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优质护理干预

2024-10-03

全程优质护理干预(共10篇)

全程优质护理干预 篇1

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是指利用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挽救并维持尿毒症患者的生命, 透析尽管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 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但是也会产生许多并发症, 如电解质失衡、皮肤瘙痒、营养素损失、睡眠障碍等;而且透析治疗费用昂贵, 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对患者心理生理等影响极大[1]。目前多数患者于门诊血液透析治疗, 由于透析间期患者离开医院, 回归家庭或社会, 缺乏医护人员的督促, 治疗依从性差, 直接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或生活质量。我院通过全程优质护理服务, 提高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在我院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36例, 其中男21例, 女15例;年龄17岁~81岁;透析次数为每周1~3次, 每次透析时间为3 h~4 h。对开展优质护理前后患者维持血液透析的依从性进行对比研究。

1.2 方法

1.2.1 鉴别方法

采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依从性评价标准[2], 透析次数少于2~3次/周, 为对透析方案不依从;2次透析间期体重增长超过干体重3 kg为对饮食、水、盐控制不依从;未按时按量服药出现未被药物控制的临床症状, 如高血压、贫血等为对药物治疗不依从;血管通路护理不当为血管通路保护不依从;未选择一项有氧运动为运动不依从。

1.2.2 全程优质护理干预

1.2.2. 1 为患者提供温馨、舒适的透析环境

床单位整洁规范, 空气清新, 温度适宜;患者正前方安装电视, 发放健康教育手册, 使患者在透析治疗时不感觉时间漫长。配备病床可摇高, 设床挡, 使患者舒适自如。为防止交叉感染, 工作人员及透析患者进入透析室前更换拖鞋, 拖鞋定期消毒。患者使用的床单被套枕套等物品一人一用一更换, 每次透析结束对透析单元内的物体表面 (透析机、小桌、床头等) 及地面进行擦拭消毒。

1.2.2. 2 透析前护理

护士热情接待就诊患者, 对不能自理的患者协助其更换医院的病号服和拖鞋, 协助其称体重, 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合理安排透析床位, 利用透析期间的时间与患者真诚、耐心地进行交谈, 做好心理疏导, 使患者以轻松愉悦的心情接受血液透析治疗。对于初次透析患者, 除了热情接待, 还要向其介绍科室主任、护士长、主管医生、护士和透析室环境制度;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原理以及透析治疗的目的、时间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注意事项, 透析机性能等;指定更衣柜, 发放透析专用物品, 使患者消除陌生感和恐惧心理, 更快适应透析室环境。

1.2.2. 3 透析中护理

(1) 根据患者血管情况合理选择穿刺点, 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技术进行穿刺和护理, 穿刺成功后妥善固定, 协助患者处于舒适体位, 肢体下垫以软枕;告知患者如何活动带针的肢体, 可以避免穿刺部位血液外渗、脱针及可以有多大的活动量, 什么样的体位不影响透析治疗时的血液循环。在透析期间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 以消除其恐惧和紧张烦躁心理, 顺利接受透析治疗。 (2) 透析中观察:护士不间断巡视, 密切观察患者的全面情况, 对危重及老年人尤应关注, 发现异常及时询问并处理。观察穿刺点有无渗血, 穿刺针固定是否牢固, 透析器及管路内的血液颜色, 发现问题提前干预, 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3) 透析中生活护理:透析中部分患者需进食, 护理人员帮助患者摆好床头桌, 对能自理者将食物放置于易取处;对不能自理者由护理人员帮助进食。需大小便者由护理人员协助在床上排便并清理卫生, 同时注意保护患者隐私。 (4) 健康教育指导:护士在操作过程中热情询问上次透析时间、患者近期病情情况、饮食情况、体重控制情况, 关心体贴患者, 用温和的态度及语言对每位患者存在的不同问题进行健康宣教, 使之感受到医务人员的关爱和普及规律透析的重要性。

1.2.2. 4 透析后的护理

(1) 改进工作流程, 由开放式回血改为密闭式回血, 减少污染环节, 提高治疗安全性。治疗结束后测血压正常扶患者坐起, 无不适后协助患者穿衣穿鞋。 (2) 健康宣教, 定期对透析患者讲解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知识, 使患者了解患病的病因、预后、透析治疗中并发症的预防、不同血管通路的患者治疗结束后在家休养的注意事项, 必要时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并告知患者尽量减少外出, 避免到公共场所, 不与感染者接触, 保持皮肤、口腔清洁及大便通畅, 控制情绪, 保持乐观心态, 规律透析, 按时服药, 严格控制饮食和体重, 适量运动与自我防护知识等。 (3) 对家属的宣教, 家庭是患者的精神支柱, 家属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 因此, 指导患者家属多接触患者, 积极鼓励患者, 使患者得到家庭给予的强大支持, 利于病情稳定。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让患者感受亲人的可贵, 生活的美好, 树立积极与病魔斗争的信心。

1.3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见表1。

3 讨论

治疗依从性是指患者在就医后其行为与临床医嘱的符合程度, 即遵循医嘱的行为活动[3]。影响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因素主要有:一方面患者自控能力差, 生活随意, 对疾病缺乏了解和信心;另外大量研究表明, 求医条件、健康信念、透析知识、家庭和社会支持与患者治疗依从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4]。采用优质护理干预服务满足了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患者的基本需求, 舒适安静的治疗环境, 熟练的穿刺技术, 优质的护理服务和医患之间的感情沟通, 起到了良好的护理效果, 拉近了护患关系, 使患者真正感受到亲人般的关怀, 以及家庭和社会的理解与支持, 从而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 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同时降低了透析并发症发生率。

摘要:目的 分析优质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36例患者开展全程优质护理干预, 对优质护理开展前后的维持性血液透析依从性进行调查和比较。结果 患者依从性比较有显著差异 (P<0.05) 。结论 全程优质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降低并发症。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依从性,优质护理,影响

参考文献

[1]阳康丽.10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 2010, 7 (19) :133-134.

[2]孙秀伟, 王世相, 勒清, 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依从性相关因素与分析[J].现代护理, 2007, 13 (7) :607-608.

[3]李向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现代护理, 2008, 14 (4) :449-451.

[4]陆再英, 钟南山.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549.

全程优质护理干预 篇2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320

分娩对于产妇来说是一个必须经历的心理过程,对于我们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国家来说,多数的产妇都是初产的女性,临床分娩过程常见的焦虑、恐惧、抑郁等心理状况,尤其是产妇由于害怕疼痛而存在的精神紧张导致出血、难产等不良反应。因此,越来越多的产妇希望能在温馨安全的环境中,在完全无痛或减轻疼痛的情况下完成分娩[1]。我科借鉴其他同行的经验基础上,探讨实施了“以产妇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产科全程护理模式。通过产科全程护理模式的开展,增强了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使产科护理质量得以提高。现将这种护理模式具体实施方法介绍如下。

全程护理方法

具体方案:随着自然分娩的数量逐年下降,转变传统护理模式势在必行。坚持以产妇为中心,将产前、产时、产后的护理工作视为一个整体,把产房护理工作向两端延伸。采取产前助产士及时与产妇沟通,建立良好信任关系,了解其对分娩方式的选择及态度;入院时实施健康宣教,采取必要的心理疏导方式,以减轻产妇对分娩的紧张情绪;产时亲自陪护助产,以缓解产妇的恐惧感;产后亲自指导母乳喂养,护理母婴完成产后康复直至出院,出院后定时段电话回访的全程护理模式。

具体实施过程:①实施过程:产妇入院后由当班助产士主动接诊并作为该产妇的责任助产士,主动介绍病房环境,使其尽快熟悉住院环境,做好与产妇的沟通,了解其对分娩方式的选择及态度,根据产妇的具体情况,向其分析两种不同分娩方式的利弊,倡导和鼓励正常产妇选择自然分娩;采用必要的心理疏导方式缓解产妇对自然分娩疼痛的恐惧感,向产妇讲解产程全程护理模式的规范,让产妇熟悉正常分娩的过程及情况,克服产妇的紧张情绪及恐惧感,使其树立靠自己力量来完成整个分娩过程的信心,提升产妇对自然分娩的幸福感;视具体情况为产妇进行乳房护理。同时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前健康宣教工作,如采用集体授课,图片、多媒体演示产程,产程呼吸训练及哺乳姿势实习操作等,使产妇熟悉正常分娩。讲清正常分娩过程及注意事项,母乳喂养的好處,提高产妇对正常分娩和母乳喂养的认知水平,作好迎接分娩和哺乳的心理准备。产时责任助产士亲自陪护上台助产,提示产妇按照住院时的宣教内容科学分娩,减轻产妇的精神紧张和疼痛感。胎儿娩出清理呼吸道后,即刻将新生儿裸体趴在妈妈胸前行皮肤接触30分钟。剖宫产产妇清醒者在手术室内进行,麻醉未清醒的产妇回病房后立即进行皮肤接触,在接触的同时协助新生儿有效吸吮母亲乳头。产后1小时再次帮助新生儿早开奶,巩固吸吮反射促进早泌乳[2]。以后实行母婴24小时同室,在产妇得到休息后再次到床旁指导哺乳。进行母婴康复指导,与母亲一起为婴儿进行抚触按摩。协助并鼓励产妇在分娩后头2天努力增加哺乳次数,按需哺乳和夜间哺乳,教会产妇乳房按摩及母乳喂养的技巧。产后2小时督促产妇自解小便,按摩子宫,检查阴道出血情况,观察血压并及时进食保暖。在责任区域病房内带领产妇做产后健身操,根据每一位产妇的实际情况适时做好出院指导及电话回访告知工作。在产妇出院后,由责任助产士电话跟踪回访至新生儿满月,解决产妇在家庭康复护理中遇到的问题。②与传统方法的区别:产房白班固定一位经验丰富的助产士,准备消毒物品,及时清理补充用物,保证用物齐全,急救物品处于备用状态,同时做好空气、器械的消毒监测。协助产妇分娩时的工作。夜班助产士坚守岗位,产妇宫口开大3cm进待产室,助产士按上述具体方法一直陪护至分娩后2小时送回病房。相比较传统护理病房的产妇,虽然也同时享有产前、产时、产后各种宣传及母乳喂养知识技巧的指导,区别在于把产妇的护理工作分阶段由不同护理人员完成变为由一名经验丰富的责任助产士全程指导,既增加了产妇的信心,又能使责任清晰明确,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减少产妇与护理人员沟通不一致造成的不必要的失误。

结果

住院分娩人数增加,要求自然分娩人数逐年上升,剖宫产率呈下降趋势。结果见表1。

讨论

有利于病情病理过程的早发现早处理:及早发现并预防胎儿宫内窘迫,及时处理头位难产,减少新生儿窒息发生,有效预防产妇产后出血等并发症,做到了专人专护产妇从住院到分娩出院的整个过程。

有利于开展早接触母乳喂养:早吸吮促进产妇早泌乳、充分泌乳,提高纯母乳喂养率,有效的早吸吮早开奶,使新生儿早得到满足。

有利于产妇心情的调整:产妇生产后,在抚摸婴儿的过程中,可以排遣苦闷,放松紧张的神经,有利于产妇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帮助她顺利度过人生中的这个重要阶段,防止产后抑郁症的发生。产妇在护士协助指导下能进行护理婴儿、哺乳、更换尿布、正确对婴儿抚触等日常生活,能促使其转入母亲新角色,接纳新生儿,承担起产后责任。

有利于产妇的迅速康复:产后的康复指导,对于产妇的产后康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使产妇在心理山能够感受到医院的关怀,同时也能够在科学的方法指导下积极做好自身康复工作。

产程全程护理干预模式是在分娩过程中持续地给产妇生理上、心理上、情感

上的支持,有助于减轻产妇的心理压力,消除焦虑、恐惧的情绪,使分娩时疼痛程度明显改善[3]。对产妇而言具有专一性,针对性;就护理工作而言,具有有序性,连贯性。促使该模式的操作者——助产士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增加工作责任心,努力克服和纠正不正确的护理模式,保证产科护理模式更好持续地开展,不断提升产科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小荷,张瑜,陈淑芳.产程中笑气吸入与全程助产责任制护理的临床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04,19(8):709.

2 庄依亮.现代产科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120.

3 何明娇,李耘,赖雪梅,等.陪伴分娩的临床观察与分析[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5):24.

全程优质护理干预 篇3

关键词:新生儿,全程优质护理,护理效果

新生儿指从出生后脐带结扎到足28的活产婴儿。良好的育儿刺激有助于新生儿脑部结构及功能的发育[1]。本次研究着重分析全程优质护理模式的护理效果,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3 年3 月-2014 年2 月收治健康新生儿140 例, 孕周37~41 周, 平均 (38.5±2.5) 周;分娩方式顺产58 例, 剖宫产82 例;男婴72 例, 女婴68 例;出生时Apgar评分8~10分, 平均 (9.2±1.3分;体重2 700~4 200 g, 平均 (3 260±550) g;出生后日龄8~28 d, 平均 (16.5±4.5) d;出生后经母乳喂养108 例, 人工喂养32 例;所有新生儿均排除胎膜早破、严重窒息、酸中毒、抽搐发绀、感染、新生儿溶血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妊娠合并症等高危因素。母亲无用药史及输血史。将140 例健康新生儿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 每组70 例。两组新生儿的胎龄、分娩方式、性别、出生时阿氏评分、体重、日龄、喂养方式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方法:对照组新生儿给予常规护理, 护理组新生儿给予全程优质护理, 具体措施:①营造优质护理的工作氛围:主要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展示、宣传, 比如科室橱窗、护理简报、组织护理人员定期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学习交流会等。设立护理质量监督管理考核机构, 合理安排护理人员的工作, 减少工作交接次数及护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②新生儿母亲的护理:a.护理人员协助临产的母亲做好角色转换, 促进亲子关系的建立。产妇所在的病室要经常通风, 设置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告知产妇其新生儿的查体结果, 普及母乳喂养的相关知识, 鼓励母亲母乳喂养, 参与更换尿垫, 多与新生儿面对面注视、触摸、拥抱等。尤其是初产妇多缺乏护理知识, 而且带有较重的心理负担, 护士要对其做好心理疏导, 多沟通交流, 帮其树立照顾新生儿的信心。b.指导正确抱新生儿的姿势, 从床上或抱毯上将宝宝抱起后要让他感觉到舒服, 正确的手势非常重要, 尤其是注意手的位置能起到稳定支撑的作用。错误的姿势是夹着腋窝抱起来, 这样会让新生儿感觉不舒服, 因无法支撑住还很软的头颈部, 可能造成颈部受伤。③新生儿全程优质护理措施:a.观察新生儿大小便, 观察新生儿排出胎便的时间、次数、胎便的性状等。注意少量多餐, 增加饮水量, 促进肠蠕动后排出大小便, 必要的时候可用手掌轻轻地按摩新生儿的腹部, 尽量促使胎便在24 h内排出干净, 以增加喂养量。b.体位护理:其目的是保证新生儿身体的舒适度, 也能促进新生儿自我行为控制和自我安抚, 增强新生儿的安全感。其头部位置以侧卧与平卧交替更换, 新生儿使用的床单要洁净、舒适、柔软, 枕头要使用软枕, 必要时可为其戴上护套避免抓伤面部。c.检测胆红素:出生后从第1 天开始, 每天在同一时间点经皮检测胆红素指标, 检测时为避免新生儿眼部受到红外线刺激, 一定要用单手遮盖新生儿双眼, 每次采样主要选额头和前胸部两个部位, 为保证指标的精确性, 需取两次监测值的平均值并做好记录。若胆红素值偏高, 须立即抽取静脉血送实验室做生化检测, 对比两种检测方式, 密切观察新生儿的精神状态及全身皮肤变化。d.新生儿床边护理:主要包括洗浴护理、脐带护理、抚触护理。出生24 h内重点观察脐带有无渗血、脐周有无异味、皮肤有无变化。定时结扎脐带和更换脐带绷带, 用棉签蘸取75%的酒精经顺时针方向擦拭、消毒, 清除脐带脐轮之间的分泌物, 避免脐带发生感染;每日定时为新生儿洗浴;洗浴后或喂奶后1 h可对新生儿进行一对一的抚触按摩护理, 力度要适宜, 动作要轻柔, 操作的同时要让新生儿母亲参与实际学习, 以便于出院后母亲能正确为新生儿实施抚触护理。其目的是促进血液循环、食物消化吸收及肠道蠕动, 加速胆红素的排泄, 缩短黄疸消退时间及增进皮肤代谢。为新生儿做床边护理时要对其家属进行健康宣教, 消除家属对护理操作产生的疑虑, 提高家属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e.吐奶的护理:孩子的消化功能多在3 个月以后才会逐渐发育成熟, 3个月前比较容易出现吐奶的现象, 若吐奶后还有求食欲望, 睡眠好, 精神好, 不是经常性吐奶, 可减少喂奶量;若尿量减少, 体重不增反而下降, 哭闹严重, 不易安抚, 伴有发烧, 呕吐物不仅有奶汁还有胆汁等情况时考虑是因疾病导致的吐奶, 须到医院就诊。f.打嗝的护理:新生儿打嗝主要因乳食不当、惊哭之后进食或进食过急、护理不当等三方面原因引起。大多数情况下注意指导喂奶的正确体位, 进食时避免乳汁流的过快, 啼哭时不易喂奶。人工喂养要避免冰、烫、快、急, 吸吮时要少吞慢咽。打嗝时可放轻柔的音乐或用玩具引逗来转移其注意力, 以减少打嗝的频率。g.指导合理喂养:尽量给予母乳喂养, 宣教母乳喂养的好处, 指导产妇早期泌乳的方法, 让母婴之间多些接触, 用新生儿吸奶的方法促进产妇乳汁分泌。帮助调节喂养姿势, 让母婴在喂奶过程中都感到舒适。喂养时间要结合喂养间隔时间、新生儿的饥饿感及大便情况而定。根据新生儿生长发育需求, 若母乳量不足时, 可适量给予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及热能等少量配方奶粉喂养, 量不宜过多, 要合理喂养。h.健康宣教护理:对产妇进行新生儿健康知识的普及, 讲解母乳喂养和抚触护理的重要性, 促使家属主动参与护理工作, 指导产妇注意营养及围产期的个人卫生, 指导出院后产妇对新生儿进行育儿刺激, 促进其智能发育。

护理效果评价标准:①智力发育指数 (MDI) 和运动发育指数 (PDI) 采用中国儿童发展中心 (CCDC) 制定的量表进行评价。定期检测新生儿的身高、头围、体重以了解体格发育情况[2,3,4]。②家长满意度调查采用我院自制的护理质量问卷调查, 包含技术水平、心理支持、健康教育、关爱新生儿及服务态度5 个维度, 各维度分满意、不满意。③每日检测胆红素值, 对比两组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6.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 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新生儿体格发育情况对比:护理组新生儿头围、体重及身长均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两组新生儿智能发育情况对比:护理组6个月、12个月时PDI、MDI均优于对照组, 两组上述指标各时段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两组新生儿家长满意度对比:护理组家长满意度在技术水平、心理支持、健康教育、关爱新生儿及服务态度各维度满意率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3。

两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对比:护理组发生高胆红素血症2 例, 发生率2.9%;对照组发生高胆红素血症12例, 发生率17.1%, 两组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7.94, P<0.05) 。

讨论

全程优质护理首先通过营造优质护理氛围来激发护理人员的积极性, 对新生儿母亲的护理主要包括协助新生儿母亲的角色转换、促进亲子关系的建立以及指导正确抱新生儿的姿势, 对新生儿的护理包括观察大小便、体位护理、检测胆红素、床边护理、吐奶的护理、打嗝的护理、合理喂养及健康宣教等[5]。抚触还可以促进皮肤代谢和血液循环, 刺激了新生儿的神经系统发育[6]。但值得注意的是, 为新生儿做床边护理时要对其家属进行健康宣教, 消除家属对护理操作产生的疑虑, 提高家属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

另外, 对新生儿的护理要重视疾病预防, 特别是新生儿肺炎的预防, 严重者会出现脑缺氧, 影响智力发育。胎粪或羊水吸入性肺炎预防的关键就是防止胎儿发生宫内窘迫, 孕期定期做产检, 尤其是在怀孕末期可通过产检及时发现胎儿宫内缺氧。出生后家庭成员是引起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主要原因, 感冒的成人要尽量避免接触新生儿, 如果母亲感冒需戴着口罩喂奶, 护理时要注意洗手。对于低出生体重儿, 因口咽部或食道的神经反射尚不成熟, 常常发生乳汁反流或呛奶的现象, 导致肺部感染, 因此, 应小心护理, 注意喂养方式。其他如皮肤、口腔、脐炎等引起的感染也可经血液循环而引起肺炎, 发现异常时应及时到院就诊。

本研究中, 经实施全程优质护理后, 新生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 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低。之所以获得显著效果, 主要是在全程优质护理工作中的服务理念是以患者为中心, 从营造舒适的病房环境到产妇的心理干预以及对新生儿的关爱等多角度提倡人性化的护理, 实现了护理人员与新生儿家属的零距离沟通。特别是在新生儿护理过程中, 提倡家属参与, 通过示范、宣教等方式教会家属护理措施, 充分了解母乳喂养的注意事项、观察体重及大小便、脐带是否脱落、新生儿黄疸消退情况及预防注射时间等, 完全避免了出院后带来的护理困难。可见, 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马奎丽.围生期个性化阶段干预对孕妇及新生儿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 2014, 17 (3) :357-359.

[2]马繁荣, 单玲.优质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4, 18 (14) :150-152.

[3]詹园园.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的共同参与式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 2011, 26 (9) :845-846.

[4]刘学英, 胡鸽, 邓雪雁.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效果观察[J].现代临床护理, 2010, 12 (8) :60-63.

[5]冯萍萍.优质护理服务在预防NICU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 9 (17) :35-36.

全程优质护理干预 篇4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我院2002年4月至2008年10月收治的16例患者,根据临床症状、体征、MRI、CT、诱发电位及脑脊液检查辅助诊断确诊为MS。男6例,女10例,年龄18~56岁。

1.2主要临床表现以肢体无力为首发症状9例,视力障碍2例,感觉障碍1例,排尿障碍2例,言语障碍1例,共济失调1例。

1.3治疗及预后所有患者均应用地塞米松或甲基强的松龙静脉点滴。好转3例,未治2例,死亡1例。

2护理

2.1心理护理患者首发时多出现运动障碍及语言障碍。患者突然遭受打击,往往心理负担重,压力大,加之交流困难,心情愈发抑郁或烦躁。护理人员主动热情关心体贴患者,针对个体情况用科学的语言进行耐心细致的卫生宣教,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本病的性质及发展,介绍以往成功病例,使之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稳定患者的情绪,使其树立坚强的意志,同时取得家属的最大配合。

2.2言语及视力障碍的护理言语障碍及视力障碍往往导致患者自卑,沉默寡言。要求护理人员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耐心倾听,鼓励患者从单音、单字、单词开始语言训练,指导家属多进行简单的对话,创造多说多练的语言环境,对患者的每一点进步都及时的给予肯定和表扬,使其增强信心。视力的恢复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向患者耐心做好宣教解释工作,做好生活护理的每一个环节如让患者收听广播,音乐等,创造轻松的环境氛围。

2.3用药护理

2.3.1了解本病常用的治疗药物名称、作用、用法、不良反应、用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

2.3.2熟悉药物的副作用及其表现激素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骨质疏松、感染、水电解质紊乱,如低钾、低钙。消化系统症状如恶心、呕吐、上腹不适、腹胀、腹痛等。体型改变如满月脸、向心性肥胖在停药后可自行恢复。

2.3.3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正确的服药,养成良好的遵医行为,不随意调整剂量,合理饮食,适当补钾、补钙等均有利于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用药期间如出现不良反应时,应及时告知医生、护士,以便能得到及时的处理。

2.4康复训练包括肢体运动功能和膀胱功能训练。肢体无力常导致患者行走困难或卧床不起,故早期的功能训练尤为重要。采取被动运动和主动运动相结合的原则,对瘫痪肢体早期注意体位,行被动按摩及屈伸运动,鼓励和指导患者坚持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如穿脱衣、鞋、帽及进餐等。条件允许则尽早下床活动,遵循扶杆、拄拐站立、移动、步行等循序渐进的原则,做到劳逸结合,从而使肢体功能恢复,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强直而发生残障。膀胱功能训练则是康复功能训练的另一项重要的内容。MS患者常因排尿障碍需留置尿管,应定时夹放尿管,加强尿道口的护理,防止尿路感染。同时指导患者膀胱训练的方法和步骤,教会其排尿方法,达到自行排尿的目的。

2.5饮食护理给予低脂、高蛋白、营养丰富、富含纤维素的食物,补足身体的营养需要量,教会患者和家属按顺时针方向即肠蠕方向按摩腹部,养成定时排便习惯,防止便秘。2.6出院指导Ms患者的出院指导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患者出院后护理的延续,有效的家庭护理可减少患者的复发。出院指导的语言要通俗易懂,与家庭加强沟通,使其明白患者的康复效果与他们有直接关系,创造安静、舒适的家庭环境及和谐的家庭氛围。避免劳累、饱食、长时间热水浴、吸烟、紧张及焦虑,减轻心理压力,合理安排生活和工作,保证充足睡眠。

3小结

全程优质护理干预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3月~2015年4月收治的患有肝硬化的患者80例,其中女35例,男45例,年龄35~70岁,失代偿期的肝硬化患者47例,代偿期肝硬化患者33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操作方法

1.2.1 对照组

常规护理,护理内容:(1)病情观察;(2)患者所处环境护理;(3)对患者给予相关健康知识讲解。

1.2.2 实验组

全程优质护理,其具体的实施方法:患者在入院后给予热情的招待,护理人员将疾病有关的知识与病区的环境主动向患者进行介绍,护理人员要时刻保持患者病房的舒适与整洁,做好护理的基础工作;依据病情给予相应的心理咨询与指导,进行全面与健康相关的教育,通过与患者的沟通,对其对护理工作的要求进行了解,患者出院后给予相关的出院指导。

1.3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患者病情得到有效缓解且康复,治疗效果显著,住院时长较短;好转:患者病情得到缓解,治疗效果一般,住院时长一般;死亡:患者病情未得到缓解,治疗效果不佳且死亡。护理满意程度采用本院自制的满意度表,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以及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率+满意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与住院时间

实验组患者治愈率75.00%,好转率为20.00%,死亡率为5.00%,平均住院时间(39.5±4.5)d;对照组患者治愈率为50.00%,好转率为27.50%,死亡率为22.50%,平均住院时间(30.1±3.1)d;经对比,实验组患者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相比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对比两组患者及其家属对治疗期间的临床护理满意度

实验组满意度95.00%,对照组满意度为7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患有肝硬化患者的病情通常都是比较严重的,并且在发病的过程中常伴有并发症,需要给予有效方法进行针对性治疗[3]。在给予常规护理基础上,再给予有效干预护理,有利于患者疼痛的减少、病情的恢复及住院时间缩短,全程的优质护理在临床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全程护理的具体措施:(1)热情的接待:患者在入院后给予热情的接待,注意礼貌,将主治医师的技术水平与医院的医疗水平、就餐环境及病区的环境介绍给患者,并提供服务需求的登记卡[4]。(2)加强基础护理:病房内需保持湿度与温度适宜,每日对空气利用紫外线给予1次消毒,保持通风良好,病房保持安静。对地面使用消毒剂(含氟)进行2次擦拭每日的探视人数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3)心理护理:针对患有此病的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经常向患者讲解现阶段的治疗效果与肝硬化的治疗水平,促进患者在治疗上树立治愈的信心。(4)健康教育:需将患者患有该病的原因告知其本人及其家属,在饮食上需要注意的事项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等,指导患者对自我保健的方法并使其对此进行掌握,促进患者在康复能力上树立信心。(5)倾听患者关于护理工作的反馈意见,针对患者合理正确的建议与意见进行改正。(6)给予出院指导:由专业人员帮助患者对其私人物品进行整理,并提供相关的出院教育与指导,调查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并将科室的电话提供给患者,方便院外指导。

本组的实验数据显示,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护理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相比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也比较短,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对患有肝硬化的患者实施全程优质护理,住院时间短,患者护理满意度高,利于患者病情早日康复[5]。

综上所述,对于患有肝硬化患者行以全程优质护理,可对患者住院时间有效缩短,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

[1]孔莉.全程优质护理在肝硬化护理中的应用分析.中国保健营养旬刊,2014,24(5):151-152.

[2]张凤,于红,徐惠丽.全程优质护理在肝硬化护理中的实施效果分析.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4,14(28):514.

[3]范平芝.全程优质护理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分析.中国中医药咨讯,2012,4(5):80-81.

[4]张艳红,林云华.中医特色优质护理在肝硬化中的应用.全科护理,2014,12(1):82-83.

全程优质护理干预 篇6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3月~2015年10月在我院进行产检、分娩的8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入选者孕周均在30周以上、产前EPDS得分在6分以上、承诺在本院产科分娩,知情同意参与全程护理干预研究,排除不合作、有精神病史、伴有其他躯体严重性疾病、智力障碍者。将其随机分为全程护理组、常规护理组,各40例。全程护理组年龄18~36岁,平均年龄(26.7±1.2)岁;孕周30~41周,平均孕周(35.2±1.6)周;孕次1~3次,平均孕次(1.5±0.2)次;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0例、高中15例、大专及以上15例;分娩方式:自然分娩26例、剖宫产14例。常规护理组年龄20~35岁,平均年龄(26.5±1.3)岁;孕周30~42周,平均孕周(35.5±1.3)周;孕次1~3次,平均孕次(1.5±0.3)次;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2例、高中16例、大专及以上12例;分娩方式:自然分娩25例、剖宫产15例。两组产妇的年龄、孕周、孕次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常规护理组孕产妇接受围生期常规护理措施,在孕期进行产前指导、分娩时进行常规产科护理、出院后不进行随访护理,全程护理干预在分娩前进行健康教育,以VCD、宣传手册等方式对不同妊娠阶段的孕妇、家属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安排两名专职护理人员,每周三、五进行2 h孕妇保健讲座,以现代护理理念为基础,以孕产妇为中心,以解决孕产妇保健及心理问题作为目标,与孕产妇一起正确评估其心理、行为的健康状态,并制定针对性措施进行心理疏导和行为干预,全程都要强调积极正面情绪对胎儿分娩、产后恢复的积极作用。根据孕产妇的个人喜好、性格等,结合实际情况最大程度调动起生理能动性,鼓励其积极配合医护人员,顺利度过围生期及产褥期。分娩时为产妇创造一个温馨、舒适、安全、尊重隐私的环境,给予一对一全程陪护,详细交代分娩注意事项,倾听产妇的倾诉,对分娩中遇到的问题要以娴熟的技能进行准确处理。分娩后陪护产妇回到病房,尊重产妇的风俗习惯,叮嘱其充分休息。护理人员要再次评估产妇的身心状态,积极引导母乳喂养、产后保健,宣传育婴知识,如母乳喂养技巧、新生儿沐浴、换尿布、脐部护理、产后保健等。经历分娩后,产妇比较脆弱、对别人的态度比较敏感,护理过程中家属及医护人员要对产妇的进步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其感受自我价值。出院后,护理人员继续跟踪护理,第一周探访产妇适应情况,加强育婴知识宣导,了解新生儿生长情况及产妇情绪状态。第2周手把手教会产妇如何照料新生儿,了解家庭支持情况以及夫妻关系。

1.3观察指标

分别在产前、产后1周、产后6周时以EPDS测定研究对象的抑郁状态,EPDS量表包含10个项目,分别涉及乐趣、心境、焦虑、自责、恐惧等,每个项目为0~4分,各项目得分之和为最终得分,EPDS得分在5分以下者为无抑郁情绪或极轻微抑郁,得分在6~9分者为轻度抑郁,得分在10分以上者为中重度抑郁。PPD发生率=轻度抑郁发生率+中重度抑郁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全程护理组产后1周抑郁率为27.50%及产后6周时的抑郁发生率为15.00%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常规护理组相比,(x2=5.2083,P<0.05);●与常规护理组相比,(x2=4.2667,P<0.05)

3讨论

产后抑郁症是女性精神障碍中最为常见的类型,是女性生产之后,由于性激素、社会角色及心理变化所带来的身体、情绪、心理等一系列变化。典型的产后抑郁症是产后6周内发生,可持续整个产褥期,有的甚至持续至幼儿上学前。产后抑郁症通常在6周内发病,可在3~6个月自行恢复,但严重的也可持续1~2年,再次妊娠则有20%~30%的复发率[3]。产后抑郁症给产妇身体及精神上都带来沉重负担,也不利于新生儿的健康生长,有必要采取护理干预措施来预防减少其发生。关于产后抑郁医学干预的研究非常多,最常用的干预措施包括心理沟通、认知行为干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社会支持以及健康教育等[4]。全程护理干预将产前护理、围生期护理以及产褥期护理整合后进行的系统护理模式,注重产妇的身心健康保护,从生理、心理、社会、疾病等当面开展预防性护理。产时产妇精神高度紧张、环境因素刺激导致化学递质增多性疼痛,在全程护理中尤其要注意环境刺激及心理因素,帮助产妇保持良好的心态,正确对待分娩过程,以乐观的心情等待新生儿到来[5]。同时,家庭关系及社会支持也在产后抑郁症发生中存在一定作用,家庭关系不和睦或夫妻关系不和、胎儿性别不理想等也都可能造成产妇心理上的负担,引发抑郁症。全程护理干预可以充分调动家属及社会支持,让产妇能在更好的氛围下度过产褥期。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全程护理组孕妇在产后1周、产后6周时的抑郁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全程护理干预在预防产后抑郁方面的作用非常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全程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的积极预防作用。方法 选择2014年3月2015年10月在我院进行产检、分娩的8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分别在产前、产后1周、产后6周时以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测定孕妇的抑郁状态,将其随机分为全程护理组、常规护理组,各40例,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全程护理组产后1周抑郁率为27.50%及产后6周时的抑郁发生率为15.00%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程护理干预通过科学有效的健康指导能改善产妇情绪,减少产后抑郁的发生,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全程护理干预,产后抑郁,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刘巧玲.全程护理干预对预防产后抑郁效果的评价[J].齐齐哈尔医学学报,2013,34(23):3550.

[2]崔广宝,卢杰.产褥期抑郁症的诊断与防治[J].中国医药科学,2011,2(2):49.

[3]钟燕栏.产后抑郁的预防和护理[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93.

[4]陈静,王玉琼.产前心理健康教育对产后抑郁的作用研究[J].护理研究,2011,25(7):1729-1730.

全程优质护理干预 篇7

1 临床资料

我院2009年10月—2010年10月共行CT增强扫描90例, 其中男72例, 女18例, 年龄18岁~78岁。头颅扫描10例, 腹部扫描39例, 胸部扫描20例, 双肾扫描21例。所有患者均采用高压注射泵注射, 对比剂均为碘海醇注射液;BD静脉留置针 (20号) 常规留置于右肘部粗直的血管, 2例因血管暴露不好, 留置于左肘部容易穿刺的血管。除1例因留置针软管在注药过程中出现开裂, 药物喷洒, 1例在注药过程中留置针药液外漏于皮肤外, 其余均一次成功, 且无明显的生理和心理不适。1例于检查后1个月自诉穿刺侧肘关节部疼痛, 查体后示血管较对侧略粗, 管壁略硬, 嘱其用土豆片外敷后恢复。

2 护理

2.1 检查前护理干预

根据患者及家属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及不同检查部位, 先给予整体评估和检查前的告知, 使其正确认识检查的必要性和注意事项, 减轻患者及家属的焦虑。

因部分患者及家属对医院内的某些检查项目会产生恐惧心理, 为此对每一个需做增强扫描的患者, 护士要详细了解患者的情况及有无禁忌证 (明显的甲状腺病症患者、对碘海醇注射液有严重反应既往史者、孕妇等) ;针对其所做部位和患者进行沟通, 让其了解检查的目的和注意事项;检查时去除身体表面的高密度物品 (如钥匙、金属饰物等) , 并妥善保管;胸、腹部CT检查前指导患者练习屏气, 避免因呼吸运动产生的伪影;腹部增强扫描前禁食4 h~8 h, 检查前30 min喝水约500 m L, 检查前10 min喝水约200 m L;对血管暴露不佳的患者, 护士要仔细选择血管, 做到心中有数;将检查前的注意事项及检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逐一向患者及家属说明, 使其对检查项目有充分的认识和准备;签署CT增强扫描同意书, 予以必要的心理护理, 取得患者的信任, 使其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检查。

2.2 检查中护理干预

当日扫描前嘱患者喝水约800 m L, 通过静脉注射到体内的碘海醇注射液, 于24 h内以原形在尿液中近乎百分之百排出。再次了解有无既往史及有无用药过敏史, 对有明显过敏史、哮喘史或对碘造影剂有不良反应史者, 要特别注意;准备好抢救药物和器械, 以备应急;护士在穿刺前认真检查所用留置针是否处于备用状态, 避免因用具不良产生的问题。右肘部选择粗直的血管置留置针并妥善固定, 并嘱咐患者肢体活动幅度不要过大, 确保注药过程顺利。用1 m L碘海醇注射液静脉注射观察20 min, 患者无过敏反应后方可注射;按检查要求协助患者摆好体位, 嘱患者听语言指示配合扫描, 不要随意变更体位, 如扫描过程中有任何不适, 及时示意, 同时随时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在注药过程中, 如出现身体发热属正常反应;扫描中出现的任何意外情况均应有应急措施, 对检查中任何细微变化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2.3 检查后护理干预

检查后告知患者一般无不良反应, 观察30 min后, 无不适主诉时方可离开;嘱患者多饮水, 以促进碘海醇注射液通过肾脏代谢;注意监测自身反应。检查完毕后住院患者回病房后如出现过敏反应, 及时给予对症处理;门诊患者, 交代其如出现头晕、皮肤瘙痒等不适时, 及时就近就医, 将所做的检查项目向接诊医生说明。检查后如穿刺部位沿血管走行处出现疼痛、肿胀, 用土豆片外敷。

3 讨论

检查前护士对每名被检查者进行综合评估, 讲解检查相关知识, 使患者及家属了解检查的程序及注意事项, 充分认识CT增强扫描对自身疾病诊断的重要性, 消除对检查的恐惧心理, 提高对检查的认知度;检查中指导患者放松心态, 摆放合适体位,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虽然碘海醇过敏反应发生率极低, 但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 对出现的情况及时处理, 确保患者安全;检查后指导患者进行自我护理。在增强扫描中给予全程护理, 不仅消除了患者家属的恐惧心理, 而且促进了医患之间的默契配合, 本组病例除2例在注药过程中出现药液喷洒和外漏, 其余均未出现不适, 有效保证了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4 小结

CT增强扫描是目前一种常见的检查方法, 可以为临床疾病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对每名患者给予全程护理干预, 同时做好检查前后所有技术上的准备工作, 既能提高患者对检查的认知度, 使之顺利通过检查, 又能加强医患合作, 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摘要:目的 探讨CT增强扫描全程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在CT增强扫描中给予全程护理干预, 增强患者对检查的认知度, 提高医患配合默契度, 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结果经过检查前后及时的护理干预, 受检人员全部顺利通过检查, 未出现明显的生理和心理不良反应, 确保了诊断符合率。结论 在CT增强扫描中给予全程护理干预, 可以使受检者顺利通过检查, 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关键词:CT,增强扫描,护理干预,全程

参考文献

全程优质护理干预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1年9月至2012年6月手术治疗的68例患者, 其中, 男43例, 女25例;年龄22~69岁, 平均年龄为 (47.2±3.7) 岁;患者疾病类型包括妇产科13例、普外科27例、骨科18例;其他10例;排除标准: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患有精神障碍的患者。采用数字单双号的模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 每组各34例, 两组患者在手术模式、疾病类型、性别及年龄等各个方面均不存在明显差异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手术进程当中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 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 具体如下。

1.2.1 术前探视

护理人员采用积极、热情地态度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 通过交流缓解患者及其家属对于手术担心、忧虑、恐惧的情绪, 当其情绪较为稳定以后, 护理人员要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手术的相关知识, 使得其对于手术室当中的环境、麻醉知识、手术体位及术后躁动等相关情况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从而有效帮助患者及其家属掌握手术以前的饮食干预策略, 且帮助患者树立起手术治疗的信心[1]。

1.2.2 术中护理

进行手术当天, 护理人员应按照患者的实际状况, 从人际关系、情绪状态、生理状态以及心里情况等各个方面实施精心的护理。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 正确安排患者的饮食与作息, 科学合理的处理患者家属的休息与探视等问题, 使患者各方面都能够得到有效放松[2]。与此同时, 护理人员应当帮助患者完成手术的必要准备, 向其解释运用约束带的具体原因, 并且要注重保护患者的隐私, 尽可能减少患者的暴露位置, 使患者能够在轻松的状态下接受手术。主动处理好手术细节, 比如室温应当控制在25℃左右, 与此同时, 必要时要给予患者加盖床单进行保温;帮助患者摆好麻醉与手术的体位, 正确运用支架、约束带与软垫, 以免患者因为体位摆放问题而引起的肌肉过度牵引与神经的损伤;手术过程中, 护理人员操作应轻柔、准确, 尽可能减少对于患者的感官刺激。密切关注患者的变化, 当其精神紧张时候, 护理人员应当与患者进行交流, 通过握手、沟通的方式转移患者的注意力, 使得患者能够处在平静、放松的状态下。手术结束后, 护理人员应及时清理患者身上的血迹, 护送患者回到房间。

1.2.3 术后回访

手术后1~3d内, 护理人员要积极开展回访工作, 先与其家属进行沟通, 掌握了患者术后的详细情况以后, 再与患者进行直接交流, 进一步了解其心理与身体状态, 针对病情不稳定的患者必须要实施连续回访。此外, 护理人员还应当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的饮食, 同时依照患者的实际情况建议患者是否需要下床活动, 给予患者及其家属相关的康复知识宣教。

1.3 评价指标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与焦虑自评量表对患者的心理情况实施评分, 每一个表格分别由20个项目构成, 而每一项都是由1~4级实施评分, 得分相加就是总分, 患者的总分越高, 表明焦虑与抑郁的状态越严重。

1.4 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 13.0软件实施资料与数据的研究, 把均数±标准差当作计量资料的表示方法, 运用t实施检验, 当P<0.05的表明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抑郁评分与焦虑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 (P<0.05)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

3 小结

综上所述, 优质护理服务是当前社会所提倡的一种新型的护理服务理念, 其对于患者、护士以及医生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能够有效提升手术室的工作效率与品质, 有效提升患者对于医护工作的满意度, 从而有效改善了医护工作的整体面貌, 提升了医疗机构的对外形象[3]。因此, 在今后的医护工作当中, 应当大力倡导并积极推广优质护理服务的相关理念。

摘要: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措施在手术室全程护理当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1年9月至2012年6月手术治疗的68例患者, 采用数字单双号的模式将其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 治疗组实施优质护理措施, 手术后, 比较两组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的评分。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抑郁评分与焦虑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 (P<0.05)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手术的护理工作当中融入优质护理措施, 可以显著减缓患者及家属的焦虑、恐惧情绪, 从而有效提升患者在手术进程当中的依从性, 保障手术成功完成, 从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优质护理,手术室护理,临床

参考文献

[1]申维洪, 冯敏.优质规范化护理服务营造了护患和谐[J].中国实用医药, 2010 (32) :268-269.

[2]吕晓娇, 成健.人文关怀在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和体会[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1, 11 (29) :7228-7229.

全程优质护理干预 篇9

【摘要】目的 探讨和分析采取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对老年手术病人伴焦虑抑郁情绪患者的临床价值和作用。方法 选取92例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后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抽签法随机将上述选取对象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老年围手术期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在实施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同时实施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干预,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在SDS、SAS评分以及依从性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上述三种指标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对老年手术病人伴随焦虑抑郁情绪的患者采取全程优质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对改善抑郁情绪,缓解焦虑感有明显的效果,还能提升患者的护理依从性。

【关键词】全程优质护理模式;手术病人;焦虑抑郁

选取92例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取常规术后护理模式和常规术后护理模式联合全程优质护理模式进行干预,现将结果整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92例于2011年7月-2013年8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上述选取对象中,男50例,女42例,年龄跨度57-81岁,平均年龄71.9岁,采取抽签法随机将上述选取对象分成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6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其他病症资料上并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老年手术后专业护理模式实施相应的措施;观察组患者,在给予与对照相同护理模式的基础上,同时实施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干预,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①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前,给予患者相关的手术知识宣教,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以及對手术了解程度,制定有针对性的健康宣教计划,耐心、详细地向患者讲解手术及疾病相关知识和特点,同时,给予患者必要的医疗护理和指导。

②老年患者在围手术期间,其心理变化较大,因此,护理人员应该根据老年人的性格特点和年龄特点,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抑郁、焦虑原因,制定有计划、有目的性的心理护理措施,采取一对一专业的心理护理模式进行心理辅导;在进行心理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给予患者必要的情感支持,对于老年患者做出的各种努力尝试,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其感受自己受到人关注,同时,护理人员还应该主动与患者家属交流,向家属说明患者情况,帮助患者争取家庭的谅解,减少老年患者的后顾之忧,这样有助于舒缓患者的压抑心理,有选择性告知患者手术情况以及治疗效果,帮助患者建立对抗疾病的信心,这对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③护理人员在进行术中护理时,应该提前熟悉整个老年围手术期的流程和相关紧急情况的处理方法。术中巡回护士应该在征求老年人的同意后,帮助其摆好体位,协助手术医师完成好术前准备工作,及时搭建静脉通道。器械护士应该预先准备好光学镜,摆放好光源,合理的布置导线以及开关,在进行手术前应该两次清点使用器械,且要保证器械的干净。

④术后护理,手术完成后,保证患者处于去枕平卧状态,待麻醉效果完全消失后,可根据患者的喜好改为半卧位。同时,对呼吸通道进行处理,保证呼吸道畅通,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查看患者的瞳孔是否出现变化,询问患者是否存在不适感觉,若是发现术后并发症应该及时通知医师,并协助医师进行处理。根据患者的手术情况以及身体状态,给予患者适当的饮食指导或者禁食,密切观察手术切口部位的愈合情况,若是出现切口感染,应该及时换药,防止术后并发症发生。

1.3 疗效评价

使用SDS(抑郁自评量表)和SAS(焦虑自评量表)对选取对象的心理情况进行评定;选取对象护理依从性判断标准:依从性好:患者能够完全遵从医师制定的治疗方案,配合整个治疗过程和护理过程;部分依从:患者接受制定的治疗方案,配合部分护理措施;依从性差:患者对术前、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不理解,护理配合度较低。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两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依从性对比

观察组46例患者中,实施护理前后依从性好、部分依从、依从性差的患者人数依次分别为14例、21例、11例和24例、20例、2例,前后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46例患者中,实施护理前后依从性好、部分依从、依从性差的患者人数依次分别为13例、22例、11例和15例、21例、10例,前后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实施护理后依从性指标对比发现,观察组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P<0.05)。

2.2 SDS、SAS评分对比

对照组46例患者,护理实施前后SDS、SAS平均评分依次分别为(61.9±8.5)分、(58.2±5.3)分和(52.6±8.9)分、(53.2±9.0),护理实施前后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实施前后SDS、SAS平均评分依次分别为(62.0±8.4)分、(58.0±5.5)分和(45.2±8.8)分、(44.9±9.7)分,护理实施前后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SAS和SDS评分变化幅度对比发现,观察组SAS和SDS评定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每一个人在面对手术时,都或多或少存在一定心理压力,尤其是中老年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前后都极易产生抑郁感、焦虑感等不良情绪,而这些负面情绪又会反过来作用于患者,导致患者对术后的疗效产生一定怀疑,进而产生消极感,这不利于治疗效果的提升。因此,有必要采取相应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帮助患者舒缓情绪,排解抑郁,缓解焦虑感等负面情绪,这对提升治疗和护理满意度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全程优质护理模式涉及到术前、术中以及术后每一个细节,这使得护理人员能够充分的掌握患者的情绪变化,这有助于护理人员制定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本文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在SDS、SAS评分以及依从性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上述三种指标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这说明对老年手术病人采取全程优质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对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有着良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 唐华英.心理干预在鼻咽癌调强放疗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2(6):510

全程优质护理干预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3年1月—2007年10月我院分娩的高龄初产妇304例, 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148例, 年龄35岁~43岁;孕35周~42周;对照组156例, 年龄35岁~42岁;孕36周~42周。两组产妇年龄、孕周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基础护理及产后专科护理, 观察组进行全程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妊娠并发症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胎膜早破、胎儿窘迫、早产、羊水过少) 、分娩方式 (剖宫产、阴道分娩) 、产后母子情况 (产褥感染、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出生体重) 、阴道分娩总产程及产后出血情况。

1.2.1 全程护理干预措施

1.2.1.1 孕期护理

①健康宣教。树立以孕妇为中心的护理理念, 组建相关的专业护理组, 将高龄初产妇列入高危门诊范畴, 定期做产前检查及培训, 通过图片、宣教资料、电视录像等各种形式对高龄孕妇进行妊娠生理、解剖、分娩程序的讲解, 必要时增加检查及专家诊治次数。指导高龄孕妇每天应保持10 h左右的睡眠, 保持心情愉快, 坚持左侧卧位休息, 以增加胎盘绒毛的血液供应并减轻子宫右旋[4], 增加子宫血流量;饮食要增加蛋白质、维生素、钙、铁等微量元素的食物和新鲜蔬果;教会自数胎动, 加强自我监护, 告知妊娠前3个月及末3个月应避免性生活。宣教妊娠异常情况的知识, 如出现阴道流血、妊娠3个月后持续呕吐、寒战、高热、腹部疼痛、头痛、头晕、胸闷、心悸、液体突然从阴道流出、胎动计数突然减少等应立即就诊, 尤其是阴道突然大量液体流出, 应嘱孕妇平卧, 由家属送往医院, 以防脐带脱垂危及胎儿生命。②心理护理。高龄初产妇由于生理变化引起妊娠并发症, 大多数都担心自己能否顺利分娩、小儿有无畸形, 担心自身健康等, 精神过度紧张、焦虑。护士应根据产妇的职业、文化程度、家庭背景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 鼓励孕妇抒发内心的感受和想法, 针对其需要解决问题。态度应和蔼, 尊重孕妇并给予同情。告知孕妇, 母体是胎儿生活的小环境, 孕妇的生理和心理活动都会影响胎儿, 应保持心情愉快、轻松。宣教有关妊娠的相关知识, 解除其针对妊娠的思想顾虑, 给孕妇提供心理支持。

1.2.1.2 分娩期护理

①一般护理。入院后提供安静无刺激的环境, 主张提供家庭式病房和家庭式分娩室, 在检查时应避免金属器械碰撞发出的声音。频繁的宫缩痛使产妇出汗, 外阴分泌物及羊水外溢等使产妇不适, 应协助洗脸、更换床单、保持会阴清洁, 允许产妇配偶或家人在分娩期间陪伴产妇, 减轻其紧张感。②导乐分娩护理。入院后应有助产士陪伴, 用温和的语言、亲切的态度认真讲解妊娠和分娩的经过及可能发生的变化、出现的问题, 对每项检查及治疗活动事先给予解释。可用音乐、图片、谈话等方法转移产妇对疼痛的注意, 也可用按摩、热敷、淋浴等方法减轻疼痛, 增加产妇的舒适感和安全感, 向产妇提供的信息应可信、易懂, 操作和交流应始终表现稳重和熟练的技能。遇到意外的情况应镇定, 明确向产妇表明能解决问题, 提高产妇信任度;对行剖宫产者应给予安慰, 耐心讲解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 消除其顾虑, 真正做到“导乐”。③心理护理。医务人员和家属应态度和蔼, 并有足够的耐心, 告知分娩过程、可能产生的疼痛及原因, 疼痛出现的时间及持续的时间, 让产妇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增加自信心和自控感, 减轻产妇的心理障碍, 达到顺利分娩的目的。

1.2.1.3 分娩后护理

①心理护理。产后因内分泌的因素, 易出现精神方面的症状, 特别是新生儿性别和外貌不如意或有畸形等, 产妇会出现自卑、失望、情绪低落等, 或因为胎儿娩出的生理性排空而感到心理上的空虚, 或因为家人注意力转移到新生儿而感到失落, 或因为现实母亲的太多责任而感到恐惧。若不及时进行心理护理, 近期会影响子宫收缩导致大出血[5], 远期还会遗留产后抑郁症。导乐助产士应给予疏导安慰, 同时鼓励家属参与心理支持, 提供婴儿喂养和护理知识, 鼓励产妇表达自己的心情, 与其他产妇交流, 以提高产妇自信心和自尊感, 使她们平安渡过心理矛盾冲突期。②产后认真评估产妇的身心状况, 重点观察产后出血情况、会阴切口情况、排尿情况, 鼓励产妇早期下床活动, 指导母乳喂养、乳房护理及会阴消毒清洁, 并进行出院后喂养指导及计划生育指导、产后复查指导等。

1.2.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和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加, 人们将大量精力和时间投入到工作中, 结婚年龄和生育年龄推迟, 加之助孕技术的发展, 导致高龄妇女妊娠、分娩人群逐年增加, 随着年龄的增长, 妊娠并发症也随之增长[6]。本研究对观察组高龄初产妇加强孕早期保健、全面的检查和心理咨询、孕中期并发症的预防和积极治疗、孕晚期的定期产前监护和分娩期的导乐陪伴、产后的健康指导有效地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总之, 在高龄初产妇的全程护理中, 护理人员给予产妇以精神上的鼓励、心理上的安慰、生活上的关照、体力上的支持, 提高了整体护理质量, 对控制并发症、缩短产程、确保母婴安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谈月娣, 孙建明, 许文娟, 等.511例高龄初产妇的临床分析和处理对策[J].上海医学, 2005, 28 (7) :580-582.

[2]张建平, 祝丽琼.我国高龄孕产妇的现状及原因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6, 22 (10) :725.

[3]庄依亮, 张振均, 王采玉.670例高龄初产妇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 1993, 28 (7) :414-415.

[4]华嘉增.导乐陪伴分娩[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1999, 15 (1) :49.

[5]戴钟英.重视高龄妇女的妊娠和分娩[J].中国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6, 22 (10) :723.

上一篇:制作完美的PDF下一篇:建筑中的人与自然关系