、肝肾功能等基本检查。 (2) 溶栓时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及生命体征等, 给予持续性心电监护、吸氧及气管插管, 保持呼吸道通畅。输液泵在使用时, 要控制好速度和剂量, 避免药液外渗[2]。 (3) 溶栓后护理: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血压下降、腹痛等症状, 观察患者注射部位有无出血点。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呼吸, 对分泌物进行及时清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每两个小时测量一次凝血酶, 观察患者凝血功能。

1.2.2 心理护理

由于急性肺栓塞发病危急, 患者及家属对病情缺乏认识, 容易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 护理人员要从专业的角度患者及家属简单讲解该病的相关知识和治疗方法, 安抚患者情绪。由于患者的文化程度、工作性质等差异, 每个患者对疾病的恐惧程度不同, 压力感不同, 我们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 根据患者的疾病特点和心理特点, 了解患者的内心需求, 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指导, 尽可能的消除患者的心理负担, 增强患者的信任度, 对治疗中出现的一些症状及时进行解释, 是患者情绪放松, 配合治疗[3]。多站到患者位置去思考问题, 与患者多沟通, 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 帮助患者树立积极乐观的态度, 增强治疗的信心。患者生命体征逐渐平稳后, 可以适当在病房内播放一些古典轻音乐, 分散患者注意力, 舒缓患者心情。

1.2.3 饮食与生活护理

对患者的饮食安排进行指导, 保证合理饮食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在饮食上要注意少量多餐, 多吃纤维素和蛋白质含量高、热量高、维生素含量丰富的食物, 如鸡蛋羹、新鲜的水果与蔬菜等, 尽量不食粗纤维的食物[4]。在保证每日营养摄入均衡的同时, 保持大便通畅, 防止因为便秘或用力咳嗦导致腹压增加, 如需要可使用缓泻剂。保证每日的饮水量, 增加饮水次数及饮水量。在溶栓期间, 禁用牙刷刷牙, 可以采用生理盐水漱口等方式, 清洁口腔。

1.2.4 出院指导

出院前根据患者年龄和心理特点, 进行出院指导。叮嘱患者出院后要做定期复查, 遵医嘱正确服用药物, 切勿随意停药, 并同患者说明这些药物可能带来的副作用, 对药物有正确的认识, 避免排斥。日常生活中, 要避免剔牙、抠鼻、磕碰等引发出血的活动及动作[5], 自我观察出血现象, 大小便的颜色是否正常, 并定期做凝血检查。同时还要注意自我的心理健康, 尽量避免情绪上出现较大波动, 保持良好的心态, 如有病情变化及时就医。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的治愈率, 总有效率及满意度进行观察。

1.4 统计方法

该文全部数据均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 以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34例患者中,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12%,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35%, 研究组在总有效率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细结果见表1。

注:*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2 两组患者在满意度上面的比较

34例患者中,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4.12%, 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64.71%,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细见表2。

注:*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急性肺栓塞病情发展变化快, 病情复杂, 往往需要大量医疗器械配合及药物进行抢救治疗, 容易使患者出现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6,7], 会引起体内儿茶酚胺的大量释放, 导致患者出现血管收缩等症状, 加重了患者的病情, 因此要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 消除患者的负性情绪, 树立患者治愈的信心, 同时还要密切观察患者体征, 观察病情的变化、监测患者各项指标, 对患者出现的并发症状进行及时有效预防与治疗, 如果患者出现过度的紧张焦虑, 可以服用安定类药物[8,9]。合理正确的护理, 可以提高增加患者的安全性, 提高治愈率[10]。

该文34例患者中, 研究组治愈率为52.94%, 总有效率为94.12%, 对照组治愈率为35.29%, 总有效率为82.35%, 研究组在总有效率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耿红[11在最近的研究中也表明, 有效的护理能够提高治愈率, 治愈率可达92.31%, 与该文研究结果相似。这说明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心理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治愈率。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4.12%, 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64.71%,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这表明对急性肺栓塞溶栓治疗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心理护理, 能够以患者为中心, 从患者的角度出发, 促使患者从心理上积极配合治疗, 遵从医嘱, 患者满意度高。

综上所述, 对急性肺栓塞溶栓治疗患者的护理重点在于充分掌握APE的危险因素, 稳定患者的情绪, 对患者的病情作出准确、快速的评估, 严密观察患者体征变化,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心理护理, 为患者得到成功的救治提供机会, 从而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提升护理满意度, 降低并发症发生, 减少死亡率。

参考文献

[1]娄艳华.急性肺栓塞的临床特征及护理干预[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 (37) :3569-3570.

[2]高红香, 徐艳.胸外科术后28例急性肺栓塞的临床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 2013, 1 (6) :203-204.

[3]赵园媛.18例急性肺栓塞患者抗栓治疗的护理[J].天津护理, 2015, 23 (6) :503-504.

[4]陈润芝, 姚艳敏, 宋巧凤, 等.急性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策略[J].河北医学, 2013, 19 (2) :288-291.

[5]王昕.急性肺栓塞溶栓治疗护理干预的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 (中旬刊) , 2014, 24 (1) :393.

[6]丁莉萍, 张丹羽.90例肺血栓栓塞患者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 2013, 48 (12) :1128-1129.

[7]陈红香, 黄丽红, 胡忠莲.急性肺栓塞的护理[J].吉林医学, 2012, 33 (2) :367.

[8]尹淑环.急性肺栓塞的护理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连续型电子期刊) , 2015, 15 (A2) :303, 305.

[9]刘喜梅.26例肺癌并发血栓栓塞疾病的护理[J].天津护理, 2013, 21 (2) :129-130.

[10]马玥.急性肺栓塞rt-PA溶栓治疗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4, 30 (z1) :35.

常规护理措施 篇7

关键词:节能,措施,选择配套

一、常规节能管理措施概述

在抽油机井的节能措施中, 采取换小泵径, 调小地面参数、调换小机型以及调整地面参数等措施, 来达到减少每吨采液的电能损耗、使供采协调运行、泵效和系统效率指标得到提高, 以上日常动态管理措施, 投入少、见效快, 是采油基层单位最常采用的节能措施。

二、常规管理措施的应用

一些常见参数偏大的油井, 我们采取以下采取措施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见表:

在此, 通过以上顺序, 我们对各项措施的选择方法进行详细阐述。

各项措施的适用范围:

1. 调换小机型抽油机

调换小机型的措施主要存在两种情况:

(1) 已经参数设置到最小, 但是从示功图上来看, 仍然显示供液不足。这时我们可以通过调换小机型抽油机, 同时将地面参数下调, 来保证油井的供采协调。

(2) 示功图上并未显示供液不足, 但扭矩、载荷利用率较低的油井。我们通常采取更换小机型的抽油机, 将设备在系统功耗中的比例降低, 从而达到降低耗电和提高系统的效率的目的。

另外, 更换小机型时, 通常要将油井一段时间功图载荷进行统计, 来确保更换小机型以后, 在生产中无负荷及扭矩超过额定值的现象发生。同时, 也要根据油井的连通情况, 保证以后生产中能够正常调大地面参数。

2. 换小泵径

在机型已经调整为最小, 而且正使用机型已达到较高载荷利用率, 同时地面参数在现有设备条件下已经设置到最小, 而泵效利用率不到30%, 或者是油井出现供液不足现象, 此时需要更换小泵径。从而达到提高个泵效率、系统效率以及降低耗电量。换小泵径的时机, 尽量在检泵维修时, 这样可以减少成本的投入, 节约资金。

3. 调小地面参数

调整地面参数, 通常是在油井出现供液不足的情况小, 适当的降低地面设备参数, 其主要目的有两点:

(1) 通过将理论排量降低, 提高系统效率及提高泵效等措施, 达到降低能耗的目的。

(2) 通过降低地面参数, 调小地面参数, 提高深井泵的沉没度, 减轻低沉没度对管杆偏磨的影响程度。

根据不同的目的, 以及长冲程、慢冲次的参数调整基本原则, 对预调参数的选择分别采取以下方法:

对于以提高指标、降低能耗为目的的调小, 应对该井的正常生产功图的总长度和供液不足部分进行测量, 通过测量, 计算出供液不足部分的比例, 保证预调参数降低的比例小于供液不足部分占功图总长度的比例, 以保证调小参数后, 流压、动液面不会有大的变化, 不会因为调小地面参数而影响该井的产量。以下为举例说明:

某油井示功图为供液不足, 总长度4.5cm、供液不足部分1.4cm, 供液不足部分占总长度比例为36%;预调参数为4次/分, 与原冲次相比, 降低33%。调参后, 功图充满程度增加、流压没有明显上升。该井在调小参数过程中也应用了相同的方法。

4.实行间抽制度

(1) 间抽井号的确定原则

确定间抽井号, 应全面考虑油井的地下、地面条件, 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砂岩厚度、有效厚度较薄, 无水井连通或连通状况较差, 地层能量得不到有效补充的。

二是在现有设备条件下, 参数无法进一步调小或调小后仍然属于“三低井”的。

(2) 停机及启抽时间的确定方法

一是利用液面恢复曲线确定间抽井的停抽时间。

三是考虑到液面上升, 生产压差变小, 影响了近井地带的渗流能力, 应在恢复到原液面附近后, 再抽汲一段时间。

三、常规管理措施配套

在采取上述措施后, 要根据产液、机型、参数的变化, 同时采取配套措施。

1. 换小泵径的配套措施

换小泵径后, 根据载荷、电流的变化情况, 决定是否换小电机功率。如果换小泵径后, 如果功耗下降, 导致现用电机功率利用率偏低,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就需要换小一级电机。如果换小泵径后, 仍然参数偏大的, 可以在换小电机的同时进一步调小地面参数。当然, 这里同样存在过平衡及时调整的问题。

2. 调小地面参数的配套措施

调小地面参数, 通常会造成运转电流过平衡, 同时, 根据电机功率利用率情况, 也应考虑是否换小一级电机功率, 如果电机利用率低于20%, 通常需要换小一级电机功率。

3. 间抽的配套措施

间抽井启抽时段的电流呈动态变化, 因此需要对运转电流平衡根据不同的间抽制度进行个性化调整。调整的原则是使平衡比在整个抽汲阶段大部分时间内处于85-100%之间, 尽量减少过平衡的抽汲时间。具体操作时, 平衡调整的基础电流选择为停机前电流, 平衡比按≤85%进行调整。根据大量实验数据, 间抽后电流波动幅度不会超过额定电流, 不需要更换电机功率。

参考文献

[1] .胡博仲主编.大庆油田机械采油配套技术.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1.

上一篇:进化算法下一篇:夹芯板力学分析及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