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统筹干预

2024-10-09

护理统筹干预(共5篇)

护理统筹干预 篇1

摘要:目的:总结统筹护理与常规护理在特需病房中满意率提升中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资料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在本院特需病房进行治疗的400例患者, 以随机数字法将其划分成两个小组, 分别是研究组以及对照组, 每组患者数量是200例。对照组病患接受常规护理, 同时研究组病患在此基础之上接受统筹护理, 且对比分析两组病患经护理之后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结果发现, 两组研究对象均接受相应的护理后, 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 且比较差异较为显著 (P<0.05) 。结论:在特需病房中实施统筹护理的满意率通常比常规护理的满意度高, 统筹护理方法可以对特需病房中的相关疾病进行有效的预防, 可以使患者的痛苦降低, 且还能够降低各种并发症的产生, 使患者的住院时间大大缩短, 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 可以在临床中大量的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统筹护理,常规护理,特需病房,满意率

伴随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生产建设中对于统筹方法的运用也越来越普遍。因为大多临床护理工作都非常繁琐、比较细碎、缺少固定性、事务相对较多、且变动非常大, 还要求护理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护理服务意识, 将患者当作护理服务的中心, 本着一切全部都是为了患者的服务原则来进行相应的护理工作。而且由于特需病房里的患者较为特殊, 所以护理服务中需考虑各方面的因素, 人性化的护理服务更加需要做足[1]。在特需病房中常规护理根本就达不到其护理需求, 但是统筹护理方法却能够使特需病房患者的各种要求得到满足, 且统筹护理所需的资源、时间较少, 能够有效促进患者身体的康复。笔者主要对特需病房中常规护理及统筹护理方法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研究, 现将具体的研究程序作如下的详细报道。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本院在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特需病房收治的患者400例当作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 而且采取随机法把400例患者平均划分成两个小组, 即研究组以及对照组, 且组均患者数量是200例。而在对照组患者中, 其男女比例是112∶88;患者的年龄在37~67岁之间, 其平均年龄约 (52±9.28) 岁;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的护理服务;研究组研究对象中男女比例为96∶104;患者年纪为39~64岁, 该组患者平均年龄约 (51.5±2.38) 岁;研究组患者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同时进行统筹护理。而且两组研究对象的年龄以及性别等相关资料中的比较均未表现出明显性区别 (P>0.05) , 两组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对照组研究对象中, 应给予其常规护理, 护理人员向患者讲解相关疾病知识等。而研究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实施统筹护理。统筹护理方法主要是一种统一的、整体的、筹划理论方法, 且统筹的思路基本是突出护理重点、对各方进行兼顾、效用至上、确保各方中的实践整体性, 进而使效用得以有效增进。统筹护理的具体措施是: (1) 护理人员对特需病房进行巡视时, 应注意交班报告及相应的护理记录, 且实施各种有效的治疗及护理对策, 对本班工作的重点进行明确, 尽量做到针对各个患者采取各种有效的护理方法[2]。 (2) 根据统筹方法对想拥有的护理工作进行安排, 进而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处理。尤其是在患者注射治疗过程中时, 同时进行几项工作不但可以使治疗时间得到相应的缩短, 而且可以使消毒效果切实落实。 (3) 护理人员在开展统筹护理时, 一定要加强整个特需病房中输液巡视工作, 对整个病房输液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 对于各个患者的呼叫, 应有目的、有计划的将其换液瓶及其他操作完成。接收新的患者时, 应参照患者病情轻重的程度, 对其进行合理安排, 并进行相应的护理服务, 最终使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得到相应的提升[3]。

1.3 观察对象

实施相应的护理服务之后, 采用本院自制的问卷调查表统计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情况, 实行打分制:≥85分为非常满意;60~85分为满意;<60分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通过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以及处理本组研究数据, 通过 (±s) 代表一般资料, 通过卡方检验组间计数资料的对比, 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 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 具备统计学意义以P<0.05表示。

2 结果

研究结果发现, 研究组患者经护理后, 其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存在着绝对的优势, 比较差异较为显著 (P<0.05) , 详情如表1所示。

[n (%) ]

3 讨论

在特需病房护理工作中, 给予患者统筹护理方法及常规护理均可取得较好的护理效果, 但是二者相比, 统筹护理方法的护理效果更加明显。常规护理虽然有一定的护理效果, 但是在常规护理中, 护理工作人员没有合理的对相关工作进行分配, 护理工作人员无法对其工作时间进行有效的利用, 且不能给予患者进行全面的帮助、护理服务, 其护理满意率也没有采用统筹方法进行护理的效率高。而统筹护理方法能够使护理人员的时间得到相应的节约, 使整体护理效率得到提升;使患者得到更加充足的照顾。而且统筹护理方法不但能够有效、高效的对整个护理服务工作进行安排, 且还可以给患者提供一个比较理想的治疗、护理环境, 进而使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得到提升[4]。

将统筹护理方法应用在特需并发中可以使原有的护理服务模式得到转变;在原来的常规护理中, 因为护理工作人员自身素质较低, 所以其护理效果并不明显。但是统筹护理方法能够有效调整该护理模式, 可以对零碎的、繁琐的、复杂的护理工作进行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的统筹安排。进而使护理人员更加了解特需病房中应该注意的相关事项, 做好特需病房中的护理工作[5]。另外, 统筹方法可以使护理人员的自我认同感得到提升;采用统筹护理的方法对特需病房中的患者进行护理服务能够使工作任务更快速、更高效的按质按量完成, 且还可以提升患者满意度, 进而使护理工作人员的自我价值得到提升。在传统的常规护理服务模式中, 因为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经常会受挫, 且护理人员的工作无法得到患者的认可, 所以护理人员的自信心就会慢慢受到挫伤, 其工作积极性及会降低, 因而护理效率也就会大大降低[6]。但是, 在实施统筹护理时, 对护理人员的要求比较高, 要求护理人员必须拥有专业的护理服务水平、团结精神、责任感, 且必须用心参与到护理工作中, 进而才可以达到比较理想的护理效果。而且还要求护理工作人员开展护理服务工作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工作重点, 对于自己的工作安排一定要十分明确, 护理工作人员不可以擅自离职, 护理工作人员只有将这些要求做好才能使特需病房中的护理工作顺利进行[7]。

总而言之, 对比分析特需病房中的常规护理及统筹护理方法的实施效果后发现, 统筹护理方法的护理满意率显著较高, 其效果较为明显, 而且可以使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得到不断的提升, 得到患者及其家属的认可、好评、重视[8]。因此, 将统筹护理方法应用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具有一定的意义, 可以不断的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飞.统筹护理方法和常规护理在特需病房中的护理效果对比研究[J].医学美学美容 (中旬刊) , 2014, 77 (11) :520-521.

[2]杜旭.护理层级管理在提高特需病房护理服务质量中的作用探讨[J].吉林医学, 2014, 23 (24) :354-355.

[3]魏宁.眼科特需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3, 65 (2) :247-248.

[4]赵巧红, 练桂英, 李秀雄.优化服务路径在提高特需病房护理质量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 2012, 27 (3) :898-899.

[5]程燕冰.特需病房护理中个性化护理与特色服务的应用[J].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3, 54 (12) :654-655.

[6]张行.特需病房护理人员工作的质性分析[J].健康之路, 2013, 43 (12) :543-545.

[7]黄雪霞.特需病房护理中优化护理路径的临床价值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3, 45 (12) :658-650.

[8]夏秋香, 李利.在特需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的实践与体会[J].当代护士 (专科版) , 2012, 45 (4) :654-657.

糖尿病足护理干预 篇2

糖尿病足是威胁糖尿病患者的严重糖尿病并发症,截肢率和死亡率非常高,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避免糖尿病足发生,精心的护理治疗及糖尿病健康教育可以增强患者对治疗的顺从性,提高糖尿病足的治愈率,减轻患者的身心痛苦,把糖尿病防治的主动权交给患者自己,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从而消除足部隐患,预防糖尿病足的复发,降低截肢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资料与方法

对通辽经济开发区50岁以上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其中糖尿病患者108例,男59例、女49例,并发糖尿病足10例,医护人员对这10例糖尿病足患者进行精心治疗,护理和健康指导,使10例患者均得到治愈。

糖尿病足主要是由于糖尿病的血管病变、神经病变引起下肢血液循环不足、缺血、溃疡、坏死甚至并发感染的一种足部病变,而感染则会使糖尿病加重,导致恶性循环,致使糖尿病患者截肢致残。临床表现有下肢麻木和疼痛、双足痛、温、触觉障碍,受伤后足部易破溃,抗感染力下降,伤口愈合慢,容易形成坏疽,导致无法愈合而截肢致残。因此,必须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消除足部隐患,降低截肢致残率。对于糖尿患者来说,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来保护其足部不受到所有相关的伤害是非常重要的。

定期检查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消除已知的危险因素:①既往有足溃疡史(与从事职业密切相关)。②周围神经病变和自主神经病变(足部麻木、触觉或痛觉减退或消失、足部发热、皮肤无汗、肌肉萎缩、腹泻、便秘、心动过速);或缺血性血管病变(运动引起的腓肠肌疼痛或足部发凉)。③周围血管病变(足部发凉、足背动脉搏动消失)。④糖尿病的其他慢性并发症(严重肾脏病变,特别是肾功能衰竭以及视力严重减退或失明)。⑤足部畸形(如鹰爪足、压力点的皮肤增厚、夏柯关节病)和胼胝。⑥个人因素(肥胖、吸烟、酗酒、社会经济条件差、独居生活的老人、糖尿病知识缺乏和不能进行有效的足保护)。⑦鞋袜不合适。

严格控制血糖,加强血糖监测:血糖应控制在餐前160~180mg/dl,餐后200mg/dl,如果血糖控制不好,会导致身体抵抗力变差,较易感染,所以应通过以下方法控制好血糖。①药物治疗:药物治疗通常分为四大类,即黄脲类、双胍类药、a糖苷酶抑制剂和胰岛素增敏剂。科学的综合治疗,有利于糖尿病的控制。1型糖尿病患者须坚持每天注射胰岛素,才能保证健康的生活。2型糖尿病患者在口服降糖药物无法继续保持良好的血糖控制,出现急、慢性并发症,应激状况或糖尿病病情加重时,胰岛素是最有效的治疗。②饮食疗法:任何一种类型的糖尿病,任何一位糖尿病患者,在一生中都需要进行糖尿病的饮食治疗。合理的选择膳食,把握食物的量,安排好进餐时间,并定期监测血糖,根据血糖水平及时调整饮食,保持健康的心态来实现积极、自由、正常的人生。糖尿病足患者饮食要注意控制总热量,建立合理饮食结构。均衡营养,合理控制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的比例。定食定量、少食多餐,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体重。高纤维饮食,利于控制血糖、减肥和通便。饮食清淡,低脂少油,少糖少盐。适量饮酒,坚决戒烟。③运动疗法:运动可以改善葡萄糖的利用,可以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保持正常体重,有利于糖尿病的病情控制。但运动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根据年龄、身体条件和不同的病情采取适当的运动。运动时应注意:不要在胰岛素或者口服降糖药作用高峰时进行运动。热身以及慢慢结束可以帮助免受运动损伤,并常检查足部。如果条件允许,运动前后注意监测血糖变化。注意常饮水。④糖尿病教育: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宣教,重视患者的情绪反应,向患者说明积极的生活态度对疾病康复的重要性,认识糖尿病是一终身性疾病[1],但绝非不治之症。⑤血糖的监测:坚持长期糖尿病监测,了解自己的病程,掌控糖尿病治疗的主动权,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是很有效的,可定制专门的糖尿病监测日记,动态记录。定期与保健医生联系,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指导患者进行足部护理:由于神经性病变会导致恶劣的后果,就要每天严格地观察双足,当一个糖尿病患者采取了必要的保护措施和足部护理方法,就能减少患严重足部疾病的危险。①每天睡前用温水(最好是38℃左右)浸泡双脚15~20分钟,检查双足是否有水疱、伤口、划痕等,并检查脚趾之间,仔细擦干。②注意保暖,尤其是在冬天,要穿棉袜、棉鞋,患者洗脚要先下手,后下脚,手是敏感的,而腳对热已经不敏感了。③购买新鞋新袜时,一定要宽松、舒适,避免过紧,最好能穿专门为糖尿病患者设计的“糖尿病治疗鞋”,其内衬柔软平滑,鞋头空间大,鞋底衬垫可以分散压力,能避免局部皮肤组织承受巨大压力,防止溃疡的发生。④剪脚趾甲时,不能剪得太秃,剪刀要平着剪,不能往里剪,以免合并甲沟炎,易感染也不容易好。对于易于干燥的脚,可使用薄薄的一层润滑油脂,例如婴幼儿润肤露。⑤避免在脚边使用电暖气、热水袋等,以免烫伤。⑥不要随意修剪脚上的鸡眼或结痂,应该找医生,糖尿患者脚的任何问题都应慎重,否则后果严重。⑦糖尿病患者每晚临睡前都应自查脚底,如果已发生足部溃疡时,应上医院进行治疗,可先用2% PVP液消毒局部皮肤,然后用红外线照射15~20分钟,再涂上面得邦软膏和珍珠粉少许,最后用无菌纱布包扎,2次/日。

参考文献

护理统筹干预 篇3

1.1 工作的繁杂性

护理工作严谨细致, 却又复杂多变。

1.2 工作的计划性

部分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对具体事情缺乏计划性, 没有明确目标及具体行为措施。工作拖拉、办事草率、缺乏灵活、有效运用时间的技巧。

1.3 突发事件

在护理工作中有太多的突发事件。护理人员时间经常被不在计划内的随机突发事件所占有, 如意外事故导致多人受伤需及时救治;集体食物中毒;突发疫情等等, 护理人员不仅要完成本班的工作之外, 还要处理好突发的事件。这些因素都会影响护理人员对时间的管理。

1.4 体力消耗

紧张繁重的护理工作, 通常使护理人员精疲力尽, 劳累不堪, 从而影响对时间的安排和使用。

2 时间管理的技巧

2.1 做统筹计划

对每天或本班的工作有一个统筹安排, 确定先做哪项再做哪项工作, 使工作准确有序的完成。例如:首先要熟悉各班职责, 严格交接班, 对本班的工作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然后制定工作计划, 工作内容太繁杂时, 可把工作计划逐项列在纸上, 每完成一项时划上记号, 这样可避免疏漏, 确保工作准确、高效、有序的完成。在工作中, 护理人员, 应尽可能按时完成当班工作, 避免拖拉, 以免重要的治疗被拖延, 影响患者康复。

2.2 处理好突发事件

护理人员除了对本班的工作有一个合理的安排之外, 工作中还要随时做好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准备, 比如, 各种抢救药品、仪器处于完好备用状态, 迎接新患者的床单位要准备妥当等, 以免突发事件时慌乱而耽误抢救时间, 也影响自己工作的效率。

2.3 增强体质

护理人员要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态, 合理安排时间, 节约体力才能完成好繁杂的护理工作。

3 工作体会

通过对临床新老护理人员的临床观察发现, 有经验的护士要比新来的护士工作效率高, 这不仅是因为有经验的护士, 业务熟练, 更重要的是她们更懂得去合理安排时间, 工作忙而不乱, 新来的护理人员往往缺乏灵活、有效运用时间的技巧, 做事没有逻辑, 导致工作经常不能按时完成。因此, 在繁杂琐碎的护理工作中一定要学会科学安排时间, 使工作准确有序的进行, 才能确保护理工作高效的完成。使患者得到及时治疗, 早日恢复健康。

摘要:现在医学的快速发展及严峻的医疗环境对护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1], 护理工作的繁杂琐碎以及护士资源的配备不足, 要求临床护士必须具备更高的业务素质及敏捷的应变能力, 在繁杂的护理工作中, 确保工作准确高效的完成, 统筹安排时间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统筹安排时间,护理,计划性,管理

参考文献

护理统筹干预 篇4

(昆明市延安医院云南昆明650051)【摘要】目的 探讨运用护理干预指导痛风患者日常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根据患者的病情,运用护理干预方法科学指导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我科收治的33例痛风患者的日常治疗护理工作,使该33例痛风患者减少了痛风的复发,提高了生活质量。结论 作为护理人员,针对不同的对象运用护理干预法给予患者及家属长期而连续性的、有针对性的日常护理指导,用丰富的专业知识, 娴熟的护理技能, 主动与患者及家属交流沟通,使患者从心里明白痛风与饮食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主动自觉的参与饮食调养和控制,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来预防痛风的发生,遵医嘱服用药物,接受正规的治疗及定期复诊,能有效的减少痛风的复发。通过护理干预指导患者的日常护理能有效管理好痛风患者,不断提高痛风患者的生活质量,对痛风的诊治预防有重要意义。【关键词】护理干预; 痛风; 日常护理【中图分类号】R25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292-01 痛风是一种古老的代谢性疾病,早在几百年前就有医学文献记载。1679年荷兰科学家首次发现人体关节有尿酸晶体(尿酸盐沉淀物),病根所在及嘌呤紊乱[1]。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痛风的发病率日渐增高,主要见于中老年男性,逐渐成为与现代经济发展和有密切关系的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难以根治,易复发[2]。我科自2009年以来住院的痛风患者,根据患者的病情,运用护理干预方法科学指导日常治疗护理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选自我科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33例痛风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8~65岁,其中29例以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入院,足第一跖趾关节炎18例,跗骨关节炎9例,踝关节炎2例。4例以趾骨关节痛风石结节入院。33例患者实验室检查,血尿酸增高29例;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增高有31例;肾功能损害(血肌酐、尿素氮升高)3例;尿液pH值均小于或等于5.0~5.6。2.方法:根据患者的病情,运用护理干预方法科学指导33例痛风患者日常治疗护理工作。2.1心理疏导:由于痛风常以急性关节炎症状,夜间突然发作剧烈,以红、肿、热、痛开始,72 h达到顶峰,患部疼痛难忍,被迫制动导致运动受限,患者常表现出焦虑不安,情绪郁闷。我们应关心体贴患者,使他们感受被关怀的温暖。并根据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指导和帮助患者正确对待疾病,告诉患者该病通过正确的饮食方式、积极治療是可以治疗和防止该疾病复发的。同时取得家属积极配合,使病人情绪稳定,减轻思想上的苦闷,避免过度劳累、紧张而加重病情。以达到预期疗效。2.2 饮食指导:(1)饮食宣教:采用多种形式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说明饮食的宜忌,讲解各种食物中嘌呤的含量,指导患者制定合理的食谱,强调调整饮食结构是预防痛风发作的重要环节。(2)严格掌握饮食原则,减少血尿酸来源,促进血尿酸排泄,限制食物中嘌呤的摄入[3]。1) 控制蛋白质供给。可根据体重按照比例来摄取。1kg体重应摄取0.8~1g的蛋白质,全天在40~65g,以植物蛋白为主,动物蛋白可选用牛奶、蛋类,因牛奶、鸡蛋无细胞结构,不含核蛋白,可在蛋白质供给允许范围内选用,如果是瘦肉、鸡鸭肉等,应该煮沸后去汤食用,避免吃炖肉和卤肉[3]。2)节制饮食,控制体重,可有效控制高尿酸血症。最好能低于理想体重10%~15%,但减轻体重应循序渐进,以每月减1kg为宜,否则容易导致酮症或痛风急性发作[3]。3)制定膳食卡,限制嘌呤的摄入,尽量减少外源性核蛋白摄入(如海鲜、动物内脏、菠菜、菌类制品、豆制品、花生等),以降低血尿酸含量,减少尿酸盐在人体内的沉积,从源头防止或减轻痛风急性发作[4]。正常人膳食中每日可供嘌呤600~1000mg,痛风患者每日应控制在150mg以下[3]。在急性期、缓解期禁食含嘌呤高的食物如动物的内脏,浓肉汤、海鱼及各种酒类。可增加人体碱性食物摄取,如牛奶及奶制品、蛋类、咖啡、巧克力、米、面、玉米、马铃薯,各种蔬菜、水果等,从而有效降低血清尿酸浓度,增加尿酸在尿中的可溶性,促进尿酸排泄[4]。4)鼓励多饮水。 饮水量每日在3000 mL以上,使24h尿量保持在2000 mL以上,以促进尿酸的排泄[2]。2.3运动指导。 运动疗法可以预防痛风的发作,减少内脏脂肪,减少胰岛素抵抗性[3],运动量一般以中等运动量为宜。运动种类以散步、骑自行车、游泳、小运动量健身运动等耗氧量大的有氧运动为好,以出微汗为度,避免剧烈运动使有氧运动转为无氧运动,使代谢产物乳酸增加,组织耗氧量增加,诱发痛风复发。2.4生活起居指导。指导患者起居有常,不可过劳,防止受寒过劳,注意双足的保温,易发部位不要裸露,不可风吹、湿冷等。穿保暖、宽松适度的鞋,少走路避免损伤[5]。2.5指导合理用药。严禁盲目用药或擅自用药,尤其是阿司匹林、青霉素、利尿药等,这类药物有抑制肾小管排泄尿酸的副作用,而高尿酸常使痛风发作,引起脏器器质性病变,甚至痛风性肾病肾衰等[5]。在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给予非甾体抗炎药物或秋水仙碱,以消炎镇痛。当关节疼痛缓解后,给予别嘌呤醇0.1g每日3次或立加利仙50mg每日1次,以抑制尿酸的生成或促进尿酸的排泄,同时给予碳酸氢钠,以碱化尿液,促进尿酸的排泄[6]。2.6定期复诊。痛风患者常在治疗后关节红、肿、热、痛,行走困难等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就自以为该病已痊愈,放弃复诊。实际上症状、体征虽消失,但血中尿酸仍持续高位,如果不经正规治疗,血中尿酸不降自正常随时都有发作的可能,长期下去就会对心脏、肾脏等多脏器功能造成损害。因此,要告诫患者定期复诊[2]。二、结果33例患者通过护理干预方法,根据患者的病情,科学指导其日常治疗护理后,关节疼痛症状全部缓解,血尿酸、ESR、CRP降至正常,3例血肌酐、尿素氮增高的患者其肾功能也恢复正常。三、讨论痛风由于是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一组慢性疾病,其特点为高尿酸血症及由此而引起的反复发作性痛风性急性关节炎、痛风石沉积、痛风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常累及肾脏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肾结石[7]。

痛风发病率随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升高,有研究表明,痛风常与某些心血管疾病、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并发,痛风是上述疾病的危险因素[8]。而人们对痛风的知识知晓较少,常在日常生活和预防诊治上进入许多误区。因此,通过护理干预指导患者的日常护理对痛风的诊治预防有重要意义。预防痛风的发生,减少痛风的复发是护理干预的主要目标。作为护理人员,我们需要用医学知识正确的评估痛风患者的临床症状, 分析导致疾病发生的诸多因素, 并针对不同的对象运用护理干预法给予患者及家属长期而连续性的、有针对性的日常护理指导,用我们丰富的专业知识, 娴熟的护理技能, 主动与患者及家属交流沟通,使患者从心里明白痛风与饮食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控制体重、适量运动、戒酒戒烟和心理平衡可有效降低痛风的复发,主动自觉的参与饮食调养和控制,遵医嘱服用药物,接受正规的治疗及定期复诊。才能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管理好痛风患者,不断提高痛风患者的生活质量达到预防痛风的发生,减少痛风的复发这一护理干预的主要目标。参考文献[1]黄力拉,朱刚劲,李丽影.门诊痛风患者的护理体会[J]. 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9,6,(23)[2]杨艳芬.痛风患者的社区生活干预与护理体会[J]. 中国健康月刊学术版.2011,4:95-96[3]张凤玲.痛风患者的饮食护理[J]. 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10,5,(7):416[4]张海霞,胡少华,曾中州.痛风患者的日常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0,7(1) :96[5]裴月辉;杨筑春.痛风病的护理体会[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5[6]王敬联,陶杰梅,宁晓然,田溢轻.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与护理[J]. 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3,(7):607[7]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十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606,2364 [8]IwataniM,WasadaT,JwamotoY,et al.Insulin sensitizer and urate metabolism.Nippon Rinsho,2000,58:430-434.

护理统筹干预 篇5

【关键词】肺炎病人;护理干预;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編号】1007-8231(2011)10-1749-02肺炎是肺实质(包括人体的终末气道以及肺泡腔等部位)的炎症。肺炎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而且在我国的发病率极高,在各类患者的疾病死亡原因中占第5位。肺炎的发病率以及病死率高,主要和下列因素相关:病原学诊断困难、病原体的变迁、易感人群的结构改变、肺炎病人的发病机率增高、使用不合理的抗生素导致细菌的耐药性增强、人群的贫困化加剧等原因。现回顾分析92例肺炎患者的护理经验,将肺炎疾病的护理干预以及观察效果做出总结,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92例肺炎患者中,男性患者46例,女性患者46例,患者年龄在22岁~8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7±2岁,其中,大于60岁的患者55例,占59.8%。肺炎患者的最短住院时间为6天,最长住院时间为70天,平均住院时间为35天。42例患者患有基础疾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肝病等疾病),20例患者同时患有2种以上疾病。

1.2护理方法

1.2.1饮食护理:对于肺炎患者的饮食要注意调节,首先,患者要尽量多饮水,而且吃易消化的食物,利于湿化痰液,达到及时排痰的目的。其次,肺炎患者常常伴有高热,患者的机体消耗大,故应该进食高能量,高蛋白而且易消化的食物,最后,应该适当吃些水果,增加患者体内的水分以及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c的含量。维生素c能增强患者的抵抗力,而维生素A则有利于保护患者的呼吸道粘膜。

1.2.2心理护理:疾病的发生以及恶化,都和人的心理状态有密切关系。肺炎应避免过度焦虑、忧郁、紧张等因素的刺激,努力保持乐观地情绪,保持战胜疾病的信心。护理人员应该鼓励患者树立信心。并且,结合患者的失落、自卑和自我封闭等心理,耐心讲解疾病与负性情绪的关系,比如不良的心理状态会激发身心疾病发生,并引起恶性循环,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鼓励患者寻找生活的乐趣。如果患者心里憋闷,护理人员还应该给患者提供场所,供应书报或者漫画等,让患者忘记院期间的烦恼及痛苦。另外,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控制情绪,并自我调节。患者要对疾病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适应角色的改变,抛弃一切不利于身体健康恢复的心理状态。总之,要进行多方面的心理干预,减轻并消除患者的致病心理因素,有效防止疾病恶性循环,以此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患者、患者家庭和社会负担,充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2.3 临床护理 :肺炎患者往往伴有多种类型的疾病,使用的药品种较多,并且输液量比较多,输液时间也比较长,这要求护理人员在输液时,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调节输液的速度,以免诱发患者的心衰以及肺水肿。在进行输液前,要询问患者时候有过敏史以及禁忌证等。如果患者有过敏体质,那么,在对患者用药时,还应该注意观察。对糖尿病患者应该禁用葡萄糖输液,对于患有严重心脏病以及肾病的患者,尽量少用或者不用盐水来输液等等。而且,在输液过程中,护理人员要防止输液的针头脱出,血液回流等问题,一经发现,及时处理。另一方面,吸氧对患者的肺、脾、脑、肝、肾等器官的衰老和发病都能起到延缓作用,这样可以减少并推迟患者的发病,对患有哮喘、肺气肿、慢性气管炎等疾病的,吸氧能提高患者的血氧饱和度,进而缓解患者痛苦。最后,多数患者表现为咳嗽无力等症状,往往是因为痰液粘稠,排痰困难,进而加重感染。口服、静脉补水能有效是稀化痰液,使用去痰剂或者超声雾化也能促进排痰。

1.2.4出院指导:嘱咐患者饮食以清淡食物为主,吃易消化高蛋白的食品,并且合理安排患者一日三餐,增加营养。而且,肺炎患者要少吃凉食,少吃刺激性食物以及一些油性大难消化的食物。肺炎患者要居室环境保持在l8~25℃之间,适当通风,在控制室内温度的同时,还应保持室内环境的整洁,空气的流通以及湿度的调节。其次,建议肺炎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适当进行锻炼,并逐渐增加每日的运动量。患者患肺炎后,机体内部各脏器的功能要逐渐恢复,因此,逐渐增加患者的活动量。最后,肺炎患者要戒除吸烟的不良习惯,吸烟对人的呼吸道损伤巨大,会损伤患者的呼吸道细胞,并降低呼吸道的局部抵抗力。长期吸烟甚至会导致肺炎复发。

1.3疗效标准:患者治愈的评价标准: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胸片检查出肺部得片状阴影消失或者明显减轻。患者治疗有效的评价标准:患者的症状基本缓解,患者的肺片显示患者的肺部片状阴影较之前有所减轻。患者治疗无效的评价标准: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并不明显,患者体征无好转,胸片检查状况无好转。

2结果

本组92例患者中,治愈60(65.2%)例,有效22(23.9%)例,无效12(13%)例,总有效率较高,为78.2%。

3讨论

通过有效对肺炎患者进行护理,发现疾病的治疗效果有很大提升,值得广泛推广。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疾病的康复。肺炎疾病是当今的常见病以及多发病之一。患者常常因生理机能和各器官功能的衰退,进而导致免疫力以及抵抗力下降,进而容易患上肺炎。预防肺炎的发生就非常重要。每年的冬春两季,肺炎患者外出时应格外注意保暖,而且,在必要时还应注射相应的免疫制剂,增强肺炎患者自身的免疫能力。

与此同时,肺炎患者还要加强自身的体育锻炼,并增强自身的抵抗力。进行患者的康复护理时,应该保持护理室内通风条件良好,室内空气新鲜,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这样有利于减少患者感冒的机会,以此防止肺炎的复发。广大医疗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上呼吸道感染以及肺炎做出准确的诊断,仔细做好鉴别诊断工作,使肺炎患者尽早得到有效的治疗,进而提高肺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爱仙.高龄肺炎患者40例护理体会[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0,27(3):294.

[2]刘妍,何立平.密闭式吸痰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观察效果[J].护理研究,2006,20(6C):1619.

[3]李燕明,孙铁英,刘敏,吴东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研究[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0年03期

上一篇:中小幼英语师资下一篇:社区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